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7 15:35:2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室内设计原理与实践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研究背景
《室内设计原理》课程专业性、综合性强,但受到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的限制,教学效果欠佳。《室内设计原理》这门课一般开设在建筑学或是艺术学的学科门类下。课程主要讲授室内设计历史、风格、流派,室内空间界定、分类、营造,室内装饰照明、色彩和绿化等。是建筑设计专业、室内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和家具设计专业的主干课,其课程内容还延伸至室内装饰材料、装饰构造、设施设备等[1],专业性、综合性强。但《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课堂教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其主观能动性受到制约。由于受传统教学思路及课堂空间的限制,学生实践经验缺乏,设计作品没有创意[2],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随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3],国内部分高校已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对《室内设计原理》课程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如何适应在专业大平台形势下顺应市场变化的室内设计教学一直是国内室内设计教学工作者探讨的主要问题[4]。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率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特色试行了“工作室”模式教学、“分组教学”模式教学等[5]。王芳(2012)提出在《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评价模式上“重过程、重设计思路培养”不再以作业作为最终评价依据,并注重教师实践水平的提高和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引入[6]。汪帆(2016)提出构建“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三主”模式并形成“互联网+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新模式、新措施[7]。均取得一定效果,值得借鉴。
2教学环节中的主要问题
2.1课程交叉,作业照抄“范例”
《室内设计原理》课程一般是为48学时,每周开设6学时或8学时,课程需要6-8周时间,属于分散式教学,往往还与外语、马哲等文化课或是其他专业课交叉开设。作业内容之间知识点关联性不强,学生如果不能合理安排各门课的学习时间与进度,就会形成一门课侵占另一门课学习时间的情况;设计思路不连贯,精力不集中,作品缺少深入推敲,很难完成老师下达的教学任务要求,就形成了学生以照抄照搬“范例”来完成作业,缺乏对室内设计本质的认识理解,教学效果较差。
2.2理论和实践脱节
《室内设计原理》课程中涉及的很多基础理论都是支撑设计实践的原理性内容,需要在设计中进行表达和体现。但目前,很多学生在课程设计中,无视设计理论的应用,而是用现有的CAD模块进行生硬的堆砌。应有的空间处理、建筑结构选型、设计风格定位、家具与人体尺度关系等问题,都没有在设计中合理的考虑和解决。这样做的结果是:虽然“照猫画虎”的做了一些施工图和效果图,但由于其严重脱离实际,因而根本无法实现,更是毫无实施的价值。失去了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引导和基础意义[8]。
3教学改革目标
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理论应用实践、实践反馈理论的目的,为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探索教学授课模式,进而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环境空间设计人才。
4技术路线
根据教学现状和主要问题提出“单元集中”授课的模式。主要是将《室内设计原理》课程内容分为“基础单元”、“提高单元”和“实践单元”三个教学单元;并加大《室内设计原理》课程单周的学时,将原来每周6-8学时,改为每周16学时,分四个半天集中授课(见图1)。单个教学单元为16学时(一周),设计相应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并且在每个单元练习的过程中强调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其中基础单元理论教学以室内空间的界定和组成形式为内容核心;实践教学中以讨论课和空间模型手工或电脑制作为主。提高单元理论教学在第一单元的基础上介绍并强化室内设计的风格流派和色彩形式认识,将室内空间设计进行深化;实践教学中进行课堂翻转——学生收集相应风格流派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PPT讲述或将室内空间设计经典案例制作成实物模型进行分析演示。实践单元重视实地调研、现场感受与材质规格和行业规范的教学、以项目为导向,学以致用,在现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将课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三个单元环环相扣,稳步提升,最终实现将课程教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设计能力的全过程(见图2)。
5单元集中授课模式的优势
单元集中授课模式使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的专业知识相对系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室内设计原理”课程由于实践性、应用型、综合性强的特点,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应该相互交叉,形成课题式或阶段式“单元”教学,学生对于知识点时掌握得会更加牢固。设计创作的过程与结果均是运用大脑思维得以实现[9],集中授课有助于建立科学思维结构,从而丰富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另外,集中授课方式避免其他课程的干扰,学生可以自主调控时间,培养自学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生习惯,在单元集中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频繁接触,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因材施教,从而达到一个理想的教学水平。
6结语
本文针对《室内设计原理》课程学习出现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内容和授课模式的改革。提出“单元集中授课”模式,将《室内设计原理》主要内容分为三个主要单元,化繁为简,方便学生记忆理解,在单元授课中注重课堂理论对项目实践的指导和现场教学对课堂讲述的拓展,起到理论与实践相互支撑的目的;加大单周学时,缩短教学周,有助于学生在集中的时间、空间和思维下理解、掌握室内设计的方法、原理,提高室内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林.室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05):111-112.
[2]张仲凤.“室内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206-209.
[3]刘少帅.室内设计四年制本科专业基础教学研究[C].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3.
[4]王芳.谈室内设计原理课程项目教学及评价模式改革[J].美术大观,2012,(12):156.
[5]汪帆.高等职业院校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6,(14):94-95.
[6]董文英,文正军,黄佳敏.CIPP评价模式在室内设计原理课程评价体系中的运用[J].艺术教育,2016,(08):186-187.
[7]吴伟鹏,李延光.《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的思考[J].艺术研究,2014,(03):116-117.
