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6 15:56:3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妇产科安全管理的内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6―61―02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涉及范围广和整体性较强的学科,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所必需的妇产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运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保持健康的服务。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制观念日益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病人的投诉、新闻媒体的曝光,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困扰着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创新型妇产科护理的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已成为医院管理者的一项常抓不懈的课题。现对护理不安全隐患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范对策及手段。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因此培养创新型妇产护理的安全意识与手段是医疗管理的战略目标。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创新型妇产护理的安全意识要求我们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队伍。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医学护理队伍和高水平的护理专业学术创新的团队,乃是决定临床实践中妇产科护理创新能力的关键。
1 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
1.1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观念转变缓慢,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和应急措施,护理过程中忽视危机因素和潜在的隐患,忽略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患者权益尊重,引发护患之间冲突和纠纷的现象时有发生。
1.2 医院领导、护理管理职能部门对执行规章制度的监督不力。医院领导检查流于形式,执行部门监管疲软,只是应付主管部门的指示,这是隐藏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重要缺陷。
1.3 执行护理制度和操作常规不严
在护理诊疗过程中,有些护理人员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执行医嘱不严谨,药品管理混乱,违反护理操作常规和不严于职守,观察病情不周到、不细致,不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延误抢救时机,拒收危重病人等而引发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
1.4 专业技术素质及其影响
许多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源于护理技术上的分歧,或者说是病人及其家属认为的护理治疗技术上的失误。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业务素质,从而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的产生。同时,更要重视的是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影响。
2 培养创新型妇产科护理的安全手段
2.1 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安全管理
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应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组织全院护理人员接受”四五“普法教育及医疗行政法规专题讲座,建立学法制度,使全院护理人员能自觉知法、守法,自觉规范护理行为,强化依法行医观念。我院制订了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成立了院安全管理委员会、科安全管理小组,每月进行安全检查,针对不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及时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2.2 加强素质教育,强化岗位职责
组织护士观看护士行为规范录像,举办护士职业礼仪示范表演,从而规范护士行为举止,以良好的精神风貌促进高尚职业道德的养成,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为加强工作责任心,护理部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制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并统一全院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严格的质量考核制度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实在工作中,保证护理工作质量。
2.3 加强敬业精神的教育,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
教育护理人员本着对病人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护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医护安全和医护质量。同时,护理部在护理质量和护理技术方面常抓不懈,从基础质量到终末质量,从关键部门到薄弱环节,从基本功训练到重点人才的培养,从新技术应用到新设备的引进,从质量考核到制度落实等,都有强有力的质量管理机制。将质量检查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晋升的重要指标,加强质量控制,立足目标,着眼环节,逐级考核,层层把关。将医疗安全作为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列入科室质量考评指标中,如个人出现差错事故时,除经济处罚外,还要记入个人档案并在全院曝光,影响评模晋升,从而培养了护理人员严谨的工作作风。从单纯被动受检变主动参与检查管理,使护理人员认识到”病人在心中,质量在手中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效性。
关键词: 妇产科 护理安全 隐患 对策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医疗护理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妇产科作为存在护理安全隐患较高的科室之一[1],要求我们必须对各种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做系统的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和解决,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妇产科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本文主要针对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进行讨论。
1 妇产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
1.1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不强
部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风险意识不足,对待孕妇未认真听胎心、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未严格执行产后护理常规,造成了新生儿窒息、死亡或产后出血等。未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发错服药、接错液体、抽错血的现象仍有发生,对各种法律、法规也欠缺了解,重视度不够,出现急症时没有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就忙于处理,引起护理纠纷的发生。
1.2护理人员业务水平有限
目前,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提高,同时,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使用,各类新药的快速更新,都对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部分护士由于所学医学知识的局限性和技术水平的相对薄弱会导致一些技术问题的出现,产生一些风险。护理人员的知识欠缺、技术不熟练、临床工作经验不足,会在抢救危重患者的关键时刻,不能迅速准确地配合实施抢救措施,给护理安全埋下隐患。如果助产护士对静脉输注缩宫素的孕妇未能及时、正确监测产程及宫缩情况,可能导致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瘫;在肩难娩的过程中,动作不到位,有可能造成新生儿锁骨骨折,引发纠纷。
1.3患者自身的因素
由于妇产科病人的特殊性和危险性,已经增加了医疗和护理难度[2],但是很多孕产妇对医院规章制度不遵守,不配合,如私自离院外出或者请假,结果出现了不慎摔伤、胎盘早剥、胎膜早破等现象,不得已给予急诊剖宫产,而产后又出现大出血新生儿窒息,这种情况往往导致医疗纠纷。再者,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意外需产钳术或剖宫术,若不能及时与患者本人和其家属沟通,就容易出现期望与现实情况不符而导致患者的不满意情绪。
1.4急救药品、设备潜在的安全隐患
因急救药品配备不良,医疗设备种类不全、性能不佳等也是造成不安全的因素。如抢救新生儿窒息用的喉镜,属于易耗品,紧急情况下容易出现灯不亮的情况而延误抢救时间;如一次性吸痰器,容易受到气温影响造成塑料管软硬不均而延误急救;抢救时氧气瓶氧气不足,各类监护仪器的备用电池没电都属于设备隐患。对用于产后大出血、子痫抢救工作的急救药品、抢救设备没能处于良好状态,容易引发法律纠纷。
