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护理专业探索

护理专业探索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06 15:56:1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护理专业探索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护理专业探索

第1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一,中等卫生学校英语教学的现状

1 学生现状

(1)学生的年龄层次:初中毕业进入卫生学校的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两个高峰之间,是一个躁动、张扬、不安分的关键时期。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初始期,第二性征开始出现。他们处于半依赖半独立、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时期,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只不过其追求独立的意向带来的心理闭锁给其罩上一层面纱,他们许多心理的冲突、苦恼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成人忽视。以致不少学生感到难以获得理解,觉得孤立无助而困惑。

(2)学生学业水平情况:近几年来,随着招生政策的改革和普通高校的扩招,全国各地普通高中也随之扩大了招生人数,使得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生源质量明显下降。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无门槛招生,大部分学生入学成绩基本分布在300多分,英语平均成绩只有50多分,只能说现在的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学业相当于初中一年级水平。

(3)学生的语言学习心理:根据这两年的教学总结发现,首先他们求知欲强,活泼,但坚持性不够;对事物充满了好奇,但一些学生表现出学习障碍,多起源于求学初期的心理创伤;其次,他们情感活动丰富,但容易转化,稳定性不够,有时候往往情绪表现过激;积极好学,好胜心强,但经受不起失败。目前中专卫校有的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对自己学习英语的原因、动机和目的不是十分明确,学习英语所要达到的水平、专业层次也没有清晰的自我要求。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语言潜质遗传和后天环境、教育以及智力、非智力因素都不相同,因此,每一个学生在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必然存在对英语不同的语感、认知、记忆、想象、思维、学习习惯、习得能力和学习效果。所以,也产生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多样的、多重的学习心理。

2 教师现状

从中职师资的情况分析,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较年长的英语教师,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缺少英语老师应该具备的语言功底和对新事物的了解,与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代沟;二是年轻教师虽有较好的语言基础,但都缺乏组织好教学的经验;三是教师队伍严重不足,给英语教学带来了不少的困难,根本无法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四是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平令人担忧,大部分教师只满足于上好课,组织好课堂教学,从不在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如此种种是无法胜任中等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的。

3 教材现状

广西省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大都是使用省编英语教材,省编教材规定了本课程的标准、教学大纲等一系列教学文件。现有教材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1)现有教材未考虑到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实际,不能学以致用。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基础相当薄弱,而现有教材难度大,要求高,导致了他们学习自信心的丧失。

(2)现行教材未考虑到教育的目的性,缺乏时代性和针对性。未尊重学生的需要,使内容反映学习者主体的需要,不能引发学习者兴趣,无实用性,忽略学生兴趣与内在需求。

(3)从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分析,没有以就业为导向,重结果,轻过程;重语法知识的讲解,轻能力的培养,重单科,轻与各科的联系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不能体现各层次学生的要求。

4 教学现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和学习指导,一直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只是被支配地接受老师所提供的语言知识。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虽然教师向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信息,却忽视了学生的接受情况,因此,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学生只会完成老师的要求,教和学无法结合在一起,忽视了两者的必然联系,形成了教学的单一性;教师处于主动位置,而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师生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交流,这就大大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

二、以贴近学生、贴近职业环境为宗旨,改革护理专业英语教学

1 中职护理专业英语教材的改革

中职护理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应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并使之和护理专业融合在一起。除了开设公共英语课外,还应适量开发校本护理的英语教材,使学生通过接触与今后的工作密切相关的、比较真实和自然的语言材料,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到人才培养的计划中,并使之贯穿于培养过程的始终。

2 结合专业施教,加快培养“双师型”教师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顺利进行英语教学的基本保证。中职护理学校的英语教师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学生的专业。因此,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英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还要了解护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学校应有计划地培养“双师型”教师,督促教师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不断探索适合中职护理教育的英语教学模式。另外,学校还应加强与医院的联系,请临床医生到学校讲学,把临床的最新信息带进课堂中。

3 更新教学理念,适应中职护理教育的特点

为了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创造型的技术人才,应确立以职业为本位、以能力为基础的英语教学理念,坚持“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原则,克服聋子、哑巴英语。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激励者和控制者,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使语言学习成为学生主动思维、大胆实践的过程,并最终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学生能够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已成了高职护理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因此,英语教学也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他们的个性。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气氛与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不断提高自信心、增强主动性,既而开发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使他们的人文素养得以提高。

4 科学地使用教材,有效实践中专卫生学校英语教学策略

现有中职护理专业英语教材中,以课程大纲规定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为编写指导,包含了同步练习册、录音磁带和光盘等教学辅助方式。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顺序、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的取合和调整。有的内容,要根据课时和学生特点,进行适量的补充和删减;有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步骤要根据需要扩展;有的教学顺序和方法要灵活调动。

