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5 15:20:0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中学生;思品教育
一、教师要严以律己
古人云“德高为师,身正为教”。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属于主导的地位,教师的劳动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道德品质,行为举止,为人处世,社会名誉,会对学生行为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教师个人对青年人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什么样的思潮,什么样的奖罚制度,都是不可以代替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其身下,不令则引,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见,正人还须先正己。
二、教师要转变观念
转变观念是对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前提。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教师的观念意识也要随时代转变,尤其是对教育对象的认识,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当代中学生成长中遇到的新问题,并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新问题的出现是时代的产物,具有必然性。教师的教学思维、观念和方法要顺应中学生发展的新情况,而不是让学生身心发展的新情况来适应教师。因为中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客观的,而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往往带有主观的性质。观念意识的转变还表现在,教师应当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体现平等性原则。当今社会,民主意识平等观念已深入人心,如果将教师与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就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这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智商与情感特点,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体现个性化的特点。
三、教师更新德育方式、方法
传统的道德教育方法,主要以教材内容对几位英雄人物事迹进行宣读或由学校组织看几场革命故事片的电影,召开主题班会等。新时期要使教育的成效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就必须在高度注重传统教育方法的同时,更要注重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如网络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所体现的中学生创造性、艺术性,是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比拟的。
德育的方式,方法不能脱离实际,讲大而空的抽象内容,而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的实际情况,不断培养他们高尚道德品质。中学学生大多数是身心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比如中学生开始对异性注意,可又不懂什么是爱情;爱评论周围的人和事,可是又缺乏足够的知识和分析能力;求知欲很强,可是兴趣极不稳定;英雄感很强,可是常常行为很不得当。这时,我们必须针对中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开展这方面的德育工作,进行理想、情操和人生观教育。
四、教师要加强中学生的自制能力
中学生的道德观的形成与发展,深受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而日益增强。同时,中学生受影响的渠道也是多方面的,各种媒体、人际关系、榜样、时尚、风气等都是影响教育的渠道。它们以五彩缤纷的形式,全方位的信息途径,铺天盖地地将中学生包围起来,严重影响着他们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的分辨能力和自制能力。社会环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人们的思想必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我国当前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着复杂深刻的变化。诸如赌博(包括一些电子游戏机);贩卖黄色书刊、播放黄色录像带、影视屏幕上形形的不健康镜头,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带来了消极影响,都将使不少中学生的思想受到影响,精神上受到污染,有些中学生无心念书,有些中学生过早成熟,有些甚至犯罪。我们所面临的不仅仅是经济的竞争,科技的挑战,而且存在着思想文化领域的激烈较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思潮,各种不良诱因,都会对中学生道德产生影响。
针对上述情况,政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明辨是非,提高道德认知能力;第二,坚持原则,不为内外不良诱因所动摇;第三,坚定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第四,实事求是,客观地对待自己和他人;第五,保持情绪稳定,不急不躁;第六,虚心接受别人的监督和提醒。
加强中学生道德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特别还要依靠镇、街道、居委、村等政府和组织努力建设良好的社区环境,积极支持配合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负起青少年学生校外思想品德教育的责任。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开办家庭教育指导讲座、家教咨询等多种形式,引导广大家长使家庭教育也向素质教育转轨,指导家长对孩子实行正确的家庭教育,特别是家庭以德育人的教育。
