首页 优秀范文 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产业发展研究报告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05 15:19:5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第1篇

2002年,受消费结构升级和国家扩张性财政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国民经济呈现稳定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8%,增速比2001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9%,对GDP的增长贡献为5.6%;第二产业增长9.9%,对GDP的增长贡献为63.3%;第三产业增长7.3%,对GDP的增长贡献为31.2%。与2001年相比,GDP增量中第二产业的比重和贡献率都明显提高,工业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力量。

从行业层面看,2001年至2002年年底,处于较好景气水平(景气指数大于110)以上的行业数量及所占比重呈递增的趋势,而处于较差景气水平(景气指数小于100)的行业数量及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到2002年年底,20个主要的工业行业中已有11个处于较好景气水平以上,情况比2001年大为改观,处于较差景气水平的行业数量则由2001年的11个下降到2个,如图所示:

  

2001年至2002年工业行业总体景气变化情况

  

根据2002年各行业平均景气状况,可将20个主要的工业行业划分为五大类:

  

表1

2002年重要行业平均景气状况分类

  

同2001年行业增长格局的基本特征相比,多数行业增长景气水平明显提高,行业增长景气的分化局面开始形成。如下表所示:

  

表2

2001年至2002年各主要行业景气指数变化情况

  

上表显示,2002年除石油天然气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及饮料工业外,其余行业的增长景气较2001年均不同程度上升,其中,汽车、煤炭、食品、机械、金属制品和建材工业的提升幅度尤为突出。上升行业的数量及上升幅度都达到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综合考虑行业增长景气的水平和增长景气的变化情况,可将主要的工业行业进一步划分为四类:

  

表3

2002年重要行业景气综合分类

  

第一类是景气状况良好(指数≥130)且处于上升阶段的行业,以汽车工业为主,该行业2002年景气均值达137.9,同2001年相比提高36个点以上,景气水平和景气增幅均为近年来各行业之最;

第二类是景气水平较好(130>指数≥110)且处于上升阶段的行业,有食品工业、煤炭工业、机械工业(不含汽车)和金属制品业。2002年,这4个行业的平均增长景气水平和上升幅度也达到近几年的最高水平,是2002年工业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

第三类是景气水平适中(110>指数≥100)且处于上升阶段的行业,包括建材、医药、钢铁、电力、电子、烟草、家电、造纸印刷、饮料、化学和纺织服装等行业,这类行业在工业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达60%以上,是保证我国工业乃至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主要力量;

第四类是景气水平较差(指数<100),而且相对下降的行业,包括有色金属工业和石油天然气工业。值得关注的是,2002年下半年,石油及石油加工业基本走出谷底,在低位景气水平出现稳步回升的态势,有色金属工业在年底出现较明显的回升势头,景气水平有望继续高走。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02年以来,除了电子、机械等传统的经济增长带动力量之外,增长景气快速提升的行业如汽车、煤炭、钢铁、电力、建材等工业行业,以及重新焕发增长活力的传统消费品制造业如食品加工业、医药、纺织服装等行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开始逐步加强,并有可能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支柱行业。行业增长格局的这些新的特点和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经济增长活力的提高。

二、分行业分析与预测

钢铁工业。2002年基本进入一个新的、具有较好持续性的增长阶段,行业增长景气指数除个别月份受市场预期调整影响出现短暂波折外,总体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年末景气达到近年来的最高水平,生产和消费总量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国内钢铁消费总量达到2.1亿吨,受此影响,钢铁价格在板材的带动下强劲复苏,有力地拉动了钢铁企业效益的普遍回升。据估算,2002年房地产业用钢新增量占全部钢铁新增量的60%以上,机械工业占新增钢产量的30%以上,是拉动钢铁行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应对美国201条款,我国政府出台较严厉的贸易保护措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2003年,国内钢材需求将继续扩张,国际钢材市场消费形势也将出现一定程度好转。“中国产业增长景气预测分析系统”的研究成果显示,钢铁工业增长景气将延续2002年的运行态势,保持在良好状态,钢铁生产将持续增长,全年钢产量将达到2.1亿吨以上;国内钢材价格仍会保持较高的水平,企业效益继续增长,全年实现利润将超过2002年;另外,钢材进口将得到抑制,出口有望高于2002年。

石油天然气工业。2002年,石油天然气工业增长景气指数经历了下降——震荡——上升三个阶段,以近似于倾斜的“W”状由年初的谷底缓慢攀升,虽然仍停留在较低水平上,全行业增长景气缓慢复苏的态势已基本形成。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和国内企业的市场预期是影响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运行态势的主要因素。从年初的情况看,由于国际油价总体水平低于上年同期,市场消费未见明显起色,行业运行延续着上年的颓势,增长景气指数滑落至历史最低。5月份以后,国际油价出现波动,国内油价走势也有所波动,受此影响,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先升后降,表现出一定的反复性。9月以后,中东局势日益恶化和国际石油期货市场投机力量的推波助澜使国际油价震荡攀升,引起国内主管部门对油品价格的调整,国内石油企业也加大了对市场的操控力度,虽然实际需求没有出现显著改善,下游企业补充库存以规避高价风险使国内消费形势开始好转,增长景气稳定上升,全行业开始出现回暖现象。预计2003年,国际油价将先高后低,全年均价与2002年持平或高于2002年,国内需求将保持适度增长,全年成品油消费总量为12250~12500万吨,同比增长4%左右。全行业增长景气将保持2002年的回升势头,行业复苏之路还将继续。