但无论如何,在用好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教材的基础上,一定要善于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如:音像带、多媒体光盘、配套读物、网络资源、音像设备、英语影视节目、课外读物,等等。所用方法和所选资料,都应该具有发展性、拓展性、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必须符合学生们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教学结束后,都要对教材的使用和教学结果进行总结,以反思教材的使用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是否既严格遵循了课时安排又保障了教学质量,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是否适合于特定的学生群体,哪些地方存在着明显的优缺点,哪些过程还有待进一步改进、调整、完善和提高。

5 利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

教师要设法给学生提供体验、实践英语对话的机会,且内容要与护理教育密切相关。可选择恰当的医护对话、请学生介绍病房情况或鼓励他们自己扮演护士或病人等形式。让学生在讨论、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情景活动中学会使用医护英语,学生应变专心听讲为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以使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积累经验、掌握技巧,并合理调整各项活动,要激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从语言实践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此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使用日趋广泛,逼真的图像、丰富的色彩、动态的画面会给学生直接的视觉刺激。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先进手段,丰富英语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调动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想象力,从而激发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罗先达,尹世寅,等,英语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编写组,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陈琳,Simon Gveenau,等,新标准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李莉,浅谈如何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2)。

第2篇

高职教育护理专业办学特色办学特色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成就的集中体现,是展示其社会形象的品牌标志,是谋求其进一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院护理专业有50余年的办学历史,是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山东省“十百千工程”示范专业。在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中,我们凝练办学特色,深化内涵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把护理专业特色办学的实践经验介绍如下: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院积极探索,更新观念,在原有“融合递进式2+1”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与多家医院深入合作,探索“院校循环、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体验临床的培养理念,从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1.成立护理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制定章程,明确职责,发挥其在护理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文化建设等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密切校企合作关系,增强护理专业实力。

2.建立“院中校”。第一年在校内学习期间,利用校内的仿真环境进行教学,每学期到医院见习一周,到真实的环境中去体验。通过2次学训交替,加深学生对医院环境和疾病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逐步提升生活护理能力。第二年部分班级到医院进行专业课的学习,由医院的护理技术骨干进行授课,医院为学生提供见习场所,校企合作共同管理学生;其余班级在校内仿真环境中进行专业课的学习,每学期到合作医院见习1周,授课任务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承担。通过2次的学训交替,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责任心和职业操守,逐步提升整体护理能力和护理操作技术。第三年到二级甲等以上医院顶岗实习,形成校内仿真环境学习、医院实境见习、顶岗实习的实境育人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这也充分体现了“院校循环、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能力与素质的逐级提升。

3.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每年开展护理专业岗位调研,校企双方共同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临床护理需求细化专业方向(社区护理、老年护理、急救护理、军队护理),逐渐达到专业对应岗位的目的。

4.建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制定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制度,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由护理学院领导、督导委员会、教研室、学生、医院兼职教师等多方参与的评价和监督体系,领导、督导、教研室主任不定期对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进行听课,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学生每学期定期对任课教师进行4次网上教学评价,畅通多方信息反馈渠道,及时分析总结、评价反馈各教学环节的实施情况;通过日常教学检查、学生信息员座谈、督导听课等措施随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形成“预警―纠偏”的教学质量监控循环过程,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

5.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体系。制定并完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方案》,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成立校友会,通过校友会的活动了解毕业生的就业信息;采取在线调查、电子邮件问卷、电话调查等方法对用人单位、毕业生、学生家长等进行多方调查,以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毕业生和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等。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人才培养年度质量报告

二、课程体系及教学特色

1.创新课程体系。护理学院依托校企合作理事会,成立了由护理骨干和医疗管理人员参与的调研小组,负责对护理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及职业素质、能力和知识要求进行分析调整,以此指导课程建设,对接岗位需求。打破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和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框架,突出能力培养,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将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课两个平台,设置专业方向、素质拓展、能力拓展和集中实践教学四大模块。按照人的“生命周期”(即母婴、儿童、成人、老年等时期)建立了符合认知规律的“渐进型”课程体系。实施以行动导向为原则的项目教学,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教学内容精挑细选,紧跟临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在公共平台课和专业平台课的基础上,通过岗位调研,进一步细化专业方向,开设专业方向课,如《社区护理》《康复护理》《急救护理》《老年护理技术》《军事素养》《灾害医学》。

2.创新职业素质教育。我院非常注重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渗透到每门课、每次课中。通过开设《护士人文修养》《护理伦理》《护理礼仪》《护士条例及行为规范》等必修课程来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南丁格尔精神系列活动”“老年护理院义工活动”“5.12护士节活动”等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心、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也适时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仪容仪表、护患交流、职业道德无不渗透在每堂课中,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爱心和诚心换取病人的放心和舒心。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外,多次邀请专家学者,道德模范与学生深入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等。

