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8 15:54: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财务会计知识归纳笔记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 学习困惑建议
中级财务会计也即一般财务会计,是以初级财务会计阐述的理论、方法和技能为基础,以特定会计主体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一般或传统经济业务为核算和监督的对象,并以对外提供通用财务会计信息为目标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内容所涉方面广泛,精细,全面,具体,由浅到深具有层次性,因此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难学,内容深奥。
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主要有以下“5个不”
(一)不理解会计要素的基本概念
中级财务会计包括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经济业务为核算,会计报表,会计报表分析等章节,其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属于特定会计主体一般的经济业务,通常这些经济业务可以正确地确认和可靠地计量,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业务,学生就会因为对会计要素理解不透彻而出现会计核算错误。例如:“经营性租入的固定资产”和“融资性租入的固定资产”。初学者都很容易统统当成企业固定资产核算,造成资产虚增。
(二)不了解各会计科目的性质及对其的准确运用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学员不懂得各会计科目的性质,也就是不知道会计科目背后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是什么,在做题目或编制会计凭证和记账的时候就会张冠李戴。例如,A公司出售原材料B材料600千克,每千克15元,增值税销项税额为1530,买进原材料的C公司已用银行存款支付货款,材料已入库。若是不理解会计科目背后所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就会把出售原材料理解成出售产成品,然后把会计分录写成:
借:银行存款 10530
贷:主营业务收入 9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530
把两种不同性质的收入混淆,会给财会信息的使用者反映不准确的信息,使其误解各类经营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
(三)不注重掌握会计具体准则规定
中级财务会计中,除对各章节列明其概念,特征,内容,确认条件,方法以及计量方法和账务处理方法以外,还包含了各项具体规定,学生往往忽略这些小细节,在课后解题过程中造成困惑。细节往往决定成败,某些不起眼的小节有时却是解题的关键。细节的掌握应区分不同情况,像现金的使用范围,银行的结算方式等我们不一定要一字不漏的背下来,只要知道,会处理就可以了。但对于一些特定的细节我们要重点掌握,例如,长期股权投资中的成本法和权益法,除了初始计量二者有区别以外更主要的是投资期内盈亏分红的处理,在成本法中,只要被投资单位分红,投资方一律确认为投资收益,不论被投资方经营业绩如何,其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一般不作变动。而在权益法中,投资方的长期股权投资账户随着被投资方的经营业绩和分红而变动余额。如果这两项具体准则不能分清,就会出现错误的会计信息。
(四)不熟悉经济业务的计算方法
中级财务会计中不仅涉及具体准则还有很多计算业务,其各类计算方法需要重点掌握。借款费用中利息的计算,所得税计算等。例如:所得税费用中,要知道公式: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而递延所得税又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又联系到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这里有固定的公式和计算方法,联系紧密,缺一不可,应准确掌握。
(五)不熟悉会计实务流程
编制会计凭证,填制会计报表是学习中级财务会计的目的之一,也是最终的运用。在实训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虽然做好会计分录,但在填制过程中还是忘记这个,忘记那个,比如划线,盖章,日期,借贷方向弄错,填写次序颠倒。最突出的问题是月末结账或年末结账时的划线问题,不确定是划通栏双红线还是通栏单红线,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弱。
二、建议措施
(一)准确认识会计要素
对于会计要素,要弄清要素的概念、特征和确认条件。例如上述文中的“经营性租赁和融资租赁,在认清资产要素概念、特征和确认条件的基础上,就不难发现经营性租赁不符合资产要素概念,不能确认为资产,而融资租赁承租人拥有实际控制权,符合资产要素概念,应当确认为企业资产。
(二)准确认识会计科目
对于会计科目要具体搞清其核算内容。例如上述文中销售材料涉及销售收入的确认,需要通过哪个会计科目核算呢?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产生的收入为主营业务的收入;企业除商品销售以外的其他销售及其他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它包括材料销售、技术转让、代购代销、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运输等非营业性劳务收入为其他业务收入;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为营业外收入。那么,如题所示,A公司获得的收入是由于出售原材料形成的,所以应计入其他业务收入,正确的会计分录应该是:
借:银行存款 10530
贷:其他业务收入 9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530
(三)逐一掌握会计具体准则规定
对于如何掌握会计具体准则规定,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逐一分析会计具体准则规定主要描述同种经济业务的各种不同处理方式,找到这些情况处理的相同点及不同点,进行对比,归纳总结。例如上述文中长期股权投资的两种核算方法,就需要比较着记忆才能真正掌握这项具体会计准则。
(四)找到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掌握好各种计算方法是学好中级财务会计的关键,借款费用的处理,所得税的核算、持有至到期投资等等都涉及大量的计算,同一个内容有不同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善于找到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上述文中提到的所得税核算,就有公式法和表格法,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比较分析着使用某一种计算方法。
(五)利用各种渠道加强实践
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实习实践。在校内要认真参加课程实训,同时在寒暑假期间要想办法去会计公司、企业去实习,近距离接触会计业务、了解会计流程和会计实务中的难点等等,为毕业后踏上社会做好准备。
三、总结
以上,是本人学习中级财务会计的一点经验愿同各位分享,同时还希望各位能做好以下几点。
(一)强调理解与记忆相结合
先理解后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阅读教材加强记忆,做到事半功倍。对于理解,我们可以采用联想法。所谓联想,就是在学习各章节的过程中,把相关的知识点串起来,连成一个整体,比如,哪些资产有相同的确认方法,条件,相同的处理计量方法,又有哪些不同点。学生可以把知识点画成树状图,在复习的时候便于联想,便于区分。在复习一个章节的时候联想到其他相关章节,多与同学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加强记忆。
(二)强调想与练相结合
想要巩固知识,特别是业务题和计算题,自然缺不了动手,学生应该多做练习,多参与实训操作,从题海战术中掌握方法。想是消化,是理解,是提高,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第一个环节;练是多做练习,从做题中掌握解题技巧,总结出规律,找到联系。
(三)强调听与思相结合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课堂上认真听讲,跟随老师的思路,获取老师对各知识点的理解方式,认真做好课堂笔记,边听边想,积极思考,课后反复研读课本,理清知识系统脉络,整理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理解方式与方法。
(四)强调见多识广,博“会”群书
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我们还可以多阅读课外期刊,多思考,帮助提高理解课本知识,做到举一反三,对同一个问题有多种不同的见解,积极探索和创新,加强巩固知识。
一、会计教育的环境
经济全球化使得经济活动超越国界,把整个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运作。跨国企业大量进入中国进行本土化经营,将大大增加对熟悉国际规则的管理人才的需求。因此,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国际化,进而要求对会计教育内容进行调整。
同时,以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使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信息系统使得会计信息作为管理资源,通过自动化的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信息技术发展要求传统的会计工作与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相融合,在业务核算、账务处理等方面发挥作用,这种变化必然要求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成为会计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我国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教育目标定位较为模糊
一种普遍的教育现象是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主要原因在于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会计教育界关于本科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存在以下三方面的争议:一是大学应该培养应用型人才还是研究性人才,二是高等教育应该实行精英教育还是大众教育,三是教师应向学生传授知识还是培养技能。如果这些问题都无法解决,那就会造成培养目标模糊,无法保证后续环节的顺利进行。
(二)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会计教育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比较简单,仍是以老师在教堂上教授、学生听讲和记笔记的传统授课方式为主。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习惯性的把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主动总结归纳给学生,学生的参与度很少,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被动的,学习效率低下,缺乏独立思考和归纳拓展的能力,尤其是影响了学生的会计专业能力的培养。虽然多媒体教学已经比较普及,案例教学略有应用,但是互动式、小组性的教学手段尚未发挥作用,忽视了会计学生辩证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应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显然不能与目前的教育环境相适应,不能完成培养目标。
(三)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是教育的灵魂,会计教育创新的基础是教师素质的提高。目前,我国的会计教师队伍力量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一是内部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基础知识不扎实;二是会计教师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偏低,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求;三是知识面较窄,普遍存在某一教师长期只带2~3门课。师资力量的加强,才能培养管理型的人才,使得教育布满活力。
(四)考试评价机制不健全
