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11 09:22:1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技术创新的优势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汽车;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模式
汽车工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汽车工业尚存在较大差距。对此,国有品牌汽车企业理应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优化产品质量和性能,使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壮大,并在全球性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技术创新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性意义
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当代高新技术发展同步俱进。汽车工业的历史就是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发展史。现代高新技术的成果对汽车工业的作用日益明显。未来十年,微电子技术将使汽车充分智能化,传感技术的广泛使用、实时对话、高流量的网络传输、故障预警……汽车将变成一台“流动的计算机”。汽车工业的科技进步将触发新的技术革命。
技术创新及其模式的选择是民族汽车工业迅速崛起的突破口。综观中国和日本两国的民族汽车发展史,境况很相似,我们看到了技术创新在发展民族汽车工业中的重要性。二战后,汽车企业巨头丰田和日产都在学习轿车制造技术。日产更多地依赖外国技术,曾采用了CKD方式组装英国车,丰田也不得不大量依靠模仿和反求工程,但一直坚持自主学习,且把工厂当作实验室。当时,欧美企业的官僚组织接使研发和生产眼中脱节,丰田企业却把研发与工艺、销紧密结合系统思考和改造。结果是:丰田比日产具有更强的组能力,并创造出了精益生产方式;而日产落伍了,在90年代还一度陷入困境,不得不引入外资进行重组。 国有品牌汽车的技术创新是提升我国民族汽车产业水平的关键。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主要走的是合资道路,其初衷是指望在经济和技术上得到扶持。实践证明,长期停留于“进口替代”是无法从根本上提升民族汽车工业水平的。我国大多数汽车合资企业的常态是自主开发能力及水平低,开发周期长,缺乏有产权的高端技术,不具备与时俱进的整车开发能力,而主要靠外资方引进,这严重阻碍了民族汽车产业的发展
民族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1、合资模式制约了我国汽车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发展
为了牟取高额利润,合资公司外资方采取在母公司研发,东道国方连一个螺丝都不能改动,以极力防止技术扩散。当然“好成绩”也迎合了过期的短期利益的需求。我们曾看到中国各地汽车企业竞相扩大规模,数千亿投资形成了数百万辆生产能力的装配车间,二不是竞争力强大的汽车工业。数据表明,从80年代到“十五”末,汽车产量不断增加,而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呈下降趋势。2004年,包括轿车MVP、SUV在内,国外品牌占78.7%,自主品牌仅占21.3%;引进技术占89.4%,自主开发的只占10.6%;2005年,轿车自主品牌只占20%左右。
2、国有品牌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在增强和思路在改变
目前,大多数大中型国有品牌汽车企业在技术开发过程要经过商业分析――技术开发――市场实验――营销策划――商品化等阶段。这表明。他们已经在逐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从单纯依靠技术引进向自主研发转变。奇瑞、华晨等后起之秀更是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其研发已向高性能发动机、高端变速箱延伸,其产品推向市场的周期也在缩短,奇瑞和吉利几乎每年都能推出一个以上的新品或换代产品,以填补产品线的不足,使品牌产品系列化。
3、中小国有品牌汽车企业在技术创新中起到了表率的作用
近十年来,一批民营企业和未合资的国企,如奇瑞、昌河、比亚迪、吉利、中华、哈飞、力帆、中兴、夏利等品牌厂,采用自我设计、委托开发和产品咨询相结合的集成开发模式,在产品上成绩显著,据2005年《中国汽车统计年鉴》,上述品牌的经济型轿车已在我国前十强中占据主导和领先地位,仅以奇瑞为例。该公司用9年建成了五大系列车型,仅2003年就推出QQ、东方之子和旗云三款车型,2006年奇瑞乘用车总销量达到了305236辆,杀入行业四强,成为首家突破年销乘用车307万辆记录的自主品牌。
改革开放后,合资公司逐渐整合了我国主要的汽车关联企业,新办内资汽车企业岌岌可危。雪上加霜的是,国家对中小汽车企业一度仅以提高门槛的方式,限制他们准入和发展。奇瑞、吉利等企业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主创新的做法,给其他民族汽车企业做出了榜样。他们的成功还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拯救了民族汽车产业。对此,我们希望《中国汽车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早日出台。
国有品牌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及其推荐
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是快速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根据创新战略理论,结合日、韩等国的经验和我国国情,现对适合于民族汽车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进行归纳。
1、以奇瑞为代表的技术改进性创新模式
所谓技术改进性创新,是指企业通过消化吸收引进的技术,掌握其基本原理和专有技术后,在技术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研发能力,并根据市场的需求,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改进的创新过程。其特点如下:(1)技术改进性。创新者同样需要大力投入对率先者的技术进行完善和深度开发;(2)技术和市场的跟随性。创新者做技术和市场跟随者,节省技术和市场开发的前期费用;(3)资源投入的中间聚积性。创新者将省去前期投入,创新集中于产品设计、工艺制造、装备改造等的中游环节;(4)创新的被动性。即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壁垒制约和影响创新的实际效果。奇瑞公司扬长避短地利用此模式,走出了一条成功的技术创新之路。
模仿的价值原则。一百年的技术落后只有靠模仿,对中小汽车企业更是如此。奇瑞的研发体系基本上走出了逆向开发――此模式的第一个阶段。例如,QQ就是奇瑞逆向开发的杰作。QQ的外观设计被公认为更优于原型车。虽然外界不时有抄袭的指控,但这不能掩盖奇瑞设计团队的创新和对客户价值的创造。没有图纸和数模条件下的反求工程,由于没有证据,因此够不上侵权。
及时的角色转换。一味模仿必然使技术跨越带来的后发优势不断递减。唯一的办法是持续提升创新能力。从2002年起,奇瑞逐渐脱离模仿者的角色,向此模式的第二个阶段,即正向开发阶段进军――首先做早期的概念设计,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分解、反复优化和试验,最后产品出线。此阶段对人员和能力知识的要求非常高。但怎样尽快接近和达到世界水平呢?当然单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做到。奇瑞采用了合作开发模式。结果,在最短的时间内,奇瑞具备了整车和主要零部件的正向开发能力,迅速在国内轿车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
