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会计学的特点

会计学的特点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11 09:22:1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会计学的特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会计学的特点

第1篇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肝;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T imaging features of flash filling hepatic cavenous hemangioma (ffHCH) under triphasic contrastenhanced CT scan. Methods The CT imaging features of 15 ffHCHs in 13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Lesion location, size, dynamical triphasic (hepatic arterial phase, portal venous and delayed phases) enhancement pattern, prevalence of arterioportal shunt (APS), pseudocapsule and hepatic capsule retraction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ffCHC lesions were prominently located in the subcapsular region of the right liver lobe, and were (2.42±0.64) cm in average diameter. The images of the lesions showed complete enhancement in the hepatic artery phase, and the mean CT value of the lesions was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liver tissue (P<0.05). In the portal venous phase, the lesion images showed hyper or isodensity, with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mean CT value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liver tissue imaging (P<0.05). In the delayed phase, although the lesion images manifested isodensity or slight hyperdensity, the difference in mean CT value between lesions and normal liver tissue was not significant (P>0.05). The prevalence of APS in lesions was 33.33%, and no pseudocapsule or hepatic capsule retraction was observed. Conclusion ffHCHs are characterized by lesion location, size, dynamical enhancement pattern and APS on triphasic contrastenhanced CT findings, which could benefit the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 cavernous hemangioma; liver; tomography, CT diagnosis

肝海绵状血管瘤(HCH)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HCH患者常无临床表现,并发症出现率低,常不须外科手术等特殊处理。CT检查是目前诊断HCH的主要方法,大多数HCH病灶具有典型的动态CT增强表现,诊断多无困难;但也有少数不典型HCH病灶CT诊断困难,如快速充盈的HCH(ffHCH)表现为动脉期完全强化[1],易与富血管的肝细胞癌或肝转移瘤相混淆,造成了不必要的过度手术治疗。本文对13例ffHCH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CT对该类病灶的诊断准确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搜集我院2005年8月至2009年6月期间经病理、影像学检查或随访2 a证实的ffHCH患者13例,共15个病灶(2例为双发病灶),其中穿刺活检病理证实6例,手术病理证实1例。13例HCH患者中男5例,女8例,年龄23~67岁,平均(40.5±13.3)岁。本组病例均无肝炎病史,甲胎蛋白检查结果阴性。

1.2 方法

CT检查采用螺旋CT扫描仪(Somatom Emotion Duo/6,Siemens,Erlangen,Germany)。所有患者空腹,扫描前30 min和即刻分别口服2%泛影葡胺溶液400 mL和100 mL充盈胃肠道。先行全肝平扫,再行三期增强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0 mA,层厚5~10 mm,层距5~10 mm,螺距1,矩阵512×512。对比剂采用碘海醇注射液(欧乃派克,300 g/L,安盛药业有限公司,上海),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剂量1.5 mL/kg,流速3 mL/s。三期(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分别在注射对比剂后30 、65、180 s进行扫描。

CT资料观察指标;(1)病灶部位,按照Couinaud肝脏分段法进行病灶定位;(2)病灶大小,以病灶最大层面上测量的直径表示,直径<2 cm者定义为小病灶,2~4 cm者为中等病灶,>4 cm者为大病灶[2];(3)平扫及增强扫描各期病灶与正常肝实质的CT值比较,病灶CT值测量时感兴趣区置于病灶中心层面,尽可能大地包括欲测区,肝实质测量时感兴趣区置于病灶同层面的周围正常肝实质且避开大血管。(4)动脉门静脉分流(APS)征象,表现为动脉期病灶周围肝实质出现楔形或不规则形的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呈稍高或等密度改变[3];(5)假包膜征,表现为平扫和动脉期病灶外周出现1~3 mm厚的完整或不完整的低密度环,门静脉期呈低或高密度,延迟期呈高密度[4];(6)肝包膜回缩征,表现为病灶邻近的肝包膜出现受牵拉向病灶方向收缩凹陷的改变[5]。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病灶与正常肝实质CT值的比较采用t或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结果

CT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1) 15个病灶中,位于肝S6段(右后叶下段)和S7段(右后叶上段)者各有4个,S5段(右前叶下段)和S8段(右前叶上段)各2个,S3段(左外叶上段)、S2段(左外叶下段)和S4段(左内叶)各1个;其中有10个病灶位于肝包膜下。(2)所以病灶直径均<4 cm,平均(2.42±0.64) cm。(3)所有病灶平扫呈低或等密度;动脉期所有病灶完全强化呈高密度,病灶平均CT值明显高于正常肝实质(t'=16.422,P=0.000);门静脉期病灶持续强化,其中9病灶密度高于肝实质,6个病灶密度等于肝实质,病灶平均CT值仍明显高于正常肝实质(t'=3.621,P=0.001);延迟期4病灶密度稍高于肝实质,11个病灶密度等于肝实质,病灶平均CT值与正常肝实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2,P=0.424) (图1)。平扫及三期增强ffHCH与正常肝实质的CT值比较见表1。(4)15病灶中,有5个病灶可见APS征,APS发生率为33.33%,其中2个病灶出现于动脉期及门静脉期,3个病仅出现于动脉期(图2)。(5)所有病灶均未见到假包膜征及肝包膜回缩征。

病理表现:ffHCH瘤体由管径细小均一的异常血窦构成,血窦内壁衬有单层扁平内皮细胞但缺乏肌性成分,血窦间有疏松的纤维基质分隔,瘤体缺乏包膜,但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分界清楚。表1 ffHCH与正常肝实质在3期动态扫描CT值的对比 (略)

