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效课堂的核心

高效课堂的核心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08 15:54:3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效课堂的核心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效课堂的核心

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以生为本;核心要素

一、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现状

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以来,虽然各地学校的初中数学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继承、发展并创新了许多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大多数的课堂教学中仍出现了种种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一些合作学习变成了低效或无效的玩耍,一些自主探索变成了低效或负效的“放任”,一些情境教学消减了学生的独立感悟,一些启发式教学堆砌了太多无聊的提问……并且在升学压力的魔咒下,很多教师出于无奈,不得不重新实施“题海战术”,使提高考试成绩的冲动遮蔽了数学教学的初衷。鉴于上述种种现象,笔者不禁要思考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何在,难道只是让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流于形式,让课改在应试教育的阴霾下消失在一声声叹息中吗?不是的,作为新一轮课改的实践者,我们一线教师有义务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宏大的目标得以实现。因此,高效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就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初中数学课堂的高效教学的研究,对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高效课堂的核心要素

在传统教学观里,教育者掌握知识而成为教学的权威,学生沦为知识的受体,这种带有明显强制性的教育始终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学习不再快乐、主动、自发,而变成了一种针对心灵和人性的粗暴的维持、传承、胁迫、干预,从而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抑制了学生固有的天性和能量,制约了学习效益和质量。因此,教学必须回到正途上来,回到“人本”“学本”和“生本”上来研究学生之于“人”的属性。这才是“教学”真正具有的意义。

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实践者李炳亭说:“高效课堂以人本为基石,是培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意志品格、社会责任、实践能力的课堂。但高效课堂又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概念,它是以课堂为突破口,由教学、评价、文化三大系统建构而成的一个全新的教育概念。核心理念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归纳概括出来就是新课程一直倡导的“以生为本”,即高效课堂的核心要素。

三、实现高效课堂的核心要素的策略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如何实现高效课堂的核心要素呢?笔者认为:

1.树立学生第一的主观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并且每个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教学中要鼓励和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注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显露出来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学的全过程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阐述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而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也不是知识的化身,而应是一个发动学习的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角色的界定意味着彼此疆域、行为和关系的界定,跨越了这个界定就等于“越轨”和“失位”,也意味着对彼此的侵占和伤害。角色论告诉我们,教师必须恪守自己的言行,做自己该做的事,而不是无限赋予自己以职业的“威权”,干涉、干扰学生的生活,乃至于成为学生的幽灵、梦魇。因此,教师要改变过去的角色定位,与学生一起成长,并将学生推向学习的前台。

第2篇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1)在授课方式上: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很少。教师讲解充满课堂,很少关注学生的感受和需求,忽视了学生思、说、写的过程。

(2)在对历史的认识上:欠缺对历史知识的感悟能力。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注重的是对历史结论的记忆,忽视了历史结论论证的过程和方法,没有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学生对整体知识结构的认识能力差,忽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注重详解课本基础知识,忽略学生对一节课或者一单元整体知识的把握;同时历史教学缺乏时代性,不能与现实社会发展相联系。

二、提高课堂高效性的方法

1.更新备课方式,提高课堂高效性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向40分钟要质量。我觉得备课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收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即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收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可用如下方法进行备课:(1)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2)利用互联网,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3)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备课组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

2.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所以,教学中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以及不断出现的挑战性问题等,都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重要手段。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讲授与自学指导相结合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我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阅读目录。明确章节目的关系、该课在全节或单元中的地位作用、课内各目的关系(并列式、因果式、递进式、包含式等)。

(2)找出本课的核心内容,即教学重点、难点。

(3)列出本课的知识重点和基本线索。

4.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课堂讨论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科学地设计疑问,有目的地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讨论,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学生课堂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最后由教师评价或总结学生讨论结果,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和史实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颇有裨益。

现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评价,更倾向于学生"动"得怎么样,学生所要解决的难题主要有两方面:

(1)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为了使学生尽快地理解掌握教材,我们往往在每一节中就重点、难点创设问题情境。只有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2)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和探索,去发现并提出问题;在课堂合作讨论中运用辨别、概括、比较等去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概念,获得新的洞察力。

5.讲授与学生独立思考相结合

为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创造思维、发散思维等独立思考能力,课堂教学中,有些问题在讲清基本概念和观点后,让学生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评价时,尤其鼓励那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的学生,使学生体会到独立思考的价值。

