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6 15:56:3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当前的金融形势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2008年11月15日次贷危机最为肆虐的时期, G20宣言将当时的次贷危机原因概括为“不健全的风险管理习惯、复杂且不透明的金融产品、过度的杠杆激励,造成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时至今日,经过一轮以美国量化宽松为代表的大规模救助之后,全球金融体系却从次贷危机转为更为难以应对的债务危机。此时,深陷其中的主要经济体开始深切意识到,本次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全球经济失衡,推动内部结构转型是无法回避的挑战,不可能仅仅依靠货币刺激或者外部救助来走出危机。
自G20多伦多峰会和首尔峰会以来,如何衡量并约束全球经济失衡,推动结构转型,已经成为各国关注和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2011年2月在巴黎召开的G20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强调已经就评估世界经济失衡的指标达成初步共识,并确定财政赤字和政府公共债务、私人储蓄率和私人债务、贸易账户和净投资收益与转移账户为衡量指标衡量世界经济失衡状况。从趋势来看,全球寻找实现在危机之后的经济再平衡,推动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
中国作为全球经济中的富有活力的新兴经济体,在此次全球经济危机中虽然应对及时,但是也依然受到明显的冲击。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冲击最为显著时,中国经济增速显著回落,此后大规模政府投资的刺激促使中国经济率先出现V型复苏。但是两年之后,大规模投资刺激的效果逐渐趋弱,其负面影响开始逐步显现,主要表现为通胀压力较大、劳动力成本上升、贸易顺差减少、地方债务压力加大等。
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必然包括国际收支从原来的双顺差逐步转为国际收支的平衡,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对外投资的迅速增长,并逐步成为平衡外资流入乃至部分贸易顺差的力量,会逐步成为一个影响深远的趋势。如果说,中国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重点是对外资开放国内市场,利用国内廉价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优惠的政策换取参与国际贸易、促进本土制造业发展的机会,如今随着国内人口结构转变,原有的低成本优势已经逐步减弱,即使是国内传统产业领域的企业也需要进行产业转移,大量国内企业纷纷在海外寻找新的投资机会。
【关键词】农发行 金融责任 运营
一、引言
随着世界金融市场的日益完善,国内的金融体系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与优化。农发行也跟随我国金融的脚步,迈向了金融行业的发展舞台。为了更好的规范农发行金融发展,农发行在金融责任的整体构造上,做出了调整。对农发行整体强化党管金融责任上,做出一定的研究与分析。对其农发行强化党管金融责任模式,提出不足之处,并且分析其原因,从而得出有效的改善方案。
二、农发行强化党管金融责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强化党管金融责任制度不完善
1.监管体系不健全。农发行由于开创时间有限,再加上地方政府的强化党管金融责任权力较大,导致地方政府可以直接影响并插入到农发行强化党管金融责任中来。使得农发行内部的强化党管金融责任受到一定的影响。虽然农发行是金融体系的一部分,但是在强化党管金融责任制度上仍然存在落后的现象。农发行开始逐步将党管金融责任理念引入到农发行内部强化党管金融责任实践中。而农发行在强化党管金融责任过程中得不到很好的督促,监管体系在执行上存在漏洞。不仅不能有效的帮助农发行在业绩上得到提高,反而会影响到农发行的未来发展。并且,农发行强化党管金融责任体系的制定不完善,在运行过程中,就发现了很多的问题。
