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心理问卷调查

心理问卷调查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12 16:02:0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心理问卷调查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心理问卷调查

第1篇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 ;调查分析 ;心得体会

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生理、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学的局限,过分溺爱的家庭教育、隔代管理教育、父母离异及单亲家庭教育等因素,许多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不仅影响着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严重影响学生的情绪、自信心、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成绩等等。近年来有较多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论及目前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令人担心的。但是,在这些研究中,专门论初二学生就区分男女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文献并不多见。鉴于此,我校以班为单位进行了一次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研究,我作为班主任对本班男女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专门调查对比,探讨正处于青春期男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特点及类型,有针对性地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和学习各科文化知识,让每个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渡过美好的初中生活。

1材料与方法:

1.1根据心理专家王极盛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本班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并将答题结果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要求调查环境保持安静,营造信任的调查氛围,为了保护个人隐私权,调查问卷不要求写姓名,只要在问卷上注明男生或女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一在每1个项目后面的5个选项中选择,即对适合自己的选项上画圈。并要求学生当堂作答并收回问卷。初二(5)班全班总人数51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18人,发放问卷51份,收回问卷51份,应试同学参加回答问卷上的60个问题。

1.2量表简介:

《中学生心里健康量表》问卷共由60个题目组成,每个题目后分别有5个等级供学生选择,5个等级分别是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分别按等级的程度用1、2、3、4、5表示。

中学生心里健康量表共有60个项目,由以下10个因子构成。

强迫症状:包括3、10、12、22、23、48共6项

偏执:包括11、20、24、26、47、49共6项

敌对:包括19、21、25、50、52、58共6项

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包括4、17、18、45、52、58共6项

抑郁:包括5、13、14、16、44、57共6项

焦虑:包括6、15、34、43、46、56共6项

适应不良:包括1、8、9、29、39、41共6项

情绪不平等:包括2、7、27、32、35、53共6项

情绪不平等:包括2、7、27、32、35、53共6项

2评分依据与判定标准:

2.1评分依据: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是采用五级积分法,即无为1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3分,偏重为4分,严重为5分;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总均分是由60项目的得分加在一起除以60,得出受试者的心理健康的总均分,表示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分为10个分量表(10个因子),每个分量表都是由6个项目组成的,将每个分量表6项得分之和再除以6,就是该量表的因子分。

2.2判定标准:

2.2.1填完10个分量表(10个因子)的评定分数值,即可初步判断哪些因子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

2分――2.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轻度的症状。

3分――3.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中度的症状。

4分――4.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较重的症状。

如果5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严重的心理症状。

2.2.2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除了用10个因子的评定分数值进行判定外,还可以用总均分进行总体的评定。

2分――2.99分,表示存在轻度的问题。

3分――3.99分,表示存在中度的问题。

4分――4.99分,表示存在较重的问题。

如果5分,表示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

3结果与分析

3.1因子分值与量表总均分的判定结果

3.2分析 从上表的量表总均分看出,试验班的男女同学总体上不存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上表因子分的最高分为2.49分,低于3分,说明存在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从因子分的评定分值上看出,本班男生女生在偏执、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适应不良、心里不平衡等四个因子方面都表现良好,不存在心理问题。但在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两个因子上共同存在轻度的心理症状。学习压力问题主要反映学生感到学习负担重,怕老师提问,讨厌做作业,讨厌上学,害怕和讨厌考试等问题。情绪不平衡问题反映学生情绪不稳定,对老师和同学以及父母、学习忽高忽低等问题。提示老师和家长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应该引起重视,鼓励学生积极提问,不必太看重日常考试成绩,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此之外女生在强迫症、敌对、抑郁、焦虑等因子上都存在轻度的心理症状。结果说明本班女生存在心理问题倾向多于男生。这些心理问题在实际生活具体表现为:强迫症中表现为作业必须反复检查,反复数数,总在想一些不别要的事情,总害怕考试成绩不好等强迫症状;敌对问题反映受试者觉得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经常与别人争吵,容易激动,有摔东西的冲动等等表现;抑郁问题反映受试者感到生活单调,感到自己无前途,容易哭泣,责备自己,无精打采等问题;焦虑问题反映受试者感到紧张,心神不定,无缘无故的害怕,心里烦躁,心里不踏实等等问题。研究结果提示教师和家长,在女孩的日常教育和生活中更应该注重她们的细节变化。因为初中女生在对人不安、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等方面均显著高于男生,存在着比男生更为严重心理问题。女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发展较快,往往超过男生,且生理、心理发展不同步更为明显,再加上社会、文化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往往使她们更易出现较大的心理波动和困扰。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以后对女中学生应该更加重视,尤其是对她们心理上的种种困扰认识要及时到位,多与她们谈心,做她们的知心朋友。对许多女中学生成绩突然下降,学习后劲不足,不要认为是她们智力、能力比男生差,相反要给予多鼓励帮助她们树立学习自的自信心等。

4结论

目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等心理问题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中女同学的心理问题表现比男同学的多。提示教师和家长应该及时发现青春期孩子的思想细节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有效解决;另一方面提示当前学生的减负措施的落实值得深思。

第2篇

关键词:古生物化石;管理创新;SPSS统计软件;调查问卷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211-05

古生物化石是指保存在岩石中的远古(距今1万年以前)的生物遗体、遗迹和死亡后分解的有机分子[1]。

中国涉及的古生物地理区域多,古生物化石丰富多彩,堪称世界之最。为探索古生物化石管理创新路径,建立古生物化石保护、管理、研究、利用完整体系,针对辽宁等地重古生物化石产地管理现状等内容设计了调查问卷。共发出调查问卷435份,收回调查问卷358份,筛选后确定有效调查问卷312份,任意抽选180份,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了信度分析与频度分析[2]。

一、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信度分析

1.对调查问卷进行纬度划分。首先,将调查问卷分为基本情况、立法目的及原则、行政体制、队伍建设、市场管理、管理创新主要因素和管理创新的重点七个纬度。其中第1~3题划分到基本情况纬度;第4~9题划分到立法目的及原则纬度;第10~12题划到行政体制纬度;第13~14题划分到队伍建设纬度;第15~16题划分到市场管理纬度;第17、19题划分到管理创新主要因素纬度;第18、20题划分到管理创新重点纬度。纬度划分具体情况(见表1)。

2.将数据录入SPSS统计软件。将调查问卷所得数据按照一定的编码顺序录入到SPSS13.0中。首先,要录入变量值,在变量窗口(Variable view)中定义变量。其次,在数据窗口(Dataview)中录入变量值,在各纬度中均为单选题,依次列有四个选项。假如选第一个答案则录入1,依次类推。依次将数据录入SPSS13.0中,形成SPSS数据集。

3.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信度分析。在各纬度中进行内部一致性分析,在SPSS13.0中打开“信度分析”,在左侧的源变量中选择上述各项目所对应的变量名称加入到对话框右边的项目中,作为分析变量,在“模型”中选择“Alpha”进行Alpha信度分析。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4.调查问卷SPSS信度检验的结果分析。根据上述内容,可以得出七个纬度的Alpha信度系数分别是:0.669、0.590、0.672、0.517、0.717、0.641、0.674。由此可见,第一、第三、第五、第六、第七的Alpha信度可以接爱;第二和第四的Alpha信度系数低于0.6,说明第二和第四纬度中有些项目描述不够精确,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修改。

