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糖尿的治疗与护理

糖尿的治疗与护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08 15:54:5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糖尿的治疗与护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糖尿的治疗与护理

第1篇

【关键词】 糖尿病足;治疗;防护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34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97-02

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血管病变或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1]。糖尿病足是一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严重糖尿病并发症,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和负担。现就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16例,女9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53±97岁;观察组男17例,女8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42±101岁。临床表现:脚部轻微疼痛、皮肤表面溃疡、穿透性溃疡合并软组织炎、骨组织病变、局限性坏疽、全脚坏疽;患者病程在6个月-5年,平均32±11年;对照组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23例,1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2例,观察组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24例,1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1例。两组患者在病程、性别、病情、年龄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针对性分析,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对患者定期进行血糖以及胆固醇的监测,检查腿脚的皮肤状况、循环情况和神经状况,检查眼睛,观察视网膜是否有病变痕迹。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1221 心理护理糖尿病足患者由于长期服药和饮食控制非常苦恼,加上缺乏糖尿病足防治知识,思想包袱很重,易产生烦躁、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对此,护士应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向患者讲解有关糖尿病足的科普知识时,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用高尚的情操唤起患者战胜疾病的乐观情绪,帮助他们丢掉包袱,树立信心战胜疾病,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出现。

1222 饮食控制护士要指导患者掌握血糖、尿糖、体重的自我监测方法来控制饮食。多吃膳食纤维可有助糖尿病病人降低血脂、血糖,提倡食用绿叶蔬菜、豆类、块根类、粗谷物、含糖成分低的水果等,不但提供饮食中纤维素含量,并有利于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取。

1223 应用胰岛素[2]治疗的护理糖尿病足患者在用胰岛素治疗时,护士必须严格执行医嘱。注射胰岛素的时间、剂量一定要准确,注射后30min进餐。注射胰岛素后,要按时巡视病房,询问患者有何反应,特别是首次用药的患者,以便及时发现低血糖症状、过敏反应及局部反应等。出院前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培训工作,使他们掌握正确的注射部位、操作方法、时间、用药剂量及注意事项。

1224 足部护理[3]老年患者皮肤抵抗力减低,一旦破损易发生感染,伤口愈合困难。因而要注意足部卫生,帮助患者提高防护能力,每天检查双足有无裂口,选择适当的鞋袜,避免因微小的创伤而引起溃疡、感染甚至坏疽等。

1225 加强基础护理老年患者体质弱,抵抗力差,除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外,更要保持皮肤清洁,讲究口腔卫生,预防各种感染。对卧床老人每晚用温水擦浴,并观察按摩骨突部位,每2h翻身1次,防止压疮形成。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采用t检验,P

2 结 果

经护理治疗后,观察组痊愈10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2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本次研究可以发现优质护理在治疗糖尿病足患者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大提高治疗效果,也获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提升满意度。护理时帮助患者熟悉环境及周围的人,对其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其足够的心理支持与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采用优质护理不仅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而且提升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本文优质护理从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治疗、足部护理、基础护理这5个方面来护理治疗糖尿病足患者,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疗效有显著的提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 范丽凤,李峥,郑亚光护理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的效果研究[J]现代护理,2005,11(7):1377

第2篇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4(a)-0156-02

胃癌是临床消化道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常见于45~70岁年龄阶段,其中男性发病率要明显高于女性[1]。据有关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胃癌并糖尿病的发生率逐渐呈上升趋势,为进一步研究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必须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准备工作,促进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提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2]。为研究胃癌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护理,现特此从该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随机选择了72例胃癌并糖尿病手术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分析的对象,进一步对其进行了详细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选择的72例胃癌并糖尿病手术患者,均从该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胃癌并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择所得。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检查、病理活检予以确诊,并在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参与该次研究。排除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手术禁忌证者。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该次研究纳入的72例胃癌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患者36例。其中研究组患者中有24例男性研究对象,有12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44~78岁,平均(56.77±2.36)岁,病程1~5年,平均(2.2±0.7)年;常规组中有25例男性研究对象,11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42~77岁,平均(56.55±2.23)岁,病程1~6年,平均(2.5±1.1)年。两组患者基本信息经过临床检验,结果发现无差异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并在整个围术期间进行强化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术前评估,术前进行常规检查,比如血糖、血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以及胸透等,全方位评估患者身体情况,并针对性的制定相应护理措施。②术前护理,手术实施之前的4~7 d为患者应用胰岛素注射治疗,严格控制患者血糖,血糖监测4次/d,按照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合理调整胰岛素用药剂量,让血糖保持在正常且可控的范畴之内,时常询问患者饮食状况,嘱咐患者每餐进食时间一定要准时,避免低血糖的发生。重度、中度营养不良的患者,则予以氨基酸、脂肪乳经外周静脉注射。术前3 d需要禁食,降低胃肠压力,每日取生理盐水250 mL进行洗胃2次,术前0.5 h为予以抗生素经静脉滴注,做好备皮处理,术日留置导尿管、胃管。③心理干预,此病患者的心理上都存在着程度不一的担忧、焦虑和悲观等负面情绪,负面情绪会升高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导致病情加重,因此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进行有效交流,掌握患者内心特?c,向患者讲述该病的治疗方法、治疗成功的案例等,以此来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的信心,消除患者顾虑、担忧和悲观的情绪,同时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对此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通过正确的思想指导,让患者以最好的身心状态来面对手术治疗。④饮食干预:严格控制患者饮食,让患者明白饮食干预的重要性,一日三餐一定要定量定时,并按照脂肪摄入量

