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6 15:56: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不过,虽然同为有价证券,债券与股票的区别也是极为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筹资的性质不同
债券的发行主体可以是政府、金融机构或企业(公司);股票发行主体只能是股份有限公司。
债券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证书,反映发行者与投资者之间的资金借贷关系,投资者是债权人,发行债券所筹集的资金列入发行者的负债;而股票是一种所有权证书,反映股票持有人与其所投资的企业之间所有权关系,投资者是公司的股东,发行股票所筹措的资金列入公司的资本(资产)。
由于筹资性质不同,投资者享有的权利不同。债券投资者不能参与发行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只能到期要求发行者还本付息;股票持有人作为公司的股东,有权参加股东大会,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和利润分配,但不能从公司资本中收回本金,不能退股。
(二)存续时限不同
债券作为一种投资是有时间性的,从债券的要素看,它是事先确定期限的有价证券,到一定期限后就要偿还。股票是没有期限的有价证券,企业无需偿还,投资者只能转让不能退股。企业惟一可能偿还股票投资者本金的情况是,如果企业发生破产,并且债务已优先得到偿还,根据资产清算的结果投资者可能得到一部分补偿。相反的,只要发行股票的公司不破产清算,那么股票就永远不会到期偿还。
(三)收益来源不同
前面已经讲过,债券投资者从发行者手中得到的收益是利息收入,债券利息固定,属于公司的成本费用支出,计入公司运作中的财务成本。在进行债券买卖时,投资者还可能得到资本收益。对于大多数债券来说,由于在它们发行时就会定下在什么时间以多高的利率支付利息或者偿还本金,所以投资者在买入这些债券的同时,往往就能够准确地知道,如果自己持有债券到期的话,未来受到现金的时间和数量。相反,卖出这些债券的投资者也会清楚地了解,由于卖出债券而放弃的未来现金收入。由于这一原因,债券投资一直深受固定收入者的喜爱,如领退休金者、公务员等等。
一、发行方在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时权益部分的确认
可交换公司债券与可转换公司债券一样,同时兼有债券和股票的双重特征,在发行时,其自身价值也就包含了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两个部分。但其中的权益成份并不与发行方自己的股票相联系,而是由于发行方所持有上市公司(即第三方)的股票而产生。因此,发行方在对可交换公司债券进行初始确认时,其价值中的权益成份是否应该同时确认存在疑问。
笔者认为,发行方应该采取类似于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会计核算思路,确认可交换公司债券价值中的权益部分。因为可交换公司债券将来可能交换的对象――上市公司的股票,在当前阶段归发行方所拥有,其相关的收益或者损失也应由发行方享有或承担。如果发行方不确认可交换公司债券中的权益成份,在一定程度上将会蒙受损失,可交换公司债券也无法体现其混合证券的特征。
因此。发行方在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时,应该确认债券价值中的权益部分。
二、发行方对权益成份的会计处理
可交换公司债券在发行时,即可确认其权益成份。由于此时可交换公司债券仍属于债务的范畴,所以其权益成份应按照公允价值,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由于《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试行规定》中明确规定“债券持有人对交换股票或者不交换股票有选择权”,所以计入“资本公积”中的权益成份在将来如何处理,取决于认购方是否行使选择交换的权利。如果认购方在将来行使选择交换的权利,实现了债券与股票的交换,发行方手中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就转让给了购买方,同时收回自己发行的债券,此时上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相应转入“投资收益”账户,视为发行方处置上市公司股票的收益。如果认购方不行使交换的权利,可交换公司债券的权益成份就应视为企业所支付债券利息费用的减少,冲减“财务费用”,即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记“财务费用”。
三、认购方在购买可交换公司债券时的投资分类
可交换公司债券属于金融资产的范畴,对其投资也就存在着入账时的分类问题。根据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于债券可分别归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中国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试行规定》中明文规定:“可交换公司债券自发行结束之日起十二个月后方可交换为预备交换的股票”,即企业发行的可交换公司债券存续期间在一年以上;但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持有目的是为了在近期内出售,属于流动资产,所以认购方在购买可交换公司债券时,不能将其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另外,认购方之所以购买可交换公司债券,不仅仅是因为债券的低风险与稳定收益,而且也是因为其在一定条件下交换为股票后可能产生的高回报;可交换公司债券的交换时间往往不会在其到期日,而是可能发生在一年以上至到期日这一段时期中的任何一个时间点上(视具体协议与条件而定),这些都是认购方在初始确认时完全可以预期到的。所以,认购方在购买可交换公司债券时,很难说其“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不应该将该投资确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因此,购买方在认购可交换公司债券时,应该将其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四、认购方在行权时的投资分类
如果在发行方要求行权的时段内,认购方不行使选择交换的权利,则其继续持有可交换公司债券,到期后或者提前通过债券市场收回该投资。
如果认购方行权,则其对发行方的债券投资就转变为对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资,该投资同样面临着如何分类的问题。首先,如果认购方的股票投资仅仅是以赚取股票差价为目的,准备在近期内将该投资出售,并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则该投资应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其次,如果认购方准备长期持有股票投资,并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即对子公司的投资),或者能够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即对合营企业投资),或者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即对联营企业投资),则该股票投资应分类为“长期股权投资”。第三,如果认购方持有的股票投资,既不具备“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确认条件,也不具备“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条件,则应将该股票投资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短期投资收益的涉税问题