3.创新教学组织形式。继续深入进行以案例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改革,根据课程特点选择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根据普通高职和对口高职生源的不同,创新分类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三、师资队伍建设特色

聘请教育名家及知名医院护理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指导护理专业建设及专业群的建设,参与社会调研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从而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和社会知名度;优先培养本院护理专业带头人,通过培训学习,吸收先进的专业建设理念和经验,带领教学团队进行专业剖析,指导护理专业及其专业群的建设,提高其在国内护理业的影响力;重点培养护理专业骨干教师,提高其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建立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在校企合作医院中选拔一线优秀技术骨干组成兼职教师资源库,保证兼职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性。每年举办2次职教能力培训,平时安排专任教师对兼职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服务。建立兼职教师评价体系,将授课情况分为A、B、C、D四个等级,依据评价结果发放酬金奖励;对新近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培训,教研室负责安排专人进行指导,考核合格者才能承担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学院领导、教学督导和教研室主任将定期听课,对其教学能力进行监督和指导;成立“名师工作室”,培养青年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推广教学成果。

四、实训基地建设特色

我们把实训基地打造为仿真的医院环境,依据医院工作实际设置实训项目。充分与医院工作实际相衔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营造医院职业氛围,复制医院文化,培育学生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每年举办护理技能大赛,强化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以赛促学。

五、社会服务特色

支持基层卫生院建设,定期举办医疗讲座和护理基础操作培训。

积极承担社会培训,进行急救、乡村医师、老年护理员、护理心理咨询师等培训任务。承担执业医师技能考试任务。帮扶中职院校的护理专业发展与建设。充分发挥学校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扩大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六、专业文化建设特色

高职教育如果不重视人文素质培养,就会陷入培养“机器人”的误区!学校应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的根本。我院每年都会邀请教育家及道德模范进行专题报告。以社团为载体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顺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形势,将医院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营造医院氛围、创设专业格言、建设专业制度、培育职业情感,打造具有护理特色的专业文化体系。

参考文献:

[1]郑焱明.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及其路径选择刍议[J].职教论坛,2012,(04):80.

第3篇

关键词:中职护理 分组教学 学习讨论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a)-0133-01

中职护理职业教育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护理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应掌握护理岗位必备的文化素养和基本专业素养,具有护理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为了适应卫生事业发展,我校展开了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工作,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评价体系改革等一系列举措来更好的培养人才。我校护理系在课堂教学中鼓励新教法的探索与实践,“分组教学”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1 “分组教学”的优势

1.1 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

作为教育者,应该正视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性,而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模式无视其差异性,从而难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在专业课程中建构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活动,可以有效的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从自身水平去探究、以现有基础去创新,发展个性特点,使学生的身心和智力得到协调发展。

1.2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而分组教学就是以学生为核心,关注学生,把学生看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学会学习,学会交流与合作,这与临床病床管理也是相符合的;可以提高学生独立学习、挖掘自身潜力,为职业生涯中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3 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护理职业教育培养职业综合素质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分组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将书本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为临床熟练的技能操作做好铺垫[1-2]。

2 “分组教学”的实施

2.1 实训教学实施方法

(1)分组

将班级同学按组别分为4个组,每组10名学生,每组由1名实训教师带教。

(2)组内分操作队

每组内由3~4位学生组成操作队,队成员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实训学习任务。

(3)实训教师演示操作

实训教师简单讲解实训操作理论要点,并演示该项实训操作技能。

(4)操作队练习

操作队1位学生在练习操作过程中,由队其他成员指出、纠正其不足处;同时,组带教教师巡视各队的操作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予以提醒。

(5)组间演练对比

练习结束后,每组随机抽取2位学生,采取角色扮演方法,1位扮护士,另1位扮病人,由护士对病人进行操作演练。

(6)演练评价总结

由其他组学生对该组扮护士的学生的表现予以评价,指出其优缺点,最后由带教教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

2.2 理论教学实施方法

(1)设置层次教学目标

授课教师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如案例教学的高层次目标为按轻重缓急原则说出三个以上护理诊断及相应措施,中等层次目标为按轻重缓急缓则说出两个护理诊断及相应措施,低层次目标为说出首优护理诊断及相应措施;如传统教法的高层次目标为学生能运用整体护理程序对不同疾病的病人实施护理措施,中等层次目标为学生能辨析病人的身体状况、辅助检查及护理诊断对应的护理措施,低层次目标为学生能说出疾病的病因,复述病人的护理评估情况与护理措施。

(2)分组

将班级同学按组别分为4个组,每组10名学生,每组随机指定一位小组长。分组的依据是学生既往的学习情况、学生自我评价情况、班主任对学生评价情况,其中1组属于班内“先进组”,1组属于班内“提高组”,另外2组属于班内“中等组”。

