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教师绩效考核要求

教师绩效考核要求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05 15:20:0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教师绩效考核要求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教师绩效考核要求

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绩效考核;标准;指标

绩效考核因其是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考评员工的工具,是薪酬的基础,是管理者的奖惩依据,而得以在各类组织中广泛应用。高职院校应用绩效考核为时不短,到目前为止,各高职院校通过人力资源部门和各系部的共同努力,已能熟练地运用绩效考核方法对教师进行年度、学期考评。但将视角聚焦到绩效考核在学院发展目标及人才培养目标实施的促进作用方面,会意识到高职院校的绩效考核任重道远。

一、高职院校绩效考核现状

绩效考核是高职院校为了实施教育教学目标,根据教师岗位职责,运用一系列标准和指标,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完成教学科研工作的数量、质量,以及为院校做出的贡献等作出价值判断。

目前高职院校绩效考核的内容和标准有的是各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管理、部门职责要求,凭借以往人事经验由人力资源部门统一设计,有的是各系部根据年终考核要求自行设制。虽无正规统一指导性文件,也缺乏一些规范依据,但一级考核指标皆能体现素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这五个方面内容,差异从二级考核指标开始,更多出现在三级考核指标、权数、赋分标准方面。差异可显示各高职院校绩效考核的特色,传递绩效考核目的、任务的信息,表明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客观性程度,透露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绩效考核关键事宜

通过学习绩效考核可知:不同的组织,不同考核目的,不同的标准,不同的方法等,将会左右绩效考核实施方向而收到不同的结果。如不同考评者的价值取向造就不同评价标准。所以绩效考核并不是众多人认为的那样简单,可做为高职院校顺应潮流、跟风推进的一种人事制度改革形式,学和做一些表面性知识及工作,就可收获预期成效。绩效考核是一把双刃剑,把握不好将会面临适得其反的严重后果,所以有必要认真分析和斟酌一些问题。

(一)绩效考核应突出高职特色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需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基础、专业知识以及专业领域内基本能力、实践技能的培养。对高职教师教书育人要求:具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拥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自我不断发展意识。高职院校的核心实力来自于教师整体水平,所以绩效考核主要目的是逐步提升教师团队的综合实力。

1.为打造强有力的高职教师团队服务

(1)有的放矢地发展教师的所长。人无完人、人的能力有长短,教育对人的培养不能搞“一刀切”的培养模式,应因材施教。对教师能力要求同样不能是一个标准模式:要求所有的教师同时在专业知识、实践技能、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并希望有所突破,这是与人的本质、发展特性相违背的,也是不现实的。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和精神负担都不轻,如果再强人所难地全方位要求,会使教师长期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造成任一方面的工作效果差强人意,而直接影响学院的整体目标。

(2)利于可持续性教师梯队形成。教师队伍是由不同阅历、年龄、学历、专业、职称等个体教师所组成,从事高职教育工作的时间长短决定了工作成效的差异,所以应为教师提供个人能力逐步形成和不断提升的机会。如采用统一的绩效考核指标进行考核,会使处在不同级别、岗位上的教师产生怨气和不满,滋生一些内部矛盾,是另一层面上对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原则的破坏。绩效考核要成为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则、教师培训依据,人力资源开发工具,必须纠正这种对教师队伍的梯队形成、结构优化等作用甚微的做法,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区别对待,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师职业进步和个人需要。[1]

2.学术科研考核的正确定位

学术科研是高校的任务之一,自然成为绩效考核的必备内容。但高职院校的二、三级指标需认真具体分析和推敲:除正确反映教师科研数量、质量,鼓励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外,指标、权数、赋分标准设计还发挥着导向作用。学术科研是目前高校排名的主要因素,个别高职院校模糊了学术科研定位:如高职院校学术科研应立足于服务自身建设和发展,服务于本校的教学,与本科院校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参照本科院校来制定,属强行拔高标准,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让许多教师在畏难情绪下产生负面、消极的应对方式。学术科研考核必须量力而行,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二)学院制度与绩效考核相匹配

高职院校一旦实施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就成为学院的一种管理制度,必须与学院现行的所有规章制度相融合、衔接,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系。如学院要解决学术科研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学术科研的考核力度,另一方面需从制度上保障教师的学术科研行为。如教师能利用的科研资源是否充沛;课题申请的条件难易;与其他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合作及参加学术会议、课题组的机会是否均等;获取资料途径是否畅通等。缺少其他制度配合、保证,只是年终进行考核,根本解决不了任何实质性问题,结果反而被形式所代替,甚至还引起学院上下对绩效考核的反感。

(三)强化绩效考核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的绩效考核最终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考核而考核,而是借此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完成既定个人及组织绩效,并在此过程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形成高职院校核心实力,来保证有效地实现学院发展目标。

1.满足教师需求的绩效考核指标

高职院校的教师为知识型员工,有着混合交替式的需求结构。按激励理论可知:只有满足了教师与自己的贡献相称的报酬、个人成长与发展、尊重、自我实现[2]等方面需要,才能调动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才能产生凝聚力作用。一些高职院校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时,缺乏激励需求理论的认识:一是考核指标苛求,干得多失误就越多,让许多教师避难就易;二是考核结果与薪酬的失衡,造成教师只完成最低工作量,而把教学精力转移到校外,形成甲校的教师到乙校作为外聘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而甲校的教学任务需乙校教师来帮助完成的一种怪圈。所以需对现行的绩效考核指标进行重新审视、调整和完善,发挥应有的激励导向作用。

2.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

绩效考核的对象是全体教师,它真正价值在于确保全体教师对学院发展和培养目标的投入,而不是仅为了奖励和惩罚教师。所以考核标准水平设置最好遵循正态分布:90%能完成绩效任务;5%达到优秀标准;5%需努力改进[3]。切忌两种趋向:一种把绩效考核当成管、卡、压的工具,让人人自危,或为自保而成为教师间互相攻击、激化矛盾的问题;一种是不伤和气,走走形式,低标准让大家都轻松过关。这两种情况都是对绩效考核的扭曲和否定。

