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6 15:56: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网络原创文学的特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网络文学 影视改编
网络文学的高性价比激发影视制作公司的关注与投入
自从2000年在网络上风靡一时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后,具有高人气的网络文学作品便成为众多影视制作公司争夺的目标。然而,在高调的版权争夺宣传大战背后,不能掩盖的是一部部在网络,甚至在图书出版领域大获成功的网络文学作品在影视领域频频遭遇“滑铁卢”。无论是开网络文学影视改编之先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亦或是曾经引起一股“遗忘”热潮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都摆脱不了同名电影票房失败,同名电视剧收视率平平的结局。
这一“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使网络文学影视改编陷入了某种低潮,直到2007年华映电影高调购入盗墓小说《鬼吹灯》的影视改编权,近两年来,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又一次形成热潮。网络文学相对低的版权费和高人气所形成的性价比激发了影视制作公司的投资热情。网络文学的性价比体现在其相对低的版权费和高人气所形成的综合效益上。勿庸置疑,一部好的剧本对于影视作品的成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知名作家和编剧的版权费较高,一般作家与编剧的创作质量相对较低,因此,网络文学为影视制作公司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或者说新的方向,即用相对便宜的价格获得已具备广泛受众基础的作品。
网络文学在网络阶段就已累积了较高的人气。虽然很多网络文学作品在很多方面与知名作家和编剧的作品有一定的差距,但高点击率背后的强大读者群,以及由此产生的话题效应与关注度却有效地缩小了这一差距。此外,网络文学的创作是一个极其动态的过程。从作品开始在网上到结束,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命运的变化,甚至最后的结局安排无不渗透着读者的影响。最为直观地体现了读者的喜好,受众的审美期待,这正是影视制作公司求之若渴所在。
理性化运作使网络文学影视改编日益成熟
在影视制作公司与网络文学原创网站的共同推动下,网络文学影视改编在近两年形成新一轮的热潮可谓是顺理成章。同时,与网络文学影视改编早期发展相比,这股热潮显得更为理性和成熟。为了避免相当一部分由网络文学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在实际播映中的反响平平,影视制作公司在对网络文学作品的选择和运作方式上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措施,这也使网络文学影视改编呈现出新的倾向与特点。
网络文学吸引资本介入
中国网络文学从1991年王笑飞在海外创办中文诗歌网开始,已经走过了10多个年头。网络文学的盛行吸引了资本迅速介入。2008年,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收购了“起点中文网”、“晋江原创网”、“红袖添香”三家国内领先的原创文学网站,提供电子付费阅读、线下出版、电影、游戏、动画等有版权的内容。除了出资1000万元购买优秀网络文学作品的版权外,盛大还投入8000万元搭建推广版权衍生品的立体营销平台,邀请作家经纪人对盛大文学的签约作家进行包装和运营,探索将小说的电子版权、无线权、传统文学版权及动漫影视改编权等统一包装、运营,打造一个以文学为核心,整合影视、版权、无线等多方资源的产业链,充分挖掘中国原创文学的文化创意产能。对网络作者来说他们先无偿上传作品,继而选择有偿发表,以及出书、出售版权等。这是一条在网络时代才有选择的成功之路。美国《时代周刊》以“互联网上的中国作家”为题,报道了中国的网络文学热。在《时代周刊》和CNN看来,商业的参与并没有破坏文学的本质,相反为文学在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从全球化的视野看,网络成为文学的载体,适当的商业赋予文学合理的价值,将是无可阻挡的潮流。
网络文学版权成为海外出版社争夺焦点
在出版方面,新媒体似乎有着独特的优势。文学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结合,打破了时空、地域限制,提高了信息传播的范围、时效和数量,可以更快速、更直观、更有效地进行信息传递。而出版业又不同于其他产业部门,它还承担着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传播本国文化的职能。因此,网络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其版权输出给我国文化对外传播方面带来的影响值得关注。
我国文学作品版权的国际交易情况一直不太乐观。1990年到2000年,版权贸易都是以引进为主,输出与引进的比例约为1:10。此后,虽然版权输出的绝对数有所增加,但是引进版权增加得更快,1:10的比例被进一步拉开。2003年,输出与输入比为1:15;2004年为1:8;2005年这一数字虽有所缩小,但仍高达1:7。2006、2007年情况有所好转,输出和引进数量由“双增长”发展为“一增一减”,引进输出比已经降低到1∶3.9,虽然版权贸易引进大于输出的总体格局还没有发生变化,但“走出去”战略取得了一定成效。这其中网络文学版权输出功不可没。
以起点中文网为例,其在文学传统出版方面,已经完成授权的已超过3000部,包括了简繁体中文、英文、韩文、越南语等多种语言文字版本,版权输出目的地已经辐射到了亚洲、欧美各地。其中相当部分作品还登上了畅销小说排行榜,并多次印刷,社会反响热烈。2002年的网络文学代表作《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最初在新浪文化频道的连载中亮相,继而被诸多媒体争相转载,引起意想不到的轰动。此后短短一周内,作者即售出此书的港台和海外版权,并荣登各大畅销书柜台,而网络点击、销售量最终印证了评价的准确性。《明朝那些事儿》、《诛仙》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网络文学作品接连出版。《鬼吹灯》更是一次成功的尝试,除了传统的实体书出版之外,开发链条还涉及漫画、声讯、海外版权、电影和网络游戏等领域。《狼图腾》的全球英文版权的签约与发行范围之广,在华文出版界具有一定的开创和启示意义。截至2008年4月,《狼图腾》的海外版权已成功签约25种语言。可以说,该书已经覆盖了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席卷全球的“狼文化”。
去年,一部关于的悬疑探险小说《藏地密码》也引发了众多海外出版社关注。该书在中国一经出版立即创造了单周销售20万的好成绩。继而迅速引发了企鹅、哈珀・柯林斯等几十家海外出版社、出版集团的海外版权争夺战。
在海外版权输出上,网络文学为什么能受到追捧呢?《藏地密码》的责任编辑闫超认为,中国的小说要想在国际上获得认可,首先在文化上应该是没有局限的,想要表达的东西是全人类共通的。“我们国家很多书在版权输出时遇到问题,多半是因为作家意识上的局限,他们总是闭门造车,一味地追求想当然的文学性,写的东西不好看,让人没有读下去的欲望。这种局限性使他们的作品连自己国家的人都不爱看,更没办法和其他的文化分享。” 有趣也是全人类阅读此类图书时的共性。网络文学最初的创作可能是出于不吐不快,很多网络上的“文坛外高手”,一开始就没想着要出书。他们没有把写作当作写作,处在放松状态时,写的东西就更容易好玩,写法上更会考虑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让读者有阅读。
引领数字海外版权潮流
国际市场对有关中国文化图书的需求,以及数字技术的推动,都使合作的模式发生了新变化,为输出渠道的创新提供了机遇。排除传统出版的版权输出,网络文学还有更适合时展的版权输出方式――电子付费阅读。目前,很多文学网站都开设了海外服务器,页面也提供繁体字版本,直接在网络上进行对外的文学作品传播和版权的输出。起点中文网的海外用户已经占到了25%。目前很多文学网站采用了VIP付费阅读模式。这种模式有以下特点:一是对网上优秀作品进行签约,前半部供读者免费试阅,后半部需付费阅读;二是以章节为单位,按每千字2-5分钱的价格进行销售,如仅选择部分感兴趣章节,或者包月阅读费用更低;三是作者可获得用户付费额的50%―70%作为基本报酬,且按月结算;四是作品创作、、销售、反馈以分钟为间隔,作者与读者实时互动;五是尊重版权、严格准入,每个作者必须提供真实身份,对新上传作品必须声明版权所有权。这种以版权交易为核心的网络文学产业经营方式,使企业获得了经济上成功,文学作者得到了很好的收入保障,文学网站盈利模式的确立也促进了网络文学这个行业的发展。晋江原创网目前的版权收入和广告收入的比例已经占到8:2。晋江原创网副总裁刘旭东很有信心地表示,版权收入的前景是巨大的,是绿色产业,新兴产业。新闻出版总署版权司司长许超也认为,应该鼓励网络文学以及相关产业链的发展。通过版权交易,达到多方共赢,是未来发展网络文学的必经之路。
Abstract: Vertical Literature Website has been always exploring its own proper model. This text, firstly, explains the meaning of"Business Model", then introduces development status of Vertical Literature Website, and the last step, makes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e business model of Vertical Literature Website.
