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12 16:01:4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建议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本文主要描述了网络给中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及出现的社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家长、社区都有责任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他们正确利用网络资源,健康上网。本文针对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健康上网的途径作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网络 危害 引导 健康
【正文】
我叫汪向云,是河南省西平县谭店乡谭店第一初级中学的一名教师,现担任八年级三班的班主任,接任班主任以来,我发现在学生中出现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就是我班男生在半夜十点左右,躲开值班老师的监控,偷偷翻墙出去上网,经过多方努力调节,也不能遏制网吧对学生的诱惑,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也许你还没注意到学生沉溺于上网,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有什么后果吧?现在让我们分析一下青少年沉溺于上网会有哪些危害。
一、沉溺于上网聊天、交网友,青少年本身的精力有限,晚上沉溺于上网,白天上课睡觉,会使他们丧志,无心向学,成绩一路下降。成天结交“网友”容易被入岐途。贪玩是青少年的天性,本无可厚非,但是玩得是有个界限的,而青少年是未成年人,对这个界限掌握往往没有能力控制和把握,许多青少年在网上认识“网友”,不论对方是谁,是什么身份,便与之交往或网上不见不散,或是电话联系的约定见面,更为甚者早恋、离家出走。
二、长时间利用计算机设备,交流、玩耍都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与社会生活、自然界接触较少,导致人际关系淡漠,缺乏生活体验。更有些学生,沉迷于网上虚拟世界,产生悲观厌世的心理,患青少年抑郁症的不在少数。
三、沉迷于网络血腥游戏,会使青少年变得性情冷漠,缺乏同情心、爱心,脾气变得暴燥、冲动,易怒。如有不顺心的事情,犯罪的火花就会在他们心中擦着,更有甚者,疯狂的游戏使青少年完全沉醉于其中,模仿游戏情节,做出犯法的行为,后果不堪设想。
作为他们的班主任,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说网络时代对我们的挑战是十分严峻的,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网络的精彩,使得学生真正能从思维上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开阔眼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素质。然而网络上的信息,既有好的,亦有不健康的;既有营养品,又有垃圾,对于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的中学生来说,很容易误入歧途,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因为沉迷于网络而荒废学业,甚至犯罪,因此,加强引导中学生健康上网势在必行。
首先,家庭要负起责任,真正对中学生上网进行监督。当前,由于在校内上网时间受限制,学生上网的主要场所在家里,这样家长在引导学生健康上网中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家长要适时与孩子共同分享网络带来的快乐;另一方面家长要及时注意孩子的行为,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上网方式,使孩子既能理性走进网络,又能自然回归现实。
其次,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我们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就必须从多渠道进行。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作用,开辟网上德育阵地。在学生登陆网站之前,可以给他们一个专题,例如:查查关于环保的资料,收集一些你感兴趣的时事新闻,用来等等。在网上,学生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通过有效的分析、参与、整合、创新,很快地便有所获。把活动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在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
再者,对待学生上网的问题,我们也应该做到积极地正确引导,疏而不堵。在信息高度发展的网络经济时代,网络已被广大的青少年,特别是中职学生所喜爱。网络带给人们的好处是无法形容的,要让他们“回避”网络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味地采取“堵”的方式是无济于事的,反而会弄巧成拙,使他们产生叛逆思想。无形中就切断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融入社会的一条途径。让学生知道网络上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应该沉迷的。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学习和使用网络中对自身有帮助的信息。学生只有自身养成正确上网的观念,形成健康的心理,这样才能在网络中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迷失方向。他们要靠自己去判断信息的真伪,去抵抗不良信息的侵蚀,去控制上网娱乐的度,使自己在网络中获取有益的知识,了解书本上没有的信息,让自己高效使用网络。
眼下,许多青少年沉迷于电脑网络游戏,经常一玩就是四五个小时,而眼睛得不到片刻歇息。一些医学专家提醒,长期沉迷网络,不但可导致自主神经紊乱、精神障碍,而且还可能引发眼部疾病。例如,长时间、近距离注视屏幕,眼睛异常疲劳,可能引发近视、白内障。此外,由于一些网吧的环境比较差,眼睛常会缺氧而出现酸胀、疼痛,较长时间后容易引起结膜炎甚至青光眼。医学专家呼吁,青少年应远离网吧。如确需使用电脑,也应使用40分钟后休息片刻,以缓解眼睛疲劳。
少女不宜穿尖头高跟鞋
现今商场鞋柜又出现了各种款式的尖头高跟鞋,似有引领时尚潮流之势。但医学专家对追求时髦的年轻女性提出忠告,尽量少穿尖头高跟鞋。因为长时间穿尖头高跟鞋可使脚趾与鞋不断挤压摩擦,趾部血管管壁随之增厚,容易形成血栓,从而影响趾部神经的血液供应,以致神经变性而引起疼痛,此病症称为高跟鞋跖痛症。另外,穿高跟鞋还可增加腰椎的负担,长此以往,会导致严重的腰腿痛。
我国老年人并不"缺钙"
在日前召开的"骨质疏松学术年会"上,一些专家指出,目前在临床上诊断为骨质疏松的病人中,表现为血钙偏低的仅有10%。导致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最重要原因是,人体内分泌代谢失调。据专家介绍,骨质疏松是由于人体内分泌代谢功能紊乱,钙、磷代谢失调,骨骼无法有效地吸收、利用钙元素,致使钙元素由消化道大量排出。因此,只有提高骨骼对钙元素的摄取率,才是预防骨质疏松最有效的方法,盲目补钙是不可取的。
[关键词] 青少年;上网成瘾;网瘾倾向;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3.1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1(a)-150-02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the problem of teenagers' internet addiction
YIN Yuhong