[8]徐波,卢晓萌.用设计思维的系统方法提升环境设计的创造力[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07):116-117.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遵照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需要的室内环境。从室内设计的实践角度来看,设计美学原理是运用室内设计中各要素为媒介来表达的,设计美学原理在当代的室内设计中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室内设计(InteriorDesign)它是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是整体建筑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建筑设计的进一步深化。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种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融,人们也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室内空间的设计不应仅仅停留在满足物质方面的需求上,它不再只是简单的空间组合、家具以及设备的拼装,而应上升到精神的层面,它需要更加注重的方面,它需要综合处理人与环境、人和人等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就本质而言,室内设计是一种造物活动,它需要创造出既能满足人们物质方面的需求同时注重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空间环境。现代室内设计对人们精神方面的注重和对艺术性的高要求,更进一步的强调了室内空间设计要以美学原理为依据。美学原理对室内设计的指导作用是通过室内设计中各要素为媒介来表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室内空间设计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合理的组织空间并且利用空间的组合为使用者营造美的视觉感受,因此,作为设计者我们不能够只是局限于空间原有的形态,而是要结合使用者的需求不断地探索寻找新的科学技术与审美特点创造出各具特色的空间形象。其次,对室内空间中的各个组成界面进行合理的装饰,是营造舒适且具有美感的室内空间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各种不同装饰材料之间的质地不同与多种多样的装饰形式,可以使得室内空间的艺术审美效果呈现丰富多变的风格,同时也能体现不同地域文化的历史文化特征。再次,室内设计中色彩的应用除了对视觉上产生影响外,还对人的心理和情绪有影响。
合理的在室内空间运用色彩有助于放松身心。室内空间色彩的设计有其应该遵守的一般规律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审美观念的转变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而有所不同。室内设计中各个组成要素虽看似相对具有独立的意义,却不能孤立对待,整体的空间氛围营造要通过各个局部之间的相互搭配统一起来,因此室内设计审美价值的产生是将多学科、多种文化内涵意义整合而得的。室内空间的设计语言是随社会文化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在对其进行设计时应该有整体环境观念。因为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社会背景、生产力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区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就比如我国南方的建筑顶部,因当地的潮湿多雨的气候影响而建成尖顶;北方的气候干燥少雨所以建筑的顶部多为平顶。这些经过历史的积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和个性差异。室内设计风格形式的表达需要通过设计元素的组合以及各种营造手法反映出地域文化和时代特色,并且能够传递出情感、体现美学的意义和价值。
装饰材料、工艺本身具有的技术美感与设计形式处理产生的艺术美感,共同形成了室内设计审美的一个主要特征。在室内环境的营造中,人们就美学理论的指导对室内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重视艺术性,而且还要重视科学性和其相互之间的结合。从历史角度来看几乎每个领域里新风格、新动态的产生与兴起都是伴随着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来的,建筑和室内设计也不例外。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人们价值观和审美观也随之改变,这就促使“以人为本”的室内空间设计必须充分重视并积极运用新兴的科学技术的成果,包括新型的材料、结构构成和施工工艺,以及为创造良好声光热环境的设施设备。室内设计的科学性除了在装饰材料、工艺技术有所体现,在设计观念上需要进一步确立,而且在设计的表现手法等方面也日益被重视起来,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设计和图纸绘制的广泛普及和应用,可以使我们在初始设计阶段中便能运用其所提供的三维视觉设计来表现未来的实际效果。
综上所述,综合了多个学科、多种文化的室内空间设计离不开美学原理的参与和指导。没有设计美学的指导,室内设计便缺乏了组织性且显得苍白无力。此外,人类的审美观念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的,所以室内设计应当因地制宜地有效地借助设计美学原理的指导作用,创造出符合功能需要且具有文化内涵意义与审美价值的室内空间设计。
建筑学专业的室内设计课程对建筑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建筑学专业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措施与对策,以适应我国建筑学现行教育体系的发展。
【关键词】
建筑学;室内设计;教学模式;改革
室内设计课程是我国建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课程,课程的学习以空间处理能力的提高为目标,室内设计要紧紧依靠建筑专业的要求,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1.建筑学专业开展室内设计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丰富建筑学本身的教学内涵。建筑设计是室内设计的前提和最具体的载体,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入,[1]在这种意义上,室内设计可看作建筑设计的组成部分,建筑物内部空间的处理也是建筑师工作的一部分。而今的建筑设计,建筑师更多考虑建筑外部的因素,比如建筑物的体积感和立面效果、建筑物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城市的关系,这些研究是必需的,但这样厚此薄彼的做法对于完整的建筑教育来说非常不利。通过学习,让学生跳出建筑学本身的局限,从室内设计的角度来思考建筑学,使其设计的建筑空间更深入、细致,更具感染力,使室内设计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逐渐提高中国建筑整体质量和艺术品位。[2]同时,能更全面具体地认识建筑设计,建立起环境设计的整体观,提出综合能力更强、更有价值的建筑设计方案。(2)建筑学专业扩大就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大众对于住房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为室内装饰设计行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室内设计人才市场素质参差不齐,这对优秀室内设计人才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建筑学发展到现在其教学体系已相对成熟,如果室内设计能依靠这些有利因素,从而让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具有更强的空间变换和改造的能力,为社会提供大批室内设计人才,同时拓宽了学生的及就业方向,缓解近年建筑行业就业紧张的局面。
2.建筑学专业室内设计课程现状