2.履责制度不完备。农发行应当有强化党管金融责任层的带领,来进行农发行强化党管金融责任工作。但是,由于履责制度不完备,导致在农发行强化党管金融责任过程中,出现很多的党管金融责任漏洞。一来,强化党管金融责任者不能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能做到拥有多少权利,就履行多少职责的要求,对于权力与职责之间,没有做到很好的平衡。二来,下属对于农发行强化党管金融责任中,o法提出有效的建议,从而导致农发行整体运营的滞后性以及局限性。只有建立严格、完善的履责制度,才能将强化党管金融责任层的权利与职责的两个方面达到对等状态。履责制度要求强化党管金融责任层对下属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执行,从根本上解决农发行强化党管金融责任问题。拥有与职责对等的权利,如果不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职责,那么强化党管金融责任层相应的权利也应该进行削减。必要时,还应该有一定的奖惩程度,对于农发行上下的工作人员的表现一视同仁。只有这样,农发行的人才不会过于注重对权利的追求。
(二)党管金融责任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1.复合型党管金融责任人才短缺。目前,国内的农发行经营或者农发行强化党管金融责任的人才非常丰富,但是复合型市场能力的人才却鲜有遇到。这也是各大农发行的一大遗憾。就当下国内的金融市场的发展来看,各大农发行都迫切需要复合型的强化党管金融责任人才。因为国内的农发行普遍在强化党管金融责任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与盲点。虽然效仿党管金融责任模式,但是却达不到强化党管金融责任效果。再加上国内的教育体系以应试教育为主,普遍缺乏社会实践能力。而农发行强化党管金融责任方面,就非常注重实践能力。因此,国内的复合型党管金融责任人才非常稀有,这也成为了金融市场非常宝贵的人才资源。
2.强化党管金融责任人员培训不到位。农发行对于强化党管金融责任人员的培训不到位,将强化党管金融责任培训定位于走过场的形式培训,并没有真正将培训落实到实处。而且培训内容单一、枯燥,缺乏生动性,被培训者不能完全吸收强化党管金融责任知识,很难将强化党管金融责任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来。使得强化党管金融责任培训变成虚有其表的培训过场。
三、加强农发行强化党管金融责任的建议
(一)健全农发行强化党管金融责任制度
1.完善监管体系。想要将金融市场质量进行整体提高,就需要在监管体系上,进行完善与优化。监管体系如果出现漏洞,就会直接影响到农发行的工作质量,缺乏监督的市场,是得不到提高的。因此,首当其冲就是要将监管体系进一步的标准化,将监管体系真正执行起来,监管农发行整体运作,提高农发行的警觉度。
2.制定并落实员工岗位责任制。制定详尽的员工岗位责任制,切实将“拥有多少权利,就承担多少职责”的理念深入到农发行强化党管金融责任中来。从而提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工作业绩放在首位,不再心有旁骛。从而提供整体的强化党管金融责任效益,以及农发行的竞争能力。
(二)加大农发行强化党管金融责任人员培养力度
1.建立健全强化党管金融责任人员培训体系。农发行应当重视强化党管金融责任人员的培训,制定完善的培训体系。强化党管金融责任对于农发行来说,将对其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健全的强化党管金融责任人员培训体系,就可以将新时代的强化党管金融责任知识输送到强化党管金融责任人员的脑中,并且切实运用到农发行强化党管金融责任实践中,使得农发行可以得到更系统、全面的运营强化党管金融责任。
2.加快复合型强化党管金融责任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农发行缺乏的就是系统的强化党管金融责任,如果引进合适的复合型强化党管金融责任人才,那么将对农发行的未来发展,奠定扎实的强化党管金融责任基础。如果农发行拥有一定的金融基础,也可以输送合适的人才进行培训与能力开发,从而创造适合自身发展的复合型强化党管金融责任人才。这样不仅可以提供人才的工作忠诚度,而且还可以根据农发行强化党管金融责任的需求,来进行培训课程的制定,从而有效的解决农发行强化党管金融责任问题,提高农发行的组织运营能力。
四、结语
通过对农发行强化党管金融责任的案例研究,对其农发行的金融责任以及运营机制有了详尽的了解,并且根据数据分析与考察,得出农发行在强化党管金融责任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建议。这也为农发行的未来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相信农发行还将拥有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松林,杨东强,张家楷.“三跨”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J].当代电力文化,2016,(09):62-65.
[2]王之亮.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其优化路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3]刘锡林.人才战略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09.