2 防范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对策
2.1增强护理安全意识
为了避免因护理人员法制意识的缺乏导致的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有必要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文件,不断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以维护护患双方权益和降低护理风险。有些护理风险的发生源于护理人员的头脑中缺少风险源于“细节”的意识,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细节护理,如对产前孕妇认真听胎心,作好胎心监护,对产后产妇严密观察阴道出血情况,防范新生儿重度窒息和产后出血的发生,护理安全要求落实到护理工作的全过程。
2.2提高护理人员业务能力
根据实际情况,由理论基础好、实践经验丰富的医生负责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科知识、急救技术等,加强培训实践,并指定专人带教。定期考核以评估培训效果。鼓励护士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以增强自身知识面,改正不当的护理行为。
2.3加强护患沟通
针对患者对护理质量的高期望,护理人员必须树立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的服务意识,最大程度的减少由于语言不当引起家属不满而引发纠纷。
2.4加强药品和设备的管理
完善设备和药品管理,做到急救药品和器材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对急救设备做到专人管理,随时检查医疗设备是否完好无损,定位、定量、定时保养维修,让设备在急救时随时待命,保证药品充足,对使用的药物做好记录备案,以备随时使用。
3 结论
妇产科护理安全问题是不可忽视的永久性课题,它直接关系到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关系到医院的社会形象[3]。因此,系统分析影响护理安全的各种隐患,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护理安全文化建设为基础,对风险必须做到早发现、早疏导、早预见,对产科护理工作意义重大。
【关键词】 妇产科;护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434-01
近年来,妇产科护理学成为各大医学院的热门专业,究其原因,是因为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妇产科职责主要是为生育女性和新生儿童服务的,在实际情况下,生产后的女性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灵上都十分脆弱,同时,有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对新生儿护理和照料方面没有经验。这就对医院妇产科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仅要有足够的耐心,更要对患者和新生儿细心。本文首先对妇产科护理工作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然后对妇产科护理工作管理,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在医院妇产科的护理工作中,护理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护理人员的专业形象、护理对象的生命质量以及护理工作是否有成效。良好的护理管理有益于提高生育妈妈和新生儿的健康水平,但是,目前医院妇产科传统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疗模式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这样才能使妇产科的护理工作越来越好,才能更好地为生育妈妈和新生儿服务,这是妇产科护理工作的一个永恒的目标。
1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瓶颈
(1)工作中缺乏责任心的培养。无论是任何工作,责任心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妇产科护理工作,它要求医务人员拥有相当专业的技术、足够的责任心及完善的医疗设备。其中,责任心是作为医务人员最基本的素质,一个好的护理医务工作者,不会受到任何外界的干扰,不会受自己的情绪的控制,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会耐心对待,细心解决。另外,在医务人员的工作中,随着工作时间的不断增长,我们会认为老医生经验丰富,水平颇高,但是有些年龄大的医生在处理医疗问题时会有惯性思维,在解决突发事件的时候会将经验作为首要基础,而往往忽略了实际判断的准确性。这些都意味着医务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责任心的缺失。
(2)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妇产科护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工作人员拥有极强的专业基础和过硬的技术水平,本着以服务为目的的基本要求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是每一位妇产科护理工作者所必备的。目前,有很多医疗差错都源于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不强,技术不过硬所造成的。在护理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病人投诉护理人员的技术和素质欠佳,给医院造成了极其负面的影响,同时也对病人和家属造成了心理上的伤害。
(3) 医院妇产科制度管理不严谨。妇产科护理工作是十分神圣的职业,它迎接着无数新生命的诞生,承担着每一对父母对其的寄托,因此,作为护理工作者一定要恪尽职守,认真对待每一对父母,细心呵护每一个问世的新生儿,但是在目前来看,有很多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医嘱和查对制度,管理药品不按规定,疏于职守,违规操作,对病人病情观察时不仔细,结果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纠纷的发生。
(4)妇产科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还需增强。妇产科护理人员在端正态度,严格操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及技术的同时,也得提高其法律意识,将陈旧的观念抛开,培养自身的危机意识,对于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危机情况能够准确把握,及时快速的采取应对措施,并对潜在的隐患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但是目前很多护理人员只能做好最基本的护理工作,并没有将思路打开,将忧患意识放在提高专业水平的内容中,甚至有一些护理工作者无法准确判断哪些危机应该是由自身可以快速解决的,遇到危机事情该如何妥善处理等。久而久之,造成了护理人员的被动情绪。
2 医院妇产科护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1)强化妇产科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护理工作的安全管理。医院相关部门应该定期对妇产科医护人员进行法制教育,逐渐培养妇产科护理人员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更好地利用法律手段维护生育女性与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通过对医护人员进行法制教育,能让他们自觉地知法、懂法、守法,切实有效地按照医院妇产科相关护理流程操作进行工作,充分做到每一个医护人员都是依法行医。同时,医院的相关部门也要成立检查小组,主要负责对相关科室的检查,这包括妇产科在内的全院各科室的日常工作,设立月查制度、周查制度等措施。
(2)加强医院妇产科的制度管理体系。妇产科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之所以会出现很多问题,是因为护理工作制度的不完善,要想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就要首先加强护理工作管理制度的实施,切实将每一项制度应用到护理工作中,使得每一个工作人员在操作任何护理行为的同时都能有章可循。另外,我们要为护理人员开展奖惩分明的制度,针对优秀的护理工作者,我们要给予奖赏,对于工作上尚有欠缺的护理人员,我们要对其进行定期培训及考核。
(3)加强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的培养。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医护工作者的要求也在逐渐增加,因此,需要护理工作者拥有过硬的专业水平,对待突发事件能够妥善解决,我们应该针对不同岗位上的护理人员,结合他们的工作职能,开展各种各样的培训活动,应用专题讲座、外出进修、技术研究、心理辅导等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其专业水平,同时提高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4)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作为一个妇产科护理人员,应该拥有比其他人更强的责任心及耐心,对待新生儿的诞生及每一位产妇都应该细心呵护,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他们,另外,还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素养,增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这些都源于对工作的热爱。医院应该加强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的敬业精神教育,工作中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护理工作操作流程,认真做好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群.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6A) : 74 - 75.
