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8 15:54:2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卫生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管理工作
一、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淡薄
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往往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予重视,造成很多固定资产的闲置和浪费。有些单位的领导认为,购进的固定资产如果不能使用就报废,这种观念的存在不仅会导致资源浪费,滋生舞弊和腐败,还会加重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管理者在思想上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从相关技术手段出发,不断地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此外,固定资产管理上相关制度的缺失和陈旧,忽视固定资产的购建管理和日常管理,管理者相关责任不明确、不落实等等,已明显地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落后
对于卫生事业单位而言,相关职能部门不能实现数据共用,资源共享,很多时候会发生信息脱节的现象,特别是进行大量数据的统计、核算、分析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支持,就会使得数据之间难以充分的共享,数据核算的准确性也难以保证。现阶段,大多数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支持,这就会使固定资产的规范化管理工作难以长久。
(三)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卫生事业单位已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制度仅仅是纲领性、整体性的规划,没有对具体项目内容进行细化。很多内部控制制度,往往只是形式上存在,仅仅是为了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和审计,没有实质内容,没有和本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没有可操作性,失去了本身存在的意义。很多内部制度在岗位设置、人员配置上不当,相关责任职权不清,使得内部控制制度难以顺利实施。
(四)固定资产缺乏规范化的监督管理
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没有真正的起到激励作用,特别是核算考核体系的执行上避重就轻,监督管理的评价机制难以真正的实现良好的促进作用,这样就给固定资产的管理带来弊端。监督管理上缺乏严谨性和客观性,监督的过程中很多内容趋于形式化,缺乏及时沟通和协作,监督的真正作用难以实现。管理的内容不够细化,特别是监督效果较差,还会起到一定的反作用。
(五)财务人员素质还有待提高
由于卫生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招聘的局限性,使得财务人员专业知识无法满足固定资产管理的需要,尤其是财务人员很多都是年龄偏大,缺乏计算机知识,无法把固定资产实行网络管理,不能及时掌握先进的管理工具,专业知识学习上缺乏主动性。
二、完善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
首先,卫生事业单位的领导要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要认识到固定资产在单位职能中的重要作用,带头参与固定资产的管理;其次,财务人员要加强学习,学习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不论是购置还是使用及处置环节,都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保证依法合规地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最后,卫生事业单位要全员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不是单位某一个部门或人员的事情,只有全员重视才能不留死角,真正把固定资产管好、用好,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二)全面推进新技术,完善信息化平台
互联网和计算机的运用,使得办公更加精细化,特别是在针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上,要运用相关软件,建立实时的固定资产台账,可以针对固定资产实施全程跟踪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固定资产管理更加透明,也可以部门之间相互调剂使用,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固定资产的闲置和浪费;要积极推行财务部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把固定资产信息输入信息化平台,既能节省人力核算,也能使相关信息更加准确、便捷,有利于界定相关固定资产的范围,进行全程的动态管理和监管,全面实施网络化,建立资产信息系统,明确相关责任,落实相应的工作权限,运用信息软件形成自动化的电子表格,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质量,最终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
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将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纳入到管理范围,无论是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和报废都要有明确的制度规定,从部门职责、经办手续、处理程序等各方面都要有制度规定。在具体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应该注重管理责任制,层层分解,明确落实相关的负责人,应该对单位领导、财务和其他部门的管理职权进行划分,应该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进行环节化处理,比如,在购入审批、使用维护、报废处置及调拨方面制定出详细规定,使各环节都有规可依,因而强化管理秩序,最终实现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的具体化。
(四)加强针对固定资产的监管
对固定资产的监管要建立监督管理机制,要落实相关责任部门或人员,建立明确的管理责任人制度。单位可以设置相关监督机构或配备相关人员,或聘请中介机构,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督。每年要组织对固定资产进行财务检查,将检查结果和考核挂钩,做到奖惩一致,真正发挥出固定资产的最佳效能。监管的实施一定要是全方位的,要建立常态化的监督责任制,才能更好的保障相关资产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监管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才能真正防止问题的出现。
(五)加强对财务人员培训
利用继续教育的机会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素质,鼓励财务人员更新专业知识,对取得相应资质的财务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只有专业水平提高了,固定资产核算才能更加准确,工作效率也会大幅度提高;也可以采取卫生事业间财务人员经验交流的方式,相互学习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经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在财务人员管理上应该引进竞争机制,促进财务人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变压力为动力,提升自身工作能力,使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再上新台阶。
三、结束语
之,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会涉及到很多方面,也是一项极具复杂性的管理工程,我们在管理过程中,要积极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要吸取先进的管理理念,运用科学的方法,创新管理手段,才能有效发挥固定资产的作用,预防舞弊的发生,才能使得我国卫生事业单位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晋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探讨[J].消费电子,2014,(13).
