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7 15:34: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教学反思与建议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互动;合适;有效
一、研究背景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建议》在第二部分教学组织与实施中第11条是这样建议的:课堂组织是指教师依据教学设计,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互动过程。课堂组织的内容主要包括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基于这一点建议,我不断实践与探索,每节课都想为学生设计一个良好的情境,也想尽量地多运用一些多媒体手段来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知识,然而,却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疑惑,接下来我就一年级《统计》一课具体展开说明。
二、研究过程
《统计》是人教版教材从第一册到第十二册都有的内容,意在从小让学生经历、体验对数据的“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考虑到一年级同学的特点,我特地多设计了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希望学生能在活动中体验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不想,有了以下的尴尬。
1、春风得意马蹄疾
我踌躇满志地走进一(11)班教室,先用电脑展示了森林里开运动会的场景。(那可是牺牲了我一周的业余时间,一帧一帧做出来的。)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我设计了让学生扮领队,点击鼠标带运动员入场的游戏。当所有动物都被带入场后,我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再数一数都来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然后水到渠成地形成了统计表。考虑到这时学生的情绪可能会低落,又紧接着做了贴一贴的游戏,旨在于活动中形成条形统计图。学生们情绪高涨,十分踊跃。并且这种情绪一直延续到下面的小组合作涂方块活动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中。上完课,自我感觉还挺好,觉得自己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又教会了他们怎样统计,更体现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统计过程的理念。
2、何处青山是越中
中午,我走进教室,了解学生作业情况,大部分学生都说不会做,题目太难了。我一时愕然,为了了解真实情况,分析原因,我在班中做了个统计,结果是:
我对不能独立解决问题的学生进行了个别交流,发现其中18个是属于会统计,但没有统计的意识,不明白该什么时候统计,统计些什么,考虑哪些问题?有10人是属于有统计意识,但不会统计,其余7人根本一点不会。我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我一直沾沾自喜的那节课其实是个极大的失败。我一直自认为的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的教学手段其实根本没有价值。那么,怎样的教学组织和实施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统计就在我们身边,统计方法多样、作用无限呢?我真的很迫切地想知道。于是,就有了第二次截然不同的实践。
3、此课再磨真落实
第二天,我犹豫不决地跨进了一(10)班的教室,针对学生非常关注的春游进行了展开。一听说去春游,大家就议论开了,有的想去兰亭,有的要去沈园,有的要去儿童公园……眼见时机有利,我又火上浇油:“那听谁的好呢?”学生又是一阵叽喳,“统计一下,少数服从多数!”一学生在下面提议。大家觉得这个主意不错,都同意统计。我又问:“那怎么统计呢?”学生又想出了一大堆方法,整理一下大致是这么几种:(1)、当场站起来数一数。(2)、把几个地点贴在墙上,喜欢去哪里的,就站到哪里,然后数一数。(3)、把地点贴在黑板上,分组每个人到上面去做记号。(4)、把地点贴在黑板上,每人剪一朵花,贴在地名的下面……经过一番争议,大家试了后面两种方法。我又建议用手中的方块到上面来贴一贴。形成了象形的条形统计图……课后,我又进去了解情况,还未进教室,就有学生跑来告诉我:“老师,我想统计同学喜欢吃什么菜,这样就可以向食堂建议了。”“老师,我可不可以统计每个同学的生日?”……瞅着学生们一双双喜悦的眼睛,我想,我已经真正落实了第11条:这节课上有真正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合适的学习方式、真正有效的教学手段。
三、反思
同一堂课、同样的目的、同样设计了许多让学生体验的活动,学生也同样在课堂上全身投入、热情高涨。可为什么课后调查的结果会有天壤之别呢?在不断地自我反省下,我终于体会到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建议第11条的真谛:
1、不是说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就一定有好的学习效果,得看这个好氛围是老师刻意安排的还是学生自发形成的。
我想教学建议第11条中说到的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必定是要学生自己创造的。第一堂课中,整个过程似乎都是在我精心设计下的指令性活动,教室里看似热热闹闹,实则并未能让学生自发地意识到碰到问题可以用统计解决。而在第二次实践中,我在上课伊始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眼球,由学生自己想到“统计一下,少数服从多数。”“统计”也成为了整个核心。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类的特性就是自动自觉的活动。”学习也一样,让学生自发自觉地营造数学意义上的课堂气氛,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数学课。
2、合适的学习方式也应该由学生自主寻找
费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像《统计》这节课合适的学习方式也应该是学生亲身经历,第一堂课我虽然意识到了这点,但是却只是浅表层的让学生亲历了一下,无法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自主探索。而第二次实践我是考虑了这方面的因素,一系列的学习过程都是学生碰到问题后自己想到的,学生自然而然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整节课的效果可谓事半功倍。
3、有效的教学手段并不一定要花哨的多媒体
1.1根据课程特点,安排介入时机中医基础理论是学生入学后学习的第一门中医课程,必须在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后,才具备实施PBL教学的基础,从而达到预期的PBL教学目标和效果。鉴于此,我们把PBL教学安排在后半学期病机一章结束后,作为独立内容进行。1.2PBL教学实施过程教学对象为2011级中医本科专业二班学生125人,学生自由组合,分为8组。分别在8个独立教室分两次进行,共四学时,每次两学时。具体步骤为:①第一次课,教师将第一幕和第二幕的内容先后呈现给每个小组,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思考,分幕提出问题。②由学生推选的主持人和记录员进行主持和记录,汇总学生提出的问题,交由学生讨论,进行问题整理。③带着问题课下查阅资料,自由组合讨论。④第二次课,分别呈现第三幕和第四幕内容,学生将查阅的资料结合病案内容针对相关问题展开深入讨论。⑤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围绕焦点问题和有争议的问题,阐明中医的理论和思维。⑥进行PBL教学评价。根据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态度、发言情况、资料的充实度、参与合作精神等,进行小组成员互评打分、自评打分和教师给每位同学打分。
