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5 15:20: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地震逃离正确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学校512防震减灾演练活动总结
20xx年5月12日是我国第xx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在此之际,为了进一步遍及防震减灾知识,使师生控制应急避震的正确措施,xx 小学于5月10日上午8点50分开展了防震减灾应急分散演练运动。
随着广播响起:“现在地震来袭,师生紧急避险”。学生听到广播后首先在课堂进行地震避险,随着警报再次响起,同学们立即用手抱着头部,或者用书本护着头,依照规定的逃生路线进行撤离,到达操场平安地带以后,随即向上陈诉请示人数,整个分散历程快速有序,共用时3分15秒。
德育处苏璐璐主任向师生们解说了有关地震逃生、躲避、自救的相关平安知识和逃生要领。副校长常开彬对本次防震分散演练的历程及演练的目的、紧张性进行讲述与总结。
此次演练整个历程既重要,又有序,达到了预期后果。通过这次演练运动,有利于师生控制基础的地震逃生技能和措施,加强平安意识。
学校512防震减灾演练活动总结
每年的5月12日为我国防灾减灾日,为了进一步培养幼儿逃生自救技能,确保幼儿生命安全,我园于20xx年5月10日上午组织全园教职工和幼儿进行了不定时防震减灾演练活动,现就此次活动总结如下:
活动前:
在5月5日召开了行政会议,会上赵园重点强调首先要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增强防灾减灾安全意识,在幼儿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抓住这次演练机会,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求在演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保障措施一定要到位,各班要层层落实,以确保这次演练活动顺利进行;要求教师教育幼儿,听到警报哨声后,必须服从指挥,听从命令,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演练,在下楼梯时不得拥挤、推搡,不得重返教室,更不得喧哗、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及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对于特殊幼儿要给予特别的关照和保护。要求各小组按照各自的职责,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
活动中:
5月10日10:10分,全园师生听到警报声后,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开始。各班教师指导幼儿不惊慌,迅速躲避到桌子下面,待情况稳定后快速撤离教室和楼内,到达户外安全地带,各班马上清点人数,报告副园长。最后,由副园长对演习活动进行总结。
活动后:
各班教师对幼儿进一步进行防灾减灾的安全教育,平台上的专题教育、安全儿歌、了解安全逃生常识等。
不足:
在本次演练前,我园特别召开了防震减灾应急演练的动员大会,在会上曾强调防震减灾演练的注意事项,其中,教室及楼内撤离后,要带领幼儿到达安全场地,要远离楼房、树木、围墙及旗杆等容易倒塌造成无畏伤亡的场地,但是在本次演练中,还是有几个班级因到达撤离场地时间较晚,选择了围墙和教学楼附近避险,这是不正确的,因此,在最后对演练进行总结时,也特别对此类问题进行了修正,希望能够引起教师们的注意。
通过这次演练活动不仅提高了我园实际应对和处置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强师生们的防灾减灾安全意识,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学校512防震减灾演练活动总结
为使大家了解防火、防震、疏散等应急避险知识,提高全校师生在密集场所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掌握地震来临时最有效的逃生方法,20xx年5月10日全校师生举行了防震疏散逃生演练。这次演练搞得比较成功,具体做法主要表现在:
一、学校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到位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落到实处,学校专门成立了由校长任总指挥,各班主任为组员的演练活动领导小组,在演练期间明确职责,制定详细的演练实施方案;召开全体老师集中学习演练方案,要求全体教师首先从思想上要引起重视,增强安全意识;各位班主任老师要以演练为契机,在学生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筹划缜密,演练方案安全可行
在地震逃生实施方案中,就演练机构设置及人员职责、演练的时间、内容、地点、疏散路线、程序、要求都作了具体的说明。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按方案顺利进行,要求班主任叮嘱学生,听到警报后,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不得拥挤、推搡,抢先下楼,不得重返教室,更不得喧哗、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要求每位教师按照各自的分工职责,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井然有序,演练效果良好
今天的演练内容包括两项内容:一是防震自救演练(发生大地震);二是疏散防踩踏演练(发生小地震)。在演练活动,每位教师尽职尽责,确保了演练活动井然有序,演练效果良好。
第一次警报响起,总指挥校长下达开始防震自救演练的命令后,班主任立即组织学生进行防震自救演练。第三次警报响起,班主任立即组织学生进行疏散防踩踏演练,组织本班学生排队,听从楼层领导指挥,按疏散路线指导学生有秩序地迅速撤离;科任教师按分工要求,在指定位置,积极做好疏导工作。学生到达目的地后,各班主任马上清点人数,向校长汇报,整个演练活动井然有序。
这次活动全校共有246名师生参加,一层学生从教室撤离到操场只用了2分钟26秒,二层学生用了3分56秒,学前班用了4分16秒,整个演练过程严肃、认真、紧张、有序。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幼儿园防震演练心得体会范文2021
为了使幼儿园教职工和全体幼儿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掌握应对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限度地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大家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20xx年6月30日,我园全体教职工和幼儿进行了“防震安全演练”活动。
1、全体师生听到第一次报警信号后,教师迅速指挥幼儿蹲在三角区(例如:课桌下、墙角边)就地避震。教师喊:“注意,地震!”,幼儿迅速做好避震准备。紧接着教师喊:“蹲下,别动!”,在活动室的幼儿迅速蹲在课桌下、墙角边,用双手护住头部。
