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英语质量分析

初中英语质量分析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08 15:54: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英语质量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初中英语质量分析

第1篇

关键字:英语教学;教学质量;教育氛围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6-0163-01

一、知识社会语境下西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知识社会意味着知识、创新成为社会的核心,知识取代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基本生产性资料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资源,传统劳动者逐渐为新的知识工作者取代。知识社会的目标是培养知识工作者,因此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知识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知识社会为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严峻挑战。

在全球知识社会语境下,英语作为世界范围内使用广泛的第一语言,在知识工作者塑造中的工具性作用不言而喻。然而,西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却普遍面临教学氛围缺乏、教师权威弱化、城乡教育资源失衡、城乡教育对象差异等难题,教学质量亟待提升。

二、西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1.教学氛围缺乏

相比较城市而言,西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氛围缺乏,主要体现在缺乏英语学习氛围,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缺乏语言环境等方面。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改革转型的关键期,教育的分层功能弱化,同时伴随着社会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就业渠道更加广泛,就业方式更加灵活,教育不再成为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相反高昂学费形成的巨大经济压力与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形成鲜明对比,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在他们看来,外出打工根本不需要使用英语,因此学生家长和学生个人对英语学习持漠视的态度。更为重要的是,西部农村缺乏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在课堂上,教师无法做到全英教学,且发音不够纯正,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外,由于西部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根本无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导。相对于城市而言,西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氛围缺乏。

教师权威弱化

在知识社会的今天,教师权威在三个层次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首先,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的教师的法理权威。其次,西部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师普遍学历层次较低,知识结构与知识水平较低,视野不够开阔,长期从事农村义务阶段教育,职业倦怠与职业惰性突出,相当数量的英语教师甚至发音不准,造成教师的知识权威大打折扣。更为重要的是,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有偿补课等现象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形象,降低了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如此,西部农村的英语教学仍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主,一味强调教师的满堂灌,无法与现代教育理念接轨,影响了教师的魅力权威。

2.城乡教育资源失衡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改革的关键期,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教育差距尤为明显,究其原因主要反映在城乡教育资源失衡。当前西部农村英语教师普遍存在学历层次较低、结构比例不合理等问题。此外农村英语教师在职称评定、进修培训等方面与城镇教师相去甚远,导致农村英语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较强。此外,在教学资金投入、教学场馆、教学设备等方面,城乡初中差距明显。以多媒体教室为例,农村初级中学基本没有像样的多媒体教室,根本无法组织多媒体教学,致使现代教育技术无法为英语教学服务,而城镇初中均设置有专门的多媒体教室。

3.城乡教学对象差异

农村初中的教学对象以农村留守学生为主。农村留守学生主要表现为隔代监护,隔代监护人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年老力衰,难以尽到监护职责,更不要说学习上的监督和辅导。因此,留守学生在行为习惯上普遍表现较差,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同时相比较城市初中学生而言,农村初中学生接触英语较晚,起点低,底子薄,受师资、语言环境等因素限制学习质量较差。而城镇学生较早接触到英语,有些甚至在幼儿时代就接受各类英语辅导班学习,其语音和语感较好,英语基础更为扎实。城镇学生的英语学习条件也更为优越,能够接触到各类英语报刊、杂志、影像,且家庭更为重视英语学习,往往能够提供电脑等较好的学习条件。此外,城镇学生性格开朗,乐于与人交流,在学习上也更加自信。

三、结语

在知识经济占据主导的今天,英语作为一项重要的沟通手段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城乡资源配置失衡、教学氛围缺乏等因素极大制约了英语教学质量提升。

西部农村初中必须整合现有各种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限制英语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外汇储备;外商直接投资;净出口;广义货币;VECM模型

一、引言

外汇储备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节,实现内外经济平衡的重要调节方式。大量的外汇储备可以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有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商投资并且降低国内企业融资成本,防范并一定程度上化解国际金融风险。

早在2000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只有区区1655.74亿美元。但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开始广泛参与世界贸易。2011年12月,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超过三万亿美元。

二、外汇储备影响因素分析

1. 国际收支顺差

中国外汇储备的大规模增长,很大程度取决于中国近十年来大量的贸易顺差。央行将流入的外汇回收,并向市场投放等值的基础货币,形成外汇占款。

我国2005年以来,经常项目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一直都是顺差,虽经过一系列出口调整政策的影响,但我国的贸易顺差仍然很高。

2.外商直接投资

不断增加的外商直接投资也是外汇储备增长的一个主要推动。1992年以来,境外资本流入我国的速度越来越快,1992年—2004年,中国与美国轮番成为世界最大吸引外资国。

根据FDI数据,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3.货币投放量

外汇储备的增加对基础货币的投放有着显著的影响。在外汇储备不断增长的同时,央行会向市场投放货币,用于回收外汇,因此外汇储备的增长与M2广义货币的量应该有着直接地正相关关系。