(Pingdingshan Health School in Henan Province, Pingdingshan 467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Find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enagers' internet addiction of Pingdingshan through making investigations, analyzing the question, putting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leading and helping the masses of teenagers to use internet correctly, and establishing the healthy idea of internet surfing and giving up internet addiction effectively. Methods: Choosed teenagers from 7 schools and 4 Net bars in Pingdingshan, adopted the way of investigating, visiting and having an informal discussion at random etc by questionnaire type, releasesed 2 000 questionnaires together. Results: Through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found the number of network addiction teenagers in Pingdingshan account for 15.68% of the teenagers of net surfing and about 12.09% of the persons of net surfing was prone to network addiction in colony without the network addiction. Conclusion: It is very urgent to lead teenagers to use internet correctly, prevent teenagers' net surfing from becoming the addiction, giving up teenagers' internet addiction and setting up the internet culture of security and civilized internet surfing.
[Key words] Teenagers; Internet addiction; Trend of internet addiction; Analysis and research
网络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对青少年的影响却有其消极的一面。不少青少年由于种种原因而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被暴力游戏等不良网络内容所吸引,过分沉迷网络世界而成瘾,造成人格上的不健全,不仅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实地调查了平顶山市3所中专学校、2所高中学校和2所初中学校,以及4家网吧,调查对象主要是年龄为13~18岁的初中生、高中生、中专生和无业者。
1.2 方法
本调查主要调查有上网经历也就是青少年网民,采取问卷式的随机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共发放问卷2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853份,回收率为92.65%,其中男生986份,女生867份。
2 结果
2.1 青少年网瘾与网瘾倾向比例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平顶山市网瘾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5.68%,而网瘾倾向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约12.09%的比例。青少年网瘾现象严重,需要引起重视。
2.2 青少年网瘾群体性别分布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网瘾青少年为15.63%,比例高于女生(8.71%),男生网瘾比例明显高于女生。
2.3 青少年网瘾受教育程度分布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为17.83%,中专生为23.51%,高中生为8.43%,无业者为18.03%,初中生和中专学生比例偏高,网瘾现象严重。
3 讨论
3.1 产生原因
3.1.1 内心空虚,缺乏情感交流[2]。初中生因为起初课业负担不是很重,时间充裕导致上网成瘾;中专学生则是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学习轻松,远离家长看管导致上网成瘾;高中学生因为学习负担重,无暇顾及上网,比例相对较小;无业者则是没有固定职业,只可用上网来消磨时间,或者寻求刺激。总的来说,还是因为他们在心灵上空虚,生活中缺乏情感交流,导致沉溺于网络。
3.1.2 家庭教育方式存在问题[3],缺乏正确引导。家庭的教育方式单一,相当多的家长将更多的精力放到提供经济支持上,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问题则关注不够,易于沉溺于网络。
3.1.3 学校传统的教育方式单一,校园文化活动缺乏多样性。学校大多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一味地加重课业负担,一好百好,校园文化不丰富,个别学生学习成绩差,在学校得不到认可,只有逃避到虚拟世界来满足[3]。
3.1.4 思想不成熟,缺乏自控能力[4]。由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思想和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足够的识别和自控能力,社会经验缺乏,冲动性强,喜欢新奇和刺激的事物,极易沉迷于网络世界。
3.2 解决对策
3.2.1 学校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对学生上网正确引导[5]。鼓励青少年多参加学校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一个学习之外的交流互动的渠道,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减少网络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吸引力。
3.2.2 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平和的心态与孩子交流,避免粗暴或者歧视性的干预方式[3],帮助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建立家庭情结,满足其精神需求。
3.2.3 家庭、学校都应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对出现心理危机的青少年及时干预,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
3.2.4 净化网络环境,创建绿色上网场所,文明上网[4-6]。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办好主流网站,净化网络教育,倡导文明上网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目前平顶山市青少年上网成瘾已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预防青少年上网成瘾,以及戒除青少年网瘾,建立安全文明上网的网络文化,已经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5)[OL].人民网,2005-11-23.
