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管理会计的相关概念

管理会计的相关概念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14 16:20:4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管理会计的相关概念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管理会计的相关概念

第1篇

关键词: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

一、概述

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方面和经营风险的防范方面,企业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传统的财务会计从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等三方面可以准确和完整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内外部经营形式的变化,利用管理会计的思想解决企业产能高的问题和财务杠杆高的风险,有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的动力。在此背景下,本文从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角度出发,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对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旨在帮助企业改变管理的环境、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下面对会计的概念、财务会计的概念和管理会计的概念加以界定。

(一)会计概念

国内外的研究学者对会计的概念界定从会计的产生以来从来就没有停过,会计概念已经出现了两种主流的观点。第一种认为会计是企业的管理活动,会计除了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工具以外,根据会计属性和会计的职能角度来说,会计是企业一种管理活动;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会计是信息系统,既将会计整体视为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集合。虽然很多学者关于会计的认识究竟属于哪一种观点没有明确统一的结论,但是从会计本质确认和计量上是具有一致性的。首先,会计的计量单位是货币,其次,会计职能主要是执行核算和监督的职能,为公司的管理层、监管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企业一方面完善自身经营管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理解会计的概念和职能,我们可以将会计划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管理会计,另一方面是财务会计。

(二)财务会计

研究人员将财务会计界定为:依据财务会计制度和财务会计准则,在遵守国家会计法的前提下,企业的财会人员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全面、准确和完整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财务信息使用人包括企业内部的管理层和监管层,也包括企业外部的债权人、政府职能部门等利益相关者。因此,财务会计除了对内承担提供财务信息以外,还承担对外公布企业的财务信息职能。

(三)管理会计

研究人员将管理会计定义为:依据相关的管理方法和财务会计准则,在遵守国际会计法的前提下,企业的财务人员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和报告,找出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或者薄弱环节,采用必要措施和或者执行相应的计划,为公司的高管层进行经济决策或其他管理活动提供准确的管理会计信息,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旨在完成企业对内部的管理责任和相关的目标。

三、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比较研究

企业会计的两个分支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者既存在相同点,也存在不同点,两者相辅相成。下面从关联性和差异性两个方面对企业的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

(一)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我们从企业的价值指标和财务核算方法两个角度分析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关联性问题。从企业的价值指标角度来说,企业利用财务会计核算的方法对企业的经济业务内容进行核算和监督,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财务数据,同时这些财务数据可以作为企业管理会计的测试的基础,也是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分析和决策的基础。从财务核算方法方面来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具有相对独立的会计核算方法的体系,但是财务会计的核算方法和管理会计的核算方法又不能相互独立,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重合和交叉,并且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目标共同是将企业经济最大化。

(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差异性研究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两者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企业财务会计的任务是向企业外部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所需要的财务信息,而企业的管理会计是企业内部的高管层和监管层提供经济决策或者其他管理决策方面作为重要的依据,财务会计的直接目标和管理会计直接目标具有差异性。第二方面,企业的财务会计是对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并执行核算和监督的职能,在规定的特定时间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向内部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企业的管理会计是以财务会计的信息数据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方法反映和预测企业的信息活动,发现企业在经济决策或者其他方面是否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存在差异,出具的管理会计报告格式和内容没有限制性。第三方面,企业的财务会计对外提供财务信息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并且通过财务会计的信息具有全面、准确、真实和完整等方面的要求,而企业管理会计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求时提供信息不具有限制性,除了提供货币单位的财务信息外,还提供非货币单位的相关信息,同时该信息不具有法律规定的有用的信息。

四、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整合性发展趋势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对管理会计的需求和财务会计的发展日益急迫,作为企业各方的利益相关者来说,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他们对财务人员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和非财务会计信息从本质上来说是具有一致性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整合趋势越发明显。下面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整合性发展加以分析和研究。