[2]吕军,陈刚. 对医院安全卫生管理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 4541.
[3] 徐晓斌,赵晓琴.运用法律武器正确处理一起医疗纠纷的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1999,19( 5) : 280.
[4]甄丽基.防范医疗护理事故的临床实践与成效[J].现代临床护理,2004,3( 4) : 50.
[5]邓坊非.医疗护理隐患自查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护理研究,2000,14( 4) : 174.
[6]安立彬. 实用妇科护理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5.
山东威海妇幼保健院内科,山东威海 264200
[摘要] 护理风险是影响妇产科诊疗质量的重要因素,护理事故的发生易致护患纠纷。该次研究从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因素出发,阐述主客观因素,最后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及处理对策,以抑制护理事故、减少风险,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
关键词 ] 妇产科;护理风险;预防与处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a)-0091-03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医疗经济、卫生环境、医疗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提供优质服务极大的缓解了医疗服务供需矛盾。但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生命健康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对于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卫生服务供需矛盾依然巨大[1]。临床护理直接关系治疗与康复水平,也是患者接受医院服务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质量的临床护理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保障。妇产科是人们较为关注的科室,关系千万家庭健康福祉,生育繁衍,人们对妇产科护理质量较为关注;抑制妇产科护理风险,保障母婴安全,不仅是人们自身愿望,也是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院环境的内在需求。因此,探讨妇产科护理特点,总结护理风险,针对性的提出预防及处理措施,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母婴安全,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1 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因素
1.1 客观因素
1.1.1 医院环境因素 医院感染源众多:①在我国,医疗卫生资源供需矛盾仍较大,且地域分布严重失衡,医疗技术水平、条件较好的医院往往受到患者欢迎,供需矛盾更加尖锐;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中国卫生费用筹资与分配公平性排在倒数第4,“每千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上海市为5 175,北京市为6 128,贵州省仅为1 151,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1]。②医院环境复杂,接待患者众多,医护人员工作量较大,在日常治疗、护理过程中,接触体液、样本、医疗器械等携带感染源物体频繁,发生交叉感染的几率相对较高,增加了护理人员、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风险。据相关统计妇产科操作发生手套破损的几率达到20%以上,而发现率不足5%,极易造成较差感染。
1.1.2 妇产科特殊性 妇产科工作环境压力较大:①生育关系家庭幸福,生存繁衍,我国传统观念对于生育极为重视,妇产科作为接产的科室,其医疗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产妇生命健康,还影响后代,备受产妇及家属重视;产妇及家属关心则乱,小小的失误均可能造成大的纠纷;在医院进行相关诊疗活动时,产妇及家属出于母婴安全种种因素计,态度极易摇摆对医院正常护理活动干扰较大;若出现事故部分患者家属可能采取激烈的手段进行打击报复,威胁护理人员的生命健康,易致不良后果,据统计2007年全国内地有73.33%的医院出现暴力医闹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情况,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护患矛盾尖锐。②产妇患者并发症种类较多,病情变化多端,突发性、反复性较强,相关治疗、用药等禁忌事项较多,对护理的质量要求较高[2];护理人员常常需要应对产妇病情突发变化,需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进行人工流产、分娩、大出血抢救时需要争分夺秒,护理人员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心理压力较大[3]。此外,工作责任重大、生活家庭压力大、职业技能培训测验项目繁多都给妇产科护理人员增加了职业压力,给后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绝大多数妇产科护理人员均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如尚爱梅等对7家甲等医院妇产科护理人员上百位护士进行职业压力测试约有80%的护理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4]。③危害:过大的工作环境压力,不仅会对护理人员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其工作效率,增加操作失误、误伤等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还可能因不良事件的发生给患者造成伤害,威胁母婴安全,产生护理风险。