[2]吕亚东.当代青少年网瘾原因及处理方法浅析[OL].省略,2008-07-28.
[3]秦洪良.青少年网瘾问题亟待重视[N].大众科技报,2006-03-05.
[4]尚飞,鲍盛华.心理、精神专家剖析青少年上网成瘾四大原因[OL].新华网.省略,2004-04-14.
[5]权益部.青少年“网瘾”问题的分析与对策[N].今日信息报,2007-07-20.
关键词:新课程思想品德网络教育
一、.引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总目标为:“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随着互联网络的迅速扩张与发展,一方面,网络成为青少年学习新知识、结识新朋友和产生新创造的快乐源泉;另一方面,网络也成为部分青少年荒废工作与学习、逃避现实生活和沉溺虚拟空间的险恶陷阱,甚至成为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直接诱因。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网络道德教育应当得到极大的重视,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和利用网络,确实发挥政治学科在网络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探寻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效性,提高思想品德学科在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力度。
二、教学案例
1.教学准备
以《学会拒绝不良诱惑》――青少年如何正确使用网络(七年级上)为例来探讨我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教师能通过活动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的功能,合理安排使用网络的时间,积极主动去利用网络而不被网络所使用,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为今后的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教学目标,我设计了教学的思路:
(1)教师使青少年能全面获得关于网络使用方方面面的利与弊的知识和信息;
(2)教师和青少年一起探寻和澄清关于网络使用、网络过度使用的界限以及他们对网络过度使用的态度;
(3)练习做决定、设定生活目标、交流、拒绝、抵制压力的技能;
在课前我准备了有关网络成瘾的案例;建议学生上课前做“我们身边有哪些诱惑”的调查;搜集关于网络使用的利与弊的知识和信息。
2.课堂教学
我通过一个小小的游戏――网络连接你我他,激起学生的兴趣。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网络飞速发展的时期,网络的发展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我们大家一起探讨与交流一下因网络而引起的各种问题。下面的这个活动让我们思考网络对你个人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请全体学生围成一个圈。我出示一团绒线球,介绍活动规则:教师摸住绒线球的一端,先大声地说出自己的名字,然后用一句话来说说网络对自己的生活带来最大的影响是什么,并说出自己希望能怎样使用网络。可以采用以下的句型:
我某某某,喜欢(不喜欢、讨厌)使用网络,因为网络让我(给我带来了)――,我希望我能――
当学生之间形成了一张用绒线球织成的网络时,可以就这张“网”和学生进行以下的一些对话: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张网络中的一个端点,与我直接联系的虽然只有两个人,但通过网络,我们和所有人都有联系。网络使我们的联系变得更加便捷。那么,同学们认为:网络使用对青少年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这个过程是让学生从鲜活的情境转入问题探究中,在竞争与合作中得到交流。通过辩论赛的形式,希望引导学生直面网络给自己带来的有利和不利,自己来总结网络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并能在网络的使用过程中,学会使用网络而不是被网络使用。
师:据媒体报道,至少10%的中小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专家指出,青少年一旦沉迷于电子游戏,就会产生越来越强烈的心理依赖和反复操作的渴望,不能操作时便出现情绪烦躁、抑郁等症状。电子游戏是中小学生娱乐的一种方式,但沉迷于玩电子游戏有很多危害:对视力、神经等造成损害,使大脑的灵活性下降,影响学习成绩,诱发寻衅滋事,勒索财物、打架斗殴、参与赌博等违纪违法甚至犯罪行为。
学生分小组讨论发言。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可从四个方面入手:家庭、社会、学校、自身寻找原因和解决对策。
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一份“抗拒诱惑计划”(包括网络及其他的诱惑),并按计划实施,一个月后检查实施情况。除了学生自评之外,还要发挥他评的作用,让同学或家长作为此项计划的监督人,帮助自己实行计划。
三、总结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讲到底,采用“注入式”“满堂灌”“题海战术”,教师教学活动中片面强调课堂、课本,以教师为中心,为了换取高分数,抑制了学生们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与发展。大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从而降低德育的实效性。自从尝试运用互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后,经过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深受学生欢迎,效果良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地提高了,思想品德课堂成了他们的心灵俱乐部,学生在课堂上,人格得到了尊重,情感得到了体验。2.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学生在课堂上经常通过自由地讨论与辩论,使观念得到澄清。3.学生的创新精神、协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宽松的气氛与环境便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主体性人格得到体现,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得到培养。