2 讨 论

HCH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一般认为HCH是胚胎期中胚层肝脏血管系统的发育异常,局部血管腔扩大,形成海绵状扩张。典型HCH的CT表现为平扫边缘清楚的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周边结节状强化,结节的强化程度类似于动脉强化程度;门静脉期病灶向心性强化,强化程度与门静脉强化程度相似;延迟期病灶等密度填充,与正常肝组织密度一致[6]。

ffHCH属于一类特殊的HCH病灶,其CT表现不典型,主要表现为增强扫描动脉期呈快速完全强化[1]。该类HCH 病灶国内外文献报道不多,因此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容易作出正确诊断。本组病例,7例CT正确诊断为ffHCH,6例诊断为其他富血管肝肿瘤,如结节型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腺瘤或局灶性结节增生。通过回顾性图像分析并与部分病理结果进行对照, 我们发现ffHCH病变在病灶部位、大小、三期强化方式及APS发生率上有一定特点。(1)ffHCH病灶好发于肝右叶,且多位于邻近肝包膜的区域,这种病灶分布模式在典型HCH病例中也常见到,但机制尚不清楚[7]。(2)ffHCH病灶多见于<4 cm的小、中型病灶,可能是由于该类病灶处于HCH病程早期,瘤内血窦成分单一(无血栓形成、纤维化、囊腔形成、出血或钙化等)[8]。(3)动态强化模式,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ffHCH病灶内血窦管径较典型HCH细小,但结构均一,导致增强扫描动脉期对比剂能够快速、完全地充盈病灶血窦,表现为早期病灶完全强化,该表现虽然类似于结节型肝细胞癌及某些富血管肝转移瘤,但其强化程度与动脉强化近似,这种异常强化程度罕见于其他富血管的肝肿瘤;另外,病灶血管腔隙缺乏肌层和弹力纤维血流缓慢以及血窦间存在基质成分搅动血流,对比剂可长时间滞留于瘤体内,呈“慢出”状态,本组病例在门静脉期大多数病灶仍表现为高密度、少数为等密度,在延迟期大部分呈等密度、少数呈稍高密度,该动态强化方式与大多数肝癌及转移瘤不同。(4)ffHCH可出现APS,有学者认为APS征象的发生可能是瘤体内异常血窦的高速血流引起肝动脉与门静脉之间潜在的交通血管开放[9],从而形成病灶邻近区域肝实质在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异常灌注强化。本组病例有33.3%的病灶出现APS,略高于以往文献报道的结果[3]。相比之下,尽管APS可出现于肝细胞癌,但它主要是由于肿瘤本身的动脉及门静脉受侵有关,多见于直径较大的病灶[3]。而部分转移瘤小病灶亦可以出现APS,应引起重视。(5)本组ffHCH病灶均不显示假包膜征或肝包膜回缩征。文献报道,肝脏病灶假包膜征的形成可能与瘤体呈膨胀性生长挤压邻近肝实质引起纤维血管性反应性增生有关,该征象多见于结节型肝细胞癌和某些肝转移瘤[2,4],也可见于肝腺瘤及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灶[2];肝包膜回缩征则是由于位于肝包膜下的病灶内存在较多的纤维成分,引起局部肝包膜向受牵拉向病灶方向收缩凹陷,多见于位于肝包膜下的胆管细胞癌、纤维板层肝细胞癌、某些肝转移瘤及经治疗的肝肿瘤[10]。而ffHCH病灶由异常血窦构成本身无包膜,其较“软”的病灶质地亦不会压迫邻近组织结构形成假包膜,另外,ffHCH病灶内纤维成分少或缺乏,所以假包膜征或肝包膜回缩征罕见于该类HCH。

综上所述,ffHCH病灶好发于肝右叶近包膜下区域,直径<4 cm,动脉期完全或大部分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可见APS,无假包膜征及肝包膜回缩征,认识这些CT表现特点并理解其病理学基础有助于ffHC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

[1]Vilgrain V, Boulos L, Vullierme M P, et al. Imaging of atypical hemangiomas of the liver with pathologic correlation[J]. Radiographics, 2000, 20(2):379397.

[2]Kamaya A, Maturen K E, Tye G A, et al. Hypervascular liver lesions[J]. Semin Ultrasound CT MRI, 2009, 30(5):387407.

[3]Byun J H, Kim T K, Lee C W, et al. Arterioportal shunt: prevalence in small hemangiomas versus that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 3 cm or smaller at twophase helical CT[J]. Radiology, 2004, 232(2):354360.

[4]Lim J H,Choi D, Park C K, et al. Encapsu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Tpathologic correlations[J]. Eur Radiol, 2006, 16(10):23262333.

[5]Blachar A, Federle M P, Brancatelli G. Hepatic capsular retraction: spectrum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etiologies[J]. Abdom Imaging, 2002, 27(6):690699.

[6]Yamashita Y, Ogata I, Urata J, et al. Cavernous hemangioma of the liver: pathologic correlation with dynamic CT findings[J]. Radiology, 1997, 203(1):121125.

[7]Tait N, Richardson A J, Muguti G, et al. Hepatic cavernous haemangioma: a 10 year review[J]. Aust N Z J Surg, 1992, 62(7):521524.

[8]Coumbaras M, Wendum D, MonnierCholley L, et al. CT and MR imaging features of pathologically proven atypical giant hemangiomas of the liver[J]. Am J Roentgenol, 2002, 179(6):14571463.

