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8 15:54:4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农村健康档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农村健康档案管理; 农村档案管理规范; 管理途径; 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 R851.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139-01
1 农村健康档案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1.1 农村管理干部档案管理意识薄弱,有些农村地区甚至根本不重视。这是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一个现状,大部分的档案管理工作往往只是一纸空文,农村领导干部更重视农村眼前的经济利益,他们认为档案管理与经济建设联系不大,所以在档案管理工作上无部署、无检查、无落实,对农民的健康档案当然根本置之不理。殊不知,农民的健康状况与农村经济建设直接相关,当地居民身体与生活健康指数也从侧面反映农村的生活状况与经济发展程度。另外,健康档案是以个人健康为核心,进行动态测量、收集个体生命全过程的各种相关健康信息。农民的健康档案工作最初是各试点县自发组织开展的,对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但随着档案管理的电子信息化,许多农村管理人员难以跟进,不能对内容及时的分人群分类进行更新与补充,最后慢慢导致档案管理意识的弱化,造成健康档案动态管理的迟滞与落后。
1.2 农村档案管理机制与机构尚未完善与健全,有些农村地区因受经济条件影响,档案管理基础设施落后。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配备一定的设施机构与管理人员,只有这样才能使工作正常有秩序地开展起来。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并没有设置相应的档案机构管理人员与相关的设施设备,投入低或根本无投入,导致档案管理机构的名头闲置,农村居民的相关档案被混乱置放,档案或因人为管理不当或因虫蛀霉变致使遗失与毁坏,完整性被严重破坏,安全性令人堪虞。另外,我国相关的档案管理法制法规,如《档案法》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宣传与落实,对农村档案管理的约束规范作用甚微,这使得档案管理在农村形空同虚设,完全得不到重视。
1.3 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国许多农村的档案管理在岗人员绝大多数并未进行正规的专业知识培训。他们许多对于基本的档案管理程序不甚明晰,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容易不按规距与程序来办事,往往只按自己的经验或主观意识进行收集整理。这种情形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政府部门或农村上级领导的不重视与不培训不指导,另一方面也因为农村基层农事繁忙,村干部既要处理村务,又要进行农业生产,任务繁重,而他们认为档案管理是农村经济发展无关紧要的“附属品”,所以自然就态度轻慢。最后导致整个档案管理业务水平的低下与非规范管理。
2 规范农村健康档案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2.1 在农村地区广泛深入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尤其是要提高农村领导干部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要采取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如集中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与管理教育,对广大农民进行宣传教育,让他们积极配合领导干部进行健康档案的建立健全与内容信息的更新。让《档案法》等法律法规深入农村各基层,增强农村农民与各干部的这项工作意识。要努力转变农村领导干部只顾经济建设的传统滞后的管理思想理念,广泛的宣传教育与政策法规的落实,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营造农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全民积极合作参与化的管理氛围。依法建章立制,将这项工作纳入正常有序的农村发展计划之中,在法规与人治上给予这项工作充分的支持与保障。
2.2 依法在农村对健康档案管理的发展进行长远规划,进行档案管理机构的合理建设与加大投入,努力改善与提高农村档案管理的工作条件与基础设施设备水平。农村基层的档案管理是国家档案管理的重要一环,对健康档案管理事业的投入,主要是要在财政上给予技术支持与人员设备保障,并将其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环境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可在农村地区制订优惠政策,吸引其他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健康档案管理事业的建设中来。努力改善农村健康档案管理条件,推进档案管理工作事业的深入长远发展。
2.3 对农村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档案管理的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管理业务水平,培养提高他们工作的责任感与乐于参与奉献的敬业精神。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细致、耐心、谨慎的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专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但需要有责任心、奉献精神与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也需要具备扎实的档案管理理论知识与现代化科技手段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这就对农村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了政治理念要强、业务要精、掌握技能要过硬、工作作风要优良的客观要求。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应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培训手段对农村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一方面要在业务水平上监督跟进,另一方面也要在思想意识上进行教育与交流。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与科技手段融入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之中,实现农村健康档案管理的高效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晓辉.关于农村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N].赤峰学院学报,2009(5).