(3)学习讨论

授课教师分组教学中以案例教学为主,学生预先预习本节课书本内容,教师先展示一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疾病病例,由小组长将小组分为两个讨论队,讨论队就病例展开讨论。

(4)讨论汇报

讨论结束后,由提高组根据层次教学目标开始汇报,然后依次为中等组、先进组。组内其中1队成员汇报时,可由另一对进行补充,最后由组长正式汇报。

(5)教师点评

汇报结束后,由授课教师对每个小组汇报的情况进行点评,在点评中讲解分析授课内容。

3 “分组教学”优化教学效果

我校设计听课情况调查表,对实施分组教学前后进行第一阶段调查,经分析后实施分组教学可以更有效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可见,分组教学使教学不再是单项式教师灌输知识,而是学生主动的参与解决临床护理实际问题的过程,听课状况极大的概述。

可见,分组教学使学生之间成为互帮互助的合作伙伴,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团队合作意识。

可见,分组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目标,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均能感受到完成学习任务后的成功体验,有利于激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3]。

4 “分组教学”阶段思考

我校护理专业课程的“分组教学”,本着“实训技能达到普通熟练、理论知识达到层次目标”的原则,仍然在有条不紊的实施和探索。现阶段实施以来,分组教学促进了学生互帮互助、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考虑到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按照“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职业教育精神,达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专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素养为目标的实效。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分组教学使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展开有效思考分析和操作练习,而教师再恰如其分的予以点拨和启发,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符合职业教育与时俱进开展专业教学的要求[4]。

参考文献

[1] 王新建.分组教学,全面提高[J].新课程,2010,3(1):122-123.

[2] 范翠香,胡忭利,刘辉.项目式分组教学法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机械职业教育,2013(1):29-31.

第4篇

【关键词】社区护理;教学;探索

我国老年人在人口比例中逐年上升,为解决老年人患病以慢性病为主问题,我国正建设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护理人员是社区卫生服务中主要生力军,绝大部分社区卫生工作将由社区护士承担。如何在护理教育过程中,提高护理人员开展社区护理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成为护理教育过程中重要课题。结合社会实际需要,我校教学改革过程中把《社区护理》作为重点改革实验课,从培养目标、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注重实践教学的探索。

1调整课时安排,增加实践训练

我国现行《社区护理》教材存在内容宽泛,杂而不精。许多内容与《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学科重复。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已经掌握,重复教学是教学时间的浪费。教改组在备课过程中与相关教师沟通,压缩重复内容,增加实践教学课时。调整前理论课时64学时下降到18学时,实践课时16学时上升到62学时。知识传授过程更加形象、逼真,易于理解并能掌握[1]。对比改革前后,改前理论成绩平均在85.6,改后84.9;实践成绩由平均78.4上升到90.2。分析原因,首先教材内容重复对于提高成绩无多大益处,学生对于重复内容反感,影响学习效率。其次实践的教学大量开展练习了护理操作技能,提高护理水平,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克服实践操作过程中紧张心理,提高了实践成绩。再次编写社区护理教材的人员缺少社区工作经验,几乎所有的社区护理教材都是借鉴国外、预防学或按照自己的理解编写的,难免出现理论与现实脱节。通过调整改变了学生的观念,认识到社区护理重要性。

2理论教学多样化,加强课堂互动

理论课改变填鸭式教学,注重实用。对于概念、原则、分类理论性内容主要靠学生自学,教师释疑的方法解决,学生理解上没有难度。实践性强的步骤、方法、评价等知识点采取角色扮演、视频演示、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与老师在互动中学习,摆脱三尺讲台的局限性,无论从距离上还是心理上都与学生更亲近,清除了师生间隔阂,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习功能,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注重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表现和丰富、深刻、具体的实践锻炼,改变学生被动的教育状况。作业的形式既有传统的知识点的书面作业,还包括要求学生完成课程中社区实践内容,与周围的老年人、成人和儿童的交流沟通,分析存在健康问题,记录交谈过程并总结心得,训练判断能力及沟通能力。组织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学生实践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教师也受益匪浅,提高了实践教学水平。

3平衡现实与理论脱节,开展实用性训练

我国医疗模式处于转型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大多在服务中心开展,入户服务很难开展,如家庭护理、家庭访视等。实践教学难以完成实习目标。我校用三种途径解决以上问题。第一开展模拟教学,模拟教学具有一定程度的真实性,病例可以多样化随机再现,操作安全,纠错性强,有利于对学生的评价和考核[2]。护生在课前分组针对所选实践课进行主题文献查询,内容要具体、可行性强,充分还原护理对象真实的需求;制定模拟方案,积极排练,体现真实场景。临床模拟教学通过模拟临床情境,有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3]。第二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活动。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开展活动,学校以学生作为人力资源,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经济与技术支持,开展入户实践活动,学生亲身体会人际间交流的差异性,训练了入户技能和沟通艺术,弥补模拟教学不足。第三组织实践交流活动。在模拟训练和实践活动后,组织教师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活动。通过交流解决实践教学接触面过小问题。及时做好教学评价反馈工作,使护生真正理解社区护理与临床护理的相互关系及我国现行医疗卫生政策和社区护理发展方向[4]。

