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8 15:54: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学生诚信教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论文摘要:中学生的诚信意识决定着明天的社会信用。在中学生的诚信教育中,学校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外,家庭和社会也有重大的责任,三者必须形成合力才能取得良好的诚信教育效果。
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是做人的首要德行。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在中学生中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有着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正确估价、辩证分析和评价学生的诚信道德
在中学生中开展诚信道德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他们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应该说,经过多年的教育,绝大多数中学生的道德素质是好的。但是,也要看到,目前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等活动的蔓延,一些家长在日常行为中不讲信誉的行为,都给中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有些学生在诚信过程中受到欺骗,使他们潜移默化地把这种欺骗转嫁给其他同学;有的同学内心想说真话,但是又不愿在老师面前说真话,怕说了真话会遭到老师的批评;有些同学对不关自己的事情漠不关心,既不得罪老师,也不愿得罪同学,做“老好人”……
二、教师要以诚信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人格的魅力是德育工作者不可缺少的素质。试想,一名教师说话不算数,不讲信用,那么他的学生就可能会不信任他,他也就难以培养出诚实守信的好学生。教师要以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学生,做诚实守信的表率。只有这样,才会不失信于学生,才能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榜样的力量。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是无穷的,是主动、具体、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教育资源,教师以身作则,把言教和身教结合起来,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可以培养出诚实守信的学生的。
三、实施诚信教育,须净化校园环境
第一,学校应该形成一种人人讲诚信、处处有诚信的氛围。诚信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没有真实也就没有了诚信。在日常学习中,针对同学中出现的脱离诚信的现象,教师应该发现苗头,及时加强引导与教育。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他们的日常交往活动也是在学校的大氛围中实现的。学校要营造诚信教育的环境,培养学生“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背信弃义为耻”的道德规范,让他们处处感受到“诚信”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益处,使之受到感染和影响,从而远离虚伪和欺诈的环境。这是诚信教育的重要环节。
第二,学校要深化诚信道德体验教育。诚信道德是在道德实践中形成的。要创设道德情景,让学生在家庭、学校、社区和大自然中主动寻找诚信角色,通过切身的实践和体验,接受诚信道德教育,使之在实践中丰富对诚信的体验,不断积累经验,认识到诚信道德对其成才、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自觉和主动地参与诚信实践活动,在参与活动、体验互动中学会诚信做人,恪守诺言。比如开展无人售报活动,即在校园一角设置无人售报箱,给出报刊单价和投币箱,由学生自己投币取报,并组织学生轮流管理负责清点报纸和钱币,并把每天的情况作记录,写下自己的感想。小小售报活动充分利用学生参与管理、记录情况、发表感想等形式,使学生真实的体验了校园的诚信状况,并作出反思,较好地达到了诚信自我教育的目的。
第三,形成诚信道德的校园舆论氛围。学校在实施诚信教育活动过程中,要开展相应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橱窗、宣传板报、校园广播、电视和校报,宣传诚信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强化“诚信光荣,不守信可耻”的道德观念,真正形成“诚信者受赞扬,不守信受贬斥”的校园氛围。尤其对校园发生的不诚信的事情,要看准苗头,认真对待,及时进行舆论谴责。
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要密切结合
家庭是孩子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是诚信教育的启蒙学校。现在诸多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在诚信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种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或者理论的灌输,更多地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和示范作用。实际生活中,有些家长帮助学生完成作业,帮助他们开脱或者撒谎,有时甚至还“谆谆教导”孩子,以为老实人吃亏,那样,孩子们必然在心灵上打上不诚信的烙印。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孩子,担当其对子女进行诚信教育的最佳指导教师的责任,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另外,社会教育也要和学校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政府职能部门在诚信道德的宣传教育中,要有号召,更要有行动。诸多报刊、电视对不诚信的案例宣传,在广而告知市民的同时,也有相当的负面影响作用。社会的倡导、号召和公务人员的以身作则都会在无形中对学校诚信教育带来良好的促进作用,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补充。
参考文献:
[1]梅秋华/《诚信在召唤——对中学生诚信教育的一些思考》/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7期
关键词:青少年;社会;家庭;学校;诚信教育;说谎
一、环境对青少年儿童诚信的影响
