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07 15:35:0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临终病人心理护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

第1篇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并进行相应的病情观察与护理,使老年人获得满意治疗与护理。方法:对我科收治的老年人病人心理性格特征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老年病人经过护士的耐心护理增加了安全感与亲切感,对护士产生了信任感。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护理。结论:在给老年人护理时,要对病人的心理状态给予理解,对病人有同情心,尊重老年人的人格与隐私,顾及到病人的内心感受,从而让老年人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使患者早日从病痛阴影中解脱出来。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然而高龄人群面对的问题是机体逐渐衰老,生理方面、健康状态下降,心理或多或少也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促进康复,减轻社会负担,降低医疗费用开资有很大的收获,现说几点体会。

1工作人员注意自我形象,自我全方位素质培养。加强非语言交流,端庄的仪表,稳重举止,优雅气质,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可消除老年患者疑虑、担忧心理。护士适当适度用手抚摸病人的手肩,或给予搀扶,整理一下衣服、头发、盖好被子,可减轻老年人的孤独无助感。在实施各种护理操作时,精湛的技术,熟练流畅的操作过程往往会赢得老年患者的信赖与配合。护士沉着、冷静、敏捷、娴熟、自信、干练的无痛性操作技术,可给患者留下安全,信任感,同时也能让患者不良清绪渐渐平静下来,让患者在一个轻松环境中身心愉悦接受治疗护理。

2工作中充分发挥人类语言魅力,把握随时沟通时机。加强语言交流,面带微笑,眼神平静注视病人,态度和蔼,用建议与商量的舒缓语气,回答患者疑问。抓住每次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注意观察情绪变化,可以利用床头交接班,晨晚向护理院宣教,做各项护理操作时与患者进行融洽的沟通,达到心与心交换效果。对一些农村患者文化低,外观不美,举止不雅的患者,不能鄙视、嘲笑,我们要用知识文化慢慢教育改造感化他们,更不能采取同样粗鲁的方式回击,更不能看人下菜,搞个人歧视。一视同仁,让他们不会产生失落、自卑感,过头话少说,不做过头事,谨记“恶语伤人,六月寒;良言一句,三冬暖。”

3调整病人情绪,帮助老年人保持乐观开朗性格。老年人患病后,常会产生焦虑、悲观、孤独情绪,心理上产生忧虑常常表现缄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无动于衷,有的或者是急躁易怒,乱发脾气。针对这些问题,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适度让他们发泄一下,生活上多关心,经常主动与他们聊聊家常,建立一种熟人如亲人般感情,热情关怀,减少其一切不良刺激,帮助他们适应病人角色,积极面对各种生活问题增强他们自我保健,自我照顾的能力。特别对一些丧偶无人陪伴老年病人多开导,并联系家人好朋友或以前同事多来看望、陪伴聊聊心事,让关爱温暖亲情融人病人每一个细胞,逐渐减轻负性情绪,树立一种正性情感。

4帮助病人建立和谐家庭与人际关系,重视社会支持环境。人患病后都希望受到关注帮助。护士在工作中要经常与病人,促膝交谈,帮助他们正视现实状况,鼓励他们振作精神,肯定他们过去,但不否定他们未来,耐心引导,多给病人自我空间,让他说出自己感受,对家人要求与想法,护士起一个信使传递者联系家人或单位,动员周围人来共同关心鼓励病人,让他们经常带来一些病人喜爱食品,好吃东西来探望,探望者切莫在患者面前谈病不愉快事,以免引起患者情绪波动。

5随时开展老年病人的健康教育,克服不良认知。有针对性介绍老年病人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讲解疾病与保健基本知识,帮助他们重新规划生活,克服不良认知,帮助他们如何去延缓衰老,促进长寿提高生命质量,生存质量,而且也要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接受衰老,增强自我保健与自我照顾能力,从生活中寻找活着的意义和乐趣。接触中护士主动热情随时随地给予服务,健康教育。

6建立正确的生死观念,消除对死亡恐惧。生老病死是一个自然规律,无人可违反。其实死是生命的最后一站,是有机体自然变化,回归自然的必然结果。人生自古谁无死,懂得这个道理,消除不必要恐惧,坦然处之,人老心不老,不怕人老,就怕心老,人死精神在态度面对疾病,面对人生。因疾病,人身机能发展处于临终阶段,不能紧紧看作是医疗失败、无能,而是看作生命发展必然结果。生命的放弃与结束,是对亲人,本人痛苦的解脱,也是对生命的尊重。维护了做人尊严,生命也会因人的态度绽放出不同光彩。工作中不断的把这种观念渗人到患者人生观里,理解一切,相信自然。

7体会:护士在临床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掌握相关病知识与技能,帮助老年病人建立良好生活方式,心理行为,热情为他们服务,促进他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同时也可减少医患之间矛盾。此外,护士要有高度同情心和责任心,精心护理,精湛的技术是基础。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社会学,语言学,人文学,心理学等知识,强化心理护理意识,换位思考,把握好沟通技巧,密切医护患关系,除了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促进病情早日康复,促进和谐医疗、医患环境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晚期癌症;老年病人;临终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68例,为临终清醒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30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62岁,肺癌14例,胃癌13例,鼻咽癌29例,宫颈癌12例,均有子女1-6人,42例配偶健在。

2 护理措施

2.1 舒适护理 保持环境舒适是晚期癌症老年病人极其重要的护理措施[1],尽量把病人安排在单人房,保持病室安静、整洁、适宜阳光,空气新鲜。由于老年晚期癌症临终病人肌肉张力减退,周围循环衰竭及体温升高,在这种情况下应及时做好局部皮肤清洁,及时更换衣服,保持床褥清洁、干燥、舒适。定时协助病人翻身,预防褥疮发生,不能自理者做好口腔护理每日2次,注意检查患者口腔有无溃疡、霉菌感染等,并及时对症处理[2]。