[2]彭新.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5(24).
关键词:固定资产 管理 对策
固定资产管理是消防部队财产物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部队正常运转的物质保证。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固定资产不断增加,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成为后勤工作一项难题,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谈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一)资产购置随意性大
个别基层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比较盲目,只要财力允许,对提出的固定资产购置的单位往往来者不拒,缺乏统筹规划和合理性考察,导致部分新购置资产以及未到使用年限的资产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浪费较为严重。
(二)资产管理欠规范
一是入账不及时,账物不相符。有些单位由于资金不充足,预算指标不足等情况,部分固定资产是先购后支,以至于有部分固定资产已经购买,但还未付款,因此没有及时入账,导致固定资产账物不相符。二重使用,轻管理。个别单位购置资产后,重使用,轻管理,缺乏必要的维护、保养,一些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三是固定资产盘赢盘亏数量较大。个别单位由于资产购置、处置不规范化,使用与管理相脱节,导致资产增减登记不及时,在资产清查中盘赢盘亏数量较大。
(三)规章制度不够明确
很多单位资产管理员都是兼职,有的甚至身兼多职。资产管理又是很繁琐的事,导致根本没有精力去管;有的表面上有人管,但实际形同虚设,责任不落实,工作流于形式;有的只用不修,长期使用不维护、保养,缺乏工作责任心;由于管理不善,资产损坏、丢失无人问津,有些是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就是未落实到行动上。
(四)专业管理人才缺乏
部分单位资产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教育培训,凭老经验、老办法办事,有的甚至连最新流程都不能熟练操作,业务素质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需要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五)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个别单位资产盘点流于形式,盘亏的固定资产不能深入追查其盘亏原因,碍于情面或怕麻烦不去追究责任人责任,造成资产流失严重。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意见
(一)严格资产预算杜绝随意性
基层部队具有优化、整合、提高使用效益的巨大潜力,只要抓好预算管理,就能大幅度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益。各单位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严格落实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办法,认真分析单位资产结构、状况、存量,把存量资产与经费捆在一起统一计划,统筹安排,合理确定资产增减计划,科学配置资产资源,把好经费物资的投向投量关,充分发挥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功能。固定资产在购入前,要严格按照年初预算执行,不得随意购置,超预算的坚决不予报批,从而解决资产购置随意性问题。
(二)加强资产规范化管理
要努力创造上下协调、左右配合、人人关心和珍惜固定资产的良好氛围。一要明确责任人,避免出了问题无人负责的状况。二要加强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坚持“人物结合”保管制度,做到购时有验收、领用有登记,使用时各环节均有责任人监督。三要加强固定资产交接管理,对于在有调动、转业人员物品移交,要有后勤部门监督移交手续办理,在处理报废、闲置、损毁固定资产时必须经单位后勤部门申报,主管领导审核,单位负责人批准,对残值收入及时入账,防止随意处理。
(三)抓好长效机制建设
要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就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使资产管理工作有规可循,有章可依。首先明确资产管理的目标。新的制度要明确资产的购置、使用、报废、调剂的具体管理办法,从最大程度上保证部队固定资产无闲置、浪费和流失的现象,从而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其次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规范资产管理。科学、周密、可行的监督机制,能有效地防止资产的流失,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只有建立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才能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始终处于掌控之中,才能做到底数明、数量清。再者要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切实解决规章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对不认真落实有关固定资产管理规定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处理。同时要强化责任追究制度的可操作性,制定处罚标准,明确人为不落实规章制度,造成资产转移、流失、损坏等后果的,除给予直接责任人相应的处罚外,还要同时追究主管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落实资产清查杜绝流失
清查前,资产管理人员要充分了解分析本单位本部门固定资产分布、领用、变动等情况,积极与业务主管部门联系,收集相关资料,规划好清查的时间、地点、顺序、人员安排等;盘点时,可以是以账查物,对账载固定资产逐一核实勾兑;也可以是以物对账,对盘点出的固定资产与账载情况逐一核实,做到见账就清,见物就点。经过盘点,账实相符的,逐一填列资产信息登记表;账有而实物没有的(盘亏),则要查明原因,分别填列信息登记表;账无而实物有的(盘盈),要查明原因和资产来源,分别填列信息登记表。
(五)引进人才加强队伍建设
由于固定资产管理需较高的专业性与技术性,应加快人才培养,把那些热爱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事业心、责任感的干部选配到管理队伍中来。同时抓好管理人员的专业培养和教育,坚持提倡岗位自学,开展业务研讨,拓宽工作思路,使其熟练掌握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能力,提高核算管理水平,着力培养一支懂法规、懂财会、精明强干、廉洁奉公的固定资产管理专业人才队伍。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部队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只有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大力倡导现代化管理理念,完善规章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建立长效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经费的使用效率;才能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迈上“科学化、经常化、规范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在全力推行新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且取得了许多喜人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严重的,制约医院财务管理进一步转型升级的实际问题。首先是成本管理工作仍然不够细致、到位,比如成本核算体系不够完善问题,一味追求成本控制而忽视服务质量问题等。其次是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切实有效,许多医院到目前为止仍然未能按照新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中对不符合固定资产新单价标准的资产进行清查与剔除,这严重影响到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同时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未能实现全环节控制,且未能将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进行具体责任制度方面的落实,从而让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一直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再次是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低,未能实现财务信息、会计信息的网络化数字化快速传递,严重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二、改进措施
(一)加强成本管理
加强成本管理,首先就是要进行医院成本核算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要进行成本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要全面包含医院经营服务过程中的各项收入与产出,也就是要涵盖一切人力、物力及财力资源的收入产出情况。其次是要加强成本控制与服务提升并重的成本核算体系建设,只有将成本与效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成本核算体系才是科学、合理且有利于医院长远发展的。最后必须加强预算管理体系建设并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让预算管理更加精细化,从各个环节、各个部分切实加强成本有效管控。