4重视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的教育

为了培养优质社区护理人才,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教育至关重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充满感恩精神,对护理对象具有非凡的爱心,对自己从事的护理事业具有奉献精神。从护士素质、法律意识、管理、物质、环境、病人方面分析了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针对性地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及法律意识以保证护理安全[5]。媒体曝光了个别护生虐婴、虐尸事件,充分证明对现代护生进行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及爱心,实践教学中遇到弱势群体,组织学生进行献爱心活动,向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如剪指甲、洗脚、捐款等。这些人大多数生活环境差、自理能力差、理解能力有限。利于培养学生不拍脏、不怕累、爱心和爱岗敬业精神。只有学生具备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较高专业素质,才能在护理行业找准自己的位置,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和变化的需要,做好社区护理工作。

通过《社区护理》课程改革,改变了学生学风,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动手能力大大提高,就业观念有所改变,去社区从事基层护理服务的意愿明显提高。《社区护理》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探讨更适合于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教育教学方法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覃业宁,官江.护理本科生教学中教学方法的研究[J].中外医疗,2010,13:149.

[2]张明亚,罗良平,赵辉.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发展方向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6,5(7):646-647.

[3]万学红,孙静.现代医学模拟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20-22.

第5篇

关键词:病理学基础;微观教学法;合作合作;中专护理专业

G712;R-4

病理学素来有基础医学跨入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整个医学教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病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疾病诊断、防治方面有了不断的突破。所以,对于病理学学习的良好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临床课程的学习。以中专护理专业学生为例,传统教学方法存在明显的不足,学生学习兴趣欠佳,导致学科学习效果不佳。微观教学法(归属行动导向教学)的提出,更符合病理学教学工作开展的目的,最大程度上提高病理学教学效率。微观教学法涉及到头脑风暴法、团队合作等,教师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本文就微观教学法在中专护理专业病理学基础中的应用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详细内容进行如下汇报。

一、病理学教学现状

(一)学生情况

中职学校的护理专业学生基本都是初中毕业就开始入校学习,一般的年龄都在16岁左右,所以这部分的学生都存在着明显的思想不稳定以及自动能力相对较差的情况。在知识以及学习能力方面的掌握情况相对不足,更无法很好地去解决和分析问题。病理学是理论性相对较强的学科,所以内容很枯燥,对于基础课程学习上的兴趣不高,另外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到的病人很少,这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二)教师情况

就护理专业任课教师而言,部分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掌握方面不佳,仅仅注重一个课程的教学效果,但是却忽略了每一个课程之间的有效联系,所以忽略了教学工作的实用性特点。另外,护理学校的教师在毕业后就进入学校教书,所以在临床护理知识方面的掌握不足,最终发生了病理学科、临床护理内容脱节的问题。

二、微观教学法在中专护理R挡±硌Щ础中的应用

从病理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存在明显的不足,所以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而微观教学法自实施以来,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在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具有积极意义。详细应用方法汇报如下。

(一)分组及安排

将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分组安排,为小组人员进行任务安排,最终将小组活动结果进行一一演示,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比,教师进行总结。

(二)工作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意识、能力、责任感的培养,另外可以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学生未来进入社会开展实践工作奠定基础。

(三)实践应用

虽然已经为学生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但是还是需要保证每一个小组都有独立的工作空间,并为每一个小组提供必要的媒体设备和材料。在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之前,先综合考虑教学任务的大小来进行小组成员多少的划分,最终将2015级护理专业的1班分为5个小组,每组成员8人。为每一个小组的成员均发放一张海报、两支记号笔,小组自行决定名称。

(四)教师扮演角色

教师作为整个课堂的引导人员,其必须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准备阶段要对教学任务进行分析,并思考讲解的具体方法。其次,教学工作阶段要让学生处于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中心,不去对学生的学习和想法加以干扰。最后,教学评估阶段,要在学生演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性发言。

(五)案例分析

此次实验研究选择的是一名存在多处身体损害的患者,包括会撕裂伤、骨盆骨折等,对患者实施了必要的手术治疗。术后休息阶段患者出现了明显的肺淤血水肿、咯血等问题,行横结肠造瘘术后死亡。对解剖结果进行分析,膀胱粘膜有急性炎症,静脉丛里有血栓,多处出血梗死灶。在此基础上向学生进行提问,例如伤员死亡原因、血栓形成原因等。

(六)任务安排

小组成员对教师问题进行研究讨论,讨论后的总结内容均在海报上体现,并安排小组成员中的1名成员进行具体的讲解说明。教师此阶段只是进行观看,不做参与,整个任务阶段完全由学生掌握。

(七)成果展示

每组学生进行发言后,为了保证公平公正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择大家最喜欢的演讲人员。另外,将小组成果海报贴在班级内,让学生产生任务自豪感意识,并愿意主动参与到今后的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增加了学生相互之间的了解,也让学生养成了更好的协作能力,提高学习效果。教师也需要对小组内融入意识不强的学生进行关注,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综合本文研究内容进行分析,病理学授课内容具有理论性较多、内容繁琐的特点,所以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必须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最后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为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姚珍.探索微观教学法在中专护理专业病理学基础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旬,2014,(7):92-92,93.