目前大多数院校建筑学专业的室内设计课程难以达到其本来的教学目的,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出现各自分离,具体表现如下:(1)在教学教法上,沿用艺术设计专业的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单纯的用美学的思想来指导设计,没有从建筑学自身的专业特点出发,导致所授课程内容对建筑设计的帮助不大。(2)学生对室内设计课程不重视。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分离,让学生无法正确地认识到建筑和室内之间的密切关系,做方案时仅仅片面地追求建筑造型的艺术性和立面的美观性,有的学生甚至把室内设计理解为装修,从而导致室内设计课程的学习只是单纯的完成作业应付老师,而没有真正的感受该课程对于建筑设计的指导意义。
3.对策与措施
对于建筑学专业《室内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要求教师要把建筑学专业的特殊性作为核心问题,分清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联系与区别。改革措施具体如下:(1)授课的内容要突出重点首先,将学生先修课程中与本课程授课内容中相重叠的部分进行排查,然后适当地简化处理。如之前开设的《住宅设计原理》课程就与《室内设计》课程中讲授的针对不同人群分别进行的室内设计知识点相重叠,而《室内设计》课程所讲授的空间的组织与序列等知识点又包含在《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内,这些重叠部分我们大可点到即止。
其次,从建筑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出发,因材施教。和建筑设计相比,室内设计是对内部空间进行更加细致的处理,因此,授课中应该从他们擅长的理性思维入手,把室内空间、室内界面、室内造型元素及部件的装饰设计等这些内容进行分类概括,形成清晰又有条理的知识点,以便学生掌握。(2)深化“空间”、“尺度”概念的理解“空间”是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对建筑学专业学生进行室内设计教育时,要从专业优势出发,不断强调、深化“空间”概念,要求学生从人体功能学出发,分别感受室内外空间的差异,并对空间细部进行深刻研究。建筑设计多用1:500-1:200的比例,而室内设计比例增大至1:50,以便能进行更细致的功能空间设计,考验学生在细部上的把握及处理能力,这个“尺度”的转换是做好室内设计的关键。在这项教学上,可通过让学生测绘学生宿舍或教室,近距离感受宿舍和教室空间,强化学生不同空间尺度的感受,形成正确的室内“尺度”概念。(3)合理地运用多样的教学媒体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把大量建筑室内设计经典案例的图片和视频更加直观的介绍给学生,如经典案例的设计图纸及现场照片、室内设计相关的纪录片、《梦想改造家》、《交换空间》等轻松且实用的节目录像等。通过观看这些案例资料,进行案例分析,向学生系统地介绍室内设计的设计方法和原则,汲取经验,更好的展现室内设计对建筑空间的指导意义。(4)加强实践教学室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建筑设计相比较,两者既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室内设计更为细致,与人的生活更加紧密。把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组织学生到现场参观建材、家居展览及施工现场,教师现场授课,让学生了解各类建筑、装饰材料的特性和发展动向。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学专业的室内设计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找出教学中的特色与不足,关注室内设计对于建筑设计的指导意义,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创造型和应用型的建筑学人才,适应当前我国建筑学教育体系的发展。
参与文献:
[1]许丽,隋杰礼.建筑学专业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1(4).
(一)设计美学理论知识
1.构成基本原理,设计人员必须对造型的形式、要素等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对原理能够正确的运用。而且也要掌握制作技巧,累积一定的制作经验,能够从其他的艺术形式当中汲取经验,使其为设计服务。2.构成原理的专业运用,设计人员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将原理反映在设计当中,而且能够根据室内设计的功能要求、风格要求、气氛特点等,选择合适的设计语言,结合专业审美的特点和规范来进行设计,且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
3.室内设计原理,设计人员需要熟悉室内设计的审美特点,结合建筑物的相关属性、功能要求等,进行美学方面的设计创造。而且还必须要具备相应的创造能力和设计能力。
4.室内设计学概论,设计人员必须熟悉东方和西方的建筑装饰设计史,了解不同的设计理念,而且对未来的室内设计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
(二)专业表现能力
1.室内效果图的快速手绘表现,设计人员能够快速而有效的表现客观的室内场景,根据设计的风格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
2.室内效果图的精致手绘表现,设计人员能够逼真而准确的表现室内设计的场景,表现的方法丰富多样,而且具有艺术性和真实性。3.软件操作技能,设计人员能够熟练的操作3DMAX,能够进行3D建模,设置光影,根据设计图快速的建立场景。
(三)工程决算能力
除此之外,室内设计还涉及到工程的预算和决算。
1.材料预算设计,设计人员能够根据工程的设计需要,选择合适的配套材料,选择合适的材料使用方案,提高材料使用效率。
2.工程项目费用比例设计,设计人员能够根据工程的设计要求,合理地分配项目的费用机率。
二、当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存在的教学问题
室内设计有两种,一种是公共空间设计,另外一种则是居家设计。通过室内设计,可以满足人们对空间质量的审美需要。室内设计又涉及到工艺美术知识和建筑知识,因为其知识结构比较系统,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一)知识结构单一
室内设计不是简单的家具摆设,很多学生认为室内设计仅仅只是对家具进行重新摆设,从而达到美化的目的。从室内设计课程的设置来看,这非常的单一,而且不全面。因为只注重世界潮流和美观,所以脱离了建筑设计的各门学科知识。大部分学生仅仅只是将室内的物品进行了重新的布置,却没有考虑到其他方面的东西。还有一些学生,只会照搬书本和别人的作品,没有弄明白室内设计的真正含义。
(二)过分依赖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却给社会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同时也促成了很多的新兴职业。对于设计而言,计算机同样也非常重要,因为CAD、photoshop、3DMax等一系列的软件是设计必学的。用这些软件设计出来的图会比手绘更加逼真,效率也更高。但是一部分学生过分依赖计算机技术,将计算机作为重点,忽略了设计这个方面。就连最基本的构图——草图——表现——修改这四个步骤也被逐渐的简化了,变成了一边用计算机表现,一边修改构思,只求赶快完成任务。
(三)过分依赖新兴技术
在学习设计的时候,同时也需要学习素描、色彩、建筑、透视等知识。但很多高职高专院校急功近利,透视还没学,素描还没画好,就开始学习软件知识。学校自身不重视传统的技艺,太过于依赖新兴技术。认为仅仅只需要软件就可以设计出好作品,但这会使学生不能打好基础,更不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
(四)不注重实际运用
很多学校的室内教学都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现状,教师的理论知识过多,忽略了实际运用和实践。甚至还有一些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如果不将知识进行实际运用,学生就完全无法理解,甚至不知学的是什么。此外,一部分院校仍然采用多年前的教学模式,一个主干课程少则30几个课时,多则60几个课时,课程完全得不到深入。学生对一门课程刚刚有所了解的时候,便草草的结束了。
(五)教学的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人们对室内设计缺乏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很多教师习惯以美术教学的方式来实施室内设计教学,甚至将绘画基础练习作为室内设计的教学基础。因为受到这种传统感念的制约,很多授课教师不了解新技术、新知识,教学观念落后,教学的内容也非常陈旧。还有一部分教师,过多的沿用了传统美术学院的训练方法,从几何形体、静物、石膏像到人体,因为室内设计是对室内空间的创造,设计语言会更多的着眼于点、线、面,而美术的训练方式,不能真正地解决室内设计的造型问题。
三、高职高专如何科学的培养室内设计人才
