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13 16:20:5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科研课题的经济效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大型灌区,国民经济评价,效益分析
【 abstract 】 wood river irrigation area is located in xinjiang plunge mention aksu area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the BaiChengXian, irrigation belt distributed in article in north henan wood firm mention, is the largest BaiChengXian irrigation, and one of the oldest irrigation area. Irrigation area is rich in water resource, food, fuel for planting crops and so on. At present, in irrigation area, irrigation area of 381000 mu, is led, lose, and irrigation as one of the unity of the complete large scale irrigation.
【 key words 】 large irrigation area, the national economic evaluation, the benefi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木扎提河灌区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境内,灌区呈条带状分布于木扎提河南北岸,是拜城县最大的灌区,也是最古老的灌区。灌区水资源丰富,适宜种植粮食、油料等作物。目前,灌区内灌溉面积达38.1万亩,是及引、输、灌为一体的统一完整的大型灌区。
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要求,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的配套改造,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建设高标准农田,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对木扎提河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五期可研进行了上报,并得到了批复。
拜城县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五期可研项目,位于拜城县木扎提河北岸灌区,控制灌溉面积为9.2万亩,工程包括37.67km的渠道防渗及沿线建筑物配套改造。工程总投资为5177.74万元。
1.1评价基本依据
1、《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2006年,第三版)
1.2采用的价格水平
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采用影子价格,考察工程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评价工程的经济合理性。
1.3计算期及社会折现率
本工程建设期为2年,正常运行期18年。社会折现率为8%。
1.4评价准则
本项目评价,采用有、无项目的增量费用和增量效益进行分析。
工程经济评价包括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两部分,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评价项目经济合理性,财务评价则是从项目本身出发,采用现行价格,分析项目财务可行性。
2 国民经济评价
2.1总成本费用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国民经济评价应从国家整体利益角度出发,采用影子价格考察工程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评价工程的经济合理性,剔除工程概(估)算中属于国民经济内部转移支付的计划利润、贷款利息、税金及价差预备费。经调整后的固定资产投资为4456.00万元。
年运行费:年运行费包括燃料动力费、材料费、人员工资、防汛费、维修费、管理费、大修费用等。本工程取固定资产投资的2.5%即111.40万元。
流动资金:根据同类工程,按两个月的年运行费计取为18.57万元。
2.2效益分析
该项目的效益主要体现在农作物产量增加。
项目区灌溉效益采用分摊系数法,分摊系数根据当地统积资料并参照类似工程分析确定,现状年农作物单产来自统计资料,单价按当年市场价。项目实施后的农作物单产参考当地农作物丰产经验预测而得,单价仍按现状年的市场价格。灌溉效益分摊系数采用0.3,其灌溉效益在工程建成后达到706.32万元。效益计算见表1-1。
表1-1木扎提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五期可研项目效益计算表
2.3评价指标及成果分析
通过以上效益及费用的分析,作出本工程效益费用流量表见表1-1、续表1-2。其评价指标如下:
1、经济净现值:609.71万元。
2、效益费用比:1.12。
3、投资回收年限:16.80年。
4、经济内部收益率:9.94 %
以上数据显示, EIRR=9.94>8,投资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超过了预定的要求,认为项目在国民经济上可以被接受;ENPV=609.71万元>0,项目可以得到符合社会折现率所要求的社会盈余,认为项目从国民经济评价的角度可以被接受;效益/费用=1.12>1,该方案在经济上是可以接受的。
由此可见,本工程国民经济评价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木扎提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五期可研项目效益费用流量表
2.5综合评论
拜城县木扎提河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五期可研项目的建设有着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项目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通过国民经济分析,其指标完全符合规范要求,由于该项目属非盈利的水利工程,需要增加供水成本,需要国家、地方财政大力支持,另外可相应调整供水价格,改革用水制度,来改善财务指标。
2.6 结语
本文仅针对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五期可研阶段的一种初步认识,与对此问题有兴趣的同仁共同探讨,难免有疏漏以至偏颇之处,只要能引起大家的兴趣,发表更多见解,提出批评指正,就达到了目的。
参考文献:
[1]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2]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2006年,第三版)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科研单位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行机制都发生了变化。因而,加强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建立与国家科技体制、财政体制以及相关政策适应的科研单位财务管理新机制,就显得更为重要。这就要求科研单位树立新的财务管理观念,充分发挥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与财务分析的职能作用。依据《会计法》、《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充分利用各种财务管理的方法,对单位的业务活动以及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维护财经纪律,使单位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但当前,科研经费在使用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科研经费管理力度不够;科研经费不规范,非科研性质的开支占较大比例,开支范围较大;财务审核把关不严,经费使用效能不佳等。要提高科研单位财务管理能力,主要应抓好以下环节。
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建立健全日常操作和管理制度
