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13 16:20:5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教育教学具体措施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打造原生态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教学第六单元的《诗五首》。最初我按照传统的模式,本着介绍文学常识的目的,引领学生朗读、勾画、记忆了课下注释。结果学生没有兴趣。思来想去,我恍然大悟,文言文由于时空的障碍,总是与学生的生活及学习是隔着一层的。教学时我们要消除学生在古诗面前的渺小感、陌生感。我想到了古诗词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的词吧了。而现在学生们所喜欢的周杰伦的歌其实也是如此。再过200年,初中生也该念念周杰伦的《青花瓷》了。这样给学生一讲,学生哄堂大笑的同时,也就消除了对古诗词的陌生感。
接下来,我考虑到有些作者的情感其实是没必要通过字词的单个解释来完成体会的。那样的话,只能割裂诗作中的美感。既然,诗是与音乐相通的,那么,可以通过音乐的形式来体会。所以,我找到了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当我放给学生们听时,学生们先是新奇、兴奋,然后是静下心来,随着优雅的音乐和王菲独特的嗓音,体会、玩味着词中苏轼的复杂情感。被排斥的孤寂、分别的思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学生很快的体会了出来。更可喜的是,学生不但了解了本词的主旨,当堂学生还能够把这首词唱了下来。兴趣也是高涨。
从最后结果看,本次的还原词的唱的本质,是获得了成功的。原生态教学在诗词教学中是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的。静下心来,想想。这种教学模式也不能所有诗文都拿来用,更主要的还是在古诗词中好用。当然,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古诗词并没有改编成现代歌曲,那又该如何处理呢?我想,应该还原诗词的意境美。诗词往往里边是蕴含着美丽的画面的。我们在教学中,在抓住意象的时候,如果让学生活展示出一些搜罗到的精美图片也是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诚然,使用时要慎重,不要让先入为主的情况局限住学生的想象了和联想力。
二、大胆放手学生,激活学生思维
最初我在讲《石缝间的生命》时,把教学流程设计的非常细致和严密。但事实上是我设计的越细致,方法越细腻,学生们的表现就越沉闷,特别是优秀生表现的更为索然无趣,成绩差的学生反而更顾此失彼,不知所云。这种情况可怎么办呢?我吸取了英语组的教学模式,运用小组间的诵读比赛;男女生相互检查字词读音;分组抽签学生到黑板默写对抗等学生活动。结果,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测验形式。在快乐和轻松中完成了《石缝间的生命》的语句赏析。这种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活动的课堂学生感兴趣了起来,学生和老师都在快乐氛围中度过了这堂课。
再如我再讲《论语十则》的时候,将教学内容按十个组分配了下去,然后由组长在进行更为细致的组内分工,这样,晚上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一点任务,并且方向明确,要求具体。第二天回来,先在组内将所查的内容进行汇总,将自己所遇到的疑问进行初步交流和释疑。第三步,由各组派代表来进行发言展示。这种研读方式,改变了以往老师讲解学生记笔记完成背诵的无聊上课模式,学生在这个环节中,真正的走进了文本,开动了脑筋。因而,他们在此篇课文的学习中,思维极其的活跃。有的学生联想到了初一时学的《论语六则》,自己所看到的《三字经》,甚至于诗词歌赋东引入了对本篇的学习之中。学生这种采用旁征博引式的解析文言文方法,因为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所以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这种做法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支持。
三、先学后教,提高试卷讲评效率
回想自己的试卷讲评虽然用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思路,但是走过一段弯路的。要想在课上效率提高,很多环节需要提到课前来完成。首先,老师的重点任务不是判卷而是指导。总复习中牵扯老师很大精力的一件事情,就是判卷。我的经验告诉我这个时候老师的重点应告诉学生每个试题的考点是什么,然后老师把答案发给学生,指导学生怎样对照答案对自己的试卷进行圈点给分。在这样的指导下,试卷的评判是由学生来完成的。其次,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试卷的评判情况,给自己号好脉。把自己的试题分成三类,一类为自己完全掌握并拿满分的部分,二类为自己对照答案思索后还不能理解的部分,三类为自己没做对但一对照答案就能想明白的部分。分别用绿、红、黄三种色彩的笔把对应的题号勾好。再次,要求学生试卷讲评课时要带上总结的现代文阅读技巧汇总篇子。
先学后教,功夫课内,有序进行。有了前边三个准备环节,课上试卷的讲评相对就好操作了。但要注意科学顺序的排列,有时这个小细节是很能影响课堂效率的。
作为中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吞下这只苦果的同时,需要冷静分析导致上述情况的原因。我认为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对体育教育的目的没有明确。或者说当前中学体育教育的目的被异化了,偏离了。我国学校体育过去一般只强调阶段效益,即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效益,伴随着“终身体育”对我们的影响,人们对作为终身体育关键环节的学校体育,提出了在进一步提高阶段效益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其长远效益,并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的新要求。在实践中,人们已经在接受并重视用这种思想并用来指导学校体育的改革,特别是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学校体育已开始重视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态度、习惯、注意提供有意义的运动消遣手段与方式、满足学生运动精神娱乐等方面的追求与享受、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等内容。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倾向。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科学家都强调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主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行为转变,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一、由重“模式化”向重“个性化”转变。
常常会有这么一现象,有的体育教师教了几十年书,上过几十节课,似乎觉的自己形成了定型化的教育模式。但要问他的体育教学特点有哪些,又很难说清,这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现状。新的体育教学观念要求体育教师应树立特色意识,形成教学个性,也就是说体育教师在深入钻研体育教材的基础上要敢于突破教材,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教学工作。这里的创造性主要指
