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档案管理体制

档案管理体制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12 16:01:4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档案管理体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档案管理体制

第1篇

黑龙江省海伦市广播电视台 1523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档案管理体制也得到了逐步地完善。在新时期背景下,档案管理体制也应该顺应时展的潮流,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与高效化。本研究将主要对新时期下档案管理体制的创新措施进行分析和探究。

[

关键词 ]新时期;档案管理体制;创新措施

现如今,我国正处于一个改革与发展的新时期,社会经济前进的脚步及现代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这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档案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1、档案管理体制创新的意义

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取得重大发展与进步,不同类型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多,企业的规模及所涉及的服务领域也越来越大,因此所创造出的档案种类与数量也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顶峰位置。在现如今这个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大时代背景下,信息资料可谓是各行各业最宝贵的财富。无论是企业组织,还生产决策活动,各个企业对档案资料及其他同类信息的需求都会对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工作还存在很多漏洞,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我国档案管理事业的重要手段。

2、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从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的总体发展状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档案管理机构的上下隶属关系较为混乱,领导体制缺乏统一性。领导体制的不统一以及隶属关系的不稳定性,会使档案机构的职能,规模与设置规格等都存在明显的恣意性,对我国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极为不利。第二,档案管理体制中的分级管理与集中统一之间不能实现协调统一,存在一定冲突,特别是两者在分工问题上存在诸多冲突。第三,档案管理机构的属性较为混乱,职能分配不够清晰明确。例如,档案局与档案馆合二为一的管理体制极易造成机构之间属性定位的错误理解,既使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法律地位变得模糊不清,又加重了档案馆向行政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抑制了档案馆事业的顺利发展。第四,档案工作与文件工作存在管理方面的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是:档案管理体制仅局限于档案事业范围,而对文书的处理与文件的形成并未形成相应的管理模式。

3、新时期档案管理体制的创新策略

3.1促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十分普遍。信息化和数字化理念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无所不在,因为它是获取资讯,信息的重要方式与手段。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档案管理体制应该充分借助现代信息的突出优势,体现出应有的创新性。首先,档案管理应该逐渐形成数字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不断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使档案管理体制在顺应时展的潮流的同时,还能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其次,要对档案管理体制实现信息化制定一个切实有效的规划方案,之后再逐渐加强档案管理在信息搜集分类,编制存档以及后期处理等重要环节的信息化程度。

3.2加强档案资源的整合统一

档案资源的整合统一体制是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既适应我国的的经济基础,又遵循了宏观管理的原则。整合统一的档案管理体制有效避免了档案分管存在的不足之处,对我国规模档案事业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要加强政府与党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监督工作,使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更加深入化,促进我国档案管理事业的统一化发展。其次,在统一规划管理的前提下,再对档案信息资源采取科学合理的整合措施,力争建立出名副其实的综合性档案,使社会档案资源的贡献需求得以实现。

3.3档案管理体制实现多样化

市场化促进了档案所有权的多元化发展,而后者又带动了档案管理体制的多样化。在以往,我国的档案管理体制受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的档案资料均实行统一管理模式,这在当时是符合档案所有权的实际情况的。而现如今,虽说国有档案的管理模式仍被普遍应用,但是对于非国有企业或者外商管理企业来说,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这类企业在档案的管理上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利,且不同单位的管理方式也应该有所差异,既可以实行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也可以选择分布管理的方式,亦或是两种方式的有效结合。

3.4档案管理与文件管理的有效结合

档案管理可以说是文件管理的发展与延续,文件管理为档案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时期背景下,档案管理与文件管理的有效结合可以促进我国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档案管理与文件管理的衔接关系可以通过统一的工作方法进行加强,既有利于减少档案部门的工作量,又能进一步提高进馆档案资料的质量。档案管理与文件管理实现结合的具有措施有:建立文件即时归档制度,并同时搭建档案文件一体化的管理平台,促进两者一体化的形成;结合不同地区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集约的优点,将档案管理的成本降低至最优点。

3.5政企分开,职责分明

我国机构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政事分开,政企分明,这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也同样适用,即档案馆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两者之间的职能要做到清晰明确,使各自能够充分发挥出独特的职能特点。档案馆属于文化事业机构,主要负责档案资料的集中管理,具体包括档案的接收,搜集,整合以及保管等工作,同时也提供和利用不同分管范围内的档案资料。档案馆是典型的事业单位,因此在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方面可与政府机构存在差异,有所创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是我国行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实施法律法规以及执行检查等多种手段,对各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管理。

4、结束语

上述内容主要对档案管理体制创新的意义以及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重点提出了五点关于新时期档案管理体制的具体创新策略。总的来说,我国的档案管理体制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较深,缺乏灵活性与创新性,建议相关部门根据时代要求不断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制,使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

参考文献

[1]何敏.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多元化发展思路[J].广东档案,2014,12(15):113-115.