政治教育工作者更要适应时展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青少年学生道德教育工作的特点、规律,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上努力改进和创新,切实加强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促进中学生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公民。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态体验;生态德育;联动机制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其道德素质在其成长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当前,整个社会并没有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目光大多聚焦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这在我们乡镇中学尤为突出。即使学校、家庭也认识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但由于重说教,刻板的灌输、管理,强制学生去服从道德规范,其德育效果则不尽如人意,即使有效果也是短期效应,缺乏长效性。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认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方法研究之一,是让学生直接体验到面临的实际问题。”道德不仅需要学校、家庭的教化,也需要学生自我的感悟、体验和生成。在乡镇中学,我们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实践中,尝试了以生态体验的德育方式,从学校、家庭和社区三方面着手,以生态体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学校德育生态体验的创建
我校搭建了高一新生军训平台,使军训成为道德教育的一种生态体验途径。在军训中我们着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领略军训严明的纪律,炼就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学生通过军训增进了来自不同学校学生之间的沟通,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和谐的班集体提供了契机。学校开设谈心课,学生自主参与、自我管理、自我设计谈心话题,谈心课完全是一种道德育人的“原生态”,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学生对老师的倾诉,学生与学生打开心灵的一隅,诚挚交流,甚至让学生家长走进谈心课堂。在谈心课中学生激情四溢、畅所欲言,心中的迷茫、困惑乃至不愉快的心情都能在谈心课中得以抒发,情感得以宣泄,个性得到张扬,谈心课成了学生心灵的乐园。我校还精心组织一系列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自主体验和感悟,如文化体育艺术活动、兴趣小组活动、诗歌朗诵会、千人诚信宣誓大会、成人仪式宣誓大会等等。我校还以“孝道大讲堂”“名著伴我成长”等平台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优秀的传统道德。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受到了良好的滋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得到了提升。一位同学在一次活动后总结道:再多的说教不如一次活动让我刻骨铭心。
纵观近几年我校学生道德状况,我校的特色德育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养。在学校的育人环境中,学生既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又能通过活动体验生成良好的道德。因此,体验式德育无疑为学校德育工作注入了活力,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创设家庭生态德育氛围,建构家庭与学校的联动机制
我们调查发现,一些中学生有抽烟酗酒、好逸恶劳、打架斗殴、行凶等不良习惯和违法行为,不少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孩子生活在什么家庭氛围中,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中父母榜样的力量非常重要。在家庭的道德教育活动中,我们选择了“家风”比较好的有代表性的十个家庭,组织其他学生家长到这些家庭学习、取经,并借鉴这些家庭教育孩子的经验。如有一户人家,父亲是一家企业的董事长,可这家人仍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并乐于助人,乐于做回报社会的公益事业。受其父母的感染,其女儿在学校也经常帮助生活有困难的同学,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公益性活动。
德育的过程,应是一种创设能唤起学生内在需要、自我省悟的教育情景的过程。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环境和背景,我们在努力营造家庭生态德育的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家庭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正确的道德观。父母是经商的则让学生感受其父母的诚信经营、诚信纳税行为,从中使他们感悟到“人无诚信不立”“诚信是做人之本”等诚实守信的道德观;父母是下岗再就业的,则让学生体会父母自主创业,重新走上就业之路的积极进取精神,体会父母创业的艰辛,从而使他们树立了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养成在困境中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因此,在家庭德育的生态体验中,学生受“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积淀素养,懂得事理,知道感恩,学会做人。
在学校主导下我们搭建了家庭德育与学校联动机制,即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也就是将家长或学生监护人请到学校来,参与学校德育活动;以学校为牵引进行家庭与家庭的互动,让家长走入其他学生家庭,交流、借鉴教育经验,并发扬光大,发挥其对学生道德的教育、熏陶、感染、影响作用。
三、架设社区的生态德育之桥
青少年学生生活在社区的时间达到一年的三分之一,他们在享受良好的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同时,也迫切需要快乐、丰富的社区生活。社区广阔的天地,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我们的社区内有派出所、银行、超市、邮局、卫生院等机构,这些社会机构成为我们开展生态德育的载体。我们组织高一高二学生参观了邮局、银行、卫生院等机构,他们与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零距离”接触,体验到这些行业的劳动性质及其工作人员的劳动特点,从而形成了尊重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成果的道德观念。我们借助江苏省启动的农村环境整治活动,组织学生和社区的居民一起进行环境整治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树立了环保观念,并能把这样的道德观念付诸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利用星期假日,要求同学们走进农民家庭,了解他们的吃、穿、住、行等情况,并写出调查报告,通过此项活动,同学们对农民的生活有了切身的体会,培养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意识。
