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12 16:02:0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气自动化培训课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高职 技能竞赛 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b)-0213-01
高职教育的发展,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包括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性技术型人才,在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的过程,高职教育不断进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改革,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以赛促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职业技能竞赛是对职业教育水平的一个综合的检验,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世界技能竞赛”,22岁以下选手参与的国家主要是德国,日本,韩国等教育发达国家,我国在这一方面还是处于比较弱的状态,在国外高职院校是输送此类选手的院校,因此我国高职院校也应该通过各项技能大赛,为国家、省、市输送人才,通过可以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而高职院校业如何开展技能竞赛,并形成规范、系统化的竞赛体系及保障机制,值得大家探索和研究。本文阐述了正德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如何构建技能竞赛体系的建设。
1 电气自动化专业开展技能竞赛的意义和作用
(1)有助于推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技能竞赛的内容和标准一般是由行业企业专业、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根据电气自动化技术岗位职业要求制定的,考查各位参赛选手的各种职业能力。电气自动化技术技能竞赛能够为电气自动化课程改革指明方向。
(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目前电气自动化专业大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清晰、动手能力较差。所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是很有必要的。通过组织职业技能竞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因为竞赛的开展可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任务,能够使学生的心理活动最大限度地集中在能够完成竞赛作业的学习上。竞赛必然会有一个结果,当学生意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可以更快地完成竞赛任务、取得好的竞赛成绩时,就会提高学习的效率,增强自主学习的动机。当竞赛作业得到认可时,又会进一步激励学生参与到下一次更难的任务中,这样不断循环,从而可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3)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技能竞赛的成绩不仅反映出个别参赛选手的职业能力,更能反映出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竞赛成绩要从平时抓起,这与老师的教学理念、自身的职业能力、教学方法密切相关。要取得优良的竞赛成绩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参赛现状分析
目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目前参与了IATA的AUTOCAD技能大赛、三菱电机自动化大赛、江苏省技能大赛,这些大赛需要学生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核心课程,参赛学生需要掌握CAD、电工学、电机拖动、伺服电机、变频器、PLC等课程,而这些课程都是自动化技术的核心课程,通过组织职业技能竞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竞赛可以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并且与课程体系对接构建了“全方位、阶段递进、直接岗位”竞赛体系。
3 竞赛体系的建立
(1)组建电气自动化技术竞赛团队。
技能竞赛参与的对象包括参赛选手、指导教师和工作人员。竞赛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系部是主管,只有组建合理的管理机构,才能发挥技能竞赛应有的作用,所以我们建立了系副主任为领队,教研室主任为总教练,教研室教师及相关专业教师为教练,分别负责不同的比赛项目。同时我们通过课程学习、兴趣小组、第二课堂等方式来选取选手,我院是三年制的高职院校,我们一般会选取大三的学生来参加五月份江苏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大二、大一的学生陪练,然后由大二的学生参加七月份的三菱自动化杯大赛,然后由大一的学生参加十二月份的AUTOCAD大赛,这么一个循环下来,来年,参加三菱大赛的学生正好去参加江苏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参加AUTOCAD大赛的陪练,然后由陪练去参加三菱大赛,这样不断循环,从而保证学生的选拔。
(2)建立合理的培训机制
在大赛来领之前,必须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需要教师合理给学生分配任务,同时在参赛血手中选出队长,来监督管理参赛选手,教师也可以通过建立培训记录表来记录学生培训的时间,培训的内容,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全面的监督学生的培训状态。
(3)建立健全的竞赛资助与奖励机制。
技能竞赛激励机制对象包括参赛学生、指导教师和工作人员。竞赛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系部是主管。只有建立健全良好的激励机制,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证技能竞赛正常有序的进行,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应有的作用。对参获奖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同时要与学生就业紧密联系起来。如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获奖毕业生等,对于指导教师采取计算工作量、评选优秀学科竞赛指导教师、职称评聘享受优先政策等激励机制这样才能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技能竞赛走上良好的轨道。
(4)建立与大赛相对应的课程体系。
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竞赛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学校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因此,在实践中应该将竞赛与教学和学生活动结合起来,将竞赛融入学校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学生工作中。我们必须将一些与竞赛有关的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使课程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以竞赛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改革,以教改为竞赛提供更强劲的理论与技术基础,使教学改革、技术应用与创新、职业技能竞赛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达到教学质量和竞赛成绩的双丰收。
4 结论
只有建立完整的竞赛体系,才能保证学生通过教师的合理的培训,学生努力的学习,才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参考文献