(二)加强固定资产有效管理
固定资产是医院进行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物质保障,在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清查与盘点,要对不符合新财务管理制度中固定资产单价的资产进行剔除,要严格执行报废制度,同时要严格执行资产编号制度,以及计提折旧类型划分、比例划分等相关规定。其次是要加强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及使用效率。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固定资产在采购、保管、使用、维护、报废、回收等一系列环节的制度建设。并根据相关制度进行问责制度建设,将固定资产管理及使用责任明确落到每一个部门、科室及单位,要加强对各部分负责人的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力度。
(三)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用电脑代替纸笔进行工作,更重要的是通过医院网络建设实现各组织、各科室、各部门的信息有效沟通与共享,实现信息数据的有效传递,确保医院财务管理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一切有用的财务信息与会计信息,进一步增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与及时性。
(四)全面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水平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管理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和开展业务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行政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固定资产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固定资产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覆盖面广,较为复杂繁琐,工作量相当大。如何科学有效地搞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确保其安全和完整,实现保值增值,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单位的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具有无偿性,从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固定资产“重购置、轻管理”的问题,内部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导致形同虚设,要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效率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监督,做到管理与监管统一。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都由财务部门兼管,由于专业的局限性,财务人员对固定资产的属性与特点了解不够,制约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管理效果的提高。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如下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内部管理责任不明确,出现问题后相互推诿、无人承担责任。
(2)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大多未设立专门资产管理部门,加之管理人员不稳定、责任心不强,管理意识淡薄,导致固定资产保养、维护不及时,导致固定资产使用率低下,造成浪费现象。
(3)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落后,信息自动化管理跟不上,固定资产动态变化统计管理不准确,导致资产流失。
(4)缺乏专门的监督部门对此项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缺少绩效评价体系。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内部管理责任分工,加大外部监管部门管理力度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要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制订规范化、科学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关键。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家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订出完善的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包括采购计划、论证、购置、验收、保管、使用、维护、转让、租赁、处置和定期盘点等制度。同时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从而加强日常管理。对固定资产从进入到退出单位全过程,建立合理的核算、管理流程,从制度上保证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秩序化与高效率,堵住财务管理上的漏洞,防止不法侵占和流失现象的发生,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其次,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机制。财政部门和各单位的领导要高度重视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建立单位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部门负责人为主要责任人、财产使用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从而将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通过科学、明细、合理划分固定资产管理职权范围,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权限,并定期对其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考核,检查职责履行情况。考核结果可作为人员提拔?任用等的依据,并与年终绩效相挂钩,以此促进激励管理体制的实施,有效提高固定资产科学化管理水平。
最后,要加大外部监管部门的管理力度。审计、财政、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采购、增减等情况的的监督,对单位贯彻执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相关规定等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把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情况作为监督的关键点,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尽快予以解决,督促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完善内部控制,规范内部管理,有效制止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同时,要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处罚力度,对违法违纪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经济处罚或行政处罚,造成重大损失、触犯刑律的,移交有关部门处理,从而有效约束各单位和个人的行为,不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为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科学化奠定坚实基础。一要建立一支作风踏实、责任心强、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善于管理的管理队伍,二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业务培训,重视继续教育,学习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努力提升综合素质,提高业务技能和操作水平。三要加强单位工作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知识的教育。在日常工作中自觉遵守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充分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保证资产的合理配置,提高使用效率,形成“人人知道资产管理,个个参与资产管理”的良好氛围,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发展,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1. 013