2.2 吸氧、止痛 由于晚期癌症病人身体衰弱,各器官功能衰竭,出现呼吸困难应吸氧以减轻痛苦,流量为2-4L/min为宜。晚期癌症病人由于病情恶化,疼痛会逐渐加重,我们应用病人自述与医护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疼痛,采用擦背、按摩,分散注意力,不要过分控制或使用镇痛药或麻醉剂,视疼痛程序给予适当剂量,尽量减少疼痛对病人的折磨,使病人能够较舒适地度过最后的日子。

2.3 饮食护理 由于晚期癌症临终病人胃肠蠕动功能逐渐减弱,饮食减退,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少量或多餐流质饮食为宜,避免进食后出现腹胀、恶心、呕吐或疼痛等不适,如病人进食少,应及时补充营养和液体,以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使病人感到舒适,防止虚脱、感染等并发症。

2.4 心理护理 晚期症临终病人常有绝望的心情,对生活的依恋,对家庭事务和未来的安排,很希望在临终前做好圆满安排,同时他们又感到无能为力对付这个面临的实际情况而感到被压抑的恐惧、忧虑、烦燥,我们更应多接触病人,耐心解释和听取病人的诉说,关心病人,给予病人精神上的安排,积极创造一种消除病人心理恐惧的良好气氛,解除病人心理痛苦,让病人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有限的生命,使晚期癌症老年临终病人心理上有所准备,精神上有所寄托,让他们以最大的能力处理的事,使原有的恐惧、焦虑和最大的痛苦消失,尽可能使他们平静、安祥地死亡。

2.5 对家属的指导 除完成护理外,更应加强对家属的指教,教会他们如何、关心自己的亲人,让家属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病人解除痛苦,使他们感到心理上的满足,帮助病人解决家庭及社会问题,提高了老年临终病人的生命质量。

2.6 观察病情变化,经常巡视病人,严密观察神志、脉搏、呼吸、血压等变化,及时发现病人不适,做好有效的护理,[3]如出现各种反射逐渐消失,肌张力减退,呼吸困难,呈阵施氏呼吸、颜面口唇、四肢末稍紫绀,脉搏细弱,血压测不到时,病人将临近死亡,应及时报告医生,按医嘱给予科学合理的处理,准确记录临终病人的病情,为提高护理质量建立重要的资料。

3 体会

通过对68例晚期癌症临终病人进行针对性、连续性的人性化护理,使病人疾病晚期中没有出现过度悲痛、绝望、恐惧等反应,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满足临终病人最后生理和心理要求,提高了临终病人生命质量,使病人平静地度过了生命的最后阶段。

参考文献:

[1] 吴新莲,唐 盛,杨慧。舒适护理在老年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体会。内科〔J〕2008,5(3):813.

第3篇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医治的350例肝癌患者,其中死亡40例,占比11.43%。40例死亡病人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1.5~82岁,平均年龄55岁。肝癌晚期是指由早期的隐匿病情发展成病情明显病痛加剧的时期。症状主要是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区疼痛、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状而危及生命,并随癌症不同部位的转移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1.2方法

我院医护人员从医学、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对40例临终患者提供全面、周到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症状护理、基础护理等。用科学的心理疏导方法、高超的床边护理技术,最大限度地减轻临终者的心理和躯体的痛苦,帮助他们在人生旅程的最后阶段,在充满人性温暖的气氛中充实地、安详地、尊严地离开人间。

2结果

对40例肝癌晚期病人实施临终关怀与护理能有效解除病人的疼痛,使临终病人安详地走过人生最后旅程,同时对临终病人家属给予适当的安慰和指导,能使其早日从悲伤中解脱,从而达到患者能善终,留者能善留。

3讨论

临终生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状态,是每一位晚期癌症患者必须面对的过程,临终关怀是特殊的护理,会因不同的病种、不同年龄、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性情而有所变化。临终病人的护理一般包括心理护理、症状护理、基础护理等。

3.1心理护理

3.1.1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

临终病人的心理一般分为焦虑心理,忧郁心理,极端否认心理,认可心理。对于焦虑心理的患者,护理人员赢应加强同患者的沟通交流,耐心的听取患者的诉说,运用合适的口语安慰患者,尤其是在生活上加强对患者的关心和照顾,使患者在住院期间感到安慰,稳定。忧郁心理的的病人,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病人遭受到外界的刺激,因此护理人员应该使其环境活跃,以便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尽量避免在患者的面前提及病情加重、恶化、转移等刺激性的词汇。认可心理的病者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状况,多抽时间陪伴患者在身边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帮助与鼓励,尤其是为临终的患者给予心理上的安慰。积极开展死亡教育,死亡教育是临终关怀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国外的一些国家死亡的教育较为普遍,甚至还为大、中、小学生开设了死亡的课堂教育。死亡这个现象已经被他们普遍的接受,死亡作为生命循环中较为有意义的连贯性,也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必然性。对于死亡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在于帮助即将临终的患者树立其正确的死亡观,降低对死亡的不安以及恐惧,一定要学习“准备死亡、面对死亡、接受死亡”,从而达到使生命“活得庄严,死得尊严”,“如春之灿烂,死如秋之静美。”只要能使患者清楚死亡是人生无法避免的必然结果,那么与其现在这么的痛苦,还不如顺应自然的生理现象,这样才能使患者真正的安心,从而消除了患者心中焦躁、恐惧、不安的心理,安心的接受“安乐死”。

3.1.2家属的心理安慰

护理人员不仅要减轻病人的痛苦,而且还要为患者的家属提供一些帮助,主要是为了开导和安慰他们,稳定家属激动的情绪,如实的将患者的病情告知家属,并指导他们进行一些护理,以便他们能在患者的最后时间好好的陪伴他。