第3篇

林堡学区王辛庄小学 张素芳

2月3日我参加了“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研活动,在教研中各位老师各抒己见谈自己的想法和实践经验。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也认识到要想打造高效益的课堂,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落实。

一、做好课前充分准备。

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我们首先要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深刻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应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有利于学生做探究为原则,选择实验操作的材料,设计恰当的课堂形式。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我们利用导学案的优势指引学生自己去找适合课堂中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对于学生不常见的比如像《细菌和病毒》这样的课,我们可以利用课件来辅助学生学习。不同的学习内容我们要设计恰当的课堂形式,让学生贴近科学,不感觉生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进科学探究措施,保证有效课堂。

增强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是实现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攻坚战。如何通过有效的教与学的手段促进学生科学探究力发展的措施尤为重要:一是依据探究程序,明确课堂探究的重点。探究教学的一般过程是“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作出结论——交流评价。”虽然不必环环紧扣,或在一节课中让学生经历所有的步骤,但内在的程序不能颠倒;二是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探究时间。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有时间提出问题、有时间作出各种猜想、预测、假设、需要有时间进行设计方案、计划、实验、需要有时间进行表达与交流、需要有时间相互评价……与此同时,教师应合理分配时间,规划好小组学习、个别学习和师生互动学习的时间之比,策划好每一单位时间学生做什么、学生有什么问题、教师从哪里入手予以帮助和支持。三是把握好探究的开放度,实现由扶到放。实际上,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能独立从事探究学习,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学生的探究与教师的大量指导是分不开的,它的开展需要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另一方面,我们应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的问题进行探究、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把一堂课的重点定位于探究的某一环节上,教师倡导“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因势利导,及时疏导学生思维盲点,促使学生的思维泛起层层涟漪,教学一步一步推向,最终达成理想的目标。

三、课堂中要培养合作探究的协调性。

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刚开始,就要重视学生科学学习常规的养成,让学生讨论制定探究、合作、交流等各种活动的规则,让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有章可循;做到细致入微,放手而不是放任,自主而不是自流。

1、不过分强调合作,提倡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个体思考的基础上,否则往往会产生个别思维活跃的学生包办或掩盖了其他同学,“陪客”现象自然产生。课堂中能够自主探索解决的问题不一定要合作探究。如:小游戏活动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2、小组合作探索中,既要分工又要合作。

首先要有分工,小学科学强调分工,这有利于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分工中要有必要的合作,在探索中“观察结果”应该是每一个学生共同的任务,也是第一任务,是建立在个体任务之上的。

第4篇

关键词:政治课 高效课堂 教学观念

一、课前的充分备课是创设高效课堂的前提和

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其次,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再次,每节政治课课前根据学科特点对该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形成理性的认识。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备好训练、备好作业,对学生的提问要有预见性,课堂中的练习和课后的作业要精心选择,有针对性,提高做、讲题的效率。

1.深入实际,了解学情

了解学生的实际,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课外与学生交流,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二是批改作业。通过作业批改,可以知道学生哪些知识没掌握,并把它记录下来,这些就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师上课时需要仔细分析的点。通过这几年的政治教学,发现学生学政治的主要困惑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快速识记,快速遗忘;二是知识零碎(尤其经济部分),不成体系;三是畏惧主观题,往往答非所问或无从落笔。教师在课前准备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2.根据要求,大胆取舍

政治新课程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教师要创造性的教,就是在落实考试大纲要求的基础上,明确那些内容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那些是必须老师要讲的,我们在备课时必须做到精心安排,课堂上灵活应对,否则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讲的学生昏昏欲睡,造成课堂的低效或无效。

3.构建框架,形成体系

学生在学政治时容易忘记,这除了对知识本身理解不够外,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知识没有前后联系,形成体系,储存的知识零零碎碎,这也是他们答主观题没有思路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为了创建高效的政治课堂,政治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宏观知识与微观知识、感性知识与抽象知识、原理观点与素材案例的关系,注重分析知识间的纵向、横向之间的联系。课堂上要有意识地积极帮助或引导学生整理和归纳所学知识,从而使学生形成政治主体知识的脉络,建立政治学科知识框架体系,形成知识树。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运用,感觉到这种方法是科学处理教材,简化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减轻学生记忆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如《政治生活》中讲到政府知识和党的知识很多,也是高考的一个重点,我就将政府知识概括为六点,党的知识为七点。如讲《文化知识》时我引导学生总结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必须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这样学生看到类似的问题就会打开思路,有话可说。

