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8 15:54: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效节能灌溉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空中立体无土栽培技术模式
草莓空中立体无土栽培技术模式主要采用吊挂的方式,其主要优点在于能充分利用温室空间与太阳能,空气流通,便于操作与管理,而且能轻松调节栽培槽坡度,易于灌溉液的回流;缺点是需要温室承重,栽培介质较轻,灌溉管理需要精细化。从操作形式又可分为固定吊挂式立体栽培模式与电动可升降吊挂式立体栽培模式。
草莓固定吊挂式立体栽培
固定吊挂式立体栽培模式一般采用钢丝绳吊挂栽培容器的方式(图1、图2)。吊挂高度控制在1.2~1.6 m,间距为50~70 cm,栽培槽宽为20 cm,栽培采用S型单排栽培方式,株距为10 cm,定植密度约为7400株/667m2。栽培容器主要采用槽式、管道式以及盆式,其中生产中以槽式居多;在基质选择方面,为了考虑承重,一般选择质地较轻的草炭土、椰糠、岩棉等;在灌溉施肥方面一般采用滴灌的方式,营养液大多为循环方式; 吊挂的模式在植株间布置加温管道与补光灯较为方便,空气流通也有利于病虫害的防治,因此采用该模式进行生产易获得较高的产量。
草莓电动可升降吊挂式立体栽培
该种生产模式主要是升级版的吊挂式立体栽培模式,在吊挂式立体栽培模式的优点上,更加有效地提高了草莓光照效率(图3)。在固定式的吊挂中,草莓植株处于同一个平面,不同区域草莓早晨与晚上接受的光照有所不同,而采用电动可升降吊挂式立体栽培方式,不同栽培槽的高度都可以控制,可使栽培槽在太阳辐射方向形成上升梯度,因此每槽的草莓都能接受较好的光照,而且电动式的栽培槽可升降更有利于人工生产操作。另外,在实际生产中,一般栽培槽下设置有防渗膜或者渗液槽,或者仅使用双层营养液模式栽培,以便于营养液的灌溉回收。电动可升降吊挂式立体栽培模式下的草莓生产管理与环境控制同固定吊挂模式。
地面立体无土栽培技术模式
草莓地面立体无土栽培技术模式主要采用支架型的方式,其主要优点是能将草莓栽培架提升到一定高度,便于操作与生产管理。地面立体式相比于空中吊挂式更为灵活,适用于基质培、水培、袋培、管道培等模式,也不需要考虑温室类型与承重。目前,地面立体无土栽培大致可分为平面支架式栽培、立体多层支架式栽培,以及可调节式立体栽培。
平面支架式栽培
该模式主要通过各种类型的栽培架将草莓栽培空间提升一个层次,以便于生产操作与管理。目前,一般常见的架式有H型和X型,栽培架材料采用C型钢骨架或者镀锌钢管(图4、图5)。支架高度一般设置为1.2~1.5 m,宽度根据生产实际需要调节,大多为单排双行平行栽培的方式,支架间距为50~70 cm,株距为10~15 cm,定植密度约为6000~6500 株/667m2。平面支架式栽培除了使用槽式栽培容器,也有使用袋式栽培的;施肥灌溉一般采用滴灌的方式,可增加防渗膜回收营养液。还可以结合加温线进行根系加温。总体来说,这种栽培模式采用的材料简单通用、成本较低、使用寿命较长,植株生长在同一平面,比较整齐,方便作业与采收,产量也较为稳定。
立体支架式栽培
立体支架式栽培主要为多层支架式栽培,目的是充分利用种植空间,提高栽培密度,以期提高产量。目前,一般常见立体支架式栽培模式有H型双层及多层模式、A字型支架式栽培模式(图6、图7)。这几种支架材料多采用方钢或者镀锌钢管,支架高度设置为1.4~1.6 m,层数设计为2~4层,宽度和间距一般根据支架类型以及生产实际布置,此种方式的定植密度超过1万株/667m2。立体支架式栽培一般也使用槽式或者管式栽培容器,施肥灌溉一般采用滴灌的方式,这种方式也适用于草莓水培。总体来说,这种方式草莓产量较高,支架使用寿命长,但不同层次间的光照均匀度差,造成产量与品质不均衡。
可调节式草莓立体栽培
可调节式立体栽培模式是结合单层与多层栽培模式的优点,在不需要生产操作时,可通过调节使草莓架成为一个平面,布满整个温室。而在需要生产操作时,可使栽培架呈立体多层状,腾出生产过道,以便操作。这种模式即充分利用了温室空间,又可通过调节支架间角度使支架互不遮光,创造良好一致的光温环境。该栽培支架包括立柱、可调节支架、固定栽培槽、移动栽培槽等部分。其中,栽培槽固定在立柱上,距离地面1.2 m,移动栽培槽固接在可调节支架的竖杆上部(图8)。其草莓生产管理方式同平面支架式栽培模式。
草莓高效节能栽培模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工业与智能科技成果应用到了草莓生产中,大大提高了草莓生产效率,同时也降低了草莓生产的能耗。目前,高效节能主要在减少能耗、水肥高效利用、环境智能控制等方面,其栽培模式有草莓蓄热式高架栽培、“干雾培”栽培、复合栽培、植物工厂式栽培等。
草莓蓄热式高架栽培
蓄热式草莓立体栽培系统主要由栽培架、蓄热水槽、水肥灌溉系统、CO2施肥系统与热泵构成(图9、图10)。白天温室多余的热能被蓄热水槽所吸收,通过热泵工作来降低温室内的温度;晚上释放蓄热槽内水的热能,从而达到温度加温的效果,同时通过热泵工作来提高温室内的温度。这种栽培模式可采用单层定植,也可采用多层定植,通过提高单株草莓产量来提高整体产量。据日本Seiwa公司试验,这种栽培模式下的年产量可达到4500 kg/667m2,节能40%以上,同时高架的生产方式便于生产管理、病虫害较少。
“干雾培”栽培
草莓干雾培栽培模式主要原理是将含有营养液的液体肥料通过特殊的喷头制成0.01 mm大小的微粒烟状干雾,对作物根部进行施肥(图11),为日本株式会社H.Ikeuchi研发。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能显著促进草莓作物根毛的生长,草莓能充分吸收水份与肥料,极大幅度地提高了草莓的水肥利用效率,提高草莓果实的糖度,其缺点是对喷头和设备以及水肥纯净度的要求很高,在生产中推广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草莓基质培与水培复合栽培
草莓基质培与水培复合栽培模式主要为结合基质栽培与水培的优点,将草莓苗定植在装有基质的营养钵里,通过定植板支撑使得草莓新长出根系生长于水培槽内,水培槽内还可以放置基质袋用于固定根系,也可以仅用纯水培方式(图12),在西班牙和中国都有应用。此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在密闭的水培槽内形成保温、保湿、黑暗的环境,水肥的均衡供应,闭式的营养液循环系统不产生废液,极大地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而且草莓苗拉秧与定植非常便捷。
草莓植物工厂栽培模式
植物工厂是近年来发展比较快的不受自然条件制约的省力型生产方式,已成为农业生产的前沿与趋势。植物工厂虽然在叶菜生产中应用较多,但在草莓生产中也有应用报道,如日本日清纺控股公司成功实现了植物工厂内草莓的量产。植物工厂内一般采用水培的生产方式,种植一季型或者四季型草莓,需通过各种环境因子的精确控制,能实现草莓的周年供应。但一般植物工厂投资较大、运行费用也较大,要充分考虑地区的消费水平才能创造效益。
草莓观光型栽培模式
农业休闲观光采摘是近年来比较流行、发展迅速的一个产业,尤其对于草莓这种香甜可口的浆果类产品,受到广泛青睐。在草莓观光型栽培模式中,除了上面介绍的生产模式可应用外,还有许多造型式栽培方式,主要包括利用PVC管道、异型泡沫栽培容器以及在其他固定造型中种植草莓等。
草莓管道吊柱式栽培
管道吊柱式栽培模式主要利用PVC管道材料通过粘合加工形成具有一定美观性的栽培柱来种植草莓(图13),一般主柱使用直径为160 mm或者更大的PVC管,栽培孔采用50 mm的PVC管,按观光需求均匀地粘合与定植在主管立柱上,主立柱采用吊挂的方式固定,一般主立柱管内填充基质或者无纺布,栽培管使用基质,施肥灌溉方式采用滴灌结合渗灌的方式,底部连有回液孔和回液管路。
草莓螺旋式立柱栽培
草莓螺旋式立柱栽培主要采用螺旋式的塑料或者泡沫栽培槽通过上下螺旋叠加的方式种植草莓(图14),该方式能兼顾生产与观光,多采用基质滴灌种植的方式,也可采用水培方式。一般采用镀锌钢管的固定方式,螺旋柱下方常设有回液槽。
草莓回流管道栽培
草莓回流管道栽培模式原理同上面的复合栽培模式,其优点是能打造各式各样的造型,所以多用于观光栽培中。此种方式是回流管道设计的一种比较常见模式,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需要使用各种规格的PVC管道粘合成不同大小与规格的栽培造型。这种栽培模式一般分为储液桶、栽培与供回液管路、供液泵3个部分(图15)。
草莓金字塔式雾培模式
