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辩论赛培训课程

辩论赛培训课程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13 16:20:5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辩论赛培训课程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辩论赛培训课程

第1篇

关键词:卓越涉外法律人才;国际模拟法庭竞赛;价值;障碍;突破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外来日益频繁,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需求不断增强,参与和主动制定规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熟悉国际规则的法律人才特别是具有高外语水平、具有优良专业素质和国际化视野的卓越涉外法律人才的需求十分的迫切。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就成为全球各国法学院重视和参与的国际赛事。而竞赛成绩既成为衡量个法学院竞争实力的标准之一,也成为培养国际化涉外法律人才的重要路径。

一、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对培养卓越涉外法律人才的价值

(一)培养卓越涉外法律人才的重要路径

目前,我国整体法学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还存在定位不准、水平较低、目标不明确等问题,特别是当前对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还十分欠缺。针对我国现阶段对高层次法律人才的需要和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现状,我国启动了“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其中之一是培养卓越涉外法律人才。在培养国际化法律人才方面,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法庭辩论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成为国际化法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当前,全球已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国际模拟法庭竞赛赛事。主要有世界人权模拟法庭竞赛、红十字会国际人道法庭模拟法庭竞赛、国际刑事法院模拟审判赛、杰赛普国际模拟法庭大赛、亚洲国际法模拟法庭竞赛、“威廉•维斯贸仲杯”国际商事模拟仲裁庭辩论赛等。而我国高校在最近几年也逐渐注重参与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最近几年参加杰赛普国际模拟法庭大赛的队员,多数毕业后都就职于国际组织、跨国律师事务所或出国深造。并且这些国际模拟法庭竞赛日益受到众多跨国公司和世界著名律所的关注,甚至在比赛结束后直接向队员发出就职邀请。可以说,从今年来我国高校的一些具体实践来看,对于国际模拟法庭竞赛的参与,已经成为培养卓越涉外法律人才的重要路径。

(二)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

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质量涉外法律人才的重要保障,也是培养卓越涉外法律人才的最重要的软件条件,需要从体系上来加以考量。要成为国际模拟法庭大赛的指导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其一,国际视野和全球化思维。眼界不能局限于当下和眼前,必须要有全球化的思维方式,具有国际化的视角和眼界。其二,外语水平高。除了能够具有流利的基本外语水平外,还应当具有相当的专业外语水平,能在国际模拟法庭竞赛的场外开展诸多工作,如与主办方、裁判团、国内外媒体或其他各国团队沟通和交流。其三,优秀的专业素养。能够对国际法体系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对国际法发展的趋势有自己敏锐的判断,对国际法律实务有娴熟的应对技能和实战经验。国际模拟法庭竞赛是一项国际赛事,作为指导教师,需要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技巧的实际指导,也能够从模拟模拟法庭竞赛的角度进行体系化的训练,从这一角度来看,国际模拟法庭竞赛是培养国际化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

(三)卓越涉外法律人才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力

国际模拟法庭竞赛除了具备普通模拟法庭的基本特点外,还具有相关案例的国际化,竞赛语言的国际化,参赛队伍的国际化。因此,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就要求除了普通的模拟法庭的一般程序特点外,还要求教学模式的多向性,教学程序的诉讼性,案例分析和法规解释的实践性,充分体现了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这就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国内高等法学院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此外,国际模拟法庭竞赛的培养过程,必须是更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动学生的国际化思维模式和国际化的视野训练,注重国家法律知识的实战与运用。这样不仅让学生能够学到扎实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都发生巨大的变化,成为一种新的培养模式。这会对我国高等法学院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产生示范效应,使国际模拟法庭竞赛成为培养卓越涉外法律人才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力。

二、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在培养卓越涉外法律人才中面临的障碍

(一)法学教育目标和课程设置的限制

当前我国法学教育的基本定位主要在两个方面:学术研究和技能培训。要求所培养的法学专业的学生既具有较为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理论素养,又要求学生能够从事相关的法律实务。但现实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基本都是更加注重理论的讲解和传授,培养学生的事务能力在整个大学四年的培养中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课程或实战锻炼。只有少数学校开设了一些诸如“法律诊所”、“模拟法庭”的实践课程,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从整体上来看,传统的理论教学还是占据了上风,这种传统的培养体系极大的制约了国际模拟法庭竞赛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如果在目前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中很难打造出出色的国际模拟法庭竞赛队伍,也就很难通过国际模拟法庭竞赛这个平台来培养更多的卓越涉外法律人才。