电力行业。2002年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行业景气指数全年运行于较高区间。电力生产、供应高速增长,总体供需基本平衡。全年发电量1640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5%,用电1620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3%,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用电590、11830、1980亿千瓦时,增长3.0%、11.2%、10.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980亿千瓦时,增长7.7%;全国电力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40亿元,比上年增长17.4%。2002年电力行业良好的增长势头主要得益于三方面原因:第一,宏观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为电力行业提供了动力;第二,钢铁、煤炭、建材、机械制造等高能耗行业的快速增长带动了电力需求;第三,农业电网新建和城市电网改造及西部地区用电普及,大大改变了电网布局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和网架结构薄弱的状况,迅速提高了农村通电率。中国产业增长预测分析系统的研究显示:2003年电力工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增长景气将总体运行于良好景气区间(历史峰值水平)。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总量达到17820亿千瓦时,增长率约10%。另外,由于电力全国联网工程尚未全面完成,竞价渠道尚未建立和煤炭价格上涨致使火电成本上升,电价在2003年不会出现明显下调。

化学工业。2002年是我国化工行业复苏的一年,行业增长景气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指数均值明显高于2001年;生产和销售保持同步快速增长,全行业完成产值7596.2亿元,同比增长15.4%,实现销售收入7216亿元,同比增长15.7%,受此影响企业获利水平显著提高,全行业资产利润率达到2.5%,比上年提高0.98个百分点。2002年化工行业良性发展首先得益于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的需求拉动力量,如修建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城市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改革,对基础原材料工业的拉动作用十分直接,特别是塑料板、管、带制造业,橡胶零件制造业充分受益,景气指数稳步上扬。其次是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业、日用化学品制造业中(洗涤用品、化妆品药品)、日用塑料制造业的需求快速增加。再次是汽车、通讯、交通等行业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橡胶制造业(轮胎制造业)、工程塑料等行业的发展。最后,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的需求也有所增加。2003年,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仍将是保证化工行业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不过,如国际原油市场大幅波动,会对有机化工原料、化纤原料、塑料原料等多种化工原料价格产生重要影响。化工行业增长预测模型综合各方面影响因素后的预测成果显示,2003年化工行业总体增长态势仍将延续,但出现波动的可能性增大。

汽车工业。2002年是中国汽车工业进入加速增长阶段的第一年,行业增长景气指数上升幅度和持续性不仅以往不曾出现,在所有行业中也是绝无仅有。与此相应,汽车行业整体效益景气出现“井喷式”增长,汽车市场呈现空前的繁荣景象。据统计,2002年全国汽车累计生产325万辆,比2001年增长38.5%,其中,轿车109万辆,比上年增加55%,累计销量112万辆,比上年增长56%,是拉动汽车行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2002年汽车行业高速增长的基本动力,首先是居民收入的快速增加使市场需求急剧扩大,2002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沿海发达地区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居民消费热点转向住、行、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国内大城市私车拥有量大幅增长,私人购车成为汽车消费的主流。其次,市场准入制度放宽增加了汽车产品的有效供给,进而大大促进了需求的增长。由过去的目录制管理改为公告制管理,生产厂商数量增加,民营资本、外资相继进入轿车、客车和零部件行业,供给主体多元化促进了市场竞争,令产品供给日益丰富,价格水平不断降低,进而极大刺激了用户的购车欲望。再次,汽车服务体系发展迅速,消费环境有效改善,汽车产品销售各个环节程序更加规范,汽车消费信贷大幅度增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最后,政府有关部门加紧修改和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行业发展、鼓励汽车消费、规范市场行为、推进税费改革的政策法规,极大地鼓舞了消费者的信心,汽车消费使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2002年汽车市场火爆的刺激下,各大汽车企业大幅度修订了增产计划,新车型的推出步伐比2002年将明显加快,势必形成更为白热化的竞争局面。随着进口关税进一步降低,进口汽车对市场的影响逐渐加大。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结合“中国产业增长景气预测分析系统”的最新预测结果,预计2003年汽车工业(含整车和零部件)销售收入增长速度将达到20%以上,汽车工业全行业景气水平将在2002年基础上再创新的景气高峰,达到160点左右的水平。预计2003年汽车产销总量可以达到400万辆以上,增长幅度在23%左右。分车型看,预计2003年国产轿车产销量将达到约160万辆,增长幅度40%以上。进口轿车数量10万辆左右。客车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预计全年产销量将达到120万辆,增长率约为13%。载货车中,重型货车仍将成为带动增长的主力军,预计全年产销量将达到约125万辆,增长幅度13%左右。

机械工业。2002年,机械工业全线飘红,主要经济指标均大幅提升,总产值达18489亿元,同比增长25.1%,居工业各行业之首,经济运行质量也明显提高。从发展态势看,机械工业增长景气指数自2002年初开始平稳上升,在经历7、8、9月的震荡调整之后,逐步在115点左右的历史最好水平的区间内稳定下来。2002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国民经济内在增长力量的集中表现。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03年机械工业增长率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不过由于2002年基数太高,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可能要适当低些,按工业总产值计,将达15%左右的水平,按增加值计将达12%左右的水平。数控机床、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等行业将继续看好,并可能创造历史最高水平。

纺织服装业。2002年,纺织服装业呈现良好运行态势,行业增长景气指数整体水平好于去年并且处于自1998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全行业生产稳定增长,服装业和棉纺织业是最主要的盈利行业。2003年,纺织经济的发展机遇大于挑战,纺织工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将进一步改善,纺织服装业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增长景气指数将在较好景气区间内波动,纺织工业生产、出口持续增长,但增幅有可能回落,纺织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产品价格仍将处于低位,全行业经济效益大增幅提高的难度较大。

电子工业。2002年,消费类电子产品尤其是家用电子产品高速增长;国内电子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电子产品尤其是家用电子产品出口大幅度上升,我国电子工业增长景气逐步回暖,景气指数从年初的100点以下上扬至113点,达到近3年以来的最高点。全年产值同比增长22.3%,成为对2002年工业快速增长贡献最大的行业。然而,在行业增长景气复苏的同时,企业效益景气未见明显起色,延续了自2000年下半年开始的下滑势头,全年下滑近10个百分点,跌至近3年以来的最低点。全行业亏损116.2亿元,同比增加18%;完成税金总额247.6亿元,同比下降了8%。预测模型分析的结果显示:2003年,电子工业将继续保持快速的增长态势,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将继续在100点以上的高位区间运行。其中,消费类产品将进入高速增长期,投资类产品和元器件产品也将保持快速增长。另外,预计全球PC市场增长7.6%;2003年出口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出口产品结构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电信业总体规模将再上一个新台阶,预计,到2003年底,我国移动通信用户总规模将达到3亿户,年增长40%以上,固定电话用户也将超过2.5亿户,电话普及率将达到40%。