第2篇

1.1完整性要求维护医院档案的完整,可以说是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要达到完整性要求,一方面要保证医院档案数量齐全,成分多样,使应该集中保存的档案不致分散和遗漏,维护全宗和全宗群的完整;另一方面要尽量保持医院档案间的历史联系,不能人为地割裂、分散。

1.2安全性要求医院档案是珍贵的历史记录,往往只有一份孤本,而且年代越久远的档案,其价值往往越大。但由于社会的和自然的原因,档案材料不免遭到损毁。因此,尽可能地延长档案的寿命,保护其安全,避免医院档案中的机密泄露,就成为档案管的基本任务之一。

1.3科学性要求现代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不再是对医院档案的简单出纳和保管,而要采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遵循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把档案管理活动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来进行科学管理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1.4规范性要求规范性要求,也就是医院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要求。档案管理系统不是孤立的系统,各个档案管理系统之间,档案管理系统和其它文献管理系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正在向网络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实行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使得档案信息资源得以共享。要达到规范性要求,除了要制订各项医院档案管理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并贯彻实施外,还可通过法规手段来实现。

1.5经济性要求在医院档案管理过程中应尽可能用最少的投资达到最大的效益,无论采用哪种管理手段,都要考虑它是否经济实用,能否用较少的成本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由于我国大多数档案机构经济条件有限,经济因素往往在档案管理系统运行中起决定作用。

1.6现代化要求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将各种现代化技术如计算机技术、缩微技术、复制技术、视听技术等应用于档案管理中,可大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医院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

2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医院档案管理活动与其它文献管理活动一样,包含了信息的输入、存贮、加工、输出这样一个信息传输过程,是一种信息控制系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对社会的相对封闭性医院档案直接关系到其形成者的切身利益,所以,档案一般自形成之日起,对外有相当一段时间的封闭期,然而医院档案管理的封闭性造成了档案保管和利用的矛盾,这种矛盾贯穿于档案管理的整个过程,并由此推动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2.2医院档案管理过程的阶段性就医院档案的流转程序而言医院,档案管理过程可分为档案室管理和档案馆管理两个阶段。处于不同阶段的档案所起作用不同,具有不同的价值,服务对象不同,医院档案管理方式也有不少差异。在档案室阶段,档案具有凭证价值,主要为其形成单位控制和使用,为本单位日常工作经常查考,具有过渡性;在档案馆阶段,档案对其形成单位的作用降低,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文化价值,进入永久保存时期。这个阶段的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为某个单位服务,而是要有意识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主动地提供档案为整个医院的各项工作服务。

2.3医院档案管理活动对档案形成者的依附性医院档案是在其形成者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反映了形成者的全部历史及其观点、经验和成果,包含了与其形成者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实和数据。因此,档案历来为形成者所有与控制,其价值与它的形成者有密切关系。目前普遍采用的在档案整理中保持档案的来源联系的作法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3.1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人们对档案管理的意识,档案资源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医院的档案管理与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是紧密相连的。随着医院管理向科学化、现代化和标准化发展,档案工作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档案工作人员是医院档案工作的管理者,对医院的档案工作实施全面的管理,在档案管理中起着领导、决策、指导、监督作用。因此,建立一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胜任本职工作、富有创新能力的档案管理队伍,并使他们充分意识到档案的价值及档案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自觉参与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的当务之急。

3.2完善医院档案管理的体制建设和制度建设多数医院原来的档案管理没有独立的机构,造成档案管理没有自,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医院应通过认真地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逐步建立医院档案管理的职能机构,确立档案室在医院中的地位,实现档案管理从分散模式向集中模式的转变,从而有利于档案的保管和档案信息的综合开发。档案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医院各级部门要严格把关,责任到人,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医院应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科室管理责任书之中,与科室主任工作实绩考核奖惩挂钩,明确科室主任对科室档案工作的管理责任,抓好归档材料的收集、整理,促进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3.3实行档案标准化管理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根本档案管理现代化不仅是先进设备的配置,还包括管理方式的标准化。医院档案的标准化是指现代化档案管理要符合档案的各项标准化内容、分类、编号及案卷目录,各个项目都要求标准化,符合各标准的规定。档案要做到标准化是指现代化医院档案管理必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步骤,从初步收集、整理到最后归档、存入微机,都要做到条理清晰、目的明确,保证档案完整,避免漏失档案的内容。

4结论

档案从几千年来的纸质载体到21世纪的电子载体,从理论到实践,从思想意识到管理模式,从工作手段到工作方法,从工作规范到质量标准等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研究知识经济给档案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医院档案管理的特点和要求,探索知识经济时代新形势下的医院档案管理对策,提出具体的、针对性的措施,对于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水平,强化医院的档案管理,丰富医院档案管理的理论内容,促进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宋东亮,顾宏革.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的发展策略[J].档案学通讯,2001.3

[2]潘习龙,徐莉,赵茜倩等.医院改革——医改的关键环节[J].国医院管理,2008,28(5)

[3]张新芳.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5,(21)

[4]郭祥丽,严晓春.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7)