二、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频度分析

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频度分析(如下页表3所示):

分析结果显示:(1)大多数是从事教学科研人员;(2)大多数认为目前古生物化石管理方法基本适应;(3)大多数希望化石资源持续利用;(4)大多数赞成采掘重点化石向国土资源厅申请就可以;(5)绝大多数认为化石管理目的是有计划开展科研、科普工作;(6)大多数赞成应该保护和管理的是重点化石;(7)大多数赞成重点化石未采掘归国有,采掘后归采掘单位所有;(8)大多数认为经专家鉴定批准的重点化石可以出境;(9)绝大多数认为对外国化石应该开展合作研究与展示;(10)大多数反对由国土资源部和文化部分别管理化石;(11)多数认为制定管理制度目的是为科学管理,组织正常运转;(12)大多数认为化石日常监管是为了促进管理健康发展;(13)绝大多数认为化石管理队伍建设关键是重用复合型人才;(14)多数认为管理人员素质要具备信息技术和管理整合能力;(15)多数认为市场载体管理关键是监督规章制度执行;(16)多数认为市场客体管理关键是查处非法行为;(17)多数认为制约化石管理关键是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不足;(18)多数认为目前最好的管理方法是建设博物馆地质公园;(19)多数认为目前管理突出问题是宣传保护力度不够;(20)多数认为管理创新重点是保证促进科研科普可持续发展。

三、古生物化石管理创新策略

1.管理观念与文化创新。古生物化石管理创新必须树立生态平衡观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以法管理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树立持续创新的观念。树立新观念,只有积极学习,勇于实践。管理者要定期到国内外考察,以便获取更多的现代精深的专业知识,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广阔视野,并锻炼整合知识的能力。文化氛围创新是灵魂,加强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规划管理制度,采掘管理制度,市场管理制度,收藏管理制度等宣传教育工作,务使尽量多的人理解古生物化石保护的意义。加强古生物化石保护的科学普及工作,营造全体公民自觉保护古生物化石的意识。要在全社会倡导一种敢于挑战一切陈规陋习(靠山吃山等)的风气。倡导爱护环境、爱护地球上生命,爱护不可替代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形成鼓励持续创新的普遍氛围[3]。

2.法规与制度创新。目前基本形成了以国土资源部2002年10月1日颁布的《古生物化石管理办法》为基础和各项管理办法(包括地方)相配合的法规制度体系。古生物化石立法的目的是保证和不断促进科研、科普可持续发展。根据此目的规定的化石所有权、采掘、收藏和进出境管理应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突出可操作性,解决实际问题。目前对需要保护和管理的古生物化石界定过宽,需要保护和管理的仅仅是一小部分重点(稀有)化石,比如脊椎动物化石、硅化木等。为了实现合理利用应当承认个人对化石的所有权,并且鼓励具有收藏条件的个人收藏化石。为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普通化石应当允许出境,重点化石经专家鉴定后,取得有关部门批准也应当允许出境。要以2011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国家《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为根本,并结合实践认真审查法规制度各组成部分不协商因素,继续完善制度体系。

3.人才开发与激励创新。根据古生物化石管理的特殊性,要重用具备信息技术和管理的整合能力;要具备执法懂法,依法行政、严格按法律规定办事和有很强专业知识素质的人才,并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奖惩措施,这样在管理机构队伍建设方面,才能建立起以一定专业人员为核心,聘用各科类专家、执法人员为主体的管理队伍;才能给古生物化石管理、研究开发、利用带来显著成效;才能使得古生物化石管理更为科学化;才能使其适应古生物化石事业的发展。

4.融资与经费管理创新。发挥人大、政协的作用,将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纳入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督促落实。组建大项目办公室,主要负责争取国家和省政府资金补助;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开辟民间融资、居民投劳的辅助渠道;发挥古生物化石资源的优势,广泛开展国际合作,认真争取外国民间团体、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的资助。

四、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得出古生物化石管理创新应是:以生态平衡为本,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改革和创造顶端优势,产生并应用新的构想和新的观念,以达到管理效益最大化的动态过程。

参考文献:

[1]沙金庚.世纪飞跃――辉煌的中国古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4.

第3篇

(合肥学院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安徽 合肥 230601)

摘 要:当代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越来越多从事高等教育的专家学者对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在对合肥学院工科学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合肥学院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与特点,提出应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科技创新活动的建议,进而对如何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出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科学生;合肥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259-03

基金项目:合肥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基金资助(2012jyxm62)

合肥学院作为合肥市市属的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围绕合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战略发展目标,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是其中一项基本而又十分重要的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也指出,“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为了更好的了解我校工科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与特点,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才模式和发展方向,2013年5-6月,我们在全校工科系部开展了一次“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问卷调查活动,并对此进行分析与总结.

1 概述

此次调查设计了“关于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问卷,主要涉及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与现行模式、对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方式等几方面问题.问卷调查主要面对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化学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等理工科系部的四个年级,共发出10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41份,其中大一的有132份、大二319份、大三235份、大四255份;女生227份,占总比24%,男生714份,占比76%.从年级分布、性别分布上看都比较合理.

从问卷调查总体情况来看,我校大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比较关注,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动机比较直接,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一些优势,并在创新人才培养相关的问题上有自己的观点.但同时也存在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总体比例不高、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而建立完善的制度加以正确引导,以培养更多的应用型的创新性人才.

2 我校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及特点

调查研究显示,我校大学生在当前开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2.1 普遍关注但缺乏参加的积极性

调查表明,参加过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8.9%,为278人;有54.1%的学生表示正在考虑参加.这表明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虽给予了普遍的关注,但是大部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呈观望或等待机会状态者居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即使学院已经将第二课堂活动(6-10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且规定其中科技创新类学分不得低于二分之一,但仍然有相当多的学生不愿意主动参加相关活动,更多的是以“打酱油”的形式获取学分.

2.2 动机明确务实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动机非常明确和务实.有57%的学生因为“可以获得学分”,有11%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就业”,有7%的学生认为“有利于考研”,出于“个人兴趣”目的的占25%.在“参加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您认为最理想的选择方式”调查中,有45.7%的学生倾向于“参加校内外高水平大学生竞赛”,这得益于我校在近年来在各项科技竞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学生无疑觉得参加比赛获奖成功率很高,一旦获奖,不仅获得了充裕的学分,另外在各项评奖评优中也很占优势.倾向于“搞小制作、小发明、申请专利”占26.6%,选此项的学生应该是在中学时有过类似的经验,实际上我校学生申请专利的比例还是非常低的.有16.5%的学生选择了“做老师的科研助手”,选此项的比例不高,结果也比较符合我校是非学术性高校的定位.以实际情况来看,我校大部分学生确实是以获取学分为目的参加科技类活动的,这也造成了此类活动发展后劲不足、20%的学生参加了80%的活动等问题.