第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和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素质财务专业人员进入工作岗位当中,站在了财务会计工作和管理会计工作的前线,他们将日常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企业的具体实践中去,他们成为了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复合型人才,为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整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第二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壮大,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整合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我国从20世纪末开始全面实施会计电算化,包括国内比较知名的用友软件供应商和金蝶软件供应商,国外比较知名的SAP软件供应商和Oracle软件供应商。他们很好为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企业可以将财务会计信息和管理会计的需要做好相应的关联,在企业需求特点的管理会计信息时,软件系统通过自动取数的功能满足信息的需求,同时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存在的相互交叉的部分在软件系统中关联存在,避免出现财务数据和财务分析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发生。第三方面,企业利益相关者对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提供的数据信息趋于一致化,即企业内外部信息需求者对综合性的财务会计信息需求日趋一致。第四方面,从企业成本管理的角度整合企业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利于企业节约成本。随着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整合,简化了财务职能部门的设置,减少企业对财会人员的需求,进一步坚定了企业的荣恭成本,我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更大的可能性。

虽然如此,但是对于两者的真正整合还是存在相当的难点的。归根结底,其主要是由于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中对成本的界定和认知是不同的,若想完成两者的真正结合则需要完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成本之间对应关系库的建立,才能使整合更具可能性。

五、研究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壮大和国际间交流日趋频繁,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纷繁复杂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不但要做好财务会计工作,更要做好管理会计工作,这不但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而且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壮大。现如今,由于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资源的配置,减少资源的浪费,企业需要完善财务会计工作的同时,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进行有机的融合,今年来,我国企业不断加强企业的管理制度,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减少,提高了管理水平,促进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机融合。本文对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从关联性与差异性两个角度加以比较研究,分析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对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整合性发展趋势的分析,旨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参考文献:

[1]都爱文.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性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05).

[2]曹改燕.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并存性[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02).

第2篇

在工业经济里盛行的以物为中心、为根本的哲学思想几乎渗透到社会机制的每一个毛孔,会计系统亦不能例外。传统会计系统在这种思想的“侵害”下,构成了维护“物力资本决定论”的重要制度安排。这种陈旧的社会机制与注重知识、以人为中心的知识经济在某些方面是相冲突的,甚至由此导致了社会人文秩序的混乱,人类也因此面临诸多“危机”与现实问题。因此,如何实现会计理论的“转换”,使其适应知识经济内在要求进而促进社会人文秩序的修复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会计理论体系中,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划分为财务会计系统和管理会计系统。由于财务会计系统相对于管理会计系统来说具有外在制度的“刚性”,因此管理会计系统可以成为会计理论“转换”的突破口。

二、传统物本管理会计的困境与人本管理会计的提出

历史学证据暗示,促进组织成功实现目标的信息需求推动了管理会计系统的发展和演化(阿特金森等,2009)。目前的传统管理会计系统在知识经济里备受诟病。从内容的横向来看,传统管理会计一直被限定在成本管理会计的范畴,直到卡普兰(Kaplan)和约翰逊(Johnson)教授在1987年合作出版的专着《Relevance Lost:The Rise and Fal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中才揭开了行业大反思浪潮的序幕(李玉周,2008)。

然而,这种“反思”又无意间导致目前的管理会计似乎成了各种管理会计工具的“合成词”,似乎管理会计就是一个“大杂烩”(阎达五,2004)。这正如余绪缨(2007)所言,由于这个学科的学术基础远未建立,因而无法取得“可敬重性”。近年来,有关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研究在国外极为盛行,国内学者也开始这方面的研究(樱井通晴,2001;王斌、高晨,2004等),但总把焦点集中于此,不免会使管理会计不断陷入“昙花一现”的怪圈。

本文认为,传统管理会计理论陷入困境,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管理会计秉持的理念或思想是“物”性的,即以“物”为中心、为根本的思想,强调的是物质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这在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工业经济里是相适宜的,但是在以知识和智慧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里就陷入困境。因此,本文提出,应构建以为人中心、为根本的价值创造的支持决策与管理控制系统,即人本管理会计。新的管理会计系统是与知识经济相适应,以促进人的知识和智慧更好地被使用或激发为目标的价值创造与管理控制的系统。