2、(大约2分钟过后)听到第二次号令,指挥人说:为防止余震,请老师们带领孩子们紧急疏散,教师喊:“排队,准备撤!"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排队撤离到操场。
3、教师喊:“开始撤!”,幼儿在教师带领下安全而有序地撤离。班级三位工作人员分别在小朋友队伍的一前一中一后,手护住头,手扶楼梯的栏杆,不吵不闹,紧张而有序的一个接一个,按照自己班的疏散路线有秩序地撤离到操场,后面走的工作人员负责检查活动室、睡房、洗手间、区域等。
撤到操场后,各班派一名老师马上清点好孩子人数,在最快时间内将班级人数报告给总负责人罗园长。
所有班级报完后,罗园长给我们全体教职工和幼儿对整个过程进行了总结。①就地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好头部和眼睛,以免被桌椅碰伤。②撤离的总体要求是“安全、有序、快速”首先要保证“安全、有序”。幼儿在撤离过程中,特别在楼梯口,不准相互推、拉、挤。③整个演练过程应保持紧张、严肃,不准喧哗。不过本次演习中,大家得到了锻炼,取得了经验,演练活动比较成功。我们以后应多加强演习,多提高大大家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
幼儿园防震演练心得体会范文2021
幼儿园是人群相对密集,事故易发地点,为了培养幼儿逃生自救技能,确保幼儿生命安全,我园制订了防震应急疏散演练方案”,并在近日举行了防震演练。
一、领导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到位。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落到实处,我园召开了应急演练会议,部署演练工作。会上,学校领导要求全体成员首先从思想上要引起重视,增强安全意识,在幼儿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抓住这次演练机会,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学校领导还着重强调,对于这样的大规模的活动,一定要注意安全,保障措施一定要到位,各年级要层层落实,以确保这次演练活动顺利进行。
二、筹划缜密,演练方案安全可行。
在方案中就演练的时间、地点、内容、对象都作了具体的说明。要求班主任教育学生,听到园长的宣布后,全园师生必须服从指挥,听从命令,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得拥挤、推搡,不得重返教室,更不得喧哗、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要求各小组按照各自的职责,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师生参与,演练效果呈现良好。
在演练期间,校园铃声长鸣,演习活动开始。当信号发出后,全校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快速有序地向操场疏散,由班主任紧急集中清点人数向校长汇报,校长对演习活动进行简要总结。校长宣布演练活动结束,请各班有秩序地回到教室,要求班主任就本班参加这次演练活动立即进行分析、小结。
各校的演练过程井然有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本次活动全园师生参加,幼儿从教室撤离到校园操场,演练按预案进行,整个演练过程既紧张、激烈,又有条不紊。这次演练活动是对我园《应急疏散演练方案》的一次检验,不仅再次落实了学校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我园实际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师生对突发事故的应急能力,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幼儿园防震演练心得体会范文2021
为了进一步普及防震减灾知识,使全园师生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震后我园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在地震来临时,我园地震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园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同时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幼儿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使全园师生牢固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和熟悉震后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6月11日,我园组织全园教工和幼儿进行了一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演练前一周,各班级组织幼儿学习了防震知识和练习疏散避震动作,组织全园各班幼儿观看了学生安全防护与自护教育趣味情景互动教学片《地震自救》,同时幼儿园还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了《xx县幼儿园地震应急预案》、《xx县幼儿园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方案》,要求全体教职工要提高认识、明确责任,演练前各班教师要加强对幼儿进行有关地震知识和演练安全知识的教育,演练时所有教职工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安全导护工作,演练前一天,还组织全体幼儿练习队列,确保演练活动安全、顺利地开展。
随着第一次电铃响起,防震疏散演练拉开了序幕,首先各班老师再一次向幼儿说明演练程序和演练要求,“地震警报”信号(三声短促电铃声)过后,各班级老师立即告知幼儿“地震了,不要慌”,并指挥幼儿紧急避险(指导幼儿双手护头,蹲在课桌下、床下或教室承重墙角落等)。1分钟后,随着紧急疏散的信号(一声长哨)响起,各班老师组织幼儿按预定的疏散路线迅速有序地撤离到体育场安全地带,各班级立即清点人数并逐级汇报。全园500多名师生仅用时4分45秒就全部撤离到体育场正中间安全地带。
【关键词】应急 疏散模型 疏散时间 人员行为
人员安全疏散是指将在突发性灾难事件(火灾、地震等)发生时的人员从受灾地区安全快速的转移至安全场所。近几年,常有人员在公共场所因为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导致大量伤亡的报道出现,尤其是汶川大地震时,因为应急人员疏散方式的不恰当和不及时,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因此,当下有关公共安全的研究重点已集中于如何在灾难发生时将建筑物中人员安全及时的疏散至安全地带。由于高校建筑物密集、规模大、人员基数大等原因,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人员安全疏散所遇到的困难重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公共安全的重中之重。
一、对疏散时间模型研究发现的问题分析