2.3 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方式因层次而异

在这次问卷调查中,我们对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方式进行了分年级调查.调查显示,一年级倾向于“参加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启蒙教育活动,如听专业讲座、参加社会实践等”占54.3%.这表明了学生知道刚进入大学自身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适合在此阶段了解基础性知识,开阔眼界,了解行业前沿动态.二年级选择“组织参加校内外高水平科技创新竞赛”的占57%.这说明学生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愿意并能够参加校内科技创新活动,并通过经验积累,为参加高层次的创新活动打下基础.三年级倾向于“申请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占34.4%和“组织参加校内外高水平科技竞赛”占37.8%.这说明学生在此阶段通过前期的积累,有信心也有能力参加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活动,并且对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有着一定的兴趣和信心.四年级选择“申请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占37.4%,选择“参加教师科研课题,做科研助手”的占26%,这说明四年级的学生因为考虑到就业、考研等实际情况,更愿意做些对今后发展有帮助的务实性的工作.总体来说,调查结果显示,在参加方式方面,学生认识因年级而异,符合客观规律,也符合实际情况.

在“您认为大学阶段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最佳时机”调查中,有60.5%的学生认为在二年级,有26.6%的学生认为在三年级,有11.7%的的学生认为在一年级.就我们工作经验来说,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以鼓励、积蓄经验为主,三年级学生可以有所突破,取得一定成绩,四年级学生要做好传、帮、带的工作.

2.4 对主流问题观点比较统一

有53.6%的学生认为“与其他同学组成创新团队共同完成”项目是“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最佳形式”.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团体组成结构”的问题上,40%的学生选择了“鼓励学科交叉不同年级学生组成创新团队”,37.2%的学生选择“鼓励学科交叉同年级学生组成创新团队”.在经费问题上,有52.6%的学生认为经费“须由校方或系里承担”,有41.9%的学生认为“可由本人与校方共同承担”,这也正是我校采取的经费使用方法.有57.2%的学生认为应“设置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完成的开放性实验科目”,以助于创新人才培养,表示“增加实验课时”占17.6%,表示“增加基础课时”的占13.1%,“增加专业课时”的占12.1%.

在“目前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查中,认为“宣传不够”的占19.1%,39.1%的学生认为“学生不感兴趣,重视程度不够”,23.5%的学生认为“参与渠道单一,可提供学生选择少”.针对于创新人才培养,仅有16.9%的学生认为“我校工科大学生课程设置合理,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有48%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不合理,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35%的学生认为“设置合理,但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

3 针对不同年级的理工科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明确的是,不同年级的大学生,需要对应开展不同层次的科技创新类活动,活动的难度应该呈螺旋式上升的形式.应该有计划、有针对性安排实践教学,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层层推进,注重学生自主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指导理论的效果,从而构建分层分阶段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2]

3.1 加强对大一新生科技创新认知能力的教育

对于刚进入大学的新生而言,他们首先要面对高中到大学的适应问题,其次由于大一所学专业知识的限制,他们基本没有能力去参加竞赛类的科技创新活动.但不能否认的是,大一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都是最高的.这就产生了大一新生参加科技活动的热情与其所能参加科技活动的能力与质量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对大一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以培养科技活动的认知能力、积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为主要目的.比较好的方式是依托各系的有专业背景的学生社团,对他们进行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培训,参加社团组织的一些力所能及的比赛.另外,也可以安排大一新生多听一些专家讲座,了解学科前沿资讯,激发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持续性热情.

3.2 在竞赛中培养大二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要有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才能再次发现知识,而科技竞赛活动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再次发现知识、重新组合知识的环境.”[3]经过一年级的适应,二年级学生已经能较好地处理学习、生活与课外科技活动之间的关系.这时就可以着重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基本技能,并通过参加院系一级的科技竞赛活动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并积累相关赛赛经验.

3.3 在高层次的竞赛中提升大三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三年级的学生已基本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对于那些在科技创新方面表现出一定天赋与能力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关注和培养.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智能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要善于挖掘比赛成果中的亮点,进一步帮助他们申请发明专利或是实用新型专利.在参加各类竞赛的基础上,可以申请国家级或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一步巩固成果,为创业奠定基础.

3.4 帮扶大四学生提高就业质量或是运用科技创新成果进行创业

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不少政策法规,用以鼓励大学生创业.对那些有了一定科研成果并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我们应该鼓励、帮助他们进行创业.对有一定科技创新能力、取得较好科技竞赛成绩的学生,我们要向一些优秀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帮助他们高质量的就业.当然,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也要正确引导,形成机制,促使他们做好对学弟学妹们的传、帮、带工作.

4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分析和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虽然我校在近年来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二八现象”明显,也就是20%的学生参加了80%的活动,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第二课堂学分统计方法欠缺有效性与即时性,造成学生没有紧迫感.为使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尽可能覆盖到每一位学生,真正实现我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此提出一些建议.

4.1 加大舆论导向、加强专业引导

我校近年来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到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改革都不断的进行着教育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调查却出现与之相反的结果,48%的学生认为“我院工科大学生课程设置不合理,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之所以如此,笔者认为学生并没有深入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信息不对称、不能很好的给学生解读人才培养方案,加上部分学生对创新活动根本就缺乏兴趣,这些都导致了学生这种想当然的结果.

我们应集思广益,发挥多种渠道的力量,尤其是要善于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如微博、微信等,做好做大宣传工作,树立强有力的舆论导向.各系部可以尝试改变专业导论课的教学方法,在本专业的科技创新方面给大一新生一个直观并且深刻的印象,从而在入校始就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热情与信心,奠定一个良好的理想信念基础.可以借鉴清华大学的做法,实行专业导师制.在新生刚入校或者一学期后,每一位专业教师都负责对口几名学生,负责帮助解决他们在专业学习上的问题,鼓励他们通过参加各种第二课堂活动来实践理论知识体系.

4.2 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平台

各系可以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依托现有实验室及专业社团,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搭建有效平台.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络优势,建立一个有形的科技创新信息网络,要尽可能建立一个跨专业的交流平台.各系、各专业之间的屏障很难打破,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参加一个竞赛很难实现,而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团体组成结构”的问题上,77%的学生选择了“不同学科的学生组成科技创新团队”.可以由团学组织牵头,利用新媒体工具,建立这样的一个平台,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平台真正运转、畅通起来.

对于开放性创新实验室,实际上我校的工科系部基本都有,但仍然有57.2%的学生认为应“设置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完成的开放性实验科目”来改进课程设置,以助于创新人才培养.这说明我校学生认为自己基本不具备独立科技创新的能力,需要教师进行相应指导.所以开放实验室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场所、实验设备、仪器器材等,也要考虑指导老师的配备.

4.3 加强内涵建设、以能力培养为导向

“注重能力培养是许多国家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将知识与运用知识来认识和探索世界结合起来培养实践能力和行动能力,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来培养创新能力”[4]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但仅仅有理念是远远不够的,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落到实处.“N+2”考核方式改变了一考决定一门课成绩的现象,学生也比较认可,但深入思考,它真正改变了应试性教育吗?不可否认,我们有部分老师视教学改革为负担,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换汤不换药,这根本不可能培养出创新性人才.我校正在全面推进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改革,老师要抓住这个契机,转变教学理念,改“知识输入”为“能力输出”,把专业能力要素分解至每一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培养学生某一种或几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仅仅靠第一课堂的教学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以科技创新活动为平台,实践理论教学体系,才能逐步形成专业能力与素养,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与创新能力.