2、适合众多企业的合作开发模式
合作创新模式是指企业间或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之间联合创新的方式。合作创新一般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根据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原则,以合作性研究开发为主。其优点是有利于创新资源的整合,缩短创新周期,分摊创新成本和风险,已成为技术创新日益重要的趋势。适合我国汽车业的合作开发模式如下:
国内集群的联合开发。以汽车电子技术为例,我国该市场的空间还很大,国外供应商纷至沓来,他们用40%的资本,控制了50%的市场,攫取了70%的利润。这也成为了国内企业集团的一大课题。我们建议:诸如上汽、一汽等大型企业可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国家的优惠政策,吸引众多的企业和院所参与创新,带头解决技术难题,并最终通过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使所有参与者均受益。
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开发。我国汽车工业几十年的发展走的是一条“引进技术一消化吸收一自己生产”之路。成本很高、引进技术有限、且受制于人的结果使得这条路越走越窄。此时,奇瑞人却找到了一条既经济又适宜发展的捷径――与国际一流的公司AVL合作,委托开发核心技术。2005年10月奇瑞推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CTECO发动机(可达欧Ⅳ排放)。该机以优良的功效和节能性赢得了市场。截至2006年8月,此发动机已出口美国市场7000台。它使奇瑞A520和新东方之子整车成本大大降低,品牌的竞争优势凸显。采用此模式不能使企业独占创新成果而获取绝对垄断优势。但如果企业能够“以我为主”,掌握合作研发的主导权,就可克服此局限性。奇瑞与AVL的合作,奇瑞定制产品,AVL协助开发。奇瑞给AVL报酬,便成为创新成果的最大受益者。
3、以上汽为代表的高端介入模式
1 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依赖于现代能源物质支持,近年来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而随着石油开发技术的发展,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作为最基础的能源物质,石油产业关系到我国经济命脉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石油产业的发展,相应的也会使得我国地质勘探技术在石油开采行业取得更大的技术进步。但依照当前的技术发展现状,以及越来越少的石油储量,石油企业想要生产更加优质的石油铲平提高油气产能,就必须以现实的发展状况作为基础,对勘探技术进行创新。
2 技术创新
石油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技术支持,而随着行业的发展对于开采技术要求也逐步的提升,这就要求技术不断的创新。尤其在作为开采前提条件的地质勘探技术,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提高勘探精度,为钻井以及开采提供精确可靠的数据基础。
2.1 钻井技术方面
石油开采前必须对开采区域进行必要的地质勘探,地质勘探工作所耗费的成本费用将会占到石油钻井成本开支的一半以上。因此,如何降低钻井成本,地质勘探成本投入成为了关键。而降低钻井成本则是降低石油开发总成本的关键,因此钻井技术的研究成为了当前国际大型石油公司的技术研发核心内容。传统的钻井技术是欠平衡钻井技术,它起源于加拿大,它的优势在于能够减轻对地层的损坏,通过使用该种技术使得钻井速度更快,并且钻井的过程中卡钻、遗漏现象发生几率明显降低,对于开采枯竭油层具有极大的优势,但是该种技术的劣势也十分明显:由于技术操作相对复杂,因此需要各类设备作为支持,在使用技术时设备的仿佛以及技术的安全性相对较差,还需要进一步得以完善。目前较为先进的石油勘探技术中,相对较为先进的技术主要有:多分支井钻井技术、深井钻井技术、超深井钻井技术、可视化钻井技术、三维钻井技术、特殊工艺钻井技术。在这些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便是分枝钻井技术,该技术最大的优势在建设、开发油气藏的过程中。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极大的提升了钻井效率,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钻井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新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石油产业买入了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
2.2 物探技术方面
物探是地质勘探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物探能有效了解石油开发区域地层的结构特点。常用的物探方式主要为地震勘探技术,依照技术特点不同,其技术又分为三维地震技术以及反射地震技术和数字地震技术。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地震勘探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在地震勘探中逐步的引入了计算机技术,高频分辨地震技术由此出现,随着出现的还包括四维地震监测、三维叠前深度偏移以及油藏地震描述等先进的勘探技术。而这些技术的出现使得石油勘探技术的成功率更高,因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发展迅速。
现代社会对石油业发展要求不断提升,而石油行业的发展则需要更高水平的地质勘探技术作为基础,因而地质勘探技术创新成为了石油业刻不容缓的内容。在数据的采集、解释、处理以及设备制造等内容中地质勘探技术飞速发展。而为了降低勘探成本,提高技术水平,更加先进的勘探技术不断涌现,目前投入使用的新技术主要包括三维可视化技术、经验技术以及油藏检测描述和三维地震技术等。还有一些正在研发的技术,一旦能够投入使用将会对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桥巨大的推动作用,能够实时进行油藏的检测以及石油生产的监测,或对油井的钻探实施可视化监控,从而更好的评估油田地质状况,更好的为石油的开采决策提供数据基础。
2.3 测井技术方面
随着计算机水平及电子设备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技术也在逐步的应用到石油勘探工作中,主要是把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测井工作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数据解释方面,使得测井技术由数据型转变为成像型,利用成像型测井技术,测量数据的传输速度变得更加快捷,在每次下井测量时还可以将多个下井仪器组合在一起,以便扩大井眼覆盖范围,提高探测深度及采样率。
近些年,一些测井创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核磁共振技术、快速平台技术、套管技术、随钻技术等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其较高的测量精度及速度受到广大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工作者的青睐。快速平台测井技术的优势主要在于测井时间的缩短,也降低了测井工作中的故障率,为测井工作节约了很多时间。随钻测井技术的优势主要在于尺寸小、成本低、可靠度高、组合随意,渐渐地发展到了阵列化成像方向,这也使得测量数据的可靠度更高。