关键词: 垂直文学网站;商业模式;研究
Key words: Vertical Literature Website;business model;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5-0156-01
1商业模式的定义
商业模式一词已经成为企业界时髦的用语之一,但直到今天,不同的学者对商业模式尚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虽然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总结出不同的观点,但他们大多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商业活动的体系结构、价值创造、商业策略。我国学者邵兵家认为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必须包括8个要素:价值体现、盈利模式、市场机会、竞争环境、竞争优势、营销策略、组织发展、管理团队。
2垂直文学网站的现状
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推出的网民连续用户行为研究系统iUserTracker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8月,垂直文学网站日均覆盖人数达1275万人,其中,起点中文网以日均覆盖人数295万人位居首位。排在第二至第十位的依次是小说520、逐浪文学、晋江原创网、小说吧、小说阅读网、快眼看书、知网空间、小木虫、红袖添香。
3垂直文学网站商业模式分析
3.1 垂直文学网站的交易模式和目标市场
3.1.1 交易模式目前,垂直文学网站主要通过网页或其他方式安排向消费者提供文学作品浏览和下载服务。由于用户需向网站付费才能浏览和下载,因此,按照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的划分,属于B2C类型的电子商务。但由于文学网站从文学作品浏览中每获得一笔收入就会和作家分成,而文学网站为普通网民提供了一个文学创作和作品的平台,且对作者的身份几乎没有任何要求,因此,又有人将他归为C2C类型。
3.1.2 目标客户目标客户,即企业或商家提品、服务的对象。按照市场营销学理论,目标客户是市场营销工作的前端,只有确立了消费群体中的某类目标客户,才能展开有效具有针对性的营销事务。艾瑞市场咨询近日一项针对中国网络行业的调查报告显示,文学网站的用户多为20-35岁之间的年轻人,所有用户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到68.8%,远高于全国网民25.1%的比例。而不同的网站则在此前提下进一步细分。如晋江文学城和小说阅读网都把年轻女性作为主要的目标客户之一。
3.2 垂直文学网站的营销模式
3.2.1 产品确定了目标客户以后,文学网站应该根据不同的目标客户提供适合的产品,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一般来说,男性用户更偏爱科幻科教类、武侠类、军事类文学;而女性用户最偏爱言情类、写实类、励志类文学。
3.2.2 定价①低价策略。对于消费者来说,价格始终是影响其决定是否购买的一个重要因素。垂直文学网站一般会采取低价策略,虽然单个收费低,但是网络平台的读者数量远超过任何一种普通媒介,例如起点中文网的注册用户已超过3000万,所以网站的收入并不低。②群体定价策略。群体定价是指根据不同的顾客群体制定不同的价格。比如起点中文网初级VIP会员以3分每千字来收费,而高级VIP会员则是以2分每千字价格来收费。
3.2.3 渠道垂直文学网站可以通过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设备这几种渠道向用户提供网络文学作品。根据CNNIC分析发现,男性用户使用手机阅读网络文学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用户,所以,主要定位于男性用户的垂直文学网站更愿意将手机作为主要推送渠道。
3.2.4 促销①网站促销。网站促销,即网站推广,可以通过搜索引擎、门户网站、邮件、线下广告等各种方式来推广。不同垂直网站选择推广的方式也有差异。主要用户为男性的垂直网站主要采取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网址导航,而用户主要为女性的垂直网站则主要采取线下广告、电视、广播等平台进行推广。②产品促销。产品促销的方式主要有折扣促销、赠品促销、积分促销等几种方式。
3.3 垂直文学网站的赢利模式
3.3.1 付费浏览目前垂直文学网站普遍采取的一张赢利模式,而一些网站则在此基础上创新,比如起点中文网对提供的文学作品前半部章节采取免费,后半部才收费。
3.3.2 版权运营垂直文学网站和出版社合作将网络文学作品在线下出版、以及将网络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动漫、游戏以实现版权收益。比如盛大文学旗下作品《鬼吹灯》,以100万元转让给著名导演杜琪峰,《盘龙》以350万元卖给网游公司。同样是网络文学改编,女性用户和男性用户在喜好上也存在差异。女性更对于网络文学改编成影视剧和出版书籍表现出热情,男性用户对网络文学改编网络游戏更为热衷。
3.3.3 在线小游戏垂直文学网站可以推出一些和网络文学作品有关的网页小游戏获得收入。
3.3.4 网络广告垂直文学网站既然能够聚集大量的人气,自然也是一个不错的广告平台。
4支付模式
垂直网站一般采取的支付手段多种多样,比如起点中文网提供的支付方式有银行卡支付、电话支付、手机支付、盛大互动娱乐卡、网吧Esale系统等。
5竞争策略
5.1 聚焦策略聚焦策略,就是将某一特定的顾客群或细分市场作为企业的主攻方向,向某一特定的顾客群提品和服务。比如晋江文学城的用户当中女性用户高达80%,所以晋江文学城提供的网络文学作品在内容上以言情、同人类为主。
5.2 差异化策略差异化策略,又称别具一格策略,就是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形成一些在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实现差异化可以获得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差异化可以体现在产品、服务、营销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傅其林.文学网站的产业化与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J].贵州社会科学,2008,(10).
[2]周鹰.浅析原创中文文学网站的虚拟经营策略[J].新闻大学,2009,(2).
[3]朱寿兴.网络文学的公共空间建构与文学网站的使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4).
国内各类数字内容投送平台的比较优势
1.运营商型内容投送平台
这类平台最大的优势是:一,有广泛的用户基础。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7月19日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手机网民的规模已经达3.88亿,手机首次超过台式电脑,在台式电脑、手机、笔记本3种上网方式中,成为我国网民上网的第一终端。依托这一基础,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在2010年相继开展了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项目和中国电信天翼手机阅读基地项目。二,有目前最为成熟的赢利模式。由于手机终端阅读便利、支付方便,解决了内容收费问题,使得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开始就避免了桌面互联网时代的“免费”文化带给出版业的伤害,唤起了部分内容提供商参与的积极性。
2.文学创作型内容投送平台
这类以盛大文学为代表的平台优势是:一,赢利模式比较成熟。盛大文学是继谷歌模式和亚马逊模式之后,国际上第三大成功的赢利模式。盛大文学除了把文字作为消费品在网上进行销售以外,全媒体版权运营是内容资源增值的重要途径,盛大文学内容投送平台基于数字原创内容,在网络出版的基础上,也向实体图书、移动阅读、网络游戏、影视改编等方向进行版权合作和内容服务。二,有大量的网络原创内容资源。2011年,盛大文学占据国内网络文学市场72.1%的份额,内容全部来源于其7大主流文学网站和3大图书策划公司。如果加上国内330家出版机构和作者的合作,其拥有的数字图书资源已经达到580万册。
3.技术服务型内容投送平台
这类平台以方正阿帕比为代表,其优势是:一,与传统出版单位合作最为密切,合作时间也较长。经过数年的经营,目前方正阿帕比已经与500多家出版社、300多家报社进行了合作。二,技术成熟,有对海量资源进行整合与处理的能力。方正云出版服务平台拥有自主开发的核心技术cebx,重点解决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具有开放、易用、拓展性强的特点,成为目前国内领先的数字出版技术;对内容资源的整合能力强,通常依靠技术对内容资源进行多次归类、开发,形成了具有典型特点的数据库,可以为读者提供丰富、专业的主题化信息与内容。
4.互联网门户或信息服务型内容投送平台
这类平台以腾讯网和读览天下为代表,其优势是:一,有庞大的用户资源和用户粘性。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腾讯网在中国互联网最辉煌的时期积累了庞大的用户资源,并在增加用户粘性方面取得很大的成效。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平台,此类平台具有个性化、社区化特点,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性较强,平台集合用户的多方需求,整合大量内容和信息,因此这类平台的用户活跃性较强,这是腾讯网转而进入数字出版行业无可比拟的优势。二,拥有各自发展成熟的核心技术。腾讯网基于海量用户覆盖及独特技术手段,独创IM+门户的新闻传播方式,将新闻推送至客户端。读览天下最突出的核心技术为PEP数字发行系统,支持原版数字报刊,专有的PEP版权加密技术,快速P2P传输技术支持,通过PEP数字报刊销售结算系统实现收费阅读。此外,还开发了读读宝人性化阅读浏览器,拥有多元化的客户端服务,支持多终端阅读。
5.电子商务型内容投送平台
得益于国外同行亚马逊建立数字内容平台方面的成功尝试,国内类似企业也建立了信心,这类平台最大优势是:一,基于发达的物流与便捷的支付系统,电子商务型内容平台积累了广泛的深度阅读客户。与其他类型的平台用户相比,当当网从1997年创立网上书店开始,积累了广泛的深度阅读群体数量,这一群体习惯在电子商务网站买书,并认可该网站,这种惯性会使他们易于接受电子商务型内容投送平台的付费模式,这将是这类平台开展数字出版业务的基础。二,基于多年的合作关系,这些平台更容易从传统出版单位获得正版优质数字出版内容。
国内数字内容投送平台存在的问题
1.数字内容投送平台发展不均衡,少数寡头主导产业链各环节
当今的数字出版产业是“得入口者得天下”。目前产业链上下游都在纷纷搭建数字内容投送平台,搭建使数字出版变成真金白银的“入口”,但形成规模,实现赢利的屈指可数,参与搭建平台的各类企业,赢利能力和影响力相差悬殊。谁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谁的平台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主导利益分配机制和拥有话语权。运营商型内容投送平台就是这样的一类平台,其手机阅读基地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数字出版最重要的推动力,借助强势的地位,运营商一直支配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机制和话语权,剥夺和伤害了处于产业链最重要位置的内容提供商的利益和权利,也损害了内容提供商的积极性。
尽管新闻出版总署已经与三大运营商签署战略性框架协议,提高内容提供商的分成比例,但是指导价在市场经济主导下发挥的效力如何,还需要时间检验。
2.数字内容质量良莠不齐,满足读者需要的优质内容缺乏
内容资源是平台建设的关键,满足读者需要的优质内容资源是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目前,数字内容投送平台在内容建设方面存在两个问题:一,有些内容投送平台,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和版权问题等原因,致使内容提供商不愿将自身拥有的优质内容更多的进行数字化,使大量优质内容无法进入该平台,造成优质资源短缺,劣质资源充斥阅读市场,无法真正满足读者需要;二,一些较有影响力的平台,内容资源以网络原创文学为主,传统出版只占很小的比例,这些原创文学的内容数量虽然很多,但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内容质量也无法与传统出版单位生产的内容相比。