关键词:就业形势;就业困境;财税金融政策
前言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在经济发展的政策上需要考虑的人口因素较多,而就业问题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下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政府虽然已经采取一些帮扶性政策,但是仍然需要对就业形势进行的实时的分析并实行促进就业的财税金融政策,使得我国的劳动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财税金融政策影响着许多人口就业状况,在美国经济增长乏力、国内经济发展保持稳定的背景下,我国仍然需要采取与市场经济相互符合的金融政策,保证我国公民就业率稳定增长,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探析了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就业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能够促进就业的财税金融政策。
1 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就,并且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背后存在的就业问题逐渐突出,解决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我国的经济正常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的经济想要保持稳定的发展,民生问题就必须得到保障,而就业问题是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问题。当前,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加快,我国的金融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大,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就业率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的经济想要保持发展,就必须从我国的财税金融政策出发,以政府主导,去实行符合经济的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引导我国的就业人员去寻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保障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促进我国经济能够稳步的发展。
2 就业问题中存在的困难
2.1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增加
根据最新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的每年新增就业人口总数达到2000万左右,其中,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了500万,农村新增就业人口总数达到了1000万,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增就业人口总数仍然在不断增加,而在当前的经济政策下,我国每年能够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在1000万左右,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城镇新增就业人口总数不断增长的前提下,经济政策已经不能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就业矛盾,在就业的过程中,就业竞争力不断增长,高校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仅有40%,政府必须采取新的财税经济政策,刺激我国的就业岗位的增加,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口的就业问题,由于农村劳动力人口的人口素质普遍不高,但是在当前经济政策下,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并且新增就业岗位也普遍在大城市,因此农村劳动力人口的就业为需要重点的关注的对象,再加上农村劳动力人口的素质不高,在就业竞争过程中处于劣势,这就需要政府实行政策去改善我国的农村劳动力的人口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人口的提高。
2.2 产业结构的变化较大
我国近些年来经济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是造成我国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加上政府经济政策以及教育政策的影响,我国的劳动力人数不断的增加,劳动力人口的专业技能知识与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差异逐渐增大,使得我国的劳动力人口在寻求就业岗位的过程中面临的巨大的挑战。
2.3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在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的经济影响力不断增大,这也是造成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着6-9个百分点,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造成的困难越来越大,我国的经济政策在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不足,不断的通货膨胀造成了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人力资源上考虑的问题增多,在新增就业岗位上的保持着较高的思虑。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开始下滑,但是我国近些年来,凭借相对廉价的劳动力价值以及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在制造业上取得的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制造核心技术方面掌握不足,经济发展对于外资的依赖度较高,同时我国还需要向外购置较多的原材料,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更加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压力,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凭借着外资的制造业产品的订单利润雇佣着较多的劳动力人口,当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增大后,制造业企业利润下滑,就必定面临着剪裁劳动力人口的现状,更加重了我国的劳动力就业问题。
3 促进就业的财税金融政策
3.1 政策出资帮扶农村新增劳动力就业
农村劳动力人口的受教育的程度较大,能够进行的劳动种类限制较大,政府应采取政策去全民促进我国的农村劳动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我国的国有企业在近些年来保持着较高的发展态势,政府的资金流较大,政府必须实施更加全民的农村人口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更加完善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无法进行高等教育的人口要进入业技能培训学校,去培训一门专业性技能,使得劳动力人口在进入社会后就业选择能够更加的多样化。同时,我国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农村人口就业保障体系,通过城乡一体化的体系,去给予劳动力人口就业方面的指导。
3.2 国家经济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产业结构变化的情况下,需要加快发展我国的产业机构综合化,利用财税政策,加大就业资金的投入,鼓励并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是解决我国就业压力的一个的重要措施。根据调查显示,我国近些年来许多的中小企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相较于国企,中小企业所从事的行业普遍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中小企业的吸收了我国70%以上的就业人口,在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近些年来,中小企业在发展中政策压力较大,政府应该采取的经济政策去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中小企业的财税政策上面给予适当的优惠,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优势,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
3.3 政策刺激保持经济增长
在劳动力就业压力的背景下,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去刺激经济保持增长,避免经济下滑增加人口的就业压力。一方面,我国的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当前,政府应当出资去完善我国的基建以及生态保护,通过建设我国基建的同时去充分的利用闲置的劳动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就业人口压力,同时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经济的发展与就业问题的解决是密不可分的,政府采取财税金融政策去促进经济的发展,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重要方法。在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上,要采取合适的金融政策去促进我国的经济保持增长,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去丰富产业综合化,提高劳动力人口素质的高并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周艳.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选择[J].开放导报,2010,(05):64-68.