关键词:信息系统;SOA架构;农民健康档案;设计
0 引言
2005年8月浙江省全面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其中一项内容是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建立健康档案,每两年为农民免费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患病农民将作为社区(乡镇、村)卫生服务的重点对象,由社区责任医生上门进行跟踪服务。为了落实这一惠民政策,我们借助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技术手段,在个人健康档案的基础上建立了连续、完整、动态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利用这一系统,不但能很好地掌握个人健康状况,采取优先的预防保健和疾病治疗措施,而且能建立起健康信息的收集渠道和评价系统,有助于预防疾病、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那么,如何在个人健康档案的基础上建立连续、完整、动态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呢?我们认为关键是要实现农民健康档案信息与社区卫生信息系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减少信息孤岛,减少重复投资。下面我们围绕基于SOA构架研发的农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相关设计要点,具体谈谈系统建设的关键点和难点。
1 农民健康档案与其它相关系统
建立人生各阶段的健康档案,使之贯穿人的一生,完整动态地反映从出生到死亡全过程的个人健康信息,是全世界卫生工作者的努力目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健康档案大体包括门诊病历、住院病历、体检保健卡片等几个彼此孤立的部分,其内容、形式和信息收集缺乏标准、信息收集不连续且方式单一,不同的系统独立运行,重复采集信息,资源不共享,信息利用不充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地区正在试点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平台,试图逐步整合相关资源,拼接完整的个人健康档案,真正建立以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的信息系统。
农民健康档案系统是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系统的交集子系统。所以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系统与医院HIS、妇幼保健系统、儿童计划免疫系统、计划生育系统,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问题。以SOA构架设计数据交换共享协同平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方案。
2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简述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是一个组件模型。它是以通用为目的,具有可扩展性、联合协作性的架构。它将所有流程都定义为服务,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约定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这种具有中立的接口定义(没有强制绑定到特定的实现上)的特征称为服务之间的松耦合。对松耦合系统的需求,来源于业务应用程序,需要不断修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比如经常改变的政策、业务级别、业务重点、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其他与业务有关的因素――这些因素甚至会影响业务的性质。我们称能够灵活地适应环境变化的业务为按需(On demand)业务。在按需业务中,一旦需要,就可以对完成或执行任务的方式进行必要的更改。
SOA可以看作是B/S模型、XML/Web Service技术之后的自然延伸。Web是实现SOA的具体方式之一。其他使用WSDL直接实现服务接口并且通过XML消息进行通信的协议也可以包括在SOA之中,如CORBA。这样就有了面向消息的中间件(Message-Oriented Middleware)系统,比如IBM的MQseries。SOA能够帮助我们站在―个新的高度理解企业级架构中的各种组件的开发、部署形式,帮助企业系统架构者以更迅速、更可靠、更具重用性架构整个业务系统。较之以往,SOA架构的系统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业务的急剧变化。
SOA可以与许多其他技术结合在一起使用,其中,组件的封装和聚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前所述,SOA可以是一个简单对象、复杂对象、对象的集合、包含许多对象的流程、包含其他流程的流程,甚至还可以是输出单一结果的应用程序的整体集合。
3 SOA构架的健康档案数据交换平台设计
3.1 原理机制
(1)基于消息机制的数据交换;
(2)异构平台的应用系统接入;
(3)采用异步消息队列技术确保交换数据包不丢失。
从水平层次来理解,整个平台起着消息总线的作用,发送端需要与其他系统交换数据则只需直接往总线发消息,由总线负责送达消息到接受端。和交互平台进行数据交换的格式遵循XML协议标准,遵循其他协议标准的数据由平台进行转换,因此在数据交换平台(消息总线)内流转的消息为标准格式,易于以后扩展接入其他系统。
3.2 相关数据中心的接入
请求消息从中心发往子中心时,首先被分中心前置机上的请求分发器读取;根据请求消息自带的服务头信息,查找本中心接入服务的配置表,找到需要执行的服务,请求被转发执行;服务返回的响应消息,被传送给数据中心平台,由平台返回给服务的调用者。
3.3 内部流转过程
总体请求响应过程内部流转过程。
子中心的应用系统发起的请求消息,由前置机上的SrcAdapter(源适配器)负责发送到中心数据交换平台;中心平台对信息进行解析后转发往请求需要访问的目标子中心。
4 农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设计
在这个架构中,底层的服务是更高层服务运行和实现的基础――上层的应用通过底层数据集成服务提供的接口统一访问下层的数据;通过组合多个单一应用服务,可以形成新的综合业务。
数据源层包括了现有医疗卫生系统中的不同类型数据源,除了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外,还会有文件型数据,或者实时产生的数据流,因此无论是数据源存储位置,还是数据访问方式都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对分布数据源的统一管理,所有上层应用都可以实现基于SOA的使用统一方式的数据访问服务。此外,数据服务层还实现了不同地域范围的健康档案信息的交换。通过数据交换服务,数据可以被及时地传送到其他系统或应用当中,有效地提高了健康档案信息的使用范围。
前置应用服务层,利用数据服务层提供的统一数据服务接口,能访问到完整的集成数据。
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各子系统的信息交换,对健康档案信息进行路由转发和查询。
最后,健康档案服务层将SOA架构底层提供的复合业务服务、单一应用服务和整合数据服务,通过统一的健康档案信息系统显示给最终用户。
关键词:居民健康档案 管理 利用 问题 对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572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84-01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利用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因而必须对管理和利用过程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才能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对策。基于此,笔者就此作出以下几点分析。
1 分析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利用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来看,我国在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利用存在的问题较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城市与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在构成方面不同,加上在进行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采用的管理软件类型较多,且大都难以符合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需要;二是难以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软件的共享、更新和添加,往往只能独自反应所在社区、村镇的居民健康情况,不利于疾病追踪,同时也不能将随访形成的数据及时录入而成死档;三是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网络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往往是单机管理,缺乏管理的动态性,进而影响其利用效率,尤其是管理人才的缺乏,导致其利用效率难以提升[1]。