3 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我国的石油地质勘探技术还有很多其他创新,如:利用计算机进行仿真模拟,以提高勘探质量;采用可膨胀套管技术,以降低勘探成本;多维发展,以提高石油综合勘探水平;加强新方法的研究,以提高石油勘探的时效性等等。近些年,全球的资源日渐枯竭,而能源对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现如今,对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研究的意义显得颇为明显。创新研究,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科技的引入,这对于石油地质勘探的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油气产量的提高、国家能源安全的保护、经济社会健康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竞争优势的来源
竞争优势是指企业相对于该行业中其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拥有的优势。这种优势表现为企业在特定的业务经营中能够向顾客提供超过竞争对手的价值。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企业的竞争优势到底从何而来?
企业是资源和能力的集合体。企业的资源一般可以分为有形资源如资金、设备、厂房等,无形资源如技术资源、创新资源和声誉等。企业在资源和能力方面的差异是企业竞争能力不同的重要原因,企业拥有的特殊资源和能力也就是核心竞争力,是影响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美国管理学者Barney提出了四项标准:(1)具有价值性。它能够为企业所利用,通过抓住机会或减少威胁而创造价值;(2)稀缺性。在公司现有和潜在的竞争对手中它必须是稀有的;(3)不能完全被模仿。许多的有形资源越来越易于模仿,而对于无形资源如R&D水平和能力、企业文化与组织能力却不可能完全模仿;(4)不可替代性。即没有同等的替代品。当企业的资源具有价值、稀缺、不可完全模仿和不可完全替代四个特征时,拥有这种资源的企业就能够产生出持久的竞争优势。在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中技术创新资源最为符合这四项标准。企业通过不断地推出新产品、新技术使企业的竞争优势具有动态性。如Intel在计算机芯片业务中的竞争优势主要归功于其持续不断地在该领域的技术创新,在任何一代新技术被完全模仿、丧失之前,公司就推出新一代的产品,从而使竞争者疲于追赶。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无论是高技术企业如微软、戴尔,还是如通用、奔驰等老牌企业,都是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为其创造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许多企业的发展证明了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技术创新资源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更好更可靠的来源,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核心。正如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艾略说:“技术是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一个强有力的武器”。
二、丰原生化的技术创新
安徽丰原生物化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原生化),是一个具有三十年历史的生物化工企业。1994年以前该厂连续亏损,濒临倒闭。又因为能耗高、成本高、污染严重,被国家列入淮河流域首批重点关停企业的19家企业之一。然而正是这样一个企业,从1994年底起,在10年间丰原生化从亏损1700万元、资产负债高达5000多万元、年产柠檬酸不足3000吨、一跃成为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在职职工达1.8万多人,年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出口创汇居全国同行之首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所有这一切改变,全因技术创新。柠檬酸是一种以农产品为原料进行加工、用途广泛的有机酸。主要用于食品和软饮料行业作酸味剂及洗剂行业作无毒洗涤剂的助剂,在医药、化工、化妆品、烟草、原子能等工业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尽管中国柠檬酸生产与国外企业相比,企业规模小,设备自动化程度较低,提取技术相对落后,产品质量较差,但在国际市场上却能够长期与欧美大型柠檬酸生产企业共存。其根本原因是劳动力成本较低,固定资产投资仅占国外同类企业10%,从而使产品成本低于欧美企业300~500美元/吨。到1994年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国内原材料及能源价格大幅度涨价,山芋干的价格从每市斤0.3元涨到0.7元。产品价格却急剧下滑,从每吨1万多元下降到7千元,产品与原材料价格的反向变化,造成产品盈利能力越来越小,使国内企业原有的以劳动力为主的成本优势迅速消失,造成85%的生产厂家亏损、倒闭。面对困境,丰原生化通过市场调研认为,我国的柠檬酸行业出现亏损主要是由于采用以山芋干为原材料生产柠檬酸的传统工艺。这种工艺的最大弊端是原料、能源消耗高、工艺周期长、总收益率低、质量差、综合成本高。这种落后的生产技术是我国企业在以成本为竞争焦点的柠檬酸市场上处于十分不利地位的关键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丰原生化确立了“依靠技术进步走集约化经营”的思想。认为只有进行强有力的科技开发和创新,掌握国内外同行业企业领先的工艺技术,才能使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他们瞄准了改变传统的以山芋干为原料进行生物发酵这一工艺上的重大难题,迅速组织科技攻关小组,积极探索新的原料路线。经反复试验,创新出玉料粉直接发酵生产柠檬酸的工艺。1995年初企业投入180万元,全力攻关,终于完成了工业化试验,解决了直接发酵中菌种筛选、营养控制、低温液化、清液超滤等技术难点,使发酵周期缩短9%,总收率提高20个百分点,单位粮耗下降13%,电耗下降35%,水耗下降65%。在玉米发酵技术全面投入生产后,企业生产能力提高30%,产品综合成本每吨低于国内平均水平1500元,低于欧美发达国家3000元。
这项革命性的工艺,不但从此使丰原生化起死回生,3年规模扩大13倍,而且是柠檬酸发酵史上的一次重大技术革命。它攻克了一些权威专家研究多年未能解决的难题,使我国柠檬酸发酵水平实现了一次飞跃。从此,我国发酵及相关行业企业升级换代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套技术和工艺。随后,丰原生化一直坚持技术创新。在创新与研发过程中,丰原生化获得了50多项国家专利,拥有一批企业独有的技术秘密。其中用粮食作原料生产聚乳酸等技术,国际上仅有美、日少数国家拥有。
另外,丰原生化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对生物化工企业生产模式进行了探索。创造了以粮食为原料的发酵工业先进生产模式。即集中发酵、分离等前、后端处理,中间根据需要分别提取出有机酸、无机酸、醇、酵母、糖等各类产品生产模式。
三、丰原生化市场竞争优势的构建
1、资源优势。资源禀赋是一种天然竞争力。丰原生化地处中国小麦和玉米主要产区――淮北平原。该地区是中国一个重要的粮食产区,周围地区大约有四亿人口,劳动力资源丰富。丰原生化在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同时,充分发挥了中国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丰原生化运用自有技术和生产模式,形成了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四大相关产业。分别是丰原生化、丰原药业、丰原食品和丰原新材料。丰原生化是把玉米、小麦、甘蔗、秸秆、红薯、大豆、油料作物等农产品经过发酵、分离、提取,精制为中间产品,这些中间产品能用作药品原料的便成为“丰原药业”的产品基础;能成为食品原料或添加剂的便成为“丰原食品”的物质基础;能生产乙醇燃料(代替石油资源)的便成为新型能源的原料;能成为其他工业原料的便成为“丰原新材料”可再生资源的发展基础。丰原生化品种系列里包括有机酸盐类、酯类、油脂类、酵母及调味料类、饲料类、酒精(燃料)类、淀粉糖类、酶制剂类、聚合有机酸、聚合氨基酸、聚合醇等等。在同样以农产品为原料进行加工的众多企业中,只有丰原生化利用自有技术对农产品进行精细加工获得竞争优势。这说明资源禀赋成为市场竞争优势,必须依赖于技术创新的配合。