第一,注意到经济全球化的深刻变化和深入发展,如此严峻而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必将严重拖累已经极大地融入经济全球化之中的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是,这一进程还在继续,其影响范围还在扩展。鉴于外需市场趋冷、内需仍旧不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努力也非短期可以奏效,中国经济很可能由此而进入一个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期。换言之,中国经济不会独善其身,未来的经济运行充满变数。
第二,从迄今为止的这一轮国际金融危机的运行轨迹看,2008年末和2009年初无疑是包括中国经济在内的全球经济最为困难的区间。将其作为参照系并仔细审视处于震荡中的全球经济态势,可以确认,尽管欧美经济短期内难以走出持续震荡的局面,但从根本上说来,它绝非无药可医、无路可走。尽管外部的不确定性会给中国经济造成持续拖累,但从总体上看来,这种不利影响的程度不会高于2008年末和2009年初。
第三,与其他新兴经济体主要源于大量非常规刺激措施而导致的流动性过剩有所不同,当前中国的物价上涨势头,既有通货膨胀因素的拉动,也有成本上升因素的推动。这两种因素分别形成的对于物价上涨的拉力和推力,不仅在短期内难以缓解,而且从长期看,它们都可能会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在高位运行。更严峻的问题在于,在当前的中国,物价上涨一旦与以收入分配矛盾为代表的各种社会矛盾相交织,用总理(2011)的话讲,将足可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人心的向背。故而,从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的大计出发,相对而言,在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两者之间,物价上涨仍将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
第四,在经历了主要依靠增加政府支出和扩大公共投资的几番反危机操作之后,其“粗放型”扩张对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负作用已经逐渐凸显。在当前的中国,较之于危机前,调结构的任务显得更为紧迫。鉴于导致此轮国际金融危机的基本原因在于全球经济结构的失衡,中国被拖入国际金融危机之中的根本原因也在于经济结构不平衡的“软肋”,而无论就全球经济而言,还是就中国经济来说,结构问题的解决都绝非短期内所能奏效的事情。故而,身处长期低迷的外部环境以及传统经济结构难以为继的内部压力,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两大目标之间,我们将面临两难选择。
由上述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已经发生实质性变化的背景下,2012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即便在名义上仍旧维持“积极加稳健”相搭配的格局,并且,操用的是“继续实施”的字面表述,相对于以往,特别是2011年,其实际内容也应当且必须做出相当的调整。这种调整,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预调和微调,其扩张性操作可以相对从容。我们尚不需要推出类似2008年末和2009年那样的超剂量、大规模的扩张性措施,不应也不宜于反应过度。
惨重的地震灾害为本已复杂的宏观调控局面再添变数。在当前的形势下,放松宏观调控的力度无疑是艰难的。今年1~4月的宏观数据显示,通货膨胀形势未见明显好转,反而有从食品部门向其他部门扩散的风险。与此相对应,央行在日前的《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呼吁,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增强调控的预见性和有效性。这个判断虽然是沿着年初以来的政策路线展开的,并且未将猝然发生的严重地震灾害考虑在内,但还是符合当前宏观经济的基本形势的。地震造成了触目惊心的灾难,但不可能成为整个宏观经济运行的灾难性事件。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对宏观经济运行而言,地震主要加剧的是通胀担忧,不是经济衰退,这与现行的紧缩调控的着力方向是一致,并没有发生背离。纵观前四个月的经济数据,宏观经济的风险主要集中于通胀压力而不是经济衰退。毋庸置疑,惨重的地震灾害也对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震动和变数,不过,地震的负面影响主要还是体现在物价上涨压力上,对整个宏观经济基本面没有造成重大冲击。
具体来看,在物价方面,地震灾难将会增加食品和猪肉价格上涨的压力,灾后重建也会明显提升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这些物品在当前的物价走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影响物价形势的最敏感组成部分。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国家发改委表示,将密切关注地震地区的主要商品价格,若有必要将进行干预以防止物价飙升。在经济增长方面,四川省的GDP相当于中国GDP的4%左右,这不是一个很大的比重,并且四川也不是位居前列的出口大省。这意味着,地震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基础没有影响。
其次,地震没有动摇社会信心,更没有出现悲观情绪笼罩下的流动性萎缩。现在我们还无法估算地震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但与直接经济损失相比,灾难对经济运行影响更为深远的是对信心的打击。地震并没有造成类似负面效应。事实上,政府对灾难所作出的快速反应,以及各界展开的救援募捐活动提振了社会经济的信心。同时我们看到,地震也没有导致金融系统的流动性紧缩。股市的表现证明了这一点。在经历了短暂的震动之后,市场重归平稳。
非典时期至少在两个方面与当前的形势大有不同。其一,非典波及范围极广,严重影响了生产消费出口等经济活动,更重要的是,非典还打击了人们的信心,滋生出明显的悲观情绪。这些现象我们现在还看不到。其二,非典时期的宏观经济景气周期处在刚刚启动恢复的阶段,当时的通货膨胀也在较为低位的通道运行,保护经济增长势头的重要性超过了控制通胀抬头的重要性;而当前经济景气周期则处在经济增长高位运行、通胀形势可能加速恶化的阶段,宏观调控的主要矛盾已变成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和控制物价加速上涨。考虑到这两点差异,灾难时期的货币政策不能一概而论,而应顺势而为。
如果要进行比较,笔者认为,年初的严重雨雪冰冻灾害更具有可比性。两次灾难发生的时间间隔较短,宏观经济形势大体相同,并且,其主要负面影响体现在物价上涨的压力方面,对实体经济增长未构成重大挑战。我们注意到,年初困难时期同样有声音要求放松紧缩调控,但宏观政策环境并没有改变,事实证明这是明智的。这次也是一样。