4.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逐步增强。每节课上课之前,都要求学生主动获取相关的信息,为下节课做好准备。以便使学生在课堂上更主动、更有目的、更有思想地交流互动,体验情感。5.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实效性有了明显改善。传统教学重“知”不重“思”,教学目标过分强调知识方面,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明显不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受到严重忽视。在互动教学模式运用的过程中,不仅体现了德育的知识侧面,更着力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引导。学生更明显的感觉是这些道理不是教师说教来的,而是自身感悟到的,这样一来大大地提高了网络德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张天保著.《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朱明光,蓝维等著.《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游戏;成因;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2-0276-02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么多中学生沉迷于游戏?这种沉迷于游戏会有什么危害?许许多多的问题有待解决。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有责任去了解中学生玩游戏的心理,并寻求解决学生沉迷于游戏的方法。帮助他们认清游戏和学习的关系,让教师和家长了解游戏,正确引导学生。
1.中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成因
学生喜欢玩游戏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中出现较多的有:好玩、刺激、发泄不快、忘记烦恼等。归纳起来,学生喜欢玩网络游戏的成因主要如下:
1.1好奇心的驱使。中学生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一旦他们发现某种新事物,他们就想去试试,对于网络游戏也是如此。
1.2自尊心的驱使。现在的中学生自尊心很强,当他们听到同学或朋友在谈论玩游戏的体会时,就会有种失落感,觉得自己落后于他人。
1.3网络游戏的制作与设计直接吸引着中学生。许多游戏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的,场面惊险刺激,游戏一关接着一关,引着学生玩下往。
1.4对学生的评价机制过于单一。分数高低成为大多数老师与家长衡量一个学生的决定性因素,从而使得许多的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现在的中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压力大,有些学生有着强烈的厌学情绪,因为学业不好,经常被家长或老师批评。对学生而言:精彩的游戏画面与在他们眼中乏味的学习内容相比;在游戏中所获得的成就感与学习中的失败感相比,他们会更加向往扮演游戏中的成功者角色。
2.沉迷于网络游戏对中学生的影响:
2.1危害健康:现代医学研究表现:长时间接触电脑,会引起神经衰弱、视力下降等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疾病。长时间心情紧张的端坐在电脑前,不良的端坐姿势也可能引起脊椎畸形发育,甚至"驼背", 有些学生甚至为玩游戏而不吃、不喝、不睡严重影响健康。如果在网吧上网玩游戏,网吧里封闭的环境所引起的空气恶浊也可能带来呼吸道疾病等等。
2.2影响学业:有些学生上课无精打采、萎靡不振,学业一落千丈,因为他们沉迷于游戏中,几乎无时无刻不想着游戏中的情节,想着如何去战胜别人,如何多练级数,那些精彩的游戏画面与在他们眼里的乏味的学习相比,学生在游戏中所获得的成就感与学习中的失败感相比,他们会更加向往扮演游戏中的成功者角色。长此以往,他们产生厌学心理,过分沉溺于电脑游戏,为了玩游戏而逃学、辍学。
2.3增加经济负担:网络游戏的内容很多不外乎练级和买装备,然而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随着上网时间的增多,上网费也在不断增高。而且,玩游戏所需的游戏卡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充值。这在无形中给中学生增加了经济负担。当学生无法承受负担时,他们便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其中包括暴力抢劫、偷窃等违法犯罪行为。
2.4人格的缺陷:现在很多游戏本身内容上不健康, 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成分,这就容易模糊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认知,会让学生误认为通过这种伤害他人而达成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加上青少年缺乏对事物辨别是否的判断能力,很容易由此而引发人格发展的不健全。有些学生会模仿游戏中的情节,在学校和生活中上演了很多暴力事件,在社会中造成为了不良的影响。可能还会为学生接触黄色污染开辟一条极为方便,而家长却难以发现这一隐密的通道。
3.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对策研究
3.1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闪光点:陶行知四块糖果教育学生的故事发人深思:一天,陶行知看到一位男生要用砖头砸同学,便上前制止,并让男生到校长室去。等陶行知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那里等候,他掏出一块糖果给那男生:“这是奖励给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又掏出一块糖:“这也是奖励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又掏出第三块糖果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已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教师教育学生的目的是把跌倒的学生扶起来,重整旗鼓,朝正确的方向走下去。一个人没有不犯错误的,但我们不要去惩罚每一个错误。当学生玩游戏,教师更多的该是引导,而非批评指责。许多爱玩游戏的学生是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在学业里一直得到的是挫败感,转而在游戏里找寻成就感。因而在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闪光点,以鼓励代替批评。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满爱心,肯定学生的成绩,而不是去寻找学生的缺点。
