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建筑行业的市场前景

建筑行业的市场前景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08 15:54: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建筑行业的市场前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建筑行业的市场前景

第1篇

一、建筑行业面临的形势分析

(一)建筑行业面对的机遇

1、行业发展日趋成熟,社会贡献不断扩大

经过多年的积累、规范和发展,建筑行业的规模不断壮大,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从业人数都实现了明显的增长。截止2014年,建筑行业从业人规模已经超过了4900万人,企业数量超过了8000家,已经成为我国三大行业之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以2014年为例,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约为636463亿元,而建筑业创造的价值约为44725亿元,建筑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建筑业以劳动密集型为特点的用工性质,对社会就业,尤其是对吸收农民工进城务工更是发挥了突出的、难以替代的了作用。在国内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建筑企业积极响应我国政府倡导的“走出去”战略,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国际竞争能力明显提升。在国际知名机构ENR的2014年全球10大国际承包商的排名中,我国建筑企业囊括了其中的前4名。

2、国内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国际市场前景广阔

城镇化是我国建筑行业面临的最大机遇。自从我国提出城镇化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开始走上快车道。《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 》提出,要在加速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城镇化的建设质量,创新城镇化建设方式。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分散的农民将实现集中性居住,这就意味着将有大量的居民用房需要建设,有大量的棚户区需要改造。为满足城镇化过程中广大居民的公共需要,还需要建设大量的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此外,政府还将为新型城镇提供交通、电力、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可以说,城镇化在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存空间的同时,也为各类建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国内市场不断扩大的同时,建筑业面临的国际市场也更加广阔。随着我国政府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逐步实施,我国建筑企业“走出去”迎来了新的良机,同时也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建筑行业面临的挑战

1、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扭曲

从建筑业内部结构来看,当前我国建筑业的数量结构呈现出极不合理的现象。按照建筑行业“生物链”来划分,建筑行业内部的企业结构应成金字塔式结构,即顶部是总承包建筑企业、中间部分是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底部是劳务分包企业,其数量特点是由少到多,符合建筑行业一般的企业分布规律。但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的情况是总承包建筑企业、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三者之间的数量之比为53∶39∶8,呈现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这种扭曲的企业结构不利于具备引领作用的工程总承包建筑企业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更损失行业的整体发展。

2、劳动力难以满足需要,环境约束日趋明显

受生育政策的影响,我国人口结构出现少子老龄化现象,老龄化程度都将不断加深,建筑业劳动力供给数量因此将大大减少。目前来看,从事建筑业的劳动力年龄普遍偏大,40岁以上劳动力成为行业主体力量,青壮年劳动力数量严重不足。而且随着社会和整体就业环境及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倾向的变化,未来愿意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数量将更加减少。

环境问题也是制约建筑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建筑也是一个能耗巨大的产业,能耗数量大排放也必然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非常明显。据统计,整体来看全球能源的大约32%被用于建筑行业,同时产生数量巨大的各种废弃物和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在建筑行业治理排放缺乏创新的情况,未来行业能源消耗以及对环境污染现象将会越来越严重,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促进建筑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传统模式引入现展新元素

随着信息和物联网技术的成熟与全面应用,建筑行业也应该及时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积极引进“互联网+建筑业”发展新模式。建筑业以往的工程承包模式存在项目搜寻成本高昂、耗费时间较长、交易环节繁杂等效率低下的现象。互联网与各种业态高度融合现象的出现,对建筑业传统模式的弊端可以从很大程度上予以克服,为建筑业在新常态下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引入互联网,建筑企业在建材采购环节可以提高搜寻效率,最大程度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同时,通过各种信息共享平台,项目各方便于沟通交流,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有关信息,加速有关决策进程。

(二)建立和紧密企业间战略联盟

加强交流密切联系是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应有之举,其目的在于克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效率低下和意外损失。密切企业间联系的方式和途径多种多样,其中建立企业间战略联盟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方式。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建筑企业一方面需要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必须抓住机遇扩大视野,主动与相关的大型企业、高校和银行建立战略联盟、通过联盟效应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通过多方合作强化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最终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2篇

关键词:现代建筑;钢管混凝土结构;应用现状;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 A

一、钢管混凝土结构

钢管混凝土结构顾名思义是使用混凝土作为填充物进行圆形钢管填充,形成一种混合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正是利用钢管对混凝土的局限作用力,使混凝土与钢管壁相互之间的压力达到最高,这样提高了混凝土的定性与韧性,从而提高混凝土在建筑中的效用。

总所周知,混凝土本身具有十分强大的抗压强度,但是它却无法形成固有形态,而钢管本身具有强大的抗弯能力,但是却不能承受过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将混凝土与钢管绑定利用,大大提高了建筑钢材的利用空间。物理学中有说过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钢管对混凝土有约束力,混凝土就可以对钢管有支撑力。因为钢管内部混凝土的存在,使得钢管不会因为一些外力作用轻易发生弯曲或者失去重心力。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存在一方面巧妙运用了物理力学,另一方面保证了两种建筑材料相互作用、相互弥补,二者的相互作用直接决定了钢管混凝土的市场价值。钢管混凝土结构较其他建筑材料拥有更加柔韧、固定、耐压力、耐高温的优势,且在建筑项目运用中成本较为经济、使用较为方便,是现代化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得力材料。

