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关于大气污染的建议

关于大气污染的建议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11 09:22:0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关于大气污染的建议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于大气污染的建议

第1篇

【关键词】大气污染 区域联防联控 问题 建议

一、区域联防联控提出的背景

21世纪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GDP不断上升,国民收入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但是这种以牺牲环境利益来换取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所带来的严重后果。“雾霾”、“PM2.5”、“光学化烟雾”等大气污染问题,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并且随着近年来工业结构的变化,促使污染问题也发生转变,城市间污染物相互影响并逐渐污染加重,通过大气运动等方式,有毒的污染物质传播被到其他地方,在大区域内循环,导致严重的区域环境污染问题[1]。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的主要障碍,给大气污染的防治和管理带来严峻挑战。

二、区域联防联控的概念和内涵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是指以解决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为目标,依靠区域内地方政府间对区域整体利益所达成的共识,运用组织和制度资源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以大气环境功能区域为单元,让区内的省市之间从区域整体的需要出发,共同规划和实施大气污染控制方案,统筹安排,互相监督,互相协调,最终达到控制复合型大气污染、改善区域空气质量、共享治理成果与塑造区域整体优势的目的。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主体机制,指关于区域联防联控主体范围的确定以及主体进入、退出等涉及联防联控主体问题的原则和制度体系的总称;第二,目标机制,指是建立某种合作关系必须有具体明确的目标,并保证目标的有效性;第三,运行机制,指为了保证合作既定目标的实现,所建立的包括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所需要的要素、合作规则以及具体运行组织、规则和程序的体系;第四,制度保障机制,即为了保障城市合作的稳定、顺利进行,在其他一切具体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建立的一套明确的制度保障体系。

三、国外区域联防联控的实践经验

(一)美国联防联控的具体措施与经验。

1970年美国国会成立了环保署不久,又在全美建立了10家区域办公室,负责管理10个大的地理区域,些区域与普遍接受的地理和社会经济区域一致,也按各州的州界划分。美国的经验主要体现在:1、政府设立专门的行政机构,进行区域联防联控措施实施过程的管理。2、各区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指定区域内防治措施,同时加强区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3、加强技术的投入和注重在环境治理方面优秀人才的培养。

(二)欧盟联防联控的具体措施与经验。

自1973年以来,欧盟共制定了六个行动规划,内容包括了一系列在规划期内的任务,其实质上是成员国对环境政策目标达成的共识,需要进一步制定实施规划所需要的措施,即以制定指令为主要方式来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可以看出欧盟通过制定法令,以一种强制限制式管理方法,来达到区域联防联控环境改善的目的。

四、我国目前区域联防联控措施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于联防联控的基础研究不足,缺乏有力、高效的科学技术指导,治理工作对于高技术的需求很大。虽然我国环境问题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但是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时间还是很短。对于环境污染治理的研究,开始较晚,研究结果不突出。区域污染的检测、传输和影响评估报告平台尚未完全构建。使得我国区域环境联防联控的基础不牢固,难以支撑高节奏的区域治理工作。

第二,区域联防联控大多被“形式化了”, 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的支持,虽然有相关政策做支撑,但是对于该政策的响应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国家环保部出台了《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为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指明了方向,配以相应的技术指南。但是仅仅是从宏观指导以及规划的基础上,还是停留在理论与思想方面。没有具体的行动与实践,过于形式化。

第三,相应的基础设施不足,配套软、硬件准备不足。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和评价系统尚未启动;区域污染排放底数不清,导致区域联防联控规划编制时带有浓重的 “各自为政”的特点,缺乏从区域角度整体的考量,无法实现科学化、目标化和定量化的区域联防联控管理目标。

五、完善中国联防联控体系的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中国在实施联防联控中的缺点与不足,结合国外联防联控的成功案例,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就完善联防联控措施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自上而下的联防联控环境监管体制。

这种自上而下的监管体系,能够有效的改善环保部门“孤军奋战”和“有心无力”的尴尬位置。由中央到地方、由上级到下级,这样层层监督和制约,这样就能够建立一个完整的联防联控监督体系。

(二)完善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环保部门的监督、执法权力。

就目前来说,环保部门的权限较小,难以针对众多的环境问题给予恰当、有力的惩处,如果我国能够在法律上完善环保部门的权限,保证其执法、监督的绝对性,这样就能在对污染问题的惩罚上取得很好的成果。有利于区域内各环保部门执法的统一性,减少环保工作的漏洞。

(三)设置专门的行政机构,对联防联控的工作进行管理和协调。

欧美及我国奥运会等成功经验表明,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已成为解决区域性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措施。通过制度的变革和高科技的运用,是推进区域复合型大区污染防控和管理的必经之路。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的发展时期,积极抓住这一机遇,倡导区域之间的协作,不仅仅是解决环境问题,即使对于经济发展,教育等其他社会问题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船舶;大气污染;国家排放控制区;污染排放清单;美国

文/李丽平 高颖楠 周婷 姜欢欢

船舶造成的大气污染,主要是指船舶在运输生产过程中,由于燃烧性排放和操作性排放,向周围大气环境排放了诸如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烟尘等污染物,并最终造成对大气环境的物理或化学性污染。随着运输船舶量日益增加,船舶已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排放源,加强管控迫在眉睫。

船舶大气污染形势及来源分析

船舶已成为大气污染主要污染源之一,在某些港口城市其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率已与机动车相当或更甚,且日趋严重。据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的《船舶和港口空气污染防治白皮书》,一艘使用3.5%含硫量的燃料油的中大型集装箱船,以70%最大功率的负荷行驶,一天排放的PM2.5相当于50万辆使用国Ⅳ油品的货车。船舶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15%和4%~9%。美国数据表明,大约6辆船舶(约67兆瓦)的废气排放量等于一个发电厂的废气排放量(约377兆瓦),全美国的远洋船舶相当于529个发电厂的废气排放。2009年,美国高速公路机动车产生的PM2.5占排放总量的24%,远洋船舶产生的PM2.5占17%,船用柴油机产生的PM2.5占7%,两项占比为24%。到2030年,远洋船舶污染产生的PM2.5占比将上升为49%,船用柴油机产生的PM2.5占3%,即超过一半的PM2.5污染将来自于船舶。

我国港口城市船舶污染已成为最大大气污染源。深圳海事部门统计,2012年仅进出深圳港的远洋船舶就有2.6万艘次,每年约排放1.6万吨二氧化硫,占深圳市排放总量的65. 8%,是该市最大的SOx排放源。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中有七个在我国,海运船队运力规模达1.42亿载重吨,约占世界海运船队总运力的8%,居世界第四位。未来面临严峻挑战。

船舶造成空气污染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船舶发动机以及锅炉等设备燃烧燃料后产生的尾气;二是船舶使用的制冷剂、灭火剂、洗涤剂、发泡剂(隔热材料)等,在船舶营运、消防、演习、检修、拆装过程中,会将一些耗损臭氧层的气体排人大气;三是液货中的烃类气化物或有害气体。此外,焚烧船舶油渣、垃圾、生活废弃物等也可导致污染物排放。

美国船舶大气污染控制特点

美国船舶大气污染控制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是随着美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变化而逐步发展的。主要特点如下:

多部门分工协作,加强对港口及船舶大气污染的管控

美国环保局是各项管理标准的主要制定主体。在执行船舶大气污染H.R.5811法案的同时,美国环保局和海岸警卫队负责制定相关规定,来执行《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附则Ⅵ(以下简称“附则Ⅵ”)。海岸警卫队依据海事保全法律,要求船旗国政府出具证书证明船舶符合国际海事法律,若没有相关证明,将被禁止或延迟进入美国港口。美国船级社配合执行附则Ⅵ的相关政策。

实施严格而灵活的船舶燃料标准与排放标准

美国没有专门针对船舶的法案,主要遵从《清洁空气法》和《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但是制定了船舶燃料标准和排放标准。船舶燃料标准的实施对象是大型炼油商/进口商、小型炼油商,主要是船舶柴油含硫标准,从燃料生产、加工环节等源头上予以控制。这些含硫标准与附则VI对排放控制区的规定一致:要求供船舶三级发动机使用含硫不超过0.1%的燃料;在排放控制区的水域及相关水域,禁止含硫超过0.1%的燃油的生产和销售。规定还含有一些例外条款,如允许在一个排放控制区使用含硫高于0.1%的燃料。关于排放标准,按发动机类型,对船舶火花点火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的分别制定排放标准。对火花点火发动机的排放标准,根据发动机功率的不同,针对HC+NOx和CO的排放制定了标准,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严格,如对于功率≤4.3千瓦的私人船只和舷外发动机的HC+NOx排放标准,从1998年的278克/千瓦时提高到2010年及之后的30克/千瓦时。关于船舶压燃式发动机排放标准,根据发动机种类、功率、型号不同对NOx、HC、HC+NOx、PM、CO等污染物排放进行控制。所处阶段、发动机级别等不同,所适用标准也各不相同,并且即使同一阶段标准,也随发动机型号的不同而对某些污染物采用逐步严格的排放标准。在同级发动机类别中,各标准根据发动机的功率不同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

制定排放清单

船舶大气污染排放清单编制是美国开展大气污染物来源解析的主要技术方法,是科学、有效开展船舶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2002年,美国环保局《商船排放清单制定(最终报告)》,估算了三级引擎船舶的主要排放清单,包括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颗粒物以及二氧化硫等。报告还对不同年份的排放进行了测算。同时,对散装船、集装箱运货船、一般货物船、杂项货运船、客运船、渔船、滚装船、油轮、车辆运载船等不同种类的船舶污染进行了测算及敏感度和不确定性因素分析。

重视补贴、税收等经济激励政策运用

美国出台了多项经济激励政策促进低硫燃料和清洁技术的应用,以削减二氧化硫、颗粒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一是岸电补贴政策。2004年6月,加利福尼亚州实施“冷靠船”方案,要求货轮停靠码头后关闭船用发电机,改为使用岸电。为了鼓励该措施实施,在2004年12月,加利福尼亚州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对使用岸电的港口客户给予停靠补助。二是征收氮氧化物排放税。美国联邦环保局制订了有关减少船舶污染大气的税收政策规定,自2001年起开始征收NOx排放税,按10000美元/吨收取,用于支持相关研究及实施降低污染的技术措施。三是制定其他财政政策。例如:美国洛杉矶港及长滩港联手在2006年推出《圣佩德罗湾港区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以保障公众健康为由,为船舶及港口减排订立了五年计划,包括清晰的减排目标、具体的减排措施及相关的财政需要。这些政策涉及转用低硫油、使用岸电、推广液化天然气(LNG)船舶、使用废气洗涤器、降低船舶航速。美国不同州采取的措施不同。

以履行国际公约为外力,推动国际航线船舶大气污染防治

美国在2008年由国会正式批准实施附则Ⅵ,对船舶排放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含量,以及具体实施领域等都做出了严格限制规定,例如远洋船舶燃料的含硫量限制在4.5%以下;在波罗的海、北海和英吉利海峡行使的船舶燃料油的含硫量限制在1.5%以下;限制新引擎和发动机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在9.8~17.O克/千瓦时等。此外,基于国际标准,美国环保局1999年10月设立了一个自愿认证程序,使发动机制造商能证明他们的发动机均符合附则Ⅵ,对规则适用范围也做了详细规定。还有,对遵守“排放控制区”作出明确规定,分为硫(SO2)排放控制区和氮(NOx)排放控制区。美国划出两个控制区,分别是美国加勒比排放控制区和北美排放控制区。在加勒比排放控制区,第一阶段燃料硫标准的有效期至2014年,必须使用含硫量低于1OOOOppm的低硫燃油;第二阶段至2015年,必须使用lOOOppm的低硫燃油。到2016年,新船舶必须安装控制污染气体排放的先进设备,以满足更严格的TierⅢNOx排放标准,美国和加拿大海域也将成为第一个NOx“排放控制区”。

我国船舶大气污染控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船舶大气污染控制处于起步阶段,有些城市还处于盲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体制混乱,职能划分不清

目前我国船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职能划分不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五条的规定,国家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对海洋环境都具有相关职责,例如环境保护部对“全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指导、协调和监督”,“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两个部门均具有监督管理的职能,谁主导、谁牵头没有划分清楚,易导致“谁都管、谁都不管”的局面。

排放标准制定相对滞后,燃油标准缺乏强制性

目前针对船舶污染物排放的标准比较少,主要包括《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52-83)、《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我国I、Ⅱ阶段)》(GB 20891-2007)等。但《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仅对生活污水及含油污水的排放物做了规定;《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我国I、Ⅱ阶段)》适用于小于37千瓦的船舶柴油机,对于功率更大的船用柴油机(37千瓦以上),尚无排放控制要求。

关于燃油标准,已有船用燃料油排放标准大多属于推荐标准,并未强制实施;同时也缺乏对船舶尾气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排放量限制标准。

缺乏或尚未建立船舶港口污染排放清单

我国尚未建立国家级船舶港口排放清单,城市层面要么完全未开展,要么仅涉及清单研究和初步编制。现在只有上海与香港合作编制了一份全面的船舶废气排放清单。广东省、江苏省、天津市仅仅开始启动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研究。

尚未建立排放控制区

建立港口排放控制区是实现港口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全球共有四个有效设定的排放控制区。尽管附则Ⅵ已经在我国生效,但由于申请设立排放控制区的过程较长,程序繁琐,我国所辖海域及港口城市暂未有国际公认的排放控制区,对港口的近海范围内船舶污染物排放控制装置的开启尚无要求,对港口内使用的机动车和非道路机械未做单独的环保要求。

对我国船舶大气污染防治的建议

参考美国经验,结合我国国情,除了加强相关立法以外,提出以下建议。

明确职责定位,通力合作,强化船舶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明确各自职责定位,分工合作,针对国内航道,环境保护部应牵头抓紧排放标准制定,并监督实施,要求并指导各港口城市抓紧清单编制;针对国际航线,以海洋局和交通部门为主,环境保护部配合,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完成附则Ⅵ国际船舶排放标准的监督与执行。我国船级社负责开发和验证海洋相关设施的设计、建造和操作标准。

加快颁布实施船舶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尽快制定强制性油品标准

建议尽快制定《船用柴油机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对新生产船舶用柴油机开展环保监督管理,加贴环保合格标志,并在船舶注册登记环节加强管理,对于不达标的船舶不得办理注册和运营等登记。船舶环保定期检验不合格的,将不被批准其营运登记。另外,尽快出台船用燃料油国家强制标准,实现与国Ⅳ车用柴油标准同步升级或直接参照国V车用柴油硫含量标准升级。