会计上对短期投资持有期间所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息,除特殊情况外,在实际收到时应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不确认投资收益;而税法要求除特殊情况外,均应确认为投资收益,并入应纳税所得额(特殊情况是指,短期投资取得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括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对于短期股票投资,税收上必须严格区分持有收益与处置收益,因为二者在所得税上的处理截然不同。处置收益是所得税税前所得,不需要还原,也不需要比较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各自的适用税率,直接并入投资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所得税。持有收益是所得税税后所得,并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应按照被投资企业的适用税率进行还原,且需比较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各自的适用税率。如果投资企业的适用税率低于被投资企业的适用税率,还应作为免于补税的投资收益进行处理;如果投资企业的适用税率高于被投资企业的适用税率,其已缴纳的所得税额还应作为应补税的境内投资收益的抵免税额进行处理。
短期投资收益的税务处理
例如,某企业2002年1月从银行买入按年付息的A企业债券100000元,2月收到2001年债券利息5000元,3月将A企业债券以107000元卖出;2002年4月以银行存款164250元从证券市场购入的股票B作为短期投资,2002年5月B公司宣告并分派现金股利4250元,2002年6月以170000元卖出(B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15%)。则该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2002年1月,购买短期债券时:
借:短期投资———债券A 95000
应收利息 5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对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括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5000元,应作为应收项目单独核算,不包括在债券的初始投资成本中,税法也认同会计的这种做法。
2002年2月,收到2001年债券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5000
贷:应收利息 5000
收到购买时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5000元,只冲减已记录的应收利息,不冲减短期债券的初始投资成本,税法也认同会计的这种做法。
2002年3月,处置短期债券时:
借:银行存款 107000
贷:短期投资———债券A 95000
投资收益———短期投资处置收益 12000
由于没有取得持有收益,会计制度和税法确认的处置收益是一致的。换句话说,如果存在短期投资持有收益,必然会导致以后处置时,会计制度和税法确认的处置收益不一致。
2002年3月,购买短期股票时:
借:短期投资———股票B 164250
贷:银行存款 164250
2002年4月,收到宣告分派的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4250
贷:短期投资———股票B 4250
由于宣告分派股利在购买之后,会计制度要求冲减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税法要求分回的股权投资持有收益,不论是否补税,都一律按被投资企业的适用所得税税率还原成税前所得,并入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是,如果该持有收益属于免税的投资收益,或者投资企业的适用税率低于被投资企业的适用税率15%,还应作为“免于补税的投资收益”5000元[4250÷(1-15%)]进行申报;如果投资企业的适用税率高于被投资企业的适用税率15%,其已缴纳的所得税额750元[4250÷(1-15%)×15%]还应作为“应补税的境内投资收益的抵免税额”进行申报。
2002年5月,处置短期股票时:
借:银行存款 170000
贷:短期投资———股票B 160000
投资收益———短期投资处置收益 10000
美国和世界的税收负担会加重
2007年以来,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恶化。有统计数据表明,美国现在1%的高收入家庭拥有43%的社会财富;前5%的美国富有家庭拥有72%的社会财富;前6% 到20% 的富有家庭则拥有11%的社会财富;而余下的80%的普通大众,却仅拥有7%的社会财富。
贫富差距悬殊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和世界的宽松财经政策。美国的联邦储备银行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后,引近了非常宽松的财经政策,其结果是股票等金融证券价格的上涨。根据美国政府的统计数据,美国的社会财富已经达到了历史新高。可惜的是,美国的社会财富不是均衡分配的。拥有证券投资和价格话语权的人,就会在宽松财经政策下受益。 譬如,美国的股票指数创了新高,那么有股票投资的家庭财富就会大幅增长。
中国也不例外,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中国政府的财经政策把下跌的房价重新推高。这样,有房子的家庭就变得更有钱,而没有房子的人要买房就变得更加困难。
社会贫富悬殊是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为了社会稳定,美国政府会通过改变税收政策和提高税率来劫富济贫。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公开讲,收入不均是对他个人的侮辱。他可能忘了,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均贫富从来就不是美国社会的基本国策。
通常,高税收来临时,买单的是中产阶级。中产阶层人数多,收入也是清清楚楚的写在工资单里,只能老老实实的缴税。从这一点看,未来投资选择,税后投资回报要认真对待。
债券投资仍然充满风险
2013年是股票投资的丰收年,但却是债券投资的滑铁卢。美国政府长期债券交易基金(TLT)的价格从2013年1月2日的每股116.02美元,跌到2013年12月31日的每股101.86美元,跌幅达到12%。如果算上债券投资的利息收入,跌幅大约在9%左右。
或许有人认为,10%左右的跌幅算不了什么,很多股票一天的跌幅就可以达到10%。但是,我们这里讨论的美国政府长期债券基金,是全世界信誉最高的债券基金,有投资安全天堂之称。
跟美国政府债券基金相比,美国高质量债券交易基金(LQD)每股价格则从年初的116.79美元一股,跌到年终的114.19美元一股,跌幅不到2%。如果考虑到利息收入,那么投资回报应该是正的2%左右。