3.2症状护理

3.2.1护理临终患者的疼痛

对与肝癌晚期的患者他们在生理上的表现主要是生命体征的紊乱(呼吸、血压、心率变化),体内器官单个或者是多个的功能衰竭。通过情况下表现为:患病部位疼痛不安、烦躁、姿势异常、面容较为痛苦;胃肠的蠕动减缓或者是停止,患者的食欲降低,恶心、呕吐,便秘等;呼吸功能衰竭,通常出现鼻翼、潮式、间歇呼吸等;血液循环衰竭,四肢发绀;意识较为模糊,出现知觉障碍灯;患者的肌肉张力减退,大小便出现失禁,不能自主活动等。出现的症状中,疼痛是较为明显的。目前,控制疼痛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控制和非药物控制,此外催眠术和皮肤按摩术也有一定效果。

3.2.2临终病人的呼吸困难

护理重点应放在指导并协助病人去除或减少诱发因素,如避免痰液过于粘稠,并配合医生给予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可根据需求给予低流量低浓度吸氧,指导病人做有效呼吸及有效咳痰的锻炼。

第4篇

关键词:老年人 临终关怀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a)-0231-01

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卫生保健服务,指由多学科、多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的临终关怀团队,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舒缓疗护,以使临终患者缓解病痛,维护临终患者的尊严,得以舒适安宁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旅程[1]。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迅速到来,老年人的临终关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为此,本文在查阅了大量资料的前提下,针对社区护士如何做好老年人的临终关怀,从促进老年临终病人舒适,做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尸体护理,以及对家属的心理护理等方面展开阐述。

1 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

临终病人的心理通常会经历一下五个阶段:否认、愤怒、协商、抑郁和接纳。当然这五个阶段也会因人而异,不一定都会出现,也不一定都按着这个顺序出现。临终病人常见的心理有[2]:(1)对生活亲人的留念。即使已知自己病不能医仍然对治疗抱有希望。(2)否认自己处于癌症晚期,甚至讳疾忌医。(3)对周围的人或事抱着敌视态度,脾气暴躁。(4)忧郁与轻生。(5)通情达理、接受事实,能平静的面对“另一世界”。(6)希望满足最后的愿望。

2 临终病人对护理的需求

由于临终病人的特殊心理,他们对护理工作有特殊的要求,主要表现在[3]:(1)希望医务人员尽最大的能力抢救治疗,渴望治愈疾病。(2)希望延长寿命。(3)希望得到目前最先进的医疗技术进行治疗。(4)希望减轻肉体痛苦。(5)希望家属陪伴。(6)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7)采用医学手段加速死亡。

3 老年患者临终关怀护理的具体措施

3.1 促进舒适

提供良好的饮食照料和护理服务。老年临终者消化吸收能力大多明显降低,一般以流食为主。可根据其口味定做平时喜爱而又便于吞咽和消化的食物[4]。加强对老人的口腔护理,并且提供清洁的就餐环境,能够很好的提高老人的食欲。此外,衣服和被子的选择也尤为重要。尽量给老人选择透气、柔软的棉质衣被。在给老人做基础护理时动作要轻柔,语言要温和。及时给老人更换衣被,做好个人卫生。适时给老人翻身叩背,以防压疮、肺炎等并发症。

提供良好的临终环境。对于临终老人应设立专门的临终病房,房间内布置要符合老人的心理特点,简单大方切勿繁琐。房间内可摆放新鲜的绿色植物,既美化了环境,又给处于病痛中的老人带来了勃勃生机。房间的墙壁上可挂上老人的全家福,字画等等,增添一种温馨的气氛。此外,还应保持室内安静,保证老人的睡眠质量。在这样一个安静、典雅、温馨又充满着勃勃生机的环境中,能够有效的缓解病痛对老人身心上的折磨,减少老人对死亡的恐惧。

3.2 做好基础护理

针对临终老人所出现的常见症状,如疼痛、呼吸困难、谵妄、大出血、尿失禁、腹泻、便秘等,护士应积极地做好相应的护理操作。临终病人由于缺少活动、使用药物以及食物纤维的摄入减少,常常有便秘的现象,一般可使用药物预防和治疗便秘,如使用大便软化剂一天2次和轻度刺激的中药,如番泻叶等[5]。肿瘤病人在晚期往往疼痛难忍,应合理运用镇痛药以有效缓解疼痛。而有些家属对镇痛药存在着某些误解,这时需要与患者家属耐心沟通,取得家属的配合。在整个过程中,护士都要加强病情观察,和患者家属保持密切联系,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3 临终老人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贯穿临终关怀的整个过程,是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临终病人所经历的五个时期的心理特点,护士可以这样做[6]:对否认期的病人像亲人一样重视和问候,用发自内心的关怀去安慰病人,耐心倾听病人内心的痛苦,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恐惧与不安,然后给予适当的解释和诱导使其得到解脱。对愤怒期的病人心理支持应以宽容、理解的态度,使其宣泄情感。同时给予积极地关爱。将老人平日最喜欢的人或最喜欢看的相册找出来,使其情感转移,在此基础上因势利诱,使其逐步面对事实。在协议期,应抓紧时机,耐心说服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机护理。当死亡不可避免时,病人最大的需求是安宁、避免骚扰。亲属随和的陪伴,给予精神安慰和寄托,对美的需要,或者有某些特殊的需要,如写遗嘱、见最想见的人等,病人亲属都要尽量给予病人这些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使他们无痛苦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旅程。

3.4 做好临终老人家属的心理工作

家属的心理活动和临终老人的生命质量密切相关。护士应提前做好家属的心理工作,及时准确地告知家属患者的情况,让家属接受现实,并且调整好心态,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共同完成对老人的临终关怀,使老人安详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亲人的逝去常常会使人悲痛欲绝、不知所措,尤其是对老年丧偶的人,长时间的抑郁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或加重原有的疾病。此时,对家属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让患者家属接受患者离去的事实,安慰支持家属,使其认识到并非独自在承担这份痛苦。然后,分担患者家属的痛苦,耐心倾听,使其情绪得到宣泄。最后,鼓励其开始新的生活,建立新的生活方式,使其尽快走出丧失亲人的阴影。