2中医基础理论PBL教学调查反馈
从课堂效果来看,同学们热情投入、积极参与,达到了PBL教学预期的目标。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PBL教学法,我们在课后对参与本次PBL教学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内容:学生对PBL教学法的了解度与参与度;对PBL教学法的感受与看法;PBL教学现存问题及建议。本次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125份。2.1对PBL教学法的了解此部分设有两个问题,一为是否了解PBL教学法,一为是否愿意尝试。大部分同学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前对PBL教学法有所了解,所占比例为69%。愿意尝试该教学方法的比例占97%。尽管与传统教学法相比,PBL教学法对于中医基础知识尚不十分扎实的学生而言具有较大难度,但总体看学生还是非常愿意成为学习的主动者。2.2PBL教学效果教学效果部分共设40个问题,每问设有“否”、“不确定”、“是”三个选项,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析问题、应对问题的能力及对知识的把握和整合运用能力是否有所提高等几个层面。总体来看,PBL教学法较以往传统教学方式更受学生欢迎。如:“使我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高”一项,122份问卷认为“是”,所占比例高达97.60%。为进一步确认其认同度,我们还分别设了“学习的趣味性大于学习的压力”和“学习的压力大于学习的趣味性”两题。前者的认同率(是)为90.41%,而后者的否定率(否)为88.45%。对于分析问题能力有所提高的比例为97.60%,但对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的比例较低,为79.40%,认为能加强对中医临床辨证思维方法掌握的占92%。94.4%的学生认为同学间的协作对问题的解决有促进作用,而且对班上的同学有了更多的了解。2.3存在问题及建议现存问题主要有(按出现频率高低排序):获取知识及信息的能力不够,知识掌握不牢固、不全面,解决问题能力不强,提的问题会偏离主题。建议主要有增加PBL教学课时,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加强教师的引导与参与,平时多开展讨论。建议PBL开课次数以2~3次为宜的人数所占比例较大,为72.80%;每次课时以6~8学时所占比例较大,占85.60%。
3中医基础理论PBL教学的反思与改进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反思;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5-0053-02
2001年,我国教育部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并于2011年再次修订。新课标将我国一直沿用的基础教育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它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也对基础教育课程做出了明确的规范和具体的要求。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意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践性、创新性、合作性及多元性,同时,新课改也注重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这些目标和要求对基础教育教师的角色、教学方法、工作方法等方面的转型提出明确的指导方向。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1. 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由于部分教师的素质不高,教学理念陈旧,思想比较保守、固执,导致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仍然存在着改革滞后的现象,即在教学工作中因循守旧,教师角色转换和意识转换较慢,不能或不愿意放弃旧的教学方法和工作方式,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仍是教学工作的主导者。教师具有权威地位,往往在课堂上滔滔不绝,主导上课内容和节奏,学生的参与性不高,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话犹如“圣旨”,大家奉行“师必贤于学生”的理念,认为教师说的话、传授的知识便是真理,学生只能听从和服从。
(2)学生是服从者,被动参与学习,缺乏学习热情、积极性、主动性。教师教学是指令性的,教师说东便不能往西,教师说对的便不能说是错的,这就导致了“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是单独的个体,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同学之间没有交流与合作,更谈不上自主、实践、探索、创新,学生能做的只是死记硬背,容易对学习丧失兴趣,只能进行应付式的学习。
(3)从教学方法上来说存在着教条式教学。教师按部就班,所讲的内容都是遵循基本一样的模式,如讲读生字,学习新词语,分析经典的句子,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方法、写作的意义等,也就是对语文只有纯知识性和技巧性的分析和传授,而缺乏灵活性、发散性、多样性。
(4)从教学工具上来说比较单一。教师往往一支粉笔、一个黑板、一本教材、一个讲台就够了,不愿或不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仪器设备,也不能开发使用对授课有利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
(5)从学生评价方面来说缺乏评价的多元性。一方面唯分数论,以考试成绩的高低判断一个学生的好坏,忽视学生在道德情感方面的需求和表现,不能对学生的道德发展做出恰当的评价和引导;另一方面唯结果论,即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
2. 对新课改理念理解不到位
新课改要求教师作为引导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但是,在实际过程中,由于教师对新课改的精神吃不透、理解不够,往往导致形式大于内容、矫枉过正的后果。
(1)形式大于内容。①竞相模仿各种教学方法,教师为了达到新课改的目标,一味地模仿、套用好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忽略了方法服务的本质和主体。尤其是有的教师为丰富课堂,增强教学的可看性,综合利用自然、音乐、舞蹈等元素,最后把语文课上成了自然课、音乐课、舞蹈课等,本末倒置,喧宾夺主,使语文课失去了其本质的意义;②过分追求知识的拓展。为了加强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延伸阅读,教师往往会选择一些文章和材料用于课堂教学,没有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及差异性,最后变成部分尖子生的知识拓展和能力提升,其他学生不能跟上学习的节奏和步伐。
(2)教师的引导作用错位。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采取了各种手段,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实践性和创新性。虽然新课改的其中一个目标是要将教师由传统教学模式当中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但最后的结果是教师的作用被曲解或扭曲了,变成了教学活动中的被动者,没有发挥教师的真正作用。