(一)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根据本单位的业务特点、经营机制、管理要求、资金运动、人员配置等,充分体现本单位的特点,需要制定制度的唯一标准。制定制度要讲究系统和配套,制度与制度之间不能相互矛盾。科研单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首先提高内部竞争能力。为此,必须建立单位内部相适应的核算和指标体系,对科研部门、开发部门、后勤服务部门等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设定不同的考核指标,逐步建立起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适应单位内部运行机制要求,利于推行和落实的内部经济责任制,以利于在单位经济活动中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和监督。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为保证资金安全完整和信息真实着手做好会计基础工作,财务审核把关尤为重要。财务人员审核发票要严格,发票名称要实事求是,数量、单价要填写齐全,要严格控制各种会议开支,召开会议必须提前上报会议计划,经批准后予以报销。科研经费计划内预算开支,要严格计划列支,对拨入的科研经费要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
二、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加强收支管理科研单位预算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措施
(一)编制单位预算是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对合理地筹集、分配和使用资金,促进科研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要共同研究,合理编制科研经费预算,编制预算应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考虑到积累与发展的关系,合理地科学地安排收支。
(二)按现行制度编制上报的预算,满足了上级财政和主管部门的要求,但对执行单位来说,就显得不够具体,缺少可操作性和实际管理价值,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管理的需要,设计一套表格,编制出一套分部门、分项目、分期(按月按季)的切实可行、实实在在的内部财务收支预算,以利于在日常的财务收支中掌握执行。编制预算之前,应正确分析上年度的财务收支情况,清理核实各项基础数字,正确划分收支项目,按照管理要求,按部门、分项目编制出按季分月的财务收支计划。
(三)单位内部预算一经核准,即进入实施阶段,各部门对实施财务预算要作为一项经济性工作来抓。其次要加强预算执行管理,调节经费构成比例。财务部门要定期分析考评,及时了解经费开支进度,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总结经验,采取措施,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三、注重财务分析,发挥辅助决策职能作用
科研单位的财务分析,是在真实、科学、系统地归集了会计资料与数据,充分利用财务管理信息,借助一定的方法,运用财务报表、会计核算资料对科研单位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及未来前景的一种评价。
(一)通过财务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真实反映经济活动中的问题和矛盾,对财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预测,为决策层提供真实可靠的分析数据,发挥财务管理的辅助决策职能,积极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加强对日常经济活动的财务分析对日常经济活动进行财务分析,主要是为满足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对经费的收入及支出情况、资金的运转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财务分析。通过财务收支情况分析,分析其是否合理恰当,收支效果如何,收支是否相适应,并且通过与上年同期经费收支情况的比较和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分析各项经费收入的到位情况,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分析各种经费开支的增减幅度和数额以及开支进度,对其进行控制,保证预算执行的顺利进行。
抓好课题过程管理与控制
档案科研课题立项后?熏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加强管理是确保课题研究质量的关键,基层档案科研课题过程管理根据课题申报渠道的不同分别由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本行政区域相关科研管理部门进行。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加强课题过程管理与控制,严格检查督促课题执行情况:
一是科研管理部门应建立科研课题定期检查督促机制,按合同书规定的研究进度和阶段性指标对课题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年度评估,检查督促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只停留于下发文件和收取上报文件归档,应定期或不定期深入每个档案科研项目第一线,详细了解每一项课题的研究进度和完成情况?熏认真检查原始记录,严防弄虚作假。通过检查,督促课题承担单位按计划按时开展课题研究,对检查中发现未按计划开展研究的课题负责人提出警告?熏责令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二是课题检查督促应邀请有关专家参加。有关专家在检查过程中,对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指导,使课题研究人员能及时听取建设性意见,在专家指导下对研究中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内容等出现的偏差和问题及时修正和调整。
三是档案科研管理部门应建立科研经费动态管理制度,对科研经费实行分期拨款阶段控制。根据定期检查督促和年度评估结果,结合课题完成质量情况,实际核销经费支出,分期下达课题经费,对课题立项后半年内未启动的课题、对一年内无实质进展的课题、对即将超过期限又无法完成的课题终止研究工作,收回课题经费,使经费管理成为课题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抓好档案科研课题选题
选择和确定课题题目是进行档案科研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它决定研究者研究的方向、目标与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研究应采取的方法与途径。确定一个适宜的、有意义的题目,对顺利完成研究,推动实际工作和学术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基层档案科研选题,应注重以下“五性”:
现实性:选择的课题要从当前基层档案工作发展实际出发,针对性强,选取有代表性的,被普遍关注、争论较大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如北京市朝阳区档案馆选择的《地市级综合档案馆档案接收与鉴定工作研究》课题,在档案鉴定工作成为迫切需要的现实需求下开展,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现实推广意义。
价值性:科研成果要求具备一定的学术或应用价值。基层档案科研与其他研究机构不同,高校等研究机构选择课题有的很强调学术价值,而基层档案身处档案工作一线,其研究优势在于利用工作实践研究实际工作性课题,强调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强调研究成果对实际工作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可行性:基层档案科研项目应具有现实可能性,研究的问题是能被研究或通过研究能实现的。要求对研究项目的必要性、内容和预期目标进行分析论证证明其可行,同时要求具备研究必要的、可行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人力、研究对象、理论准备、一定的实验或实践方法与步骤等主观和客观条件。