2 关于如何加强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利用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利用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因而为了更好提高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利用效率,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基于此,笔者以下分别从管理和利用两个方面的对策进行探讨。
2.1 加强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是致力于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尽可能地实现信息化发展的同时实现统一规划,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技术标准规划,以更好地适应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需要,尤其应尽快编制并统一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软件,从而为城乡居民的健康档案实现动态化的管理以及信息的共享奠定坚持的基础。
二是致力于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体系的健全,首先,应确保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在收集整理以及分析和评估过程的科学性;其次,应确保信息的录入和扫描以及拍摄的专业性和及时性,并加强与旧健康档案的对比,并做好档案的归档和整理工作;最后,应对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例如为所有的基层居民人手一张就诊卡,在完善个人资料的同时明确动态管理目的,并致力于健康档案的完整,采取分片包干制度确保居民健康信息档案归档的科学性,在居民就诊过程中,应确保门诊诊疗系统和健康档案之间联机,以便于随时更新和查看个人健康信息,对于转至上级医院就医后再回来治疗时,应及时将其资料信息和手术信息等录入健康档案之中,切实加强慢性病、0-6岁儿童、孕产妇、65岁以上老年人、重性精神病人的随访管理工作,应切实做好健康情况的调查工作,最大化的确保基层居民健康档案更新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三是致力于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执行。为确保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就必须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并在管理过程中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的执行,最大化的确保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水平。
四是加大力度监督和检查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将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内容作为档案行政执法的主要考核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加强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的考核力度,为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奠定基础,从而更好地加强对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的监督和检查,以最大化的确保其内容的真实性和及时性[2]。
2.2 加强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利用的对策。在做好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的利用,才能更好地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应致力于现有医疗服务模式的改善和创新。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的最大用途就在于为医师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资料,从而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因此在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后,医师就能利用其对人的健康状态进行诊断,并能提供预约上门服务,从而和谐医患关系,并在医保或新农合报销下,患者只需要提供医药保险病历与医保卡卡号,便能在就医时减免部分医药费,进而提高居民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
其次,应致力于公共信息服务的强化。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展的需要,作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必须在专门部门和规范流程的引导下切实做好基层居民健康档案资料的采集与分类工作,并对基层居民健康档案资料进行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进而为公共信息服务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的同时应对不同健康人群实行差别化的信息化管理,从而实现全程服务的科学性,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基础。
最后,评估预测居民健康。基层居民的动态健康档案,使医务人员可以对居民的健康状况做出健康诊断,评估居民的健康水平,分析居民的疾病构成、预测居民健康支出,从而为财政投入、医疗保险报销比率、农村卫生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3]。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利用人员,必须对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强化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利用效率,从而在为基层居民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助推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晓伟.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09,08:59-60
在农村群众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基层组织比较健全的地区,逐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措施,对于深化农村改革、保障农民利益、解除农民后顾之忧、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应对老龄化高峰的挑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但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家庭养老有几千年历史的大国,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质上是重建农村养老保障机制的重大经济社会变革,是农村制度建设的重大创新,也是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跨越的重要标志。显然,要完成这一重大的历史任务,既要总结借鉴国内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经验,更需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在全面、深入、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创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因此,规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保证档案真实、完整和安全,确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经办工作顺利开展,更好地为参保个人及社会有关方面提供服务,对开展社会保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养老保险保障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特点
新农保业务档案是指在办理新农保业务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法律效力和保存利用价值的专业性文字材料、电子文档、本文由收集整理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新农保业务档案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农保机构)经办业务的真实记录,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如下要求。
(一)要有与时代相符合的政治素质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档案工作者应该是政治头脑非常敏锐的群体。其工作应在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地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观点、严肃的政治纪律、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指引下进行。否则,就会坠入档案工作的误区。