一、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错误的教育观念
一直以来,教师的精力主要都是放在语、数、外这三门主要的学科上,而评价学生唯一的标准就是成绩,没有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使大部分中学生认为当前的社会就是弱肉强食的社会,做老实人反而会吃亏,和人讲道理是没有用的,这对于培养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素质起到了消极的作用。
(二)单一的教育方法
当前,绝大多数学校对于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很单一,集中体现在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分类设置,而是仅仅根据教材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导致绝大部分学生觉得思想品德教育课堂非常枯燥,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同时,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思维活跃,更加喜欢新鲜的事物,教师如果一味地采取单一的教育方法,很难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不良的教育环境
当前中学生受教育的环境不怎么理想,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缺乏一体化的思想品德教育的环境系统,学校、家庭和社会未形成合力来促进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现在很多中学生经常会到网吧去上网,网络上有很多负能量以及和思想品德教育相违背的内容,中学生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识别力,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并且一些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无法自拔,不能很好地转换现实中的角色和游戏里的角色,久而久之导致心理出现问题。
二、中学生思想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因为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评价一名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就是成绩。学生从小接受的观念就是如果你要想获得更高的学历,就要拥有好的成绩,通过中考和高考。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造成了学校德育的失衡,影响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效果。
(二)教育方法的欠缺
对于当前的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而言,造成教育方法欠缺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按部就班将教材上的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缺乏教学创新的手段,而学生也没有独立的时间进行思考,所获得的知识完全就是被教师灌输到脑海中的,根本不是通过自身的思考和探索获得的,这种教育方法只会让学生渐渐丧失学习兴趣。
三、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以及培养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尊重每一个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主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比如,对于初一的学生,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律、荣辱以及集体意识的培养。对于初二的学生,由于这个时间段正是学生的叛逆期,所以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法制等方面的意识。
(二)改进教育方法
中学生生性好动,思维非常活跃,求知的欲望也很强烈。所以,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选择适合中学生年龄段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式,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并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学贯穿在每门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比如,语文课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音乐课陶冶学生情操,历史课教育学生报效祖国等。
(三)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学校是知识集中的园地,它包含了教授学生知识、对知识进行创新,能详细反映社会的各种思想,及时的了解到最新产生的事物,同时也会被这些新事物深深的感染,虽然中学生的知识范围还比较狭窄,但是他们能最快的接收和吸收这些新事物,时代会在他们的身上留下不易磨灭的痕迹。综上所述,给中学生开设思想教育课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 目前存在中学生思想教育中的问题
1.1中学生自身存在一些弱点
中学生这个年龄段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发生变化,在心理方面,对自己的认识提高,越来越渴求不受管束,能充分的独立。在生理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也逐渐发育成熟。从外表看起来,和成人无异。但那些都只是表面现象,他们在这两个方面都还相对稚嫩,一旦遇到困难就没有勇气去克服,容易退缩,甚至萎靡不振。即使是从小培养的优秀品格也会因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而改变。在中学生阶段,他们比较叛逆,教育起来让人头疼,但是他们学习能力和改变能力很强,稍加引导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另外,中学生中普遍是家中唯一的孩子,所以父母的溺爱让他们没办法独立,大多数都很任性、脾气不好,甚至很自私,和别人交朋友有障碍等等,这些不仅是当今中学生拥有的弱点,也妨碍了思想教育的展开。
1.2 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与社会真实环境有较大差异