(二)总体关注与投入不足

尽管国内几乎所有的法学院系都对培养学生的法律实务能力的意义有十分深刻的认识,但在现实的教学和培养课程设置中,能够实实在在的进行常态化的实战演练或能够进行相应资源的配置的法学院系是少之又少。目前,全国有少数法学院开设了“法律诊所”课程,进行了一些实践课程的设置,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但总体而言,多数法学院对实践性教学的态度是比较冷淡的,对于像国际模拟法庭竞赛这样需要大量投入和关注的赛事,很多法学院感觉太过遥远,特别是在办学层次不高的学校,要集中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来建设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参赛队伍,打造国际化的培养模式,是一种十分艰难的选择。特别是有的法学院的目标并没有放在对卓越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方面,而是将培养的目标放在了满足国内或本地域的实惠现实需求方面,对法学教育的未来发展和要求没有更对的考虑和认识,对国际模拟法庭竞赛的重要作用更是没有明确的认识,也没有动力来考虑。但是,时展的潮流决定我们面对国际化法律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不再是要不要做,而是要怎样去做的问题。

(三)缺乏理论研究成果的指导

当前,对于卓越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路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并且也有部分法学院开始探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国内一些比较有名的法学院开始尝试进行了“法律诊所”式教学、“电影与法律”教学模式和模拟法庭的课程,并且已经获得了较大成效,并对实践性课程设置和建设展开了较有深度的理论探索。但所有有关的实践和理论研究,都没有系统的从国际模拟法庭竞赛角度来展开,更没有从具体赛事的不同分类、发展历史、未来趋势等视角来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这就导致目前国内对国际模拟法庭竞赛的理论研究与国际法学教育的发展需要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差异会是我国的国际模拟法庭竞赛的研究和实际发展遇到很大的瓶颈。总之,目前国内高等法学院系在运用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培养卓越涉外法律人才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对国际模拟法庭禁赛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理论的体系化。

三、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在培养卓越涉外法律人才中的突破方向

(一)加强系统化的理论研究

教学的具体实践和教学理论是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要发挥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在培养卓越涉外法律人才方面的作用,必须强化对国际模拟法庭竞赛的理论研究,以形成系统化的理论指导。首先,要通过理论研究系统化的研究和挖掘出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对培养卓越涉外法律人才以及未来法学教育发展趋势的具体价值,在理论上解决当前法学教育对国际模拟法庭竞赛的冷淡态度,提升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在未来国际化法学教育者的地位与作用。其次,加强对当前主要国际模拟法庭竞赛的深入研究,包括它们的历史、发展过程与不断演变的动因、赛制与规则的演变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最后,在理论上梳理和总结过往国际模拟法庭竞赛的案例,研究和提炼赛事的材料,形成系统化的研究案例和技巧应对。

(二)明确培训课程的设置和目标定位

要发挥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在培养卓越涉外法律人才方面的作用,必须要从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两个角度入手,通过明确和具体的课程设置为师生找到培养国际化培养路径的课程体系。为此,可以考虑对国际模拟法庭竞赛专门设置系统化的培训课程,通过多角度的考虑,来选择部分学生进入培训课程,进行有层次有梯队的培训,形成体系化建设和体系化的培训课程,可以打造国际模拟法庭竞赛赛事建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可以通过整合各种学校的教学资源来吸引更多学生积极参与选拔、培训和竞赛。同时,通过系统课程化的方式和提供其他更具有事的资源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参与其中。另外,对培训课程的设置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能够过于求大求全,不加区分的将很多相关的课程都安排进来,要分清主次和明确具体的培养目标,做到培训课程的设置要有的放矢。

(三)加大资金投入和培养师资

第2篇

经过学习部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本学期各项活动都得以顺利、有序的完成。

从策划到申请直至最后的成功举办,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使得学习不每一个成员都得到充分的锻炼。