大家可能想不到的是,美国的高收益率债券基金(也叫垃圾债券HYG)的价格则从年初的每股88.65美元,年底长到每股92.88美元,增幅大约5%左右。如果算上利息收入,增幅超过10%。高质量的债券回报低于低质量的债券回报;高质量的债券回报高于美国政府债券回报。就是说,在2013年,广大投资人为了取得高回报,不惜承担更高的投资风险。
长期来看,美国债券的利率还很低,债券未来增值潜力很小。债券利率和债券价格走向相反。从历史数据看,美国各种债券的利率都很低,所以债券价格仍然处于高价位。在过去三十多年里,美国政府十年期债券利率从20%以上降到现在的3%左右,所以长久来看,长期来看,债券利率会上升,债券投资的前景并不看好。
长期来看,购买高质量的高分红股票的回报会高于债券投资的回报,但是鉴于股票投资的短期风险,购买高分红股票要在股票指数下跌10%以后购买。
股票投资机会和风险并存
过去一年,美国和世界发达国家的股票都有较大增幅,中国和香港的股票却表现一般。对于2014年美国股市的走向,主流媒体现在的导向是一个字:涨。
股票的涨跌受多种因素影响,但2013年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基本是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所驱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主席伯南克的2013年是最后一年任期,他期望在他的任期内,慢慢收紧他的宽松财经政策。伯南克研究大萧条历史起家,所以把他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来。他刚上任时,美国房价已经进入泡沫化阶段,他却信誓旦旦的说,美国房地产市场没有泡沫。当房价下跌时,他又出来讲,房价下跌区域已经得到了抑制,对美国经济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当美国房价全面下跌时,有“用直升飞机撒钱”之称的伯南克开始全面启动宽松利率计划。把短期利率降到0.25%,基本就是零利率,同时购买银行不良贷款,进而购买政府债券和房屋按揭抵押债券,降低债券投资回报,把投资人逼向股市和高风险投资。
但当他准备缓慢收紧银根时,美国和世界股票市场反应强烈,伯南克只好作罢,放弃原定收紧银根计划,在年底时象征性的降低了每月100亿美元的债券购买量(从850亿降到750亿),2014年开始执行。
跟美国相比,欧洲中央银行也不含糊,其行长出来讲,不惜一切代价,保护欧元的生存,说白了,基本手段就是大量发行欧元。
安培经济之称的日本,其基本经济政策,也是大量发行货币,引入通货膨胀,刺激人们消费,压低日元汇率。
2014年,美国和世界股市会面临很大挑战,宽松财经政策的效应已经反映到现在的股市里,未来效应在减弱。长期来看,股票市场的回报仍然会高于债券投资的回报,但在短期内,股票市场的风险明显高于债券投资的风险。
从投资角度,2014年应该持现金等待投资机会。如果必须在债券和股票投资中选择一种投资的话,那么投资债券会更安全。此外,我认为2014年美国股市应该有10%到20%跌幅的下跌期。投资美国股票应该在那个时候进场。
美国房价仍将上涨
在2013年,美国的房价开始反弹,全美国房价指数增幅超过10%。虽然这点增幅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根本谈不上增长,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了骑虎难下的高风险期,增幅已经没有理性。
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上涨是美国央行的财经政策的直接结果,也是美联储努力要达到的目标。美国银行发放房屋按揭以后,就把按揭卖给房地美与房利美,“两房”再把房屋按揭打包,做成房屋按揭抵押债券(MBS)出售。美国的银行并不承担利率风险,它们仅收取手续费。利率风险由“两房”承担。这也解释了金融危机时为什么美国政府不救兄弟(雷曼兄弟)救两房的原因。因为美联储购买美国政府债券和房屋按揭债券,人为地压低了市场利率,所以房屋按揭从历史的角度看,还非常低。
美国1980年代的三十年房屋按揭利率达到15%左右,现在三十年的房屋按揭利率只有4.5%左右。去年五月更降到3.5%左右。房价虽然开始反弹,但跟人们的房屋购买力和未来的物价上涨相比,买房比租房更合算。
另一方面,许多通过拒绝支付房屋按揭而变相破产的家庭,通过收入的积累和个人信誉的修复,将重新回到房地产市场来买房。所以,美国房价这一波增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我在两年前曾经撰文鼓励进行美国房地产投资,应该没有误导大家。
分散投资更有现实意义
在2013年,风险越大的投资,也是投资回报越高的投资。这一投资策略在2014年将不再适用,分散投资将更具有现实意义。这分散投资可以包括:房地产投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现金投资。理性投资策略是这四种投资各占25%,当然,具体比例要根据各个人的收入和年龄做调整。
很多中国人在房地产方面的投资远超过总资产的25%,所以不应该再往房子上押。中国的房价不跌则已,一跌则全国混乱。同样,中国的股市在过去几年只跌不升。一方面,因为房地产飞涨,没有人对股市有兴趣。另一方面,中国的股票市场很不规范,公司财务报表和内部信息交易管理都有严重违规现象。但相信随着中国新一代领导的反腐力度,中国的股市将受益。中国的债券市场还很不成熟,许多投资人对债券投资还缺少全面的理解。为了安全起见,可以通过银行长期存款来实现。
美国人手头没有现金,中国人现金方面没有大的问题。有条件的话,现金可以购买一些黄金和美元存起来。黄金是2013年最差投资选项,但未必在2014年仍然是最差选项。以现有的美元和人民币汇率,人民币购买力严重偏低,出国的人都感到美国物品便宜。这种现象不可能持久。长期来看,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会下跌,人民币比美元贬值更快。
时下,理财市场刮起了“混搭”风。众所周知,服装如果能巧妙混搭将起到时尚、绚丽的效果,而理财产品也一样,如果能巧妙组合,同样能为投资者带来异想不到的收益。比如40岁的投资者,因其处于事业高峰期,在市场趋势不明朗的时期,可以拿出40%的闲置资金投入股市等风险较高的领域,再拿出40%投入债券、货币市场等收益相对稳定的低风险品种,其余资金投入到其它感兴趣的领域,这种搭配会规避市场震荡风险。
巧选股票型基金做定投
据业内人士预测,股市经历持续下探,目前在某种程度上,股市阶段性底部已出现。对此,专家表示,资本市场瞬息万变,再杰出的专家也不可能准确预知具体底部在哪里,因此,在市场估值进入合理的区间后,可以采取分批分次地入场。
“基金定投是最为合适的震荡市稀释风险、分批建仓的方式。”银行人士表示,基金定投指在固定的时间以固定的金额投资到指定的开放式基金中,宜选择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既能分散市场下跌风险,又能在市场上涨时较为充分地获取收益,是可攻可守的投资品种,并且,长期坚持定投,获取的收益并不一定比一次性投资要差。
银行储蓄+部分短期理财产品
全球经济持续不景气,节俭度日已不仅是低收入阶层的专利,储蓄之风再次盛行。理财专家推荐资金三分法理财,即将资金分成流动资金、使用预定资金和生利性资金,前两种资金主要是储蓄。流动资金主要是为防备疾病和灾害等突况而准备的资金,多以活期存款、零存整取等方式储备。使用预定资金,指计划在5年或数年内使用的资金,一般偏向于中长期、回报较高的金融产品,如累积型定期存款、国债等。
另外,配置部分短期理财产品。比如“月月赢”、“周周赢”甚至“日日赢”这类理财品种,大多能获得高于银行同期存款的利息收入,收益率在1.5%至2%之间,既能获取不错的收益,还具有优异的流动性。理财人士还表示,不光备用资金可以这样处理,从股市撤出的资金、暂时闲置的资金,都可以用短期理财的方式来打理,积少成多,同样不可小觑。
根据年龄选保险