家电制造业。2002年,家电行业呈现出缓慢复苏的态势,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呈现前高后低的整体回升态势,其中,黑色家电景气水平要好于白色家电,是拉动行业景气主要力量。引领行业景气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出口迅猛增长,出口景气与出口量表现出一致的前高后底。伴随增长景气的缓慢回升,家电业效益景气也开始走出亏损的地带,总体平稳回升,黑色家电表现出稳步上升的势头,白色家电效益回升的基础并不牢固。2003年,家电制造业仍将维续复苏势头,增长景气继续回升;多数产品的国内市场需求与2002年基本持平或有小幅增长,空调器如果天气形势好将会有10%左右的增长空间,微波炉的跌势将趋于停止,大致稳定在2002年的水平;同时,家电的价格将持续保持在低位;2002年中国家电企业中民营企业开始崭露头角,2003年将继续有上乘表现,业绩将会有大幅度的跃升。

建材工业。2002年,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和房地产业飞速发展的拉动下,建材行业整体运行状况好于往年,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经济效益较快增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有显著提升。全行业景气指数保持在景气区间运行,并先后出现两波较有力度的上升。维持行业良好运行的主要动力为水泥制造业,在年初的100点上方盘横了5个月后,6月份景气指数从100.8点上升到108点。与此同时,全行业效益状况明显改善,企业利润快速增长,全年盈亏相抵后可实现利润总额135亿元,比上年增长20%,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其中私营经济增长最快,比上年增长58%。2002年建材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为2003年继续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奠定了基础,预计2003年建材工业产销量和利润仍将保持稳定增长,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将进一步上升,但增长速度将会有所放缓,增长指数出现大幅上升的可能性比较小。在各个子行业中,水泥制造业由于受固定投资增长和关小上大的结构调整政策等有利因素持续发挥作用的影响,仍将保持良好的增长势态,但下半年增长速度可能会放缓;建筑用玻璃制品业将会延续自2002年9月出现的复苏趋势。

建筑业。2002年建筑业景气指数全年增势强劲,从年初的96点迅速攀升至120左右,增幅达25%,前半年景气指数上升的速度要略高于后半年,呈现前低后高的特征。预计2003年建筑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将平稳上升,但是增长速度将会放缓,并低于2002年。建筑业总产值预计同比增长15%左右,近几年的热点包括住宅、大型能源建设和调度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将持续,建筑业的企业组织结构仍将进一步得到优化。但由于投资体制改革的滞后、企业经济效益较差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有所改变。

煤炭工业。2002年,煤炭市场保持供求基本平衡格局,产销同步增长,煤炭价格继续适度回升,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是1997年以来运行质量和效益最好的年份。全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在2002年上半年出现一定程度波动,进入下半年后则呈平稳上升的态势。企业实现利润显著增长。全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85.7亿元,同比增加42.3亿元,增长97.3%。2003年,煤炭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将保持平稳上升的态势,行业运行质量继续提升,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行业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继续增强。预计全国煤炭产量将在14.3~14.5亿吨,其中国内市场消费13.5~13.7亿吨,出口继续稳定在8500万吨左右。

烟草行业。2002年,烟草行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呈现总量供求平衡,税利总额较快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全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在2002年初基本延续了2001年下半年的大幅上升的走势,并在4月份到达了今年的高点120.3点,随后稳步下降,但仍处于较好的景气区间,全年整体水平明显好于去年。据统计,烟草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27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利润208亿元,上缴税金908亿元,同比增长23%。2003年,烟草行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烟草行业的工商利税将在今年1400亿元的基数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烟叶种植面积和收购数量将与今年基本持平,但质量和结构会进一步优化。卷烟产量将在今年的3425万箱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卷烟销售量也会适度增长。在卷烟产品结构上,预计2003年一、五类卷烟将维持今年的水平,二、三类卷烟则将分别提高1~2个百分点,而四类卷烟将可能相应有所减少。此外,市场竞争将向中高档烟集中;烟草产业结构将有效调整,市场集中度提高。

有色金属行业。2002年,有色金属行业摆脱了上一年度的下滑势头,出现回暖迹象。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在经历了第一季度的小幅下挫之后,开始逐步升高,年终攀升至105点,创造了2000年3月以来的最高点,呈现出明显的前低后高特征。由于主要产品的价格低迷,2002年有色金属行业效益出现滑坡,但势头逐月趋缓,据统计,2002年实现利润65亿元,同比下降1.9%,降幅比上年减少30个百分点。各分行业中,重有色金属行业景气明显回暖;贵金属冶炼业发展很不稳定;稀有稀土金属是景气攀升幅度最大的行业。2003年,有色金属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将继续稳步上升,有色金属工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将比2002年有所改善,有色金属产量将继续增长。预计,2003年10种常用有色金属总产量将达1000万吨,同比增长5%;主要产品价格将呈现上扬之势,涨幅达6~10%;中等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总产值将达到2650亿元,比2002年增长8%左右,完成工业增加值725亿元,比2002年增长6%左右;进出口贸易总额将达55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10%。