1.3 观察指标

评价手术耐受性,护理后的患者,其肝肾、心肺等功能正常,血糖水平在可控范围,患者配合良好视为优;患者按照护理要求配合良好,血糖血压改善明显,视为良;患者血糖水平与护理前相比,无明显差异,治疗期间配合不良,视为差。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指标改善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手术耐受性

经过护理后,研究组对手术的耐受性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血糖指标

研究组经过加强护理干预后,空腹血糖水平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并发症

研究组护理后,有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常规组有8例并发症患者,发生率为22.22%;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第3篇

[关键词] 臭氧气浴;大自血;糖尿病足溃疡;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5-33-03

据统计,中国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约为5%,糖尿病患者的人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其中约12%~25%的糖尿病患者在病程进展中可并发足部溃疡[1]。糖尿病足高发率和致残率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也是临床治疗和护理中非常棘手的问题[2]。臭氧能活化红细胞,增加血液携氧量及组织供氧量,有利于改善机体组织缺氧,又能氧化胆固醇和各种毒性物质,从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促进创面的愈合。臭氧易与细菌细胞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结合,氧化细胞内的酶蛋白或RNA、DNA,改变细胞通透性,使其失活,导致细菌溶解和死亡,从而起到强大的杀菌、镇痛作用[3]。

目前临床除了治疗外,人性化护理更加积极和持久,通过心理教育、认知行为治疗等方式,能提供科学的认知方式[4]。本项目采用德国产MEDOZON型臭氧发生器,通过气浴与大自血联合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护理配合更有利于患者糖尿病足溃疡知识水平的提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00例,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住院;符合ADA制定的糖尿病足危险度分级系统在1级和2级的患者;居住本地区;生活能自理、思维正常;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48~70岁,平均59岁,病程1~6年。文化水平:小学36例,中学30例,大学34例。已婚者88例,离异12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糖尿病足溃疡的非研究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都给予常规治疗结合臭氧治疗,采用德国产MEDOZON型臭氧发生器。气浴:用一次性充气袋完全罩于治疗局部,向袋中通臭氧约60%满,维持臭氧浓度40~60 ?g/mL,保持20 min后,从充气袋中吸净臭氧结束治疗。1~2次/d,10次为1个疗程。大自血:使用无菌进口真空瓶,抽取患者血液200 mL,抗凝处理后,加入200 mL臭氧(浓度为30~40 ?g/mL),充分混合后回输给患者,1次/d,10次为1个疗程。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积极的护理配合,具体方法如下。

1.2.1 足部指导 以图示实物等方法示范,指导日常足部护理步骤,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鞋与袜以及正确修剪指甲的方法,矫正患者不良的足部护理行为。用温水和香皂每天洗1次脚。洗完后再涂抹凡士林或者护肤液以保养,但是不要抹到脚趾之间的缝隙。

1.2.2 饮食护理 根据糖尿病足坏死患者的理想体重计算出每日的总热量,糖尿病足坏死患者因感染消耗大,应适当增强热量10%~20%,同时要根据患者饮食习惯,使食谱多样化。要定时定量进餐,注射胰岛素者更应如此。

1.2.3 心理护理 糖尿病患者因足部坏疽伴有恶臭,常有自卑心理,另外,有些人因住院时间较长,易产生焦虑情绪。家属和医生应多安慰、多鼓励,适时疏导,使患者心态稳定,配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1)疗效标准: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明显好转,总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有好转,总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总积分减少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94.0%,但是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知识掌握情况得分比较