三、实证分析

1.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本次实证研究参考了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同时结合了我国的特殊国情及实际情况。

为分析外汇储备(FR)与其相关经济变量之间的一些相互影响,选取外商直接投资(FDI),净出口(NEX)以及广义货币(M2)的月度数据加上外汇储备(FR)的月度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来源:中经网宏观月度数据库

2.数据处理

对所有数据采取自然对数平滑处理。处理后的数据序列命名依次为:LFDI, LFR, LM2, LNEX

由于是月度数据,因此变量很可能存在季节性波动。对所有的数据采用Census X12进行季节性检验。

变量LFDI与变量LM2

存在季节性,需要调整,因此采用Moving Average Methods消除季节性,调整后的变量命名为LFDISA和LM2SA。

变量LFR和变量LNEX

均不存在季节性

3.单位根检验

在1%置信水平上,LFDISA与LNEX都是平稳序列,而LFR和LM2SA均不平稳,但其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的,因此变量LFR和LM2SA是一阶单整过程。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协整建模分析。

4. 协整检验

(1)滞后阶数的选择

先建立VAR模型,选择lag length criteria,根据信息准则对滞后阶数进行选取。

我们从分析结果来看,FPE,AIC,SC,HQ四项信息准均在则在滞后阶数为2阶的时候最小,因此滞后阶数选择2阶。

(2)协整关系检验

采用迹检验和极大特征值检验两种方法进行协整关系检验,以上两种检验方法均显示存在两个协整关系。

(3) 协整方程的选取

根据相关的经济意义,外汇储备由外商直接投资(FDI),净出口(NEX)直接构成,与货币投放量呈现相关关系,因此第一个协整方程的经济含义更为合理。

将协整关系写成数学表达式,并令其等于e,得到:

e=LFR-0.133615LFDISA-0.717797LM2SA-0.697LIM-0.208322LNEX

(4)协整序列的检验

对e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

结果显示e为平稳序列,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外汇储备与净出口,外商直接投资,货币投放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5.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对VECM模型进行估计,模型的AIC和SC值分别为-5.313257和-5.058988,数值比较小,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

6.模型的检验与预测

(1)残差自相关性检验

从自相关图中可以看出,除了变量LNEX存在一定的自相关性以外,其余变量均不存在自相关性。

(2)模型动态预测图中可以看出VECM模型基本可以拟合原序列的变动趋势。预测曲线较好的反映了变量的发展变化趋势,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拟合效果较好。

7.模型的应用

(1)脉冲响应

外汇储备对其净出口的一个标准差冲击有较强的反应,在随后继续保持这种冲击之后的效果。由于净出口是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净出口的大幅增长,必然带来大量的外汇收入,央行随即回收外汇,因此外汇储备会大幅增加。此外由于短期内回收外币,短期内货币投放(M2)也会有一个正的响应。由于本次实证选取的外汇储备时间序列数据为累计值,因此,在长期情况下,外汇储备一直保持这种冲击效果。

外商直接投资的冲击对货币的投放量有一定的影响。外资的流出也会导致央行投放货币,因此不论短期还是长期,对FDI的冲击,货币投放量都保持一个正的响应。

(2)方差分解

根据外商直接投资以及货币投放量的方差分解结果,在预测期15期左右变得稳定。其中外汇储备分别占到预测误差的14%和9%。根据净出口的方差分解结果,方差分解在20期左右变得稳定,外汇储备占到预测误差的78%左右,货币投放和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占到8%和15%左右。

四、实证分析结论

根据建立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外汇储备与外商直接投资,货币供应量以及净出口的关系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的调整速度为1.02%。

模型的动态预测结果较好反应了变量的变化趋势,拟合程度较好。

根据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结果,外汇储备由于种种原因表现出了一定的外生性,但仍反映出了净出口对外汇储备有着较明显的影响。

货币投放在一定程度上收到外汇储备的影响,这一点与实际经济情况也相一致。

从实证分析结果来看,长期情况下,外汇储备增加对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有一定促进。

由货币投放量的脉冲响应结果,我们发现,外汇储备对其有一个负的响应。一直以来,我们关注的焦点总是集中于外汇储备对货币投放量的影响,忽视了货币投放量对外汇储备的影响。在短期内,外汇储备明显受到货币投放量的影响,相关的影响机理以及背后的因素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

协整分析表明外汇储备和货币供应量M2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外汇储备的增加推动了我国货币供应量M2的增加。

参考文献:

[1]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第四版.

[2]庞咏刚:中国外汇储备与进出口贸易[J].工业技术经济. 2010年2月.

[3]池启水:外汇储备增加对基础货币投放的影响[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8年7月.

[4]余芊澳:我国外汇储备量化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年4月.