我国目前在考核学生时,大部分是以学校为主导,但学校对成绩的考察仅限于必修的分数,忽略了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对课程的掌握仅凭期末考试来定夺的培养方式造成了高分低能,使得会计专业的学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三、我国会计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明确会计教育目标
在经营权与所有权两权分离的情况下,现代会计是由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组成的,财务会计解决委托的问题,管理会计师控制企业经营活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资本全球化的这个大环境,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较强的成本控制、资本预算、战略投资、跨国投资等综合能力。同时,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能从传统的核算和监督转移到预测和控制。
因此,我国会计教育的目标应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发展。通过会计专业的学习,学生在毕业之后可选择成为管理人才、财务经理、财务会计师、管理会计师、公共会计师以及经理人,可进入各类大型企业、咨询公司、跨国公司、金融机构、私人企业或政府部门工作。
(二)推动教学方式改革
国外大学一些先进的教学方式值得我们分析借鉴,更好的促进我国教学方式的改革,加强会计教育的先进性和重要性。
一是增加案例和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提高学生的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为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教学中至少应包括财务会计案例、财务管理案例、管理会计案例和审计案例。互动式教学可以发挥学生的潜力,学生可以在课堂随时提问,加强对所学知识得到充分的应用。这种由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重教不重学,重灌输不重启发,重复制不重创新的教学方式,使得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二是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演示教学方式。教师利用电子设备、多媒体、互联网等设备,辅助教学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应在机房安装财务管理等软件,使得学生可以去机房独立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处理。
三是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实训条件。会计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应尽量加大实践性课时的比重,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提高会计教学质量。除了工业企业外,还可加入商业企业、外贸企业、房地产等多种经济类型的企业,有助于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各行业、各层次的社会需求。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会计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团队。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改善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的情况。专业的会计教师,应该熟悉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和税收等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全方位的理解和思考。其次是加强教学的培训,提高教学效果。有些教授知识丰富,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如何引导学生,有些甚至没有学过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再次是学校应该采用更科学的方法来考核教师的工作业绩,加入激励机制,奖励那些在教学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四)完善学生评价制度
我国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应将学校主导型转变为市场需求为导向,主要有以下建议:一是增加考试方式多样性。例如可以将笔试、口试、实操相结合,综合考核学生的理论、表达、实践能力。二是减少期末考试的比重。改变现行的期末考试的重要性,增加平时的考核,如课堂的自由讨论、案例分析、小组作业等方式。三是奖励具有创新和突破的学生。对于一些在行业内有特殊贡献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强调终身教育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一个人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必须时时更新。在会计职业界,会计准则和实务操作都在不断更新,如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在2015年进行了修订,对长期股权投资、职工薪酬、合并会报表等内容进行了更改。因此会计教育应该是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求学生在校学习,还要培养他们独立的自学能力,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关键词】 联结学习论;认知学习论;课堂讲授法;结构教学法;先行组织者
一、《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目的
《会计学原理》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研究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通过《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通晓会计学的基本原理、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会计信息的生成机制,形成初步的会计理念,为专业课的学习和社会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会计学原理》的授课对象是一年级新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一年级新生的特点,《会计学原理》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了课堂讲授教学模式教学法。
二、学生由联结学习向认知学习的转变
联结学习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直接建立联结的过程。强化在S-R之间起着重要作用。在S-R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或类似的刺激情景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而大多数学生都是联结学习论的直接受影响者,高中阶段他们通过每天做大量的练习题来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习惯了上课认真听老师讲,总怕漏下一句话;一本一本地记笔记,总怕落下一个字;题目一遍一编地做,总怕少做了一种题型。结果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在学习上普遍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学能力较差。而大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时,并不是简单地通过练习与机械记忆,在问题情景与解决问题的手段之间建立直接联系,而是需要对整个问题情景进行知觉与理解,领悟其中的各种条件之间的关系以及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方能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面临新的学习环境,学生感到不适应。他们需要接受认知学习的训练。认知学习论认为,学习并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成认知结构;学习并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个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从记忆中抽取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景,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三、《会计学原理》课程的课堂讲授教学法
课堂讲授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课堂讲授法教学中,教师的职能是详细规定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并力图这些材料在速度和内容上适合于每一个学生。同时,教师还要负责诊断学习者的困难,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补救。课堂讲授法的优点:一是教师直接向学生呈现学科内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控制教学进度;二是课堂讲授法有助于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以他渊博的知识、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语言、感染学生,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是课堂讲授法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导,比较适合于刚入校的学生。关于课堂讲授法的缺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下降。对课堂讲授法最多的指责,是说它导致了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是“填鸭式”教学。其实,无论是学生注意力下降,还是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都不是课堂讲授法本身的过错,是教师没能够正确运用这一教学方法。解决的方法是在运用课堂讲授法的同时,注意结合下列方法。
四、《会计学原理》课程的结构教学法的应用
布鲁纳(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的结构教学观,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他所谓的学科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而所谓“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当学生掌握和理解了一门学科的结构,他们就会把该学科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就容易记忆学科知识,促进学习迁移,促进其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并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基本结构整理如下:
(一)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
会计对象是企业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科目是按照交易或事项的内容和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所作分类的项目。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可用图表1表示。
(二)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会计等式)、设置账户、复式记账