(1)在教材处理上,体育教师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也就是说,教师要针对教材、学生心理特点作一番科学的艺术处理。从而形成可操作的教学思路。例如在篮球的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可针对学生喜欢球星和喜欢看比赛的心理,讲解篮球投篮的发展史及单手肩上投篮在比赛中的重要性。这样的教材艺术处理可使学生更投入地学习篮球。
(2)在优化教法上,体育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需要进行教法的设计和加工,克服组织形式上的模式化。如教师进行初二男生的跨栏跑教学,单元的前半部分,教师先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跨越不同形状、不同高度的障碍物,充分体验跨越障碍进行比赛的乐趣;随后逐渐转入跨栏跑教学阶段,学习中让学生自定目标,并向各自的目标挑战,体验运动学习的乐趣;单元的后半部分,教师组织学习小组间的比赛,采用超过自己最好成绩的比例作为得分的相对评价方法,各小组内自定比赛的策略,互相帮助,争取胜利。最后,单元结束时教师让学生写出学习的体会,总结学习成果并以此加深学生对运动乐趣的体会。
(3)在个性风格上,教师应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突破和创新。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教师在第一学期的开始阶段,让学生两人一组轮流设计一堂课,并在教师指导下,担当课中一半时间的教学。学生首先要根据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将设计出来的教案交教师批改,教师批发后交还给学生备课,上课时,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通过一个学期后,每个学生都担任过一节课的教学,同学们也在相互的配合中知道了应如何主动地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一、人文性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有效课堂要求以学生为本,将外在的课堂管理要求转化为学生个人的自觉行为。特别是中专学校的学生,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教师要改变过去“高高在上”的形象,保持年轻的心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英语学科不仅要传授英语语言知识,训练英语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汲取人文精神,所以英语教学必须突出“人本”,体现深切的人文关怀。
1.教学过程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要尊重这种规律。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比较容易叛逆、敏感,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行动。特别是中职的学生,学习成绩可能会差一点,但只要学生还有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是不学习的学生,教师都要学会尊重他们,不能采用语言冷暴力的方式对待学生,或流露出任何歧视他们的言行,不然他们在内心会把教师归为不可沟通的对象,产生逆反心理。还有些学生本就来自缺乏关爱的家庭,内心更加敏感,教师的爱护就会显得特别重要。当然,教师跟学生的关系又不能走得太近,毕竟师生有一定的距离才能维持教师的威信。太近了,会暴露教师更多的缺点,反倒会让学生不自觉地与教师疏远。
2.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都有个性,对不同个性和兴趣爱好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法,把性格各异的学生变成标准件,那是教育的失败和悲哀。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以同一标尺来衡量所有的学生,但是这个差异又不能太过明显,学生每掌握一个知识点,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有的学生英语基础好一点,有的学生基础相对弱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提问、考核,布置检查作业,差别对待学生的学习水平而要让学生不自知,这样即使今后学生知道了也能理解并感谢教师对他的不放弃。所以本人在英语课堂上对部分不听课的同学,会事先询问他们听不懂的原因,如果是教师教学中的问题,我可以适当调整教学,但是如果学生陈述的原因是教师没有办法帮他补救的,我也会如实地告诉学生,并按原有的教学计划安排进行。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会给一个更简单的方法,比如抄写课文或英语单词,根据一学期累积下来的量,给他一个及格的成绩,如果做不到,那就只好请他参加补考。这样,学生反而会理解教师,在课堂上听不懂,也不会吵闹或跟教师对着干。
3.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应该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而应该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商务英语教学课堂中,学生也许学习不到专业的英语知识,但是可以从教学当中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商务英语听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教会学生良好的沟通心态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也许学生英语不够好,但我们教师知道,信息多数是通过非语言信息进行传递的,所以通过简单的词句和自身表现出来的个人信息,也可达到沟通的目的。虽然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不够出色,但是可以在其他方面做到很好,这样的学生也不要打击或批评,能做到在班级里与同学相处融洽,完成学校或班级安排的各种活动和任务,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了。
二、注重有效课堂管理的实效性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校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益和质量,如何让学生的课余时间为教学内容服务,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参与机会,是有效课堂管理必须思考的问题。
1.课堂有效管理要加强学生的参与程度
我任教的是商务英语听说课程,商务英语就是一门专门用途英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参与课堂练习实践,可以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可以做复杂对话,也可做比较简单的对话,让学生学会英语应对,达到交流的效果。
2.课堂有效管理要注意在解决问题时追求实效性