[1] 史文生.中等职业教育技能竞赛评判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10).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专业 专业英语 教学方法 参与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a)-0090-0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日益全球化,国内国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大学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时随时会接触到英文版专业应用软件、设备操作手册、产品说明书等各种专业英文资料,升职与出国培训更是要求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水平。因此,专业英语对于大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支撑性作用。然而目前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大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仍然采用语法翻译教学法[1],由教师讲解语言点,讲解关键词汇,然后逐句翻译课文内容,教学重点集中在翻译课文和记忆单词上,学生被动的接收知识,逐步产生一种“疲倦”效应,学习积极性下降,专业英语教学形成了 “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局面。
1 专业英语教学现状探究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高职大学生认为专业英语不重要,缺少学习的动力。一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把专业英语课设置为选修课程,总学时约30学时太少,这也是一个客观因素;(2)高职大学生本身英语基础比较差,英语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信心不足;(3)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该课程的重要性,讲好专业英语绪论课[2],可以通过身边的毕业生就业典型现身说法,让学生知道学好专业英语对其未来发展的关键性影响,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下面,该文将从精选专业英语教学内容、改进专业英语教学方式、培养专业英语教师队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如何改进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
2 精选专业英语教学内容
目前高职大学生的英语基础和专业基础参差不齐,差异性很大,专业英语教学必须走因材施教的道路,将专业英语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是能够利用英文词典等工具,阅读理解并翻译专业相关的英文资料;第二层是能够书写专业的英文资料;第三层是能够听、说基本的专业英语,进行口头交流。专业英语强调的是英语在专业方面的应用,包括读、写、听、说等方面,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和翻译专业文献的能力。对于绝大多数高职大学生而言必须掌握第一层,优秀的大学生则可以达到第二层甚至第三层的要求。
为了实现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必须合理地对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进行选取[3]。教学内容采用模块化的方式进行组织,每一个模块涉及专业的不同知识点,保证内容的系统性和实用性。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专业英语的特点、专业词汇构词法、翻译知识与技巧。
(2)电路、电子元件(电阻、电感和电容等)。
(3)模拟电子电路,如放大器电路。
(4)数字电子电路,介绍与门、或门等基本逻辑门电路。
(5)仪器仪表测量,如示波器的使用。
(6)自动控制系统基本知识,如控制原理、典型控制系统、机器人等。
(7)PLC控制器技术。
(8)微机控制技术,如单片机、串行通信等。
(9)专业技术的新发展,如现场总线技术等。
3 改进专业英语教学方式
(1)营造专业英语教学氛围,采取参与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教师“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首先,要根据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一种专业英语的教学氛围和情景[4],具体方法包括:
①利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进行丰富多彩的、动态的教学内容展示,强化视觉和记忆效果。
②结合具体的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可以将专业英语课堂开到一些专业实验室。利用专业设备实体及其英文说明书进行现场专业英语讲解,并进行实践操作演示,如讲解《Measuring voltage with Oscilloscope》一文时就可以在电子实验室进行教学,边讲解边操作示波器如何测量信号电压,这种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可以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的教学方法,要求学习者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学习中来,全身心地融入到教学情境,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在宽松和自由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5]。例如,可以利用小组学习模式,预先给某个团队(3~5名学生自愿组成)布置一个专业英语资料的翻译、整理工作,在每次授课结束时可以留15 min让他们在班级进行PPT汇报展示,内容一般与该次授课内容的专业技术相关或者介绍该专业的新技术进展。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更增强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自信心,活跃了课堂气氛。
(2)讲授专业英语应与具体的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突出英语在专业方面的应用性。
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既离不开英语,也离不开专业知识。如讲授《Operational Amplifier(运算放大器)》时,可以先简要总结一下运算放大器的特点,以及它在实践中作为比较器和运算器的两种典型用途,然后再结合这个专业知识来讲授专业英语,这样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理解也更深刻,学习热情也随之高涨。
讲解专业英语中电子元器件部分时,就以网上的电子元器件产品英文说明书为案例,讲解如何查阅英文说明书,如何理解其各种电气参数等以用于简单电子线路的设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如,在讲解专业英语中单片机部分时,可以结合英文版专业软件KEIL的英文菜单来讲解,如何使用该软件进行编辑和调试,如何根据程序调试时的英文出错信息来帮助查找程序错误,如何阅读软件的英文使用帮助说明,实践证明,这种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
(3)注重专业词汇的归纳整理。
由于专业英语教学学时少,每个项目模块只能精选一、两篇专业英语文章进行讲解,因此需要对该模块相关的专业词汇进行归纳整理。例如,在讲解resistance (电阻)等电子元器件时,可以把其他常用电子元器件及其相关的电气参数如reactance(电抗)、impedance(阻抗)等同时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更有利于形成专业英语词汇体系。
4 培养专业英语教师队伍
要想搞好专业英语教学,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培养一批既懂专业知识又具备一定英语能力的教师。当前高职院校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英语专业毕业的外语教师,另一类是电气自动化相关专业毕业的专业教师。显然专业英语的专业性特点决定了专业教师更适合进行专业英语教学。专业教师专业知识扎实,往往侧重专业术语、专业词汇及专业文章的翻译,然而其英语语言水平相对偏低,缺乏英语语言教学的方法和技巧,而且大都各自为政,相互间缺乏交流。
因此,高校加强专业英语教师的培养非常必要,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1)将专业英语教师送出去进行英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英语教学方法和英语口语,纠正不标准的英语发音;(2)组织该校英语教师系统地为专业英语教师进行英语的系统培训;(3)组织专业英语教师进行专业英语培训,相互交流专业英语双语教学的经验。
5 结语
尽管专业英语课程的学时很少,却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学好专业英语将会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未来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专业英语教学中要探索各种教学方式,使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专业英语教学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沈晓霞,任亚洲.电子信息专业英语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13(13):56-57.
[2] 陈柬,严金云.构建高职电气专业英语教学的“点-线-面”新体系[J].高等职业教育,2012(8):63-64.
