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12 23:28:2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脱贫攻坚心得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疫情当前,外出务工受阻、扶贫产品销售和产业扶贫困难、扶贫项目停工、挂职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暂时无法到岗等新的挑战接连出现,不采取措施,短时间内贫困群众收入就会减少,长期下去就会造成群众返贫,影响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到今年x月底,全国x个贫困县中已有x个宣布摘帽,贫困人口从x年年底的x万人减到x年年底的x万人。但全国还有x个贫困县未摘帽、x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群众脸上洋溢着真诚淳朴的笑容是前期脱贫攻坚工作做得好的印证,他们是阅卷人,是督促者,是脱贫攻击成果实实在在的受益者。如今,群众在看、在期待,脱贫攻击最后的硬骨头必须啃下来。可想而知,当前形势并不乐观,广大党员干部如何在突破重重包围,解决层层困难,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如何按时完成x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如何不落下一个贫困群众,兑现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为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党员干部要切实扛起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慎终如始、毫不懈怠,克服疫情影响,切实冲在前、带好头、压责任、抓落实,做到三个“多一点”。
任务难,党员多想一点。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思考,理清工作思路,为群众想在前,根据群众需要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增强造血能力,补短板、堵缺口,真正想办法,想好的办法,来解决难题。同时,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通过党建引领,积极沟通,认真听取,及时改进,注重长期帮扶和支持,建立长效机制,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
任务重,党员多干一点。瞄准当前突出问题,落实脱贫攻坚方案,狠抓薄弱环节,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开展好脱贫攻坚决胜各项工作,坚持真抓实干,较真碰硬,引导群众树立主动脱贫的思想,激发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真正做到履职尽责、不辱使命。
关键词:新建商品房 所有权转移登记 委托公证 一站式服务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0-087-02
一、新建商品房所有权转移登记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区域范围的快速扩张,新建商品房的数量也在急剧增长。而随着2016年1月1日国土资源部《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正式施行,标志着房屋所有权等相关不动产权利的统一登记工作正式进入落实阶段,同时,也给产权登记申请人和不动产登记机构带来不小的挑战。
对于产权登记申请人来说,办理商品房的房屋转移登记程序繁琐而复杂,粗略估算,至少涉及办理房屋核档手续、领取核档证明、查询首套房证明以供税务机关减免税收使用、房屋测绘、税务登记、与开发商共同申请产权转移登记、交纳相关税费、交纳维修资金及相关费用、领取产权证书、贷款的购房人进行抵押权登记,然后再次领取产权证书等10余个程序。而且,上述事项的办理除了要消耗申请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还需要申请人及其配偶共同办理,有些甚至需要银行和开发商协助购房人办理,等等。繁琐的程序、办理过程的兴师动众、严格的审核让申请人精疲力竭,望而却步,要求登记机构简化程序、提供便利、提高效率的呼声日渐高涨。
对于不动产登记机构来说,成千上万套新建商品房产权转移登记工作对其来说无异是个巨大的挑战:一方面面临着新建商品房数量大、购房者人数多、登记程序复杂等情况;另一方面面临着房产登记机构工作人员数量有限、法律素养欠缺、机构运转能力不足等问题。而且,《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以及《物权法》、《房屋登记办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的施行,虽然给房产登记机构履职行为提供了完善的法律依据,但同时也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如:根据《物权法》的相关规定,因登记错误,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登记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表明登记行为的准确性、合法性已成为房产登记机构在登记工作中应当慎重考虑的重要问题。而实践中,房产登记中心的普通工作人员有些并不具备专业的法律素养,对相关法律知识理解不深,如果遇到购房人婚姻发生变更或家庭情况比较复杂等情况,如何依法确定房产的产权登记人确实给他们提出更为严格苛刻的要求。
二、委托公证,为新建商品房所有权转移登记提供一站式服务
(一)委托公证的法律适用
公证,顾名思义,公而证之。公证处是我国唯一的法定证明机构,公证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预防性的司法证明制度,具有服务、沟通、证明、监督等功能,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始终扮演着积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方式的经济发展方向指引者、经济民事关系协调者和公共服务供给者的角色。《公证法》第36条规定“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9条也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包含公证内容的条款多次出现,尤其是在继承、受遗赠、委托方面更为明显。可见,公证制度对于保障不动产在市场的安全流转、维护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二)委托公证的司法实践