草莓金字塔式雾培模式主要是使用雾培栽培模式来种植草莓,其结构主要包括储液桶、定植板、雾培供液系统。此种模式优点也是能打造各种栽培造型,如金字塔型(图16),就是一种比较美观与常见的形状,其他的还有梯形、柱形等。该模式的优点是节水节肥、草莓定植方便,缺点是不能断电,对喷头要求较高。
结束语
草莓是一种兼顾食用与观赏的作物,所以对草莓的生产模式与设备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本文大致总结了国内外13种草莓栽培的主要模式,另外也有其他种不同的生产形式,但大多数原理与结构都与上述的模式类似,上述模式的总结与展示希望能够为不同类型草莓生产者提供选择,也希望通过上述模式的推广实践促进中国草莓种植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邵,齐飞,尹义蕾,等.一种蓄热式草莓高架栽培装置:ZL201520146346.2[P].2015.
[2]连青龙,鲁少尉,李邵,等.设施草莓储热式立体高效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13(01):32-34.
关键词:天水;溉灌;蔬菜;效果
中图分类号:S27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4-0023-02
近年来,天水市设施蔬菜得以迅猛发展,已形成了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栽培为主的设施蔬菜种植模式,在全市蔬菜产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蔬菜生产中传统灌溉方式水资源利用率低,灌溉花工多、强度大,灌溉质量差,不利于作物优质高产,加上区域性、季节性、资源性及污染造成的缺水程度逐步加重,蔬菜生产的“水制约”程度加剧,蔬菜灌溉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灌溉方式,推广先进科学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为此,引进、筛选出适合天水市蔬菜生产的新型微灌设备,在试验示范成功的基础上,运用变频恒压微灌系统,以适用于不同生产规模、生产方式的蔬菜灌溉需求,在生产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滴灌系统
一般来说,滴灌系统由有压水源、首部枢纽、输水管道及配套管件、滴灌管等部分构成。
1.1 有压水源
目前天水市的设施大棚规格通常为(30~50) m×9 m,水源井的位置可选在设施大棚布局的中部,由小型钻机就可成井,按当地目前的地下水位河谷川道地区井深在20~30 m就可满足需水量。采用集中供水,分棚管理模式,变频恒压微灌系统。根据蔬菜设施栽培用水量变化范围大小、用水频繁等特点,设计和建立采用变频恒压(VVVF)和微机(PC)自动调控的、排灌分系的管网式大型微灌系统。该系统可根据用水量的变化自动确定水泵运行台数及电机泵组的速度以调节流量,实现节电和自动化控制,即在管网中设置水压传感器,当供水系统用水量发生变化时,变频控制器根据供水系统中瞬时变化的流量和相应压力,自动调节水泵的转速和运行台数,改变水泵出水口压力和流量,使供水管网系统中的末端压力按设定压力保持恒定。水泵能自动开闭,管网随时供水,达到供水需水平衡。这种微灌系统能自动运行,无需人工值班管理,一般可节电50%,且能保障水泵和管网的安全,达到提高供水品质和高效节能的目的,可基本实现农田灌溉供水的自动化,犹如农田和农作物的“自来水”系统,适合大型设施蔬菜生产园区或基地应用。
1.2 首部枢纽
对于水质含泥砂量大的水源要采用泥砂分离器,首部枢纽还包括施肥阀、10 L施肥罐、33 mm过滤器及分水配件,这些设施分别用于控制水源、施肥、过滤等。
1.3 输水管道及配件
蔬菜设施通常南北向短畦种植,输水管较长,需根据滴灌管长度、出水均匀度、不同出水口间距及不同管径确定单向最大铺设长度。当日光温室采用长畦种植时,输水管道相应节省,一般采用直径32 mm管材即可。
1.4 滴灌管
设施大棚滴灌系统一般采用内镶式滴灌管,管径16 mm,滴头间距0.30 m,工作压力0.10 MPa,流量2.80 L/h,单向铺设长度80 m以内,滴灌管使用寿命5年以上。
2 应用效果
在设施蔬菜生产中,应用滴灌系统与传统的畦灌相比,其产量和品质均有明显提高。温室滴灌还能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时期进行供水供肥,节省劳力,有利农户发展规模温室生产。
2.1 改善土壤结构
滴灌与畦灌相比较,滴灌减轻土壤板结的程度,保持土壤的理化结构,有利于根系的发育。蔬菜生长过程中需要频繁灌水,畦灌后如不及时松土,土壤会严重板结,严重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而滴灌使水分缓慢而均匀的入渗至土壤中,不会破坏表土层的土壤结构,透气性好,有利于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2.2 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
通过控制灌水数量,使土壤含水量达到最佳状态,既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能保持土壤养分。据天水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日光温室测试,在同等施肥条件下,畦灌与滴灌方式的土壤肥力情况具有明显的差异(见表1)。
2.3 节水增产
通过对日光温室中黄瓜在全生育期的耗水量及产量进行对比,采用滴灌系统灌溉的黄瓜全生育期用水量为260 m3,产量为72 000 kg/hm2,而采用畦灌灌溉的黄瓜全生育期用水量为650 m3,产量为62 550 kg/hm2。通过比较看出,滴灌比畦灌可节水60 %左右,增产15 %左右。滴灌能适时适量、均匀准确地为作物补充水分,使作物在最佳的水分状态下生长,并使土壤不易板结,灌溉质量大为提高,促进了蔬菜的优质高产。如大棚番茄应用滴灌比常规灌溉产量提高18.6 %~24.5 %,畸形果比例下降8个百分点。
2.4 降低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近年来,江苏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省万元GDP能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十个百分点,资源综合利用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三十多个百分点,江苏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清洁生产和新型墙体材料运用等指标名列前茅,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生态示范区数量居全国第一。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个环节上看,我省取得了许多富有成效的经验,并涌现出一大批典型。比如,在节能方面,江苏着力开发新型能源,大力降低重点行业和企业能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取得显著成效。涌现了如南京中电、沙钢集团以及苏源公司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等典型和经验;在节地方面,江苏通过严格控制项目用地指标,使开发区成为全省产业集聚区和经济发展的带动辐射区。在推进城市化和乡镇、村的整合过程中,强化了节地意识,提高了土地节约集约化利用水平。特别是来自江阴的“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的土地“三集中”举措,已在全省实施并得到了国家的肯定和推广。
江苏很早就提出要建设一个青山常在、碧水长流、清新怡人的绿色江苏,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明确从企业、园区和城市三个层次进行全面系统推进,确立了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的立体思维。现在,江苏又被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省份。其中,以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为代表的园区,大力推进节约型、循环型、生态型园区建设,实现从“科技型园区”向“生态型园区”的升级典型,实施“绿色高新区”的创建活动,为江苏的循环经济发展和节约型社会建设树立了榜样。