二、转变教学观念,要由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

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有很多同学学习政治很用功,政治观点、原理记忆也没问题,背得很熟,课堂学生也感觉到听懂了,题目做得也不少,但是,每到考试总感到解答的不理想或成绩提高不快。这集中反映出学生在政治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迁移和运用原理知识的能力。要解决这个学习中常见的难题,就要求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每章、每节、每单元的灵魂知识作为切入点,加强对学生的专项练习(如辨析题、论述题等主观性试题),并以此来引导、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就要转变观念,不要包办代替,要抓住重点难点知识,找准切入点,敢于大胆地“放”,使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消化时间。同时,也要及时地“收”,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梳理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政治课堂。

三、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系统中最为活跃的要素,也是教师能够控制的主要变量。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关系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与无效。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景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课前五分钟的时政点评,课堂又安排了五个环节:读、做、议、讲、练。

课前,学生自主组织时政点评。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迅速把学生的精力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又养成了学生关注社会时政热点、用所学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课堂上,首先“读”是课堂环节的第一步,是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在教每章节之前都列出阅读提纲,引导学生围绕提纲预习找答案,提问题。学生在自主预习之后,课堂上的学习就轻松多了。

“做”,就是结合本节重难点、易混点知识设计典型主、客观习题进行自主练习,通过练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甚至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智和优良的品德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

“议”,是读与做这两个环节的深化,也是师生交流的阶段,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要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问,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讨论、分析、归纳出结论。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并引导学生看书去理解融化知识。

第5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转化;高效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是在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受教学模式、教学习惯以及对教学质量过分担忧的影响,我们的教师还难以真正迈出传统教学结构的束缚,几乎仍是如出一辙的环节:复习-新授-训练-小结-作业,灌输知识仍是课堂所要达到的目标,还难以体会到课改的气息。正应那句老话:穿新鞋走老路。

要想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达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长,实现“教书改”与“育人”的双赢,改变旧的教育观念,让思品课堂脱掉枯燥、乏味、说教式的帽子,努力向高效课堂这一目标迈进,成为我们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问题。2011年我校积极到外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了“三环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效课堂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已经发生显著变化,课堂效果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以下我就结合思品教研活动以及自身的实践活动谈一下在新形势下如何把思想品德课转化为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

1. 把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张扬个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之中,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前提。个人的自主学习对于思想品德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在各个环节上体现人的本性,张扬人的个性,努力促进学生的成长。现代德国教育家斯朗格说:“教育的核心是合格心灵的呼唤。”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接受或接纳知识,而是唤醒人深处的自我意识,发展他们的潜能。在课堂上,应打破内容与形式的封闭,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把自己独特的看法、奇思异想,甚至是荒唐的问题都可以随时呈现,更要精心呵护学生的质疑。每个学生都有每个学生的价值,他们是个性化的个体,他们的发展是有差异的,作为教师应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个性特点,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扬其所长,补其所短,看书也会“标新立异”,促使他们在课堂中自我要求、自我探寻,同时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赞扬,这样合理的评价就不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发展的动力,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乐观向上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氛围的营造。

2. 注重合作探究,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合作学习的课堂,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认知感受与情感流露,是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与环境之间的全新整合,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是思想品德学习生长与发展状态的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学生的学习资源,把学生的差异看作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尽可能通过学生自身的合作、探究等获取知识。学生有差异,那么教师在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时就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也应体现着这些不同层次的铺垫,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参与的机会,多点探究空间,多点实现自我的满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介入,或以平等的态度陈述看法,或以简洁的提问因势利导,以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和认识,引导学生在个体多元解读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文本,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这样,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就形成了平等对话、信息多方交流、师生互助、师生与文本互动的格局,新型的师生平等关系也就构成了愉快、轻松、民主、自由的情感生态环境。