1.1.3 护理工作及管理隐患 妇产科护理供需矛盾尖锐:①医护人员储备不足,在我国,随着医患矛盾逐渐凸显,护士职业的社会认可度不断降低,负面评价增多,加之护士职业压力、工作负荷大,选择护士作为职业的人群比率较低,护理专业人才严重不足。据相关统计,我国护士中硕士、博士比重仅为0.1%远低于发达国家[6]。此外,与护理专业招生相对应的是,受教学质量、实践资源影响,护理专业人才的素质参差不齐。一大批实践经验少,综合素质不足的护士踏入工作岗位,必然增加了妇产科护理风险,操作失当、护理失误,发生护理风险的几率增加。②管理不科学,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地区发展极不均衡,农村地区接受新护理观念、技术较缓,医院管理仍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护理工作开展缺乏规范化、制度化。分工、责任、路径不明确,可能造成护理不到位、操作失误,护理人员推卸责任现象普遍存在,增加了发生护理事故的风险。
1.2 主观因素
1.2.1 患者及其家属因素 患者因素: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我国部分传统观念已发生了巨变,新一代育龄青年往往性格独特,独立性、自主性较强,对束缚性的规章制度较为厌烦,给医院护理管理带来了困难,医嘱依从性较差,于产房、医院中随意活动或进行其它不遵守医嘱的行为现象普遍存在,存在许多重大安全隐患[7]。年龄相对较轻的患者往往对生产等相关知识了解不够,计划生育准备不足,对如何减少护理风险、相关禁忌事项知之甚少,流产、引产比率不断增加,许多年轻患者进行流产时隐瞒父母,不仅易致护患纠纷,客观上也增加了发生护理事故的几率。陈美欢等收集2004—2008年5年内在佛山市相关资料,<20岁引流产比例显著提高,与大部分学者研究结果基本相同,引流产年龄区域年轻化[8]。
患者家属因素:在我国,独生子女比率较高,育龄夫妻往往受到双方家长高度关注,所谓“关心则乱”,双方家长据传统经验、观念对产妇进行陪护指导可能对正常的医院护理活动造成干扰,且传统的生产观念已不能满足护理需要,甚至大部分家长仅为经验之谈,缺乏科学性,许多观念可能本身便是错误、有害的。此外,出于关心爱护,家属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若发生护理事故,造成医患纠纷的可能性较大,不仅影响医患关系,其本身可能影响正常的医院工作,耽误自身、其它患者诊疗工作,产生护理风险。据统计,约有20%的医院受到过患者及其家属的暴力冲击,给医院造成重大影响,给他人造成巨大的伤害[9]。
1.2.2 护理人员因素 职业技能相对不足:目前,随着大批医科高校的建立,一大批护理人员涌现并投入到不断增多的医疗机构当中,但长期以来因教学与实践脱节,护理专业教学质量堪忧,部分护理人员理论不扎实、实践技能缺乏,而为应对护理人员供需矛盾,实习护士匆匆参与独立工作,发生护理事故的几率较高;此外,随着新护理技术的不断涌现,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的技能、技术不断增多,学习压力较大,掌握新设备、新技术难度较高,应用于实际妇产科临床护理中,不仅影响护理效率、效用,还可能产生护理风险。护士职业资格考试中考试项目逐年增加。
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我国护理专业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课程、护理专业课程为主,占到总课时90%,而人文科学课程课室不足5%,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9]。新一代护士多毕业于大专院校,与社会实践相分离,沟通、交流、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相对不足,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过程中效用有待提高,言语冒犯冲突易致护患纠纷,处理突发事件能力不足、心理素质不强增加了护理风险。
职业态度有待提高:妇产科临床对护理的质量、标准要求较高,规范化的操作非常重要,而新一代护士队伍受时代背景、教育环境等因素影响,纪律性、职业态度有待提高,部分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性格随意马虎、书写不规范、操作不规范等,存在护理风险;此外,在我国,护士在护患关系中仍占据主导地位,患者出于母婴安全计往往表现出低下的姿态易助涨护理人员骄纵的心态,增加了发生护患纠纷的可能。
2 妇产科护理风险预防及处理对策
2.1 改善科室环境,提高护理标准
①合理布局,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病房、手术、检验等,增设安全设施,若防滑垫、警示标示等,不仅可有效抑制人员的流动抑制交叉感染,还可减少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
②改造病房环境,创造安全、温馨、舒适的医院环境,如创造家庭式病房环境、增加绿色植物盆景、适当的音乐、隔离墙等,可愉悦产妇及家属的心情,提高患者满意度,甚至影响生理,抑制产妇心情剧烈波动,保障母婴安全。
③提高护理标准,加大消毒、卫生检验检疫力度,如增设空气消毒机,保障病房空气质量,抑制病原菌传播;在保障产妇正常休息情况下,增加查房、消毒等基础护理频率;提高医护人员出入病房防护标准,施行严格的消毒措施,执行相关操作时执行严格的无菌标准,抑制医院感染。
2.2 提高培养力度,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2.2.1 政府应加大投入与政策调控 ①积极改革医科教育制度,实行教师考核,积极引进人才,确立院校与医疗机构合作制度,确保教师教学能力;加大院校投入,增加先进的设施,引进创新理念;加强院校、校校之间的交流,增加实践资源;加强教学质量考核,提高考评标准,促进护士生自我学习与提高。②实施政策调控,调节区域间护理资源平衡,特别是城乡平衡;制定优惠的政策,如就业、转业政策,鼓励、吸引优秀护理人才向护理资源欠发达地区转移;科学有步骤的对落后地区的医疗条件进行改造,提高地区妇产科技术条件,增加护理人才储备。
2.2.2 医疗机构应加强人才的培养、维持与引进工作 ①自我培养:自我培养的内容包括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综合素质、职业态度培养,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可通过现场教学、研讨会议、技能培训等,提高实习生学习效率,促进新技术、新理论的推行;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妇产科长期不懈的努力,不仅需要创造良好的科室文化,还需要配合详尽的培养计划,包括文化培养、心理素质培养、应对能力训练、沟通能力训练等,以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②人才维持: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巨大,往往伴有抑郁、焦虑症状,影响护理能力发挥效用,医院应积极采取降压措施,通过进行心理辅导、举办文娱活动等措施释放职业压力,此外,还应适当提高薪酬待遇,提高护理人员满足感,提高对妇产科重视力度,避免投入失衡,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护理人员对科室的认同感,满足患者物质、精神需求;观察护理人员心理状态,及时调节负面因素,对心理波动较大护理人员给予帮扶,适当安排假期,必要时也可以调离或劝退;建立科学、公正的岗位制,包括薪酬制度、职称制度、发展制度等,为医护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发展环境。③引进人才:引进人才是提高科室护理水平的捷径,可通过人才交流、大学招聘、猎头聘请等方法,引进高素质人才,当然,引进需要据科室情况而定,不能盲目引进,片面追求“海龟”、高学历,应引进专业素质过硬、职业态度优秀的护理人员。