二、“十一五”期间全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重点和目标
由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我省资源需求迅猛增长同资源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因此,江苏省将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地、节材、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为实现我省“两个率先”战略目标,提供重要的资源和环境支撑。
一是坚持开源节流并重、节约优先的原则,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为重点,构建节约型社会。在节约用地方面,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控制城市无序扩张,建设紧凑型城市。加强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在节约能源方面,做好重点耗能企业和年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对家电产品和照明产品实施强制性能效标识管理,鼓励推广使用高效节能产品;积极建设和推广节能建筑和太阳能建筑;鼓励使用节能型交通工具;在工业园区推广热电联产和余热利用,鼓励使用太阳能产品。在节水方面,实施农业节水灌溉,推广使用工程灌溉技术、喷灌、滴灌等设备,使灌溉利用系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推广住宅用水中水回用,做好高耗水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实施一批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示范工程。在节材方面,鼓励使用新材料、再生材料,加强金属材料、木材、水泥等材料的节约代用;积极采用新型建筑材料,推广应用高性能、低材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在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方面,以粉煤灰、煤矸石、尾矿和冶金、化工废渣及有机废水综合利用为重点,推进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二是以新型工业化为导向,大力推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发展模式,建立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在推进企业内部小循环方面,依法加大企业清洁生产实施力度,支持企业通过生态设计、研发,加快产品的绿色升级换代,实现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资源利用和生态影响最小化,加快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生产模式。在推进产业园区中循环方面,以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循环链建设为主要途径,建立起以二次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环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循环经济机制。加快产业园区的生态化转向,积极推进零排放工业示范区建设。在推进社会大循环方面,按照建设生态社区和生态城镇的要求,规划建设节能型城镇,减少资源消耗。推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建立起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循环经济社会体制。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积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生态示范区。培育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建立社会化的废物回收系统。
三、江苏省进一步落实节约型社会建设措施
在“十一五”时期,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富民优先、科技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的优先战略,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一是加强规划指导。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编制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加快编制《江苏省节约型社会建设纲要》以及节能、节地、节材、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的专项规划,形成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配套的节约资源的规划体系。
二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坚决遏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和浪费资源的产业的盲目发展,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实现与资源能源供应、交通运输配置、市场供需、环境容量相适应的、比较合理的产业布局。
三是推进资源利用的科技进步。加快资源节约领域的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应用示范,增强对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支撑作用。启动江苏省能源产业科技示范工程,重点推进新能源集中利用、节能降耗、节材等关键技术的攻关、示范及产业化。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处置、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重建等技术的研究开发、集成应用和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建设新材料基地,鼓励和推广新材料开发和应用。
四是积极推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财税政策和价格机制。在理顺现有收费和资金来源渠道的基础上,研究建立和完善资源开发与生态补偿机制。落实国家鼓励生产、使用节能、节水、节约资源产品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
1发展成就
⒈1保证了园艺产品周年供应
近30年来,随着设施蔬菜产业的持续高速发展,基本保证了蔬菜的周年均衡供应。20世纪80年代,随着塑料棚的迅猛发展,实现了早春和晚秋蔬菜供应的基本好转;90年代,随着节能日光温室和遮阳网覆盖栽培的迅速推广,形成了周年系列化设施生产体系,破解了冬春和夏秋两个淡季的供需矛盾,满足了人民冬吃夏菜、夏吃冬菜、中吃西菜、北吃南菜的需求。据调查分析,目前设施栽培的蔬菜作物包括茄果、瓜、豆、甘蓝、白菜、葱蒜、绿叶菜、多年生蔬菜、特菜、野生蔬菜等十几类上百种,冬春和夏秋两个淡季也能确保市场有十余类数十个品种的蔬菜供应;2008年,设施蔬菜瓜类产量2.47亿t,占当年蔬菜瓜类总产量的36.84 %,设施蔬菜瓜类人均占有量185.66 kg,相当于露地蔬菜瓜类人均占有量的58.34 %,设施栽培已成为蔬菜周年均衡供应的基本保障。
1.2促进了城乡就业农民增收
