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化学生物学重点

化学生物学重点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13 16:21:1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化学生物学重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化学生物学重点

第1篇

一、整体考虑课堂电化教学的总目标。

教学设计就是应用系统的方法研究教学问题和要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过程与操作程序。课堂电化教学设计从属于教学设计,但与教学设计又有所不同,主要是课堂教学中介入了电教媒体,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着眼于从整体上考虑课堂电化教学最优化这个总目标。课堂电化教学即借助于现代教学媒体并结合传统教学媒体、应用系统的方法研究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一种教学形式。最优化教学其实是教师所期望的一个理想目标,生物教学实践表明,教师进行课堂电化教学并不一定都能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这也是相对而言的。要实现课堂电化教学最优化的目标,是有一定条件的。首先,教师要具有较好的教学基本素质、教学能力等。因为课堂电化教学效果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否则就难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目标。其次,课堂电化教学也不是每堂课都能进行的,因为中学生物学科配套的音像教材,并不是每个章节的内容都配有的。因此是否进行电化教学,这就要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而定。教师在进行课堂电化教学的设计时,无论选择哪些教学媒体、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从整体上考虑教学最优化这个总目标。如果不从整体上去考虑,而是从局部去考虑,那么就较难取得最优教学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就其本身而言,它具备支配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定性,起着支配和指导教学过程的作用,也是教师进行课堂电化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它首先确定教学对学生学习内容所达水平程度的期望,使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其次它给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提供测量和评价的标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把人类学习分为三个主要的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我国中学生物教学的教学目标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布鲁姆等人的分类方法来分类的。生物学科也同样包括这三个领域,由于《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只规定了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意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比较忽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那么在课堂电化教学设计时,教师如何来分析与确定教学目标呢?应从哪些方面去考虑呢?首先,教师应处理好《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规定的学科教学目标与章节教学目标的关系。学科教学目标是宏观的教学目标,它“统帅”章节教学目标;而章节教学目标是微观的教学目标,它受宏观教学目标的制约。生物教师在分析与确定教学目标(章节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规定的教学目标,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深浅及学生原来的学习基础。其次,教师应处理好全体与个别的关系。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等级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规定的章节教学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以教师在确定实际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认真加以分析,不能机械地照搬。教师在分析与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如果能根据《生物学科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日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无疑为实现生物教学最优化的目标创造了可能的条件。

第2篇

关键词:教学;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为理论基础,以开发利用课堂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组内学生心理气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的教学活动的有机统一。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具有综合实践能力,在工农业生产、服务、技术等行业从事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在学校教育中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人际交流的技巧,使他们能顺利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工作岗位要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合作意识,合作技巧,使他们的知识与技能在合作中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合作中培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方式。现将自己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1在中等职业学校生物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1.1在中等职业学校生物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教师试图强迫学生学习是难以奏效的。生物化学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能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生物化学教学效率。

1.2在中等职业学校生物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合作学习小组里每个同学为了本组能取得好成绩,都会主动帮助后进生,使后进生能感到集体的温暖,增强他们的信心,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1.3在中等职业学校生物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小组合作学习赋予全体学生比传统课堂教学中多得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权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承担一部分任务,随着参与程度的提高,自身的潜能就能得到发挥。

1.4在中等职业学校生物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可加大同学间的交往。合作学习扩大了学生交流的范围,形成了生生、师生交流的形式,学生成为交流的主体,他们交流思路、交流学习得出的结论。

1.5在中等职业学校生物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可实现评价多样化。合作学习遵循“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评价理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可实施促进发展的多元评价、针对进步的成功评价和提高素质的综合评价等多种方式。

2在中等职业学校生物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可满足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合作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合作学习把合作的观念引入了生物化学教学体系,符合时代的要求。在我国,职业学校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的问题比较普遍,开展合作学习就更为重要。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对职校生今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不搞合作学习,将会使一大批职校生不能很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3在中等职业学校生物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可有利于职业中专课程改革,转变传统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和潜能的

发展,为以后就业创业和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现行的课程标准都从“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方面明确了崭新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注重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积极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了基础。就职业中专生物化学来说,在课程内容上,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在课程结构上,设计了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课程实施上,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注重提高中职业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给中职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在课程评价上,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评价的内在机理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