制定船舶排放清单,建立港口企业定期上报清单制度

尽快出台《船舶港口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指南》,尽快组织力量开展港口船舶大气污染基础性研究工作,掌握港口船舶废气排放现状、组分、成因、机理、控制技术措施等。同时,强制要求港口企业定期向环境保护部门上报清单数据。

建立“国家排放控制区”

逐步建立“国家排放控制区”。先建立硫排放控制区。在珠三角地区设立附则Ⅵ下的“排放控制区”;或者,为避免海事组织审批周期长的问题,可鼓励港口城市区域,如天津、河北、长三角、珠三角自行设立“国家硫排放控制区”,制定“国家排放控制区”的大气排放标准。时机成熟后,可建立NOx排放控制区。

加强国际合作

美国等国已有成熟的清单制定等经验,建议开展中美等国际合作,合作内容包括:一是从国际航线排放清单人手,通过联合研究和培训,学习美国排放清单制定方法;二是推动中美结对港口项目。

主要

参考文献

[1]U.S. EPA. 2011 National EmissionsInventory, version lTechnical Support Document[dB/OL], 2014.7. epa.gov/t tn/chie f/net/2011inventory. html.

[2]U.S.EPA. About the Office ofTransportation and Air QualityEEB/OL],2013. epa.gov/otaq/oms-def.htm

[3]U.S.EPA. Milestones in Mobile SourceAir Pollution Control and Regulations[EB/OL], 2013. epa. gov/otaq/consumer/milestones. htm#70

[4]U.S. EPA. Ocean Vessels and LargeShips [DB/OL], 2014-10. epa.gov/otaq/oceanvess els. htm#engine-fuel.

第3篇

市委、市政府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转来您的《关于对我市大气治理的一点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近年来,为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我市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一是大力推进集中供热和联片供热工程,限期拆除、停用供热管网内的锅炉1242台,拔掉小烟囱681根,新增供热面积3000万平方米;二是在建成区内全面实行原煤散烧管制,推广新型、高效、环保的型煤专用锅炉,95以上单位使用了洁净煤技术产品;三是合理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和城市建设布局,市区搬迁污染企业20户;四是改变能源结构,提高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推广电、煤气、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限期改用清洁能源锅炉、茶炉、大灶4535台,同时不断提高助燃剂的使用和洁净配煤在煤燃料中的比重;五是加大对汽车尾气的监督管理工作,在用车辆排放尾气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标准,年检不达标的要限期治理,不达标不发牌证,不得继续行驶。抽检、路检不达标的,将按照《哈尔滨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六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绿化面积,拆违还绿,城市绿化率达到28.35,人均占有绿地6.4平方米。20__年,市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了301天,占全年82。

二、20__年及“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在“十五”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市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规划、目标和措施:[文秘站-www,,找范文请到文秘站网]

(一)投资约143亿元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城市集中供热的实施,实施联片并网改造,重点撤并7兆瓦以下分散供热锅炉,并规定凡在集中供热热网覆盖的地区,不得新建燃煤供热锅炉。在此基础上,重点扶持培育大型供热企业,整合供热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供热资源的功效。20__年完成道里集中供热(三期)工程,并启动西南部、煤五、松北区、呼兰区等一批大型集中供热项目,力争到20__年使全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20__年达到92%。

(二)以非采暖锅炉为重点,继续加大对锅炉、除尘器的限期治理力度,计划20__治理改造锅炉、除尘器150台,“十一五”期间完成1000台锅炉、除尘器的治理改造。

(三)在充分利用现有哈依煤气管网(将其改为使用天然气)和天然气管网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推广俄罗斯优质天然气,发展松北新区、呼兰区、利民地区、群力新区、王岗地区、平房工业园区、成高子工业园区、哈东地区和团结镇地区天然气管网。力争到20__年底使全市城市气化率达到80,到20__年达98。

(四)为有效减轻原煤大量使用所带来的烟尘污染,20__年计划在全市范围内新增加洁净煤技术产品推广使用284万吨,力争在“十一五”期间,通过采取行政、经济及法律手段将所有用煤纳入到助燃剂或洁净配煤的推广范围之内,推广使用洁净煤技术产品1814万吨,可保证年削减烟尘10450吨,削减二氧化硫5880吨。同时,新建若干个型煤加工厂,新增生产能力150万吨/年,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洁净配煤、普通蜂窝型煤和生物质型煤,到20__年民用型煤普及率达95,工业型煤普及率达60。

(五)制定城市生态防护林和城市环城生态圈建设,增加城市防控外来尘影响的能力。通过建立扬尘污染治理联席会议制度,重点加强对道路、管线、拆迁施工工程围挡、湿式作用除尘的监管力度,在市区强制实行残土拉运车辆进行硬盖密闭运输。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建成区内现存的地面的软硬覆盖力度。加强“三堆”覆盖的监管,认真研究建成区内大型灰场、煤场的搬迁或加盖等整改措施。

(六)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大绿化力度,20__年新增绿化面积50万公顷,力争“十一五”期间实现新增绿化面积300万公顷,城市绿化率达到36,提高城市环境自净能力。

三、您在建议中提到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目前国家已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并从1996年颁布实施,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已经根据《标准》的规定对我市大气功能区进行了划分,我们在日常的监督管理中也严格按照划分功能区贯彻执行《标准》的相关规定。同时,市区范围内已经实现了大气质量的日监测和日预报制度,市民可以在电视、报纸及市环保局的网站上及时获得当日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和预报。

第4篇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 经验 英国 启示

一、引言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同时也是最早遇到环境污染事件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英国伦敦由于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大量燃烧煤炭,烟尘超量排放,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导致上万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使此次事件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自此之后,英国政府痛定思痛,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煤炭燃烧、减少尾气排放,如今大气污染已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也得到根本改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相关经验,这些经验及教训为广东省治理雾霾天气带来诸多启示与借鉴。

二、英国大气污染防治主要经验

(一)不断完善法律体系

伦敦烟雾事件之后,英国政府非常重视立法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经过60余年的努力,目前业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大气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与中国类似,英国早期也主要采取“末端治理”来治理空气污染。伦敦市于1954年出台《伦敦城法案》,控制烟雾排放;1956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1968年修订),将伦敦治理模式普及全国。《工业环境健康和安全法》(1972)规定所有污染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有毒害气体排入大气,否则予以严厉处罚;《空气污染控制法案》(1974)规定公众对环境质量的申诉权和工业燃料含硫上限。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燃煤产生的烟尘和二氧化硫污染。进入20世纪70年代,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为此政府出台系列措施,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抑制私家车数量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措施以寻求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进入20世纪90年代,英国开始寻求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综合性措施,出台了《道路车辆监管法》(1991)、《清洁空气法》(1993修订)、《环境法》(1995)、《大伦敦政府法案》(1999)、《污染预防和控制法案》(1999)及《气候变化法案》(2008)等一系列空气污染防控法案,对其他废气排放进行严格约束,制定明确的处罚措施,以控制大气污染。同时,从1995年起,英国依据当年出台的《环境法》,开始制定国家空气质量战略,规定各个城市都要进行空气质量的评价与回顾,对达不到标准的地区,政府必须划出空气质量管理区域,并强制在规定期限内达标。随后英国提出《能效:政府行动计划》(2004)、《气候变化行动计划》(2005)、《英国可持续发展战略》(2005)、《低碳建筑计划》(2006)、《退税与补贴计划》(2007)、《英国能效行动计划2007》、《国家可再生能源计划》(2008)及《低碳转型计划》(2009)等一系列计划与政策,积极改善环境空气质量[1]。