2、生产优势。柠檬酸市场是以成本为竞争焦点的市场,生产成本决定竞争优势。生产过程中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主要依靠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在丰原开发的玉米清液一次发酵生产柠檬酸专利技术和独特的生产模式中,玉米淀粉经过发酵,可生产出酒精、味精、柠檬酸、用于生产可降解塑料的L-乳酸等;经过糖化,可产出低聚糖、结晶葡萄糖、麦芽糖等;糖经过氢化,可生成各种糖醇,用于生产表面活性剂、食品添加剂、维生素C等;经过氧化,可生产有机酸的酯类化合物,作为无毒溶剂和无毒增塑剂,剩下的废水废渣可用于开发蛋白饲料、菌体蛋白或饲料酵母,最后才进行处理排放。因为是纯粹粮食发酵,未加入化学物品,处理后的水可直接灌溉农田。整个生产过程,把上家的废弃物当作下家产品的资源,粮食原料被真正地“吃干榨尽”,反复循环流动,不仅为丰原提供了丰富的产品种类,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此技术和生产模式的应用,在短短三年中,使企业生产规模由三千吨猛增到四万吨,行业位次由全国倒数第一,一跃成为亚洲柠檬酸生产规模最大、效益最佳的龙头企业。经过不到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柠檬酸及盐类生产企业。丰原生化还先后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取得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3、营销优势。大规模生产必须以大规模销售为前提。丰原生化着眼于全球,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将企业的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变为市场竞争优势。首先他们积极争取,迅速取得了进出口商品自营权。二是广招高素质的外贸专业人才,形成自己的外销队伍。三是建立外销机构,先后在法国的巴黎、美国的洛杉矶、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成立海外分支机构,建立了遍及欧洲、美国、非洲、中东等地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营销网络。把产品销售、市场调研和售后服务结合在一起,以诚取信,与可口可乐、宝洁、百事可乐、杭州娃哈哈、北京同仁堂、希望集团、统一企业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关系。通过寻求可靠的商,形成了稳定的销售网络。四是根据国际市场的不同需要,进行适应性开发。根据欧美市场的消费需求,开发生产卫生指标符合美国、英国药典的高品质柠檬酸;根据日本消费需求,开发生产符合日本昭和标准的专品;根据美国消费特点开发生了细颗粒精品;根据食品与保健一体化的消费趋势开发L乳酸、果酸等新型酸味剂以及赖氨酸、天然维生素VE、果酸钙等高附加值产品;根据环保的发展的要求,开发生产了柠檬酸钠等洗涤剂的无磷添加剂。
丰原生化依靠先进的技术拥有了较强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在国际市场上通过布点、创牌、树形象,利用成本优势和优质服务,与欧美诸强争夺市场份额。目前,丰原生化的主营业务产品及其盐类85%以上出口,远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市场占有率达15%左右。柠檬酸的出口量居中国精细化工产品之首,已跻身世界柠檬酸供应商前三名之列。
关键词:和谐管理 石油企业 基层员工 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423-01
引言
任何一个企业都由管理层和执行层组成,管理层担负着决策、组织、管理的职责,执行层则需要去落实和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对于石油企业而言,为数众多的基层员工即是企业的执行层。如何实现对基层员工的有效激励,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技术创新,进而在提高个人绩效的同时使组织绩效得以获益,是当前国内石油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需要给予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石油企业基层员工技术创新的意义
在当前信息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为强化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必须依托技术创新的途径。技术创新使企业在生产工艺、流程等方面实现对同类企业的超越,进而在创造差别、拉开与同类企业层级的同时,使企业获得全新的竞争机遇,并由此获得对比同类企业的优势,对企业战略愿景的实现意义重大。然而通常情况下,企业对自身的技术创新往往存在偏差性认识,主要表现在管理层多认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中专门司职研究与开发的人员,而作为企业执行层的基层员工则不在此列。作为基层员工而言,其作为企业的一份子,担负着一线的生产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其能够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有意识的进行技术创新,如对工艺、产品以及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必将使其生产过程、产品加工工艺等水平得以进益,从而提高个人的绩效,也使组织绩效一并获益。此外,当前的技术创新理念强调集成式技术创新,也就是企业内部的技术部门同生产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协作创新,基于这个意义,基层员工的技术创新对企业战略愿景的实现意义深远。
二、现阶段石油企业基层员工技术创新的现状与不足
基层员工在石油企业的人员层级架构中,处于最基层地位,担负着石油企业的一线生产任务,属于企业的执行层群体。作为这一职业群体而言,企业给予其的薪资报酬与福利通常在企业的薪酬体系中也居于末位,由此造成绝大多数基层员工以完成其所担负的岗位工作任务为主,很少主动进行技术创新。根据调查报告显示,多数石油企业的基层员工认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同自身的工作范畴并无直接关联,自己作为企业的一线员工,只需要完成上级交派的工作任务即可,而技术创新并不在自身的工作范畴内,即便自己主动去进行技术创新,但由于企业并未创设相应的激励机制,因而即使有了创新成果,也无法获得与创新投入对等的物质报酬和价值认同。“不挣那份钱,不操那份心,不挨那个累”是绝大多数石油企业基层员工看待技术创新的态度。
三、和谐管理对石油企业基层员工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
和谐管理理论是对偏重于机械、理性的西方管理学理论的重大创新,其强调借助为企业员工营造出适宜其工作的环境,使组织团队合作程度得以强化,并减少组织内耗,同时借助企业对所自身拥有的资源的科学配置,使企业的制度、章程等趋于合理,易于使员工接受并形成价值认同。因此,石油企业借助和谐管理,可以实现对基层员工的有效激励,使其能够积极投身于技术创新之中。
1.有助于基层员工强化组织归属感,自觉践行技术创新