与传统物本管理会计相比,具体的差异体现在:首先,人本管理会计立足于以“人”为中心、为根本,注重的是“价值”的增值,聚焦的是价值,讲究适度成本,而传统管理会计立足于以“物”为中心、为根本,注重“成本”的节约,聚焦的是成本;其次,在人本管理会计中把人作为第一资源、第一资本和第一目的,人力资源是价值创造的源泉,将人与价值联系起来进行管理,理顺了源与流的关系,而传统管理会计依托的是物力资本决定论,认为物力资本决定一切;最后,在人本管理会计中,追求的是转移价值(C)的最小化和附加价值(V+M)的最大化,而传统管理会计追求的是利润(M)最大化和物质与人工成本(C+V)的最小化,这种变化带来的是管理思路的彻底改变(如表1所示)。

三、人本管理会计理论结构

人本管理会计是新提出的概念,它是为适应知识经济里拥有知识和智慧的人在生产活动中具有的支配作用而建构的新管理会计系统。新管理会计系统的建构,首先必须解决系统内在的结构。“结构”作为哲学上的范畴是指物质及其运动的分布状态,是事物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相互稳定的排列顺序、组合方式和互相制约、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依赖的关系总和。这种关系(结构)是系统保持整体性和具有一定功能的内在依据,是从系统内部对系统整体的描述(张文焕等,1989)。因此,人本管理会计理论结构是人本管理会计理论保持整体性和具有一定功能的内在依据,是从人本管理会计理论内部对人本管理会计理论这个整体的描述。

(一)人本管理会计理论结构的构建标准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因此,如何抓住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实质是正确认识系统内部结构的关键。本文认为,为了保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普遍适用性,理论结构本身必须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是检验研究结论是否抓住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实质、是否符合理论结构研究的根本目的。

本文认为,就一般意义上来说,理论结构的构建标准应该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构建的理论结构应能够使理论本身成为一个具有良好“新陈代谢”的系统。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实践在不断变化摸索的同时,内在需要理论不断的与时俱进,因此理论必须成为一个具有良好“新陈代谢”的系统。

(2)构建的理论结构应能够指导理论本身各组成部分的发展,应能够对新出现的、处在萌芽状态的新理论进行反映和指导。理论的各组成部分作为单个主体也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其发展完善的程度受制于单个主体与系统其他部分的关系即整体的理论结构的好坏。

(3)构建的理论结构应能够有效实现实践到理论的跨越,并能使理论更好地预测或展示实践的发展方向。理论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良好的关系机理能够更好地实现从实践到理论和从理论到实践的两次跨越。

(二)人本管理会计理论结构框架

基于前文的分析和人本管理会计结构的构建标准,本文认为人本管理会计理论包括人本管理会计概念框架、人本管理会计规则、人本管理会计工艺、整合性人本管理会计工艺制度四大部分。人本管理会计逻辑起点为人本管理会计概念框架,其承接于人本会计基础理论①;人本管理会计概念框架是人本管理会计规则制定的基础,起着指导和评价的作用;人本管理会计规则则是对人本管理会计工艺的具体指导;人本会计理论最终通过人本管理会计工艺作用于实践,从而完成理论到实务的整个过程。但这个过程必须落地于人本管理会计工艺与企业其管理系统的整合与衔接,完成这个整合与衔接则需要整合性人本管理会计工艺制度的构建。四者之间是一个逐渐“释放”的关系,越在前,稳定性越好;越在后,权变性越强,需要嵌入的情景也就越多(如图1所示)。