3.数字内容投送平台开放性不足,读者获取内容的便捷性有待加强
“无开放,不平台”,开放是数字内容投送平台的基本属性之一,然而,国内数字出版投送平台因为利益因素和版权方面的考虑,并未实现开放。表现在:一,并不是所有的内容提供商都可以自由上传内容,必须是与平台签约者,且经过平台允许才可以上传指定内容。二,并不是手持各种终端的读者都可以从数字内容投送平台下载信息,平台与终端大多是一对一形式;很多平台都对内容进行了加密,且需要下载独立的客户端,为用户阅读增加了程序。从国外发展来看,平台开放是大势所趋,在开放的平台上,用户不仅可以下载和购买海量的数据信息,而且大多终端还能兼容,共享信息资源。
国内数字内容投送平台发展对策
1.政府应引导数字出版内容的定价体系,用一定的行业规则来保护内容提供商的利益
就目前的情况看,虽然运营商型内容投送平台、技术服务型内容投送平台、互联网门户或信息服务型内容投送平台和电子商务型内容投送平台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是以自身为主,内容提供商为辅来制定数字出版规划。恰恰把最重要的部分放在最次要的位置上,内容提供商根本没有定价权和话语权。健康的产业链应该是以提供适用于各种终端、各种人群的优质内容的内容提供商为主,其他的技术提供和服务商、运营商等为辅,这样才能调动传统出版商的积极性,不断提供丰富、优质的内容。只有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源头充满活力,整个产业链才可能健康持续发展。
2.加强版权保护力度,打击盗版,净化市场环境,实现优质内容资源更广泛地传播
某种程度上说,数字内容投送平台不开放以及传统出版企业对优质内容资源数字化持谨慎态度的问题都是盗版问题的结果。因为盗版的猖獗,全社会要付出更多的技术支持、资金支持和产业链的源头内容提供商不配合的代价,所以,打击盗版,净化市场环境,对于实现开放性的数字内容投送平台,对于海量优质内容资源进入数字出版传播渠道都有积极的意义,当前,新闻出版业已进入到了体制改革和数字出版转型的关键时刻,全社会营造一个尊重知识产权、尊重版权的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网络 耽美文学 大学生 同性恋 影响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文学以网络为基础媒介,成为一种最具有代表性的电子传播文学。网络文学借助新媒体平台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的特点,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并在中国迅速传播。而网络文学中涉及同性恋情主题的耽美文学,对年龄大多集中在18-24岁的“90后”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其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产生了新特点,成为最活跃的阅读群体之一。
一、网络耽美文学概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文学创作,很多原创文学网站也随之诞生,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网络和一大批非常受欢迎的网络作品。如蔡智恒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等。这些作品的成功也使得网络文学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更使得文学回归了平民的世界。在2010年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的评选中,首次将网络文学纳入鲁迅文学奖评奖范围,共有31部网络文学作品入围。
网络文学多样化与细分化趋势下产生的“耽美文学”,随着大型知名原创网站先后开设“耽美文学频道”,以及耽美文学作者搭乘“穿越文”快车,使网络耽美文学在中国迅速传播。网络耽美文学以互联网、手机媒体、微博、微信、飞信等多种形式为载体,具有交互、即时、匿名、准入门槛低、传受一体化等特征,难以避免浅层化、娱乐化、消费化的倾向。更重要的是,无论是从唯美的同性恋情,还是同性间的“性解放”、“性自由”等思想,媒体及小说中良莠不齐性信息的传播和诱导,以及性教育的缺乏,都使得当代大学生对同性恋的看法和观点产生了新的变化和特点。
二、“90后”大学生网络耽美文学选择和接受现状
从新媒体的特性出发,加强网络耽美文学对“90后”大学生的影响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的研究,了解大学生面对多元文化的思想状况,对促进“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顺利成长成才、精神成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对成都市6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实证调查研究中,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实收980份,回收率为98%。其中,男生占75%,女生占25%;其中工科专业占55%,理科专业占39%,文科专业占6%;而农村生源为47%,城市为43%,城镇为10%,独身子女为45%,非独为55%;本、专科的比例为本科69%,专科31%。从被试本人对网络耽美文学的认知、对同性恋认同、态度、行为等4个维度进行研究,问题涉及大学生对网络耽美文学的接触时间、接触途径、交流途径,了解和感兴趣程度;受网络耽美文学影响及对同性恋的认同、态度等方面。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分析如下:
(一)对网络耽美文学的接触
被试的大学生在对网络耽美文学的接触时间、接触途径、交流途径等问题的回答中,初次接触时间选择高中和大学的分别为37.5%和22.5%;初次接触途径,回答网络浏览阅读的为30%,朋友介绍的为25%,书籍杂志推荐的为20%,日韩剧的原著为15%;在被问及是否会向他人传播或交流网络耽美文学作品时,80%的被试回答会但不频繁,5%回答会且频繁,只有15%的明确表示不会。
在网络耽美文学的时间及金钱消费等方面的回答,每周阅读网络耽美小说的时间从3小时以下到10小时以上不等,其中10小时以上的占2.5%,5-10小时的为65%,3-5小时的为30%,3小时以下的为2.5%,没有选择从来不看的被试。对于每月生活费多少用于网络耽美文学及相关产品消费,回答基本没有的占92.5%,回答5-10%占7.5%。
(二)对网络耽美文学了解和感兴趣程度
对于了解和感兴趣程度方面的问题,当被问及对网络耽美小说及其改编的动漫、电影、电视作品是否感兴趣时,回答喜欢和比较喜欢的占了45.5%,明确回答不喜欢的占7.5%,不了解的占12.5%;对是否了解网络耽美文学流行用语的回答非常了解的为10%,大部分了解和小部分了解的分别为37.5%和45%,回答完全不清楚的只占5%。
(三)由网络耽美文学产生对同性恋的认知
关于受网络耽美文学产生对同性恋的了解和认知的调查,网络同性恋小说的同性之爱的看法排前三位分别是:了解、说不清楚、看不惯;对现实同性恋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回答排前三位的看法是:同性恋阻碍人类后代的繁衍、同性恋是艾滋病的重要来源,以及同性恋是畸形的情感需求;而对怎样看待社会人同性恋的问题,绝大多数大学生选择了“同性恋是公民个人的隐私”,但随即对同性恋之间的感情表示认同的又只有小部分被试;80%的被试者对同性恋者是陌生人、私交一般人、明星等持“中立”态度,但对好友、家人持强烈的“不愿意”态度。
(四)对同性恋的权利、地位等态度
虽然绝大多数大学生对现实社会中同性恋持不支持和不肯定态度,但他们在同性恋的社会权利和保护方面却表现出了极大支持和宽容态度。如被问及法律对同性恋应该持的态度,绝大多数人回答“应予以保护”;认为法律规定不得歧视同性恋,同性恋结婚以后具有互相继承遗传的权利;对一些国家承认同性恋婚姻表示“比较赞同”;此外,表示同性恋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社会舆论压力。
三、网络耽美文学对大学生同性恋观念的影响
(一)强化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
当今社会风尚变化,对“同性恋”的认识和讨论已不再隐晦。在各国现代化、都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同性恋情、同性的发生率均有增加,对同性恋的态度和观念也有所改变。而这一社会道德观的变化,通过网络耽美文学,及其所改编的电影、电视等文化传媒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当代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并对他们的同性恋观念和态度产生极大的影响。如网络耽美小说《北京故事》、《你是男的我也爱》分别改编的电影作品《蓝宇》、《类似爱情》,都波及面广,影响范围深刻。这些作品使当代大学生直面社会同性恋现象,在强化认知的同时,也受到巨大的冲击。
(二)影响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
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的检索随处可以进行,各种信息资源信手可以拈来。对网络文学的涉猎和阅读已经成为在校大学学子不可或缺的网络阅读内容之一。而根据网络耽美小说及其改编的影视作品,将同恋以一种对世俗、伦理、道德的扬弃,跨越时空、地域、年龄,甚至是性别的爱情作为展示,是一种执着的追求和个性的张扬,因此,网络耽美小说高度契合了“90后”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由此,也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和观点,虽然绝大多数对现实中的同性恋持不支持和不肯定态度,但他们在同性恋的社会权利和保护方面却表现出了极大支持和宽容态度。
(三)影响大学生的同性恋行为
网络耽美文学中不能避免涉及与“性”相关的内容和主题,其创作大多凭借作者的想象,将同性夸大为极致的和享受,误导大学学子,使其阅读后产生认知误区,甚至刺激本人大胆尝试的欲望,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
而高校在校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日趋成熟,产生正常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的需要,学校却罕有为之提供最基本的性知识及婚恋指导教育,以至于相当的大学生对两性、同性知识了解贫乏,甚至是错误的。于是出现要么极度反感、抵制,要么产生尝试、猎奇的想法。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的实际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的引导和帮扶办法。
[基金项目:2013年四川省教育厅四川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课题“90后”大学生同性恋观念的调查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淑兰,朱 宏,谢桂琴.大学生性观念和性知识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中国性科学,2009,(6).
[2]林岳新,罗月华:当代中国耽美文化盛行现象原因探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10).
[3]赵柯.网络耽美文学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0).
[4]张弘,《网络文学首次入围鲁迅文学奖,中国作家网公示候选作品接受监督[N],新京报网,2010年5月20日.
[5]赵柯.网络耽美文学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10).