3.客观处理绩效考核结果

高职院校绩效考核多采用360°考评方法:领导评价、专家与督导评价、同事评价、学生评价。前三项不可避免有非常大的人际关系因素干扰;而后者不可排除对认真负责、严格要求的教师借此报复的现象,最终造成教师为了教学质量的测评符合要求,反而放弃一些职业道德标准,成为“钻营”教师。所以,在三级指标设计上应尽量客观化:可根据考评者人数,确定去除最高分与最低分合理数量方法;建立无阻碍沟通渠道,确保信息畅通,尽量消除一些不必要的干扰和误会,使考核结果更加接近事实。

(四)不断赋予绩效考核指标内容新的生命力

高职院校的绩效考核长期目标是为学院的战略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短期目标是为了解决学院当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服务。事物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主要矛盾,所以绩效考核指标不能一成不变,必须适应新情况变化作适当调整。绩效考核涉及到教师当前的和长远的利益,只有不间断地跟踪、检验、诊断、反馈,处在逐步完善、应用开发过程中,才能保证考评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才能提高满意度,促成优秀绩效。

三、结 论

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和意义,必须结合高职院校目标和实情,依据巴莱多二八定律,分析和把握高职院校绩效考核最重要和精髓部分,才可步入绩效考核成功实施的捷径。

参考文献:

[1] 徐文,胡伟.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问题与对策[J].武汉

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1,(2).

[2] 邓玉龙,张龙,奚红华.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研究[M].

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第2篇

【关键词】KPI 高校教师 绩效考核

一、KPI绩效考核的意义

KPI是起源于英国的整体战略目标关键绩效指标的制定方法,也是致力于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新方法,其意义在于能够明确工作产出的定性和定量要素、绩效指标和指标权重分配以及绩效考核标准的划分,对于紧密围绕高校树人、科研以及创造社会价值的战略发展目标具有同方向的促进作用。

KPI绩效考核方法具有突出高校绩效管理重点和明确高校绩效管理成果的特点,在对教师岗位工作范畴进行分析之后,逐步形成考核标准,通过定期的实施,可以对教师工作目标进行引导和帮助,并且有激励和鼓励的效果,对高校管理人员具有深入了解教师工作状态和教学科研能力的功能,为日后教师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二、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现有缺陷

1. 绩效考核缺乏明确的目标

对于我国高校对于树人、科研以及创造社会价值的战略发展目标而言,现有的教师绩效考核与其呈现背离的发展方向。绩效考核的目的原本是应围绕着树人、科研以及创造社会价值这三者服务的,但往往出现了教师绩效考核的随意化和形式化的现象出现,既不能围绕高校三种基本职能明确绩效考核的内容,又不能与高校战略发展的定位紧密结合。更有甚者,绩效考核最终的结果不是为了高校未来的发展战略,而沦为了决定教师奖金数额的一个工具。

2. 绩效考核的方法不够合理

我国高校目前尚未采取标准化、科学化以及合理化的教师绩效考核方法,普遍标准是从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的考核方法演绎套用过来的,对于高校教师的职业特殊性缺乏有针对性的指标和范围,起不到应有的考核效果,同时对于应该量化的考核指标也不是很合理,对于关键性的考核指标也较为笼统和模糊,如未考虑到课率以及学生成绩与授课质量的影响等。

3. 绩效考核的内容不完善

一般来说,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教学成果、教学工作和个人素质。教学成果是对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和教学质量的考核;教学工作是对教研活动的参与度以及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完成量的考核;个人素质考核是对高校教师的思想文化水平和身心健康程度的考核。在现有的三部分内容中,教学成果的中科研成果的比重较大,以至于高校教师对于科研的重视程度要高于人才的培养,同时,社会活动内容和学生的教育质量被很多高校忽略,因此,绩效考核的内容亟待完善。

4. 绩效考核的主体缺乏公平性

我国很多高校是通过学生评分来进行教师绩效考核的。尽管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受体,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以及个人素质的评定具有一定意义上的说服力,但将学生作为考核主体,易出现评分过于随意和打“友情分”的现象,缺乏公平性也未体现出足够的可信度。同时,教师为了提高绩效考核的成绩,对学生的需求一味地迎合,对课堂纪律和考试成绩也不敢严格要求,丧失了绩效考核的意义。

三、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KPI应用策略

1. 明确绩效考核的定性和定量要素

从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来看,在绩效考核其职业产出时,应将定量和定性活动划分开来,定量是教师的教学研究成果或岗位职责的履行程度,定性是教师在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过程中持有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素养行为,不光要看结果,还需重视过程。

2. 明确绩效考核指标

要让教师绩效考核方法标准化、科学化以及合理化发展,前提保证是要明确绩效考核指标,这也是KPI的核心内容。绩效考核指标应从高校树人、科研以及创造社会价值的三个基本职能出发,分级设置指标,并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分配各项指标所占权重。

3. 明确绩效考核标准

基于各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各异,绩效考核标准需以多数教师容易达到的水平线作为考核的及格线,在此之上再划分优秀标准和卓越标准,并根据国家和社会对高校教师的要求而变化,实现定性和定量指标下的KPI绩效考核程序的推行。

4. 建立起绩效考核后的相应反馈机制

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和帮助教师通过结果的反思以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高校应着重于这一点,加强鼓励教师找出工作上的缺陷,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进步的目的。而奖金的发放、各项评优措施以及职称职位的评选只是为了鼓励取得好成绩的教师,同时激励考核成绩较差的教师为下一次绩效考核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同勤学.基于BSC理论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J]. 决策参考, 2010(3) .

[2]刘世清,关伟.基于绩效技术的高校教师绩效开发与考核方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05(5) .

[3]缪红.基于KPI 的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0(5) .

[4]阮晓明.面向酒店平衡计分卡的KPI指标体系构建――以希尔顿酒店为例[J].人力资源, 2010(5) .

