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8 15:54: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创业市场风险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青年学生;创业;金融;系统性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1-108 -02
一、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相关的政策环境、运行机制都在不断的完善,风险和创业也如影随形。尤其是对于各方面基础、条件均薄弱的青年学生而言,创业带来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一旦创业出现了风险,很大程度上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或者直接的损失。鉴于此,在青年学生创业初期,需要考虑各类处在或者潜在的风险,最大程度降低青年学生创业的系统金融风险,一旦出现风险也能及时地进行控制、化解。
二、学生创业中金融方面的系统性风险分析
(一)创业能力不足致使的风险
现如今,社会上青年独生子女较多,由于大多数的独生子女从小到大受到父母过多的宠爱,在刻苦、独立等精神上较弱。另一方面,再加之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一般较为滞后,创业竞赛、创业实习、创业实践也较少。很大程度上致使青年对相关国家政策、市场、管理知识、法律认识程度不尽人意。在创业过程中,青年在实践能力、创新创造能力、意志品质、人际沟通能力上还需要进一步强化。若是创业者上述个人的基础条件难以达标极易造成创业失败,构成创业风险。
(二)宏观政策改变造成的风险
一些地方政府以及行业的优化政策会在一定时候发生改变,一旦市场成熟,一部分创业企业在获得一定的初步成功以及积蓄时,会因为政策的保护达到极限,相关创业税收优惠、政策优惠、贴息优惠以及办公房租优惠等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减少。该种变化将会对创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进而引发创业风险。
(三)地区背景差异带来的风险
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之间发展还未达到一定的平衡,地区之间的发展的多层次性越来越突出,比如在融资渠道、政策支持、商业氛围、教育发展、开放程度等方面上,西、东、中部地区差异较为显著,针对中西部地区来说,选择的余地小之又小,而东部地区的创业路径则具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对于普通院校而言,在创业条件上显然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致使在激烈的创业市场竞争中,学生需要面临更大的挑战。
(四)创业市场竞争存在的风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市场俨然成为了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各类市场因素也随时会发生变化,需求、供给两组之间的关系总在不断地转换,机遇也会转瞬即逝,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青年在创业初期,不论是进入哪种行业、市场,均需要面临激烈的竞争,营销压力、机遇变革也自然而然需要自己来承受。这时市场就像一个巨大的筛子,把一些不够成熟的创业项目就残忍地淘汰,创业的市场风险也会伴随其中。
三、学生创业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控制
(一)创建创业孵化平台
随着我国一些高科技经验的积累,如今已经有一部分地方政府构建了一些项目孵化基地、学生创业园、大学创业中心、创意创业一条街等,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青年学生展开初期创业以及运作。在该类创业孵化平台中,政府、学校的优惠政策均能得到保证,比如针对一些入驻的青年学生创业团队而言,学校、银行也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可以在一定年限内的孵化期中享受免税、零租金的待遇。在孵化期内,青年学生创业者能够认真完成市场调研,对市场需求进行全面了解,对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展开研究,充分掌握开业、融资、税收、保险等情况,有效了解招聘、促销、业务开拓、信息处理、广告宣传等相关的创业实践活动。 尤其是对于一些没有创业经验的青年学生而言,创业孵化平台俨然十分关键,是一个有效进行实践、积累经验的平台。
(二)创建能力培育平台
学校作为能力培育平台的主体,需要最大化应用科研、教学、管理等相关优势,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整合,帮助青年学生的创业教育有效的进行建设,构建一套和我国实际国情相适应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一步强化青年学生的创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比如学校可以适当的增设相关的企业法规、产业政策、营销策略、当地经济特色等课程,对青年学生的创业活动展开理论指导、业务培训,在让学生学习创业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树立优良的创业心理素质,从而获得对风险的分析认识、转化、分解的能力,逐渐强化自身能力,为今后的顺利创业奠定有力的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青年学生的创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系统地进行推进,我们简析了学生创业中金融方面的系统性风险分析以及学生创业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控制,分析和探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青年学生进行创业,进一步满足青年学生创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丽娟.十后金融系统性风险防控分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5,35(2):57-59.
关键词:投资项目;风险;分析;对策
一、投资项目风险的概念
(1)项目风险。投资项目本身就存在的特有风险称之为项目风险,风险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人们无法准确的评估出风险所带来的损失程度。面对项目的特定风险,人们通常采用概率的方法来估测风险有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用项目标准差来进行衡量,从而分析出是否能够有效规避风险。每一个投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都存在不同的风险,也可以理解为投资本身就是一项存在风险性的经济活动。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会由于外部和内部的因素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实施结果,所以投资项目也会产生或多或少的项目风险。对于风险的发生,如果人们不能准确的评估和防止风险发生,那么就会对投资方造成无法预测的经济损失。造成风险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比如在投资初期由于对项目的一些因素分析错误引起的误差所带来的风险,或是筹资过程中的风险,以及项目收益风险和市场风险等。(2)公司风险。公司风险指的是不考虑投资中的其他风险因素,而单纯站在公司的立场上来分析出的投资风险。通常衡量公司风险的标准是以公司收益额为衡量标准,构成公司风险的因素也是各方面的,主要包括:资产所占比重所产生的风险;以及公司在投资初期由于缺乏投资方面的经验,所以对即将面临的风险评估不准确从而带来的经济风险;还有的公司在面临投资风险时由于处理方式不当,从而引发了对风险规避不力的问题,这样也会引起一定的公司风险。(3)市场风险。影响投资项目的因素所导致的投资项目预期收益的变化能够引起市场风险,除此之外,政策、经济、通货膨胀等市场波动和影响都会引发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与项目风险和公司风险不同,市场风险无法通过有效的方式完全规避,只能通过投资者和企业及时进行预测并加以预防。另外,由于市场风险是与市场的经济发展与市场活动变化相联系的,所以规避市场风险的有效方式就是分散投资资金来减轻市场对投资项目的影响。
二、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