3.5 尸体护理

患者确认死亡,有医生下达死亡鉴定后,按照程序对尸体进行护理。注意动作轻柔地撤除所有的医疗设备,如输液管、吸氧管、引流管等。仔细为患者擦洗身体,换好清洁衣物。有的人,应尊重其信仰。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不同,因为它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是在传统的伦理道德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它更易被人们所接受。它的宗旨是减少临终病人的痛苦,增加病人的舒适程度,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维护病人的尊严,同时能给予病患家属精神上的支持,给予他们承受所有事实的力量,进而坦然地接受一切即将面对的问题[7]。

参考文献

[1]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84.

[2] 张秋霞.临终关怀中的心理问题[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1(25):104.

[3] 秦小华.做好临终关怀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75.

[4] 刘喜珍.老年人的临终需求及其临终关怀的伦理原理[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4):49-50.

[5] 韩秋萍,张波.浅谈对老年病人的临终关怀[J].黑龙江医学,2011,5(35):387.

第5篇

【关键词】临终病人;临终关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78―02

临终关怀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临终关怀是对无治愈希望病患的积极与整体性的照顾。 现代意义上的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服务”,即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所提供的一种全面照顾,包括医疗、护理、心理、伦理和社会全面支持与照护的医疗保健服务。目的在于使临终病人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使临终患者的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使患者在临终时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的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临终关怀的重点不再是延长生命,而是以治愈为主的治疗转变为控制症状为主,护理照料为中心的全方位服务。 临终关怀是一种人性化的关怀理念,希望通过提供临终关怀的人员对生命、对死亡及生活价值的认识,来协助晚期癌症及其他患绝症的病人,使他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得到支持、安慰及鼓舞,使病人在频死悲哀的过程中平静的面对现实。由于服务对象往往存在着心里障碍,如:恐惧、愤怒、焦虑、孤独等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有爱心、同情心,耐心, 对病人应倾注发自内心的情感。护士要用自己正确的生死观来影响病人,向病人讲解生命是有意义的,也是有限的,有生就有死,这是自然规律,告诉病人,完整的生命过程应包括死亡过程,完整的尊敬生命应包括尊敬死亡。死亡教育是实施临终关怀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帮助频临死亡的病人克服死亡的恐惧。

1 临终病人常见的表现:

性格行为的改变:患者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对其性格影响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心情烦闷,少言寡语,部分患者表现为自私、任性、暴躁易怒。

内向投射的心理反应:表现为心情忧郁沮丧,尤其是内向性格的患者他们认为自己给单位和家人带来负担和不幸而内疚,对生活失去热情,忍受心灵的痛苦。

外向投射的心理反应:见于文化层次低,性格急躁的外向性格患者,表现对周围的一切厌烦,有敌意,有时向自己的亲人或医护人员发脾气,甚至训斥,谩骂,不配合治疗和护理。

对临终病人来讲,治愈希望已变得十分渺茫,而最需要的是身体舒适、控制疼痛 、生活护理和心理支持,因此,我们护理的目标应以由治疗为主转为对症处理和护理照顾上来。

2 护理

护理目标:满足病人舒适的需要,把疼痛及疾病所造成的痛苦降到最低程度,保持病人皮肤完整性,在护士帮助下自我状态满意,使病人在生存时有良好的生存质量,死亡时也保持人的尊严。

2.1病人的护理:

2.1.1保持环境舒适, 病房的环境布置家庭化,创建愉悦和谐的生活氛围。每个病房要备有电视、书报、收音机、衣柜、桌椅、绿色植物等。室内要清洁、安静、光线适中,温湿度适宜,避免噪音,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保持床铺整洁,及时清理、更换脏被单及患者服,使病人在舒适温馨的环境中度过有限的时光。

2.1.2帮助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勤翻身,多拍背,协助病人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以预防褥疮、肺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2.1.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应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指导、护士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通过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要,帮助病人正确的面对现实。

2.1.4临终病人的心理极为敏感、复杂,对人格、友谊、尊严倍加珍视,对护士的一言一行更为注目。因此我们要帮助患者解除焦虑与恐惧的心理,护士要多采用安慰和支持性语言帮助患者走出困境,尽量使患者精神上得到安慰、心理上有所支持、从而减轻焦虑和恐惧。对病人的变态心理要雍容大度克制忍耐,切忌发生口角冲突,应耐心安抚,并从病情出发进行劝告。

2.1.5解除病人的疼痛,缓解各种病症,最大限度的降低病人的痛苦。对病人疼痛的主诉表示认同,询问病人疼痛的部位,程度,遵医嘱给予止疼药,对病人进行暗示安抚,说:药物正在起作用,正在消除和缓解你的疼痛,同时可以轻轻按摩疼痛的部位,以缓解肌张力。在进行护理治疗中,一定要用娴熟的技术,轻柔的手法为病人服务,输液时避免反复穿刺而增加病人的痛苦。

2.1.6尊重病人 ,不管病人病情有多严重,病人始终是一种独立的生命个体,享有人格尊严和特定的权利,我们应该真诚的关爱病人、重视病人、尊重病人 。使病人恢复自尊心、自信心 ,价值观和希望,自我控制感 。

2.1.7促进心理舒适。临终病人心理充满了对生的渴望和对死亡的恐惧,护理人员应真对病人的心理反应合理地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一切愿望和要求。与病人接触时应注意态度温和、要有耐心,操作时动作要轻稳、细致,最大限度的降低病人的心理压力,当病人独处时要主动同病人交谈,放松病人的心情,避免病人焦虑,胡思乱想。