4在中等职业学校生物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还需注意的几个因素

4.1加强引导提高效率有效的管理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合作学习并非“放羊”式的教学方法,在这里教师必须加强引导和管理。在采用合作学习进行教学时,学生通过相互协作的科学探究方法研究生物化学问题、验证生命规律,但是整个过程离不开教师合理的诱导、精心的组织安排,如问题的设计、实验仪器的安排、情景的设置等等。

4.2激发合作学习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采用合作学习进行教学时,首先要使学生对学习保持较高的动机水平。在一开始学习生物化学这门课时就应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建立起内在的学习需求,这样就可使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活动,否则只能使学生按教师的指令机械、被动地参与教学甚至对教学采取一种观望的态度,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合作学习了。在生物化学教学中,采用模拟演示实验和必要的实验实习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4.3告知合作学习的目标要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的学习行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开始就向学生告知学习的目标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强化意向。在合作学习中,教与学的意向的明确不仅有助于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组织与指导,更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内有效地开展

4.4强化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事实上,绝不是简单地把学生面对面地安排在一起就可以开展合作学习了,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和小组合作技能将使合作学习形同虚设。人际交往技能本身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和职业技能,尤其是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很快就会跨入社会,而社会越来越看重一个人在岗位上是否合群,是否能与他人协作共事。人际关系能力是一种必备能力。因此在生物化学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法必须有意识地强化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事实上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仅共同学习、探究,更重要的是彼此沟通想法与分享情感,因此鼓励和促使学生大胆发言和交流是合作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实施以培养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单纯从如何“教”这一角度来探讨学,而忽视学生的心理、学习规律的教学模式。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和认知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现代教学模式得以实现。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生物化学中合作学习正是基于对传统教学进行认真批评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的。因此,合作学习也是对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的设计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方式。

第3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生活实际 原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181

物理学是服务于科学技术发展而生的学科,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物理教学改革已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焦点。提倡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实践是提升学习效果的良好方法,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学校及物理教师不仅仅要变革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还要以全新的思维模式审视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将初中物理中的概念、规律、理论加以生活化、创新化,使物理学的发展为培养实用性人才、促进社会进步而服务。

一、准备掌握生活化的原则

(一)生活化原则

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最基本的活动,是学生人生中一段至关重要的经历,它的质量,对学生目前及日后多个方面的发展和成长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物理课堂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经验,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情境中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只有在现实情境中挖掘出的问题,才更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升探究能力。最终实现从生活中学习物理,又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科学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创设的生活情境、选择的结合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及采取的教学手段等都要符合科学性,不存在科学性错误,对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的材料,教师要注意去伪存真,以确保教学情境中知识、概念及原理的准确性。例如,由于扇扇子会感觉凉快,所以学生会有“风是冷的”这样的生活经验,实际上是由于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从而促进了身体热量的散发,人就会觉得凉快,即学生关于“风是冷的”的生活经验是不正确的。因此,教师在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一方面要保证所选用的生活经验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生活经验与知识原理之间的差距,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

(三)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给予一个全新而准确的认识,使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物理实验这个课堂上,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民主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要学好”转变,课堂也因学生的主动参与而变得具有生命力。

二、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物理教学情境

所谓教学情境,其广义是指能引起学生产生一定情感反应的外部客观环境;狭义则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对学生产生良好影响、促使其积极进行学习的整个教学过程。《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既然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初中物理教师就应努力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物理教学情景,以此作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启发思维、开发智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例如,讲到“摩擦起电”这部分知识点之时,可以带一把塑料材质的梳子,并邀请一名头发较长的女同学到讲台上配合我一起完成下面的实验:首先,女生用这把塑料梳子反复梳理头发,会发现头发经常吸住梳子;之后将这把塑料梳子跟一些细小的碎纸屑做接触,发现不少碎纸屑也都纷纷依附于梳子之上。这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生活现象,可是部分学生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并不是特别清楚这些常见生活现象背后所蕴含的的物理原理。因此,通过这一情景,不但集中了学生的思维以及注意力,有效激发了其积极探究、主动学习的兴趣以及热情;而且通过这一真实的物理教学情景,很容易使学生联想到日常生活中其它类似的物理现象,这对于他们加深对于“摩擦起电”内容的认识与理解都产生了极大的帮助。

三、由课堂走向社会

学习物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社会、服务社会,同时也是适应社会,是课堂的延伸,是知识的升华。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这样既巩固了已学的知识,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强烈欲望。