针对前面所述新建商品房所有权转移登记面临的困境,着眼公证业务的科学发展和为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保驾护航的目的,近两年来,公证人逐渐从足不出户、坐等上门,高高在上的被动式公共服务供给者位置上走下来,逐步走向积极主动适应群众和社会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变更服务理念,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便民法律服务的轨道。其中,不动产产权转移登记委托公证就是公证人众多有益探索中的一项:当一处楼盘五证齐全具备售房条件又能办理产权转移登记时,公证处便指派了解税务政策、熟悉产权登记流程并精通法律知识的公证员入驻商品房开发楼盘,向购房人进行与产权转移登记相关的法律宣传,并告知购房者相关的办理流程和程序、所需要提交的相关材料及所交纳的税费及其他相关费用。同时征求购房人的意见,根据其个人情况是否愿意办理委托公证,对购房者逐一讲解委托书中所涉事项并告诉其法律后果。自愿办理公证的,公证员现场为购房者根据其本人的购房情况及家庭情况起草一份涵盖所有委托事项的委托书,并现场为其办理公证。事实证明,公证员每到一处,成百上千的小区业主们会将公证员团团围拢,向公证员询问办理产权转移登记的流程及相关法律规定,公证员均会耐心地为小区群众一一解答。据不完全统计,仅太原市三家公证处2015年办理的委托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的委托公证就有上万件。
(三)委托公证的社会意义
对购房者来说,只需到一趟售楼处,签署一份委托书,银行、房产局各部门、税务局及其他部门的所有手续即可全部办完,只等领房屋所有权证书即可。通过办理委托公证,既让他们了解了《物权法》、《婚姻法》、《继承法》、《房屋登记办法》及《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等法律知识和银行、房产管理部门的办证程序和流程,也让他们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钱,办了最繁琐的事。对于不动产登记机构来说,不动产申请人在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中的许多法律问题可以在办理委托公证的过程中得到公证工作人员专业的法律咨询和解答,同时公证委托书的办理也使他们不用再面对成百上千的购房业主,仅仅形式审查一下由公证处已严格审查过的《委托公证书》即可,给他们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既符合法律要求,规避了风险,又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产权登记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可以心无旁鹜地投入不动产登记工作。对公证处来说,担负着调整民事关系与经济关系,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事和经济法律关系,预防纠纷,减少诉讼,促进社会安定团结的重任,通过办理业务,有效地宣传了法律,宣传了自己,并将公证工作用到了社会的需要之处。这种一举三得的举措,充分发挥了公证工作的职能作用,对推进经济建设,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法人及其他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三、新建商品房所有权转移登记委托公证带给公证事业的有益启示
办理新建商品房产权转移登记委托公证的办理给了公证事业一个重要启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法制的日臻完善,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日益提高,他们渴望得到行政部门和司法机关给予的法律层面的有效保护,更希望得到公证处等社会组织提供的亲情式服务。社会不是不需要公证处,只是还有许多陌生领域、众多的棘手问题亟待公证处去开拓和破解;人民群众不是不需要公证服务,只是还不知道能去哪里寻求帮助,更不知道公证处能提供哪些方面的服务。
作为法定的证明机构,公证处只要秉承“诚信”本色,紧跟时代节拍,切实把握社会主旋律,真正溶入到飞速发展的经济领域中,充分满足社会的需要,全面、正确地履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能,就能使司法为民理念和公证科学发展观念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升华。实践带给公证事业的重要启示是:首先,公证处是法律服务部门,每一名公证员都是法律工作者。这就要求每一名公证员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钻研新领域,掌握更多、更新的法律知识,使自己成为名符其实的法律“专家”,并将这些知识和社会的实际情况联系并加以运用,才能真正体现出公证处及公证人的价值。其次,公证与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公证处必须密切关注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并结合法律的新点、亮点,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想人民群众之所想,解人民群众之所难,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公证处只要乘势而上、把握先机,在市场经济浪潮中搏得一席之地,就能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2] 司法部于2014年12月的司发〔2014〕12号《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证工作的意见》
随着“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号角的全面吹响,六盘水市钟山经济开发区结合实际,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思路,通过到贫困乡村蹲点调研,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回访等,集众智聚群力谋好脱贫策、集中力量加大力度打好脱贫攻坚战,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力争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蹲点调研找“病因”
36岁的龙忠琴,是钟山经济开发区红山社区付家营村的村民,丈夫在多年前去世,留下三个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老人,生活的重担压到她一个人的身上。为了生活,龙忠琴到贵阳的一家工地务工,因为牵挂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在工地上工作一段时间后,她又返回家中务农,但收入远不够一家人的生活开支。于是,龙忠琴只能来到水城县老鹰山街道,靠捡拾垃圾为生。