首先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分自主。自主学习指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等方式,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有些教师为了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学习内容由学生定,学习什么、学习哪部分、怎么学,都由学生自己说了算。这样真的就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自主学习有以下几个前提条件:①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他们年纪尚小,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才会表现出主动学习的热情。此外,即使有了兴趣,面对困难时也会缺乏足够的意志力,这都需要教师的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②家庭教育为基础。学习从来都不仅仅是学校教育,也包括了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家长的知识背景、家庭教育的方法和强度等,都会对小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有直接的影响;③只有在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的背景知识,并对课程有一定了解和兴趣的基础上才能自主学习。如果缺乏相关的前期学习,则会让自主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同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能力的差异、家庭教育的不同等,既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也要给予相应的引导,不能盲目地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成了教学活动中的被动者和附属。
其次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盲目地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形式,其作用和功能已经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在学校教育中被广泛推广,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①开展合作学习的随意性。只要遇到问题,不管困难程度如何,教师主观认为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便开展合作学习;②结束合作学习的随意性。教师不管合作学习进行到什么程度,认为时间到了便结束合作学习。哪怕学生还在热情讨论且没有形成结论,也会立即终止。这样都将导致适得其反的后果。合作学习开展与终止的随意性使得学生无法学到相应的知识,也不能激发学习兴趣,更无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的探究式学习形式过于单一。探究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虽然问题意识只是探究式学习的第一步,但是问题意识的培养并不是简单的提问与解答。在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简单地将探究式学习等同于问题教学,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即使在这种简单的一问一答的过程当中,仍有教师设计的问题不合理,没有针对性,过于琐碎,这让学生抓不住问题的重点,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者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感到压抑和害怕,打击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不敢回答问题。实际上,探究式学习的形式是多样的,只要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形式都可以大胆地运用。例如,鼓励学生以辩论来探讨问题,以延伸阅读来探讨问题,以合作的方式来探讨问题,通过创设情境来推动探讨问题,通过激励来促进学生探讨问题等。
二、推动新课改进一步深化的建议
新课改涉及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需要各个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且相互积极配合,共同推动新课改向纵深方向发展。
首先,教育部门应加强新课改理念的输出和宣传,让社会各界对新课改理念有进一步了解,并且熟知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应制定符合实际的、具有操作性的、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指导意见和规划,为新课改的进一步推动提供行动框架和实践路径,让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加强对先进经验的总结和推广,但必须注重各学校的差异性,必须符合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避免盲目推广和铺开。
其次,学校应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具体规划,并通过组织学校活动加强学校内部新课改经验的评比和先进经验的推广学习。这一点,湖南省邵东县宋家塘街道办事处湖塘小学(以下简称“我校”)的合作学习经验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根据实际情况,我校全面开展了“星月之旅”评比活动,每月评出优秀学习小组、优秀组长、优秀组员,并及时给予奖励。孩子们为了自己的小组突出一点、优秀一点,个个积极参与,人人踊跃发言,小组间无形中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其中,谭老师和曾老师所带领的班级小组建设最为成功,成了学校的楷模。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的平台,教师从台上走到台下,由主演变成主导,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经过校领导的多番研讨和教师的实践探索,新的课堂模式终于出炉,即“‘学、导、练’交融,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模式。
再次,教师要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把握新课改的度,不守旧,不盲从,不跟风,探讨有用的新课改形式;做一个新课改的研究者,研究新课改,研究学生,研究课堂,认真备课;在课堂上注重过程,当好引导者,用好各种新课改的形式;做恰当的评价者,不盲目鼓励,要点评到位,对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正面评价,并对学生的不足做出中肯的评价。总的说来,要多激励、多鼓励,改变教师的权威者形象;注重学生的多元性,发展多元智能,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用好各种教学手段,既要用好、用活各种教学手段,也要明白教学手段只是形式,目的是为内容服务。
当前,新课改已取得巨大成就,也为孩子们成为自主学习的个体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未来的路依然漫长、艰难,只有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家长等各行为主体之间理念一致,并共同合作,才能让基础教育变得更具有民主性、开放性、自主性、新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不唯书、不唯上、会学习、能创新的优秀学生。