两组在护理前对糖尿病知识、态度、行为各项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上述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据报道,糖尿病发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而臭氧治疗已在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葡萄牙等国家,用臭氧治疗感染、血管性疾病已

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实践证明,臭氧治疗,对糖尿病足溃疡治疗效果显著,明显缩短住院日,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操作简单、安全,容易推广,预测有较大的发展前景[5-6]。

糖尿病足是发生于糖尿病患者的局部神经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或深层组织破坏,严重者可以发生局部的或全足的坏疽[7]。但由于糖尿病所致创面难愈的机制尚不清楚,因此常规治疗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目前糖尿病足溃疡治疗需要解决的问题。

臭氧有强大的杀菌作用,早在1915年Wolff等用臭氧局部治疗严重伤口感染。臭氧能活化红细胞,增加血液携氧量及组织供氧量,有利于改善机体组织缺氧,又能氧化胆固醇和各种毒性物质,从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促进创面的愈合。臭氧易与细菌细胞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结合,氧化细胞内的酶蛋白或RNA、DNA,改变细胞通透性,使其失活,导致细菌溶解和死亡,从而起到强大的杀菌、镇痛作用。有学者研究发现,臭氧能激活免疫活性细胞,使干扰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释放增加,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糖尿病动物模型显示,臭氧能减少氧化应激,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阻滞糖尿病大小血管及神经病变进展。此外,臭氧还能降低胆固醇,失活炎性因子,具有镇痛作用。有学者报道,用臭氧气浴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简单方便、安全、有效,可大大减少截肢率[8]。本研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94.0%,但是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在护理配合中,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的选择要适当,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6],同时制订科学的饮食计划,平时要多吃些新鲜蔬菜,以满足机体需要[7]。同时针对每个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问题当面详细施教,对其实施细致、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研究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对糖尿病知识、态度、行为各项得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上述得分对比差异明显(P

总之,臭氧气浴与大自血联合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而积极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知识水平与行为态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珩.老年2型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J].中国疗养医学,2005,14(1):52.

[2]朱雪梅.糖尿病教育对糖尿病足护理的影响[J].临床中老年保健,2012,5(4):297-298.

[3]Singh N,Armstrong DG,Lipsky BA.Preventing foot ulcer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J].JAMA,2005,293(2):217-218.

[4]黄少薇,陈永松,黄建英,等.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04,2(11):242.

[5]王爱红,赵浞,李强,等.中国部分省市糖尿病足调查及医学经济学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9,21(6):496-499.

[6]范丽风,张小群,郝建玲,等.糖尿病患者足病预防护理知识与行为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493-497.

第4篇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n treatment adherence and pregnancy outcomes of PBL health education and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Method:118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were selected during our production inspection and delivery,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y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58 cases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60 cas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PBL health education and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of treatment compliance,blood-glucose and pregnancy outcom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treatment adherence scores in psychological regulation,prescribed medication,regular exercise,blood-glucose monitoring,reasonable diet and regular prenatal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after nursing,the FBG and 2 h PBG levels of all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pre-nursing,the comparative differences between pre-nursing and post-nursing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PBL health educ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Gestational diabetes; Pregnancy outcomes

First-author’s address: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028,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7.022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在妊娠期间初次发生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GDM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状况,增加围产期疾病发生与死亡风险[1]。GDM对母婴的危害程度取决于疾病的病情程度与血糖控制程度[2]。本研究将常规护理与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式健康教育与早期护理干预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两种护理方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产检与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18例,纳入标准:符合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确诊妊娠期糖尿病。排除标准:合并妊娠期高血压、胎盘前置、胎膜早破、肝肾功能障碍与精神性疾病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0例患者中,年龄21~36岁,平均(27.14±3.01)岁,体质量61~75 kg,平均(66.97±4.12) kg,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2.41~30.61 kg/m2,平均(25.01±2.97) kg/m2,初产妇46例,经产妇14例,孕周24~27周,平均(24.98±2.01)周;对照组

58例患者中,年龄22~37岁,平均(27.09±3.14)岁,

体质量62~76 kg,平均(66.99±4.08) kg,BMI 22.35~30.79 kg/m2,平均(25.12±2.88) kg/m2,初产妇45例,经产妇13例,孕周24~28周,平均(24.89±2.14)周。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BMI、产次与孕周等一般资料上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PBL式健康教育与早期护理干预。