创新性:在基层档案科研中,相对同行而言,研究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研究成果在本研究领域内具有与前人或别人不同的见解,研究具有新意和时代感,研究不步人后尘、不是重复性研究。通过研究一方面可实现理论上的创新,提出一种新理论、新观念,在档案学术研究上有新突破;另一方面可实现实践上的创新,提出一种新技术、新方法,对档案工作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
基础性:基层档案科研选择的研究课题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基础,保证在一定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开展课题研究。如,具备一定实践工作基础,本单位在课题提出以前针对该项目研究已经做了一些工作,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或具备一定理论研究基础,课题组研究人员已对该项目研究有过初步研究,发表过相关文章。或对项目研究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并掌握课题有关的材料。
抓好档案科研外援力量引进
基层档案部门开展科研工作具有占有研究素材的优势,工作实践和经验素材丰富,但其中一个很大的困难是科研经验不足,理论知识不够,积极引进外援,能够有效克服这一难题,并增强其科研实力。基层档案部门在结合实际情况申报某项科研课题时,应考虑引进档案科研方面的专家、学者作为课题组成员或顾问,可以是有关高等院校在该课题研究领域有专门研究的学者,也可以是上级管理部门或兄弟单位的有关专家,通过他们学术和理论上的正确引导,避免项目研究走不必要的弯路。同时最好能让其在课题研究中蹲点,在科研方法、理论、科研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引领基层档案部门,给予基层档案部门科研直接、切实的帮助。
抓好课题组自身建设
首先,在课题立项时及时成立课题组。课题组组成人员应由相关负责人、业务工作人员共同组成,避免单兵作战,根据课题需要对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进行分工,协作开展科研,形成课题研究整体优势。必要时建立子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由有关科室分别承担由内容分解的子课题,在总课题组的统一指导下,子课题组相互支持,密切协作,有效提高课题研究运行质量。
其次,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基层档案部门应提高对档案科研的重视程度,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倾斜,满足课题组人员研究需要,在确保研究时间、协调科研与业务工作矛盾、调配科研协作人员、配合调研工作、开展课题实践、使用与投入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重视,尤其在科研工作的基础条件上如科研信息、资料的建设上加大投入。基层档案部门从事具体工作多,接触科研前沿信息少,订阅和了解国内外报刊少。基层档案部门领导应重视科研信息、资料的建设工作,扩大国内外档案报刊的订阅范围,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各级国家图书馆、资料馆等方式,加强对科研课题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确保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强化研究过程的自我管理,建立课题组研究活动机制,切实按照合同要求落实课题研究。基层档案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关科研制度,制订有关课题组学习研讨制度、工作制度、奖惩制度等,对课题研究的实施、奖惩措施等做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确保科研工作有序进行。并定期召开课题协作会议,基层档案科研项目一般由多个科室、多名档案工作人员联合攻关,历时较长多在一年以上,这个过程中应加强科研协作的组织管理,定期就研究工作和研究中的问题进行协调、协作,对课题分工协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及时协商解决,使科研计划顺利进行。
第四,组织或参加课题研究的有关会议。受工作范围限制,基层档案部门科研接触面比较窄,可以组织本单位以外的更大范围的专门针对课题研究的学术会议、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听取有关专家、学者、同行对研究课题的做法与观点。可以定期组织本单位课题研究专题和阶段成果研讨会、碰头会,对课题研究的方案、调研情况、实验情况、实践工作开展情况、取得阶段性进展和成果情况、课题研究中的疑难问题等进行研讨,使课题组成员对研讨、碰头的问题充分发表意见,并邀请课题组有关专家、学者参与研讨和总结评价,使研讨为课题研究的每一步进展提供依据。
第五,鼓励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任务分工、安排,在研究过程中取得阶段性成果,如在档案报刊上发表相关文章、撰写实验报告、研究活动分析报告、调研报告、实践工作总结等,为课题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第六,重视科研骨干力量的培养和使用。在基层档案科研工作中,鼓励单位档案工作人员参加课题组承担科研任务,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学术活动、培训、参观考察、汇报交流等,开阔课题组成员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改善学术氛围,使基层档案工作中的业务骨干在科研实践中锻炼成长,将档案工作中的业务骨干培养成为档案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提高基层档案科研队伍的整体素质、研究力量和研究水平。同时,加强科研骨干的使用,依据其业务工作优势吸纳为不同课题组成员分别承担相应研究任务,充分发挥其作用。
抓好档案科研后续工作
首先应重视档案科研成果推广运用。科研课题可以按不同标准分成不同种类,按研究目的和功能不同可以把研究课题分为基础性、应用性和开发性课题。档案科研课题也可以分为这三种类型,其中,除基础性研究课题为理论性研究课题外,应用性和开发性课题的研究直接目的是解决具体、实际的问题,应提出针对性、操作性的理论和方法。基层档案科研常常选择的是与实际工作紧密相连的应用性和开发性课题,这种课题研究本身的性质要求课题在完成结题程序后应通过成果推广运用实践课题成果。同时,档案科研成果推广运用是档案科研工作的重要程序和过程,通过成果推广运用才能最终实现研究目的和研究成果价值。基层档案科研成果不能研究结束就束之高阁,应重视课题成果的认可、转化和推广,通过成果推广运用发挥课题研究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尽快转化,使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基层档案工作、提高档案工作质量的直接动力。
意义,科研处的主要作用在于规划、引导、组织、协调、监督、鼓励等方面,合理处
理好各种作用的关系,才能真正发挥高校科研处的管理作用。
[关键词]高校科研处 科研管理 科研处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001-02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科研处的作用也在时刻发生着变化,它掌控着学校的方方面面,并且起到主导方向的作用,但是科研处所在的位置起到怎样的作用,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规划、引导作用
高校既需要发展还需要拥有别具一格的特色文化,其中包括学科特色、教学特色、校园文化特色,这些都需要相关的规划和导向,其中科研处起到是掌舵人的作用,对高校的文化起到规划和建设导向的作用,在科研处实施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制定多个短期科研规划依附一个长远的规划,短期以年为单位,长期的五年或者十年为一个单位,进行计划的制定。科研处需要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学校的学科教学的特点,高校的经济性情况,科研人员的研究兴趣和热点,以发挥高校的优点为目的,发挥科研人员的热情和兴趣,鼓励其申报多种的课题。更为重要的是科研处需要根据学校人才的实际情况来鼓励其申请相应的项目和基金。对基础科研能力较强的科研人员,需要鼓励其积极申报国家以及省的自然科学基金,增强学校的科研实力。对某些科研人员对应用研究比较感兴趣这种想象,鼓励其申请省级以上的科技项目,为实践生产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也可以担任某企业的项目的主持者,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对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科研处需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认清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总趋势,在掌握相关的社会基础信息的同时,坚持科研处自身的管理原则,择优选取具有重要的意义的课题。科研处在对课题进行规划时,要考虑展现地方的特色,还要将学科间进行交叉研究,将科研的内容丰富化,将学科间相互融合,提升科研水平。科研处对科研项目从开始申报、立项,到项目的过程管理、结题鉴定、申报奖励、科研成果档案归档、科研成果转化等一系列的管理,指导功能是不容忽视的。