第3篇

多年以来,在主流经济理论中,基于空间无关联性与市场同质性的假设局限,以及在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模型(OLS)存在着忽视空间效应的不足,故而现有的模型在实际应用往往有设定的偏差,这使得现有的经济分析还有新的研究方向和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古典经济学的古典线性回归模型的假设,通常情况下回归模型系数β为一个假定常数,面对着现实纷繁复杂的经济结构和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在横截面数据出现空间自相关有和空间异质性的情况下,传统的线性回归模型测量难以完全发挥解析预测的作用,可以建立一个新的模型深入分析存在空间自相关有和空间异质性的经济现象,如解释我国教育支出情况。

一、我国各省市教育支出及经济增长效应一元线性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全国不同地区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差异甚大,公共财政预算的教育支出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在不同地区的教育支出结构亦不尽相同。据国家教委统计,中国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公共财政教育支出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明显不同。中国各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不平衡,而各地的教育支出却相对平衡,二者的不协调造成了突出矛盾,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这种矛盾更为明显。

经过经济发展与地理位置相结合长期演变,我国大致上形成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经济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中部西部国内生产总值还比较落后,同时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教育支出也相应地比中西部地区高。这可以理解为在经济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大力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在教育法定支出的要求加大公共财政的教育支出,同时教育支出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形成“教育支出-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即使如此,我们依然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东部发达地区的教育支出占GDP的百分比普遍偏低,而中西部欠发达经济的教育支出占GDP的百分比地区通常较高。尤其是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如,新疆,宁夏,青海,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都很高。这说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教育支出依然不足,而西部地区在《教育法》的约束及中央转移支付的倾斜之下,各省市的教育支出的差异不及经济差异大,在教育支出增长方面呈现相对稳定的情况,二者的不协调造成了突出矛盾,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这种矛盾更为明显。

二、建立分析各省市教育支出及济增长效应的地理加权模型

(一)各省市GDP、教育支出的空间相关性检验

为了更好的探索各地区间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此不妨再用EXCEL将GDP以及表示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参数估计量β1进行了逻辑处理,即如果该数值高于均值,则显示为高,否则显示为低。

三、一般线性模型与地理加权回归( GWR)模型的比较

为进一步分析各模型的解释效果,下面将各个模型得出的预测值进行比较。

GWR预测值与原始数据的相关系数更高,相应地反映出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的拟合精确程度明显优于传统的OLS模型。通过各模型的对比进一步说明了传统的OLS 只是对参数进行“平均”或“全局”估计,GWR模型相比之下更为简洁、直观,能较好地反映参数的空间非稳定性,在本文中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明显能更好地反映各省市的教育支出与GDP的空间关系。同时通过计算可以明确地发现,西部欠发达地区如、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远不如全国平均水平,这与该地区整体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现状十分相符。一些教育大省比如江苏、浙江、福建等,教育支出效果比较高,这也间接地说明了这些地区的教育事业整体比较发达同时教育支出的经济效率较高。但需要注意的是,北京市作为我国教育文化中心,教育支出规模较大,但实际上教育支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水平只处于全国中等,这与北京市公共财政的教育支出效率较低、结余率较高的现状相符,究其原因是教育支出的结构过多倾斜于大学高等教育,令教育支出整体效率下降,需要引起警惕。

四、结论与建议

在分析模型计算数据后,为我国教育支出的改革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教育支出对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应在全国整体上继续加大教育支出。我们可以看到,各省市的教育支出存在“本省教育支出为他省经济做贡献”的现象,但即便在考虑空间相互影响的情况下,从全国范围角度或单独省份角度,教育支出对经济发展的支撑、推动作用依然非常明显,教育能够促进人力资本的优化,尤其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或劳动生产率。第二,各省市教育支出促进经济的效果差距较大,应全国统筹教育支出,不同省份采取不同的教育支出发展方向。通过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系数的比较,现阶段我国各省市教育支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方面也较为悬殊,不仅是青海、宁夏、新疆等西部欠发达省份的教育支出效果较差,甚至连北京、天津等较为发达的省市实际上的教育支出效果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我国现阶段公共财政教育支出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问题,不适宜再采取全国“一刀切”的教育支出政策,而应该采取全国“一盘棋”的模式,各省市财政资金通过财政体制的上解、补助、转移支付等形式,实现教育支出全国统筹。教育支出效果较高的省份,说明教育结构比较合理、教育支出向经济发展转化的效率较高,这部分省市“十三五”期间教育支出方面重点在于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继续发挥教育支出对经济发展的高效促进作用;教育支出效果较低的省份,则表明目前教育结构不甚合理、教育支出向经济发展转化的效率较低,这部分省市“十三五”期间教育支出方面重点在于改善教育支出结构,使中小学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高教育支出促进经济发展的效率,实现“教育支出-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教育支出效果中等的省份,则应该在增加教育支出与改善教育支出结构方面双管齐下,继续提高教育支出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建宝,戴平生.我国各地区教育与GDP的空间特征实证分析.教育与经济.2007,3,20-25