对于重大突发性安全事件,人员伤亡案例经常和人员疏散方式及时间存在密切关系。在上世纪时,人员疏散的问题就已经开始国内外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根据研究报道揭示已有计算机模拟火灾中人员行为的出现。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已有20多种模型模拟高大建筑中人员疏散行为。目前,大多数行为疏散模型都允许研究人员自定义疏散人员的个人行为特征,或者使用随机模型对人员的疏散行为进行模拟,并运用if-then计算机编程语言对其进行描述及判定,同时记录特定环境对人员行为的影响作用及人与人相互之间的影响和作用。比如说当我处在一个烟雾弥漫的房间中,我会选取距离我最近的出口逃离,这一行为反应了特定环境中人员疏散路径的选择规律。然而,不同人员即使在相同的环境中,他们的选择也可能表现很大的不同,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人员疏散行为的多样化。所以,模型中行为标准的数量、数据库完善情况和逻辑推理的合理性及严谨性大大影响了行为模型的准确性。由于在灾难中人们行为具有随机性、模糊性及不确定性等特点,目前所采集到的有关地震发生时人员疏散行为及决策的数据很少,世界上相关数据报道较少,且中国相关数据尚未见报道,这些现象对人员行为模型准确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同时,要想对每个处于灾难中的个人疏散行为进行研究,就需要全面完善动态数据库,并对其进行管理及运行,因此硬件能力的不完善也制约了模型的运行。模拟灾难疏散过程症最为困难和复杂的因素是模拟人员行为。迄今为止,尚无任何一个模型可以全权揭示疏散行为的各个特征。针对各种人的行为,完全被充分量化、认识也是很难的。
二、疏散时间模型研究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外对灾难中人员在疏散时的心理及行为的研究取得很大的进展,其中主要包括计算机模拟研究以及灾难发生时的实时研究的相关进展。即便是这样,在研究中尚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目前很少有关于中国人在灾难中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因此我们在进行研究时只能将参照采用国外数据;(二)实时调查与实验研究较少,多以计算机模拟研究为主;(三)缺乏地震疏散时间模型研究,多以火灾疏散时间模型研究为主;(四)有关建筑物结构对时间影响的研究较多,人员行为的研究较少;(五)目前尚无对高校教职工和学生在灾难发生时心理及行为的调查研究。因此对高校教职工和学生在灾难发生时心理及行为的研究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众所周知,学校属于一种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地震要是出现,会导致严重的伤亡事件。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人员安全有效地疏散,实施人员疏散的方案还应该进行紧急情况之下外界因素与人员自身因素的考虑。很明显,人员自身因素不仅与建筑物形态和安全疏散设施等外界条件有关,而且与人的心理素质、认知能力及社会能力等自身因素有关。但目前在中国的研究中,还没有对地震发生时人员行为及心理影响的特点和规律的的相关报道。就高校师生疏散行为规律及其疏散时间模型进行了分析,能够于应急准备的时候,有目的地就高校师生实施训练、教育或者演习,保证了应急准备及其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地震这些灾害出现之前,合理评价建筑物的安全状态,还要给出有效的疏散策略。这些都为制定地震应急疏散与救援提供指导。
三、人员疏散的准则和时间模型方法建立
对于地震人员的安全疏散,主要为:地震发生之时,房屋破坏再没有危害到生命的状态以前,把建筑物中的全部人员安全地移入安全区域的这一行动。地震出现之后,处于建筑物中的人能否顺利地得到疏散,这点通常有两个特征时间决定:地震摧毁房屋需要的时间,有时也称作可用安全疏散时间;第二个为人员疏散抵达安全地方要用的时间,有时也叫做安全疏散时间。在安全疏散时间过程中,保证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的前提是楼内所有人员疏散完毕所需的时间必须小于地震摧毁房屋所需的时间。遇到地震的时候,许多因素会对人员应急疏散时间产生影响,为进行这些因素对疏散时间产生的影响程度的分析,应于应急疏散演练得到有关数据的前提之下,合理运用回归分析这一方法,进行应急疏散时间和这些影响因素间的正确的回归模型的构建。还要进行人员应急疏散运动时间预测模型的构建。有种应用非常普遍的数量分析方法――回归分析。其主要用在分析事物间的统计关系,通常进行变量间的数量变化规律的观察,还利用回归方程这一形式,将多变量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利于人们有效把握变量受到别的一个、多个变量影响的程度,最终让控制及其预测具有科学依据。
作者简介:
武小云,女,1979――,硕士学位,讲师。
关键词:非典 忧患意识 认知水平 心理支持 能力培养
“非典”疫情的爆发,使我们整个社会面临着重大的考验。在我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的同时,心理也受到严峻挑战。高校学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心理、生理、行为的不适宜反应,由于我国缺乏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机制,个体缺乏应对危机的经验和能力,这场灾难已经对我国的社会秩序造成巨大冲击。目前肆虐我国长达半年之久的“非典”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类似的危机事件可能再次发生。如何提高高校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使学生迅速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提高认知水平,培养应对危机的能力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知识是人类经验、思维、智慧赖以存在的形式,后人就是在充分继承前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通过学习心理学的研究,在知识的习得过程中,人们可以获得实用性能力,即当类似问题情景出现,人们可以运用所学知识直接处理问题;同时,人们也可以获得经验性能力,即当新的问题情景出现时,人们可以综合运用已有经验处理问题。知识经验越丰富,人们就越容易掌握问题情境,找出最佳解决问题的策略。由于我国教育领域长期缺乏对重大灾难,特别是突如其来的灾难,比如地震、洪水、火灾的教育,所以,当SARS这种可怕的病毒袭来时,人们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手段暂时不能应对或应对无效,相当多大学生在危机面前表现出恐慌、紧张和焦虑等不良情绪,缺乏分析和决策能力,行为较冲动,无法做出理性的思考。因此,有必要强化社会危机教育,提高学生对自然或社会灾难的认知水平,进而增强在危机面前的“抗打击能力”。那么,获得什么样的知识才有利于提高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呢?