三、建设大档案管理体制在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海南大学实行大档案管理后,全校的档案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档案工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服务的功能得到充分保证,同时也为今后学校档案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大档案管理模式在现行高校管理体制下也遇到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1.机构设置不科学,弱化了档案部门依法管理行为。《档案法》第七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职责是:“监督、指导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第八条第一款规定:高校档案机构的管理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和方针政策,综合规划学校档案工作。”目前,全国各高校档案管理机构在设置上,一是设立独立档案馆,一般列为学校直属业务单位或与图书馆、学报等单位一并定为教辅单位;二是设立非独立档案馆(室),挂靠校办或其他相关部门。两种设置的档案机构,都被排除在行政管理系列之外。建立了大档案的高校档案管理机构,也没有改变这种现状。准确地讲,档案馆没有行政管理权。有关档案工作文件要通过校办转发,档案工作会议也需要学校出面组织。由此可见,在现行高校档案管理体制下,档案馆本应依法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被不科学的“定位”完全弱化了。

2.职责与权力相分离所带来的困惑。实行大档案管理后,档案馆的业务职责与任务加大数倍,但相应的管理职权却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管理权限仍仅限于对本单位的内部管理。只有职责,没有职权的档案馆,在对学校各立卷部门归档管理及其他文献档案收缴工作中处于一种尴尬境遇。

3.没有相关配套政策而引发出“山寨”收费现象。《办法》首次赋予高校档案服务社会的新功能,同时也明确“用于个人或者商业目的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合理收取费用”;《办法》还规定“高等学校对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档案工作人员,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补助。”但是,《办法》已经颁布实施近一年,各地方政府还没有出台针对高校档案管理的相关收费政策和档案人员的补助政策。而建立大档案后,随着高校档案的有效整合,极大扩充和丰富了的信息资源,吸引了众多的利用者。于是,收费问题在没有一个统一规定和标准的情况下,各高校根据各自的政策采取了不同的收费标准。类似现象同样反映在对档案人员的工作补助上。

4.档案重要性被忽视的现象仍较普遍。主要反映在二级学院的一些领导干部身上。由于高校的特殊性,二级学院的主要负责人大多是单位教学、科研骨干,主要精力放在业务上。档案法制观念淡漠,视档案工作可有可无,对本单位的档案工作很少关心过问,档案工作被边缘化。

对策1:机构职能设置不科学和职责与权力相分离的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要赋予档案管理机构依法治档的职能,管理权的问题也就落到了实处。建议高校参照地方政府档案局(馆)两块牌子一套A-5的做法,在校机关设置档案处(馆)。这样,档案管理机构就能够承担起对全校档案工作的行政管理职责了。

对策2:行业收费是一个敏感且严肃的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建议由省一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牵头,通过调研提出一个收费与补助标准,报送物价部门审批,从根本上解决档案利用收费和档案工作人员补助不统一,不规范问题。

对策3:单位领导的档案意识对档案部门的影响至关重要,要加大档案宣传力度,加强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档案意识。

大档案管理是一个长期、系统、艰巨的工程,除了需要高校自身的努力,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的支持与关注。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把《办法》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才能实现大档案管理目标,把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第3篇

会计委派制是由政府部门和产权管理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委派会计代表政府和产权管理部门监督国有单位或集体企业资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的一种制度。实行会计委派制度是我国会计管理工作中的新生事物,是对传统会计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有两种形式,一种叫“会计委派直接管理”,另一种叫“财务集中制”。

1.“会计委派直接管理”形式。即以地方政府的名义向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直接委派会计人员。在这种形式下,委派对象大多是单位的财会负责人、主管会计,管理方式大多采用直接管理,即对会计人员的人事档案、职务晋升、工作调动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会计人员独立,并实行在单位之间定期轮岗制度。

2.“财务集中制”形式。即在基层成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中心,在保持各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各单位不再设置会计机构,不配备会计人员,只设报账员,将招考来的会计的行政关系等转到核算中心,割断了会计人员与其服务单位的人事隶属关系和经济利益关系,将会计核算权从单位行政管理权分离出来,取消各单位银行账户,统一进行会计核算、报送财务报告,保管会计档案等财务活动,实行“集中管理,分户核算”,融会计服务与监督管理为一体。委托单位资金的所有权、审批权、使用权不变,委托单位有权向会计核算中心查询本单位的财务状况、资金结余等情况。核算中心是在双方签订的委托书所授权的范围内对单位资金享有财务核算权和资金使用的监督权,无支配和使用权。

目前,会计委派制下会计档案管理的现状大致是:

一、委派会计受财政部门委派,直接到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工作,所形成的会计档案由委派会计整理立卷,会计档案实体仍在原单位保存,即保持了原单位全宗的完整性。但这种模式到了基层,特别是乡村一级,会计档案管理方式却发生了变化。各村的财务全部由乡镇的委派会计统一核算、报账,各村形成的会计档案也集中在乡镇统一管理,不再向各村返回会计档案。