[中图分类号] F8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1- 0021- 02
水利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水利事业单位进行日常业务活动的物质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国,水利事业是属于政府所管辖的公共事业范畴内,水利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由国家财政拨款购置的,一些水利事业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对固定资产中不计提折旧、不计成本,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持续出现,我们应该进行一步加强对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
1 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1.1 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淡薄
随着国家开始关注水利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各水利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也开始逐渐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但相对于资金管理工作而言,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水利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健全的制度支持。由于没有相关制度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与单位、部门业绩成效进行明确,因而水利管理者往往只是口头上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从实际上去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如各单位不关心和不会核算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就是最典型的表现。第二是水利事业单位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相应的执行力[1]。某些水利事业单位虽然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也形成了一定的规章制度,但由于从单位管理高层至普通员工都未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给予应有的重视,即使有制度也形同虚设,无人真正去落实。
1.2 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当前我国水利事业单位仍然存在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现象,现有的会计信息无法有效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实物状况,水利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单位的固定资产的数量、转移、增减变化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第一是水利事业单位在新购置固定资产时没有及时验收,同时也不记账,久而久之甚至都遗忘了;第二是水利事业单位没有按照正常处理程序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理,如报废、报损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报批冲减或自行处理后无法冲减;第三是水利事业单位利用项目资金购置固定资产,而在做账时又将其列入项目资金范畴,使得某些固定资产根本无法查找[2]。
1.3 忽视对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的监控
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的监控涉及财务部门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由于这两个部门平时缺乏沟通,致使两个部门监控工作的衔接出现问题,如财务部门只管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而对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如何使用全然不闻不问,再加上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又没有出台相应的规范的管理制度,没有指定相应人员进行管理,最后导致对闲置、报废固定资产的处置比较随意,在缺乏审批程序和评估的情况下,固定资产便能被擅自定价进行处理。固定资产监控形同虚设,根本没有起到监控的作用,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2 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革的对策
2.1 提高认识,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我们要在水利管理实践过程中重视“行政成本”,重视相关的“绩效考评”,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我国水利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是利用国家财政拨款购置的,因而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能否降低行政成本,这就要求水利管理者首先在思想上加强对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认识,转变旧的管理思想,带头在水利事业单位宣传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必然性,让水利事业单位的全体员工从心底重视水利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提高其日常工作执行力,从而推动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推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3]。
2.2 健全管理机构,规范管理机制
水利事业单位要从管理制度入手,对水利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化和制度化,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首先是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制度,从价值和实物两方面入手将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报废处理这一过程所有行为都纳入管理制度当中,从而形成一个科学的管理机制;其次是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人,用登记造册和建立卡片等方法,把水利事业单位所有固定资产的负责人进行一一明确,并确定好责任人的转移程序,从而确保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真正得到落实。
2.3 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管,落实资产管理责任
水利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应该加强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结合水利固定资产的有关财经法规和本单位的相关管理制度,对水利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报废全程加以监控,并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对现有的水利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确保水利固定资产的账物相符,从而杜绝国有资产的流失。
2.4 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有效性
当各水利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陆续出台时,我们需要考虑的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充分发挥这些制度的作用,来确保水利固定资产的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时我们需要引进固定资产管理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激励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者,提高其工作积极性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
3 结 论
由于我国水利事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殊性,因而做好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适合水利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水利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的。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淑芳.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2):125-126.