二、钢管混凝土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Lally柱是一个名为John Lally的美国人发明的专利产品,Lally柱开启了钢管混凝土今后的建筑市场之门。而今距离Lally柱发明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而钢管混凝土也已经出现在工程行业百年有余。由于钢管混凝土本身具有良好的市场价值和运用性能,因此钢管混凝土受到越来越多建筑行业的运用,在八十年代的美国更是掳获了众多美国土木工程专家的芳心。自八十年代末期之后,混凝土应用技术突飞猛进,随后泵灌混泥土应运而生,这是一种具有高性能、高强抗压的混泥土技术应用。混凝土技术的日新月异为原本模式单一的钢管混凝土结构注入了一些新鲜热血,瞬间带动了混凝土技术生产气氛,在当时美国建筑工程和其他应用工程中,不难看出混凝土的普遍应用。

我国关于钢管混凝土应用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首先,北京地铁车站工程中钢管混凝土的作用功不可没,之后钢管混凝土在大批工业行业投入应用,并实现了在重型构架中的顺利应用。八十年代时,一批批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伴随着高层现代化建筑的出现,钢管混凝土愈发重要起来,这时人们将钢管混凝土成功代替了土柱运用在各类建筑中,一方面解决了原本混凝土不够坚实的问题,一方面减少了建筑用地面积。现代化建筑的特点是高,随着钢管混凝土的应用,高层建筑无需担心建筑结构的支撑问题,至今,已有数十栋超过百米的建筑涌现出来。

钢管混凝土的成功应用推动了现代化建筑的发展,众多具有时代感的大厦、广场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1999深圳赛格广场顺利建成,其高度291.6M,总建筑面积为166700M2,它正是钢管混凝土技术成功运用的一个例子。深圳赛格广场是一个主体经营电子系列的广场,也是一个综合广场,广场整体融合了经济、政治、办公、休闲娱乐等方面。赛格电子广场的构造属于框筒结构,钢管混凝土的应用使得二十八根建筑排柱的建筑框架支柱与内筒牢牢驻扎在地面与半空中。柱子与柱子之间的距离为三米,在柱子之间共启用了两片钢筋混泥土墙壁,以加固柱子之间的稳定性。深圳赛格电子广场是钢筋混凝土材料使用最为明显的一个现代化建筑,这也代表着钢管混凝土在我国建筑中应用水平已经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三、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趋势

1、拥有更高性能、高技术的钢管混凝土技术

普通钢管混凝土正在一步步向着高强度混凝土发展中,高强度混凝土一直以来备受国内外专家争议,虽然其自身拥有高强度、低消耗、低重量的优点,但这使得钢管与管内混凝土相互之间的作用也很大,因此高强度混凝土硬度和持久性十分低。虽然钢管混凝土与高强度钢管混凝土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是二者从物理力学角度来看,还是有很大差距。因此,这就要求钢管混凝土技术人员不得将普通钢管混凝土的设计方式套用在高强度钢管混凝土设计过程中,要针对高强度钢管混凝土的问题进行适当完善,在未来现代化建筑行业中,高强度钢管混凝土的应用必然会带来更多现代建筑效果。

2、由厚钢管向薄钢管类型的转变

最近几年内,对薄壁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相关研究日渐增多,由于薄壁钢管混凝土结构无法承载较大重力,因此薄壁钢管混凝土结构在处理自身缺陷方面的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薄壁钢管混凝土结构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延长混凝土在管内长期受压所引起的裂开,混凝土纵向裂开被减缓,也延长了薄壁钢管的稳定性能,从而提升了薄壁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支撑能力。与一般厚壁钢管相比,薄壁钢管混凝土的利用更加节省成本、节约材料,同时又能增加薄壁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抗火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钢管混凝土凭借自身最具优势的抗压能力好、支撑能力强、抗火耐热、使用便捷、节省材料等已经被广泛应用与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建筑中来。尽管钢管混凝土的应用研究和技术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但是依然可以看到钢管混凝土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可观的未来发展趋势。相信我国未来的建筑行业及土木工程行业将会在钢管混凝土技术应用的保驾护航下成功建造出更多高端的、完美的现代化建筑成果。

参考文献

[1]周俐俐,张志强.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现存问题和应用前景[J].西南工学院学报,2002(2).

[2]付小超,李艳,罗利伟.新型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及运用[J].山西建筑,2008(22).

[3]郭远宏,李芳.浅谈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和应用[J].山西建筑, 2010(17).

第3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材料;应用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05-0025-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充分发挥绿色建筑材料的作用非常重要。当前,正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绿色建筑材料的广泛应用,直接推动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

1绿色建筑材料的主要特征及重要性

1.1主要特征

绿色建筑材料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比较广泛,是由其特征决定的,绿色建筑材料有着无污染以及低消耗和多功能等特征。绿色建筑材料是采取科学化工艺,应用无毒害材料进行生产的,被称作绿色的材料。绿色建筑材料是以废渣及废液等为原材料,大幅节约资源,从而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绿色建筑材料的多功能主要是体现在抗静电以及防辐射等诸多方面,绿色材料还能够循环利用。

1.2重要性

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符合当前环境保护的发展理念,在低碳环保的经济发展模式下,通过对建筑材料的有效应用,达到经济环保的要求,建筑生产商也能够得到经济效益。当前,我国的资源消耗比较严重,为有效保障资源的合理应用,需要对建筑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绿色材料得到广泛应用,保障资源的可持续性。