(一)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学校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课程的改革,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设计内学科需要和美术、建筑、雕塑、景观、平面设计等方面融合。因为室内设计是以空间作为主体,研究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而且要探求设计美的生成规律。如今仅仅只局限在一个小的范围内,那么就无法适应将来的发展。教师在课程改革方面,需要运用动态发展的原则,注重学科内部的交叉和融合,不断在教学中增加新的知识点、方法以及信息等。而且也要结合实际案例,不断更新教学的内容,因为教案每一年都在不断的修改和压缩、变化当中。教师要摒弃固定的模式和套路,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来看待新的问题,摒弃从相关学科中得到启发,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采用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室内设计的重要载体,在学习设计的时候,教师要教会学生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美学进行结合,融入到设计理念当中。
1.运用传统符号
我国的传统符号有很多种,比如古代的图腾纹饰、宗教的纹饰等。这些符号是前人在生产劳动、修建房屋时积累的经验和智慧,而有的则是精神生活的追求和体现。在当代,这些符号仍然有着非常大的用处,人们将这些符号用于装饰。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的运用这些符号,将这些符号用作室内设计的元素。一般的方法有:采用抽象简约的方法对整体和局部进行艺术加工,原则是可失传统之形,不能失去传统之韵,也使传统的儒、道、佛中的某一种文化在结合现代的功能和技术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延续。在室内设计中还要采用拼贴符号,从而让新和旧、古和今产生一定的联系,最终形成新的艺术形象。此外,在设计当中还可以借用外来文化当中的一些元素,将其与本土文化元素结合起来。
2.色彩和光的处理
色彩通过视觉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而且能对人的情感起到一定的作用,甚至左右人的思想和情感。色彩本身没有美或者不美的区分,但是室内空间的色彩搭配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色彩处理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类似色,另外一种则是对比色。类似色指的是色相环上相邻不远的两色,类似颜色彼此接近,统一而且有轻微的变化。对比色则指的是两种较远的色相进行搭配和互补,也就是常常说的“补色”。色彩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叫光影,光影的存在需要以具体颜色作为载体,在室内设计当中,光影也是传达信息的一种工具,可以改变环境和气氛,甚至能够创造出特别的空间情调和意境。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会他们举一反三。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使得作品的设计更加的简便,效率也更高,同时这也使一些学生养成了懒惰的心理。在遇到设计题目的时候,学生没有去思考,而是去网上寻找借鉴图片。他们没有依靠自己的知识来对题目进行分析,所以设计出来作品仅仅只是其他作品的借鉴和模仿。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避免学生一味的模仿和借鉴。首先要让学生对一个设计作品进行分析,分析其优点,说出作品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其次要让学生讨论怎么样去对作品进行改进,通过这样的过程,可以让学生领悟到真正的设计知识。下一次学生在看到同类型的题目时,就能够举一反三了。
(四)扩大知识范围
此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扩大知识范围,引导他们进行创新。创新和灵感不是偶然的,而是在众多的知识面和一定的思维过程积累之后的灵机一动,同时也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但很多的学生会忽略这个问题,这会使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思维狭窄,不能打开眼界。设计是集各方面的知识为一体的一个行业和领域,而且是灵活、多变的,不会有太多的束缚和模式。而且不同的设计题目有着不同的风格,比如,当今很流行的室内风格有田园、中式、欧式、简约等。如果根据室内空间的功能去划分,又可以分为起居、儿童、书房等,每一个不同的风格,都需要设计者去了解相应的知识。因为室内设计不仅仅只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起居要求。因此教师在平时需要多多帮助学生扩大知识范围,给学生提供交流、讨论的机会,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多多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思考,充分的考虑设计的实用性和舒适性。
(五)建立适应实践教学的环境和机制
室内设计的理论非常重要,它是实践的基础。教师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结合,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机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教师要求学生对酒店管理实训室进行改造,重建一间四星级酒店大厅和客房。先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数据尺寸的测量,对装饰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分析。其次要让每一个小组的学生对酒店大厅和客房进行设计,对于设计出来草图,教师要对其提出建议。在完成了平面图和效果图之后,再选择适合酒店的最终设计方案,让学生参与到装修的队伍当中。整个过程让学生学会了正确的设计,掌握了设计方法和步骤,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能够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引进一些实训的项目,带领学生参加实践,使学生在实践当中学到新的知识。
(六)提高专业老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除了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还要具有高超的专业技能。因为当前科学技术在不断的更新,新工艺和新技术也出现了很多。如果教师仅仅只依靠传统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模式,那么就不能适应需要了。因此学校需要为教师提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教师自身也应该关注国内外最新的行业动态、设计理念,以及教育学科的变化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随时随地将最新的知识运用到设计教学当中去。
(七)使课程和就业相结合
如今,室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越来越多,这使得就业门槛有所提高。很多就业单位都要求工作人员有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且专业技术过硬,素质够高。也因此,学校在培养室内设计人才的时候,必须将就业作为原则,使课程和就业相结合。因为室内设计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和领域,设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策划能力、表现能力、组织能力、软件操作能力,才能够适应岗位的需要。高职高专院校必须要科学的设置课程,除了要设置一些提高学生构思能力、表达能力的课程,如计算机、图形、文字课程之外,还要增设材料、预算、工艺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最后,学校还需要创建实习的基地,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和企业合作,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了解了企业的动向。