2.3 加强科室管理,提高护理的效用
2.3.1 加强护理工作的管理 ①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按照功能分区、临床护理路径,据护理人员护理水平、性格、综合能力等情况,划分岗位职责,并用制度进行确立,以保障其有效推行,减少责任推诿、以职权压人现象的发生,构建和谐岗位环境,促护理人员人尽其用、各尽其职。如技能操作并不熟练但交流、沟通技巧高明的护理人员可作为接待、宣教人员,而性格严谨、技能熟练护理人员可作为临床护理人员。②制定规范化的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严格规范、提高操作标准,以全面提升护理的质量与水平,不仅可减少护理混乱,亦可体现护理的专业性,增强患者信心。③实行分级护理管理,护士长应发挥带头作用,实行小组管理,发挥小组各成员间最大效用;针对情况复杂、病情危重患者给予重点监护,对于产妇及家属合理要求尽力满足,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2.3.2 加强病房管理 ①加强对病房环境的管理,制定严格的就诊、入院、出院管理,对入住时、入住后日常护理、出院时病房恢复严格控制;实行人性化、科学化的病房准入、陪护制度,结合产妇及其家属意愿采用自愿与原则结合的标准管理病房。如部分家属希望24 h陪护,可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增设家属床位。②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管理,“无规矩不成方圆”,医院有相关制度规章,是保障诊疗活动顺利、安全实施的基础,病房设施、环境需要产妇及其家属、医护人员共同维护,双方需要共同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如部分床位显眼处设有警示标示,患者及其家属应自觉维护,不能随意挪动、遮挡,此外部分家属大声喧哗也影响他人的正常休息,应予以制止。
2.3.3 建立风险管理制度 ①针对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应有正确的估计,医院应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在产妇就诊时据其病情分析其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如部分产妇并发妊娠期高血压较严重,经治疗后虽得以缓解,但仍具有复发的可能,此时应加强监护,提高护理标准[11];②医院日常活动也应加强控制与管理,加强医院感染控制,针对性的提高护理标准。如妇产科发生医院感染主要集中在分娩后,分娩过程中出血、助产、剖腹产均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医院应加强围产期的相关护理,引进先进的抗感染技术、药物、管理理念并应用于实践,以抑制医院感染。
2.4 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指导
2.4.1宣传内容 建立健全的妇产科教育宣传流程,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全面、细致、科学、实用的教育宣传;宣传的形式可采用口述、实例、多媒体等方式,务必通俗易懂、简单易行、高效安全;宣传的时间也应灵活多变,结合患者及其家属有效,尽早、尽快、有效的传递。
2.4.2宣传目的 宣传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患者及其家属自我护理能力、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医嘱的依从性,抑制安全事故、护理风险的发生;宣传还应促进患者及其家属理解护理工作,配合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抑制因延时、超时、失误等造成的护理风险。
3小结
综上所述,妇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复杂,抑制风险是患者及其家属和医护人员共同的责任,医院应加强人才培养、硬件投入、制度建设,积极提高护理水平,加强护患交流,抑制纠纷产生,患者及其家属也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促进护理活动的顺利开展。
[
参考文献]
[1] 刘艳芹.护士绩效考核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医学报,2013,32(B8):512-513.
[2] 郭蕊.护士长的人性化管理[J].内蒙古医药,2013,30(5):55-56.
[3] 李彦,张建勇.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内容及方法改进的思考[J].实用医药杂志,2013,29(8):764-765.
[4] 王素枝,朱拥军,陈璐.量化管理在地市级三级甲等医院基础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齐鲁医科杂志,2013,19(18):125-126.
[5] 刘弘.护理督导制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内蒙古医药,2013,30(5):58.
[6] 徐霞,金则选,黄行芝,等.临床护士分级管理绩效考核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9):681-682.
[7] 左淑红,杨香芝.以激励方式提高护理安全管理的做法与体会[J].中医学报,2013,32(B8):509.
[8] 陈美欢,聂莹,郭兰英,等.某地区人工流产年龄分布趋势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0,5(15):90-91.
[9] 陶丽英.温馨护理减轻初产妇分娩疼痛的临床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9下旬刊):20.
[10] 胡纬青,刘捷,杨水珍.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产妇心理及生理因素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3):26-27.