2绿色建筑材料的现状及应用

2.1发展现状

我国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建材行业对建筑材料的消耗量持续增长,大量的资源造成了浪费,还没有有效构建起绿色建材的国家发展战略,相关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落实不力,法律体系建设相对比较滞后。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相对较小,对绿色建筑材料的需求量相应较大,绿色建筑材料及能源的合理应用是保障建筑质量的重要基础。

目前,对绿色建筑材料的开发研究工作不充分,虽然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势头较好,但相关研究工作相对滞后,对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周期没有得到有效保证,对绿色建筑材料的持续发展产生阻碍。

2.2实际应用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市场前景广阔,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是今后建筑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新型绿色建筑材料主要有防水密封材料、绿色墙体材料和保温隔热材料等。这些材料在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进行应用,能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墙体绿色材料的应用,材料的种类比较多,例如非粘土砖以及加气混凝土和粘土空心砖等。建筑施工中绿色真空玻璃的应用比较重要,真空玻璃主要是根据建筑物窗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应用,是采光的重要通道,绿色的玻璃材料在温度调节上有较好的效果,并能有效的应对紫外线,在隔音的性能上也比较突出。生态水泥的应用,水泥作为是建筑的表面皮肤,故此其和混凝土都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是建筑施工的必备材料。传统的水泥原材料来源于自然资源,对其进行提炼造价的成本较高,在生产过程中还会产生废气以及粉尘等,这就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生态水泥就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生态水泥主要由钢铁渣以及火山灰构成,按照相应的比例配合而成。绿色建筑材料在屋顶建造中进行应用也能够起到相应的节能效果,将绿色建筑材料在屋面和防水层间加以设置,能够将导热系数得以有效降低,从而起到有效的保温效果。屋顶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要选取合适的材料类型,绿色建筑材料在屋顶使用的材料主要有聚苯乙烯板、沥青珍珠岩板及水泥蛭石板等等。对于尖顶屋面下部以及吊顶上部的建筑材料的应用,要选取松散料,通过反铺法把保温层置于防水层上面,然后通过保温层对防水层实施防护,在之后的检修过程中比较方便。

第4篇

关键词:建筑动画 制作技术 艺术效果

一、建筑动画的发展及其前景

建筑动画是三维动画表现的一个方向,我国的建筑表现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从新兴到快速发展时间很短,建筑动画表现从建筑表现中分离出来,时间上则更晚。随着电脑硬件的高速发展及3D技术的提升与创作手法的多样化,建筑动画综合水准越来越高。加上建筑模型制作、图文输出方面也更是引进了国外先进的设备,使许多境外专业人士都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建筑表现行业水准并不低于国外普遍水平。建筑动画与其他动画相比,在制作周期、资金投入、效益回收上有明显的优势。

房地产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房地产行业一向火爆,建筑行业的大好发展让建筑动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看重。建筑动画技术是大型建筑的必要展示工具,只要建筑业存在,建筑动画就有它的空间。首先,三维动画是最方便的设计工具,承担了直观表达设计者思想的任务。其次,三维建筑动画还是一个演示媒体,是最直观的交流方式。再次,建筑动画也是先进的营销手段,在房地产销售当中,传统的作法是效果图加上沙盘模型制作。三维动画还可以应用在网络和电视等多媒体中,更方便、快捷的传播信息。随着行业的成熟,建筑动画表现不光被单纯地应用到房产行业,其他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比如城市规划,古建筑复原,游戏、影视场景,军事及科技领域等等,建筑动画横跨在许多行业里,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大化,它应用的广泛和市场优势,说明建筑动画在我国的数字媒体时代下,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还有权威人士称类似这种建筑动画的虚拟技术是继多媒体技术之后的21世纪代表性技术,它又是多媒体技术的终极技术。

二、建筑动画制作行业的现况

早期的建筑动画因为电脑硬件及3D技术上的限制加之创意制作上的单一,制作出的建筑动画大多是简单的跑相机的建筑动画。随着电脑硬件的高速发展及3D技术的提升与创作手法的多样化,建筑动画从脚本创作到精良的模型制作,后期运用的电影剪辑手法,以及原创音乐音效,情感式的表现方法,制作出的建筑动画综合水准越来越高。但是,建筑动画毕竟是新的行业,目前从业人员的培养大都在培训机构中进行,或者由效果图、其他动画制作者转行。就目前情况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在教学方面尚无系统的理论结构体系;教学制度不够规范;缺乏相关学科群体的支撑等。2006年南京艺术学院在国内高校中最早开设了建筑动画本科专业方向,也就是说目前行业里受系统学习的建筑动画人员几乎还没有。说明这个行业的高手都相对年轻,资历也不会太长,没有传统的势力范围,建筑动画制作水平提升空间很大。据建筑表现CG人才网的招聘数据显示,上海北京深圳及广州等发达城市10万年薪也难找到合适的中高级人才,也正好说明了人才的缺少并断层。