分层教学确实可以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也能从中得到不错的结果,但是我们更应理性地思考一个问题:分层教学是否真正达到了教学目标?事实上,我们在进行分层教学时,要么在教学目标上放弃了一部分学生,要么在分层教学的同时放弃一部分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学不到应该学到的知识,学不到他们应该具备的数学能力和思想方法,甚至可以说在心理上给他们造成了一种伤害。
二、 “一体式”教学的理论分析
“一体式”教学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看作一个完整的整体(即为同一层次的学生),把知识内容、形成、变化、关联、迁移、应用、思想方法、问题策略等形成一个整体传授给学生而进行的教学。强调两个一体:知识的一体化和学生的一体化。
“一体式”教学最大的一面就是保持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可以从知识背景到知识应用形成一个链,避免造成知识与思维的短链,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今后的个体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准备与思维方法上。
“一体式”教学中的第二个一体就是学生的一体化。学生虽然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在排除智力障碍的前提下,他们接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能力是相同的。学生最大的差异是在知识发散与创造能力上。因此,课堂进行的基础教学完全可以把学生当成一个整体来进行。学生一体化的另一个理由来源于实践:实施分层教学主要是考虑到差生,那么差生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差生到底是差在哪里?如果是智力差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考虑把知识点分层,降低理解力的要求;如果是因为上课懒惰形成的差生,那么我们即使降低到1+1,他还是懒得去做。新进来的学生如果因为以前基础差造成成绩差,那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完全可以利用课前的设计问题来解决这一问题。那就是在课前完全可以加上一个 “知识准备”的环节,利用2到3分钟复习或重提以前学过的且在这节课又要用的知识,那么知识连贯性就能体现出来,更把“一体式”教学中的知识关联结合进去了,而且还可以把学生断链的知识链接回去。
三、“一体式”教学的课堂实践策略
在“一体式”教学中,知识目标观是:知识的传授可以视为从知识的产生到知识的变迁为止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传授学生的知识就是知识变迁的过程,而非以知识内容为中心展开的。它是一个针线状结构的,整个知识传播就是在线上一点点进行,这是点状结构。这里的学生是站在直线外面,是辐射状的。学生学习过程中如果一条线没有学好,完全可以进行另一条线的学习,它没有层次性和阶梯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接触知识的方方面面,既有知识内容,也有机会接触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这是一个完全的知识体系。现实中的差生往往只是考试成绩较差,但不能表示他的各个方面能力都差,他们在某一知识点上会产生障碍,但是在另一知识面上又可能是一个强者,因此“一体式”教学完全可以避免这些现实的发生。如在学习“统计调查”这节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从收集数据到描述数据的全过程。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差生比优生更大胆地去调查,更积极地去收集数据,特别在制作表格中,有时差生的思路比较敏捷,花样奇特。采取这种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一)“一体式”教学的课堂实践
在“一体式”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来说,课堂中主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把知识内容涉及的体系研究吃透,特别是研究知识的体系与演绎过程,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与研究过程中,我们得出一串完整的知识链,课堂教学也就在这个知识链上进行着。这个教学知识链就是:知识预备、知识背景、知识形成、知识内容、知识变化、知识关联、知识迁移、思想方法、问题策略、知识应用。在这一串链上教师要视他们都是一种基础知识,不必要进行深挖,但是需要查阅大量的材料,使知识具有完整性。
第二件事是教学策略选择问题。在知识内容完整性,即在上一方面做好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把分解后的教学内容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其中要做到充分的估计,既要能估计到知识的接受程度,也要估计到知识中的难易点,更要能估计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在上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寻找到一个最好的切入点或引子,那样学生就会在一开始就能进入状态。
例如,在学习“正数与负数”时可以结合实例提问:“如何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向学生介绍:“早在十五世纪,人们就采用“+”和“-”这两个符号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时欧洲的商人在装好货物的单子上画个“+”号表示物重超过规定重量,画个“-”来表示小于规定重量。在数学上最早采用这“+”“-”来表示的是德国数学家魏德曼,由于这两个符号简捷方便,后来就使用了,于是产生了带符号的数――“正数与负数”。这样的教学引出,使学生感到很自然而又有趣味,体会到数学的发展依赖于实践的道理。这就是策略问题。其实这也是一体式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融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使学生、策略、内容三者融为一体。
第三件事是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引导。在每个知识内容的传授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传授给他们思维方法和解题策略,因此教师在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能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的整体过程,更要让学生在教师演绎变化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暴露自己的思维。特别是最后一个“知识应用”的教学环节,就是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实践的过程,在实践中更能体验与模仿到思维策略。
例如:在三角形ABC中,∠AED=60°,∠ADE:∠EDF:∠FDC=2:3:4,试找出图中的平行线并说明理由。
■
教师讲解一:先利用比例计算出相应的角度,看看能否得出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和同旁内角互补。
教师讲解二:先利用比例计算出相应的角度,利用同位角、内错角是否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来证明。
教师讲解三:(1)能否先利用比例计算出相应的角度;(2)根据计算结果再找出度数相等的角或互补的角,然后观察他们的位置关系,是否为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3)再提问理由是什么?