为了让学生更好、更优秀的发展,学校只会正面的教导学生,旨在全力培养成绩好而且素质高的学生。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每个学校都会尽力维护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和谐的校园环境催使人努力学习,蓬勃生长,同时也能够怡情养性,提升个人修养。经济的发展虽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使人愚昧,为了赚取更的钱,许多人昧着良心造假、卖假,利用时机,以囤积居奇、买空卖空、掺杂作假多、操纵物价等手段牟取暴利,甚至有偷东西、收取贿赂、勒索钱财等犯法行为。像这样违法乱纪、道德败坏的事情屡见不鲜,为思想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在这种正反冲击下,中学生的道德观念容易改变,具有非常大的迫害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加大对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难度。为了从本质上改善这个现状,就要让社会环境不再那么复杂,变得和谐友好。
1.3学校思想教育与家庭思想教育联系不紧密
学校为了某一目的传授知识的方式都是循序渐进,有条有理,看似遵循生搬硬套现成知识的原则,但是却能够起到加强学生道德观念的作用,比如说那些舍己为人,见到不公正的事就打抱不平的事迹。相较之下,家庭思想教育来源于家庭生活,断断续续,使人的思想或性格在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在思想教育方面目标明确,效果显著,可是这种效果有时候却是负面的,甚至会导致为了自己的好处不惜伤害他人,就像有大多数家长会教育孩子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不要多管闲事,也不要瞎操心,免得为自己带来无谓的麻烦。从这些看来,学校教授的内容与家长教导孩子的内容区别甚大,中学生在两方面的教育之下,思想还很稚嫩的他们容易混淆,难以抉择,让思想教育的成效大大降低。
2 有利开展中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施方案
培养一个优秀的人才要从多方面来考虑,道德水平是排在第一的,其次是个人能力和素质。现如今最缺乏的就是优秀的人才,想要培养更多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高品质人才,在人才选拔和培养方面要下足功夫,加大力度摆脱现在面临的困境,让思想教育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里面。
2.1不断向学生灌输要加强自我约束,加深自身道德修养
当中学生面临思想教育方面的困难时,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将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引导,为了加强学生的自制能力,可以让他们学习一些正面例子,不断的鼓励他们,时刻反馈情况,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都能够独立,主动做好自己的事情。利用各种各样的引导方式,使得他们对事情能更好的感觉和领悟,了解自身价值,明白现在的自己对这个社会具有什么样的职责,找到自己的定位方向,要朝着好的道路发展,注重道德水平的提高。
2.2结合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编写和实际情况相符的课本
如今学生学习的内容和他们的生活太不相符,所以无法为学生所接受,更加没办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思想政治课的开设,主要是利用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让学生能够有情感上的变化,学会分辨好坏对错,应该排斥或提倡哪些做法,同时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但是学校只会教授学生一些积极的例子,殊不知在积极例子和消极例子同时作用下,有相得益彰的效果,学生只会更加讨厌道德败坏的人,从而向道德高尚的人学习。当为课本取材时,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反面例子作为比较。当然,也有一定必要将社会中真实存在的事例引入到课堂中,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些现象的看法。总而言之,对学生研究事物,还有判断对错有很大的帮助。[3]
2.3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总结经验和教训
班主任的职责就是管理整个班的学生,所以班主任要走进学生群,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活动,并把这些都写下来、存档,为以后讨论、寻找问题症结所在提供事实依据。此外,让所有同一年级的班主任凑在一起,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找到问题源头,集中全体智慧,吸收对解决问题的有益建议。由学校领导还有专门进行德育教育的部门全面思考以上情况,每隔一段时间班主任聚在一起研究如何有效进行思想教育,互相交流看法,并把这些真正的落实到行动中。
2.4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需相辅相成
为了让家长切实了解学校的教育宗旨,有必要规律的召开家长会,让学校与家长能够方便的进行交流,充分让家长认识到学校的教育方案以及发展方向。这样有利于家长接受以及与学校达成一致的教育方式。同时,家长在学校开会的过程中,能够逐渐的明白思想教育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中起到的关键作用,能够极大的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处理一件事的做法。对待任何事情上,都不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伤害别人或者急于谋求眼前的功利,也不可以因私忘公,更不可以受到打击就放弃。当学校和家庭在教育方面形成统一步伐,学生就不会摇摆不定,从而往正确的方向行走。
2.5提出合适的课题研究规划,系统性的展开科学研究
中学阶段,往往是思想最不稳定的时期,教育相关部门应该周期性的制定相符的研究内容,并且为研究这些内容的教育从事者提供资金和条件。同时结合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心态问题,然后在教育层面上进行更深程度的剖析,找到这一现象的症结所在,从而在理论上面进行论述。
参考文献:
一、网络影响下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
1.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中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情感发育的时期,渴望情感的交流与宣泄。而在网络世界中,他们情感可以无拘无束地得以释放,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情感及心理需要。然而,长期的这种的交流方式改变了他们正常的沟通方法,逐步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造成了情感的迷失,从而使个人产生孤僻、冷漠等心理健康问题。
2.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弱化了一些学生的道德意识,降低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由于青少年个性心理与人格结构尚不成熟,容易接受新事物,自律能力、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较差,容易追求新奇、刺激的事物。网络空间中的种种不安全因素容易造成青少年道德危机及道德失范行为。