第6篇

关键词:青年教师;“双师”素质;自我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261-02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其学制时间短,社会需求量大,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主力军。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对提升劳动大军的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能独立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人文素养良好、有一定发展潜能的应用型高等护理人才[1]。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名护理专业青年教师,应顺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大潮,既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有用人才,又达到自身价值的体现,本文对自我发展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抓住高职教育特点,提高教学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旨在培养高水平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作为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护理教师,必须改变思路,拓宽思维,虚心学习高职教育的特点,改变以往教师单纯讲授、学生聆听的局面,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笔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贯彻以核心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认真分析护士职业所必须的职业核心能力、通用核心能力和基本职业素质,根据各项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进行授课。在授课过程中,基于工作岗位设定特定情境和任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方式,进行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在做中学、做中练、做中考,达到技能的熟练和知识的强化。

良好的职业素质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由于我院学生入学成绩不高,所学专业的选择大部分依赖于家庭,对护理行业的职业认同度不高,职业价值观不明确。因此,我们在日常的专业课教学中应注重渗透护理专业的职业特征,通过南丁格尔和护理老前辈的事迹感动护生,列举当下临床上出现的典型案例使护生对护理职业充满敬畏感,明确自己的定位,认真严肃地完成在校期间的理论技能学习,为胜任将来的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双师”素质,勤于临床实践

“双师”素质教师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教师:(1)有两年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具有中级(或以上)教师职称。(2)既有讲师或其以上的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其以上的专业职称。(3)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及以上)应用性项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2]。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名护理青年教师,大学毕业后即直接任教,缺乏护理专业工作的实践经验,距离双师素质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自身职业生涯的良好规划、充实本院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笔者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临床护理知识培训,并利用暑假时间在医院进修,获得最新的临床新技术新知识并进行课堂授课,保证护生的学习内容与医院接轨。由于我院每学期安排护生进行见习,教师可与护生一起参加临床观摩见习,既完善了见习护生的管理制度,保证其见习质量,又提高了教师的临床教学能力,真正实现了教学与实践的统一。此外,笔者在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同时还考取了护理专业的资格证书,加强临床知识的继续学习,力争早日达到“双师”素质的要求。

三、提高自身修养,塑造良好护士形象

护理专业的服务对象是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的人,合格的护士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护理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懂得尊重人、爱护人,对服务对象具有同情心和同理心。作为护理专业的青年教师,应该自觉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平时注重社会学、伦理学、管理学、心理学等人文知识的学习,并自觉地在专业课的讲授中贯穿人文知识,例如在为病人进行护理操作中应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体现人文关怀;为了缓解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平时多注意和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做每一项护理操作前先向病人解释具体的操作过程。针对当今社会医患关系紧张、不和谐的具体案例,笔者安排护生进行评判和辩论,教会护生如何规避风险和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以及实施自我保护措施。针对现阶段护士工作压力过大的情况,笔者用教育心理学和护理心理学的知识指导护生今后如何适应高强度的工作,提高耐压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只有青年教师具有合理完整的系统知识结构、丰富的人文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才能培养出注重人文关怀、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护理学是一门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学科,要求护士的行为具有美感,一个面带微笑、步伐轻盈、言语和善、声音温柔、动作娴熟的护士会给病人带来舒适的感受和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作为护理专业的青年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名合格的护士,而要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平时注意自身的言行和举止,在生活中加强自律,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体型和优雅的姿势;对待护生彬彬有礼,关怀细致;教学过程中衣着整齐,修饰适当,言语温柔,说话讲究方式方法,塑造优秀的护士形象,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护生以良好的示范。

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升理论水平

由于护理青年教师毕业于护理专业或相关医学专业,未接受过教育教学方面的系统教育,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也不足,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出现教学方法陈旧和死板的问题,不利于执教水平的提高。作为研究生毕业的青年教师,在从业初期就应该树立成为研究型教师的目标,提高教学科研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办法。由于青年教师面临着生活和工作上的双重压力,对科研工作难免出现惰性和畏难情绪[3],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青年教师应转变观念,将教学与科研作为提升自身水平的双翼,在教学中发现科研的新思路、新点子,再用科研的研究成果去指导教学实践。在这个过程中,笔者通过阅读大量优秀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既深刻领会了当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涵和趋势,又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同时锻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日常工作的开展也更加系统、更有条理性。在此基础上,笔者申报各项院级省级课题研究,撰写相关论文,为下一步的职称晋升做好准备。只有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才能脱离教学工作的简单重复,实现工作的创新性,同时也可增强青年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自信心,享受到教书育人的快乐。