第2篇

2015年,在国家完善立法机制,构建法治化社会的治国思想指导下,我国文

>> 2016年度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2015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研究报告 2014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研究报告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文化发展战略思想的演进 扭转中国文化交流逆差的文化输出战略研究 文化安全视域下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 从国际文化发展战略看中国文化安全 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战略研究 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综述 探索完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路径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历史选择及其特征与经验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定位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2年度《产品意识》研究报告摘要 《2015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成因、演化机理与发展战略研究 盐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区域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 学校文化艺术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姜潇、王菲菲.深入生活前沿,为人民书写华章――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综述.http://.cn/xw/

jishixinwen/201501/t20150113_280952.htm。

第3篇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强创佳”奔小康和“四化”发展目标,分析研究我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及各重点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趋势、战略重点及对科技的需求,提出总体及各领域今后5—15年科技发展的思路、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为制定“十一五”规划和“规划纲要”奠定良好基础。

二、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战略研究的目标

通过战略研究,力争实现“三个突破”。

一是在科技发展的总体战略上有所突破。提出未来5-15年我市科技发展的总体战略、指导方针和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

二是在重大科技发展任务上有所突破。根据市长远发展和近期需求,提出我市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优先领域和关键技术等,力争能凝练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科技发展任务和项目。三是在科技环境、科技政策上有所突破。根据科技发展需要,提出科技发展的保障机制和政策措施等,以确保规划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战略研究的主要内容

战略研究的内容包含12个专题。

1、市中长期科技发展总体战略研究。

研究国内外科技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客观评价我市科技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结合实际,研究如何通过科技体制创新提高我市持续创新与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和“四化”发展理念对科技的总体需求,确定未来5-15年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的总体框架、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基本任务、重点布局和战略途径。

2、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在客观分析世界农业及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研究分析我市农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农村第三产业)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技术瓶颈和对科技的需求,明确我市农业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关键技术和重大项目,提出加速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和思路。

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分析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确定我市基础应用研究的重点与方向,提出加强成果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分析世界性产业与技术转移的趋势和我市现有条件与优势,提出应对策略、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重大专项;提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光机电一体化等领域发展的战略目标与重点,确定优先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系统成套技术和重大科技专项。

4、科技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分析我市科技人力资源的现状及主要问题,研究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科技人才和教育的需求,明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科技人才的类型及数量,比较我市与国外和国内其他城市人才政策,研究提出加强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的战略思路、目标任务及政策措施。

5、高新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科技问题研究。

研究分析我市传统产业发展现状,明确我市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战略重点、关键技术和重大项目,确定技术引进、二次开发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应对世界产业转移趋势,明确加速我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重大项目,确定发展战略、目标,提出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和思路;研究分析几年内有望成为10个年产值过百亿的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科技的需求,提出促进企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项目。

6、军民融合科技发展问题研究。

分析我市军民融合科技发展现状,研究我市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和推进机制,明确军工科技资源与地方经济密切融合的切入点,确定军工技术民品化和民用技术军品化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产品,提出加快军民融合的发展思路、重点任务及对策建议。

7、旅游、商贸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

分析我市旅游、商贸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旅游、商贸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提出依靠科技手段提升和树立我市旅游品牌,加快商贸业发展的重大专项,研究加速旅游、商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8、城市公共管理科技问题研究。

为打造“国际化、市场化、生态化、人文化”的新,提升政府管理城市的综合水平,在分析我市城市安全管理、智能交通、公共卫生、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等城市公共管理能力的现状与趋势基础上,提出相关重大科技问题,筛选出重大关键技术和重大工程项目,并提出对策与思路。

9、现代服务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

研究分析基于电子化、网络化的商务、教育、文化娱乐、金融、社区服务等领域的信息化发展和技术创新现状与趋势,提炼出影响现代服务业的重大科技问题,筛选出重大关键技术和重大工程项目,并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与思路。

10、基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循环经济科技问题研究。

分析我市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现状及主要问题,根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研究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对科技的总体需求,明确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及重大科技任务,并提出对策建议。针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城市垃圾的科学处置中需要科技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及对策建议。

11、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问题研究。

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分析我市科技资源现状,根据我市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总体布局,明确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和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发展目标、重大任务,提出为科技企业提供研发服务平台以及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的措施。

12、科学普及与提高公众科学素养问题研究。

根据我市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分析科普工作现状,研究提出未来我市科普工作的目标、重点任务和对策建议。研究创新文化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我市创新文化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创新文化建设的对策。

三、组织设置与工作方式

战略研究工作由规划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多部门共同协作,并充分发挥科技、经济、社会、管理等各方面专家的作用,尤其注重发挥一线优秀专家的作用,确保战略研究全过程的开放。要动员我市有战略思维能力和战略眼光的优秀专家参与,调动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体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保证战略研究工作取得有效成果。

(一)组织设置

市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规划研究总体战略组共同负责战略研究的组织实施。

总体战略组主要负责规划研究的顶层设计,包括制定规划总体架构,确定战略研究专题设置及研究内容,对各战略研究专题组进行指导等,同时负责总体战略研究报告的起草工作。

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联络组、文件组。联络组主要负责具体协调工作,包括规划战略研究各专题组的协调,办公室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总体战略组及专家顾问组之间的沟通协调,负责战略课题研讨会、论证会的召开及资料准备和整理等。文件组主要负责有关文件的起草,工作方案的起草及文档管理等工作。

(二)工作方式

战略规划研究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承担单位和专题组长,市级相关部门参与协作,其负责同志作为专题组副组长。专题组长根据规划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全面负责本专题的研究工作。在组长和规划办公室签订战略研究计划任务书后,专题研究的具体部署,研究人员的组织、资料收集和调研、研究报告的撰写等由专题组负责组织完成。

四、对战略研究工作的要求

规划的战略研究是规划制定的核心和基础,直接服务于“十一五”规划和“规划纲要”的编制。

(一)战略研究的方法

在对我市科技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充分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的趋势,把握科技发展的前沿,做好技术预测,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全局做出前瞻性安排。

对我市科技发展经验进行总结,注意广泛调研,听取意见,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分析入手,找准科技发展的切入点与突破口,逐渐深入,不断总结和凝练,提出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关键技术、重大项目与课题等。

对典型的案例进行解剖分析,并与其他省市有关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客观评价我市科技发展的地位与差距。