媒介作为外部生存背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渗透和影响是不能回避的,现代文学的自身塑造和构建首先即是从报章开始。媒介既是物质的,也是文化的、精神的,在作为载体和中介之外,有其主体性,传递讯息的同时也在努力塑造并呈现自身形象。由此,它的形态及变迁关涉到文学的生产、传播与接受之调整变通。报章、广播、影视及网络等大众传媒的相继兴起,于文学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语境和共生现象,在媒介的冲击和推力下,需要对文学的存在加以深度思考。
关键词:媒介;形态;现当代文学;关系
“大众传媒在建构国民意识、制造时尚、影响思想潮流的同时,也在建造我们的‘现代文学’”[1]103,媒介作为外部生存背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渗透和影响是不能回避的,现代文学的自身塑造和构建首先即是从报章开始,“自报章兴,吾国之文体,为之一变……”。媒介既是物质的,也是文化的、精神的,“现代传媒(媒介)具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的文化形态”[2]73,在作为载体和中介之外,本身就带有信息,有其主体性,传递讯息的同时也在努力塑造并呈现自身形象,由此,它的形态及其变迁关涉到文学的生产、传播与接受之调整变通。报章、广播、影视以及当下最具关注度的“数字化”新媒介———网络等大众传媒的相继兴起,于文学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语境和共生现象,构成了现当代文学存在的“场”。媒介以其特有的强大冲击和推力促使着文学观念、内容、形式及文学生产/传播方式、作家身份和读者/受众心态等的改变,因此,对现当代文学的存在状态(整体风貌与未来走向等)需要加以关注和探讨。
一、报章印刷与新文学构建
晚清与“五四”前后,民族先觉者们为寻求社会变革而触动文化并带来文化机制的变化,文学革命成为最坚实有力的组成部分,并促成新文学与中国文学传统的断裂。在网络和广播、影视缺席的时代,报刊杂志处在最前沿,是文学作品传播的重要媒介形式,它们催生、哺育了新文学,并在一定程度与意义上决定了新文学后来的发展/走向。文学观念的变革与文体叙述的创新、写作者文化“身份”特征的改变等都离不开报章、书籍等现代出版业的繁荣。如文学观念变革的先驱者梁启超的“新文体”成就即与报刊密不可分,“没有大众传媒的发达也就没有梁启超”[3]17;另外,杂志和报纸副刊导致了职业作家和自由撰稿人的出现,“将作家从小作坊式的、自产自销的历史写作状态下解放出来,使他本人和其作品进入到哈贝马斯所说的‘公共空间’之中”[4]3;还有,如陈平原先生所说,从明清版刻到近代报章,这一转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牵涉到传播形式、写作技能、接受者的心态、写作者的趣味等,实是关系重大。传统文人的著述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藏之名山,传之后世”,而现代作家的创作是“朝甫脱稿,夕即排印,十日之内,遍天下矣”,文学生产及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报章对文学内容和形式亦有着重大影响,如报刊连载小说促使着作家调整笔墨以适应其特征,鲁迅的短篇杂文即为适应副刊需要而写成,小说从“说———听”转为“写———读”模式等等,使得读书人耳目一新的当时,既兴奋,也不无惶惑。“五四”一代的新文学后来借助《中国新文学大系》(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编纂完成了其自我经典化(总结与定位),而此编辑设想无疑是现代编辑出版史上的一个成功的典型。从以上论述中可窥见报章媒介对现代中国文学进程的深刻影响:“可以这么说,现代(新)文学之所以不同于古典文学,有思想意识、审美趣味、语言工具等方面的差异,但归根到底,现代文学与大众传媒的结盟,很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1]103,而由此产生的文学活动特征一直被保留着,在当今印刷媒介世界里内涵基本没有变化。
二、冲击与合作:电子媒介与新文学传统
报章印刷媒介带来的是一种本源意义上的新质文学,是一个文学新纪元的开辟,而以广播、影视为代表的电子媒介的兴起对此新文学传统构成了一种挑战,大众视听消遣方式代替了个人化文本阅读,使得文学的传播又发生了一场革命。“新的媒体(介)催生新的文学,每一次媒体(介)的革命都会引发文学的革命。同时,现代传媒也成为社会发展的文化中心,对社会的文化形成强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既是对作家创作的影响,也是对社会的影响,特别是媒体(介)的商业化特征和政治化特征……”[2]159-160,广播、影视媒介的出现带来社会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使文学开始与时尚/流行文化联系起来,并且逐渐娱乐化、商业化,文学的叙述方式、表现形式、接受观念等也随之调整和改变。声色震撼、感官冲击大有取代传统的阅读习惯之势:广播的直播让人感觉到与现实世界的“有距离的同步”,把静态无声的文字变成动态有声的语言来传播,带给读者以全新的“阅读”体验;而影视(尤其是电视,它更多占据日常闲暇时间)则是使文学图像化、商业化意味越来越浓厚,当然也改变了读者的趣味,使文学接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直观画面和身临其境感的喜爱与对和轻松娱乐文学的消费追求,取代了曾经的文学文本阅读的美感及愉悦,摒弃了深度思考。对此,很多熟悉或习惯纸质文学形式的文学研究者发出了意义复杂的叹惋———“文学终结论”,电子媒介的兴起引起他们对于纸质读物命运的担忧,对于文学命运转折的悲观,同时也在承认电子媒介对文学的巨大影响和改造。但实质应是“每种媒介都既有优点也有缺陷,所以……呈现出多种媒介并存的局面。……因此,说在电子媒介兴起之后,……并不意味着文学的真正‘死亡’,而是边缘化”[5]61,即印刷文学的中心地位遭到消解,需要调整文学叙述/艺术传达方式,寻找印刷媒介与电子媒介的最佳结合点来应对紧逼的挑战;而且不可否认的是人类有着崇尚高雅和深刻的需要,不会止于浮光掠影式的感官满足,寻求生的意义和价值源于人的本性,文学恰是对生命/人性的洞察与领悟,即符合了这种需要。文学本身并不拒绝/排斥新的电子媒介,“在纸质书籍阅读已经大量减少、出版业萎缩、电子出版业超过传统出版业的前提下,电子媒介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传播优秀作品的方式”[5]63,如何更好地借助运用它们并保持文学内在的艺术独立性/深刻性不为新媒介所“奴役”才是必须深思的重大问题。文学与影视的结合早在上世纪初就已出现,如作家、欧阳予倩、洪深、张恨水、张爱玲等或参与电影创作,或对电影进行理论上的评论;后来一些经典作品如《伤逝》《林家铺子》《围城》等等被搬上荧幕,由此形成的人气聚集效应带来了纸质图书的再度热销,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被重新欣赏;新近的如《白鹿原》《红高粱》《平凡的世界》等作品的影视改编和广播台有声阅读也使得很多受众在表层的视听图像艺术欣赏之后,选择重回文本感思作品的表意丰富性和艺术独特性。另外,有些作品则是通过影视播出后才为大多数人所知晓,比如六六的《蜗居》和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等;还有如韩寒、郭敬明、明晓溪、饶雪漫等人,更是借助影视使自己的作品“梅开二度”,由此带来印刷图书的畅销大卖,而这些也催生了影视文学。可以说,文学艺术是广播和影视艺术形式的基础,即文字语言绝不可缺席被取代,同时,电子媒介也大大拓展了文学的生存空间。虽然其中存在消极方面的影响,如影视改编与作品原意的大不相符;影视炒作现象使原作品的内涵意义夸大或缩小等等,但这些都不能掩蔽电子媒介对文学的强大整合作用。
三、契机与危机:网络与现当代文学
当下最具关注度的“数字化”新媒介———网络媒介的兴起,让文学走向了大众狂欢,众声喧哗。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智能手机等通讯工具的逐渐普及带来了“网络文学”这一文坛新现象,“这些依附于数字化技术的新媒介作品,对文学的嬗变形成了强大的推力,也对文学传统的历史赓续造成了新的变奏”[6]143,给当代中国文学带来一种新的冲击,也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相对于报章印刷、广播影视等来说,网络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媒介,它几乎囊括了前几种媒介的一切表现形式,可同时传递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信息,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实时性、交互式、全球性等特点。其对社会文化生态的影响范围之广泛、变革之剧烈、渗透之全方位是前几次媒介革命所不及的。文学的存在方式自然就会大量转向“数字化生存”,几乎全部的原印刷文学作品(国内外)都被数字化复制储存在网络资源库中,网络原创文学更是难以数计,“读/刷屏”多于读书,纸与笔逊位于网络技术,使得文学的创作、阅读和传播方式以至作者身份、读者接受等又一次从媒介本体上发生重大转型与改变。关于网络对文学发展的影响现已有很多评论,综合观之,主要集中在网络之于文学转型的“启蒙”和“消解”双重角色上:借助网络的大众化叙事,对既有的文学体制、文学旧观念和传统的作家文化身份等进行了革新颠覆,文学刊物和报纸编辑的权威性被消解,突破了原有的文学惯例/成规,推进了文学写作/阅读自由度的同时,也带来消极和异化的一面,比如网络媒介的技术化对于文学性的消解,“自娱以娱人”的文学观念转变导致非艺术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网络大都是隐匿真名的,在虚拟的身份中,消解了作家该有的“责任焦虑”,导致主体承担感的淡化,致使网络文学的作品意义缺失;数字化复制及拼贴技术使得网络文学成为一种易碎的没有重量的存在,带来的是文学经典的隐退与文学信仰的消褪,“……数字媒介写作重发表不重发现、重表达不重原创,它用机械复制与技术拼贴消弭了原创与仿拟的界限”[6]153,带来文学身份危机。另外,网络文学的虚拟真实带来的只是数字化媒介之间的交往,虽然在公共网络上,每个都能够恣意用文字尽情狂欢或者与受众互动喧哗,但实质上都是“孤独的人们在排解孤独”而已,离开了网络,一切只是虚空,没有厚实感,所以,大多网络还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印刷成纸质图书出版,等等,这些显示出网络媒介的缺陷暗弱。但不能因此把网络媒介看成文学的对立物,它是新的文学契机,重点在于如何利用好网络的技术优势在数字化语境中提升文学。
四、结语
以上荦荦大端地分析了几种媒介形态与文学的关系,当下是印刷、电子、网络媒介多元并存的格局,它们各有自己的优势与缺陷,互补共存着,在矛盾中整合,文学的存在状态也由此丰富多彩。当然,其中存在着显在的文学“忧虑”———在媒介技术本身带给文学的挤压冲击之外,还有“任何媒体都不可能是自足的存在,它必然处于多重体制之中,……体制的制约是外来的、强制的,而自己的思想、立场与利益的驱动则是内在的、自发的;……它们都要通过媒体对文学产生影响”[7]137-138,即媒介是由人来决定如何运用它的,“体制”与“市场化”也同时通过媒介规约着文学,尤其是商业化的功利主义,带来文学生态环境的恶化,借用程光炜先生的说法,即“媒介焦虑”,“一方面,大众媒介极大地改变了作家的文化身份和文学的生产方式,带给人们强烈的参与意识和登场的欲望;另一方面,就在这一过程中,媒介也在谋杀现当代文学的‘诗性’”[4]4,进入“功利化”或“解构”的运作怪圈,这些都是必须正视面对的文学困境。所以,在通过媒介视角更为原生态地看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真实存在面貌后,如何理性对待媒介与文学的关系,如何在媒介语境下保存/增强文学的生命力,坚守文学性,重构/开辟文学新境界等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如果让媒介技术和商业化等外在力量牵着文学走,那么“文学消亡论”就不只是悲观的叹息了,需要来自传媒机构、作家、批评家、读者大众等的共同反思与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平原.文学的周边[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
[2]周海波.传媒时代的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3]朱栋霖,朱晓进,龙泉明.中国现代文学史:1997-2000: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程光炜.文化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多样观察代序[M]//程光炜.大众媒介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5]夏秀.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J].山东社会科学,2009(5).