红山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时,了解到龙忠琴家的情况后,积极联系辖区企业,帮她在离家不远的一家企业找了一份清洁的工作,月工资3000元,每个周末都能休息。龙忠琴开心得合不拢嘴:“工作很轻松,而且工资又稳定,不但方便每天回家照顾家人,还让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心里踏实多了,相信以后一家人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在钟山经济开发区,像龙忠琴一样得到帮助的贫困户还有很多。开发区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通过蹲点调研,实地调查了解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查找制约贫困户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理清l展思路、落实帮扶方式。通过建档立卡施行精准扶贫,找准“病因”,对症下药。
同时,组织人事部、社会事务局、各社区服务中心、职校等部门联合举办2017年第一期创业就业培训班。对50多名贫困户学员进行电脑、电子等开发区企业急需的技能进行系统培训,一方面满足辖区内企业的用工需求,同时让贫困对象能够顺利实现就业,早日脱贫致富。
精准帮扶开“良方”
石桥社区,位于钟山经济开发区中部,辖白泥、石桥2个居委会26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2712户8300人。通过近年来对贫困户的不断帮扶,石桥社区服务中心贫困人口从建档立卡初期的108户309人,逐渐减少到目前只有贫困户40户80人。
通过前期的蹲点调研,石桥社区认真研究制定了《石桥社区服务中心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普遍核查工作方案》。结合“三变”,扶贫“l+N”等模式,精准施策,持续带动群众增产增收。以集体及农户土地入股方式与六盘水盘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着力打造集观光、生态、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世界最大规模的3万亩红豆杉产业园,以红豆杉提取紫杉醇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并带动贫困户、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
目前,石桥社区共完成流转村级集体荒山400亩,农户土地500亩。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投资4000万元,建成种植面积900亩的“白岌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带动15户17人就业,人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预计两年后实现贫困户年均保底分红4万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按照“五级包保”的帮扶原则,石桥社区结对帮扶18户67人,争取企业帮助解决就业17户28人,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人”的既定目标;民政兜底33户46人;易地扶贫搬迁55户236人。集合实施退耕还林,实现生态效益、贫困户及低收入群众增收“双赢”。
产业带动助脱贫
依托“三变”改革增强发展活力,钟山经济开发区一直在探索更好更快更有效的脱贫路径。2015年以来,双龙社区石龙村积极响应“三变”改革政策的号召,抢抓“三变”改革机遇,成立了“三变”改革经营主体――六盘水市石龙鼎盛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石龙村石龙三组33户农户将188亩土地入股到合作社,每年每亩保底分红500元。
“我把14亩土地、1527棵林木通过合作社交给公司,每年能保底得到5000多元的分红,按照规定分红五年递增一次,递增后每年将近可以拿到7000多元的分红。”石龙村村民徐吉文拿着自家的“三变”改革股权证和签订的《合作协议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开发区党工委的悉心指导下,******乡镇积极开展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现就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脱贫攻坚工作
(一)基本情况
******乡镇成立于2012年11月28日,前身为石桥片区办事处,总面积约25.9平方公里,辖白泥、石桥2个居委会(其中:石桥12平方公里、白泥13.9平方公里),26个居民小组(白泥社区12个,石桥社区14个);户籍人口7651人。
******乡镇共有建档立卡人员104户312人,已脱贫72户256人,其中2015年脱贫人数54户195人;2016 年度脱贫人数9户29人;2017年脱贫9户32人。现有贫困户32户56人(一般贫困户9户24人,政策兜底户23户32人),两无户23户32人,两因户1户1人,两缺户8户23人。贫困发生率为0.73%。建档立卡在校学生30户56人,享受教育扶贫资助16户23人,其中未脱贫贫困户6户9人,已经全部获得教育扶贫资金;建档立卡劳动力63户156人,实现就业63户77人。
(二)取得的成效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成立了由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及各村书记、主任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省、市、开发区关于精准扶贫各项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先后制定了《贵州钟山经济开发区******乡镇2018年度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工作实施方案》、《******乡镇2018年度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乡镇2018年度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乡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乡镇夏秋攻势行动方案》、《******乡镇关于落实省委第八巡视组反馈脱贫攻坚存在问题整改方案》、《******乡镇2018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实施方案》。采取召开动员会、印发宣传资料、入户动员、召开院坝会等形式,广泛宣传脱贫攻坚工作相关政策,为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2、规范程序、精准识别、精准脱贫,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完成7个专项治理工作。
为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效,严格按照《六盘水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贫困人口漏评错评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等七个方案的通知》(六盘水扶领办发〔2018〕24号)文件要求,完成7个专项治理工作,严格遵循“五定五看”统一标准、全面调查、精准识别;坚持做好“四访”,采取在农户申请的基础上,调查人员进村入户调查,全面了解掌握各户收入情况,逐户计算人均纯收入,把收入低于收入标准以下的农户拟定为贫困户。我们坚持“六个到村到户”,严格按照“两公示一公告”,完善贫困户“一户一档”建档立卡相关资料,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台帐实。