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是会计的基本理论,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在组织该部分教学内容时,围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表”的填列来完成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的教学内容。通过分析经济业务或事项,帮助学生得出下列结论:“每一项交易或事项都会引起会计要素中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增、减变动”、“理论上,每一项交易或事项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变化以后的结果,可以在这张表格中完成,实际工作中显然有其局限性。”这样,很自然地引出了如何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变化以后的结果――“设置账户”的问题。即给每一个会计科目设置一定的结构,来反映每一项交易或事项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及变化以后的结果。这个结构首先要反映“期初数、增加数、减少数、期末数”。每一项交易或事项都会引起会计要素中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增、减变动,这就要求对每一项交易或事项进行“复式记账”。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表如图表2所示。
(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的各种专门方法相互配合、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交易或事项发生后,经办人员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经会计人员审核整理后,按照设置的会计科目,运用复式记账法编制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账簿,对于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成本计算,最终计算企业的经营成果。通过财产清查对账簿记录加以核实,在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上,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是三个主要环节。体现了会计信息的生成机制。教学过程中通过图表3作好理论与实际操作的衔接工作。
这三条主线基本上概括出《会计学原理》的主要结构。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幻灯片之间的超级连接,使得教学内容之间衔接自如。这样,课程学习结束时,学生自然形成了《会计学原理》课程的结构。
五、《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法的应用
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所谓有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接受学习适合于年龄较大、有较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他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准备“先行组织者”。
(一)介绍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时,先引用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鲁滨逊记账的一段话:
“……这位从破船上抢救出表、账簿、墨水和笔的鲁滨逊,马上就作为一个地道的英国人开始记起账来。他的账本上记载着他所有的各种使用物品、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各种活动,最后还记载着他制造这种一定量的产品平均耗费的劳动时间。”
教学内容就自然归结到会计起源于社会生产实践。人们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逐渐认识到在进行生产的同时,有必要把生产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并对生产活动的数量方面进行计算。
(二)介绍借贷记账法时,引用葛家澍《财务会计理论研究》一书中关于“复式记账”的描述。
“比较公认的复式簿记是1949年意大利的一位修道士,同时也是一位教授、学者,卢卡・巴其阿勒(LucaPacioli)在他的专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Summa de Aithmatica Gemetria ,Proportion et Proportionalita 》)第二章“计算与记录详论”(de Computis et Scriptuis)中系统描述并总结了流行于意大利沿海城市威尼斯一带商人所用的复式簿记法(威尼斯簿记法)。这书明确指出“所有的分录……都是复式的。若你记录了贷方,就必须同时记录了借方”。商人“应建立备查簿和分类簿两种账簿”,“无论现金收付、货币种类,还是变换的价值都应记录”,特别是对那些持续经营的企业,他同时要求每年计算一次利润并进行结账,这对于保持合伙的友谊与合作是必要的。该书指出:“(如果)将你财产目录的第一项即你所拥有的货币数量登记到日记账中去,为了理解财产目录的内容记入日记账和分类账,你必须学会另外两个术语,一个称为‘现金’,另一个称为‘资本’。……在日记账和分类账启用时,资本总是作为贷方登记而现金则作为借方登记,购买商品也是如此,借记‘蔗糖’账,贷记‘现金’账”。
500年前,Luca Pacioli传授人们的记账技术,居然今天仍然为现代企业会计所运用,而基本上没有改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德国伟大的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歌德(Goethe)赞扬复式簿记是 “人类智慧的绝妙创造” 。
这是对复式记账法的一般性描述,为教师介绍借贷记账法的内容作好了铺垫。例如: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以“借”表示资产的增加,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以“贷”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资产的减少。这一做法沿袭了“威尼斯簿记法”中的做法:“所有的分录……都是复式的。若你记录了贷方,就必须同时记录了借方”。“在日记账和分类账启用时,资本总是作为贷方登记而现金则作为借方登记,购买商品也是如此,借记‘蔗糖’账,贷记‘现金’账”。显然,“威尼斯簿记法”中以“借”表示资产增加,以“贷”表示资本增加;以“借”表示资本的减少,以“贷”表示资产的减少。最后,教师可以根据经济业务的类型(图表4)来说明这一结论。
六、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问题的答案可能是本节内容的总结。比如,讲授完总分类账户的试算平衡后,提出问题:“总分类账户的试算平衡后,说明总分类账户的登记结果绝对无误吗”?学生通过思考,很快能得出结论:通过试算平衡可以检查总分类账户登记结果基本正确,但不能检查出诸如重复登记、漏记、科目错误等错误,因此,试算平衡不是万能的。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与前面章节内容的比较。比如,讲授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学生编制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结果对照表,来检查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结果的正确性,为了与试算平衡表进行区别,提出问题,试算平衡表与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结果对照表的区别是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很快能得出结论:试算平衡表是检查总分类账户登记结果的正确性,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结果对照表是检查某一个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登记结果的正确性。问题的答案可能是对下一章节内容的引入。在讲授完会计账簿一章后,提出问题,假设账簿记录正确无误,是否说明账实相符,是否存在某中客观原因导致账实不符?如果账实不符,根据账存数编制会计报表?还是根据实存数编制会计报表?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财产清查的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被动接受转为积极思考,增强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二是在讲授和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找出不同知识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整合和优化。
七、开场白和结束语
“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都说明了上好第一堂课的重要性。一个完美的开场白不仅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充分信任,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一堂课,教师应谈及下列问题:介绍自己的学习背景、研究方向、关注的会计实务问题,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教师,还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信任感。同时,学生的信任对教师也是一种鞭策,促使教师精心备课,潜心科研,努力让每一堂课都精彩;介绍《会计学原理》课程,如《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任务,《会计学原理》教材的结构,《会计学原理》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参考书目;介绍《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如听课为主,笔记为辅,课后阅读补充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介绍学校图书馆,高校学生提倡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研究学习,图书馆便是良好的阅读、学习的场所。
学期结束,除了对本课程进行归纳、总结。更重要的是介绍下一门与之衔接的专业课《财务会计》,介绍《会计学原理》与《财务会计》之间的联系。
【参考文献】
[1] 伍新春. 高等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2] 谢安邦. 高等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关键词:互动式课堂;会计学原理;教学质量
2010年6月6日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必须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加快形成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逐步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培养,国家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内容;为国家输送更多的高质量会计人才也是会计教育工作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专业及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大学新生接触的入门课程,是学生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学习会计学其它后续专业课程(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的基础。该课程理论严谨、系统性强,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但掌握如凭证、账簿和报表的会计处理的基本流程,更重要的是掌握会计处理的原理和思想,具备加工处理基本会计信息的能力,为今后更深入地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一、传统会计教学方式的缺陷
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的《会计学原理》课堂讲述,很多老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铺陈与掌握,运用从一般到具体、从理论到实务的演绎方法,课堂教学沿用理论讲解或者理论穿插一些实务案例。但是一般是以教师为中心,老师在讲台上讲授和板书(多媒体教学下就是PPT翻页),学生在讲台下面听课记录(往往被称为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上死记硬背的内容仍然占有很高的比重。但是传统会计教学模式教师处于绝对主导地位,课堂教学信息传递更多是从教师向学生单向传导,从学生向教师传导少,从而不可避免存在着不足,而且在素质教育和知识经济的新形势下尤其显得突出:
1.思考不足,创造性被无形中抹杀。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多是老师在课堂上频繁持续的发出信号,学生在下面疲于接收老师的信号,对老师讲授的知识点缺乏必要的思考时间,对于老师和教材上的观点只是被动接受,缺乏对论点的质疑与争鸣,因此,不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专业思维,对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裂变和升华;同时又由于课堂被教师主导着,时间久了,学生也就习惯了教师的一言堂,教师讲什么内容,就听什么内容,“要我学”的色彩浓厚,也逐渐放弃独立深入思考,长期以往学生的创造力也在悄无声息中被抹杀了。
2.缺乏互动,学生不及时反馈的学习状况。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滔滔讲,学生静静听”,教师讲得透彻明白,学生是边听边记,教师讲得不透彻,学生还是边听边记,甚至有些学生完全听不懂,却心存课后通过自学的方法弄明白的想法,也还是选择静静地作笔记。因此,某些重点难点讲授之后,教师在讲台上看到的是学生们的奋笔疾书,然而,这却是学生没有及时向教师发送真实信号,使得老师误以为学生都理解领会了,从而没有根据课堂上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调整。
3.注意力易分散,教学效果不佳。心理实验研究发现,人只能持续精神集中的时间只有15分钟,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40~50分钟,学生难免出现精神疲乏,注意力分散,逐渐地与主讲教师的思路出现脱节,等到精神重新集中回来,可能需要几分钟时间,就很可能错过了帮助理解整节课的关键要点。因此,如果教师不能在有效的时间里组织好教学,即使调整教学方式和手段,传统教育的教学方式,难以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忘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扔笔记的现象,最终影响了教学质量(王晓红,2006)。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环境变革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人的创造力得到空前的重视,已有的传统会计教学方式由于限制学生创造性的缺陷面临着剧烈的挑战;与此同时,2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把中国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中国民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居民有了更多的财力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素质教育已得到大力的推广,甚至有些来自于城市的大学生在小学、中学阶段已经得到素质教育的充分锤炼,如果进入大学后还是接受传统的教学方式,对这部分学生而言,相对基础教育无疑是一种倒退,是难以被接受的。
教学科学的理论和实践都表明,互动式课堂教学则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单纯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局限,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学习情感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孙德兴,2004)。因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科学素质。因此《会计学原理》教学必须打造互动式课堂,激发新时代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贯彻《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
二、关于打造互动式课堂的设想
互动式教学是指通过在课堂上采用各种手段,让学生与教师就讲课内容进行及时的交流和反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启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笔者几年的教学摸索,打造互动式课堂的主要设想有:
1. 科学地设问,是互动课堂效果的基本要求
设问是一种以师生互动为主要形式的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手段,问题的设置是互动课堂效果的基本要求。设问是《会计学原理》课堂中使用最多的师生互动方式。教师在充分研究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分析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相关程度,综合教学目的和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问题情境中。恰当的设问具有诊断学生学习的状况,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启发思维、反馈调控等教学功能。但是如果设问把握不恰当,则容易导致师生互动流于形式(赵莉,2004)。比如设问太频繁,没有留下比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回答,课堂表面热闹实际学生收获不大;设问太简单,学生不需要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设问太笼统,针对性不强,没有给出足够的前提,要么给出的回答也与教师的设想也有很大的差距,没有达到教学目的;设问超出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学生不知道从何入手回答,教师往往只好自问自答,互动就变成“单动”。教师的提问要帮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形成新的认识,让学生可以自由灵活地提取它来建构新的知识。一般而言,《会计学原理》教学中教师提问,是学生可以从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或者根据现有的知识储备进行思考后可以获得答问的思路。因此,教师尽可能提类似于“为什么”、“请说出理由”、“你是怎么想到的”、“你从哪几个角度来考虑的”这种启发性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可以不断从简单到深入前进,能力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
2. 恰当地导入讨论,是提高互动课堂效果的重要手段
讨论是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案例或者一个故事导入到就某个主题,展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教学手段;恰当地导入举例,是互动课堂效果的重要手段。它是课堂互动中教学环境最自由宽松的、学生参与度最广的互动方式。讨论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的思维要基于课程教学内容又要高于课程内容。因此,教师设计讨论的内容应该选择那些前沿的、热门的、允许有不同声音的、学生会感兴趣的、贴现学生生活又有时代气息的主题;而一些常识性、直白的、没有争议的、对学生的思维也没有启发价值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学生讨论。
讨论的过程中,结合学生自我表现欲的情况,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支持学生的主动表现自己,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鼓励不同观点之间进行争鸣与交锋,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能,产生思想火花的碰撞,互相启发共同提高;教师要把握住讨论的主题方向,对于偏离主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尽快修正;还可以提醒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使学生得到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 趣味地抽查知识,是互动课堂教学效果的实时保证
抽查知识是对互动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如果课堂抽查发现有些学生的知识点掌握不牢,可以督促这部分学生及时学习跟进,而不是等到期中或期末考试前的总复习才把相关问题吃透;抽查中如果发现多数人对知识点的掌握有偏差,可以及时修正教学的教学安排,进一步把相关知识讲透。笔者使用的抽查办法叫“男女接力回答问题”。这种方法的流程为:(1)教师在上一次课结束前给学生布置了需要回答的几个关键知识点。(2)下一次课一上课就开始随机抽某个同学(男女生皆可)回答第一个问题。(3)如果该生回答不出给定的问题,则指定一个同性同学帮助回答,自己则自动在下一次抽查中成为第一个回答问题者,若还是回答不出,顺延到再下一次抽查,直到把正确回答一次问题为止;如果该生能够基本正确回答给定的问题,则由其任意指定一个异性同学回答下一个问题,同理该异性同学如果能够正确回答问题,则任意指定一个异性同学回答再下一个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回答,顺延到以后的抽查,直到能正确回答为止。(4)所有问题抽查结束,表扬正确回答问题的同学,激励未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同学,总结一下同学对关键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男女接力回答问题”需要注意的是,不是事无巨细的知识点都要抽查,一定要是关键的知识点,影响以后章节理解的逻辑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点,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方便后续章节的教学,因为《会计学原理》的特点逻辑严密,前后相连,如果前面的重要知识点没领会,以后的很多重要点也难以理解。
《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吹响了素质教学的号角,作为会计教育工作者响应国家的号召,大胆对传统的《会计学原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变革,着眼于提高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采用互动式教育方式培养未来会计人的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出色的成绩完成这个时代和国家赋予给会计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孙德兴,谭羽非.“交流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黑龙江高教研究[J],2004(6):5-6
对口单招考试,作为职校生通往高等学府的桥梁,已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关注,但由此带来的竞争也是日趋激烈。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会使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一、计划指导
职业学校的学生很多因为学习习惯不科学,对自己的学习没有系统规划,导致学习秩序混乱,不能很好地投入学习。所以,首先就要引导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以利于实现学习目标。财会专业理论课每一门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学生理解掌握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制订出相应的学习计划,内容包括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等。要求学生随时检查自己的学习计划并调整,以适应自身的学习需求。
二、预习指导
预习是学生学习的初始环节,是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方式。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必须注意加强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在财会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内容,也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指导学生完成学案的预习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学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从书中寻找答案,并尝试着去解决一些问题。对一些有难度的知识点,允许学生一知半解,做好记号,以便在上课时更加全神贯注地听教师讲解。