(一)开创课堂社会探究模式

社会探究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教给学生怎样对重大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通过真实的探究过程,学生应学会给这些问题定义,学会和别人一起用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些问题以及在尽可能多的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作为中学生我们的要求不可能这么高,我们可以以课堂作为舞台,创设课堂上小社会环境,让学生从小关注社会,了解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学习“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一节时,我首先为学生提供以下有关资料:酸雨的危害的实例,大气污染的程度数据,家庭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并要求学生结合实际讨论:我们城市空气污染的来源,近几年政府的努力有哪些改善措施,你将来对净化我们的大气有何建议等。

(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肯定要遇到许多困难,有一些是完全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自行解决的。例如学生安装一些简单的电路,排除一些简单的故障,更换保险丝等。在学校里,怎样做到安全用电,对课本上的实验怎样利用学校现有的器材M行改进,在生活中怎样改进家庭中的燃具,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减少大气污染。

第4篇

关键词:电化教学 课堂 运用

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教学,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在生物课堂电化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正确合理地使用电教媒体,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我们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以往的生物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些生物教师在运用电教媒体时,往往带有较大的随意性,以至不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方法不得当、不注重教学实效、为电教而电教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对课堂电化教学的设计缺乏必要的研究,为此,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就生物课堂电化教学的设计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整体考虑课堂电化教学的总目标

课堂电化教学设计从属于教学设计,但与常规教学设计又有所不同,主要是课堂教学中介入了电教媒体,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着眼于从整体上考虑课堂电化教学最优化这个总目标。

最优化教学其实是教师所期望的一个理想目标,生物教学实践表明,教师进行课堂电化教学并不一定都能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这也是相对而言的。要实现课堂电化教学最优化的目标,是有一定条件的。

首先,教师要具有较好的教学基本素质、教学能力等。因为课堂电化教学效果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否则就难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目标。

其次,课堂电化教学也不是每堂课都能进行的,因为中学生物学科配套的音像教材,并不是每个章节的内容都配有的。因此是否进行电化教学,这就要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而定。教师在进行课堂电化教学的设计时,无论选择哪些教学媒体、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从整体上考虑教学最优化这个总目标。如果不从整体上去考虑,而是从局部去考虑,那么就较难取得最优教学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它首先确定教学对学生学习内容所达水平程度的期望,使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其次它给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提供测量和评价的标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把人类学习分为3个主要的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生物学科也同样包括这3个领域,由于《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只规定了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意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比较忽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那么在课堂电化教学设计时,教师如何来分析与确定教学目标呢?应从哪些方面去考虑呢?

首先,教师应处理好《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规定的学科教学目标与章节教学目标的关系。学科教学目标是宏观的教学目标,它“统帅”章节教学目标;而章节教学目标是微观的教学目标,它受宏观教学目标的制约。生物教师在分析与确定教学目标(章节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规定的教学目标,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深浅及学生原来的学习基础。

其次,教师应处理好全体与个别的关系。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等级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规定的章节教学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以教师在确定实际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认真加以分析,不能机械地照搬。

三、教学策略的制定与媒体的选择

教学策略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的程序与方法、媒体的选择与优化组合等。教师制定的教学策略必须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所以教学策略的制定是课堂电化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制定教学策略与选择教学媒体时,教师应重点考虑如何通过教学策略的制定,尽可能地发挥电教媒体的技术优势,并与传统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在规定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对于生物课堂教学的设计来说,教学策略的制定主要是指:对电教媒体实现教学目标的作用点的确定,对电教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时机的确定。例如,教师在设计初中生物《绪论》一课教学策略过程中,如果打算选择传统教学媒体,那么在确定教学方法时一般可能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其教学效果可能不一定理想:如果打算适当选用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电教媒体,那么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对原来的讲授法及教学程序就要作相应的改变。

第5篇

一、有效备课

要求对教材的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 教材,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属于人的非智力因素,它对认知活动起着指导、调节和强化的作用,是学习过程中有效进行教学的心理条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生物现象、认识现象本质及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过程中感到兴奋和激动,使之体会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愉快。从而以兴趣激发起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这是生物学教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兴趣的源泉在哪里?