.增强学生忧患意识的知识。年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了小康之路,国泰民安,国富民强,全国上下很少面临大的危机和灾难。即使像伊拉克战争,美国“·”这样的灾难性事件,似乎离我们也很遥远。因此,在青年学生中重新回顾象瘟疫(如天花、黑死病、鼠疫等曾夺去了我们这个星球上数以十亿计的生命。即使今天,艾滋病仍在全球肆虐、战争、自然灾害(洪水、地震,火灾)、人类活动造成的核泄漏等等灾害性事件,使学生了解到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和正在威胁我们的灾难,让他们理解人类就是在一次一次战胜各种灾难中成长起来的。虽然,我们要坚信“明天更美好”,但是未来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时刻都要做好应对灾难的心理准备,重新树立“生于优患,死于安乐”的危机意识。
.在危机事件面前正确应对的知识。危机事件大多是指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境(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或天灾人祸等),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的事件。一般都会给人带来巨大而现实的威胁。每一个危机事件的产生具有非重复、非例行、非寻常状态。因此在对危机事件的应对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案无法象程序化决策一样实现准确界定。但是,人类已经无数次的战胜了一次又一次危机,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我们可以从中抽出典型的事件,加以分析概括,从而找出一般性的应对方式,让人们了解面对突发性灾难时,大人、小孩乃至一个社会,应有怎样的理性反应,正确求助程序是什么,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等等,不至于在危机面前,措手不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危机教育都是“从娃娃抓起”。譬如,日本是个地震多发的岛国,所以很重视对孩子从小进行灾难教育和意志力的磨炼。孩子从上幼儿园就开始观摩和演练火灾或地震爆发时的急救措施,从小进行这方面的强化教育,使国民在真正危机来临的时候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克服惊慌,保持冷静,沉着应对。在这次抗击“非典”的过程中,多数大学生缺乏应对危机的经验,在危机面前无所适从、束手无策,从而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逃离疫区,对封校不理解等)。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所以应在高校的素质教育中增加应对危机事件策略的学习,培养健康、成熟的心理。
.应激心理准备性知识。面对危机情景,人们必然调动体内资源应付局面。因此,了解应激状态下人的生理、心理反应,将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从容面对危机。一般来讲,应激的生理反应主要是指大脑通过神经和体液系统对内脏、内环境进行调节产生的生理生化反应。表现为: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功能明显增强,导致心律加快、血压增高、呼吸加快、外周血管收缩、皮温下降等。同时,大脑释放内啡肤,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所产生的ACTH也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这
些都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的普遍下降。心理上会引绪反应,增加紧张度,提高敏感性,调动强有力的自我控制力。适当的应激反应有适度的恐惧、焦虑、抑郁、逃避、关注等。这些都是人的本能反应,是正常的,它可以使人充分调动个人的生理和心理资源去应付外来的威胁,对于人的生存具有积极意义。如果学生了解了这些知识,在面对“非典”时,就不会盲目地对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进行克制和压抑,反而不利于身体健康。
二、积极行动,锻炼应对危机的能力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设防目标,基本措施
Abstract: With requirements increasing of people on the building of the product, all kinds of new structure building gradually increases based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eismic design thought aseismatic design, which is an effective path. This paper from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seismic design, first to structure the seismic fortification basic goals for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and then in structural seismic design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objectives, how to do well the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 were discussed. Some basic measures, trying to improve structural seismic performance, strengthen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seismic capability.
Key Words: building structure, seismic design, fortify goal, basic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73+.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相继发生强烈地震,造成巨大损失。而我国又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要抵御、减轻地震灾害,必须对建筑结构进行必要的抗震设计。在结合建筑构造中的抗震设防理念,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地震反应特性、地震破坏模式等因素综合考虑的同时,为了努力减轻地震造成的破坏,减轻经济损失,我国政府和相关部委陆续颁布了一系列防震减灾的法律、法规条文,并强制规定设防强度为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一、建筑结构抗震设防的目标
抗震设防是指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一定的抗震构造措施,以达到结构抗震的效果和目的。我国通常采用“三水准抗震设防”和“两阶段抗震设计”的设计方法。下面就对这两种设计方法进行阐述和分析。
1.三水准抗震设防
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按不同的频率和强度可以分三个地震烈度水准。采用第三水准烈度的地震动参数,计算出结构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以满足第三水准大震不倒的要求。目前,我国抗震设防为“三水准”目标通常将其概括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其中,“小震不坏”是指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使用,建筑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从结构地震分析角度,可以视为弹性体系。第一水准对应抗震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就是在该状态下结构的功能和使用应不受影响,这意味着结构和非结构都不会发生需要修复的损伤。“中震可修”是指当遭受到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结构在地震影响时进入非弹性工作阶段。第二水准对应结构损伤控制极限状态,在该结构状态下结构中受力较充分的部位已经进入屈服后变形状态。“大震不倒”是指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强度的罕遇地震时,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发生危机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此阶段结构有较大的非弹性变形,但人员可以逃离。第三水准对应人在地震中能够幸存的极限状态。在这一极限状态下虽然允许结构出现不可修复的损伤,但要求保持较好的整体性而不倒塌。