关键词 高校 如何 加强 固定资产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固定资产是高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等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保证学校顺利完成各项任务的前提, 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高校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数量大幅度的增长,资产的构成更加多元化,为高校现代化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同时也使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面临诸多新问题。因此,要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就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合理配置,以便提高其使用效率,保护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安全性。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加强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是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高校发展道路上的重要研究课题,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科学系统分析问题所在及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可行性办法。
1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首先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意识。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视,才能朝正确的目标前行。要保证效益,更要创造效益,就要强化管理消除混乱。上至领导,下至使用者都必须深刻意识到管理好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其管理责任感和主动性。其次强化管理意识提高固定资产科学管理水平。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有关个人,要落实各级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范围。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推动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和节约、有效使用。对于非经营性资产促使其社会效益最大化,对于经营性国有资产促使其实现保值和增值,以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2健全制度落实责任科学管理
必须健全和完善国有资产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组织机构,确定职责范围。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制度保障。
(1)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建立,必须要把握“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管用结合”的原则。实行主管校长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建立学校与各学院(系、部、处、中心等处级单位)两级管理体制,成立固定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管理。明确资产归口管理部门与各资产使用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职责权限,建立部门、学院(系、部)分级分层负责的管理体系。如财务部门履行财务监督职责,进行一级管理。掌握固定资产总值,进行总量控制,对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设置数量、金额总账。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实物价值的管理,进行二级管理。包括土地及房屋建筑物、教学设备、行政设备等。资产使用部门对实物负责,进行三级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台账,明确资产的存放地点、使用人,准确反映资产的去向,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使用的各项规章制度,明晰产权关系,明确资产管理责任,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各级管理部门之间既明确了责任又可以相互制约。同时,加强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利用资产信息系统管理软件,全面、完整地登记学校各类固定资产的管理信息,及时、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调配等变动情况,充分发挥高校自身具有的科技实力,利用校园网优势,在学校内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财务部门、资产归口管理部门、使用者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提供便捷,提高效率,为学校领导者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根据特点制定制度。让制度制约固定资产的计划、采购、验收、保管、使用、盘存、转让、报废及残值处理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使学校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尤其是购置贵重仪器设备,要进行可行性研究,成立专家小组进行专业咨询和论证。报废房屋及价值高的设备,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坚持“先报批,后处置”的原则,履行相应报废手续,真正做到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3)定期进行资产清查。针对高校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账物不实、家底不清的问题,必须建立起资产清查制度,全面彻底地进行清产核资。固定资产清查是固定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清查,制定严格的、可操作的资产清查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资产帐物的一致性相符程度。在清查过程中,把实物盘点与账务核查结合起来,查清其分布、使用状况和完好程度,并根据清查结果作如实登记。对盘亏、盘盈资产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帐物处理;对已经损坏、使用年限较长、丢失的固定资产,严格履行审核程序,进行报废处置。对资产使用归属变更,如实进行相应的帐务调整,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实际情况,摸清家底、保证帐实相符。
3实施信息化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校园网的运用实现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是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发展趋势。网络化的管理不仅完成了资产数据的输入,帐目、验收单的打印,资产报废、转出等申请的提交,财务部门、资产归口管理部门与设备使用部门间的实时对帐,而且优化了组合,合理地配置了高校的固定资产资源,进一步促进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高效率。同时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强化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技术手段,提高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效率,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不再限于静态管理,而是向着动态管理的方向发展,可以对固定资产进行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计算机网络化的的普及实现了信息及时、公开、准确、科学。资产的网络化管理,不仅克服了封闭、过时单机版管理系统的弊端,还实现了固定资产信息资源的时效、开放,提供了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变被动管理模式为主动管理模式,使得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不再过分依赖资产管理部门,激发了各使用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让学校的资产情况、使用现状、资产的构成比例等信息一目了然,形成一个有效的监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透明式管理。