三、听课指导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要使学生听课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生的听课方法指导。①一上课,就要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在正式上课前几分钟,通过检查预学案、学生上课准备工作等,让学生尽快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来,这样能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②积极动脑,紧跟老师的思路。一堂课要保持高效率,必须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时刻跟着教师的思路展开自己的思维活动。特别是学习《财务会计》这门课程,知识点繁多,学生不易掌握,一定要学习教师对问题分析、归纳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巧。③认真做好学案的修正。由于在上课前已经将学案发放给学生,这样就避免学生上课只记笔记而忽视听讲的缺憾,但随之带来的弊端就是学生“多动耳少动手”,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所以,笔者要求学生上课时必须每人准备一支红笔,对学习内容随时进行更正,对课上强调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补充点等方面作出明显标志。
四、记忆指导
复习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财会专业课内容多,在记忆上有一定难度。学生容易遗忘,往往是学了后面的内容忘记了前面的内容,到考试时只能通过强记达到对知识的应用。其实,有很多内容都可以通过一些记忆方法来巩固。①比较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就是对易混淆易错的知识点通过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以便准确地掌握知识。例如,在讲成本法和权益法时,可列表通过概念、特点、账务处理等方面进行比较,使学生能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理解。②联系记忆法。在财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些内容看似独立,其实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因为很多账务处理是站在不同的对立面来进行的。如应收票据和应付票据的核算、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的核算等,学生在记忆时一定要将两者结合起来,这样就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③口诀记忆法。口诀记忆法是指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为便于记忆,将某些概念原理、核算过程、步骤等由一些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关键字、词或词组加以提取,从中抽象出有代表性的词语,以便记忆的一种方法。例如,在错账更正方法的学习中,可以采用以下口诀进行记忆:证对账错画线法,画线改正并盖章,文字个改数全部,科目方向全部对,少记金额蓝字补,多记金额红字冲,科目方向出错误,先冲后填要记牢。几句话,就将错账更正的三种方法归纳起来,非常便于记忆。
五、评价指导
关键词 高校财会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提升方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2.04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财会类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财会类学科也受到了高度重视,这给高校财会专业教学带来了影响,我国高校以往的多数课程课堂教学都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没有一定创新,也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往往是课堂中心与主体,单纯教授财会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环节教学,高校教师应该分析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学生发展需求,给予相应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方略。
1 高校财会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1)教师是课堂中心,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我国高校现在的课堂教学多数仍旧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会计知识,教师教学使用的教材还都是材,使用非常传统的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学生只是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按照知识理论方式去思考与实践操作,缺少主动性与创新性。课堂三要素是教师、学生与教材,课堂围绕着这三者展开了一系列的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我国课堂教学从上世纪50年代就一直沿用“复习学过知识―导入新课―传授新知识―巩固复习旧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都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学生只能间接、被动地学习接受知识,不能很好地激发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高校财会课堂上普遍存在“满堂灌”的教学现象;①而且教师在课堂上多数时间都是在讲授知识、归纳知识,引导学生思考运用知识少,固守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与内容。
(2)教学方法单一。高校财会类专业多数课程教学方法现在仍旧是传统的教学手段,使用有关的系统软件开展辅助教学也不是非常普遍,虽然教师已经将PPT使用在了课堂教学上,但是使用的方法与手段还是非常简单单一的,有的教师不能很好地将课堂教学与PPT结合起来,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缺乏,教师采用单一的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上也只是匆忙地记笔记、做记录,不能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问题、积极思考,缺少思考与探索问题意识与能力。②
(3)实践教学环节不足。高校财会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往往都是课后作业,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多数都是演算习题或者是回答论述问题为主,案例分析题非常少,前两种类型的题不能很好地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且许多学生只是为了平时成绩与完成任务,经常抄作业,这种现象是屡禁不止;高校财会类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内进行实务操作的演练机会就是模拟实训,但是教师并没有很好地设置使用这种演练机会,实训内容多数都是会计核算、会计操作技能等方面,而一些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如理财、审计及管理会计等,这些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有着较大联系。③一些高校虽然设置有会计专业的模拟实训室,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很多实训课程还是处在“纸上谈兵”阶段,没有真正地开展实训课程,教师在实训课堂上,只是机械单纯地重复理论知识内容,重点还是关注学生记忆,这样的实训课是变形的理论课。另外一些高职院校通常都是采用推荐学生到实习基地或者是自主实习形式开展工作前的最后实习,让学生到会计实习基地的思路非常好,但是会计单位中的会计信息属于保密信息资料,学生不能接触到实际操纵,只能看一般会计核算流程,学生认为这样不能学到真本事,有的学生甚至干脆不去,学生在实习阶段多数处于“放羊”状态,实习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功能,这样会计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就会较差。④
(4)教学与评价模式陈旧。高校会计传统教学模式的核心仍旧是会计专业课程,每门专业课程都需要考试,考试是学生学习成果的证明,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与成果的一个证明,因此教师每学期为了应付期末考试的应试要求,教师教学重点与学生学习复习记忆的重点内容也是以通过期末考试为主。会计课程学习过于重视考试分数,综合能力评价考核就被忽视了,也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陈旧单一的教学评价模式,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2 高校财会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方略
2.1 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及方法
高校会计教学模式应该改革改进,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学习、发展实际情况,在课堂上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课堂上遇到的疑难问题,采用小组协作与分工形式,借助网络资源学习、案例分析及模拟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课堂教学角色,从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帮助者,从单穿灌输知识向培养学生能力转变。教师不仅要根据教科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还要以社会实际需求与就业为目标,采用课堂联系实际方法,充实课堂教学内容,特别是在讲授会计专业课程时,应该坚持实际、实用的原则,更好地培养实用性人才,改变财会类各课程各自为政的局面,各个课程之间可以进行内容等方面的合理整合,避免出现重复性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改变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引入角色互换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使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就会有深刻认识与理解。⑤教师也可以在案例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法,如在讲授有关货币资金知识时,将班级内同学分组,让其分别模拟企业中各个财务部门,让学生分别担任不用岗位职务,这样学生能够更为深刻地认识现金管理条例规定,也能够科学地理解其中内部牵制制度。
2.2 强化会计教学实践环节
高校应该充分使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选取一些优秀的会计模拟实验软件,构建高校会计专业教育学习过程中的“会计实验”环节,让学生参与到模拟环节及事件中去,学生在比较真实的企业实际业务模拟事件中,开展真实的核算、决策等操作学习,这样能够促进学生进行发现式、探索性学习,改变以往传统机械的学习过程。⑥高校也可以借鉴有关院校整合学校师资力量,在校外成立会计服务机构,承担一些会计咨询业务,让一些已经考取会计从业资格的学生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培训其各种基本技能。
2.3 创新考核评价机制
最后就是要创新学生成绩考核评价机制,以往的成绩考核与评价主要是依据学生平时考勤、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考试三项内容进行的,这不能很好地显现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高校应该改革创新会计专业知识考核形式与内容,测评学生知识学习成绩时,应该引入多样化考核评价体系与机制,例如可以增加学生完成实验操作作业的情况、学生知识掌握与知识使用情况等方面,这样才能较科学综合地体现学生的素质,高校应该在课程考核细则体系上多多努力。
3 结语
高校财会课堂教学现状与问题给其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消极影响,应该及时地发现并解决,高校面对新的教育形势与发展,应该结合社会实际人才需求情况,改革教学方式与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注释
① 田学功.应用型高校《税务会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2):412-412.