2.1.8做好饮食护理: 临终患者一般都体质消瘦,营养不良,应给患者提供高热量、高蛋白质饮食。口腔溃疡的患者进食前进行口腔护理,并应用局麻药,以免因疼痛影响进食。恶心、呕吐的患者饭前可给予止吐剂,根据患者食欲下降的特点,护士和家属共同商量病人的饮食,既要满足患者的热量、营养需要,又要适合其饮食习惯和爱好,尽量做到让患者满意。

2.1.9临终关怀护理应选派素质较好的护士,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精湛娴熟的技术和专业水平,因为临终关怀是把护理的重点从生理上转移到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这就要求护士要不断的扩大知识面,护理中要语气温和亲切,富有同情心,要做到“心灵美、语言美、仪表美、操作美”,给临终病人更多的爱,使病人增加安全感,信任感,舒适感,哪怕给病人带来片刻的欢愉,我们都要竭尽全力去做,让患者带着我们护士最崇高圣洁的“爱”安然离去,这是我们医务工作者最崇高的责任和义务。

2.2患者家属的心理安抚:家属是病人的亲人,虽然在治疗过程中,家属的作用无法代替药物的治疗作用,但在治疗过程中病人能否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家属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临终病人的家属在照顾病人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和精力。精神上也常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心里压力倍增,为帮助家属维持正常状态,对家属要表示理解和关心,并给予安抚,鼓励家属表达对病人的爱和关心,使临终病人在平静和安慰中走完人生之路。

2.2.1厌烦心理:患者久病,家属陪护时常表现出不耐烦的表情,使病人的心理压力增大。有的陪护由于缺乏医学常识,害怕自身被病人传染,对病人用过的东西不愿接触,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到病人的情绪。真对这一情况,我们应向病人家属做好宣传教育和解释工作,以解除陪护人员的顾虑,增强其信心和爱心,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欣然地度过生命的最后关头。

2.2.2悲观心理:亲人患了绝症,家属表现出悲观失望的情绪或伤心,经常流泪,可以使病人的情绪大受影响,进而加重病情。真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开导家属并给予安抚,帮助家属分析、认识死亡是必须面对的现实,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与家属的期望和努力程度无直接联系,向病人家属说明这种不良情绪对病人可能造成的危害,使其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在病人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情,与病人共度余生,动员家属和亲朋好友多探视病人,让病人感到自己被重视,生活在温暖和希望中。

临终关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护士作为发展临终关怀事业的主力军,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向临终患者提供一种全面的照顾,包括病人的生理和心理,使病人的生命和权利得到尊重、病人的愿望得到满足、病人的生命品质得到重视,作为医护工作者,应掌握其心理活动,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行为去影响和改变临终患者对死亡的认识,消除其对死亡的恐惧,使临终病人能舒适、安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的路程。

参考文献:

[1] 孟宪武,话说临终关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92

[2] 梁凤梅,黄火姐:浅析临终关怀中的护理伦理问题(J)护理研究,2006,20(10):2607

[3] 刘传风,癌症晚期病人的临终关怀(J)护理研究,2003,17(913)1058--1059

[4] 张芹,曹艳艳,肺癌68例临终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64-65.

[5] 陈湘莲.对临终患者非语言行为的观察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 (7):541-542.

第6篇

方法:统计2010年1月-2013年5月,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临终关54例,减轻了病人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维护了他们最后的尊严。从心理护理,病房设置,饮食指导,疼痛护理,家属安抚等方面实施护理。

结论:社区服务中心是开展临终关怀较理想的机构,能够解决当前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费用据高不下、降低医疗成本、减轻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癌症晚期 社区护理 社区临终关怀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33-01

近年来,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问题的出现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的转变,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晚期癌症患者则成为临终关怀的主要对象,人们对生存质量的关注,以及临终患者的增多和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双向转诊制度的进一步落实,越来越多的患者愿意在社区接受临终关怀,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在生命弥留之际,情愿与家人一起享受最后的时光,而不愿住在大医院,以加重家庭经济负担为代价,靠药物和器械来延长生命。对于基本丧失治疗机会的晚期患者,社区服务卫生中心建立社区家庭临终关怀病床,正好可以满足这类患者和家属的需求,社区医护人员为其提供心理和生理照顾,尽量提高患者临终阶段的生存质量,承担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的责任。就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10年1月-2013年5月对54例晚期癌症病人实施临终关怀进行探讨分析。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3年5月,共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4例,男48例,女6例,年龄25-88岁,平均年龄60.4岁;胃癌17例,肺癌11例,食道癌11例,肠癌9例,其他肿瘤6例,文化程度:大、中专文化2例,中学14例,小学18例,文盲20例,临终关怀时间14d~6个月,平均2.3个月。

2 方法

临终关怀是为生命即将结束的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心身照护与支持,它不同于传统医学,传统医学强调的是对病人的治疗,对生命的抢救。临终关怀也不同于安乐死,临终关怀既不促进也不延迟病人的死亡。主要是控制症状,支持病人,支持家属。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临终和死亡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优终和优逝成为人们生存质量提高的重要体现。现代临终关怀创始人桑得斯博士(D.C.Saunders)是一名护士和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桑得斯博士感到濒死的患者需要精心照料,而且死亡前后其亲属都需要精神和心理辅导。经过努力她于1967年在英国伦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圣克里斯 多佛临终关怀院”。目前全世界就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多种形式临终关怀机构,我国台湾、香港于1982年逐步成立“善终服务会”;1990年天津成立了第一家“临终关怀病房”; 1993年成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临终关怀专业委员会”,并于1996年正式创办“临终关怀杂志”。为我国的癌症病人临终关怀提供理论指导。