比较三种讲述方法,第一种讲解,线条太粗,因为是哪两直线会平行,目标不明确,寻找角度是会有一定的障碍;第二种讲解方法引导是正确的,但是它是通用型的,针对性不强,学生往往会比较模糊地去寻找;第三种讲解是理想型的,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设问,也有符合学生常规的思考方式,这种提问策略有递进性,且能把知识与学生比较恰当地融合起来。
(二)“一体式”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课前阅读:对于学生来说,上课的主动性都是欠缺的,我们应该要教会学生学会理性的思考。也就是在每一节课之前,让他必须先行一步,把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行前期的简单阅读。因为学生的差异较大,我们很难能够在课前要求每一位学生进行复习,更谈不上完成课前预习的作业。因为面对的是全体的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每个学生看作一个整体,少了一个就不是一个整体。事实证明,这种课前阅读很大程度上让学生明确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对上课的目标也比较明确。
版块式学习:教师在板书中如果增加这节课的各种知识的分解面时,学生学习上就会更轻松。板书的内容就是让学生明确学习要点,做到心中明确,阶段清晰。在我们的实践中我们都是板书“知识内容、知识背景、知识形成、知识变化、知识关联、知识迁移、知识应用”,主要是摘要性的标明。其中知识关联与迁移可能涉及到没有学过的内容,但是事实再一步证明:即使用没有学到的知识学生也能接受与理解。这样每节课做到阶段明显,条理清晰,学生接受上更为轻松。
四、“一体式”教学的实践反思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礼仪 发展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 关于大学生职业礼仪教育的现状分析
1.1 当前大学生职业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职业礼仪教育体系不完备。当前,职业礼仪教育已经引起一些高校的关注,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职业礼仪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在高校内,职业礼仪教育普遍的存在形式有:对毕业生开展短期职业礼仪课程,不定期地开展一些有关职业礼仪方面的专题讲座等。可以说,大学生所接受的职业礼仪教育仍存在许多的不完善:教育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完整;教学途径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等。虽然职业礼仪教育才刚刚起步,但是它的发展意义举足轻重,高校应该对其不完备的教育举措进行反思与调试。(2)大学生职业素养薄弱。除了高校职业礼仪教育资源的短缺,大学生自身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一方面,表现为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意识淡薄。许多大学生对职业素养感知度不高,缺乏积极性、没有关注点,针对职业礼仪对职业素养的完善更是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大学生对职业礼仪行为的缺失。对于广大的大学生而言,虽然对职业礼仪教育的价值意义投以关注,但仍处于知识的层面,没有将职业礼仪落实于实践,并将其转化为一种操作技能与职业素养。
1.2 关于大学生职业礼仪教育的反思
(1)高校应该建立正规化的职业礼仪教育。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职业标准的内涵也在不断更新。新的标准需要大学生做好职前准备,提高职业素养、掌握必要的职业礼仪行为是对新时期大学生的全新考量。同时,这也是高校要建立正规化职业礼仪教育的关键。明确职业礼仪教育的培养目标,规范职业礼仪教育的课程结构,开拓职业礼仪教育的教学途径,这些是高校完善其教育体系的新方向。总言之,职业礼仪教育的完备不仅是对大学生发展需求的满足,更是高校教育得以发展的动力支撑,高校应该促进职业礼仪教育的正规化建设。(2)大学生需要完整的职业礼仪教育。职业礼仪教育是职业交往中所必备的行为准则与职业素养,是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①大学生正处于职业准备状态,需要对自身的职业素养进行充实与完善。职业礼仪是构成职业素养的关键要素,大学生对职业礼仪的提升应该具备高标准的诉求。首先,职业礼仪将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未来职业的成败与效益。其次,职业礼仪教育是决定大学生职业适应性,调节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职业礼仪对大学生的职场生存能力将具有最基本的调适作用,从长远的角度进行考量,大学生需要接受完整的职业礼仪教育。
2 构建大学生职业礼仪教育的发展目标
2.1 准确把握大学生职业礼仪教育的培养目标
(1)促进大学生进行职业礼仪教育的客观性目标。从大学生的社会价值来看,职业礼仪教育的客观性目标在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与提升国家公民素养两个方面。首先,职业礼仪教育对大学生的工作业务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是国家经济得以长足发展的必要途径。其次,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②(2)加强大学生职业礼仪教育的个体性目标。从大学生的自身发展来看,职业礼仪教育的主体性目标主要包括两点内容。第一,职业礼仪教育在于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业务能力。通过职业礼仪行为调节各种工作关系,进而提高其自身的工作能力与效益。第二,职业礼仪教育在于调节大学生的职业适应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证大学生从业适应性的关键,大学生要想顺利进入职场,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新环境中的角色转换。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职业礼仪将有利于大学生应对各种职业冲突,增加个体自我效能感,提高自身的职业适应能力。
2.2 科学完善大学生职业礼仪教育的课程体系
(1)规范大学生职业礼仪教育的课程内容。职业礼仪的内容应该包含从理论知识到操作实践两个阶段的完备。首先,针对职业礼仪知识的安排应涉及礼仪本体论知识和职业礼仪知识两部分内容。礼仪本体论知识应包括礼仪的本质意义、发展阶段与结构要素;职业礼仪知识应包括个人礼仪、社交礼仪、商务礼仪等理论内容,③此外,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还应设置专业性的职业礼仪内容。其次,由于职业礼仪在工作环境内表现为一种操作技能,因此大学生的职业礼仪教育必须包括技能训练、实际操作等实践性课程内容,将职业礼仪的程序性知识切实地转化为大学生的职业礼仪行为。(2)优化大学生职业礼仪教育的课程结构。高校的课程制度是按学年段分配教学内容,在不同学年阶段设置相应的公共课与专业课。因此,职业礼仪教育的完备也必须在这两个方面加以完善。第一,职业礼仪应从早做起,按学年段分配课程内容,以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标准,优化课程的结构顺序。第二,按照职业礼仪教育的具体课程内容的重要性,把其分成相应的公共课与专业课,并将其整合到大学生的其他课程结构中。综合考虑,制定合乎职业礼仪教育发展规律的课程计划是非常必要的,把相应学年阶段的课程内容结构化、系统化,从而保证大学生职业礼仪技能可以按阶段逐步形成。
2.3 强力扩展大学生职业礼仪教育的实践途径
(1)充分利用学校内的各方面资源。除了课程资源对职业礼仪教育的促进,对学生还应积极利用校园环境内的各种资源为其职业礼仪的操作开拓更多的实践机会。一方面,大学生可以利用学生团体的力量,创造各种职业礼仪教育活动。如:成立专门的社团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有关职业礼仪教育的宣传、研讨交流等校园活动。通过营造积极的校园礼仪学习氛围,进一步丰富大学生的理性认识与成就体验。④另一方面,对学生还应该提高自身的主动性,强化自己的学习动机,主动地寻找学习机会。大学生要自觉参与职业礼仪教育的活动过程,将对职业礼仪的理性认知内化为具体的礼仪行为。(2)积极参与校园外的各种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促进职业礼仪行为的转化,大学生还要积极开拓更加广阔的校外资源。首先,大学生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职业礼仪专家进行沟通、与更多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寻求更多职业礼仪技能形成的有效方法,不断调整自身在职业礼仪认知上的不足。其次,大学生还要在社会实践中对其职业礼仪进行锤炼。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不断调节自身的职业礼仪行为。
注释
① 周定财.论礼仪教育与大学生交际素质的提升[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0(3).