3.网络令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青少年网上犯罪时有发生
信息技术与网络对中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社会上绝大多数网吧内的人文环境不适合正处在成长阶段的中学生,对可塑性强、正在形成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中学生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网络影响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充分利用校园信息技术这一资源和平台,改进和丰富德育形式,从而大力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充分利用健康有益的网络资源,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
积极地处理好它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之间关系,这是整个社会的综合问题,需要全社会来关注与共建。
1.建设良好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切合实际的学习、活动场所
随着教育部关于信息技术课的开设精神,各地已经开始大规模建设计算机、网络设施。让学生有条件可以在学校就可以满足探索知识的需求,这将是有力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之一。
2.加强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
随着学校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的开设,课程以其先进性、趣味性、科学性和教育性,必将会把学生吸引回课堂中来。引导学生健康向上的发展,有力于对学生志行养成教育,从而使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有了更好的环境。
3.加强资源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活动、娱乐软环境
充分建设、开发、利用网络资源。设立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堂、生动活动的网上学校,开展必要的网上讨论,给学生一个发表评论、开展争论的园地,健康正确地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4.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不良的网络影响
在技术上采取一定措施。通过防火墙等技术防止恶意的攻击等,广泛开展计算机安全教育和计算机使用道德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计算机网络观念,从而有效防止计算机犯罪的发生。
【关键词】思想品德;培养目标;改善策略
我国对于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即“德育为首,五育并举”。这是我国建国以来对中学生及青年一代培养不变的目标。
过去几十年,由于社会的相对封闭,科技的不发达,人们思想也较为单纯,实施这一教育目标看上去好似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然而,当代时代,中学生所面临的是全新的环境。网络媒体的兴起和传播,各种信息纷繁芜杂,中学生还不具备完全的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和自控能力。这就影响到了我们对于培养目标的实施。
一、新时期中学生思想品德现状
1.一方面,新时期的中学生崇尚奋斗,面对竞争自强不息,他们努力学习,扩大知识面,为未来而努力奋斗;他们追求平等、敢作敢为,他们渴望成为生活、学习的主体,时时处处体现出公平与平等。新时期的中学生,充满爱心、展现自我。如汶川大地震同学们踊跃捐款、捐物奉献爱心。他们思想活跃积极,各种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2.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现在很多中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责任意识淡薄。他们虚荣心极强,攀比吃、穿、住、用,讲究名牌。有些学生考试作弊、骗取分数、不守诚信;今天很多中学生宽以待己,严于待人,新时期的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强调“人人为我”,而很少考虑到“我为人人”,自己干什么都行,对别人的要求则很高。缺少应有的社会道德责任感。特别是许多独生子女,自觉不自觉的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观念。除此之外,部分学生法制、纪律观念淡薄。近几年来,青少年上网成性,由于受不健康的黄色等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引发的青少年犯罪现象也有抬头迹象,对青少年危害很大。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和学校问题。
二、中学生思想品德现状产生的原因
(一)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失当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因此,作为教育者就要了解和正确把握学生真实的思想和情感,但在现实中,师生之间有一定的隔膜,往往学生说的并非都是心里话,我们所了解的也不是学生的真实想法,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认识当然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日常生活中,成绩好等于一切都好这种评价方式普遍存在,这种评价方式其实非常不好,大多数人把德育看成一种知识型课程,追求的只是考试成绩,这种以成绩论英雄的观念禁锢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行为手段,违背了思想品德教育在于引导学生提高道德修养,情感体验的内在要求和目标。
(二)家庭教育的忽视
新时期中学生的家长工作量大,家务活重,与孩子门交流很少,关心只停留在问一下孩子考了多少分。还有一些家长教会孩子不正当的竞争意识,忽视综合素质。“儿子,今天学校劳动,你别去,就在家看书写作业,去了影响你的学习”、“儿子,这几天开运动会你别去参加了影响学习”这些事例充分说明家庭教育中忽视了对子女的思想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
(三)社会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随之变化,中学生的思想状况也不例外,在“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的思想支配下,人们采取各种方式获取经济收入,由于各种原因多劳未必一定多得,使人们的心理发生了严重的失衡,大学生就业难,上班后“拿固定工资”并无大财可发,而开私家车,“盖小别墅”的那些老板,又有多少文化呢?他们感慨,功利色彩的过于浓厚偏离了中学生的思想。
(四)新时期中学生自身方面:“自我定位”不明确