课堂教学后,教师要布置作业,而最关键的是教师的检查和及时评价,每次课前对学生上一次作业及时的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教师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尽量布置无法互相抄袭的作业,比如口语作业。教师检查后要及时进行考核评分登记,作为学期末学习考核的一部分,这样的考核可以让学生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而这恰恰是中职学生长期以来所缺少的。如此循环,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里就能集中精力,积极参与其中,期待教师的评价,形成良性循环;课余时间也在积极准备下一课堂的任务,争取更好地表现,有效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英语分级教学 教改 问题 措施
分级教学的开展可以有效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促进全体学生英语素质的共同进步。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使分级教学的作用难以发挥,甚至会带来教师及学生的不健康心理。分析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进步献计献策。
一、分级教学的含义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这一现象若是不及时处理,就会导致少数学习差的学生慢慢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而进行分级教学,其目的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发生。针对不同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英语教学,使不同种类的学生能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及模式,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更有助于英语水平的提高。
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有效的实施。缺乏有效的实施是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虽然大学英语课堂进行了分级,但各个级别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没有得到合理的改革,没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群体系统的开发新的教学体系,从而使分级教学没有实质性的效果。(2)教师对分级教学的内涵理解程度不高,有些虽然理解了分级教学的内涵,但由于院校没有硬性要求,导致这部分教师不积极展开新教学方法的研究,在课堂上一直沿用过去的教学方法,致使分级教学徒具其表,发挥不了真正的作用。
2.教学管理有待改善。部门大学在实行英语分级教学之后,没有进行系统的教学管理,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具体如下:(1)在实行分级教学之后,因为出现等级上的划分,造成英语教师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降低了教学的积极性。(2)分级教学之后,教学管理模式需要进行一次系统的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各方面不能有效协调就会造成管理工作上的混乱,严重影响教学管理的质量及效率。总之,在进行分级教学之后,还需要对教学管理模式进行一次系统的完善,才能为分级教学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3.考核标准不合理。考核标准不合理也是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考核是用于检测学生阶段内对知识的学习掌握情况,在分级教学中,初级学生群体由于自身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水平低,所以设定的考核标准不易太高,而不高的考核标准必然会造成高级学生群体心理的不平衡。而考核标准一致,则会造成低级学生的考核压力,并且无法为分级分班提供有效的依据。
三、解决大学英语分析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提高教师及学生对分级教学的认识程度。提高教师及学生对分级教学的认识程度,有助于分级教学的顺利开展,更能提高教师进行教改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实行英语分级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英语素质的共同进步,而非“抓重点”培养学生,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的,端正自我的思想,担当起自身的职责。其次,提高教师进行教改的积极性,通过物质刺激或硬性要求,来促进教师进行教改的进程。同时,安抚学生心理,消除不平衡的思想,通过制定合理的奖学金计划来提高不同级别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促进英语分级教学目标的实现。
2.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加强教学管理,为分级教学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过去阶段中,大多高校由于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出现问题导致分级教学不能顺利开展,所以在进行英语分级教学的改革过程中还要不断加强教学管理水平。加强教学管理具体可参考以下几点措施:(1)完善教学管理体制,可通过建立专门部门来负责英语分级教学管理。首先要做好教改质量的评价,分析教学体系改革后是否满足不同级别学生教学的需求。其次加强教学过程中的监督,从而避免过去阶段中教师消极教学的情况发生。(2)制定合理的奖励措施。做好教师方面的思想工作,对工作压力大、工作负担重的教师可提高一定的待遇,提高本部门教师的积极性。其次,安抚学生心理,一方面减少高级学生群体心理上的压力及不平衡,另一方面引导低年级学生自暴自弃的消极思想。
3.科学合理的制定考核标准。科学合理的制定考核标准,准确了解不同级别学生学习水平,从而为分级提供有力依据。具体可参考以下两点:(1)对学生总体英语学习水平进行系统的、全面的了解,根据学生总体英语学习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可进行两次考核,避免过去阶段中一部分学生因没有发挥真实水平而划分到低级别中。(2)每一学期进行一次分级考核,从而建立动态的分级模式,这样不仅是对高级学生的一种鞭策,同时是给低级学生转入高级群体的机会。
四、总结
分级教学缺乏有效的实施、教学管理有待改善、考核标准不合理是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不断提高教师及学生对分级教学的认识程度,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从而促进英语分级教学的顺利实施,并最大化的发挥分级教学的作用,促进全体学生英语素质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杨雪芳.分级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 2013,(6):63-64.