关键词:网络小说;新媒体;功能
网络小说,顾名思义,以网络为基础平台,网络作者发表供他人阅读。这是一种新兴的小说体裁,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而出现。其特点为风格自由,文体不限,发表阅读方式较为简单,主要体裁以玄幻和言情居多。[1]
一、网络小说发展的基本情况
网络小说的起源,还是应该从痞子蔡说起。1997年底痞子蔡开始在网上写作《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这部小说以机智诙谐的语言、纯美凄婉的爱情故事迅速在网上广为流传,成为最受读者青睐的网络小说。从此,台湾作者蔡智恒因此被誉为“网落第一”,痞子蔡带动了网络文学的热潮,从内地到台湾,出现了一大批网络小说创作者。1999年,大陆也产生了号称“五匹黑马”的网络,即邢育森、宁财神、俞白眉、李寻欢和安妮宝贝。这种依托网络生存的快餐式文学,很快受到年轻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欢迎和追捧,甚至被称为“成年人的童话”。其培养出了一大批出色的网络和忠实的读者群。台湾的鲜网、小说频道等网站最早意识到这种网络小说的商业价值,并与一批著名的快餐文学作家签订出版合同,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网络创作—实体出版”赢利模式。
随着网络小说的不断发展,起点中文网、逐浪网、天鹰文学、翠微居等一批中文小说网站先后建立,并签约了一大批网络。这些网站采取公司化经营的模式,公司有专门的编辑进行编排,把网络小说编辑成电子书,分成很多个章节供读者阅读。当然,这些被编排出来的章节除前面一小部分是免费供大家阅读的以外,后面的都是要收费的。他们采取会员制,如果你想看他们网站的书,就得先注册成为网站的会员,如果想看一整本书的话,就得充值成为VIP会员,只有那些VIP会员才能享有这种权利。那些文学网站就是通过“VIP会员制”盈利,其实,“VIP制度”也就是指“读者与文学网站签署一个“VIP订阅协议”,交纳一定数量的会员费,成为该网站的VIP会员,然后,这位会员可以随时像网站支付订阅费,阅读网络小说的VIP章节。VIP会员支付订阅费一部分归网站,一部分归作者”。[2]
这些小说门户网站发展十分迅速,以起点中文网为例,它是目前国内领先的原创文学门户网站。从2002年6月成立至今,网站日均点击量已超过1亿。在2007年最佳商业模式中国峰会上,该公司推行的网络文学商业化模式荣获“2007年度商业模式未来之星”。并在2008福布斯中国名人盛典上人荣获“新锐媒体”殊荣,同时还荣获“2008版权产业最具影响力企业”等奖项,在这种“注意力经济”时代,基于这种被高度关注的网络平台良好的商业前景和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一些优秀的小说网站先后被收购,2004年10年,盛大收购起点;2006年6月,逐浪网也归入大众书局旗下。这些网站在得到收购方的资金和相关管理经验整合后,开始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并有望在新兴的数字出版和电子产业开拓出新的产业链和利益链。[2]
二、网络媒体对网络小说发展的作用
媒介分析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虽然技术的效果并未在意见或观念上发挥作用,但却逐渐地且不可避免地改变了‘感官作用的比例’或理解的形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网络媒介以其数字化、多媒体化、实时性、交互性等鲜明特点对小说的创作者、读者以及小说的文本构建起着重要影响。
(一)网络媒体多元化的传播模式有利于网络小说的发展
提到网络小说的发展,就不得不提到网络的传播模式,随着互联网在不断发展,互联网的传播模式也变得多元化:一种是与现存媒体相结合所产生的新媒体,如网络报刊、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可称之为上网媒体;另一种是由某个组织或个人利用网站、主页、BBS等网络工具定期制作和相关信息,形成新的信息传播载体,我们称之为网上自生媒体。[3]当然,对于网络小说的发展来说,文学网站是网络小说运用最广泛的传播模式,也是网络小说赖以生存的传播载体。文学网站的建设和发展如火如荼,它们吸引了很大一批熟悉网络的小说爱好者的参与。以红袖添香为例,该网站开办的栏目有言情小说、穿越时空、总裁豪门、都市情感、古典架空、青春校园等。言情小说类,以悠世的长篇小说《法老的宠妃》为例,从它连载到现在,该小说的点击率高达28331192次,穿越时空类乐歌的《玉玲珑:气妃不好惹》,到目前为止也有高达2644334的点击率。红袖添香利用这些网络小说资源,与多家出版社和众多杂志社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版328本小说,已经签约4部影视作品。作为中国大陆网络文学的领头羊,红袖添香于2010年1月28日联合中华电信旗下爱书网在台召开新闻会,宣布双方将达成电子书无线业务的战略合作,将在未来三年内将红袖添香的授权作品提供给广大的台湾中华电信的用户。据介绍,此次双方的合作,将主要集中在电子书的合作,由红袖添香提供内容,在中华电信旗下爱书网进行宣传、推广、运营。双方透露,达成协议后的首批上架作品将达到1000部。[4]文学网站作为网络小说发展的稳定的传播模式之一,它的发展和建设,吸引了越来越多网民的眼球,越来越多的网民参与其中,为网络小说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由此观之,网络媒体的这种稳定的传播模式有利于网络小说的发展,同时更加巩固了网络小说发展的地位。
(二)网络媒体的自主性和交互性促进了网络小说的发展
与传统小说相比,网络小说有着自身的优势。从内容上来说,网络小说往往带有一定的“自传式”,比较贴近生活,真实感较强。另外,很多网络原创小说都是以连载的形式在文学网站上传播,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会不断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网络这个载体,及时把读者的这些信息反馈给作者,作者也会随时修改,尽可能写出读者满意的作品来,自然大受读者的喜爱。从媒介的角度来说,网络媒体具有信息交流更快、更广、更丰富、更互动、更低成本等优势。网络给普通大众提供了一个传播和生产大众文化的绝佳的平台。在网络上,任何一个寂寂无名的人物都可以公开发表自己创作的作品,从而极大地满足自己的参与和表现欲望。大家还可以畅所欲言,网民们对小说作品的一些感想和看法都可以自由而迅速地表达出来。比如,2007年在“文学城”网站连载的《山楂树之恋》,受到网友们的追捧,在百度,网友专门建了山楂树之恋吧,贴吧里有上万篇帖子,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和跟贴,在网友的推动下,《山楂树之恋》的名气也随之冲上顶峰,火遍网络。由此可见,网络小说的发展与网络的自主性和交互性是有着必然联系的,并且促进了网络小说的发展。
三、手机媒体对网络小说发展的作用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被公认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在3G时代,手机小说将成为中国手机媒体的新宠,潜在的巨大阅读需求缔造了良好的商业前景,手机阅读将成为未来阅读的主流需求,为网络小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总结归纳为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手机媒体的便捷性促成了网路小说阅读的简易性
随着手机媒体的发展与成熟,手机媒体用户的需求也在随之发生变化。在现代社会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手机媒体正在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手机阅读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手机阅读是指中国移动通过多样化的阅读形式向用户提供各类电子书内容,以在线和下载为主要阅读方式的自有增值业务。手机用户用手机上网,通过客户端下载各类小说、杂志、漫画等,用户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在线阅读,也可以请求下载之后离线阅读。为了更方便阅读,手机用户还可以安装手机阅读器,市场上主流的手机阅读器——掌媒,能用于阅读原版杂志、图书、报纸等。因而,手机媒体让网络小说的阅读变得更加简单容易。由于有了互联网的支持,手机不但具备了其他媒体的功能,而且其自身的优越性是其他媒体所无法取代的,手机的普及和技术进步使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摆脱了对固定硬件系统的依赖,使得人们能够更自由地选择时间、地点和不同途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说,互联网的广阔使手机功能不再单一,手机的移动便携性使进入互联网变得更加自由,手机媒体的这种便携性促成了人们阅读网络小说的简易性。
(二)手机媒体用户覆盖面广,扩大了网络小说的受众群
手机最初是作为一种通话工具出现的,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媒体的功能不断增强,其通话之外的其他功能正被有效的开发,手机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开发有着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媒体内容上看,手机应用主要包括手机小说、手机新闻、手机电视和手机学习等几类。拥有强大功能的新一代移动电话,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的现代生活,成为我们社会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国,尽管手机的发展历史不长,但手机用户的数量已经超过电视用户,并且习惯用手机阅读的用户也越来越多,由于手机具有携带方便和使用方便的优势,以及手机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能随时随地满足人们的互动需求,让手机媒体成为覆盖人群最广的一种媒体形式。可以预期,随着手机媒体的不断发展,“通话”(人际传播)这一手机媒体的原初功能在手机媒体功能中所占的比重将逐步减小,而手机的概念也会由人际间的“通话工具”逐步向“大众传播媒介”倾斜。从媒体的传播成本来看,纸媒的传播成本就比手机媒体的传播成本高,虽然一本书只有几十元,订阅一年的报纸只需一百多元,但是单个媒体承载的信息非常有限,同样的信息如果被放在互联网上价格就会便宜很多;比如,去买一本小说需要几十元,同样的价格在网上可以订阅五六本小说了,而且随着手机媒体和互联网的不断融合,手机媒体订阅网络小说的用户也将越来越多。
在网络小说的发展历程中,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功不可没,网络小说依靠网络媒体这个平台,进入人们的视野,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再借助网络媒体自身的优势,网络小说的发展更加顺畅,发展态势更加良好。伴随着手机媒体的发展,手机阅读的出现,给网络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另一个发展空间,手机媒体也进一步促进了网络小说的发展。因而,在这些新媒体的推动下,网络小说由虚拟走向现实,其发展前景将会更加美好。(作者系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来源:今传媒 文:周金花 编选:)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OL].baike.baidu.com/view/5804.htm
[2]董凯波.网络小说的盈利模式与构想[J].新闻界,2008(3).