4.4 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激励制度

健全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指导机构,强化创新教育的组织职能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保障.“大学生科技创新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工程,需要依赖院校相关部门的制度基础及政策保障.学校应设立专职机构全权管理组织、策划、实施及后续等相关事宜,在学校层面上将科技创新工作纳入教育管理工作体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5]现在各系组织、参加的各类科技活动、科技竞赛,基本上是系里组织一些有意愿的老师进行指导,主要依靠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奉献精神,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持续性发展.如果能成立学校层面上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全面负责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新教育工作,可以明确责任、协调各部门,推动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学生参加活动,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稳步向前,可以使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走上常规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道路.

在激励制度上,我校教务处已经针对活动指导老师出台了相关政策,但在落实上,还存在审核标准不明确、不完善的问题.在对学生的激励制度上,各系部都将科技创新活动成绩作为评奖评优的加分因素,但执行的标准不一,有时候出于省事的目的缺乏透明度,容易引起学生的争议.可以在现行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出现的问题每年加以修改与完善,制度要具体化,要具有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2010-7-29].news.xinhuanet.com/edu/2010-07/29/c_12389320_2.htm.

〔2〕朱育锋.大学生“四段式”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思考—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生物类专业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4):116-118.

〔3〕鲍存会.以科技竞赛为载体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8(4):109-110,124.

第4篇

关键词:图情类期刊 汇总整理 问卷调查 模糊聚类 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 G2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5-0105-06

1 引言

问卷调查是一种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高效率的调研手段,它能在短时间内,面向较大范围开展社会调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问卷调查的应用也日趋广泛。已经逐渐成为研究者了解社情、掌握民意、辅助领导决策的理想工具。特别是在调查研究中,问卷的使用更为普遍。因此,美国社会学家艾尔·巴比称“问卷是社会调查的支柱”。为了寻找问卷调查方法在图情类期刊中的应用情况,本文以CNKI2007~2011检索数据的统计汇总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描述统计和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旨在剖析问卷调查在图情类期刊中的应用特点及规律。

2 数据来源

2.1 文献的筛选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2~2013年CSSCI来源期刊目录中的《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图书情报知识》、《情报理论与实践》、《图书与情报》、《国家图书馆学刊》、《情报科学》、《图书馆建设》、《情报资料工作》、《图书馆杂志》、《图书馆论坛》、《情报杂志》、《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和《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等17种能代表我国图情研究水平的期刊文献资料。

2.2 数据的搜集方法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索问卷调查方法在图情类期刊中的应用特点。为了得到较为完整的数据,从中国知网(CNKI)利用高级文献[1]搜索功能,使用全面普查的调查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完成所有数据的搜索与汇总工作。

第一步,输入发表时间:2007~2011;文献出版来源:17种不同的图情类期刊名称;剔除题名中包含目录索引、征文、征订、通知、须知、贺信、贺词、讲话等之后,依序手工统计期刊论文总数和基金论文总数,并制作Excel汇总表;

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输入目标文献内容特征:全文含“调查”,依序手工统计期刊论文中使用调查方法的论文总数和基金论文总数,并制作Excel汇总表;

第三步,在第二步的基础上,输入目标文献内容特征:全文含“问卷调查”,依序手工统计期刊论文中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的论文总数、基金论文总数及学科类别分组词,并制作Excel汇总表,同时下载所有相关论文,分期刊打包,以备分析所用。

3 数据的统计分析

3.1 调查方法是图情类期刊中最常用、最重要的研究方法

从统计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2007~2011年,图情类期刊上共收录论文27242篇,有10220篇使用了调查方法,占37.52%。其中,《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知识》等7种期刊使用调查方法的比重都超过了41%,最高的《大学图书馆学报》达到了48.43%。证明调查方法是图情类期刊论文中最常用、最重要的研究方法。

从表1还可以看出,2007~2011年,图情类期刊上共发表基金论文4175篇,占总数的15.33%。其中,基金论文比重最高的是《情报理论与实践》,占33.73%;其次是《情报杂志》和《情报科学》,分别占29.93%和27.80%。说明基金论文比重普遍不高,相对较高的集中在情报类期刊中。

3.2 基金论文中使用调查方法的比重较高

从表1可以看出,2007~2011年,图情类期刊上共收录基金论文4175篇,有1726篇使用了调查方法,占41.34%。其中,《大学图书馆学报》占比重最大,高达65.31%;其次是《图书与情报》、《国家图书馆学刊》、《图书馆论坛》、《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和《图书情报知识》5种期刊,基金论文中使用调查方法的分别占56.91%、55.32%、53.66%、55.10%和50.00%,都达到或超过了50%。说明调查方法在基金论文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和主要。

同时还可以看出,2007~2011年,在使用调查方法的1726篇基金论文中,有452篇使用了问卷调查方法,占26.19%。其中,比重最高的是《图书馆杂志》,占48%;其次是《大学图书馆学报》,占43.75%;《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和《情报杂志》各占33.33%和32.83%。

这里要说明一个问题,通过对原始文献的人工抽样调查表明,在1726篇使用了调查方法的基金论文中,不包括使用以下两种调查方法的论文数量。第一种是调查方法的名称里不包含“调查”这个词。如“访问法”、“访谈法”、“小组座谈会法或群体座谈会法”、“深入访谈法”、“个别深访”、“专家访问法”、“观察法”、“文献法”、“德尔菲法”等。第二种是有些基金论文也使用了调查方法进行研究,但都被近似的词所替代,文章中却不会出现“调查”这个词。比如“抽样调查”用“选样”或“样本”替代、“个案调查”和“典型调查”用“个案研究”替代等等。而这两种情况下的调查方法中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也为数不少。所以这1726篇和452篇只是调查方法或问卷调查方法应用的一部分而已。如考虑上述原因,这个比重会大大的高于41.34%和26.19%。说明问卷调查在使用调查方法的基金论文中占有重要的优势。

结合实际究其原因,是因为一般的论文使用调查方法,尤其是问卷调查方法成本较大,研究者无力支付。对于基金项目的研究,研究者有足够的研究经费和充裕的研究时间,支撑调查方法的应用。同时,问卷调查在科学设计问卷、合理搜集数据的基础上,得到的是第一手数据,可以真实体现被研究对象的主客观原因,对于问题的研究具有实证效果。

3.3 基金论文中“图书”类期刊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的比例高于“情报”类期刊

为了探寻17种期刊基金论文中调查方法的应用特征,下面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表1 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见表2)与模糊聚类分析(得到的聚类谱系图见图1,整理的聚类结果见表3)。

[序号\&X1\&X2\&X3\&X4\&X5\&1\&-0.2901\&-0.3229\&-0.4395\&-0.3022\&-0.0501\&2\&-0.6990\&-0.6147\&1.3688\&-0.3592\&1.8085\&3\&-0.6279\&-0.7561\&-1.5979\&-0.7017\&-1.2268\&4\&1.9073\&2.1436\&-0.1327\&2.0093\&0.2979\&5\&-0.3754\&-0.2787\&0.2907\&-0.2165\&0.1954\&6\&1.0326\&0.9589\&-0.4715\&0.5254\&-0.3596\&7\&-0.4359\&-0.2787\&0.7775\&-0.3878\&-0.6371\&8\&-0.7061\&-0.6677\&0.6654\&-0.6446\&-0.9467\&9\&0.5455\&0.4727\&-0.4949\&0.2115\&-0.3104\&10\&-0.6421\&-0.4732\&1.9704\&-0.3307\&0.5944\&11\&-0.4039\&-0.3229\&0.2373\&-0.5590\&-1.3950\&12\&-0.6279\&-0.6766\&-0.6791\&-0.4163\&2.2213\&13\&-0.4359\&-0.3141\&0.5484\&-0.3878\&-0.5278\&14\&2.7252\&2.6298\&-0.4541\&2.9795\&0.7480\&15\&0.0797\&-0.5174\&-2.1011\&-0.5590\&-0.8598\&16\&-0.6990\&-0.6589\&0.6501\&-0.5019\&0.7967\&17\&-0.3470\&-0.3229\&-0.1377\&-0.3592\&-0.3489\&][表2 K=1时表2数据标准化结果]