临终关怀的实施:临终关怀的基石是临终护理。临终护理是对垂危临终病人进行的一种特殊护理。它通过与一般的医疗手段有着区别的护理程序,对临终病人的生理、病理、心理行为的变化作全面了解和评估,通过对临终病人精神上的关怀、生活上的照顾、临床上的护理来减轻病人心理上、精神上、肉体上的痛苦。使病人在心理上缓解或解除对死亡的恐惧和震慑,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理解自己生命弥留之际生存的意义,平静地接受自然规律的安排,使患者从消极等待变为正确认识、主动配合的积极情绪。在临终关怀的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2.1 心理护理。

2.1.1 焦虑心理是临终患者重要的心理特征,多数患者对现实持有一种消极的评价,对未来感到无比艰辛,百般无奈和失落,以致坚信没有任何方法和途径能够摆脱苦难,他(她)进入医院接受各种医疗检查和治疗时,主要表现为心事重重、唉声叹气、情感脆弱。医务人员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心理动态并进行疏导。

2.1.2 忧郁心理是临终患者最常见的一种负性情绪,临床观察表明许多患者随着病情的恶化和症状的加重,亲人含泪的目光和特别体贴,多意识到自己将不可避免地离开人世。主要表现为心情忧郁、痛苦、消沉、失望,有时为避免亲人们的悲伤而暗自流泪,患者先是急于交代后事,然后沉默不语,但希望亲人日夜守护在身边。可与患者聊天,谈些新闻趣事,让患者听些音乐相声,以转移患者注意力。

2.1.3 极端否认心理:这类患者大多具有非好即坏的偏执认识,易在思维上走向极端,甚至有自杀倾向,不能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为拒绝接受检查、治疗,易与家人和医护人员发生冲突。当患者意识到或间接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心理上不愿接受这种事实,常常反复追问医生自己的病情如何,要求家属带自己到大医院进行复查,以图否认客观存在的病情。护理人员正确地引导患者,加强观察情绪举动变化,防止患者的极端行为。

2.1.4 认可心理:患者认为应该交代的事情已经安排妥当,于是等着与亲人作最终诀别,这时患者既不痛苦,也不害怕,患者与家属为了避免对方伤感,彼此心意相通,都显得平静安详,不愿与人交谈。医护人员应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安慰、体贴病人,耐心疏导、鼓励病人把各种想法表达出来,针对不同类型性格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疗法,因势利导,帮助病人树立与癌症作斗争的信心,延长他们的生命,使他们平静地走完人生旅途。

2.2 环境设置:尽可能提供单独的病房,既不会影响其他病人,又能照顾 到家属的休息,房间内带卫生间,配备陪员床,沙发、电视、冰箱、电话、电磁炉等基础生活设施。可摆放一些纪念物、照片、鲜花等,允许家属从家中带来部分生活用品,创建一个温馨,积极,和谐的家庭式环境气氛,房间内可不摆放抢救物品,以免增加病人的恐惧感,可以留有陪客2-3人,尊重病人的意愿,不要轻易改变病人的生活习惯。房间的布置以满足病人的基本的生理需要为原则,为病人提供一个方便、安静、家庭气氛浓厚的空间,使病人在人生最后的旅途中和家人一同度过,消除病人的孤独感,减轻不良环境对病人情绪的影响,营造一种温馨的气氛来缓解患者临终的恐惧。

2.3 加强营养:提供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食物,注意合理搭配和烹饪方法,胃癌和食管癌患者以软食为主,避免进食坚硬、带刺、粗糙食物,多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不宜食用多纤维、油炸、油腻等食物。肺癌和肝癌的患者注意调整食物的色、香、味,配制患者喜爱的食物,创造舒适的就餐环境,若患者无法进食时,应给予肠外营养或鼻饲,补充足够所需的热量和营养。

2.4 正确使用止痛剂:晚期癌症病人疼痛较为明显,那种撕肝裂肺般的叫喊声让人不寒而栗,首先应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再根据疼痛的程度选用镇痛剂,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2.5 家属安抚。

2.5.1 树立良好的服务态度:实行24小时全天照顾,妥善做好各项生活护理,争分夺秒地抢救,做到有呼必应、一呼即到。尊重临终病人的人格和尊严,即使面对病人的无礼,亦应言语热情、态度和蔼,以真诚的态度给予心灵深处的同情,使患者感到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站,医护人员并没有放弃对他们的治疗和关怀,而是一如既往力图将其从死亡线上夺回来,减少或驱除患者及家属的怨尤和遗恨。

2.5.2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的病人家属希望病人在家中去世,因此在患者弥留之际,协助家属给患者穿好衣服,安排好医护人员陪同送回家中,拔除导尿管、输液针等导管,取出金属假牙等异物,使病人安然离世。为了抚慰病人家属,遵从民俗,帮助办理结账、联系亲属,减轻家属的心负担,缩短悲痛期,使家属顺利度过居丧期。

3 结果

通过对54例癌症患者从心理护理、病房设置、饮食指导、疼痛护理、家属安抚等方面实施护理,全部患者可以面对现实,并积极配合治疗,正确面对死亡,带着温暖离开。家属心理及情绪稳定,没有发生1例纠纷。

第7篇

1基础护理

眼睑不能闭合者容易发生角膜溃疡及结膜炎,应用凡士林纱布或湿盐水纱布覆盖。用生理盐水或呋喃西林液擦洗口腔以防止感染,每日至少擦洗2~3次或在每次进食后擦洗。

为防止褥疮发生,要按时翻身,身体受压部位可用95%酒精或滑石粉按摩,或用气圈、棉圈垫起,必要时可用气垫床;床单位要保持干净、整洁、无皱褶、无渣屑。要协助长期卧床者经常更换,昏迷病人应头偏向一侧,以促使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及发生坠积性肺炎。昏迷者可缓解病人呼吸困难和防止窒息。