第2篇

关键词:会计学原理;问卷调查;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会计学只有将其自身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起来时,才能真正发挥出其独有的魅力。而中职学校会计学专业的教学大多只注重理论教学,很少和实践结合。会计案例教学法的引入不仅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完美契合,更是提升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去创新性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方法。基于此,为了解广大中职生对实施案例教学的需求和其影响因素,我们以兰州市商业学校会计学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能为其他学校的会计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调查设计

本次调查主要是了解广大中职生对实施案例教学的需求和其影响因素,从而达到推进基础会计学教学手段的改革的目的。本次调查以兰州市商业学校14级、15级会计学专业1班、2班和3班6个班共14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48份,收回有效问卷127份,问卷有效率为85.8%。为了确保答卷结果的真实性,调查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填答。

二、调查结果

(一)对会计专业采用案例教学法的认知情况调查

问卷主要从是否了解案例教学及了解的方式、案例教学的特点及其效果等方面调查了兰州市商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基本认知。调查结果见表一。

(二)表二对会计专业案例教学的特点及其效果进行了调查

通过调查数据可知,我校学生总体来说对案例教学有一定了解,但对教学方法不够重视。有效问卷中有39.55%的学生不知道案例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学生对教学方法的重视度缺失。72.65%的问卷显示目前所学课程只有相对来说比较少的运用了案例教学方法,27.35%显示全部都没有运用案例的教学法。另外,大多数学生对案例教学特点、效果的认识都是积极的、肯定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职生对案例教学的潜在需求和易接受的特点。

(三)对案例教学法需求的影响因素的调查

问卷还从外部影响方面调查了影响学生需求的相关因素。在127份有效问卷中,共有98份对会计学原理需求影响因素进行了选择,具体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见表三。

通过调查数据可知,案例教学预期对兰州市商业学校会计学专业学生的需求影响显著。总体看来,预期因素对会计学原理案例教学需求的影响最为显著,剩余的影响中任课教师的影响为主。

三、调查结论及建议

通过调查数据可知,中职学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对会计学原理案例的教学需求比较强烈,而且大部分学生对案例教学的特点和效果比较了解,也易于接受这种授课方式。因此,此类学校可以并且应该开展案例教学。另外,预期因素在学生会计学原理案例教学需求的影响最大,剩余的影响中又以任课教师的影响为主,外部影响的作用最小。基于以上几种形式,我们认为,在中职会计学专业基础课程中普及案例教学是有必要的。因为基础课程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案例教学恰恰有助于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以应该在会计专业基础课中普及案例教学这一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贡峻.会计案例教学的理论、实践与建议[J].会计评论,2006,11.

[2]李晓红.以学生需求为基础的管理类案例教学[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6.

[3]颜莉.基于案例教学的会计本科教育方法改革[J].财会通讯,2010,2.

第3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学;双语教学;教学过程

双语教学是指对中文、外文两种语言进行有机结合同时对专业课程进行两种语言恰当的比例教学。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竞争的日益增强,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使高校肩负起实行双语教学的重任,双语教学从此成为了适应国际趋势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全国各高校也不断对双语教学进行深入的推广与探讨,双语教学也不断地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为企业或市场提供越来越多具备双语能力的国际化专业人才。

一、本科管理会计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国际趋势发展的需要

管理会计学起源于西方国家,在世界各地范围内广泛传播,且不断地得到丰富与发展,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研究成果受到了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者的青睐。于是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2001﹞4号)指出:本科教学改革应该积极推进双语教学,使有关能够适应WTO发展的专业课程的双语开课率要达到所开课程的5%~10%。因此,对管理会计学实行双语教学,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管理会计学应该掌握的知识内涵及精髓,使学生具备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进程,推动我国管理会计的快速发展。

2.跨文化传播趋势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地的文化互相传播、吸收,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和更新周期的日益缩短,要求学生不断地了解跨文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来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对学生实施管理会计学的双语教学,能够使学生获得世界范围内的任何前沿信息与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视野。

二、本科管理会计学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本科管理会计学进行双语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但由于我国目前本科管理会计学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教材、师资力量、教学方法等的相关问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阻碍了其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

1.管理会计学双语教学过程中的教材选编不科学

教材的选择需要以“有助于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为基准。据调查显示,进行本科管理会计学双语教学的教材大多选用了原版的英文教材,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国外最前沿的理论信息,领略“原汁原味”的管理会计学教材内容,但这种教材对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的要求高,导致大部分高校的本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吃力;加上在国内很难同时买到与原版的英文教材相适应的配套实验教材;再者,由于原版的英文教材其内容详尽、案例分析和背景阐述点多、知识点较分散等对于已经习惯了国内中文教材风格的学生来说,需要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2.管理会计学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匮

管理会计学科涉及的领域广,在培养国际化人才目标的趋势下,管理会计学双语教学过程中的师资问题成为重要问题之一,同时也制约着双语教学实施的进程。目前我国参与本科管理会计学双语教学的教师大多数都是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具有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与专业知识,然而经验丰富的双语教师并不多,其中有不少教师在国外的学习、工作的时间并不长,用英文进行授课可能还是存在着一些理解程度上的差异,填鸭式的教学现象还是存在,无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管理会计学双语教学过程中的课时安排和考核制度不尽合理

在国外,本科院校管理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课时安排为大约60个课时。但在国内,由于本科学生的外文水平严重跟不上国外高校学生的水平,如果国内高校还只安排60个课时则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学习英文教材的要求,为了保证教学任务能够完成,不少教师只有不断删减原版英文教材中的课程内容。国内的考试制度多以应试考试为主,学生并没有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学到课程知识的本质内容或者提高其外语知识水平。

4.管理会计学双语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手段传统单一

在我国目前本科实行的管理会计学双语教学的过程仍然保持的是教师主讲,学生接受信息这样的一种传统课程模式,并没有采取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双语教学的要求来进行教学,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整个教学过程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有些本科院校可能甚至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方式都很少。

三、对本科管理会计学双语教学过程提出的几点建议

本科管理会计学实行双语教学应该是适应时展的必然之举,但我国目前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形成实行管理会计学的双语教学模式,不仅要从双语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材的选用、师资力量的培养等方面着手进行改革与调整,而且还应该从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双语教学规格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来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从而摸索出一条适合本科管理会计学发展的双语教学之路。