四、高职高专室内设计教学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装饰业抄袭现象非常严重,很少有颇具功力的创新之作。随着我国室内装饰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设计师应对已知的设计因素和设计意图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视觉效果,整体把握和细节处理等,设计师都应心中有数。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用设计的特殊语言表现一定的文化内涵:
如同一部优秀音乐作品一样,好的室内设计必须有其明确的主题。室内设计的艺术特色是在不经意中自然而然显露出来的,是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意之中体会到的,而那些过分强调文化内涵,欲把中外文明史全都汇集于一室的设计,会有堆砌繁复,令人窒息之感;而没有文化内容的设计又显得空间呆板,缺乏品位。
二、掌握和运用室内设计的基本规律
室内设计是一种认知过程,是对室内设计学的原理、法则的具体应用,设计师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才会有创新的力作。设计作品应给人以高雅、不落俗套的感觉,对于设计的基本原理、法则的把握应恰到好处,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刻意求新,从而掌握规律,总结经验,提高审美水平,开阔视野。
三、情感的积淀可产生出设计的感染力。
设计的感染力与设计师的情感有着紧密的关系,设计师强烈的创作欲望必将极大地调动起自己的生活和文化素质和积淀。设计师日常各种生活素材的收集,各种文化素养的吸收,各种风土人情的感受,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倾注于自己的设计中。空间的大小、色彩的协调与对比、线条的流畅;材料的选择与变化,都蕴含和表达着设计师的情感和创造力。室内设计的形式语言带有设计师的情感和创造力,很容易被人感知并产生共鸣,带来生理、心理、感官的愉悦。设计师的创作欲望愈强烈,情感愈充沛,则其灵感即呼之欲出。创新意识所宣染和形成的氛围就是在室内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四、不因时尚影响个性化设计
关键词:互联网;室内设计;课堂创新;教学反思
受当前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变化的影响,学校中在室内设计教学时,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的全方位人才,在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模式上也进行了创新1。与此同时,近年来网络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也愈发广泛,也逐渐应用于教学中,特别是室内设计课程,教师在对学生展开教学的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逐渐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基于社会中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务必要重视创新以及教学反思,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有利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时改正,以此提升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率。然而在现阶段的教学中,部分学校依然对教学创新与教学反思缺乏重视,导致教学效率无法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人才的培养带来的限制。为此,文章中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针对室内设计课程创新以及教学反思,对其创新策略以及反思方法进行了分析。
一、互联网背景下室内设计创新与教学反思概述
室内设计课堂创新与教学反思不仅对于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错误,以便及时进行改正。尤其在当前互联网技术普及的环境下,对室内设计课堂进行创新需要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积极的探究教学方向,以室内设计教材的研究为基础,结合具有价值性的思想理论,运用科学性的教学形式,在实际的情景下进行室内设计教学。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以及实践的教学,以此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2。在教学反思方面,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要善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且进行及时的改正,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对于室内设计教学而言,可以优化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加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
二、室内设计课堂创新与教学反思措施
(一)室内设计课堂创新
1.与人文结合,创新室内设计教育作为艺术设计中作为重要的教育类别之一,由于室内设计这一学科是经过较多的学者研究得来,为此其本身的结构不仅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同时也具备一定的人文性,并且可以通过对室内设计的研究,了解其中蕴含的人文价值。为此,教师在是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行室内设计3。以我国著名的苏州园林为例,教师向学生讲解苏州园林设计的基础内涵时,可以通过分析其中蕴含的人文知识,对学生展开教学,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提升自身的实践分析水平,使学生不只是局限于书本中的知识,可以在实际的室内设计主体中对其进行分析,以此反映出室内设计中所蕴含的人文思想以及概念,并且在教学中能够运用更加科学的方式对室内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解,明确室内设计学习的主要目的,进而调动学生对于室内设计的学习积极性。2.运用模拟教学方法,发挥室内设计的积极作用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教学时,因为教学的内容以及形式较为丰富,为此,对学生进行具体知识教学时则可以运用模拟教学的方式,充分发挥室内设计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于室内设计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4。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模拟种类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情景,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运用科学的数据处理方式以及模拟优化形式,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将室内设计教材中的模拟教材设备进行优化,以此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情景的认知,建立与学生相符合的认知架构,以及思维发展模拟先后顺序,以此实现对于思维观察的认知,并且实现自身理性的发展,在模拟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以及问题的解决能力。3.设计多媒体教学形象,加强学生兴趣在室内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设备,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形式进行室内设计变化、模型设计等,将室内设计模型以三维立体的形式进行展现,实现多维感官结合的视听感觉。多媒体技术在信息的储存上具有较大的容量,可以体现电影等内容,为此在教学时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对学生进行教学,以此体现多媒体设备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优势,由此也可以体现多媒体设备为室内设计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并且将教学内容以更加有趣的形式进行展现,激发学生学习室内设计的积极性。