1.兴趣在于探索隐蔽的现象或事物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常常会熟视无睹,而揭示这些现象的本质,却会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生物界绚丽多彩,可作为学生观察、研究的对象十分丰富。我们应该把生物教学的背景扩大到广阔美丽而又蕴含许多奥秘的自然环境之中,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生物知识,探索生物现象的本质。如在讲述《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一节时,最好把注意力放在事实和现象的联结点上,即“在阳光下每一片绿叶都在进行生命活动”。对学生说:“在阳光下每一片绿叶都在进行生命活动,这生命活动在盛夏尤其活跃,没有这种复杂的生命活动,树木便无法活下来。这种生命活动不仅能够决定植物的存亡,而且也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2.运用知识,激活思维,是兴趣不竭的源泉

我们应该不断地激发、强化学生的这种精神需要,尽最大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应坚持走课内外相结合之路:课内,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分析、概括、深化生物知识并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外,重实践、重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外与课内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内知识,使学生每掌握一个新知识,都能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观察中验证生物学知识与规律,领悟生物学观点,并从已知中不断地引出未知,这种做法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将是十分深远的。

三、积极诱导学生参与教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双方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才能获得成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应该为“学”服务。学生只有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中,才能使课堂中的问题成为学生自身的问题,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正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任何知识、解决的任何问题,是他们自己获得的,所以就比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更彻底的属于他们自己。但是“一刀切"”“齐步走”等陈旧的教学组织形式,造成了课堂教学的少、慢、差、费的现象。如,教师满堂的地讲,学生毫无兴趣的听;教学内容封闭;教学信息缺少双向的交流,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教学效果较差,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生消化不了等。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在哪里?

首先,应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分组教学、合作达标”。其次,注重学生思维的参与。课堂中学生的参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二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创造性。在整个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是教材或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自己主动努力获得的丰硕成果。

四、有效提问

1.有效提问要求问题保持大众性

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共鸣,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要求回答,课堂气氛可立即活跃,提问要向全体学生发问,抽答面要广,这就必须要求所提问题必须具有大众性。提问之后要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在适当的时候(如课堂气氛活跃时),可以适当增加提问的难度,但难度不可过高。教师可以相应地引导。

2.有效提问要求问题有一定的价值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材中找出标准答案的问题是常见的。有效提问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问题提有所用,有学习价值。这些问题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有效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

曾经的教学是“满堂灌”,新课程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我们的课堂又遭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

五、加强学法指导

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习方法不够科学、有效。因此生物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法指导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会学知识,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会学生学习”(陶行知语),“一个优等教师教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语)等都说明学法指导的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法定教法,使教法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的观念。学生只有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会观察、会思考、会自学、会应用,才能学会学习。

第6篇

关键词:电影真实语料;商务英语专业;英语听力教学;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301-02

在二语教学中,材料的真实性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1]。特别是听力,由于一直是学习者最大的困难之一,许多研究者建议在听力教学中使用真实语料,目的在于测试学习者真实语言能力,测试材料越真实,就越能让学习者知道自己的听力问题。

电影真实语料对于英语听力教学是有益的补充问题[2],因为电影包罗万象,有许多真实的语境,可选的范围很广,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特别是增长其在真实场景应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信心[3]。

鉴于电影真实语料在语言教学中的这种独特优势,本实验研究选用电影作为听力训练的真实语料,试图证明使用真实语料作为商务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力教学的辅助材料是可行的。同时,由于实验分析的实际需要,本文选择了相对语料较为真实的雅思听力题作为衡量实验前后受试听力水平差异情况的测试材料。

一、实验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受试为哈尔滨商业大学外语学院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一年级学生,共46人(42名女生和4名男生)。英语为第一外语,听力正常。

(一)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双因素实验设计。因素一是真实电影语料。因素二是测试方式。实验在听力教室(语音室)进行。数据分析程序软件为SPSS Windows 8.0,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Repeated- Measures和Pearson Correlation in SPSS 8.0。

(二)实验材料

1.雅思听力测试

所选材料为剑桥雅思听力真题。测试前确认无人参加过雅思考试或者做过雅思听力题。题目为四部分,内容包括广播节目、谈话、采访、对话和电视节目等。为实验统计方便,将雅思总分折合成中国最常用的100分。13人为65分以上,定为高级(H),21人在50分到65分之间,定为中级(M),12人得分低于50,定为初级(L)。

2.电影

本实验所选用的真实语料来自四部类型不同的英文电影。每部电影选两个两分钟左右的场景,每一场景都播四遍,前两遍为无图像的听;后两遍为有图像的连听带看,但是没有字幕。四部电影分别为《发射失败》(FailuretoLaunch)、《真爱至上》(LoveActually)、《冰河世纪1》(IceAge1)和《沉默的羔羊》(TheSilenceoftheLambs)。