1 前言
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在高中物理实验创新教育教学中取得一些成果,但目前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注重应试训练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对于实验创新教育,许多学校无系统规划,缺乏整体设计,无章可循,存在“碎片化”现象,无序不规范,使实验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没有达到最优化。那么,普通高中如何科学有序实施新课程物理创新教育?应采取哪些策略与实践呢?
2 教师要深入研究课标,彻底更新教育观念,改变实验教育教学模式,切实把课标落到实处
目前物理实验创新教育教学与课标要求滞后,原因之一是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及实验教育模式单一化、呆板化有关。要促进实验创新教育发展,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及改变教育模式是关键。若想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及教育模式,单靠教师自觉行为难以很好的实现,而且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教育行政、学校等部门必须出台相应政策及配套措施,用政策措施保障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从根本上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并把课标精神落实于日常教育教学之中;建立起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用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引导教师彻底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物理实验教育教学模式,以政策相应措施为依托,突破制约创新教育瓶颈。
3 根据不同学年学生认知特点,科学有序开展物理实验创新教育
高中阶段物理实验教育教学任务是落实课标中的实验要求,提高常规实验教育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学情开展创新教育。明确各学年创新教育达成的目标、实施的具体措施、评价要素等,有效利用各类课程资源,提高实验创新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教师要把高中物理课标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统筹规划,逐一研究,在揭示物理规律的原则下,提出符合学情的一些创新方案,根据不同学年学生认知特点,科学有序开展物理实验创新教育。
高一阶段注重常规实验训练,夯实学生实验基础,培养创新意识
1)高一阶段以课标中的常规实验教育教学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验兴趣培养。教师要善于把握实验思想,挖掘实验趣味性,根据高中新课标实验特点和学生心理要求,统一规划,精心设计实验活动的内容。做到既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又注意活动的趣味性和内在联系。二是抓好落实,每个学期的实验内容要事先统一规划,并在各班建立活动小组,确定专题辅导教师,以保证实验活动经常化、制度化,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完成教材或课外小实验,使全体高一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验。
2)高一阶段应注重课标中的常规实验中的明确实验目的,基本仪器的正确操作、使用及拓展等,注重通过严格实验训练,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有效模仿,在有效模仿过程中注重正确地选择和使用物理测量工具、物理实验装置,注重合理地安排实验步骤,规范、熟练地组装和调试设备。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学会排除常规实验中出现的常见故障,学会分析讨论论证评价实验误差,实验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应变能力等,写出完整实验报告。教师要认真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并做到及时有效地反馈,使学生形成良好实验习惯。在明确实验目的,熟练使用常规实验器材实验仪器,学会排除常规实验常见故障,完成简易探究课题等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创新意识培养。
高一阶段以夯实学生实验基础能力为主,注重学生实验习惯养成,获得创新意识培养,这是整个高中物理实验通识要求,也是高一实验教育教学重点之一,教师要通盘考虑必修一、必修二模块特点,按高一学生知识积累与认知能力差异,有步骤、有计划适度进行实验创新教育。
高二阶段以课标中的常规实验教育教学为载体,注重以简易实验器材改进和简易教具制作为载体实施创新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高中物理常见简易器材功能原理,在简易实验器材改进过程中进行创新教育。实验器材改进是良好的创新教育载体,实验器材每一个部分改进都需要教师首先有所创新。在改进过程中,教师要通盘考虑高一、高二实验特点,注重启发引导学生分析原有器材功能原理。引导学生改变原实验的某个方面或某个条件,使原来的实验方案发生变化,产生新的创新效果,引导学生适度地扩大原实验内容和缩小原实验内容,从而引起实验方案发生变化。内容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实验功能的减少,却可导致新实验的产生,同时会产生新的创新点。有计划有步骤引导学生从简易实验器材改进做起,教师设定的各种简易实验器材改进要难易程度适中,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避免盲目性、随意性。
2)教师引导学生就地取材,在进行制作低成本简易实验器材或教具过程中创新。教师在指导学生利用身边材料进行简易实验器材、教具制作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体会,固有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被激发,产生进一步对日常生活的事物进行自主探究、大胆猜想,按照自己思维自主进行实验探究,从而产生个性化知识结构,摆脱传统固有思维定势,体现出个性独立与创造性。
利用身边材料进行简易实验器材、教具制作过程中,正确使用各类工具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手段之一,有些工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具有安全知识,学生在获得使用这类工具能力过程中同时也受到安全教育,使学生综合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由于低成本简易实验器材往往取材简单,常常使用日常用品甚至废弃物品,造价低廉,对学生勤俭节约及重视环保等行为习惯养成起到潜移默化作用。由于学生全程参与制作方案拟定,参与材料的选取,参与动脑动手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创新能力,形成了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开展制作低成本简易实验器材或教具,为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发挥主动性、自主性和创新性提供了良好载体。为此,在每个班成立自制简易学具、教具小组,确定辅导教师,根据学情指导学生作出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计划,明确开展自制简易教具学具活动中应达成的目标,实施的具体措施等。简易教具学具制作遵循材料易收集、造价低廉、安全、可靠、科学、可行、创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教师还要兼顾高一必修模块知识点的有机渗透与拓展。
高三阶段以课标中的常规实验教育教学为载体,注重以实验原理的简易拓展和简易实验方案设计实施综合创新
1)学生通过高一、高二知识积累,认知能力的拓展,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得到有效提高。高三时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相应综合创新能力,教师要按学情及学生认知特点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循序渐进地启发引导学生对实验原理进行挖掘和拓展,进一步拓展加深培养学生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解决新问题,应用创新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科学思维及综合素质。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高职院校;钢琴教学
