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产业发展概况

产业发展概况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06 15:56:1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产业发展概况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产业发展概况

第1篇

汽车是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子装置组成,集光、机、电、计算机于一体的技术密集产品,是“零件以万计,产量以千万计,保有量以亿计”的“第一商品”。

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44%和32.37%,成为世界第一,在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各国汽车产业出现萎缩,唯有中国市场一枝独秀。

2011年,汽车产销分别为1841万辆和1850万辆,同比增长0.84%和2.45%,2012年尽管各方面预测有可能增幅在5%~15%之间,但低增长预测是目前的主流,因此2012年销售有可能达到1850万~1900万辆,新车销售仍然可达到世界第一的水平。

传统汽车随着拥有量的增长,带来了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能源短缺等问题。就原材料而言,目前全世界钢材产量约15%、铝产量约25%、橡胶产量约50%、塑料产量约10%以及石油产量的30%以上都用于汽车产业。

世界能源主要取自于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气与煤炭),2020年全球能源需求量将达到128.89亿吨当量,2025年达到136.50亿吨当量,平均年增率为2%,到2003年底,全球剩余的石油已探明的可开采量为1565.8亿吨,估计到2040年,最多到2050年就会用完,天然气可用到2090年,煤炭的情况稍好些。

巨大市场需求导致了严峻的能源环境,发展节能环保汽车,实现能源转型势在必行。新能源汽车应具有燃料效率利用率高、低排放或零排放等特点。

新能源包括太阳能、氢能、核能、化学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的汽车。包括电动汽车(图1)、液化石油气汽车(LPG车,图2)和天然气汽车(CNG车,图3)等。新能源汽车应具有燃料利用率高、低排放或零排放等特点。

二、电动汽车概述

1 电动汽车的分类

电动汽车是指全部或部分用电能驱动电动机作为动力系统的汽车,其驱动电力有蓄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按驱动电力可分三类。

(1)纯电动汽车(蓄电池电动汽车),如图4所示。

(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如图5所示。

(3)燃料电池汽车,如图6所示。

2 不同种类电动汽车的特点(见下表)

三、电动汽车技术综述

目前,电动汽车技术正向着节能、环保、安全、舒适和可靠的趋势发展,在“2011电动汽车及充电装置、储能技术大会”上,《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研究报告》受到业内热议,作为指导中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的一份重量级文件,该报告将成为电动汽车相关规划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中电联专职副理事长、报告课题组组长魏昭峰介绍,当前我国电动汽车已经形成了三纵(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三横(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动力蓄电池)的研局(如图7),并进行了大量示范运行。

1 世界电动汽车专利

世界电动汽车申请比例超过1%的国外公司共有11个,如图8所示。

2 世界电动汽车专利的技术热点

世界电动汽车专利涉及的技术领域共有7083个,专利数量超过5000项的技术领域共有11个,如图9所示。

3 我国电动汽车专利

我国电动汽车专利共有专利105件,其中发明专利51件,有7家为企业,2所为大学,如图10所示。

四、电动汽车的电子技术

1 整车控制技术

整车控制系统是由整车控制器(ECU)、通信系统、部件控制器以及驾驶员操纵系统构成的,根据驾驶员的操作和当前的整车和部件的工作状况,在保证安全性和动力性要求的前提下,选择优化工作模式和能量分配比例,以达到最佳的燃料经济性和排放指标。

2 电池技术

(1)根据设计目标、行驶工况的不同来选配电池,要考虑:①电池的峰值功率要大,能短时大功率充放电;②循环寿命要长;③电池的SOC(state of capacity,电池残留容量状态)应尽可能保持在50%~85%的范围内;④需要配备电池管理系统和热管理系统。

(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在电池的选择上还要兼顾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两种模式。在城市里以纯电动汽车模式的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以混合动力汽车模式的行驶(电池电量也在消耗)。

3 电机及驱动系统

电动车辆对电机性能要求如下:①功率、转矩和转速应满足电动车辆动力性能的要求并保持高效率;②承受2~4倍的过载,实现四象限的运转,高效率地回收电动车辆在制动时反馈的能量;③电动机的工作电压高,转速高;④良好的可靠性、耐温和耐潮湿,可以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长时期的运转。

五、目前电动汽车拟解决的技术难点

1 电动汽车能量流测试及其评价技术,包括对车辆驱动能量的消耗、辅助系统能量的消耗、车辆制动回收的能量;对于混合动力汽车来说,还包括燃油消耗、发电量及电池的充电能量等的测试与分析方法。

2 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测试及其评价技术,包括整车及其关键零部件在不同湿度、不同温度的条件下的绝缘值、电位平衡的测试与分析方法。

第2篇

赤峰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概况

赤峰市设施蔬菜栽培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但是规模较小,发展较慢,至1995年设施农业面积仍不足800 公顷。1996年开始,赤峰市成立了菜篮子工作办公室,主抓蔬菜生产,发展以日光温室蔬菜为重点的设施农业建设。2003年,赤峰市委市政府决定把设施农业作为赤峰市农业生产主动防灾避灾的重要措施来抓,提出:自2004年开始,在全市南部7 个旗县区实施重点专项推进。在一系列政策带动下,截至2011年底,全市设施农业基地面积达4.73 万公顷,设施农业总产蔬菜45 亿千克,总产值83 亿元。全市农牧民增收1430 元;全市蔬菜产地批发市场30 处,市场带动农户近22 万户,蔬菜瓜果经济合作组织57 个,蔬菜经纪人达到6000 人,蔬菜加工企业发展到17 家,蔬菜贮藏保鲜库15 处,带动生产基地1667.5 万平方米。蔬菜产品销往北京、天津、上海等多个省市,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家。

预计到“十二五”末,赤峰市设施农业面积将达到6.7 万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年产蔬菜65 亿千克,总产值130 亿元,实现增加值78 亿元。全市农牧民人均从设施农业中获得收入2300 元,占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1/4以上。

赤峰市当前设施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

不时栽培或反季节栽培是设施蔬菜生产的最重要特点,冬春、秋季设施栽培是主要栽培形式。当前,赤峰市蔬菜设施栽培的主要应用类型是机建厚墙体日光温室,占设施栽培总面积的70%以上[1]。

机建厚墙体日光温室是北方地区独有的温室类型[2]。室内不加热,仅依靠太阳光来维持室内温度水平,以满足蔬菜作物生长的需要。赤峰地区冬季寒冷,日光温室内的气温和地温相对较低,昼夜温差大,有效光照时段短,易导致蔬菜幼苗根系活动能力较弱,植株营养生长势不强。赤峰市冬季的持续低温天气或者春季的倒春寒现象还常常使设施内的蔬菜产生冷害或冻害,使蔬菜植株生长速度缓慢,落花落果严重,植株生长严重受损,甚至引起植株死亡。此外,由于秋冬、冬春期间北方光照强度较弱,加上设施本身、覆盖物、灰尘等的影响,设施内光照强度不足,很多蔬菜的生长发育和花芽分化等都受到影响,低温弱光胁迫已经成为蔬菜反季节设施栽培中限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赤峰夏季蔬菜保护地栽培的主要形式是大棚越夏茬栽培,大棚的结构简陋,环境可调控性差。因此,品种的耐热性和抗病性成为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的最重要因素,蔬菜越夏生产面临着热胁迫的严峻挑战。

综上所述,赤峰市设施蔬菜发展迅速,但设施逆境已成为制约设施蔬菜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适于长季节栽培,耐低温弱光或高温、可抗多种病害、耐贮运的设施专用蔬菜新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是解决设施逆境、促进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中国设施蔬菜专用品种选育及应用概况

设施蔬菜专用品种的选育研究在设施蔬菜产业发达的国家由来已久,如法国、保加利亚、荷兰等将耐低温、弱光,耐贮运,多抗作为番茄设施品种的主要育种目标[3-5]。

中国的设施专用蔬菜品种选育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国家根据设施栽培迅速发展的需要,将该项研究列入了“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选育番茄、黄瓜、甜(辣)椒适于节能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用的专用新品系或新组合。1991~1995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和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等12 个单位共同协作攻关,育成‘中杂7号’、‘佳粉15号’、‘申粉3号’、‘9197’等9 个保护地专用品种(组合),这些品种均通过省、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6]。经过多年努力,从2000年开始,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已经成功的选育出一大批适用于设施专用栽培的蔬菜品种。