[3] 李美娟,周美兰,戈宝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探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67-69.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ECS;功能;趋势
中图分类号:TB857+.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火力发电厂由热控自动化和电气自动化两大部分组成,多年来热控自动化得到了迅猛发展,与热控自动化相比,电气自动化就显得极不协调,虽然电气的继电保护、励磁调节、自动同期等装置实现了微机化,但电气的监控仍处于常规仪表、光字牌、连锁开关、一对一的硬手操水平,而电气的监控水平没有得到真正提高。为了使机组机、炉、电的控制水平协调一致,便于集中监控管理,将电气控制系统纳入DCS系统已是势在必行。本文就火电厂大型机组电气自动化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讨论,介绍了常用的现场总线及其在火电厂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介绍了新一代电气监控系统ECS和DCS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1、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优点
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是针对电能、电力设备、电力技术等3个方面实施改革更新,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运行模式服务于电力行业。在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逐渐融为一体的趋势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变得更加广泛。在火力发电过程中引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优势表现为:
1.1提升效率
火力发电厂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的电能,电力行业是我国社会现代化生产的基础条件。受早期社会技术条件的限制而影响了火力发电厂生产效率的提升,每年企业生产电能耗损15%-30%左右。引进自动化生产技术后,电力生产效率显著改善,使得电能生产量不断增多。
1.2降低成本
煤、石油等原始材料是火力发电的主要燃料,电能生产技术水平的落后会使得燃料消耗量增加,提高了火力发电的成本投资。对火力发电引进自动化技术后可保证各种燃料的充分燃烧,让原始燃料的价值得到充分运用。在实际电能生产中能显著降低成本投入而增加经济效益。
1.3技术革新
电气自动化技术根本上是各类技术的融合体,包括:计算机、电子信息、电气控制等多方面实用技术。把这一技术贯穿到火力发电生产中,将推动火力发电行业技术的革新,给发电作业人员的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同时,经过一段时间的运用后也会促进火力发电技术的改革。
1.4优化资源
工业电能生产需投入各方面的资源,如:电力设备、燃烧原料、作业人员等,这些因素对电能产量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影响。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之后能协调好各项资源,通过人机操作模式降低生产人员的工作难度。另外,在自动化生产模式中也可及时发现系统故障以及时处理。
1.5整合模式
自动化技术带来的是一体化操作,火电厂将摆脱传统的生产作业方式而实现人机操控的新局面。使用各项自动化模式后,电力企业的生产将成为融合电子、信息、计算机等先进科技的组合,可从多个方面促进火力发电方案的更新,实现了电能产量的增多以带动生产效益。
2、发电厂ECS系统主要实现的功能
2.1对厂用电系统,能按启动/停止阶段和正常运行阶段的要求实行程序控制或软手操控制,实现由工作到备用或由备用到工作电源的程序切换或软手操切换,保证机组的安全运行和正常起机/停机。
2.2对发变组,实现发变组系统自动程序控制或软手操控制,可使发电机由零起升速、升压直至同期并网带初始负荷的程序控制和软手操控制,或使发电机自动停机。发电机励磁系统电压调节、发变组同期、电气设备保护、6kV厂用电快切功能由独立的装置实现,DCS控制自动装置的起停和方式选择,并进行状态监视。根据实际运行水平和设备可靠性,机组程控并网可设置人工间断点,分布进行。
2.3实时显示并记录(其中包括事故顺序记录SOE)发电机、变压器(或发变组)系统、厂用电系统、网控系统和电气专用自动装置的正常运行、异常运行和事故状态下的各种数据和状态,自动生产数据报表、操作记录报表,通过对故障进行详尽的分析,迅速得出事故原因,并提供操作指导和应急处理措施。
2.4炉、机、电实现全CRT监控,监控软件具有数据处理和统计、事故报警和记录、画面显示和重构、报表生成和打印等诸多后台功能。对于继电保护和其他电气自动装置以及电气程序控制,监控后台提供专用操作窗口。
2.5在操作员站可进行电气设备的检修/试验操作。当某一设备处于检修时,在相应的电气系统画面上设有相应的检修/试验状态显示(挂牌),此时与该设备相关的闭锁或联锁条件均失效。为防止误操作,设有单独的检修试验画面,操作时需经运行人员进一步确认后方可投人或退出检修/试验。对特别重要的设备设有必须的保护措施。
2.6在ECS中,有些设备之间是相互联锁的,这些设备的联锁无需通过“联锁按钮”选择,根据逻辑组态自动实现。如存在双路电源之间切换问题,为防止母线故障时多次跳闸,应考虑只能切换一次。可以通过DCS画面进行操作。 DCS和ECS的控制水平相一致,接口完善,控制操作可以在DCS操作员工作站进行,也可以取得DCS授权后在ECS操作员工作站进行。
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设备保护中的运用
电力保护是火力发电厂安全生产的必备条件,也是维持生产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阶段里把电力设备与计算机或单片机有效结合,实现人机一体化的操作生产模式。从目前企业的运行状况看,电气自动化技术对火力发电厂的设备保护的运用主要体现在:
3.1联锁保护
火电厂在正常运行状态下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故障,导致电力系统无法正常启动作业。自动化技术运用之后可对设备实施联锁保护,当机电设备发生异常问题后可及时自动切断跳闸,把发生故障的设备或系统中断运行,防止了电力设备或系统受到损坏。
3.2继电保护
通过计算机与继电器之间的连接,可建立一道自动化的控制模式来调控火力发电厂的继电运行。继电器自动化保护主要根据热工参量和电气参量的限值对设备状态准确判断,同时还能结合与火电厂相配备的装置构成保护回路,为发电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3.3装置保护
电厂生产需要用到的保护装置种类较多,如:机械的、电动的等,具备设备包括锅炉的安全门汽轮机的危急保安器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课把这类电力装置协调搭配起来,让保护设备根据制定的电气操控指令运行,防止电力设备受到外在因素干扰。
3.4防雷保护
部分机电设备在电能生产中会受到雷击的干扰,出现线路烧坏、连接中断等问题,严重时可直接造成设备损坏。自动化运行模式里添加了对电力设备的保护控制,在实际生产流程里利用防雷器增强火电厂设备的抗雷击性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设备损失。
4、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
ECS除应将现有的厂用电监控功能向深层次发展外,还应将发电机、主变压器、SF6断路器等主要设备的在线诊断功能融入同一监控平台,有条件的电厂也可以将NCS系统也纳入ECS这个平台,甚至可以将厂用电的纯电气功能从DCS系统独立出来,也纳入ECS系统监控。ECS顺应技术发展大潮, 充分利用现场总线和网络通信技术, 对发电厂厂用系统实现了全面的技术提升, 对厂用电气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甚至对DCS系统本身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 该系统要达到设计的最终目的, 还必须在以下两方面获得实质性的突破:一是实现对厂用电气全通信控制;二是目前大部分电气后台系统的实际应用基本处于初级阶段,只能进行基本的运行监视功能,离实质性地实现控制逻辑、提高电气控制水平及系统运行管理水平的目标还有较大距离。
5、结术语
随着时代不断的进步,而火电厂在引进电气自动化这一新技术参与生产时,必须要把握好自动化模式的控制方式。电能生产操作流程里需积极贯彻安全生产理念,引导生产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自己的准则。为了适应新的生产模式,应对生产作业人员加强技术指导、培训,操作人员能准确操作设备以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火力发电厂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广泛的应用,也加强了生产电能的效率,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在新的电力形势下最大程度地提高发电厂的竞争力,最终达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宏,杜永春,实时数据库在电厂集成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2008,27(2):59-61.