1.2.1 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遵医嘱用药护理、规律运动、血糖监测与饮食护理。(1)心理护理:全部患者确诊GDM后,大部分患者易出现紧张焦虑、抑郁与恐惧等不良情绪,在实施常规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疑虑,用心解答患者的疑问,为患者提供理论与技术、情感方面的支持,让患者充分了解医患密切配合对母婴健康的重要程度;(2)遵医嘱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应嘱患者严格遵医嘱进行胰岛素治疗,指导患者如何正确应用胰岛素,避免采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并确保血糖控制于正常范围内;(3)规律运动: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选择适宜的上肢运动与餐后散步运动,1~2次/d,餐后0.5 h进行运动,持续时间约为20~40 min,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水平,但应密切注意掌握运动的强度与时间;(4)血糖监测:护理人员应对住院患者遵医嘱给予血糖检查4 次/d或7 次/d,对于门诊治疗患者应指导患者准确实施自我血糖监测,保证每天电话随访,将血糖值记入档案并及时反馈至主治医师,确保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值

(5)饮食护理:合理饮食是控制GDM患者理想血糖的重要方法,合理饮食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维持于正常范围,且提供妊娠营养与热量。GDM患者的摄入热量应参照体质量与血糖水平而制定,严格控制总摄入热量,妊娠中晚期的GDM患者每周总摄入热量应适当增加3%~8%,其中碳水化合物约占总摄入热量50%~60%,脂肪约占总摄入热量25%~30%,蛋白质约占总摄入热量15%~20%,适当增加含糖量低的水果、新鲜蔬菜、豆类与粗杂粮等,严格遵循少量多餐原则,每天5~6餐,整个孕期体质量增加量以10~12 kg为宜。

1.2.2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式健康教育 主要包括制定PBL式健康教育方案与设立PBL教育模式课堂。(1)制定PBL式健康教育方案: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采集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归类总结,成功建立“问题库”,并作为制定PBL式健康教育方案的基础。根据“问题库”涉及的相关方面,将问题进行归类总结;(2)设立PBL教育模式课堂:GDM患者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问题学习效果最佳,且学习效果与GDM患者的学习需要与学习意愿具有紧密的关系。嘱GDM患者根据自己的“问题库”于每周五上午开展讲座培训,由产科GDM专家和营养医师讲解GDM的疾病相关知识及医学营养治疗,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到学习讲座中,并根据患者对GDM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其中对于GDM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差或执行能力较差的患者应实施一对一的健康教育,直至患者彻底掌握GDM相关知识为止。

1.2.3 早期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成立GDM管理小组、建立健康档案与目标护理。(1)成立GDM管理小组:由资深产科护理人员、护士长成立GDM管理小组,全部GDM管理小组成员经GDM护理专科培训,保证全部GDM管理小组成员均具有丰富的GDM护理经验,从GDM确诊开始为GDM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2)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内容包括GDM知识掌握程度、尿糖值、血糖值、体质量、孕次、孕周与年龄等;(3)目标护理:由GDM管理小组成员对GDM患者实施一对一的目标护理,根据目标管理原则,制定目标护理方案,即GDM患者与GDM管理小组成员共同设立针对患者疾病的护理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以达到目标护理,并每周四评定目标结果,对于目标评定结果所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再次制定下一轮目标,开始新循环。

1.3 观察指标 治疗依从性采用自制的《GDM治疗依从性量表》[4]。量表评估内容包括心理调控、遵医嘱用药、规律运动、血糖监测、合理饮食与定期产检,每个内容均采用4分级评分法,根据治疗依从程度评定0~3分,其中3分为总是,2分为经常,1分为偶尔,0分为从不。比较两组FBG,2 h PBG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早产、巨大儿、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等妊娠不良结局现象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在心理调控、遵医嘱用药、规律运动、血糖监测、合理饮食与定期产检等方面的治疗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FBG、2 h PBG水平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FBG、2 h P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全部患者FBG、2 h PBG水平均明显低于护理前,护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早产、巨大儿、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产科GDM患者的传统教育模式认为教育是最重要的,通过一味灌注GDM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而且越多越好,未考虑患者对GDM相关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与认知需求[5]。传统教育模式通过单纯性讲解GDM相关知识,并未改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时甚至正是因为讲授太多的GDM相关知识,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并出现相反的教育宣传效果[6]。PBL式健康教育是指以问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模式,PBL式健康教育模式为GDM患者提供主动与和谐的学习环境,注重增加患者的自我管理与责任感,解除患者对治疗的抵抗心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患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7-8]。早期护理干预通过设立GDM护理管理小组,经专业化培训后,使护理小组成员具有专业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对GDM患者提供综合全面的早期护理干预[9]。