1.明确管理会计学双语教学的培养目标

管理会计学是很适合采用双语教学的一门课程,它的中文教材很大一部分都是来源于英文原版教材的翻译版,故在进行管理会计学双语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其培养目标,即增强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和专业理论知识,通过接触外文文献等来加深学生对国外先进的一些专业知识体系和思考方法,从而主动且全面地掌握该专业应该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能力、良好英文表达能力的国际化专业人才。

2.选取合适的双语教学的教材

开展管理会计学双语教学需要选取合适的教材,最好做到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和自编教材相结合的双语教学。首先,由于英文原版的教材具有观点新颖、逻辑性强、表达生动、案例分析真实等特点,使用英文原版的教材能够使学生获得最新的专业信息和提高其外语思考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拓宽专业视野。其次,自编教材适合中国的实际,与其他课程的衔接性强,内容的编排顺序更适合学生的学习习惯。组织国内有名的学者、专家来编制管理会计学双语教学教材的内容以及相匹配的习题集和实验资料,编排出符合我国目前高校本科教学所需要的教材。

3.重视管理会计学双语教学过程中师资力量的培养

管理会计学进行双语教学既要求担任双语教学的教师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又要有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因此,本科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外教资源,聘请有经验的、具备双语教研能力的外籍教师来加强双语教学教师的英文授课技巧、方法等,对其进行语音、语调以及日常用语的专门训练;或者选派进行双语教学过程中优秀的教师到国外进行专门的培训来提高双语教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英语应用水平。

4.改进管理会计学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

1)合理设置管理会计学双语教学中的中、英文授课比例。双语教学过程中两种语言的使用比例应该根据具体的课程情况而定。笔者在此建议,教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使用母语的比例应该根据授课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能够大量使用外语的课程章节最好就最大限度地使用英语,并随着课程的逐渐深入而不断提高使用外语教学的比例。

2)灵活地采取双语教学方式。在本科管理会计学进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比较理想的教学方式有启发式、情景式、案例式等,根据笔者的实际操作经验,下面主要详细阐述两种教学方式:

(1)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则充当引导学生思考、学会思考、善于思考的一个客体。对于原版的英文教材,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和英语知识的接受能力,适当地讲解专业知识中的某些基本原理,而其他的则留给学生自身去课后解决,能够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本领域的发展动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情景式教学。管理会计学将情景教学法引入到双语教学中,将专业的知识点与情景环境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用活泼的情景方式将专业知识用双语教学传授给学生,能够使学生学会运用英语的同时也体会到本专业的实践工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建立科学的管理会计学双语教学评价和考核体系

(1)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和考核体系对于双语教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科管理会计学进行双语教学有其特殊性,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去建立有别于一般课程教学,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教学评价和考核体系。

(2)本科管理会计学双语教学的效果还必须通过合适的考核方式来判断,根据课程内容形式的多样化,采取平时考核、期末考试考核、书面考核、口头考核相结合,平时成绩最好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这样的一个比例进行,分别考察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把握及系统了解情况,最终实现双语教学的真正意义和目标。

参考文献:

[1]于洪,周恒男.对管理会计双语教学方案的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7-28.

[2]宋京津.对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的探讨[A].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第四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

[3]何家凤.《管理会计》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2):52-55.

[4]蒋轶.《管理会计》双语教学方法初探[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2):60-63.

[5]耿云江,何玲.高校管理会计双语

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与改进[J].消费导刊,2010(1):185.

[6]李颖琦.高校双语教学实践研究——基于“管理会计”双语教学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8(1):49-50.

[7]郭春明.关于管理会计双语本科教学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6(12):41-42.

第4篇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笔者多次担任了保险学、财政学、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以及法学等专业本科生的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切身体会到一些问题的存在,具体如下:

(一)教学目标尚不明确 教学目标决定培养人才的类型和方向,并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然而,在传统的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对会计教学目标的定位,没有严格区分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对象所学专业的内容缺乏必要的了解,难以把握会计对各非会计专业的作用,从而导致在教学中无法将会计与特定的专业背景相联系,仅仅将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作为会计专业教学的浓缩版来处理,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教学内容是会计学教学的主体,直接决定着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然而在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中,由于授课教师没有过多考虑各专业的特点,而是依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讲课,一方面造成教学内容空泛,内容上过于强调会计核算,另一方面无法将会计与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们觉得会计学课程内容比较抽象、难懂,而且与自己的专业知识相差太远,消退了学生对此课程的学习热情。这种结果违背了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目的,与教学初衷背道而驰。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较单一 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的达到教学目标,取得事半功倍的功效。目前,授课教师大多采用单一的课堂讲解教学法,部分采用多媒体课件等有限的现代教学手段,很少给学生提供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时间和机会。缺乏鲜活的案例和有实证性的操作训练的教学方法,对于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会计学习显得枯燥而乏味,因此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四)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认识存在偏差 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往往从心理上较重视自身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会计学这样的非专业课往往置若罔闻,因为他们通常认为自己以后并不会从事会计方面的工作,学习会计没有用。有这样的片面认识,归根于他们未充分认识到会计学知识在以后工作中的重要性。如此对待非专业课程的盲目性和应付性的学习态度,从根本上影响了对会计学课程的学习热情。而会计又是一门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如果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势必导致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情形,导致课程教学的失败。

(五)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学习缺乏主动性 一方面,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会计学课程认识存在偏差,对于学习会计的必要性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学习缺乏兴趣,必然导致学习态度不积极;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课堂上很多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老师讲、抄课堂笔记,却不思考、不动脑筋,课后也不及时复习,考前突击,更谈不上主动去查阅相关资料,学习被动、自主学习意识淡薄,这也是目前高校大学生普通存在的一个问题。