四、人本管理会计理论概念的框架

人本管理会计概念框架是人本管理会计与人本会计基础理论的接口,同时也是人本管理会计内部结构的基础,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本管理会计概念框架具有重要意义。关于管理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美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例如美国会计学会(AAA)下设的“管理会计学科委员会”确定八个概念作为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它们分别是计量、传输、信息、系统、规划、反馈、控制和成本性态。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研究非常少,孟焰为主持人的课题组(2007)认为管理会计的概念框架体系应由管理会计的目标、管理会计的假设、管理会计的原则和管理会计的要素四部分组成。本文认为,人本管理会计概念框架是将有助于指导、评估和发展人本管理会计规则的基本概念汇成一个连贯、协调和内在一致的体系,它既要体现从人本会计基础理论中“释放”所具有的衔接性,同时也要适应人本管理会计规则对实务指导所需要的相对灵活性和管理所具有的内涵,即它应该与传统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模式有所区别。 因此,笔者构建的人本管理会计概念框架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由四大部分构成,即基础概念、核心概念、衍生概念和相关概念。基础概念是关于人本管理会计中使用到的最基础、最一般的概念,这些概念的界定便于其他核心概念、相关概念、衍生概念乃至规则制定时进一步使用;核心概念,则是基于人本管理会计所承接的人本会计基础理论的直接释放而产生的,诸如人本管理会计环境、人本管理会计本质、人本管理会计目标、人本管理会计假设、人本管理会计对象、人本管理会计职能;衍生概念则是在核心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直接作用于人本管理会计规则的制定,诸如人本管理会计原则、人本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相关概念则是人本管理会计中使用到的除基础概念、核心概念、衍生概念之外的在人本管理会计规则、工艺中要使用到的基础概念,诸如伦理单元假设、道德共同体、商业伦理、人本管理会计师操守等。

五、人本管理会计规则的框架

(一)人本管理会计规则的含义与特征

人本管理会计拥有一个普遍理解的概念体系之后,其进一步的释放则是具体规则的制定。诚如前文所述,目前西方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制定管理会计准则(孟焰,2007)。本文认为,管理会计倾向与财务会计有所不同,其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叫准则比较不妥,“规则”较为合适。“准则”和“规则”只差一字,区别也就在于此。“准”具有批准、照准、准许之意,而“规”《说文》曰,规有法度也,亦含模范、典范之意。

因此,准则相对而言强调准许、允许,具有比较强的强制性,比如财务会计准则是相对具有外部强制遵循的效力。人本管理会计则不同,它是由群体共同制定或形成的模范或典型做法,即比较好的惯例。当然,规则也具有一定的要求遵循的效力,只是效力程度比准则弱一些。本文将人本管理会计规则界定为依据人本管理会计概念框架,结合人本管理会计实践环境制定的指导人本管理会计实务的可供参考的方法和制度规范。

其主要特征有:

(1)人本管理会计规则是指导性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2)人本管理会计规则是以人本管理会计概念框架为基础,并受其指导;

(3)人本管理会计规则是相对稳定的,它会随着现代管理学和现代组织学的发展而相应发展;

(4)人本管理会计规则突出强调道德目的下的道德原则(公正、善、人道等),并将其作为仲裁和处理企业内部利益管理的基石;

(5)人本管理会计规则是以一定的企业文化环境为适用标准的,即人本管理会计规则较好地适用于具有以人为中心、为根本的组织文化的企业;

(6)人本管理会计要求适用的企业是处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对于其他市场类型中的企业仅具有参考意义。

(二)人本管理会计规则的结构框架

人本管理会计规则的制定目前几乎是个空白,国外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传统成本管理会计准则领域有所涉及但只处于初步探讨阶段,国内在此领域目前还处在争论是否应该存在管理会计准则这一问题上。目前主张制定管理会计准则的代表有杨雄胜教授和孟焰教授带领的课题组。

杨雄胜教授在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于1999年10月在南京大学召开的“管理会计与应用专题研讨会”上以《中国管理会计准则制定问题》为题作了主题报告,介绍了美国管理会计准则方面的情况,提出中国制定管理会计准则的必要性。其所设想的中国管理会计准则包括11个方面的内容:管理会计定义及基本活动、管理会计基础工作准则、单位内部实物控制准则、内部会计控制准则、会计预测决策准则、预算管理准则、成本会计准则、责任会计准则、会计政策制定及执行准则、会计组织职责准则和管理会计实务评估准则。孟焰所带领的课题组(2007)认为可以像制定财务会计准则那样,对较为成熟的准则加以制定,不太成熟或把握性不大的可以暂缓。他们认为管理会计准则主要包括作业管理准则、时间管理准则、责任管理准则、目标管理准则、成本管理准则和预算管理准则。

本文的观点是,准则的强制性色彩过于浓厚,定位为规则比较合适。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管理是内部自己的事情,外人无权干涉,但是可以基于先进的理念、现代管理思想和现代组织学制定人本管理会计规则。如果我们制定的人本管理会计规则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这种规则就可以逐渐以自己的品牌得到企业的青睐,一则可以用人本管理会计规则指导和规范企业管理,修复社会人文生态;二则可以促使人本管理会计规则自我更新走向完善。那么,人本管理会计规则到底应该如何构建呢?基于结构主义哲学观,本文依然从人本管理会计规则内部结构来论证。