随着人们投保意识的提高,不少家庭也把保险纳入了理财配置。理财专家表示,对老年、中年和少年来说,投保侧重其实大不相同。对中老年人来说,宜选择那些能帮助他们颐养天年、享受更好生活品质的投资理财产品。
而如果是给孩子买少儿险作为礼物,则应注重培养孩子的保险理财观念,同时为孩子及早准备一笔教育资金。目前市场上此类保险产品较多,孩子在不同年龄可获得一笔现金返还,用于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教育支出,而且在大学用钱高峰期还可以每年领取大学教育金,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这些保险还具有保单分红的功能,在家长为孩子积累教育基金的同时,还可获得分享保险公司经营成果的机会。同时,此类产品还提供成年后保险保障。此外,这些产品大都有豁免保费的人性化设计,可以让家长的爱永远陪伴着孩子。
“混搭”成为理财新思路
在震荡市中,投资人不能一味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风险。像目前各国经济正在复苏中,市场情绪较去年乐观很多,但市场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市场波动难免,盲目乐观不可取。
因此,在此情况下,投资者首先可考虑资产配置上的“混搭”。比如,从产品种类上说,可考虑保本型、保本浮动收益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等种类;从投资类别上说,则可分散投资信贷类、新股申购类、债券类或票据类产品等。其次,投资者也可关注“混搭型”产品。目前市场上此类产品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基金混搭经典理财产品。如光大银行的“阳光精选组合”就是选择将基金产品与其已有的代表性产品进行组合。二是信贷类理财产品和债券、货币类理财产品的组合销售。债券、货币类产品的风险更低,收益稳健,与信贷类产品较高的风险收益相组合,能互取所长。
业内专家指出,除资产和产品混搭外,部分银行结构型产品的设计机制能实现上涨下跌双向收益,也能在震荡市取得较好收益。
三种优秀“混搭”巧避险
货币基金+股票投资
这种理财组合是一种经典的保本资产和风险资产组合。理财专家认为,在保守型资产配置中,理财市场著名的“二八原则”可以应用在股票投资和货币基金组合理财中十分合适,把两成资产投资在股票,八成资产投资在货币基金或短债。万一股票出现投资损失,也可以用低风险基金的稳定收益来弥补。
某券商有多年基金理财顾问经验的专家建议,投资者也可以模仿现在保本基金的操作方式,来合理分配股票和货币基金之间的比例。保本基金根据对股市的判断设定一个投资放大倍数,用来确定投资在股票市场的比例。
股票基金+记账式国债
这种理财组合是风险承受能力略高的常见股票基金投资组合,精心选择优秀的股票型基金再加上记账式国债投资,既可以规避部分股票型基金投资带来的风险,又可以在流动性上更加灵活。
理财专家建议,由于股票型基金投资策略不同,基金之间投资收益和风险也有很大的差别,投资者的重点应该放在挑选基金公司和具体基金上。2005年上半年市场行情不好的情况下,仍然有广发基金、诺安基金、易方达基金、景顺长城基金、上投摩根等基金公司的股票基金有大量赢利。
业内人士认为,选择记账式国债和股票型基金搭配,主要是考虑到记账式国债流动性好,交易途径多,交易成本也相对较低。万一资金紧缺,投资者可以先从记账式国债中套取资金,最后再选择从股票型基金赎回。
债券基金+股票投资
这种理财组合是一种综合考虑收益的中等风险投资组合,今年上半年债券市场行情涨势如虹,债券基金收益率在所有基金中最高,加权平均净值增长率达到3.09%。从6月底至今,债券基金的收益率也达4%左右。
[关键词]工薪阶层;证券投资;投资策略
工薪阶层是以较为固定的劳动报酬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群体。随着收入的增加和金融市场发展的成熟,作为社会经济群体中最大一部分的工薪阶层有了投资证券的经济条件和现实需求。因此,基于各类证券品种的特点和证券投资的风险分析,研究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具体策略问题,对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和工薪阶层资产的增值都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经济条件
(一)工薪阶层的收入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薪阶层的收入逐年增加。据统计,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超过8%,工薪阶层缴纳个人所得税占个人所得税总额的65%。以北京市为例,2004年工薪收入在7.44万元以上的共有74.95万人,占到工薪项目纳税人数的10.5%。“工薪阶层都是低收入者”的观念已日益被淡化。收支相抵后盈余的增加使工薪阶层的抗风险能力同步增强,具备了进行证券投资的经济条件。
(二)工薪阶层的理财现状
2005年底,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高达28.72万亿元,增速为18.95%,远远超过国内生产总值9.9%的增速,其中城乡居民的储蓄余额也剧增到14.11万亿元。高储蓄的现状直观反映了当前工薪阶层仍以储蓄为理财的主要方式,但是储蓄的低利率使之无法为工薪阶层带来较高的收益。大量调查表明,工薪阶层已经不满足于单一储蓄的理财现状。然而,工薪阶层的特点使其无力进行大额的房产或实业投资,对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不熟悉、投资专业知识相对缺乏也将他们挡在证券投资的大门之外。
二、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主要产品
工薪阶层收入有限,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小,因此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获取一定的收益。毕业论文 目前,我国适宜于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工具主要有:债券、股票、基金。
(一)债券
债券是经济主体为筹集资金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按照发行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债券(又称国债)、公司债券、金融债券。在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上,公司债券的数量很少,金融债券多一些,最多的是国债。金融债券和国债的信用度都非常高,而金融债券主要是由机构投资者买进,因此适合于工薪阶层购买的主要是国债。国债是由国家发行偿付,因此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最安全的投资工具,但是收益也是各种债券中最低的。国债的发行价格和利息支付方式比较复杂,但是国债的利率也是根据银行利率制定的,其收益率一般都要比同期的定期存款利率稍高,并且国债的利息收入是免税的。因此国债作为个人投资的渠道,要优于定期存款。对于收入较低、抗风险能力差的工薪阶层,债券的收益比较稳定,变现能力也比较强,风险不高,是一种适合工薪阶层投资与储蓄双重目的很好的理财工具。
(二)股票