2.两阶段抗震设计
为实现上述三个烈度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抗震规范》提出了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第一阶段设计是多遇地震下的承载力验算和弹性变形计算。除了在确定结构方案和进行结构布置时考虑抗震要求外,还应按照小震作用进行抗震计算和保证结构延性的抗震构造设计。第一阶段设计的第一步是,在方案布置符合抗震原则的前提下,采用第一水准烈度的地震动参数,用弹性反应谱法求得结构在弹性状态下的地震作用标准值和相应的地震作用效应,然后与其他符合效应按一定的组合系数进行组合,对结构构件截面进行承载力验算,从而满足第一水准的强度要求。第二步,采用同一地震参数计算出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使其不超过规定的限值,另外,采用相应的抗震措施,保证结构具有相应的延性变形能力和塑性耗能能力,从而满足第二水准的变形要求。第二阶段是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主要针对甲级建筑和特别不规则的结构用大震作用进行结构易损部位(薄弱层)的塑性变形验算。第二阶段的设计主要表现在反应谱理论的变化,反应谱理论是根据弹性结构的地震反应得到的,因此一般也只能计算结构处在弹性状态下的最大地震反应。当结构遇到强烈地震而进入强塑性阶段时,反应谱将不能给出各构件进入强塑性状态的内力、变形,无法找出结构的薄弱环节。利用延性系数将弹性反应谱变为塑性反应谱,从而使抗震设计理论进入了非线性反应阶段。
二、做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措施
由上述可见,抗震规范设计的方法已经具有了基本的雏形,但在实现这一抗震设防目标时,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因此做好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的基本措施显得至关重要,它是保证抗震设计实现“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基础。
建筑结构应立足于工程抗震基本理论,灵活运用抗震设计准则,从根本上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根据当前抗震理论下形成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下面就对做好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的基本措施进行探讨分析。
1.选择有利场地
造成建筑物震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场地条件是其中之一。在不同工程地质条件的场地上,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是截然不同的。因此,选择工程场址时,设计者必须结合工程的实际需要,尽可能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选择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当没有办法避开时,适当的抗震加强措施应被采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在抗震危险地段上建造可能引起人员伤亡或较大经济损失的建筑物。
2.优化平立面布置
建筑布置的平立面应规则,体型要求简单。建筑物的动力性能基本上取决于其建筑布局和结构布置。建筑布局简单合理,结构布置符合抗震原则,就能从根本上保证房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建筑中的独立单元及整个建筑应力求质量刚度对称,使其刚心与质心偏心很小甚至完全重合。此外,建筑沿竖向分布的刚度和质量还须均匀,只有简单、规则、对称结构容易准确计算其地震反应。
3.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
选择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首先,应有多道抗震防线,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体系丧失抗震能力;其次,应具备良好的耗能、变形能力和必要的强度。一个没有足够延性,只有较高的抗侧力强度的抗震结构体系,在地震时很容易遭到破坏;再次,结构刚度和强度分布须合理。结构体系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塑性变形集中,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4.提高结构的延性
结构的延性可定义为结构在承载力无明显降低的前提下发生非弹性变形的能力。结构的延性反映了结构的变形能力,是防止在地震作用下倒塌的关键因素之一。 结构良好的延性有助于减小地震作用,吸收与耗散地震能量,避免结构倒塌。构件的破坏和退出工作,使整个结构从一种稳定体系过渡到另外一种稳定体系,致使结构的周期发生变化,以避免地震长时间持续作用引起的共振效应。
5.确保结构的整体性
结构是由许多构件连接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并通过各个构件的协调工作来有效地抵抗地震作用。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丧失了整体性,则结构各构件的抗震能力不能充分发挥,这样容易使结构成为机动体而倒塌。因此,结构的整体性是保证结构各个部分在地震作用下协调工作的重要条件,确保结构的整体性是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内容。
结语
总的来讲,结构工程师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只有注重对结构抗震设计的方法总结和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建筑抗震等级,真正理解设计规范,严谨认真,才能设计出经济安全的建筑,才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就是说,在建筑结构抗震体系中,只要使体系布局合理,计算正确,同时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便可获得结构的最大抗震能力,达到防震减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翠荣.关于工程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山西建筑,2007(11).
[2]叶列平.经杰.论结构抗震设计方法[C],第六届全国地震工程会议论文集,2002.
校园安全教育演讲稿范文
有人说,生命是宝藏;有人说,生命是黄金。我说,生命是花,就像春天绚丽多彩的花。世界因如花的生命而精彩,可是,有的人却轻易地让生命之花过早地凋谢了。
大家知道,人类最基本的需求——除了对空气、水和食物的需要外,就是安全了。报纸、电视、新闻的内容越来越让人感到恐惧,如火灾、矿难、洪水、海啸、地震、车祸、战争、恐怖袭击、暴力等等,我们已经确信自己生活的环境不能100%的安全了。
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建筑物倒塌、食物中毒、溺水、治安事故、暴力犯罪等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失去他们如花的生命!楼房拥挤造成学生受伤,课间追逐打闹造成骨折,课堂上被铅笔头扎伤、实验过程中被烫伤、溺水身亡、学生打架斗殴以及车祸等意外事故令人防不胜防。枯燥冰冷的数字,这些令人心颤的事实背后我们看见了什么呢?逝者以他们的鲜活而短暂的生命向我们提出了哪些警示呢?望老师、同学深思!