番茄设施专用品种

保护地专用品种应具有高产、优质、耐低温弱光,抗当地保护地栽培主要病害等特性。朱为民等对耐低温弱光材料的评价指标进行多年研究,结合抗病筛选和杂交组合比较,育成早熟、抗病毒、适宜设施栽培的专用品种‘申粉8号’[7-8]。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在大量引进国内外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将耐低温、弱光,耐贮运,高抗叶霉病、兼抗TMV作为育种目标,展开了番茄设施栽培专用品种选育的研究,经多年努力,育成了多抗、耐贮运、较耐低温弱光、优质、丰产的设施栽培专用品种‘浙粉202’。2000~2002年,在浙江、山东、吉林、内蒙古等多个省市种植后,表现突出,反应极佳[9]。2004年,黄婷婷等[10]选育的保护地专用粉果番茄‘粉莎1号’通过青岛市科技局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赵统敏[11]等利用从国外引进的材料育成长势强、早熟性好、耐低温的父母本材料,选育出适宜南方大棚和北方日光温室栽培的中熟番茄一代杂种‘苏粉8号’,在江苏、山东、四川、浙江等地示范推广。2004~2010年,中国育种单位选育出‘美丽莎’、‘中杂101’、‘冀东216’、‘冀东218’、‘晋番茄6号’、‘东农715’等一大批保护地专用番茄品种用于生产推广,经济效益显著[12-17]。

辣椒设施专用品种

在设施辣椒专用品种的选育方面,自1992年起,安徽农业大学以早熟辣椒自交系H-90-1为母本,早熟甜椒T-88-3为父本,选育出极早熟、大果型棚室栽培专用新品种‘淮椒3号’。1998年5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列为2000年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推广项目[18]。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培育的节能日光温室专用品种‘陇椒6号’彩色甜椒,耐低温寡日照,熟性早、产量高,近年来在全国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9]。2007年,青岛市科技局针对国内缺乏耐低温弱光、持续坐果能力强的设施栽培专用品种等问题,先后从日本、韩国、以色列、荷兰以及中国台湾亚蔬中心等国家和地区收集了近200 份辣椒材料,选育出多个具有耐高温或耐低温弱光的自交系,利用这些优良自交系育成了‘宝剑1号’和‘宝剑2号’。目前,这两个品种已在山东的平度、寿光、青州以及河北等地进行示范推广,品种优势明显[20]。此外,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西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农业科研单位选育出的‘宋椒1号’、‘江蔬1号’、‘苏椒16号’、‘苏椒5号博士王’、‘津椒18’等一大批日光温室、大型连栋温室专用辣椒品种,为中国设施园艺提供了更新的发展空间[21-25]。

其他蔬菜品种

时至今日,设施栽培的种类和专用品种已经越来越多,黄瓜、茄子、西甜瓜、叶菜、中药等很多品种都实现了设施高产栽培和周年供应。黄瓜保护地专用品种如‘山农5号’、‘津优30号’、‘北京101’和‘北京102’、‘津优31号’、‘中农21号’、‘202号’等[26-31];西甜瓜保护地专用品种‘农科大5号’[32]、‘农科大4号’[33]、‘晋早蜜二号’[34]等;茄子保护地专用品种‘辽茄7号’、‘茄杂7号’、‘航茄6号’[35-37]等;苦瓜保护地专用品种‘旭升1号’[38];大白菜品种‘春抗-50’[39],茼蒿品种‘茼02-1’和‘茼02-2’[40],白萝卜品种‘天正春玉1号’和‘天正春玉2号’[41]等一系列品种均已应用于生产,保证了中国蔬菜产量和种类的平衡供应。

赤峰地区设施专用品种应用情况

目前,选育的设施品种多集中在南方及中原地区,内蒙古设施蔬菜专用品种的选育研究起步较晚。2007年,呼和浩特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育成的辣椒新品种‘呼椒1号’、‘呼椒2号’在设施内栽培表现为长势中等,产量高,单株结果多,品质佳,抗病能力较强,适宜在保护地内栽培,可作为保护地专用品种应用[42,43]。包头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出保护地番茄品种‘星宇201’、‘星宇203’[44,45],但推广面积不大。赤峰市目前设施栽培品种仍以国外进口种子为主,辣椒如‘日本长剑’、荷兰瑞克斯旺的‘37-74’、‘37-76’;番茄主要为‘普罗旺斯’、‘印第安’、‘欧盾’、‘美粉宝石’、‘西奥多’、‘汉姆一号’,这些国外品种虽然商品率高、长势强,但种子价格昂贵,且往往生育期偏长、抗病性较差。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通过20 年的研究,现已成功选育出适合设施栽培的‘绿将军’、‘红宝石’、‘亮剑’等3 个辣椒品种应用于生产,但远未能解决设施品种单一问题。赤峰属于北方高纬度寒冷地区,在辣椒品种的栽培过程中,很多在其他地区表现极好的品种往往受品种抗逆性的影响而难于推广。

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推动了赤峰市由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效益。随着赤峰市设施蔬菜面积的增加,设施类型向着多元化、大型化的趋势发展,对设施专用品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受纬度、栽培季节、种植习惯等影响,国内很多科研单位选育的设施栽培品种市场占有份额都不多,面积偏少,因此培育出具有耐低温弱光胁迫、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强的设施蔬菜专用品种是赤峰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王旭.赤峰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9:196-197.

[2] 林利龙,陈志强,苏敏莉,等.丘陵山区机建厚墙体日光温室的建造及应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28(3):313-316.

[3] 杨振民,郭家珍,李佩华.保加利亚的番茄育种[J].中国蔬菜,1990,(1):50-52.

[4] 陈新伟.法国番茄育种研究概况[J].中国蔬菜,1996,(2):53-55.

[5] 屈冬玉,胡鸿.中国蔬菜产业展望[M].中国大地出版社,2001.

[6] 高振华,李树德,徐悌维,等.“八五”国家科技攻关番茄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专题育成的新品种(系)简介[J].园艺学报,1997,24(1):57-62.

[7] 朱为民,朱龙英,陆世钧,等.光合特性作为番茄设施专用品种选育指标的效应[J].上海农业学报2001,17(4):45-48.

[8] 朱龙英,万延慧,杨志杰,等.设施栽培专用番茄新品种申粉8号的选育[J].上海农业学报2009,25(1):55-58.

[9] 杨悦俭,王汉荣,周国治,等.设施栽培专用番茄新品种浙粉202的选育[J].浙江农业学报,2002,14(3):163-166.

[10] 黄婷婷,刘炳禄,刘淑芹,等.保护地专用粉果番茄粉莎1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5(6):32-33.

[11] 赵统敏,余文贵,徐鹤林.保护地番茄新品种苏粉8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5(10/11):37-38.

[12] 黄婷婷,刘炳禄,王长义,等.保护地专用番茄“美丽莎”的选育[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7):295-297.

[13] 杜永臣,高建昌,王孝宣,等.保护地番茄新品种中杂101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5,(10/11):35-36.

[14] 毛秀杰,王久兴,王巨媛,等.保护地栽培专用鲜食小果型番茄新品种-冀东216[J].园艺学报2007,34(1):265.

[15] 毛秀杰,张慎好,武春成,等.保护地专用番茄新品种-冀东218[J].园艺学报2009,36(1):150.

[16] 王永珍,张剑国,番茄设施栽培专用新品种晋番茄6号的选育[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7):647-649.

[17] 张贺,李景富,康立功,等.番茄新品种东农715的选育[J].中国蔬菜2011(2):110-112.

[18] 朱世东,王家春,宋开颍,等.棚室专用型辣椒新品种-淮椒3号[J].园艺学报2001,28(4):380.

[19] 程鸿,王兰兰,陈灵芝.日光温室辣椒新品种-陇椒6号[J].西北园艺,2003,8:32-33.

[20] 设施专用鲜食辣椒新品种选育与示范[OL].青岛农业科技网. http:///ReadNews.asp?NewsID=764.

[21] 宋开颖,陈玉美.超早熟大果形棚室专用型辣椒新品种─宋椒1号的选育[J].安徽农业科学,1994(2):371-372.

[22] 刘金兵,王述彬,潘宝贵.早熟大果辣椒新品种江蔬1号的选育[J].长江蔬菜,2003(10):45-46.

[23] 王述彬,刘金兵,潘宝贵,等.辣椒新品种“苏椒16号”[J].园艺学报2011,38(6):1209-1210.

[24] 孙月轩,钱勤英,董莉,等.设施辣椒新品种苏椒5号博士王[J].上海蔬菜,2007(3):32-33.

[25] 刘文明,王利英,石瑶,等.抗病、耐热设施甜椒新品种津椒18的选育[J].天津农业科学,2010,16(1):113-115.

[26] 曹辰兴,张启沛,郭红芸,等.保护地黄瓜新品种“山农5号”[J].园艺学报,2001,28(3):280.

[27] 马德华,李淑菊,霍振荣,等.日光温室越冬黄瓜新品种津优30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2(2):22-24.

[28] 张峰,王永健,张海英,等.温室专用黄瓜品种北京101和北京102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1(6):22-24.

[29] 李加旺,张文珠,王疆.日光温室黄瓜新品种津优31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4(5):16-18.

[30] 张圣平,顾兴芳,王烨,等.日光温室黄瓜新品种中农21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6(9):27-28.

[31] 刘桂军,王秀峰,尚涛,等.越冬温室黄瓜专用品种202号的选育[J].吉林蔬菜,2007(2):59-60.