3.2学校应加强思想教育并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学校应通过开设讲座等方式,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对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努力提高与健全中学生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最终帮助其完善人格,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治本的问题。另外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体活动和各种科技兴趣小组、文艺沙龙等,把学生的注意力从网络转移到校园生活中来,帮助他们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
3.3家长应多培养学生的兴趣好爱并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家长可以多培养学生一些兴趣爱好,如让学生学钢琴,画画、乒乓球等等。防止孩子的兴趣集中在网络游戏上。
家长应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中国现在的社会,把成功限定在一个特别狭小的范围之内,对孩子们来说考高分,成绩好就是标准。但是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在小学、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分数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分数低就认为孩子没出息。所以家长一定要改一改判断成功的标准。否则孩子就会受到无数的伤害,因为任何一次考试只有一个第一名。如果一个班里有60名学生,难道除了第一名,其余的59个孩子都是笨蛋吗?都是失败者吗?绝对不是!孩子分数高是成功的标准之一,但是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是必然的标准,更不能当做是惟一的标准。人品和道德教育好,是孩子一辈子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农民、工人、大专生、中专生等等,都成为了成功的企业家。所以教育只能决定人生的一部分,不能决定一切。
3.4社会应加强网络游戏监管力度:从社会角度看,要加强网络游戏法律监管的力度,依法规范网吧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创建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应大力组织开发具有我国文化特色、主题积极、内容健康而又情节生动的网络游戏产品,鼓励游戏开发商开发培养学生互助协作,提高品德修养的游戏,或益智游戏等等。例如网络游戏中有很多都是益智类小游戏,如智能拼图、连连看、俄罗斯方块等都是需要玩家动脑筋的。
总而言之,学生热衷以至迷恋网络游戏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因此,必须从孩子的成长环境、心理健康、网络游戏的规范等多方面入手,让孩子学会“绿色”上网、健康游戏。只有社会各界形成合力,才能真正解决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的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职生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
最近,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了《青少年网络伤害问题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我国近半数青少年接触过黄色网站.青少年上网时长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近七成青少年靠网络“减压”或“发泄情感”,半数以上青少年因上网导致身体不适,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呈增长趋势并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让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一如何提高学生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公众而对各种媒体信息(即对报刊、电视、广播与互联网、手机上的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体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具体包括媒体信息选择、理解、评价、质疑、创造和批评的能力。对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有利于使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使他们批判地看待大众媒体,有效地抵制各类信息的负面影响,同时有利于帮助他们完善和发展自我。
一、高职生媒介素养缺失的主要表现
在中国的高校录取工作中,高职录取永远是排在大学(这里指的是综合性的大学,下同)之后。因此,总体而言,高职录取分数要比大学低,虽然分数不能决定一切,但这从侧面反映了大部分高职生缺少大学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生活的自律性,这也决定了高职生比大学生更易受到不正确的思想的引导,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纪观有可能走向偏差。目前,高职生媒介素养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度相信大众传媒。目前大众传媒发展迅速,其内容五花八门,这对于辨别能力不强,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学生的影响很大。现在,不少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千方百计制造轰动效应,对于一些明星的言行或者是一些事件不加甄别,如对杨丽娟追星事件、“艳照门”事件大肆宣扬。面对铺天而来的传媒,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年学生会形成一种错觉:媒体所介绍的、所宣传的就是真实的,就是正确的,于是纷纷仿效,这对学生的成长极其不利。另外,有的品味不高的媒体为了迎合某些人的心理需求,大力宣扬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受主义,片面强调个人利益和个人人权,认为人生应及时行乐,忽视、贬低甚至无视社会公德,这也无疑给青年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消极影响。