第5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1.07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产生的致盲率逐年递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产生因素较为复杂, 造成其发病产生的机制还在研究探讨中, 是当前医疗界解决糖尿病综合性并发症的重点攻关课题[1-5]。为了全面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治疗措施和高危因素, 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 现将具体的研究过程与结果做出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12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66例, 女60例, 年龄36~75岁, 平均年龄(55.8±6.4)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断标准。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63例。

1. 2 方法

1. 2. 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纯西药治疗, 即二甲双胍0.25 g/粒, 3次/d, 阿司匹林300 mg, 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芪黄明目胶囊治疗, 4粒/次, 3次/d, 温开水送服, 60 d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2个疗程。

1. 2. 2 护理方法

1. 2. 2. 1 心理护理措施 临床中糖尿病患者由于病情表现而产生非常明显的忧郁状态, 这产生患者对治疗和护理失去信心的问题, 是造成对治疗护理效果负面影响的最重要的主观因素, 因此需要加紧进行有效的干预疏导工作, 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就医心理[6-8]。

1. 2. 2. 2 健康知识教育 护理人员有必要对相关的病患定期开展健康知识教育讲座, 将必要的注意事项传达给患者及其家属, 帮助患者积极地配合医院的治疗, 强化治疗效果[9, 10]。

1. 2. 2. 3 综合性行为干预 综合性行为干预包括对患者进行饮食行为干预和运动行为干预以及一定的科学用药护理措施,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非常重要, 科学控制饮食能够降低糖尿病的症状, 合理有效的锻炼也可以让患者的症状减轻[11-15]。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需要严格管理好患者的饮食行为, 敦促患者进行适当的科学合理运动, 以协助患者进行科学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控。遵医用药、注意自身的病情观察, 提高防治意识, 增强对治疗和护理的配合, 特别是敦促患者积极进行定期的相关检查 [2]。

1. 3 疗效判定标准[3, 4]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参考先相关文献进行评定。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个级别。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4例, 有效36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5.24%, 对照组患者中显效20例, 有效30例, 无效13例, 总有效率为79.37%,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指糖尿病导致的患者视网膜微血管损害, 随着病情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逐渐发展, 由最初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发展为中重度血管闭塞。中医认为糖尿病属“消渴症”范畴, 消渴日久、气阴两虚、阴虚导致血液无法润目即可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1]。芪黄明目胶囊是采用纯中药制剂制成的中成药, 主要成分包括黄芪、赤芍、生地黄、决明子等, 具有较好的益气养阴、化阴明目功效, 与西医联合治疗, 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3. 2 危险因素

3. 2. 1 病程及年龄 原生疾病病程是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密切相关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更是作为一项严重并发症, 更需要关注相应的病程情况。了解患者的病程情况将非常关键。当前治疗条件下, 在病程逐渐增高的过程中,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几率呈现出明显的增高趋势[4]。

3. 2. 2 血糖状况 餐后2 h血糖和空腹血糖。血糖水平的不良变化是影响着糖尿病患者产生微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 当前阶段血糖状况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又一项紧密相关的指标, 想要较为清晰准确地掌握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状况, 就必须监测患者在这一过程中餐后2 h内的血糖情况[5]。

3. 2. 3 血压情况 据相关研究已经得出, 已在当前临床上通过定期观测患者的先关血液情况, 尤其是验证高血压状况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出现非常具有伴生性, 虽然不能严格地确定其具有的关联性, 但是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 尤其是收缩压水平的监测非常有必要。

第6篇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方法:将2010年7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92例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强化护理干预。通过监测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餐前0.5 h及餐后2 h血糖、胰岛素用量等指标,评估强化护理干预对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血糖情况和胰岛素用量也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患者实行强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用量,提高疗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护理借鉴。

关键词 胰岛素泵;糖尿病;强化护理干预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0.016

胰岛素泵的运行原理是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即使用电脑控制胰岛素定时、定量地泵入体内,按照人体自身正常胰岛素分泌情况,根据患者个人治疗方案持续、稳定地注射胰岛素,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内,减少低血糖、皮肤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1]。我院对采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予以强化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用2010年7月~2012年4月我科收治的92例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符合1999年WHO(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新标准,随机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强化护理干预。观察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26~71岁,平均(47.28±11.02)岁;病程1~18年。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26~72岁,平均(47.63±11.17)岁;病程2~19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患者均使用同一品牌型号的胰岛素泵、血糖仪,同种胰岛素。对照组患者临床上给予常规护理:根据患者身