总之,高职院校的护理青年教师应抓住我国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努力提高自己的执教水平,不断完善“双师”素质,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理论水平。目前随着职业院校的大规模扩招、生源急剧增加,国家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支持投入越来越多,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框架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是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向前飞速发展的原动力。因此,作为青年教师,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高昂的斗志投身到高等职业教育的事业中去,为社会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合格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诚涛.对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2):60-62.

第7篇

     一、简介“概念图”

(一)“概念图”全貌概念图最早(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康奈儿大学 诺瓦克(Joseph D.Novak)教授等人提出,但这一名称的 确定却是在20世纪80年代[1]。在国外,这是欧美国家比 较盛行的一种教学形式。

概念图是表示概念和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空间网 络结构图,具有四个特征: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和层级 结构。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通常用专有名词或符 号进行标记;命题是对事物现象、结构和规则的陈述,在 概念图中,命题是两个概念之间通过某个连接词而形成 的意义关系;交叉连接表示不同知识领域概念之间的相 互关系;层级结构是概念的展现方式,一般情况下,是一 般、最概括的概念位于最上层,从属的概念安排在下面。 可以结合某一具体概念延伸更多关于补充或辅助说明 的相关内容,并作不同方式的链接。

下图是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医 学生物学》第一章“绪论”中“生命的基本特征”概念图简 要示例。从图中看出,概念图包括节点、连线和连接词三个 部分。节点就是置于圆圈或方框中的概念。连线表示两 个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连接的方向是任意的。位于上 层的概念通常可以引出好几个知识分支,不同知识领域 或分支间概念形成横向联系,这是发现和形成概念间新 关系、产生新知识的重要一环,往往具有指向性意义,也 是产生发散性思维的关键之处。连接词是置于连线上的 两个概念之间形成命题的联系词,表明二者之间的意义 关系,作必要的提示和说明。

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外显抽象知识的工具。概念之 间的联系有时很复杂,一般可以分为同一知识领域的连 接和不同知识领域的连接。特别是横向联系的处理。所 以构建概念图是一项极好的创造性工作。当然,任何概 念之间都可以形成某种联系,我们应该选择最有意义并高职院校医学护理专业“概念图”教学模式的探索适合于当前知识背景的横向连接,可以结合个人的记忆 和思维风格,画图形等都是可以的,以最大化展现内容 为目的。

(二)“概念图”的生理基础现代脑科学发现,人的大脑大约由140亿个神经元 组成,每个神经元都与其他的神经元形成功能网络。人 类对大脑的认识已经发展到泛脑网络阶段。泛脑网络学 说认为,人的大脑可从宏观到微观分为回路、神经元群、 神经元及分子序列四级层次的网络[2]。人的学习、记忆和 思维正是通过这样一个网络系统来进行的。

(三)概念图的研究现状概念图在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港台地区发展较 快。在内地,对概念图的研究发展现时处于介绍、引进阶 段。如在国家新课程高中生物三本必修教材中对此有明 确的体现,并要求以此作为一种系统分析的方法培养学 生获取信息的学习能力。

如今概念图的应用范围已超出了科学的范围而扩 展到各个学科,甚至被社会各个领域所研究利用。如新 产品的设计、市场的开发、管理问题的解决等,只要一个 复杂的问题需要被明确的表达或解决,概念图是一个快 捷有效的方法。

二、职业院校医学护理实施“概念图”教学模式 的必要性

   (一)基于学情的需要根据学生自身学业基础及学习习惯的现状,有必要 以此训练学生适应职业教育。

每年高考和中考结束后,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收入 等各种原因,选择到职业学院学习技能。对这部分分流 到职业院校、期待着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将来从事地方 基础建设服务的学生来说,他们所面临的学业生涯,与 其以往就学的初、高中校园学习生活相比,面临着诸多 的不同,需要经过全面的身心调整,才能逐步适应职业 院校专业化课程的学习。

1. 对课程体系的重新认知。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以 来,黑龙江省分别在近年陆续启动了对公民有更高要求 的新课程新教材。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的教材 内容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内容循序渐进,坡度较 缓,纲要性强,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大的空间补充相关相 近内容;在文本呈现方式上采用彩色铜版印刷,图文并 茂,更多地以示意图、模式图、实景图片等形式辅助主干 知识,类似科普读物,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教材中配套 不同类型习题引导和帮助学生领会。而高职院校的各类 课程教材比较注重学术性,突出强调科学性,内容充实 详尽,容量大,密度高,注重整体逻辑体系又保持内容之 间相对的独立性;黑色印刷本,字体相对小,行文紧凑; 这对一些自主招生进校、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读书习惯 欠缺的学生来说,阅读这样的学术著作有着不小的阻 力。