【关键词】产科护理 安全管理 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280-02
妇产科具有非常特殊的性质,会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容易发生医疗纠纷。而且随着人们法制观念意识的不断加强,病人对于医院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这使得护士在护理的过程中难度更大。因此,应该要强化质量以及风险意识,规范护理行为,从而更好地确保孕产妇安全,避免纠纷发生。
一 产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操作以及执行制度不到位:在产科的护理中,如果出现产后出血或者在接产过程中观察不细致,出现异常不能及时记录和报告,就可能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后果,比如:当发生胎心检测不及时,未能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时,很可能会导致胎儿宫内死亡。当出现不严格执行各项制度,用错药时,就会造成重大的医疗事故。
2、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护理文件是记录护士日常护理工作的书面记录,它是具有法律效应的记录依据。当护士与患者发生医疗纠纷时,护理文件可以作为关键性的事实依据。在产科的工作中,因为急诊分娩或者抢救的新生儿比较多,通常情况下都不能够及时的做护理记录。而是在抢救完病人之后,才去补充记录内容。这样一来,就可能会出现陈述不清,内容失真以及随意签名涂改现象的发生,给此后医疗纠分的举证,造成很大困难。
3、缺乏有效沟通:产科所接待的主要是孕妇。孕妇分娩虽然看起来是一项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因为家属通常都会非常的紧张和关心,所以很容易产生焦躁的心理。这样,在和护理人员进行沟通时,态度可能比较恶劣,不能及时有效的克制自己的情绪,甚至出现大吵大闹的情况。这样就给护理人员增加了一定的心理负担,同时增强了护理的风险。而家属法律意识的增强也是影响护理风险的原因之一。由于法制的宣传,家属开始有意识地要求医院对某些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很容易产生医疗纠纷,影响了护理工作的质量。
4、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护理管理人员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不健全,约束力不强;缺乏逐级管理、监督、检查和指导,质量监控机制不健全,措施不力; 物品、药品放置混乱,位置不固定;内服药和外用药标签不明,无菌物品和污染物品混放,消毒不严密所致院内感染。
二 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
1、提高护士的安全护理意识:安全护理意识薄弱是医疗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诱因,它由医院护理人员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等决定。医院部门要想提高护理效能,就必须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本医院相关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①严格医院护理人员录入制度。采取择优录取办法和试用期严格、动态考评办法,从根源处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②加强医院内部宣传力度。将有关规章制度作为医院日常教育考核标准来运用,增强医院护理人员的安全思想觉悟。③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实现专门化规范,并落实责任到各个科室甚至是各护理人员身上,增加其责任意识。④定期举行有关护理质量的研讨会。实现护理人员之间经验的交流,促进护理人员全面提高。
2、严格考核评价机制:提高产科护理考评标准,以护理质量为第一位,有意识弱化对护理工作数量的考核,贯彻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思想。同时,实行人才激励措施,这一措施对于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人才激励,不仅包括物质激励而且包括精神方面的奖励和督促。提高产科护理人员绩效工资,以物质奖励为引导,促进护理人员优化自身工作态度和能力的积极性。
3、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首先,医院应该要建立良好的监管制度,并且保证其能够有效地执行。比如:在日常的工作中,医院可以组建护理质量检查小组。定期对各项岗位职责以及工作指标进行监控和考核。通过考核评选出先进员工,并且进行奖励。同时各科室还可以进行各种差错和纠纷的检查工作,将可能发生的各种医疗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通过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可以加强员工对工作制度的执行力度,强化护士护理质量意识,从而更好地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
其次,建立起相当完善的产科护理风险防范机制。这是加强风险防护的核心措施,也是提高医院护理水平的关键。比如: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制意识,增强他们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并且有针对性的开设相关学习班。创设一个提高自身综合护理素质的平台,从而加强对护理工作的风险防范。医院也要经常性的向护理人员灌输风险防范的意识,督促他们重视对患者病情的实时观察和监测。
三 总结
伴随着医药事业迅速发展,生活整体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明确,工作越来越体现专业化的今天。人们对护理工作所需要要求的服务也随之攀升,医院整体质量水平得以提高,必须抓好全体护理人员安全质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因此,医院应该要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把握护理工作每一个环节,把护理不安全因素控制在最低限度,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医院的安全管理更加的标准化、规范化,为患者提供更加放心、安全和满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论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 亚太传统医药. 2010(10)
[2]兰惠英. 产科护理安全管理[J]. 医学文选. 2006(04)
[3]王威英. 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之我见[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9(04)
[4]聂春花,卢红,钟序素. 风险管理用于产科安全的探讨[J]. 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0(03)
关键词:产科护理 风险 过程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83-02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产科护理工作关系着母婴的健康,作为高风险专科之一,意外情况发生率高,工作时的任何疏忽都可能酿成严重后果,造成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因此保证孕产妇与新生儿的安全,减少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做好产科护理风险防范是每个产科护士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就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对策。
1 风险特性及产科风险源
1.1 风险特性妊娠虽然属于生理过程,但其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风险概率高于其他专科。