[32] 马建祥.西瓜新品种农科大5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10(14):85-87.

[33] 马建祥.西瓜新品种农科大4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12(14);102-104.

[34] 田如霞.设施栽培小型西瓜新品种晋早蜜二号的选育[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9):943-945.

[35] 张伟春,何明山,春唐萍.茄子新品种辽茄7号[J].中国蔬菜,2008(增刊):123.

[36] 潘秀清,武彦荣,高秀瑞,等.大棚茄子专用品种茄杂7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8(增刊):46-47.

[37] 李亚利,王福全,丁耀宏,等.北方地区保护地专用茄子新品种航茄6号[J].中国蔬菜,2011(8):104-106

[38] 徐贱根,张天伦.苦瓜保护地专用品种旭升1号[J].农家顾问,2002(08):25.

[39] 周存国,齐志文.春结球大白菜保护地专用品种―春抗50[J].蔬菜,2003(4):12.

[40] 曲士松,孙晋斌,黄宝勇,等.保护地专用筒篙新品种―茼02-1、茼02-2[J].山东蔬菜,2003(2):46.

[41] 徐文玲,王淑芬,郎丰庆,等.保护地萝卜专用品种―天正春玉1号、春玉2号[J],山东蔬菜,2001(3):42.

[42] 吕立峰,苏利民,庞琢.辣椒新品种呼椒1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3(4):30-31.

[43] 吕立峰,苏利民,庞琢.辣椒新品种呼椒2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5(10/11):53-54.

[44] 尚春明,庞琢,吕立峰,等.保护地番茄星宇201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5(12):39-40.

第3篇

一、台湾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政策目标

1997年台湾为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设立了“永续发展委员会”。2000年该会以“永续环境、永续社会、永续经济”为发展愿景,拟定了“二十一世纪议程一台湾永续发展策略纲领”和“永续发展行动计划”,确立了台湾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其中对生物质能的发展制定了具体的执行目标和计划。

首先是生物柴油的开发应用。台湾使用的生物柴油主要是从废弃的食用油中提取,它与传统柴油的性质相似,所提供的能量与传统柴油相当,安全性、性较传统柴油好,而且生物柴油燃烧后排放的污染物较传统柴油少,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和减少温室效应。将生物柴油按一定比例添加进传统柴油中可相应减少柴油使用量。2004年台湾开始在部分车辆中使用添加比例为1%(E1)的生物柴油;直到2010年,台湾相关部门才规定所有出售的传统柴油中必须添加2%(E2)的生物柴油,数量为l亿升;并计划在2011年至2015年间将这一比例提高至5%(E5),达3亿公升;2016年至2025年再提高到20%(E20),达到12亿公升。

其次是生物燃料乙醇的推广应用。生物燃料乙醇是指以生物质为原料,通过发酵、蒸馏及脱水等工艺而制成的乙醇,俗称酒精。将这种生物燃料乙醇按一定比例添加到传统的汽油中,可以逐步减少对传统汽油的依赖,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台湾生物燃料乙醇的发展较晚,直到2007年才开始量产,2010年至2011年按3%(E3)的比例在传统汽油中添加生物燃料乙醇1亿公升,2011年到2015间计划使用添加比例为5%(E5)的生物燃料乙醇5亿升,2016至2025年达到添加20%(E20)的目标,共计20亿公升。

再次是生物质能发电。生物质直接燃烧产生的能量可用来发电,台湾目前有多座垃圾发电厂采用直接燃烧发电,但这种方法燃烧效率低。台湾“能源局”规划在2011到2015年将燃煤发电厂的煤与生物质燃料混合燃烧,既能提高发电量,又能充分利用农工废弃物,并逐渐扩大混烧比例,发电量达到85万千瓦;2016至2025年,计划采用垃圾气化发电技术,将垃圾转化为可燃气,再利用可燃气推动燃气发电机进行发电,发电量达140万千瓦。

二、台湾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现状

台湾生物质能的推广应用主要是由台湾“能源局”、“农委会”与“环保署”合作进行,目前台湾对生物质能的推广应用主要是以废弃物焚化发电、生物柴油和生物燃料乙醇的生产为主。无论是在生物质能的开发还是在推广应用方面,台湾尚处于起步阶段。

1、废弃物焚化发电

台湾早期利用生物质能主要是以垃圾焚化发电为主,但规模较小。目前台湾约有24座垃圾焚化发电厂,发电的装机容量累计为56万千瓦,其中大型垃圾焚化发电厂21座,总装机整理容量约47.3万千瓦。近年台湾“能源局”开始在全岛推广实行“垃圾全分类、零废弃”计划,在澎湖、花莲、南投兴建了“全分类、零废弃”的资源回收厂,将收集到的垃圾加工成型,再进行焚化发电。为提高燃料效率,台湾相关部门在花莲县丰滨乡配套兴建了岛内第一座废弃物固态衍生燃料(RDF-5)示范厂,每小时可处理1吨垃圾。台湾利用生物质燃烧发电技术,在燃料成型、燃烧设备以及燃烧工艺方面都较为落后,燃烧热效率低,发电量较小,无法形成规模效益。

另外台湾还有小规模的沼气发电。沼气来源主要是以废弃物为主,包括畜牧废水、家庭污水、城镇垃圾及各行业废水废物等四大类,其中畜牧废水主要来自养猪厂;家庭污水来自城市污水处理场;城镇垃圾主要以垃圾掩埋场为主;其他各行业废水废物则包括食品业、纺织业、橡胶业以及纸业产生的废弃物,利用燃煤混烧技术发电,总设计容量约6.53万千瓦,规模较小。

2、生物柴油生产和推广

台湾的生物质能产业中,生物柴油的生产与推广应用已初具规模。2001年台“经济部”颁布了关于生物柴油产销管理办法,委托“工研院”进行技术研发,鼓励民间投资设厂。在生物质原料选取方面,台湾“农委会”选择了大豆、向日葵、油菜等作为能源作物,同时在云林、嘉义及台南等地实施“能源作物试种推广计划”,协助农民与生产商进行合作,提供给农民每公顷4.5万元(新台币,下同)的环境补助及1.5万元的材料费补助,将休耕地转为种植大豆、向日葵和油菜。但是,由于台湾地处亚热带,这些温带作物的收成并不理想,随即就停止了能源作物的环境补助,能源作物的种植计划中止。之后,台湾“能源局”在嘉义大林试种白油桐树作为生物柴油的原料,但尚未大面积推广。因此目前台湾生物柴油的原料较为单一,以废弃食用油为主,不足部分使用进口棕榈油进行掺配。

2004年台湾“工研院”与台湾新日化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在嘉义兴建首座以废食用油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示范工厂制造生物柴油,产能为每年3000吨,并于2007年建成投产。目前台湾生产生物柴油的厂家已有新日化、积胜、承德油脂、玉弘等10家,合计生物柴油装置产能已达每年20万吨。依据台湾黄豆协会的统计,台湾每年消耗的动植物油脂约为77万吨,可产生15-20万吨的废食用油,将这些废食用油转化为生物柴油,每年可生产约15万吨的生物柴油,达到替代传统柴油使用量的3%,既解决了废食用油的回收问题,又产生经济效益。

生物柴油属于新能源,发展初期价格势必无法与传统石化柴油竞争,为促进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鼓励生物柴油的使用,台湾采用的是低比例,循序渐进的添加方式,分四个阶段进行推广:

第一阶段,从2004年至2007年,实行为期三年、每年1亿元的“生物柴油道路试行计划”,补贴所有生产及购买生物柴油的厂商,鼓励公共交通运输车辆添加使用l%的台湾自产生物柴油。

第二阶段,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一方面推行“绿色城乡计划”,补助石油炼制企业与加油站在出售的柴油中添加1%的台湾自产生物柴油B1;另一方面,推行“绿色公车计划”,将生物柴油B1供应给台湾13个县市的加油站,主要提供给垃圾车以及部分柴油客运车辆使用。

第三阶段,从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强制要求出售的柴油中必须添加1%的生台湾生物燃料乙醇的推广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在台北市范围内施行“绿色公务车先行计划”,设置了8座加油站供应添加3%(E3)生物燃料乙醇的汽油,由台北市各公务机关的车辆率先添加,并提供1元/公升的优惠,同时供应民众自愿添加使用。在第一阶段的推广计划中累计使用车次已达2万5千次以上,推广量为77万公升。

第二阶段,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实行“都会区E3乙醇汽油计划”,补助台北、高雄两市加油站全面供应E3生物燃料乙醇汽油,2009年高雄已有五百多辆公共汽车开始使用E3汽油,这一阶段生物燃料乙醇推广量为1200万公升。

第三阶段,从2011年开始,在台湾岛内全面供应E3乙醇汽油,所有出售的汽油中必须添加3%的生物燃料乙醇,推广量为每年1亿公升,到2017年将达到添加20%的目标。