要特别注意的是,当前西方国家并没有放弃对中国实行“西化”和“分化”,青少年因为思想不成熟,易冲动,成为他们进行“西化”和“分化”的主要目标之一。西方国家想方设法利用大众传媒误导学生,利用传媒的手段多方面进行思想和文化上的渗透.推销西方的价值观。正在形成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青年学生如果缺乏正确的认识,便会被西方所掌控利用。
2过度沉溺于大众传媒。现在随着网络的普及,不少青少年沉迷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如果过度沉迷,就会迷失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世界产生隔阂,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青少年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甚至可能导致其人格的异化,不利于青少年健康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塑造”。高职生而言在入学时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学习一门技能,以便更好地就业,所以他们一般不会对学业有更高的要求,专转本或者考研读博的学生也很少,学习上迷惘、没有目标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上网。另外,高职生还处在青春期.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和新鲜,而互联网上各类信息混杂,这在某种程度上刺激着他们的窥视欲。此外,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好幻想,网游正好迎合了这样的心理。总而言之,青少年如果沉溺其中。会阻碍自己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阻碍自己社会生存能力的发展。有的青少年甚至对网络产生心理依赖,并产生消极的影响。据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调查数据显示,现在中国有1600多万青少年有网瘾。因此,在学校教育里增加媒介素养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二、高职院校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几点建议
1 成立研究机构,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高职院校应更新管理观念,认识到媒介素质教育是学生思政教育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成立专门研究机构,对可能影响学生的大众媒介进行研究和分析,并进一步推出相应的管理措施。高职生有着不同于大学生的特点,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因此,高职院校里要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针对学生的特点展开研究,研究目前大众传媒中哪些信息对学生有影响,哪些信息易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并按影响程度大小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除了制定措施之外,高职院校还要加强执行力度,一个好的制度的贯彻与执行也是关键,因此,高职院校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首先帮助教师提高媒介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学生。
关键词:中学生 网络成瘾 原因 教育对策
一、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1.学生自身因素
(1)生理因素:中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与生理上的奖赏机制相关。当学生长时间投入游戏中,并产生愉悦的感觉,这种快乐的正性情绪会被强化,从而依赖产生这类情绪。一旦投入到网络游戏中时间过长达到一定程度,或在游戏中处于活动状态,便会产生轻松愉快、难以割舍的感觉。对网络的迷恋在这种情况下是一种判断,当记忆中的网络跟不上上网的理性判断并发生冲突的时候,人就表现出强迫性的上网欲望。
(2)心理因素:生理因素是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这一时期个体的生长发育在经过少年期的急剧增长后进入了相对稳定的阶段,人体内组织与器官的机能逐步达到了成熟水平,其心理发展也经历了由一种质向另一种新质的转变过程。因此会出现心理上的“成人感”和行为上的“孩子气”的矛盾,这种矛盾又以心理的矛盾形式表现出来。同时存在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由于身体的逐步发育成熟、智力能力的发展,促使中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性意向,但涉世不深,离不开成人的帮助,还不能马上克服儿童时期的依赖性。
2.家庭、学校、社会因素
(1)家庭:现代中国社会特别在城市里以一对父母和未成年子女组成家庭的核心家庭模式为主,家庭教育是孩子最早接触的并会对其影响一生。家庭沟通失效、家庭教育中的失误都会导致中学生另辟蹊径去实现自己的愿望、满足自身需求,网络游戏成为其逃避现实和宣泄情绪的“避难所”。
(2)学校: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以学业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而以考试升学、就业为目的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重重学业压力之下试图寻找刺激和愉悦,网络成为其最佳选择。教师针对此发出的“不准网络游戏”的强制性指令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3)社会:除了家庭,在社区、学校包括校外都建有网吧,有的校外网吧为了获取丰厚的经济利益而违反国家条例,纵容未成年学生进入网吧甚至通宵达旦地玩网络游戏。这些客观条件的存在使中学生能够轻易地接触各种网络游戏,也客观地促使中学生沉迷于其中。