② 蒋萍.加强大学生职业礼仪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2-0046-03
[作者简介]罗春玲(1981―),女,广西来宾市人,硕士,广西来宾实验高级中学教师,中学一级,广西普通高中改革高中语文学科专家组成员。
“同课异构”是一种新的教研方式,是同一节的内容,由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
语文课堂案例分析是语文教育理论与语文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笔者以“一人一课多教”的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高中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林黛玉进贾府》进行“同课异构”教学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为,王熙凤和林黛玉的肖像对比分析,教学的对象为笔者所在学校高一年级学生。
一、传统的“讲读”教学方法
(一)教学对象及其情况
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普通班学生。学生学习底子薄,基础差,课外阅读量少,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有厌学现象。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
(三)教学过程简述
通过课前学情调查,笔者发现该班学生平时阅读量很少,除了看过《西游记》这本故事情节比较丰富的小说外,对其他几部经典名著特别是对《红楼梦》一无所知或者知之甚少。即便接触过这部作品的学生,也因为小说篇幅长,文字晦涩而选择了放弃。另外,该班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得不够积极,不喜欢回答教师的问题。对于不感兴趣的人和事,在情绪上显得相当叛逆和消极。笔者根据普通班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及学习情绪方面的实际情况,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过程。讲授式教学方法是最传统的教学方法。郑桂华在《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一书中提到,只有当学生不明白的时候,讲授才是最有效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专门针对学生比较感兴趣但又超越了他们的认知范围,他们想解决但又无法解决的问题,紧扣教材,适当拓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注重鼓励,尊重学生的观点。笔者首先以“你是否看过87版《红楼梦》的电视剧”作为导入,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当问到“为什么要将王熙凤的出场安排在林黛玉见了众女眷之后”这个问题时,有些学生用了当下比较流行的语言,如“耍大牌”“装神秘”“摆谱”等,对此,笔者并没有予以否定,而是表扬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受到鼓励,学习的情绪就来了。另外,笔者巧妙地设计了一些问题,如“王熙凤算是一个美女吗”“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林黛玉”“你如何看待生活中那些穿着大红大绿的人”,这些都是比较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在不断的启发和引导中学生逐步接近教学主题。笔者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王熙凤和林黛玉二人的肖像分析上,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整个教学过程气氛比较轻松,师生关系很和谐。
(四)教学反思
课后,笔者对本节课教学效果进行检测,对该班学生进行随机调查,询问学生是否喜欢教师这种上课的方式。共有47名学生参与调查,这些学生都投了赞同票。理由是:教师的讲解细致、生动、清晰;教师边讲边问,不容易分散注意力,比较容易理解课文;因为一直比较喜欢这个教师,所以喜欢她的课;不想站起来回答问题,不用做什么费心思的事,所以喜欢听教师讲。
通过学生的反馈,明确了本课的成功之处,表现在:
1.笔者通过细致、全面、清晰的“讲”,使学生对文本能有进一步的理解,并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在学习的状态上表现出不排斥,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没有出现不良的学习行为,这堂课是有效的。
2.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启发和引导,对学生予以鼓励,尊重学生的想法。对教学适当降低难度,抓住主要问题,有的放矢,不事无巨细地“满堂灌”。
3.笔者与学生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本身就是知识库与资源库,如果学生能从教师身上取而用之,收获也是巨大的。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尊重、信任、鼓励必不可少,时常对他们予以表扬,是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增加其学习动力的有效途径。
二、问题讨论法
(一)教学对象及其情况
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尖子班学生。他们基础较好,学业成绩比较突出,有一定的阅读量,思维活跃,接受能力较强,喜欢讨论与交流。
(二)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法
(三)教学过程简述
通过课前学情调查,笔者发现该班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大部分学生都看过四大名著中的一部或两部。问及是否看过《红楼梦》时,全班只有一个学生对其比较感兴趣,在初中时就认真阅读过,对作品中的相关人物和情节比较了解。其余学生都是因为觉得《红楼梦》无趣而放弃继续阅读。笔者通过课前预设问题,先让学生进行思考,再以课堂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问题如下:
1.为何将王熙凤的出场安排在林黛玉见了众女眷之后?
2.王熙凤初见林黛玉,为何表现得如此放诞无礼?