1、从学期初,为了提高全校同学的听力和口语,学习部从各方面收集同学意见,召集各班学委了解各班情况,最后制定出两套《美国之音》和《走遍美国》的听力方案。从第五周开始播放,每天早自习20分钟、晚自习30分钟,直至第18周结束。

2、配合院学习部举办“节能月知识竞赛”,由学习部负责软件办组织报名参加,并且由软件办获得了冠军。

3、从4月1日~5月10日举办了第二届软件办“励耘杯”大专辩论赛。经过3轮7场比赛,分别由可视化专业和多媒体专业获得冠军、亚军,并且评出8名优秀辩手和1名最佳辩手。得到了张主任的表扬,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4、5月14日和5月21日举行的“技能月英语单词大赛”取得圆满成功。由图形图像专业和web专业获得冠军、亚军。

5、配合院团委完成“院第四届‘砥柱杯’大专辩论赛”,由学习部承办,做总结赛ppt、计时器。软件办获得了冠军。

6、配合文艺部举办“且行且珍惜”送03级毕业生晚会。学习部有崔珂、任嘉、蓼兰、汤雯雯、林学阳5人帮忙布置会场,从早上9点一直到下午5点,不停歇,连午饭都顾不上。晚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经过一学期的工作学习,学习部的各个成员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无论在认识上还是在行动上都有一定的提高。

工作总结2

我认为公司处于探路和摸索阶段,对公司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就企业岗位组织架构、完善优化人才招聘、完善调整管理制度、协调优化劳资关系、绩效薪酬管理、企业文化建、质量体系贯标、5s开展等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存在了诸多不足之处,接下来就这几方面工作总结分析如下:

一、自我反省,工作总结

1、人事管理方面

(1)人员流失率

XX年全年全公司的人员流失率约为8.55%,整体来看相比去年人员稳定性有所增强。但离理想控制线6%,仍不是很理想。具体每月的人员状况及流失统计分析见图表。员工离职原因分好多种,有公司环境因素、工资福利因素、主管管理因素等等,但是作为管理者应该想办法尽量降低员工流失率,尤其是控制技术能力强的老员工。

(2)管理员工劳动合同、办理劳动用工及相关手续

本年度所有入职员工(个别管理干部说与公司签订协议的除外)过了试用期均签订了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及时签订对员工的稳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根本上约束员工的一切劳动行为。此外不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是企业的违规之举,因而劳动合同及时签订有很重要意义。

(3)对于公司员工的人事档案及其他资料进行收集及管理,使其更加完善化,保持公司档案的完整性,为保证日后的分析工作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4)管理员工考勤和请休假,按月准确出具考勤表。

我认为本公司员工考勤也是一个难点,公司实行上班按指纹办法已经一年多了,受本公司工种影响,个别员工的指纹很难刷上,时常有刷不上的现象发生。其次我们的刷卡指纹机器也不是很好,有时也不是很稳定,时有故障发生。我们的请休假手续执行的还不是很到位,极个别填写不规范,有没日期的,有没姓名的,有没经过部门主管审核的甚至有不写请假单的等等不良现象,一些部门主管不负责任,审核把控不严所致。

2、招聘与配置工作

本年度人员招聘配置方面基本满足公司生产运营之需要。相比去年公司规模在扩大,具体岗位人员招聘情况及全公司每月人员情况见人员统计流失分析表中图标。

3、培训与开发

XX年度公司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了初步开展,尤其是iso质量管理体系与erp工作的开展与推进,但综合来看培训工作开展并不是很理想,虽然根据各部门提交的培训需求制定了年度培训计划,大部分的培训计划得以了开展落实,但是培训抵触情绪较大,大多流于形式过过场而已,培训质量效果较差,培训的有效性不理想。

个人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1、各部门对培训的重视不够,力度不足,公司培训管理制度的约束力不强,因此存在着各部门为应付培训考核指标随意安排培训课程或者未按月度培训计划严格执行的情况;

2、未能系统化和规范化实施,培训存在盲目性,多为应急式的培训,临时说说谈谈的培训;