② 易三军.独立学院《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基于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的教学经验[J].财经界,2013(33):172,174.
③ 童丽珍,童立华.多学科贯通式教学――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4.35(8):80-82.
④ 曾龙祥.案例参与教学在财务经济分析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9(1):84-84.
教学模式是指依据某种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而归纳提炼出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的教学方式,包括教学过程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而形研究式教学是以研究问题为中心,通过让学生参与研究过程来培养其研究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研究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是在素质教育的理论指导下,以民主合作的教学关系为基础,以导学的教学程序为主线,充分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通过教学系统诸多要素的优化组合,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教学模式。研究式教学更重视学生主动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性教与学生创造性学的有机结合,是创新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反映。探索研究式教学新模式,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改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教”与“学”的重新定位 相对规范、严谨、程序化的传统教学,研究式教学是一种近似“松散”的教学模式。首先体现在“教师”和“学生”身份的重新定位,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在实施研究式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知识掌握及能力提高的促进者、指导者及合作者。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者,同时也是知识的合作者和研究者。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积极的相互作用应该是让行为主体之间进行没有任何强制性的诚实的交往与对话,这依赖于良好的对话和交往环境,研究式教学恰恰为师生提供了这一点。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处于优势地位,教学内容处于支配地位,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没有得到体现。而在研究式教学中,学生是研究问题的主体,教师只是研究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维持者,这就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平等对话的环境,使师生间合理交往成为可能。学生通过与教师的合理交往,促进自己对研究体验的获得进程;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合理交往,充分实现自身的角色价值。
(二)教师与学生角色经验的相互促进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角色距离相对较远,这种生硬的关系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而在研究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难于角色的变化,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在研究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都是研究群体中的一员,他们在长期合作中,相互交流,教学相长,共同发展。随着组织研究式教学活动的增多,学生的研究体验会促进教师的反思,推动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教师的角色经验必然得到不断积累。而学生在研究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反复指导和自身的积极思考,知识不断积累和更新,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在确定研究问题、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合作、交流表达等方面越来越得心应手,角色经验不断积累。
二、研究式教学模式的体系构建
研究式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这一教育过程应贯穿学校教学过程的始终。根据会计专业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可以将研究式教学模式体系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如图l所示):基础教学组织阶段、实践性教学环节、案例分析阶段、科研攻关实验阶段。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并不拘于单纯使用某一种方法,在众多方法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通常对于低年级刚接触专业基础课的学生,更多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与相应的启发式教学结合,随着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的提高,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较好地提高会计研究式教学的效果。
(一)基础教学组织阶段 本阶段属于基础教学的组织,主要着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研究式学习的思维和方法。任何教学环节的展开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即本学科专业及其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系统化的知识。掌握基础研究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知识的基础之上,尤其是对处于基本知识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引导他们从事研究活动更要强调和突出知识的基础性作用。根据对研究式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认为研究式教学应紧紧围绕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在运用中学习、在探索中创造。
(二)实践教学环节 会计课程多是实务操作,学生不仅要具备基本概念的把握和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为了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经济生活当中,需要通过一些模拟仿真训练来强化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以做到各课程融会贯通。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可以增加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性教学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同时通过实践体验也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会计专业具有实践性、技术性强的特点,应当按照实践性教学贯穿于学生专业学习全过程的设计思路,构筑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首先,针对目前实践教育环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使会计实践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应该建立三位一体的会计实践教育模式,如图2所示。
其次,应当做到有针对性地完善各项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学校教学阶段,实践性教学环节以校内模拟实验为重点。校内实验室包括手工和计算机模拟实验,手工模拟实验有单项实验和综合实验两种。通过校内实验教学安排,形成单项实验和综合实验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同时与相应的会计理论课程同步进行。在单项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实验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最后,积极开辟校外实习基地,通过与企业合作,形成产学研的办学机制。这既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步骤。同时鼓励学生按照学校制定的实习计划和要求,自行参加社会调查,根据未来就业方向有目的地进行选择,主要培养学生社交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应变能力和工作能力等。
(三)案例分析、研讨阶段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互动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以及对知识进行整合、运用的能力。财务会计々业课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如果继续一味地采用传统会计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接受的方法容易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则在公允价值、存货计价、投资的分类和会计处理、利润表的形式等方面都作了很大变动,但这些变动通常难以在教材中立即体现,学生很难理解。而在财务会计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各行业财务的真实、具体情况,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科研活动实验 研究式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方法,诱导学生注重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进行学习方法、研究方法等类似内容的渗透也取得了一定效果。有了训练方法的强化,就应进一步加强思维训练。在各种思维能力中,创造性思维能力最重要,是提升思维层次的关键。培养和训练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要充分体现在运用中学习的思想。因此,只有不断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才有助于知识的巩固、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为各种学习活动注入研究性内容。如在阅读一些经典文献时养成记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随时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并在读完有关内容后及时加以整理,形成系统化的观点,为进一步研究做准备。同时,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介绍学科前沿或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前沿,关注理论热点问题,掌握最新的知识动向。把握前沿也是善于学习的表现,是研究的捷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激发其研究的兴趣。校内实验室包括手工和计算机模拟实验,手工模拟实验有单项实验和综合实验两种。学习有了知识,仅仅是奠定了研究的基础;把握了前沿,也只是有了研究的方向。进一步展开研究还需要学习一定的方法。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和桥梁,是研究能力得以形成的关键。在学生了解基本的前沿和掌握一定研究方法之后,可以进行学生科研活动的试验。