二、会计集中核算地区或部门,在会计核算中心形成的会计档案由核算中心进行整理、归档、保管、提供利用。这其中,有的核算中心将委派单位的会计档案暂保管一年后向委托单位返回;有的则不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及时向委托单位返回,而是自行保管。由于会计核算中心是新成立的机构,大多是租用或腾出几间房当做办公的地方,办公用房十分紧张,报销、办公挤在一起,没有专门的会计档案库房和专门的档案员,加之各单位的报账人员频繁往来,环境嘈杂,十分不利于档案的安全保管,其形成的会计档案也基本没有规范整理,混乱堆放在柜子里。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会计委派制下的会计档案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为:

1.有的会计核算中心没有或不及时向委托单位移交会计档案。这不符合《档案法》特别是《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六条明确指出:“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结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形成的会计档案是委托单位委托被委托单位进行会计核算而形成的,尽管会计档案的实体由于保管单位的变更而变更,但他的所有权仍是委托单位,属于委托单位全宗的一个门类,应当保持一个单位全宗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2.纸质会计档案与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档案没有同步归档。会计工作由传统的手工记账形式到运用电子计算机形式记账,会计核算形式发生了变化,财政部颁发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第四章第七条明确指出:“电算化会计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书面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四十五条规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有关电子数据、会计软件资料等应当作为会计档案进行管理。”然而实际工作中,会计委派制核算的地区或部门,基本都实行了电算化会计,形成大量的磁介质会计档案都保存在会计核算中心,即便是定期向委托单位移交会计档案的核算中心,也只移交纸质会计档案。

3.会计工作与会计档案管理相脱节。会计档案是会计核算的产物,它产生于会计业务工作中,是会计工作的延伸,也是会计工作的终结。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委派制管理下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非常熟练,经常参加会计业务的培训和学习,但对档案知识,特别是对会计档案规范化整理标准知之甚少,也没有参加过会计档案管理的培训与学习。各单位普遍重会计业务,轻会计档案管理。在各单位制定的会计制度中突出强调了会计业务,却忽视制订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没有把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纳入会计人员岗位职责中。在会计人员上岗前,没有邀请档案专业人员讲授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造成会计档案整理质量不高,封面内容填写不全,装订不整齐,有的分类、排列不规范,无目录等现象,使整理出的会计档案没有达到规范化标准,更谈不上科学管理。

4.财政部门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合作。由于会计委派制是近些年来新型的管理模式,其业务主要接受同级财政部门的监管。然而从其成立至今,无论财政部门还是档案部门都没有对新管理模式下会计档案的管理作出具体的要求和规定,档案部门也没有主动地介入其中进行业务指导与监督。财政部门只管会计业务规范与否,而对会计档案规范与否少有问津,使会计委派制下的会计档案基本属于“失控”状态。

5.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亟待完善。制度不健全势必造成管理无章可循。不少会计核算中心并没有制定较为完善的会计档案立卷、归档、保管等制度,对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时间,整理标准,移交等问题没有作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规定。只突出强调了会计业务工作,忽视了会计档案管理,没有把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纳入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中,也没有配备专人管理会计档案。

针对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给会计档案管理带来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理顺会计档案管理体制。实行委派制管理的会计档案,应严格按照《档案法》、《会计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明确会计档案的所有权是委托单位,将委托单位的会计档案整理规范,在核算中心暂保管一年,期满后编制会计档案的案卷目录,连同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和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会计档案,向委托单位的档案机构移交。

2.加强会计人员岗位培训,提高会计档案的案卷质量。会计人员是会计档案整理的第一责任人。会计人员对会计档案规范化整理的熟知、熟练程度,决定了会计档案案卷质量的高低。因此,必须将会计档案管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纳入会计人员上岗前的培训,从会计档案整理的基础业务学起,使其熟练掌握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进而从源头上做好会计档案的整理规范工作。

第4篇

关键词:人事档案 档案管理 体制管理

1.引言

人事档案是发现人才、使用人才、管理人才的重要依据,在人力资源开发、人才预测和人才政策制订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对人事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够,种种现象说明,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迫切需要与时俱进,进行创新与变革,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2.人事档案管理新问题

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员流动性使现行档案管理体制显现了新的弊端。加之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企事业单位的优胜劣汰,毕业生自主择业和出国热潮的冲击,这些人的档案编交由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进行代管,而产生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

2.1弃档现象

“弃档族”主要由以下人群组成:一是部分跳槽人员,与原单位有劳动合同没有解除,又不履行违约责任弃档而去;二十应届大学毕业生,他们为了血爪合适自身发展的舞台,也未了解到档案的重要性而放弃了档案;三是因为代管人事档案费用太高,部分人认为收费不合理而不愿意缴纳费用而放弃档案;四是出国人员,无暇顾及档案;五是移民人员,档案无所用处。