(1)投资风险控制能力较弱。目前,我国在项目投资方面的规模总体来说有了明显的飞跃,但主要存在的问题仍然是规模偏小且投资风险控制能力较弱。首先,投资规模较小就意味着投资资金少,不利于其进行投资风险控制。投资机构所进行的投资资金少,那么在利用资金来分散投资风险时就意味着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分散风险,也就等于控制风险能力较弱,所以对有关投资项目进行后续资金投入时也比较困难。另外,风险投资机构管理资金规模较小也不利于对发展潜力较大的项目进行投资活动,这样也容易引起支配资金困难、抗风险能力较差等一系列的问题。(2)融资渠道不通畅。目前,我国缺乏成熟的机构投资者,投资的融资渠道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以银行贷款为主,融资渠道单一,风险投资的主体来源主要集中于政府和金融机构贷款,因此,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行为很容易受到政府的决策影响。我国在项目投资方面起步较晚,目前也正处于风险投资业的初期,对风险投资各方面始终坚持创新的原则,以政府为主体进行项目投资虽然对于我国正处于风险投资初期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但随着我国的投资产业发展,能够明显意识到这种融资渠道单一化以及投资模式的不合理性所带来的问题。(3)缺乏优秀的风险投资从事人才。目前我国从事风险投资的人才大多是金融专业,或多为技术干部专业的人员,虽然他们懂得一定的技术专业知识,但缺乏对风险投资的实践和了解,也缺乏经营管理和开拓市场的实践经验。如今,虽然有现代科技设备能够帮助金融人员快速的了解现代科技知识和投资知识,但由于这些人员对风险投资没有实战经验,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与发展也没有实践经验,在投资过程中往往凭自己的感觉或是以一般项目投资理论来进行风险投资,这样很容易因为自身的判断错误为投资方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4)缺乏适宜的文化环境。我国的风险投资能够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其投资对象主要决定着风险投资的风险性,因此对于风险性越高的投资对象,就要求投资者能够在投资时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风险越大,收益越大。但我国长期以来的经济体制使得投资人在投资方面已形成惯性思维,在面对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时很容易选择放弃,害怕承担经济风险,也是由于长期以来的经济体制阻碍了我国适合发展风险投资文化环境的形成。这些不适宜性成为了影响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一是企业若缺乏传统观念,或缺乏道德性那么就会对社会的各个层面都产生影响,导致市场的严重失序,这样的思维使得投资者认为投资资金较大是一种盲目投资的行为,因此不敢尝试;第二是由于长期的计划与安排,使得很多投资者产生了安于现状的生存态度,在面对规模较大的投资项目时,缺乏一定的冒险与创业精神,只想固守着自己的本钱,不敢放手一搏;最后在国家发展的道路上,无论是办什么事都存在着讲人情讲关系的现象,没有真正的形成“公平合理”、“以人为本”的文化气氛,这对于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也容易走关系。
三、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对策
(1)把握政策环境变化及取得政府支持。目前,我国国内的经济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投资项目方面还不够成熟,政策环境的变化以及政府对投资项目的干预导致在投资过程中产生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和风险。因此,对于风险投资企业要懂得如何把握政策环境变化,取得政府支持,这样才能够避免投资过程中由于一些不确定因素而引发的风险。(2)优化投融资机构。在金融危机过后,私募基金领域国际化的趋势明显,但是由于国内相关规则的差异及认知程度、信任度的不同,国内风投整体的水平还很低。从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看,我国还需继续优化投资主体结构,拓宽资金来源,加快建设多层次的风险投资市场,培育多元化的风险投资主体。应进一步增强国内风险投资机构的实力,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的流入。逐步使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成为风险投资的主体。我国应进一步更新投融资理念,充分认识和了解风险投资,并树立积极利用风险投资发展经济产业的意识。(3)开放市场,引进外资基金和风投人才。风险投资对人才的要求很高,只有懂得金融知识和开拓市场的高科技人才才能够有效的评估到项目风险,并做到规避风险。外国的风险投资业之所以比中国发展的更先进更科学,主要是因为国外的金融视野比国内要宽广,还因为国外对金融多年的研究与发展为风险投资积累了众多的经验,这些都造就了国外的投资家能够在面临激烈竞争的经济市场时依然做出正确的风险判断,对此中国还应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必须掌握相关的金融理论知识,吸取国外的经验与成果。(4)优化风险投资环境。首先要建立规范风险投资运营机制的法律法规,通过发达国家风险投资业发展的成功结果表明,建立风险投资方面的法律法规能够有效监督风险投资业的健康发展,保证风险投资行业的健康发展就等于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严格规范风险投资的运营机制,优化风险投资环境,是保障我国风险投资业顺利发展的必要之路。
结语:总之,随着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与壮大,风险投资业也将会变得越来越成熟,我们应该在风险投资业发展过程中借鉴外国的投资经验,吸取教训,并完善我国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培养投资方面的人才,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业的蓬勃发展,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创业投资的概念
风险一词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非常广泛的概念之一,对风险的含义与特征的解释有多种,且莫衷一是。比如风险可定义为不确定性的行为;风险是可能造成失败和损失的发生;风险是实际与预期的相反结果等等。创业投资风险的含义一般界定为特定主体在特定期间内各种的无法预料的和控制的因素的作用,使创业投资机构可能发生一定的利益损失。因此,只要创业投资机构在预测中可能纯在实际与预期的收益的相反性,就可以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
创业投资中的风险分析
1.创业投资的政策风险
在创业投资的政策方面,我国给予了强大支持,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保障企业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但是,一些政策却增加了创业投资的风险。首先是作为技术入股时,对技术成果的价值评估问题;在创业投资技术发展阶段,创业投资技术的应用性和价值性不能准确的进行评估其真正的价值,这势必极大影响创业投资企业对股权比例的认定。其次,我国法律在创业组织形式上认定存在障碍;目前我国法律规定,只有法律认定的合资企业、有限公司或合伙企业,并且具备实际运作资金,开展经营业务活动才会被认定为投资活动,在此基础上确定创业组织的法律地位及其义务和相应的权利,否则当事人的权益就无法得到保证。
2.创业投资的市场风险
在主场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创业投资项目,因此创业投资项目的风险因素会受到市场的竞争环境和市场的定位环境的双重影响,概括而言就是如下因素:(1)目标市场定位的准确性。不准确的市场定位,加大了市场进入的难度,提高了成本,不利于市场的开发,同时失去了进入其他市场的机会;(2)竞争对手的数量。在市场上同一技术被开发或者同一种产品的生产企业越多,则越发提高了竞争的风险程度;在进行创业投资时,我们不仅要评估市场上存在的对手,同时还要评估出潜在的竞争对手;(3)需求分析可靠性预测。目标市场的准确性需要我们准确的分析,一次影响企业的产品数量,随后影响开发新产品的研究方向,增加了我们在在重大决策中失败的风险;(4)竞争对手的实力。对竞争对手除了要考虑数量的多少,还要考虑某些实力巨大的企业,这些都会造成竞争的风险。
3.创业投资的管理人员风险
在创业企业的内部环境中,管理人员的素质通常是创业投资机构在投资决策中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如何促进与创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构建合理的内部运行机制、设计公司发展的商业模式、拓展销售渠道等等都是和管理层的工作人员密切相关的要素。由这些原因很有可能会导致核心管理人员在投资企业陷入投资风险中后,离开投资企业。稳定管理层和风险企业的合作关系,是创业投资机构在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因此,在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下,创业投资机构把对项目的价值的看待部分移动到管理人员上。
4.创业投资的资本退出风险
创业投资还有一种风险就是风险资本的退出风险。只有资本退出才能变现创业投资的收益,因此选择一条合适的退出渠道对于创业资本退出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优于创业资本的特点和创业投资的运作方式的独特性,使创业资本与创业企业的结合只是结合很短一段时间(一般3~7年)。在创业资本投入创新项目的时候,创业资本自身便要为其找到一条方便、安全而且能得到最大利润的退出方法。没有合理的退出渠道,创业资本就无法实现资本的增值和进一步的资本循环,这将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创业投资者获得最大的报酬,也会影响到其他风险资金的流入。
创业投资中的风险控制措施
首先是创业投资中筹资阶段的风险控制。上市公司一般都是是各行业的领头企业,资本实力雄厚,公司的治理能力和风险投资的参与意识比非上市公司要强。上市公司可通过参与建立创业投资基金的形式,然后请专业的创业投资公司来负责运营资本。一方面可以利用上市公司的投资基金来发展中小型企业,同时上市公司又可以享受中小型企业的企业价值增长所带来的收益。其次是创业投资阶段的风险的风险控制。首先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投资形式,处在不同领域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是截然不同的,投资组合是当今投资领域中最常见的分散风险的方式之一。然后就做好项目的筛选,项目的筛选是一个价值发现和过滤风险的过程,它也是运作一个创业投资项目成功的重要前提。从最基本的点出发的话,我国的创业投资市场,目前风险投资家在选择项目时主要关注的投资项目三方面的问题,包含项目市场前景、创业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及竞争力、项目管理团队即被投资企业的管理团队。最后是提供增值服务。为创业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是规避创业投资公司投资阶段风险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最后是创业投资中退出阶段的风险控制。创业投资在投资时的收益很少,主要收益在创业投资资本退出的时候。如果没有退出渠道,投资者就要永远承受风险。在我国,目前大家普遍认为,由于创业企业的资金规模问题往往是影响创业企业的上市重要原因之一。创业板虽列入议事日程,但距离真正正式设立还尚待时日。