(二)室内设计教学反思
教师在开展室内设计教学的同时,要善于进行教学反思,其一,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日记的形式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在完成室内设计教学之后,可以进行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例如针对不同种类室内设计原理是否反思是否运用了对应的方法,分析教学方法与目标的对应性,同时也可以对学生学习的行为进行反思,以此对室内设计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反思。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听课评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反思,思考自己讲课中存在的不足,在课后观看讲课的录像,也可以和相关学者共同对教学录像进行观看,以此看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优势。除此之外,教师要善于征求学生的意见,积极向学生征询对于教学的反馈,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馈的主要方式。
三、结语
关键词:室内设计;教学模式;培养模式;项目化;订单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08)06-087-026
一、室内设计专业的产生及发展
追溯室内装饰的历史,可以从原始萌芽状态的纯装饰形式开始,经历与构造结合的古希腊、罗马时期,为装饰而装饰的巴洛克、洛可可时期,一直到把装饰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现代室内装饰和空间概念的产生,这是一部漫长的发展史。
“室内设计”代替“室内装饰”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只有几十年的时间。1931年,美国室内装饰者学会成立,成为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的前身,该时期内出现了专职室内设计师。到了五十年代,由于建筑用途、功能的复杂化,使室内设计更加专业化。如:大型商场空间的设计,办公空间的设计等促成了室内设计的独立。至此,“室内装饰”已演变为全方位的“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师”的称号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承认。1957年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成立标志着这门学科的最终独立,同年,我国也在中央工艺美院成立室内系。而我国“室内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得到真正的发展却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该时期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促使了建筑装修业的兴起,“室内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1990年前后,相继成立了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和中国室内建筑师学会,在众多的艺术院校和理工科院校里相继成立了室内设计专业,据行业主管部门统计,我国的室内设计师人数至今已达六十万,设有室内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已有八百多所。
二、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室内设计师存在近50万的人才缺口,这对于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来说毫无疑问是个大好的信息。而另一方面的数据却显示,我国每年从事室内设计工作的的应届毕业生合格率却只占总量的10%-20%。[2]从客观上分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目前从事室内设计师职业的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建筑设计、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装潢设计、平面设计等专业毕业,这些设计师并没有经过室内设计系统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从而导致设计水平、装修质量等多方面问题。
而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教学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室内设计专业依然延续传统教学模式,普遍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根据对目前重庆市开设了室内设计专业的几所高校调查得知,就室内设计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而言,几乎所有高校都采取课堂教学模式。室内设计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如《室内设计原理》、《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装饰工程概预算》、《建筑装饰材料》等清一色采用理论教学模式,半数以上学生反应以上课程知识抽象难懂、枯燥乏味,80%学生在完成以上课程学习后1-2个学期内对课程知识陌生甚至完全遗忘,另外不少高校就《室内设计》课程采用了理论讲授与设计案例练习结合的教学,从教学成果看,该课程并未取到应有的效果,在设计任务的布置上,各高校所编设计任务书脱离实际、过于理想化,设计案例也过于陈旧,甚至有些高校的设计案例几年、十几年都未更改过,完全不合现实。在学生设计成果的批改上也采用过去批改作业的方式,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根据对一些用人单位的调查,通过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具备知识过于松散,缺乏作为一个室内设计师最重要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我市各高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计划调查得知,几乎所有高校的培养计划都写到: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室内装饰工程设计、概预算、施工与组织管理能力,从事室内装饰工程设计、施工管理、预(决)算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复合人才。目前我国开设室内设计专业的高校普遍为高职院校,学校在培养方式上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一方面,在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内要培养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室内设计、施工管理、预(决)算等诸多方面的能力难以达到,另一方面,这种培养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兴趣偏向。这种培养模式下的毕业生往往出现“样样通,样样松”的问题,普遍的用人单位反映目前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到了企业后完全不清楚自己的专长,找不到发展方向。
三、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几个措施
教育应该为社会服务,同样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应该结合社会的发展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更科学、更有效的为行业培养室内设计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应该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建立独特的适合自己的教育体系。本文以建筑行业对建筑装饰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为目标,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提出改革思路。