【关键词】金融危机 大学生 就业
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落后的产业结构制约了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甚至可以说农民工挤占了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大学生就业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在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所占比例非常小。长期以来,低端的以廉价劳动力为竞争优势的制造业变成了推动出口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渠道。由于对文化和技能要求较低,农民工通过培训之后就可以胜任,因此许多企业宁愿招聘农民工而不愿意招收大学毕业生。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在制造业从业人员中的比例从5.58%提高到7.53%,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农民工在制造业从业人员中的比例则从57.74%提高到66.47%,显然,制造业中农民工的增长远快于大学生。制造业是我国非农就业中吸纳劳动力最多的行业,全国30%以上的从业人员都在制造业。尽管制造业在迅速地扩张,然而对于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却并没有得到同步的增长。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是吸纳劳动力最多的行业,同样由于尚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同样非常低,2005年大专以上从业人员仅占8.73%,而农民工则占了51.74%。在需求增长放缓的情形下,当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扩张时,就业难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在1999年高校扩招之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还不构成突出的社会问题,从1999年开始,高校大幅度扩招,结果到四年之后这批学生应该毕业的2003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突显了出来,从此之后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由此可见,对于大学毕业生供求与需求之间的失衡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的,并不能在短期内加以改变。
二、大学毕业生正确的求职观念
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从大学毕业生自身来看,需要积极转变求职观念,充分利用国家战略规划与各种优惠政策,把眼光更多地投向更需要人才的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投向中小城市,投向中小企业,更多地关注自我创业。
1.中西部地区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
东部沿海地区聚集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大学毕业生,竞争的激烈程度原本就很高。而此次金融危机中东部沿海地区恰恰成为重灾区,这使得在东部地区获得就业机会的难度更大。相反,中西部地区的外向型经济比例较低,受到的冲击相对缓和,加上这两个地区大学毕业生数量较少,就业竞争没有东部地区那么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到中西部地区显然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目前,我国宏观区域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是开发大西部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故而相应地会在投资和政策上相应地倾斜,在这种情形下,大学毕业生在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相应地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类似地,在中小城市,由于大学毕业生相对较少,竞争没有大城市那么激烈,一旦有合适的就业机会,可能会比在大城市更容易得到施展才华的空间,而且,中小城市生活成本较低,能够缓解刚工作大学毕业生的生活压力,更容易使他们安心工作。
2.中小企业是大学毕业生职业发展的良好舞台
中小企业是我国就业的主体,然而受户籍等因素的限制,中小企业往往由于无法解决落户问题而并没有被大学毕业生看好,小型企业更是如此。然而,小企业往往机制灵活,且多数处于成长期,更有可能为大学毕业生的成长提供机遇。值得庆幸的是,近日来,国务院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其中包括: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这就使得大学毕业生的落户问题不再成为限制他们就业的障碍。这对于处在严峻就业形势之下的大学毕业生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三、正确认识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长期问题
如前所述,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具有长期性质,需要花较长一段时间去调整并逐步解决。金融危机给当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使得大学毕业生求职的形势更加严峻,但金融危机并不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国家统计局2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1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4.5%,环比上涨1.5%。PPI(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0.7%,环比下降0.1%。
海关总署10日的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2726亿美元,同比下降7.8%。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对企业有何影响,企业该如何应对呢?