3、打赢脱贫攻坚“四场硬仗”。
(1)产业扶贫成效明显。春风行动开展以来,******乡镇始终坚持“六个引领”,牢牢把握好产业发展“八要素”,推动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一是以“三变”1+N为引领,采取“合作社+农户+扶贫”模式,成立合作社5家,先后实施种植红豆杉、刺五加、白芨、草莓和培育羊肚菌、人参育苗等项目,流转土地1139亩,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312人,实现脱贫72户256人,脱贫率达到82.5%。二是以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完成产业结构调整1167.86亩,涉及260户,发放产业结构调整资金350358元;完成退耕还林1692.37亩,发放退耕还林资金846185元,新增退耕还林面积1100余亩。
(2)“组组通”项目稳步推进。今年以来,******乡镇始终把“组组通”项目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以建设“脱贫攻坚致富路”为目标,全力打好公路脱贫攻坚战。******乡镇涉及“组组通”公路5条约16.38公里,主要涉及辖区海坝组、罗家寨组、石桥八组、十三组、十四组,目前均已完工投入使用4条12公里,未完工的1条已经完成工程总量的90%,预计年底完工投入使用。
(3)易扶搬迁动员效果显著。******乡镇2017、2018年易扶搬迁总人口125户640人(贫困户30户118人)。其中2017年易扶搬迁总人口45户197人(贫困户30户118人、非贫困户15户79人);2018年易扶搬迁总人口80户443人(贫困户0户0人、非贫困户80户443人)。工作开展以来,组织召开易扶搬迁培训动员会、群众院坝会累计50余次,发放易地扶贫搬迁明白卡200余张,出动宣传人员120余人次,宣传覆盖群众累计1000余人次。
截至目前,2017年易扶搬迁总人口中已签订搬迁合同41户185人(贫困人口29户116人);已搬迁入住42户191人(贫困人口28户114人),完成率是91%;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16户2456平方米,拆除率35%,预计12月底达60%。
(4)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全面落实。******乡镇始终按照“精准资助、应助尽助”的原则,加大对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的支持力度,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得到全面落实。一是按照应助尽助原则,争取教育帮扶贫困学生9人,获取补助资金5530元。二是减免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312人合作医疗参合资金37200元,申请临时救5000元帮助贫困户解决医疗救助问题。三是将住房困难群众125户640人全部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计划,通过异地扶贫搬迁解决群众住房困难问题。
4、多措并举,建立脱贫帮扶长效机制
一是充分利用“特惠贷”优惠政策,采取“贫困户+政府公司”的运作模式,贫困户人均可贷款5万元,资金由政府开发投资公司统筹运作,贫困户不承担风险,资金收益有保障,投资收益分配暂定3年,收益为投资金额的3%,目前完成特惠贷任务28户72人,贫困户年末可分红达10.8万元。二是通过上门服务企业,向企业汇报精准扶贫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企业形成扶贫联动,计划争取企业帮助解决就业18户39人,目前已经解决就业16户30人,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三是按照“五级包保”的帮扶原则,结对帮扶104户312人。户均制定帮扶计划3个,落实帮扶措施3条,协调投入帮扶资金达50万元。四是统筹实施低保兜底政策。完成低保兜底23户32人。积极做好扶贫开发和低保扶助两项制度衔接。五是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实现生态效益、贫困户及低收入群众增收“双赢”,力争在2018年年底退耕还林3000亩。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存在问题:一是部分群众特别是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特别是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很多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导致易扶工作推进缓慢。二是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对滞后,项目扶持、资金帮扶管理等有待加强。三是贫困户就业困难,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40岁至60岁的劳动力占比超过50%以上,就业非常困难。四是三块地盘活方面的问题。群众担心不能及时获得退耕还林补偿资金,担心得不到第九年以后的占股比分红资金。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扶贫先扶志的要求,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进一步整合资源,强化帮扶措施,不断加大“三变”改革力度,集中力量搞好贫困户脱贫规划,重点完成“五个三”中的盘活“三块地”、落实“三个保”、确保“三个就”,集中火力打好退耕还林、易地扶贫搬迁工作、1户1就业工作硬仗。让贫困户逐步靠勤劳致富,最终实现全面脱贫致富。
一是进一步整合资金和项目,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进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创建工作,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美化亮化农村环境。
二是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落实农村“三变”改革要求,同时探索发展城市“三变”,保证一村至少发展一个良好的“三变经营主体”,让产业发展真正惠及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
三是充分利用开发区吸纳就业的优势,充分挖掘对知识水平和技能要求不高的工种,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近就业,巩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成果。