(一)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
在现代教育的发展史上,德国国立包豪斯为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现代教学体系,就是将教学、研究、实践三者融为一体的“工作坊”模式。[3]包豪斯的“工作坊”模式广泛地被西方国家的现代设计教育所采纳,结合我国高等学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笔者提出“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所谓“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就是将原先的单纯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内容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将室内设计专业的各专业课程实践化。“项目化”可以从两个方面依次进行,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1、校内“项目化”。校内的“项目化”可在校内实验室的基础上发展演变得来,它属于模拟实践操作。结合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囊括专业方向研究、教学内容理论完全结合实际的校内工作实验室模式。
室内设计专业的校内“项目化”覆盖该专业的所有主干课程,可直接体现在“室内设计—装饰工程预(决)算—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这一知识体系上。首先,在通过前期专业基础理论与实作培训的基础上,室内设计课程方面可以引用实际任务书完成模拟实践操作。在室内住宅设计课程教学上,笔者曾收集了目前重庆市别墅、花园洋房、一般商品房等已完工且具有代表性的各类住宅案例,并分别就各类型住宅特点进行设计要点分析及讲授;其次,设定练习前提如案例环境、“甲方”要求等安排学生就各类案例进行包括设计、概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在内的练习,该过程中,聘请原案例操作人员如设计师、预(决)算人员、施工负责人等到学校就该案例实际操作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最后,让学生自己学会总结各方面的知识,重新安排设计项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各项操作内容。同样,商业空间的室内设计教学也以该种方式进行,且在进行过程中结合该课程特点进行调整,比如让学生组合成多个团队的形式共同完成一个项目,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另一方面也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校外“项目化”。校内“项目化”是一个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而校外“项目化”则是通过实践提升理论的过程。校外“项目化”应是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目前许多高校在最后一个学期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选择校外实习,实际上是让学生提前毕业,和教学模式上的校外“项目化”并不相同。教学模式的校外“项目化”可以多种方式进行,最为直接的就是通过教师或学校合作企业的校外实际工作项目带动学生进行实作,让学生切身体会实际操作。虽然这种方式比较直接有效,但易受到各种客观条件制约,可变因素较多,按照该方式制订的教学计划容易受到影响。为避免受此局限,可将实际项目进行“工厂化”操作,所谓“工厂化”就是将实际项目内容安排在“工厂空间”这样一个校外实验基地进行,该“工厂空间”属于学校实验室基础上集设计案例提供、现场施工可行、预算内容可证的一块“试验田”。我校已建立的室内设计专业的“工厂空间”就是作为校外“项目化”的一个体现,在该空间内,可以任意定义不同的业主方关于经济、风格、功能等各方面的要求,学生完全按照实际操作流程完成该项目设计及预算,并将其付诸施工,提前感受到从设计到预(决)算、施工管理的实战氛围。
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一模式培养的室内设计学生一方面具备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良好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
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前提是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室内设计专业一刀切的培养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兴趣偏向,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所以,在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上,应本着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的基础上有区别的进行。这一方面可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同时进行,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教学分组,有目的地培养学生。
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的目的是适应社会对室内设计专业人员的需求。这个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另一方面,学校在室内设计专业人员的培养过程中应随时和用人单位保持联系,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与其签定人才培养协议,按需培养人才。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率,避免盲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损失的有效手段。
四、结语
室内设计专业改革是基于旧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上进行的,其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建筑室内专业设计、预(决)算和施工管理人才。本文提出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通过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一方面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适应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为室内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李竹.室内装饰到室内设计演变的历史研究[J].网易建筑
1.1徽文化的概念
徽文化是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本文所引的“徽文化”是取其广义的概念,不仅指风俗民情、文化艺术,还包括社会经济、学术理论、文献著作、精神信仰、宗法伦理、历史人物等等.徽文化的内涵与特质非常丰富,基于徽文化的现代室内设计,就是要以徽文化的内涵与特质为依托与支点.
1.2基于徽文化的现代室内设计的界定
徽文化所涉及的外延广泛,内涵尤为丰富.特别是其包含的工艺技艺、徽派建筑、文学艺术等领域,是现代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的创作灵感源泉.基于徽文化现代室内设计是以徽文化的内涵与特质为依托,以徽文化的科技观、人文观及与之相契合的行为方式、心理为原则、取向,建立的现代室内设计的理念内涵、表征、表象与方式、方法等.
2基于徽文化的现代室内设计的基本原则
2.1价值原则
所谓价值,用马克思唯物辩证主义可以解释为:人与满足人某种需要的客体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是主体,起主导作用,而客体满足人的需要即有用性是客体有价值存在的前提,即客体能满足人的需要是客体价值属性的终极目标.因此,对主体“人”有价值是基于徽文化的现代室内计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该设计的首要原则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原则.基于徽文化的现代室内设计作为一项设计活动,其首要目标是构建一种符合人需要的合理、健康与绿色生态的室内空间.