(二)要有与档案事业相适应的专业素质
1.档案专业知识
档案工作者应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档案保管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工作保密制度》、《档案材料归档制度》等制度,明确档案工作职责和任务,以及归档的范围及整理要求。学习《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具有较全面扎实的实践技能。因为档案是一种知识载体,档案工作者要发挥档案的社会效益,就要熟悉档案的内容,掌握档案内容所涉及的知识。档案工作者只有熟悉和掌握档案专业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相关科学文化知识
(1)掌握文史知识。语言文字与档案管理和服务是不可分割的,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搞好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通晓历史,才能了解档案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作用,更好地熟悉、管理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书写水平也很重要,因为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如编目、著录、标引等与书写水平是分不开的,若所写的文字难以辨认会直接影响档案作用的发挥;(2)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现代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渗透日益加强,档案工作者应有重点地学习和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如现代管理学、情报学、图书馆学,还应具有一定的经贸、法律知识;(3)掌握现代网络知识。随着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建设和科学技术管理手段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要求档案工作者只有熟悉和掌握电子文档、数据入库等现代化技术知识,才能适应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
二、农村新型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不够规范
虽然大多数县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农保档案的重要性有较高认识,但是由于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可遵循、没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可借鉴,加之农保档案体制不健全,管理条件落后,缺少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和安全防护设施,致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不规范。
(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内容失真
主要表现在:一是经办人上缴的保费金额与档案记录金额不一致,甚至有的保费专用收据的收款金额与上缴保费金额、档案记录金额均不相符;二是档案
中有参保人的保费记录,而经办人未向参保人出具保费专用收据;三是参保人交纳了保费,而档案上没有记录;四是未建立个人缴费记录卡,致使个人账户利息无法分解到位,投保人累计缴费总额和其他情况无法直观反映,致使农保档案收集工作未能达到齐全完整,所记载内容不能反映事实过程。
(三)缺乏统一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标准
目前,我国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还未对新本文由收集整理型农村养老保险档案工作做出明确规定,在归档范围、管理形式、交接流转等方面还未制定统一的标准要求。
三、完善农村新型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立法,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基本保证了档案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以及农民对养老方式观念的改变,应根据新农保档案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结合新农保档案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加以规定,健全有关档案制度,完善新农保档案从业资格管理与培训等档案人员管理制度,加强对档案工作监督等内容,完善法律责任的具体规定。
(二)增强管理意识,加强档案队伍建设,建立定期监督检查制度
新农保档案管理工作政策性强、专业性强,对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很高。应增强领导干部和档案管理经办人员的管理意识,加强对业务人员的档案法制教育和专业业务培训,严格档案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建立业务过硬、责任心强的档案管理队伍,督促单位负责人依法履行对本单位档案工作负有的职责,并建立定期监督检查制度,建立检查结果公告制度,使违法单位与个人及时整改,以推进新农保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关键词]下乡义诊;教育;血压防治
[中图分类号]11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9-6019一(2010)Os-06-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在城市人群中,由于文化水平层次较高,自我防护意识较强,高血压控制相对较理想;相反,在大部分农村,农民文化水平低,对高血压知晓率较低,血压控制差,心脑血管发病率较高。我院在2007年4月-2008年4月通过下乡巡回医疗义诊活动,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并进行了建档管理,随访,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4月-2008年4月长治市郊区人民医院巡回医疗义诊中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按照WHO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提出的诊断标准:收缩压1>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和高血压分级标准进行入选,包括有高血压病史正在接受治疗,血压控制不理想患者,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45~75岁,平均56岁,高血压1级20例,2级58例,3级22例。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
通过下乡义诊对每位高血压患者进行专题宣传,发放宣传资料,讲解高血压病的危害,让患者了解预防、控制高血压的益处,坚持终身服药治疗的重要性。
1.2.1.1一级预防
通过低盐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调节血脂及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非药物治疗方式进行干预和健康教育。
1.2.1.2药物治疗中服药的依从性
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是指病人要严格按照医嘱坚持服药的程度。大量研究表明:规律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能使90%的高血压病人血压降至正常水平,有效控制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农村人群中高血压患者的影响用药依从性因素很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影响用药依从性: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记忆力、理解力减退,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医师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应尽量服用每日1次的药物,提高服药依从性;(2)文化水平层次不齐,影响用药依从性。农村大部分老人患有高血压病,但文化水平低,对高血压病认识不足,对服药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不按时服药,应讲明用药后能使血压处于24 h平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减少更多经济花费;(3)经济收入影响用药依从性。农村贫困人群多,经济收入少,而药品价格日益升高,同时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长效降压药费用较高,患者难以承受,从而无法按时服药,所以医生应结合患者经济情况和病情开药,才能更好地提高服药的依从性。
1.2.2自我监测
高血压的长期监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病情变化,及早预防和发现各种并发症,全面控制好病情,并根据监测血压结果随时调整方案。因此针对农村高血压患者我们在村指定的医疗所对其进行血压监测,并把监测的结果记录下来,以便义诊随访时根据结果以全面了解血压变化和指导治疗。
1.2.3建立健康档案和随访