四是实现脱贫攻坚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相结合,把退耕还林工作与城市近郊旅游发展相结合,形成脱贫攻坚长效发展机制。退耕还林打造万亩红豆产业园,前期推进青山红豆杉生态养生园旅游综合体农旅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山地旅游与休闲度假、农业生态观光、民风民俗体验融合发展,形成脱贫规划长效发展机制,实现贫困户脱贫和农户持续增收。
二、省委第八巡视组反馈脱贫攻坚存在问题整改工作
根据《六盘水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落实省委第八巡视组巡视反馈脱贫攻坚存在问题的整改方案》文件要求,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整改实施方案。我社区积极对省委第八巡视组反馈的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进行逐项整改,现就整改情况分项汇报如下:
(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搬迁贫困户的就业、就医、孩子读书等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1、工作开展情况。******乡镇2017年度有易地扶贫搬迁人口45户197人(贫困人口30户118人),目前已完成搬迁合同签订41户185人,参加易地扶贫搬迁户搬迁的贫困户中,已完成引导就业22户,其中有3户贫困户因年事较高无劳动力,已督促子女进行赡养,其中有1户贫困户全为在校学生,已于2016年纳入低保户进行政策兜底,现在正在落实低保兜底政策,目前剩余4户搬迁贫困户正在积极引导就业。
2、工作存在的问题。部分搬迁的贫困户因各种原因暂未完成引导就业。
3、整改情况。在今后的帮扶工作中,石桥社区将继续注重引导该4户贫困户进行就业,以帮助搬迁贫困户能够安居乐业。同时,2017年度参加易地扶贫搬迁户的贫困户于2018初由开发区代缴新农合医疗保险,目前,参加搬迁的贫困户的基本医疗全部保障到位。对于搬迁户孩子就学事宜,石桥社区服务中于2018年6月完成搬迁户孩子就学意愿的统计工作,并将统计结果上交开发区社事局,目前,上级部门正在对接搬迁户孩子就学事宜。
(二)贫困户脱贫存在数据脱贫、统计脱贫、平均主义脱贫等现象的整改情况
1、工作开展情况。目前,******乡镇共有建档立卡人员104户312人,其中2015年脱贫人数54户195人;2016 年度脱贫人数9户29人;2017年脱贫9户32人。现有贫困户32户56人(一般贫困户9户24人,政策兜底户23户32人),两无户23户32人,两因户1户1人,两缺户8户23人。贫困发生率为0.73%。
石桥社区所有脱贫的贫困户均在满足“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条件以及基本生活生产条件达标时才进行脱贫,未发现数据脱贫、统计脱贫、平均主义脱贫等现象。
2、工作存在的问题。在贫困户脱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居住石桥社区山上的六个组的少量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存在困难。
3、整改情况。针对部分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存在困难的问题,******乡镇已多次向发区社事局写报告,寻求帮助,目前,正在协调处理中。接下来,我社区将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及基础生活设施改进工作,不断改善辖区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
(三)“三变”改革及产业扶贫工作抓得不够认真,抓得不实等现象的整改情况
1、工作开展情况。石桥社区以农村经济组织推动“三变”改革工作,目前在石桥辖区两个村参与“三变”改革的经济组织共有5个,包含3家合作社和两家企业,5个经济组织共计流转农户土地约1100亩,包含贫困户土地约200亩,目前完成红豆杉种植约630亩,草莓种植约50亩,刺五加等中药材种植约340亩,独角莲等中药材种植约70亩,支付土地流转金约53万元,包含贫困户土地流转金约10万元,引导农户到“三变”改革经济组织务工约110户120人,包含贫困户约20户20人,发放工资约30万元,包含贫困户务工工资约6万元。引导参与“特惠贷”贫困户28户72人,共计贷款360万元,2017年底发放该28户贫困户“特惠贷”分红金10.8万元,人均分红1500元。辖区两村的“三资”清理工作及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工作已与2018年1月开始开展,目前完成1个村的“三资”清理并完成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约2500人。
2、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石桥社区参与“三变”改革的产业发展周期长,短期很难产生效益。如红豆杉种植产业前期投入大,种植周期长,需生长多年才可用于发展红豆杉附加产品。二是对“三变”改革工作宣传力度不够。很多群众对“三变”改革工作不理解,仅同意将土地流转于合作社或者企业,不愿意将土地入股承担风险,导致“三变”改革扶贫项目对群众的覆盖面不广。三是自然条件限制。石桥辖区属于开发区统一规划开发区域,大部分土地用于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剩下的土地较为贫瘠,不利于种养殖产业开发,同时,缺乏相关的技术指导,导致现有的“三变”改革产业发展不理想,目前仅有白泥村裕民农民专业合作社草莓种植销售额达到15万元左右,其余项目,暂未出产品。
3、整改情况。加强“三变”改革工作政策宣传,让群众加深对“三变”改革工作的理解,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三变”改革工作中来。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三变”改革等扶贫项目的监管,督促辖区经济组织良性发展,同时积极向上级部门寻求技术指导,对辖区闲置土地进行同意规划使用,项目规划时进行严格技术测试,确保“三变”改革等扶贫项目的成功实施。
(四)驻村结对帮扶不扎实、流于形式等现象的整改情况
1、工作开展情况。******乡镇办公地点位于辖区白泥居委会及石桥居委会交界位置,同时和两个居委会联合办公,离群众较为接近,能达到驻村的效果。目前辖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314人,该104户贫困户共有结对帮扶责任人125人,包含开发区级结对帮扶责任人55人,涉及8家单位,在帮扶单位中仅有一家单位为学校(钟山区职业技术学校),涉及帮扶责任人7人,该7人帮扶的贫困户均已脱贫,目前正在稳固脱贫效果,未对该7名教师造成较大压力。社区在帮扶过程中力求“扶贫扶志”的效果,积极引导贫困户参加劳动改善生活,同时对于无劳动力的贫困户,积极引导参与“特惠贷”等国家优惠政策,并将上级针对贫困户的政策积极落实到位,并为贫困户进行家庭医生签约,目前已完成家庭医生签约88户245人。
2、工作存在的问题。部分帮扶责任人思想意识不到位,对帮扶公共还在流于形式,未对贫困户采取具体帮扶措施,同时部分帮扶责任人自身业务能力不强,对精准扶贫政策学习不够,导致帮扶结果不理想。