台湾生物乙醇产业的发展才刚起步,据估算,合理利用生物乙醇将对台湾的能源、农业、环保和经济发展产生综合效益。以甘蔗为例,若台湾以自产甘蔗为原料生产30亿升甘蔗乙醇,即可创造1.1万农业人口就业。若依台湾现有的规划,于2020年推广使用EiO(添加10%)生物燃料乙醇汽油,且全部使用台湾自产原料建置乙醇产业链,从能源投入的角度来看,将可替代原油进口1.16%;就环境保护的角度而言,可减少19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在经济发展效益上,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累计将可创造345亿元投资,新增农业就业人口3.6万人。因此,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将对台湾农业、能源和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台湾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1、比较成本偏高

在不考虑传统能源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下,目前大多数生物质能产品的成本仍高于传统能源产品,台湾也不例外。

一方面,台湾土地面积狭小,且只能在休耕地上种植能源作物,土地较为分散,无法实现大面积栽种和集约经营,导致能源作物的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偏高。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分散性与农业生物质能生产的连续性和集中性之间存在矛盾,原料供应受到季节和地域的限制,影响了产业的规模化经营。因此,以台湾现有的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条件及环境来看,原料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因此台湾的生物质能无法达到规模效应以降低成本。

生物柴油的成本分析。2005年台湾“农委会”选定向日葵、大豆、油豆等三种能源作物作为生物柴油原料。2006年开始引导农民将休耕地转种这些能源作物,并建立生产体系加以评估,由企业收购油料种子,再交由厂商加工生产生物柴油。经“台经院”的评估,台湾种植大豆和向日葵每公斤的生产成本分别为9.6元及21.3元,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用最便宜的大豆生产生物柴油的成本已达49.06元/公升,与进口棕榈油加工生产成本相当,远高于传统柴油每升27.5元的价格。若以废食用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废食用油收购价约为23-25元/公升,再加上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及厂商利润等约为10元/公升,那么最终生物柴油的售价约为33-35元/公升,也高于传统柴油价格。因此台湾自产的生物柴油的价格偏高,没有市场竞争优势。

生物燃料乙醇的成本分析。据“台经院”对能源作物种植成本所做的分析,在不考虑任何补贴及利润情况下,以甘蔗作为原料,采用糖类及淀粉来提取生物燃料乙醇的最整理低成本约26元/公升,其次为甜高粱与玉米分别为26.45元/公升与27.7元/公升,加上甘蔗提取的乙醇因干燥费用较高,使得成本最终达到35.05元/升,较传统汽油23元/公升高,也较从巴西进口生物燃料乙醇28.47元/公升高。因此台湾自产生物燃料乙醇的价格仍偏高。物柴油。截至2009年,“绿色公车计划”累计使用生物柴油5500万公升,相应减少了同等的传统柴油使用量,并减少约1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第四阶段,自2010年6月15日起,将所有出售柴油中生物柴油的添加比例提高至2%(B2)。依据台湾车用柴油的使用量估算,随着2011年台湾全面实施B2生物柴油之后,台湾生物柴油年使用量可望达1亿公升。

据“台经院”估算,若不考虑成本因素,台湾推动生物柴油将带来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一是能源替代效益,台湾现在每年使用约1亿公升生物柴油,相当于每年减少250万桶原油的进口;二是环境效益,使用生物柴油,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约33万吨;用废弃食用油生产生物柴油,不仅不会对粮食作物的生产及供应造成影响,反而具有回收废食用油的环境效益,变废为宝;三是产业效益,目前台湾合格的生产生物柴油的企业约10家,累计带动产业投资约10亿元,全面添加2%生物柴油后,估算年产值约30亿元,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3、生物燃料乙醇的提取与应用

台湾的生物燃料乙醇产业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生物乙醇的提取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糖类及淀粉为原料,如甘蔗、薯类、甜菜、甜高粱等,经发酵、蒸馏、脱水而制成燃料乙醇,这种生产技术已相对成熟。另一种是以木质纤维为原料,如蔗渣、玉米秆、稻草及稻壳、农业生产残留物、木屑等非粮食作物作为原料,这种被称为纤维素乙醇,纤维素乙醇是未来生物乙醇工业的发展方向。目前台湾提取生物乙醇主要以前一种方法为主,依靠糖类和淀粉类农作物作为原料。

台湾生物乙醇所需原料主要来自岛内22万公顷休耕地,台“农委会”对休耕地转种能源作物的给予每公顷4.5万元的补贴。除了传统的甘蔗种植之外,为降低成本,台“农委会农业试验所”正在研究培植甜高粱用于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甜高粱栽培容易、产量高、需水量少、生长期短、适于机械播种及采收,是生产生物燃料乙醇最具潜力的农作物,其茎秆及叶片产量可达每公顷60吨以上,糖汁的固形物含量可达16%以上,每公顷可转换生物燃料乙醇2000公升,另外高粱残渣每公顷有16吨,若采用纤维乙醇生产技术,还可转换4500公升的纤维素乙醇。若将休耕地用于种植甜高粱之类的能源作物,可大大降低生物乙醇的成本。

受原料的影响,台湾制造生物乙醇的厂商大多由原来的食品企业转型而来,例如台糖、味王、味丹、台荣等。其中,台糖是生产生物乙醇的主要厂商,台糖曾有42座糖厂,糖业自由化之后,仅剩3座糖厂在运作。在生物能源推广示范期内,台湾相关部门给予补贴,将一部分糖厂转型为生物乙醇制造工厂,2009年台糖利用甘蔗为原料生产生物乙醇15万公升。台湾另一食品公司味王,早在2004年就在泰国设立木薯燃料乙醇工厂,以进口木薯糖蜜作为原料提取生物乙醇,所提取的生物乙醇最后交由“中油”公司进行脱水处理,按相应比例添加进传统汽油中。

2、自主研发能力弱,部分技术和设备依赖进口

台湾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仍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除了上游的原料供应不足及成本偏高之外,台湾生物质能产业链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是中游的生物质能生产和下游的供应体系。台湾生物质能生产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相关的技术和设备仍掌握在巴西、欧美的主要厂商手中,尤其是生物燃料乙醇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仍仰赖进口,甚至油品的供应设备也是以进口为主。因此,台湾要发展生物质能产业,不仅需要在优良品种选育、适应性种植、发酵菌种培育,还要在关键技术、配套工艺及相关供应设备等方面加强研发与应用技术的转化。

3、扶持政策尚不完善

台湾虽已制定了“再生能源发展条例”与“永续发展行动计划”,但还不完善。尤其是在科技研发、金融扶持、市场开放等方面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首先,台湾生物质能的定价机制还没有体现出环境效益的因素,尚未形成支持农业生物质能产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其次,台湾虽已强制添加生物燃料,但也需扶持汽车制造商配合改造汽车动力系统,以适应混入规定比例的生物燃料。最关键的是对原料的生产补贴严重不足,依“台经院”的测算,如果台湾需要推广使用B2生物柴油1亿公升,至少需要将现有的22万公顷的休耕地全部种植能源作物,若农民在休耕地种植大豆作为能源作物出售,且获得“农委会”每期每公顷4.5万元的能源作物补贴,其净收益约为2.7万元/公顷,还不及休耕的3.8万元/公顷的补贴,显然农民并没有生产能源作物的积极性。因此,台湾在生物质能发展的上、中、下游的政策配套及相关法规仍不完善,这制约了岛内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只有尽快制订明确的生物质能相关的推动政策及辅导补助或奖励措施,提高农民整理收益,降低企业风险,才能促进台湾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提高竞争优势。

四、台湾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前景

台湾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以生物质能替代传统能源还面临诸多挑战,但发展生物质能是大势所趋,若台湾能进一步提升相关技术,再配以完善的政策,适合的发展模式,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对台湾的能源、环保、农业都将产生积极的综合效应。

第4篇

关键词板栗产业;概况;存在问题;对策;安徽东至

中图分类号F326.13;S6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1-0378-01

板栗属壳斗科栗属坚果类植物,其组织成分中不仅含有大量淀粉,还含有多种营养素,同时其还具有多种药用价值,素有干果之王的美称[1-2]。世界食用栗总产量约110万t,其中3/4产于我国。目前主要板栗栽培种有4种,分别是欧洲栗、美洲栗、日本栗、板栗(中国栗)。20世纪,美洲栗因为栗疫病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基本上毁于一旦,目前美国的食用栗基本上是进口。欧洲栗也受到栗疫病等因素的影响,栗果的产量也受到很大影响。中国板栗品质优良,其显著特点是色泽艳丽、品位独特、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较强,在国际市场上备受欢迎[3]。但我国品种良莠不齐、储藏条件较差、加工技术落后,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板栗产业的发展[4]。安徽省东至县是板栗生产大县,现将该项板栗产业发展概况、存在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以期为发展板栗产业提供参考。

1东至县板栗发展概况

东至县地处皖西南,长江南岸,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以山陵地貌为主,其南部山区土壤偏酸,适宜板栗生长。东至县的板栗种植历史悠久,清嘉庆年间的《东流县志》就有记载了县内的板栗种植。据陈世湘的调查结果,全县共有板栗树49万株左右,种植面积约800 hm2,大多数是2000年以后的新植板栗树,目前年均生产原栗350 t左右。