英国大气环境相关法律不仅体系完备,且范围广泛,涵盖了大气污染和尾气排放的方方面面。可以说英国治理大气污染的过程就是相关法律法规不断修订和完善的过程。

(二)公开公平的公众参与模式

英国公民在环境问题的讨论、决策、监督、执行上,有深厚的自治传统和强大的社会根基。英国注重通过立法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是最早将空气治理信息向民众实时通报的国家。官方网络向市民伦敦地区实时空气质量数据以及各污染物每小时的浓度和一周趋势图。英国公民获知空气信息的途径也不被官方独家垄断。公民能直接透过《自由信息法》向政府环保机构索取相关数据,不得被拒绝。政府开设的“英国空气质量档案”网站、民间组织与伦敦国王学院环保组织合作开设的“伦敦空气质量网络”均伦敦地区实时空气质量数据。政府绝不敢指责民间监测组织“非法”、“违规”、“不科学[2]。

(三)重视发挥经济手段作用

英国不但重视通过强制性的法律达到环境治理的目的,还重视通过经济手段促进企业自愿减排。经济手段强调“谁污染、谁治理、谁花钱”,除可增加政府财税收入外,经济措施同传统的行政命令相比具有持续的刺激作用,通过环境成本内部化,鼓励人们采用更为有效的方法减少环境污染,削减污染物数量,逐渐形成自愿减污的环境治理方式。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政府就开始通过征收环境税、排污权交易、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达到降低治理成本,提高环境治理效率的目标。作为经济干预手段,财税措施对改善英国环境质量效果明显。

(四)注重科技创新及应用

在英国治理空气污染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发挥了关键的指导性作用。英国政府鼓励企业采用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改革生产工艺,优先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工艺,这是防治大气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政府层面上,积极组织、引导和企业生产采用先进工艺;通过经济手段促进企业自愿采用先进技术减排,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通过公众参与和社会激励手段,迫使企业淘汰落后工艺,积极采用更好的减排技术。

三、广东大气污染防治问题与挑战

(一)大气污染源排放结构复杂

目前,广东大气污染正在从煤烟型污染向煤烟型和机动车尾气型污染相复合转变。在城市内部,各类排放源在不同的高度、不同的地理位置排放多种污染物,构成了复杂的大气污染排放结构。

(二)环境空气质量要求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对环境空气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国家也适时收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广东部分城市大气污染物整治工作压力巨大。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占全省近80%的多种大气污染物在这一狭小空间集中排放,对珠三角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带来巨大挑战,使珠三角成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大气复合污染的典型地区。

(三)多方参与、多措并举的污染治理模式还未完成建立

广东省在大气环境立法和相关政策标准制订方面,还有巨大的改进空间,特别是在公众参与机制、促进企业自愿减排的经济激励政策等方面还没有形成较完善的体制。

四、启示和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市场调节机制

财税约束与财税激励是英国运用市场机制进行环境治理的显著特征,英国经验表明,完善、有序的排污权交易体系对鼓励企业改进工艺流程、减少污染物排放发挥着重要作用[3]。广东省也应借鉴英国经验,注重采用经济激励方法实现大气环境治理目标。目前,我省已经初步建立了排污权交易制度,仍应配套完善财税政策,简化行政干预,充分发挥财税作为环境治理的市场调节作用,对主动进行节能减排和设备改造的企业提供资金扶持,实现奖罚结合的治污方式;同时,应健全交易市场的监督制度,履行政府部门在排污权交易中的监管职责。

(二)完善地方性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

完善法规规章。加快《广东省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制修订工作,完善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应急预警、责任追究等制度,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机衔接,按照“谁污染谁负责、多排放多负担”原则完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健全标准体系。加强广东省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加快修订和完善广东省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体系。

(三)完善全社会参与机制。

从英国公众参与实践成效看,公众参与不仅提升了公民的环保意识,又对政府的环境行为施以重大影响,倒逼政府谨慎处理环境议题。建议广东省建立和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和重污染行业企业环境信息;建立和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探索将公益诉讼引入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将其纳入普通民事诉讼、法律援助制度,进而形成系统有效的环境权益救济制度,将公众日趋增长的环境权益诉求纳入规范有序的管理中,更好地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通过地方立法赋予公众对环境执法行为的监督权,明确规定公众参与监督环保部门的执法行为和协助环保部门查处大气环境违规违法案件的途径与方式。

(四)强化科技支撑。

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推广都离不开技术进步和创新。要进一步加大大气污染领域软科学研究力度,加强相关技术、工艺的研发与应用,切实提高大气污染治理能力。通过自主研发和对外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发展脱硫、脱硝、除尘、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相关技术产业,支持环保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废气处置和利用的产品、设备。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人才与队伍建设,加强人才交流与人员培训,切实提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的科学素质和管理协调能力,逐渐形成国内一流的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咨询团队、技术研发团队和环境管理团队。

【参考文献】

[1] 张孝德,梁洁. 从伦敦到北京:中英雾霾治理的比较与反思[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4, (03): 51-63+71.

第5篇

回到家,我先将一张白纸平铺在桌子上,然后把黄油像抹面包一样抹在白纸上,再将其放在阳台上,最后,大功告成!我就可以静候两天,坐观其变喽!

两天后,我把白纸取了进来,用放大镜来观察,发现了一些白色的微小颗粒,我想,应该是空气里的那些污染物吧!我认为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是:

1、交通运输近几十年来,由于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城市行驶的汽车日益增多,火车、轮船、飞机等客货运输频繁,这些又给城市增加了新的大气污染源。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汽车排出的废气。汽车污染大气的特点是排出的污染物距人们的呼吸带很近,能直接被人吸入。汽车内燃机排出的废气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烃类(碳氢化合物)、铅化合物等。

2、工业企业工业企业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也是大气卫生防护工作的重点之一。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由于工业企业的性质、规模、工艺过程、原料和产品种类等不同,其对大气污染的程度也不同。

3、在农村,有许多人大量焚烧秸秆,致使空气遭破坏。

4、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在居住区里,随着人口的集中,大量的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也需要耗用大量的煤炭,特别在冬季采暖时间,往往使受污染地区烟雾弥漫,这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源。

5、森林火灾产生的烟雾。

……

我在网上还找到了空气污染的类型:

(1)还原型污染:常发生在以使用煤炭和石油为主的地区,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颗粒物。

(2)氧化型污染:汽车尾气污染及其产生的光化学污染。

(3)石油型污染:主要来自于汽车排放、石油冶炼及石油化工厂的排放,包括二氧化氮、烯烃、链烷、醇等。

(4)其他特殊污染:主要是从各类工业企业排出的各种化学物质。

空气污染对人体的伤害是极大的,同时也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

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很高时,会造成急性污染中毒,或使病状恶化,甚至在几天内夺去几千人的生命。其实,即使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不高,但人体成年累月呼吸这种污染了的空气,也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肺癌等疾病。

既然大气污染对我们有如此大的危害,本人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措施:

1、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叶子经雨水冲洗后,能继续吸附飘尘。如此往复拦阻和吸附尘埃,能使空气得到净化,所以应该多建些绿化带,多种点树。种树也要有所选择,比如泡桐、海棠、紫荆花和草坪就可以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城市里可以多种点。

2、改良城市公交车辆和出租汽车。关于这个,我想如果大家能少开私家车或不开车,就会多来选择乘公交车和出租车。那我们的公交车和出租车就应该好好改进一下。现在的公交车排出的废气很黑、很多、很浓,应该改成和世博会上的世博专线车一样,不用汽油改用电,既清洁又环保。

3、建议买小排量的汽车。现在提倡低碳,小排量的汽车油省、污染小,国家为了鼓励大家买小排量的汽车,听妈妈讲还专门有退税补贴政策,可居然还有那么多人选择购买大排量汽车,真弄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买大排量汽车?