[2]百度百科.http://, 2016年5月15日访问

[3]吴玉鸣.县域经济增长集聚与差异:空间计量经济实证分析.世界经济文汇,2007,(2)41-42

第4篇

对于农村初中学校而言,能否顺利地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及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加强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语言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下,活跃的气氛中进行语言训练,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才能学得快、记得牢,不断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的能力,完成英语教学的目标任务。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

一、端正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树立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

在新学年,每当接到新班级的英语教学任务,我不会盲目地急于给学生上课,而是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有关信息,在学习中碰到什么困难,以及对于英语学习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然后自己亲自设计两套英语模拟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并及时做好卷面质量分析,从而掌握学生英语“双基”的真实情况。这样,为以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减少英语教学的盲目性。另外,我会利用适当的时机向学生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掌握一门外语对一个人的人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英语被广泛地运用于各个领域、工作、生活中。这样,学生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进一步加强了学好英语的信心。

二、优化教学目标的制订,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我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交际语言应用的能力,开辟课堂教学新途径,具体做法为:

1.遵循音不离词的教学原则,加强学生英语单词的教学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词汇的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在词汇教学中,我让学生知道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要注意英语字母组合的发音,弱读、重读、连读、升调或降调,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词汇教学,让学生通过真实的交流感知所学的词汇,容易记、记得牢。

2.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加强学生的句型操练

句子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对于英语句型的教学,我采用李阳创立的“三最”法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所谓的“三最”法即学习者开口说英语时以“最大声”“最清晰”“最快速”的方式对英语句子进行操练,直到学生能脱口而出为止。课前课后我都寻找机会用英语和学生进行会话交流,不断巩固学过的句型。

3.遵循句不离篇的教学原则,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

阅读教学是整个英语学习的中心环节。学生只有看懂文章,才能抓住文章中有用的信息。对于比较难的句子,要把它们置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加以分析判断,而不要孤立地去理解句子的意思,不能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三、教师要讲究纠错的艺术

学习一种语言并非易事,说错是在所难免的,也是正常的。在课堂上,对于学生在口语中出现的并不妨碍交流的、不至于影响意思表达的、或在以后的语言积累中可以自行改正的错误,教师不应即刻中断学生的发言并给予纠正,这样容易使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受到伤害。学生只要基本答到要点,某些错误可以一时放在一边,课后再给予更正。

第5篇

第一部分 考试组织

20__年春季期末监测已经落下帷幕,我校在市教育局统一领导和我镇中心学校组织下,于七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九日按上级组织的要求进行了本学期期末考试,为了圆满完成此次任务,我校成立了以王金国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校长罗砚平为副组长的本学期期末考试领导小组。镇对所有的学科进行了调考,相对以往各自为阵的学校自主考试,这种形式能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对全镇的教育质量作更全面的监测,提高了考试的信度和效度。这种“纸笔测试”能更好的发挥“指挥棒”的作用,使之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与课程改革相适应,达到以测导教、以测促教的功能。测试后的质量分析如同一面明镜,不仅显示了测试学生知识掌握应用的情况,还反射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得与失,更让我们更为清醒地认识到——一份耕耘,换来一份欣喜的收获;一份付出,换来一份真诚的回报。

现对我校的各科成绩做如下分析汇报:

第二部分 质量分析

__一中20__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质量分析表

科目 参考数 优秀 合格 均分 低分

人数 优分率 人数 合格率 均分 人数 低分率

语文 107 2 1.9% 65 60.7% 71.98 13 12.1%

数学 107 20 18.7% 52 48.6% 65.93 32 29.9%

英语 107 21 19.6% 54 50.5% 56.59 31 29%

生物 107 3 2.8% 26 24.3% 17.79 45 42.1%

政治 107 0 0.0% 16 15% 25 12 11.2%

历史 107 10 9.3% 46 43% 20.21 37 34.6%

地理 107 4 3.7% 10 9.3% 13.04 72 62.3%

__一中20__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质量分析表

科目 参考数 优秀 合格 均分 低分

人数 优分率 人数 合格率 均分 人数 低分率

语文 97 14 14.4% 74 76.3% 80.2 6 6.2%

数学 97 24 24.7% 45 46.4% 62.3 39 40.2%

英语 97 9 9.3% 28 28.9% 45.5 41 42.3%

物理 97 5 5.2% 27 27.8% 35.2 49 50.5%

生物 97 20 20.6% 40 41.2% 22.1 21 21.6%

政治 97 13 13.4% 61 62.9% 31.5 8 8.2%

历史 97 0 0.0% 15 15.5% 15 53 54.6%

地理 97 1 1.0% 3 3.1% 8.98 84 86.6%

此次期末考试各年级的主科命题基本符合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各项指标与平时考试情况非常接近,具有实践性,针对性,科学性。但小科中的生物、地理的优生数较少,有的几乎为零。希望以后命题结合教学实践,结合课本,结合学生。