3.电影语料测试题

均为与电影片段内容相关的题目。包括三种题型:选择题、判断题和填空题。根据语料难度、复杂度和时间长度而设计。

4.调查问卷

问卷包括三部分:根据Likert量表设计11个问题,调查受试对于采用电影语料作为听力学习补充材料的效果的看法;关于根据电影设计的测试题的观点;关于真实语料作听力课补充的观点的开放性问题。

二、实验结果

(一)受试实验前后听力水平差异情况

受试实验后雅思平均分数为62.57,而实验前58.91,确实有一定提高。具体情况为H:70.71(前)~73.89(后);M:59.77(前)~64.33(后);L:41.11(前)~45.69(后)。用软件分析后,两次雅思听力测试成绩前后方差分析情况如表1所示。

结果显示受试整体听力水平实验前后差异显著(F(1,45)=6.776,p=.011

(二)电影语料与受试实验后雅思分数的关系的分析

通过对每个电影语料测试后进行分析,电影语料与受试实验后雅思听力分数的关系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后,如表2所示。

整体看来,电影语料与试验后受试雅思分数关系显著,其中只有IceAge场景一(p=.072>.05),为不显著,其他效度系数都在.05水平甚至.01水平次显著,说明电影语料对于受试听力水平提高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问卷调查结果

第7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 创业 电子商务 创业孵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02

创业作为目前全球性的命题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创业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能够促进技术的创新并以此来加快社会产业的改革,促使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更是促进劳动力就业的一种有效措施。创业已经成为协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处于现代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将成为创业这一趋势中的中间力量,现在已经有较多高校建设了学生创业平台――创业孵化中心,而在中职院校中的建设却很少。现代中职院校中虽然中职学生的文化程度偏低,但是他们也就有做事情的激情,而且在我国的《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职业院校的教育是面向社会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在中职教学中要坚持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模式培养人才。针对这一思想,厦门电子职业中专学校课题组展开了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改革实践研究。

1 创业孵化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其研究价值

创业孵化在国内被称为创业孵化中心或孵化园区,在国际上被称为孵化器。孵化器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并随新技术产业革命的发展而迅速成型并快速发展。我国的第一家企业孵化器成立于1987年6月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之后企业孵化器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至2007年,我国共开发了600余家企业孵化器。相关数据显示,在这600多家孵化器中形成的孵化企业有5万家之多,这些孵化企业中包含98%的民营制企业。

我国目前高校创业孵化中心数量较多,但是针对中职学校的创业孵化中心却少之又少。中职学生虽然文化程度偏低,但是中职院校的学生具有努力做事的激情,并且中职院校建设创业孵化中心的目的是培养创业型人才,进而由学生的创业来带动学生就业问题。

2 搭建创业实战平台

创业实战平台的搭建是对中职院校的学生展开创业实战教育。中职院校通过创设实战教育平台向创业团队传授理论知识,来提高创业者的创业品位和创业技术。中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除了给予创业者理论上的指导外,还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进而增加创业者的成功比例。学校作为主导单位,由学生积极参与,以创建电子商务创业孵化中心为核心内容,通过校企合作、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创业孵化基地等构建一个创业实战平台,为中职专业创业项目实践的开展提供保障。

2.1 构建一体化的创业孵化中心和教室

中职院校的创业工作室与理论学习教室需要贯彻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要求,将二者进行综合建设,使创业孵化中心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满足学生理论与实践同时进行的需求。

创业工作室不仅要配置教师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还要为学生配置学生机以及相应的椅子。除此之外,在创业工作室可以配置一些书架,购置一些专业书籍,以供学生进行自主查阅学习。

2.2 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

中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由院校校长亲自分管,并且需要进行工商注册,从而实现公司化的运作。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企业运作经营场地、通讯网络、办公设施、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服务,以及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将中职院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创建成创业孵化、技能实训和社会服务基地。

(1)校内创业孵化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是进学校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主要是由学校提供实训场地、实训需用的设备以及为学生创设一种创业环境,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培养其创业意识,从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同时使中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得以实现。

(2)技能培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创建目的是在于培养中职院校学生的实战能力,厦门电子职业中专学习通过校企合作和引入企业项目的教育模式来满足该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学习,通过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从实训基地的企业生产模式和实际操作来提升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实现中职院校学生毕业后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的目的。