4改进核算方式发挥财会部门作用
充分发挥财会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作用,首先,加强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建立资产总帐、分类明细帐是学校财务部门必要的工作,目的就是进行价值管理和恰当的数量管理。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要做的是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分类帐和固定资产台帐,把固定资产数量、价值、型号、使用单位和存放地点等信息情况在资产信息系统管理软件里登记入帐,确保固定资产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其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法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引进权责发生制。所谓权责发生制,是指以实质取得收到现金的权利或支付现金的责任权责的发生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及债权和债务。作为高校重要的物资资源的固定资产,其经济价值是由财务部门进行合理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从其形成到使用耗费再到报废处置的全过程。因此,有必要引进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
(2)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使财务报告信息更加准确、客观、科学,必须加强高校的资产管理和成本管理,应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按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实质是一种价值转移过程和资金形态的变化过程,有利于正确计算产品成本,保证了固定资产再生产的资金来源。
①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固定资产有不同的折旧方法,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的种类、性能、特点,考虑有形或无形损耗来选择。高校固定资产的特点是种类多、性质不同、价值差异大,所以,应根据固定资产的种类,按照属性采取相应的折旧方法。一般使用年限比较长,在使用期限内其使用价值转移较平均的固定资产,就可以选择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而另一种折旧方法是加速折旧法,就比较适用于价格昂贵、科技含量高、技术生命周期短、无形损耗严重,具有专门性能和用途的教学科研设备折旧的计提。高校在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时,要谨慎选择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由于使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出各期的折旧费用相差会很大。因此,在选择折旧方法时,一定要慎重考虑,确定好选择的方法,不能随意变动。同时,在会计报表中详细备注折旧的计提状况、数额及计提方法,便于各高校之间不同情况不同特点进行对比、比较,得出客观、科学的结论。
②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方法。应设置两个新会计科目对高校固定资产的折旧情况进行全面的核算,科目名称为“折旧费用”、“累计折旧”。“折旧费用”科目借方反映的是教学和行政单位所占用的各项固定资产按一定的折旧方法计提的折旧额,贷方反映的是分配后转入“人才培养成本”或其他支出科目的转出数,转出后本科目余额为零。对于折旧费用,在不同专业应当按照合理的标准进行分配,并且可以依据固定资产类别和使用部门设置明细科目。“累计折旧”科目借方反映的是因出售、报废清理、盘亏等原因造成固定资产减少而相应转销其所提的折旧额,贷方放映的是高校计提的各类固定资产折旧额和固定资产增加而相应增加已计提的折旧。“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贷方显示科目余额,反映高校现有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额。累计折旧在资产负债表中,应作为固定资产减项单独列示。
(3)提高财会部门在资产管理中的作用。财会部门不仅要全面进行高校财务管理,同时也应参与固定资产管理,对固定资产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不但做好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还要为固定资产管理的资金筹集、运用把好关,确保学校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
5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审计工作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审计工作,目的是为了提高高校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及高校领导者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度的提高。目标是对高校固定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等一系列管理活动进行内部审计、监督,建立健全高校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优化固定资产资源配置使用,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形成一个最佳的固定资产规模和结构以适应高校发展。
6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研究工作
要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实现资源重组和共享,就要大力开展固定资产管理研究工作,增强成本意识,挖掘潜力。如何有效优化资源配置,最大程度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就要制定出科学使用的管理方法,将学校各使用单位的仪器设备和其他各类资产统一调度,合理配置。对于一些通用设备,把握综合利用,减少积压和闲置的原则。对于教学单位和行政部门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和效益,采用固定资产使用考核机制进行监督管理,增强职工自身利益与学校利益紧密结合的思想意识,促进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的提高。
7加强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固定资产管理管理工作是每所高校共同面临的一项工作,开展各高校之间的合作,有利于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信息资源的共享,借鉴其他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先进经验、科学方法,摒弃本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改进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是保障高校教学科研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总结,想办法解决。从改革现行有关制度入手,对现行的高校资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同时进一步改进部门预算编制、执行和报告制度,创造性地吸收现代化的管理思想,使用先进科学的编制手段和编制方法,对高校办学活动的绩效、成本和责任进行全面系统的反映。要作到切实加强管理,应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职能,加强制度执行力度,充分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提高管理效能。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利用和发挥国有资产资源效能的作用,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寿琴,董礼.浅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会计之友,2007(7).