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表演课程,钢琴表演在高职院校音乐专业领域有重要地位与作用。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大多数学校音乐专业的招生数量也不断增加,但也随之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尤其是日益增加的学生数量与有限的师资力量之间的矛盾。为了缩小高职学生钢琴专业技能的差距,少部分高职学院针对性地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以此开展钢琴教学活动。所谓“分层教学法”,就是指高职钢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首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钢琴基础、素养、专业技能等方面,在遵从学生的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将每一位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进而方便教师的“因材施教”,或者也可在高职院校钢琴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将来就业方向划分为不同层次班级。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走班制”和“班级内部隐性分层”是高职院校钢琴教学普遍采用的分层教学方式,前者是指将钢琴技能水平不同的学生编配到不同的班级内,由不同的教师同时进行授课;后者则是指在保持原有的班级教学的情况下,钢琴教师对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隐性”分层,这种分层的优势在于只有教师知道学生的层次情况,避免了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
一、我国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的现状
作为乐器之王,钢琴的发展历史至今已有三百多年了,人们常说,“钢琴的发展历史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由此我们也能够感受到钢琴发展历史的悠久。众所周知,钢琴表演不仅要注重把握演奏技巧,更为重要的是体会音乐的内在价值与精神。自钢琴表演走进高职音乐教学课堂以来,凸显其巨大的生机与活力,加之越来越多的学生将钢琴课作为自己的选修课程,从而进一步培养并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音乐审美意识。然而,高职学院的钢琴教学仍然出现很多问题。传统的钢琴教学采用“一对一”的教育教学模式,这也在无形之中对教师的钢琴素养提出更高要求,但我国高职学院的钢琴教师资源匮乏,如若采用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则势必会导致教师疲于奔命,因而教学质量会大打折扣。另外,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又会疏忽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造成一种学而不精的“半调子”现象。考虑到上述实际教学情况,我国高职院校钢琴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其中要优化现阶段的钢琴教育教学方法,以便规范教学内容,缩短学生之间的演奏能力的差距,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二、分层教学法在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分层教学法诞生于美国,而后在二十世纪初期引入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体系。在高职院校钢琴教育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是实施分层教学法的重要精髓,即教师结合学生对钢琴演奏的认识与了解,在征求学生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将学生分配到不同层次的班级中,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对钢琴表演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使得每一位高职学生的感情学习潜质最大限度地被挖掘出来。由此可见,分层次教学具有很强优势性,既能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体能动性,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当然,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与奉献精神,另一方面要对教学大纲有所了解和熟悉。
三、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1.提升教师的个人素质毫无疑问,分层次教学给钢琴教师带来诸多压力与困惑。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从职业中专演变而来的,因而学校的师资力量也比较匮乏。此外,很多教师由于学历低、培训机会少、教学理念陈旧,自然钢琴教学效果与质量就下降。由此可见,高职学院应大力提高钢琴教师的素质,积极为教师创造更多培训机会,聘请有关教育专家进行指导,从而使得高职院校的钢琴教学有自己的独特性。2.科学地规划教学层次分配不同层次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法的首要任务之一。在高职学院钢琴教学实践中,教师并不是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由学生自己主动地探索与获取。由此可见,高职学院的钢琴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会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地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在整个层次划分的过程中,钢琴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意愿,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从而进一步营造钢琴教学课堂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对钢琴表演的积极性与自发性,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3.注重各层次高职学生的能力培养高职教师在分层次教学中,应当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传统的讲授法、课堂讨论法、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法等等),进而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高职学院可以通过讲座形式进行钢琴教学,让学生对钢琴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钢琴表演的激情,进而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钢琴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众多高职学院愈加重视钢琴教学,因而对钢琴教学方法的完善与探索也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分层教学法的实施不仅有效地培养了高职学生对钢琴演奏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而且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推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发展与进步。分层教学的实施给现代化钢琴教学提供了广阔发展前景,同时促进高职学院对钢琴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孙博.声乐教学的主要形式及小组课教学法[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4).
[2]杨焱.普通高校钢琴小组课差异化分组形式探索[J].当代音乐,2015,(19).