据调查,在农户间实行互换帮工的情况下,每个整劳力可经营1 000~1 333 m2设施蔬菜生产,全国334.7万hm2设施蔬菜至少可解决2 500多万人就业,并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1 300多万个就业岗位,为各地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妥善安置返乡农民工和缓解城乡就业压力做出了重要贡献。据此测算,2008年,设施蔬菜产业的总产值为6 769.71亿元,净产值为5 248.98亿元,使全国农民增收727.6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3 %。重点地区设施蔬菜产业对农民人均收入的贡献额都在2 000元以上。设施蔬菜已成为缓解就业压力、保证农民持续增收的主导产业。
1.3提升了设施蔬菜产业地位
设施蔬菜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高、集约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比较效益高。抽样调查分析显示,设施蔬菜生产每667 m2综合平均产值13 485.47元,每667 m2净产值10 456.12元,比露地生产高3~5倍,投入产出比达到1∶4.45。2008年,全国设施蔬菜播种面积444.5万hm2,产量2.47亿t,产值6 769.71 亿元,净产值5 248.98亿元,用22 %的播种面积,创造了36.84 %的产量、63.1 %的产值、61.54 %的净产值。设施蔬菜的产值相当于种植业的24.14 %、牧业的32.89 %,是渔业的1.3倍、林业的3.14倍。
1.4增强了质量安全保障措施
随着防虫网、诱虫板、棚室专用杀虫灯、棚室消毒灯、消雾膜、遮阳网、滴灌等配套器材及其应用技术的开发推广,为棚室增添了物理封闭阻隔、诱杀和遮阳、降温、避雨、降湿等绿色防控手段,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实现不用或少用农药,显著提高设施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如南方夏秋季节采用防虫网全封闭覆盖生产鸡毛菜,一般不用喷洒农药;若能采用防虫网帐全封闭覆盖栽培,或用防虫网封闭棚室放风口和门窗,配合播(植)前对土壤、棚室消毒、张挂诱虫板,则基本不发生虫害。冬春季节设施栽培若能采用消雾膜扣棚、膜下滴灌,配合适宜高温管理,可使棚室内的光照增加20 %~30 %、灌溉用水节约2/3~3/4以上,空气湿度大幅度降低,能够有效抑制病害的发生。因地制宜综合应用上述绿色防控技术,可基本不用施药防治病虫害。
1.5推进了设施蔬菜科技创新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设施蔬菜产业的迅猛发展,有力地推进了设施蔬菜科技创新。日光温室蔬菜高效节能栽培技术的研发,创新了日光温室采光保温设计原理,据此设计建造的第二代日光温室,室内外最低温差比第一代提高了5 ℃以上,使我国的温室节能技术跃居到世界领先地位。塑料棚蔬菜生产配套技术的集成创新,推出了13种优化棚室构型,15种综合利用和立体种植模式,黄瓜、番茄、辣椒、韭菜、芹菜等主要设施蔬菜作物栽培技术规范,以及嫁接育苗、设施环境调控为主的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9项新技术。新型设施蔬菜资材的研发,使我国的薄型耐候功能膜(流滴防老化膜、多功能复合膜、消(减)雾膜)、遮阳网、防虫网、穴盘等研制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现代化温室的引进、消化、吸收,催生了我国的温室制造业。上述创新成果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已成为我国设施蔬菜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塑料棚蔬菜生产配套技术推广”、“日光温室蔬菜高效节能栽培技术开发”、“山东新型日光温室蔬菜系统技术工程研究与开发”、“工厂化农业(园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成果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
此外,设施蔬菜产业的迅速发展,还带动了支农工业、建材工业、温室制造业和商业物流的大发展。
2主要特点
2.1低碳节能国际领先
鉴于经济基础弱、消费水平低、能源短缺的基本国情,我们选择了一条低碳节能的中国特色设施蔬菜发展道路。我国独创的日光温室高效节能栽培,能在-10 ℃至-20 ℃的严寒条件下不加温生产喜温蔬菜,在冬春日照百分率≥50 %的地区迅速推广应用。大量调研结果表明,与传统加温温室相比,节能日光温室平均每年每公顷节省标准煤375 t,全国仅61.8万hm2节能日光温室每年即可节省23 175万t标准煤,相当于减少了60 718.5万t二氧化碳、197万t二氧化硫、171.5万t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若与现代化温室相比,其节能减排贡献额还要提高3~5倍。在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今天,此项国际领先的温室节能技术,已经引起了国际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和浓厚兴趣。
2.2保护设施经济实用
由于我国的设施蔬菜价位偏低且波动大,广大农民的投资能力弱,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多采用造价低廉的简易设施。如目前用于蔬菜生产的127.9万hm2塑料小拱棚,几乎都是竹木结构的;130.2万hm2塑料大中棚,竹木骨架结构的棚型占60 %以上;61.8万hm2节能日光温室,竹木土墙架构的简易温室约占80 %;只有各级政府和企业投资建设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大都发展现代化连栋温室、装配式热镀锌钢管大棚和永久性节能日光温室。
2.3集中发展分布趋优
经过30年的生态、市场和社会经济的综合选择发展,各地设施蔬菜生产大都是集中连片发展,主产区分布明显趋优。现有的334.7万hm2设施蔬菜,主要集中在环渤海湾及黄淮海地区,占全国的57.2 %;其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约占全国的19.8 %;第三是西北地区,约占全国的7.4 %。
2.4果菜茬口类型较多
欧美的温室果菜类蔬菜生产,多为长季节栽培,一年一茬。我国则由于实行节能栽培为主的生产技术路线,必须按照设施的结构性能合理安排季节茬口。北方节能日光温室的采光保温性能优越,能够保证喜温果菜安全越冬生产,多采取长季节栽培,一年一茬。普通日光温室的光温性能不能满足喜温果菜冬季安全生产要求,多采取早春和秋冬两茬栽培。塑料大中棚除在华南和江南的部分地区通过集成内保温多层覆盖进行喜温果菜长季节栽培外,其他多推行春提前和秋延后两茬栽培。
2.5开发非耕地进展可喜
就是充分利用设施蔬菜生产高投入、高效益的优势和无土栽培技术,利用非耕地发展设施蔬菜生产,不仅避免了与粮争地,而且经济效益显著。甘肃省肃州区,2007-2009年累计利用盐碱、砂石地发展日光温室352.7万hm2,主要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生产茄果类和瓜类蔬菜,平均667 m2效益达到15 447元。同时,辐射带动玉门、高台、临泽、金塔、敦煌、临洮等周边县(市)发展非耕地日光温室蔬菜无土栽培面积已超过733.3万hm2。河南省在沿海荒滩上建起2 000余hm2塑料大棚基地,主要生产反季节优质西(甜)瓜,规模效益十分显著。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在腾格里沙漠腹地盖起草砖墙体沙漠日光温室39栋,生产有机果菜,每栋收益6 000~8 000元。为了加快开发沙漠日光温室,缓解耕地不足的问题,中卫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开发建设沙漠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实施意见》,规划先用5年的时间,建成一个1 066.7 hm2的沙漠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再用15~20年的时间,建成一个具有6 666.7 hm2规模的沙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我国人多耕地少,大规模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的资源约束力强,与粮争地的矛盾无法回避。但拥有大量的滩涂、荒漠、工矿区废弃地非耕地资源。全国约有荒漠化土地4亿hm2,工矿区废弃地400万hm2,海涂200多万hm2,宜农后备土地4 400万hm2,开发非耕地设施蔬菜产业大有可为,不仅可以破解与粮争地的矛盾,还能激励有志者自主创业,带动扩大社会就业。