[3]邹忠民,丁元江.网络媒体的特性和图书馆发展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05(8).
[4]中华读书报[OL]./01ds/2010-02/03/content_1051224. htm.
《关于2010-2011年度:中国电子商务系列研究报告定制的通知》
拥有100余位国内知名专业分析师、特约研究员,以及院校专家教授、知名企业CEO、顶尖实战专家,每年度编制近百份电商主题研究报告,并接受企业定制各项报告,承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与企业委托的课题研究、项目申报等专业研究工作,并拥有领先的电子商务行业数据监测系统来实现对行业运行的数据监测、分析。
作为国内专业电子商务研究机构,包括B2B领域的阿里巴巴、网盛生意宝、中国制造网、慧聪网、环球资源、金银岛、一达通、敦煌网等企业;B2C领域的京东商城、当当网、卓越亚马逊、新蛋中国、红孩子、凡客诚品(VANCL)、麦考林(麦网)、库巴购物网、苏宁易购、淘宝网、拍拍网、eBay易趣网、乐酷天、百度有啊、乐淘网、银泰网、珂兰钻石网等;支付领域的支付宝、财付通、环迅支付、百付宝、银联电子支付、快钱、易宝支付等;还有移动电子商务领域的中科聚盟、新网互联、汇海科技、亿美软通、天下互联、新网互联、用友伟库等,以及团购领域的拉手网、美团网、F团、窝窝团、阿丫团、团宝网、24券、爱帮网、糯米网、腾讯“QQ”团、酷团网、大众点评网、淘宝“聚划算”等电子商务各领域典型企业,均为中心的重点研究与监测对象。
【英文摘要】networkarthasbeenBEComingapost-aestheticmodel,i.e.,subjunctivesymbolicaesthetics,joininglivingaestheticsandhappygame-playingaesthetics.thechangesoftheseaestheticstylesareanaturalextensionofpost-modernistculturallogicinthetimesofnetwork.
【关键词】网络艺术/后审美范式/文化逻辑
networkart/post-aestheticmodel/culturallogic
【正文】
中图分类号:i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769(2003)01-0025-06
随着互连网的迅速普及,网络艺术日渐形成自己的艺术方式——基于网络技术的后审美范式。“后审美”是与现实主义审美、特别是现代主义审美相区分的概念,是网络时代新兴的艺术审美范式,它是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的必然延伸。
一、虚拟现实的符号审美
网络化的艺术审美是机械复制的“类像”(simmulacrum)符号审美,它运用数字技术“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以拼合实在,形成可复制的无穷摹本,使艺术和自然的原初关系被数字化技术制作所取代,从而导致艺术创作从个性风格的表达向类像的机械复制转变。这便是法国后现代主义思想家波德里亚所揭示的“后审美主义”图景:模拟威胁着“真实”与“虚假”、“现实”与“想象”之间的差别,对象世界以技术逻辑控制主体,“数字化的冷酷宇宙吞噬了隐喻和转喻的世界,模拟原则既战胜了现实原则,也战胜了快乐原则。”[1]经典意义上的艺术审美惯例消失了,我们所拥有的符号远远多于其所指涉的涵义,拥有的影像也远远多于其可以阐释的价值。传播的体制所传播的不过是这个体制自身,影像所指涉的就是影像符号。于是,“文化”就成了并不指涉现实的影像的无限生产和增值。
互联网打造的艺术作品就是这样一种虚拟现实的视觉消费品。网络艺术犹如一种艺术的生物工程,它把一切实在之物拆解为断片式代码,再用数字化技术将这些代码组合成表面真实的虚拟物像,然后将其作为实在的代码来替代物像的真实,使组合拼贴而成的审美符号替代艺术审美本身。如果说过往的平面设计、工业设计、服饰设计、建筑设计、商业摄影、广告招贴等是源于实在的物像仿拟(simulation)的话,互联网上的“界面影像”,如flash制作、卡通化的logo(标识语)、角色扮演(rpg)的影视剧和mtv、艺术贺卡,以及花样翻新的网络游戏等,则将“真实的虚拟”拼合成了“虚拟的真实”,它类似于转基因生物,表面看来与实在无异,真实得近乎完美,但本质上仍然是人工技术的产物,如法国fredforest所揭示的:“它的基质来自无法触摸的信息技术资料。”[2]如:
虚拟偶像1995年日本就研制出网络虚拟偶像伊达杏子(kyokodate),她拥有自己的星座、嗜好、三围与血型,上过杂志封面,并灌制过激光唱片《爱之交流》,许多崇拜者还在世界各地为她设立网上歌迷俱乐部。好莱坞的电影《古墓丽影》走红影坛后,女主角劳拉立即被一系列电子游戏打造成了大名鼎鼎的世界头号偶像,她美貌出众,智慧超群,武艺高强,酷爱冒险,常常孤身一人闯荡江湖。号称“中国第一位虚拟偶像”青娜是耗资近300万元人民币,动用200台电脑和京、沪、粤近百名业界精英历经3个月的工作打造出来的数码电影短片中的人物。她的名字是china的谐音,她身上综合了东方美女的优点,有着大而明亮的眼睛、精致而美妙的五官,合乎黄金分割比例的身材,给人以清纯而略带倔强的感觉。她身着飘逸白色纱衣载歌载舞,在北京中华世纪坛数字艺术馆展映百天后,又拓展她的星路历程:短片进电影院做加影片;在电视文娱频道播映;电影音乐在电台播放;开通青娜个人网站;电影音乐和青娜唱的歌出版唱片;开展“寻找生活中的青娜”活动(“青娜”模仿秀),并且还要出版“青娜写真集”!
虚拟主持1999年4月,英国一家网络公司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新闻主播系统,2000年4月,他们拼合出了一个因特网首位虚拟新闻主播ananova。她不仅脸蛋俊俏,而且能说会道,身手敏捷,富有亲和力。她全天24小时报道最新消息,从不休息却永不疲倦;她开辟了自己的档案a-file,向全球观众介绍她的大小轶事;她的面孔出现在海报、鼠标垫、t恤、帽子等产品上,几乎无处不在;她的影迷遍布全球,他们为她设立了许多网站,倾诉对她的爱慕之情。我国的虚拟电视主持人出现于2001年。这年的5月13日天津电视台在晚间黄金时间播出的《科技周刊》节目里,虚拟主持人“言东方”首次与观众见面。她在自我介绍后还诙谐地说:“我的形象和名字是在听取了大量网友的意见后,经过多次‘整容’和‘易名’才确定下来,我的出现不得不使我感叹高科技的神奇力量。”[3]
虚拟乐队世界第一支网络虚拟乐队是崛起于世界的gorillaz,其幕后总舵手是blur(布勒合唱团),主唱damonalbarn、鼓手russel等。乐队由4位虚拟艺人组成,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并且会不断生成新的刺激,依靠纯粹的音乐和个人性格魅力而成为人们新的音乐偶像。gorillaz充满未来感的动画形象,以及主唱2d散漫、慵懒的嗓音,吸引了不少世界各地歌迷的注意力。这4名虚拟的艺人只生活在虚拟空间的2d+3d世界里,但他们都有自己的年龄、国籍、肤色、性格,乃至个人成长史、不良嗜好、医疗记录、犯罪案底和教育背景等。2001年9月26日,欧洲音乐盛会“2001mtv欧洲音乐大奖”入围名单中,gorillaz以6项提名而成为大赢家。在gorillaz网站,你不但可以欣赏到gorillaz制作精致的电脑动画音乐录影,还可以玩到最酷的gorillaz游戏。
随着数字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类似的符号仿像在电子媒体中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逼真。已经在美国出现的“文学机器”(即专门用于文学创作的电脑),还有不断改进的诗歌创作软件、小说故事程序、剧本程序写作等,可以说是另一种虚拟实在,因为它们是未经大脑加工和心灵体验的文学创造,是自动拼合的虚拟和程序设计的“实在”。
这种计算机网络的虚拟现实不同于复制。复制是一对一的搬用,虚拟现实是“无中生有”;虚拟现实也不同于原子主义的写实,它没有先在的或外在的模拟对象,而是“比特化”的自出机杼;虚拟现实的网络艺术形象与立体主义的造型也大相径庭,因为它在外貌上并不超越实在,甚至看上去还非常真实。不过虚拟现实说到底仍然是一种超现实的符号类像,是数字化虚拟方式和符号代码规则造成的超现实的结果。
今天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进一步将虚拟现实发展为实时交互,用户可以对模拟环境内的物体进行操作,并从环境中得到反馈。用户对虚拟环境的感知除了一般多媒体计算机所具有的视觉感知、听觉感知外,还包括力觉感知、触觉感知、运动感知,甚至包括味觉感知、嗅觉感知等。交互虚拟的物体具有自主性,会依据现实的物体所遵循的规律进行运动(如受重力影响而下落等),同时又可以随着用户的、视野的变动而变动,从而产生真实感。如用户可以用手去直接抓取模拟环境中的物体,这时手里有握着东西的感觉(其实手中并无实物),而且,现场被抓的物体可以随着手的移动而移动。[4]当前的交互式虚拟现实系统可分三类:一是桌面虚拟现实系统,使用时设定一个虚拟观察者的位置,可利用三维立体眼镜增强效果,并通过六自由度鼠标或三维操纵杆进行交互,两个身处不同地点的用户可以用自然的手势进行信息交流;二是临境虚拟现实系统,利用头盔显示器把用户的感觉封闭起来,以产生一种身在虚拟环境中的感觉,通过数据手套和头部跟踪器进行交互;三是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它以临境虚拟现实系统为基础,将不同的用户连结在一起,让他们共享一个虚拟空间,使该系统局域网中的人可以在这里进行虚拟交往。[5]