2存在的问题

2.1盲目发展,重栽轻管

由于前几年市场激励等原因,近10年东至县的板栗生产出现了一哄而上的局面。产量并没随种植面积而大幅增加,主要原因就是重栽轻管。栗园基本属于自由栽培,缺乏一些必要的管理。某些主管部门把发展规模列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造成全县近几年板栗生产面积一再增加,但产量和品质的突破却不明显。

2.2新技术推广普及不到位,科技含量低

全县板栗生产的科技含量不高。板栗树栽植后基本不修剪,更谈不上夏剪;施肥的次数1年不到1次,更谈不上合理施肥;栗园常年不用药防治,更谈不上合理用药。分析其原因:一是栗农投入不足,没有把板栗作为主业来抓;二是主管部门服务体系不健全,技术指导不到位。全县没有专职的板栗干部,没有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大多数归靠在林业站监管,没有具体经费来源。

2.3流通领域混乱,各自为战

全县没有一家大规模的板栗加工企业,板栗收购基本无序。采收季节,不管成熟度如何即进行采收。贮藏环节采用沙子捂、河里泡等方式,导致厂家收购后板栗易腐烂、变质。另外,收购企业唯利是图、压级压价、哄抢商品也是影响板栗产业发展的因素。

2.4背离市场,乱引滥繁

板栗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品种,其是关系到栗农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多渠道、多部门泛滥引种,同一种多名,市场混乱;盲目引进新品种,引进后不做比较试验,直接推向市场,靠出售品种谋利,形成品种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盲目追求大果型,忽略了品种的品质、丰产性及加工适应性。

3对策

3.1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

发展板栗主要是以品质为核心,对个别老衰弱树进行采伐更新;不适合板栗生长的地块要退下来,建立生态、高效、优质的板栗示范园和原料基地,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自我调节是最能直接取得效果的途径,规范市场若仅依靠市场进行调节,则往往有滞后性。在目前市场竞争力激烈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应采取约束措施,行业协会应加大其管理引导的力度,以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板栗产业的持续发展。

3.2区域化布局,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

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品种资源。在板栗的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禁用农药的使用,以生产出无公害绿色板栗果实。采收时,应遵循加工厂家的要求,待其自然成熟后采收,并及时进行冷藏处理。县林业局牵头,组建一个跨行业的板栗协会。各乡镇也应成立如生产协会、加工协会等专门协会,以将经纪人、小商、小贩等吸收进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促进板栗产业的发展。

3.3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含量

政府应加大对示范园、基地园、品种选育、标准园、品种引进、品种定向、品种优良、种质资源保护、试验、示范、推广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尤其要对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和开发等方面的项目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

4参考文献

[1] 田应秋,梁及芝.我国板栗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2005,21(6):11-12,21.

[2] 扶元华,宋建伟.新县板栗低产原因的分析及改良措施[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2):41.

第5篇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 隐性创意经济 可持续发展 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1.1 【文献标识码】A

金融危机过后,我国经济健康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对经济结构做出适当调整迫在眉睫。传统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资源和环境承受着巨大压力。这一波金融危机对金融业冲击尤为严重,很显然,金融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难以成为拉动经济繁荣的基础产业。当前,绝大多数传统产业已经完成了世界范围内的产业布局,因此,为新的繁荣周期发掘核心产业是今后各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以低耗能、清洁型为核心的隐性创意经济有可能承担此任。

发达国家隐性创意经济发展现状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隐性创意经济迅速兴起,发达国家已经将本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转向隐性创意经济,不言而喻,属于隐性创意经济的黄金时代即将来临。欧美国家已将创意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来大力发展,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国的隐性创意经济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推动这些国家隐性创意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正是源于各国政府多种举措的重要作用。显然,我国隐性创意经济要发展,也应该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各级政府要加强对隐性创意经济的扶持,推动隐性创意经济快速发展。①

英国隐性创意经济发展概况。“创意经济”和“隐性创意经济”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英国,英国也是最早发展创意经济的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首相布莱尔任期内强力推动创意经济发展,这个时期也是英国的隐性创意产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据英国跨部门商业注册机构(IDBR)统计数据显示,英国从事与“隐性创意产业”有关的企业超过122,000家,约占企业总数的7.6%。这些企业中,75%主要从事数字艺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数字音乐、视觉传达和表演艺术方面,产值达到1125亿英镑,对英国GDP的贡献为5%,已超过大部分产业对全英GDP的贡献。②

法国隐性创意经济发展概况。法国的设计业是该国隐性创意产业的代表行业。法国设计业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环境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包装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时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及设计研究等。研究表明,设计公司主要的业务内容是产品设计,占所有设计公司业务量的60%,但是产品设计的利润率并不高,相比较而言,包装设计利润率丰厚。据该国工业设计促进协会统计,设计业的年营业额约为30亿欧元。巴黎是国际时尚大都市,也是大部分设计公司的云集之地,法国55%的设计公司总部设在巴黎,这些公司无疑极大促进了就业,提供了全法国78%创意设计工作岗位。③

瑞典隐性创意经济发展概况。瑞典的隐性创意产业发展非常迅速,也奠定了的该国在隐性创意经济方面的领先地位。瑞典就业结构统计数据分析,从2010年至2013年设计业和数字多媒体产业是瑞典隐性创意产业中发展速度排名第一的行业,其次是表演艺术、平面艺术、文学等。音乐和电影是瑞典最具代表性的创意产业,瑞典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音乐输出国之一。电影产业尤为成功,几十年来产生了许多经典名片,也培养了诸多闻名世界的导演和电影明星。瑞典的汽车与建筑业能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除了高新技术的贡献,其中工艺设计因素不可忽视,在一定程度上,创意文化已经成为瑞典文化的代表之一。

丹麦隐性创意经济发展概况。丹麦隐性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制定多项激励政策促进创意产业发展,隐性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带动丹麦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了有力推动和促进隐性创意产业的发展,国家贸易产业部和文化部共同发表了一份《丹麦的隐性创意潜力》报告,其中详细阐述了丹麦隐性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和产业政策的策略重点,其主旨是为该国隐性创意经济发展指明方向,提供参考数据。该报告详述了丹麦的隐性文化创意产业涵盖的9个领域,并列出每一领域产业链的详细定义。丹麦政府选择将文化、电影、音乐、新兴媒体作为其隐性创意产业发展的四个重点领域。

德国隐性创意经济发展概况。在德国,“文化经济”和“隐性创意经济”是同一概念。德国重视数字技术的推广,隐性创意经济在德国发展迅速。以2003年至2008年为例,其销售额从1172亿欧元增至1319亿欧元,增加值远远高于化工业,略低于汽车业。德国政府在文化政策制订方面也表现出其独特性,至今没有出台一个正式的官方文化政策。德国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以下特点:行业跨度大,创造是其共性;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为主体;以大城市为龙头、辐射周边地区的集群化趋势日益明显。④

我国隐性创意经济的潜力分析

隐性创意经济从归属来说,属于宏观创意经济和区域经济,涵盖面非常广,包括摄影、建筑、雕塑、动画、数字媒体、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和艺术经济等。据统计,我国创意产业的隐性经济增长率可达年均10%以上,因此,大力推动隐性创意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

从国内经济形势分析,国务院2014年1月22日召开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会议确定了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祁述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对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延续,是结合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情况提出的富有针对性的新举措,表明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认同的。同时他也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当前推动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教授也表示,推进设计服务、文化创意以及与之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切中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最核心价值,通过最合理的方式实现了其价值。他表示,创意设计较难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但对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转型升级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同时,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也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及产业融合化发展的未来方向。

在隐性创意经济占经济总量比重方面,总体来看,我国的隐性创意经济所占经济总量比重与其他国家类似,但也有其独特性。奥地利一位经济学家深入研究了76个工业国和新兴工业国的非正规经济情况。数据表明:在欧美发达国家,“非正规经济”大约占GDP的15%以上,在发展中国家,其所占比例较高,基本都在30%以上。该研究还指出,“非正规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约占其GDP的70%以上,规模最小的国家也要占其GDP的10%。⑤

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不断转型,隐性创意经济逐步增加。有学者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我国隐性创意经济占全部经济的比重约在5%以下,到上世纪末迅速增加到20%,2000年至2013年隐性创意经济增速减缓。目前其规模估计约占GDP的10%到20%之间。

我国隐性创意经济的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凭着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设计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不可否认,不管是我国的隐性的设计经济还是表层的设计经济都与世界强国有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隐性设计经济的管理方式、市场运行方式等方面相当混乱,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家和各级政府对于设计经济的战略地位没有形成系统的、完整的认知,产业发展缺少强有力的政策、法律和金融支持,从而导致设计经济进入不能持久发展的经济怪圈。