科研活动实验通过本科学生科研项目来进行,为加强学生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巩固其专业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由学校设定一定的科研资助基金,用于资助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活动。资助立项的范围应包括与会计专业有关的理论及政策研究或调研活动;或与会计专业交叉的相关学科的理论及政策研究或社会调查;项目可以由申报学生自主拟定,并鼓励学生跨班级、跨专业和跨学院联合申报。
通过进行科研研究,学生可以将选题、文献检索、阅读文献、文献综述研究及方案设计、研究实施、总结报告这6个环节全面系统的掌握,为以后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思辨能力。
三、研究式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选择
研究式教学的方法有多种,但每种方法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和适用性。
(一)引导——传授式教学 研究式教学中最常用的是传授式教学,这也是教学的基本方式。传授教学的讲授关键是如何体现引导而不是一味地满堂灌。激发学生对这一专题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还可以传授分析思路和方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索。
(二)指导——自学式教学 在高年级学生中,鼓励学生自学是研究式教学中的应有之意。学生在学习了理论课程之后,可以在此基础上,对会计课程的相关专题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或者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题目,集中研究一两个实际问题,在学习结束时形成研究成果,这种方法对学生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效果十分显著。
(三)提问——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也是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但对教学班级的规模有所要求,通常学生规模较少为宜,否则会导致现场难以控制、多数人成为旁观者、讨论偏离主题、缺少发育机会等问题。因此,讨论式方法虽然能够翻拓展学生开放性的思维能力,满足学生渴望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但具体细节还需要教师在考虑周全之后才能操作。
(四)模拟——案例教学 案例分析能力是管理课程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该方法适用于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之后,对典型个案深入分析,再上升到理论,举一反三。案例分析常与讨论式相结合。
(五)答疑——咨询式教学 该方法允许学生提出自己所关心的疑难问题,教师给予解答。不但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能考验教师的职业能力,督促教师不满足于现状,不断求新,具有较强针对性。
(六)实践——现场式教学 当需要考核学生对现实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时,研究式教学更适合于个案的现场,这种方法能够直接深入现实调查研究,对学生的印象会非常深刻。但了不影响现场的工作,现场式教学参与人数应当限制。但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对目前各大高校来讲,这一要求还较难达到。
上述各种方法中,第1、2两种一般多用于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课程的讲授,虽然这个阶段的教学以教师传授为主,但并不排斥在该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和能力。第3、4种往往与案例教学结合,其教学对象多为已经具备了较为扎实的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学生。这类学生通常已经经过了会计课程的系统学习,进入更高层次的专题学习阶段。第6种方法更多体现在社会实践中,这涉及到开辟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第5种教学法一般不独立使用,通常与上述其他方法结合运用。
四、研究式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
以“引导——传授式教学”和“指导——自学式教学法”为例说明研究式教学方法在会计基础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引导——传授式教学 该教学法适用基础教学组织阶段,是研究式教学的初级阶段,本阶段主要着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研究式学习的思维和方法。
任何教学环节的展开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作为基础的知识,一般都是本学科专业及其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系统化的知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较为欠缺,自学能力也较弱,对于本阶段的教学组织与实施,应该更多的采用引导——传授式教学,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具体讲授某一会计交易事项时,应先引导学生了解并总结掌握本事项的基本框架内容,在基本掌握主体框架之后,再具体到各知识点的核算内容,最后通过全面掌握各知识点的细节提升到主体框架,这样的引导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对本业务核算的内容有一个清醒的总体认识和一个清晰的脉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
以《初级会计学》课程“供应业务的确认与计量”一章为例,说明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
“供应业务的确认与计量”通常的讲解程序为:账户设置——应用举例——课堂练习。通常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首先将该业务循环所应用的账户结构、内容全面进行介绍,其次再应用举例。这样的教学过程安排,基本将教学内容全部覆盖且符合教学内容的设置和逻辑。但如果不分层次和本质关系,只是笼统地将账户设置全部介绍,大量内容的机械记忆会使学生对核算内容没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产生认知上的障碍和心理上的排斥。
因此将上述教学思路重新设计为:框架(全局)——各知识点(局部)——框架(全局),体现总体一细节——总体(最终的提练)。如图1所示:
图3首先介绍了供应业务的基本原理和框架结构,引导启发学生明确核算要点,即“物资核算”和“款项结算核算”。在具体讲解账户结构及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清晰账户和核算要点之间的关系——即具体账户的归属(使用功能),从图3中可以看出,对物资购入情况反映涉及“原材料”、“材料采购”两个账户;对款项结算核算涉及“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三个账户。这样划分使学生很容易将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通过分类总结归纳其类别的共性,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出现大量知识点纷涌而至,从而使学生不知所措,出现混乱和张冠李戴的现象。
(二)指导——自学式教学 对于高年级学生,由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面对教学对象的变化,可以适时调整教学 方法。可以自学为主,指导为辅,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直接提出问题,指导学生的思路,由学生自行分析并找出解决的方案。以中级会计实务中“投资性房地产”一章为例说明该方法的运用。
针对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其要点涉及到不同计量属性的运用,并且其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中存在着不同计量属性之间的变更,同时,由于房地产的用途发生改变,又存在投资性房地产与非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业务处理,且这种转换的业务处理在不同计量属性的运用下又有所差异。因此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存在几条主线,各主线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学生会感觉投资性房地产的业务盘根错节,相互交织,这是因为对该业务的内容体系不甚明了,对各知识点混淆的结果。可将投资性房地产业务的内容框架总结如图4。
图4可以使学生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运用一目了然,明确两种计量模式适用的不同阶段,同时在后续计量中可以由成本计量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但这种变更不能反向操作。
对由于房地产的用途发生改变而导致投资性房地产和非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业务如图5所示:
从图5可知在投资性房地产转换处理时,由于涉及两种不同的计量的模式,将转换业务分解成四种类型。即分别为账面价值形式下的相互转换和公允价值形式下的相互转换。只要掌握不同类型转换的核算要点即可熟练进行实务处理。
对讲授内容,应力求做到少而精和管用,尽可能留出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和提问,让他们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正所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只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才能调动其思维。尤其在学生不能用已有知识回答问题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沿着逻辑推理的途径思考和探索,并告诉学生,分析问题应从何处人手,解决问题可采用哪些方法及其依据的理论和实践,如何导出结论,最后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等。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和技巧,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其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鹿亚芹、李名威:《会计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年第12期。
[2]朱守森:《浅析会计教学模式改革》,《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3]宋梅等:《大学本科生研究式教学的思考》,《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6期。
关键词:商科 教学改革 学生调研 满意度 特色发展 改革建议
一、独立院校商科教学模式改革现状
1.学生普感生活无聊,个人素养得不到提升