二、“史密斯―雷根”模式下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的改进

“史密斯―雷根”模式是第二代教学设计代表性模式,它是由史密斯和雷根于1993年提出来的,如图1所示。这个模式充分体现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明确指出要进行教学组织策略、教学传递策略、教学管理策略等三类策略的设计,并把重点放在教学组织策略上,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教学策略的制定又必须充分考虑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该模式是以系统论为指导,注重教学过程的系统性,较好地实现了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结合,充分体现了“联结―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因此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影响。笔者以“史密斯―雷根”教学系统模式为指导,针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革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标的定位 “史密斯-雷根”模式重视对教学目标的分析,而且教学目标体现专业的特点和专业知识体系要求。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非会计专业不是要培养会计专业人才,不是要教他们如何记账、算账和报账,而是要教会他们如何用账,要培养他们的会计思维方式,传授他们如何获得并使用会计信息,如何进行财务分析、预测和决策,即应将教学目标定位于把会计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并充分运用此工具。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概括地了解和掌握会计信息生成的基本过程,了解会计信息所代表的经济含义,认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使他们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成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二)提高师生对会计的认识 “史密斯-雷根”模式以对学习者学习环境和学习者特征的分析为基础。授课教师应扩大知识面,关注和了解相关专业的学科背景以及内容,立体思考会计学与各相关专业之间的联系,以此帮助学生了解学习会计知识的重要性,认识到会计学和其所学专业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会计学知识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思想上解决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学态度上的怠慢,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优化教学思维与教学内容“史密斯-雷根”模式强调要按照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认知结构来组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学的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由于会计学课时有限,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应尽可能地多与专业负责人沟通,充分了解该专业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需要哪些相关会计知识等,区分不同的专业,进行适合的教学内容设计,结合专业特点和需求,制定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会计的基本核算知识,主要涉及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要素、账户名称、简单的经济业务处理等;(2)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涉及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会计循环过程,重点了解它们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3)财务分析,重点要求学生能读懂会计报表,能够从会计报表中获取所需的信息;(4)各种会计规范,主要涉及会计法、会计准则等,强调披露虚假会计信息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四)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史密斯-雷根”模式倡导开放型、互动式、参与式的教学,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课、边思考、边参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除了充分利用投影仪、幻灯机、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工具外,还可以适当引入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案例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引入一些实际案例,可以使学生置身其中,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一般规律、原则及方法,提高他们利用会计信息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理论讲述的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2)开放式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针对热点问题和典型事件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互动式、参与式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也使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3)实践性教学。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以后虽然不从事会计工作,但通过实践性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实际操作、实验等,将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实务操作处理转化为能力,一定程度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应摆脱传统教学模式,授课教师应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更新教学理念,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寻找合适的教学模式,培养符合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 会计学原理 教学改革 沙盘 启发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 A

为了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非会计专业都开设了会计学原理的课程,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学生、老师甚至会计教育届的忽视,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很不乐观,急需我们去提高和改善。

会计作为“全球通用的商业语言”和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在企业管理和经济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高层次管理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管理人员对会计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已成为会计教育的重要内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授课对象主要是经济管理类学生,其就业方向是经济管理及企业管理部门,其教学目的应当是培养懂会计、能运用会计信息为其专业服务的管理人才。因此,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应有别于会计专业课教学,如何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引导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学,通过对会计基本理论及知识的学习,使其能够认识会计信息以及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决策,是会计学课程教学面临并且需要探索的问题。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及教师对此也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并改革,但就课程改革的实践结果看,问题仍然存在。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背景,借助实际调查方式,探讨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

一、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学生态度的问题:无用论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很多都认为会计就是企业里做账的,学会计就是学做账,既然自己的专业和志向不在于此,学来也无用,因此普遍对这门课程不重视,认为只要考试及格拿到学分就行,没必要好好学懂、学通,用这样的心态去学习该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可想而知了。

(二)课程性质方面的问题:严谨性、枯燥性再次削减学生的学习热情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的入门课程,主要阐述会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常识,包括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会计核算程序等,内容具有较强的严谨性。和其他专业课程相比,无论是在理论内容还是案例的应用性讲解上,都显得相对具体而缺乏生动性和灵活性,使学生有较强的枯燥感,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老师教学的问题:不分对象,非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大锅似教学

从事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教学的老师一般都是来自会计专业教研室,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沿用了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方法,而忽视了非会计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导致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各专业的不同需求,这进一步影响到了教学的效果,也违背了非会计专业设置这门课程的初衷。

(四)会计教育界忽视的问题:极少关注和研究,缺乏针对专业特点编著的教材

本人在学校电子图书馆里用模糊搜索的方式输入: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这两个关键词,只搜索到寥寥数篇的论文,且内容重复性更高,而如果只输入会计学原理,论文则数不胜数。另外市面上的《会计学原理》或者《基础会计》教材种类虽多,但是即便是注明非会计专业适用的教材,内容体系和会计专业所用的基本相同,或者是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缩略版,无法体现出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在教学目标上的不同,无法满足各专业的不同需求。

二、改革的措施与办法

(一)帮助学生科学理解课程设置的目标

根据教育部学科设置的有关精神,会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般分为“通才”和“专才”两种,“通才”是指能够适应专业化工作的要求,具备适应环境能力及应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专才”是指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且能实践操作的专门人才。显而易见,非会计专业开设会计学原理就是为了培养通晓会计但偏向其主专业的“通才”。消除了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会计无用的心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肯定会提高很多。

(二)尽可能让教学方法多样化,让枯燥的课堂变的生动、有趣

1.将沙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掌握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比如,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概念我是这么讲授的:在沙盘赊销按订单交货的这个环节:学生交给我产品,我付给他们代表现金的币,但是要求他们放进应收账款的池子里,而不是现金的池子里。我会适时问学生:“销售实现了但现金没有增加,如果你是老板,你觉得你是否增加了收入?”肯定有同学回答是,也有同学回答否。如果你认为即使现金没有收到,只要销售完成你就会确认收入的这种做法就是权责发生制,反之,就是收付实现制。