鉴于我国建筑动画市场起步时间不长,目前国内比较大的建筑动画企业不是很多。比较大的建筑动画企业是北京水晶石科技公司,从2001年获得北京2008年奥申委指定三维图像开发商称号起,独立承担全部奥运场馆的建筑动画制作工作。参与并完成了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馆及奥运村、国家游泳中心等一系列大型投标项目,同时还完成了北京中轴线城市设计竞赛、库哈斯CCTV、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日本富弘美术馆、哥本哈根音乐厅等国内外大型项目。从这些地方看,我国的建筑动画水平也不低。

三、建筑动画制作的发展与创新

随着电脑硬件的高速发展及3D技术的提升与创作手法的多样化,我们常见到的房地产动画中利用电脑制作随意可调的镜头,进行鸟瞰、俯视、穿梭、长距离等,提升了建筑物的气势,到底是怎样制作出的呢?一般制作流程主要有以下部分。首先,脚本规划和设计。主要解决要表现什么和整体视觉效果,每段镜头片段的时间控制,解说词与镜头画面的结合等。还要确定哪些需要在三维软件中制做,哪些在后期软件中处理。第二,建立模型。先建主体部分,次要的可以简单制作,有的还要建立整体地形。第三,动画设置。基本模型完成后,先将摄影机的动画按照脚本的设计和表现方向调整,之后再设定其他物体动画。 第四,贴图灯光。模型的动画完成后,为模型赋材质,再设灯光。第五,环境制作。调整好贴图和灯光后再加入树木、人物、汽车等环境。第六,渲染输出。依制作需要渲出不同尺寸和分辨率的动画。 第七,后期处理。渲染完后用后期软件进行修改和调整,可以加入雾、矫正颜色等。第八,非编输出。最后将分镜头的动画按顺序加入,剪辑后输入需要的格式。

虽然一般的建筑动画都按这种流程完成,但是制作出的最终效果确是千差万别。建筑动画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需要在精确程度和艺术化处理两方面取一个折衷值。在制作过程中,一方面要在技术上充分实现建筑设计的要求;另一方面,还要在画面色调、构图、节奏等方面进行艺术的再创造。首先,从最初的设计图纸全面认识和理解开始。制作者要对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规则有理解。第二是动画技术把握。熟练运用三维动画软件,并对建筑动画制作流程了解。第三是制做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建筑动画的创制生产是复杂细致、周密衔接的全过程,需要一个组织严密、思想统一的集体才能做出高质量的作品。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建筑动画艺术从艺术形态来分是属于造型与非造型之间的综合艺术形式,它的表现内容属造型艺术,它的表现方式是非造型性的。建筑动画是一个影像作品,它是用多媒体的形式呈献在观众眼前。把建筑作为角色,将环境作为场景,动画中加入一些精心设计的飞禽、动物、穿梭于云层中的太阳等来烘托气氛,虚构各种美景气氛,用优美的音乐来营造气氛也非常重要,各个要素的完美结合才能引起观者的审美共鸣。在建筑动画中,技术实现和艺术创造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由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和进一步发展,有专家预料将来会诞生人类的第九艺术形式。到底第九艺术是什么样子,不同艺术门类的人有不同想象。不过,任何艺术门类和形式都离不开生存环境的再现。环境中就必然包括建筑环境,对于建筑动画的表现追求就不会停。

参考文献:

[1]王俭.“建筑动画设计探讨”.中外建筑,2006年3月

第5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 发展 策略

绿色建筑必须因地制宜、物尽其用、与生物的和谐相处。随着全球经济的加速发展,环境、资源问题凸显,尤其温室效益导致的全球变暖问题严重加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形成严峻的挑战。2009年12月7日,全球192个国家和地区齐集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此次会议被称为自二战结束后最为重要的国际性会议之一,本次会议对每个国家提出低碳减排的要求。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承担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

当前,我国住宅和公共建筑都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建筑消耗主要包括钢铁,水泥,木材等的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消耗。据相关统计,建筑行业所排放的废气占总排放量的50%、二氧化碳占40%,为能源消耗较大的行业,地产行业逐步实现向“绿色低碳”地产的转变势在必行。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业的消耗会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建筑业的消耗量远远超过一、二产业,因此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成为兑现我国节能减排承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切实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着政府表率作用未凸显,观念转化不彻底;政策法规机制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宣传普及推广工作不到位等问题。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绿色建筑市场的形成和有序发展,要切实发挥政府在发展绿色建筑行业中的作用;加快完善绿色建筑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完善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激励制度;加大宣传和普及绿色建筑的相关内容等。

一、绿色建筑及其评价标准

1990年世界上第一个绿色建筑在美国安家落户,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第一次较为明确的提出“绿色建筑”的概念。此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推广,2002年世界绿色建筑理事会成立,绿色建筑成为一项全球化的运动。

所谓绿色建筑总体上指的是在建筑物的建造和使用的全周期内,以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为前提,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做到最大限度的节约土地、水、能源等,在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同时又能给人类提供健康、陶冶情操的居住环境。

绿色建筑主要是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来体现“绿色”的理念。从实践来看,图纸方面的设计做到环保节能一点都不难,真正的难处在于施工方面的绿色理念的落实到位。有数据表明,90%的建筑在设计都是符合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但到验收阶段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往往不到20%。具体来讲,绿色建筑需符合以下几个标准:

第一,要做到因地制宜。作为绿色建筑的灵魂,因地制宜要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要符合当地的气候、水文、日照等各种条件。从设计上将原有的可利用的资源充分考虑进去,取代过去全部推倒重建的浪费做法,同时要坚决杜绝挖山头、填塘、造地等类似情况的出现。