基本情况

我校参加此次期末考试有六年级三个班、七年级三个班、八年级二个班共8个班。其中六年级参考人数125人、七年级参考人数107人、八年级参考人数97共329人。六年级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共四科,为全市统考,这里不作分析。七年级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共七科,八年级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共八科

第三部分 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的试卷由市教研室统一命题,纵观整个试卷,本期末测查试卷是一份精心设计有价值的试卷,内容覆盖面广,重点突出,有一定的代表性,试卷题量适中,难易适度,有一定的层次性,分值分配合理,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又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归纳,能较全面的检查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试卷分析 :

一、试题难易程度就广大老师反映,难易程度适中,适合学生学习 标准,对学生思维创新有一定的好处,对每个阶段程度的学生都有进一 步的提高和发挥,通过测试,学生有了努力学习的兴趣,不偏不离,没有高难度和怪题,知识面广,对知识点,重难点的度也把握的较好。

二、题量适中,整个反映较好,学生学习好的吃饱,中等的也正好, 即是学习程度差一点的也能及时把握,考出自己的水平。

三、考查范围,从三个阶段看,比较全面,适中,抓住重点,使老 师教有所悟,学有所思。

四、特别提的是,试卷不仅答题卡有了进一步的改革,使教师阅卷 省力、省时、方便、快捷。更加简明了,不模糊,但利用代码问题,还 需进一步提高。

改进命题建议:在试题的难易度方 面略降低一些

语文试卷分析

试卷结构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第二部分考查课外现代文阅读;第三部分考查古诗文阅读;第四部分考查作文。

命题特点

本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的语文试题遵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入手,选材的视野较开阔,角度 新颖,突出了语文的实践性、时代性、综合性和人文性,全方位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继续体现对汉语的应用性考查、突出语言规范性要求的同时,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时代精神,突出了能力考查,注重分析探究,符合语文新课程理念;在题目的设计上也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符合学生的实际;此外,在总体把握上,适当地控制难度,并且注意把更多空间留给主观试题。整套试卷设计严谨,整体性强。

语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命题指向与要求——强调积累、立足文本、融会贯通

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目的是着眼基础教育的发展,进一步关注课改背景下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本学年学生语文学科方面的水平和能力。从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每一个学生的角度出发,努力体现客观、公正的原则;力求体现考试的导向功能,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古诗文阅读

命题指向与要求——立足教材、命题规范、拓展空间

作文分析

近来常见报刊披露当前中学生作文“言之无物、生搬硬套,胡编乱造、牵强附会”,其作品“或情感苍白,或无病,或矫揉造作,或勉为其难,缺乏情感体验的素材,脱离生活的内容……”对上述现象的归因分析,有的认为学生是被“奉命作文”所害,有的认为是学生“未能从自己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出发”,也有的认为是缺少一种“积极的评价导向”。

所以,本次命题,源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扎根于现实生活而又高于现实生活,贴近人的心理而又寻求人与物融合交汇。写作,尤其是中学生的写作,需要教师给与正确的引导,启迪,也需要从“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关注生活细节”等角度加以评价,加以指点,传授谋篇布局的基本方法,训练遣词造句的基本功夫。

作文的对策

从观察和捕捉生活细节入手,引导学生对周围的自然景物细细观察,与之产生心灵对话,即可陶冶情操,又可祛除人们内心浮躁情绪,消除人的多种欲望,净化人的心灵。

把读与写结合起来组织有效课堂教学,以读导写,以写促读。加强从教材文本中去挖掘写作片段训练题材和命题、话题编制,有的放矢的组织专题性作文过关练习,重在启发学生思维,找到物与人事活动连接的点,使联想和想象思维能准确的表达作者内心情感,丰富学生内心心理。

将写作训练与生活观察紧密结合,按观察——写作——观察——修改提高的程序螺旋式上升。

数学试卷分析

试题的特点:

强调能力,注重对数学思维过程、方法的考查

试卷中不仅考查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也考查了学生以这些知识为载体,在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基本的数学能力,初中阶段数学能力主要是指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注重灵活运用知识和探求能力的考

试卷积极创设探索思维,重视开放性、探索性试题的设计,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与方法的能力;具有开放性、探索性,有利于考查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析、探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阅读理解、获取信息和数据处理能力的考

从文字、图象、数据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新课程特别强调的。较好地实现了对这方面能力的考查,强调了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中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要求。

试题做答情况分析:

试题在设计上注意了保持一定的梯度,不是在最后一题难度加大,而是注意了难度分散的命题思想,使每个学生在每道题中都能感到张弛有度。

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研读新课程标准,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工作

面向全体,夯实基

正确理解新课标下“双基”的含义,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图形、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和基本运算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等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做到用课本教,而不是教课本,以课本的例题、习题为素材,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举一反三地加以推敲、延伸和适当变形,以期达到初中生“人人掌握必须的数学”,同时要特别关心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通过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指导,使他们达到学习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教育的价值在于“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注重应用,培养能力

英语试卷分析:

试卷注重基础,体现活用,难度和区分度恰当无偏题,怪题出现。

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在一定语境下对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语言基础知识的考点突出、覆盖面广;情景设置合理,避免了纯知识性的死记硬背题;词汇和语法的测试充分注意了语言的真实性、趣味性和实践性;注重语感,灵活性强,突出语言形式向语言意义的转化。

试题从知识立意逐渐向能力立意转变。

加大了能力考查的比重。试题突出了语言的交际性,强调在特定的语境中英语知识的灵活运用。适当增加了测试词汇量,加强能力检测。如阅读理解考查的内容注重了对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加大了对语言的熟练程度和深层次能力考查的力度。如“阅读理解”部分注重了对归纳,推断和猜测整个句子等深层次能力的考查。阅读材料贴近生活,同时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生动有趣,并富有思想性。

书面表达难度控制合理。

书面表达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能力的空间,加大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力度,使试卷更具现实性。书面表达题对初中英语教学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要求学生要充分运用所学语言记录自己的真实情感,进一步体现了英语学科的交际性和工具性。

试题分析

听力部分

听力部分学生失分较多,尤其是反应题。有待加强。

词汇与语法

大部分学生答得较好,有少部分学生单词掌握得不够好,有个别拼写错误。

单项填空是一种常规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多,但难度不大。题干设计简洁,情景清楚。语法知识遵循新课标,有助于引导学生不要花大量的时间抠语法知识,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语言能力的培养上。

语言交际

此题的题型比以往的难度降低,绝大多数学生答得相对较好。

语篇理解

阅读部分所选的阅读文章题材多样化,主要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推理判断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该大题在整篇考卷中得分率相对最低。失误原因是对于常见用语掌握的熟练程度还不够。基本功不扎实,知识掌握不到位。

书面表达

考生在书面表达中所反映的问题主要有:

基础不扎实,语言表述不清楚。主要表现在:语序混乱、语法结构错误、基本句型没掌握、单词拼写错误、时态错误等。

教学建议及反思

通过对英语试卷和考试情况的分析,针对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英语教学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

课改理念,钻研新教材,务实英语基础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能力高于基础,但必须依托基础,考查能力,并不意味着削弱对基础知识的要求,而是要联系实际。只有扎扎实实从基础做起,才能最终达到“一看就会,一做就对”。英语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句型等。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没有足够的词汇量,是学不好英语的。词汇教学不仅要重视,还要讲究方法,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既教词汇,更关注词汇使用的语境。复习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帮助他们形成知识网络,把基本概念理清,掌握语法规则、习惯用语等基础知识,逐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确立语篇意识和综合意识,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八年级英语试题突出了语篇功 能和综合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试题是分值较高的试题。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切实搞好语篇教学,并有意识、有计划地增加英语阅读量,题材、体裁要尽量多样化,通过大量的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熟悉不同体裁、不同题材文章的作题思路,提高阅读速度,提高驾驭语篇的能力。选材要尽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时代性、生活性和社会性。语篇难度适当,措辞浅显、生动、自然、地道,语句灵活且富于变化。在平时要通过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多种文体的能力,如何从文章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训练中要注意方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同时关注学生运用英语进行直接思维意识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启发他们学会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表达同样的思想,提高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逐步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提高英语语用能力。

加强英语课外阅读,提高信息素养

英语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提高是在不断的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而教材和课堂所能提供的训练还是比较有限的。因此,要加强理解语篇的能力训练,增强英语语感。同时要增强信息意识,培养和提高信息素养,重视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试卷分析

本次试题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覆盖面广。每个试题都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脑,认真思考,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重视了对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更有对学生实验探究和实验方法的评估能力考查。就整份试题来说,题量基本适中,难易适度,符合试题的设置要求。

选择题

学生没有理解清题目意图而盲目做答;没有认真看清题目,有将近一半学生出错。

填空题

出错较多的是17、19等小题。主要是一些学生对未来的概念、公式、定则等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好,且容易混淆,因而判断失误,计算错误,归纳不够严谨。

其他题

学生将虚像画成了实像;有的光线未标箭头,还有的将光线箭头方向标错;完成光路不到位;有的同学画电路图时交叉相连接的地方未打点,有的多加了元件,还有的同学不清楚电路图和实物图的区别把电池实物图当作电路图符号。