4、从自我做起,不要乱扔废弃物;出行尽量乘坐公交车、地铁,减少私家车使用;多参加植树等绿化活动;私家车安装尾气处理装置,使用油使燃油充分燃烧,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第6篇

贯彻实施 卓有成效

省政府与各市(州)政府,各市(州)政府与各市(县、区)政府签订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和《主要污染物减排责任书》。2012年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吉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也对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更加明确、更加严格的目标和要求。省政府还成立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进“气化吉林”工程。

目前,全省电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全面实行了排污许可管理,国控重点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发放率达到90%以上,全省大气污染年排污收费额度近3亿元。在依法开展污染防治工作的同时,省内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一批配套的规章制度。

重点解决突出问题,多措并举综合施治。一是对火电、水泥等重点污染行业严管严治。我省26台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已有13台建成脱硝设施,综合脱硝效率达到60%以上。二是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常态化,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十一五”以来,全省查处环保违法企业1522户。三是加强清洁能源和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使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积极推进热电联产、扩大集中供热面积,撤并小锅炉3418座,累计节约标煤264.86万吨。

全省各地通过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从源头控制“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项目新增量。“十一五”以来全省拒批建设项目165个。制定了《小型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四项大气污染排放控制地方标准。全省每年新增绿地面积1000公顷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左右。与此同时,各级政府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布局,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全省各地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施公交优先、公交便民工程,宣传贯彻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交通理念。省政府制定了汽油车和柴油车“国三”阶段污染物排放限值两个地方标准。全省已有80家检测机构取得了机动车环保检测资格,9个市(州)全面实施了环保标志管理。2012年,全省淘汰老旧机动车27万辆。我省计划在2015年底前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运营的“黄标车”17.59万辆,截至目前全省已淘汰7.2万辆。省政府将“严格执行老旧机动车淘汰制度”列为重点督办项目,全省现有的7198辆“冒黑烟”柴油公交车是重点工作对象。

省政府分阶段逐步实施新标准监测能力建设,计划于2014年底之前全部达到国家要求。长春市已于2012年底完成,在全国率先向社会实时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吉林市、长白山管委会已完成空气自动监测站的改造和建设,四平市、通化市、松原市计划于今年完成,延边州、白城市、白山市计划于2014年完成。

省政府坚持不懈地开展舆论宣传,积极开展环保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在大、中、小学校增设环保法律课程,以各种形式为载体宣传“一法一例”。

从现行环保标准的指标完成情况看,我省部分指标处于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前列,九个市(州)政府所在地空气质量全部达到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向好。

问题 不容回避

现在,环保理念已经成为全省共识,但个别地方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执法力度不够、群众参与程度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

能源结构不尽合理。“十一五”末期,煤炭占我省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仍高达70%以上,石油占17.3%,天然气仅占2.8%,同时能源的对外依存度过高,工业等产业和能源结构不合理使我省大气环境质量难以实现本质提升。

管理水平需要不断强化。出租车油改气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全省淘汰“黄标车”、更新老旧柴油公交车还没有专门的计划,除长春、吉林两市外,其他地区大气污染监测能力、执法水平急待提高。

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工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投入不足,四平、白城等地机动车环保检测在线监控平台尚未建设,一些新技术、新设备不能及时应用,尤其是有些建设后的运行维护还缺乏必要资金。

有关法律法规需要修订。“一法一例”实施多年,有些规定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对一些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造成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不利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

建议 重在落实

检查组建议要继续加大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法规的工作力度,执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工作要严格把关,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政绩和经济增长。

要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燃煤型污染和“黄标车”、老旧柴油车排气污染防治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省政府要进一步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工作计划,同时继续加强综合治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多方面、多举措巩固和促进大气污染防治效果。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坚持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工业项目,努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进一步加大对火电、钢铁、水泥和重金属等污染重点行业违法排污的监管和惩处力度。进一步加大环保培训、监测检测平台建设、科研等方面的经费保障和资金投入。

加快能源结构调整。页岩油气的开发工作要加大投入、加快推进,使之尽快转化为现实可用的能源优势。对全省能源战略规划做进一步研究,逐步降低煤炭应用比重,推广利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生物质能等清洁燃料。

第7篇

关键词:环保投入 政府监管 大气污染防治

一、引言

大气污染防治问题一直受到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政府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法律和法规,试图通过城市绿化、公共交通、工业补贴、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等多种途径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为了提高大气污染防治效果,国务院还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明确规定了县级以上环保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负有的监督管理责任。这些举措足见我国政府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保障人民健康,进行大气污染防治的决心。那么政府环保投入是否有利于大气污染防治?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作用有多大?工业方面补贴投入是如何对大气污染防治产生作用的?是否鼓励农村发展可再生能源?政府监管是否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效果?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有利于相关决策部门评估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有效性,而且还为政府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分配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文献回顾

当前,如何进行大气污染防治是管理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不少学者进行了大气污染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关注的因素有能源禀赋、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FDI)、产业结构和市场化水平、行业集中度等。研究结论有,能源禀赋好的地区会形成碳强度“资源诅咒”,还存在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张翠菊和张宗益,2015);大气污染与能源消费的结构是紧密相连的,这主要源于我国对煤炭的依赖、工业高排放、工业行业节能减排推进缓慢,应当从根源上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能源结构、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王俊等,2014;魏巍贤,2015);长期内技术进步可以减少碳排放,但短期并不显著,需要政府加强节能技术扶持,发挥技术溢出效应,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王锋正等,2014);FDI虽然存在技术溢出效应,但还是显著提高了我国各地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而地区市场化水平有利于缓解其影响,市场化水平高地区可以改善FDI对碳排放影响(郑佳佳,2015);行业集中度同样会影响碳排放强度,高能耗行业市场集中度越高,越有利于行业碳排放强度的降低,但低能耗行业则恰恰相反(聂普焱和罗益泽,2015)。

除了大气污染排放的影响因素方面研究,也有不少学者从大气污染防治策略着手,主张政府干预,运用财税政策解决大气污染防治问题,提出政府通过税收改革、财政支出与补贴等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等(贾康,2013;袁华萍,2014;杨解君,2014;周景坤等,2015)。杨姝影和赵雪莱(2014)提出,政府财政预算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通过改变社会需求和供给,影响市场价格信号,引导、激励和约束企业、民众的生产和消费。