第二,要做到物尽其用即最高效率的使用建筑材料。尽可能多地利用可再生材料,同时尽量使用当地原有的建筑物、木材、土石等材料,不必盲目追求所谓的“进口加工”材料。

第三,要做到与生物的和谐相处。绿色建筑打出“以人为本”的口号,但在坚持该原则的同时还应考虑其他生物种群,与周围环境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

二、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障碍

中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期,巨大的人力、物力的消耗,给社会、环境、资源造成严重的负担。在实现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绿色建筑从一开始便得到肯定,并迅速的推广、实践,发展势头良好。其中,出台了包括《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绿色施工导则》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规范绿色建筑市场的发展;相关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也逐步的建设和完善中,在制裁违规行为的同时鼓励更多的企业和单位参与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设事业中来,绿色建筑市场前景广阔。另外,开发商为适应时展潮流、吸引更多的顾客和谋求更大的利润,也相继打出绿色建筑的口号;普通百姓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和接受绿色建筑的理念。虽然绿色建筑在我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不可否认由于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晚、起点低,现在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仍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

(一)政府表率作用未凸显,观念转化不彻底

现阶段政府在绿色建筑市场方面的工作仍存在缺位、错位和不到位的情况。一个简单的数据对比,在全国的建筑比例中大型的公共建筑和政府建筑仅占到了4%,但其能源消耗却占到了22%,单位能耗更是惊人,是普通民居的5-10倍。但我们很难在不合格建筑物整治工作中看到具体的改进建议或措施。另外,政府部门相关工作人员本身对于什么是绿色建筑没有真正的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更谈不上制定出合理的政策法规来推动、发展和完善绿色建筑市场。

(二)政策法规机制的不健全

在法律法规方面,主要表现为体系的不健全和落后。现行的《建筑法》颁布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对于当前正在迅速发展的绿色建筑产业只字未提,而对于建设节能也缺乏强制性的规定,只局限于支持、鼓励和提倡。除此外,颁布的《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等法规规定过于原则化、笼统概括性强,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如罚款部分并未明确的规定法律责任。

(三)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由于绿色建筑的效益更多的是体现国家和社会方面,对于个人来说特别是开发商更要承担建造的初期的成本,因此如何更有效的激励他们投入到绿色建筑的事业中是当务之急。但从具体实践来看,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领域对此的相关规定较少,且强制性条款较多。

(四)宣传普及推广工作不到位

当前有一大部分老百姓简单地把“绿色建筑”理解为高科技、高成本、高档的“三高”产品,对绿色建筑存在着认识误区,甚至于部分地方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百姓们对绿色建筑产生旁观、排斥的心理,这不仅不利于对绿色建筑的推广,也与政府将绿色建筑打入普通民居领域的初衷背道而驰。

三、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策略

(一)发挥政府在发展绿色建筑行业中的作用

作为国家工作的制定者、指导者、监督者和推动者,政府在房地产行业实现绿色化的过程中,通过制定合理可行的政策法规将推动房地产的宏观动力真正转化为促进经济友好发展的微观动力。首先,严格审批,尤其是公共工程和政府建筑的修建申请,从源头上确保建筑体现绿色环保低碳的设计理念。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从公共工程和政府建筑着手,既能充分表明政府推动绿色建筑事业发展的决心,也能起到积极的示范推动作用。其次,针对当前存在的由于验收问题而导致施工单位为施工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或者施工难度而偷工减料或更改施工计划的情况,严格验收检查制度,对包括施工前、施工过程及施工后的工程情况进行检查。实行常规验收和不定期验收相结合的制度安排,通过不定期的突击检查,对违法违规的施工单位进行整顿,并依据情节的严重程度依法做出相应处理。第三,落实问责制度,并将此纳入政府工作的评价体系当中。一旦在验收阶段出现不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迅速向相关负责人追究责任,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实现绿色建筑市场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

(二)加快完善绿色建筑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鉴于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时间短,因此必须加强相关的立法工作,确保绿色建筑行业的方方面面在实践中都有法可依,避免留有法律上的漏洞。其次,在制定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改变过去的政府主导、科学家主体、缺乏多层次的专家参与的制定模式,形成新的标准制定模式,实现包括科研人员、开发商、建筑师等在内的决策模式以此来加强法律法规的可实际操作性。对违法违规的处罚要有细致和硬性的规定,这样才能使监督真正的做到有法可依,不让监督流于形式。此外,要对地方各级政府实行评价考核制度,要求地方政府从当地实际况出发,制定促进和推动绿色建筑在当地发展的法律法规,改变地方放任所谓绿色建筑的发展状况,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完善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激励制度

通过税收优惠、免税、折扣等各种方式,建立健全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各市场主体参与的主动性和热情。如对于生产绿色节能可再生产品的企业,可以对部分产品实行价格补贴或优惠政策,以鼓励更多的企业加入绿色节能的生产队伍中来。其别优秀者,可授予其“优秀企业”称号,打造企业的品牌,以品牌的无形力量推动绿色建筑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对于采用绿色节能可再生材料的建筑企业或开发商,一律根据购买的不同的材料实行多层次的返补政策,以此来提高施工单位建设绿色建筑的积极性。同时为了防止企业或施工单位谎报销售量或购买量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政府应加强审查工作。另外,对于购买低能耗房子的消费者,应规定出台具体的退税奖励措施,刺激、提升用户使用节能绿色建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让更多的用户认识、了解、购买和使用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市场才有持续成长的动力,才有可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市场。