3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3.1缺乏科学规划引导
我国的设施蔬菜规模虽然已达334.7万hm2,但尚无权威性的全国发展区划,也很少出台省级的发展规划。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引导,发展方向不明确,政策扶持和投资引导重点不突出,致使各地发展设施蔬菜随意性大,设施功能和市场定位不准,设施类型、栽培作物、季节茬口雷同,区域比较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一些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也缺乏科学规划设计,田间布局不合理,水电路不配套。
3.2冬春生产安全隐患大
调研发现,当前我国设施蔬菜生产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盲目追求超大型棚室。近年来出现了盲目追求大型化的倾向,有的地方出现了跨度12 m以上、长度100~150 m、墙体底部厚度4~7 m的“巨型温室”和跨度超过30~50 m、长度逾100 m的“巨型大棚”。这类超长、超宽的“巨型”棚室,高跨比不合理,不仅采光性能不佳,而且抗风雪灾害的能力极差,用作冬春生产设施安全隐患很大。
二是棚室修缮更新不及时。调查发现,大量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前期的棚室仍在使用,建材老化、保温维护结构残缺不全,抗灾、保温能力衰减严重,遇大雪极易垮塌。
三是采光保温设计建造不科学。目前已投入生产的节能日光温室,采光保温设计建造达不到第二代节能日光温室结构性能要求的约占70 %,采光角度偏小,后屋面投影偏窄或偏薄及材料结构不合理,墙体偏薄或建材选用和结构不合理,导致冷害、冻害时有发生。
四是高指标和高额全覆盖补贴催生了一批低劣棚室。近年来,一些地方为了加快发展设施蔬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采取了高指标和高额全覆盖补贴等政策措施,导致不顾结构性能和建造质量倾向蔓延,建成了一批结构性能差、抗灾能力弱的低劣棚室。2008年1月上中旬的南方雨雪天气,损毁大棚4万多hm2,设施损失约60亿元;2009年10月末至11月上中旬的大范围雨雪天气,造成5.9万hm2温室大棚损毁,设施损失300多亿元。这两场大面积雨雪灾害,特别是2009年的雨雪灾害,垮塌的大多是那些巨型棚室、修缮更新不及时的棚室和近年来新建的低劣棚室。而那些采光保温设计建造不合理的温室,则是低温冷害频繁发生,受的是隐性灾害,吃的是哑巴亏。
1.1工程用能
双城区拉林河强排站工程是为防止内涝而修建的排水建筑物。工程建设期能源消耗主要为汽油、柴油及电力等。工程建成后,运行期能源消耗主要来自为排除内水时泵运行所需要的电力消耗。
1.2建设期及运行期的用能指标
该工程是为排除内涝余水而修建的公益性建设项目,目前没有国家节能标准。本次暂按重庆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综合指标作为评价标准,即2010年前为1.14t标准煤/万元GDP;2010年至2015年期间,能耗标准下降20%,到2015年为0.92t标准煤/万元GDP。
2工程节能
水利工程节能分析主要从工程设计、建筑物、供电方案、耗能设备选择及施工技术和管理运行等方面分析工程的节能措施。
2.1工程节能设计
排水系统的布局,应根据地形、水系、承泄区条件以及现有工程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排、截、滞、抽等方式。低洼灌区排涝,必须贯彻蓄泄兼筹的方针,一般应使涝区具有一定的蓄涝容积,以削减排涝峰量。泵站排水要长期耗用电能,应尽量降低水泵的扬程以减少电能消耗。为此在保证排水流量的前提下,进水口位置应尽量高一些。
2.2建筑物节能设计
1)建筑物采用组合集中布置,既节约能源、用地,又便于运行管理。2)土建设计上采用易于高效保温的建筑材料,以减少冬季采暖的消耗。3)使用新型的建筑材料。采用能耗低的空心粘土砖、空心砌块等。4)改革传统墙和屋面,采用节能窗技术,控制窗墙面积比,改善窗户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严格窗框与窗扇、窗框与墙体间的密封。
2.3供电方案节能
1)工程用电充分利用供电电压等级的有利条件,减少变配电中间环节,提高供电安全,减少电耗。2)泵站内配电设施布置合理紧凑,仅靠负荷中心,使高、低压载流导体的电能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选用节电型低压电器、低能耗导线、金具等节能型配电设备及附件。
2.4设备选型节能
1)工程中选用先进技术、高效节能产品,保证设备经济运行,对国家公布的淘汰产品不选用。2)工程管理区建设及泵站照明设备尽量利用自然光,采用绿色照明技术和产品。推广高光效、长寿命、显色性能好的光源、灯具和镇流器。照明合理布置,采取一般照明与局部照明相结合的混合照明方式,有效控制和降低照明器的能量消耗。3)根据泵站装机规模和运行方式,合理选择主变压器容量和台数,使其工作在高效区内,实现变压器的节能降耗。为减少起动电流的冲击,每台电动机设有软启动装置。为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线路损耗,在低压母线上设有无功补偿装置,降低能量损耗。
2.5施工技术及管理运行节能
2.5.1施工布置及施工组织节能设计
1)施工布置中土石方挖填平衡,并选择合理的堆渣、弃渣场地,使弃渣运输符合施工节能的要求。2)施工和机电均选用能耗低的设备,并提高设备的严密性,防止泄露。3)选择性能机动、灵活、高效、能耗低的设备及配套设备,使资源利用更加合理。4)施工组织中调度合理,合理安排施工秩序,减少不必要的燃料消耗。5)料场的使用顺序为先近后远、先水上后水下,实现了就近取料。6)经综合设计,施工工厂的厂址均设于交通运输和水、电供应方便的地区,同时靠近服务对象和用户中心,避免了物资逆向运输,节省燃料。
2.5.2施工期建设管理节能措施
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应按照节能、节地、节材、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始终贯彻节能降耗设计思想,依照节能设计标准和规定,把节能方案、节能技术和节能措施落实到技术方案、施工管理之中:1)管理层应充分树立节能降耗思想,从各部分抽调精干人员组成节能工作组,负责节能管理的建章立制,查找节能工作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分析经济指标存在的问题。2)认真测算、分解施工过程中各项经济指标,编排完成指标定额,做到成本指标到岗,责任落实到人。3)完善工效挂钩的考核机制,利用经济杠杆调动职工抓指标、降消耗的主动性。4)积极探索节能降耗新思路,开展节能降耗试点试验研究,依靠科技手段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的节能技术含量。
2.5.3运行期建设管理节能措施
1)加强能源计量、控制、监督和能源科学管理。能源利用的计量、控制、监督和科学管理逐步使用现代化方法,是节能技术进步的基础工作,也是实现工艺、设备最佳运行的必要手段。节能科学管理能够经济和合理有效的利用能源,是现代化生产、推进节能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2)提高用电设备效率。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对用电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如提高排水泵、电动机等设备的效率;减少电能的传输损耗。3)提高用电设备的经济运行水平。提高设备利用率(如提高变压器、电动机的负载率等);提高变压器、电动机等的经济运行水平。4)加强用电设备维修,提高检修质量。5)加强照明管理,采用节能灯,节约非生产用电。