任何优良品德和行为的养成,或者不良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形成,都受到了环境的熏陶与感染。青少年儿童也是社会的人,其诚信方面出现的不良现象,必然是社会综合影响的产物。接着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社会对青少年儿童诚信的影响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一直存在重学校、家庭而轻社会的误区,不少人固执地认为,教育孩子应该是老师和父母的事。但是,现在困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诸多问题,例如,孩子们在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不能在假期中得到有效延续,甚至被破坏的现
象,恰恰不是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能够解决的。学校5个月的优质教育积累,如果在暑假2个月碰到不良社会环境,顿如春雪消融,转眼即逝,令老师、家长痛惜不已。
2.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教育学上有个“5+2=0”的理论,大意是说周末2天家庭教育的失败,足以抵消学生在校5天的学习所得。比如,孩子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刻苦学习,回到家来,父母却在麻将桌上。当然,这样的父母现在越来越少了,家庭教育越来越多地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延续。
家庭是青少年儿童最早接受教育的环境,因此,它对青少年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一般,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智商,而忽视了其做人这一根本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潜移默化的。父母良好的言谈举止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父母的言谈举止总是深深地烙在孩子的头脑中,有意无意地在孩子的行为中表现出来。尤其是父母不要随意许诺,对孩子的承诺要兑现;对孩子的要求要实事求是,符合孩子自身的实际能力。
3.学校教育环境的不良影响
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青少年儿童的诚信意识正受到冲击和挑战。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撒谎、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不诚实的现象,虽然问题表现在学生身上,根源却在教育上。学校教育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所以学校和教师在进行诚信教育时不能违反诚信这一原则。
二、青少年儿童说谎心理分析
卢梭认为,一旦青少年儿童进入成人的道德世界,就等于向他们打开了罪恶的大门。欺骗和撒谎的行为将随着社会习俗和义务而同时产生。可见,说谎并非青少年儿童的天性,当他们为他们应该承担的事感到痛苦时,他们不得不说谎来逃避和掩饰,青少年儿童说谎大多都出于以下几种原因:
1.青少年儿童因想象而说谎
曾经有人指出,早在青少年儿童十几个月大的时候,大人们就开始在他们身上发现言语性欺骗行为。而心理学研究表明,1~3岁的青少年儿童往往分不清想象与现实的差别,说话时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甚至夸大其词。这段期间,青少年儿童的言语性欺骗行为是青少年儿童对现实的想象或者遗忘。对此父母可不必过于在意,只要指明其不对,在青少年儿童能够理解的前提下,尽可能帮助他们把希望、想象和现实分开,这样有助于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切不可粗暴的训斥,或把它归结为道德问题,否则会使孩子感到惊慌失措。
2.青少年儿童因害怕训斥、打骂,逃避责任、推卸责任而说谎
青少年儿童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感到很好奇,尤其是家里买回的东西,非要亲自动手拿一拿,仔细看一看,往往不小心就会摔坏东西。这时由于青少年儿童内心紧张而产生恐惧心理,害怕受到父母的训斥和打骂,而不知不觉地开始说谎。父母发现其说谎后,要搞清基本事实,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严肃并耐心地对待孩子,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指出说谎是一种恶劣的行为,让其知道说谎的危害。
3.青少年儿童为了满足虚荣心而说谎
学校中青少年儿童攀比现象较严重,学生相互吹嘘自己的东西如何如何好。有学生捡了东西交公,受到老师的表扬,有的学生也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就把自己的东西交给老师谎称是捡到的。对于此,教师和家长要谨慎、耐心地教育孩子,告诉他们做人要实事求是,得到老师表扬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同学有困难的时候主动帮助别人;爱护公物;讲究礼貌等。让学生明白,只有真诚才能得到别人的夸奖。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教育他们从小养成诚信的道德品质,从自身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此外,还要教育他们学法、知法、守法、依法律已,为全社会创造诚实守信用的良好环境,尽自己的责任。
参考文献:
诚信就像一条纽带,连接着每个个体,而人的生活不可能是一座孤岛,不讲信用,害人害己。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失信于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难以在各种情况下立足。人际交往中的诚信缺失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关系疏远。缺乏诚信会使中职学生在所在单位不被信任,从而使中职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种种困难。缺乏诚信,就会有损个人或集体的形象,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破坏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中职学生缺乏诚信的原因
中职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究其原因有很多方面:
(1)受到社会上的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现象的影响,使中职学生有了背弃诚信的思想。
(2)家庭中家长们溺爱孩子,对孩子做错的事情不管不问。在中职学生家庭中,有的家长为了让学生在家多待一天,谎报孩子生病,替孩子向教师请假,使得中职学生养成撒谎和不诚信的习惯。
(3)学校诚信教育不足也是中职学生缺乏诚信的主要原因,学校重视文化知识,而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不重视,使学生没有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4)中职学生自己的道德修养不高,没有良好的道德基础,也是中职学生缺乏诚信的主要原因。
三、应对诚信教育不足的方法
1.教师应当起诚信的典范作用