第3篇

【关键词】高校专任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优化建议

项目基金: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课题名称:重青院绩效考核制度推行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课题编号:CQY2013004

在2010年7月,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确立科学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要求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构建完善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一、高校专任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原则

1.战略导向性。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教师的工作和发展有较强的引导作用,绩效考核的最终目标是为了通过考核改进教师绩效、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将教师的发展方向与学校的战略目标密切结合、实现学校办学目标。

2.对外竞争性。高校的薪资水平是吸引人才、促进教师队伍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绩效工资水平结构与人才市场的平均水平比较,应具有一定竞争性。

3.经济效益性。在保有竞争性的同时,要根据学校的承受能力坚持可持续的观点,避免短视现象和短期行为。

4.激励优化性。绩效工资结构设计关键是激励效能的最大化,绩效考核体系应保持合理的结构水平差距,根据教职工的实际贡献兑现报酬,让业绩较差的职工分析不足、改进绩效、争取进步。

5.均衡动态性。不同岗位的绩效工资结构水平应和岗位对学校的贡献一致,同时,绩效工资结构设计不仅要考虑不同系列的岗位,还要考虑同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岗位,对教职工的差异进行有效调控。学校应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和教师具体工作岗位的变化对考核指标体系做出适时调整,达到考核效果最优。

6.全面可行性。对高校教师的考核内容要全面合理,考核指标要反映教师工作的本质特征,除了教学和科研方面的考核,还要从工作状况、教师素质、工作业绩等方面综合考核。

二、高校专任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考核方法的不尽合理、操作失当

现行的考核方法以上级领导考核和全方位考核两种方法为主,上级领导审查式的考核是一种较传统的考核方式,另一种是通过教师自己、上级、同事和学生等相关主体来掌握教师工作绩效的考核方法,对教师绩效的全方位考核,这会使考核变成发展个人人际关系的手段。

2.考核指标的笼统粗糙、缺乏科学系统的体系

现行的考核中普遍存在用简单评语评价员工政治思想、工作表现的现象,这影响了考核等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还有一些注重了量化考核,引入了学生教学质量评价和工作量评价,但却走向数字考核的极端,使考核机械化,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使没有量化的工作难以管理,不利于教师的全面发展和教学工作的开展。另外,制订教师绩效考核计划时应发挥教师的主体参与性,让教师树立与学校绩效目标一致的自我发展目标,尊重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考核导向缺少鼓励教师学习发展的动态指标

对专任教师的绩效考核,不仅要发挥考核的甄别功能,还要发挥对教师的教育改进和激励优化功能,鼓励教师在绩效考核的促进中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鞭策和鼓励、获得更大发展。当前在对教师的绩效考核中,缺乏关于教师职业生涯开发规划的指标。

4.考核结果反馈不足、有效利用度不够

绩效考核的意义,一方面是为了对教师已有工作做出评价和总结,另一方面,是为了推进未来工作的改进和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目前高校的绩效考核工作缺少对考核对象的反馈交流,绩效考核较多流于形式,绩效考核的利用度严重不够。

三、对高校专任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的优化建议

推行绩效考核是高校应对发展变化的教育市场环境的客观要求,通过考核实现高校发展目标,有赖于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绩效管理的有效性,这需要针对高校专任教师的工作特点,构建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

1.通过岗位分析制定岗位说明书

通过岗位分析明确岗位职责,是绩效考核的前提和依据。为了提高考核指标的有效性,应首先根据高校的发展战略定位分析各院系、各类岗位要具备的特定技能、专业素质和具体职责,制定岗位说明书,为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提供标准,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时,应根据岗位分析的结果按照职能和等级对各岗位分类,设计指标体系框架,再根据各岗位的核心职能,对指标体系框架细化,设计出个性化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2.确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将定性考核和量化考核有机结合。

定性考核简单易行,但容易受到主观因素影响,降低了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定量考核结果准确客观,但分析过程繁琐,并且单纯的定量考核不能全面体现工作需要。教师绩效考核要注重定性考核和量化考核的结合,在坚持全面性原则的前提下,应充分考核院系特色与岗位实际要求,将“德、能、勤、绩”的指标细化,分别确定细项的分值和权重,使绩效考核指标科学合理。

3.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进行分类考核。

学科是高校存在的重要基石,作为知识传播者的教师应根据学科发展与时俱进。高校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找到平衡点,在教学中将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介绍给同学,丰富教学内容、启迪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激发探究科学的兴趣。在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中,教学和科研是绩效考核的核心要素,针对教师个人所属学科和能力特点的不同,在教学、科研考核要素的权重设计中,应体现个体差异,尊重教师劳动。

4.构建多维度的考核主体。

不同考核主体对考核对象有不同的考核角度和内容,因此,在实施绩效考核时,要处理好考核主体与考核内容的匹配关系,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客观公正的考核体系,这一体系包括上级考核、下级评议、教师互评、学生考核、教师自评等方面,院系认为对教师的某些行为应予以规范和引导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绩效考核中有所体现,鼓励教师发表意见,建立起管理者与教师共同努力的合作型团队。

参考文献

[1]杨志兵,高校绩效工资结构设计探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2] 雷顺妮,构建科学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年第10期.

第4篇

【关键词】农村教师绩效管理对策

1.绩效考核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已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人才培养的提高,而培养质量的提高,必须建立一支过硬件的教师队伍。各教育部门、学校十分关注和重视绩效管理,并把它作为提高教师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教师个体素质的高低和整体水平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办学水平的优劣,教师绩效的考核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及基础性工作。教师绩效考核管理主要体现在,组织的整体运作效率和价值创造依赖于各部门、各成员的绩效表现,同时绩效考核的结果在教师的岗位设置、培训开发、薪酬发放、晋升选拔等方面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湖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职工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意见(试行)》指出从2009年实施绩效工资,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奉献教育的积极性,各区教育局根据省厅文件精神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工绩效考核工资考核的实施意见,区局要求各校在拿出符合自己校情的绩效考核方案,各校根据考核结果兑现绩效工资,在整个绩效管理考核过程中暴露了许多问题,出现了结果与目标偏离轨道的情况,绩效工资的发放未能达到应该收到的效能。

2.农村教师绩效考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对教师绩效考核认识不足。教师绩效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并作为岗位聘用、职务晋升、培养培训和表彰奖励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因此绩效考核是学校绩效管理的有效前提,是优化学校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的有效前提,对教职工如果没有完整的绩效考核方案及办法加以考核的话,那么这项工作就无从做起,更谈不上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和效益,笔者发现很多农村中学的领导班子轻视此项工作,领导对绩效考核不重视,精力都放在完成单位的工作任务上,只是在年底的时候随便组织起一个考核小组,根本无视考核的质量,只是草草的从网上下载参考,制定了笼统的提纲性质的考核方案,在实际中也无法执行,还是回归到了非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上来。还有部分学校考核方案坚持过去平均主义的考核方案,结果是教师绩效工资平均化,大锅饭重演,失去了绩效考核的意义所在,未能体现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和原则,而其他部分学校做的就很好,充分利用绩效管理这个手段为契机,优化学校管理模式,彻底打破平均主义真正体现优绩优酬原则,达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真正目标。