(一)科研项目申请
高校科研人员申报课题时,会考虑很多因素,至于如何选择一个较好的研究课题,这期间需要科研处的指导作用,科研处此时的主要功能是将相关的政策进行宣传,这是科研处的责任,也是应尽的义务,正确地指导他们进行课题申报,帮助他们进行申报表的填写,提升申报的效率和正确性,能否将课题申请书高质量的完成,直接关系到课题能否成功申报,这种过程对科研处管理人员来说是一种考验。因此,科研处要履行起自己的义务,对申报课题的每个过程进行严格把守,抱括课题的研究内容如何纂写,课题的研究计划,课题研究的人员,以及经费上的预算等。
(二)科研奖励申报
当科研项目已经达到计划并且取得某些成果时,科研处要对科研成果进行积极的科研结题鉴定,然后要快速地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转化成其真正的经济效益,来实现科研成果的实际化,充分发挥其科学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科研人员在对科研成果进行申奖的过程,科研处对申报人进行指导,尤其是申报书中对科研成果内容的介绍,主要的发明和创新点以及经济效益的计算等,对相关内容进行科学地安排,提升申报的成功率。
(三)科研经费使用
科研经费支撑着科研活动,在科研活动中,科研处对科研基金起到指导的作用,对科研经费进行合理化地支配,是科研处的重要内容。
二、组织、协调作用
高校科研处所承担的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组织作用,它是管理层次的核心内容,科研当中从最开始的各种项目的申报、中标,到项目取得科研成果之后的成果鉴定、成果推广以及报奖的整个过程,科研处的组织作用始终作用其中。科研处另一项作用就是,为高校申请项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科研处管理人员要持之以恒的宣传,并且鼓励科研人员进行课题的申请,安排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人对相应的科研课题进行分担,其次就是向各级主管部门进行申报项目的宣传,就其优点,可行性、实用性、相关的优势学科,科研人员的主要研究成果、研究能力、研究经历,以及该项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争取获得他们的认可,并且愿意为该项目进行经济的资助。一旦项目成功申请之后,科研处要对项目主要科研人员进行组织学习相关的科研项目的规章制度,之后要对科研项目进行实时的监控和管理,对项目的落实情况和进度进行监管,这期间不仅要对科研项目的主要成员、经费分配、计划要了如指掌,还要不定期地对科研项目进行核查和监管,以确保科研项目能够顺利地进行。科研项目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是多个部门相互配合以及整个课题组的所有人员的不懈努力的结果,其间的部门与部门,研究人员与研究人员的衔接过程都需要科研处的支撑,协调课题各方面按计划进行发展,科研处的作用正是减少了整个科研过程所有复杂的部门,使项目进行更加清楚,排除障碍,减少浪费时间的过程,促进课题项目的正常运转。
三、监督、鼓励作用
众所周知科研处的作用在于管理科研,其中,监督科研管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它是组织作用的衍生体。科研处在组织某个科研项目的同时,需要对该项目进行监督管理,根据课题的计划书,对其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更为重要的是对科研经费的应用要严格监督把关,同时也要做到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科研经费,使其真正的为科研项目进行服务,保证经费的最大化利用,避免经费滥用的现象发生,科研处在对科研项目掌控的同时,还要定期对项目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科研项目正常运转。科研项目是体力与脑力相结合的产物,科研人员需要牺牲时间和精力,需要坚强的意志和智慧才能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所以,科研处应该采取奖励的措施,对成功完成项目的科研人员进行相应的奖励,激发其他科研人员更加有激情投入到科研事业当中,高校也可以设置相应的科研基金来奖励年轻的科研人员投入科研事业,保证他们具有一定的科研实力,为他们申请项目做好前期的准备,同时也为已经成功申报科研项目人员,但是项目资金没有到位的,解决了燃眉之急,暂缓经济的不足,保证项目能够顺利进行。高校科研处也可以设立相关的科研奖励政策,对科研项目的主要负责人进行奖励,对能够在国际性刊物上发表文章的作者进行奖励,对能够申报国家专利的作者进行奖励,同时要加大宣传的力度,激发大家的科研热情,调动在校其他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大家为科研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科研处在整个高校科研管理过程中的所用作用都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只有科研处能够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加高效、优质地为广大的科研人员提供服务,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发挥科研处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毛建梁.项目管理理论在高职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1(01):46-49.
[2]易静,张亮.高校科研团队建设浅析[J].改革与开放,2012(14):144-145.
关键词:科研院所 科研项目 审计
随着国家鼓励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科研项目投资逐年增加,国家对科研项目的管理也不断加强,以强化顶层设计,打破条块分割,改革管理体制的方式,对科技资源的进行统筹规划,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科研院所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有利于在新形势下解决科研项目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利于实现资金的使用效益,发挥科研项目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和保障国家安全中的战略支撑作用,进而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一、加强科研项目审计监督的必要性
(一)科技事业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研事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赋予科技创新重大历史责任,2013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达到11 906亿元,其中科研院所研发支出占24%以上。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也不断上升,2013年达到2.09%。科研投入持续大幅度增长,但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问题也随之而来,挪用、甚至贪污科研经费等相关报道也层出不穷。因此,加强科研经费审计,事关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全局,对构建科研项目和科研资金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科研项目规范管理的需求