作者单位:430000武汉市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

胡秀芬:女,本科,护师

高体重制定个体化的糖尿病饮食,嘱患者需定时、定量进食,按照要求控制摄入量,经常检查患者饮食治疗方案的执行情况。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及身体承受能力,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当血糖低于5.0 mmol/L或>16 mmol/L或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及各种重要脏器严重慢性并发症出现时应暂停运动,运动后注意对患者的胰岛素泵装置进行检查。注意按时监测餐前及餐后血糖水平,交接班时要对胰岛素泵接头处进行检查,注意高血糖症状有无改善,有无低血糖发生,若患者出现心慌、出汗、恶心等不良反应时,应立即汇报医师并采取相应措施。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教育方式,教会患者自我管理的技能,如胰岛素泵的使用、饮食运动治疗、糖尿病日记的记录与分析等[2]。观察组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强化护理干预:

1.2.1心理疏导部分糖尿病患者存在心理问题,患者常因情绪变化导致血糖控制欠佳,加强心理护理可增强疗效,置泵前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告知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原理、目的,列举临床成功病例,使患者及家属认识胰岛素泵的优点,了解胰岛素泵使用的安全性,疏导患者使用胰岛素泵的恐惧与焦虑心理,取得其配合。

1.2.2健康宣教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前,可为患者发放糖尿病临床知识及胰岛素泵使用方法的宣传册,使患者认识药物治疗糖尿病的必要性,了解胰岛素泵使用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并为患者做胰岛素泵使用操作示范。进行充分医患沟通,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将每次皮下注射的痛苦降至最低。

1.2.3置泵护理(1)置泵前护理。检查胰岛素泵装置,按操作流程进行胰岛素泵的准备,包括电池的安装,仪器性能的检查、试用胰岛素、排气等,根据医嘱设置基础量和餐前大剂量,并进行重复核对;做好进针部位皮肤清洁,检查进针处局部皮肤有无硬结、损伤与感染[3]。(2)置泵中护理。将胰岛素静于冰箱取出后在室温下静置30 min,检查药物是否变质。胰岛素的抽取需要注意避免产生气泡,防止将注射管道堵塞。使用0.1%碘伏棉球为患者注射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嘱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左手捏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将针头迅速刺入皮下,使用透明贴膜进行固定,防止胰岛素泵脱落;用胶布固定输液管弯曲处避免出现注射管道堵塞现象。(3)置泵后护理。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每日6次),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胰岛素用量的调整。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低血糖反应,向患者交代胰岛素泵置入后4 d左右为胰岛素用量调整期,临床患者易出现低血糖反应;并向患者普及低血糖相关资料,使患者了解其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及早处理。若出现高血糖现象,应立即寻找相关原因,关注胰岛素泵的运行情况及泵内胰岛素的剩余量,检查泵的输注管路有无气泡阻塞,如有需要可更换管路[4]。注意观察患者注射部位有无皮下淤血、渗液、红肿、针头脱出等现象。同一位置在多次注射后容易出现皮肤感染,通常在置泵后3 d予患者更换管路,选择注射部位需与上次注射部位相距2 cm以上,一旦出现局部不适,应立即改选其他注射部位。

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2)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情况和胰岛素用量。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或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c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表1)

注:观察组低血糖1例;对照组低血糖3例,水肿2例,皮肤感染1例,皮下淤血2例

2.2两组患者血糖情况和胰岛素用量比较(表2)

3讨论

在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病可引起视网膜病、肾病、血管疾病、神经系统损害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5]。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使用胰岛素泵进行强化治疗。胰岛素泵持续定量注入胰岛素是通过模拟人体自身分泌胰岛素功能,控制患者血糖水平,达到治疗效果,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胰岛素泵的运行原理是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即使用电脑控制胰岛素定时定量地泵入体内,根据患者个人治疗方案持续、稳定地注射胰岛素,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内。强化护理干预是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环节,要提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健康宣教,并做好胰岛素泵置入过程的前中后护理,密切观察胰岛素泵的运行等综合护理,做到充分沟通,取得患者理解并树立其治疗信心,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进行强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情况,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利子.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624-625.

[2]朱秀清.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2011,24(4):496-497.

[3]张方华,徐倩,姚民秀,等.胰岛素泵不同基础量分段法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5):2534-2536.

[4]李力,刘芳.胰岛素泵与皮下注射诺和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2470-2471.

[5]李俊琦,蔡寒青,高丽华,等.胰岛素泵治疗期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2):5604-5605.