3能耗分析与计算
综合能耗分析指标与计算:该工程能耗产出为改善农业灌溉直接经济效益,根据不同效益折算成相当的国内生产总值。根据分析,直接经济效益折算成国内生产总值的综合折算系数为0.75。该灌区工程在其经济寿命内其效益相当0.42亿元GDP。根据工程经济寿命内的能源消耗量和经济产出量,计算出本工程能耗指标为0.42t标准煤/万元GDP,远低于当地同期能耗水平。
4节能效果分析与评价
4.1节能指标评价
根据满井强排站工程能源消耗总量和产生的经济效益分析计算,本项目万元GDP能耗约为0.42t标准煤,远低于2015年0.92t标准煤/万元GDP能耗标准。从能源消耗和产出看,该工程属节能投资项目。
4.2节能措施评价
该项目近期工程可研从设计理念、工程布置、设备选用、施工组织设计等方面已进行优化设计,选用符合国家政策的先进节能设备。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选用了节能型施工机械,并合理安排了工期和机械秩序,符合我国固定投资项目节能设计要求。
5结语
【关键词】绿色 科普 低碳 技能 科学 梦想
1 资源环境的了解认识
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 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其中 2006 年中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全国七大水系监测断面中 62%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 90%受到污染。是长期以来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留下的却是长远的危害和隐患。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我们只有把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对生产要素产生最科学的集聚效应,并营造出源源不断的发展后劲。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节约型社会。“十一五”期间国家立下了几个必须达到的约束性硬指标:耕地保有量保持1.2亿公顷,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 60%。现在,各级政府和企业正在为实现这些目标努力,我们每 一个公民都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努力。资源短缺、能源危机就在我们身边,“电荒”、“油荒”、“煤荒”、“水荒”等等,正无时不刻在困扰着我们。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使我们摆脱快速发展中的资源困境,走向资源节约、环境美好的社会。
2 节约资源的意义
节约资源是整个社会的核心问题。充分认识节约资源的意义,当代中国人口增长的压力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更凸显了与资源有限性的矛盾,节约资源也是全社会的健康保证。粮食、耕地、淡水、石油、煤炭等本身就是战略性资源。在这个意义上,节约资源既是维护社会、校园稳定的重要条件。同时,提出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减少排放、减轻污染,倡导节约资源和合理消费,对于促进校园社会和谐意义重大。
3 节约资源的方法
3.1 电能节约
学习、生活中要注意随手关灯,可以使用高效节能灯泡。据能源的调查估计,使用高效节能灯泡代替传统电灯泡,能避免三――四亿吨二氧化碳被释放。除了电灯,在使用其它电器方面也要注意,尽量选择低消耗节能产品,不用电器时要切断或关掉电源,冰箱则让它处于无霜状态。夏季天气不太炎热时,最好用扇子或电风扇代替空调。使用空调时,不要把温度调得太低,25℃――26℃左右就行了。
3.2 水节约
我们校园中、生活中有许多废水都可以循环使用。洗脸、洗手、洗菜、洗澡、 洗衣服的水都可以收集起来拖地、冲厕所、浇花等。淘米水则是很好的去污剂,可以留下来洗碗筷。沾了油的锅和盘子要先用用过的餐巾纸擦干净,洗起来节水有方便,还可以少用洗洁精,减少水污染。
3.3 纸节约
纸张的循环再利用,可以避免从垃圾填埋地释放出来的沼气,还能少砍伐树木。据统计,回收一吨废纸能产生800―900 千克的再生纸,少砍伐16 棵大树,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环境。
3.4 减少废气排放
交通废气和工业废气是生活废气的主要来源。同学们出门尽量乘坐公共汽车,骑自行车,走路尽量少乘坐私家车。工厂里的燃烧垃圾、生产商品等而产生的大量滚滚的浓烟弥漫在城市里。他们应该把废气经过加工和过滤,再排放出来就可以减少污染。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然后释放出氧气,所以我们要大量的种树,尤其是在校园内、公路旁等。
3.5 分类垃圾处理
垃圾分类可以回收宝贵的资源,同时减少填埋和焚烧垃圾所消耗的能源。同学们平时在学习、生活中的废纸被直接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饮料瓶、罐子和塑料等一次性物品也可以送到相关的工厂,成为再生资源;家用电器可以送到专门的厂家进行分解回收。学校、家里可以准备不同的垃圾袋,分别收集废纸、塑料、包装盒、瓶子等,每天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用所学的生物、科普知识尽量做到“变废为宝”。通过调查,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零食,如:方便面、火腿肠、薯片、辣条等一系列,它们的配料有许多说明都很陌生,大多数都是起到防腐、防霉、保鲜的作用,还有一些防止氧化变质的化学物品及色素,几十种的调料对人体危害极大,还有工业生产、家庭、装修、家电、燃放的爆竹和不可分解的塑料袋等,每时每刻都在污染着我们的土地、河流、海洋,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命安全。所以,学习科普知识,大力宣传科普文化是势在必行的。
古往今来,地球母亲孕育了无数代子子孙孙,可是现在人类为获取耕地,乱砍乱伐树木,人类科学发达,大批工厂不住意环保,向外排入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废渣。并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救救地球’、保护环境、保护和平,已成为全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减少废水、节约用水、植树造林、低碳生活,使之成为一名真正的绿色消费者。
4 结语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生物实践教学和科普活动是相关连的。通过探索、创新节能减排必须从基础抓起。要想使我们生活在一个健康和谐的世界,我们不仅只是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更要付诸于行动。每年3月22日“世界水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等重要环保宣传日,都要带领同学们走出去,宣传环保工作,制作环保标语,让学生都接受节能减排的理念 ,有意识地采取健康的行为,做一名合法环保公民。
参考文献:
关键词:茄子种植;概况;发展趋势;效益
1我国茄子种植的概况
茄子在全世界都有分布,在亚洲、非洲、地中海沿岸、欧洲中南部、中美洲均广泛种植。因在欧美等地,只有在较低纬度栽培,品种不多,故世界各国中以中国茄子栽培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据FAO年鉴的统计资料,2004年全球茄子收获面积为170.1万公顷,总产量为2984万吨;我国收获面积为81.7万公顷,总产量为1653万吨,分别占世界收获面积和总产量的一半左右。2005年我国茄子种植面积为70.26万公顷,产量32.2t/hm2,总产量2263.4万吨。我国茄子种植面积最大的6个省依次是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北、江苏。