在确定人本管理会计规则的结构之前,必须首先确定人本管理会计规则内部要素的组成。由于有人本管理会计概念框架,因此人本管理会计规则不需要设定类似我国财务会计基本准则的基本规则,而只需从具体规则开始。但是关于具体规则应该包括哪些部分,目前没有一个现存的观点。这可能与传统管理会计本身不成体系有关,但是本文要构建的人本管理会计是一个逻辑一致的完整框架体系。因此,人本管理会计规则的要素和结构的研究依赖于一般科学方法论中最核心的部分――“三论”,即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这三论又以系统论最为基础,三者融合在一起。基于此,本文认为人本管理会计规则首先应具有系统完整性,即人本管理会计规则的要素内容应能够完整地包括企业全部管理实践。根据普遍接受的管理程序学派的观点,管理为一种程序和许多相互关联的职能。它可以被界定为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

过程(徐国华等,2006)。 因此,人本管理会计应涵盖从组织目标的形成,到组织目标实施的全部过程。整个过程中人本管理会计应实现通过信息的形成和信息的处理达到有效控制与管理的目的。本文认为被界定为以人为中心、为根本的价值创造的支持决策与管理控制系统的人本管理会计,其规则依据管理程序学派的程序化思想可以设定为:组织战略形成规则、战略具体行动化规则、战略行动单元的分解与行为单元链动态化成型规则、整合单元链的资讯构面与价值管理规则、人本管理会计报告规则、人本管理会计报告分析与战略反馈规则六大部分。 这六大部分从具有组织统帅作用的组织战略开始,围绕如何实现组织战略进行由整体到局部、由先到后,一环扣一环的顺序展开,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体现了时间顺序和程序化的思想,完整地覆盖了企业行为价值管理(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管理环节)的全过程(如图3所示)。

具体来说,组织战略形成规则是对组织战略形成的惯例和做法所进行的规定;战略形成之后,则要将战略转化为操作层面的具体化的行为,因此这个过程的制度规范和做法为战略具体行动化规则;战略具体行动化后,接下来最为核心的环节是将战略具体行动化形成的战略行为单元的战略性议题或目标进行分解,形成更具体的行为单元,这个行为单元具有动态的特点,根据时间维度进行动态的调整形成相对稳定的行为单元链;行为单元链成型之后,则进入最为关键的基础操作层面,这个层面是要围绕行为单元链进行成本、时间、质量、弹性、价值等顾客价值主张要素的整合与分析,这是一个最复杂、最繁琐的环节,它将产生大量行为价值信息和进行密集控制管理过程;对整合单元链的资讯构面与价值管理中形成的大量人本管理会计信息,进行归集整理与分析形成人本管理会计报告;人本管理会计报告主要是面向整合单元链的价值管理与资讯构面的信息集成,而完整意义的信息反馈,则需要在对人本管理会计报告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整个流程的战略反馈,从而确认和修订组织战略形成的内容。这个过程是一个信息流转的完整的闭环(如图3所示)。

六、人本管理会计工艺的分析范式

人本管理会计规则的制定是对人本管理会计概念框架的“释放”,它为企业提供了运作的参考标准。有了参考标准之后,则是进一步的技术实施,这种技术实施概括来说,就是“程序与方法”――工艺。人本管理会计理论最终是通过人本管理会计工艺作用于实践。也正因为这样,人本管理会计工艺是人本管理会计理论框架构建中最核心也是最具有挑战的。它构建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人本管理会计理念是否能够得到实施,决定了管理会计是否能够获得应有的“敬重”。传统的管理会计就是因为这一部分无法有效驾驭各个要素而使整个管理会计呈现一盘散沙的局面。笔者认为管理会计要在面临其他学科的“挤压”时能立足,首先应确立一个能够得到普遍认可又能反映人本管理会计理论内涵的分析范式。