加强研究的开放性,提倡大跨度、多视角考虑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等问题。利用多种多样的渠道,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吸收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在研究过程中,发扬民主、鼓励争鸣,使各种观点相互交锋,允许不同的观点存在。注意加强专题之间的交流,对于领域比较宽的专题,尤其是要注意系统研究和交叉融合。

注重专题研究的顶层设计和综合,使专题研究工作做到宏观有序,并根据专题研究的整体部署和要求,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可操作的专题研究方案和专题任务分解方案,精心组织,深入研究。同时,在专题设计与研究过程中,允许专题之间的合理交叉,但要加强专题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协调沟通,以减少专题间不必要的重复,保持整个专题研究的完整性。

专题研究应特别强调要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创新性的思维,力争为制定出一个有新意的规划奠定坚定基础。

(二)专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根据规划制定的总体要求,专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发展趋势分析:系统分析国内外的经济、政治、社会等的背景,以及本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2、现状分析:在系统研究我市实情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本研究领域我市发展的现状、优势及问题,并与国内省市相对比提出我市的主要差距、阶段特点,以及未来发展的重大需求。必要的统计数据要求详实,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合理。

3、发展思路研究:根据形势和现状,研究本领域未来发展的总体思路,包括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发展途径等,提出未来15年本领域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及未来5年的阶段目标。4个战略研究专题要重点提出未来15年发展目标,同时提出未来5年阶段目标;8个问题研究专题以提出未来5年目标为主,同时展望未来15年发展目标。

4、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研究:根据目标和需求,研究本领域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总体布局与部署,提出优先发展关键技术和重点、以及重大项目等。

5、政策措施研究:研究为实施上述目标和任务而采取的对策和措施,包括政策、保障、条件、环境等建议。

(三)专题研究报告形式

各专题研究任务完成后,须提交专题研究报告,主要包括:

1、专题主要研究成果与总报告摘要;

2、专题研究总报告;

3、关于重大科技专项或重大任务的建议说明;

4、相关研究成果与资料。

五、时间进度安排

战略研究时间进度安排分为三个阶段。

启动阶段(3月底前):确定战略研究专题,通过公开招标,确定战略研究专题承担单位和课题组组长,成立专题组,组建研究队伍,落实研究任务。召开各专题开题报告会,下达任务书,启动研究工作。

第4篇

>> 2016中国电影年度景观:产业、艺术与文化 2015中国电影年度报告?产业、艺术与文化 “2013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艺术报告” 2011:中国电影产业与艺术备忘 2009:中国电影艺术与产业备忘 中国电影的文化与产业之困 2016年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挑战及趋向 中国电影产业的消费与被消费 对中国电影产业的观察与思考 中国电影产业现状与未来 构建中国电影的艺术文化产业 2014年中国电影艺术与文化研究报告 从中国电影发展看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中国精神 面向创意文化的中国电影产业研究 当下中国电影文化产业创作现状之思考 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思辨 2015中国电影:高票房催生产业分化 2005中国电影:产业化再丰收 跨国合拍与中国电影产业的历史与未来 中国电影产业服务外包的现状与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⑩陈旭光:《张艺谋向国际市场交出的“合格作业”》,《中国艺术报》2016年12月26日。

11林年同:《中国电影理论研究中有关古典美学问题的探讨》,《当代电影》1984年第2期。

12张法:《中国美学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2页。

13李诗语、娄逸整理:《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之与吴天明的导演艺术》,《创作与评论》2015年7月号下半月刊。

14陈旭光:《绘制中国电影的‘文化地形图’》,《文艺报》2015年8月12日。

15陈旭光、李雨谏:《当下喜剧电影创作的类型化与寓言性》,《上海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第5篇

咨询是一个泊来语,英语写作“Consult”,它的第一层基本意思是向人求教、询问以便寻得资料和参考意见等;第二层基本意思是会诊、看医生;第三层基本意思是与人商量、商议。在中文的解释中,咨询就是“征求意见”。农业产业发展咨询指政府涉农部门,经营农业的相关企业或组织,在农业产业发展的问题上,向农业产业发展顾问、专家或专门从事农业咨询的机构征求意见并针对农业产业发展问题的产生、发展和解决,提供专业化的分析和行之有效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及实施方法。农业产业发展咨询业具体说就是农业产业发展咨询等相关机构和团队以科技为依托,以信息为基础,综合运用农业产业发展科学知识、技术、经验、信息,按市场机制向政府涉农部门、经营农业的相关企业或组织等提供各种有充分科学依据的可行性报告、规划、方案等创造性智力服务,为解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各类社会组织面临的农业产业发展的复杂问题提供帮助。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产业发展咨询意识不足。一是目前在云南,农业产业发展咨询意识还不够强,许多涉农企业尚未认识到农业产业发展咨询对农业发展所起的“倍增”作用,“借脑”、“融智”、借助社会综合配套服务“助我发展”的“导入”意识不足;二是一些已意识到农业产业发展咨询重要的“先行者”,则对购买农业产业发展咨询服务的对象和做什么样的咨询、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如何实施咨询意见、在咨询中如何配合咨询机构等许多问题都不是十分清楚,在相当程度上把做咨询作为宣传、炒作的手段。

(2)农业产业发展咨询业作为一个产业尚未定位。虽然云南农业产业发展咨询业已有了初步的发展,但农业产业发展咨询业从产业定位上看仍存在许多发展障碍,突出反映在以下方面:一是部分专业咨询公司注册难,要有相应的各级管理部门颁发的资质,才具有资格;二是国家并没有对农业产业发展咨询业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国家统计系统也没有建立对农业产业发展咨询业的一整套准确、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三是从社会层面看,新闻媒体对农业产业发展咨询业的报道经常概念不清,统计数据不准确;四是从农业产业发展的认识看,涉农企业及组织等对咨询业体系认识不足,在需要咨询服务时不知如何做,农业产业发展咨询企业对咨询业体系本身缺乏了解。