国外有关大气污染防治财政政策有很多。英国成立了多种雾霾治理专项基金,如碳基金和绿色能源基金。法国通过政府与银行合作的方式设立了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节能担保基金;美国建立了与雾霾防治相关的公益基金。欧洲大部分国家对使用绿色节能热水器等取暖设备的用户给予最低30%的使用补助。印度新德里对减少污染的出行方式提供补贴,并对车辆收取交通拥挤费和停车费等。美国对燃料乙醇的生产、对烹饪油或动物脂油这些可回收材料生产的生物柴油、对可回收材料如大豆等生产的油料均给予力度较大的财政补贴。此外,许多发达国家还针对消费者在汽车、房产等领域的低碳消费实施一系列消费财政补助政策。可见,各个国家根据自身的政治、法律和经济环境特点,制定与执行了本土化的大气污染防治财税政策。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环保投入,集中在污染治理、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环保技术研发、环保因素转移支付等方面。但也有学者认为政府财税政策的支持方式对企业的行为模式影响巨大,有些财税政策并不会促进企业动态能力发展,需要政府大力改革目前惯用的“甄选部分企业予以资金或政策扶持”的支持政策,强化整个创新环境建设(曾萍和邬绮虹,2014)。李惠茹和刘鳎2014)发现,京津冀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方面存在投入、产出比不合理,工业污染治理资金利用率低,投资力度不够难以达到规模效益等问题,影响了京津冀区域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效应。华源能源报(2016-01-05)报道,火电是一个享受国家每年千亿补贴的“传统产业”,但存在拿着“脱霾”补贴不治污的现象;第一财经日报(2012-12-26)报道,“国家对节能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很大,但是由于产业运营效率低下等原因,政策优势并未有效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新华网(2015-06-15)指出,“由于地方财力有限,部分地区节能项目补贴发放不到位,难以有效落实各项环保补贴”。可见,环保投入政策对大气污染防治效果的影响有待证实,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环境监管力度是保障。

本文试图检验我国政府四个方面环保投入:绿化建设、公共交通投入、工业方面的补贴和投入与农村的可再生能源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影响,检验是否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并进一步验证政府监管的调节作用。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一是立足于中国31个省份来研究环保投入与大气污染防治的关系,评价现行环保财税政策的效果,为宏观层面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健全和完善提供证据。二是为我国强调政府环境监管提供政策依据,实证检验政府环境监管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调节功效。

三、研究假设的提出

(一)环保投入与大气污染防治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具有外部性,如何解决外部性有庇古和科斯两派。庇古主张政府对外部进行补贴或罚款,降低或增加行为主体个人成本来解决外部性;科斯主张明晰产权,通过市场化交易解决外部性问题。但市场机制的实施需要若干苛刻配套条件,难以有效实施,这也是我国当前碳排放交易市场并不活跃的情况下,需要政府干预来引导、激励或约束企业或消费者行为。随着我国政府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陆续、实施和巨额环保资金的投入,各省产业结构向低排放方向调整。比如对太阳能、风能的标准化补贴;鼓励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开发;增加公共交通补贴;大力开展园林绿化建设;对工业环保行为的补贴和投入等。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与大气污染排放密切相关的四个方向的环保投入:增加绿化、公共交通投入、工业方面的补贴和投入以及农村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

大气污染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环境风险,大气污染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要大于其他任何污染物(比如:悬浮在空气中的有机和无机物的固体和液体复杂混合物)。而绿色植物能够发挥碳汇价值,是天然的空气过滤器和吸尘器。因此政府进行绿化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有利于进行大气污染防治。

假设1:政府绿化建设环保投入与大气污染防治正相关。

自1985年以来,我国燃油机动车的生产和消费出现了较快的增长,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和生产国。燃油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物已经成为我国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逐步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有利于减少因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在我国政府不断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社会公众环保诉求日益强烈的背景下,中央财政适当增加节能减排支出和公共交通的投入比例,将对大气污染防治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赵峰侠等,2010)。因此,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联手同时增加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的比例,着力发展公共交通,严格控制并减少燃油的私家车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对于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假设2:政府公共交通环保投入与大气污染防治正相关。

我国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战略,使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升。与此同时, 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也给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空气带来了严重污染。有专家分析发现,城市空气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烟尘及粉尘等。但工业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缺少主动创新减排的内在动力。Jaffe等(1995)在对环境相关规范与美国制造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时,发现环境规范引发了“挤出效应”,即为了满足相关环境规范的要求,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投入的财力、人力、物力和技术资源不会产生直接的生产价值和经济效益,反而挤占了企业在其他方面的投资,妨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Gray和Shadbegian(1995)使用美国造纸业、炼油业和炼钢业三个产业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企业污染治理成本与生产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还发现为满足环境规范要求花费的成本与企业的生产率水平与增长水平也都存在负相关性。在企业缺乏环保投入内在激励条件的情况下,我国政府为了促进企业“去污”,选择对工业企业进行补贴和投入,比如,针对火电企业的脱硫脱硝除尘电价补贴、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补贴等,以此推动企业采取环保行为,降低大气污染。

假设3:政府工业补贴与投入与大气污染防治正相关。

农村能源包括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能源,包括秸秆、薪柴、太阳能(光热)、微型电源(小型风力发电、微水电、光伏电源)、其他生物质能等;一类是传统能源,包括煤炭、燃料油、液化石油气和传统电力等。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能源消费总量、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传统的以秸秆、薪柴为主的生物质能源地位下降,以居民家庭炊事和冬季采暖为主的生活耗能主要依赖直接燃烧煤炭,这无疑会排放大量的废气和烟粉尘,污染大气环境。陆慧等(2006)、刘宇等(2008)的研究认为,当前, 沼气池的推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生物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模式的开发以及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使用等, 均对提高能效,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农村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据我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制定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估算,到2020 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相当于6 亿吨标准煤,其中,沼气年利用量相当于240 亿m3天然气。

假设4:政府农村可再生能源环保投入与大气污染防治正相关。

(二)政府监管的调节作用

为了促进环保投入系列政策的执行效果,我国政府对环境的监管强度也会随之逐渐强化。张宇等(2013)指出,政府对环境的监管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呈现出先弱化后增强的非线性特征,即在经济发展早期,经济增长压力使得政府监管的环境目标往往让位于经济发展的目标;而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随着居民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环境保护要求的逐渐增强,政府对环境的监管强度也会随之逐渐强化。当前我国的经济实力及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对环境监管日益增强,我国政府于2013年并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政府环境监管的强有力实施能够避免政策执行过程中不到位、不及时、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使得各项环保投入真正发挥功效。

假设5:政府环境监管力度越大,政府各项环保投入的大气污染防治效果越好。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利用2004―2013年我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有效性,本文剔除了自治区,以30个省区的数据为样本。原始数据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EPS全球统计数据平台,采用stata 10.0软件进行分析,对连续变量在1%和99%水平上进行了winsorize缩尾处理。

(二)变量界定

1.大气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排放量越低,大气污染防治效果越好。本文根据于文超和高楠(2015)的研究,选择三种代表性气体污染物:氮氧化物排放量、SO2排放量与烟尘排放量进行衡量。首先采用极大极小值法对其进行无量纲处理,然后三种气体污染物的无量纲变量相加,得到pollu。为了研究方便,本文选择零与pollu的差值,即“-pollu”来衡量大气污染防治效果,本文界定其为Anti-pollu。

2.环保投入。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支持的方向有很多,本文重点研究四个方向的环保投入,第一是增加绿化,提高碳汇功能,本文用省份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表示;第二是公共交通投入,本文用每万人拥有的公共交通车辆数表示;第三是工业方面的补贴和投入,本文用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额度来衡量;第四是农村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本文用乡村太阳能热水器面积与沼气池产量来衡量。