Abstr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eeds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paper described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process of training model of electrical automation technology personnel based on coal mine application. This paper trie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simila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Key words: electrical automation;personnel training mode;curriculum system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276-01
1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教高16号文件的有关精神,学院在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就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进行了明确的部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原则,根据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主动适应煤炭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职业技能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理念,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目标,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
2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过程
2.1 煤矿岗位调研根据本专业学生的生源及就业情况,首先确定将包括煤矿开采企业、煤炭加工企业、煤矿机械电气设备制造企业的相关岗位和岗位群职业能力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主要采用调查、实习、参观走访、座谈、竞赛、参会、进修学习机会等方式按计划展开,通过大量的调研,使我们在专业定位、专业发展方向、办学基础、人才培养模式、管理组织、毕业生就业、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建设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资料和宝贵的经验。
2.2 课程体系构建首先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确定课程体系。确定了电气设备安装、电气检修、供配电系统的运行与管理、矿企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技术开发、机电设备的营销及技术服务六个核心岗位。按照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和学院整体学制安排,确定了1+1+1的课程体系框架:即第一学年进行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的学习,第二学年及第三学年前半学期进行职业技能课、能力拓展课的学习,最后一学期进行顶岗实训。其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优化课程内容。按照检测仪器的安装、检查与管理、矿用电器设备维修、变配电系统的维护保养、电气系统设计与调试等典型工作任务,将内容融入职业能力课程中,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构建学做一体的项目驱动式教学内容设计。
2.3 教学方法及模式改革强弱结合,秉承传统,建立健全“123”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为一个中心的教学理念;实验、实训、二个实践环节层层递进的“二层深入” 教学手段;主干课程、实践模块、能力证书三条线同步进展的“三线并行”教学方法。 职业技能课程均按照项目驱动的形式进行一体化教学,认识实习、课程综合实训、顶岗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层层递进。
2.4 校企合作与实践条件的建立学生在实训基地顶岗培训,执行规范的职业配训,实训的项目是本专业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及工作岗位, 专业已和玉华煤矿、东坡煤矿、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效的合作办学协议。
2.5 教学条件改善师资方面,专业具有较雄厚的师资力量,经过培养与引进并举的措施,逐步形成能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专兼并举,校企共培的师资队伍。硬件方面,为了满足“做、学、教”一体化改革的需要,满足学生实践技能环节的需要。需着重实验室改造、组建实习、实训基地。
3人才培养实践过程的主要成效
3.1 形成新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与实习企业进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通过多次详细分析,确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相关的知识、能力,确定课程种类与门类,形成“三层循环、能力递增”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流程和课程体系框架,最终形成新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2 完成三门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根据电气自动化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确定《数字矿山微控制系统开发与实施》、《电气控制系统与PLC》、《工厂变配电设备安装与调试》三门核心课程。参照电气自动化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教学内容,完成课程单元与课程标准的设计,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核心课程为引领带动其他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工作。并且按照教学内容要求自编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教材。分别列入院级精品两门,省级精品课程一门。
3.3 完成相关课程的课程标准制定工作课程标准是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课程标准必须按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来制订。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素质等培养目标都有明确的要求,并对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的教学团队,教学条件,教学资源等都有详细的安排。
3.4 深化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形成了实习实训管理员制度和校外实习实训管理等制度,确保学生生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与企业优秀技术人员组成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共同进行课程改革等工作。充分利用企业优质资源,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同成为“育人”的双主体。
3.5 学生培养质量得到提高由于课程内容连贯性比较好,针对性较强,学生处于边学边练的学习过程,因此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就业以前100%的学生拥有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学生在企业进行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方面的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要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多方面的接触,综合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通过校内外的职业技能竞赛和课程设计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小组成员发挥每个人的智慧,通过头脑风暴等各种方式,创新出多种多样不同的方案,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加之煤炭行业的人才缺口,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大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杜少武,吴黎丽,丁明.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发展思路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27,(6):63256.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自动化;技术控制;安全防护
0.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的水平,也使得人们对居住和工作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加大现代建筑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范围,提高电气自动化的技术水平。建筑自动化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还增加了建筑物的安全性,电气自动化技术对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电气自动化的特点与技术优势
从目前电气自动化控制应用的效果来看,其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1)实现了设备与系统全工作流程内的高效监控。在结构复杂的大型建筑中,电气系统组件繁多、结构复杂、功能多样,传统运行方式常常留下管理宵区,导致故障的发生。而现代自动化技术则通过“采集一处理一反馈”模块,对系统进行实时的数字化监控,能及时将控制中心的指令传达到系统,并将反馈信息同时传递到控制中心,以实现对整个系统高教、实时、不间断的控制和管理。(2)联动性的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将建筑中配电,照明、消防、空调等系统连接为一个整体,大大提高了其联动效果,解决了电梯系统依照各层用户流实现其速度的自动调节,以及紧急情况下(火灾、水管爆裂等)系统的自动识别、判断,及时实现预设的应急处理方案,开启紧急照明系统、调整水压或开放喷淋灭火系统等,实现子系统间的配置与互动。(3)安全性强。由于电气系统固有的危险性,设备故障、操作失误以及环境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系统产生严重的安全风险。
2.施工准备阶段要点分析
图纸是施工阶段的前提和依据,只有详细消化图纸,对工程每一系统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进入施工阶段前发现问题并在图纸会审时向设计提出,纠正图纸存在的设计错误;设计图纸在施工前得到细化和优化,工程质量就会得到较好的预控。电气工程系统设备先进,管线的连接比较繁锁。在工程项目开工前,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应首先熟悉电气施工图纸,充分做好施工前技术与材料准备工作。在电气施工前的每一阶段,必需仔细地审图和校图,特别是对每一份设计修改通知单,都要认真地进行管理,逐一描绘到蓝图上,以便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出现遗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正确性和质量可靠性。
3.基础施工阶段技术分析
在基础工程施工时,应及时配合土建做好强.弱电专业的进户电缆穿墙管及止水挡板的预留预埋工作。这一项工作要求电专业在土建墙体施工时穿墙.穿梁套管同步安装。由于基础均为剪力墙以及地梁,根据《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的要求,套管均采用刚性防水套管安装。对需要预埋的铁件、吊卡、木砖、吊杆基础螺栓及配电柜基础型钢等预埋件,电气施工人员应配合土建,提前做好准备。土建施工到位及时埋入,不得遗漏。电气施工安装中,管理人员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能力,才能把好质量关。
4.主要设备施工阶段技术分析
4.1配电装置