2.2部分学校绩效考核体系与程序不完善。具体表现在:

2.2.1绩效管理系统性不强。现代绩效管理理论认为,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由绩效计划、绩效实施与管理、绩效考核管理、绩效反馈四个部分组成,这四个部分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而在一些事业单位,简单地把绩效考核管理当成了绩效管理,缺少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管理、绩效反馈等环节。比如某区去年实施绩效工资考核中紧紧围绕了绩效考核,大部分学校都忽视了其他几个环节,比如忽视了绩效计划、绩效反馈意见等环节,从而降低了绩效管理的后续作用。

2.2.2绩效指标体系分解不全。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绩效指标的层层分解。根据单位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考核目标,在将职责和目标合理分解到每个职工身上,环环相扣,层层落实。这样,只要所有职工的绩效目标实现了,部门目标就可以实现,单位目标也就实现了。教育局紧紧考核了校长,很多学校紧紧考核了教师个人,汇总了教师个人得分,而忽视了对学校中间阶层的考核管理,比如很多学校就忽视了对年级组、教研组、教务处,总务处、团支部、班主任、备课组组长等中间阶层的考核,没有分解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没有实现绩效考核的全面化。

2.2.3绩效考核流程过于单一、不量化、不细化流于形式。教师参与度不够,误认为是一种惩罚性考核;评价者认识不足出现了偏差;学校绩效考核管理中,教师在绩效计划、衡量标准考核办法等方面参与不足,让教师觉得绩效考核是一种监督和惩罚的手段。绩效管理指标的制定过程往往是上级下达的绩效管理指标,少数学校紧紧以领导者的身份下发学校考核小组的文件,事先也没有征求教师的意见,考核后的结果也没有公示,好像给教师分配福利一样的专制,让教职工有不民主不平等的感觉和逆反心理,所以导致很多学校在绩效考核、绩效测评、绩效兑现的环节上导致教师与学校考核小组对抗,教职工意见很大,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绩效管理的积极作用,扩大了消极作用;在过去的工作实际中,对教师特别是对具体参与绩效考评的中层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绩效管理知识培训和辅导。绩效考评不仅取决于评价系统本身的科学性与可靠性,还取决于评价者的评价能力,评价者的任何主观失误或对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认识误差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评价的准确性,进而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其它环节的有效性,很多绩效考核都是由学校中层领导参加考评的,部分领导执行考评时由于没有对考核制度与办法进行深入的了解导致的偏差;还有绩效考核方法过于单一,缺乏量化细化,目前,还有许多学校使用更传统的“得分”,然后加权平均作为最终结果,这种方法虽然简单,这对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是一个大问题,采用过于简单的方法来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必然受到不利影响,导致考核流于形式。

2.3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带来的后果。

2.3.1严重影响评估工作效果,使得绩效考核工作流于形式,让学校无法了解的员工的实际情况,由此容易导致错误的决策。不利于科学管理;

2.3.2真实性受到质疑,影响绩效考核的客观公正性,也很容易形成教师曲解绩效的作用,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随着绩效工资的逐步实施,随着学校人事制度的改革,岗位设置与管理的规范化,绩效管理中常见的一些问题都逐步得到了解决;

2.3.3让能者、勤者没得公正的待遇与认可,让平者、懒者留下了可乘之机,造成矛盾的根源。

3.改进农村教师绩效考核的体系及对策

针对学校的特殊性,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完善绩效管理绩效考核体系与对策:

3.1教师绩效考核应该遵循科学的考评原则。

3.1.1尊重规律,以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育人才成长规律。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教师绩效考核与其他事业单位相比有自己的规律和独特性,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教育为本的方针;

3.1.2以德为先,注重实绩。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师德放在首位;注重教职工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表现和贡献。师德建设关系到教育领域的行风建设,关系到教育系统形象问题。根据教师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情况,采取由教师自评和学校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3.1.3激励先进,促进发展。建立竞争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工作,引导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能力。教学质量是农村学校的生命线,希望线。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学校能否充分调动学校教师工作积极性,而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的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实现绩效考评,体现优绩优酬,多劳多得,并坚持向骨干教师、一线教师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倾斜;

3.1.4客观公正,简便易行。坚持实事求是、民主公开,科学合理、程序规范,讲求实效、力戒繁琐。上文提及的一些问题与违背此项原则有关,由此导致绩效考核失灵,在绩效考核中,尤其要做到公开、公正、公示,考评细则简便易行,便于操作,便于考核小组量化成分值。

3.2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方案。绩效考核还可与学校的年终考核有机的结合起来,还根据各部门、岗位的具体情况,把“德、能、勤、绩、廉”这些指标进行量化和个性化,使得考核指标具有更好的科学性和可测性,领导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德、能、勤、绩、廉”五项大指标制定了一系列便于绩效考核的方案细则和考核管理制度,比如班主任工作的考核,我校建立科学的方案,其工作量按照本校本学段教师基本工作量的50%核定,并可根据实际工作考核情况适当浮动。考核班主任可以采取学校和学生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参照附表1或附表2内容执行。

在具体兑现绩效工资时,我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如下:教师绩效考核包括师德考核与履职考核两部分,共设100分,其中师德占10分,履职占90分,对本校教育教学突出的教师可设奖励分。

还制作了教师绩效考评分数统计表格,以便计算每一位教师的绩效得分,结合教师每月考核情况,汇总教师学期考核结果,结合教师学期考核结果汇总年度考核结果,操作起来也简便易行。我校去年绩效考核平稳有序,收到了应有的考核效果。

3.3建立月考核与学期或学年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制度。每月评估的评估工作重在平时,并逐渐积累形成的整体材料,并为一学期、一学年评估提供更详细的基础资料。日常和定期评估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法,克服了年度评估的“近因效应”,形成更为长期的影响力,以便更准确地评估教师的工作业绩,这样教职工更为能接受,避免了因教职工因自己的错觉感知与考核人员发生不必要的误解与冲突;让被考核的教职工口服心服;比如我曾经工作过的学校就建立了对教师的月考核制度,考核的历程主要由教务处来完成,对每月教师的出勤情况、工作表现、工作成效一一公布,不足之处再加以改进,这种更加重视工作过程的月考核收到的效果远远超过学末考核的办法。