为防止肌肉萎缩,应协助患者进行四肢被动活动。

有尿潴留者可按摩、热敷下腹部或使病人听流水声以助排尿,必要时可导尿。便秘者可用润肠通便药,必要时可灌肠。

对昏迷、谵妄、躁动病人要注意安全,防止摔伤,必要时设专人护理。对危重病人多采取重症监护,对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动态观察。还应加强心电监护、中心静脉压及末梢循环的观察,并根据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对心脏骤停的病人采取心、肺、脑复苏的手段。

2心理护理

不管死亡是突然发生或久病造成的,护理危重病人和安慰这阶段病人的家属,是护理上最难处理的问题。临终病人的心理状态是极其复杂和多变的。有学者将多数面临死亡的病人心理活动变化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2.1否认期

不承认自己病情的严重,存有侥幸心理,一旦确诊,又容易产生急躁、焦虑、恐惧紧张不安的情绪,并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和治疗,而对可能发生的后果缺乏思想准备。总希望有治疗奇迹的出现以起死回生。有的病人不但否认自己病情恶化的事实,而且为怕家人悲痛,故意保持快乐和不在乎的神态,以掩饰内心的极度痛苦。对这样的病人,护士应当劝说家属不可当着病人面表现出难过,即使这样彼此心照不宣,也可使病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2.2愤怒期

度过否认期,病人知道自己生命岌岌可危,表现为悲愤、绝望、烦躁,拒绝治疗,如有的病人变得多疑,甚至敌视周围的人,以此来发泄自己对疾病的反抗情绪,这是病人失助自怜的心理表现。护士要谅解宽容病人,尽量避免病人的猜疑。以诚相待,安慰和鼓励病人,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要同情和体谅并关心病人,要与医护人员合作,尽快帮助病人渡过愤怒期。

2.3妥协期

病人由愤怒期转入此期,心理状态显得平静、友善、沉默不语。这时能顺从地接受治疗,要求生理上有舒适、周到的护理,能得到医护人员更多的关心和最好的治疗。希望能尽量延长生命。护士应尽量地安慰和关心体贴病人,尽量为病人解除疼痛,缓解症状,使病人身心舒适。

2.4抑郁期

病人已知道自己面临生命垂危,表现了极度伤感,大多数病人在这个时候不愿说话,但又不愿孤独,希望多见些亲朋好友,愿得到更多人的同情和关心。护士要同情和理解病人,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允许亲人陪护和亲友探望,让病人同亲人在一起度过不可多得的时刻。嘱咐亲人要控制情感,不要再增加病人的悲痛。

2.5接受期

第8篇

关键词:社会支持 经济状况 宁养院 生活态度

了解病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对主要的社会支持对病人生活态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结论:

现代社会,癌症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晚期癌症患者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遭受着肿瘤引发的各种疼痛和精神上的巨大折磨,他们的状况引发社会关注。宁养院是专门为贫困的晚期癌症患者提供临终关怀和免费阵痛的机构。它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全人服务[1] ,其医疗方式是以控制癌痛为主要目的,解除疲乏呕吐厌食失眠等不适症状的同时关注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对患者和家属进行 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和家属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从社会支持的功能界定,Cobb(1976)把社会支持定义为一种信息,它包含三个层次:①导致个体相信她/他被关心和爱的信息 ②导致个体相信她/他有尊严和价值的信息 ③导致个体相信她/他属于团体成员的信息[2]。患者感受到社会支持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其是否能够坚强面对磨难,自信乐观面对未来生活。

1.基本情况概述

社会支持是建立在社会网络机构上的各个社会关系对个体的主观和客观的影响力,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客观的、可见的、实际的支持,如物质上的直接援助、社会团体的存在和参与、稳定的婚姻和家庭等;另一类是主观的、情感上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影响晚期癌症病人生活信心的社会支持因素很多,本次调查问卷从客观的实际帮助和主观的情感支持设计,主要从家庭经济支持,亲人照顾支持和宁养院支持进行调查分析。本次共对中南医院宁养院服务对象中的112例贫困晚期癌症病人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12份,其中有效问卷105份,有效回收率为93.8%。调查中男性52例 ,女性53例,年龄在27-84之间,平均年龄60.5岁。样本的性别和年龄分布与宁养院服务对象总体的分布大体一致,调查数据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可信性。

2.调查结果分析

2.1家庭经济支持与对未来生活态度 表一反应的家庭月收入状况与患者认为是否有强有力的经济支持的关系。由于宁养院服务的对象为贫困的晚期癌症病人,故调查对象的家庭月收入几乎都在3000以下,实际上这些收入完全满足不了实际的医疗花费,90%的人表示没有良好的经济支持,而良好的经济支持直接影响着病人是否负担得起高昂的医疗费用以及接受治疗后是否在心理上有拖累家人,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的内疚感。病人的治疗往往受经济条件的限制,经济条件优越者能够支付巨额的治疗费用,不用考虑较大的经济支出给家庭带来的影响,使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而经济条件差者,一方面病人经受疾病带来的痛苦,另一方面还要考虑给家庭带来的巨大影响,导致病人情绪低落,精神压力过大,因此生存质量偏低[3]。

经济状况对病人面对未来的心理状态是有影响的,通常经济状况较好病人心理状态较经济状况差病人心理状态好,且经济越好,心理状态也越好。但表二中,不考虑经济因素,对生活没有希望的病人占到89%,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对癌症的认知引起的,现有的医疗技术水平不能满足治愈癌症的需要,当得知自己是癌症时病人往往是悲观沮丧,在人生快走到了尽头的时刻对任何事情失去信心;另一方面,癌痛给人带来的巨大痛苦是难以想象的,尤其到晚期时,病人必须服用吗啡等药物缓解疼痛,然而服用药物又会带来副作用,恶心呕吐便秘等时刻折磨着病人,这一切都使他们看不到任何生的希望,对未来失去信心。