配电装置是电气工程的核心,一旦出了问题,轻则个别配电系统无法正常工作,重则造成整个电气系统(包含设备)无法正常工作。供电可靠性下降,整个工程失去安全感。因此,对配电装置从设备进货.安装.调试,都要严格按图.按施工规范.按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图集.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进行施工并严格验收。配电设备都比较先进,其生产厂家一般较具规模,具有电业部门认可的产品使用许可证,一般不会出现技术性问题。但在实际工程中,常常会发现低压开关柜内回路开关的动作整定电流与设计不符,供货的开关大小满足不了要求。因为整定电流是保护下级设备和电缆的动作值,整定电流小了,开关容易跳闸.停电;整定电流大了,系统出现过载和非金属性短路时开关不跳闸,造成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事故。因此,应仔细检查,核对图纸,消除事故隐患。
4.2电力电缆
电缆是输送电能的载体,若质量不高,就会造成火灾等事故的频繁发生。工程中使用的电缆绝大多数是沿竖井.桥架和沟道铺设。电缆集中.数量多,各类型号规格多.若不分门别类,严格审查,容易导致施工混乱,造成运行中电缆过热.信号光缆相互干扰等现象。因此,电力电缆的施工应严格执行相关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和施工规范。
4.3配电箱
配电箱型号量多,工作原理复杂,各配电箱又有自己的使用特点,受干扰的情况较多,会造成设计修改通知单增加,配电箱内的设备和回路修改多。若施工单位在订货时只考虑按蓝图订货而忽视修改,在安装时只顾对号入座而不仔细地进行技术审核,就满足不了有关专业功能的要求。电气安装工长应对现场的配电箱按设计修改通知单逐一核对,纠正开关容量偏大或偏小.回路数不够等的错误。配电箱内各分支电气线路连接时,要认真.仔细的按照电气系统图将各分支回路连接至各个断路器,避免电气线路与配电箱断路器的连接时出现错误。电气设备的上下级容量配合是相当严格的,若不符合技术要求,势必造成系统运行不合理.供电可靠性差,埋下事故的隐患。
4.4传输线
通信设备所用的传输线课用同轴电缆.塑料绞线或光缆,塑料绞线一般采用2芯双绞线,在强干扰环境和远距离传输时应采用光缆,数据传输方式可采用低频传输以避免高频干扰。除了传输线的材质要求外,通信线路一般应是屏蔽线,或由制造商提供专门的导线,而且不得与电源线.信号线共管.共槽敷设,如在同一线槽内则需要用金属分隔,或者必须与电源线.信号线做平等敷设时,其间距不应小于0.3m。
5.电气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5.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编制针对本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组织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设专职持证上岗的安全员,建立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建立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制度,并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建立安全教育和培训度,定期对专业电工及用电人员进行用电安全教育和培训,凡上岗人员必须持有劳动部门核发的上岗证书,严禁无证上岗。
5.2技术支持,保证安全
电气及自动化工程的施工项目经理,要负责整个工程的施工管理,负有安全管理的全部责任。施工过程中,必须确保根据已会审后的电气施工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按照国家现行的电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以及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若发现图纸设计方案与实际施工条件不符的问题,应及时提出,经过各有关方面协商处理后,再组织施工;不允许未经设计等单位同意擅自变更设计。
5.3以人为本,安全教育
在施工管理中,硬性做事、理性做人、以人为本、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殊人”、“特殊事”。对违章、违规行为要认真对待,坚持从严管理、按规处理、从章考核。利用有利机会,举一反三,使施工人员深深懂得“安全生产得之于严、失之于宽”的道理。
6.结语
总之,在电气工程施工中应把“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放在首位,应根据工程的自身特点,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实施有效的动态控制,做好技术交底,认真管理好从材料采购、施工过程到工程验收的全过程,并且建立良好的质量监督体系,提高电气自动化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朱甫泉.论电气自动化的安装要点[J] .民营科技.2010(9)
关键词: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工学结合
作者简介:黄宽(1977-),女,辽宁鞍山人,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工程系,讲师;纪静波(1969-),女,辽宁营口人,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工程系,副教授。(山东 济南 2502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046-02
一、确定专业岗位及培养目标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发展扩张速度过快,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电气自动化专业是很多本科院校普遍开设的专业,也是不少高职院校的核心专业。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沿袭了普通本科高校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方案,然而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强调学科体系的本科院校有明显的区别。
根据“十二五”时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16号文件)的精神,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特点。因此坚持以能力为本位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则是专业建设的目标。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兼顾学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服务于电气、电子、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行业,适应生产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电气控制系统安装和维护的能力,能够熟练地使用常见电器、电机、PLC、变频器等电气设备,可从事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生产设备的装配、维护、调试、检验和维修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建立适应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方案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原有的专业课程结构中理论教学的学时分配过多,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较少。而高职院校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这就需要给实验实习分配较多的学时,使学生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原有课程体系是相当封闭的,学校往往只注重课堂教学,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很少,沟通能力、合作能力、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不高。很多毕业生在毕业后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
为了使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能够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的发展要求,通过对人才需求的调研工作分析,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并结合学校办学实际,重新修订了电气自动化专业“2.5+0.5”的专业课程体系,即两年半在校学习,半年工厂企业顶岗实习。新的课程内容在保留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删除了理论过深、实用意义不大的内容,对一些课程进行了整合、调整,新增加了一些实用的技能型课程。专业课程改革前后的对比见表1(本文只对专业课程进行了研究,没有涉及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基础课程)。
1.专业课程的整合
专业基础课主要安排在第一学年进行,课程设置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吸收学科体系的经典内容,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原有的“电路基础”、“电子技术”和“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中的电机部分进行整合,形成新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该课程的第一部分即电工电子技术1,主要讲授电路基础知识;第二部分即电工电子技术2,主要介绍模拟、数字电子技术以及电机的简单理论知识。在所有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结束后,安排一周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原有“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中的电气控制部分与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整合成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PLC)应用技术,放在专业核心课程中。这样的整合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电气控制理论与PLC编程技术联系起来,掌握应用编程技术实现设备电气控制的实用技能,强化了专业技能的学习。
2.专业课程的删减与调整
删除原有课程中“机械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三门理论难度较大的课程。把“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应用技术”放到专业选修课中,以满足一部分希望通过专升本考试继续学习深造或是对硬件设计编程感兴趣的学生的需要。
3.专业课程的扩展
在专业核心课程中,新增加了“触摸屏应用技术”、“工业控制网络技术”、“自动化产品的销售与技术支持”、“节能技术”、“电气国家标准”等实践性、实用性较强且理论学习难度不大的课程。
当今社会信息变化迅速,如何及时准确地获得新知识和新信息是每个社会人都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所以,在专业选修课中新增加了电子信息检索这门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获取高效信息的能力。
4.顶岗实习
为了实现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借鉴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双元制职业教育包括工厂企业实践和职业学校学习两个部分。学生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时间约占整个学业时间的70%,企业中的实践和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与职业教育发达的德国还有很大差距,不能照搬照抄德国的模式。因此,结合实际,在五个学期的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进入了顶岗实习阶段。统一安排学生到与专业紧密相关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期满,如果学生的工作能力满足企业要求,学生可以与企业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以在企业接受正规职业资格训练,为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与就业的“零距离”衔接。
三、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题是: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参加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使他们能学到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并接受一定的职业训练,取得一定的工作经历,从而顺利地进入职业生涯,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发展。[7]而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最有效的途径是加强校企合作。