[关键词] 风险投资 风险分析 风险控制机制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也称创业投资,作为支持高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力工具,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从广义上讲,风险投资是对一切有意义的开拓性、创业性经济活动的资金投放; 狭义上则是一种主要对尚处于创业期且具有高成长性的新兴企业的长期投资,以期待所投资企业的资本增值来实现投资回报的投资方式。其实质是通过投资于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群,把其中成功的项目进行出售或上市,实现所有者权益的变现(蜕资),从而不仅弥补失败项目的损失,还可以使投资者获得高额回报。
一、风险分析
由于风险投资所投资的风险企业大多是具有较高增长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从技术的研究开发、产品的试制、生产,到产品的销售要经历许多阶段,而投资风险存在于整个过程中,来自于多方面。因此,加强风险投资的风险研究,规避风险,直接关系到风险投资主体的中存和发展。
1.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在风险投资过程中,风险企业对高科技产品的创新过程,因技术因素导致创新失败的可能性。技术风险的大小由下列因素决定:(1)技术上成功的不确定性。新技术在诞生之初都是不完善的、粗糙的,能否在现有的技术知识条件下按预期的目标实现都是不能确定的。(2)产品的生产和售后服务的不确定性。产品开发出来后,如果不能成功地生产出产品或进行批量生产,仍不能完成风险投资的全过程。(3)技术效果与寿命的不确定性。一项高科技产品即使成功地开发、生产,事先也难以确定其效果。同时,由于现代知识更新的加速和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新技术的生命周期缩短,一项新的技术或产品被另一项更新的技术或产品所替代的时间是难以确定的。当更新的技术比预计提前出现时,原有技术将蒙受提前被淘汰的损失。因而高科技产品往往寿命周期短、更新换代快。(4)配套技术的不确定性。一项新的技术发明后,往往需要―些专门的配套技术的支持才能使该项技术转化为商业化生产运作,如果所需的配套技术不成熟,也可能带来风险。
2.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风险投资运作中风险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失误和不合理所带来的风险。风险企业大多为创新科技企业,这些公司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即公司的创始人大多是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在专业技术上各有特长,并对技术开有独钟,但他们在管理上却不是行家或对管理的细节不感兴趣。(1)决策风险。即风险企业因决策失误而带来的风险。由于风险企业具有投资大、产品更新快的特点,这就使得风险企业对于高新技术产品项目的决策尤为重要,决策一旦失误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2)组织风险。风险企业主要以技术创新为主,企业的增长速度都比较快、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这样就会造成企业规模高速膨胀与组织结构落后的矛盾,成为风险的根源。(3)生产风险。预期的市场容量往往事先不能精确测定,致使实际的生产水平与实际的市场容量不一致而产生风险,所以这种生产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
3.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因资金不能适时供应导致创新失败的可能性其主要与资金的筹集规模、来源渠道及其资金的结构等直接相关。(1)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主要体现在私人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存在很多障碍,而政府过分参与投资模式不合理,“官办官营”的投资模式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政府作为风险资本主要来源的不合理性和不可行性。此外,养老基金难以进入风险投资领域,金融机构进入投资领域受到限制都是资金来源渠道狭窄的重要原因。(2)资本结构不合理。风险投资公司的资本结构面临着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安排不合理、筹资期限与投资期限结构不匹配、债权筹资与股权筹资结构不合理等不合理因素。
4.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市场主体从事经济活动需面临的盈利或亏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市场风险主要包括:(1)市场的接受能力和容量难以确定。由于实际的市场需求难以确定,当风险企业推出所生产的新产品后,新产品可能由于种种原因而遭市场的拒绝。同时,市场容量决定了产品的市场商业总价值,如果一项高科技产品的推出投入巨大,而产品的市场容量较少或者短期内不能为市场所接受,那么,产品的市场价值就无法实现。(2)市场接受的时间难以确定。风险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全新的,产品报出后,顾客出于不能及时了解其性能、对新产品持观望、怀疑态度,甚至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从新产品推出到顾客完全接受之间有一个时滞,如果这一时滞过长将导致企业的开发资金难以收回。(3)竞争能力难以确定。风险企业生产的产品常常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竞争不仅有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时还有潜在进入者的威胁。风险企业可能由于生产成本高、缺乏强大的销售系统或新产品用户的转换成本过高而常常处于不利地位,严重的还可能危及这些企业的生存。
5.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是指风险投资运作过程中由于投资所处的社会、政策、政治、法律环境变化或由于意外灾害发生而造成投资失败的可能性。风险投资属于长期的股权投资,整个投资过程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一般为5年~7年),在这样长的时间内,风险投资所处的外部环境肯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有可能给投资者带来灾难性的损失。这一风险的特点就是,它对于风险投资的参与者来讲是不可控制的风险。
二、风险控制机制
风险投资做为一种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投融资机制,之所以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投资,就在于其高风险。风险投资的风险不单存在于风险投资的某个特定环节,而是遍布全过程。事实上,高风险与高收益是互为依存的,没有高风险就没有高收益。对于风险投资家来说,重要的不是根除风险――因为这是不可能的――而是把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承受的范围内。
1.风险分散的一般作法
一个首要的做法是,将风险资本在不同的行业和项目上进行分散。风险投资家为避免某一行业或某个项目的行业性、系统性投资风险,往往需要在不同的行业和项目上进行分散投资,即“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对于同一项目所处的不同阶段,亦需要进行分散投资的依据也在于此――创建阶段和发展阶段的风险程度各不相同。另一方面,针对同一项目需进行投资工具的不同组合。资金从来源上可以分为资本性资金和债务性资金,其比例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风险分散关系。此外,联合其他风险投资机构共同投奇同样不失为一个风险分散的好方式。
2.风险分担的机制
在风险分散的机制上,风险投资公司多采取有限合伙制(股份公司)的形式,入股者由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组成,养老保险基金等民间资本是风险投资公司资本的主要来源。有限合伙人提供股份的多数部分(最多可达99%),但只提供资金,不参与经营;普通合伙人只占有少量的股份(如1%),但负责资本的经营。由于有限合伙人不是少数的几个投资者,而是众多投资者某种形式的联合体,其资本来源相当分散,每个投资者所占的资本数额和比例都比较小,因而个人承担的风险就比较小,这样就从资本来源上实现了风险的第一次分担。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
一、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不容忽视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为280万人,2014年为727万人,在这十年期间高校应届毕业生增加了400多万。可见,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在这种形势下,国家积极推动“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通过政策鼓励、典型示范、搭建平台,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以创业带动就业。不少大学生在这个背景下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但创业企业在建立、运行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并错综复杂的风险,而法律风险就是其中不可被忽视的一种。