1990年l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开业,中国开始出现股票投资,股票投资者获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价格差;二是红利。在现阶段中国股市,个人投资的获利渠道主要是类似赌博的利用价格差投机。按照经济学的观点,决定股票价格的最根本因素是市盈率,但是经常炒股的人都知道,价格和涨幅最高的股票往往和市盈率没什么关系。现阶段的中国股市还不规范,对于工薪阶层来说,由于多种因素使之投资股票存在许多劣势。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可用于研究股市的时间很少,因此,股票投资风险较大,很难把握。虽然股票投资是个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但对于工薪阶层来说,投资股票必须谨慎,适合于有相当的闲置资金、风险承受能力较强者。不过参与股票投资,切忌不可将绝大部分资金投资股票。
(三)基金
基金产品主要有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保本型基金三种。
股票型基金是最主要的基金产品类型,以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作为主要投资对象,其股票投资比例不低于基金总规模的40%。股票型基金的主要功能是将大众投资者的小额资金集中起来,硕士论文 投资于不同的股票组合。这种以追求资本利得和长期资本增值为投资目标的特点决定其受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股票型基金在所有基金类型中风险最大,同时收益率最高,适合那些追求较高收益、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工薪阶层投资者。经常炒股的工薪阶层可以考虑将部分资金投向股票型基金。
债券型基金是一种以债券为主要投资对象的证券投资基金。债券基金基本上属于收益型投资基金,一般会定期派息,具有低风险且收益稳定的特点,适合于想获得稳定收入的投资者。保本型基金是一种半开放式的基金产品,在存续期内一般不接受投资者的申购。管理该类型基金的基金公司通过担保和稳健的投资风格,在一定的投资期间内为投资者提供本金安全的保证,同时通过其他的一些高收益金融工具的投资,为投资者提供额外回报。在市场波动较大或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之下,保本型基金为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同时又期望获取高于银行存款利息回报的中长期投资者,提供了一种低风险同时又具有升值潜力的投资工具。由于保本基金的结构和运作原理的关系,保本基金在股票市场牛市中难以跑赢大市,但它却是熊市中的理想避险品种,适合于喜爱投资凭证式国债之类产品的投资者。
三、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风险与原则
(一)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风险
作为工薪阶层,绝大部分收入来源于薪金,且薪金增长幅度较低。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安全性是第一位的,只有在安全性和流动性都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投资才是明智的。投资有风险,个人理财的各个渠道也具有风险,医学论文 只是风险的特点与各种投资工具的类型有关。作为工薪阶层,投资于证券市场,必须首先了解各种风险的存在。虽然各种投资品种的风险不同,但是各种投资工具具有一些共性的风险特征,包括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经济环境风险。
1.市场风险。任何市场中都存在风险,只是各种市场的风险特点不同。以股票市场为例,在1997年的香港金融危机中,如果没有国际炒家的投机活动,香港股市也不会有那么史无前例的波动。虽然香港最终战胜了国际炒家,但毕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2001年以来中国股市的低迷使无数股民损失惨重。
2.利率风险。利率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许多投资工具利率制定的依据,例如债券、股票、基金等。在利率较低时,债券、定期存款的利息也很低;当利率上浮后,原来那些固定利率的投资工具的利率可能低于现实利率,导致相当的损失。
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指资产的变现能力。债券、定期存款的变现能力很强,利息损失很小;股票的变现比较随机,股价的波动比较频繁,变现的损失也不确定,但一般变现的损失比较大;至于其他的理财工具也同样具有一定的变现损失。
4.经济环境风险。经济景气的时候,投资的收益高涨,股票、基金、部分期货,甚至贵重金属都会升值,但是债券就要贬值。
(二)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原则
1.保障生活需要原则。日常生活需要支出的,如家里有小孩要准备上学费用,可以预留现金以备一段时期的生活支出,如果五年后有固定的支出,可以做五年期的长期投资,例如债券、基金等。理财的收入归根结底还要用于生活支出。
2.量力而行原则。工薪阶层投资要保证资产安全,须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适宜的投资品种。对于一个高级管理人员来说,如果其家庭现时收入和长期收入预期很高,而且还有相当的一笔闲钱,那么可以考虑做投机性强风险大的项目。但对于一个普通员工来说,其家庭现时收入和长期收入都比较稳定,没有多少闲钱,节余的钱主要用于后段的子女教育和养老医疗,那么这个人就只能谋求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投资项目。
3.合理规划原则。每个人的收入是长期的,收入也是长期的。确定一段时期的财务目标可以使个人能够积累资金,满足将来的资金需求。
四、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策略
(一)抓住时机。低价买进策略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句话在工薪阶层证券投资中尤为重要。职称论文 每一个时机的到来,都包含在政治形势的变化、经济发展趋势、收入水平的升降、消费心理的变化等信息之中。因此,时机的把握需要投资者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并充分发挥个人的智慧,以及高度的投资敏感性。如果时机把握不准,就会给投资人带来很大的损失。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何时买进是关键的投资策略。就购进时机而言,不外乎于证券行市景气时进场或于证券行市低迷时进场两种情况。在证券行市景气期,此时是短线投资的良机。投资人若想抢短钱、赚差价,便可值此即时进场。不过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投资报酬率较高,但风险也较大,原因是上述景气指标反应到证券市场需有一段时间,况且投资人个个都会依此原则性的做法去操作,人人看涨,需求增加,可能最终落个“买高卖高”的结局。证券市场低迷时,人们深受“便宜没好货”价值观念的影响,常有“追涨不追跌”的投资习惯。其实,证券行市景气循环受周期影响,有繁荣一定有低迷,却可能是最好的时机,关键在于证券市场景气低迷时是否大胆进入,以逆向操作的方法运用时势。
(二)分散投资。一“石”多“鸟”策略
投资与投机最大的不同在于“戒贪”。它要求投资者把资金分散在股票、债券、基金或存于银行等多种投资渠道。对于同类型的投资品种,也要采取分期限、分产品等适当分散的策略。根据不同的变现情况,注重长短期品种的结合,在收益率有所保证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投资的流动性,进一步降低投资风险,提高变现能力。这可借鉴传统的投资“三分法”,虽然其收益不可能大,但可以减少风险并获得相应的经济收入。