第二,缺少产业运行的良好环境,市场化的短视行为极为普遍,而且设计教育的落后导致生产者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第三,监管机制不够完善,特别是作为隐性设计经济支柱的创意行为或产品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和激励。

第四,受传统重道轻技的思维影响,创意行为的市场转化能力有限,不能达到产品市场化运行效益的最大化。当然,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沿海地区逐渐意识到设计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比如,近期广东省就率先将设计经济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加以提倡。

我国隐性创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隐性创意经济在我国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较仍有很大的差距。为了使我国隐性创意经济可持续发展,当务之急是分析我国创意经济基础和发展情况,并积极引进其他国家隐性创意经济发展的先进理念,尤其是创意园区建设的重要经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以宣传为先导,营造隐性创意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隐性创意经济、隐性创意产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还是很新鲜的词汇,对创意经济在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以及它与传统经济的差异更是知之甚少,也无法预见创意经济对于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营造社会舆论氛围十分关键。要通过各种媒体多渠道立体化地宣传隐性创意经济目前的发展情况,尤其是隐性创意经济的经济拉动优势,尽可能地扩大隐性创意经济在本地区的影响。网络是最不容忽视的宣传平台,创意经济园区要构建自己的网络平台和相关行业网站,多方位扩大隐性创意经济的影响力。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多种标志性的活动,来扩大隐性创意经济的社会影响。比如,定期举办以创意为主题的研讨会、交流会、大奖赛等。高校是培养创意经济人才的摇篮,上述活动要深入到各类艺术院校。鉴于目前我国大学创意经济人才的培养还较为滞后,宣传引导对高校毕业生未来的就业方向选择、对于隐性创意经济的人才规模扩大和质量提高都十分重要。

第二,以政策引导为保证,加速隐性创意产业发展。发达国家及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隐性创意经济是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隐性创意经济发展既需要借鉴先进的经验,也要有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各省要摸清本区域内近年的隐性创意经济发展情况,明确本区域内隐性创意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制订隐性创意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同时,城市文化特色和品牌效应也很重要,要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体系,将产业链延伸,强化产业辐射功能并完善创意产业集聚区。此外,还要重视发挥政府的组织作用,对本地区隐性创意经济进行统一规划和整合,优化创意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依靠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推动创意企业的发展,强化行业间的合作和协调,增加创意研发的人力和财力投入等。

第三,以资源合理配置和提升服务为手段,为隐性创意经济发展搭桥铺路。隐性创意产业是新兴产业,企业在起始阶段都存在规模小、资金少等问题,独立生存的能力还不强,在这个关键阶段,良好的服务环境尤为重要。另外,不同于传统经济,智力和技术密集型是隐性创意经济的特征,创意人员尤其关注文化、环境和服务水平。因此,发展隐性创意经济时,配套的公共服务业要先行考虑,先行发展。此外,还需要发展创意经济发展的网络服务平台,便于业界的交流互动,为创意企业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服务。⑥

第四,以资金扶持为动力,拓宽隐性创意经济发展渠道。创意企业最显著的特征是智力和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企业,很多创意企业在起步时,资金是关键,也是最需要的。创意产业由于存在投资风险,要想获得银行贷款绝非易事,融资也有难度。以河南为例,在创意产业中,小企业仍然占大多数,规模大的企业很少,资金缺乏是这些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需要省、市政府制定相关的发展扶持政策,对这些企业在金融政策上给予充分倾斜。但仅仅依靠政策的推动来解决创意企业的资金缺乏问题还远远不够,要鼓励社会资金积极参与投资,解决隐性创意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后顾之忧,只有如此,创意产业才能更长远、快速和大规模发展。

第五,以人才培养为龙头,壮大隐性创意经济人才队伍。具有创造能力与创新意识的人才队伍是隐性创意经济发展的关键。我国目前创意人才数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创意人才培养任务十分艰巨。创意人才的培养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在培养时要通盘考虑短期和长期效应。创意经济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发展前景良好,要充分发挥本区域内的大学人才优势,加快培养创意人才,可以尝试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和平台,诸如提供奖学金、产学研一体化、提供实践基地、组织作品展览、邀请创意精英讲座,建立高校和创意企业合作等,使学生尽早接触创意经济,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甚至较早地融入业界。另外,还应在课程体系之中,单独设置有关的拓展课程,促进创意学校与企业联合,探索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综上,我国经济环境与历史发展特点有别于英、美、法、日等发达国家,这也决定了我国隐性创意经济的发展之路要汲取经验,但又不同于这些国家,我们要立足国情,通过采用宣传、政策、服务、财力、人才等措施,多管齐下,实现我国隐性创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为河南工业大学副教授;本文系2014年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后金融危机时期河南省经济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项目编号:2014149)

【注释】

①徐丹丹,宋欣,张维昊:“国外城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金融支持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第17~18页。

②张婷:“欧洲隐性创意设计经济发展现状、特征及借鉴”,《商业时代》,2012年第5期,第15~16页。

③俞思念:“创意文化与创意经济在当代中国的兴起”,《学习论坛》,2011年第4期,第25~26页。

④张乾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盈利模式”,《新闻前哨》,2012年第1期,第43~44页。

⑤李刚:“文化创意产业对转型城市的影响与内升路径”,《上海城市管理》,2012年第1期,第65~66页。

第6篇

《白皮书》首次摸清了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底数。综合清科、WIND、IT桔子、蓝海巨浪等公开数据及投资机构定向采集数据,由课题组整理,截至2018年5月8日,全国人工智能企业4040家,北京市人工智能企业1070家,占比26% ;全国拿过风险投资的人工智能公司合计1237家,北京市拿过风险投资的人工智能企业431家,占比35%。从融资阶段看,北京人工智能企业一半以上仍处于初创期,在A轮之前的企业占比达56.97%,具有创新发展潜力。从企业成立时间看,北京人工智能企业2015-2016年呈现出爆发性增长,人工智能快速增长特征明显。从区域看,60.96%的人工智能企业注册在海淀区。中关村成为我国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同时,《白皮书》不仅绘制了北京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图,而且针对智慧医疗、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慧零售和无人驾驶等5个特色鲜明的领域绘制了分领域产业链图。《白皮书》总结了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在政策、人才、创新、软件研发、专利等5个方面的优势,以及在原始创新、高端芯片等4个方面面临的挑战,并给出了大力发展核心技术、超前布局原始创新等6项策略。北京将以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为契机,抓住新机遇,施展新作为,将北京打造成引领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高地。

本文从几个角度介绍这部白皮书:

一些关键数据: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情况。

AI在医疗、自动驾驶、零售等重点领域与实体经济融合。

北京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还有哪些策略?

国内外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情况。

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2018年)目录

第一章 国内外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概况

1.1 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1.2 人工智能成为国家战略制高点

1.3 IT 巨头抢滩人工智能产业

1.4 人才是人工智能竞争关键要素

1.5 人工智能专利的中国机会

第二章 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情况

2.1 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概述

2.2 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特点

2.2.1 北京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多重政策支持

2.2.2 北京有优质学术和人才资源,研发优势明显

2.2.3 北京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活跃,资本推动创新

2.2.4 北京人工智能软件优势突出,位居全国先列

2.2.5 北京重视人工智能专利保护,数量列居前位

2.3 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第三章 北京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重点领域介绍

3.1 智慧医疗产业

3.2 智能家居产业

3.3 智慧零售产业

3.4 无人驾驶产业

3.5 智慧城市产业

3.6 人工智能专利概况

第四章 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策略

4.1 大力发展核心技术,超前布局形成原始创新重大突破

4.2 重点支持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形成高端产业集群优势

4.3 推动人工智能广泛应用,建设智能社会和智慧城市

4.4 加快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发展科技服务业

4.5 建设多层次培养体系,吸引人工智能尖端人才

4.6 构建公共平台和服务体系,完善行业生态体系

附录 27

(一)北京部分重点领域人工智能企业名单

(二)人工智能重点投资机构名单

第7篇

[关键词]亚太地区;创意产业;发展;启示

[中图分类号]F1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09)05-0092-03

亚太地区创意产业以日本、韩国为代表,其创意产业以文化产业和产业服务为主体,兼顾了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两个层次。

一、日本创意产业发展

1 发展概况

日本的创意产业统称为娱乐观光业,创意产业已成为其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目前,日本在制作游戏软件方面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国。日本的动画片和漫画也遍布全球。据统计,日本动漫产业已成为日本国民经济中排名第六的支柱产业。目前日本共有235家动画片制作公司,市场规模约为1,519亿日元,如果加上与动画相关的产品开发和销售,整个市场规模约为1万亿日元。

2 日本创意产业发展模式

大力支持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方便,并制订相关鼓励政策,是日本创意文化产业得以迅速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日本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政府积极推动并倾力支持。日本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但政府主导的特点也很明显。…日本于1990年成立了由专家学者和艺术权威组成的文化政策促进会;1996年,文化厅正式提出了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正式确立文化立国的战略;2000年确立了《基本法》;2001年颁布了《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并开始实施新的《著作权管理法》;2002年小泉政府针对数字内容产业提出施政方案,相关产业政策便陆续出台,如2002年《知识产权基本法》,2003年《电子日本重点计划》、2004年《内容产业振兴政策》等。