2.2继承发展原则
传统文化的精华是需要保留与传承的.吸收徽文化的精华部分,把徽文化的内涵与特质通过现代艺术设计语言表现在我们的现代室内设计实践活动中,以创新与发展的视角再现徽文化精髓,这是基于徽文化的现代室内设计应追求的继承发展原则.基于徽文化的现代室内设计通过挖掘、提炼与汲取的是徽文化的精髓部分,这是构成该设计活动的前提基础和意义所在.当然,基于徽文化的现代室内设计的目标不是复制再造徽文化,如果仅仅追求文化的回味而对传统文化的抄袭复制会让文化停滞不前,这样的设计也不会得到现代人的文化共鸣.基于徽文化现代室内设计是以徽文化的内涵与特质为依托,以现代人特有的文化视角和价值追求,,通过现代室内空间的设计实践,对徽文化进行有目的的优化组合与转换提升,赋予徽文化新的时代价值与精神特质,以一种极富徽文化特色的设计活动及设计结果———室内居住空间的形式达成徽文化在新时期、新领域的有效传承与创新发展之诉求.
2.3绿色生态原则
设计是人类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这种活动在创造满足人需要的器物、服务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产生消耗资源、环境破坏的负面影响.我们要改变或转换设计理念和思路,尽可能地让设计活动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基于徽文化的现代室内设计依托的是徽文化及其特定地域形成的人文与自然资源,而这种资源的特征是生态的独特性和脆弱性相依并存的.绿色生态原则是现代室内设计应当遵循的设计原则与人文情怀,,即我们的室内设计工作要以人为本,为我辈及子孙后代考虑,节约资源、绿色环保,创设绿色环保又蕴含地域特色的现代人居空.具体来讲,在设计工作中,要树立“生态先行”的观念,无论是先期的构思设计,后续的材料的选择,还是后期施工过程等,绿色生态原则应该是贯彻整个设计活动始终的原则.
3基于徽文化的现代室内设计的方法
3.1符号再现
符号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媒介,是信息的物质载体,从符号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传统的徽州文化艺术,探析传统经典徽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是对传统文化的承接与再创造.基于徽文化的现代室内设计的第一种方法也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徽文化符号的再现.它主要有两种表现:其一,空间布局上,现代室内设计可以直接模仿传统徽派建筑空间形态和空间布局方式而设计新的空间,如曲直婉转、采光防潮等;其二,在内部装饰上力求精美,充分运用木、砖、石雕艺术,在窗棂(木鬲)扇、门罩屋翎、花门栏杆、神位龛座上,精雕细缕.现代室内设计可以借鉴符号学的方法,对传统徽派建筑的空间结构和内部装饰中突出的特征符号经过简化、提炼后直接使用.这种手法因为入门快而且主题表现直截了当而在现代室内设计方法中被广泛运用.
3.2符号再生
所谓“符号再生”是指对传统徽派建筑的空间结构关系和内部装饰所包含的一般原则、原理,通过变异-升华的步骤方法指导现代室内设计实践活动.现代室内设计不仅要对传统的布局进行传承,更要符合到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徽州传统的室内空间布局有一些不能符合现代人对室内空间的要求,我们不能将传统形式照搬到现代室内空间中,但是我们可以取其典型的符号语言,在形象上则通过形式美法则中的变形、错位、逆转和对比等手法,将原有传统形态结构重构,达到“似是而非”的视觉效果,既有传统室内空间的影子又有现代人们对室内空间布局的追求,既能将传统的符号语言进行传承发扬又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引发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回味以及对现代室内设计作品的情感共鸣.
3.3隐性关联
前文所述,基于徽文化现代室内设计要赋予徽文化新的时代价值与精神特质.在设计实践中,可以也应当需要采用一种对徽文化抽象表现又隐喻相关的设计手法.提起徽派建筑很多人就想到粉墙黛瓦、马头墙,觉得只有这些才能代表徽文化、徽派建筑,实则不然,徽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我们在进行现代室内设计的时候不能拘泥于这些传统的形式,而是应该从深层次去挖掘徽文化的内涵,从大众的生活习惯和民俗上去提炼,古徽州的徽商精神、徽骆驼精神、黄山松精神、新安版画的创作意境等等这些都可以合理地运用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用联想和隐喻的手法将这些精神运用到室内空间中,可以更好地符合现在大众审美和情感的诉求;第二,对徽文化尤其是徽派建筑的典型形象、结构和装饰模式以隐喻和象征的手法进行变异使其具有原型的“隐性表征性”.时代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的设计不能一味的沉浸在对历史文化的回忆里,传统的装饰材料是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如果我们的装饰材料和装饰手法停滞不前,我们的时代就不会发展.传统的徽派建筑室内空间讲究高墙围合小开窗,内部空间通过天井采光,室内陈设中瓶镜钟声的寓意传统等等,这些形式在传统建筑空间中非常和谐,可是要是照搬照抄到一个现代室内空间中显然是不符合现代生活习惯的,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进行设计.基于徽文化的现代室内设计要敢于对徽文化符号的提取与重构、打破和分解,以获取新的表现形式.而“隐性关联”法就是要求我们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用新材料、新技艺、新题材、新风格的理念重新解读徽文化精神,解放创作思想,既可以开拓现代室内设计视野,又可以在深层领域取得与民族地域文化精神的关联.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