1.2 产科风险源。①医学局限性与传统观念的矛盾:传统观念中,人们错误地认为生孩子是生活中极平常的事情,对妊娠过程和结果往往抱以超期望值,即使病理妊娠也对医院抱过高期望值。面对外表健康的孕产妇或新生儿突然发生意外时,家属难以理解,往往将其归咎于医疗事故而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甚或纠纷,却忽视医学存在未知和局限性。②医疗现状与医疗需求存在差距: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命价值观和健康观逐渐转变,病人需求及期望值不断升高,但医疗护理资源投入不足,与病人服务高需求形成了反差,使得现有医疗服务现状和社会期望的服务质量之间出现明显的差距。③维权意识增高:近几年,人们依法维权意识迅速增高,当面临风险纠纷时,病人及家属就要先“讨个说法”。病人一方面渴求期望的承诺与服务;一方面又向医护人员表示“不信任”,加之媒体舆论误导,使得风险双方关系更加矛盾及复杂化。
2 风险因素分析
2.1 系统内部管理体制潜在的风险因素。①护理培养经费投入不足:长期以来,许多医院的管理者存在“重医轻护”思想,在医护培养经费的投入上,护理所占的比例较少,造成整体护理工作质量不高,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②护理人员偏少:随着住院分娩率的提高,产科住院人数与产科护理人员比例离规定相差甚远,护理人员相对不足,超负荷的劳动,且工作定位不准,使护士在输液和完成护理文书等日常工作中疲于奔命,很少有时间与孕产妇交流沟通。③助产人员的流失:助产工作技术性强、工作压力大、风险大、夜班多、待遇低,加上“重医轻护”思潮的影响,使不少助产人员离开了妇产科护理队伍,使原已不足的助产人员进一步减少。
2.2 护理人员素质水平潜在风险因素。①技术水平及业务能力受限:产科护理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而临床护士又趋向年轻化,因降低成本多使用新上岗、聘用护士,一些经验不足的护士被迫推上需要更高能力、更多经验的岗位,使护理不安全因素增加。如高危妊娠健康教育与指导不能满足病人需求;未正确观察用药效果及指导用药方法;急诊入院的孕妇因护士缺乏产程观察经验,未及时送入产房导致病室分娩。②工作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产科护理身系两条生命的健康和安危,必须具备强烈的工作责任心。若观察病情粗心大意、机械地执行医嘱、母胎出现异常先兆、新生儿发生病情变化不能及时报告医生,均可能导致处理救治延误,而失去最佳的抢救时机。③专科操作导致母婴意外创伤: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生理特点使产科操作导致母婴意外创伤的机率明显增加。产科意外来势凶猛,后果严重,有时造成的远期后果不可弥补。
2.3 孕产妇及家属方面的问题导致的风险因素。①孕产妇的心理障碍问题:由于妊娠、分娩、产后体内激素水平急剧变化,内分泌机能状态不稳定,加上其他诸多因素刺激,有可能诱发孕产妇的各种心理障碍。②护患间不配合:孕产妇和家属医从性不够,有些孕产妇和家属对于护理人员在入院时告知事项和住院期间医嘱不重视、不遵守,不合作。如擅自离院,在离院期间有可能出现胎膜早破、胎心的异常流血过多等异常情况。有些孕产妇做些可能危害母婴安全的动作。
2.4 医院设施、设备等硬件潜在风险因素。设施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孕妇行动相对迟钝、缓慢,应急能力差而易发生各种意外情况。如地面过滑易滑倒,地面有物易被绊倒,以及孕产妇多,使房间内空间过小等等。
2.5 隐私权潜在风险因素。病案中隐私权侵犯由于产科工作的特殊性,入院评估的内容可能涉及孕妇不愿公开的隐私,如:未婚先孕、再婚、性病等。身体隐私权侵犯患者的身体尤其是身体的隐私部位,未经患者同意,任何人不得观看、拍摄、触摸。
3 过程控制策略
3.1 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建立三级预警机制和信息网络,一级为基层护士,在自查中发现缺陷即刻纠正。二级为质量控制管理小组(以下简称质控组),由护士长、产长和护理骨干组成,分管监督护理记录书写、技术操作、医嘱查对等制度落实,确保对缺陷和投诉及风险事件做出“第一反应”;协助护士长进行监督纠正和信息呈报及反馈;三级为科主任、护士长、产长,负责科室内部的风险信息识别、分析、评估与处理以及确保风险处理在“第一时间”争取“第一次做对”。
3.2 完善工作制度管理制度要不断适应环境并不断改进,在原有制度基础上,细化风险多发环节及关键点的控制,如从医护耦合环节考虑,补充病历交接保管、抢救记录书写、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等关键环节的具体要求及规范;如发现风险事件,质控组立即进入流程管理,调查原始经过、分析原因、评估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等。
3.3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增强工作责任心。妇产科属高危险专业,应强化安全管理概念。
3.4 加强专科业务学习,提高整体素质产科护理人员须熟练掌握“三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操作)和精通“三专”(专科理论、专科知识、专科操作),还要掌握产科常用药物的药理知识,防止因理论知识不熟悉而导致的差错事故。
3.5 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护理管理者需合理安排工作流程,注意节省护士体力,结合病区各个护士工作能力等情况,机动地调整人员结构搭配,使人尽其职。
参考文献
关键词:护患不安全事件;存在原因;护理对策;调查分析
本研究对我院2年来接受上报的100名护理人员发生的50例护理不良事件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调查分析了护患存在安全不良事件的原因及相应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共接受上报的100名护理人员发生的50例护理不良事件。见表1。
1.2 方法护理部将不良事件上报表制定出来,要求科室及时上报发生的护理不良时间按,并将整改措施制定出来。每月组织全体护士长共同讨论本月上报的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有效的分析,引起全员高度重视,将此类事件的重复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1]。
2 结果
2.1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构成情况比较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类型为一般差错,其次为缺点,其他类型较少(见表2)。
2.2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100名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构成比较100名护理人员中工作年限在2年以下的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概率最大,其次为2~5年, 6年及以上的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概率较小(见表3)。
2.3护理不良事件科室分配构成比较护理不良事件最易发生在外科,占总数的22%;其次为儿科,呼吸、心血管内科,神经、消化内科,妇产科,其他科室发生率较低(见表4)。
3讨论
3.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
3.1.1护理不良事件方式分类及其原因分析医嘱处理错误、管道脱出、皮肤压力伤等在护理不良事件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是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危环节。其原因主要是:内科系统由于具有较多的患者、较繁杂的工作、执行医嘱后和操作前中后没有进行认真的查对,因此成立处理医嘱错误最易发生的场所;由于护理人员具有较差的预见性,同时缺乏责任心,因此极易造成患者发生皮肤压力伤;没有严格执行导管治疗和看护,因此导致管道脱出;儿科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输液的过程中常常缺乏熟练的技术,如果一次穿刺失败,则需进行二次、三次等穿刺,这就极易引起患儿哭闹,家长由于心疼患儿儿对护理人员有诸多埋怨,一些护理人员也不免为自己辩护几句,这样双方就极易争吵起来。在ICU病房中,如果值班医护人员在新入院垂危患者的抢救过程中不上心,则极易引起的医疗事故,医院应该对这种值班医护人员进行严肃处理,给予其停职检查、分摊赔偿患者家属要求赔偿的医疗费等处理。在血液透析室,由于透析患者具有较差的视力,因此在自行入室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护理人员在场,则极易被隔离台绊倒而引发硬膜外血肿等责任事故[2]。