3. 把情感融入课堂,亲其师,故而信其道 现在的学生有鲜明的个性,丰富的情感,他们需要理解,需要渲泄,需要沟通。把课堂看作情感交流的场所,用自己良好的情感激发学生说真话,培养学生强烈的爱憎、好恶之情,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唤起学生探索真理、积极向上的欲望是我们教师神圣的使命。无论何时何地,对学生多一分期待、多一分认真、多一分信任、多一分鼓励,他们同样会给我们多一分的惊喜!我想这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情感的交流,这种交流也只有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才会出现。由于这种交流,学生也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明白了这个道理,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平等、民主的态度、方式和情感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在一节课的开始我试着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微笑的表情去激励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情感愉悦,精神振奋。除了此种交流之外,我还学到了在不同的情境下给学生送去不同的眼神:当发现有学生注意力分散时,用目光去暗示、提醒;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胆怯、畏缩,用目光去鼓励、支持,用语言去激励学生;当学生犯错误时,目光应严厉而诚恳;并及时纠正;当学生有所进步时,应换成赞许、信任的目光。特别是对一些后进生切忌用鄙视、厌恶、轻蔑的目光对待他们,那会损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换之用一种期待、信任的目光让他们看到希望、增添力量。

4. 理论联系实际,让课堂生活化,无形中渗透道德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初中思想品德是以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的课程。启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设与学习内容相融合的真实学习情境,还知识的本来面目,是抽象的只是具体化、感性化,让学生身临其境中学会知识、获得能力,学会在感受、体验中认识世界,丰富人生经历”。如教科版的八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主要内容有《走近父母》《理解老师》,我在教学过程当中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联系身边的人和事去探讨如何孝敬父母,尊重老师,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在孝顺父母尊重老师方面的美与丑;在九年级的第五单元《国策经纬》中,我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的变化,让学生感悟党的正确领导带来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让学生感谢我们的党,热爱我们的祖国;通过搜寻社区里校园里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展开讨论,把思想品德课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通过学生联系实际,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也渗透了道德教育,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自觉地节约资源,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课堂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拓展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和更新知识内容;提高理解、分析和辨别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从而逐渐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做有效老师,实施有效的教学》吴益

第6篇

【关键词】有效性 提高 课堂教学

有效性教学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单位时间内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有效教学就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有效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得到迅猛的发展,特别是对初中体育课堂的影响力度之大、发展速度之快、对体育教师思想与行为的冲击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在有效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初中体育课堂改革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收获,有了一些显著的进步。

一、优化课堂结构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体育教学过程是由组织教学、教学内容、身体练习等各种成分组成,各成分之间的结合并无固定形式。体育课的结构形式应根据课的不同任务、不同教材、不同环境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人体的活动变化规律,合理地安排,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掌握和运用。因此,我们不能把教学过程只限于一种手段的固定。个人认为:不论我们采用哪种课堂结构,总要考虑三个要素:(1)每个学生每堂课都要能学习到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2)一节课合理的教学密度应达到85%以上。(3)有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合理的课堂结构应该是从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生理特点出发、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出发、从满足学生的活动愿望出发,从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出发。应该多层次的教学组织结构,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多向性、多变化的目标去安排,以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什么样的体育课堂目标才是有效的?即教学目标全面、适度、明确、具体。在备课时,教师设定的目标既要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念,又要充分体现体育学科的特点,让学生的身体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实实在在地学到一点有用的体育知识技能。让学生进行体育学习时要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增强目标性动机,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对活动的具体要求越是明确,他们进行体育活动的态度就越自觉。真正高效的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一定是全面、适度、明确而具体的。为此,体育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牢牢把握住体育课程的理念和体育学科的特点,根据本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以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

三、体育学科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体育运动既是身体活动(生理活动),也是脑力活动(心理活动)。在教学的双向活动中,要使学生主动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改进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学生的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往的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用“强迫性”的教育对待学生,虽然上课秩序井然,但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入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要改变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所产生的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落后的教学方法,用素质教育的理念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的关系,切实把学生的主题作用放到首要的位置上来,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思维由原来的被动思维,变为主动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激发他们学习体育的深层动机,从而使得学生更好的学习,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有所创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法有这样一些:

1.发现引导法

创新贵在发现,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萌芽,把他们的随意创新转变为有意创新。学生经常爱自发性开展游戏创新活动,教师要做有心人,细心观察,发现肯定,热情支持,积极引导,精心培育。例如:在跳绳活动中,学生基本掌握跳绳的方法技巧后,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创造其他用绳锻炼身体的方法,可自行寻找练习伙伴,学生积极参与,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如双人跳、一人摇绳两人跳,跳长绳、用绳跳高,拔河、开火车等练习方法。学生对于这种活动的形式非常活跃,热情高涨,对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团体教学法