2. 学生知识储备和学习习惯的现状要求教学方式 要有所变化。学生在升学前的知识学习主要以自然科学 及人文科学的通识性内容为主,是作为国家公民必备的 常识性内容。而与职业技能相配套的基础理论则更体现 出专业的独特性。对那些已经习惯于按照教师要求作课66堂笔记“照单全收”的接受性方式学生,面对专业知识不 能很好地进行筛选和辨识。

在知识检测反馈方面,由原来的家长监控、到学校 从早到晚都有教师全程跟踪管理、知识反馈及时、作业 频繁、各种检测经常进行到完全由自己掌控学习,以一 个学期为单位全面检测学习效果。这种变化对他们平时 的学业过程是一个很难跟踪的滞后反馈。

在课程时间安排上,由原来紧凑、快节奏接受升学 任务学习生活突然转为完全由自己支配时间,由以一节 课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到适应与大容量专业知识相匹 配的大课时安排,需要学生重新调整生物钟和兴奋度来 适应大课堂;由原来的固定座位和同桌到自行选择座位 和同桌等变化,需要学生排除干扰,严格自我管理、自我 约束。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巩固复习方面有必要以 “概念图”形式集中化处理大量信息,提炼学科重点。这 样做符合青年学生喜欢简洁、厌烦冗杂的心理期待。

(二)教学手段的可操作性和便利性随着电脑的升级换代,以多媒体呈现的教学内容改 变了文字的线性排列,变化多端的动态演示、快捷的超 链接形式随时跨越性显示直观有效的需要内容。这种教 学手段的辅助为使用“概念图”提供了便利,并对训练思 维的敏捷性也有很大帮助。

单就一根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板书,“概念图”也能生 动地赋予文字与线条组合的美感。

(三)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需要对于掌握学科发展前沿、具备丰厚专业知识理论积 淀的教师来说,备课时以“概念图”统领全部授课内容, 就能根据学时安排更多的背景材料,宏观调控,驾驭整 体;有序穿插,灵活安排相关内容,将分散在各章节甚至 不同学科但有关联的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衔接自然。这 种先走一步、纵横交错的思维训练对预先了解他人的学 习过程做到“知己知彼”;对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如阅读 新材料,筛选和辨识核心内容,对训练学生尝试自主构 建立体化知识网络有很好的示范作用。长期坚持和训练 下去,对检验已有知识储备的正误,链接新知识等方面 是单纯的授“鱼”无法替代的。

第8篇

1.1对象

选取河南某高校400名护理专业大学生进行测试,确定有效问卷383份。其中,一年级142名、二年级145名、三年级96名,年龄(19±2)岁。农村297名,城镇86名。

1.2工具

1.2.1NEO-FFI大五人格简式量表是以Costa等[2]的大五人格简式量表(NEOfive-factorinventory,NEO-FFI)为基础修订的。共有60个项目,每个项目有5个等级,其神经质、尽责性、外倾性、宜人性和开放性5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186、0.181、0.177、0.168、0.173。

1.2.2症状自评量表(SCL-90)SCL-90采用5级评分制[3]。1级:无症状;2级:自觉有症状,但发生不频繁、不严重;3级:自觉有症状,程度为轻度到中度;4级:自觉有症状,程度为中度到严重;5级:自觉有症状,频繁出现,程度十分严重。该量表有90个项目,分为10个因子,统计该量表的各因子得分和总分。

1.3测试程序

测试工作统一进行,统一发放问卷,测评时要求被试对象严格按照工具指导语如实独立完成测试,保证每一位受试对象对答题要求完全理解并能独立完成。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行描述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Pearson双因素相关性分析。

2结果

2.1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

护理专业大学生在SCL-90躯体化因子上得分低于国内健康人群,而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8个因子上得分均高于国内健康人群。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护理专业大学生占14.6%;在各因子得分中,以强迫(30.0%)、人际关系敏感(26.9%)、抑郁(21.4%)、敌对(20.7%)等问题较为严重。

2.1.1不同年级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显示,二、三年级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一年级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最为突出,与二、三年级相比较在敌对、偏执、精神病性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1.2不同来源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来源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与城镇来源的护理专业大学生相比较,在人际关系、抑郁两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见表2。

2.2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相关分析

将NEO-FFI的各个维度与SCL-90总分进行相关分析,只有开放性与SCL-90总分相关性不显著(P>0.05);其他4个因子与SCL-90总分均存在相关性(其中尽责性、外倾性和宜人性存在负相关,神经质存在正相关)(P<0.01)。见表3。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