3、培训跟踪考核机制不健全,相关培训都是三分钟热度,后续跟踪考核执行不到位进而影响到培训效果的达成;

4、明确岗位说明书、绩效考核及工资福利方面

XX年进一步明确了公司各个管理岗位的岗位职责,让员工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岗位责任、工作内容、工作权限、工作条件、必备的岗位技能及与相关岗位的汇报与负责关系等。今年岗位说明书虽已成文下发,但我认为各部门只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的了解明白自己工作岗位应该去做那些事,需要对那些事负起责任。

本年度公司绩效考核工作有所开展,不论对一线作业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有了一定的约束,工作质量和效率有所提高。我认为我做的还不够,我们对绩效考核的理解不够全面,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发现不足,通过总结绩效面谈寻求改进改善的办法,从而推动工作目标实现,也就是说重点应放在改进提高将来,而不是考核过去木已成舟的事实。

绩效考核工作的实施推动了我们公司薪酬体系的改革,更加科学合理完善的薪酬体系才得以适应新的环境。本年度末我们对公司的薪酬体系重新进行了设计,薪酬体系偏重于工作能力,工作目标的达成,全面系统的整合公司的福利待遇,力求公平公正,缩短同岗同工种的两极分化差距。

5、企业各项宣传工作、企业文化建设、5s现场管理工作

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在本年度没有什么特色的业绩,虽然办公环境有所改善,办公室、车间增添一些标语,食堂、楼梯、楼道、卫生间也增添了一些小标语,车间墙壁有混刷、墙洞有填充,但管理者的影响力、感染力这些能促进企业文化形成的并没有实质性的增强。

企业制度的各项宣传工作不够理想,出现脱节的现象。往往上面的政策制度难以执行落实到位,这是XX年必须加强的工作。

建议公司整理整顿所有管理看板,常规的管理通知与文化建设制度完善的政策文件图标加以区分宣传,规划设计宣传橱窗。这样不仅有利于宣传公司制度,更有利于提升我公司形象。

公司5s现场管理工作在本年度得到了一定的开展,工作场所有所整理、整顿,但受各方面阻力影响和督导不严,没能制定出有效的5s现场管理制度,缺乏通过评比实行奖惩的方案,虽然一直在酝酿中,但终究没能落实到位。

6、其他

作为总经理助理一职,深感羞愧,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减轻总经理的工作量,也没能为公司提供到可行性的发展建议。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自身的不足是不可回避的,新的一年里我将努力提升自我、加强个人综合能力。

公司的iso质量管理体系和pdca循环管理模式没有得到充分的实施,经过半年的培训学习,现在公司整体人员针对此概念略懂皮毛,作为内审组长或总经理助理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新年新气象,XX工作计划

1、建立健全合法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XX年度需进一步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完善各项制度。主要工作是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规范及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劳动合同管理规定》、《绩效考核制度》、《员工培训管理制度》、《新员工考核管理办法》、《员工转正程序》等等。员工从进入公司到岗位变动,从日常考评到离职,人力资源部都按照文件的程序进行操作,采取论事不论人的原则,希望能达到各项工作的合法性、严肃性,让员工感受到公司人性化管理的同时感受到制度的严肃氛围。

2、人事管理方面

(1)人员流失率

受各方面因素影响人员流失管理方面统计分析还不够细致,将在XX年更加细致,更加科学的统计分析,以“已办入职手续”为标准统计;以“上了一周班离职”为标准统计;以试用期未满离职为标准统计;以部门划分为标准统计;更加全面的科学的分析人员流动情况。

(2)、管理员工考勤和请休假。

针对目前本公司的考勤管理现状,鉴于XX年全公司推进全勤奖福利工作。本人建议纸质考勤与指纹电子考勤同步使用,以电子考勤为主,两者相互验证。电子考勤主要精确用于控制迟到、早退、旷工等。纸质考勤有利于一线主管实时了解及控制在职在岗人员情况。

4、招聘与配置

目前全国多省市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根据常武地区目前的现状,XX年招聘工作有一定的难度,3月初各部门务必及时准确的填报部门人员需求表,预计4月初人员能全部配置到位。以后每月根据生产运营情况及现有员工技能素质适时招聘,适当调整。