一、高度重视制度建设是“教师成长”课题开展的前提
我校对教师成长课题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视,因为科研可以引领一支队伍,科研可以受益一批学生,科研可以发展一所学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要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们努力践行着这句话。
学校从课题管理规程的三个阶段一步步开展工作,推进有序,过程扎实,引领着教师参与研究。学校深入学习和研究了沙坪坝区中小学“教师成长课题”管理规程,领会其精神,根据我校的科研实际情况,率先制定了《树人小学区级“教师成长课题”管理办法》和《“教师成长课题”管理实施手册》,保证了课题工作的科学管理,以及“教师成长课题”的研而有效。
树人小学教科室在制定的区级“教师成长课题”管理办法中,明确了经批准立项的各项“教师成长”课题由学校教科室统筹管理,“教师成长”课题负责人负责带领研究团队成员实施研究过程管理的两级管理体制。教科室定期召开各课题组负责人会议,掌握各课题组研究进展情况,督促和指导各课题组加强过程研究。教科室通过《“教师成长课题”实施手册》来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二、科学管理,加强引领,是“教师成长”课题开展的保障
树人小学的“教师成长”课题,采取“三重”“一自主”的管理模式,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学校抓住关节环节逐步推进,加强引领,使“教师成长”课题顺利开展。
(一)重选题,问题来源实际
2011年3月沙区组织申报“教师成长”课题,得到我校一线教师空前热烈的响应,先后有50余名教师分别加入到11个课题小组,向学校教科室递交了课题申报材料,经过学校教科室认真的审核和指导,我校教师共申报成功11项课题,数量居全区小学之首。
选题经历了三个过程:课题组负责人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经验选题——学校教科室进行指导审核——沙区教科所进行进一步的审核和论证。如:六年级的张俊男老师最初的选题为《海量阅读》,学校教科室指导审核后确定为《如何让孩子在课内大量阅读》,在开题会上经过沙区教科所的专家们再次论证审核,最终张老师确定研究的选题定为《语文教学单元主题与课外阅读一体化的研究》。经过三次不同层次的讨论、筛选,11个“教师成长”课题的选题立足于教师们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和教育经验,选题角度新颖、广泛、切合实际,体现了“小”“实”“新”的特点。如:《如何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学具》《小学高段数学课堂练习的实效性》《二年级的“读写绘”如何走向起步作文》《小学低段学生专注力的培养及研究策略》等。
(二)重读书,厚实理论基础
树人小学历年来重视教育科研工作,面对教育科研工作层面的下移,让一线教师作为主研的新形式,学校教科室抓住工作契机,带领11个课题组共55位教师首先开展读书活动,厚实理论基础。
在课题立项后,学校教科室组织11个课题组负责人开会,听取教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学校向课题组提出了要研究,先读书的要求。学校对课题组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学校教科室组织每个课题组每位教师购买3本与自己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并统一订购了《教师做科研——过程、方法和保障》一书。全校11个课题组购买相关研究书籍达150本,购书金额达3300元。各课题组成员参与全校的读书交流分享活动,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
(三)重交流,加强过程引领
课题申报之后,学校教科室组织了11个课题申报人学习《沙坪坝区中小学“教师成长课题”实施规程》并进行座谈,充分领会研究精神。
2011年4月21日,沙坪坝区“中小学教师成长课题”管理工作会在树人小学召开。会上,廖主任从“研究,并不可怕”,“研究,就是解决问题”,“研究,我们在行动”三个方面汇报了学校对该项工作的认识以及如何《引领教师走上幸福的研究之路》。为学校课题管理工作明确了思路,奠定了科学的研究基础。
2011年5月9日,教师成长课题组(各组派1-2人)培训会议召开,会上各课题组确立了研究计划、研究时间和实施阶段的工作安排,培训了如何分工、如何上传资料,如何围绕研究内容采取具体措施展开研究,如何认定研究活动的载体等,并向各课题组提出要求利用网络平台,不间断地汇集课题研究资料,反映研究进展。
这次培训让各个课题组负责人做到心中有数,稳步展开研究。
2011年5月24日,在学校挹青楼二楼小会议室举行了11项“教师成长课题”开题会。会议由邓红副校长主持,区进修学院的余华云副院长、科研中心的何晓波主任、罗咏梅老师和刘开文老师及学校的杨志渭校长、刘红斌副校长、廖娟主任及11个课题组的申报人,主研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我校成长课题申报人的三位代表交流了研究方案:五年级付秋萍老师就《小学数学高段课题练习设计有效性》研究方案进行了交流,二年级余晓娟老师交流了《“读写绘”如何走向起步作文》的研究方案,幼儿园彭海英老师交流了《教师指导幼儿科学学具操作有效策略》的研究方案。
四位专家对我校的11个成长课题一一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和具体的指导。他们从各研究方案问题的提出、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研究措施的制定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余副院长感慨地说:“树人小学的教师谦卑、大气,研究氛围很好。老师们在一次又一次的修改申报书,撰写研究方案,经历这个过程本身已经意味着成长。”他向老师们表达了五个观点:“一是教育没有绝对的真理。二是教育研究是追寻教育的本真和规律。三是在研究中改进即成长。四是好的课题研究方法至少预示着成功了一半。五是简化不等于简单化。”在申报教师表态时,已经修改了三次研究方案的五年级张俊男老师表示“成长课题易进难出,只有努力,才能做得更好。”杨校长对我校教师在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还有这样浓厚的研究氛围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希望大家不要热衷于形式,讲求“效益”“效率”和“效果”,在课题研究中使自己得到专业发展的同时,为树人小学增强核心竞争力。
开题会后,各“成长课题”申报人与团队成员一起,根据专家们的点评和指导,讨论、修改并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找准研究方向,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研究活动正式展开。
2011年9月30日,学校教科室组织了“教师成长课题”组长研究计划交流会,及时了解各个课题组的研究进度和研究情况。2011年11月,结合学校“树人杯”赛课活动,各课题组进行了研、赛一体化的研究活动,进一步落实研究活动,并尝试在课堂教学实际中运用推广。
2011年12月28日下午,学校的11个“教师成长”课题组的老师们聚集在一起进行“课题中期研究汇报交流”活动。各课题组组长带领研究团队遵循学校的“五个一”要求(学习一本理论书籍,制定一份研究计划,开展一次研究活动,组织一次行为连环跟进活动,进行一次阶段总结),汇报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2012年2月20日下午,学校教科室组织2011年立项的11项“教师成长”课题组负责人及所有参研人员在学术厅召开了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课题实施工作会,各个课题组积极准备科研成果的展示和汇报。