随着财政科研项目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科研院所的科研业务也日趋复杂,各科研院所面对更加纵横交错、错中复杂的财务管理局面,管理人员不可能事必躬亲地直接控制各环节及有关的经济活动,财务人员也不可能及时了解科研经费的每一笔支出。要全面掌握科研院所是否认真履行其承担的经济责任,是否有违法违纪、营私舞弊、贪污盗窃、损失浪费以及管理中的问题,所反映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合理、有效,是否按既定的目标、方针、政策、制度编制预算等,要求我们必须以财经法规和科研管理相关制度规定为评价依据,加强审计监督,对科研院所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衡量和确定其会计资料及其他资料是否正确、真实,以促进科研项目管理的进一步完善,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科研项目审计监督现状的需求
目前,各个科研院所都十分重视科研经费的总规模,把科研经费的规模视为科研能力的重要衡量指标。但对于已获得的科研经费的管理,却重视不够,存在“重争取、轻管理”的现象。这种观念上的误区给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的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一是科研项目一般都由项目负责人、科研带头人支配资金,对于一些不合理的科研经费支出,尽管审计提出了不同意见,但有些科研人员仍坚持己见,内部审计部门考虑到大局及事业的发展,有时也只能妥协。二是审计部门在科研项目结题时才介入,但由于介入过晚,有时在结题审计中发现个别费用细项超支,应在审计报告中提及,但又担心会导致科研项目无法结题或影响后续争取科研课题,最终只好避而不提,无法真正有效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三是审前准备不足,审计实施方案缺乏针对性,严重制约审计效果。四是审计人员更多来自于财会队伍,优点是对会计账套熟悉,缺点是更加注重财务资料,对实际效果审计不足,注重资金使用环节审计,对其他环节审计不足,局限于发现基础性的问题或表面性的账面反映出的问题,而不容易拓宽思路找出重点、重大问题。
(四)反腐倡廉的需求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加强审计监督检查,发挥审计监督的免疫系统职责,是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有效措施。反腐倡廉要求内部审计必须紧紧围绕重大项目、重点环节和大额资金使用等内容开展监督,重点审计“三公”经费使用情况、预算执行情况、财务核算情况,以发现违规的蛛丝马迹,使违规行为,违风廉政的行为无所遁形,并倒逼科研院所的制度完善,管理规范,做到防微杜渐,构建从上到下不敢腐、不能腐的氛围。
二、科研项目审计监督面临的困境
(一)经费来源渠道多样,审计标准难确定
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的资金来源一般由三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国家专项财政资金的支持,一部分是企业的赞助,一部分是科研单位自筹。科研院所向国家各类型的科研基金项目申请课题经费。虽然都为科研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但是性质却不同。国家的财政支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企业的资助一般要求科研院所以科研成果作为回馈,从而产生效益。不同的经费来源,除国家的财政资金有明确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外,企业和单位自筹并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并且,对不同来源的资金区分并不清晰,没有分别核算管理,由于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缺乏沟通,从而导致科研项目无法明确适用的管理制度,评价使用效益。
(二)科研预算编制不科学,审计依据不充分
一是有些科研人员为增加后期报销额度,在预算编制时往往会过于浮夸,不符合实际。二是由于节约意识淡漠,在预算实际执行过程中,不少科研人员也不按预算开展支出活动,致使项目结题时,经费支出同预算差额较大。三是科研项目的成果仅仅是对已经成熟的课题的简单利用,这也无疑是对科研经费的浪费。四是编制项目预算时对资金的用途不进行细化,经费的使用范围不进行严格的审核,致使项目资金使用存在很大的弹性,给营私舞弊者以可乘之机。科研项目预算的准确性及执行刚性,直接关系到经费获取的合理性,实际用款的真实性,科研预算编制不科学,审计人员就无法依据项目预算进行审计。
(三)乱支滥用更加隐秘,审计难度加大
按照《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规定,科研项目资金要按项目和支出科目独立核算,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各种违规行为:一是部分科研经费的使用者为躲避监督检查,挖空心思通过虚开发票或用与科研无关的发票报销等方式,套取科研经费,甚至占为己有;二是部分科研人员在同时负责多项经费时,相互垫资串用;三是大多数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和其他企业或其他院所合作,项目资金拨付给合作单位,相互配合,在合作单位报销一些不合理支出。四是用科研项目经费购买一些电脑、仪器等硬件设施,虽然记入固定资产账,但却被一些科研人员长期私自占有,都造成了科研经费的浪费,资产的流失。审计工作如果仅仅依据财务数据,无法发现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以上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审计的难度。
(四)未建立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体系,审计评价职能难以发挥
审计评价职能是监督职能的有效补充,可以更好地发挥审计的免疫功效,促进事业的发展壮大。国家科研项目管理规定明确科研项目经费应独立核算、专款专用、注重绩效。科研经费评价就是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计单位的计划、预算、决策、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单位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现阶段,由于对科研项目缺乏绩效考评,有部分项目不能以项目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出发点,不能将研究所得和经济效益联系起来,不重视研究所得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经济利益,科研成果无推广价值,审计评价也无从谈起。
三、进一步加强科研项目审计监督的思考
(一)强化项目预算审计,进一步规范资金使用行为
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作为科研经费审计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要提高项目预算的硬约束力,铲除科研经费滥用现象滋生的土壤。因为项目负责人在科研课题申请之时就将所有费用,包括人员费用、差旅费、学术交流费用等细项全部编入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经过审核批准后,按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对于严重违规违法问题要“零容忍”,对违规行为除给予通报批评,还可以暂停项目拨款、终止项目执行、追回已拨项目资金、取消项目承担者一定期限内申报资格等处罚,并向社会公开。
(二)建立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监管合力
为形成监管合力,达到交流情况,相互配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作战的目的,应建立由与审计有关的上游、平行职能部门联系和组合到一起的、跨部门、跨行业协作的审计联席会议制度。一般科研单位可设立审计部门与组织、纪检监察、人事、科技等部门组成的审计联席会议,可以对项目承担单位反腐协作、预防职务犯罪,并按规定开展信息公开,接受监督,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让资金在阳光下运行。联席会议可以依据国家层面科研经费管理的具体细则,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将立项情况、主要研究人员、资金使用情况、大型仪器设备购置以及项目研究成果等情况进行内部公开,接受内部监督。
(三)健全科研项目审计制度,开展全过程、全内容审计