5、 培训与开发

有关培训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完善改进公司的培训体系。各部门根据XX年的公司现状分析各部门的培训需求,务必在XX年3月中旬提交部门的年度培训需求,人力资源部将根据各部门需求制定全公司的XX年度培训计划上报总经理。平时工作中的临时或额外的培训需求将作为XX年度培训补充计划。

6、绩效考核与薪资福利

从XX年的绩效成果来看,我认为我们绩效考核不是技术性问题,而是组织管理问题。绩效考核体现了公司对中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的绩效要求,核心问题是一种管理习惯的形成。养成行为习惯,关键在于坚持和制度保障。我们必须做好以下任务:

1、不断优化完善绩效指标;

2、努力抓好绩效过程监控;

3、严格施行考核结果反馈和应用(绩效面谈及成绩薪酬挂钩);

本部门XX年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协助各部门继续完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和配套文件、表格;以及新增设岗位考核指标;

2、考核结果反馈与改进情况跟踪,保证绩效考核工作的良性运行;

3、相关宣传工作:

第3篇

1.1对法制教育的重视不足法律基础课尽管都写入了独立学院的教学计划,但学生必修课时、开课时间等都比较短,学生难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必要的法律知识。已开设的法律基础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第一步,但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法律知识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另外,教材内容涉及法律知识比较少,应用性不强。

1.2师资队伍力量薄弱一是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独立学院的法制教育并非聘请专业教师进行授课,而是由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法学教师或党团管理人员兼任,他们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影响了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二是部分聘请的专业法律教师由于数量较少的原因,同时还要承担本专业的教学任务,难以肩负全院的法制教育。

1.3法制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单一一是教学方式单一。法制教育必须重视理论性和实践性并举。但是,在目前的独立学院法制教育中,教育形式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授课内容缺乏有针对性的案例分析,从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难以获得参加有关社会实践的机会,很难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最终忽略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二是考核方式单一,把法制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开设一门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笔试,考核内容还停留在法律的纯理论知识上。

1.4参与度差独立学院现行的法制教育停留在课堂教育层面,缺乏实践性,因此,参与人员除了授课教师外,就是学生,没有相关专业人士的参与,法制教育的参与度较差。同时,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很容易导致教、学双方参与积极性不高。

2独立学院法制教育模式创新

2.1全员参与,形成法制教育的良好氛围法制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和教育过程中应该成为特色鲜明的一项重要工作,身处于教育环节的每一个人都应当参与到其中,树立法制教育“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理念,认识到法制教育在独立学院高等教育当中的重要地位,发挥自身作用,为法制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动力。第一,开设专业课程。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上,应将法制教育作为独立学院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学分的设置上予以侧重。同时,在课程设置上必须体现实践教育内容。第二,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队伍,如党委、团委、学生工作处和辅导员队伍在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将法制教育贯穿其中,成为一项常规学习内容,开设针对这些管理人员的法制教育培训课程,以提高其法制教育水平。第三,作为接受法制教育主体的独立学院学生,应积极参与到法制教育过程中来,加强主人翁责任感,积极探索和实践有效的自我法制教育和法制学习方式,培养法律意识,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2全过程参与,开辟法制教育的第二课堂独立学院在教学理念上重视实践的理念有助于法制教育实践的开展,其独特的教育理念也有助于法制教育实践方式的践行。实践证明,多种形式并用的法制教育要比单纯的法律课程教学效果更好。第一,在进行法制理论教育的同时,运用丰富的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第二,举办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模拟法庭”,致力于将理论授课转化为实际运用。第三,开设法制宣传园地,开展法律知识咨询活动。第四,利用假期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列席旁听审判过程,增加其对法律学习的感性认识。