1月份的CPI同比上涨4.5%,创三个月新高,出现小幅反弹,主要是今年春节在1月的原因,因为春节因素对CPI的推动要大得多。而与去年有春节的2月进行同比,今年2月的CPI涨幅必然大幅下降,估计在4%以下。
因此,通胀压力虽然存在,但通胀形势已经有所缓解。自去年7月份以来,PPI持续下行,尤其是进入四季度后下滑幅度非常明显,去年12月PPI同比涨幅仅为1.7%,创两年来新低。而从环比来看,PPI已经连续三个月负增长。短期内PPI仍会继续下行,今年一季度PPI同比涨幅将下滑至1%以下,甚至有可能出现同比负增长。
PPI的持续下滑,从一个方面说明了经济下行的压力。通过以上分析,再结合进出口数据可以得出基本判断:目前虽然通胀压力依然存在,但已不是主要矛盾。经济下行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下一步货币政策将是以稳为主、适当放松。但由于通胀压力仍在,放松力度不会太大,预期会适当下调存准金,降息的可能性不大。
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对企业有如下影响:
一、出口形势更加严峻。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的通过,令中国的出口企业雪上加霜。当前出口企业面临多重压力:外需减少、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劳动力成本增加、原材料价格上涨、来自东盟拉美等的竞争加剧等等。出口下滑已成难以阻挡的趋势。
二、人力资源压力加剧。通胀持续、人口红利因素消失、计划生育政策等等,都将让企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面临人力资源问题。人力资源将面临结构性矛盾:高端技术、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缺乏,而大中专毕业生会过剩。企业面临的问题将是:想用的人招不到,想来企业的人企业用不上。
三、融资依然困难。尽管下阶段货币政策会适当放松,但企业的融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近几年来形成了以钱炒钱、过度投机的金融市场,要想很快改变是很困难的。实体企业在争夺资金方面,仍然是弱势群体。
针对当前形势对企业的市场、人力资源、资金三大影响,企业可考虑如下应对之策:
一、做好企业的战略布局。针对当前出口形势不利、企业困难的情况,国家提出了扩大内需、扶持企业转型升级的一系列政策。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做好战略布局。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相关行业。在立足企业产品、市场的基础上,向文化、服务等领域延伸。把自己的优势资源放到自己最强的领域上。
二、控制资金风险。在积极做好融资、筹资工作的同时,企业自身的资金管理必须加强,尤其是在应收账款的风险控制方面。由于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必须合理控制企业的投资,避免因市场因素造成的投资损失。
三、方案营销。由于经济形势的影响,下阶段企业的营销会非常困难。客户资金会紧张,购买时也会更加理性。此时企业应清醒的认识到:营销的本质不在于卖产品,而在于如何通过自己的产品,解决客户的问题。经济环境好时,客户可能会冲动购买,但现在,客户自身也面临诸多问题。企业要针对不同类型客户的情况,结合自己的产品,做好不同方案,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客户的问题解决了,产品也就卖出去了。
关键词:经济时代;地质勘查产业;产业经济
地质勘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国许多行业的生产都离不开地质勘查。近年来,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我国地质勘查产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经济时代的到来,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地质勘查产业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地质勘查产业需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积极的做出调整,适应时代的发展,提升地质勘查产业经济。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地质勘查产业产生的影响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给地质勘查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阻碍了地质勘查产业的发展当前的时代背景给我国的地质勘查产业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在2013年以后,矿产资源价格非常不稳定,给矿产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许多的矿产企业都出现了亏损的情况,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矿产企业出现了倒闭的情况。由于矿产行业的不景气,地质勘查产业的业务量也在持续下降,业务量的降低带来的是地质勘查产业收益的降低。虽然地质勘查产业的收益降低,但是支出却没有降低,这种情况给地质勘查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二)为现代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经济发展新常态给地质勘查产业带来的影响是双面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地质勘查产业受到了很大的压力,迫使地质勘查产业做出积极地调整,在这样的情况,给地质勘查产业也带来了新的生机。许多的地方勘查单位利用事业单位改革的机会,在事业单位内部建设了企业管理制度。这种制度上的改变,是时代压力作用的结果,同时,这种改变会给地质勘查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对地质勘查产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从这一点上看,经济发展新常态也给地质勘查产业带来了许多的发展机遇,具有非常明显的两面性。