【关键词】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一、引言
固定资产在地勘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占据重要位置,它是地勘单位进行各项生产活动的基础条件,也是促进地勘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地勘单位更好的履行职能,这也成为地勘单位近些年关注的热点课题。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及时改进。
二、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购置不合理,配置混乱
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效益型、管理型的资产配置方式渐渐占据主导地位。尽管这种转变是社会的进步,对于企业管理来说意义重大,但地勘单位固定资产购置及配置不合理、管理不健全的问题,依然没能通过这种转变得到根本解决。不少地勘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依旧存在与预算管理接轨困难的问题;资产配置盲目,管理混乱;预算管理无法落到实处,只是表面形式作业;购置之前缺乏调研,导致重复购买或无效购买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浪费。
2.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
很多地勘单位没有建立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使得管理工作中缺乏科学的指导和标准。即便一些单位建立了日常管理制度,也大多流于形式,未能有效落实和执行,管理制度自然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此同时,对于固定资产的保管,也缺乏相应的制度加以约束和规范,导致固定资产损耗严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长期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是地勘单位固定资产损耗、流失等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
3.固定资产账目价值与实际不符
部分地勘单位的会计信息更新不及时,且缺乏真实性,导致固定资产账目与实物不符。由于资产信息未能真实反映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的数量、增减、折旧等情况,导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存在较大出入。如地勘单位早年购置了一台钻机,并按照当时的实际价值入账,但连续使用多年后,钻机已变成一台陈旧的设备,甚至经到了报废年限,价值折损严重,然而账面上关于钻机的价值却没能及时更新,仍是当年的购入价值,这就导致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存在较大差距的现象出现。
4.管理职责不清晰,监察力度不足
近年来,地勘单位渐渐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但从实际执行效果来看,大多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效果并不理想。除此之外,务管理人员既承担着固定资产资金管理的职责,又承担着固定资产实物的管理职责,没能做到对不同岗位分别进行管理,也就无法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加之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难以落地执行。
三、地勘单位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强化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地勘单位工作人员是进行固定资产有效管理的核心因素,因此,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首先要提高他们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认识,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要想做到这一点,地勘单位的负责人要真正理解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从企业发展的战略角度,采取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单位员工固定资产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以此促进地勘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如地勘单位相关部门可以定期开展培训,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通过宣传培训,使单位领导以及基层员工均能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从而积极致力于资产管理工作,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防止资产流失。
2.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制度是对行为的有效约束,地勘单位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于整个企业的发展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要建立一套固定资产日常维护和保管方面的制度,制度中要明确保管人员的职责,设定固定资产的合理损耗范围,并且对于固定资产的日常清查,制度中要明确时间、频次等,以此来降低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的损耗。此外,制度中还应对于固定资产的非正常损耗风险评估加以规范,通过评估降低管理风险。
3.加强预算,完善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合理的预算在地勘单位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勘单位在编制固定资产预算时,要综合考虑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保预算目标与实际相符,并且留出一定的空间,以保证预算管理灵活且能够弹性管理。此外,还要加强固定资产的盘点,从而摸清家底,并依据各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和实际需求,融合各方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避免因循守旧。
4.强化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建立固定资产数据库,包含固定资产购置时间、使用情况、价值等信息,特别是关于价值,要根据使用时间、损坏情况等,及时对价值进行评估更新。财务部门对于数据库中的信息要进行不定期的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此外,针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明确的权责划分,并将此纳入绩效考核,以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最后,委托第三方进行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力度,不断提升管理的透明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地勘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解决,建立合理的监管制度,树立管理意识,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管理。只有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保值和增值,推动地勘单位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辛伟坚.关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3):14-15.