茄子是我国南北方主要的蔬菜种类之一,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各地栽培普遍,尤其是在广大农村,茄子的栽培面积远比番茄大。东北、华东、华南地区以栽培长茄为主,华北、西北地区以栽培圆茄为主。茄子适应范围广泛,容易栽培,生长期长,产量较高,是夏秋季的主要蔬菜之一。
在自然条件下,我国长江以南无霜地区可以一年四季生产,北方地区只能在无霜期季节栽培,每年7月、8月、9月采收供应市场。过去,在漫长的冬春季节,北方吃不到新鲜的茄子。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中后期,塑料中、小棚开始应用于蔬菜栽培,可以把茄子生产时间提前或延后1个多月,经济效益明显高于露地。同时,用塑料薄膜替代玻璃作为温室透明覆盖物,促进了我国塑料温室的发展,加盖外保温设施(草苫、纸被),可使茄子生产再提前1~2个月。这样在北纬40°左右的地区可在2~3月份吃到新鲜茄子,经济效益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到了80年代中后期,随着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和功能性塑料薄膜的发展,加之内外保温设施和先进栽培技术的应用,使北纬40°左右的地区,冬季在不加温的情况下能生产出茄子,并在春节前后上市,创产值达30万元/hm2。
目前我国的茄子生产已经实现了周年供应。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形成了塑料棚、地膜、遮阳网三元覆盖型周年系列化保护栽培体系;黄淮海平原地区形成了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塑料棚、地膜、遮阳网四元覆盖型周年系列化保护栽培体系;东北、西北、内蒙古及山西的大部分地区,形成了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塑料棚、地膜三元覆盖型周年系列化保护栽培体系,使这一地区在不加温的情况下,茄子能够全年生产和周年供应。由于茄子较耐贮运,它已成为由蔬菜生产基地运往城镇、南方运往北方的大宗蔬菜之一。茄子的产量高,市场广阔,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在生产规模上已由农村的一家一户零散栽培发展到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成为菜农致富的项目之一。在山东寿光,十几年来,利用日光温室保护,对茄子反季实施秋冬茬、越冬茬、冬春茬大面积栽培,使其成为冬春季也能大量外销的主要鲜嫩浆果商品蔬菜之一,因反季节价格高,一般每茬茄子产鲜果150~225t/hm2,纯收入30~45万元/hm2。
2我国茄子种植的发展趋势
2.1栽培品种专用化
茄子不同栽培方式及生产目的对品种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今后随着茄子标准化生产的发展,要求茄子的各种栽培方式都将有与其相配套的专用优良品种。
2.2设施栽培规模将不断扩大
温室、大棚茄子生产的规模将不断扩大,露地茄子的生产规模将日益减少,茄子的生产和市场供应将日趋均衡。设施栽培具有栽培环境易于控制、产品质量好、受自然条件影响小、栽培期长、产量高、效益高,特别是设施栽培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节生产时间、安排栽培茬口、避免产品的上市时间过于集中等一些优点,是蔬菜高产高效栽培的发展方向。同其他蔬菜一样,作为主要的设施蔬菜,茄子设施栽培的规模也将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2.3栽培管理措施更加科学
茄子的生产技术日趋完善,栽培技术将配套化,各种栽培方式都将有与其相适应的科技含量较高的配套栽培管理措施。
2.4管理技术现代化
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现代管理技术被普遍推广应用,其中诸如嫁接栽培技术、新法整枝技术、化控技术、再生栽培技术、微灌溉技术等科技含量较高的先进技术将受到重视。
2.5茄子生产已向质量、安全、效益、标准化方向发展
现在人们对蔬菜的品质,尤其是蔬菜的安全卫生特别重视,国内不少市场已实行蔬菜市场准入制,而国际市场绿色壁垒更加严峻,因此菜农必须生产无公害蔬菜。在无工厂废气、废水、废渣污染的基地种菜;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对症选用高效低毒农药,严格控制浓度、用量、安全间隔期;尽量使用腐熟农家肥,控制使用化学氮肥,避免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超标,在此基础上生产的有机蔬菜(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激素),才能以高价在国内外市场畅销。
茄子实行标准化生产是大势所趋。标准化生产是按照一定的生产流程和操作规范对蔬菜进行生产管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控制茄子的生产环境,减少化肥、农药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使用量,确保蔬菜生产过程无公害,生产出符合有关质量标准要求的茄子产品。
3当前制约茄子种植效益提高的关键问题
3.1缺乏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
目前大多数茄子品种在结果能力和果实的品质方面表现得比较好,但在抗病性方面,特别是在抗土传病害方面表现得较差。虽然也有一些茄子品种对常见病害具有比较强的抗病性,但在结果能力、果实品质等方面却表现得比较差。另外,在保护地栽培方面,也还缺乏温室和大棚专用的茄子品种。
3.2栽培方式单调、落后
目前,我国茄子栽培主要采取的是露地栽培和简易小拱棚栽培2种形式,高产高效的塑料大棚、温室等大型保护地栽培方式的应用程度还比较差,远远落后于黄瓜、番茄等蔬菜。
3.3茬口安排过于集中
目前我国茄子栽培茬口主要是早春茬与晚春茬,而栽培效益更高的秋冬茬与越冬茬却安排得比较少。茄子的上市时间主要集中在6~9月份,造成茄子季节性局部过剩,不仅不能保证茄子全年均衡上市供应的要求,而且由于茄子盛产期价格偏低,也影响了栽培效益。
3.4病虫害危害严重
随着茄子种植面积的扩大,茄子病虫害呈逐渐加重的趋势。由于受品种的抗病能力限制以及茄子严重重茬的影响,加上茄子害虫和病原菌抗药性的不断增强,目前茄子生产上的病虫危害普遍较重。不仅茎叶发病厉害,而且如黄萎病、线虫病等一些土壤传播病害的发生程度也较严重,一些发病严重的地方,特别是重茬严重的保护地里,已到了无法继续种茄子的地步。
3.5种子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市场上茄子品种很多,来源复杂,种子质量参差不齐。农民选种时应慎重,以免给自己造成损失。
3.6高新技术推广普及的程度还比较差
目前,多数地方仍沿用传统的、落后的茄子栽培技术,特别是在保护地栽培中,与保护地栽培相配套的新法整枝技术、微灌溉浇水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烟剂防治技术、二氧化碳气体施肥技术、化控技术、再生技术等应用得更差,相反更多的是把露地茄子栽培的一套做法搬进了温室、大棚内,从而限制了保护地茄子的生产潜力发挥。
我国茄子的供应主要是通过增加种植面积来取得的,茄子的单位面积产量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3.7无公害生产程度偏低
由于盲目追求高产,以及受落后的栽培方式和设备的限制,目前茄子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氮素化肥和剧毒农药的使用量在一些地方长期居高不下,导致茄子产品中的硝酸盐和农药残留严重超标。
参考文献
[1]李锡香,蔚.茄子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吴场铠.早熟茄子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6):47.
[3]张建国,李永辉,申爱民.茄子春大棚早熟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6(10):27-28.