我们对巡回医疗义诊中1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与村医疗卫生所联合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随访,帮助和指导用药,调整治疗方案。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健康档案编号、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电话、病史、症状体征、降压用药情况、生活习惯、运动情况、并发症等,根据其血压水平,危险因素评估,危险性分层进行高血压诊断,并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每月随访一次,血压平稳后每2―3个月随访一次。随访内容: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血压、血糖、血脂的控制情况,服药的依从性情况,并定期检查血脂、血糖、心电图相关检查,根据随访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指导村卫生所医师用药,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
2结果
从患者建立档案时填写的情况与健康管理1年后填写的情况对比,可以发现经过健康教育后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特别是对吸烟、酗酒、肥胖、摄盐量多、血脂高的危害及服药依从性知晓率有明显提高,血压控制情况也有明显差异。
3讨论
摘要:如今城乡医保档案管理工作量大,内容繁多,手续复杂,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医保档案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化档案工作的必经之路,也是促进城乡医疗保险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城乡居民 医保档案 信息化管理
目前覆盖城乡的全民医保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城乡差距及医保制度差异仍存在于城乡医保制度体系中。医疗保险档案不仅是记录和反映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的第一手材料,而且是研究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的宝贵史料,因此做好档案管理已成为医疗保险经办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
一、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差异
在个体健康状况、社会经济等特征相同的情况下,不同保障水平和筹资水平的医疗保险导致城乡居民医疗服务的需求差异十分显著。在医疗保险中,公费医疗处于最好地位,城镇职工居于次好地位,商业医疗保险则次于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则处于相对最差地位。首先,享有公费医疗的人群医疗费用支出最高但个人自付医疗负担最低;其次,城镇职工医保个体的治疗行为显著提高,同时个人自付医疗负担降低;再次,商业医疗保险个体的治疗行为也相应提高,同时个人自付医疗支出降低;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人群则处于相对较差地位,治疗行为概率较低且医疗需求总支出也较低,而个人自付医疗负担较重。城镇居民医保个人医疗需求总支出和自负医疗总支出都明显高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个人医疗负担比例相对较高。由此可见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存在较大差异,需采取有效措施,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档案进行有效信息化管理,实现全国人民享有平等、公平、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最终提高全国人民的健康水平。
二、医疗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所谓医疗保险档案的信息化,是指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为社会提供服务,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医保档案管理工作是医保管理机构各项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体现着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水平、医疗保险部门的服务质量,同时也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档案管理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结果,不仅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便利,而且能简化医保档案管理的流程和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既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保档案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在医保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医保档案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以更好地促进医疗保险事业发展。
三、如何进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档案信息化管理
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是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为主体,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城乡困难人群,解决了部分人群医保缺失的不公平问题。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居民健康水平、医疗服务存在较大差距。而不同医疗保险制度在医保保障范围、缴费标准、待遇水平、报销比例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存在着制度交叉,不同的管理体制造成了制度运行的低效率。同时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佳、软件应用相对薄弱、工作基础较差、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等导致医保档案管理十分繁杂,因此需不断加强医保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保障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顺利进行。
1.健全法制,保障档案工作有法可依。为规范档案制度建设,依照《档案法》及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制定《文件材料归档制度》、《档案资料保密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机关档案工作岗位责任制》、《档案借阅利用制度》、《档案统计制度》、《档案设备维护使用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重大活动档案登记制度》等制度,明确档案工作人员职责,将档案工作制度建设作为档案工作首要任务,严格遵守制度,定期进行检查。
2.加强领导,健全网络,组织考核。随着医保档案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工作面越来越宽,工作内容越来越多。为搞好档案工作,首要问题是建立较科学的档案管理工作体制和管理网络,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网络,实现各种形式的档案及有关资料的统一管理,做到文书档案、声像档案、会计档案、设备档案、业务档案、实物档案的统一管理。同时,健全网络便于对医保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使城乡居民医保管理更加便利、更加透明。此外,领导干部需经常组织学习,开展交流会,定期不定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档案法》、档案管理工作责任制度等,加大对档案工作的管理力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学校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成千上万的农民为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外出务工、创业,而把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交由他人照料,导致大量留守儿童出现。某些留守儿童因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有效的监护和家庭教育,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为保护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以下简称《意见》),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做出了专门的制度性安排。《意见》明确指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和关爱保护。学校作为儿童教育的主阵地,应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呢?