3.政府监管。在环保政策落实过程中,政府承担监管职能意义重大,如果监管严格,有利于各项政策的落实。由于部分省份片面追求GDP,对部分环保政策视而不见,造成中央对地方的行政处罚案件数目增大。因此,本文用各省份的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表示政府监管强弱,案件数越少,表示政策执行落实较好,政府监管力度强。反之,案件数越多,表示政策执行落实效果差,政府监督力度弱。本文把可收集到的2009、2011和2013年30个省份的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相加,进行升序排列,案件数在中位数水平下的省份的政府监管强,环保政策执行效果好,Gover取1,中位数水平上的省份的政府监管弱,环保政策执行效果差,Gover取0。

4.控制变量。基于现有研究,本文选取“三废”综合利用产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三个指标作为控制变量。详见表1。

(三)模型构建

为了衡量四项环保投入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影响,构建模型1,其中X变量表示Green、Bus、Indus、Sun 与Qi。基于本文的假设,预期λ1的符号显著为正。为了考察政府监管的调节作用,本文构建模型2,预计交叉变量的系数显著为正。

Anti-pollu=λ0+λ1X+λ2Fei+λ3Gdp3+λ4Income+ε (模型1)

Anti-pollu=?鄣0λ0+?鄣1X+?鄣2Fei+?鄣3Gdp3+?鄣4Income+ε (模型2)

五、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报告了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无量纲处理后的大气污染防治Anti-pollu的均值是-0.894;各省份绿化覆盖率均值(中位数)为35.27%(35.99%),最大(小)值为56.81%(20.03%);省份每万人拥有的公交车数量从5.22到23.43辆不等,均值为10.55辆,表示各省份公交发展不平衡;单位GDP的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额度的均值为12.68,最小(大)值为1.837(72.36),省份之间差距悬殊;乡村太阳能面积sun的均值为1 638,最小(大)值为0.700(6 936),省份之间差距悬殊;乡村沼气池产量的均值为8 133,最小(大)值为2.400(113 214),省份之间差距悬殊;政府监管强度大的省份占比46.7%;省份的单位GDP三废综合利用率均值为104.8,最小(大)值为22.06(313.9);第三产业比重均值为39.75%,最小为7.95%,最大为75.50%,表示各省份产业发展重点不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均值为16 312,最小(大)值为 7 377(37 851),相差也较大。

(二)相关性分析

下页表3报告了变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表。可以看出,除了工业补贴和投入变量Indus外,绿化建设Green、公共交通Bus与农村太阳能Sun和沼气池Qi三个变量均与大气污染防治变量Anti-pollu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初步支持本文的假设1、假设2和假设4。表明政府可以通过绿化环保投资、发展公共交通和农村太阳能和沼气池来进行大气污染防治;但是政府工业补贴和投入变量与大气污染防治变量的相关系数显著为负,表示我国当前的工业补贴和投入并不能达到有效防治大气污染的效果,反而存在“越补贴,越污染”的怪圈,假设3未得到支持,表明政府需要重新考虑其对工业企业的补贴政策有效性,避免企业拿着“脱霾”补贴不治污的现象发生。从控制变量系数看,加强三废利用、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大气污染防治。

(三)回归结果分析

表4报告了变量多元回归结果。因变量均为大气污染防治,回归式(1)、(3)、(5)、(7)分别对绿化情况Green、公共交通Bus、工业补贴与投入Indus与乡村太阳能Sun和沼气量Qi进行了回归,回归式(9)是一个整体回归。从回归结果(1)看,政府绿化建设的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表示绿化覆盖程度越高,大气污染防治效果越好,进一步支持了假设1。从回归结果(3)看,公共交通的系数为0.029,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进一步支持了假设2,政府对公共交通的发展有利于大气污染防治。

从回归结果(5)看,跟预期完全相反,工业补贴与投入变量的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政府对工业补贴与投入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反而存在“越补贴,越污染”现象,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分析原因:一是如华夏能源网(2016-01-05)的报道,当前补贴方式存在争议,比如对火电企业补贴政策是企业只要上了相关设施,发一度电补一度,而不管该设施是否真的有效,企业是否真的在低排放,这就造成一些企业为达到补助条件,进行数据造假、偷排、漏排,甚至与第三方监测企业串通造假,实际还在超标排放,为了赚取更多补贴,反而实际超标排放的更多。二是国家对工业补贴以大的国企为主,忽视了众多小企业的污染防治政策制定与实施,而这正好是我国大气污染的短板,国家工业补贴投入只是一味地把长板加长,不去补短板,自然会影响整体治污效果。比如,我国全国每年消耗大约40亿吨煤,约一半用于发电,一半用于工业燃烧和民用,后一半20亿吨的工业烧煤、散煤恰恰是治理雾霾的难题,但国家显然对工业用煤以及散煤的投入以及标准未给予足够重视。从回归结果(7)看,太阳能面积与沼气池产量的系数均在1%水平显著为正,验证了假设4。表明国家加强补贴力度,大力促进农村太阳能与沼气池的推广,这有利于大气污染防治。回归结果(9)是几个变量的整体回归结果,结论一致。

为了验证政府监管的作用,回归式(2)、(4)、(6)、(8)分别加入了Gover与绿化情况Green、公共交通Bus、工业补贴与投入Indus和乡村太阳能Sun的交叉变量进行了回归。从结果看,除了(8)外,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表示政府监管更有利于各项政策的落实与执行,政府环保投入能够收到更好的大气污染防治效果,验证了假设5。

六、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2004―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为样本,分析了环保投入、政府监管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在绿化覆盖上的环保投入与大气污染防治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在绿化覆盖上的环保投入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已经见到了成效。一方面说明在绿化覆盖方面的环保投入是非常有意义的;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较早着手逐步增加绿化资金投入的政策对大气污染防治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二,公共交通的发展与大气污染防治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公共交通的发展对大气污染起到了减排作用,由此我国制定的大力发展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和地上公共交通的政策是正确的。

第三,工业污染补贴及投入与大气污染防治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存在一个“越补贴,越污染”的怪现象。这表明我国工业补贴政策的逻辑或利益勾连中存在问题,需要政府深思,原因可能与工业企业补贴方式不合理、监管不严格、或补贴长板而非短板有关。

第四,乡村太阳能热水器面积、沼气产量均与大气污染防治存在正相关关系,表明我国农业部2007年《全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中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加快建设农村沼气的步伐的举措是正确的。2008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提出全面推进家电下乡工作,2009年太阳能热水器被补充到家电下乡政策补贴范围,当年2月起开始我国对太阳能下乡给予财政补贴,对太阳能下乡的补贴政策将使得太阳能这一清洁能源快速走进农村,并带来一场能源利用的升级。

第五,政府监管能够增强环保投入政策与大气污染防治的关系,这一结论说明我国政府通过实施严厉的环境监管能够促进环保投入政策的落实,是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保障。

基于实证结果,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完善政府预算支出管理体制。目前我国节能环保预算资金属于国家财政预算专项投入,用于环境治理和资源利用。从本研究结果来看,增加绿化覆盖、发展公共交通、发展农村太阳能和沼气池对大气污染防治积极有利,工业污染补贴与投入并不利于大气污染防治。建议我国政府继续加大在绿化覆盖、公共交通、农村太阳能和沼气池方面的财政预算专项资金的投入比例,并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重新思考现有工业企业治污补贴与投入方式。越补贴,越污染;越整治,越过剩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深思,应该设计恰当的补贴方式,避免企业钻空子赚补贴,并加强监管,避免数据造假、串通骗补等行为发生。还要注意补贴领域与对象,把工业补贴款用于影响大气污染防治效果的短板上。

3.进一步加大对乡村太阳能热水器和沼气的建设的财政补贴标准。我国乡村人口比重较大、部分地区人员居住分散、环保意识相对薄弱,国家相关部门需要参照大气污染防治、环境保护、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制定、实施与光能太阳能和沼气等清洁能源发展相关的财政资金补贴政策,引导并推进乡村居民家家户户安装光能太阳能、建沼气池,积极参与节能减排。

4.进一步加大政府监管力度。目前我国的各项环保政策存在执行标准不统一、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再加上企业自身不积极,这必然需要政府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使得“脱霾”补贴真正用于“治污”。J

参考文献:

[1]张翠菊,张宗益.能源禀赋与技术进步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效应[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9):37-43.