尽管生活中有不可避免的突发灾难,未知遭遇常让我们胆战心惊,手足无措,但研究表明,通过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若能在灾难和伤害降临的初期,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80%的伤害是可以避免的。
我们小学生正处于生理的发育阶段,心理非常单纯,最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伤害。但是,生命总是眷顾有安全意识的人,而安全意识是从日常行为中体现出来的。比如:遵纪守法,遵守交通规则,自觉抵制暴力、黄色信息和,遇事要冷静,做事多想想后果,做到三思而行,同学间有了矛盾要冷静解决,不要以非对非。学会求助他人,学会躲避风险,如:遇到火灾要及时报告大人,或拨打119报警电话,不能贸然只身去救火,因为我们小学生人小无能力;遭遇暴力(以大欺小)一定要想办法及时脱身,报告老师或拨打110电话报案,要学会拒绝别人的无理要求或不良诱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知识很简单,但如果做不到,我们的健康甚至生命就可能收到威胁,同时我还希望同学们做到“四防”,即:防火—— 严禁玩火,禁止把火源带入学校,杜绝火灾事故发生,一旦遭遇火灾,要学会正确的逃生方法(班主任按要求指导学生);防水——严禁私自下河堰洗澡,杜绝溺水事故的发生,如果发生同伴溺水的危急事情,要马上就近找到大人求救,千万不能因为害怕而逃离现场;防盗——关好门窗,注意自身财物的保管;防自身安全——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社会公德和学校安全常规,严禁课间或户外活动时不听从老师教导、追逐吵闹伤害事故的发生。
学校地震演练具体方案1
一、演练主题 师生地震避险和紧急疏散。
二、演练的目的意义
通过本次演练提升学校地震应急避险及疏散演练的组织和管理水平,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和地震应急避险及疏散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地震应急行为习惯。
三、演练科目
本次演练共三个科目:1.地震避险。2.震后疏散。3、抢险救护。
四、演练场景设置
本次演练设定为上课时间发生有感地震,相继进行师生地震避险和紧急疏散演练。
五、演练时间和地点
1.时间安排:20xx年x月x日
2.地点安排:校内。师生在教室或办公室内进行地震避险,然后疏散至操场进行集结。
六、参与演练人员
全体师生
七、演练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1.应急疏散演练指挥部
总指挥:xx
副总指挥(现场总指挥):xx
成员:xx
职责:1.全面负责应急疏散演练工作;2.执行上级有关指示和命令,领导小组成员按其分管或负责部门的职能、职责各负其责;3.合理划定学校及周边应急疏散场地(避险场所)、疏散通道;明确应急疏散信号方式;教育学生熟悉和掌握应急疏散的流程和纪律。
2.应急疏散演练工作小组
(1)组织协调组
组长:xx
成员:安全办公室相关人员
职责:1.负责演练方案的制定;2.做好演练过程的协调指挥;3.做好校内信息的上传下达,负责对外与上级主管部门及社区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等;4.负责科学编制学校应急疏散路线图、班级应急疏散路线方案等。张贴疏散路线图和疏散标识;5.组织开展疏散演练质量自评工作;6.负责演练的考评和总结工作。
(2)宣传报道组
组长:xx
成员:xx楼层值班
职责:1.负责安排演练前的宣传教育和知识培训;2.负责演练的摄影、计时、记录等。
(3)疏散引导组
组长:xx
成员:各级部组长各班主任楼层值班
职责:1.组织、引导师生进行安全有序地疏散;2.及时扶助摔倒及受伤师生;3.及时报告疏散过程中的重大险情;4.疏散完成后协助其他各组工作。
(4)抢险救护组
组长:xx
成员:xx
职责:1.负责第一时间组织实施校内自救互救,抢救遇险师生,视情况抢救重要财产、档案等;2.如发生意外事故,负责将受伤师生运送到指定安全区域,并拨打120联系急救中心;3.检查师生身心状况,在专业医务人员到达之前,进行临时救治和必要的心理疏导。
(5)后勤保障组
组长:xx
成员:xx楼层值班
职责:1.制作准备疏散路线图和疏散标识;2.布设演练场地:对集结场地进行区域划分和标示;3.负责治安及警戒工作,维护演练秩序,保障演练安全;4.负责通讯、广播、救助等演练所需物资器材的准备;5.负责演练信号音源的采集与;6.演练结束后检查、恢复学校水电、通讯等后勤保障设施。
八、应急疏散路线安排
1.教学楼分东西区,分别从东西楼道迅速逃生。
2.集结地为教学楼南操场。
九、演练的程序及内容
1.演练准备:(1)指挥部、各工作组人员到各自岗位进行各项准备工作的最后检查。(2)安全岗人员到达指定安全岗位置,并对所属责任路段进行最后检查,发现疏散通道被堵塞或占用、安全门上锁或堵塞、地面湿滑等情况要及时排除。(3)各班主任对本班学生身体情况问询检查。(4)抢险救护组负责对教师问询检查。
2.避险演练:(1)现场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广播施放警报声长鸣60秒,循环播放,同时进行现场总指挥人工播报“现在地震来袭,实施紧急避险”(反复)。(2)听到信号后,在教室(含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计算机室、阅览室等)的教师迅速发出“现在地震来袭,实施紧急避险”的指令。师生优先选择课桌(实验台)下方进行避险。避险空间不足则用书包或书本保护头部,在课桌(椅)旁下蹲避险。(3)在实验室等地点的教职工应迅速关闭火源、电源、气源等,处理好易燃、易爆物品等。(4)其间教师能打开房门,师生力争在10秒内进入避险状态。避险演练时间90-120秒。