2.2家人关心照顾与对未来生活态度

在晚期癌症病人的居家治疗过程中,家庭照顾者是病人日常护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表三证明家庭支持与晚期癌症病人心理状态密切相关,较高的家庭支持度利于病人获得较好的心理状态,而相对得不到周到照顾的病人,不易于获得较好的心理状态,易对未来失去信心。表三中可见,得不到周到照顾病人19人,对未来抱有希望和信心的人为21.1%,而相对一般照顾的病人,比率为28.6%,得到家庭周到照顾支持的病人,因为在生活上有依靠在情感上有依托,其心理状态相对较好,比率为33.3%。但大部分人对未来没信心这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能做的只是给病人多关心多照顾,减轻痛苦。

家属是癌症患者主要的支持者,家人的关心和照顾是他人所不能代替的。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绝大多数患者认为家庭是度过癌症终末期最舒适的地方,在渴望得到社会关爱的同时,更希望得到亲人的关爱。家庭中亲情关系的和谐与否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4],因此家人应主动营造一个融洽、有爱的家庭氛围,生活上照顾关心,精神上安慰,及时疏导和排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2.3宁养院帮助与对未来生活态度

表四中,调查对象都认为宁养院是有帮助的,62.9%的人认为帮助很大,他们中对未来有希望和信心的占38%,而在认为宁养院有一点帮助的人群中,23.5%的人对未来有希望和信心,且感到帮助越大的人对生活越有信心 ,这说明宁养院的服务对患者是有实际帮助的,免费提供止痛药物,心理辅导,义工服务都解决了病人的实际困难,而患者所感受的帮助大小与对待未来的生活态度有紧密联系。宁养院的原则与常规的医疗模式不同,它肯定生命,同时承认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它追求的是尽可能维持适当而有意义的生命,让癌症患者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远离痛苦,有尊严的生活。此外宁养院代表着社会的力量,宁养院的帮助能使患者及其家庭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更加自信的面对未来。

3.讨论

3.1 经济上需要社会力量支持

目前全国宁养服务网络已形成。但是,我国每年新增癌症患者约在200万,每年死于癌症的患者约160万,肿瘤死亡分别列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死亡的第一位和第二位[5],如此庞大的社会群体需要强大的经济支持,而对于绝大多数罹患癌症患者的家庭很难负担的起昂贵的医药费,仅仅依靠宁养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更多的社会帮助。因此,国家、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及慈善机构等,可否成立专项基金,给予患者经济帮助,使所有的癌症病人都能得到这种“以人为本”的临终关怀服务[6]。

3.2 家庭照顾与支持

癌症给病人在身体上带来极大痛苦,疼痛是临终病人的噩梦,重度而持续的疼痛使人绝望。由于历史原因造成许多患者和家属对品有偏见而产生惧怕心理,不愿意接受足量的止痛药直接影响止痛效果。因此,照顾者应了解相关知识,改变固有的偏见才能达到好的效果。但由于疼痛是主观的,患者主诉疼痛的程度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单纯依靠药物止痛已显得不足,还需与心理治疗相结合,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主动配合治疗。而临终病人在心理上悲观,恐惧和失望,这与他们希望维持自身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希望得到关怀和慰藉有关,此时家庭要给予更多的关心与支持。在精神上应使病人获得慰籍,减轻患者孤独悲凉的情绪。对求生欲望强烈,企盼有灵丹妙药治愈疾病,盼望奇迹出现的病人,我们应该理解,尽可能顺应病人满足他的要求,并告知先进的医疗技术,使其对战胜疾病充满信心[7]。对恐惧、悲观的病人我们加强心灵交流,和病人叙叙旧谈些高兴的事使其暂时忘掉痛苦感受快乐。家属用实际行动让病人感受到亲人的亲情,减轻病人临终前的心理压力,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增强生活的信心。

3.3 宁养院帮助

宁养院的医务人员在服务中不仅重视临终患者的状况和情绪,同时也应该关注临终患者家属,一方面因为家属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着患者,另一方面因为家属面对亲人处于濒死状态或经历着丧失亲人的悲痛,身心健康受到威胁。此时做好临终患者家属的关怀工作,使他们能够加强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这对于保护和增进临终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义工是宁养院团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宁养服务义工以自主参加为主,以“服务对象需要”为出发点。在宁养院工作人员的组织指导和带领下,义工可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切实持续的服务,如定期大患者家探访,陪伴患者及家属,谈心聊天,读报将新闻,回顾生命,做房间清洁等,从各方面帮助家庭减缓压力。宁养院的义工不为任何物质报酬,义工参与宁养服务,能获得有教育意义的体验,从而实现生命的丰富和成长。义工参与到宁养服务是特色也是优势,对自身义务服务于人于己心灵都会满足,对社会它更代表着一个社会的文明发达程度,因此建设人员更多管理更加完善的义工队伍的问题十分必要。社会应当鼓励大学生积极加入到义工队伍中去,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深化自己的思想,提升自己的觉悟,使人生与众不同。

4.结论

晚期癌症病人是需要我们关注的弱势群体,面对死亡的恐惧和身心的疼痛,他们无能为力。 作为亲人、朋友、医务工作者、爱心人士、志愿者,我们不仅应竭尽全力提供经济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顾和社会的帮助更加能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并感受到被关爱,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有希望有尊严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凌敏,香港白普理宁养中心的宁养服务[J],卫生职业教育,vol.28 2010 No.13

[2]王咏萍;梅月,社会支持综述[J],知识经济,2011年09期

[3]姚月玲,癌症病人生存质量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0.9(1)

[4]姚菊峰;王健,集体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情绪影响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 2002(2)

[5]孙理;何秋月,在宁养服务中晚期肺癌死亡病人生存期的回顾性研究[J],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5年第19卷第五期总第79期

[6]应文娟,江耀睦.晚期癌症病人宁养服务模式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实务

[7]李雅杰,晚期癌痛患者宁养服务的观察与护理[J],职业与健康,2005年3月第3期第21卷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