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地质勘查产业的发展建议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地质勘查产业必须要积极的做出调整,改变发展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革。
(一)加强自身的风险意识在过去一些年中,由于时代的需要,地质勘查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在短短几年中,已经跻身为我国的重点行列,地质勘查产业获得的成绩,给行业带来了很强的成就感。但是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这种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矿产行业业务量的下降,给地质勘查产业带来了很强的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地质勘查产业必须要认清当前的形势,认识到这种情况是时展的必然方向,要接受这个严峻的事实。地质勘查产业要提升自己的风险意识,做好经济持续下跌的打算。地质勘查产业要放弃一些分散式的产权,提升自己的抗风险能力,降低新时代给地质勘查产业带来的不良影响,保证地质勘查产业可以更好地立足于当前社会。
(二)做好顶层规划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市场出现了更多的变数,各种风险明显的增加,为了可以更好地抵御这些风险,保证地质勘查产业可以稳定的发展,各级管理部门根据当前的实际状况,对地质勘查产业的发展路径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且要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尤其是政府部门,更是要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职能作用,对当前的市场形态进行合理的预测,给予地质勘查产业更多的意见和建议,为地质勘查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国家政府部门要在合理的范围内,一些优惠政策,给地质勘查产业创造更加有力的发展条件,地质勘查产业自身也要认清当前的形势,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遇,加速地质勘查产业内部的调整和改革,由传统的产业形式逐渐地向现代企业靠拢。地质勘查产业要积极地把各种先进的发展理念融入自己的产业结构中,比如绿色理念、生态理念等,利用产业结构的调整,来提升地质勘查产业的发展速度,重新焕发生机。
(三)推动跨行业发展市场行情和经济状况总是起起伏伏,飘忽不定,在我国的历史上,出现了多次的经济放缓时期,在这些时期,行业虽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是相应的,时代也给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动力。在压力的作用下,行业会被迫地做出改变和调整,积极地进行转型,使行业当前的状态与社会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提升行业自足的稳定性,这种调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行业发展的一种有力体现形式。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形态也在不断地进行革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地质勘查行业要充分的对之前的市场变化情况进行借鉴和分析,抓住时代带来的重大机遇,努力的进行转型,实现跨行业发展,在保证地质勘查行业稳定的基础上,积极地寻求突破。在地质勘查行业转型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资金,这个因素会对地质勘查行业的转型造成很大的阻碍,为了消除资金不足产生的不良影响,地质勘查行业要找到转型的重点位置,找准突破口,在金融业上下功夫,实现跨行业的发展。金融业可以吸纳大量的资金,而且还可以在开展的过程中,获取大量的收益。地质勘查行业可以根据金融业的这个特点,发展金融产业,在解决自身资金不足问题的同时,获取更多的行业收益,这样可以有效地实现行业的转型,通过这样的跨行业发展方式,资金已经不能成为地质勘查行业转型的掣肘,而会成为行业转型的一大助力和要素。为了帮助行业实现这样的跨行业发展目标,我国的政府部门在这方面开展了多项优惠政策,鼓励行业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地质勘查企业要成立专门的投资公司,并且要成为投资公司的股东,这样可以获得资金的使用权和调配权,有助于实现企业的转型;另外,地质勘查行业可以向国家申请,成立专门的地质勘查银行,给行业的转型带来更多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