建立完善的科研经费审计制度,是科研院所健全自我监控、自我约束机制、保障所有者权益的手段,是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部门应直接对科研院所高层负责,独立于科研院所其他管理部门,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而且必须通过正式章程加以确认。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就是审计服务于管理的具体体现。从工程项目立项、概预算审计、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对预算指标、招投标、经济合同等在制定阶段的参与,都是在发挥内审参与管理的作用。将审计端口前移,在经费预算编制、项目经费使用及核算阶段及早介入,实行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改变事后控制中对发现的违规现象难以补救的被动局面,形成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全内容审计。
(四)加强对高素质的科研审计人才培养,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随着科研事业的迅猛发展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科研项目的管理模式发生很大的改变,这些变化给传统的科研经费管理方式带来极大的挑战,审计部门的职责更加宽泛,任务也更加艰巨复杂。科研项目的科研课题种类繁多,专业性极强,科研经费的使用进度、开支范围因科研项目的不同而各不相同,而随着科研进程的变化而变化,课题间的差异非常大,审计部门迫切需要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高、具有开拓精神的新型审计人才,以履行好审计工作的神圣使命。高素质的审计人才也是改进科研经费审计的前提和出发点,是健全科研项目审计制度,规范科研项目审计的方法、程序,明确科研项目管理中各责任主体的职责和权限的有力保障。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审计人才,是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夯实科研项目审计基础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段斌.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特殊性之研究[J].财经界,2009,(6):211-213.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事业高速发展,科技三项经费的逐年递增,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经费管理部门对科技三项费用的管理愈来愈重视,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各项经济活动有章可循,经济实力和经营效果业绩显著。但是,地方科技三项费用使用部门在经费管理使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费预算不科学。有些单位在申请课题时,为了争取到更多的经费,往往对课题研究工作中的经费支出情况不能客观地予以分析和估算,而是尽量增加申请经费支出类别和数额。如国家火炬计划环境建设项目,不需要进行试验,却出现了试验费等;当项目立项后,科研部门不按照申请数量下拨经费,致使预算经费与下拨项目经费差距较大,出现许多不合理的开支类别或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支出。
2.项目资金被挪用。很多科研经费立项审批后,有责任感的课题承担单位,上级批多少钱干多少事,责任感差的课题承担单位,课题经费一到,就用于补充单位经费不足、人员开支、购置固定资产、改善办公条件等与课题无关的支出。
3.财务管理不严格。对争取来的科研课题,资金管理上存在没有专账核算,资金来源渠道分不开,与其它资金有混合,有的课题经费在多个银行开户,白条开支、大额现金支付等,无计划列支管理费现象,财务发票把关不严等现象。
4.项目管理不到位。表现为:一是科技部门未与实施单位签订项目合同书。二是个别科研项目申报材料不完整,手续不完备。三是个别科研项目中期监管不到位。四是部分科研项目既未按时结题,也未通过验收。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科研项目预算不同于工程项目预算,工程项目国家有一套成熟的计算方法和规范,科研项目不确定性和没有成熟的可以参照的数据蓝本,给编制准确预算带来了较大困难。
2.一些课题承担部门的领导法制观念淡薄,对财经法律法规知识学习了解少。在管理和使用本单位承担的课题经费方面随心所欲,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和违规违纪行为。
3.现存的监管体系不健全,对课题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规范作用不强。由于受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并非是每发生一笔科研经费都能够对其进行“跟踪问效”。
4.项目管理责任和风险认识不足。部分单位领导对课题依托单位的监管责任以及单位项目管理责任和风险认识不足。部分课题承担单位的领导片面认为课题组长负责制,就是课题组长全面责任,而忽略课题依托单位对课题执行的日常监督管理职责,对课题经费及项目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编制项目预算时,科研和财政部门应协助项目负责人共同编制预算,使预算既适应研究工作的需要,又符合财务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了预算的严肃性,增加了可操作性。在项目申请阶段,合理制定支出预算,细化预算编制,做到预算不合理、不科学的项目,一律不予立项;项目立项后,项目负责人要与科研部门签定协议书,严格按预算支出经费,从源头和过程两个方面严格把关,确保有限的经费发挥最优的经济效益。
2.建立科研经费支出绩效评价制度。目前我国主要注重的是科研结果的评价,而对科研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科研支出目标的实现程度,很少有人将其纳入其中进行评价。对于那些不太明确是否必要的项目支出缺乏科学的决策依据,而对于确实必要的支出往往又缺乏事后的评价制度,难以判定支出的效果。因此,我国可以在借鉴国外先进的科研评价制度的基础上,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科研经费评价体系和相关制度。
3.建立切实可行的资金“跟踪问效制”。对每一笔科研经费,有关部门(包括资金监管部门和项目主管单位)都要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控与“跟踪问效”,从审批、拨付到使用各环节上都进行“跟踪问效”,及时杜绝资金浪费和项目不实等现象的发生。
实行科技成果、专利技术申报制以来,我国的科品更新换代加速,市场竞争加剧。石化产品新品种、技进步出现了喜人的势头,每年有省部级以上的重新品牌少,新技术含t不高,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大科技成果几万项,其中国家级的重大科技成果有强。企业要想提高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和出口数千项。但这些成果真正走向市场、转化为科技商创汇的能力,就要妥善处理传统产品生产和新产品品的为数不多,转化为工业生产、实现产业化的则更开发的关系,采取有力的手段,卓有成效地抓好新产是凤毛麟角。因此,如何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走向市品开发。场,使其商品化、产业化,是一个亚待研究解决的问能耗物耗居高不下,有效利用率更低,是我国企翅。业的通病。按照每生产一美元国民生产总值计算,
一、加泊科技成
市场化的峨迫性中国的能耗是法国的4.9倍,是日本的4.4倍,是印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表明,当代科学技术度的1.5倍。能耗物耗高,加上能源和原材料涨价,确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一些发达国家国民经济增长导致企业可比成本逐年升高,经济效益不断下降。中技术进步所占的份翻,so年代已经达到了so%,企业要实现节能降耗、降本增效,主要应依靠研究和而我国则不到30%。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因此,无论是当前我国的企业面临粉“人世”的严峨挑战,国当前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商产品质t、降低物质消家改革的措施纷纷出台,国内的原油价格要与国际耗、提高经济效益,还是求得今后的持续、稳定、协调市场价格并轨,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面临粉增本降发展,都播要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尽快把开发的高新效和国际市场产品冲击的双重压力。近年来,国内技术转化为在国内外市场有竞争能力的工业产品。
二、科技成果商晶化率低的