2.3全方位参与,让法制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学生会和各类学生组织较为完备。应当在这些组织的活动开展上进行积极引导,将法制思想、法制意识和法制学习贯穿其中。第一,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活动开展时,可举办“模拟法庭”活动,检验法律基础课学习成果。第二,可请法律专家、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来高校开设大学生法制讲座等活动,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法律文化氛围。第三,积极与地方法律机关联系,联合开展“阳光法庭”等学校、机关合作的法制教育。第四,结合学院园区教育管理“六进”工作,独立学院的法制教育也应逐步深入园区,围绕同学们身边的事、身边的人,以简明易懂的方式将法制宣传和法制学习向园区内的学生们普及。开展诸如“预防销售诈骗”、“警惕电话讹诈”、“如何依法维权”等宣传学习活动,有利于建设园区文化的同时,将法制观念和法制教育深入人心。第五,积极开创内化式法制教育方式。将法制教育与校纪校风教育联系起来,协调统一。校园内部要有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的风气,并以人性化的制度方式体现,切实尊重和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3结语

第4篇

高等教育的普及一方面通过提高全民素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1,2]河南省作为全国的人口大省,也是高校教育的人口大省,每年的毕业生数量及其庞大。随着近年来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的减缓,以及原有经济模式的改革和调整,新常态经济模式所提供的工作机会、特别是一些优质岗位,供大于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缓解这一矛盾,高校毕业生创业代替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必然成为一种趋势。就业形势的紧张,大学毕业生必须转换思路变被动等待就业机会为主动创造就业机会以顺应这种趋势,而如何使我们大学生有能力去顺应这种趋势,有能力在多变的环境中通过创新,创业实现自己的价值,是我们值得思考的,也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3]

随着河南省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社会对“双创”教育的关注,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传统的重理论,重形式,重局部等现象仍然给“双创”教育真正从校园的管理,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等方面的落实,造成了巨大的阻力。使得学生“双创”素质的培养缺乏,导致实践能力较差与社会脱节。[4,5]

因此针对河南省高校“双创”教育的现状,我们有必要对其“双创”教育体制及教育模式进行实践探索研究。研究的流程如图1。

1 “双创”教育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第一,“双创”教育体制核心指导思想的构建。为了缓解经济新常态下社会的就业压力,提升国家竞争力,近年来国务院、发改委等相关国家部门多次召开“双创”工作指导及动员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同时也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作为“双创”的主力军、大学毕业生,成为重要的建设高地。

因此,在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基础上,高校领导层需要紧跟国家发展的趋势和导向,积极研究、制定基于“双创”教育的办学思路、办学路线和基本内涵,制定维护和支持大学“双创”教育建设的相关条例,创办大学生“双创”教育的平台。政策的制定是关键,体制的构建是保障;为“双创”教育的推动提供方向和依据。

首先,政策的制定要以活跃教师的思维为先导,教师如何引导激发学生的双创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的思维墨守成规,没有“双创”的意识,很难激发学生的”双创”能力,政策的制定不仅要关注学生,同时要关注教师的思维导向和训练。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教师除了教学,要有政策引导和鼓励教师拿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创新创业的自我训练和提高,同时在这些创新创业项目中,引入学生参与,带动带领大学生开展双创的实践培训。

其次,政策的制定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年轻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与探索欲,目前学分制实行以来,评价大学生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学分。学分够了,学生毕业了。培养“双创”大学生,需要把“双创”能力体现在学分上。以工科专业为例,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开设了大量的课程设计,也占了大量的学分和工作量,但是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收效甚微。可以将课程设计纳入该门理论课一起考查,只有实践和理论课同时通过,这门课程才算是修读合格。可以将用于课程设计的学分,用于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通过创新探索,创新成果以及与创业相关的项目来获得这些学分。政策的制定,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学分入手将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双创”能力。

第二,开发基于“双创”能力提升的课程体系,强化“双创”技能训练,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双创”意识。

“双创”教育的成功展开,需要有一套高效,优秀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需要具备以下三个要素。

一是双创通识课的开设,该课程面向所有的在校大学生,主要从基础层面培养大学生的“双创”意识。课程的设置,要以实例和课堂实践教学为主。在设计课堂实践环节中,重视设计题目的创新性。同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设计题目不能过于复杂。以简单易操作的任务为载体,以创新或者创业为向导打造有趣生动的课堂。播种“双创”意识的种子,激发出“双创”动力。