要充分发挥教师诚信典范的作用。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为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学校应当下大气力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师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去培养学生的诚信素养,教师不但要以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才能来教育学生,而且要特别注意言与行、内在素质与外在形象的统一,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启迪学生、感召学生,要引导学生将诚信教育的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
2.加强学校道德教育的建设
学校是诚信教育的关键阵地。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能够使中职v生在讲道德诚信的学校氛围中成长,从而使中职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要把诚信教育贯穿到各个学科之中,而不能靠德育课一枝独秀。重视日常诚信品质的培养和教育,通过各种手段,让中职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熟悉诚信的内涵及做人要诚信的必要性。
3.家庭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诚信教育的基础。家长应该正人先正己,身教重于言教,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必须自己先做到。这样就能使家长给孩子做出榜样,使孩子有了诚信的基础,在无形中自觉做到诚信。
4.形成一个体系
学校应当与社会、家庭齐抓共管,不能脱离社会,忽视家庭环境的影响。诚信是中职学生道德教育的必要课程,是中职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前提。家庭、社会、学校在对中职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诚信品质是中职学生一生所要学的必要课程,是中职学生完成学业、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的重要筹码。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使中职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诚信道德培育环境。
5.在学校中建立诚信奖罚制度
诚信奖罚是个人行为社会意义的一种硬性评价和公开褒贬。奖罚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让中职学生明白诚信缺失的后果,明白诚信做人的重要性。
6.让中职学生在生活中形成诚信的品质
关键词:高中语文;生成性;探讨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生成性的课堂。所谓课堂教学的生成,是在师生、生生多重组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敢于突破预设的教案,抓住生成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在课堂中教师要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积极因素,及时捕捉教学生成资源,并充分加以利用,努力建构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下面就如何使语文课堂具有生成性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认真备课是课堂具有生成性的前提条件
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不但要备教参,还要努力扩充与教材相关的知识,更要对教材深入地挖掘,有教师自己的理解。在传统的教学中,一个优秀的教师对教材、教参可以说倒背如流,教学设计详尽无比,甚至每一分钟该做什么都已经预设好,教学内容呈现顺序和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都有明确的规定。课堂上就是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这种刚性的教学设计影响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弹性生成。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对课堂中的生成资源视而不见或不能及时处理,不能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组织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与拓展生成。并且教师很容易在备课中忽视学科知识与学生经验的有机结合,忽视学生的整体感受与主观能动性,忽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忽视了学生意义生成。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在备课中就应考虑到学生,要把学生当成重要生成性资源来对待,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这也是有效实施生成性课堂的前提。学生所处环境不同,他们的理解就会大不一样。
二、设计问题是课堂具有生成性的基础
要想让课堂成为一个生成性的课堂,课堂就要成为一个问题连连的课堂,成为一个研究性的课堂。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的课堂要有变化,要活跃,教师们都努力向着这个方向发展,要把一言堂改为多言堂,努力从演员向导演转变,变成导演也就盘活了课堂,在课堂尽量安排很多学生发言,但有时也容易落入自己的老套。所有的问题都是老师设计好的,只不过有了明确的分工,或是变换了各种方式让学生活跃了起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骨子里还是死板的,没有为课堂的意外预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不单要有教师提前预设的问题,还应有生成性的问题。随着同学讨论而生发的新问题,在课堂上,有时更有意义,能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我们要让课堂成为一个生成性的课堂,不只是老师的探究,更是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在讨论中、研究中来深化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在讲《荆轲刺秦王》一课时,很多学生会质疑既然秦武阳那么胆小,荆轲为什么不向太子丹说明情况,把自己的朋友等来呢?这样刺杀不就更有把握了吗?可就这个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学生会从多个方面去讨论,有各种看法,在讨论中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学生会对秦武阳、荆轲、太子丹有一个更深层的认识,对人物把握得更为准确。这样,课堂也活跃了,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热情,通过参与探讨、研究解决了问题,让学生能体会到参与的乐趣,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同样也活跃了他们的思维。这样的生成性资源是很有意义的,把握得好,能使学生变换视角理解文章,教师也会有很大的收获。