[2]王俊,陈柳钦.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转型与大气污染治理[J].中国国情国力,2014,(7):48-50.

[3]魏巍贤,马喜立.能源结构调整与雾霾治理的最优政策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7):6-14.

[4]王锋正,郭晓川,赵黎.环境规制、技术进步与二氧化硫排放――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7(4):63-67.

[5]郑佳佳.市场化角度的FDI环境效应分析[J].产经评论,2015,6(6):116-125.

[6]聂普焱,罗益泽,谭小景.市场集中度和技术创新对工业碳排放强度影响的异质性[J].产经评论,2015,6(3):25-37.

[7]贾康.运用财税政策和制度建设治理雾霾[J].环境保护,2013,(20):32-34.

[8]袁华萍,赵仑.大气污染治理、倒逼机制与财税政策优化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商业时代,2014,(24):82-83.

[9]杨解君.财政预算决策弊端与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以中央财政出资治理北京及周边地区雾霾为例[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2):20-29.

[10]周景坤,杜磊.国外雾霾防治税收政策及启示[J].理论学刊,2015,(12):53-59.

[11]杨姝影,赵雪莱,刘文佳,加快推进基于环境保护需求的财税体制改革[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6):7-10.

[12]曾萍,邬绮虹,蓝海林.政府的创新支持政策有效吗?――基于珠三角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35(4):10-14.

[13]李惠茹,刘.京津冀区域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效应的评价[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9(3):91-95.

[14]赵峰侠,徐明,齐晔.北京市汽车限行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分析[J].生态经济,2010,(12):40-44.

[15]Jaffe,A. B.,Peterson,S. R. ,Portney,P. R. ,and Stavins,R. N.Environmental Regulationan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U. S. Manufacturing:What Does the Evidence Tell US[J].Journalof Economics Literature,1995,(33):132.

[16]Gray,W. B.,Shadbegian.R. J.Pollution Abatement Cost,Regulation and Plant Level Productivity[R]. Working Paper,1995.

[17]陆慧,卢黎.农民收入水平对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 2006,17(3):28-34 .

[18]刘宇,匡耀求,黄宁生.农村沼气开发与温室气体减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18(3):48-53.

第8篇

关键词:北方;农村地区;环境治理;大气治理;问题;解决策略

0引言

伴随我国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环境卫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方农村大气污染问题不仅会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问题,同时也对土壤以及水等资源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加强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相关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笔者将针对北方农村地区大气治理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希望能为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一定参考意义。

1北方农村地区大气治理的常见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加强各地区的环境治理工作,有利于各领域的长远发展。而现阶段,北方农村地区在大气治理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都有着极大的影响。而根据笔者分析,大气环境治理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污染监管及治理深度有待加强。由于北方部分农村地区在开展环境治理的工作过程中,其治理的深度和能力都相对薄弱,造成治理效果较不理想的情况。同时,部分乡镇地区也没有设立相应的环保机构,这也使得日常大气治理以及监管的力度受到了一定的制约,难以按照相应的检查标准开展工作,从而影响到了大气治理的整体效果。

(2)散煤燃烧较为普遍。空气质量的其中一项指标便是PM值,而农村散煤燃烧造成的大气污染排放是造成PM2.5的主要污染原因之一。由于农村地区人口众多,且分布广泛,在冬季时为取暖进行燃煤使得空气当中的硫分及灰分比例都大大增加。此外,由于散煤的价格相对便宜,但其质量也较为劣势,其排放出的灰分更为严重。因此使得北方农村地区的大气治理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3)季节性秸秆燃烧造成大气污染。由于北方部分农村地区在进行作物种植的过程中,具有较为鲜明的特点,使得季节性的秸秆焚烧较为普遍。而产生此类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秸秆的回收价值相对较低,若使用交通工具进行运输,则会变相的加大耕作成本。因此部分农户则选择使用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如此一来,使得北方农村地区的大气环境治理遭遇了较大的困境,这也是相关从业人员应当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4)机动车污染监管有待加强。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农村的车辆也日渐增多。然而部分农户所使用的车辆为较为老旧和淘汰下的黄标车,这类车在行驶的过程中所排放出的尾气都不符合我国相关的大气排放管理标准,从而给大气环境治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此外,柴油车较多和油品质量也是排放不合格的原因之一。

2加强北方农村地区大气治理的几点建议

(1)明确监管责任,完善环境治理机构管理:政府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加强环境监管的力度,并明确自身的监管责任。在开展农村地区大气治理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加强宣传工作的开展,走街串巷加强环境治理必要性的宣传工作。此外,建议应当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环境治理机构的建设,加强机构的执法能力和环境治理权限。从而加强思想宣传与实际监管的双重实施,确保环境治理工作能够得到良好的开展。

(2)强调使用清洁型燃煤,加强散煤监管:由于地理环境的问题,北方农村地区的供暖方式选择相对较少,完全禁止进行燃煤取暖是不现实的方式。因此,在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强清洁性燃煤的宣传,提高对散煤销售和使用的监管来加强这一环节的管理把控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当中要应加强管理把控,对于私自进行散煤销售的商户要予以严厉惩处。同时大力鼓励使用硫分、灰分排放较少的清洁型燃煤,从而有效加强环境治理的有效性。

(3)开展政府扶持,推广秸秆运用探索:季节性的秸秆焚烧问题无法有效得到根治,其根本原因在于进行长途运输需要的费用相对较高,而焚烧又会对大气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单位应当成立有关的研究小组,并与乡村进行紧密结合,加强推广秸秆的运用方式探索,从而找出恰当的方式进行秸秆的使用,避免进行大面积焚烧。另外,政府可以拿出一部分扶持金用于帮助农户解决秸秆的运输问题。

(4)加强车辆监管,严打黄标车: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加强日常的车辆监管力度,并逐年对检查范围进行扩大,逐步加大黄标车的限行区域。此外,可采用路检、年检以及上门抽查的方式加强机动车排放情况的检查监管。一经发现高物排放的黄标车,要予以清除。同时,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也应当加大城乡结合建设的力度,尽可能的以公共出行的方式替代机动车出行,从而降低和减少机动车废气排放问题。

3结语

综上所述,北方农村地区的大气环境治理问题较为严峻,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做好日常的监管工作。深入了解农村人员的生活苦衷,帮助其解决问题,并通过与地方政府加强交流的方式,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农村道路出行的便利性,减少和杜绝黄标车的出现。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加强农村地区大气治理效果,为人们带来良好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郜会青.关于城市大气污染现状与综合防治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07).

[2]张明涛,周伟.加强农村大气污染治理的法律思考[J].学术论坛,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