(四)加大宣传和普及绿色建筑的相关内容

绿色建筑的推广在于绿色理念的倡导和宣传。利用网络、电视、杂志等各种媒体,对于当前日益加深的能源危机问题给予深刻客观的报道,提高公众的能源危机意识和环保节能意识,提高全社会对于绿色建筑重要性的认识,从观念上转变对绿色建筑的理解误区,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绿色建筑事业中。其次,充分利用社区、各地居委会等基层组织,组织志愿者定期做好海报宣传、举办沙龙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宣传,寓教育于乐,为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另外,可考虑在大学的相关专业中增设节能与绿色建筑课程。

参考文献:

[1]仇保兴,从绿色建筑到低碳生态城[J],城市发展研究,2009(7)

[2]薛明,胡望社,杜磊磊,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9(3)

[3]于一凡,田达睿,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J],上海环境科学,2009(1)

第6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对策

作者简介:王艳玲(1975—),女,河南洛阳人,洛阳市城管监察三大队副大队长,经济师,研究方向:建筑经济。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4.6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139-02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在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资源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形成严峻的挑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承担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 另外,当前我国住宅和公共建筑都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据相关统计,建筑行业所排放的废气占总排放量的50%、二氧化碳占40%,为能源消耗较大的行业,建筑消耗主要包括钢铁、水泥、木材等的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消耗。因此,地产行业逐步实现向“绿色低碳”地产的转变势在必行,是我国作为国际社会一员责任的积极体现。[1]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业的消耗会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建筑业的消耗量远远超过一、二产业,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成为兑现我国节能减排承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切实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

一、绿色建筑及其评价标准

1990年世界上第一个绿色建筑在美国安家落户,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提出“绿色建筑”的概念。此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推广,2002年世界绿色建筑理事会成立,绿色建筑成为一项全球化的运动。所谓绿色建筑总体上指的是在建筑物的建造和使用的全周期内,以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为前提,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做到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水、能源等,在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同时又能给人类提供健康、陶冶情操的居住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的发展。

绿色建筑主要是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来体现“绿色”的理念。从实践来看,图纸方面的设计做到节能环保不难,真正的难处在于具体施工过程中绿色理念的落实到位。有数据表明,90%的建筑在设计上都是符合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但到验收阶段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往往还达不到一半。具体来讲,绿色建筑需符合以下几个标准:

第一,要做到因地制宜。作为绿色建筑的灵魂,因地制宜要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要符合当地的气候、水文、日照等各种条件。从设计上将原有的可利用的资源充分考虑进去,取代过去全部推倒重建的浪费做法,同时要坚决杜绝挖山头、填塘、造地等类似情况的出现。

第二,要做到物尽其用即最高效率地使用建筑材料。尽可能多地利用可再生材料,同时尽量使用当地原有的建筑物、木材、土石等材料,不必盲目追求所谓的“进口加工”材料。

第三,要做到与生物的和谐相处。绿色建筑打出“以人为本”的口号,但在坚持该原则的同时还应考虑其他生物种群,与周围环境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

二、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问题分析

中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期,巨大的人力、物力的消耗,给社会、环境、资源造成严重负担。在实现社会转型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绿色建筑从一开始便得到肯定,并迅速得以推广、实践,发展势头良好。其中,[2]出台了包括《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绿色施工导则》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规范绿色建筑市场的发展;相关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也在逐步建设和完善中,在制裁违规行为的同时鼓励更多的企业和单位参与到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设事业中来,绿色建筑市场前景广阔。另外,开发商为适应时展潮流、吸引更多的顾客,谋求更大的利润,也相继打出绿色建筑的口号;普通百姓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和接受绿色建筑的理念。

虽然绿色建筑的发展在我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不可否认,由于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晚、起点低,现在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仍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

(一)政府表率作用未凸显,观念转化不彻底

现阶段政府在绿色建筑市场方面的工作仍存在缺位、错位和不到位的情况。一个简单的数据对比,在全国的建筑比例中大型的公共建筑和政府建筑仅占到了4%,但其能源消耗却占到了22%,单位能耗更是惊人,是普通民居的5-10倍。而且仍很难在不合格建筑物整治工作中看到具体有效的改进建议或措施。另外,政府部门相关工作人员本身对于什么是绿色建筑没有真正的理解,对于绿色建筑的内涵及重要意义的认识仍处于表面层次。在这样的基础上,更谈不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法规来推动、发展和完善绿色建筑市场,推进我国绿色建筑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政策法规机制的不健全

在法律法规方面,主要表现为体系的不健全和落后。现行的《建筑法》颁布于上个世纪90年代,对于当前正在迅速发展的绿色建筑产业未涉及,对于建设节能也缺乏强制性和明确的规定,只局限于支持、鼓励和提倡,法律约束力弱、流于形式。此外,颁布的《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等法规规定过于原则化,笼统概括性强,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如罚款部分并未明确规定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实施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7篇