(3)校园中的社会服务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为在校学生提供学习专业技能和实践培训的场所,此外,此生产性基地还为社会企业员工和社会有志青年提供一个培训场所,此基地的建设能够通过网络来带动更多的人进行网络创业。利用此生产性基地能够为社会中小型企业创设网上商店,用来销售物品,为社会经济的发展献出力量,同时利用与企业建立的友好关系还能够为在校学生和社会上的待职青年提供就业服务。

3 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链接创业和教育的重要枢纽

在中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中,能够使创业任务和教育任务并行推进,它的核心内容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实践创业,在实践创业的同时又要进行不断地学习,两种交互融合,达到共赢的目的。两者的并行模型图如下图所示。由合作企业和自主创业者派发工作任务,教师是进行项目教学的指导者,学校的创业团队在创业导师或是企业业务经理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和学习,并且做到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也实现了学习的教学目标。

其主要操作方法是:第一步,结合示范性院校建设项目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对专业教师团队实施企业实践及培训,以提高教师团队整体的专业实践能力,让每个教师都参与到企业的实际项目中。

第二步,企业协助学校教师返校建立自己的师生“项目团队”,并协助教师使之胜任“项目经理”岗位。

第三步,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开设“电子商务实战课程”等选修课,学习即实战,实战亦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四步,成立创业孵化中心,电子商务相关教师、就业指导中心和企业相关骨干成员组成导师组,研究和制定孵化中心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组织创业讲座、开展创业咨询,选拔优秀的创业团队入驻创业孵化中心。

第五步,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创业团队提供创业孵化空间和社会各企业以及创业项目的相关信息,同时还会给创业团队提供咨询和培训的机会以提高其创业能力,促使创业团队的成长和独立,为学生创业树立榜样、指明方向。

4 创业途径的研究

中职院校在校生电子商务项目创业孵化实践的关键是为学生寻找合适的实战创业项目,帮助学生创业,使学生创业的受益面扩大,同时增加创业孵化模式的具体操作性和推广价值。这里我们将具体研究中职院校孵化创业中主要运用的几种创业途径。

(1)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我国院校教育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也是最为可行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在运行时是通过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协商与沟通,由企业将电子商务的部分业务委托给院校的创业团队,由此创业团队代为经营。这种模式通过学校和企业签订的协议书来实现的,此模式的运行是由合作企业按照客户要求给院校创业学生提供货物。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生按照企业的销售价格进行接单,之后由企业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发货,在每月的月末学校和企业进行结账,在此过程中企业会按照学校的销售金额给予学校一定比例的提成来作为学校的代销收入。此外,在代销之前学校还要和学生以及其家长签订一份代销协议。对于学校代销收入的处理,由学校扣除一定的管理费用,剩余的金额全部归创业小组所有。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还可以请企业分派他们的业务经理到学校的创业孵化工作室作为创业导师来指导创业团队工作的开展。在学生经过一段的学习后还可以到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中进行顶岗实习,在实习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技能并积累实战经验,以实现学生毕业后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2)由师生合作共建网站。现在的网上购物趋势大增,各式各样的网点被建立。在校园的创业孵化项目中可以由学校或是教师建立网上店铺,在教师的带领下和创业小组共管经营自建的网店。这样的创业模式是一种最可持久的创业实践模式。同时这样的模式也会促使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对创业团队的要求也会更高,还能够促使教师与学生全力合作来提高自建网上店铺的运行效益。在这个经营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会学到很多知识和经验。此外,这种运营模式由于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少,因此可以长久、持续的运作。

(3)学生自主创业。自主创业是学生结合自身的优势,来制定创业计划,然后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在淘宝网上或是其他的电子商务平台上开设自己的网店,在此网店中销售企业的产品或是销售个人购置的产品。随着现代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目前的网上购物成为现代购物的一种发展趋势,同时商店货物的进购也可以在网上进行,目前有很多企业或网商为各大网店业主提供零库存、零成本的创业项目,以降低学生的创业门槛,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而中职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实现完全自主创业的可能性较小,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更多的家长开始网上创业,由此中职院校可以关注可开发网上开店的家长,组织学校的创业团队协助家长创业。