三、民主平等是课堂具有生成性的保证
要让语文课堂具有生成性,教师民主平等的作风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上教师要有一颗容忍之心、宽容之心。只有包容,才能接纳他人,才会允许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意见,才能丰富我们的课堂。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会设计一些比较灵活的,而又具有很大争议的问题,学生回答时会见仁见智,但也有学生故意出丑,也有借题发挥说一些奇谈怪论,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应如何来做呢?如果我们一棒子打死,很可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今后他们不再愿意发言。很多时候他们是被课堂活跃的气氛所感染,口无遮拦;有时也是他们的思维跳跃性太大,对课文引发了这样的联想。教师有时也不妨把它看成是一种独特的视角,教师也可以借题发挥,甚至设置成相反的观点让学生争论,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但解决了问题,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这一生成资源。例如,在讲《滕王阁序》时,让学生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长天与秋水一色”时,有一个学生就说:“‘鹜’是野鸭,作者为什么不能把‘丑小鸭’换成是‘白天鹅’呢?”如果老师大发雷霆,说学生是无理取闹,那只能让课堂变得沉默,教师可以顺势把它设置成为一个讨论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要选取“鹜”这个形象呢?可以结合诗句中有关鸟的意象来思考。这样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同时也给他们信心,让他们思考,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如果一味地指责,也不给学生一个理由,会让他们感到索然无味,课堂上,我们要有一种民主平等的作风,包容学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背景和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一、在当今素质教育理念下,英语教学过程中德育应为先
通过英语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能力,扩展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
二、英语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
有智慧的英语教师应当适度、恰到好处地把学生从后台推到前台,让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自我展示、自我体验、自我教育。要真正管理好课堂,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应该是学会爱学生,善于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他们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平时课下多和学生接触,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教师的一句“Hello”、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对学生都是在传递一种信息,都是在与学生沟通。学生的思考、读书、讨论、答问、合作探索……是对教师的回应,是师生之间的沟通。正是在这种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多向的交流中,实现了师生知识的共建和心灵的交流。
三、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源泉
学生厌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作为英语教师,最头疼的事情莫过于学生不喜欢学习英语、排斥英语。因为在他们看来,学习英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变“痛苦”为“快乐”,根本的办法就是,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让学生成为“乐之者”,这几点值得一试:(1)用趣味的方式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2)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体会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3)给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总之,要做一个有心的老师,善于给学生制造快乐与机会。
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去感悟学生的心,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一、产生恐惧心理的因素分析
由于器械本身的高度、宽度、长度和动作难度的要求等客观因素,它对没有经过一定技术训练的中学生和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会引起强烈的刺激而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恐惧,而这种刺激随练习次数的增加而越来越强烈,使产生恐惧的有关中枢处于抑制状态,从而使其支配的运动器官失控,于是手脚不停使唤,技术概念遗忘,时间与空间感觉失灵,在完成技术动作时表现出情绪紧张,犹豫不协调,在体操动作中往往表现在助跑时垫步,碎步,踏板不准,两脚没有起跳,臀部及身体重心后移,上体爬于机械等毛病。主观因素是产生恐惧心理的重要因素,它包括两个方面:1.学生学习目的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没有进取心,缺乏动力和进取心,简单动作敷衍了事,对具有一定难度并有危险性的动作练习不愿付出代价,采取回避和逃脱的态度,怕动作失败收到伤害,这种不良刺激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恐惧心理;2.学生本身的气质类型,也会造成恐惧心理的产生,具有阴郁质和胆汁质气质特征的学生,也会在具有一定难度的练习中表现出强烈的抑制和不可控制,并因此造成动作失败或伤害,出现感觉迟钝和恐惧心理。
二、解决恐惧心理的因素的对策分析