不少大学生创业者认为在法律风险防范方面的支出是可有可无的,是为创业组织“节流”的部分。然而,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创业事实上就是一个法律行为”,从创业实体设立伊始,就创设了法律关系,并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与责任,为法律行为接受法律后果,维护自身法律权益。现实生活中,高发案率、高败诉率、低执行率是企业诉讼的真实写照,一场官司葬送一家企业和打赢了官司执行不了赔偿的现象并不少见。法律风险一旦发生,给企业带来的将是颠覆性的灾难。作为创业主体的大学生因缺乏社会经验、缺乏法律意识,不少创业者被卷入到法律纠纷当中,甚至使创业企业面临毁灭性打击。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随处都隐匿着契约、人事、侵权、税务等数不胜数的法律风险,所以,加强大学生创业者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是一个很紧迫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二、大学生创业中的典型法律风险
创业法律风险主要是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因为创业环境、创业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和创业者法律知识、能力方面的有限性,最终导致创业活动逐步脱离创业目标的可能性。笔者主要对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常见的几种典型法律风险进行简要分析。
(一)创业初期法律风险分析
1. 创业组织形式法律风险分析
在大学生创业中,比较常见的组织形式有:普通合伙企业、个体户和有限责任公司等。依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每种组织形式投资者所承担的责任是不相等的。就合伙企业来说,合伙协议无论是否有无约定,对外债务的承担比例,企业的债权人都有权利要求任意合伙人承担所有的债务,也就是说任意合伙人都有责任以自己的全部财产偿还企业的全额债务。合伙人在承担了超过自己应负的债务后有权向其他合伙人追偿,协议有规定债务承担比例或出资比例的,各合伙人按协议承担责任,未约定的按盈余分配比例承担债务,但对造成企业亏损有过错的合伙人,应按其过错程度相应的多承担责任。所以合伙企业中,合伙人对外债务承担的是无限连带责任。在个体工商户的组织形式中户主承担的也是无限责任,即创业者以自己的全额财产对债务承担责任。在有限责任公司中,公司以全部财产承担无限责任,股东以出资额为限对外承担有限责任。不同的组织形式意味着不同的创业风险,创业者应当了解各种组织形式的风险责任,再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
2. 场地租赁中的法律风险分析
场地是创业活动开展的载体,找一个地段好、租金适中的场地对刚刚起步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在场地租赁方面我们主要讨论三个问题:第一个即出租人非所有人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与创业者(承租人)签订租赁合同的出租方并非房屋的所有权人,我国《物权法》并没有对该种情况做具体的规定。但如果出租人事前取得了事实处分权或者事后得到了所有权人的许可,承租人的租赁权可以类推适用所有权人为出租方的相关法律规定,否则承租权的法律保障将会大打折扣。第二种是先租后卖的情况,房屋先租后卖的案例在实务界常有发生,对于缺乏法律常识的创业者来说,遇到这种情况会让其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然而立法者早在修订《合同法》时,就对作为经济弱势群体的承租人进行了特殊保护。《合同法》第229条规定:“租赁物在租赁期间发生物权变动的,不影响租赁合同的效力”即承租人能够以租赁合同来对抗房屋的所有权人。所以作为承租人的创业者在租赁期遇到先租后卖的情形时完全不必惊慌,应当寻求法律救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三是租金上涨问题,第一种情况是出租方在续订租赁契约时要求调高租金,毫无疑问这是合理、合法的,同时也是承租方和出租方自由协商的结果。第二种情况是出租方在租赁期间内要求上涨租金,对于这种情况只要契约约定的租金没有严重的偏离市场行情,承租方都有充足的理由拒绝出租方的请求,并要求双方按照租赁契约继续履行。为了避免因场地的租赁而陷入不必要的纠纷,在此给予创业者们几条建议:第一、签订租赁契约时要求出租方出示房屋的所有权证以及土地的使用权证,确保出租方是房屋的所有权人。第二、契约内应当详细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要约定有详细的违约责任,并要求出租方提供符合契约目的的标的物。
(二)创业组织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分析
任何商业主体在运营过程中,契约都是不可避免的,契约在带来利益的同时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商业组织在经营过程中主要涉及的契约应为两大类:商务契约和劳动契约。下面先来讨论商务契约的潜在风险,商务契约带来风险主要是包括对方违约给创业者带来损失和创业者因契约不能履行而承担违约责任。契约风险的规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看契约双方是否为合法的主体资格。如果对方是法人应当主要审查对方是否依法成立、有无必要的财产来独立承担相应的契约责任、有无自己的名称和场所,而这些信息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执照上都大致有注明。如果对方是自然人,则主要审查对方是否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如果对方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避免与其签订合同或取得其法定监护人的追认。还有种常见的契约主体就是人,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很大部分的商务契约都是和某一产品或某一名牌的人签订。在签订代订合同时应当着重审查人的身份和资格,即是否有被人签发的授权委托书,其行为是否超越了授权范围和权限。其次看契约的内容是否合法,这要求创业者在订立契约之前应当进行相关的调查和情况了解,确定契约内容是合法有效的。最常见的契约内容风险主要是因为已方或相对方丧失履行合同的能力而导致违约的出现。对于初出创业的大学生来讲一个能够为自己带来巨大收益的商务契约可谓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欣喜之余更应当谨慎审查己方的契约履行能力和对方的契约履行能力,避免最后因履行不能给自己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签订契约时应极力避免口头契约,因为一旦发生纠纷,都会因为缺乏证据而使自己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在此建议大学生创业者使用书面形式订立契约。
随着企业的发展,业务能力的扩大,企业必定会招聘员工入职。而劳动契约的签订是员工入职的必经程序,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利益,我国《劳动法》已对劳动契约的签订时间、形式和内容都进行了详尽的规定。企业应当与劳动者签订符合法律规定的劳动契约。另外的提醒创业者注意的是,在劳动契约中最好明确劳动者的职责,以及劳动者在失职时应当负的责任,并确立一套可行的考勤制度。从而确保能够在劳动纠纷发生时,最大限度的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当然,个人觉得企业在夺得法律和道德制高点时,对企业员工不应过于苛刻,否则很容易陷于尴尬的境地。
除了上述的契约风险外,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法律风险也应当得到大学生创业者的重视。知识产权是指创作人对其智力劳动成果依法所享有的专有的权利。主要包括: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权,知识产权可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大学生创业主体因不懂得知识产权法的规定而侵犯别人知识产权的大有人在。比较典型的一个案例发生在2009年,温州大学的几名大学生投资创办了一家电影网站,却不料被杭州一家影视公司“版权侵权”,并要求赔偿60万元。遇到这种诉讼危机,对任何大学生创业者来说都是一致命的打击。所以大学生创业者有必要去了解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在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的同时又避免去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
(三)创业组织终止的法律风险分析
创业组织终止是指创业组织彻底结束营业活动和市场主体资格的彻底消灭。在创业组织终止活动中潜在的风险主要包括创业组织名称没有进行依法注销登记,且被他人恶意盗用的风险。以及在本文开头所讨论过的选择不同组织形式所遗留下来的问题。如果创业者选择以个体工商户或者合伙企业作为创业组织形式,那么创业组织在终止后创业者还应当对创业组织在存续期间所负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如果创业者选择以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创业组织形式,创业者则可以通过破产清算程序使自己免于承担创业组织所不能的部分债务。
三、大学生创业防范法律风险的主要对策
既然创业中有如此多潜在的法律风险,大学生创业者又应如何提升自身风险规避能力呢?