(三)深入研究。领先一步策略
个人投资想盈多亏少,就必须在审时度势、捕捉商机上高人一筹。很多人风潮一起就很快跟随追涨,当然可能赚上一笔。但想大赚一笔,就必须主动先人一步寻找信息,挖掘商机,并对此作出科学合理的分析与判断,才有可能使自己在投资市场的搏杀中处于主动地位。
(四)高低组合。成本平均策略
工薪阶层投资者在将现金投资为有价证券时。通常总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地进行,以备不测时摊低成本,从而规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带来的较大风险。如果在证券投资中投入了未来有既定用途的资金,则更应倾向于风险较小证券的投资,如国库券等。
(五)按需而变,时间分散化策略
根据投资有价证券的风险将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提高的原理,建议工薪阶层在年轻时家庭收入较少、消费支出水平普遍高于经济收入水平时,由于风险承受能力也较强,可以考虑进攻型的理财策略,比如将其资产组合中的较大比重投资于股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将股票的投资比重逐步减少,主要购买各项平衡型基金或其他较为稳定型基金,并加重债券投资的比重;到老年阶段,应该以投资收益有底线保证的国债为主,尽量少选风险大的激进型证券,以避免养老费用的损失。
(六)委托理财。借“鸡”生“蛋策略
如果有比较可靠的富有投资经验的合资伙伴,也可以尝试将资金托付于其进行投资。现在全世界投资渠道、投资工具越来越多样化,多种信息收集做到准确、及时、全面将更加困难,收集成本也越来越高,因此个人投资在市场上很难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委托他人进行投资,或购买受益凭证,或给建共同基金,也是投资成功的一种策略。
(七)理性审视。风险转移策略
对风险大、收益高的项目,不宜采取直接投资方式,可向负责该项目的富有实力的投资方进行投资,让出部分收益,转移投资风险。工作总结 如通过申购投资基金的办法,可将部分投资风险转移出去。
[参考文献]
[1]吴晓灵.货币银行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2]周正庆.中国股票市场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3]王佳林,等.浅析个人理财[j].商业研究,2004,(7).
[4]王家琪,等.行为金融理论与证券投资策略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3,(2).
[5]中国金融年鉴编辑部.中国金融统计年鉴(20o2)[z].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6]中国金融年鉴缟辑部.中国金融统计年鉴(2003)[z].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一、制约我国保险资金积极入市的主要因素
从国外的经验可以看出,股票是保险公司资产配置中的一个重要投资品种,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利合作关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由于分业经营长期处于割裂状态。随着国内外金融形势的发展,这种政策障碍已经逐渐消除,管理层甚至给了保险公司相当多的优惠措施,希望能够给中国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十分迅猛,理论上将有600亿左右的保险资金可以直接投资股票,但我们认为保险公司短期内将以试探性投资为主,而不会投入大量的资金,且他们对一级市场的兴趣远高于二级市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中国股市没有给投资者带来合理的收益。作为风险程度较高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主要以较高的收益率吸引投资者,国外成熟金融市场的经验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根据经合组织的统计,美国在1970年——2000年间股市的平均回报率为10.3%,债券市场为5%,货币市场为3.7%,而德国这些数据分别为14.4%、7.9%和3.5%。由于股市风险相对较大,投资者的入市积极性往往和股市的收益密切相关。我们将1981年——2003年美国股市的涨跌幅与美国寿险公司股票投资增长率作了对比,发现两者的走势惊人的相似,通过统计软件分析得知,他们的相关系数在90%以上。由此可见,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参与股市的程度与股市的收益率成正比。
中国保险公司从1999年开始通过投资基金间接参与中国资本市场,著名的5.19行情让保险公司尝到了甜头,1999年和2000年保险公司投资基金的收益率普遍在10%以上。但好景不长,随着股市投机泡沫的破灭和违规资金的退出,中国股市陷入了长时间熊市,保险公司在基金投资上陷入亏损的被动境地。受此影响,从2001年到2003年,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分别为4.3%、3.14%和2.68%,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事实上,中国股市的投资者多数都在亏损,包括部分券商在内的许多机构投资者已经淘汰出局,面对这样的市况,向来经营稳健的保险公司自然不会轻易大规模直接入市。
2、中国股市的制度建设还亟待完善。中国资本市场是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诞生与成长起来的,由于定位在为国有企业提供融资而不是资源配置上,其制度设计存在先天的缺陷。这种市场功能的错位,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加上监管力量的薄弱和法制建设的滞后,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诸如上市公司的诚信危机、投资者利益缺乏保护、证券中介机构失职、暗箱操作和市场投机盛行等突出问题。
国九条的颁布,标志着管理层的思路已经从以前的救市转变到治市上。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管理层陆续推出了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券商治理整顿、分类表决制度等一系列旨在解决资本市场制度缺陷的创新措施,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解决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积累的问题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保险资金作为稳健理性的长期投资资金就不会大规模入市。