由于恐惧心理,在体育课中总有一部分学生躲躲闪闪,你推我让,神色慌张,甚至在老师的逼迫下匆匆忙忙坐动作,往往会造成动作失败,以跳箱为例,出现爬在箱里面,跳向箱旁骑在箱上等甚至还会出现推箱面的危险动作,影响教学效果,而程序化教学就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运用程序化教学的方法克服了学生的恐惧心理,程序化教学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学生动作练习的程序化,另一方面是激发学习动机的程序化。
(一)程序化的教学方法。
动作练习的程序化,是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各种诱导练习,由易到难,有动作的部分到动作的整体,并采取有效的保护与帮助,是学生心理逐渐适应每一阶段的动作内容的刺激,避免因过分压力而产生恐惧的心理。
以跳箱为例踏跳板练习,教师应站在跳箱一侧对学生进行保护与帮助,使学生解除后顾之忧,帮助学生起跳后向上提臀,快速推箱,避免起跳后提臀高度不够而过不去,推手速度慢而造成身体向前爬或坐在箱上。假若让学生进行保护与帮助,首先应教会学生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使学生具有责任心,被保护与帮助的同学有安全感。由于上述练习保护措施严密、安全、可靠无下跌危险,减少了学生对箱的恐惧心理,有利于由易到难培养学生过箱能力。
(二)激发学习动机的程序化。
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具有动机,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学生从事活动的主观因素,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才能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动性,使学生知难而进,抑制不良情绪,克服恐惧心理。而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程序化是遵循学生在动作练习的不同阶段而设计的。
1.思想教育――动作练习之前。
培养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指出:“心地为有动,人要动才有生气活力,才能改变自身,才能文明其精神,而体育就是合乎科学规律的运动。”使学生懂得唯有运动才能强身健体,才能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体育将随着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而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使学生明白学习目的,清楚了解掌握体育技能,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并以此作为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因,有效的克服恐惧心理。
2.重点突破――学习动作阶段。
教师鼓励全班学生为具有较重恐惧心理的学生加油助威,同时,组织身体强壮又善于保护的学生站于箱的两旁,激发起练习者克服困难的决心,教师用热情坚定明确的语言提出完成动作的要求,使练习者树立信心,只要有一次成功,学生不但会抛弃恐惧心理,而且联系的积极性和热情会更加高涨。此刻,教师应该把握这一机会,即时鼓励,强化学生使其保持良好的情绪并感染其他联系者,使他们在克服恐惧心理方面有重大突破。
3.直观图解――纠正错误动作阶段。
图解教学除了具有鲜明性、生动性和真实性等优点外,由于图解形象逼真地表达了动作各个阶段技术要领,身体姿态,能更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在学生记忆屏幕上留下痕迹,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地纠正错误动作,起到很大的作用。
4.开展竞赛――巩固提高阶段。
由于掌握动作具有反复的过程,所以即使掌握动作,仍会产生恐惧心理而使动作失败,产生动作的泛化。此时,教师可采用分组打分的方法,使学生分为两组,进行比赛,教师打分,每人得分相加算出总分。这样学生能产生聚精会神、愉快紧张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消除学生心理压力,有效抑制恐惧心理的复发。
1 中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正确认识学校德育,对提高德育的实效有莫大的帮助。学校通过传播道德、体验道德与实践道德提升师生善解人意的德行。德行者,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总称也。古人云:“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反观学校齐头式的教育,不是立足于平等的教育,而是忽视了学生的德性发展。缘此分析,社会多元化发展使我国的德育显得滞后,教育者对德育教育的认识片面,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也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德育教育实效性低的内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德育教育的认识片面、个性缺失。目前,学校教育中道德教育虚无主义观念仍然存在,认为道德教育无非是劳民伤财,在做无用功,这说明在学校教育中对德育功能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学校教育中一直存在着道德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没有真正体现德育占首要地位的思想。因此,要逐渐转变人们对德育功能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全面的德育教育观,促使学校德育工作更有效率、更科学、合理。
1.2 德育教育目标脱离现实、过于抽象。在德育目标的确定方面,存在这样的疏漏,①德育教育的目标乏力。以班级为主体,德育教育的目标往往是固定统一的,不一定适合所有的道德个体。②德育教育目标设计上过于抽象,脱离生活实际。过于理想化、政治化的德育目标,说教成分多,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太远,可操作内容少,不易被学生所接受,起不到德育教育目标的激励作用,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达不到育人效果。③目标的设定层次不清。在德育过程中,没有处理好总目标和分层次的关系。总体目标过于强调方向性,没有分解成具体的过程性的达到目标,各阶段目标层次不清,互相重叠,没有遵循科学的层次目标体系,甚至与科学的德育层次目标体系恰恰相反,严重影响德育教育的效果。
1.3 德育教育内容滞后、缺乏时代感。我国目前的德育教育内容过于保守,统得过多、过死,缺乏时代感。德育教育内容由于侧重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很少关注学生道德情感、品德、修养等方面,习惯于包办代替,教育没有内化为道德。而把德育误解为道德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记诵,不在意学生的道德体验,这种知性德育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认知与行为的割裂。