建筑节能
根据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各个单位工程建筑设计方案按照所处环境条件,通过清华斯维尔节能设计软件建立计算机模型、模拟建筑在运行中所产生的能耗与环境影响、分析建筑的能效特点和节能关键点、同时分析诸如自然采光、通风性能等类似实际条件下表现,同时,在模型上修改设计参数,取得最佳的节能效果,进行设计主要参数的优化,用于指导技术方案的设计。高性能建筑墙体与门窗技术建筑的热量得失是通过维护结构(外墙、屋顶、门窗等)的传热和空气渗透进行的,对于采暖建筑来说节能的主要途径是加强维护结构保温,减少传热耗热量;提高门窗的气密性,减少空气渗透耗热量;在减少建筑物总失热的前提下,尽量利用太阳辐射得热,最终达到节约采暖供热的目的。根据模型计算得知,当选用较大窗墙比(0.4以上)时,制冷和采暖能耗较高,同时所带来的日照和采光情况较好,对墙体的热工要求就大幅提高,造成材料和工程成本的上升。若选择较小窗墙比(0.2以下),则有利于节约能耗,但日照与采光会降低40%,同时对于材料成本有利。经过反复推敲分析,几栋单体工程最终控制综合窗墙比0.3~0.36之间的系数进行开窗设计。同时,设计中避免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设计。外窗材料采用LOE-E双中空玻璃断桥铝合金窗,传热系数不大于1.7W/(m2•K)。综合遮阳系数0.55。屋面保温材料为100mm厚挤塑聚苯板,屋面传热系数不大于0.29W/(m2•K)。墙体材料为200mm厚加气混凝土,保温材料100mm厚岩棉板,传热系数小于等于0.40W/(m2•K)。高效照明及控制技术采用节能型、高光效、长寿命、显色性能好的照明光源和灯具,如高效节能荧光灯、金属卤化灯、电子镇流器、混光灯具。室外照明采用分区集中光电控制。为减少光污染,避免室内灯光透过窗户溢出室外,灯具布置方向根据各种灯具配光曲线使其配光角度较小的一面垂直于窗面,灯具与外窗保持一定距离。灯具控制方式采用智能型照明控制系统集中控制。对不同核算单位加装计量表计。1)公共区域通过系统预先设定的程序,可定时或随时分场景集中进行控制,或通过就地面板控制盘进行现场控制。2)其他区域采用跷板开关手动就地控制,并做到分区控制及增加开关点。3)根据场所工作面照度使用要求配置相应的节能灯具照明或设置可调节灯光照度值式开关。节能空调技术和机电系统矿井工业场地热源由设在场地西面的电厂供给0.7MPa饱和蒸汽。在矿井工业场地设换热站一座,供行政福利建筑物采暖、生活热水。冷水机组设群控系统,安装微电脑群控接入器,空调机组自动调节,其控制参数包括:送风温度、新风及回风比例工况、电动两通调节阀开度等。风机盘管运行由室内恒温控制器及三速快关控制。冷水机组选用高性能系数的设备,其中离心式冷水机组COP=6.117,达到一级能效标准。水泵选用高效率水泵。空调风机选用高效率风机,单位耗功率设计控制在0.515以下,符合节能标准。通风机选用高效率风机,单位耗功率设计控制在0.32以下,符合节能标准。过度季节全空气系统能全新风运行,节省运行能耗。空调机组和新风机组全部采用热回收机组,回收排风量中的能量,节省运行费用。制冷剂选用环保冷媒R134a。可再生能源利用与集成1)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行政福利建筑建筑(除灯房浴室任务交代室联合建筑用水量较大建筑外)的屋顶均采用了太阳能热泵低温集热技术,使集热装置模块可以很好地吸收太阳辐射能。然后把金属流道的太阳能热管模块化集热器做成合适的造型,并涂成与建筑顶面颜色相协调的颜色安插在建筑顶部预先留有空位。采用太阳能热管模块化集热器可以较好的承受压力且密封性较好,既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能又能间接吸收室外环境中的热能,即使冬季气温为-20℃的时候依然能够进行太阳能低温集热。2)最佳的室内健康环境和舒适度控制技术,在灯房浴室任务交代室联合建筑中设置内庭院,在地下车库上部设置绿化种植,在办公楼屋顶设置设计种植屋面等景观设计为新时代的办公、生活方式创造绿色低碳的新理念。3)空调系统设初、高效(静电)过滤器,保证卫生要求,提高室内空气品质。人员密度大于每百平方米27人的房间设CO2浓度监测,CO2浓度高时可调节新风管道上的电动阀门,加大房间的新风量。4)空调新风入口设风量测量装置。过度季空气系统能全新风运行,节省运行能耗。5)建筑自动化和节能控制系统。用电力监测系统,对空调、照明、插座、电梯、给排水等设备的用电能耗进行分项实时监测。采用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对建筑物内空调通风系统及给排水系统等用电设备进行自动化管理,以达到节能的目的。6)绿色工程施工及管理技术。建筑设计物理环境问题天然光的辨认能力优于人工照明,有利于保护视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不仅可以节能,而且可以提供良好舒适的健康环境,通过适宜的建筑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采光,缓解矿工长期缺乏光照的问题。空间的通风组织,满足了湿环境及热环境舒适性的使用要求。通过维护结构的合理设计及厂区绿化设计来控制生产区带给行政福利生活区的噪音干扰。
建筑节水
围绕节水器具、节水绿化、雨水与废水、节水管理技术等方面,实践适用的节水技术方案和管理方法。使用节水器具行政福利建筑室内均采用节水型给水设施。单身宿舍、行政办公楼、灯房浴室任务交代室联合建筑公共卫生间内洗脸盆采用延时自闭式龙头,大便器采用脚踏式冲洗阀,小便器采用光感冲洗阀。单身宿舍内龙头采用陶瓷密封片龙头,节水型低水箱坐便器。联建浴室内采用脚踏式淋浴器,延时自闭式洗脸盆龙头。供水系统中均采用耐腐蚀、质量可靠的阀门,建筑物内入户采用全铜或不锈钢制阀门,管网上检修用阀门采用球墨铸铁材质阀门,以减少因腐蚀造成的漏损。矿井单身宿舍生活热水供应采用高效换热器,并采用全日制机械循环供水系统,保证管网内供水温度。供水管采用现场发泡聚氨脂泡沫塑料保温,保温效果好,减小热量损失。雨水收集与回用系统和节水措施景观节水尽量选用需水量少或无需灌溉的植物;采用节水高效率的灌溉系统;人行道采用透水砖等材料,绿地采用渗透措施。节水采用以下措施:各个单体建筑屋面雨水全部收集回用,回灌,地面雨水经透水砖全部渗透,实现建设后径流系数不超过建设前,以缓解水资源紧缺,改善自身的生态环境。设有给水设施的均设置入户总水表。单身宿舍各房间卫生间内设分户水表。建筑废水处理与再生利用系统该项目的排水采用污废分流,冲洗便器采用中水,对建筑节水约40%左右。中水是污水系统将生产污水、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后的产品,其水质在浊度、色度、细菌、重金属、pH值、COD、BOD等各项参数指标达到了国家要求的排放标准。虽然不能饮用,但目前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大,例如成为工业用水的水源,可作为绿化、喷泉景观、建筑、降温冷却、生产原料浸泡、冲洗、井下消防洒水等方面的用水,也可以作为生活中冲洗厕所、洗车、冲洗卫生洁具用水等。中水原水采用厂前区优质杂排水(冷却水、淋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等),含有较低的有机污染浓度,采用以生物接触氧化法为主的快速一段生物处理工艺:原水格栅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沉淀过滤消毒中水。
节地及节材
根据项目要求,综合实现降低建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大化空间利用等措施,结合设计和管理,使得本工程在符合厂区规划及当地规划要求的情况,最大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环境影响,为建筑与环境和谐探索经验。通过方案优化、积极的环保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优化建筑材料的使用和减少工程废弃物的产生,最大化采用再生资源和环保资源,同时通过工程经验,探索能够促进煤炭行业矿井行政福利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的适用和市场认知,促进绿色建材经济。
环境保护
通过设计方案的优化、绿色施工的组织,一方面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找出适合严寒、寒冷地区的绿色施工工法和施工组织管理经验;同时打造人性化、健康舒适的室内工作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