[图1 利用SPSS对基金论文生成的模糊聚类谱系图]

[第1类\&第2类\&第3类\&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科学、图书情报工作、情报杂志\&图书馆杂志、图书馆建设、图书情报知识、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情报资料工作、国家图书馆学刊、图书与情报、图书馆论坛、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情报学报、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中国图书馆学报\&][表3 由图1整理的聚类结果]

表3显示,基金论文的聚类结果具有明显的规律与特点。3类结果中,第1类是“情报”类期刊,包括《情报理论与实践》等共4种。第2类是“图书”类期刊,包括《图书馆杂志》等共5种。第3类是“图情”综合类期刊,包括《图书与情报》等8种。这表明,基金论文中调查方法的应用也是遵循“图书”与“情报”规律的,且“图书”类期刊中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的比例普遍高于“情报”类期刊。

从表1 还可以看出,2007~2011年17种图情类期刊论文中,有2008篇使用了问卷调查方法,其中基金论文有452篇,占22.51%。《情报杂志》的使用比重最高,占43.67%;其次是《中国图书馆学报》,占34.04%。说明问卷调查在基金论文中仍然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3.4 问卷调查方法使用的聚类结果具有明显的“图书”与“情报”特征

为了进一步探寻17种期刊基金论文中问卷调查方法的应用特征,继续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表5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的结果见表4;进行模糊聚类得到的聚类谱系图见图2,整理的聚类结果见表5。

表5显示,3类结果中,第1类是“情报”类期刊,包括《情报杂志》、《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科学》和《图书情报工作》4种。第3类是“图书”类期刊,包括《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中国图书馆学报》和《图书情报知识》4种。第2类是“图情”综合类期刊,包括《图书与情报》等10种。这表明,问卷调查方法的使用具有明显的期刊自身特征。同时说明,调查方法在基金论文中应用与问卷调查在图情类期刊中的应用特点具有一致性。

3.5 问卷调查方法主要应用在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的研究领域

为了分析问卷调查方法在17种图情类期刊论文中的学科类别分布情况,将从CNKI中所搜索的数据按照应用次数的多少倒序排列,选出前14个研究领域,其余都归为其他研究领域,汇总整理并计算的结果见表8和图3。

表6 显示,在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的2008篇论文中,有1129篇应用在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领域,占56.23%;有232篇应用在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领域,占11.55%;在其他各个领域的应用只占32.33%。表明图情类期刊对于问卷调查方法有其自身突出的应用特点和要求。

4 对策及建议

4.1 合理设计调查方案

所有的调查都要事先设计调查方案。在调查方案中,除了调查明确调查目的外,最重要的就是定义调查对象及调查单位(也就是样本),第三才是调查项目(调查问卷)的设计。此次研究表明,在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的期刊论文中,几乎没有研究者提到调查方案的设计问题。大多数研究者只注重对调查单位的描述和说明,却很少有对调查总体的介绍和界定。如《图书馆员职业承诺与离职意愿》一文对福建六所高校图书馆员使用了问卷调查,文章只说明了共发放调查问卷480份,收回有效问卷422份,并没有介绍该六所高校图书馆员的基本情况(应该是已知的),如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这就很难保证调查结果的代表性。

[序号\&X1\&X2\&X3\&1\&-0.7726\&-0.3022\&1.4139\&2\&-0.3706\&-0.3592\&-0.2316\&3\&-1.0225\&-0.7017\&-1.0208\&4\&2.7364\&2.0093\&0.6727\&5\&-0.4358\&-0.2165\&0.4968\&6\&0.1834\&0.5254\&1.3467\&7\&-0.4358\&-0.3878\&-0.2316\&8\&-0.9247\&-0.6446\&-0.6621\&9\&0.2703\&0.2115\&0.4417\&10\&0.1074\&-0.3307\&-0.7002\&11\&-0.6857\&-0.5590\&-0.6047\&12\&0.2703\&-0.4163\&-1.0153\&13\&0.1617\&-0.3878\&-0.8843\&14\&1.9759\&2.9795\&2.3253\&15\&-0.9464\&-0.5590\&0.3284\&16\&-0.0121\&-0.5019\&-1.0815\&17\&-0.0991\&-0.3592\&-0.5936\&][表4 K=1时对表5数据标准化结果]

[图2 利用SPSS对含“问卷调查”论文

生成的模糊聚类谱系图]

[第1类\&第2类\&第3类\&情报杂志、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科学、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图书馆杂志、图书馆建设、图书馆论坛、国家图书馆学刊、情报资料工作、情报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与情报\&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知识\&][表5 由图2整理的聚类结果]

[序号\&刊名\&含“问卷调查”的论文数量(篇)\&含“问卷调查”的论文比重(%)\&1\&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1129\&56.23\&2\&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232\&11.55\&3\&企业经济\&152\&7.57\&4\&新闻与传媒\&94\&4.68\&5\&高等教育\&64\&3.19\&6\&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64\&3.19\&7\&贸易经济\&44\&2.19\&8\&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35\&1.74\&9\&信息经济与邮政经济\&28\&1.39\&10\&科学研究管理\&26\&1.29\&11\&互联网技术\&19\&0.95\&12\&数学\&18\&0.90\&][表6 2007~2011年17种图情类期刊论文

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的按学科类别分组汇总表][数据来源:中国知网。]

4.2 合理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的设计成功与否,决定着问卷调查结果的成败[2]。严格的讲,所有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的文章,都应该对问卷的设计做出详细的说明,甚至有必要将问卷作为附件附在文后,以便衡量调查的合理性。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文章都对问卷的设计进行了说明,将问卷附在文后的就很少。问卷设计的原则包括科学性、可行性、非诱导性、通俗易懂和便于整理等。从对问卷调查文章的全面研读结果看,很难找到这些完整的设计原则。尤其重要的是非诱导性原则,要求不能使用各种诱导性词语或语句和语气。因为一旦研究者进行诱导,其调查结果将没有任何意义。如《学生读者的需求满意度调查分析——以厦门大学为例》[3]一文,同样是馆员工作满意度调查,满意度指标中的二级指标共10个,全部使用了诱导性词语,如:“网站/主页信息丰富、揭示清楚、更新及时、界面友好”、“馆藏目录信息准确、功能完善”、“对文献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供一站式检索”、“电子资源便于检索与利用,可远程访问”、“馆舍馆藏布局合理”、“书刊排架准确,书标架标清晰完备、维护良好”、 “借还书手续简便、快捷”、“借阅规则明确、合理”、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申请处理及时、满足率高”、“开放时间能够满足需求”,也许在分析时会考虑到这些因素。可是作为读者,就会质疑,这样的满意度指标能调查出不满意的结果吗?