3.4建立完善的教师考核程序。

3.4.1个人自评。教师按照考核内容和岗位职责的要求进行个人自评,填写相关表册并在一定范围内述职。

3.4.2民主测评。根据教师岗位特点,在学科组、年级组等一定范围内进行民主测评,并以问卷调查等方式听取学生、家长或社区代表的意见。民主测评结果应作为教师师德考核的直接依据。

3.4.3组织考核。在个人自评和民主测评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组、年级组、备课组等相关部门评议情况,由学校考核小组对照教师考核相关要求进行考核并确定其考核等次。

3.4.4结果告知。考核结果应在校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为5个工作日。教师对考核结果有不同意见的,可以通过正当渠道向学校考核小组提出。

3.4.5审核确定。教职工绩效考核结果由学校拟定后,报送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确定。教职工对考核结果如有不同意见,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向学校考核小组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诉。

3.4.6档案记录。义务教育学校要建立健全教师绩效考核档案,绩效考核情况和结果须记入教职工个人档案。

第5篇

所谓绩效考核,是指办学主体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考评手段,评定教师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和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并将评定结果反馈给教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教师的知识与能力、专业发展水平、教学成长、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检验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对教师发放相应的薪酬,同时通过及时有效的反馈促进教师教学反思及职业发展,从而有效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教师绩效考核存在的基本问题

效度不高,评价结果的利用率偏低 采用绩效考核确定教师评聘及收入分配,首先要确定考核标准。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制定的绩效考核标准停留在“德能勤绩”阶段,考核内容无法量化或者说量化过程主观随意性较大,考核标准的精确度、分值权重不够科学、规范。这就使绩效考核的成效不明显,同时也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教师的创造性没有激发出来。另外,考核本身也不精确,且时常出现误差,公平问题便随之产生。其后果是教师很少真正关心考核结果,考核结果被忽视,对教学不能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考核非但不能促进教学,甚至会干扰教学,迫使教师采用一些与自己信念相悖的方法来执教。或者更多地将考核结果与高功利目标联系在一起,功利性的绩效检查势必给教师和教学带来负面的压力。

缺失信度,绩效考核目的模糊 许多高职院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很大一部分是教师互评,这种互评存在一定的欠真实性。教师工作独立性较强,使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了解不够充分,加之利益与竞争关系,评价有可能不客观。因此,为了完成形式上的绩效考核,评价过程随意,评价结果的信度随之缺失。再者,这种绩效考核最大的不足是没有学生的参与。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绩效考核结果的信度缺失,势必导致考核目的不明确。

评价结果的正面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绩效考核结果的出台不能认定是考核工作的终结,绩效反馈应贯穿考核的全过程,绩效目标的制定、教师教学过程、绩效评价过程都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反馈和沟通。但现在有些高职院校制定绩效计划、绩效目标时没有教师的广泛参与,教师只是被动接受目标,对绩效考核体系缺乏了解,对绩效考核体系的管理思想和行为导向不明晰,常常产生各种曲解和敌意,并对绩效考核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和客观公平性表示质疑,对体系的认识产生偏差。而且在工作过程中考核主体与教师缺乏沟通,他们不了解教师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完成绩效目标需要提供何种帮助、能否有效达成绩效目标等。绩效考核结果出台后,没有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不重视与教师的沟通,考核结果的反馈程序、沟通渠道不畅,被评价的教师不清楚自己的评价结果,因此就谈不上改进工作,绩效考核只会流于形式。

绩效评价的目标定位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高职院校绩效考核,其落脚点与归宿之一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师主体的努力才能得以实现。教师只有充分了解绩效考核的实质、目标、重要性、内容及形式,重视绩效考核的目的,才能通过绩效考核达到调动其教学积极性、提高其创造性的目的,教师才能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才会主动投身到教学改革中去。考核主体要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绩效考核,对教师一定时期的真实教学活动给予公正的评价,大力促进高职院校绩效考核的实施与完善,让绩效考核真正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服务。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学校长远发展出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运行机制,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将期中考核结果列为年终绩效考核指标之一。绩效考核要体现真实性,允许个人进行质疑,对无任何疑义的评价依据、学生评价汇总、期中考核结果等进行科学的评估。考核主体要深入到教学活动中,切实把握教师平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等,并根据考核依据进行总体评价,最终得出绩效考核结果。这种绩效考核依据来源才能体现绩效考核的意义与目的,体现绩效考核的真实性、公正性、公平性、公开性、合理性。

提高学校可持续发展水平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教师的专业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直接反映的是学校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这是一切方法与手段的最终归结点。采用绩效考核的评价手段,不仅是评聘工作民主化的反映,也是组织管理科学化的客观要求。考核结果的反馈和沟通,可让教师认可考核结果,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工作情况并改进工作,肯定其工作成绩,以扩大积极影响,同时指出其工作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帮助教师制定改进措施。办学主体要主动创造一个双向沟通渠道,与被考核者能就考核结果、成绩、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师未来发展计划。这样,绩效考核才能真正发挥其效用,推动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学态度的端正、教学质量的改善、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效果的优化等,实现学校发展和教师个人发展双赢。如果对绩效考核结果保密,则只会导致教师的不信任与不合作。所以,对于考核结果的反馈与正确运用是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

提高高职院校教师

绩效考核实效的措施

第6篇

摘?要:围绕高职“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研究一直是高职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与难点。笔者通过分析目前“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从绩效考核指标确定、指标权重确定以及实施建议等方面入手,对“双师型”教师的绩效考核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相应研究结论,为学术界提供参考。

关键字:“双师型”;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关键绩效指标法; 权值因子法

在高职院校不断发展的今天,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贡献大小、绩效如何衡量等一系列问题,都涉及到其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仅有利于有效的开展绩效管理工作,同时也是有效激励和引导“双师型”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对“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及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会产生极为重要的激励作用。因此,对“双师型”教师的绩效进行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是当前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一、 高职“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1.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高职院校常常是为了考核而考核,流于形式,绩效考核的目的只停留在对于过程、工作成果的奖惩,对于提高将来“双师型”教师工作绩效,挖掘其工作潜力,实现“双师型”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效果甚微。并且在考核过程中,常出现考核指标成为摆设,实际考核随考核人主观意愿随意更改,指标及其权重实际应用性不强的问题。