因品对品种、质t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世界新技术革笔者认为主要是成果的成熟性不够,现行的科命的浪潮,不仅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飞跃,而且带来技成果中,“小试”的成果较多。“小试”技术的成熟了人民生活的新佑求,带来了商品市场的新变化,商性离商品化、产业化的要求相差甚大。中试是把研究、开发的技术变为成熟的生产技术的过程,这是科研成果走向市场、与生产相结合的关键。可是多年来,我国科技工作的中间试验一直是个薄弱环节,究其原因,一是资金短缺。一般地说,研究开发所需的资金和中试所播的资金比例为3:7,而过去我们用于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的比重较大,用于技术开发的比重较小。据对江苏石化、纺织、机械、电子四大行业的企业集团前10年科技经费投向分析,前者占56.61%,后者只占22.97%,其中用于中试的经费就很有限了。近几年,很多企业效益滑坡,有些甚至严重亏损,投人产品中试的资金就更少了。二是中试难度大。中试涉及成套装t的订购、建设安装,产品性能的试脸和侧定等。一般生产装t的建设有投资包干节约奖、提前试车效益奖;而中试装置则没有,缺乏调动科研人员提高成果成熟性的激励手段。
农业科研管理工作是农业科学研究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环,是管理学与农业科研、农业经济有机结合的调控系统。人类科学发展步入21世纪,传统的农业科研管理理论、方式、方法正接受着知识经济浪潮的洗礼和冲击,旧的模式、形态、思维不断被打破,新的框架、理论、观念如潮水般涌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农业科研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对农业科研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运作良好的农业科研管理机制及体系,向管理要效益、要成果、要人才,进行农业科研管理创新,是摆在农业科研单位决策层和管理部门的重大课题。本论文通过比较国外农业科研管理改革创新的特点与本国农业科研管理的特点,汲取有益经验,得出有益于我国农业科研管理创新的启示。
一、国外农业科研管理改革创新的特点
1、政府主拨科研经费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都把农业科研作为国家公益性事业,从资金方面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2001年美国各州农业实验站的85%经费由联邦和州政府提供;法国的农业科学研究主要由国家经办,农业科研投资的90%由农业部拨款;印度、泰国、印尼等国的农业科研投资中政府拨款比重分别为93%、95%、97%。日本文部省将科研经费主要使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国立科研费约占77%;(2)私立科研补助费约占17.8%;(3)农业大学科研补助费约占4%。文部省所属科学研究机构,每年根据上述科学研究费补助金,研究项目类型,将研究人员呈报的科研课题及申请研究费用情况召开评议员会议,筛选后汇总至文部省,一般能审批的科研课题为50%。其经费额也不是报多少批多少,一般只够所需开支的80%左右,所缺基金由其它基金会和支助单位解决。
2、重视制定本国的科技计划
各国政府特别是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制定本国的农业科技计划,如美国联邦政府的六大跨部门综合性科技计划以及九大农业科技战略计划和由一个部门牵头,联合一到多个部门共同主持的科技计划(如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日本政府建立在各省厅的“研究开发制度”和“应用促进事业”两大基础上的科技计划体系和欧盟的第五个研究与技术开发框架计划等。
3、根据新学科、新技术的发展,改革农业科研机构、科研机构的研究方向和任务,以适应新学科、新技术的迅速发展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1999年集中500名科学家和其他有关人员,制定了2000~2010年农业研究的纲领性计划,对研究课题和研究机构进行了调整。该计划包括6个战略目标、24个研究项目和98个研究课题,建立一批各专业全国一流的研究中心,并按任务要求,有的研究机构要移交、撤消、转让等。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于1999年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重点加强了农业食品工业、农业能源和自然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按学科和科研目标设置的研究部和按行政大区设置的研究中心都比以前增加了很多。
4、建立适度规模的研究室和灵活的运行机制
从日本20多年来研究单位的农业科研单位的数量变化看,国立农业科研机构单位从1990年的700个增加到1996年的800个,到2000年又减少到691个。同期,研究人员减少13%。为了有效地推进重点研究、着手紧急的课题和综合性研究,一方面确保研究室的适度规模,同时,在运行机制上要具备灵活性,因此,研究单位的大型化与确保机构的灵活性与机动性成为当务之急。
英国农业研究机构由于政府削减科研经费,纷纷采取精简机构、裁减人员、缩短研究战线等相应措施。英国政府采取这一做法,目的在于减少政府负担,促使科研机构提高效率,开始创收。90年代以来有一个共同趋势,许多国家增加了对生物技术、农业资源保护等优先发展领域的投资,匈牙利政府科学政策委员会决定,从90年起,把生物技术的研究及其在工农业中的应用作为首要任务,在1999、2000两年从国家预算中拨出2.4亿福林用于此项研究,并在下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再拨出6亿福林。
当前,世界许多国家均大幅度增加生物技术研究的投入,大力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到2000年,美国用于生物技术的研究经费将增加到约15亿美元,政府对生物技术的总投资,1999年为57.6亿美元,2000年达80.3亿美元。英国政府最近也调整了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决定优先发展生物技术科学。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泰国,每年用于生物技术的研究费用也达6000万美元。为了加速生物技术的研究工作,泰国专门成立了遗传基因工程学与生物技术中心。
二、目前我国农业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
1、基础研究薄弱,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农业科研机构改革10多年了,在体制改革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开发区热”、“工业热”、“商业热”,忽视了农业这个基础,甚至不顾农业科研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使农业科研机构盲目地“放开”、“断奶”,出现了农业科研机构网破人散的局面。在研究机构内,由于研究与开发两方面经济效益差距拉大,使研究受到不良影响,有的科研单位处于“一心一意搞开发,凑凑合合搞研究”的状况,基础研究还受到难度大、周期长、见效慢等因素,以及市场经济中短期行为等消极行为的冲击,近年来有明显的被削弱的趋势。必须清楚地看到,基础研究是当代科学的前沿,也是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赖以发展的基础。不重视基础研究,将会导致农业科研的后劲不足,也将拉大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2、我国农业科研力量分散,管理力度不够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因素。其一,科研机构重叠,科研课题多头下达,缺乏统一的宏观调控,使本已十分有限的科研经费不能相对集中使用,造成经费投入的效益低,试验材料、设备不能集中使用,研究力量分散。其二,成果奖励直接与职称、工资、住房等切身利益挂钩。而且与成果排名密切相关,加上高新技术研究的难度大,出成果慢,影响晋升,因而纷纷争作第一主持人,科研课题越分越小,研究难以深入。近年来虽然科研课题较多,通过鉴定的成果也不少,但高水平成果并不多。
3、科研经费短缺,对农业科研的投入有限