有的同学不知道路灯电路的连接情况,受平时做题的影响,认为有的串联有的并联。回答理由时答成了判断的方法;说明理由时,许多同学只说液化不说放热,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掌握不清,不能正确分析吹气感觉到凉的原因。简答题中很多学生书写不规范,答题过于简单,以至于不能针对问题回答,答不清问题的实质要求计算题更是随意不假思索,东拼西凑将几个数字用公式联系在一起。

第四部分 思考与建议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传授非常重要。不能忽视“习得”的方法,宜将“学得”与“习得”有机地结合起来,边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边在阅读中细心领悟,才能提高更快。如理解重点语句、关键词语的含义及作用,可以借助具体语言环境和上、下文,去推断词语的特殊含义。这些词语中,有的表示的是反语,有的有言外之意,更多的在表层含义下隐藏着深层含义,它们往往与中心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

八年级英语试题难度虽不大,但出得很"活",外语的功能性、交际性体现得淋漓尽致,试题的编制无论从技术层面或文化层面都体现了教学新导向、新思维,语言的灵活性和严谨性使得这份卷子很有份量。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开阔学生视野,多渠道、大容量地给学生提供具有时代感的英语信息,加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少讲解,多给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机会,在用中学英语,在学中用英语。 科学探究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参与的、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有着综合功能,教师要深度体会并研究如何将科学探究作为“内容”、“方法”、“精神”和创造性劳动,并将其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起始阶段可以采取低起点、小坡度、化整为零逐个击破的策略,务必使学生掌握这一科学思维程序,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处于无可取代的作用,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演示和分组实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通过对试卷的分析反思我们的物理教学,使我们对未来教学质量的提高充满了希望,课改以后,我们一线的教师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对《课标》的理解不断加深,有些学校已率先冲出了传统教学的“围城”,大胆尝试用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模式、方法进行物理教学,对新教材也由不理解到理解,逐步品味到新教材的“新”之处,逐步习惯了用《课标》指导教学,所以教学质量也正在逐渐的走出低谷,向高质量、高效益攀升。但我们也承认在新旧教材交替的过程中,一些传统的东西仍在左右着我们的物理教学。诸如学习风气不浓、学习习惯不好、一言堂、满堂灌等。针对这次试卷分析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供一线教师参考。

开展教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

利用集体备课共同学习《课标》、理解教学总目标及三维的课时目标、明确。一、二级主题对教学的要求,弄清教材中每个具体问题编排的指导思想及意义,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方法、手段、实验探究等主要方面及策略达成共识,每位教师也可根据自己及学生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教学方式及方法,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潜在因素,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及问题,教师之间要通过听课、评课、说课等活动,取长补短,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

注重双基教学,强化学以致用

夯实基础是教学工作不变的主题,在课程改革日益推进的今天,知识和技能仍是教学的重点和核心,有了扎实的基础,才有分析,处理和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才能冲击深层次的物理问题,才能谈到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在平时教学中,要防止从概念到概念、从规律到规律、从练习到练习的教学方法,要密切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的实际,将物理知识情景化、物理情境理性化,让物理教学丰富多彩,学生感到有趣,而且有用,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强化科学探究,注重实验教学

通过对试卷的分析反思我们的物理教学,使我们对未来教学质量的提高充满了希望,课改以后,我们一线的教师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对《课标》的理解不断加深,有些学校已率先冲出了传统教学的“围城”,大胆尝试用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模式、方法进行物理教学,对新教材也由不理解到理解,逐步品味到新教材的“新”之处,逐步习惯了用《课标》指导教学,所以教学质量也正在逐渐的走出低谷,向高质量、高效益攀升。但我们也承认在新旧教材交替的过程中,一些传统的东西仍在左右着我们的物理教学。诸如学习风气不浓、学习习惯不好、一言堂、满堂灌等。针对这次试卷分析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供一线教师参考。

政、史、地、生试卷分析

第6篇

一、学生为本,减负高效,打造幸福课堂

幸福教育从打造幸福课堂入手。学生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对幸福课堂应该这样理解:幸福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幸福课堂的核心是“低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率”;幸福课堂的目标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人格完善、潜能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作为一所新区校,我校教师结构有其特殊性,大多数中青年教师来自八闽大地各所不同生源的学校,70%以上青年教师来自全国各地,众多不同的教育教学背景,面对同样新的校情生情,如何尽快适应,统一核心价值观,从而形成教育合力,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我们试图依托课题研究,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重新构建,实现幸福课堂。

2008年,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们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有效教学与质量监控”,逐渐构建了一批适合本校特色的“以学定教,强化目标,精细管理”为原则的,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生情的教学模式群,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也获得了国家级课题成果一等奖。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2011年围绕“聚焦课堂,立足学情求高效”,我们又进行了深入探讨,达成了共识: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效益高低的唯一指标。那么,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力求减负高效呢?2012年我们又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重点课题“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进一步开展了“优化教学模式、强化学习观察、建设校本‘学材’”的研究,从注重“研教”转向注重“研学”。