目前中学生流行这样的口头禅:“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吃喝玩乐,生活过好,省吃省喝青春白过。”可见当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法律意识以及分辨能力都比较差,缺乏理想、目标不清,自我认识不够,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改善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几点策略
针对新时期中学生思想品德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点对策。
1.教育部门切实更新观念,努力探究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切入点。首先政府教育部门应该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开辟方便之路,改进对学校和校长的评估方式。其次学校各主管部门如学生处、团委、班主任、科任教师等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形成一种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教师必须切实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从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为学生排忧解难。
2.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加强家庭教育技巧培训。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家长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理想追求、人生态度、日常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家庭教育的领导,可组建一些“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成才观。使家长能把子女当作知心朋友,坦然交流,尊重子女的人格和自主精神,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改变简单粗暴“重智轻德”的教育方式。
一、加强农村中学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提高中学教师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要让教师首先能从理论高度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一生的影响,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将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乃至国家的前途命运产生深远的影响。青少年儿童可塑性强,富于上进心,易于接受良好的引导,中学阶段正是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的重要时期,是将来高中乃至大学教育阶段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加强中学德育工作尤其显得必要和重要,而且中学各级各类人员都有责任。
其次,提高中学班主任老师的理论水平。俗话说:“打铁全凭自身硬。”班主任首先是老师,然后才是班级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中学、团支部大部分德育工作任务要得到切实的贯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老师的工作。因此要求班主任老师必须掌握中学教育学和心理学,而且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身为教育者应从方方面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与家长沟通协调,配合中学生的德育工作
农村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思想、文化、交通较落后,信息相对闭塞。农村中学生的生活环境、父母的文化水平与教育方式、中学相对落后的传统教育观念等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别家长祖辈吃够了不识字的苦头,认为自己的孩子只要念成书,以后能跳出农村,脱离农田活,所在中学就是好中学,所在班级就是好班级,所教教师就是好教师。
这种现状目前不是一种局部现象,在其它一些地区的中学也程度不同地存在。不少家长由于不懂教育规律,往往与中学教育不一致。人人都望子成龙,怎么个成法?怎样才算成材?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家长与中学的培养目标达成共识,这是中学开展德育工作的根本需要。在德育工作中,家长必须积极配合中学教育。让家长支持理解中学的德育工作,统一认识,互相配合,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和协调,这是中学顺利开展德育工作的有力保障。
三、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学生的思想德育工作
1.要充分利用中学健全的教育阵地和平台。如宣传窗、艺术墙、黑板报、读报栏、警示语、名人名言、校规、校训、业余团校、团队活动室、图书室等处,都有统一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规则和标志,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要教育学生认真倾听校会、每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学生在充实、多彩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这些对振奋学生精神面貌、统一学生的思想认识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2.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对约束、规范学生的行为,为建立良好的班风、校风会产生很大的作用。农村的中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寄宿制学生,所以,班主任除了认真抓好学生“一日常规管理”外,还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积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尊老爱幼、义务劳动等,在多样化、丰富化、经常化的活动中,对净化学生的心灵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3.开展校外活动,帮助村委进行公益劳动。通过植树、修路、农田基本建设等活动开展劳动教育、组织纪律教育,帮助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物,从而培养了劳动观点、劳动技能和为人民服务、助人为乐的思想。
4.培养优秀班集体。班主任要做好学年、学期、各周的活动计划和总结,进一步做好双差生的转变工作,开展多种竞赛评比,让每个同学都来轮流当好一天班长,当好一天值日生。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又增强了每个人的责任心,同时形成了“班班争先,我为班级争光”的良好风气,促进了校风的好转。