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部相关文件的要求,结合学院自身发展实际,以山东半岛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围绕技能型人才能力培养的主线,学院构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鼓励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企业参与学院发展和教育教学环节的管理与任务实施。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分别与山东魏桥铝电有限公司、山东永盛橡胶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中德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探索建立了“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强化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在现有实验室的基础上,通过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的方式建立“校中厂”。学生在校内的实验、实习、实训项目全部在实践基地完成。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为校内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这种将课堂与工厂相互融合的做法强化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提升了教学效果。
第二,强调实践教学在高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加大实践环节的课时比例,实践教学的学时数超过总学时数的50%。在教学改革中树立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建立了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校内实验教学体系。
第三,加强兼职教师的培养和管理。为了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迫切需要打破封闭教学模式,聘请行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校内外兼职教师。兼职教师的聘任有利于优化高职院校的师资结构,提高教学质量,体现高职办学特色,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然而在兼职教师的聘任中也存在诸如聘任难度大、只重数量不重质量、教学经验不足以及聘任缺乏规划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兼职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学校制定了针对兼职教师的管理制度。首先,加强对兼职教师的教学管理,由系部定期对兼职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检查。其次,通过不定期的教学培训和师生座谈使兼职教师了解教学规范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积累足够的教学经验。再次,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吸引行业的顶尖人才、专家到学校任教。另外,建立兼职教师师资储备数据库,对兼职教师进行动态管理,并做出兼职教师聘任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使实践教学师资建设工作稳步开展。
第四,为了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把培养和提高职业技能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定的部分职业技能要求纳入教学计划,推行“双证书”制度。学生在毕业时,除了获得毕业证书外,还可获得高级维修电工、CAD绘图员或数控机床操作中级工等职业资格证,实现了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进一步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四、采用多维立体考核方法
在能力本位的课程考核中,依据课程性质可以采取多维立体考核方式。其改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变过去期末考试定成绩的做法,考核方式改为过程性考核,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二是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核,理论与实践结合,既要有以测试认知水平为主的理论考核,又要有以考核技能为主的操作考核,并适当增加技能考核的比重;三是考核标准由标准答案向综合评价转变,减少客观题比例,让学生不要把精力放在具体题目的选择答案上,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根据课程的性质不同,具体考核方法如下:
理论课程:课程综合成绩=50%考试成绩+50%平时考核成绩;理论+实践课程:课程综合成绩=40%考试成绩+20%平时成绩+40%实践成绩。
对学生实践环节成绩的综合评价不能以实验、实习的最终结果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必须结合整个实验过程综合考虑。实践成绩应由课前预习、实验报告、操作过程、实习、课程设计报告等组成。另外,各实践项目完成的速度也要作为考核的重要因素,因为实践操作速度往往反映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水平。
五、结束语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专业建设的方向,决定着学生的知识、技能结构和综合素质水平。而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常常需要经过很多人的长期共同努力才能逐渐形成。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上还缺乏足够的经验,与企业的合作还不够深入等等。因此,为了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电气自动专业人才,还需要不断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推动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等.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唐立伟.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
[3]李贤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要素的思考与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0,(2).
[4]纪静波.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实践课程对我国高职实践教学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0,(11).
[5]陈湘,陈美珠.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0,24(2).
[6]杨建国,张轩.略论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文化建设[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6(4).
关键词:高职;电气自动化;教学资源库
作者简介:邓小龙(1972-),男,江西鄱阳人,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副教授;陆锦军(1964-),男,江苏南通人,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江苏 无锡 214153)
基金项目:本文系学院重点支持教改课题“自动化专业群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094400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3-0186-03
目前,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极大促进了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是教育面向信息社会的必然结果,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信息社会和信息教育发展的必然。[1]
高职教学资源库建设是高职院校的共同需求。通过高职教学资源库建设,可以探讨人才培养的共同教育规律,制订类似的人才培养方案,消除地区的差异和发展不平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当前,各高职院校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大多各自为战,建设途径和方法不尽相同,建设的标准和评价体系也不尽完善。[2]因而,有必要明确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和目的,剖析当前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现状及不足,同时结合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情况,探索和实践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内容和途径,给广大参与专业资源库的建设者一些思索、借鉴和参考。
一、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资源库总体建设目标为:对示范性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成果整合,面向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企业培训和社会多样化学习需求,提供大量的优质资源和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建成具有先进的技术、丰富的资源、快捷的应用、规范管理的共享型、开放性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并体现中国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育教学特色和水平。[3]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需要满足环境、行业及职业需求,实现学生、教师等广泛共享。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不仅使学生能够自主和探究学习,同时为教师和社会学习者提供教学和交流的平台。通过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将社会相关领域、行业企业及相关院校的优质资源进行收集及整合,打造高职专业交流和服务平台,建设技能鉴定与培训、社会服务与教科研成果推广、信息收集、传播和管理等多项功能。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有效建设可以有利于校际之间增加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加强校企合作,增强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满足企业对高职人才培养需求,实现校企双赢;有利于改革教学内容,提供优化的教学环境,丰富教学模式和方法;有利于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所以,教学资源库建设已成为各校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和教育教学改革的着重点。
二、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不足
目前,各专业教学资源库不断建立和完善,教学资源建设也更加规范,但教学资源库建设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1.硬件平台建设投入不足,资源内容建设不够
硬件平台的构建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如需购买高性能中心资源服务器、存储磁盘阵列和专业资源服务器,以实现网络型颁布式存储与管理和备份。资源建设内容质量不够高,有些资源库仅是教案、试题等素材的简单堆积,部分素材资源教学性不够强,微课、网络课程覆盖面较小,互动性不强。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动画等现代数字化资源不多。用户界面及相应导航普遍单一化,资源导航系统功能不强,检索系统不够快捷准确。有些资源库架构不合理,主要功能缺失或实现较差。
2.资源库建设缺乏规范性