2.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无法体现高职院校战略目标

首先表现在,绩效考核指标的选取上,没有对“双师型”教师和普通教师进行区分,工作职责内容,不能较好的反映目前的工作现状,内容脱节;其次,绩效考核指标缺乏深层次分析。指标的选取停留在反映日常工作的表面,没有从深层次原因入手,没有长远考虑,“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与标准的制定应该与学校战略发展目标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组织的发展目标。

3.绩效考核指标权重的分配,缺乏科学性

没有强调出工作的重点,绩效指标的制定者根据经验或者主观意识,制定各项指标的惩罚因子,不能有效促进“双师型”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 高职“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1.构建原则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设定必须符合SMART原则。第一,明确、具体。绩效考核指标能够让“双师型”教师以及考核者准确理解其含义。第二,可量化。能够让教师清晰知道工作的标准。第三,可实现。绩效考核指标及标准,应该是能够在努力工作之后能达到,这样才能起到激励作用。第四,实际的。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分解于战略目标,依托于工作职责,应是客观存在的。第五,有时限的。指标目标都应该是要有时间限定,在某个时间内完成的,这样才有意义。

2.确定绩效考核指标

根据关键绩效考核指标法,首先应该进行工作分析。通过访谈、资料的收集、观察等形式,了解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工作职责、任职资格、岗位属性、岗位关系等等内容,完成“双师型”教师工作说明书,然后通过工作说明书中“双师型”教师的工作要点和主要任职要求,奠定设计关键绩效考核指标的基础;接着分析所在高职院校战略,分解出学校级别的关键绩效维度,然后按照各部门职能分配,建立相关部门关键绩效指标,最后将这些指标分解到“双师型”教师岗位,从而形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指标。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指标反映。

第一,教学工作量,主要是指教师一年的全部工作量,既包括教学课时数,也包括教学质量。

第二,科研工作工作量,是指教师必须完成的最低科研成果量,可用论文数量和质量的指标来衡量,可与教学工作量进行转换。

第三,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实习和专业实习。这个指标主要是反映教师指导学时毕业论文、实习和专业实习的数量和质量。

第四,辅导学生工作,主要是指教师教师开展讲座的数量等。

3.确定指标权重

权值因子法是权重设置的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便、适用的特征,具体实施步骤,第一步,先组成评价小组,评价小组的成员由人事处处长、绩效考核主管、教务处处长、负责“双师型”教师教学工作的副处长以及外校学工工作的专家共5人组成。第二步,制定评价权值因子判断表。第三步,评价小组成员填写权值因子判断表。第四步,对各位专家所填权值因子判断表进行统计;第五步,根据以上步骤就初步确定了四个一级指标的权值,同样,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权重也采用此方法确定,再根据一级指标的权重,于是最终可以确定“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指标的权重。

4.实施建议

在设计“双师型”教师考核指标时,应本着贴近工作实际,便于考核,便于操作的原则;整个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不仅是考核“双师型”教师的工具,同时也是给“双师型”教师工作帮助和指导的工具,工作分析时可征询教务处、学工处等相关人员的意见;同时任何一套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都可能招到员工的抵制或反对,绩效指标体系的确定,可能导致损害部分员工的个人利益,使其收入降低或者劳动量增大,因此在实施之前一定要充分地与“双师型”教师沟通,需要得到他们的认同。

三、结语

高职“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空白型研究内容,专业教师“双师化”的速度加快的同时,研究的滞后将会成为师资队伍建设的桎梏。本文提供的绩效指标及指标权重等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为高职“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支持体系构建研究夯实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戴.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研究[D].2010.

[2]陈志平,崔淑鑫,袁冰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3]刘效军.关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内涵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2,(30)

[4]刘韵琴."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与实施绩效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3)

第7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 绩效考核; 关键绩效指标KPI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2024502

1引言

绩效考核(Performance Assessment)又称为业绩考评或“考绩”,早期主要应用于企业的人事管理,是针对企业中每个职工所承担的工作,应用各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职工行为的实际效果及其对企业的贡献或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有效的绩效考核,不仅能确定每位员工对组织的贡献或不足,更可在整体上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提供决定性的评估资料,从而可以改善组织的反馈机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激励士气,也可作为公平合理地酬赏员工的依据[1]。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高校的管理体制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作为管理体制重要内容之一的教师工作绩效考核体系也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中不断发展。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反应教师过去的工作成果,从而为被考核对象现在或者以后的物质报酬、职称荣誉提供依据。而对于高校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知识型员工,在物质上给予丰厚的报酬这远远不是教师们所追求的,教师们所追求的是工作的自主性、个人发展空间的广度及教学科研上所取得的成绩等等。而这些需求都需要建立在一个合理完善的管理体制下。

2高校教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2.1考核内容不全

高校绩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2],以考绩为主。德,是指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含学术道德)方面的表现;能,是指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勤,是指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的精神;绩,是指岗位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益和贡献等完成情况;廉,是指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表现。但是,在具体操作时,没有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因校制宜地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调整,使得考核结果不全面、不具体,不够科学合理。同时,很多高校在绩效考核中加大了科研权重,因为科研的考核标准更容易量化。这种“重科研、轻教学”的考核体系更加成为教师们争先做课题,无人问津教学的导航系统。大学的三大职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没有在绩效考核中充分体现出来,绩效考核也没有与大学的三大职能相呼应。

2.2考核主体存在片面性

高校绩效考核的主体有上级领导、同事、教师自己及学生。上级考核教师的途径常用的有:听取汇报、抽查档案资料,检查备课与批改情况,包括听课在内的日常观察、参与教研活动等。上级考核可以直接了解下属的工作情况,发现下级的潜力,考核与奖惩密切结合。但这种考核会对下级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因为上级不一定全面了解或熟悉下级的工作,可能因偏见造成不公正,挫伤下级的积极性,且考核是单向沟通,不利协调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教师之间的互评主要是根据互相听课,结合被考核教师平时业务成果评出的。教师同行情况熟悉,工作难度如何最懂行,掌握材料客观,可以较真实反映日常工作状况。但也往往会带有感情因素的影响。学校教师之间的非正式群体影响作用大,对自己个人关系密切的会放宽要求,对自己关系对立的会歪曲事实,过严对待,有失公允。同事之间有竞争,涉及利害关系时,可能会产生损人利己的行为。