3.1.2引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人群及其原因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危人群是2年以下的护理人员。其原因是由于低年资护理人员缺乏丰富的护理经验,业务技能较低,没有熟练掌握业务技术等,因此医院应该积极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促进其专业水平的显著提升和责任心的有效增强,从而为护理安全奠定坚实的人员基础。
3.1.3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科室及其原因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科室是外科、儿科等科室,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这些科室具有较多的患者,内科多为老年患者,护理人员所承担的劳动极为繁重,甚至还要承担不是自己本职工作内容的工作;妇产科、儿科要求具有较高的服务质量,尤其是儿科,还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等。因此,要想将这些科室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就必须对这些科室人员的编制进行有效的满足。
3.2针对护理不良事件的护理对策
3.2.1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在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过程中,重点是有效处理医嘱问题、管道脱出问题、输液技术问题等。此外,还应该给予劳动纪律的加强以充分的重视。上述问题属于护理差错,因此促进护理人员责任心及专业素质的显著提升是对这些不良事件进行有效预防和避免的关键。护理风险管理的理念是积极预防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同时将消极处理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3.2.2加强护理不良事件高风险护士的防范意识和培训工作2年以下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风险护士,因此要想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预警,关键是要促进低年资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显著提升。这就要求医院切实加强教育和培训护理人员的力度,促进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及专业技能等的显著提升。
3.2.3加强风险事件高发科室的管理由于外科、儿科等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发科室,因此护理管理者应该给予这些科室的护理工作以高度的重视,一方面增加这些科室的人员数量,提升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还应该重点扶持和培训护理人员,促进其护理专业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3]。此外,还应该切实加强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使这些科室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高要求得到有效的满足。血液透析科室应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入室制度制定出来,督促护理人员及时有效地陪伴患者入室,禁止患者单独自行入室。
3.2.4建立医院护理安全管理机构由于在护理不良事件中,一些事件虽然是在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中发生的,但是并不能把风险事件的发生完全归责于护理人员,后勤保障支持系统工作的失误等也是引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医院应该将自身的护理安全管理机构建立起来,使护理风险管理和医院风险管理协调发展。
总之,多种因素均能够引发护理不良事件,临床应积极以护患存在安全不良事件的原因为基础,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漓,刘雪琴.我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11,7(11):54-55.
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成立院感管理领导小组,院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院长是直接责任人,明确专(兼)职院感管理人员,相关科室负责人共同参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医院感染管理网络健全,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切实保障医疗安全。
2、院感管理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全面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SOP),对照《区一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检查基本标准(试行)》,按计划开展自查自评,及时发现问题,有效落实整改,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二、人员培训
3、举办1~2期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班。
4、按要求落实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岗位培训工作。各单位须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省、市、区医院感染管理各类培训、学习,不断提高专(兼)职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
5、各单位要继续推进《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试行)(第一部分)》(SOP)的有效实施。强化全员培训,全员知晓,全面落实;落实重点部门SOP及质量控制工作,规范医院目标性监测。
6、各单位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包括工勤人员)就消毒灭菌技术、隔离防护、手卫生、医疗废物管理、污水规范处置等重点内容进行规范培训考核每年不少于2次,进一步普及、强化临床一线医务人员院感知识,重点是医院新进人员、高危科室工作人员。
三、突出对重点高危科室的院感规范管理
7、继续加强对医院消毒供应室规范管理。各单位要对照《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验收评价标准》积极进行整改,加大投入,不断规范流程,配齐配足消毒灭菌设施,完善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供应室人员须取得省级培训合格证方可持证上岗;确保消毒灭菌效果安全达标。
8、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加强对医院手术安全的管理工作,对辖区内医院手术室、妇产科设置与管理进行指导和检查。对新建医疗用房的单位须按规范流程进行设计;各单位须进一步完善手术室、产房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执行,不断加强手术安全管理。
9、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法律法规规范,加强对口腔科、内镜室的院感防控管理。
10、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医疗废弃物规范处置和日常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污水处理系统专人负责,严格管理,规范运行,记录完整,达标排放。
11、要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机制,把对职能部门、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的考核评价与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评价结合起来,全面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