(一)树立大学生创业者的法律意识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浪潮下,我国的法制逐步完善,虽然创业者的法律意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确实还是存在很大一部分创业者的法律风险意识过于淡薄,无法满足创业活动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在进行创业活动的过程中总是忽视法律风险的存在,从而导致自身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正当的维护。严重的更是直接导致企业逐步走向衰退直至企业倒闭,所以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建立一套有效的企业风险防范机制,来规避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是很有必要的。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更是应当注重培养自身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二)了解和熟悉相关创业法律知识
大学生创业者应当了解创业与法律的关系,部分大学生创业者片面的认为创业就是创建新的企业,创业与法律毫无牵扯。显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创业是把机遇、资源、技术、创新进行有机整合的一项高难度活动。这种高难度活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创业者可能会寸步难行、处处碰壁。而法律不仅能够为创业活动保驾护航,同时也能够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契机,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欲望。所以加强对创业者的法律知识培训,提升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很有必要。在此也呼吁各高校在强化专业教育的同时,更应该开设相关的法律课程,让法律在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让大学生创业者认识到法律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性。在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后,大学生创业者应当了解和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升自身的法律知识。特别要了解和学习民法、商法、经济法的相关知识。
(三)依法进行创业活动
在创业初期,创业组织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而依法创业是规避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和人力资源风险的有效手段。同时法律风险也是市场风险的集中体现。所以,大学生创业者更应当依法开展创业活动,对创业组织进行依法经营和依法管理,并且学会利用法律手段,如:协商、调解、仲裁、诉讼来解决纠纷,维护自身的正当利益。做到依法成立、守法运营、合法终止。无可否认,任何企业都不愿陷入诉讼纠纷,但往往有些风险创业者自己是无法预测和避免的。鉴于此,有条件的企业应当聘请法律顾问,当然法律顾问的最大目的不是企业的诉讼案件而是为企业规避法律风险,为企业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最大限度的把法律风险扼杀在摇篮里。相信在法律的翅膀下大学生创业能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配备法律专业团队
迫于成功的大学生,最普遍的是约上几位亲朋好友一起想轰轰烈烈的干出一番事业,共创美好未来。这种想法是值得我们学习推广的,但是在选择合伙人的同时面临的风险也是很大的。在创业组织形式中不论是哪种,人合性都是自始至终的影响着创业的进程,合伙人选对了成功就在眼前,合伙人不合适面临的除了创业失败之外还有可能与亲朋反目成仇。所以在选择合伙人时务必谨慎,首先合伙人之间的理念应当一致,合伙人之间的性格也不应当有太多的不合,更重要的一点是合伙人之间能够进行很好的沟通理解,志趣相同。只有合伙人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条件下创业才能够争取最大可能性的成功。再者,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合伙人在达成合伙意向时,各方看到的更多的是创业成功的辉煌,对创业背后的风险却很少去审视,也不愿作更多的关于合伙人权利义务、违约、散伙的约定。以至于一旦陷入困境合伙人之间相互推责,各自都想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合伙人之间的利益矛盾就不可避免了。创业作为一种商事活动,风险是与生俱来的,我们要做的不是去逃避而是规避风险,所以在此建议起步创业的大学生在创业初期一定要与合伙人就合伙期间的权利义务、利益分配方式、违约责任、散伙等与我们传统观念相悖的情形,作出详细的约定,至少要保证“买卖不在情谊在”。
参考文献:
[1]叶虹.大学生创业法律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高兴.大学生办网站遭60 万索赔[N].温州商报,2009-11-20.
关键词:社会保障体系;体制风险;市场风险;控制措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基础和原动力,但由于我国仍处于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仍不成熟,存在着生产要素市场化进程受阻、市场化缺陷暴露等诸多问题,这些都将给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带来风险和挑战。本文就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风险分析
(一)体制风险分析
1、制度融合成本风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提高劳动力要素的市场化程度,排除阻滞劳动力要素市场化进程的制度障碍,因此,要求社会保障体系能够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及户籍制度带来的影响。于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将面临以下风险。第一,城乡二元保障融合成本风险。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适应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对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保障模式存在制度差异,这样势必要求未来的保障模式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过渡,进而提高了社会保障制度变迁成本。第二,适应劳动力要素流动的制度改革风险。要摆脱户籍制度的负面影响,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性,必须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的统筹范围,同时对劳动力社会保险账户的流动和衔接也将提出更高要求,社会保障体系面临制度改革风险。
2、行政性资源配置引发的风险。行政权力参与资源配置干扰了土地及资本要素的市场化进程,给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了以下风险。第一,住房保障风险。住房有效供给不足是目前我国面临的重要矛盾和问题,地方政府滥用对土地要素的行政性配置权力,参与商业用地及房地产开发市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房市矛盾的加剧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不控制好行政干预,住房保障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风险。第二,社保基金管理与运营风险。目前我国社保基金引入了市场化的运营方式,但其管理仍属政府主导模式。而我国目前基金管理机构分散,管理层次过多,又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行政权力的滥用致使腐败与寻租行为时有发生,给社保基金的管理埋下了安全隐患。此外,基金投资运营的外部环境对其保值、增值能力影响重大,而我国资本市场由于存在行政性资本要素配置而长期累积的系统性缺陷,将不可避免地给社保基金的运营带来风险。
(二)市场风险分析
1、劳资矛盾加剧带来失业保险及社会救助压力变大的风险。劳资关系在新时期表现出新的特征,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趋势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劳资矛盾的缓和,而是矛盾从资本与劳动的对立转变成了资本与非技能劳动之间的对立,即随着创新劳动作用的不断增强,技能劳动要素的投资并未被技术资本所排斥。如此的结果使非技能劳动者成了新的“弱势群体”,他们将面临收入被压低、社保待遇被剥夺、随时失业等困扰。再加上我国日益严重的劳动力供给过剩,劳动力买方市场的局面更易造成更多的失业,更低甚至被剥夺的社保待遇,以及更多的低收入人群。这样势必给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失业保险及社会救助带来更大的压力,在基金来源渠道少、供给有限的情况下,面临入不敷出的风险。
2、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带来社保基金筹集困难,社保资源和基金浪费的风险。由于我国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市场经济的盲目性没有得到有效约束,市场经济主体在过分追逐经济利益时忽略社会利益,给社会保障体系的运行带来风险。第一,由于法律执行力度不够,不少企业不为符合条件的职工或仅给少数职工提供社会保险待遇,致使我国社保基金筹集出现困难,从而不利于风险在更大范围内分散。第二,医疗保险缺乏配套的法律约束和监督机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市场化的定点医疗服务机构以追逐自身利益为目标,乱收费、滥用药、滥检查等现象,造成医疗资源的滥用及医疗保险基金的严重浪费,进而影响医疗保障的健康发展。