4.3 恰当使用调查方法

问卷仅仅是调查的工具,通常要与抽样及其他的调查方法相结合才能使用。而调查方法的选择不仅取决于研究对象的特点,还取决于研究者的目的与拥有的技术和经济能力。只有综合考虑诸多因素,获得较多有效样本时,才能发挥问卷的作用。如《按照用户需求调整社科信息服务策略——浙江省四大系统图书馆读者信息需求调查》[4],经过近5 个月的调查,共回收48 所图书馆有效调查表3830 份,应该是一个大样本的调查。又如《创建与使用在Web2.0搜索信息的型人——从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与追踪观察的心理与社会分析推导创新服务》[5],就是使用问卷抽样调查与深度访谈及追踪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获得数据的,发挥各种调查方法的优势并互补。但对使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原因并未说明,所以其代表性的问题还是值得斟酌。因为按照随机原则,只有当研究总体各单位间的差异较小时,才可以使用简单随机抽样,这里的研究总体显然已知,所以要考虑如性别、年龄、区域等的代表性。

恰当使用调查方法,还体现在是否选用问卷调查上。有些文章应该使用问卷调查方法,但由于经费或其他原因而没有使用,其结果的可信性会受损。如《西部医学生的阅读行为与阅读心理》[6],如果使用问卷调查,进而将抽样调查与个别深访相结合,其研究结果就会更加科学。

4.4 科学使用汇总和整理方法

对于耗费时间和精力调查得到的原始数据,如何汇总和整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通常需要考虑三个问题:首先,是设计合理的汇总表;其次,是汇总标准(分组的标志选择);第三,是资料的筛选;第四,是汇总技术的选择。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研读,绝大多数文章,都没有严格按照这个程序进行操作说明。尤其是分组标志的选择最为重要,一般情况下,分组标志就是调查问卷的背景资料(即自然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或调查问卷中的各个主要指标,它决定着将来的分析结果取向和主要研究内容。很多研究者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汇总技术上,如使用SPSS统计软件等,而忽略了对于汇总标准的说明。从此次研究结果看,分组标志的选择不当,多受限于问卷设计。如《图书馆节能减排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7],问卷中没有完整的背景资料,就无法区分不同地区间的图书馆在节能减排中的差异。该文是2010年5月对全国99所具有代表性的省、市、区级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调查,就应该分析不同地区间的差别。尽管文章也涉及到了不同图书馆的具体情况,但是地区特色应该单独分析才更有意义。

4.5 正确使用调查结果的分析方法

调查结果的最终分析,是问卷调查使用效果的直接体现。应该根据研究目的与数据的特点正确选择和使用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做结构分析,是调查分析方法中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当需要分析研究对象的影响因素时,需要使用相关与回归分析;当研究多变量的综合结果时,可选用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主成份分析或因子分析等等。分析方法正确与否是该环节的关键问题,一旦方法使用不当,就会功亏一篑。如《天津市高校女性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实证分析》[8],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时,使用了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模型如下:

Y=2.655+0.207X1+0.166X2+0.351X3-0.059X4

结合该文的原始文献,存在以下的问题:第一,模型的拟合优度未知。也就是可决系数检验缺失,无法综合度量回归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第二,模型的显著性未知。也就是F检验缺失,无法判断4个解释变量同时对被解释变量(满意度总指数)的显著性。第三,参数的显著性未知。也就是t检验缺失,无法判断4个解释变量各自对被解释变量(满意度总指数)的显著性。第四,未考虑模型的多重共线。从指标本身主观判断,个人月收入与同行收入对比的满意程度(X1)、个人月收入与同部门同事收入对比的满意程度(X2)之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但文中并没有考虑。第五,对于现有模型的解释不到位。比如,X3 代表图书馆员所在高校类型是否为二级学院,这个回归系数最高,含义是什么,并没有说明。对于这样一个不可靠的模型,怎么叫人相信调查结果的真实性。

5 结语

问卷调查是一种发掘事实现况的研究方式,其目的是搜集、累积研究对象族群各项属性的基本资料,使用描述性与分析性研究在基于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寻找被研究对象的特点及规律。在决定是否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作为研究工具时,应该考虑是否能顺利达成研究目标以及注意研究样本在问卷上的配合度。通过对CSSCI期刊2007~2011年大量文献资料的调查研究,说明问卷调查在图情类文献中应用频率较高,应用范围较广,同时也充分体现了问卷调查在图情类文献中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用问卷调查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这诸多问题的出现,或增加了问卷设计中的误差、或增加了调查结果的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或增加了问卷汇总及分析中的误差,大大降低了问卷调查结果的精确度与可信度,甚至影响了主要的调查研究结论,更为严重的是会导致错误的研究结论。要妥善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我们研究人员不仅有纯熟的问卷设计技术,而且有对问卷调查应用自如的经验,还要拥有应对各种调查对象原始资料的数据汇总技能与数据分析方法。其次需要各位编辑们付出更多的辛苦,严格把关,以提高问卷调查在图情类期刊中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知网.高级检索[EB/OL].[2012-08-09].http://epub.

/grid2008/index/ZKCALD.htm.

[2]邓锁,风笑天.问卷调查研究:第二个10年的发展与分析[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0,(3):52-57.

[3]陈滨,邵敏. 学生读者的需求满意度调查分析——以厦门大学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3):106-112.

[4]徐璞英.按照用户需求调整社科信息服务策略——浙江省四大系统图书馆读者信息需求调查[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2):57-64.

[5]顾立平.创建与使用在Web2.0搜索信息的型人——从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与追踪观察的心理与社会分析推导创新服务[J].图书情报知识,2010,(2):12-25.

[6]赵玉光等.西部医学生的阅读行为与阅读心理[J].图书情报工作,2008,(S2):229,298-299.

[7]黎震.图书馆节能减排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0,(12):14-18.

第5篇

关键词:无偿献血;职业分布;心理状态

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保障医疗急救用血的最佳途径,只有无偿献血,才能保证血液质量,才能最大限度得降低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但是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偿献血的人群数量趋于减少,血源紧张和缺乏时有发生,供血矛盾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状态及心理活动的调查分析,意在找出血源紧张的原因,为找到解决办法做好参考,促进无偿献血持久顺利的开展,确保临床治疗及时有效的用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8月~2011年10月参加无偿献血者及无偿献血咨询者共4625人次。

1.2调查内容 在这期间参加无偿献血的人群职业分布,及各类人群对献血相关健康、心理状态、顾虑、献血点、满意度等状况进行问卷调查。

1.3方法 无偿献血者在献血时每人填写一份无偿献血问卷调查表,回收筛除填写不合格问卷后,统计采用直接百分构成比方法,了解无偿献血人群的构成比及心理状态。取得这一时间段无偿献血人群分布和心理活动情况。

2 结果

本次统计无偿献血者4514人次的职业分布,发放心理问卷调查表4625份,收回有效问卷3663份,有效回收率为79.2%。见表1,表2。

从表1中可以看出:德阳市无偿献血工作开展至今,参加无偿献血的人群已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参与者范围越加广泛,尤以在校学生、现役军人及警察在无偿献血中所占比例为最大群体,分别为28.9%、18.1%。其次是医务工作者、工人和农民,分别为11.0%、12.8%、11.1%。公务员最低,仅7%。