自主创业这种模式是完全由学生自己组建团队、寻找货源、自主经营商店,对于商店的盈亏情况自行负责。这种运行模式,由学校、家长和学生签订一定的协议,从网店的创建至经营的整个过程和结果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在这样全责的情况下学生会更加专注于此网店的创建和经营效益,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电子商务知识。在这种模式下若是创业成功则是件可喜的事情;若是创业失败,也能够使学生从中学到知识和经验,更加能够提升学生的能力。因此,虽然这种创业模式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确实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最能够实现电子商务创业孵化价值的模式。

5 结语

本次中职电子商务项目创业的实践研究是以在“学习中实战,实战中学习”教学实践模式为宗旨,采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模式”、“校内创业孵化中心建设”等单一模式中的优、缺点,创建中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中心,来培养学生从知识学习体系向工作体系的转变,利用实训基地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技能,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使其成为社会需求的人才,同时也增强了学校的版型效益,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共赢。

(1.厦门电子职业中专学校,福建 厦门 361009;2.厦门优优汇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5)

参考文献:

[1]徐菁鸿,吴宝智.电子商务专业职业导向式教学模式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09(8).

[2]刘闪,刘景汇,曹丽君,刘茂华,肖娟,周哲.职业教育背景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新探析[J].科技信息,2011(18).

第8篇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 本科教学, 教学改革

       细胞生物学是本科院校生命科学体系中重要的基础学科,是目前自然科学中发展最迅速的前沿学科,是从不同层次上(包括细胞整体、显微、亚显微和分子等层次)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及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由于此学科本身比较抽象、深奥、枯燥,被学生普遍认为是难点课。本文就如何形成特色课程内容体系和如何处理好细胞生物学与相关学科之间教学内容衔接等问题进行探讨,并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入手,综合运用列表比较法、互动法和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细胞生物学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处理好细胞生物学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问题,形成特色课程内容体系

1.比较研究多本教材,引入科技前沿进展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以指定教材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主编的《细胞生物学》第3版为主,并参考王金发主编的《细胞生物学》、韩贻仁主编的《分子细胞生物学》等多本的相关书籍。通过比较研究多本教材,取长补短,结合课程目标,精心编排教案,努力逐渐形成一套更符合授课对象特点和有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

同时,在理论课中适当地引入一些科技前沿知识作为补充,缩短教材中的理论内容与当前理论发展之间的差距。在绪论中介绍搜索引擎Google学术搜索、NCBI PubMed等网络资源和生物谷、丁香园等国内著名的生物学论坛,并将本人的研究课题,融入到理论教学中去,以引发思考为主,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拓展了学生视野,教学反响良好。

   2.处理好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衔接问题

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是本科院校生命科学体系中三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三门学科在内容上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可以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来形容。由于三门学科的教材有些重复的内容,给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带来一定困扰。因此,如何处理好三门课程内容的教学衔接是教学实际中的一个难题。为解决此问题,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两点工作:

首先,重视教学团队内部及团队之间的交流沟通工作。相关学科的教学团队成员应共同备课,包括三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在内教学团队需要在备课中加强沟通,通过积极讨论,达成共识,努力形成一套更科学、更符合学科内在逻辑的教学计划。

其次,制定和完善教学计划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三门科学的侧重点。细胞生物学重点是研究细胞水平上细胞结构方面和关信号转导;而分子生物学基于分子水平入手研究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等生物现象;生物化学则是分子的代谢转化。

课程的重叠现象一般分为以下三种情况,针对不同情况,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

(1)对于在多门课程中有重叠的部分内容,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取舍,确定在最适合的课程中讲授。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学习、浪费学时或者在三门课程中都未讲透。例如,“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组成和组装过程”以及“线粒体和叶绿体”,虽然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中都涉及到这两部分内容,将此内容仅放在细胞生物学中重点学习更为合理,因为从内容归属上更偏重于细胞生物学。

(2)有些在两门课程都涉及到的重叠内容,是后开课程的基础,需要牢固掌握,必须在先开课的课程中重点学习。如“核糖体的类型和结构”与“蛋白质的合成”是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重叠部分,在生物化学中一定要重点学习。因为此内容是蛋白质分选章节的基础。如果学生对核糖体的结构功能掌握不牢固,在学习蛋白质分选途径时就会感到知识链断层,增加了理解难度,影响学习信心,继而影响教学进度和效果。