自我考核是教师本人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和考核。凡事都是两面性,教师的自我考核中被考核者往往会把自己的成绩与贡献放大,尽量掩饰自己的不足之处。

学生考核教师教学已成为一种普遍运用的评价方式[3]。学生评教是每学期末学生根据这学期教师上课的质量、认真负责程度给出的。教师的工作质量,主要通过教学诸环节反映出来,身处活动中的学生自然最能感受教师的工作质量,应当是教师工作考核者之一。学生比较单纯,考核结果有一定的纯真性。学生考核中获得的信息,对教师改进教学帮助大。但是,由于学校未对学生进行考核培训,导致一些学生对教师的考核很随心所欲,随意给分。这样没有可信度的考核结果对教师起到的作用是相反的——如果绩效考核结果不理想往往打击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对教师考核的公平性与可信程度不能让所有教师信服,也有可能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给自己打高分,一味迎合学生的需求,不敢对学生严格要求。最终,保证不了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

2.3考核结果奖惩失衡

高教教师考核多以学院、部、处为单位,每年考核一次。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为鼓励教职工更好地完成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高校往往根据年终考核结果进行奖励或予以一定的惩罚。比如年终考评结果是“优”则一次性奖励几百元钱作为奖金,如果考核结果是“基本合格”或“不合格”将影响次年工资晋级、职称评审等,所带来的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远不能用几百元钱来衡量。其结果是“不求最好但求合格”成了大多数教师的追求。

2.4考核周期不合理

我国高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周期为一年一次,对行政人员和领导来说,一年一次的绩效考核周期应该是合理的。但是,对于教师尤其是对做科研的教师来说,一年之内要想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成果还是比较难的。这样一年一次的考核周期设置只会慢慢引导教师放弃那些工作量大、时间长、回报率低的有真正价值的科研项目,从而也很难出现有真正价值的科研成果。现阶段这种对科研量化的考核周期使得教师们变得越来越浮躁,急功近利。

3改进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建议

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在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通过绩效考核使教师们明确自身工作的成绩和不足,使个人的发展有更明确的方向,从而带动整个学校的发展,使学校更具竞争力。一套科学、公平的绩效考核体系是保证学校绩效考核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

3.1选择合理的考核方法

选择一种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对于考核结果的可信度和考核过程的可操作程度来说至关重要。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了一系列的绩效考核方法。其中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KPI)广泛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4,5], 已经在企业的绩效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为一种新的业绩改进方法,目前KPI也逐渐被应用于高校教师绩效管理。KPI是指参照学校下一年的战略目标,先确定好各院系教师们的工作目标,以目标为导向确定相应的考核指标、标准和权重。用这样的一套指标体系来评定教师们所担负工作的完成情况、员工的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和员工的职业发展情况,并且将评定结果反馈给教师的过程,从而达到指导被考核者工作行为、提高工作绩效等目的。

3.2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

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行为、表现及其结果的考核,更是对教师科研水平的考核,也是对教师师德进行的考核。它是一个多维度、动态性的考核。因此,教师的绩效考核指标应是多方面的,比如教师上课的敬业程度、上课受学生欢迎程度、所教科目的重要程度、学生掌握所教知识的程度,教师本身的学历、科研水平、备课所花的精力、用于与学生沟通所花的精力、教师语言水平等等,每个指标又要通过具体的分指标来体现。

高校教师本身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有的以教学为主, 有的以科研为主, 有的则是教学和科研并重型。在建立个人考核指标时,要结合教师本人的特点。此外, 学校教师队伍的结构层次也不尽相同, 有普通教师, 有骨干教师, 有学科带头人, 以及院士等拔尖高层次人才,而且不同职称教师也应有不同的考核标准。

基于高校的三大职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可以人为划分为显性指标体系和隐性指标体系[5],组成框架如图1所示,在此基础上再细化深层次指标。具体指标及其权重设计应能反应:①教学产出和原创性的创新成果;②这些指标的总和能反应被考核者80%以上的工作;③可有效跟踪和监控这些绩效指标,并留有超越标准的空间。

3.3制定灵活的考核周期

高校可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三类。研究型大学的教师由于常常承担一些大的项目课题,往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科研结果不会在短时间内反馈出来,适当放宽对研究型高校教师的考核周期,如2~3年一次,会更合理、更能引导教师对一些真正有价值的科研项目的研究,而不是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为了完成学校的绩效考核而转向投入一些时限短、回报快的项目。综合型大学教师可以按照常规的一年一次考核周期,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可以相结合,检查教师的教学成果,如课堂教学、毕业设计指导等等。同时高校教师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4种职称,教授又分为4个等级,副教授有3个等级。被考核对象职位越高,工作越复杂,难度也高,相对绩效周期就长。反之,职位越低、工作越简单、难度也低,绩效周期就短。建议拥有教授职称的教师考核周期为2~3年一次,副教授及以下职称的教师考核周期为一年一次。

参考文献:

[1] 陈如东,单正丰. 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0):68.

[2] 黄乃文.当前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现存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0(7):81.

[3] 李 楠.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中“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4):96.

第8篇

21世纪是教育全球化的世纪,为迎接信息科技高速发展,必须走出一条能面对新挑战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面对现阶段高校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必须要学习创新,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加大教育发展的投资,从国外引进新的、符合国情的教育理念。在所有的教学理念中,教育的过程、方法、水平、质量等,是一个多因素影响的过程。为了达到目的,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符合实际的管理体制。绩效管理体系是教学管理体系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国外很多大学已经实施多年,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我国,对它的引进还刚刚开始。教学管理绩效及其考核

1教学管理绩效

二级教学管理绩效,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效率与效果。教务绩效是一个教师的教学技能、知识、实际教学能力等因素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的体现,它通过业绩表现出来、并可以被量化,通常表现为学生的成绩以及学生对所授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及学生对老师的看法。

教务绩效,也可以理解为院校教师在学校教务部门要求的某个学期或几个学期内,从事被安排的教学工作时,其工作结果的好坏,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教务绩效也可以反应出院校的教学目标与院校教师工作结果之间的差别。

影响教务绩效的因素很多,员工的工作成绩的好坏不是由某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受多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综合影响。同时,员工绩效不是仅看工作成绩,还有很多方面的表现,还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环境的影响。另外,教务绩效也不是固定的结果,而是一个动态的可以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形态,必须从发展角度,从着眼于激发成员积极性的角度来进行绩效的评估。