第7篇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护理干预

糖尿病是近年来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类型主要以2型糖尿病为主,如果病情得不到控制,会对眼睛,肾脏,以及心脏等器官造成损害,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1]。基于此控制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胰岛素泵被广泛应用于2型胰岛素的治疗中,在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上具有显著的效果[2]。临床研究表明,护理质量与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59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患者进行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关于2型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且均自愿并首次采用胰岛素泵进行强化治疗。排除严重心肝肾重要器官合并症的,精神和心理障碍的,妊娠期妇女,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按照随机分组法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9例,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54.8±6.2)岁,其中男24例,女25例,病程5个月-8年,平均病程(4.1±0.8)年;常规组患者单纯进行常规护理,年龄39-80岁,平均年龄(55.1±6.3)岁,其中男25例,女24例,病程6个月-8年,平均病程(3.9±0.8)年。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具体包括:第一,根据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胰岛素泵的准备和调试工作,包括记录胰岛素泵的开始使用时间,胰岛素泵的类型,胰岛素的初始剂量和最大剂量等,上泵前向患者讲解胰岛素泵的使用方法、效果和注意事项等,认真细致的解答患者的疑问,及时疏导患者的紧张和担忧的情绪,告知患者提前停用降糖药物。第二,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期间,应该加强血糖监测,待血糖水平适当的平稳,可以降低血糖的监测次数。第三,做好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期间并发症的预防。加强皮肤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皮肤是否出现硬结,瘙痒,过敏和回血等情况,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该及时给予对症处理;操作过程中严格落实无菌制度,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注意预防和观察患者的低血糖症状,减少血糖症状的发生;做好胰岛素泵的日常使用和维护,保证胰岛素泵的正常运行,避免仪器故障的发生。第四,加强心理护理。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认真的做好健康宣教,向患者耐心讲解胰岛素泵的使用原理和注意事项,解除患者内心的疑问,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第五,做好饮食和运动的指导工作,使患者认识到饮食和运动的重要性,使患者建立一个科学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配合适当的活动,如散步等。嘱患者每次运动前检查导管是否稳固。

1.3效果评价标准

记录和统计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的平均数值;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胰岛素剂量、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运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评价,总分为十分数越高,表明护理满意度评价越高。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针头脱落、皮肤硬结、感染和低血糖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意义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研究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采用X2检验以率形式表示计数资料,正态计量资料采用(sx±)表示,采用t检验,将干预组和常规的数据进行对比,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的胰岛素使用剂量、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评分

干预组患者的胰岛素使用剂量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胰岛素使用剂量和住院时间,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泵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干预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69%)明显少于常规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1.86%),P<0.05,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胰岛素泵通过模拟正常的胰岛素分泌节律,设定正常的输注系统,24小时连续、动态、准确的向患者体内输入微量的胰岛素,使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维持正常的需生理需要,能够有效的预防低血糖状态的发生,缓解糖毒性和胰岛素的抵抗,又称为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3]。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的强化治疗中,对患者的治疗,心理,运动和饮食等方面加强护理干预,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4]。在本次研究中,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干预组患者的胰岛素使用剂量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胰岛素使用剂量和住院时间,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干预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69%)明显少于常规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1.86%),P<0.05,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5]。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在能够促进2型糖尿病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期间的临床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继续推广和使用[6-7]。

参考文献:

[1]吕红英.循证护理对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14-17.

[2]张瑛.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21-22,34.

[3]罗慧慧.2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护理方法与效果研究[J].心理医生,2016,22(1):214-215.

[4]徐芳,李薇,邢媛媛等.2型糖尿病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护理干预分析[J].心理医生,2016,22(14):172-173.

[5]严增艳,陆碧云,秦艳等.47例2型糖尿病病人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25):2320-2321.

[6]薛雄雁.规范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6,6(12):304-305.

第8篇

 

关键词:胰岛素泵; 糖尿病治疗; 应用; 护理

糖尿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胰岛功能发生障碍,胰岛β细胞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或胰岛素在靶细胞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致使血糖升高。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实验(DCCT)和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证明,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长期维持在接近正常水平,能够有效防止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传统的胰岛素治疗方法是每天皮下注射1~4次,这对降低血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种方法不能提供身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对基础胰岛素的需求,另一方面对于很多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来说注射不仅带来痛苦,而且需要随身携带注射用品,给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给患者的心理上带来一定压力。目前世界上糖尿病强化治疗的最佳手段是使用胰岛素泵。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4~65岁,1型糖尿病8例,2型糖尿病22例,带泵时间7 d~4年 。

2 临床应用

2.1 使用胰岛素泵的适应证及意义

2.1.1 1型糖尿病患者 几乎所有1型糖尿病患者都具有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指征。另外,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大多较青,糖尿病本身除了会严重影响儿童发育外,还会深深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泵后,孩子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身心都可以健康成长。