3.疏散演练:(1)广播施放警报声与每分钟60次节拍音合成声,长鸣60秒,停30秒,循环播放,同时现场总指挥人工指令“紧急避险结束,全校师生立即向操场疏散”(反复)。(2)在课堂的任课老师立即发出指令:“大家分别从前后 门疏散,面向疏散方向成两路纵队集合”。教师在确认无人遗留后最后离开教室。(3)老师迅速到达队列前方,带领本班队伍疏散。(4)到达集结区域,每班按4路纵队蹲下,班主任及时清点并上报本班人员情况。
十、演练的要求
1.楼梯间只允许同时通过两路纵队,其中靠墙一路通过时用手扶墙,靠栏杆一路手扶栏杆,方便上行的救援人员通过。
2.疏散演练师生应严格遵守七个不准:不准嬉笑、不准推拉、不准滞留、不准超速、不准超越、不准蹲下、不准逆行。
3.须使用书包(限量3-4本书本)保护头部。通过烟尘区域时,须使用毛巾或衣物等织物保护口鼻。
十一、意外情况处置
1.演练引导老师或安全岗人员发现师生摔倒、受伤等情况,立即发出“停止前进”的指令,情况允许时可发出“向后转”的指令。
2.演练引导老师和就近安全岗老师进行简要商量评估,视情况进行处置:
(1)发生个别人员摔倒或受轻伤,及时扶持后让其随队疏散到集结地点后再行处置。
(2)发生多人摔倒或有人员严重受伤,由一人控制现场,另一人立即向指挥部报告。
3.指挥部根据情况迅速派出抢险救援组及校医到场处置。
4.若情况严重,总指挥的应对程序为:
(1)及时停止演练。现场总指挥通过校园广播发出指令:“全体注意,停止前进,向后转,目标各班教室,前进。”
(2)全力进行伤员救治。组织抢险救援组进行积极救治,同时拨打急救电话120。
(3)视情决定是否上报上级相关部门。
5.到达集结区域,班主任清点本班人员情况,发现有受伤人员或心理状况不稳定的人员,及时向抢险救护组报告;情况严重时,抢险救护组向现场总指挥报告,现场总指挥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送医。
学校地震演练具体方案2 一、演练目的:
通过地震应急演练,使全校师生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在地震来临时,学校地震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同时,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学生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演练安排:
1、内容:本次防震自救演练共分为三部分:
(1)应急避震演练。
(2)紧急疏散演练。
(3)避震演练总结。
2、对象:全校师生。
三、演练时间:
20年10月31日下午第七节
四、演练地点:
校园。
五、演练内容:
突发地震紧急疏散。
六、组织领导:
1、成立ss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指挥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员:ddddd全体班主任。
2、现场指挥组:
总指挥:
副指挥:
组 员:dd全体班主任。
3、播音员:
七、疏散工作安排:
总指挥:
副总指挥:
职责:负责全校各楼层师生疏散顺序。通过广播传递地震信息,稳定全校师生情绪。
各楼层负责指挥的领导:
(一)、旧教学楼
(三楼)xcxx
(二楼)xx
(一楼)东侧:xx;西侧:xx。
(二)、新教学楼
(五楼)xx。
(四楼)xx
(三楼)ddd
(二楼)rrr
(一楼))东侧:xx;西侧:xx。
现场疏散总指挥:xx
现场疏散副指挥:xx
负责总组织该教学楼的学生蔬散演练,确保安全有序进行。
参与疏散演练的教师及职责:
操场总指挥:dsdd
操场副总指挥:ffff
负责组织全校师生安全有序地集中到安全地带和救护、应急物资等工作。
操场参与组织的教师:在教学楼没有疏散任务的其他所有教师及生活教官。(其中黄ddd、蔡fff、dfdfd、fff、ff、fff、ggg负责教学楼到升旗
台前这一路段的疏散逃生安全工作。)
警报员:黄ddd负责拉响警报
拍照:范fff、fff
录像:fff
八、疏散先后顺序:
按“先底层后高层,先近后远”原则进行蔬散演练,各楼层同时进行。
九、疏散线路示意图:
十四、注意事项:
地震避险及逃生演练常识
(一)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
从意识到这是一次地震,到地震结束,一般只有十几秒钟的时间,很少会持续一分钟以上。要把握好最早的几秒钟,赶紧躲到最近的安全地方。躲避到地面停止摇动,再也没有东西落下来为止。当听到地震发生的信号后,学生们立即开始演练,应该做到:
1、要保持镇定,切莫惊慌失措。学生就地躲避,尽快躲避到安全地点,千万不要匆忙逃离房屋。
2、在室内的学生,应立即就近躲避,身体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体尽量小,躲到桌下或墙角,以保护身体被砸,但不要靠近窗口。
3、在走廊的同学,也应立即选择有利安全的地点,就近躲避,卧倒或蹲下,双手保护头部,不要靠近窗口。
4、躲避的姿势: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可以拿书包或其他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
5、在厕所内同学,也要采取应变措施,适时逃生。