一、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档案袋”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缺乏亲情和关爱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监护人和生活时有变化,生活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学校作为儿童成长的一个主阵地,应长期跟踪和把握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为每一个农村留守儿童建立一份成长记录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和学习成长情况,把握其成长轨迹,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支持。如每年开学初,学校要组织教师进行深入调查工作,对所有在校学生进行普访,认真做好调查研究,摸清本校所有农村留守儿童的详细情况,为每个农村留守儿童建立成长档案。留守儿童成长档案信息应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父母姓名、务工单位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委托监护人的姓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年龄、与留守儿童的关系,等等。同时,对留守儿童的成长档案学校要安排专人进行专门的管理,并根据学生的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档案的有关内容,确保每一位留守儿童成长档案的连续性、完整性,确保每一位留守儿童都能及时得到学校和老师的关爱、指导与帮助。
二、加强与留守儿童家庭的沟通
学校要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的密切联系,通过多种方式与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进行沟通,就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交换意见,形成家校关爱合力。
1.建立定期家访制度,加强与留守儿童身边的委托监护人的沟通。留守儿童身边的监护人多为孩子的祖辈(如爷奶奶)和父辈亲戚(叔婶姑舅等)。这两类监护人各有特点,祖辈由于隔代亲的缘故,对孩子多是百依百顺、溺爱有加,加上农村一些老人观念落后,缺乏文化知识,对儿童教育与学习即使有心也无力;亲戚多于父母同辈,某些抚养人碍于情面,对于朋友或亲戚的孩子多是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即使发现孩子学习或行为上的问题也不想多管,以免严厉管教伤了感情,因此对留守儿童多采取“物质+放任”的教养方式。为此,学校要建立定期家访制度,增强学校与监护人的沟通,积极指导留守儿童的祖辈或亲戚的家庭教育,向他们介绍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方法,指导他们学会正确的亲情关爱与教育,充分发挥自己身为监护人或抚养人的抚育责任和义务。
2.开通“师―长热线”,加强与留守儿童外出父母的沟通。留守儿童的父母虽然把孩子托付给他人抚育,但依然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负有对子女进行抚养和教育的重大责任。因此,学校可开通“师长热线”,加强班主任与留守儿童父母的沟通,及时交流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学习情况,向留守儿童父母介绍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儿童的方法技能技巧,引导他们如何做合格家长,有效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经历,他们比一般人更敏感,教师在平时教育中必须更小心谨慎,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1.营造温馨的人际环境。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某些留守儿童因亲情缺失,日常多表现为敏感脆弱、性格孤僻、胆小怕事、多愁善感或过度保护自我、多攻击等。为此,学校可通过“亲情导师制”、“亲亲一家人”等活动,让留守儿童与学校的老师、同学结成亲密的“一对一”帮扶互助对象,让留守儿童在学校、班级里时时刻刻体验到老师、同学的关爱,体验到家庭般的温暖。
2.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提升留守儿童心理素质自我防护水平。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开始专门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增加学生的心理体验,是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最直接最有效的活动方式。如在实践中可开设“我是生活小能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感恩亲情”、“我能行”等教育活动,让留守孩子和其他学生一起,在活动中体验亲情、友情,学会理解父母、感恩亲情,学会合作与互助,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通过诸如“我的心情我做主”、“月有阴晴圆缺”、“我的烦恼”等心理健康活动,引导留守儿童体验学习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升心理素质。通过“卫生习惯与健康行为、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意外伤害预防与自我防护”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活动,强化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3.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和“心理信箱”,做好个别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学校除了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外,还应该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和心理信箱,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注意细心观察,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动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搭建亲子沟通平台