关键词 地下建筑工程 产业化 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8 文献标识码:A

1地下建筑工程的行业特点

与同属土木建筑工程的桥梁、道路、土石方、房屋建筑等地面设施相比,地下建筑工程建设有其独特的方面。

1.1地下建筑工程的建设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的组织管理模式

地下建筑工程位于地层中或江、河、湖、海,由于所处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的多样性,使用一般手段很难调查明白。通常用于描述围岩物理力学性质的各项重要指标和参数在延续的介质中却往往是不连续的,有时会是非常离散的状态。加之地层的原始状态和由于工程实施而引起的动态变化十分复杂,难以建立起准确的符合实际情况的物理数学模型,因此结构的受力、变形和位移等解析计算结果只能起到定性的指导作用或参考比较。大量的不确定因素给工程设计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运营和满足工程设施的使用功能,在工程建设的实际操作中,则要根据客观情况,及时地修正原来的设计。而且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勘测手段的使用和依照工程经验的判断显得尤其重要。

1.2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生产劳动组织具有高度专业化水平

地下建筑工程施工具有作业场面小、环境条件差、地质影响大、工序流程多等特点。尤其在工期非常紧迫、对工程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施工组织的难点颇多。施工现场围绕着开挖、支护、构筑三大基本作业和人、机、碴、料、水、电、风、气八个要素,组成了多个作业循环,多条物流线。因此施工组织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要求科学配置,统一指挥,优化组合,动态管理,使之达到时间和空间的高度协调,人和物的有机结合,进而才能实现安全、质量、效率和效益的最优化。现代化的施工管理手段如统筹学、概率论、优选法和电脑技术等在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中都会有比较大的作用。再就是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对机械设备和物资材料特殊的要求。它需要能够适应特定的空间和环境又能够满足效率要求的机械和工具;它需要能够达到防水、防潮、抗腐、耐蚀而又不会造成地下环境污染的工程材料。

2地下建筑工程建设产业化发展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

地下建筑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土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在形成我国交通网络,改变我国水利资源条件及油气能源储备等方面地下建筑工程具有特殊重要的位置。它又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安排较多人员就业。国家在交通和能源建设方面对地下建筑工程有着巨大的需求,具有特别广阔的市场前景。发展和繁荣这个产业是国家振兴和富强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历史进步的必然。

如国内并没有形成规模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专用设备的生产厂家,在组织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时往往要搞所谓的“机械选型配套”,其实就是把用于一般矿山开采和路基土石方挖运的设备拿来塞进隧道,要不就是以高价从国外买进施工生产线。这种残缺不全的现状已经持续很多年了,应该尽快改变以促进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因此大量的专用的机械设备和专用的工程材料需要我们自己去组织开发。不然会严重阻碍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把隧道及地下工程从单一的施工建筑领域带到产业化的路子上来。那种闭门造车式的“技术研究”是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的,更代表不了这个产业发展的方向,而只会走入“死胡同”。

3地下建筑工程的产业化发展方向及其辉煌的前景

国家快速发展的计划和目前发展形势对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的巨大需求。我国已有和正在修筑轨道交通的大城市近十五个,正在规划和设计轨道交通的大城市有七个,在未来15年内有修建城轨交通的愿望和打算的城市则更多,初步估计到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将会达到2500公里~3000公里,其中半数以上为地铁。正在不断推进和已部分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会开创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史上的新篇章,规划中的西线方案可能会有多条数十公里长的输水隧洞以及出现单座上百公里长的输水隧洞。加上其它水利电力开发、输送和储存油气、煤炭和矿山开采及市政工程,地下建筑工程的规模非常可观,堪称世界第一。由此可知,我国快速持久的经济发展将会给地下建筑工程建设事业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

地下建筑工程虽是个老的建筑行业,但从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来看,它却是个有光辉前景的新兴产业。我国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和设计方面要做的事情很多,只有少数大城市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头,而大多数城市还没有起步。国内在这方面只有为数不多的可以称得上有专业水平的设计咨询企业,覆盖能力远远不够,所以地下建筑工程的研究、设计和咨询业是大有可为的。

国家及政府应对地下建筑工程产业化发展给以适当的扶持。国家应将地下建筑工程作为一个相当规模的、综合性的产业来发展,制订有利于这个产业发展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鼓励地下建筑工程建设中所使用的高新技术设备和产品国产化。国家还应出台政策对相关行业、企业和单位进行改组整合,以有利于形成若干大的建设产业集团,实施专业化管理,避免恶性的无序竞争。地下建筑工程事业的前途虽然光明远大,但它毕竟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很难留住人,尤其是高级人才。国家教育部门和机构应高度重视各个土木院校地下建筑工程专业的建设和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使其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基本建设事业输送新的力量。

总而言之,机会空前,时不待我,作为建设者应当抓住目前的良好机遇,为加快实现隧道及地下工程产业化而努力。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建筑幕墙;节能减排;玻璃幕墙。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再只注重于物质水平的提高,而且还更多的考虑到了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因此国家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口号。而建筑业是国家支柱产业之一,建筑节能主要是在空调制冷、采暖供热、建筑照明等方面减少能源的消耗。许多建筑行业为了节能而采用了玻璃建筑幕墙,而且玻璃幕墙的市场前景很好,它在短短的二十年的时间里,已经吸引了大部分建筑行业的眼球。