目前,资源库建设大都无序发展,缺少统一的建设标准和准则,各合作院校子项目的建设质量、进度参差不齐,资源接口大多不一致。目前,各个院校在进行专业教学资源库时,也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的资源建设标准。教学资源大多是网上收集、购买、与企业合作开发或者教师个人制作等途径而获取。搜集的网络资源的一致性和兼容性大多难以保证。购买的软件产品大多支持平台不一样,内部结构和接口也不一样,兼容性差。在没有标准化规范的严格要求下,难以保证校企合作开发和教师个人自己开发的教学资源的兼容性。这些都导致不同的资源难以有效整合。
3.有效的质量评价体系缺乏
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使用中,对教学资源库进行恰当的评价有利于资源库的改进和完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对象和方法、评价工具以及评价环境等。[4]对教学资源库进行正确性和有效性评价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目前,实用有效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还欠缺,很难对所建资源库的实际应用价值进行恰如其分的判断,使得教学资源质量良莠不齐。所以,建立一套完善实用的评价标准的评价体系是关键。
4.企业参与力度不够
在高职院校资源库建设中,没有充分调动企业积极参与,企业需求在资源建设内容中未得到充分体现。如企业生产项目和案例缺乏,行业发展趋势、技术发展趋势和最新工艺等信息缺少,行业企业标准、岗位工种和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缺少等。
三、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
教学资源库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专业中心、课程中心、虚拟训练中、培训论证中心等,内容框架如图1所示。
1.专业中心
专业中心主要包括专业调研报告、职业岗位分析和资格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进程等教学档案。专业中心建设目标是深入调研不同企业和高职院校,分析人才从业岗位需求,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职业技能要求,对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精心设计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体现高职教育共同特征,突显专业个性特色,并根据相关的国家、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制订科学合理的突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职课程体系。建设内容具体包括:专业介绍:职业面向、生源状况、就业情况、培养目标、专业发展及特色。专业调研报告:专业人才需求状况、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规格、专业定位、岗位分析和工作任务、职业资格要求、调研计划、分析与总结。岗位技能标准:职业岗位所覆盖的技能标准。专业规范:专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就业岗位分析、培养目标及规格、教育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实施指导性方案、专业基本条件保障。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名称、招生对象与学制、培养目标、毕业生从业岗位分析、课程体系设置、实训条件与师资要求、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进程安排、毕业标准等。课程体系:课程模块的系统设计、主要课程介绍。说专业:专业负责人说专业视频、讲稿、PPT。特色建设:介绍专业特色及建设典型案例。企业资源建设:主要包括企业产品技术文档、各类行业企业标准、企业解决方案等。提供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产品标准、行业法规、工艺流程、操作规范,供查阅和学习。提供行业主要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和企业解决方案。
2.课程中心
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构建以职业专项技能、专业核心课程为主的项目化课程改革的专业课程库,包括网络课程和微课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分为职业基础、专业技能和综合及拓展等模块课程,如图2所示。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课程标准: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课程实施条件与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考核要求。提供普适性课程标准建设框架、个性化课程标准设计、模块化的课程组合。教学设计: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仪器与工具的使用、学习任务的设计、教学资源的组织,多媒体课件的准备及板书设计等。课程负责人说课:课程负责人说课视频、讲稿、PPT。教学课件:针对各类学习用户开发各学习单元的教学课件。核心技能训练指导与考核:开发实训项目,编制实训指导书,制订考核标准。习题、试题:为各类学习用户进行训练和测试提供练习题与测试题。工程案例:收集来自现场的工程案例,为各教学单元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提供帮助。教师手册和学生手册:教学项目设计、教学任务书、决策单、计划单、教学过程设计、评价表、成果表。
3.虚拟训练中心
虚拟现实技术营造的环境逼真形象,使学生好似身临其境,能够自主和交互学习,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将大大提高,从而加速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在虚拟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虚拟场景下进行虚拟实训,沉浸和交互于虚拟车间,能间接感受工作环境。虚拟实训系统可以让学生在网上任何时候访问虚拟车间、任意操练各种实训,不需要实际的实训场所,可以全方位地观察设备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可以连续或者间断性完成实训任务,实训效果可以马上得到检验,也不需要考虑实际实训的安全性问题。
虚拟实训没有空间和时间限制,可以节省实训成本,避免实训设备的损坏,而且可以不断调整和更新虚拟教学设备和教学内容。因而,虚拟训练中心是教学资源库开发的重点及难点。虚拟训练中心的开发需要专业公司的积极参与。经过校企共同合作开发,提供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丰富生动的PLC系统综合调试、电子技术应用、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机床电气故障诊断与维修等虚拟实训资源库。
4.培训认证中心
培训认证中心包括培训资源库、职业资格鉴定库、技能比赛等三部分。
(1)培训资源库。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岗位培训为目标,与岗位职业资格相对应,建设专业能力培训包以及能力指导及评价系统,为学生就业、技术提升及企业员工培训提供平台。培训包主要包含职业能力评测系统、培训方案和测试系统。首先依据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对参与培训的学员进行培训前的职业能力测评,了解参与培训人员的知识、能力水平,为学习者选择符合自身情况的培训包提供依据。然后,根据能力测评的结果,按参与培训学员的知识、能力水平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解答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供全面的学习帮助。最后,通过在线测试功能,检验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学员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
(2)职业资格鉴定库。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与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能力相结合,提供既满足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能力要求又符合职业资格标准的教学资源,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完成维修电工中高级,可编程序设计师中高级、Autocad,电子CAD、数控车工等工种职业资格鉴定培训资源包,包括职业标准、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培训方案、培训环境、考务指南、样题库、测评系统等内容。
(3)技能比赛资源库。职业技能比赛引导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实现校企共同培育人才,多层次、多元化培养拔尖人才和应用型创新人才,主要包括:比赛题库、比赛视频、比赛技术文档、比赛场地准备和模拟赛场等。
5.导航、搜索和交流平台
导航和搜索平台:为使用者提供资源的导航和多种检索功能,帮助快速定位查找所需资料,如教学单元导航、虚拟实训导航、专业导航、课件搜索等。
交流平台:提供教育教学论坛、BBS服务、邮件服务,进行信息、教学交流、资源共享和下载,实现网络教学辅导,在线或离线网上交流等。
在建设教学资源库内容时,多媒体素材是教学信息传递的最基本的素材建设单元,主要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五大类素材库。[4]
四、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复杂而艰巨,在建设教学资源库过程中还需要做到:
1.做好统筹规划
细化资源建设的具体内容,分层次逐步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应首先从专业群中省级以上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着手,建设相对成熟后,引领示范,然后逐渐辐射到专业群中的其他专业,不能一开始就全面铺开。
2.确定标准
为了资源质量得到保证,应根据实际需要,明确资源建设的标准,可参照适用于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和管理等领域的CELTS-41标准;[5]素材资源应严格按照国家高职教学资源库建设要求与技术标准进行开发改造。
3.普适共享,个性定制服务
为兼顾资源库建设的示范引领和区域适应二者之间的关系,资源库建设应能符合不同院校和不同个体的学习需求,满足不同区域和不同行业的特点,发挥其个性化的学习功能,基于用户需求系统设计专业教学体系。资源库建设既要凸现专业特色,体现高职特点,同时也与地方经济特点相结合,要同时服务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4.加强开放和共享
实施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库。通过企业和学校的参与和使用教学资源库,建立反馈和沟通的途径,从而对教学资源库进行实用有效的评价,并改进和完善所建资源库。
5.加强制度保障,重视团队建设
首先,院校需足够重视,建立各级激励机制和相关保障制度提高教师积极性以及重点倾斜投入建设资金。同时发挥教师主体的优势,提升主体意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带头参与,调动广大一线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作用,强化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同时也注重发挥学生在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作用。
五、结语
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既能实现校内、校际共享教学资源,同时又能满足地方经济、行业企业及专业需要。按照共同建设共同享用,特色示范专业先行,逐步过渡更新,普适共享和个性特色相结合等原则,建设代表我国高职教育专业水平、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资源库已成为大势所趋和高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重点。
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繁重而杂,必须首先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随后分步实施。教学资源库建设可采用多种合作方式,如政、行、企、校多元合作,将各方优质资源进行整合。同时增加资金投入和硬件平台建设,制订好激励机制和保障制度,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通力合作,将教学资源库建设成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与培训、虚拟训练及竞赛等多种功能的交流服务平台,真正带动全国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内涵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等建设,引领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希英,刘洋大川.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2011,134(10):21-22.