3、整改情况。在以后的精准扶贫工作中,我社区将会加强各帮扶责任人的思想意识教育,提高帮扶责任人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同时加强帮扶责任人的业务培训,针对不同贫困原因贫困户制定合理帮扶措施,努力提升帮扶效果。
(五)扶贫对象识别不精准现象的整改情况
1、工作开展情况。石桥社区所有贫困对象在纳入贫困时均是按照“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民族评议、一公告、两公示”等程序进行评定,再将结果进行上报,在评定贫困户过程中,因社区权限有限不能精确查询贫困中的“四有”人员,仅能通过走访调查的形式核查贫困生产生活状况。同时社区对贫困户的管理严格按照上级政策进行动态管理,对贫困户人口情况等信息积极按照工作程序进行动态更新。
结合当前热点形势,小编为你整理了《掀起“学湖州晋江、促高质量发展”集中学习活动热潮简报》范文,以便大家在工作学习时参照借鉴。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掀起“学湖州晋江、促高质量发展”集中学习活动热潮简报》的相关范本。
办事处迅速掀起“学湖州晋江、促高质量发展”集中学习活动热潮,进一步解放思想观念,对标先进找差距,创新驱动促转型,奋力开创焦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是提升站位、高度重视。办事处迅速召开“学湖州晋江、促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充分认识贯彻学习“学湖州晋江、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习“学湖州晋江、促高质量发展”精神上来,全面推进街道各项工作实现新发展。
二是周密部署、专题学习。街道党工委把学习、宣传、贯彻“学湖州晋江、促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与街道党工委其他中心工作一同安排、一同部署,确保将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安排到位。各村、社区迅速行动,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辅导、撰写心得、讨论交流等方式,组织全处党员干部有计划、有成效开展学习活动。
三是学以致用、加快发展。班子成员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践行“党建一线工作法”,带头扑下身子、狠抓落实,把学习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凝聚强大合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脱贫攻坚、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关耿村城中村改造二期项目等各项中心工作稳步推进。引导广大党员在“做”上下功夫,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和过硬举措推进“学湖州晋江、促高质量发展”精神落地生根。
公务员建党100周年心得体会
2021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特别是在去年,在全球疫情蔓延的大背景下,我国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总量突破一百万亿大关,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越一万美元。过去的一年,嫦娥五号项目取得圆满成功,天问一号火星探测项目顺利展开,北斗三号成功组网运行。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我国实现了全面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希望在十四五建设时期,我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解决科技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获得明显提升。
选择公务员这份职业,之于个人是谋生之道、成志之道,之于国家是抢夺重要战略机遇期、谋求高质量发展的“打工人”,是践行“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绘图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的“圆梦人”。选择公务员这种人生,是用一生践行“为公”情怀,没有捞“油水”的“钱”途,也没有做“咸鱼”的“闲”途,只有义无反顾、将小我融入大我、融入人民的“公”途。归根结底,不同岗位,都是为民服务的岗位,“冷热”之别只是伪命题。
“公”途之上,有宽敞平坦的平原,也有崎岖泥泞的荒地。报考时选择“冷”岗、“偏”岗、“苦”岗,就是选择做一个披荆斩棘的拓荒者,开拓一片、发展一方。一线阵地虽然工作辛苦、条件艰苦,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尤其对于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一线熔炉拥有更多机会,迅速修炼硬本领的机遇更是千金难求。同时,基层作为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坎坷复杂的“最后一公里”,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建设队伍,而公务员到国家最有需要的地方去,到国家建设的痛点、弱点上去,更是职责使然。
与此同时,在“公”途之上设立路标,帮助报考者辨清方向也很有必要。制度设计上,建立补偿机制,对基层一线岗位经济政治待遇有所倾斜,形成“花香蝶自来”效应;同时,搭建实时官方职位讲解平台,开通咨询电话,引导年轻人结合自身条件选择适合岗位。氛围营造上,通过选树典型案例,让年轻人弄明白在创新创业“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今天,并不是在体制内就是拥有“铁饭碗”,拥有真本领才是拥有“铁饭碗”,与其纠结于报“冷”还是报“热”,不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争取做一个“公”字当头的合格公务员。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村情民情方面:驻村后,在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通过入户走访、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村情调研。孙家墕村是保德县腰庄乡的一个自然村,位于腰庄乡西南部,距乡政府约12公里,距离县城10公里,海拔1000米左右。全村总户数187户,总人口516人,贫困户43户,其中低保户10户,贫困人口共127人。贫困户约占全村的30%多,主要致贫原因因病22户60人,因学7户30人,因残4户12人,缺劳力2户5人,缺技术6户17人,缺资金1户2人以及自身动力发展不足1户1人。全村党员13名,其中女党员2人。全村共有土地3000余亩,村庄占地面积约1000亩,耕地约1600亩。由于出现采煤踩空区2007年前后整体搬迁。