3.透过王熙凤的肖像(头饰、服装、眉目)看出她怎样的性格特点?
4.初见林黛玉,从王熙凤的言谈举止中,看出她怎样的内心世界?
5.林黛玉的肖像(眉目、神态、风韵)有什么特点?
6.对林黛玉肖像的描绘为何不似写王熙凤那样极力铺陈渲染,而只是简单勾勒?
笔者在课前预设了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先自学。其实这些问题的难度并不大,但要求学生在堂上展示他们的自学成果时,学生表现得不积极,回答问题的人比较少,甚至还出现了对文本的误读,如“林黛玉在王熙凤的心中不是很重要”“王熙凤很做作、轻浮”等,这些都是不熟悉文本,妄作评价的具体表现。当问及第一个问题“为何将王熙凤的出场安排在林黛玉见了众女眷之后”,学生就把教辅资料上那些程式化、书面化很强的语言搬了下来。过分依赖教辅书,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以致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答案很空很泛。当问及第二、三个问题“王熙凤初见黛玉,为何表现得如此放诞无礼”“透过王熙凤的肖像(头饰、服装、眉目)看出她怎样的性格特点”时,学生陷入沉默,课堂出现较长时间的冷场,笔者再对这些问题进行引导时,如“王熙凤第一次见黛玉,为什么表现得同别人不一样,她到底是什么用意?”学生的回答是“王熙凤善于察言观色,逢迎贾母”。回答依然是对文本最表面意思的概括,根本没有触及到最本质的东西。王熙凤为什么察言观色?为什么逢迎贾母?学生不清楚要从这个角度来答。还有问到“从王熙凤的眉眼看出她怎样的性格”时,学生的回答还是仅仅停留在对字面的理解上――“比较凶”,但是对于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写“王熙凤的凶”,学生无从回答。必须得经过教师的多次引导,集合众人的智慧,才能最终得出问题的答案。所以,堂上讨论的环节进行得并不顺畅,而且一大半时间都得依靠教师。
(四)教学反思
笔者通过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发现这节讨论课其实上得并不成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没有科学的预设,就没有全新的生成。笔者在课前预设的几个问题,只是针对文本中的某个片段和内容,是单维度的,不够灵活也不够开放,预设的弹性很小。学生在没有对文本进行认真解读的基础上,只是片面地想得到某个问题的答案,这实际上已经是把学生的生成空间给局限住了。教学中的生成源于预设,具有弹性的预设才能使生成更有方向和成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反思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77-01
一、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创新已经成为了发展主流,多数的老师都认识到了教学创新的必要性,纷纷在教学实际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在学校语文教学中,为了能更好的体现教学成果,创新教学方法,我们尝试着对现有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找出现有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找出教学方法之间的差距,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从教学实际的角度来讲,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教学反思是十分必要的。开展教学反思不但对现有的教学发展是一个有利的促进,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要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必要性,认真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使小学语文教学成绩得到快速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具体过程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小学语文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务必做到全面细致。具体的反思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1.对小学语文课堂中经常出现的流行语进行反思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为了方便教学,经常会出现一些课堂流行语。考虑到小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样的流行语在学生中间会引起不同的效果,为了更好的提高流行语的积极影响,发挥流行语的积极作用,我们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利用流行语的优势。
(1)对“请自己阅读并作出正确理解”的教学反思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尊重学生的个性是好事,让学生自己阅读并作出理解也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必须要在这一过程中强调老师的导向作用,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2)对“从课文中你都学到了什么”的教学反思
通常在语文课堂中,老师都会提出“你学到了什么”之类的问题,学生一般都会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回答。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值得反思的是,老师应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而不是泛泛而谈。
(3)对“你可以按照自己的选择进行学习”的教学反思
目前在有些语文课堂中,老师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推出了按照学生自己的选择进行语文学习的教学行为,对于这种行为我们必须进行反思。语文课堂老师作为组织者,必须发挥组织作用,即使尊重学生个性,也不能让学习变成一种随意的行为,如果不加强引导,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很难保证。
(4)对鼓励用语“你真棒”的教学反思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鼓励式教学大行其道,似乎只有鼓励不用批评学生就能取得好的成绩,其实不然,为此,我们必须对鼓励用语“你真棒”进行教学反思。我们不能只是迎合小学生的喜好,除了鼓励之外,该批评的时候就要批评,否则鼓励式教育就是过犹不及。
2.对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方式进行反思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有些老师开创性的选择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和组成学习小组的教学方式,这两种学习方式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从小学语文课堂的长远发展来讲,并不利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对此,我们必须要进行深刻的反思。
(1)对于自主学习方式的反思
自主学习方式的提出,主要是出于尊重学生个性的角度出发的,带有明显的创新色彩,通过开展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采取自主学习方式以后,老师的作用逐渐被弱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学习目标不明确,有时会变得很盲目。因此,我们要对自主学习方式进行反思,发挥其积极优势为我所用。
(2)对于组成学习小组的教学方式反思
除了自主学习方式以外,组成学习小组是最近几年小学语文课堂流行的教学方式,虽然这种方式比较新颖,学生也比较认同,但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却遇到了现实问题,即组成学习小组的时候学生的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弱化了学习效果,使得学习小组的意义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3.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反思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老师除了按照国家教材规定的内容进行传授之外,还根据教学实际适当地加入了课堂引入内容和课堂串联内容,使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书本知识。对于这一做法,我们要积极进行评价,在认识到优点的同时,还要对其存在的缺点进行深刻反思。
(1)对小学语文课堂中加入的引入内容进行反思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老师通常都会在课堂中加入引入内容作为教学过渡,通过引入内容使学生对教材内容有直观的认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没有掌握好引入内容的度,有时候引入内容过多,导致占用课堂时间过长,影响了正常教学的开展,因此,我们必须缩减引入内容篇幅,满足引入要求即可。
(2)对小学语文课堂中加入的课堂串联内容进行反思