二、帮助学生戒除网瘾的对策
1.家庭方面:研究表明,只有了解孩子心理之所想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父母的意见、意思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思想政治行为。父母对孩子天生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强迫,父母的强权给予孩子的决定以坚持、否定和批评,通常也是一种社会化的结果的体现,而这种社会化的体现往往是自我管理的欠缺。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强权是不应该存在的,只有平等、相互信任、懂得尊重,只有轻松和睦的家庭环境,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如果一个家庭只表现出了家长的强权,亦或是没能让孩子感受家庭的温暖,就有可能出现冲突,容易引发性格上的偏执,从而出现了思想政治失范的行为。家长对孩子的了解,需要时刻关注孩子平时的言行举止,及时帮助孩子调整心理状态;关心孩子的心理想法,对于事情方面,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其次,作为家长还应当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要懂得正确地看待网络,要了解孩子真正喜欢网络的原因、为什么沉迷于网络。
2.学校教育:由于网络的性质,使得网络缺乏监管机制,在网络中,学生少了必要的约束。所以想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的自我自律意识,要从“慎独”、“内省”两个方面入手,既要对自己思想政治的独立进行合理的评价与批判,还要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懂得履行思想政治的规范与准则。对于中学生来说,其思想政治意识正处于一个“动荡”时期,其自律程度还不够充足,自我评价、认识都还存在着主观片面性。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就应当正确地引导学生,发挥自我意识,逐步剖析出个性品质中存在的优点、缺点,加强自我自制力,学会调节自己。
3.社会方面:社区是德育课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德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延伸,是行为和实践活动的重要舞台。目前,社区已经成为中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重要场所。对于由中学生不良的网络游戏行为产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除了发挥家庭和学校的德育功能外,还要积极创造有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社区环境。当前我们要不断开发和强化社区教育功能,充分利用社区内的人才资源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民学校、社区书屋等,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普讲座和社会实践活动。社区还可举办“家长学校”,科学地指导家庭教育,交流和推广科学教育子女的经验,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特有的德育功能,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和教育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丽平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教育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05,(12),16-19。
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其中学生占25.4%。值得注意的是,儿童触网时间越来越多、触网年龄越来越小,甚至低于3岁。调查显示,超过23%的学龄前儿童(3—6岁)每天上网30分钟以上。切实做好预防低龄学生沉迷网络工作,还孩子一片网络蓝天,当下变得极为重要和紧迫。
一、儿童过早接触网络的危害
一方面,在网络世界色彩缤纷、充满乐趣的同时,也鱼龙混杂、暗藏风险,一些成瘾性网络游戏、邪恶动漫、不良小说、互联网赌博等,不利于儿童良好性格和心理健康的形成,同时会导致交往能力下降;另一方面,青少年群体社会经历不足,生活习惯尚处于形成阶段,辨别力、自制力也很差,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学习进步,这给传统的教育方式和网络安全都带来了很大挑战;三是儿童长时间用眼,对视力损害很大,当前青少年儿童的近视率越来越高,而且成低龄化现象。
二、网络低龄化产生的原因
一是家庭早期教育的缺失。一方面,父母们忙于工作和事业,没有时间照顾和陪伴孩子,对孩子也没有做到及时有效的监管,致使孩子从小接触电子产品和网络,另一方面,一些沉溺于网络的爸爸妈妈,本身就给孩子带来了不良示范。二是社会文化乱象的误导。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人们带来了许多新生事物,在孩子们看来,“无所不能”的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空间”,致使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的青少年不能明辨是非。三是学校教育的单一化、空洞化。学校和教师片面重视教学成绩,致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枯燥与压力,一些兴趣爱好也不能从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在虚拟世界释放压力、舒缓情绪、寻找刺激。四是缺乏专门法律监督。目前并没有一个关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专门法律,也没有一部能够协调各个法律规定中相关条文的规定,相关的规定主要散见于各类法律文件中,且这些规定法律层级较低,权威性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