3、收入差距拉大增加了财政风险。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但政府对社会保障承担的责任有增无减,而且由于分配制度的不完善带来的收入差距拉大更增加了社会保障的财政风险,主要体现在: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养老、救助、住房等保障都需要财政在社会保障资金不足时给予支持。尤其在低收入人群不断增多,救助标准存在刚性,住房需求不断上升的情况下,财政风险更为突出。此外,广大农村面临着土地和家庭养老保障弱化的趋势,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使得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保险基金的筹集更倾向于依赖财政,给财政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风险。
二、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一)制度设计预留创新空间或积极探索有效过度机制
针对我国目前城乡二元保障发展不平衡,农村社会保障发展滞后的国情,应积极调整传统经济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反哺农业,财政政策向农业与农民倾斜,以增强农民个人参与现代社会保障的经济实力。同时,积极探索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既有区别又相衔接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避免今后付出更大的制度融合代价。而对于已建立起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地区则应积极探索过渡模式,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
为了规避适应劳动力要素流动的制度改革风险,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之时,进行制度设计、完善过程中应尽量预留创新和发展的空间,充分考虑到在全国普遍建立实质相同的社会保险统筹基金或提高统筹层次,以及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个人专户的必要性,避免制度建立的盲目性和暂时性,减少制度变迁和融合成本。因此,各地区社保部门在制度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应加强沟通与协作,亦可通过上级部门牵头部署,建立高一层次的统筹基金和保障机制,为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保障专户自由流动打下基础。
(二)合理明确权责范围并加强监管,以控制行政性资源配置引发的风险
首先,要规避由于行政性资源配置带来的住房保障风险,必须合理划分市场机制与行政干预的边界,合理匹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财权,并根据公共财力提供的可能性,统筹兼顾,优化各项建设支出结构,增加公有廉租房建设,满足低收入阶层合理的基本住房需求。此外,由于我国土地资源实行分散多头管理,政府对其配置干预、审批过多,有时还由于政府对市场进行垄断和封锁,而影响公平竞争的开展,造成市场信号失真。因此,在尽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其充当资源配置主角的同时,必须加强监管,排除行政权力的负面干扰,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其次,要控制社保基金管理与运营风险,需要做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第一,加强法制建设,通过法律手段和程序加强对社保基金管理的监督,增强对管理部门的职权控制,减少和避免社保基金“黑洞”的出现。第二,在投资环境的建设方面,应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政府只需制订正确的引导性政策,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执行监督职能即可,这样才能避免“政策市”的出现,控制系统风险的发生,利于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首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通过实现劳动关系调整的市场化、法制化,加强劳动用工管理,依法规范劳动关系。通过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推动各类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规范企业劳动用工行为。通过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对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劳动条件、社会保险费征缴等进行专项检查,促进企业完善用工保障。进一步健全工资支付和最低工资保障,推进预防和解决拖欠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的建立,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将有效抑制失业增加、收入降低,进而规避给社会保障体系带来的风险。
其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率提高。第一,以培养我国劳动力市场急需的技能人才和复合型技能人才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大力实施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和开发,注重紧密衔接劳动力市场需求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推动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第二,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渠道作用,构建适应我国产业发展方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网络。第三,加强对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积极推动创业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实现培训与就业对接。只有通过实施以上措施,才能促进就业率的有效提高,规避失业保险及救助压力变大的风险。
(四)增强法制调控力度
社保基金的筹集直接关系到充足稳定的社保基金的建立,这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和首要运行环节。因此,有必要增强法律法规的强制力,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征收管理,实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同时积极探索新的社保基金筹集办法,如借鉴国际普遍经验,以征缴社会保障税的方式筹集基金,有效控制市场化过程中社保基金筹集困难的风险。
针对市场化过程中医疗保险制度面临的资源浪费的风险,一方面要加强道德约束,在全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消除各种医疗丑恶现象;另一方面是加强立法监督机制的建设,并通过加强多部门合作,对医疗机构实施综合管理,加大惩罚力度,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和建立诚信制度;通过制订合理有效的医疗供方制约机制,如通过比较研究选择合适的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方式(实证研究表明按病种付费方式支付医疗保险基金医疗费用最低)以加强医疗费用控制,促进医疗行为的规范,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保证医疗保险可持续发展。
(五)规范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以减轻财政风险
针对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现实,我国应尽快规范收入分配制度。第一,加强对企业收入初次分配的宏观指导和监督。通过加速垄断行业的改革,建立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的约束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方式规范企业收入初次分配,避免出现行业之间、企业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第二,加快调节收入再分配的基础建设。通过健全金融和财产实名制及其监测体系,加强对个人收入信息的检测,运用税收等多种手段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以规范收入再分配机制,在尊重效率的基础上体现社会公平,缩小收入的过分差距。
针对地区和城乡资源禀赋不对称引起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进而造成的收入差距拉大,应通过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以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发展,进而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缩小地区或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落后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提高,在缩小收入差距的同时也将解救为数不少的“弱势群体”,进而减轻财政压力和风险。
参考文献:
1、罗润东.和谐社会中的“劳动-资本”关系解读[J].学术月刊,2007(4).
2、李迎生.探索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城乡整合之路[J].浙江学刊,2001(5).
3、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医疗保险分会.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管理及风险防范研究[R].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项目,2007(4).