5.对学生进行实用技能技巧的培养。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设施不一定豪华气派,但必须整洁宁静。可通过学好毛笔字、丈量土地、手工劳动等考查竞赛,强化训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最实用的本领,让学生参与美化环境,校园内种树、种花、种草、书写标语,定期更换板报、班报、墙报,尽可能利用优美、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得到审美教育。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网络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2-0187-01
1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前提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学生喜欢思想品德课,首先,作为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喜欢自己,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一般来说,上课有激情,知识面广,责任心强,善于欣赏学生优点,且对学生严中有爱、爱中有严的教师都比较讨学生喜欢。作为中学教师,我们要和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沟通,感情上的交流,要让他们觉得教师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样的严厉,让学生觉得教师也可以像家人一样亲近。课堂外让教师成为学生值得信赖的朋友,让他们觉得教师也会考虑他们的感受,并不是一味地批评他们。这样,他们就会爱屋及乌地喜欢上自己任教的学科,既能够保证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又能和学生结下深厚的友谊,留下美好的回忆。在教学中,要做到先易后难,善于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第一时间抓住他们的眼球,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而导入得好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质量。所以一开始就要利用当前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设计出一个新颖有趣的开头,激发学生对于接下来的内容的欲望,唤起他们的学习动机,增强孩子们的参与热情,激活思维,争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活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因其一直都是同一模式早已昨日黄花,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当前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充分抓住学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直观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信息容量,将教材中教师口头无法表达清楚的观点和知识用另外一种形式进行讲解,比如动画或是情景再现等等,使枯燥抽象的思想品德课生动起来,在课堂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对课堂内容的积极思考,增强教学效果,另外还能创设生动活泼、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使思想品德课堂谱写出更加绚丽的乐章,铺就孩子们更加精彩的人生。
在学习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事件,此时学生的眼球会被生动的画面所吸引,注意力也会不由自主地集中到多媒体教学上。在视频完结后教师再将视频内容与课本内容相结合,提出相关问题,并让学生展开讨论,以网络上著名的“郭美美事件”为例,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自主搜寻相关内容,然后通过讨论得出网络道德方面的知识,以此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方面的教育力。
3利用信息技术将理论和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联系起来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真谛,受到教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很多人的追求。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听高人语;听高人语不如个人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设与学习内容相融合的真实学习情境,就是所谓的情景再现,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自己去感受,在体验中认识、了解生活,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而这种真实的学习情境需要借助当前的网络和多媒体来完成。如在讲述《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有关“环境污染和保护”内容的影像资料,并让学生制作出PPT幻灯片,最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这既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又让学生在课堂的注意力得到明显提升,使他们积极反馈教学信息,不再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这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快乐”神经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规律,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和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所接纳。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它能够给予学生极大的感觉和视觉的刺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同样,《诚信做人到永远》这一课的教学,可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赵本山的著名小品《卖拐》。这样有兴趣的视频自然会激发学生们的“快乐”神经,抓住眼球,吸引注意力,然后教师就可以围绕小品所表现出的道理结合到课本中话题———诚信。但刺激之后一定要展开讨论,进一步了解诚信的好处,养成人人诚信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