(3)农业产业发展咨询业支撑条件弱。一是农业产业发展咨询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行业队伍建设滞后。目前还缺乏农业产业发展咨询人才专门的培养基地和健全的制度,农业产业发展咨询人才的个体知识结构、群体知识结构、科学专业搭配结构及年龄结构都还很不合理,农业产业发展咨询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二是农业产业发展咨询手段的现代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发展咨询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目前咨询机构普遍缺乏资金、信息库,信息网络的建设跟不上发展需要,农业产业发展咨询技术手段还比较落后,所提供的农业产业发展咨询服务个性化不够,不能完全满足客户的需要。三是农业产业发展咨询行业规范差、缺乏合理管理方法。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业管理,长期形成农业产业发展咨询机构少、各自为政的局面。

(4)农业产业发展咨询市场行为不规范。一是市场化程度不高。农业产业发展咨询企业获得咨询项目往往是依靠人缘、行政隶属关系或行业垄断优势。二是农业产业发展咨询项目形式不规范。突出表现为农业产业发展咨询项目合同谈判上无细节安排、无咨询人员具体要求、工作的阶段性目标不明确、咨询成果的操作性要求不确切、合同执行不严谨等。三是农业产业发展咨询费用确定无标准。农业产业发展咨询费用确定基于项目的来源,依项目完成所需必要成本之外的因素确定,而从农业产业发展咨询企业报价看,不同的农业产业发展咨询项目需要支付多少成本、税费也不十分清楚,缺乏合理的费率标准。

3云南农业产业发展咨询对策研究

(1)农业产业发展咨询服务内容要向深层次转变。农业产业发展咨询业最初的服务是简单劳动,比如帮助购买种子、询问种植(养殖)情况、农药化肥使用情况、农产品加工销售情况等内容。农业产业发展咨询业要转变到为解决涉农企业如何发展才能带动农业产业发展、为政府涉农管理部门决策农业产业发展服务层面上,最终为农民增收致富。针对农业产业发展前沿问题,如龙头农业企业打造、农业产业发展专业人才瓶颈、农业产业赢利模式、农产品品牌策略等,开展深入的咨询服务研究。

(2)农业产业发展咨询服务方式要向团队协作转变。农业产业发展咨询业最初的作业方式是个人作业,即企业创立者是专家型咨询人才,一个人带几个助手,靠个人智慧开展业务。农业产业发展咨询业要求要组成农业产业专业团队,如从事农业工作的注册工程咨询师、经济师、农业工程师、农业专家等,形成协同作战专业化运营的现代咨询业发展方式。

(3)农业产业发展咨询项目的获得行为要进一步规范。农业产业发展项目要进行可行性研究,要有相关国家颁发的具有咨询资格的企业才能进行研究。但在实际操作中,由农业产业发展项目主管部门来决定项目是否进行咨询或者是由谁家咨询企业来做,而没有从真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出发,进行可行性研究,最后的农业产业发展项目评审论证,也只是走一下程序,还是由项目主管部门领导决定立不立项。前期的咨询活动,从进行可行性研究到形成决策咨询报告过程,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很多农业产业发展咨询企业,没有实际调研,只是根据项目实施单位提供的材料,按照格式规范一下,形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无法真正起到决策参考作用。

(4)农业产业发展咨询企业或者机构有待进一步增加。目前云南具有国家建设部、国家发改委颁发的甲级资质咨询企业或者机构4家,难以满足农业产业咨询需求,阻碍了农业产业咨询行业的发展,咨询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第6篇

>> 产业集群视角的小城镇经济研究 小城镇工业用地开发强度探索 小城镇型工业园区规划布局模式研究 产业集群力推山西小城镇发展 产业集群视角下小城镇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沿海小城镇岸线利用及产业布局 浅析小城镇规划布局与对策研究 小城镇过境交通系统布局优化研究 关于小城镇空间布局形态的研究 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互动关系研究:基于产业集群的视角 小城镇工业园规划设计研究 小城镇房地产业发展研究 兰州都市圈小城镇产业发展研究 产业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小城镇体育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的小城镇质量发展战略 小城镇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现状及对策分析 优化新疆城镇化布局与发展小城镇研究 小城镇建设研究 小城镇环境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李国武.扩散与聚集:原发型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理论及经验研究 [D].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3】顾强,王缉慈.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发展与新型工业化道路[Z].北京:国家经贸委行业规划司《新型工业化研究报告之六》,2003

【4】王缉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宁海县西店滨海二期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Z】,2011.

【6】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宁波市工业用地指标研究【Z】,2003.

【7】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宁波市宁海县西店镇镇域总体规划(2010-2030)【Z】.2010

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姜华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2.11

第7篇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变化、就业状况和供求情况,调控与优化专业结构布局。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教高〔2006〕16号文件

高等职业教育是针对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而设置的职业岗位定向的高等教育,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是为信息技术产业生产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才。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九大支柱产业之一,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是我国最为活跃、最有活力的产业。而作为一个既活跃又有活力的产业,对岗位的要求也不断变化:老的职业岗位不断变更,新的职业岗位不断诞生,对适应岗位人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对培养人才的学校来说,信息技术是最国际化的技术,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具有相对的普适性。

为了使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目录能够及时反映信息技术发展对不同应用类型人才的需求,保持毕业生的供给数量、质量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我们需要做大量的供需调研工作,在对供需市场调研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专业目录调整建议,为教育部做专业目录调整提供决策依据。为此,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门成立了专业调研项目组,充分发挥委员来自行业、企业和院校的有利条件,从产业发展现状、院校招生情况以及产业发展入手,在全国范围内对人才需求做了大量的基础数据调研,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目录调整分析,为高等院校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目录调整提供依据。

1基础数据调研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主要是面向经济产业和行业服务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其中,专业设置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直接反映了高职教育的社会功能,决定了学生当前的学习范围和今后的工作领域。因此,为了达到人才供需之间的动态平衡,就要从市场需求形成的源头产业发展及人才需求调查入手,再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征,从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基础数据调研,以此作为专业目录调整的分析依据。