(二)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全村共有党员12人,其中女党员2人。村两委成员4人,在村支部书记王斌儿、村主任孙建全两位同志的带领下,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不断完善和加强。
(三)社会管理方面:通过走访农户,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多的就是没有分到房子的何时分房以及搬迁后房子出现的质量问题。经实地查看后发现,搬迁后出现了地基下沉导致房屋出现裂缝,房顶漏水等情况。在走访农户的同时,坚持释疑解惑、排忧解难,并积极和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及时发现和处理矛盾,争取消灭在萌芽状态,维护好社会稳定。
(四)、具体开展工作方面:
1、入户走访调研,摸清基础数据。填写贫困户信息一览表,贫困户收入登记表,贫困户信息登记表,问卷调查等各类资料,摸清贫困户基本信息。
2、积极宣传相关扶贫政策,使贫困户对相关政策应知、知之。通过宣传使贫困清楚明白大病险、农作物保险、“五位一体”小额贷款、“两免一补”、助学贷款等与其生活紧密联系的政策。通过宣传符合条件贫困户25户已与洗煤厂签订协议,预计年收入3000元。贫困户王俊兵、孙继彪、孙占林获得12000元助学金。引进光伏发电项目,有效期约25年,建成后每年村集体经济可增收15-20万元,每户均收入2000元左右。
3、抓党建,加强村级党务建设。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完善党员登记情况,完善“”“四议两公开”制度,召开村民议事大会等,每月召开党课学习、支部委员会、支部学习会,每季度召开党员大会。
4、动员贫困户参加厨师、美容、护工、养殖等培训。
三、存在的问题
(一)村干部年龄老化,后备干部不足。基层组织建设离不开好干部,可是由于目前村干部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导致有些村干部不能一心靠在村里工作,有些年轻力壮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人才大量外流,不愿留下来在村里任职。
(二)村集体经济薄弱。除了土地之外,没有其他资源优势,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目前除了应付日常开支之外,基本没有什么结余。没有经济保障,村集体公益事业举步维艰。开展修路、维修水利等公益事业非常困难。
(三)基础设施不完善,由于旧村是煤矿采空区搬迁后没有村级活动场所及基本的办公场所和条件。
四、心得体会作以汇报。
通过近期的学习、调研和思考,我的收获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明白了下基层做什么。我们驻村“第一书记”必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乡镇、村实际,重点抓好基层发展、组织建设、扶贫攻坚三个方面的工作。核心任务是帮助村级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村级班子建设是关键,不断增强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促进村内和谐稳定,真正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
二是感受到了农村是锻炼人才的舞台。我从小在城里长大,大学毕业后就在省直机关工作,可以说之前没有任何基层经历。通过近期的驻村实践,我认为农村工作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具体问题,是历练年轻人品行、磨砺年轻人意志的宝地,是年轻人茁壮成长的重要一课。在这里,我更加清晰理解了真诚对待、服务农民、踏实工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学习奋斗的概念。
三是认识到了态度决定一切的理念。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通过融入农民朋友,让我感受到了农民更多了几分纯朴、真诚和厚道,是我们共同爱戴和敬佩的。因此,我首先要扑下身、沉下心,转变作风,正确认识和定位自己,把农民朋友作为我的老师,虚心向他们学习,迅速进入角色投入工作,全心真情为“农村、农民、农业”服务。
四、下一步我应该怎样做
通过近半年的驻村工作,我在不断的总结经验,同时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不足,我个人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重点把好、做好以下环节。
第一,认真做好摸底调研。紧紧围绕和谐稳定、脱贫攻坚、组织建设工作重点,结合村实际,认真开展摸底调研工作,采取入户座谈、召开党员群众代表研讨会、到相关部门吸取采纳好的建议等方式,抓“难点”调研,抓“热点”调研,抓“亮点”调研,充分运用分析和综合两种方法,准确掌握第一手信息,提炼形成实效性强的调研报告,以典型引路,指导面上工作,为有针对性的做好下步工作打下方向基础。
第二,探索建立配套制度。在充分摸底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工作方向,计划出具体要解决哪些问题。为充分调动党员群众想办法、出主意、指路子的积极性,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从而探索建立相关配套制度。一是建立工作报告制度。固定召开村两委干部和党员代表会,通报工作完成情况。二是建立学习研讨制度。在通报工作完成情况后,继续召开研讨会,结合实际,学习相关文件政策,集中讨论近期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三是建立沟通协调制度。村两委干部应经常性到镇相关部门汇报工作和了解掌握相关信息,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适应度。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瓶颈;有效途径
在迈入新世纪之际,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早期教育对人终身发展的重要影响。尤其是边、贫农村地区的人民,在改革开放、脱贫致富的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文知识的重要,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不断扩大。但是,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农村学前教育普遍存在重视不够、学前教育管理水平不高、缺少学前教育机构、幼儿教师短缺、水平低、待遇差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突出“瓶颈”。