2.巧用网络资源设计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如在讲授“原始凭证”时,考虑到教材内容比较单调、抽象,就事先要求学生完成下面作业:(1)查阅网上种类繁多的原始凭证(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原始凭证的感观认识);(2)对所查阅的原始凭证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3)明确原始凭证应具备的几大要素(设计意图:练习审核原始凭证);(4)学习如何填制原始凭证(设计意图:学会填制原始凭证)。

3.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原始凭证的作用这个知识点时,不要平铺直叙告诉学生作用有哪些,而是用提问方式让学生自己思考。如可以问学生,采购人员采购材料,需要用什么来证明他没有以次充好、以少充多,中饱私囊?材料入库后,仓管人员该如何证明自己没有监守自盗?学生通过思考,自然很容易理解涉及到的支票、发票、入库单等原始凭证的作用。

(三)老师必须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教学

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会计的目的最主要是分析应用会计信息,而不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因而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不应该过分强调会计核算,而应该在兼顾会计基础理论的同时,侧重会计与专业特点的联系。比如针对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内容应该涵盖票据的填写和审核、出差人员差旅费报销、应收账款的确定、纳税的基本知识等;而针对工程管理专业,重点介绍建筑业企业会计的特点及工程成本的项目核算。这样将会计知识与学生本专业进行联系,既增加了学生对会计课程的亲切感,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四)会计教育界要引起重视,针对非专业特点编著合适的教材

坚持有用性,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原理的教材应该定位于如何分析和使用会计信息;坚持形象性,强调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原理应以企业实际案例为主导构建教材内容,尽量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甚至是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会计知识,使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形象、感性的感受到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的魅力。

总之,我们应该针对非会计专业自身的专业特点,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尽可能让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成为他们未来职业生涯的垫脚石,而不是可有可无的调味品。

参考文献

[1]蒋大富.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材建设思考.财会月刊,2011,21.

第6篇

一、构建工商管理类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原则

(一)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目标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专业特色

工商管理类专业涉及专业种类多,行业多,岗位复杂,各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不同,因此,在会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中,要结合各专业特色,针对不同专业对会计知识的需求程度,采用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恰当的教学。比如会计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会计专业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就要侧重于会计的流程,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就更侧重于进行资金的预算。其实质就是在培养过程中,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应侧重于利用会计知识为其专业服务,培养的是一种理念。由此可见,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复杂性给会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增加了难度。但是,本着学科的特点,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在实践时,要兼顾管理类各专业科学性和艺术性特点,创设一定情景化的条件,还是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学与用的有效融合。

(二)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要注重系统性和开放性

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一般包括会计专项技能训练、会计综合实训和创新能力训练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因此,各阶段的实践设计从项目和内容上要相互联系,不可割裂。在实践过程中,注重会计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环节的相互渗透,实现优势互补,从各方面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在专业实践方面,一方面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在实习基地的建设方面,走“校企合作”的路线,拓宽学生的校外实践渠道,让学生在干中学,即扎扎实实的学到了知识,又实实在在的增强了实践能力,且更情景化。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会计岗位的实习,通过实训熟悉会计业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进行市场营销相关岗位实习时,可以通过具体的业务应用会计知识解决市场营销问题,进行知识迁移,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管理要进行跟踪管理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设计要保证能对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全过程和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让质量监控涵盖每一个环节、部门、课程、教师和学生,落实在专业培养计划、实验实训大纲、部门的工作职责、教师的岗位职责和学生的行为要求。其目的是保证实践教学全过程能围绕教学质量目标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活动。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纵观国内高校,会计学课程现行的实践教学模式并没有同步的提高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质量,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各高校的当务之急。高校应从本校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由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及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所构成。

(一)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涉及会计学课程相关教师的“如何教,教什么”和学生的“如何学,学什么”两方面,因此,实践教学目标也围绕“教”与“学”展开。一方面,会计学教师应成为“双师型”教师。会计学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深入企业实践解决会计实务问题,着力提升自身素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把企业中与会计相关的问题纳入课堂教学,针对不同专业采取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实行学校与企业的双轨教学机制;另一方面,学生应实现自主性学习。老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各专业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专业提出不同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结合会计知识解决本专业问题。学校在制定会计学课程具体实践教学目标时,应结合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特色和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现实需求,区分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对会计知识的需求程度,与企业各部门共同研究课程计划,制定与企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的、具有实践性、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最终达到以下目标:1.会计学理论知识认知目标。通过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加深对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再认识,加深对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理论的理解,促进理论联系实际。2.会计实务操作技能目标。通过参与课内、课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会计实务的具体操作和技能,能够让会计专业的学生达到基本上岗要求,并且能熟知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提高驾驭综合知识的能力。3.各专业技术适应能力目标。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参与会计实践活动,可以更好的掌握工商管理类专业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工作中,应用会计知识的迁移加深对本专业工作内容的理解,增强竞争力,可以更好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应围绕着实践教学目标来开展。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应包括基础理论学习、基础实验(设置会计科目、设置凭证类别、出纳单项业务、会计单项业务等)、综合实验(出纳登记日记账、会计登记总账和明细账、编制报表和仿真虚拟实验)以及创新能力训练(毕业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对于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配置应以学生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为主线,按基础知识认知、专业技能掌握和应用能力提高四个层次,由验证到认知、由单一到综合、由应用到创新,连惯性由浅入深地安排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1.会计学的认知实践教学活动。会计学原理是学生初步接触会计的开始,有关会计的专业术语、基本原理和方法等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和抽象的,比如账户的结构、会计等式、借贷记账法的原理以及“借”和“贷”的涵义等。大都是描述性的内容,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因此,根据会计实践性强的特点,可以将生活中简单的例子或一则小故事引入其中,进行会计的转换。比如,可以用同学们日常的花销来让同学们理解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2.会计操作技能实践教学活动。会计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会计是一门技术上,会计实践有手工帐和电算化两种,因此,在进行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时也分为手工实验和电算实验。但是,不管是手工帐还是电算化,其原理都是一样的,其实践教学活动都分为设置账户、设置凭证类别、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报表等。具体来说:①单项训练。单项训练属于基础训练环节,主要让学生们熟悉出纳和会计的职责、出纳和会计的业务流程、凭证的内容、填制凭证的方法和凭证的审核程序。②综合训练。综合训练要和单项训练紧紧相连,填制准确无误的凭证后,就要进行对账、结账、登记账簿,进行成本计算,编制报表。③仿真虚拟实习。甘肃政法学院采用的网中网软件可以很好的实现这一环节。从实习岗位的选择到实习业务的单项和综合训练都很逼真,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3.会计创新活动。大学生的创新活动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因素,从学校培养人才的角度来说,主要是暑期和寒假实习、学年论文的撰写、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设计。暑期和寒假实习以及毕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习方式,由带队老师负责到实习基地实习,也可以采用分散实习形式,学生自主安排实习,但不论是哪种实习方式,都要求学生一定要重视实践内容,并由学校进行最终考核。学年论文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则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工作感悟进行论文的撰写,激发创造力。