(2)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的法律法规。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日本不仅在政策上予以鼓励,而且还制订了健全的法律、法规。近年来,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日本又制订了多部新的法律,如IT基本法、知识产权基本法、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等。

(3)文化和市场深入结合。日本的文化产业不是由政府“包办”的,文化产业项目都进入市场操作。即使是个性化的文化活动,日本也依靠市场化运作。在日本,各大报社都设有专门从事文化活动的部门和中心,其文化中心经常邀请大学教授和专家学者举办讲座。讲座面向普通百姓。收费很低,内容涉及高雅表演艺术、美术、书法、摄影等,很受大众欢迎。

(4)重视创意人才的培养。日本知识产权战略本部在2005年公布的《知识产权推进计划2005》中,创意人才的培养就是一项很重要的课题。近年来,各大学府和职业学校都开设有关创意产业的专门学科。此外,日本政府还举办各种评奖活动,奖励和表彰创意人才,调动创意工作者的积极性,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

二、韩国创意产业发展

1 发展概况

韩国的动漫业和游戏业是其创意产业的特色。2003年韩国动画的销售规模为3,200亿韩元,加上卡通等衍生品,总的市场规模为7,700亿韩元(约2.7亿美元),占世界市场份额的0.4%,每年向海外出口额达0.8亿~1亿美元,动画产值一跃而居世界第3位,形成了具有韩国特色的发展模式。数码游戏作为科技发展的附加产业已被海外发达国家和地区认可并加以大力发展和扶持。根据韩国文化观光部下属游戏产业开发院发行的《2004大韩民国游戏白皮书》数据显示,2003年韩国游戏市场规模创下了30,009亿韩元记录;2004年为45千亿韩元;2005年、2006年分别达到51千亿韩元和50,007亿韩元,呈持续增长趋势。韩国已经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大世界游戏强国,并使游戏业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在韩国游戏业奇迹般地发展进程背后,韩国政府的作用极为重要。

2 韩国创意产业发展的模式

韩国创意产业发展得益于良好的发展环境,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韩国政府营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对于韩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政府从政策制定、法律法规、园区建设、资金支持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地营造着良好的创意产业发展环境,从而使自己的创意产业走在世界前列。

第一,政策和法律法规

韩国政府在法律法规方面也做了完善的制定:1998年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方针。这个方针重新界定了文化产业,明确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1999年2月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界定了文化产业的范围,确定文化产业是经济产业。1999年韩国通过《文化产业促进法》,明确“协助文化、娱乐、内容产业”;另外成了“文化产业基金”,提供新创文化企业贷款。2002年出台《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等一系列的法律、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改善。如从法规上支持游戏产业的发展。从1995年起修改音像法,奠基了游戏产业的发展和支持条件,并根据“音像一影像法”的实施,在1996年确立了游戏产业振兴推广发展的基本计划。为了游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韩国还强化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具体包括:对从事游戏产业的高科技人才免除两年的兵役;完善游戏产业各行业代码制;对游戏企业实行各种税制优惠政策,减少甚至免除游戏企业的税收。

第二,资金支持方面

韩国政府建立了文化创意产业资金支持体系,这一体系包括产业预算、专项基金和投资组合三个方面。2000年首次突破国家总预算的1%;2001年又上调9.1%,达到了1万亿韩元;2003年达到11,673亿韩元。韩国政府设立的专项基金也很多,包括:文艺振兴基金、信息化促进基金、广播发展基金、电影振兴基金等等,这些专项基金对于文化创意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经济上的空间。关于投资组合方面,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于2000年至2001年两年间,成功运作“投资组合”17项,共融资2,072亿韩元(政府350亿,民间1,723亿)。2001年韩国电影振兴公社通过“电影专门投资组合”融资3,000亿韩元,保障了电影事业的发展。正是由于这些资金的强大的支持体系,文化创意产业才能发展得如火如荼。

第三,文化创意管理方面

政府为了营造更有秩序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专门设立了一些管理机构。来协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1994年设立文化产业局,主管文化产业。1999年设立了游戏综合支援中心、游戏技术中心、韩国卡通形象文化产业协会等,这些机构分别主管政策和规划、游戏产业技术开发、负责创作。2000年设立韩国卡通形象产业协会,负责市场开发,设立韩国文化产业振兴委员会制定国家文化产业政策方向、发展计划及文化产业振兴基金运营方案,检查政策执行情况、开展有关

调查研究及其他相关工作。2001年设立文化振兴院负责文化产业具体扶持工作,同时侧重音乐、动画、漫画和卡通形象产业的发展。

第四,大力培养创意人才

创意人才是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韩国政府非常重视创意阶层的培养,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专利,保护人才创新的积极性。培养创意人才营造宽松的创意环境,为此韩国政府建立了创意人才培养机制――“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双赢”,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完善人才管理系统;加强院校创意人才的培养;利用网络和其他教育机构作为培养基地,鼓励人民创新。

在游戏产业方面,韩国很多大学开设了游戏专业课程,涵盖游戏内容情节设计、图像声音处理、软件编程等各游戏生产环节,并设立了相关的短期教育课程和远程网络教育课程。在288家设有IT相关学位的大学中,其中10家大学的游戏专业和研究院是由政府制定赞助的。韩国还建立了游戏学术学会,游戏产业人才流动机制。

第五,注重文化创意产品的国际市场的开拓

韩国政府不仅注重文化产品的生产,还重视国际市场的开拓。他们主要瞄准了国际市场,以中国和日本为重点的东亚作为登陆世界舞台的第一步。韩国对此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针对亚洲、美洲等地区的区域差异,开发针对性产品挖掘品牌对韩国形象和韩国文化产业的市场效应;在文化出口地区建立“前沿据点”;通过前沿据点进行区域市场调查、研发和宣传,积极开展跨国合作,集中资金支持重点出口项目。例如,韩国设有六家有线电视和卫星广播专业游戏频道,政府积极推动多个城市举办游戏展览会和游戏比赛,组织游戏企业产品参加美国、英国、日本国际游戏展览会。韩国政府还效仿美国、日本,用发行游戏专题邮票等方式来告诉全世界,游戏是现代的文化范畴,并为其辉煌引以为荣。

三、日韩创意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1 纳入国家发展战略,重视产业发展政策

纵观其他创意产业发展较早的国家,发展创意产业都是传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转型。韩国在经历了1997年的金融危机之后,陷入经济困境。为了重振经济,政府开始重视产业多元化发展。并将目光投向具有低消耗、高利润、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上。中国经济发展到“十一五”阶段。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已经差不多到了极致,接下来的就是要从制造提升到创造,经济的下一个增长极,就是自主创新。创新离不开创意,自主创新从技术上讲是创新,与文化结合就是创意。在发展创意产业方面,中国有很强的优势,因为创意产业与文化密切相关。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都是我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从现阶段来讲。中国发展创意产业,也是中国建立和谐社会、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关键。

2 成立专门机构,构建服务平台

从宏观角度对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行整体布局和规划。创意产业的发展不同于传统的制造业,它更加强调个体的创造力、灵感和技能。基于该特点,创意产业中有很多门类如服装设计、建筑设计、绘画艺术等行业中的从业者多以个人或创作小团体的形式存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各类具有创意才能的小团体和个人提供信息、交流、展示、设计、交易等中介服务,使这些创作个体通过该平台找到适宜的合作伙伴。促成创意产业成果向创意产品转化,进而实现创意产品的市场价值。

3 以人力资本为核心,大力培养创意人才

发展创意产业的关键是完善产业链,而完善产业链的关键是对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培育。人才的开发需要针对产业链上不同人才的特点而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是培养创意人才的关键所在。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很快带动了人才需求的膨胀,而国内创意产业人才短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要改革教育体制的束缚,加大社会宽容,以人力资本为核心促进创意人才的培养。我国应该重视国内创意人才的培养,通过设立创意产业高等教育论坛,把设计师和全国各地的学校联系起来,连结学校与文化组织成为创作伙伴,在各大专院校开设创意方面的课程并形成相应的院系,以及设立基金为创意产业创业者提供创业计划训练或创意奖项等,使产、学、研有机结合,缓解创意人才荒。

4 打造和完善高效产业链

从日韩创意产业成功的经验来看,其产业链是创意产业成功的关键。和传统产业的产业链相同的是,创意产业链的形成,同样需要不同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分工协作”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参与协作的企业具有更高的专业性、更突出的核心专长和核心技能,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应。

完成产业链上的“分工协作”,需要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创意人才往往习惯于把精力集中在原创创意上,对于市场推广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兴趣。而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创意产业管理团队中也往往缺少营销人才。这种情况下,建立健全市场中介体系,通过中介组织把创意和市场连接起来。是一条重要的渠道。

第8篇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the IoT(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and its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already became a new economic point of growth.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IoT industry development were empirically analysed throught the method of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GRA). It has a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oT industry.