我院输血科对2011年~2012年5月以来在我院健康体检健康人群发放了4625份心理问卷调查表,共收回有效问卷3663份,收回率为79.2%,见表2。

①是否影响健康问题调查:17.6%被调查者认为有影响,其中工人和农民表现更为明显。长期以来,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滴血寸金,害怕献血影响身体健康。②献血地点是否满意调查:42.1%被调查者不满意流动车采血,希望设立固定献血点,临时采血车开设的时间上很有限。医务工作者、学生和公务员及多数市民在这类问题上都反应强烈。③对采血工作是否满意:13.3%被调查者感到不满意,担心采血工作者是否能一针见血,很多献血者胆怯和恐惧采血过程不顺利,安慰语言太少,流动采血休息条件差等。突出表现在较年轻的献血群体中。④心情是否紧张:25.2%被调查者感到心理紧张,主要表现在采血针头大怕痛,看见血有恐惧心理,怕晕倒。⑤献血有无担心的问题上15.4%被调查有担心,怕感染疾病,怀疑采血器材是否干净清洁,认为伪劣产品,假冒产品过多,对此有担心。特别是公务员和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市民对此持怀疑。⑥其他回馈中各类问题意见比较多的,其中和我们关系密切的一个反应是:卫生医疗行业的工作人员没有做到先行者和带头献血的表率,很多市民并没看到医疗工作者身先士卒。怀疑献血安全性。

第6篇

关键词:妇产科; 医院 ; 护士;心理健康状况 ;工作压力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10-01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我国卫生保健体制改革的深入、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人们生活水平及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从而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也愈来愈大。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大小与其身体的健康、工作的满意度及提供的护理质量息息相关。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讨论妇产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性,以便护理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妇产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高妇产科护理水平及临床护理质量。

1对象及方法

1.1调查对象:2011年7月至8月对妇产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调查30份,回收问卷调查3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征得妇产科每位护士同意后,采用统一的解释性语言指导每一位护士填写。

1.3统计学方法:采用一般性描述,t检验,F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

2结果

2.1一般资料:本次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0-46岁,平均27.68岁,工龄1-30年,文化程度:本科:5名,大专,20名,中专:5名;职称:主管护士:8名,护师:12名,护士:9名,无证护士:1名。

2.2护士压力源:经常倒班;护士社会地位低;工作量大;担心工作中出现差崔事故;晋升机会带少;病人及家属不礼貌;继续深造机会少;病人要求太高及太过分。

3讨论

3.1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使护士既要由单一执行医嘱转变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照顾,还要具备很强的专业素质、精湛的急救技术、快速反应能力和人性化服务理念。护士压力源再次来源于病人护理方面。主要是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病人家属不礼貌、病人的要求太高或太过分。病人无理取闹、谩骂殴打,使护士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自尊心受到伤害。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护理人员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4结论

妇产科护士存在多种压力源及影响心理健康的因子,首先,管理者在强调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要予以充分强调护理质量的同时要予以充分重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护理缺编问题,合理搭配人员结构,在待遇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其次,采用人性化管理,随时进行沟通及交流,了解其心身,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其次,妇产科护士要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对各种压力应对自如,保持良好地心理健康水平。

第7篇

鉴于国内高职高专学生外语学习的实际情况,为了帮助国内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外语,本文结合理论和问卷调查来阐述情感因素是怎样影响外语学习的,从而使学生能更加高效、愉快地学习外语,同时也为英语教学提供参考。本文问卷调查是在100个大专生中进行的,对研究情感因素与外语学习有较强的代表性。

在一定程度上, 情感因素是外语学习最原始的动力。本文将为国内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寻找一条科学可行之路,并为外语教学者提供一条可参考之法。

关键词:情感因素 外语学习 动机 焦虑 兴趣 移情

引言

长期以来,大多教师片面地重视知识的传授,但是他们忽视了对外语学习具有动力作用的情感因素。学生花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学习英语,但是效果不佳,甚至某些学生出现过度焦虑、恐惧、厌学等消极情绪,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高尚情操的培养。“情感是维持学习动力的助推器,出现障碍必然导致学习的停滞。”(王初明,2001a:12)虽然早在20世纪,国外一些专家学者对情感因素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但是他们大都把情感因素分开论述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1 情感因素的概念和分类

为了更好地论述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以下对情感因素进行定义和分类。

1.1 情感因素的概念

情感因素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因素的组合体。情感(affect)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里感受和情绪体验。情感因素在外语学习中有着与认知因素同样重要的作用。“语言学习,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认知过程,主要是通过诸如感觉、直觉、思维、想象、注意、记忆等认知活动来完成的。但情感对于认知活动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相伴相随,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而且互为目的和手段。”(李银仓,2005)美国人文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认为学生的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是交织在一其的同义过程,谁重视“情感教学”这一“非正式课程”,谁就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而这种内在驱动力会激励学生最终走向成功。

1.2 情感因素的分类

一直以来,对情感因素划分方法各有异同。一般来说,情感分成两大类: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积极情感包括自信、自尊、移情、动机、兴趣等等;消极情感包括焦虑、紧张、失望。Jane Arnold(1999)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情感因素分为两大类:学习者个人的情感,包括焦虑、抑制、人格和动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包括移情、课堂上的互动、文化差异等等。前期学者论证过情感因素影响英语学习,但是大部分学者只是论证单个具体的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很少论证哪些情感对英语学习起重要作用,并一旦它们发生变化,其他的情感因素也会随着它们而改变。

本文将对哪些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起重要作用进行论述,并且通过问卷调查,结合理论,分析情感因素怎样影响英语学习。现将对影响外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逐一进行分析,并就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调动情感因素以提高教学质量作进一步探讨。

2 问卷调查结合理论,分析情感因素怎样对英语学习产生影响

历史上,在外语学习中,有关专家提出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之说,也有一些专家也提出了其他的学说。美国人本主义心里学家,Carl.Rogers, 认为当学生情感产生作用时,学生的认知结构相应地得到调整。直到20世纪,学者们开始关注情感和认知。

2.1 问卷调查和结果

为了测试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本了一问卷调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证实某些情感因素是否会转化成其他的因素。问卷调查是在荆门职业技术学院随机抽出的一百名大专生中进行调查的,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其效度和信度是可以获得的。

下面是问卷调查的原始数据:

以上的问卷调查结果是根据科学的数据分析得来的。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得出: 90%学生认为一些情感因素能转化成其他的情感因素,特别是转化成动机。并且调查结果显示焦虑、抑制也可以转化成动机,对英语学习造成积极的影响。从数据中我们还可以得出,在这些情感因素中,只有抑制不能大部分都转化成动机,而其他的因素则可以。

2.2 理论和问卷结合分析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随着人本主义和认知主义心里学的盛行,人们开始意识到情感因素的重要性。但是很多语言学家都主张认知和情感相辅相成。不同的学者对认知下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在心理学上,认知过程包括感知、意识、记忆、推理和言语。其他一些学者认为认知是感知、学习和推理的结果。

Damasio(1994)对情感和认知之间的关系做了大量的研究。Damasio得出大脑释放的“化学物质”对认知过程的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作用的理论。这个理论被Schumann(1990)应用到第二语言的学习中。