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实践研究,如全体高级教师(包括所有校级领导)每学年上学期都开设创新教学模式示范课,每学年举行青年教师教学模式创新大赛等。目前为止,各学科已初步优化、创新了一批教学模式,形成了一套能够体现校本、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体系。如语文学科有:“读-说-听-写”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初中作文教学课堂演练模式”,初中文言文“自读模式”,“多元解读”教学模式,“网络教学环境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创设情境-整体感悟-研读赏析-揣摩品味”教学模式,“探究互动、讲练结合”教学模式,“贴近学生的高效课堂模式”,“自主预习-示例讨论-模仿演练”教学模式等。地理学科有:“母图解读-变式拓展-应用提升”教学模式,“目标导学-合作探究-自主建构”教学模式等等。

本学期学校的市级教学公开周开设了28节公开课,展示了多种创新教学模式,其中有9节网络教学研究课,依托的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新型教学环境下教学模式设计研究”。这些模式的共同之处是突出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有很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并且强调课堂及时反馈,一方面可以做到“堂堂清”,学生课后可以真正的轻松,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成长的快乐。

“研教”转向“研学”的过程,是一种质的转变,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为加速这个研究进程,我们以教师自主开发个性化的课堂学生学习观察量表为抓手,在做中学,在做中研。我们的课堂学生学习观察有几个特点:1.一个维度,多个视角。就从学生“学”的维度观察课堂,没有讲究“面面俱到”;2.因模而异,极具个性。不同教学模式,观察点不同,指标不同,评价不同。每种教学模式都开发了配套的课堂学生学习观察量表;3.讲求原创,全员参与。这些量表全部来自一线教师的原创。全体教师参与,包括校级领导都有自己的作品。

在开展学习观察研究活动中,我们首先组织老师们学习了相关理论书籍,如华师大崔允郭教授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然后又组织了部分骨干教师赴上海洋泾中学学习,再详细分析了本校学情,确立了“可观察、可操作、可诊断”的设计原则。老师们从2011年开始学习、研究一直到现在,不断完善,每张量表都是几易其稿。当然,这些量表可能没有专家学者制定的完善全面,甚至可能还有不够科学有效的设计,但是,我们认为,开发的过程,就是研学研教的过程,就是合作探究的过程,就是观念转变的过程,就是痛并快乐的过程。我们重结果,但我们更重过程。

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进一步落实“以学定教”,我们还鼓励各学科各集备组遵循“适用、实效、可操作、可持续”原则,量身开发了类型多样的体现学科特点、适合我校生情的校本学材。如数学组——校本练习、地理组——基于建构主义的导学案、初中英语——语言点整合案、高中英语——单元学习目标反测学案、初中语文——美文赏读校本阅读案、高中语文——论语系列和文言文系列校本学材等。在2012年11月,我校还举办了学生正在使用的校本学材展示活动,本学期初又开展了校本学材的评比活动。本次公开周也展示了多种“学材”的应用。我们提倡校本学材多样化,可以百花齐放,多种形式并存,重要的是能够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幸福感,真正落实减负高效。

二、教师为本,自主发展,成就职业幸福

幸福教育不仅仅指学生的幸福,还有教师的幸福。只有教师幸福地教,才能让学生幸福地学。我们始终把激发教师自主发展作为幸福教育最基础性的工作来抓。

教师为本,就是要尊重教师,搭建平台创造机会,想方设法激发教师主动学习,主动成长,不断体验专业成长带来的快乐,成就职业幸福。

因此,2008年开始,依托福建省电教馆课题“基于网络的教师‘校本研修’研究”,学校自主研发并不断完善“教师自主发展管理平台”(该平台已获得全国二等奖、省一等奖)。教师们可以在平台上自主发表教育博客,推荐好文章,上传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和质量分析等,可以展示学习,可以跟帖交流。这样,教师们的交流既可以跨学科,又不受时空的限制。现在的“教师自主发展管理平台”既为校本研修提供了网络平台,也是全校教师的精神家园。来自身边同事热情洋溢的鼓励,极大地鼓舞了老师们,让他们保持了展示和交流的积极性。目前为止,我们还创办了20期的校刊《知行思》,登载的都是老师们的原创文章,有教育教学所思所想,也有生活的感悟、成长的心得。我们还开设了“关注分享”教师讲坛,已举办8期,有近40位一线老师走上这个讲坛交流分享。我们的目的就是尽力提供教师们展示交流的平台和机会,让教师更多体验学习成长的幸福,以此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应该说,我们的努力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主动追求进步已成为教师们自觉的行为,主动学习研究已形成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