二是面向具有“双创”潜质的大学生的专业课程,培养其基本的知识、技巧和技能。从“双创”意识的种子,到双创学生专业系统的培养。这个需要在有初步“双创”素质的潜质生中开设专业的培训课程,让潜质生的实践有理论指导,使得潜质生的素质水平上一个新档次。

三是面向定向大学生的实践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理论转化实践的能力,以企业的实际问题作为背景设计项目活动,有针对性地引导其创业。这一点是理论的升华,也是“双创”素质培养的实践检验。将基本知识、基本技巧和基本技能在项目活动进行运用。项目活动的设计要注重创新和创业成果的体现,通过项目活动的设计,要能够解决新问题,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新思路,以取得较好的当前效益和潜在效益为评价指标。

第三,构建一个由校内、校外、互联网创业综合一起的实训网络。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

(1)校?仁挡傺盗坊?地。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将企业的课题带入实验室,让学生用专业知识研究解决企业的课题,同时学生的专业能力可以得到训练和检验,同时为企业带来效益,达到企业与学校双赢的格局。

(2)校内创业平台的搭建。由学校提供进行创业的场地和基础设施,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扶持政策例如创业基金,以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具有“双创”意识和能力的学生来此创业,同时对优秀的创业项目给予对应的基金支持。

(3)校外的校企合作基地的设立。联合国内、省内的成熟型企业,建成一批紧密型校企合作基地。校企合作基地比校内实训基地可以更全面地锻炼学生。在学生步入社会工作之前,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对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的检验,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双创”素质的能力。

(4)互联网创业平台。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大学生更便于利用该平台接受“双创”教育同时利用该平台进行“双创”的锻炼。因此要建好、用好互联网创业平台。根据国家产业发展的趋势,依托电商平台强化“双创”教育,深化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创业提供一种新方式。

2 “双创”教育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体现

第一、学科竞赛的进一步推进,使得大学生能够广泛参与。

学科竞赛是各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应用的一个很重要的活动。学科竞赛对于大学生学以致用,走向工作岗位的前期实践锻炼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目前河南省境内学科竞赛组织的较少,在学生中参与不够广泛,应当进一步推进学科竞赛,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进来。同时提高学科竞赛的指导水平,让学生在竞赛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学校应该建立公平、公正、有序的学科竞赛的初赛选拔平台,通过评选优秀的学科竞赛团队和个人。代表学校参加市,省,国家,国际的学科竞赛。推动大学生建立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创业意识。

同时要不断优化学科竞赛的题目,以能激发学生的潜在创新能力以及职业发展的需求为目的。以培养学生毕业之后,走上社会能够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第二、推进书香校园行活动,围绕“双创”主题,开展大学生素质培训教育。

通过阅读和演讲活动,学习创新创业的成功经验,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思路。通过大学生辩论赛,明辩思路,明晰理念,不断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以及树立先进的创业意识。

第三、举办“双创”论坛,营造创业氛围。

定期举办“双创”论坛,邀请一些企业专家、行业学者传授创新、创业知识;同时邀请创业成功的企业家,讲授自身成功的经验,创业理论在实践操作中的应用。

第5篇

关键词: 中国—东盟 复合型人才 泰语 人才培养

传统的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的人才培养方向已经无法适应市场需求,这使得新世纪外语专业的大学生在社会上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削弱。复合型人才就是多功能人才,其特点是多才多艺,能够在很多领域大显身手。复合型人才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当今社会的重大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这一特征决定每个人都要提高综合素质,个人既要拓宽知识面又要不断调整心态,发散思维,成为一名“光明思维者”。对于复合型泰语人才就是指既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的各种能力,懂得泰语基本知识,又具有其他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专多能的人,像国际贸易、礼仪文化等。