(三)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第7篇

Abstract: The basic accounting, as economic major required professional cours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practicing" model has been proven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basic accounting class integration content.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practicing" in our school is introduced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practicing" with suggestions on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eaching reform.

关键词:基础会计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

Key words: basic accounting courses;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practicing;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323-02

0引言

在我国经济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大环境下,各类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要求也更加注重实际操作能力。为了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大批高职院校开设了会计学专业。会计学是以应用为主的学科,专业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出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直接可用的会计人才。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本文讨论了基础会计学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改革的相关内容,介绍了我校进行这门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经验,并对未来的教学改革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基础会计学学科特点

不同级别院校对基础会计学的具体设置不同,但是各个院校都把本门课程当成是经济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学的学科特点是:课程的理论相对抽象,技术性较强,趣味性不足。基础会计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的概念、对象、职能、任务及核算方法等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目的是要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会计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并具备这些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我校对基础会计学的教学目标设定在使学生具备会计学的基本技能,这个技能的获得过程即我们的教学过程。结合基础会计学的学科特点,我们构建了“强调基础,突出应用,与实际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2传统方式教学中的不足

高职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差,加之基础会计学理论相对抽象,课程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技术性,使得学生学习时面对很多困难。另外,在传统教育方式的惯性作用下,当前很多院校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教学灵活性不足、僵化,没有将学生引入到教学环境中来。部分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授课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形成有效的互动;而理论讲解过于抽象化,对于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难于理解。②教学偏向于“证书考试”。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在会计课程教学中仍普遍存在,我国有多种会计资格考试,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针对考试,“上课只讲考试要点、答疑仅限标准答案。”这样不仅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主要的是扼杀了学生自主创新的动力,在头脑中形成了“学习只是为了考试”错误观念。③教学实习效果不理想。教学实习对于会计学专业整体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很多院校的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比如,很多院校将实习安排在学生临毕业找工作的时段,学生没有心思去企业认真实习,往往是走过场,流于形式,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实习机会,也因没有实习经验而在今后找工作中造成缺陷。

3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内涵

为了解决教学中面对的这些突出问题,很多院校都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适合基础会计学教学的“教学做一体化”方法。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了三大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中“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论”的教学理论。要求“教、学、做”从客观环境到主观认识必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对基础会计学课程而言,“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场所直接设在公司、企业等将来学生就业的具体工作环境中,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与抽象交错出现;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而老师负责引导和答疑解惑。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对加强学生的会计专业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好处。

4“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法

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主要目的就是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训练,强调学生以“做”为主。就是要像在企业里一样,只提出一个工作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完成任务,解决其中出现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以此为主线来教学,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帮助学生学和做。所以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实践能力要求。

4.1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教师能力要求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实施,要求教师首先提高自己的业务实践能力,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有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成为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双师型”教师。所以教师在授课之前,就应该针对相关会计岗位或工作的要求、重点、难点,根据岗位业务知识的特点,编写“教学做一体化”的教案。而且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课程的实际内容,运用不同的课程讲授方法和实践技能的操作方法进行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给学生做好示范和行为引导。

4.2 “教学做一体化”中的“教”在以往的教学中,基础会计学的理论与实践是分开讲的。学生在实践课时“手忙脚乱”,在理论课时“昏昏欲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教学计划里压缩了理论课的课时,将部分操作性强的理论安排到具体实践操作时讲解,运用理论指导实践。

在实践教学中就遇到过这样的例子:本月销售的产品,虽然没有收到款,仍作为本月的收入处理。有的学生不理解,这时候教师为学生讲解权责发生制原则,并提出相反的问题:如本月付款预订下年度的报刊杂志,虽然付了款,但不应作为本月的费用处理。反复举例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收入和费用与有没有收付款无关,只与归属的期间有关系。这样学生在用中学,老师在学中教,学生在应用中也掌握了需要的理论知识,这种方式师生都很喜欢。