1.1产业发展及人才需求的基础数据调研

产业发展及人才需求的基础数据来源主要采集自以下几个方面:

1.1.1数据来源之一:中国软件产业年鉴――《2007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8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由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和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共同编制的《2007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8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不仅综述了2006、2007年度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概貌,还对国内软件市场进行了全面分析论述,对于软件人才培养与培训、IT从业人员技能标准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报告》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数据翔实,是院校人才培养要参考的重要资料。

1.1.2数据来源之二: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中国服务外包基地的城市发展现状及未来5年软件产业发展规划

国家计委、信息产业部印发的《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管理办法》总则第二条是:“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是指国家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研力量集中,软件产业已具备相当基础和规模的地区,重点建设以发展软件产业(含集成电路设计业)为目标,以从事软件开发、生产、服务和出口为主要任务的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应重点培养和扶持大型骨干软件企业,大力支持和创办具有明显技术特色的中小型软件企业,为开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所急需的软件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认定条件为:该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软件人才资源丰富,有相当的软件产业基础和规模。

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建设是国家发改委、信产部、商务部为贯彻落实《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若干政策》和《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进一步促进软件出口,推动我国软件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一项措施。基地的作用是:创造良好的政策、人才、技术、资金、市场和出口条件,充分发挥基地效应和规模优势,尽快形成以国家软件出口基地的龙头,辐射周边地区,带动全国软件出口的产业格局,为振兴我国软件产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服务外包基地是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进行的服务外包试点,在试点城市实行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措施,加快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国务院要求把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

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均标志着我国软件产业要上规模、上水平、国际化,其对人才的需求将决定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能力。

1.1.3数据来源之三:地方产业主管部门相关数据

这里的地方产业主管部门主要是指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截止到2008年5月底,天津高新区软件园管理中心组织对高新区内数十家软件企业进行了人才培养需求调研,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基本情况、人才培养情况、实训情况,调查涉及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建议等相关内容。

参加“软件人才培养需求调研”的天津软件行业企业中既有服务外包型企业,也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开发企业;既有发展成熟期企业,也有起步期企业,范围涵盖面广泛,有较典型的代表性。例如大宇宙、南开创元、NTTDATA天津分公司、英业达、长虹立川、津科电子、大连华信、天地伟业、希望创世、精业科技等。

解剖一个典型的中国服务外包和软件出口基地城市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状况,是形成与企业人才需求有效对接的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条件。

1.1.4数据来源之四:发放并回收的部分企业调查表

除天津地区外,教指委委员下发并回收了来自北京、上海、武汉、广州、大连和汉阳等6个城市的48家企业调查表,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使用的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数据库情况,了解企业员工培养情况、校企合作情况,调查了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这些数据成为专业目录调整及人才培养建议方案的个案数据来源。

1.1.5数据来源之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IT职业划分

近几年,在众多新兴职业中,发展最为迅猛、社会影响力最大、对社会各领域渗透力最强的当数IT产业了。对这样一个涉及面广、从业人员多、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巨大的产业,2004年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以及IT专业人员等成立了IT职业分类课题组,根据新职业申报情况,结合IT业发展现状,对信息技术类职业进行了专题研究,于2006年形成了《IT职业分类方案》。该方案编制的工作目标是:从我国实际出发,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基础上,建立起科学规范、先进合理并与国际职业分类相衔接的IT职业分类体系,全面客观地反映现阶段我国社会IT职业结构状况与发展趋势。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要与国家的职业岗位划分紧密相关。

高等职业教育是针对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而设置的职业岗位定向的高等教育。但是,作为培养专门人才的一个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定向到职业群、职业(工种),还是岗位或工位,需要指导和规范。

2.3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招生现状分析

2.3.1各专业招生院校数量统计

2008年,上报到教育部的高职高专院校2009年计算机类专业招生情况统计如表5所示。2009年上报08年已发文计算机类目录外专业如表6所示。

从表5、表6可以看出,目录内、目录外专业都在招生,但是有的专业明显招生院校数少,需要适当调整;有的专业面向职业群覆盖面宽,但目前招生院校还有很多,不宜马上调整。

2.3.2天津市2005-2007年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实际招生情况统计

2005-2007年,天津22所高职院校招生专业均在目录内。三年招生院校、计划数、实录数的变化分析如下:

(1)92%的专业招生情况是实录数不能达到计划数,只有图形图像制作在2006年一开始的招生就突破了9人的计划数,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在2007年一开始的招生就突破了20人的计划数。但是,图像图像制作专业实录超出计划数的情况只维持了一年,这与市场对设计类、娱乐类的IT人才需求有密切关系。

(2)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四个专业招生院校较多、招生规模较大,尤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招生院校最多、规模最大,软件技术专业招生院校数呈上升趋势。

(3)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系统管理一直招生情况不佳,实录数远小于计划数。

(4) 计算机系统维护、计算机硬件与外设招生院校一直不多,招生情况也不理想。

从以上分析情况看,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四个专业可以保持不动,其他几个专业都有调整的空间。

2.3.3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招生情况统计

成立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是为了满足国家软件产业发展对高素质软件职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是为了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培养模式的改革。

35所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在2007年招生的专业覆盖了教育部目录内、目录外21个专业中的15个。目录内专业集中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六个专业;目录外专业集中在游戏软件、软件测试技术、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三维动画设计、计算机音乐制作各有一所学校在招生。

2.3.4全国106所高职院校2007年在河北省计算机类专业实际招生情况统计

从表9可以看出,2007年,106所高职校在河北省招生的计算机类专业也同样集中在目录内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目录外的游戏软件、软件测试技术、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专业和三维动画设计专业各有一所院校招生。

2.3.556所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2008年实际招生情况统计

从表10可以看出,56所高职校的招生也同样集中在目录内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目录外的游戏软件、软件测试技术、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专业和三维动画设计专业各有一所院校招生。