3、保险公司自身的因素。目前几个大型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主要通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由于资产管理公司成立的时间不长,各保险公司要么用基金投资团队兼做股票投资,要么通过招聘等手段重新组建股票投资部门,总体上相关业务人员还需要较长的时间磨合及适应新的投资业务。同时,各公司股票投资的相关规章制度、风险控制、托管清算等其他准备工作完成时间也都不长,还须在今后的投资工作不断检验和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9月,保险公司投资基金的数额达到744亿元的高点,在有关部门公布了保险公司直接入市的相关文件之后,保险公司对基金采取了减持的策略,到2004年底基金投资额降至673亿元,锐减71亿元。2004年四季度股市一直处于调整之中,在这个时候选择减持基金,保险公司的态度值得玩味。一个可能的理由是,保险公司一方面希望通过直接入市丰富资产配置品种,努力提高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在基金投资(特别是封闭式基金投资)的伤痕还没有愈合的时候,保险公司不会轻易忘记资本市场的风险之痛,他们在准备直接入市的同时减少基金投资的比例,以避免权益类投资在资产配置中占有过高的比重,以减少股市波动对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的影响。特别是三家境外上市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不断下降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在大规模直接入市的条件没有成熟之前,他们不会轻易冒进。而这三家保险公司的资产占全国保险总资产的70%以上,因此保险公司直接入市的规模就不容过分乐观了。
二、推动保险资金积极入市主要措施
经历了近四年的持续调整,中国股市只有通过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和创新,重构一个规范、透明、公平、有效的市场,才能吸引包括保险资金在内的各类合规资金源源不断地为股市输送新鲜血液,使中国的资本市场逐步恢复活力,并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快速发展。而同时,保险公司等广大投资者才能通过资本市场真正享受到投资中国的丰硕果实。为扫除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无形障碍,促进保险资金积极入市,我们建议采取以下几项改革措施:
1、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各项深层次改革。2004年以来的各项政策表明,管理层已经下决心要根治困扰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各类问题,并逐步将国九条的各项精神落到实处。目前,社会各方都盼望管理层能够在全流通问题上有实质性突破,因为这已成为中国股市脱胎换骨的最大障碍。全流通问题由来已久,且越拖越难解决。管理层各方应尽快达成共识,在不损害投资者合法利益的前提下拿出原则性或框架性解决方案,使投资者对全流通问题的解决和中国股市未来发展动向有清晰的预期,促进场外观望的合规资金积极入市,为顺利完成资本市场的改革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除此之外,管理层还应加大对市场上各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努力构建一个健康透明的市场氛围。如:加强上市公司诚信建设,加大对弄虚作假行为的处罚;完善上市公司融资体制和淘汰机制,实现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与相关部门配合,规范包括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媒体在内的各中介的行为;加大对注重投资者回报的上市公司的扶持力度,积极培育真正符合价值投资理念的上市公司群体等等。
2、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涉及到两个金融市场和两个监管部门,这种跨市场的经营活动必然牵涉到两个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早在2004年7月,为应对愈演愈烈的混业经营趋势,避免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达成金融监管分工合作的备忘录,将建立监管联席会议机制,对监管活动中出现的不同意见,通过及时协调来解决。同时,三方还将与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密切合作,共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金融市场的信心。
从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相关配套文件的出台看,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是积极有效的,去年建立的联席会议机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今后,保险资金在入市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突发事件或新的问题,这都需要通过监管部门之间的配合加以解决。同时,监管部门还应鼓励保险公司等机构积极开发跨市场的创新金融产品,进一步紧密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
3、保护机构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中国股市具有明显的资金推动的特点,几乎每次行情都活跃着各路不同性质的资金。随着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强,违规资金已陆续撤出股市,这也是造成近几年股市持续低迷的重要原因。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鼓励合规资金积极入市是管理层稳定市场和投资者信心,推动股市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管理层在打击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同时,维护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代表了市场主流的机构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例如,在处理闽发、汉唐等问题券商的时候,就需要管理层保护机构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失,从而保护广大机构投资者对股市进行长期投资的积极性。
此外,作为机构投资者集中的投资品种,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迭创新高也给机构投资者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据统计,截止到2005年1月21日,在54只封闭式基金中,28只小盘基金(5亿——15亿份)平均折价率为21.89%,26只大盘基金(20——30亿份)平均折价率更是高达37.65%,其中有4只基金折价率已经超过了40%。作为最大封闭式基金投资者,保险公司在2004年中期的封闭式基金投资已经超过300亿份,高折价率是其基金投资蒙受巨额亏损的重要原因。为保护机构投资者,管理层应着手解决封闭式基金的高折价困境,特别是在ETFs、LOFs等新产品成功上市之后,通过制度创新寻找封转开的新思路,彻底解决高折价率给机构投资者带来的各种问题。