通过和谐管理的模式,石油企业可以使原本在企业中未能受到充分关注的基层员工形成对组织的向心力,在这种向心力的作用下,基层员工能够从内心真正接受组织的企业文化,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以及行动的指引,并且可以在这一驱动力的作用下,将个人发展愿景同企业愿景相结合,自觉投入到技术创新活动中。在具体的落实方面,石油企业可以以和谐管理理论为指引,由人力资源部门向基层员工发放调查问卷,以基层员工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情况为调查内容,同时,结合回收的调查问卷情况,做到对基层员工人格类型的精准掌握,如哪部分员工属于社会型人格,哪部分员工属于常规型人格等等,然后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人格类型,制定适合其发展以及有利于其成长的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使基层员工在明确职业目标的情形下,实现对职业生活的效能化控制,同时也促进其在日后的职业历程中取得更大成效。如此一来,基层员工便会意识到组织对其的关切,使基层员工对组织的归属感增强,进而以饱满态度投入到技术创新活动中,以期借助个人的绩效提升助实现对组织绩效的助推。
2.有助于基层员工形成良性竞争关系,竞相进行技术创新
对于多数石油企业的基层员工而言,由于其薪资待遇在组织内部处于最低层级,其同时还承担着家庭的重任,在这种情形下,多数基层员工会寻求职位的晋升机会或者薪酬待遇的提升以改变现有的境遇。基于这个意义,石油企业必须优化现有薪酬结构,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的前提下精简管理层,在绩效考核方面要突出对基层员工开拓创新能力的考核,如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参照2010年百度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提出的“百度最高奖”的成功范式。“百度最高奖”是百度公司专门为基层员工所创设的奖项,该奖项是企业鼓励创新的模板。石油企业可以创设契合本企业实际的企业最高奖,评奖对象为企业的基层员工,如此便可使基层员工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竞相投入到技术创新中去。
3.有助于基层员工同企业结成“心理契约”,为提升组织绩效进行技术创新
对于石油企业的部分基层员工而言,由于其晋升空间有限,因此其“打工者心态”十分明显,进而在这种心态的趋势下,对分配给其的工作能够按时完成,然而也仅限于此。导致其产生这种心态的原因即在于其未能形成真正的自我认知,行为也缺少目的性,这样一来导致其工作生产缺少足够的目标驱动力,这种无所谓的态度也使其未能同企业结成“心理契约”,也即其未能对企业文化以及价值理念产生接受和认同,而指望其能够在岗位上进行创新更是不可想象的。针对这种情形,同时考虑此部分员工多数并非原本如此,而是其长期处于基层位置而在组织内部被忽略,因而产生了此种心理,石油企业应借助企业内设的心理咨询部门,以约谈的方式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走出心理误区,进而激发工作热情,突破原有的表现瓶颈,能够以提升组织绩效为目的进行技术创新。
小结
技术创新是企业前进的动力之源,基层员工是企业的基石,作为石油企业而言,必须借助和谐管理的方式,为企业基层员工提供舒心的工作环境以及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以及薪酬管理模式,以便使基层员工在感受到组织对其的重视后,积极突破先前的表现瓶颈,着力寻求技术创新之道。
参考文献
[1]张金双,张金安,王丽.国有石油企业基层管理创新的思考[J].当代石油石化.2006(12)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小学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课程整合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学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学习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下面,我就谈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一、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全方位地调动小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体现数学学习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建构
新教育教学理念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要注重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整合可以让学生做到个性学习与协作和谐统一,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实现知识建构。
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将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图、声、像兼具的动态教材,教学内容范围的扩大,更新速度的加快,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养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产生创新的灵感,进而提出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三、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已不会也不可能单一的是学校课堂这一渠道。而信息技术提供给数学的,是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收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进行研究,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数学学习方式。这使学生除了听本班老师的讲课外,还能听到更多名师的讲课,使原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最大限度地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局限性,从而听百家言语,看百家思想。
四、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学科知识还原于学生生活实际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解决书本问题时轻而易举,再难的题目学生也能解决,但是碰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就频频出错。例如在一年级上册教学中就碰到这样的问题:鸡有几只脚?很多学生回答:4只脚。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学生知识多来源于书本,而我们家长和老师的平时教育中也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才会出现学生的知识太过于书本化。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的学习,学生的知识不会全面发展,也不能长久发展。
五、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信息素养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它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