(3)而某些内容即使在两门课程中有重叠,却在其中任何一门中都不可舍弃,否则会影响该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如“基因的复制”、“转录”、“翻译”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中的重要章节。这些内容应该根据学科的侧重点来安排:在生化教学中,应该以代谢为主线,侧重于核酸的结构组成、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以及核酸代谢与三大物质代谢间的联系;而对于分子生物学,应以中心法则为主线,即沿着“复制-转录-翻译”这一遗传信息传递流为主线,重点是信息和调控。核酸的结构组成和核酸代谢的内容由于在生物化学中已学习过,在分子生物学中可采取布置预习作业或者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和复习,体现了教学中的巩固性原则。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构建细胞生物学知识体系

细胞生物学内容比较繁杂、深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认为难以理解和记忆。教学实践中,通过梳理知识脉络,抽象理论形象化,综合采用列表比较法、互动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法,结合多媒体手段,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1.梳理知识脉络,形成知识框架

学生普遍认为细胞生物学难学,究其原因是学科内容比较繁杂、深奥。如果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框架,学生感觉到学到的是支离破碎的知识片段。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发掘、把握各个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各个章节与课程整体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在脑中建立起一个知识网络。

在细胞生物学中,真核细胞的结构体系包括三大系统:生物膜体系、遗传信息体系和细胞骨架体系。实际上,细胞生物学课程的主要框架就是这三大体系,涵盖了几乎全部章节。教师就要抓住这三大体系。讲授绪论时,就把整门课程的框架展现出来,把课程的各个章节归结到其中去,形成整体印象;在讲授每一章节的时候,指出此章节在课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与其他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强化学生的整体印象。这样一个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就建立起来了,有助于学生尽快入门。

2.联系实际生活,抽象理论形象化讲解

细胞生物学的许多理论过于抽象、难于理解,教师可以试将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有此联想起有趣的、熟悉的生活场景,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和动态化,使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变得简单。

例如,细胞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细胞通讯 (cell communication)”(细胞通讯是指在多细胞生物的细胞社会中, 细胞间或细胞内通过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 对环境作出反应的综合细胞行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会话、交流,以助于理解。又如,“蛋白质的分选(protein sorting)”概念的讲解。蛋白质的分选是指细胞中的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转运至细胞的特定的部位的过程,这些蛋白生来有它的“宿命”,有些蛋白质诞生后将会作为细胞质膜上的成分、有些蛋白质装配成激素分泌到细胞外,而有些内质网和溶酶体中的固有酶。由此概念引导学生联想到人类社会与细胞社会有类似的特点:在人类社会中,大学会培养出不同专业、各种类型的人才,大学毕业生要找到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岗位,才能发挥所长;在细胞社会里,在细胞中每时每刻都有新的蛋白质产生,只有被运转至正确的部位,并装配成具有结构正确的复合体,才能发挥其功能,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

同时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根据课堂内容播放动画讲解,结合声音、图像等多媒体手段,使复杂的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原理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如:利用多媒体演示细胞分裂的过程、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等。

总之,运用发散性思维将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在某些共通点上巧妙结合起来,配合以多媒体辅助手段,使抽象的细胞生物学理论变得形象生动。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列表比较法。教学中,比较法是一种常用的、有效的手段,采取列表的方式对相应内容进行对比,学生会感到知识体系清晰,一目了然,也有助知识体系的建立。例如,比较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特征,物质的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等,使教学内容条理清晰,学生非常容易掌握,达到了较好的复习效果。

(2)互动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采用组织课堂讨论的方式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实现课堂上与学生互动,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而非被动接受。并配合以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并重,逐步提高细胞生物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小组讨论合作法。通过组织课堂讨论、读书报告及组织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点评等形式,提高学生了解专业前沿进展的兴趣,也推动了学生积极思维,并且促进了学生思考和探索如何建立良好的合作方式,培养了其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例如,细胞生物学的课程讨论部分,组织学生 4人为一个小组做一份读书报告,选择感兴趣的题目,自行确定组员的分工形式,每组报告结束,由其他小组对其报告效果进行打分和评判,作为期末成绩的打分提供参考。

   实践证明,综合运用以上教学方式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有利于有效解决细胞生物学的教学上的难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以上是我们在细胞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践与探索,通过编排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践和多种教学方法、手段的综合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细胞生物学不再是难点课。

  

参考文献:

1. 韩端丹,洪琦.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课程间教学衔接探析.高等函授学报, 2010,23(5): 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