今年4月24日和25日两个半天,学校组织了第11届教育科研节专题活动——2011区级“教师成长”课题课的展示,
(四)“自主”——实战研究
当学校组织各“教师成长”课题组集体开题后,教师成长课题的研究进入了实战研究阶段。
在此阶段中,学校教科室注重几个关键的环节,对“教师成长”课题组提出研究中遵循的原则:
一是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二是课题研究与日常教研相结合;
三是课题研究与学校的大型活动相结合;
在三个原则下,学校教科室给予课题组充分的自主研究时间和空间。11项课题,覆盖多个学科,涉及教育、教学,还包括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在秋季学期,各课题组结合两年一届的“树人杯”大型赛课活动进行了实战研究,春季学期,各课题组结合学校一年一度的“教改科研节”进行了课题课的研究展示。各课题组的研究促进了树人的课堂教学改革,推动了教研组的建设,使日常的教研活动落到了实处。
三、“研”“教”一体,专业成长,是“教师成长”课题开展的目的
“百年树人,立己达人”,学校的理念文化深入到学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中。
“教师成长”课题的确立,为各教研组选定了一个个教研主题,无论是原创性的和非原创性的,都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同教研组乃至跨教研组教师协同攻关,解决问题与教师成长双轨合一,同步实现。
教研科研一体化,还体现在“2011教师成长课题课展示”活动中。小学7节,幼儿园2节,共计9节的“成长课题课”展示,既有许多与常规教研课相同之处,但研究视野更宽,研究层次更高。以其中的三节语文“课题课”为例:各自的研究起点不同,研究角度不同,但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研究,这与新修订的课标精神高度吻合,表明我校语文教师不再只是抱着那几十篇课文不放,老师们的眼界已经从“小语文”扩大到了“大语文”,在全区乃至全市处在了领先地位。小学部的其他几个“成长课题”,也不再只是泛泛地关注如何开课,如何渲染课堂气氛,如何做到在课上“小手如林”等表面文章,而是聚焦到诸如学具运用、练习设计、听说能力培养等细节之处、难点之处。“居高”才能“临下”,“深入”方可“浅出”,通过一个一个“微型课题”的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定能“踏平坎坷成大道”,迈向光明的前程。
“教师成长”课题的研究受益者将是孩子、家长和教师自己。在科学的管理体制的规划下,在正确的研究方法的指导下,在全体教师辛勤的耕耘下,立项批准的11项“教师成长课题”都如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语文教学单元主题与课外阅读一体化的研究》课题在一年的课题研究中,学生的阅读现状有了明显的改善,学生阅读兴趣大大提高,阅读面得到扩大,阅读量大量增加。学生课外阅读所产生的巨大能效反作用于语文课堂学习,实际上是将语文课堂效益和从教材中无限延伸的课程资源所产生的能量相融合,产生成倍的语文学习效果,真正做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高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内外结合,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实效性的研究》课题使学生在课内学科学习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知识对课外阅读材料进行有效的阅读,提高了听说读写能力,每个孩子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并找到了一本他自己的书,体验到了阅读和思考带来的巨大喜悦。
《从“读写绘”走向起步作文》课题使教师获得了新的认识,更新了观念,促进了教学,也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习作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
《幼儿自主阅读策略的研究》课题将阅读融入到幼儿生活,促进了幼儿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了家园合作一体化发展。
《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学具的有效运用》课题增强了教师利用学具进行教学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和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课题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促使教师走进“有效教学”,研究“有效教学”,实施“有效教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通过研究,促进了学生的发展,随着学习方式的不断优化,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不断增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推进学校有效教学活动的进程。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研究》成果丰富:一是通过该课题研究切实提高了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通过组织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主动学习教育理论,践行新课程理念,提高练习有效性的练习设计策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三是形成学生个性作业集---数学小调查、数学日记、复习计划、学生自己设计的分层练习题集、考后的试卷反思及教师设计的分层练习题集。
《小学低年级学生专注力的培养》课题让学生的专注力持续增强,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能轻松理解、掌握学习内容;学生专注的范围更广阔,重细节又能自动过滤干扰因素,准确完成学习任务;专注力更具有分配性,学生自己能综合运用听、说、读、写各种能力,使其思维更加活跃,提高了课堂效果,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
《探索树人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课题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在一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同样是学一样教材(体育教材),不能说年龄越大,他的成绩越好,反之,有可能年龄较小的孩子比年长者成绩还好,关键在于学习后的巩固、提高阶段,即要靠每周一小时的有效课外体育锻炼来巩固、提高。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品牌;特色
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越来越高,面对职业院校的目前的发展现状和社会对职业院校的要求之间的巨大差距,我们必须加强专业建设、建设品牌特色专业则是目前职业教育的关键。
1 专业建设是职业院校发展的根本源泉