关键词:施工技术;技术管理;优化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1.1技术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当今的建筑工程施工,建筑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没有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是难以实现产品的现实希望,而这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则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技术管理水平来支撑和实施。
1.2建筑施工的特殊性所决定。众所周知,建筑物品的类型、样式繁多,规模要求各不相同,施工作业受环境、季节、气候和人的因素影响较大,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各项技术的综合应用、工序搭接协调等,在这些生产施工过程中均需要我们以技术管理为先导,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引领我们保证施工正常有序地进行,以达到预期的工期要求、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标。
1.3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四新”技术的应用和国家10项新技术的应用,承担的工程设计新颖、结构会更复杂,功能更特殊,装修更新颖,技术要求更高,从而促使生产技术水平一再提高,技术装备更先进,这也就使得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重要,技术更新和创新意识要更强。前面说过,施工过程中始终与技术管理工作相联系。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是指以系统论的观点,对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和施工企业的各项技术活动,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建筑工程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由此决定着施工企业的技术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
2.技术管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
前面说过,施工过程中始终与技术管理工作相联系。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是指以系统论的观点,对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和施工企业的各项技术活动,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建筑工程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由此决定着施工企业的技术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
这里所指的“技术活动”,包括了由熟悉与会审图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到施工过程中的商洽管理、质量检验直至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工作。“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是指各项技术活动赖以进行的技术标准与规程、技术情报、技术装备、技术人才以及技术责任等等。
3.技术管理工作的内容与作用
3.1技术管理工作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从而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生产与技术达到辨证的统一。技术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技术标准分为国家标准(GB)和部(专业)标准。企业自定标准必须高于前两种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但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又必须依据承包合同的规定采用相应的技术标准,否则将使施工无法有序进行。技术规程是为了贯彻技术标准,对施工作业方法、作业程序、技术要领和施工安全等方面做出具体技术规定。
3.1.2建立健全技术原始记录。包括建筑材料、构配件、工程用品及施工质量检验,试验、测定记录、图纸绘审记录和设计交底记录、设计变更、技术核定记录、工程质量及安全事故分析和处理记录、施工日记等,原始记录是提供工程形成过程实际状况的真实凭据。
3.1.3技术档案管理。包括的主要内容是:①施工图的管理,企业应授权技术负责人指导专人进行图纸的签收、发放,保管、借阅、归档等业务的工作;②施工组织设计文件;③施工方案或大纲;④施工图放样;⑤技术措施。
3.1.4技术信息和情报工作。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施工技术革新及新工艺法的开发,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使建筑业的施工水平日益提高。因此,必须重视建筑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努力结合实际,推广使用先进的成果,提高市场竞争力。
3.1.5计量工作。计量工作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落实计量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现场计量工作的标准,要求和考核办法;正确配置计量器具并合理使用、保管、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测以确保器具的准确性。
3.2技术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保证按科学规律的施工程序进行施工;
(2)通过技术管理,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发生之前,从而达到不断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3)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针对工程特点和技术难题,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攻关活动,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营效果;
(4)通过技术管理,积极研究与推广新技术,促进技术现代化,提高企业竞争力。
4.技术管理工作的内容与作用
为了切实搞好技术管理工作,有关部门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与体会,将建筑施工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通过归纳、分析与总结,编成技术管理制度和规定,作为技术工作的准则。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有如下管理制度(土建部分):
(1)熟悉图纸、审查和会审制度;
(2)施工图纸设计交底制度;
(3)工程技术变更洽商管理制度;
(4)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总平面图管理制度;
(5)技术交底制度;
(6)施工试验管理制度;
(7)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
(8)隐蔽工程检查、验收与工程预检制度;
(9)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
(10)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