4.3 “教学做一体化”中的“学”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长期接受应试教育,使得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消极、懒惰,被动地完成学习任务,不习惯自主思考所学的内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后,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将所要掌握的知识融入布置给学生的任务当中,学生要完成任务就必须主动去学习相关知识,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4.4 “教学做一体化”中的“做”“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中把课堂教学转向工作情境,课堂由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退居二线,以指导为主,要求学生自主完成一个具体项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是选题,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可以学生自行给出。题目需要紧密结合理论教学,又要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达到锻炼学生技能的目的。题目通常分为三大类型:登记会计账簿、填制会计凭证和编制会计报表。之后将学生分组,要求学生在动手之前,先思考,收集相关的参考文献和资料,借鉴以往的成功案例,再讨论具体解决的技术路线和方法。接下来是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常会遇到很多之前没有想到的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逐一解决这些困难,是最有效地提高学生能力的过程。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边学边做,做好的时候,也就学好了。

4.5 将案例成绩融入考核体系在基础会计学这门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中,我们将最终成绩分成下面几部分:①120分钟的考试,占总成绩的40%。这个环节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②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给定。用于考核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③实践教学成绩,占总成绩的40%。根据学生在小组完成的工作量以及问题的解决效果给出,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的考核体系,强调了对基础理论和对应用能力的重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4.6 与企业联合,借助企业资源基础会计学是一门与实际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课程,进行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企业是“场地一体化”的最佳环境。我们积极利用企业资源,带领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并尽可能地实现在企业的实地环境中授课、学习、操作。尽量将实践教学结合到企业实际问题上,并请资深的从业者,给学生介绍经验;请企业的领导者,讲解企业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具体要求。尽可能地建立一条沟通实际的桥梁。

第8篇

关键词 会计交叉学科 发展趋势 解析

会计学界逐渐展开从跨学科与交叉学科的视角,探讨会计学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研究,并且明确了会计交叉学科是会计学发展的新增长点,以及重要的发展趋势。

一、会计交叉学科的发展

由于在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交叉学科发展的影响下,会计交叉学科也在不断发展。在会计学科交叉中,移入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是完善和发展会计理论与方法,这也是发展其理论的较为普遍的形式。在会计学中引入其他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如引入银行结算与经济核算等有关理论与方法,在此可以相应建立有关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在会计交叉的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其体系化的基础上,会形成新兴的会计学科。在建设现代会计学的过程中,引入现代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形成一门新兴的会计学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出版一本相关的书,就形成了相应的一门会计学科,而要有形成和完善的过程。

会计交叉学科就是会计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结合而形成的新的会计学科。会计交叉学科是与其他一门或者两门以上学科的理论与会计学科的理论相结合进行研究,使其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新的会计学科。会计交叉学科不是多门学科简单拼凑的学科,它是存于内在的有机联系,经过渗透,从而形成的新的理论或学科。

二、会计交叉学科的特点

会计交叉学科具有跨越性的特点,其内容是跨越不同学科,会计学科与其他社会学科或者和自然学科的交叉。具有复杂性,其内容涉及多种学科相关的各种问题,受各种因素所影响,需要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具有融合性,对一些对象的研究,从系统出发,多层次、多因素进行分析,使其与各学科理论知识相融合,揭示发展的规律。

具有针对性,针对市场经济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对出现的与会计相关的专门问题进行研究。具有探索性,对某些方面或某些对象尚未解决而又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前沿性,研究的内容是当代现实中的热点和创新点的问题,是经济社会和管理需要研究的问题。具有相对性的特点,随着会计学科环境的不断变化,致使其内容的不断发展。对会计交叉学科的认识将不断深化及其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三、会计交叉学科的研究团体要有创新性

会计交叉学科的研究要涉及相关的各种人才,要突破个人分散研究的小范围,走向广大群体,积极联系、相互沟通。团队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敢于探索,勇于开拓,组织与实施会计交叉学科创新的规划;要打破思想禁锢和传统偏见的束缚,在学术问题上要争取人人平等,不同学术思想通过竞争、融合而不断的进步和发展。要鼓励不同学科人员互相学术交流。推动对交叉学科问题的探索与合作;集中所有人员,加大研究力量。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发挥团队精神以及团队作用,发挥集体的智慧。确立研究方向,用集体的力量创造出新的研究成果。达到新的研究水平,获取会计交叉学科理论的创新果实。

四、发展会计交叉学科的现实意义

发展会计交叉学科要适应当代经济社会客观发展的需求,又要具有科技进步、理论指导和会计基础的强有力的支持,是现实可行的。为了实施会计交叉学科的发展。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主要有以下五条。

1.制定会计交叉学科发展的科学规划

要求主管会计工作的各级部门、研究机构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领导,应当重视会计交叉学科的研究,并按照面向现代化及面向未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要求,制定出会计交叉学科的发展规划。

2.提倡和组织交叉学科的研究

按照会计交叉学科的发展规划,各大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群众学术团体要消除个人的思想障碍,提高每个队员对发展交叉学科的认识,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的规划和实施措施,努力提倡和组织会计交叉学科的研究。

3.积极开展学术活动

积极开展组织和参加地区、国家以及国际的各科学术会议,相互进行交流会计交叉学科研究的成果。努力营造求真务实的学术环境。提倡不同的学术观点、学术流派的切磋,提倡说理充分的批评与反批评。

4.建立有利于交叉学科发展的内部规章制度

要敢于消除体制障碍,健全有利于交叉学科发展的内部规章制度。比如在资源配置、奖励、利益分配、及研究成果保护等方面的制度,为创新会计交叉学科提供有效的保障。

5.要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要想研究会计交叉学科的成就,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会计交叉学科是最富创造性的研究活动。为了适应交叉学科的发展,严格按照学习严谨、业务精湛、作风正派的要求,需要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具有创新能力、勇于开拓创新的人才。

五、结语

科学发展的科学交叉化的趋势,向会计学提出来严峻的挑战,同时又促进了会计交叉学科的发展,使得原有的学科得到进一步完善,即建立了新兴的会计交叉学科;而会计交叉学科的进步又是会计学科的标志,是会计学的新增长点,由于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开拓了会计交叉学科敢于创新,使会计交叉学科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