亲情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动力,任何来自家庭外部的P注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缺乏来自父母的亲情关爱问题。父母不能在留守儿童身边进行日常的管理和教育,并不一定意味着不能对孩子进行教育。马卡连柯说:“正确的教育并不要求家长寸步不离自己的孩子。”“随时都在进行着教育,即使您不在家时。”为此,学校要通过多种渠道,为留守儿童搭建多种与父母沟通的平台,促进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在交流中感悟亲情、享受亲情、弥补亲情教育的不足,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
1.开通亲情电话。所谓亲情电话,就是让留守孩子能和父母在学校里进行原声交谈。它是一条连接留守孩子与其父母的神奇纽带。学校的亲情电话和他们在家里打电话不同,因为在家里总是有祖辈或监护人的旁听,所以许多时候,电话都成了“告状”的替代品,而学校的亲情电话,排除了第三者的干扰,让学生在自由的状态下,尽情享受与父母心与心的联结。通过亲情电话,学生可以表达对父母的思念,汇报自己的近期学习生活情况,提出内心的想法与困惑;父母可以借此指导子女的生活与学习,表达对子女的疼爱与鼓励,并提出期望。如学校在家访或“师长热线”中,告知家长学校的亲情电话号码及各年级开通亲情电话的时间,并安排好相应的教师组织活动,做好记录。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可安排每位农村留守儿童一周或半月与家长进行一次交谈。
2.开通爱心邮箱。所谓爱心邮箱,即让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过书信的方式进行情感交流。在现实中,许多留守儿童的父母一年才能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他们认为自己外出打工也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但往往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不会或很少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有些孩子对父母很陌生,甚至亲子关系出现了障碍。另外,电话沟通依靠的是口头语言,它与书面语言有着很大的区别,孩子与父母在电话中可能羞于使用“甜言蜜语”,孩子无法充分感到亲情的滋味。为此,在开通亲情电话的基础上,学校老师可指导学生给远在异乡的父母写亲情书信,引导留守儿童将平时在生活中想说又因为种种顾虑而没有说出来的话畅快地表达出来,如可以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可以倾诉自己的烦恼,可以倾诉对父母的思念,可以表达自己的愿望,等等。同时鼓励父母对学生的书信进行回复,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疼爱、对孩子的思念、对孩子的期望等。通过亲情书信的往来,达到互相交流感情、消除隔阂、增进了解的目的,使亲情在交流中得到培植。学校可建议或引导每个班的留守儿童,每半个月或每个月给父母写一封信,并在“师长热线”中提醒家长及时给孩子回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Z].国发〔2016〕13号.
[2]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作的通知[Z].国卫流管发〔2016〕20号.
[3]马卡・连柯,著.丽娃,译.家庭和儿童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9.
[4]黄艳萍.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4).
村公共卫生工作计划一为了确保今年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完成,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提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我镇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制定年镇公共卫生工作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计划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制度,规范行为。
今年我服务中心将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到人,适当调整各村责任医生和协助人员,根据人口比例、村落范围、距服务中心(站)距离,进一步完善考核奖励制度,加强与公共卫生联络员的联系,组织实施好本辖区面向农村的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及时整理相关资料、及时上报、归档。
二、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一)、健康教育
1.要求必须有工作计划和总结,内容详实。
2.健康教育课每季开课一次,内容要有季节性、针对性,每次参加人员必须达到50人或以上,宣传栏内容同上,每季要有照片存档。
3.要有农户健康资料发放记录,并确保每户每年不少于一份,使农村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80%或以上。
4.开展孕妇和3岁以下儿童家长健康教育,必须要有记录资料,受教育率达80%。
(二)、健康管理
1.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率要求90%,健康档案册中内容必须完整准确、无缺项,并输入电脑。
2.要求责任医生及时将获得的健康体检、儿童预防接种、儿童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常见妇女病检查、职业体检、重点管理慢病、上门访视内容以及因病住院、门急诊等诊疗情况记入健康档案中,要求完整准确,建立动态、连续的家庭健康档案。
3.每季开展一次免费上门访视服务,访视率必须达到95%或以上,随访和干预情况及时记入健康档案中,重点疾病的访视内容要求详细,完整清楚,真实可信,并及时进行汇总准确上报。
4.掌握辖区内婚龄青年名单,积极动员欲婚青年进行婚前医学检查,确保优生优育。
(三)、基本医疗惠民服务: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医疗技术操作规范,主要收费价格上墙,合理收费,积极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按规定执行医疗优惠政策。
2.责任医生必须由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医师资格的担任,对辖区内重点疾病诊疗情况记录要求完备,对居民的自诊或转诊率必须达90%。
3.责任医生的满意率调查要求达到90%或以上。
(四)、合作医疗便民服务
1.责任医生必须熟悉合作医疗政策,并进行大力宣传,上门访视中确保每户农户获得合作医疗宣传资料,使各种人群对合作医疗政策的知晓率达85%。
2.每季度公示本村参合人员报销情况,专人负责并保管好本村参合人员名册,登记项目要齐全、准确。
3.方便群众报销进行代办,使参合人员能及时得到报销,农户对报销工作满意度达到90%或以上。