2.2擅自扣档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绝大多数用人单位都认识到人才是决定一个单位兴衰的关键,部分单位为了留住人才,也为了减少自己培养人才的损失、或为了把业务交代清楚,就会用档案来扣留人才,来阻止或降低自己的损失。单位以擅自扣档的方式来阻止人员流动,与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的资源配置的原则是相背离的,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收到限制,从而使人力资源市场缺乏活力,有碍效益原则的实现。

2.3擅自建档

人事档案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原始性、唯一性。很多城市尤其是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中的许多单位,为了吸引众多优秀人才,改变了过去的人才调动一些做法,可以不要当事人的人事档案,并且有些单位还许诺可以为其重新建档[1]。从一定意义上说,重建档案能够加速人才流动,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需要,因为它是与扣留档案行为的反戈一击,有利于资源的整体优化与合理配置。但是擅自建档与我国人事档案制度一再强调的严肃性、唯一性是相违背的,会造成一人多档放的混乱局面,长期如此,会导致档案的真实性会受到严重的冲击。

2.4档案丢失

企业档案管理人员观念淡薄,人事档案工作制度、机构不健全,没有严把人事档案接收和调出关,档案人员调动时工作交接不清,档案不知去向。或者由于个人对档案认识不强,认为人事档案已经没用,人事档案在哪里根本不在意。

3.对现有人事档案遇到问题的对策

针对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的不断改革以及现有人事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结合当前管理水平与实际,可以采取下列对策对人事档案的内容、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等进行改革与完善。

3.1努力提高人事档案材料的质量

档案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其根源在于组织人事部门和单位领导的档案意识淡薄,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人事档案及其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增强组织人事部门和单位领导的档案意识,是解决当前人事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根本途径。同时在档案内容千人一面的陈旧模式下建立新的个性档案,针对不同的人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及时更新档案内容。对不同的工作岗位的个人而言,具体业务考绩的标准应有明显不同。

3.2人事档案对相对人有条件的适当公开

“只有揭开人事档案的神秘面纱,才能提高档案当事人对本人档案的认同度和信赖度,珍惜和善待自己的个人档案”[2],使当事人对自己的档案有适当的知情权,避免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同时也可以更有效地确保人事档案的质量。当发现个人信息有误时,可以及时提出更正,有利于人事工作程序的公正,同时相对人也会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发挥档案的重要作用,将档案作为向社会证明自己的重要信息,使人事档案充满活力。

3.3确定人事档案的所有权及取消档案管理的收费制度

我国人事档案的所有权不应该属于个人、单位或人才流动中心,而应当属于国家,这一点是有相应法律和现实的根据的。在现实管理当中,由国家通过法律或政策的规定,授权有关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室、相关的人才流动服务中心等部门一定的管理权,所有权的一部分权能(占有、使用权)发生暂时转移,但其所有权整体仍属于国家,并在公民死亡后归国家所有。

3.4严厉打击假档案的现象

要加大对《档案法》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提高政治觉悟,认清制假危害。人事档案是当事人一生的真实写照,是企事业单位对当事人了解的有效途径,对假档案和私自建档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对那些情节恶劣的、影响很坏的违法犯罪行为,不管是什么人,都要本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要毫不犹豫地绳之以法,予以坚决打击。

3.5建立数字电子化人事档案系统平台

实现人事档案现代化的管理是当今电子时代保证人事档案安全唯一性的最为有效的手段。首先,数字化档案不再需要大量使用档案原件,可以避免对原件造成损害,同时大大减少了档案丢失或涂改的可能性,便于管理;其次,档案经过数字化可以形成数据索引,从而提升了信息检索的可操作性;再次,数字化档案可以进行产品二次开发和信息整合,通过有针对性的编研工作将收集到的档案材料形成编研成果提供给相关部门,为宏观管理和决策带来极大方便。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高校;管理改革;档案工作

深化二级管理改革,是高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客观要求,也是进一步构建“科学合理、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二级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现实需要。进一步理清校院两级管理职责,增强学院办学主体地位,构建与现代大学相适应的的档案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对于加快建设特色高水平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二级管理体制下档案管理的特点

1.二级档案管理归档范围缩窄化

二级档案内容是学校一级档案内容的一个缩影。二级学院一般只涉及单一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其内容包括教学计划、科研成果、学生管理等方面,二级管理部门涉及的业务也相对单一,覆盖数量相对较少,是各二级单位改革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但是,无论从数量还是范围来说,相对学校层级的一级档案的内容还是减少了很多。

2.二级档案管理保管期限缩短化

按照《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根据档案的价值决定其保管期限,哪些是永久,哪些是长期,哪些是短期,对于永久保存的档案要及时移交;为了便于查询使用,一般情况下,各高校要求在第二年的上半年移交二级档案,即,将原件或重要资料移交学校一级档案馆(室)存档,复印件则由二级单位自主保管。较之学校层面的一级档案而言,二级档案保管的期限相对缩短了很多。