一、为什么要培养复合型泰语口译人才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化的趋势日益增强。引用《天下无贼》中贼头黎叔的话:“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虽然是一句台词,却道出了当今社会经济急需大量人才这一事实。当今时代,任何一个高科学技术成果都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晶。随着国内市场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泰语复合型口译人才已然成为人才市场的“香饽饽”。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日趋国际化,对这类人才的需求量亦与日俱增,但同时提出了更高的人才规格要求。因此,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以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已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十分突出的问题,这就引发了高等教育的深层次的变革。许多国家的教育界早已摒弃了专业化教育模式,把高等教育转移到了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轨道上。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被赋予的职能就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也就是高层次的专业化教育。因此,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中各行各业对专门人才需要的预测决定各专业类别的招生数量,学校按照各专业方向对学生进行专业化教育,毕业后让他们按专业方向“对口就业”就成为高教运作的基本模式。半个多世纪以来,采用这种办学模式已培养了一千多万各种专业人才,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当今时代所需要的复合型泰语口译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1.专业的泰语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包括听、说、读、写、译能力和交际能力,也包括学生的兴趣、动机、态度、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文化素质和人格成长的各种素质。

2.知识结构丰富多彩。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正朝更加广泛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所以复合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需要具备扎实的泰语知识和较强的泰语应用能力,又要掌握与所从事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加强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通,既要了解经贸、法律、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又要熟悉了解泰国的国情文化和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以便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3.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的结合。一个合格的复合型人才要具备全球观念、开放思想、可持续发展观、创新观念、竞争观念等。要在学习和工作中强化国际理解、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意识,就必须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这样才能顺利地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虽然注重国外先进理念、先进文化、先进科技动态的吸收和借鉴很重要,但是我们要立足本国国情和民族特色,对外来文化、观念有鉴别、辨别和改造的能力,灵活地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优良元素相互交融。

三、怎样培养这类复合型人才

首先,我们作为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必须树立正确的培养人才模式的观念,也就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人们对于教育现象、本质和特点、规律的认识及怎样实施教育的理想、看法。其实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是渗透于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的,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实践必然要随时展,首先要发展反映对教育现象认识的教育思想,树立反映新要求的教育实践的教育观念是必要的,这样才能指导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使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其次,宽阔的知识面,辐射性强,需要进行课程结构改革。对于复合型口译人才来说,宽厚的基础知识是必要的,所以在基础阶段我们要重点培养听、说、读、写、译的基础能力。此外,还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解决问题,迁移使用、触类旁通其他门类的学科知识。学校应该有针对性地开设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课程,如外事、经贸、法律等,旨在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于泰语专业来说,要多增设关于泰语文化和泰国国情知识的课程,提高学生跨国文化交际的能力。这样多学科知识交叉渗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最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学生。我们开设多学科,并不是让不同领域的知识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结合,相互交叉、融合,这就需要把“八宝粥”式的结构变成融合的、良好的结构。这需要在实践中灵活应变才能实现,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有些创新,我们可以请外教,也可以请业内专业的精英人士,建立一支兼职教师队伍,让他们举行一些有特色的培训课程或者做一些专题性的报告,这样可以冲击原有教育的惯性思维,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意识,提高专业化程度,促进教育整体效益的提高。复合型泰语人才对于本校的师资队伍来说也是一个严峻挑战,教师首先要往复合型方向发展,不仅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更新知识和技能结构,还要将师资培训国际化。我们要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出国培训,进行学术交流或者承办国际学术交流会,这样提高教师和学科的国际竞争力。

再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计划都比不上学生自己的社会实践。据调查,美国几乎所有大学都是研究型的大学,因为他们认为要把学生从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变成探索者。原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认为:“不仅学生从老师那里学习,还要从生活中学习。”我们要适时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校,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泰语辩论赛、技能比赛、口语比赛等,还可以举办泰语表演节目,让更多的人注意到泰国文化。学校还可以积极争取一些贸易会展、博览会的服务工作,给学生提供实战环境,培养他们灵活应对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哈佛大学校长博克指出:“大学生应该通过主修一个学科获得大量深入的知识,并且通过几个不同学科的学习获得大量广博的知识。”21世纪急需复合型泰语人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高校必须加快培育复合型人才步伐,必须站在时代的前沿,勇于转变传统观念、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结构的结合和宽泛,为了培养出知识面开阔、社会适应性能力强的复合型泰语人才,教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刘春燕.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教育目标框架,外语届,2012(01).

[2]张兵博.对复合型泰语人才开放培养模式下教师、教材和学生的探讨,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