2.1.2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 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功能部分丧失者,及时补充一定量的胰岛素,能使患者自身的胰岛得到一定程度休息,一段时间以后有可能使其恢复功能。

2.1.3 经常出现低血糖及黎明现象的患者 糖尿病患者夜间血糖变化复杂,很难平稳控制,胰岛素泵基础输注可调节的特点,使得使用者可以将其胰岛素需要量与胰岛素输注量很好得匹配起来,减少夜间低血糖高发期间的基础输注量,增加黎明期间的胰岛素用量使血糖控制良好且保持稳定。

2.1.4 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水平控制不佳的患者 DCCT已经证实,影响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和进展的最重要危险因子是GHbA1c的基线水平,每降低GHbA1c 1%,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危险性就大约降低40%。

2.1.5 糖尿病妊娠患者 利用胰岛素泵的特性,不仅利于妊娠期血糖控制,且有助于产后血糖的长期稳定。

2.1.6 生活、工作不规律的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输注量可以随时调节,无需像注射那样计划胰岛素注射时间和胰岛素作用高峰等繁琐的事,从这一点考虑,泵更适应于那些出差,工作安排经常变化或运动量水平经常变化的患者。

2.2 操作方法 安装强要先调试胰岛素泵,使基本程序设置无误。检查胰岛素有无失效,并提前将其放置在室温下。用专用的胰岛素贮药器抽取所需的胰岛素并排尽贮药器内的空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常选择下腹部距脐4~5 cm区域并避开腰带处,新输注部位上一次输注部位要相隔2~3 cm以上。安装胰岛素泵,安装者清洁双手,触及贮药器和用安尔

碘由内向外消毒输注部位,自然干燥后将穿刺针刺入皮下,以无菌贴敷盖,妥善固定泵管,并将胰岛素泵固定腰部。

2.3 设定基础量和餐前追加量 多数使用胰岛素泵患者在开始用泵治疗时的胰岛素总量比用泵前总量要减少约25%,长期稳定后,减少15%~17%。一般将计算所得总量的50%定为基础量,另外50%为餐前追加量多次输注。若患者有持续高血糖或低血糖而考虑用泵前每日总剂量有误差,则要按照患者体质量估计起始基础量。每日起始总量可按0.5 U/(kg•d)计算。 3 应用胰岛素泵的护理 

3.1 心理护理

3.1.1 预先评估患者的智力与体能 胰岛素泵为电脑控制的高科技产品,所以要求患者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和自理能力。护士应该从患者的认知水平到动手能力给予全面评估。

3.1.2 大多数患者在初用胰岛素泵之前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疑虑心理,如反复问治疗效果如何、是否有不良反应、安装疼吗等心理问题,因此应主动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胰岛素泵治疗的作用原理,基本常识,讲解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目的、意义、效果及步骤,以解除患者的顾虑,更好地配合治疗。

3.2 监测血糖 应用胰岛素泵前3 d分别检测7次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计算适当的胰岛素基础量和餐前追加量。用胰岛素泵后3 d内每天检测4~7次,以了解治疗效果并调整胰岛素用量。

3.3 健康教育 做好糖尿病健康教育,教会患者基本的糖尿病知识,使患者能正确认识糖尿病的危害性及良好控制血糖的重要性,说明用泵治疗过程中仍需饮食控制,并教会患者血糖、尿糖的自我检测方法,尤其是用泵早期。指导患者识别和处理高血糖、低血糖反应:置泵后3~7 d为调整期应告知患者发生高,低血糖的症状表现,并嘱其在不适时随时监测血糖,以免发生意外。教会患者及家属胰岛素泵的操作方法及常见故障的处理。

3.4 皮肤护理 观察用泵后的局部反应,一般7~10 d更换1次输注部位,若有泵管脱出,则要及时更换。若输注部位出现刺激性感觉或红肿,则1~2个月内不要选择该部位3 cm区域,直到皮肤完恢复正常。

4 结论

胰岛素泵能摸拟正常胰腺胰岛素分泌模式,持续24 h向患者体内输入微量胰岛素,从而使血糖达到理想的控制标准,并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脂类代谢、神经传导、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微量蛋白尿及胰岛素抵抗等代谢指标,从而延缓糖尿病患者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慢性并发症的发生。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在国内要得到广泛应用,需要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加大医疗、护理、教育工作,这种治疗方法才能够使更多的糖尿病患者获益,才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James Lenhard Arch Intern Med.2001.161OCT 22:2293-2300.

[2] 马学毅,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