并且很多学者也结合了理论对单个的情感因素进行逐一进行分析,有的分析过于绝对,比如有的专家认为抑制只对第二语言产生负面影响,更不可能转化为动机。根据问卷调查显示,抑制可以转化为动机,从而对英语学习产生正面影响。在兴趣、移情、焦虑、自尊、抑制这些情感因素中,兴趣转化为动机的比率最大,其次分别是移情、自尊、焦虑、抑制。从此可以得知要提高高职高专的学生的英语成绩和水平,兴趣是关键。在教学中就发现,很多大专生一到英语课堂就瞌睡,或是做其他功课,或看课外书籍,学生的这种现象比在其他课堂上出现的机率要高很多。从问卷调查中发现,是因为学生对英语没兴趣,从而没有学习动机。

在这些因素中,其中焦虑和抑制被很多人误认为是完全的消极因素,从问卷调查中发现,有71%学生认为焦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转化为动机,20%学生认为抑制可以可转化为动机。出现这种情况是与高职高专学生这个群体相关的,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比那些本科学校学生要差,动机强度要低,所以一定的焦虑和抑制会让他们的动机强度变大,促使他们提高英语的学习。

结论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的情感,特别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施加压力使学生的焦虑转化为动机,从内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得学生体验英语学习的趣味,感受学习的愉悦,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大大提高促学习的效率。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积极的情感因素,那将激发学对英语极大的兴趣与激情, 提高学习英语的效率,激发学生不断学习英语。 同时,我们应该避免消极的情感因素阻碍外语的学习。

参考文献:

[1]Arnold, J.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New Yro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2]Corsini, J. Encyclopedia of Psychology [M].New Yro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 1985.

[3]Damasio, A. Descartes’ error: Emotion, reason, and the human brain [M].New York: Putnam Press, 1994.

第8篇

关键词:问卷调查法;远程;学习策略;应用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3年度黑龙江省远程教育学会 “远程学习者公共英语课程有效学习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YC2013-06。

一、问卷调查法的内涵

问卷调查法也称“书面调查法”,或称“填表法”,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它是实证研究中研究者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常用方法,以语言为媒介,使用严格设计的问题或表格,收集研究对象的资料。问卷调查法适合那此标准化的问题,适用于描述性调研和解释性研究。

问卷调查法的优点有如下儿点:第一,调查结果容易量化;第二,调查结果便于统计处理与分析;第三,如果实施得当,问卷调查法是最快速有效收集数据的方法;第四,如果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高,样本数量大,研究者可以收集到高质量的研究数据;第五,问卷调查对于被调查者的干扰较小,可行性高。

问卷调查法的这些优点是基于以下条件才能很好实施的,那就是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能够认真的阅读和理解问卷中的所有问题,并且提供真实坦诚的回答。问卷本身的质量会直接影响被调查者在填写问卷时的态度和行为,也将进一步影响调查的最终价值,因此需要在问卷设计上下功夫,以保证问卷调查法的实施得到最优的结果。而组织好调查问卷的发放和收集工作,同样对于保证调查结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远程学习策略

远程教学是一种学习者与教师分离,非面对面组织的教学活动。其优势在于突破时空的限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可充分满足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对远程学习者学习策略的研究,有助于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助于教育工作者针对学习者特点组织和设计网络课程,提升远程教学质量。

在学习策略的界定上,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根据已有文献可大致将其分为三类:①把学习策略视作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②把学习策略视作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制定的复杂的计划;③把学习策略视作是学习活动或步骤。综合这些不同的看法,可将学习策略总结为: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习目的,而采取的有助于完成学习目标的方法和规则的复杂学习活动。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说明,学习策略是可以习得的,是制约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还可以用学习策略来衡量个体的学习能力。研究表明,在英语学习过程,善学者掌握了较多的学习策略,而不善学者则掌握了较少的学习策略侧。简言之,学习策略是在帮助学习者有效学习、学会学习,因此,对学习策略的研究至关重要。

学习策略水平是衡量个体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策略是可以学会的,具有可教性,学习策略是鉴别会不会学习的标志,是衡量个体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决定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是否学会学习也是终身学习的目标之一。关注远程教育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根据学生的自身学习特点设计教学,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提高学习质量、顺利实施教学的目的。通过测量学习策略可以发现学习者的学习特点,根据这些特点设计教学,培养学习者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以保证远程教与学的顺利实施。

三、问卷调查法在远程学习策略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来说,问卷调查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问卷的设计、发放与回收以及问卷的分析。其中问卷的设计很重要。问卷的一般结构包括题目、前言、指导语、问题、答案和结束语等6个部分。这个部分在设计时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来说,题目即问卷的标题,一般要简洁、吸引人;前言要对问卷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进行简要说明;指导语直接关系到问卷调查研究的信度和效度,需要详细说明;问题和答案的设计一般要遵循客观性、必要性、逻辑性等原则,即问题的语言要尽量简单,要避免带有双重或多重含义,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此外,不要用否定形式提问,更不要问回答者不知道的问题;最后的结束语一般就是表示对填答者感谢的的话语。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正式问卷形成之前,要进行问卷的预测及信度和效度检验,经过修正后才可作为正式问卷发放。

1.明确研究目标

我们在对远程学习者学习策略调查研究时,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设计好问卷调查。首先我们要明确研究的问题。我们通过问卷要调查并了解远程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掌握情况,并探讨性别、所学课程和实际工作符合度、对待学习的态度三个变量是否对学习策略的使用产生影响。结合研究目的,本调查试图回答以下问题:

(1)成人学习者的整体学习策略水平如何。

(2)成人学习者擅长使用何种学习策略。

(3)性别是否对学习策略产生影响。

(4)所学专业与实际工作的符合程度是否对学习策略产生影响。

(5)对学习的态度是否对学习策略产生影响。

2. 编制好问卷内容

根据迈克卡等人的分类标准,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又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是对学习材料进行信息加工时所采用的有关方法和技术。元认知策略是对认知的认知,包括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影响着信息加工过程,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是学习者个体对学习环境、时间及工具等实施管理的办法,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和意志管理策略。例如,根据该理论,基于远程学习者的基本特点,我们可以将学习策略分为10个维度,共31个指标,以此为内容编制调查问卷,见下表。此外,设置了12个基本信息题,范围涉及年龄、性别、投入学习的时间、课程与专业的符合度、对学习的看法等。

学习策略的分类表

3.做好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首先,选择调查对象,即抽样,要结合研究目的合理设计抽样框,进而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进行抽样;其次,发放问卷要结合现实情况和研究需要来选择发放方式,一般主要有现场填答和邮寄两种方式,当然也可选择网络问卷的形式,最后,回收的问卷,要通过分类整理,以淘汰不合格问卷,同时要给问卷进行编号和登记。

4.做好问卷数据处理结果及分析

首先要将问卷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录入到电脑中,继而根据研究目的选择较适合的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回归分析等。

关于结果分析。不规范的问卷会带来不真以及不准确的结果分析,这是必然的。此外,对调查问卷的回收情况一定要重视,如果达不到一定的回收率,或者说问卷覆盖面不全,这都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分析。

总的来说,借助问卷调查进行学术研究,首先要从远程学习策略研究理论和实践出发,探寻一个好的可研究的着手点,同时要有一份规范的问卷作为依托;其次要选好样本,保证样本的有效性;再者,要借助合适的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尽可能深而广的挖掘。为了能够全面地考虑与远程学习密切相关的学习策略,编制用于分析远程学习策略的量表,便成为远程教育领域中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 张丽萍.谈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09(8).

[2]李振亭.基于网络的综合型学习策略[J].教育探索,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