二、二级管理体制下档案管理的要求

1.建立二级档案归档的前移机制

档案收集、整理、移交到归档,是一个连续的系列过程。从对二级档案的移交过程来看,经常存在移交不及时、档案丢失等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一级档案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归档迁移机制,将明确列入归档范围内的重要资料,在二级部门档案形成时期就由一级档案管理人员提前介入,进行业务指导工作,甚至贯穿于指导整个收集整理过程,使得归档文件完整无缺,提高归档文件质量,便于长久保存和提供查询使用。

2.加强二级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

从目前高校档案工作的实际来看,绝大多数高校二级部门都存在着档案收集不完整、管理不规范、归档机制不健全、管理人员责任不明确等现状,往往容易造成重要文件材料重复归档、漏归档甚至不归档的现象。因此从学校层面来讲,加强对二级单位档案工作的指导和对人员的业务培训势在必行。在日常工作中,除了进行基本的档案管理技能的业务培训外,还应该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教学院部、管理部门进行分门别类的业务指导。才能从源头上杜绝二级档案移交归档是产生的各类不规范的现象。

3.提高二级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高校作为科学发展的前沿阵地,校园网的建设已经几乎覆盖了各个高校,相对而言,信息化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已经趋于日渐完善和成熟的过程,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导致高校各项活动的记录发生于网络数字化环境中,在这个进程中,档案信息化建设也呈现出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大部分重要文件资源、档案信息都将以纸质和数字形式并存发展已经成为档案管理技术发展的方向。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相比,各类电子档案的整理、查询、利用都显现出更加便捷方便的优越性。从这个意义出发,利用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技术管理二级档案,势必有利于节约二级档案管理成本、提高的管理效率。

三、二级管理体制下档案管理的建议

1.加强二级档案管理的宣传力度

强化档案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是加强各二级管理部门档案工作的前提。应当通过档案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大力,提高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培养责任心。要广泛通过会议、宣传栏、培训班、校园网络等各种途径宣传档案工作、普及档案法律法规知识,以此获得公众对档案工作的支持,树立档案良好形象。目前,大部分二级单位的档案管理者是兼职工作人员,在从事本职专业工作的同时承担着本部门的档案整理工作,应该在日常的业务工作中,形成一套收集、整理、归纳档案的有效工作程序,有针对性的便捷的在繁复的日常工作中把档案工作做好做实。同时,身为档案管理者,有必要积极宣传、普及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2.增强二级档案管理的保密意识

保密工作重于泰山,档案保密工作作为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高校二级档案是在工作中形成的最原始的真实材料,涉及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学生工作等各方面内容,如何甄别其是否属于保密范畴以及如何对有价值的资料进行筛选归档就成为很现实的问题。根据档案工作的特殊性,形成对口层级管理、逐级落实的模式,针对二级部门档案的内容,工作人员要从中找到保密工作与档案工作的契合点,一方面避免出现保密与档案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另一方面,避免出现档案工作和保密工作各管一摊的“脱节”现象。只有真正确保将有保密意义、有利用价值的档案进行整理归档,才能把档案的保密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蒋娟.高校二级管理体制下档案工作思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11(6)112-114.

[2]童晓风.浅谈高等学校院(系)级的档案管理[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9:83-85.

第6篇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改革;方法与对策

一、企业现在面临的严峻形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不断变化,各类企业也纷纷涌现,企业之间面临着不断的竞争,而有些优质企业因为没有良好的管理体制,使企业本身面临着破产和被吞并。在当今世界经济中,中国企业很难在外国市场立足。管理者若想使企业得到不断的发展与提高,在经济全球化以及本国的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处于立足不败的地位,最主要的策略应该是要优化自己企业档案管理体制,从中找出方法与对策,使企业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二、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改革方法与对策

1.企业档案管理最主要的是工作人员具备的素质。管理是企业经营有效的一部分,同样,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企业的信誉以及它所经营的产品质量,而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工作素质才能使企业管理有着良好的发展,企业发展体现了企业管理的水平,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会随之出现大量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为企业管理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对企业的管理还有经营提供技术、经验等方面的有利建议。企业的档案资料则是由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来操作,所以企业可以对这些管理人员进行培训。(1)企业档案管理人员要认识到自己本身工作的重要性,要不断学习,努力进步,提高自己所具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也能够很好的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结合起来。紧跟社会发展潮流和经济市场的进步,提高自己所掌握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创新,适应现代化建设。(2)档案管理需要管理人员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大量知识分子不断出现,而管理人员若不想被淘汰,将要面临着新的严峻形势。管理人员要听取优秀的管理建议,吸收别人好的管理经验,同时自照本身的缺点而进行改正,能够经常参与档案管理的学术讨论,与其他人员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同时进步。(3)档案管理人员也应该对自己企业有着全面的认知,要随时注意自己企业的发展方向与企业经营内容,积极提高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服务,以企业的经营与活动为核心,最大限度的发挥档案信息的有利功能。