2教学管理绩效考核

教学管理绩效是一个体系。绩效考核,在实际过程中表现为,考核人员通过一定的技术指标,对被考核对象进行评估,用以确定被考核人员的绩效表现。

教学管理绩效考核,主要有两层含义,其一,专职教务管理队伍对被考核的院校教师的教学管理业绩进行评估,以此来了解该教师在现阶段的教学工作中的表现和教学成果,其二通过一定的技术指标,达到对被考核的院校教师的了解,以评价该教师的个人素质与教学能力。实施教学管理绩效考核,可以激励教师的教学热情,推动院校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管理绩效体系指标

1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院校教师绩效考核是在对院校教师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的评价。构建一套科学的、评价恰当的院校教师工作绩效指标的考核体系,是对院校教师进行全面考核先决条件,对院校教师获得长远的发展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建立了考核指标体系,就可以实施考核。专职教学管理队伍通过确定院校教师的各项考核指标,对其工作业绩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估,以便能确定其教学绩效。在高等院校的考核中,往往不能实际反应出教师的工作业绩与教学成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所有指标均采用一个权重,但在实际中,每个指标的作用是不一样的,这要求建立一个体系来评判指标的重要性,这就是指标权重体系。

2绩效考核指标权重体系

在建立了高等院校教师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的基本结构,并确立各指标之间的关系之后,必须要知道,各项指标对考核评估结果的影响是不同的,所以必须通过科学的分析法,确定各项绩效指标体系的权重,并最终建立绩效指标权重体系,以便能够对高等院校教师绩效体系进行更加科学地评估考核。

指标权重体系,是在实际的教学评估出现偏差后所作的修正。也可以理解为,为了使教学评估达到更加符合实际而进行的一定范围内的调整。指标权重体系的建立,是教学管理绩效体系又一重大进步,改变起初没有差别的评价指标体系。

教学管理绩效考核体系

研究院校管理绩效考核体系是一个既有理论意义而又有实际意义的研究项目。通过实践,构建高等院校教师考核体系的程序与模式,设计出院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包括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与绩效考核指标权重体系。

指标的确定可以激励院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能拓展个人的发展空间。同时,指标的能量化设计从份考虑了个人能力等因素,这为学校部门在规划学校发展时提供借鉴,也为执行人员在方案设计中提供了方法与思路。

建立科学而又合理的量化考核体系,能进一步完善高等院校的教师绩效考核机制,也能够在专职教学管理员工的工作中正确评价每一位高校教师工作业绩,从而促进每位高等院校教师出成绩、出成果、出效益,同时促进二级院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并不断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向前发展。

具体地说,教学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包括如下管理方法:

1教学管理“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概念,是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实践》中第一次提出的。所谓目标管理法,就是要求教师按照其应达到的工作成果与教学目标,与院校确定其在一定周期或一学期内的具体工作内容与工作进度;等到本学期满或者本周期结束前完成,院校方面以在本周期初或该学期初拟定的目标衡量教师的实际绩效成果。

教学目标管理法本身成了一种程序,教师通过确定既定教学目标,可以激励自己在确定的时间内向既定的教学目标努力。高校教学管理绩效目标的确定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企业的绩效计划,它是院校实施绩效管理的第一个关键性的步骤,是院校实施绩效管理系统的主要的平台,同时还是一种关键性的手段。是按照现阶段的具体情况,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管理手段。教学目标可以作为院校对高校教师评估和对院校员工奖励的标准,教学目标的设置是教学目标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

2教学管理的关键业绩指标法

教学管理的关键业绩指标法是通过对教师的教学绩效特征进行分析,提炼出的最能代表教学绩效的若干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然后以此指标体系为基础进行绩效考核的模式研究。

这些指标是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得到的。它是一种可以以目标式量化的管理指标,可以把院校的长期目标变成为可以施行的实际操作的目标的工具,是二级院校绩效管理的基础。确立关键业绩指标的时候,往往需要院校的领导对院校关键性的长远目标达成共识,在确定长远目标后,能够按权重分析出长远目标中的关键部分,并由此确立绩效标准,最后可以确定关键业绩指标。关键业绩指标-法,是一个重要的管理方法。而确立关键指标的关键环节就在于,必须将指标所指对象量化,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关键业绩指标法时,同样要抓住那些可以量化的指标。

3教学管“360度考核法”

“360度考核法”又叫立体考核法,是全方位的考核法,又称“360度绩效考评制度”。教学管理的360度考核法,是指从院校中参与考核的人包括高等院校教师所在院的领导、所在学校的同事、所教班级的学生,以及其他有关的人员,他们从各个角度全方位的来了解某个人的绩效成果,进而了解这个人的领导能力、沟通技巧、行政能力、人际关系等等。

综上所述,每一种教学绩效管理方法都反映了一种具体的教学管理原理和思想,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它们又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与适用范围,所以对现有的方法进行优化与整合将成为未来绩效管理方法的发展方向。

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二级院校的一项最主要的工作,教学中教师工作绩效直接影响到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教师的绩效考核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以教学育人为工作中心的高校应该是以教学为院校的职能定位,高校教师的工作是教学,而教学是培养人才的基本的途径,同时这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发展和提高的最为有效的手段。因此,在现阶段应该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合理的院校的教师竞争的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师绩效管理体制,并把国外的先进的现代绩效管理模式运用到各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中去。使之成为目前高校教学绩效管理的研究方向与研究重点。在院校教学绩效管理中,教师绩效考评是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对教师工作成果的评价,并对教师工作行为评价产生重要的影响。院校教学管理绩效考评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是管理教师教学绩效考核的系统,也是管理员工工作绩效考核的系统,设置绩效目标与绩效考核指标是绩效管理系统的核心环节。绩效管理系统将员工工作活动与院校组织的战略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绩效考核虽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绝不是全部。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能出现以点带面,以绩效考核代替绩效管理整个体系的问题。因为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不但起不到绩效考核的作用,反而可能会弱化绩效考核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吴静.高校二级管理模式下宏观调控实现方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5.

[2]孙健敏.对管理者工作绩效结构的探索性研究[J].人类工效学,2002.

[3]武欣.绩教管理实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