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力来源于不断深化改革,职业院校的发展根基在于专业建设,在学院规模不断扩大,专业设置渐渐齐全的形势下,专业建设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只有不断地在进行专业建设过程中坚持改革创新,学院才有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建设品牌特色专业才能是高职院校走向社会,走向人们满意的发展需求。要进行专业建设,必须做好以下方面:⑴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了解人才需求;⑵对专业对应的岗位群的人才规格标准进行分析,确定具体的培养目标,以提高职业能力为宗旨办学模式,制定符合职业院校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应加强双师素质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各种社会技能考证的通过率;⑶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定单式培养;加强校企合作,生产线实习和实践等培养模式。
2 特色专业建设具体措施
⑴对特色专业内涵的分析与研究。特色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上和所培养出的人才需求上本身具有其独特性,具有与众不同的“色彩和风格”,具备“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专业优势。因此,根据职业院校的发展需求和职业院校的办学实际出发,提出特色专业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建设;人才培养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同类职业院校中成为一流水平。特色专业是指专业建设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达到较高水平,人才培养具有明显特色。
⑵特色专业的建设原则。特色专业是一种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在其建设过程中,必须以“特色、规范、质量、效益”为准则,坚持前瞻性、先进性、创新性、科学性、激励性、示范性的原则,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种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有利于调动不同专业的建设地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合理性,带动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⑶明确特色专业的条件。特色专业应具有生命力、发展稳定、前景广阔的特点,容易形成竞争优势且较为成熟。特色专业必须具有专业的师资队伍,能够与时俱进,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带动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的手段上有一定的新颖性,在课程设置和学生知识与技能整合上有较好的科学性,在学生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上有一定的创新性,
⑷特色专业的建设标准。特色专业虽是一种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通过分析和经验的积累,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确定专业建设标准:①人才的职业背景、行业背景和产业背景,毕业生的就业前景;②专业建设的市场定位、建设规划、建设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计划、专业建设方案;③师资队伍的结构与素养,教师的专业背景与行业的联系;④实践教学;⑤科研、教研背景与实力。
3 特色专业建设的优势
⑴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有新的提高。通过特色专业建设活动,能够使教师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教学质量是学院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做好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是提高人才质量的重点和关键。
⑵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新的提高。特色专业建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建设一支能适应社会需要和发展的双师型队伍,学院肯定会在抓好师资队伍结构调整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制度,健全教师的竞争机制,增强教师终身学习意识和质量意识,把质量意识内化为教师先进的教育思想,并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
⑶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有新的提高。专业建设是一项具有全局性和综合性的任务,学院会出台一系列的有关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激励制度,必然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实战,因此,教师的热情高涨,研究成果的数量和层次则不断提高。
⑷教学设施的现代化程度有新的提高。进行专业建设必须有较好基础设施条件为支撑。进行特色专业建设,必然要进一步加大经费的投入,加大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等方面的建设力度,加速办学条件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⑸教学管理水平有新的提高。利用现代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是专业建设与改革能否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通过特色专业的建设,必然会有力地促进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现代化。
⑹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有新的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是否增强、综合素质是否提高是衡量专业建设成败与否的重要指标。进行特色专业建设,必定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的思想,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实践教学具有明显特色,从而不断提升素质教育水平。
今天的职业教育,就是为国家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推动社会发展,推动人类进步。但是职业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了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新期待,加强专业建设,将成为职业教育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何阅雄.甘肃科技纵横.2006(3).
[2]朱中华.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