2.科技档案是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关键。现代社会越来越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一个企业若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满足市场需求,人民大众的需求,从而生产出具备有较大竞争力的商品,这样就要具备一定的科技水平,企业经营生产研发出来的图纸与资料将是实际生产中与企业新技术发挥着关键的作用。(1)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提高自己的科学技术水平,加强对企业科技档案的管理与经营。(2)档案管理人员要仔细将自己所管理的企业档案加以管理,进行分类,有力加强科技档案,以电子信息方式对企业档案资料进行管理分类。(3)科技档案将会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因此需要提高企业的科学技术水平,要对企业的科技进行创新与研发,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4)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需要对企业的档案资料进行保密管理,所以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保密措施,严禁外界蓄意干扰,妥善管理与利用档案信息。

3.档案信息的全面开发与最大利用是企业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企业档案管理资料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收集与分类,从而对企业档案有着合理的利用。档案信息开放资源能够使企业收获最大的经济效益。优化信息服务,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不断完善档案信息资源,合理利用开发企业档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与创新道路,全面发挥企业档案信息的作用。(1)各个企业都有不同的经营内容与方式,要根据企业本身的经营方式与内容来进行对企业档案管理建立咨询网络,认真听取市场以及相关人员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与建议,则其优者而从之;同时将有利于企业的信息与数据建立档案信息库。(2)企业应该要良好的利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互联网的进步对企业也有着最为方便快捷的作用,可以将企业形象进行网站设计,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企业档案网络系统,能够完善建设电子档案,便于企业所在的行业范围中的所用用户能够方便的享用与利用企业的档案信息资源。(3)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企业能够快速掌握及时、完善、准确的企业信息数据资源。在严峻的市场经济情况下,企业要努力快速发展,壮大本身的企业优势,不断适应变幻的现代社会。同时,若想在同一行业的企业中,能够很好的发展自己,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需要准确全面获取与自己同一行业的信息资料。积极吸取对于他人的优势,弥补本身之不足,做出相应的改变与改善。

参考文献

[1]金华.优化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法与对策思考[J].企业档案管理,2012,11(3):0268-1.

第7篇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新体制

一、在新体制下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建设的方案策划

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我们向各个分、子公司提供可供选择的三种档案管理体制方案。

(一)集中统一管理模式

档案管理机构的基本构成是:

1.设立文件、图纸资料制作的文印室,配备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工程复印机等硬件设备及相应软件,采用联网打印方式,承担企业所有纸质文件制作及分发、传递任务。

2.设立资料档案室,配备库房、文件柜和联网电脑,统一管理企业的现行文件、半现行文件和各类档案。承担企业全部或者大部分纸质版本、电子版本文件材料的接收、分类、管理、提供利用、版本有效性管理任务。

(二)大分散,小集中管理模式

按照"谁产生,谁管理"的要求和统一的制度、标准,将现行文件、半现行文件与档案分开管理,制作、传递、保存、管理等环节分开管理,不同种类的文件、档案在不同的业务部门安排人员专管或者兼管,形成档案、信息管理各个环节互相配合、互相监督的管理机制。

档案管理体制的基本构成是:

1.技术文件和经营文件的制作、分发业务,分别由相关业务部门根据情况指定人员专管或者兼管,因为图纸的复制分发工作量大,在技术部门可以设专人管理。

2.现行文件、半现行文件和档案均由产生文件的部门予以相对集中,指定人员负责管理。其中图纸资料由于涉及版本有效性管理,可以在车间设立资料室,由专人负责管理,其他文件、档案由相应单位指定人员兼管。

3.各部门业务工作中形成的应当长期保存的文件,由各部门分别指定人员兼管,负责收集、立卷、每年定期送公司办公室归档保存,其它种类的档案由形成部门相对集中管理。

(三)建立在少纸化办公基础上的"分散+集中"管理模式

全力推行"少纸化"、"无纸化"办公。信息传递尽量在内部网络进行,运用专门软件做好电子信息的归档保存工作。

纸质文件集中管理,电子文件由计算机系统管理。在企业的综合管理部门如办公室派人兼管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在生产车间设专人管理图纸资料。

除产品、人事、基建、设备、财务、实物(营业执照、资格证书等)档案以外,所有的档案一律以电子信息保存,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产品、人事、基建、设备档案也可逐步转化为电子档案保存。

(四)三个方案的优劣比较

经过分析、研究、比较,首都航天机械公司新建、扩建、迁建的分、子公司根据自身的情况,分别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如首都航天机械公司采用了第一种模式,天津分、子公司采取了第二种模式。怀柔分、子公司则由母公司直接负责其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总之,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是根据分、子公司的具体情况确定的,目的是使这些企业的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一开始就走上"规范、明确、高效"的轨道。

二、在新体制下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建设的制度准备

(一)以档案法规为依据

档案管理工作的法律依据,不仅有《档案法》,还有《知识产权保护法》、《会计法》等专业法律法规,此外《保密法》等法律法规,也是档案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法律依据和保证。