关键词:自主创业;财务风险;合理规避
创业企业在我国得以迅速的发展,技术进步中积极的动力和最活跃的主体,并且成为我国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者、新型产业的踏入者、高收入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大学生创建企业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在吸纳劳动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状下,外部理财环境的日趋复杂和不确定性,以及创业企业内部的各种原因,使得其时刻面临着巨大的风险,陷入经营危机之中。其中对创业企业影响最大的就是财务风险因素。如何对风险实施有效的管理,在获得高收益的同时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这对创业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大学生自主创业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有利环境,但很多仍然是半途而废,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很弱,而实施科学合理的财务政策则可以合理规避财务风险保证企业持续经营。
一、大学生创业财务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1、外部原因影响
企业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是财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大学生创业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外部因素影响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市场因素等,它们是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外部条件,外部因素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把握的,具有不确定性,势必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自然界总是处于一种运动变化之中的,而自然灾害往往对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破坏性的影响,这些最终都要反映到企业的财务成果上来。企业生存的社会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社会制度与文化、顾客的消费习惯与价值尺度、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财政信贷政策、宏观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水平的升降、各国汇率的变动、竞争对手的策略调整,以及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创业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强。
2、内部因素的影响。
(1)大学生创业面临外部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众所周知,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企业资金供给持续发生短缺,货币性资金持续贬值,实物性资金相对升值,资金成本持续升高。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企业增加了运营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收益。而利率的变动必然会产生利率风险,包括支付利息过多的风险、产生利息的投资发生亏损的风险和不能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市场风险因素也会对财务风险有很大的影响。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困难。具体表现在企业不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科学的预见,反映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创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欠缺,缺乏控制,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大量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创业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内部关系混乱。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收益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于经营者对风险的态度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于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在资金结构中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大学生创业企业财务风险化解的技术方法
针对大学生创业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采用合理的技术方法(如图1),化解财务风险。
图1
(1)降低法。创业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外部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式。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可以建立风险投资决策模型,从净现值、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建设回收期、投资回收率五项指标考虑投资的可行性。择最佳投资结构,使企业风险最小而盈利能力达到最大化。企业筹措资金时,应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与发展的不同时期,既充分考虑经营规模、盈利能力及金融市场状况等市场因素,又要考虑企业现有资金以及未来的财务收支状况,选择使综合资金成本最低的融资组合.关注利率、汇率变化,确定银行融资规模与结构,动态地平衡短期、中期与长期负债比率,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使财务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2)回避法。创业企业财务人员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企业为达到影响甚至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可以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承担适当的投资风险是必要的。对风险的估计在运用财务杠杆分析等理论方法进行财务风险分析时,需要对具体环境进行合理的假设分析在扩大市场占有率严格评价客户的信用等级,在回避财务风险的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3)转移法。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如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在对外投资时,企业可以采用联营投资方式,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非保险转移是指将某种特定的风险转移给专门机构或部门,如将产品卖给商业部门,将一些定点的业务交给具有丰富经验技能、拥有专门人员和设备的专业公司去完成等。采用转移风险的方式将财务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给他人承担,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决策财务风险。
(4)分配法。创业企业在管理上可以采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经营者的决策目标就是降低资本运营的风险和获取高额利润,高风险与高效益总是相伴而生,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收益低风险的项目是不存在的。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分散风险可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从而可以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
(三)大学生创业企业财务风险的合理规避
1、外部财务风险的合理规避措施,采用降低法,企业的每一项投资都存在风险或不确定性,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提高企业对外部财务管理环境的应变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社会、市场等外部财务管理环境。建立合理的财务预测和风险监控机制。投资决策需要使用各种指标进行计算判断分析。利用EXCEL表提供的函数和分析工具,可以建立投资决策模型选择:如表1
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单位负责人来说如何合理维护会计资料的真实性、防范可能出现的会计责任风险是至关重要的。现阶段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看,既有人为的因素也有会计技术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单位负责人为自己的业绩或企业自身的利益,而指使会计机构弄虚作假而致虚假的会计信息给企业带来的。单位负责人必须配备有资格且高素质的财会人员拒绝任何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水平低技术不过硬的人员。采用回避法,通过会计政策和会计策略来解决现阶段和未来的企业财务风险问题。而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采用转移法,为防范财务风险,创业企业应当采用科学的手段将财务风险转移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决策,切忌主观臆断。如企业资金流动购买一定数量的财产保险。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上采用联营投资。在资金流动性是方面,企业必须加速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率,以保持良好资产流动性。按照以上方法做出的决策,产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可以避免财务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4、理顺创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关系,采用分配法,对于一个以生产经营为主的企业,其收益主要来自经营活动,收益质量(即会计利润和净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标。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力,各负其责。而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清晰明了,实现创业企业的预期收益。
财务风险的合理规避规避是决定大学生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使财务风险管理提上议程,对财务风险越来越重视,我们有能力把风险降到最低,从而有助于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创业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预见和进行控制的。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只有在对财务风险有了一定认识,在制定决策时考虑到财务风险,定期对企业各类财务信息加以对比分析,找出企业潜在的风险因素,建立起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之后,才能使企业最大限度地避免财务风险,实现最终的创业目标,获取更多的收益,使大学生自主创业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创业企业在发展中面临一定的风险,研究中将创业企业风险因素、风险影响以及风险管理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及总结,核心目的是通过对风险管理内容的优化,进行风险管理问题的明确,提升企业对风险应对的核心能力,从而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证。
关键词:
创业企业;风险管理;风险因素;优化策略