(11)工程技术档案与竣工图管理制度;
(12)各级技术人员技术责任制。
5.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创新的措施
5.1建筑工程整体管理制度优化落实并完善与工程施工相关的各种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文件要求。
建立和健全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度。认真落实技术交底和技术档案管理制度。未经会审的施工图纸不得用于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可分级进行,分级管理,目的是使全体参与职工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施工。对于重点工程、重点部位、特殊工程、新技术应用工程更需要做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技术档案管理包括交建设单位保管的竣工资料部分和施工单位保存的施工组织与管理方面的技术档案,均应按照档案管理要求进行搜集、整理和归档。测量、试验和工程变更管理。
5.2施工当中优化技术管理措施
为了顺利开展施工任务,在施工准备时期需要进行技术准备工作,全面而又充分的技术准备工作是确保施工任务能够顺利实行及降低的工程成本。技术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分析并熟悉建设工程的特点、要求、进度、客观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工作,制定适宜的施工计划、周全且迅速地为施工项目提供技术、人力、组织、物资等各方面的支持及准备工作,保证施工可以持续、稳健地实行,在规定期限内完成高质量的项目工程,更重要的是做到以最低的工程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并提高其劳动生产率。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施工准备工作的基本技术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施工编制组织、设计工作要有效落实,二是施工当中的技术管理作为重要内容,需要加大对其严格、规范管理,以满足质量、成本、安全、工期等规定要求。
5.3竣工文件管理
谈到竣工文件,其意指形成于建设项目过程中,切实反映施工过程、建设项目实际情况、具有留存意义以及使用价值的各种文件材料、图纸设计、录音录像等,这些施工项目当中的实情记录,可以作为建设项目开展监督审计、管理验收、养护修复等工作考察的依据。施工当中一大技术难题便是搜集资料的工作,施工问题常发生于组卷或移交之时,在组卷时进行盲目拼凑,待移交时发现同一工作的资料有很多版本,日期也随之不同,甚至规范要求和填写内容不协调,出现矛盾。合理有效的竣工文件管理需要满足两点,其一,工程竣工图中未注明的项目、变动的工程数量、都要对其熟悉、做到思维清晰,不可发生遗漏等重要技术问题;其二,认真核查实验资料,施工工程中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保证各种施工资料的日期清晰、具有可对应性,便于日后的归类整理、利于查阅或核实。想要做到这些,即需要在平时填写施工资料时,以端正的态度、严谨的行事,及时并准确地实行记录或录入工作,尤其专业实验人员要严格把关,确保工作质量。
对位级图书馆来说,作为县乡基层文化发展的排头兵,其职能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资源服务,并进行社会阅读推广,同时也被赋予了“社会主义知识”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责任。而且县级图书馆在我国图书馆数量中是最多的,其管理创新能力直接关乎其日常工作水平。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对图书馆的创新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县级图书馆要顺应时展要求,进行文化与管理创新。
一、新形势下县级图书馆创新管理的必要性
县级图书馆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依靠政府财政的拨款,此外还辅助公益机构的捐助,属于我国图书馆系统中的基层组织,承担着为县乡以及农村人口提供图书服务的职能,在图书馆体制中起到了联系上下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县级图书馆不只是图书馆体系的基础,还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文化服务的先锋。在新形势下,要发挥县级图书馆的作用存在一定的重点难点,复杂性突出。比如,县级图书馆常见的管理问题就是其职能相对比较单一、馆藏资源不丰富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环境建设不到位、馆员素质跟不上等,这些都会影响县级图书馆的发展。因此,要重视县级图书馆的创新管理,基于现实问题的存在找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从而发挥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二、新形势下县级图书馆创新管理的策略
1.提升管理创新意识
要实现县级图书馆管理创新,就要先在管理层面上下功夫,从管理层开始构建自上而下的创新管理体系。提升全体人员的管理创新意识,这样才能集合全体工作人员的力量构建优质的管理工作环境,进而推动管理创新。此外,管理层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还表现在管理机制上,具备创新意识是领导层进行管理创新的必备条件。针对县级图书馆管理体系来说,不能就此停滞不前,要根据县级图书馆的发展实际,结合具体的业务流程,实现管理体系创新,进而满足日常工作要求。比如,在新时期要注重数字资源建设。图书馆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中的数字资源种类繁琐、门类齐全等方面的特点,运用方便的搜索引擎为缺乏数字信息资源获取能力的读者提供服务,帮助他们进行信息的搜集与整理,也可以为读者提供信息衔接服务,通过这些方式开展数字资源共享服务。再比如,要积极构建网络智能化管理体系,这样能够对农村、乡镇以及各个街道的图书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在县区范围内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多功能管理模式。
2.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人才是一个单位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县级图书馆管理创新方面,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只有不断强化内部人员的综合素质与知识结构,才能让他们为读者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让读者潜移默化的接受图书馆文化。同时,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能够提升图书馆的管理创新能力。而在实际工作上,要重视图书馆员的培训和学习,让他们进行继续教育,强化其终身学习意识,让指导性计划与自学计划相结合,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人员要跟文化部门结合,针对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计划,要把培训内容跟岗位工作结合在一起,让职业知识跟专业技术结合在一起。把图书馆创新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带到具体的知识学习中去,通过学习找出问题解决的方式。
3.创新图书馆的工作模式