小学语文课堂中,一些老师为了使课堂气氛变得活泼,加入了课堂串联内容,例如诗歌朗诵和歌舞表演等,这些内容的加入有效地丰富了小学语文课堂,使小学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加入了课堂串联内容之后,正常的教学内容被压缩,课堂有效教学时间减少,教学效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实际意义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了解了对小学语文教学反思都应该从哪几个角度开展,以及应该遵循哪几种方式来进行。经过认真分析,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教学反思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发展,使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都取得突破,弥补了现有教学方法的不足。2.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学手段的创新,实现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小学语文教学方法问题,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使教学手段的创新更能取得积极的成果。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重要现实意义,积极开展教学反思,努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成绩。
参考文献:
[1] 李胜男.论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对教学质量的正面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1.5
【关键词】四级段落翻译 大学英语实践教学 局限 策略
一、引言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所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一般要求是每个大学毕业生所必须达到的目标,而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则是针对一些学有余力、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的要求。这三个要求均包含了英语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对于学生翻译能力的一般要求是:“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300个英语单词/小时,汉英译速为250个汉字/小时。译文基本准确,无重大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较高要求是“英语国家报刊上的文章,英汉译速为350个英语单词/小时,汉英译速为300个汉字/小时”。更高要求是“英语国家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科普、文化、评论等文章,以及能反映中国国情或文化的介绍性文章,英汉译速为400个英语单词/小时,汉英译速为350个汉字/小时”。
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我们不难看出,翻译能力作为构成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我们在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教学重点。
二、四级段落翻译
自2013年12月起,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均做出了重大调整。其中,翻译部分由原来的5个汉译英句子调整为汉译英段落翻译,分值由原来的5分增加到了15分,考查内容包括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长度为140―160个汉字。
原来的汉译英句子考察的是学生对于词汇、固定搭配和句型等语法点的掌握,现在的段落翻译则更多地考察学生的翻译技巧和对篇章的理解能力,以及对于中国文化、历史和社会发展等知识的积累。
自2013年12月四级改革以来,近几次段落翻译所考察的内容如下:考试年份 考试内容
2013.12 中餐 中国的信息
技术 中国的茶文
化 中国结
2014.06 农村义务
教育 中国的核能
发展 阅读的重要
性
2014.12 中国年轻
人旅游 中国的大熊
猫 中国的互联
网 中国人的
消费观
从四级翻译题型改革以及近几次译文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翻译教学,特别是围绕中国文化、历史和社会发展等题材的系统的翻译实践教学,是今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三、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中的局限
(一)教材局限
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四级考试新题型的发展趋势,我们的大学英语实践教学应该强化对于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训练材料应更多地围绕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以满足学生日后应付考试以及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需要,然而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却无法满足这种实际需要。笔者所在高校针对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所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使用的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读写教程》。笔者做过统计,在1―4册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读写教程中,每册有10个单元,每个单元有A、B两篇课文,内容涉及科普、人物、社交和社会生活等方面,课后习题也多以复习课文为主,6个汉译英句子多数出自课文或者由课文改写。由于教科书中缺乏有关中国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等题材的内容,教师想要带领学生做相关的翻译练习,只能另辟蹊径。
(二)教学局限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以知识点讲解和阅读理解为课程重点,具体表现为由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完成课后习题,对于课文中出现的词汇、句型等语法点进行掌握和巩固。为了理解课文的需要,老师通常会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句子或者段落的英译汉翻译,而只有在讲解和练习语法点的时候,才会要求学生以造句的方式进行汉译英练习,很少涉及段落的汉译英训练。而且教师本身在翻译方面的理论基础也不一定扎实,指导学生翻译实践也缺乏规范性。
四、应对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应突破以往的“从阅读中学习”和“为阅读而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原有的知识点讲解和阅读理解基础上,开展跨文化翻译实践,逐步实现“学为所用”“为交际而学语言”。
(二)增加课堂的教学内容
应弥补教科书的不足,增加文化教学的内容。教师可配合教材内容带领学生进行扩展阅读。还是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读写教程》为例,第三册中Unit 4的A课文描述的是美国的五大文化特征,那么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下查找一些中国文化的代表性事物,然后在课堂上做专题任务。
(三)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需要加强个人的翻译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技能,同时,对于中国文化、历史、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知识要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有计划有目的地帮助学生提高翻译本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鼓励学生课外拓展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指导,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一些反映中国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英文报刊和资料,如《中国日报(英文版)》和《21世纪报》等。学生在以英文为媒介加深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也积累了相关的词汇,为日后的考试及其他实际需要奠定了基础。
五、结语
无论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所规定的,还是四级考试题型调整所折射的,能够体现学习者实际水平的翻译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都是今后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广大一线大学英语教师应该顺应这种变化趋势,在自己的课堂上适时做出调整,带领学生更好地适应四级考试的要求,也为学生在日后面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