(五)、儿童保健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接种门诊为浙江省示范化接种门诊,设施齐全,实行按周接种,我中心要求防保医生的新生儿建卡率100%,五苗全程接种率95%以上,乙肝首针及时率90%以上,并掌握辖区流动儿童情况,及时按排接种。
2.各责任医生要搞好预防接种宣传工作,积极参与强化免疫、应急接种等临时布置的工作。
3.负责好辖区内儿童入托入学验证工作,验证率95%或以上;儿童系统管理率要求达到90以上%,由儿保医生负责。
(六)、妇女保健
1.要求掌握辖区内育龄妇女和孕妇健康状况,动员和通知怀孕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管理,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必须达99%,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5%或以上,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必须达100%。
2.对孕产妇进行系统管理,做好早孕建册、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工作,并负责高危孕妇的筛查、追踪、随访和转诊;同时开展产前筛查、产前诊断阳性病例的追踪,了解分娩结局。
3.开展常见妇女病普查工作,普查率达45%以上,并将检查情况记入健康档案。
4.参加上级培训和指导,召开和参加例会,做好总结和计划,资料存档。
(七)、老人和困难群体保健
1.加强60岁以上老人、特困残疾人、低保户和五保户家庭健康档案的建档,建档率要求90%,健康体检率80%或以上。
2.开展每年四次免费随访工作,对体检和随访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
3.对健康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发现情况随时记入,并及时汇总准确上报。
(八)、重点疾病社区管理
1.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病人转诊率达100%,同时进行病人的追踪治疗和随访管理,督促病人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资料及时汇总上报。
2.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查螺、灭螺、查治病工作完成95%,如发现病例及时上报,协助做好疫点处理。
3.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掌握辖区内流动人口数,大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要求宣传资料入户,并达到95%以上,成人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80%或以上。
4.协助政府、村委对精神病人的综合管理,综合管理率达80%,同时建立卡片专案管理,定期随访,并在访视中指导合理用药。(5)开展以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脑卒中、冠心病为重点慢性病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并及时汇总上报。
村公共卫生工作计划二一、工作目标
通过建设标准化和规范化村卫生室,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医疗预防保健网底,全面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使全县村级卫生室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医疗活动明显规范,公益性质得到体现。为实施新农合门诊统筹奠定基础,从而满足人民群众预防保健及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城乡卫生差距,满足农民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三、建设范围
全县所有尚未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的行政村,原则上均应按“一村一室,”的要求,全面建设规范化村卫生室。未设置村卫生室的行政村,其基本医疗、防、保健服务由卫生(分)院或相邻村卫生室提供。人口超过1000人,且交通不便的行政村,可增设一个卫生室。
四、创建方式
(一)建设标准。规范化村卫生室医疗用房使用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实行诊室、药房、治疗室和观察室四室分开。
(二)选址要求。规范化村卫生室应建在人口集中、交通方便、便于群众就医的处所,原则上设在村部或学校附近。以当地群众步行30分钟能到达为宜,医疗机构之间应保持适当距离。
(三)运行管理。规范化村卫生室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由乡镇卫生院按照“八统一、两独立”的原则,对其人员、业务、药品、财务等实行一体化管理,即:统一机构设置、统一房屋建设、统一人员准入、统一药械购销、统一财务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制度建设、统一档案规范、财务独立核算、责任独立承担。规范化村卫生室经考核合格,可确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
五、工作步骤
(一)试点阶段(20*年2月至20*年5月)
县卫生局选择一个乡镇进行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试点,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
(二)全面建设阶段(20*年5月至20xx年)
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进行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12月份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使全县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走上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为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奠定基础。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开展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是县委、县政府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卫生工作方针,关心农民健康、保护农村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确保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