(二)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指南

经过几代档案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建立起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组成的档案信息管理标准、规范体系。特别是我们航天系统的信息管理制度《文书档案案卷格式》、《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等,都是我们建立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体系的依据性文件。

(三)重视法规、标准、制度的执行情况考核

这是在企业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建设中非常重要,又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母公司要担负起对分、子公司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职能,二是分、子公司自身要确定法规、标准、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考核的责任单位,明确责任内容,三是分、子公司要建立法规、标准、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考核的具体操作办法,其基本要求是简便易行,四是分、子公司要把检查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保证管理标准、制度的有效性。

经过各级档案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首都航天机械公司所有的分、子公司均相继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档案信息管理规章制度体系。

表1三个方案的优缺点比较

比较/方案1方案一1方案二1方案三优点11.便于专业化操作。11.专职人员数量减少。11.管理人员数量减少。12.易于规范化。12.环节减少,效率提高。12.有利于管理规范化。13.责任明确,减少扯皮。13.资源分管,责任分担。13.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14.对管理条件要求最低。14.对管理条件要求最低。14.大幅度减轻管理工作量。缺点11.人员数量较多。11.影响管理的规范化。11.对管理条件要求高。12.管理效率受到影响。12.人员数量似减实增。12.管理起点高。13.对形势变化适应性不强。13.不利于信息共享。13.管理的规范化不易保证。

参考文献

[1] 虞亚梅. 新时期,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J]. 档案学通讯,2009,1.

[2] 刘守华. 新时期,需要我们转变的八个观点[J]. 中国档案,2002,1.

第8篇

一、当前企业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在人才市场中,人员的流动性越来越自由化,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双向选择性”也越来越明显。企业在招聘录用员工时更看重的是员工的工作能力以及人品方面,而员工与企业在达成一致性的时候更多的是由劳动合同进行书面的约束,而不是人事档案,员工只要按照劳动合同中的协议条款进行,则可以自由的选择职业流动。正是由于这种自由性,现阶段的员工以及人才市场中经常会出现由于个人发展原因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员工选择跳槽的情况,而员工未及时办理转档手续,因而造成了很多死档或者弃档的存在。更是由于对人事档案重视程度不够,出现很多人事档案遗留在原由的人才市场或者交流机构中,这样导致后续进行有关人事方面工作的时候欠缺相应完整的档案资料查询,为后续的人事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二)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够

在企业内部中,人事档案有关部门长期受到一些机要性和制度方面的制约,有关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长期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采取单一的服务方式,导致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在服务意识上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对于人事档案的管理,管理者将重心过多的放在了保管资料方面,对于人事档案中所记录的一些信息资源都没有很好的进行利用,为企业调配人员,考察员工提供应该具备的价值。

(三)企业人事档案内容不够完善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盈利,对于员工的管理也是为了最大力度的刺激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而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差别很大,因此人事档案的管理除了具备员工的一些基本信息之外,还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管理需要充实一些内容。但是在企业中,人事档案管理资料内容基本上只显示了员工的年龄、学历、个人履历等这些基本内容,对于员工在岗位工作上的业绩表现,工作贡献等都没有详细的归纳和记载,因而不便于对这个员工进行很详细的了解。

(四)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水平落后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内部的档案信息管理模式也开始发生转变,在一些信息网络应用发达的国家已经开始用电子档案技术逐渐取代纸质档案,但是在我国企业中,传统手工记录的形式仍然大量存在,并没有将电子化技术很好的融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

二、如何改进职工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人事档案的宣传

人事档案在管理中面临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员工以及领导的不重视,这种不重视主要源于对于人事档案管理作用的不清楚,因而有必要对员工及领导加强人事档案管理重要性和作用性的宣传,无论是员工还是管理者都应该正确对待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例如可以通过一些形式对企?I员工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办法的宣传培训,提高了员工的意识,才能更有效的推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促进其资源利用性的有效开发。

(二)强化服务意识,提高业务能力

人事档案中所记载的员工信息对于人事管理工作包括人员岗位的调动、工资结构的调整等都具有重要的依据作用,针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人事有关管理人员应该转变传统的工作思维,增强服务意识。首先需要对已经存在的档案信息进行整体归纳,其次针对各部门岗位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最后对所保管的所有人事有关资料进行整体盘点,建立明确清晰的档案管理体系。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企业一般会形成自己一套有序的规章制度,但是面临着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和新的状况,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会有些规章制度不适应变化中的社会形势,因而需要根据实际的社会需求不断的调整规章制度,及时建立健全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让其更能够适应企业人事管理相关工作。另外还要不断充实完善员工档案的资料信息,扩大收集员工信息资料的来源,为企业进行有效的人员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四)加快人事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在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是时展的要求,也是企业步入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对于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可以将人事档案中的编码、查询、统计、存放位置以及个人信息等都输入到计算机内,逐步建立完善的信息数据库,这样不仅可以省去大量的人力,同时还能避免人工误差或者错误率,便于后期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和保存,有利于延长档案资料的清晰时间和保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