6、在室外的同学,应跑到空旷的地方,要用双手放在头上,防止被砸,要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7、老师要按预先的分工,迅速到每个教室检查避险的情况,发现有采取不正当措施的,要及时纠正。
(二)震后疏散注意事项
1、各楼层要有专人组织应急疏散,并按照“先底层后高层,先近后远”原则进行蔬散演练,各学生通过楼梯疏散。具体情况参考疏散图。
2、每层楼的疏散指令,由老师或领导安排的人员统一下达,教师指挥学生有秩序疏散。
3、疏散时,要有顺序地疏散,在出教室门时,不准学生互相拥挤,避免跌倒,出现踩踏事故。
4、疏散过程中,以双手护头,以防被砸。
5、疏散过程中,要求依次、快速、安全有秩序前进,不要慌乱奔跑,不要争先恐后。不能抢先下楼,不得推、拉同学,以免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6、疏散途中不能穿过建筑物,要尽量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7、各班学生到达集中地(大操场)后,学生要蹲下,保护头部。等到演练结束后,以班为单位集队,各班应立即清点人数,并向总指挥报告。
8、如发现有学生在疏散过程中发生意外,楼梯口的教师应及时救护。
9、有心脏病及哮喘病等易引发危险的呼吸道疾病的学生不能参加演练。有其它重大疾病不能参加演练的学生不参加演练。
学校地震演练具体方案3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应急避险演练活动为主体,推动幼儿园应急避险演练活动的规范化和常态化,努力提高师幼应急避险意识和能力,确保幼儿园安全稳定。
二、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进一步强化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帮助全体教职员工、家长和幼儿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内容及形式:防灾减灾教学活动、防灾减灾应急演练
1、以班级班单位集体渗透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幼儿应急避险意识很能力。
2、全园开展应急逃生演练活动。(防火、防震、防暴)
五、班级教育活动内容安排:
1、利用学习防火灾、防地震、防台风、防洪水等安全知识。
2、结合健康活动,学习防火灾知识。
3、利用夏天雷雨天气,讲解雷电知识、防水灾知识。
4、参加全园内逃生演练活动。
六、活动要求:
1、各班在进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时形式多样,讲究实效、留有文字资料。
2、安全知识具体落实到每次安全活动中。
1、“重保护轻教育”的问题普遍存在
案例:笔者所在市某小学一年级学生患有轻微先天性心脏病,入校时班主任曾经询问孩子体质情况,由于上述原因,家长并未告诉实情。结果在一次体育课上,孩子奔跑两圈后猝然倒地,经抢救无效身亡,给家庭留下血淋淋的悲剧。分析:在每一名学生进班前,家长需如实将学生特异体质如过敏史、健康异常、家庭疾病遗传基因和先天疾病病史等情况告诉老师,便于学校教师针对个体,因人施教,也避免学生过度运动出现身体不适。但少数家长思想上有顾虑,担心学校不接收或者师生歧视,故意隐瞒事实,造成学校不知情现象,留下安全后患。
2、对学校的安全管理不知情,了解甚少,未能形成合力
案例:本校要求在上课途中学生因病家长接其离校,家长在门卫处必须出具班主任填写的统一印制的《证明条》。有的家长因为孩子生病心急,不按规定交验,与门卫发生争执,给孩子也带来负面影响。分析:多数家长对学生入校后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成绩关注较多,对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重视不足;对学校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关注的多,对安全管理、安全措施、规章制度不知情、了解少。
3、家长自身缺乏安全意识,安全知识欠缺
案例:家长带孩子乘坐公交时前拥后挤,抢占座位。更有甚者家长自己带头做违法的事,如酒后驾车、横穿马路、闯红灯、翻越栅栏等。分析:老师应该直指家长在家庭安全教育上的误区,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安全教育观念,从安全教育的源头上进行防范。
二、学习知识,教会方法
由于文化程度、家庭因素、社会环境、职业背景等诸多原因,家长对家庭安全教育涉及内容不能系统全面的熟悉了解。因此,本校汇总6-12岁小学生在校外所有需要家长教育的知识,运用PPT课件讲解,直观形象的图片、视频、文字,通俗易懂的“转达”给家长。
1、日常生活中安全常识教育
包括交通安全常识、游泳安全常识、用电用气安全常识、预防火灾常识、上网安全知识、日常起居的自我防护及受伤后的应急处理。一是向孩子传授烧伤、烫伤后的应急处理方法,二是被昆虫或者其它如猫狗等动物咬伤抓伤后的应急处理,三是其他情况下紧急处理和自我保护。
2、突发事件中的逃生技能训练
一是火灾中的逃生常识:主要向火灾传授火灾中的呼救技巧、逃离火灾现场的常识、遇到室外火灾时的应对措施。二是地震中的求生技巧:如将书包放在头上、靠墙根蹲下、迅速到平地上等。三是遇到龙卷风、泥石流、沙尘暴的时候的自救方法:室内的人立即关门窗、野外的要在高处的被风处趴下等。
3、珍惜生命,自护自卫
一要了解自己身体出现的特殊情况,不逞能,不做超越自己体能范围之外的事情;二要有防人之心,三要刚柔并济,机智应对,四要救人而不舍己,五要适当收敛光彩,不要炫耀自己。
三、掌握方法,科学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