4、保险公司应为积极入市做好充分准备。2004年底是我国入世三周年的日子,也是我国保险市场全面对外开放的分水岭。面对国外保险巨头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中国保险业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而努力提高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就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国外保险市场的发展经验已经告诉我们,资本市场是保险公司重要的投资渠道之一,尽管目前我国股市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我们的保险公司应该用战略眼光审视自己的入市策略,为保险资金长期积极入市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当前股市正处在改革攻坚阶段的时候,保险公司应积极介入一级市场、可转债等相对安全的投资领域,通过实战快速磨合投资队伍,提高股票投资部门的研究能力、市场敏锐力及风险控制能力,为今后保险资金更大规模的长期投资奠定组织基础。同时,保险公司还应加紧组织体系、管理制度、财务清算、技术支持、风险控制、激励机制等相关配套环节的建设与完善,为保险公司顺利实施资金多元化运作、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提高投资收益率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国外保险公司股票投资概况
1、股票投资是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主要渠道
国外保险公司投资渠道较多,主要有国债、企业债、股票、房地产、抵押贷款等,经过较长时间的不断调整,股票投资已成为各国保险公司最重要的投资渠道之一。以美国寿险公司为例,最初股票投资在其投资组合中仅占有微不足道的比例,随着监管的放松和华尔街股市的蓬勃发展,股票投资的比例也节节攀升,到1970年代就稳定在10%左右,到1990年代更是快速增长到30%以上,进入21世纪,股票投资的比例虽有所下降,但也保持在25%左右的较高水平。相对于股票投资,抵押贷款、房地产等投资品种出现明显萎缩,如抵押贷款比例由上世纪二三十年代30%——40%的水平一路下滑到2003年的6.86%。而企业债、国债等债券投资则基本保持稳定,如企业债的投资比例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就一直在40%的水平上下窄幅波动。
统计资料显示,欧洲国家股票投资比例相对较高,例如:英国在1960年代以前股票投资比例为20%左右,而到了90年代,就上升到50%左右,并一直维持在这一水平。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近年来的股票投资比例基本在20%——30%之间波动。统计还显示,不同险种的股票投资比例也略有差别:在九十年代末期,美国寿险与财险资金投资股票的比例分别为27.42%和17.83%,英国为60.4%和31.98%,日本为26.6%和20.37%。
2、股票投资收益是保险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
随着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饱和度不断增加,保险公司之间的激烈竞争导致保费收入增长速度放缓和费率的下跌,多数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实际上已经处于亏损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收益成为保险公司净利润的主要来源,股票投资不仅是保险资金运用的一个重要投资渠道,也成为保险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
美国寿险公司协会2001年到2003年的统计资料显示,美国寿险公司投资收益中债券贡献的比例最大,平均为63.61%,股票高居第二位,为15.03%,随后是抵押贷款、保单贷款、房地产等其他投资品种。由此可见,股票投资是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重要来源,考虑到2000年以后美国股市在科技股泡沫破灭之后表现不尽如人意,股票投资对保险公司的利润贡献还有很大的潜力。
3、保险公司已成为资本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
美国资本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投资者结构已经出现明显的机构化特征。1950年美国机构投资持有股票市值占总市值的比例仅为7.2%,而根据最新的美联储资金流动报告,截止到2004年三季度,美国资本市场上约有58.57%的股票市值为机构投资者持有。从报告披露的数据看,美国个人持有的股票比例在这几年依然保持了明显的下降势头,从1999年的46.96%减少到2004年三季度的39.24%,平均每年下降1.29个百分点。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称,就该基金的投资价值而言,其一在于可转债随着中长期投资因素的预计改善,后市有望获取较好收益。其二,大成可转债此时建仓具有成本优势,而且可以对可转债高比例配置使得该基金有望在可转债市场好转时获取更多收益。其三,大成可转债投资策略灵活多样,有利捕捉更多转债市场存在的机会。其四,大成公司出色的股债市投资能力助力基金的可转债投资。
股市是决定可转债价格的重要因素,随着股市中长期投资因素的缓解,可转债投资价值愈发明显。就投资者而言,在市场存在短期筑底风险的情况下,通过认购新发行的可转债基金,既可以避免可转债市场短期的波动风险,又可以做中长期布局。大成可转债是大成旗下第五只债券方向产品,是一只标准的债券型基金,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不高于基金资产的20%。另外,该基金可以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股票、权证等权益类资产,也可以参与一级市场新股申购或增发新股,属二级债基。该基金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其主投可转债,基金契约中明确规定投资于可转债(含分离交易可转债)的比例不低于固定收益类资产的80%,是国内少有的几只重点投资可转债的债券型基金品种。
与国内其他几只可转债基金相比,大成可转债有可转债投资比重更大的特点,可谓是更为纯正的可转债基金。比如国内首只可转债基金兴业可转债的可转债投资比例为30%-95%;招商进取可转债投资比例为20%-95%。而换算下来,大成可转债的可转债投资比例为不低于64%,这点和富国可转债、博时可转债、华宝可转债等相似。
大成可转债对固定收益类产品拟定了多种详细的投资策略:可转债套利策略、相对价值分析策略、可转债条款价值发现策略、可分离交易可转债投资策略。可转债既受债券市场影响,又受股票市场影响。因此其比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都更为复杂,当然机会也更多。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各种策略去捕捉不同的机会当然更有利于基金获取收益。考虑到可转债受股市和债市双重影响,而且股市对其的影响更大。因此在对可转债进行投资时,可转债相关正股的研究很重要。从这个角度来看,大成优秀的选股能力(优秀的股票投资能力下诞生了大成景阳,大成积极成长等绩优基金)能为可转债投资提供很大助力。而且考虑到大成可转债是一只二级债基,基金有20%的资金可以在一、二级市场投资股票,因此选股能力还可以进一步通过对股票的投资来影响大成可转债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