据我组调查研究显示,极少数的学生从来没有觉得在学校的生活无聊,而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感觉学习生活很无聊。学生感觉生活无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只注重书本教育,忽视了学生个体素质发展是主要原因之一。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个体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塑造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个人,进而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创造出文明进步的社会。传统的教育,只注重教育促进科学技术生产发展的工具功能,而忽视人作为个体的自身发展;重视实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人的心灵育化和人格的培养,忽视人的精神和价值的实现。传统的教育观念,很难造就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个体。许多天之骄子,在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后,面对现实的不如意,由于没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过早地结束了年轻的生命。也有一部分学生,忽视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自我主义思想膨胀,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观念较重,而放弃了对理想和事业的追求。还有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由于自理能力较差,平时不注意参加体育锻炼,而不具有健康的体魄,不能为祖国、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存在最为普遍的问题是学生进入社会后,不能正确处理公共政策和人际关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差。
2.缺少更多实践环节,教学僵化
据我组调查研究统计,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在校商科学生应培养的主要能力是实践和科研能力,只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基础理论学习是最重要的。而目前的教学现状是,教师过于依赖教科书,照本宣科;课程与实务脱节,缺乏实践环节教学;教师满堂灌,不重视学生的消极情绪及被动学习。
二、独立院校商科教学模式的改革成效及对学生的调研和分析
1.改革成效
商科教育改革打破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班级授课制,而代之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小组交流、大班讲评几者结合的教学新形式。这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兴趣、主动性、积极性、师生关系等因素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这种教学形式没有预定的真理、知识、经验或价值,教育的过程是一种探讨、交流与对话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以提出与解决问题为始终,能够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它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创造了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学生对学习的被动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视学习为乐事,主动学、积极学。
2.个案分析-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法商分院
为了了解独立院校商科教学模式改革后的变化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提供依据,课题组选取了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法商学院作为个案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分别对经济学、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现行的商科课程难度适中,能为大多学生所接受。多数学生认为师生互动是课堂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但是目前我国独立院校的商科教学还是以教师授课为主,有少量的师生互动,教学方式较为传统。商科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方面有所不足,而多数学生认为与企业合作非常重要,希望学校能加强与企业的直接合作,增加实践机会,实现“干中学”,这也许能成为最直接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应是将来改革考虑的重中之重。商科教学的改革应该有创新之处,而又符合现实状况。因此在改革政策制定时,应注意不能墨守陈规,要有所创新,符合当代高等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需要注意不能过于好高骛远、脱离实际。
3.对学生调研的分析
随着商科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传统商科教学理论的局限性,商科教学模式的改革成为必然,传统的商科教学模式存在诸多缺陷,比如:在独立院校人才培养观念存在较大的缺陷,独立院校的学生往往在学习理论知识方面稍弱于一本二本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方面稍弱于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学校现在对人才培养主要侧重在理论型人才的方面,而较少侧重实践方面,这其实和教学方法存在较大关联。商科教学偏向课堂教学,课堂上的老师主讲,虽然偶尔会和同学互动,但这对学生自主性以及对知识的吸收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激发不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老师讲课一味按照书本来说,或者根据PPT教学,问题是学生们对这类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最多就是记记笔记,抄抄答案。而商科知识中存在乐趣的部分由于教学方式不当而被掩埋。这样的教学模式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提高实践能力。商科课堂的乏味导致学生睡觉,玩手机,甚至逃课,此类现象层出不穷,这不仅是商科老师自身魅力的缺失及教学方式的缺陷,更是整个商科教学模式及体系存在缺陷的体现。等到毕业,商科学生不仅理论概念没有熟记于心,动手能力更不行。而走上社会,对于非研究型商科学生来说,理论知识固然要扎实,但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比如会计做账,必须要亲自动手操作,在熟记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活动。所以说,独立院校商科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我们所说的商科教学模式的改革并不是要完全否定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在现行体制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在理论的基础上增加实践的训练,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以致用,更出色地完成实践任务。
在商科教学模式上,我们认为可以采取分层次教学,由易至难,更新教学内容,通过能力强化模式,模拟实践,项目实践,开放式实践来加强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另外学校可以开放一个实践教学基地,平时学生可以多去操作,也可以在撰写毕业论文之外,加一项综合实践能力测试,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进行考核,以此来推进改革。同时,学校要做好宣传工作,宣扬有关商科的实践精神,以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和谐发展来作为教学目标,以“立体渗透”式的教学模式来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系统,让学生全过程参与教学,实行“三点式”的教学方式,即教师讲课生动点,学生听课认真点,师生互动多一点。在考核方面实行多元化的评估模式,改变传统理论考核的方式,这样弥补了以往死板的考核制度,学生会减少对考核的厌烦度,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减少了考试作弊,及逃课厌课的现象。
三、对独立院校商科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1.借鉴经验,改革教学方法
独立学院商科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借鉴优秀的课堂教学案例。在教学方式上,可以从传统的“传授式”转变到“研讨式”,实现从“一言堂”到“群言堂”;在教学目标上,可以从“授人以鱼”转变到“授人以渔”;在师生关系上,可以从“主客关系”转变到“主主关系”;在教学评价上,可以从“一张试卷定高下”转变到“试卷考核+学生在研讨中的实际表现和能力”来综合评定成绩。
从具体来看,商科的相关教师要改变过去的单一的讲授方法,把讲授、辅导、自学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训练,重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商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鼓励学生提出新见解、新思想,甚至在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敢于与老师辩论;教师在传授中,应重视知识的简约化、结构化,在传授有限知识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分析知识和总结知识的能力;改进考试方法与教学评价,建立更加健全的考核评价机制。以上的改革建议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并有创造性的提出新建议,对培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型商科人才具有指导作用。
2.总结优势,开设相应专业的实验课程
开设相应专业的实验课程毋庸置疑会是独立学院商科教学模式改革的一大关键点。如开设综合会计模拟实验,国际商务单证、模拟炒股课程等。高等商科教育要贯穿于实践之中,通过实习、实验、模拟等实践性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素质,促进学生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品质。学生通过理论化的学习之后,运用知识于实践操作中,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选择归纳知识。专业的实验课以问题启动思维,要求开动脑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会善学、会学、活学。专业的实验课程的巨大作用在于使教学活动从静态转向动态,从封闭型转向开放型。
3.开展校企合作,创建实践基地
独立学院商科教育改革的另一重点是开展校企合作。实践出真知,商科教学与社会实践融合起来,学生们通过建设社会实践基地,走出校门、深入企业、学以致用、开拓视野。校方选择具有实力和特色的且能达到一定实践效果的企业进行合作,双方签定协议,成为挂牌的校外实践基地。且校方应着重发展社会实践基地,鼓励、督促并且指导学生选择专业对口,有利于理论实践、自身素质提高的基地进行训练。而且应努力使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称为商科教学的关键点,以优质的实践条件吸引学生进行更多更全面的社会实践训练。
4.创新思维、创新教学模式
作为独立学院重要部分的商科教学应该随着独立学院的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理念,为商科教学注入新力量,开创新思维。各商学院通过构建新型发展模式,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运作规则,发展新的教学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目标,获取该更大发展空间。在商科教学过程中建立并创造新的要素组合,包括商科教学理念创新,商学院管理体制创新,科学研究创新,从而形成竞争优势;转变商学院原有的工作思路,调整组织结构。为独立学院商科教学模式的改革奠定更加优质的发展背景。
参考文献:
[1]那薇,曹国林著.《独立院校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4
[2]金彦龙,李福学,牛似虎著.《独立学院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