3专业目录设置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与信息技术产业人才供需出现偏差一直是困扰校企的难题,一方面是高职院校培养的IT人才数量基本符合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一方面是学生就业难、企业抱怨招不到合适的高技能人才,这之间存在的供需错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专业设置名称多,核心能力可以互相替代

不同专业的划分,在于各专业培养的人才的职业能力可以互相延展,但不可以互相替代。比如,软件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主要是编码,可以胜任程序员职业岗位,也可以延展到软件测试岗位;软件测试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是测试,主要胜任助理测试工程师职业岗位,也可以延展到程序员的岗位。但是,软件技术专业和软件测试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的核心能力是不可以互相替代的。现有目录内、目录外共计23个专业,有些专业的核心能力不能严格区分。

3.2专业设置源于教育,与产业发展不对接

专业设置主体是教育界人士,他们根据技术发展及人才需求调研设置专业,缺乏对产业整体发展的了解以及产业对人才需求的预测。一种产业在发展的初期,对人才的要求相对盲目。但在发展过程中,产业会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明确,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岗位划分越来越细,对人才的类型、层次、规格等就有了愈加明确的要求。教育与产业交相呼应,不断提升,以此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要与职业划分对接。

3.3教学内容稍微陈旧,校企之间缺少深度融合

一方面是企业对底层“实战型”的IT人才有旺盛的需求,另一方面是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就业难、招生难。这里有教育本身的问题,比如,教师不了解企业,自身没有实战经验,难以教出实战的学生。同样也有企业的问题,企业过多地对高职院校提毕业生要“上岗就能干活”的要求,却不愿意在在校生如何“上岗就能干活”上多付出,更多地是学校单方面苦苦挣扎,要培养出一毕业就能上岗干活的学生,校企之间缺少深度融合。

4专业目录调整策略

教育部高等院校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目录是国家对高职高专教育进行宏观管理的一项基础指导性文件,是指导高等学校设置、调整高职高专教育专业,制定培养方案,组织教育教学,安排招生,组织毕业生就业以及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预测等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社会用人部门选用高等学校毕业生的重要参考。专业目录调整关系到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发展,对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职高专教育毕业生的适应性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部高等院校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目录调整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4.1适应IT技术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IT技术快速发展伴随着我国IT主体职业、IT应用职业、IT相关职业的诞生。无论是从事IT主体职业的“白领”中的“蓝领”,还是从事IT应用职业的“蓝领”中的“白领”,都是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的人才。专业设置要与IT职业划分对接。

4.2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IT人才的需求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IT产业发展程度不一、IT应用领域各有特色。发达地区职业岗位相对明确,专业设置偏向IT职业划分中的职业(工种)。欠发达地区IT主体职业规模小,要求学生一专多能,专业设置偏向于IT职业划分中的职业群;IT应用职业相对程度比较浅,教学内容要结合当地的主流应用技术。

4.3国家示范校计算机类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情况

在高职高专示范校建设中,国家对各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投入大量资金,各学校也在示范校软硬件建设中进行了积极的工学结合探索,这些要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宝贵财富。2006、2007、2008年,10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中,有53所重点建设专业含有计算机类,几乎占示范校总数的50%。重点建设专业设置情况如表11所示。

5结束语

第8篇

2012年是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成立60周年、动画学院和动画学院奖创办12周年。第十二届动画学院奖延续以往“本土、艺术、原创”的主题,今年的口号是“动画人的舞台,跳出动画人的精彩”!动画学院奖旨在鼓励支持学生独立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同时,培育从大学生到身为动画人所具有的基本的专业素质;鼓励学生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试验性质的创作,并努力使作品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力。

动画学院奖激励作品创新

本届动画学院奖评选活动在延续以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上,更加注重作品的创新性、实验性,对作品的商业成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评审规模阵容强大,既有学界精英也有业界翘楚。评委们一致推崇有走向市场潜力的作品。第十二届动画学院奖共评出15个专业奖项和13个企业奖,奖项涉及动画创作的各个方向,充分激励和嘉奖有志的动画人才,为他们的动画成长之路树立丰碑。《我的小世界》以其多样而质朴的动画表现形式和轻松而灵动的音乐效果,获得了最佳短片奖,组委会称该片能让观众产生真实的回忆、联想与共鸣,情感真挚,是让人耳目一新的动画作品。

校企合作创建多元合作模式

在第十二届动画学院奖开幕式上,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与华映星球、欧雷新宇、坤腾世纪、漳州师范学院、北京电视台卡酷少儿频道、《艺术与设计》杂志社等数家学校和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动画创作、制作、技术、出版等行业创建多元化的合作模式,为全方位培养动画人才,走产、学、研的道路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在动画学院奖闭幕式上,《再见》《盒子》《愿》等15部作品分别获得了《艺术与设计》《数码设计》、蓝梦无限、欧雷新宇、鲜宇数码、坤腾世纪、万豪卡通、友邦佳通、华映星球、视友网、江通动画、爱画电影、迪生动画、421动画电影工作室、爱奇艺等机构设立的奖学金。

论坛讲座聚集行业热点话题

第十二届动画学院奖共有12个主题论坛和讲座,主题论坛紧扣当前动画教育和产业热点问题,围绕“产、学、研”全方位展开研讨。在令人瞩目的动画电影论坛和动画电视论坛上,《神奇世界历险记》《糯米的午餐》《摩尔园冰河世纪》三部影片的主创人员袁梅、沈永亮、刘可欣等业界精英悉数到场,并就动画作品创作展开交流和互动。央视动画有限公司制片人陈向农、北京电视台卡酷动画卫视副主任曾伟京、中央电视台新科动漫频道资讯中心主编王松,以及知名动画导演蔡博、于胜军、崔威、皮三、李智勇等在动画教育论坛上,就动画行业产学研一体化展开深入讨论,进行思想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