1玻璃幕墙崛起的原因

每一个事物的兴盛和衰败都有其原因,玻璃幕墙的兴盛当然不能排除在外,它是我国建筑科学进步和经济繁荣发展的产物。在我国综合国力日趋强大的背景下,城市建筑也大规模的崛起,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相对于其他围护结构体系优点突出,例如:轻巧美观、密封性好、耐候性好、维护简便等,因此玻璃幕墙在建筑业发展迅速,并且能够独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建筑技术也不断提高,这一切都让玻璃幕墙大规模的使用成为越来越可能的事情、另一方面,先进的建筑科技已经产生出许多满足玻璃幕墙安装要求的各种金属部件,例如:门类齐全的钢材、幕墙接驳件等,而镀膜玻璃、中空玻璃、热弯玻璃等不同的玻璃种类也为玻璃幕墙提供了多种选择。

2玻璃幕墙的发展完善

由于玻璃幕墙发展迅速,一些不法商贩为了盈利,不顾人民的利益和安慰,利用铁、木头等材料代替铝材,或者玻璃胶代替结构胶,造出了不少假隐框幕墙,严重的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且下达了一系列管理文件,也加强了管理力度,也对一些反射率高的幕墙做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这些都使玻璃幕墙的发展日趋完善,并且不断进步,目前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3玻璃幕墙的实践检验

上海延安路外滩的联谊大厦在我国是最早引用玻璃幕墙结构的建筑,在该建筑将近二十年的使用历程中,一直受到广大用户的好评,这也说明了玻璃幕墙具有很多优越性。据联谊大厦的管理人员介绍,这座大厦的玻璃幕墙相对于其他传统的外墙有很多的优越性,玻璃幕墙容易清洗,也不会发生涂料和面砖脱落的现象。在采光方面,也不会有问题,管理人员说,室内光线很好,很亮堂,而且由于幕墙玻璃采用的是低反射率的玻璃,所以也不会造成“光污染”。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幕墙玻璃具有很多优越性,这也是其他幕墙结构无法超越的。

4幕墙的种类

建筑玻璃幕墙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其种类也越来越多,以下是两种幕墙结构。

4.1、单元组合式的建筑幕墙

单元组合幕墙是新型维护结构理论与施工工艺的重大变革,其是现代高层以框剪、框筒、筒筒为代表的结构体系的基础之上的一种新型的建筑幕墙结构体系。

单元组合式幕墙与传统的固定梁式的普通玻璃幕墙不同,直接把各个单元板块组件组成基本单元支撑在主体结构上,然后组合单元板块,使它们构成整体面积的幕墙结构体系;而在施工现场,我们也只需进行简单的板块单元的组合安装,对于单元组件的饰面材料(包括:金属板、人造化学板、采光玻璃等)以及板块的结构都应该在工厂中加工预制,这样会相对的缩短工期。

另外就是单元组合式幕墙使维护结构施工的工期也大大缩短了,因为其提高了建筑幕墙的工厂化程度;为了提高幕墙基本单元组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保护,这些组件都在相应的工厂内加工组装;同时,施工现场高空作业的相对减少也保证了建筑的生产安全。

我国建筑幕墙的设计水平和施工技术在得到应用以来迅速发展,并且由于单元组合式幕墙的开发而迈上了很大的一个台阶。并且国内一些骨干企业还引进了先进国家相应的技术和设备及幕墙加工中心,这也大大缩小了我们同先进国家在建筑幕墙业发展水平的差距。

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型城市,单元组合式幕墙以得到很好的应用,而且反应也很是不错,并且由于其防水渗透性和现场安装技术水平的提高,单元组合式幕墙更是被广泛称誉。同时根据我国的建筑特点,建筑业还开发了很多单元组合式幕墙派生体系。

4.2、点支式的全玻幕墙

点支式全玻幕墙改变了悬吊式全玻幕墙和玻璃肋胶接全玻幕墙的平面造型,提出玻璃支撑结构体系和点连接结构的体系,是这种建筑更具和旋律美,同时提出了一种维护结构体系的新理念,这也是全玻璃幕墙的一个全新的发展分支,它通过发挥玻璃、点驳接和支撑体系的空间造型的艺术魅力,形成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景观效果,让用户享受其中,这同时也作为建筑艺术的标志之一,得到了大众的青睐。

点支式的全玻幕墙是由三部分组成的,第一是玻璃,玻璃大都采用单片、中空或者是钢化玻璃等,第二是点驳接件,其第三就是是根据玻璃结构,其造型不同而有多种形式,一般为经过氟碳喷涂表面防腐处理或者是电镀过的铸钢件;而支撑结构可以选用钢结构、玻璃肋等支撑体系。对于我国而言,我们的技术也已经非常的先进,我们可以自行那个设计、制造并且进行安装,也成功的建成了一些大型建筑,同时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点支式的全玻幕墙是我国深圳、汕头等地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引进先进设备并在此基础上创新而发展的重要成果,这是一项新技术,它为建筑幕墙的发展开拓了市场,同时也作为新技术填补了我国建筑幕墙业的空白。

建筑幕墙的发展是建筑也关注的重点之一,而玻璃幕墙更加的节能、新颖,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所以这是建筑幕墙的发展方向,同时其发展前景也是很乐观的,值得我们给与更多的投入。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中玻璃幕墙的特性及选用》作者:黄帆 出处:《贵州电力技术》 2008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