(一)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高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高校管理中,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其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也是高校顺利发展的基础。高等学校中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管理者具备较强的综合管理能力,才能够保证资金的合理分配与利用,才能发挥资产的最大作用,才能为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保证。同时,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与高校其他各个方面的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的良性管理,才能够促进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高校资产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高校的教育事业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为基础,国家和政府对于高校投入的资金有限,因此,要想保证高校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行,必须在有限的资金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使用,从而使现有的资产能发挥最大的作用。高校固定资产得到良好的管理,就能够使资产得到最优化的配置和最大限度的使用,从而有利于保障高校的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正常运行。
(三)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保证高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在高校教育事业中,资金耗费最大的事项包括教学仪器设备的增添、维修、更新,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对高校教育事业要求的提高,都需要高校能够及时地更换陈旧的教学设施,建设更为先进的教学环境,因此,高校在该方面的支出越来越多,高校固定资产也在不断地增加。另外,高校教育事业的改革要求教育模式不断地进行创新,因此,高校固定资产的种类也不断地增加,一方面加大了高校教育设备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高校固定资产也进一步得到增加。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就能够使这些固定资产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设置不完善。
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缺乏灵活性,大多数情况下过于看重资金的投入而忽略了资产的管理,虽然在预算方面做出较为合理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却忽略了固定资产的管理。而高校的资金来源过于依赖于向国家和政府争取,却未能利用现有的资产,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使用,未能充分发挥其最大的作用。许多高校并未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来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这也就导致了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许多具有较高价值的固定资产都被闲置,而未能充分运用到高校教育、科研等各项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设置不完善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效果较差。
(二)固定资产结构不合理。
随着高校教育科研事业发展对资金需求的增加,国家和政府已经认识到了资金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性,并且为高校投入了更多的资金。然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资产结构并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重点建设过于偏重某一方面,导致了某一方面的设施齐全甚至过剩,而其他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造成了高校教育设施建设不平衡;二是教学设施的投入中没有抓住重点,未能分清轻重缓急,急需改善的方面未能得到有力的资金支持。
(三)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共享性较差,利用效率低。
高校中设立有多个院系,而各个院系为了满足自身教学需求,就会向学校提出申请来购置相应的教学科研设备,由于学校的资金是无偿使用,且管理不善,由此导致许多人员对于学校的资金与固定资产的使用不够珍惜,院系之间会重复购置大量的设备,从而导致其使用的频率非常低,难以实现院系之间的资源共享,这就使得这些固定资产的价值被大打折扣,造成了固定资产的严重浪费。
(四)固定资产未按规定进行清查盘点、账实不符、家底不清。
高校固定资产普遍存在账实不符、家底不清的情况。《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四十四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对固定资产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行清查盘点。年度终了前,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保证账、卡、物相符。对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应当按照规定处理。”大部分高校都未能按照相关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实物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也没有开展经常性的对账工作,导致会计账面资产金额与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金额不相符。
(五)重采购轻管理,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
目前许多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中都存在重采购轻管理的现象,对固定资产的采购都能按照有关程序进行,但采购回来的固定资产如何管理却没有落实到位。由于固定资产分别归属各职能部门管理,而占有和使用又主要集中在各教学、科研和行政部门,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与其实物流动、占用使用相互脱节。加之各分管职能部门管理职责不明,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出现“谁都管,谁都管不了,谁都不负责”的无序状态。
(六)高校资产管理人员欠缺且素质不高。
高校作为教育部门,由于其中心工作是教学和科研,因此高校领导对非教学部门的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导致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人员素质不高,很多都是转行从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至于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更是少之又少,本来科班出身就不多,加上又很少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因此导致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三、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增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要做好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首先,要从加强学校领导的管理意识开始抓起,只有领导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和重视程度提高了,管理制度才能建立和得到不断的完善,管理措施才能落实到位。学校领导要提高认识,把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目标,重视资产管理工作,把制度、规定落到实处,克服“重购轻管”的思想;其次,要让学校每个教职员工都认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高校教学、科研和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和客观要求,也是每个教职员工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应树立齐抓共管、资源共享、节约资源的现代资产管理观念,形成共同维护学校固定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的新风尚。
(二)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各项管理制度
1、实行问责制管理制度。
问责制是指高等学校对固定资产管理负责人在工作范围内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工作职责,以致影响或者损害学校的合法权益,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而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制度。问责制的实行对于加强和改善固定资产的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责任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相关责任,确保资产按规定用途合理使用,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对随意侵占、挪用、毁坏、丢失固定资产的违法和失职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对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相关的法律责任。
2、落实固定资产定期清查管理制度。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于年度终了前,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保证账、卡、物相符。但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高校没有按照规定执行,有的高校甚至好几年都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严重不符。鉴于此,高校必须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认真落实固定资产定期清查盘点制度,每年年末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理,对清理结果及时作出相关处理。确保固定资产做到账实、账账、账卡相符。
3、建立离任核查制管理制度。
高校内部中层部门领导或资产管理人、使用人离任或者调离原岗位时,资产管理部门要组织相关人员对离任或调离人员进行核查,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后方能离岗,确保人走账清、物清,防止资产流失。
(三)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手段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的脚步。因此,为了让固定资产的管理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应借助网络技术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引进信息管理系统,结合高校自身情况,逐步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实现固定资产的信息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