重视不够,学前教育管理水平不高,是影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农村经济落后,办学条件差,管理者单抓好义务教育,已经是十分吃力,很少顾及学前教育。尤其在“两基”攻坚战中,由于学前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农村学前教育更是倍受冷落。因此,目前本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管理还有一定的空白。虽然学前教育管理也有法可依,但绝大部分管理者对学前教育机构只是进行业务管理,其人、财、物都由学前教育机构自行解决,农村学前教育条件的困难可想而知。学前教育具有教育性和福利性的双重特性,而一些管理者没有具备现代学前教育管理的理论,面对复杂的学前教育管理内容无所适从。农村学前教育没有得到注重与指导,就难以保证其健康发展。我校是一所具有五十多年办学历史的老校,在2005年时,学校申请开办学前班,当地农村才有了学前教育。在五年的学前班办学中,上级部门对学前教育的督导仅体现在每年的开学报表中。可以说,农村学前教育没有得到重视,学前教育管理水平不高,没有得到科学的规划和指导,是农村学前教育难以发展的主要原因。
缺少学前教育机构,很多农村幼儿没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偏远的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办园条件欠缺,绝大部分农村都没有幼儿园,往往是依托乡、镇中心小学校办一个学前班。一个乡镇,仅有一个学前班,会适应社会的需要吗?能满足当地农村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不?我们不难算出。而在偏边的农村地区,文盲半文盲的家长还有很多,纵然他们知道早期教育对子女一生发展有重要作用,也帮不上忙,孩子到了入学年龄,才把孩子直接送入一年级。这样,孩子想学习好,是十分困难的。在我校未开办学前班之前,招收的一年级学生,还没有听懂普通话,更谈不上写字。在一年级的一年时间里,大多数孩子的主要任务还在听懂会说普通话这个阶段上,其它的没有学到多少,这样就升入了二年级,孩子的学习能跟上吗?农村幼儿没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同时,没有接受学前教育,农村幼儿的身心得不到和谐发展,让人担忧。
农村幼儿教师人数短缺,水平低、待遇差,是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农村,大多没有配备专门的幼儿教师,各小学校附设的学前班教师,都是临时代用的,一个班一个教师,一名教师要带四五十个孩子。这些代用的教师,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幼儿教育培训,专业素质偏低。而他们的待遇更低,大部分月收入在700元左右。我校现学前班有幼儿65人,只有一名代用教师,月工资600元。这样,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发展无从谈起,同时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从小对儿童施加有目的教育影响,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本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如何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健康发展?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值得深思的问题。而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学前教育发展的水平也有差异。因此,不同地区学前教育的任务就有很大的不同。就本地区而言,本人认为:
重视是关键。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要把农村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子系统,时刻放在心上,摆在桌上,抓在手上。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给编制、拨经费,实施统一管理。同时,又要深刻认识到学前教育的特殊性,端正教育思想,科学地进行规范和指导,贯彻保教结合的原则,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入小学做好准备,为培养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只有重视了,农村学前教育才能前进和发展。
依托布局调整过程中富余的校舍,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是解决硬件设备的有效途径。在农村,原大多数都是一村一寨有一个校点,随着教育的科学布局调整,许多校点已经或将要撤并。撤校并点后,应对闲置的校舍进行加固、维护,用作农村幼儿园,就可以解决了普及农村学前教育的校舍难题。
结合各农村的实际和不同需要,兴办不同形式的学前教育,是普及农村学前教育的捷径。在各完小、校点附设学前班,招收6足岁的儿童,实行一年学前教育,使他们作好入基础学校学习的准备。对居住分散,人口少,没有学校的村寨,可以联合办一些季节性的幼儿园(如暑假幼儿园、秋收秋种幼儿园)、半日制幼儿园等,以满足广大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采取多样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多形式地举办学前教育机构,保证每一个农村幼儿都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
给编制,加大培训,保障农村学前班师资,是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保证。将超编的小学校安排支教的教师,通过系统的幼儿教育培训后,安排到农村学前班支教。给编制配师资,公开招聘一批幼儿教师,分配到各小学附设的学前班任教,工资待遇、职称评定可照小学教师执行。通过政府手段,将现农村学前教育代用的教师中,知识文化水平较高的,通过培训后,转录为居民户口,领取国家拨给的生活补助,安排到偏远农村不同形式的学前教育机构中任教,即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又解决了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短缺的问题。制定总体规划,打造一支合理的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才能促进农村学前教育不断前进与发展。
通过社会、家长等不同渠道,筹措农村学前教育经费。学前教育的非义务性,决定了发展学前教育事业不能完全由国家包下来,社会各单位和集体,以及公民个人均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在农村地区,可以政府拨一点,村委会出一点,让农村学前教育有最基本的经费保证。加大宣传,让社会团体、开明人士等关心支持农村学前教育。同时,学前教育能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使家长安心工作生产,所以家长非常乐意缴费的。可以结合各农村实际,统一家长缴费标准,让家长付一点。通过多种渠道,筹足经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