网络以符号代码虚拟现实的后审美异变在于:内容非语境化的“灵韵”(aura)散失。任何艺术的审美意蕴都是依托于特定语境、并在特定语境中生成的,离不开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和陆机强调的“物、意、文”协同与互渗的本体建构,而虚拟现实的符号类像从内容本体上失去了它们作为具有特定指涉的文化符号所应有的价值皈依,其审美的语象(icon)被虚拟的视觉仿拟非语境化(decontextualized)了,不仅仿拟的物像本身失去灵韵,也无从品味其原初的本体意义。直观替代体验,符号解构意境,祛魅消除韵味,技术拼合驱逐了“诗意的栖居”,这便是网络时代虚拟现实打造的后审美范式。
二、在线交互的活性审美
互联网结束了艺术审美的私密空间,却创造了大众参与、交互共享的行动美学;网络文学终止了文学传统认同过去的时间美学,而开辟出在线空间的“活性”诗学。严格来说,网络艺术只“活”在网上,只有在线空间里被网民浏览或参与它才是存在的,甚至是生机四溢、魅力无限的,否则它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这与传统艺术原子化的“硬载体”存在方式大相径庭。
弗·杰姆逊曾说,现代主义本质上是一种时间性的模式,而后现代主义则是一种空间性的模式,从时间向空间的转变使得时间的历史感被挤压到平面中,导致历史深度感的消失。[6]这种后现代时空观的变化在网络文学中得到最鲜明的印证。网络文学没有时间的概念,它将时间化为空间,用在线空间改变或延伸时间,将物理的时间挤压在赛伯空间里;网络文学没有终止的概念,因为作者失去了终止自己作品的权力,而把这种权力交给了在线空间的广大网民,除非你的作品让文学网民失去分享的兴致和参与的热情。网络消解了艺术的深度模式,却创造了新的“活性”审美模式,因为网络作品的空间留存性和无可终止性,决定了它是一种“活性”的艺术存在。一部《红楼梦》在传统文学圈里高山仰止、不可移易,续写者不过是“狗尾续貂”,而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如果不是下载出版,它将如沧海一粟或过眼云烟,并且其他网民完全可以用“第二次”、“第n次”亲密接触来替代它而不会被指责为挤兑起哄。可以说,传统文学属于时间,网络作品只与空间共舞;传统文学是“死”的,不可更改的,网络文学是“活”的,可以更改和参与续写的。尼葛洛庞帝早就指出过电子艺术的这一特性:
数字化高速公路将使“已经完成、不可更改的艺术作品”的说法成为过去时。给蒙娜·丽莎(monalisa)脸上画胡子只不过是孩童的游戏罢了。在互联网络上,我们将能看到许多人在“据说已经完成”的各种作品上,进行各种数字化操作,将作品改头换面,而且,这不尽然是坏事。……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艺术表现方式得以更生动和更具参与性的新时代,我们将有机会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来传播和体验丰富的感官信号。……数字化使我们得以传达艺术形成的过程,而不只是展现最后的成品。这一过程可能是单一心灵的迷狂幻想、许多人的集体想象或是革命团体的共同梦想。[7]
无论是展示孤独者的迷狂还是表现集体的共同梦想,都是在一种参与互动的“活性”状态下完成审美建构的,在线空间里的文艺作品就像一个被众人呵护的孩子,它永远不会走向成熟,永远不会被时间定格为经典,但就在这不确定性的无限延伸中,它也许能流溢出生机四溢的艺术活力。
网络艺术的活性审美基于数字化网络技术背景,呈现为两种特有的型态:超文本召唤结构和人机互动的角色表演。
超文本召唤结构“召唤结构”这一概念原本是康士坦茨学派接受美学代表人物伊瑟尔提出的,伊瑟尔所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包涵了许多“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要靠读者的想象和具体化能力予以确定和填充,从而将作品内容转换为读者心目中的内容,实现对文学意义的成功接受。网络的超文本召唤结构与之不同的地方,不仅在于一个指传统印刷品文学,一个是针对电子文本,更在于网络超文本不是“意义的不确定性”,而是文本的不确定性和作品结构的多线性造成的审美活性;它不是寻求对“意义空白”的填充,而是刺激网民对叙事文本的多向选择和能动介入。
超文本作品是“活”的,在线空间的网民正是被活性的文本所激活,而且只有超文本能使欣赏者与文本之间物理上的互动成为可能,并同时为读者向作者转化创造了空前的便利。任何一部传统作品都不像网上交互作品那样有许多分叉,由分布式的诸多作者承担同一的创作任务,只要网民还在非线性或多线性的文本迷宫中漫游,作品就将永远是“活”的,永远是“动”的,一部超文本作品完全可以在不断交互中存活、生长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作品的终结存在于参与者永无止境的审美召唤之中。在这里,固定的作品结构被读者瓦解、或重新构造了,意义也被新链接的文本得到了不同的阐释。创造性的阅读使静止的结构被召唤式结构所替代,结构成了一种在“运动”中不断发展的东西。
一般来说,超文本作品分为两类,一类是运用计算机网络链接技术设定的多线性阅读作品,这时候读者的活性审美获得的是被动中的主动、制约中的能动,因为他只能选择“怎样读”,而不能选择“读什么”,原创者巧置的“叙事圈套”像一只无形的手在暗中预设了读者阅读选择的可能,文本的结构形态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另一类超文本作品是交互式创作的合作文学,这也是一种活性结构的动态文本,创作者是在线参与的、不确定的,作品结构是树状的、网状的,更是未定的、无限生成和延展的。国外网站上引人瞩目的“长青树交互小说”,就曾吸纳众多网民参与接龙。在我国,站点上的交互小说《活着,爱着》自1997年开篇以来,曾吸引了许多少男少女前来续写。他们中的佼佼者,还有幸得到“网络文曲星”的称号。交互式小说有多种类型,一类是“人—人非实时交互”型,有点像传统的“接龙”,用户看好了网上所开列的选题,根据选题所规定的情境,参照前人已写的部分,将自己的续作接上去,这就成了共同创造的作品。真正代表网络化交互式文学水平的是“人—人实时交互”型,那些bbs公告板、聊天室和讨论区中具有文学色彩的话语,体现的就是这种交互,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风中玫瑰》即属此类。无论是链接式作品,还是交互式接龙,其文本的都是“有始无终”、穿越界面的,但对于创作和欣赏来说,却是富有召唤性和挑战性的,对文学价值构建也是结构生成、动态演绎、活性生长的,这正是后审美主义的重要艺术表征。
超文本召唤结构是一种拆解时序的活性审美。如果说传统文学是过去时间的再现审美,网络常规书写属于当下时间的在场审美,那么,超文本召唤结构则形成了时序拆解的活性审美。它消解过去、现在、未来的秩序性,把时间拆解为永恒碎片的瞬间,用时间的自由编码营造审美迷宫,以可选择性的叙事空间寻找生活经验与文化内涵的关联,以实现解释的循环,激活主体被遗忘的生存体验。这种时序坍塌的活性审美,一方面是对“时间终结”和“差异性”的强调,另一方面则将时间转换为在线空间,将深度体验转换为感性直观,将瞬间碎片转换为召唤结构,结果便是:“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时间观之间出现了裂痕和鸿沟,出现了时间链条的拆解,因此,后现代的时间是一种非时间化的拼接,是时间的终结即空间化和同态化。这一结果使得‘所指’的内在时间深度消失,而无穷并置的空间碎片即‘能指’在话语链中漂浮,这就是后现写作作的状态。”[8]可以说,这也就是网络文学的写作状态。
人机互动的角色表演这在网络文学创作上表现为面具表演和随机写作,在网络艺术上表现为超媒体操作的角色扮演。
网络文学的面具表演基于在线空间的匿名性。“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同样,在网上也没人理会你是不是英雄。由于网络形象与生活角色的剥离和隔绝,又由于网络自身的虚拟性、平等性、兼容性,以及它非中心化、非英雄化和渎圣化的价值取向,上网者在排除了社会角色的“面具焦虑”以后,尽可以扮演自己想扮演的任何角色,实现平日里实现不了的愿望,说自己想说的任何话语,而不必顾及自己的公众形象、文学的“载道”功能和作品的艺术承担。如聊天室和bbs上的人际交流,网民一般都会匿名或化名登录,即时而又实时地交流个人的观点、感受、情感,其特点是流动性大,话题广泛,基本上不存在制约,这里只有“大师”级网虫与“蔡鸟”级网虫的区别,而没有任何等级划分。那些上网寻求情感交流的网民,往往是看谁的网名有mm的气息,就千方百计跟谁套磁,有时甚至裸、酸溜溜,文绉绉,说什么的都有。因为是虚拟空间的“面具表演”,不具现实社会的破坏性,网民在面具背后尽可以放言无忌,平等对话。
文学的随机写作是电子化角色表演的活性审美,更是对传统创作体制的彻底颠覆:它不仅绕开了文学主体在创作前的生活体察、创作中的心灵震撼和作品中的真情蕴涵,而且绕开了主体本身,让“作家”失去了饭碗,任机器和技术把创作推向了非主体化和非人化的危途。罗兰·巴特所说的“作家死了”似乎被数字化技术印证成了谶语箴言,因为没有作家同样能写作,甚至写得更快,抑或更好。计算机作画、谱曲、写诗,运用计算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编制文学程序创作小说、剧本,都早已被人付诸实施。1984年,在我国首次青少年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中,上海育才中学年仅14岁的学生梁建章,就曾以“计算机诗词创作”获得初中组四等奖。他设计的这个诗词创作软件,收录诗词常用词汇500多个,在程序运行时,以“山、水、云、松”为题,平均不到30秒即可创作一首五言绝句,曾连续运行出诗400多首,无一重复。如其中一首名为《云松》的诗是这样的:
銮仙玉骨寒,松虬雪友繁。
大千收眼底,斯调不同凡。[9]
谁能说这不是诗呢?其绘景寓情、仙风道骨之态与诗人之诗相比亦足可乱真。
电脑程序或文学机器自动产生的“作品”,甚或艺术机器人完成的“作品”,将人机互动的活性审美推进到本体论层面,它要求我们将自己的艺术视野扩大到电脑化的人类、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创造性活动。人类所要做的便是:“把计算机所不具备的直觉、综合、机敏,甚至文艺家的灵感留给人,由人来创造性地开发各种所需的算法、模型、方法;由人来创造性享有计算机所提供的种种数据、信息和素材,帮助人克服机械记忆量有限,数字计算能力低下,空间色彩精密定位能力较弱的不足,让计算机忠实地进行着数以亿次的计算,求解繁复的微分方程和方程组,模拟无法实现或耗资巨大的过程等等。这样,人和机器就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10]
超媒体操作的角色扮演是人机互动的最常见形态,在线空间的活性审美也在这里得到最生动的表现。不过这里的“角色扮演”是真正的“扮演”一个“角色”,即利用特定的应用软件,以信息转换、信息融合和信息交互为目标,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种信息媒体结合起来,组成超文本和多媒体的复合体,由静态到动态、由二维到三维、由延时到实时,创造一个人机互动、声色谐和的虚拟世界。网络艺术创作的角色扮演就是基于这样的数字化平台实现艺术交互和审美互动的。如我国首部宽频网络剧《见光的爱》,剧情是讲述一个网络三角爱情故事:一对未婚男女david与grace首先相恋,但grace不满于david的庸俗,于是在网上爱上了青蛙王子——黑郁金香……。全片约40分钟,分4个层次、9个片断,体现了多路径、多选择、多结局的网络剧特点,可供观众自由地选择、组合剧情的发展。此外,系统播出平台还为观众提供了参与创作的接口,观众既可以对原片重新剪接或重新配音以改变剧情,也可以将自己的创作传送给播出平台以置换原有的片断。北京音像网还策划了我国第一部互动式网络电影《天使的翅膀》,网站先将故事情节在网上公布,动员网友参与从修改剧本到影片创作的每个环节,网友可以自荐当演员,影片边拍摄边播放,互联网使观众成了编剧、导演和演员。还有在成都开拍的网络原创电视剧《幸福女孩》,也采用了同样的网民参与和角色表演的方式。这种把编、导、演的主动权交给网民的做法,体现的不仅是网络活性审美艺术范式,更有后现代文化权力的变迁。
三、游戏世界的快乐审美
网络艺术的后审美范式还表现为零散化的快乐审美。杰姆逊说过,现代主义是关于焦虑的艺术,包含了各种剧烈的感情,如焦虑、孤独、无法言语的绝望等等。因为现代主义文化中的主体和自我是完整的、中心化的,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历史感,焦虑和孤独就是主体中心化的反应。荷尔德林、尼采的精神失常,凡·高等人的自杀,是这种反应的悲剧结果。在后现代主义条件下,主体已经非中心化和零散化了,失去了孤独和焦虑的主体本原,因而只有零散的、非中心的主体快乐的活动、快乐的审美。网络创作就是这样一种后现代的审美方式。
如果说网络的人性化体现为游戏,网络的本质属性是自由,而网络艺术的审美特征便是快乐——快乐的创作产生创作的快乐,快乐的漫游形成参与的快乐,一句话,在一个自由的世界里快乐地嬉戏,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在快乐中走向艺术、走进审美,这便是网络版的后审美主义文化图景。
网上的快乐审美有这样一些常见方式:
打造时尚网络是技术的时尚,网络艺术则是数字化技术打造的文化时尚。与传统创作相比,网络创作本身就是一种时尚行为,而要想使作品成为流行的时尚,作者常常要以灵敏的感觉追逐时尚品味,引领时尚潮流,涵容时尚的新奇,在创造和品味时尚中实现快乐审美。如2001年,网上网下正流行《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时值中国申办奥运成功,举国上下一片欢腾,网上立即出现《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奥运版:《俺那旮旯都是奥运人》。2002年6月第17届韩日世界杯期间,足球成为最大的时尚,大小网站遍布足球“酷评”。当中国队冲击16强出线未果时,网上立即出现了戏仿任贤齐《心太软》的球评:
你总是腿太软,腿太软,/独自一个人带球到被抢,/你无缘无故地推倒那个人,/我知道你根本没好的下场。/你总是腿太软,腿太软,/把所有好球都射不进网,/头脑总是简单,配合太难,/不能出线,就别勉强。
时尚的东西流行而前卫,容易使人目迷五色、追星逐浪,但时尚追求的是热点和卖点,而不是深度和意义;它溅起的可能是时代激流的一团飞沫,而未必是能够长留青史的永恒价值。一些网络成名之迅速与流芳之短暂成正比,不能不说是追逐时尚之过。
对眼跟贴跟贴在网上一直非常流行,在聊天室、bbs、讨论区、论坛、新闻组、留言薄等,都有跟贴。跟贴的前提是“对眼”,即对话题或观点产生共鸣,能调动起与之交流的兴趣,能让网友从跟贴中找到快乐。小说《风中玫瑰》所演绎的柏拉图式的爱情故事,就是由风中玫瑰主讲、众多网友跟贴完成的。跟贴属于应和性文本,有人依据不同跟贴者的风格将其区分为“小资一族”、“板砖一族”、“白雪一族”、“洋文一族”、“阿谀一族”、“灌水一族”等。下面这种跟贴大抵就属于“小资一族”:
原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跟贴一:走别人的路,让自己说去吧!
跟贴二:码自己的字,让别人去做ceo吧!
跟贴三:说别人的话,让自己流行吧!
跟贴文字是一种抖机灵儿文体,它能酿造某种特定氛围激活语言灵感,激发幻想空间,诱使网友多角度开掘话题,共同打造出快乐文本。
以“名”惊人这在网络文学上表现最为明显,网络文学是“眼球文学”、“注意力文学”,所以上网闯荡首先要取个好名字。网络邢育森在《网络文学攻关秘籍》中曾把“起名功”摆在第一位,他说:“好的名字可以一鸣惊人,可以艳惊四座,也可以让人呕吐不止,在注意力年代,这就是你最大的财富。随随便便起个猫三狗四的平庸名字是很不负责任的,你对自己的要求一定要严格些。你可以找两本形象设计的书来读读,或者找本武侠名著把自己套进某一个人物模式,或者玩酷,或者装傻,或者痴情,或者暴烈,总之定位要准确,形象要鲜明。你要考虑到面向的潜在读者群,你要想那些少男少女们需要什么样的口号和代言人,你不妨就用自己的名字给他们以安慰和满足。你切不可以羞羞答答、遮遮掩掩,有什么好的创意策划你就使劲地往网上扔,诸如血腥玛丽、狂野情人、傻大帽、来吻斯鸡等名字都是值得考虑的。”[11]除了登录上网的网名外,还需要有一个诱人的作品题目。题目的新、奇、怪常常会产生魅惑力和想象力,调起网民的口味和兴趣,增加作品的点击率。如《劝儿子当野兽》、《苍蝇的爱情》、《蚊子的遗书》、《聊天室泡妞不完全手册》、《性感时代的小饭馆》等作品不仅点击率高,而且都成为网络获奖之作,与它们有特色的名字不无关系。邢育森就曾说,他把原名为《我的故乡》的作品更名为《那个使我第一次失去了初吻的地方》,将《春天的故事》改成《美丽母猫在屋顶叫春的时候》,使作品以“名”惊人,夺人魂魄,刺人心扉,不看都不行。这正是由于网络世界的消费式阅读和快乐审美决定的。
戏弄经典嘲讽神圣、戏弄经典、调侃崇高,是网上作品特别是网络文学平民姿态的必然反应,也是网络快乐审美的主要手段和价值取向。拿经典开涮,在名人身上找乐,或戏仿历史典故,在网上作品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今何在的《悟空传》一炮走红后,众多古代文学名著及其名著中的人物都在网络原创文学中被改写、被戏仿;老谷的《我爱上那个坐怀不乱的女子》获首届网络原创文学奖后,网上马上出现了《ceo李煜的悲惨世界》、《蒋干盗书》、《新编〈蒋干过江请凤雏〉》、《鼓曲版〈俞白牙摔琴谢知音〉》等众多戏弄经典的作品。
总之,虚拟实在的符号审美,在线空间的活性审美,以及游戏世界的快乐审美,就是网络艺术基于后现代话语逻辑,向我们不断演绎的数字化时代的后审美主义艺术图景,也是在后现代文化背景中形成的日渐显露出的网络审美范式。
收稿日期:2002-09-02
【参考文献】
[1]poster,m.,(ed),jeanbaudrillard.selectedwritings,stanford[m].stanforduniversitypress,1988.147.
[2](法)马可·第亚尼.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61.
[3]虚拟明星——奇兵突降娱乐圈[n].中国电影报,2001-11-29.
[4]曾建超,徐光佑.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pcworldchina,1995,(12).
[5]黄鸣奋.电脑艺术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218.
[6](美)弗·杰姆逊.后现代主义和文化理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187.
[7](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261.
[8]王岳川.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国文艺问题反思[j].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1,(7).
[9]张寿萱,等.中文信息的计算机处理[m].北京:宇航出版社,1984.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