1.4 德育教育方法过于单向、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缺失。选择什么样的道德教育方法,就选择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德育教育方法是将社会道德的规范要求、标准和理想转化为教育对象主体的需要、准则和信念,用来支配受教育者的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德育教育方法要与教育内容和教育主体的需要相适应,教师必须不断探求新颖、灵活多样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决不能仅将学生简单的视为只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在方法上往往为了应付形势的需要,以一律的内容、形式去进行一律的活动。
2 提高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的途径
基于以上对中学生德育的分析,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不太理想。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体现,这要求我们要改变中学生的道德状况,解决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减小社会环境对中学生德育的不利影响。
2.1 构建新的德育教育模式德育模式。实质上是在德育实施过程中道德与德育理论、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某种组合方式。德育模式的构建是否科学将直接关系到德育实效的最终效果。德育工作是个系统工程,构成这一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它们的矛盾运动与协调发展推动着这一过程向预定的方向前进。我国基本上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纯而又纯的德育,许多教育者只看到了社会环境产生的对学生成长不利的因素,于是割断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而所培育出来的学生步入社会后却无法适应社会现实。在今天这种“封闭”的做法已行不通,随着国际化的推进,社会的网络化,我们必须改变德育教育理念,在真实的社会实践中渗透德育,开放性地构建新的德育教育模式,立足于我国现实,继承传统,借鉴和吸收其它国家和民族的优秀道德成果,将其融入我国的道德体系中,探求提高德育实效的道路,为德育找到切实可行的出路,创造出符合我国国情和时展的新的德育教育模式。
2.2 创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道德的提升和养成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影响道德个体成长和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是多方面的,宏观上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心理在内,微观上又包含学校、家庭、社区、大众传媒等各种因素。社会思想的多元化、社会生活的整体性及存在诸多不利于德育教育的因素,要求我们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为德育的有效实施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胡兴松:《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论》.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年第1版。
[2] 许明晓:《WTO 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政治及其各科教与学》,2003 年,第 4 期。
[3] 陆道平:《转型时期青少年道德品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想政治教育》,2006 年第 2 期。
一、英语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学生的英语启蒙阶段参差不齐,尤其是一些从农村出来的孩子,由于英语基础差,在课堂上从不敢举手发言,害怕读错或担心读错被人耻笑,结果形成恶性循环。到了高中阶段,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学习过程中问题越来越多,导致学习兴趣丧失,最终形成严重的厌学情绪,甚至失去了信心。
还有许多学生进入高中以后,还像初中那样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具体表现在:学习无计划,课前不预习,上课懒得做笔记或记笔记时分不清重点,课后不及时复习,老是抱怨单词太多,难学难记,而自己却从不肯花时间去记单词,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影响学习的效果。
二、英语后进生的转化方法与策略
1.用爱拉近老师和后进生的距离
从一定意义上讲,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爱,更渴望在感情上接近老师。
后进生从小到大很难得到老师的笑脸,他们受惯了批评、斥责,见惯了冷脸、白眼,如果老师能在感情上与后进生沟通,经常给他们笑脸,他们会给老师们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至少他们会多和老师交流。转化后进生首先必须是感情上的沟通 。
2.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后进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要增强学生尤其是增强后进生的信心,恢复他们奋斗的念头,必须想方设法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采取统一的要求、内容、进度、教法、练习等,根本无法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要,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产生了很多学习上的“后进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学生能力的差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的各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试等)实行分层教学,在课堂上,教师要多鼓励英语后进生,多发问,多与他们交流,多“照顾”后进生。对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要毫不吝啬地给予表扬、赞赏,让他们找到成就感,不断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消除自卑心理,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让后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