对于很多县级图书馆来说,传统的管理模式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要进行创新就要开展管理模式的创新,要把新的管理模式应用到图书馆日常管理制度中去。比如,对图书馆空间的合理规划。图书馆的场地有限,但是图书却是在不断的更新,要按照种类不同对图书进行分门别类的摆放,对于同一个种类的书来说,还要依照出版的时间进行排列。新的图书包含着新的知识,要放在显眼的位置,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旧图书的修补,因为以前的知识不代表已经过时,已经无用,其中包含的内容可能正是一部分读者所需的。除此之外,不能因为县级图书馆读者的数量有限就不重视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应用,要建设发展县级图书馆,就要应用新型管理模式,让图书馆的文献资料管理更加有条理,让读者方便、快捷的查找,提升了管理效率。
4.改进县级图书馆的服务态度
图书馆也是公共设施,既然是被用来服务于大众的,那么人性化服务就很重要。在读者愈发关注其自身消费体验的今天,对于图书馆管理人员来说,要坚持以读者为本的理念,改进县级图书馆的服务态度,在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时候要考虑到读者的具体需求,统一图书馆与读者的思维理论,站在读者需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强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这样才能提高读者的满意程度,从而构建和谐的服务氛围,进而形成良好的借阅关系,这种借阅关系是建立在读者与馆员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在员工考核中可以把图书馆员工的服务态度列入到考核标准中去。还可以增加一些特殊的服务项目,比如,在开展人性化服务的时候,可以把图书馆的部分座椅换成软座椅,提供老年花镜,在每一个书架旁边放置一些坐垫让那些查阅资料的读者使用,还要在图书馆内放置一些自动饮水设备,还可以利用自动贩卖机等为读者提供饮品服务。适当的增加一些图书检索设备,让服务工作的范围更加宽广,把人文管理理念深入人心。总之,读者是图书馆的受众群体,县级图书馆除了为读者提供相应的书籍之外,还要为读者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关键词:幼儿美术;创新能力;培养措施
1.激发幼儿的自由想象,拓展幼儿的创新空间
所谓的想象,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活动的过程。它主要是把头脑中的一些原有信息进行加工,形成新的信息。同样,任何创新都是对一些原有的信息进行加工,这是开展创新活动的首要步骤。创造的前提就是想象。想象是无所不在的,它使人们不由自主地开始各种遐想,享受这一切遐想所带来的美感。想象不仅仅是创造的起源,也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在幼儿时期,人们的思维是出于天马行空的状态,这个时期人们的想象力是最为丰富的。因为在幼儿时期,人们缺乏相应知识经验的限制,所以幼儿的想象力会更加的丰富多彩。同样,幼儿天真的想象以及独特的思维总是给人们带来启迪。其实,每一位幼儿都是一位神奇的幻想家。在进行美术教育时,教师可以把周围的一切东西进行充分的利用,刺激幼儿的想象力,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从而激发幼儿自由想象,更深入地挖掘幼儿的天真与童趣,扩展幼儿的思维空间。
2.寓美术教育于游戏之中,引发幼儿的创新热情
游戏在幼儿的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喜欢游戏不仅仅是幼儿的天性,同时也为幼儿更好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情绪始终是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这个时候的幼儿反应灵敏、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多彩。游戏不仅仅可以刺激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也可以培养幼儿勇于探索、坚强、乐观、自信的良好品质。所以,在进行幼儿美术教育时,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来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的游戏,使幼儿可以通过游戏来获取美术知识,并对美术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学习的创新中。然而,幼儿在对美的勇敢追求与大胆想象中,不断创新,以最大的热情去尝试自己的新想法,逐步提升自己的创造能力。通过把美术教育与游戏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也培养了幼儿勇于创新与尝试的精神。
3.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幼儿的创新灵感
与幼儿教育中的其他理性学科不同的是,幼儿美术教育比较注重幼儿思想和情感的引导与开发,从而唤起和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在幼儿美术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融入幼儿自身的情感,感悟为幼儿的美术创造提供了最鲜活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因此,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当适当注重幼儿情感方面的引导和教育,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美术创造力,有效培养幼儿的美术创新意识。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应当始终将幼儿情感的激发作为重点内容,真正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营造一个充满美好幻想和憧憬的审美环境,利用情感教学技巧,达到融情于景,以景激情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幼儿感悟和体验美术的美好画面,培养幼儿内心情感对美术画面的感悟能力,引导幼儿与美术所要表达的情境达到共鸣的效果。培养幼儿使用不同的色彩、线条和情境来表达内心最深处的感受,使幼儿的美术创造有感而发,将自身的内心情感融入到美术创作中。
4.积极评价幼儿美术成果,维护幼儿的创新自信
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树立“过程”大于“结果”的理念,幼儿在美术的创造过程中并无是非对错之分,教师应当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维护好幼儿的创造自信心。对于幼儿的作品,教师不可采用成人的眼光进行机械式的评价,也不能采用老套和机械化的评价标准,教师应当给予积极的评价,并且采取点评方式,使用探讨的语气与幼儿分析作品如何改进,这样不仅维护了幼儿的自信心,还可促进幼儿的美术创作能力的不断进步。在幼儿美术教育的评估中,教师应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始终将培养和激发幼儿创新能力作为重点目标。教师应当努力挖掘每个幼儿的成功之处,引导和放飞幼儿的思想,让幼儿的思想插上梦想的翅膀。对于幼儿别出心裁的想象和创作,教师应当予以肯定和表扬,并努力激发幼儿的创作潜力,给孩子充分的发展空间,使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提高幼儿自身的创新能力,对幼儿自身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对于幼儿美术创作的评估,教师应当坚持以表扬为主、点评为辅的方式,充分维护幼儿的自信心,引导幼儿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毕伟民.试论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