团体教学就是不拘泥于教师“满堂灌”,学生“盲目练”,而是创设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着眼于各种不同结论的选择讨论。通过讨论、实践、理解、再讨论、再实践、逐步总结提高,在练习中掌握规律,并熟练运用。这是一种团队训练、集思广益的方式,使个体在小组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如:学习某一技术动作,可让学生组成若干小组,分组对技术动作的要领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创造出新的锻炼和学习手段,更好的促进技术动作的学习。

3.暗示教学法

第7篇

关键词:有效性;课堂;教学

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合格的社会需要的人才,高中阶段的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开展。新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一种全新模式,它倡导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因此,作为每一位高中教师,要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这样的要求下,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打造高效的课堂就成为当前深化课堂改革的关键和基本要求。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有效性呢?从专业角度来看,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通俗地说,就是使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更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结合这几年的教学体会,笔者就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来进行交流,希望可以共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把握学生的兴趣所在导入新课,才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动力。对于学习没有兴趣,他就不可能学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像我们平时做事一样,凭借着对事情的强烈兴趣,事情就能做好,学习也是如此,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强烈的兴趣时,不待老师教,他也会自己去学。因此,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它是学生求知的源泉,有了这一“兴趣”的源泉,学生就会聚精会神地学习。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心理,从而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兴趣,才能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活动。

二、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也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应该要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确认和尊重。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为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力性。教学中从实际出发,适时适当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学法上适应新课改要求。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通过学生的相互讨论,培养了学生参与意识,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会自己探讨答案的实践方法。但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进行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如果问题过于简单,答案过于明显,开展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从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有力保障。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影响着教学设计效果的体现。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必须从教材的需要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灵活设计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真正获得益处,从而取得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要把这种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吕华,《浅析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8篇

关键词: 和谐高校物理课堂 主要特征 构建策略

“和谐”是一种境界,昭示着关系的融洽;“高效”是一种速度,意味着目标的实现;美国的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一、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催生和谐课堂

科学发展的最理想状态是“和谐”。高中物理新课标的改革点和发展目标,正是体现在追求和谐与高效。伴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与推进,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课堂是学校和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和共创的生命空间,也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生存的场所。构建和谐课堂,是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如何构建健康和谐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就成为当前教师要解决的问题。

二、和谐高效物理课堂的特征

“体验与创造、内和外顺、共同进步、实现目标”是和谐高效物理课堂的主要特征。

有的老师抱怨:“学生基础太差,怎么教呀?”其实,我们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让尖子生能吃得饱,后进生能跟得上,让我们的教育适合不同的学生。所以,和谐的物理课堂是各尽其才,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课堂。

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的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和谐的课堂不仅要育才,更要育德。和谐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培养整体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和谐的课堂是文道统一,传道育人与教书授业并重的课堂。

受到教师评价机制的影响,不少教师过分在乎学生的分数,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反而被忽略了。这就导致学生“高分低能”,丧失了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等,达到智与能的和谐发展。所以,和谐的物理课堂是知能并重,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结合的课堂。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注重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建构知识。能够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生成新的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内容,创造波澜起伏的教学场景,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所以,和谐的物理课堂是交流互动,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统一的课堂。

三、构建和谐高效的物理课堂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学习生态环境,给学生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能“乐其教”。学生的素质有高有低,千差万别,但是教师不可持有偏见,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尽可能地给所有的学生创造自我表现和享受成功欢乐的机会。弗里在《被压制的教育》中所说:“通过对话,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及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过程负责。”一次出差回来,我一进教室,学生就喊,“老师你可回来了,想死我们了。”“是呀,我也想你们了。”在这种气氛中上课,真是其乐融融。

情感是教学的催化剂,爱是教育的原动力。在课堂上,老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励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讲授传感器一节时,我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体验出发提出问题,分组讨论,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学生讨论的更激烈。在这种积极争论的学习氛围中,我抓住时机,诱导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在问与答中学生掌握了课本的内容。又如:复习电学实验时,我提出问题,和学生共同讨论解答,对有分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不时点拨,最后明确正误,让学生始终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方可终身受用。”因此,在教学生“学会”的同时,必须教学生“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开启知识的大门,给学生独立创新的舞台。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逐步完成独立观察、阅读、思考、动手、表述、发现、创新,给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空间。

总之,只有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让我们广大教师共同努力来打造“和谐高效的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德伟主编.新课程与教学改革.北京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