在社会经济体制逐渐改革的背景下,市场运行体系呈现出全新的发展局面,在该种环境下创业企业逐渐增多,但是,在创业企业运行中,由于不同问题的限制,导致其运行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在企业发展中,需要采用跟踪性的风险监督管理机制,通过对全程风险跟的踪,降低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从而实现企业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通过研究对企业创业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核心目的是通过对风险流程、风险种类以及风险特征的分析,进行风险管理工作的确定,优化企业风险的控制管理机制,从而为创业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一、创业企业的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
通常状况下,创业企业中的风险因素需要按照经营者的经营方式进行划分。
(一)内部环境。对于内部环境而言,主要是管理组织中的基调,同时也是其他风险管理中的基本组成部分,这种风险因素的组成内容相对较多,如风险管理哲学、风险文化、风险偏好以及组织结构等内容。
(二)目标设定。在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构建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设定明确性的控制目标,通过对风险管理识别因素的分析,进行企业目标的设定,通常状态下,其也目标设定主要包括了战略发展目标、经营管理目标、报告目标以及监管目标,在这些目标相互组合、相互重叠的同时,实现了目标设定的明确性。
(三)事项识别。事项识别主要是影响创业企业运行的内外部因素,而且,事项识别的技术形式不仅针对过去,而且也针对未来。对于一些潜在负面的影响实现而言,主要是指企业运行中的事项风险,因此,创业企业中的管理者就需要对该种风险进行评估分析,提升风险控制的合理性,从而为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提供有效支持。
(四)风险评估。创业企业发展中需要充分了解到企业潜在事项,并管理机制,从而为风险项目的优化管理提供有效保证。
(五)应对风险。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及分析的背景下,需要通过对规避风险、减少风险以及共担风险因素的分析,进行不同制度方案的确立,从而为风险制度及风险成本资源的优化提供良好依据,完善企业的项目设计及执行理念。
(六)信息及沟通。在企业外部及内部资源协调中,需要通过对风险制度的格式优化及隔离问题的分析,充分保证企业员工的基本职能,优化风险信息资源及沟通的管理体系,实现风险信息的稳定沟通,保证信息项目执行及信息沟通的合理性,完善信息项目交流的科学性及及时性。
二、创业风险的基本特征
(一)创业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在创业企业发展中,其创业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通过创业,由于内外部事物的发展挥出现不确定的因素,因此,这种变化内容是事物发展中的基本特征,因此,在风险因素确定及分析中,需要通过对事物发展过程的特征确定,进行创业因素的分析,实现创业风险因素的全面分析。因此,在创业企业发展中,需要认识到风险存在的客观性,通过其机制内容的体现,完善风险内容的控制理念。
(二)创业风险的不确定性。对于创业分项而言,其作为一种全新性的产品及服务形式,创业者在该种背景下会面临不确定的因素,例如,在企业发展中遭到市场竞争对手的排斥,而且在新市场运行的背景下,也会出现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同时,在创业企业风险因素分析中,经常出现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就为企业资金管理造成制约,更为严重的会造成企业创业失败。与此同时,在企业创业不同因素分析中,需要通过对企业变化因素的分析,进行风险的预知,完善企业的运行及创新管理体系。
(三)创业风险的损益双重性。对于创业风险内容而言,其创业收益存在着一定的负面价值,因此,在企业创业风险分析中,需要通过对创业风险因素的确定及分析,进行收益问题项目内容的优化。
(四)创业风险的可变性。对于创业风险中的可变性而言,主要是在创业背景下,通过对创业内部与外部变化的分析,进行创业风险变革的整体优化,完善创业企业风险的可测性,提升创业风险的管理机制,满足企业的创新管理原则,从而为创业产品周期的项目完善提供合理支持,满足企业的市场准入性原则,实现对创业风险可变性的问题优化。
(五)创业风险的可预测性。在创业风险问题分析中,其风险的可测性主要是指风险可以测量,也就是在定性或是定量问题分析中,进行对风险内容的评估。对于创业风险的不准确问题而言,主要是创业风险中会出现的偏离误差,在其特定的范围状况下,实现对创业投资不准确问题的分析,这种问题主要时企业投资不准确、创业产品周期不准确以及创业产品风险不准确等问题造成的。
三、创业企业风险管理的种类
(一)管理风险。对于创业失败的企业而言,其自身的管理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偏差,其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决策随意、信息不通、理念不清以及用人不当、盲目跟风的问题,导致其管理体系构建中存在着知识体系单一、人员工作经验不足以及资金实力较弱的问题,更为严重的会增加企业管理中的风险。
(二)资金风险。对于资金风险而言,其主要是创业初期一直存在的风险内容,对于创业企业而言,是否拥有足够的资金是企业运行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因此,企业在创办及发展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资金问题。对于初期创业的企业而言,如果在其发展中连续几个月内不能认识到企业现金流中断的问题,会为企业的发展留下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竞争风险。企业发展中的竞争是其面临的必然挑战,因此,创业企业怎样面对竞争是其考虑的重要问题,如果创业企业选择了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会使企业在创业初期受到排挤,从而为创业企业的发展造成制约。所以,创业企业在创业初期需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创业竞争的核心内容,认识到企业生存及发展中的必须条件,为企业竞争风险的改善提供有效支持。
(四)人才流失风险。对于一些研发、生产以及经营性的企业而言,在其发展中需要面向市场,因此,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发展中的关键因素,创业企业需要认识到人才流失对企业发展所造成的风险,通过对专业人员的技术强化,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避免创业企业在发展中面临人才流失的风险。
(五)核心竞争力缺乏的风险。在创业企业发展中,对于一些具备长远性发展目标的创业者而言,他们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不断壮大企业,所以,企业中的核心竞争力也就使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必然风险。因此,创业企业需要通过对创业工作的完善,进行长期发展目标的构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为创业企业的风险控制提供有效支持。
四、企业创业风险管理策略
(一)监控手段的构建。在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构建中,其风险管理手段的实施需要充分满足创业企业的基本需求,通过对创业企业风险投资合同的规定,进行监控手段的业务完善,使企业在风险管理环境下进行工作,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规范企业的发展流程,从而为企业风险监控管理工作内容的提升提供有效支持,因此,在企业风险监控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监管:第一,加入创业企业的董事会机构;第二,对创业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严格性的生产,实现工作的稳定核实;第三,通过对管理工作的有效创新,实现企业与人员的交流,为监控工作完善提供保证。通常状况下,企业监控管理工作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资金的分期投放,对于资金的分期投放而言,其主要被策划归纳为分段投资理念,也就是企业投资者通过对企业不同时期经营状况的分析,进行分段投资,并营造一种常见的企业资产管理模式,通过对企业经济市场运行模式的发展,进行企业生产项目的保留,从而为企业管理措施的优化提供有效支持,完善企业的投资运营管理理念,将企业发展中的风险降低到最低状态。其次,实现对股票权的管理。在大部分创业企业优先股自行假设中,会将其演化为普通股,并使相关人员拥有特殊的投票权利,实现对创业企业章程的有效规划,实现对企业总资产以及企业并购特权的合理控制。最后,有效解除企业创业中管理人员拒绝投资问题,充分保证企业的战略性发展。
(二)增值业务手段的构建。在增值业务问题分析中,需要将增值业务的设计作为企业投资中的业务总称,其基本的业务手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效协助管理人员进行工作任务的选择,企业在创业投资中需要资源进行项目的参与及工作的核实,通过对增值业务管理体系段完善,进行企业风险投资的有效分析,保证企业在资源参与的环境下,进行风险工作的确立,使创业企业在不断完善中实现创业工作的合理选择。第二,经济发展背景下,创业企业需要构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发展模式,通过对创业工作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企业项目投资提供有效支持,完善企业工作的创新管理职能,使创业企业通过科学定位,进行经济工作的稳定落实,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完善创业企业发展中所形成的增值业务管理手段,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三)满足创业企业的资金筹备需求。创业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为了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需要在企业规模不当壮大的背景下,进行经济利润增长问题的分析,使企业的发展呈现出上升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创业企业发展中,需要认识到经济利润的增长趋势,通过对资金管理工作的稳定完善,满足企业运行中的资金筹备需求。第一,在增值业务手段运用的过程中,需要使企业投资者利用企业的运行状况,进行人脉关系的确立,从而为企业资金的筹集提供有效支持。第二,在组合投资中,需要将后续资金的筹集作为基础,通过对企业投资项目的分析可以提升企业经济运行理念,通过对创业企业投资问题的分析,满足企业的自身发展需求,促进企业的经济化发展。通过对企业运行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大部分企业投资及运行背景下,需要与保险公司进行紧密联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总而言之,在创新创业企业发展中,需要通过增值业务手段的构建,进行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选择,在企业资金筹措工作完善的同时,满足企业的风险调控理念,促进企业的经济化发展。
(四)实现客户与供应商之间的共同联系。对于创业企业而言,在发展中需要构建良好的网络关系,从而有效提升企业后续资金筹备中的工作效率。创业企业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需要与供应商、销售商进行合作,其工作内容需要落实到产品的生产、出厂以及营销之中,满足企业增值业务发展的基本需求,实现企业的经济发展。同时,在企业工作项目投资的背景下,需要充分了解企业运行及生产的状况,通过对各个阶段风险工作的控制,实现客户与共供应商之间的联系,提升创业企业发展中的风险控制基础,从而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保证。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创业企业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创业企业通过对自身需求的分析,进行风险管理工作的控制,完善创业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优化企业的管理及运行理念,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将资金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以及管理风险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满足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使创业企业在各项工作构建中及时规避风险,提高风险控制及管理能力,使企业在健康的环境下得到稳定发展。
作者:袁立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参考文献:
[1]董静,翟海燕,汪江平.风险投资机构对创业企业的管理模式——行业专长与不确定性的视角[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09):3-11.
[2]杨隽萍,覃予,王俏尹,俊.创业者风险管理能力、创业自我效能与新企业成长[J].人类工效学,2015,(02):4-9.
[3]朱泉江.创业企业成长风险与管理方式研究论述[J].商场现代化,2016,(20):85-86.
[4]吴蕾.创业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管理机制研究[J].商,2016,(3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