关键词: 物联网;影响因素;灰色关联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influence factor;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165-03

0 引言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物联网产业几乎覆盖了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物联网技术能够使信息的传递更加及时、准确、全面,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缩短了科学技术从研发到应用于实体经济的时间;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整个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升级。正是由于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增长方式将会向更合理的方向转变,物联网产业是经济增长方式从资源消耗型向节约型、知识型转变的重要推动力[1]。2009年总理提出的“感知中国”进一步开启了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序幕。

1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国外物联网产业发展概况 随着美国总统奥巴马积极回应“智慧地球”的这一概念,全球又掀起了一股新的信息产业浪潮——物联网技术。美国是较早地开展物联网技术研究以及技术应用的国家之一,在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下,马萨诸塞州剑桥城于2007年就着手打造全球第一个全城无线传感网。随后欧盟也于2008年了《2020年的物联网——未来路线》,2009年6月了《物联网——欧洲行动计划》,科学地规划了物联网未来的发展路线。与此同时,日本、韩国也相续提出了“U-Japan”和“u—Korea”战略计划。各国纷纷加快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进程。

1.2 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概况 我国是启动物联网技术研究较早的国家之一。我国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技术的研究,并在无线智能传感器、微型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全球的传感领域,已与美国、韩国、德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WG7)的主导国之一。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已取得了包括RFID、位置感知、异构网络融合、M2M、图像视频智能分析等在内的500项以上重要研究成果。据统计,我国2010年RFID产业市场规模已超过100亿元;M2M终端数量接近1000万,成为全球最大的M2M市场之一[2]。

物联网技术在我国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RFID技术主要应用于电子票证、仓库监管、物流运输、工业生产线管理、校园一卡通以及最大的RFID项目居民第二代身份证的更换等;二维码技术应用于汽车行业的自动化生产线、外交、公安、军事等部门领域;传感网在上海世博会和上海浦东机场的防入侵系统中实现了应用,海尔集团将传感器安装于所生产的家电产品上;云计算在电子商务、企业管理、安防、教育等领域也得到了初步的应用。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市场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3];据赛迪顾问研究数据显示,至2015年,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

2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1 模型的选取 华中理工大学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首先提出了灰色系统的概念,并建立了灰色系统理论 [4]。随后又提出了层次分析的灰色关联模型、模糊灰色关联模式识别方法以及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综合评价等新模型和新方法,如今,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于因素分析、优势分析和方案决策三个方面。

物联网产业作为一个新兴化、泛在化的产业,其产业边界具有模糊性,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由于物联网产业的研究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数据的采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文采用灰色关联模型来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2.2 研究假设 首先把影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归结为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科技创新因素和市场因素,为了能够对影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科学地分析评价,对此分别建立了四种假设:

假设1:经济因素包括GDP水平、人均GDP水平、GDP增长速度;

假设2:政策因素包括科技活动的政府支出水平和政策推动水平;

假设3:科技创新因素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产出水平、高新技术企业个数、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数、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水平以及专利授权数;

假设4:市场需求因素包括电信业务总量、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高新技术企业出口总额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2.3 指标选取和数据搜集

2.3.1 指标的选取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及假设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所选取的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在上述选取的指标中,由于政策因素中的政策推动水平指标无法准确的量化,因此不参与模型的定量分析。但政府政策推动是产业发展初期最直接的驱动力,也是物联网产业目前在中国发展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所以会将其单独列出进行定性说明。

2.3.2 数据的搜集 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以及中西部四大区域集聚为主体的空间布局[5]。为了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分别选取了四大区域中物联网产业发展较好的代表性省份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有江苏、浙江、广东、山东、辽宁、四川和陕西,并以其2010年的指标数据作为度量数据。

2.4 模型说明

2.4.1 设定分析数列 设定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参考数列和影响系统行为的比较数列。

设研究的各个省份所组成的数列为参考数列,即:

Y={Y(k)|k=1,2,Λ,n};

影响因素的各指标所组成的数列为比较数列,即:

Xi={Xi(k)|k=1,2,Λ,n},i=0,1,2,Λ,m;

因此m+1个数据序列形成如下矩阵:

Xi(k)=X■(1) X■(1) … X■(1)X■(2) X■(2) … X■(2) ┆ ┆ … ┆X■(n) X■(n) … X■(n)■

2.4.2 变量序列的无量纲化处理 由于系统中各因素列中的数据可能因量纲(或单位)不同,为了各指标之间可以进行比较,则需要对变量序列进行无量纲化,将其转化为可以比较的数据序列。只对原始数列作数值间的关联比较,因此可采用均值化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即:

xi(k)=■,k=1,2,Λ,n;i=0,1,2,Λ,m(1)

其中:X■(l)为序列Xi中各列数据的平均值,即X■(l)=■■X■,l=1,2,Λ,m。无量纲化后形成矩阵:

xi(k)=x■(1) x■(1) … x■(1)x■(2) x■(2) … x■(2) ┆ ┆ … ┆x■(n) x■(n) … x■(n)■

2.4.3 计算关联系数 首先,计算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差的绝对值Δx0i(k):Δx0i(k)=x■(k)-y■(k);再从中选取每一列的最大值■Δx0i(k)和最小值■Δx0i(k);

设ρ为分辨系数,其意义是消弱最大绝对差数值太大引起的失真,以提高关联系数之间的差异显著性。ρ∈(0,∞),当ρ

ξ■(k)=■(2)

2.4.4 计算关联度 关联系数的数值通常不止一个,不便于进行整体性的比较,因此需将各数列中关联系数集成为一个值,作为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间关联程度的数量表示,关联度r■的计算公式如下:

r■=■■ξ■(k),k=1,2,Λ,n(3)

2.5 灰色关联分析 根据2.4的模型计算方法计算之后,本文进而选取了每个指标序列中的最优值Y0i,将其组成新的数列Y0i(k)作为参考数列,分别由公式(2)、(3)求取比较数列xi(k)与参考数列Y0i(k)之间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度,如表2、3所示。

2.6 实证分析结果 由表3可知,经济实力因素是影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其中经济发展速度,即区域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产业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做支撑,同时经济也是一个地区发展最根本的要素之一;除经济实力因素外,能够决定物联网产业发展水平的是科技创新因素,也可以称之为技术因素。物联网产业作为新一代信息产业的同时也可归入高新技术产业的范畴,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只有经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此外,在产业发展中,企业是产业的实体力量,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主力队伍,企业联合研发人员,以及研发经费的投入,构成了科技创新的三大基础条件;其次影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是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市场是产业发展的最终体现,它与政策同样都是产业发展方向的引领者,在中国这样一个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共存的国家中,市场的需求以及政策的指引能够确保产业健康、长久地发展。

3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建议

3.1 强化政府扶持,营造产业环境 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是保障物联网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首先,应当落实国家税收政策,通过税收上的支持鼓励创新、引导投资和消费。其次,要注重应用层面的引导,如在交通、环保、金融、农业等行业中拓宽行业需求,让物联网进一步落实于实体经济。再次,政府应当制定一个阶段性的发展计划,使发展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逐步推进、协调发展,避免出现发展过程中一哄而上、层次不清的局面。最后,还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支持科研成果在省内转化,确保高新技术在产业化、商业化的过程中得以顺利发展。

3.2 加大物联网应用的需求动力,寻找新的商业模式

缺乏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一直是造成物联网应用需求动力不足、阻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问题之一。目前,物联网产业链中的相关企业是物联网设计、创新和服务的主体[7],也是物联网应用需求的主要对象。要加大物联网应用的需求动力,就要寻找和建立一种多方参与、互利共赢的投融资模式和商业运作模式,实现物联网应用单位与相关部门的多方共赢。对于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应遵循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物联网产业的产业关联度大、应用范围广等特点,以需求和应用为突破,重点培育和发展物联网的核心产业,形成网络状的产业结构并逐步向扩散,从而支撑和带动整个物联网产业的渐进式发展。

3.3 促进企业间的兼并,实现规模化经营 研发成本以及应用成本过高一直是制约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由于物联网的最终发展如同互联网一样,是要实现大规模的应用,服务于所有社会群体,因此,降低企业的成本是发展的关键。英国经济学家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书中指出,交易费用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逐渐降低,生产要素的价格也会随之降低。而相同企业间的兼并则是扩大企业规模最快,也是最直接的方法。这样不仅使得单位产品分摊的成本减少,降低了企业的资金负荷,同时也提高了生产要素的投入效率,避免了重复建设等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旭超,胡芳,韩涛.吉林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情报科学,2011,29(1):23-34.

[2]贾学良.浅析物联网发展现状与趋势[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4):105-106.

[3]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2011)报告[R].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1,(7).

[4]孙玉刚.灰色关联分析及其应用的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5]周桄召.我国物联网产业布局及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