[2]赵佩华,眭碧霞.示范性高职院校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J],2009,10(147):58-59.
[3]高文杰.基于共享视域的高职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20):34-37.
[4]潘琼.论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原则、内容与技术选择[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2):66-69.
【关健词】实训基地;区域产业;校企合作;实训文化
高职高专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高职高专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其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其教学基础设施与工作状况直接反映专业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应该在建设与管理的实践中研究创新。探讨新时期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实训基地创意模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为此,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区域产业、经济结构相适应是高职院校服务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是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建设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区域经济中的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的规格,科学合理地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对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均具有现实意义。
1.努力构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以职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力为本位,按照岗位的技能要求而设立系统的技能训练场所,校内实训基地规划建设过程有控制与自动化仿真、智能控制系统仿真、电控产品生产、电子产品制作等五个实训中心,包括电工电子、工控网络PLC、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等19个实训室。有望满足80%实践教学,力争全部课程实现“理实一体”教学。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中心重点建设突出PLC控制、机组控制等与当前四平地区经济建设核心技术相关的内容相连;焊接技术实训中心以企业目前常用焊接设备为引导,突出现代化焊接设备的应用技术的训练。
全面开放实训室,使得学生可全天使用实训室。各实训室配备值班教师,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问,极大地提高实训室的使用效率。
使教学和实训结合,转变实训室过去辅助教学作用为现在教学主导作用。实训室装配了投影仪、大屏幕、计算机等一系列设备,使其成为现代教学的主体。教师边教学边实训,真正实现“理实一体”。
实训基地的建设离不开专业教师,实训基地的使用更离不开专业教师,教师在实训基地建设使用过程中应该起主导作用。所以研究师资情况,教师与实训基地合理配置情况,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功能。
重点建设电气自动化实训中心和焊接技术实训中心,重点解决学生实际操作动手能力训练场地。
2.努力构建校内模拟实训基地的建设
学校在教学与实验、实训场所营造与行业企业生产环境、工作情景相近、具有浓郁企业文化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意识、职业观念,塑造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校内模拟性、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校企合作新模式。我校提供校内场地建设了汽车电子实训车间,购置大众解码器、四轮定位仪+四柱举升机等设备。工控网络实训车间、供配电技术实训车间、控制设备装备车间,购置数控水切割机、超高压数控万能水切割机、数控激光水切割机、LED光色热电参数综合测试仪、SSP6612型调温焊台热风焊台、组态工控局域网等设备。依托其一系列资源构建模拟车间和工厂。
校外合作企业则负责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经营的模式为主运作组织实训。充分利用校外合作企业先进的运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开发模拟车间和工厂等,使学生可以先进行模拟训练,再在其基础上,开展生产性实训,为以后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奠定基础。校内实训基地承担任务为对学生进行企业岗位基本技术技能的模拟、生产实践性培训,突出仿真模拟、生产性实训特征,使专业实训室成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生实践教学的主导方面。
3.努力构建校内实训文化的建设
专业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化、导向、凝聚、辐射等功能,对人才培养、科学发展、社会服务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职业定向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能力培养以及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开展电子制作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实施职业技能、能力培养。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以赛带练,努力在学生中掀起了一股电子技能训练热潮,同时也力争促进学生在参加省级以上电子技能比赛中的成绩的提高。
4.努力构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与本地十余家企业紧密合作,征求他们的意见,取得他们的支持。企业先后为基地配套大中型设备29台(套)。同时引进企业生产管理经验和企业文化,一方面确保工学结合实施,另一方面节约运行成本。由于有企业参与基地的建设,使得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的内容与设备的应用场合做到了与企业现场零距离对接。
在科技服务方面,建成后可为机组控制、网络控制、单片机开发、控制柜制作、变频控制等技术服务。经过项目组的努力,争取与企业达成共识。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位于四平、长春、吉林、沈阳、大连、青岛、威海、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成为学生实习就业的稳定基地;坚持走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之路。实训基地建设不仅要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实训基地建设还要兼顾学校的校企合作,产学研开发,使实训基地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在强化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我们还和本地区多家企业合作办学,以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展实训基地建设。还通过招商引资方式把企业引到校内,以学校提供厂房、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和资金的方式联合组建了金工实习工厂。在校企业合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密集的优势,先后与合作企业联合开发了换热机组自动控制器、汽车全电子组合仪表、人字齿轮泵、双筒过滤器等多种省市级重点新产品。
2001年起陆续与地方支柱产业企业,如换热器行业的巨元、艾维能源等;汽车电子行业的四平慧宇仪表、大众仪表、德嘉仪表等合作;高新技术行业美霓电子、庆达光盘等分别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根据企业需求,适时调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努力构建实训基地管理制度(资金、设备、人员、评价体系)的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贵重仪器设备多,如果没有好的管理人才,没有良好的管理制度,没有好的评价体系,决不能达到良好的使用效果。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则会造成庞大固定资产的浪费。因此,怎样管理好实训基地,用活实训基地,制定出高质量、高效率的管理办法,为教学、科研、生产服务,为迅速提高学生技能服务,是在建设实训基地初期便要考虑的问题。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是必须与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实现“实训与生产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必须与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保持一致,实现“理论与实践合一”;必须与企业建立联合办学模式,实现“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
参考文献
[1]朱群芳,王晓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室建设与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
[2]李有安,赵法起.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0,12.
[3]华红艳,楚随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