农业科研经费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事业费,一是科研费。目前这两方面都很短缺。有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农业科研投资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大大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准,而农业科研单位的支出却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经费来源不稳定。许多农业科研单位的领导只能集中精力抓创收,不少科研人员成年为课题的立项和科研经费而疲于奔波。既便立了项,经费也到位很晚。一些农业科研单位“既无钱养兵,更无钱打仗”。经费投入少,资助强度低,科研条件较差,已成为困扰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4、科研队伍不稳,科研队伍创新不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使各阶层、各行业人员的经济收入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国力不足,有关政策没有配套等原因,使许多农业科研人员的收入与其他的行业的差距越来越大。于是有的农业科研人员跳入“商海”;有的无心搞科研,而去谋求第二职业。某研究所反映,170名科技人员中,只有30人潜心于研究。全国有94个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的人数已不足20人,且非科研人员比重大,科研无法进行,农业科研队伍的严重不稳现象在全国各地都普遍存在,其后果不堪设想。
三、国外农业科研管理的创新对我国农业科研管理的启示
1、创立创新型的科研队伍
人才是科研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在农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中,一方面要选拔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其中包括管理人才、科技开发人才,以及科学研究前沿上的人才,建设起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可以尝试将管理的重点放在项目小组上,而非以前那种放在整个科研机构或单个个人上的方式。
项目小组式的团队是当前我国农业科研、研究中一种重要的执行方式,其规模的大小有利于实现我们长期以来所追求却又一直没有达到的“管得好,管得活”的科研管理目标。小团队在提高组织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为个人之间分享观点、交流经验等提供了场所。从知识转移的角度看,适当规模的科研团队非常有利于实现机构节约、减少交流成本、提高决策能力、从而提高知识创新的水平与效率。
2、鼓励创新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研究属于追踪和模仿的比例很高,而具有开创意义的成果较少。信息时代不仅知识和技术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成为最重要的资本因素,而且由于创新所付出的巨大的投资,以及可能产生的巨大效益,使各国都非常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模仿和追踪研究只能永远居于人后,无论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还是科研机构的发展都十分不利。
从一个时期的发展来看,受综合国力的限制,在短时间内国家对农业科研的投入不可能超过发达国家。高新技术的研究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特点,这就要求在农业科研管理上要针对市场需求,根据自己单位的优势在项目选择和主攻方向上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集中物质条件,形成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传统的农业科研管理和组织方式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科研课题一旦获得,执行的过程中在监管方面有时存在不足,使少数研究流于形式,最终无法产生创造性的成果。
信息时代许多有前瞻性、创新性的成果大都是在多学科交叉点上产生的,如农业生物技术与医学的交叉,农业高新技术与现代农业管理体制的交叉等。我国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制约,科学研究条块分割,不仅不同地区、不同学科领域间的交流不足,而且,即使在同一个研究机构内也往往没有形成一套科研协作、利益共享的有效机制和管理规范。
3、将常规化工作模式转向高效信息化
信息网络时代是信息技术大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和网络的迅速发展为科研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我国政府大力推进国家信息骨干网络的建设,先后实施了“政府上网年”和“企业上网年”等推进性措施。目前农业科研机构中相当一部分已经上网。网络的发展为多渠道获得科研资金,迅速便捷地实施科研进程管理,以及科研成果的交易和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注重对信息网络知识的学习,自觉主动地利用网络提高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水平,是信息网络时代对科研管理人员提出的新的素质要求。通过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使农业科研管理工作做到更加有序和高效。
4、优化科研机构,调整科研方向
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通过定期的科研能力评估,同事考虑地域性等因素,引导科研机构的合理布局,逐步形成一批能真正上水平的,以基础研究为主的农业科研机构。对这些应当稳定的农业科研机构,有关部门应当提供切实可行的保障政策,逐步打破被分割、大而全或小而全、自成体系和分散重复的原有格局,扩大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协作,实现体系间的功能互补,发挥整体效应。
科研管理的创新要求优化科研机构,调整科研方向。由过去只重视高产研究,转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研究;由只重视产中研究,转向产前、产中、产后研究兼顾,并在继续重视作物研究的同时,逐步加强重视养殖业、加工业的研究。注意发挥地区优势,重视特种作物、创汇作物和野生资源的研究,使农业科研在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中焕发生机,增强活力。
5、将农业科研管理转向国际化
农业科研管理创新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前提,随着研究与开发国际化的趋势明显加快,农业科研管理国际化已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只有顺应国际科技发展趋势,按国际共识的准则处理好各类科技活动的实施和协调,才能加快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研究结果才能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此外,大力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也是建立创新型科研队伍的重要途径。加强国立科研机构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设立流动人员基金,吸引国外、大学、企业和科技人员到国立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鼓励科研人员在大学、研究所和企业中兼职。通过创造出气氛宽松、管理严格的一套运行机制,促进农业科研人员的流动,以高标准、高强度的工作和相对应的高收入、高回报,维持一支相对稳定、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研队伍。
参考文献:
[1]李宏,张薇.世界主要国家与地区国家创新系统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3(5).
[2]日本大学的科研管理[Z].教育情报参考(28).
[3]赵醒村,周增桓,王省良,李海燕,史先东.谈科研管理的创新意识[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1,14(2).
[4]邬贤梦.农业科研管理职能的探讨[Z].论苑.
[5]周兴和,于正,李一军.科研管理创新的新视角――科研软环境建设[J].中国科学基金,2002.
[6]府少辉.试论农业科研与“稳住一头,放活一片”[J].湖南农学院学报,2002(2).
[7]刘淑琴,陈桂芬,庄铁成.多媒体技术在农业科研管理中的应用前景[J].农业科技管理,1995(10).
[8]边宝林.面向知识经济的科研管理创新[J].天津商学院学报,1999,19(3).
[9]任蔚.对知识经济时代农业科研管理的几点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