对人本管理会计分析范式的确定,必须首先立足于人本管理会计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这一本质属性。作为人造系统,它是人们为了企业管理这一复杂问题设计的复杂系统。因此,借鉴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钱学森等,1978)――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人本管理会计系统进行构建,具有科学性和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系统工程的研究与应用中,人们逐渐探索、积累和总结出多种模式的科学工作方法和程序。其中具有很大代表性的一种是“霍尔三维结构”即系统工程三维结构分析。它普遍被认为是解决硬系统工程的成熟的方法论,将硬系统的构建分解为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三个相互联系的维度。本文认为人本管理会计系统不仅是工程领域的硬系统,而且也是一个社会领域的软系统。

因此,以此为借鉴,以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或空间维)作为一个三维立体结构的分析范式,融入硬系统方法论和软系统方法论的优秀元素展开对人本管理会计工艺的构建②。通过这三个方面用空间直角坐标系统形象地表示出来,不仅为人本管理会计系统的构建提供了一个三维立体的结构分析范式,而且也为系统构建之后解决复杂的人本管理会计系统问题提供了比较科学的思想方法。

(一)人本管理会计过程设计:时间维

诚如前文人本管理会计规则的论述,对于人本管理会计来说,应涵盖从组织目标的形成,到组织目标实施的全部过程。因此人本管理会计过程以时间为维度设定为:组织战略形成、战略具体行动化、战略行动单元的分解与行为单元链动态化成型、整合单元链的资讯构面与价值管理、人本管理会计报告、人本管理会计报告分析与战略反馈。

(二)人本管理会计工作方法步骤设计:逻辑维

人本管理会计过程设计是按时间的进程将人本管理会计活动分为六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的处理可以按逻辑关系将活动分为六个方法步骤,即三维分析范式的逻辑维。这六个方法步骤依次为:明确议题或领导意图、形成目标、广义建模、优化方案、形成结论或建议、效果评价(如图4)。这六个方法步骤反映的是时间维中任一阶段的全部思维过程。

(三)人本管理会计知识结构或空间设计:知识维(或空间维)

人本管理会计工艺过程的实现,离不开人本管理会计系统所在环境的知识结构或空间设定。对于企业来说,人本管理会计系统工艺活动分布在企业组织行为单元链的各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即是其空间设定。人本管理会计工艺的时间维与逻辑维都可以与各个空间匹配组合。与此同时,时间维与逻辑维的各个阶段或步骤也都需要一些共性或与具体企业所在行业相关的知识和各科专业知识。这里知识有些是共性的,诸如商业、法律、心理、管理学等;也有些是与企业所在行业相关的,比如建筑行业的企业需要建筑知识、医药行业企业需要医药知识等等。这些知识在人本管理会计工艺流程中是必须具备的,没有这些知识的配备是无法系统解决各项议题和高效完成企业价值的增值的。

综合以上三个维度,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或空间维)构成了人本管理会计工艺构建的三维立体结构分析范式(如图4所示)。在这个分析范式中,以系统思想为指导,用时间维分解了人本管理会计的工艺过程,然后以时间维分解下来的每一个过程段为议题基于逻辑步骤展开解决,而在此过程中每一小部分都置放在特定的知识域或空间域中,如此相互交错、彼此互联将人本管理会计工艺清晰地分解,从而组成一个具有立体思维和系统解决问题的人本管理会计工艺的有机框架。

在这个三维分析框架中,实体空间反映的是人本管理会计工艺的某个程序阶段进行的某个方法步骤所需的相应专业知识或所处的空间位置,从而清晰形象地构建出人本管理会计解决系统问题的工作程序与方法。如在图4中,实体A反映的是在人本管理会计工艺中整合单元链的资讯构面与价值管理阶段进行优化方案活动所需的管理知识或在销售行为单元进行整合单元链的资讯构面与价值管理的方案优化。

第3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 内部控制 经营管理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末期管理会计在西方各国的发展过程中传入我国至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在此过程中,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发展一直不尽人意,至今还未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体系框架,甚至其基本理论问题尚未得到清晰的界定,各种基本概念也是有待规范和统一。自从管理会计传入我国以来,多数研究理论来源于对西方管理会计的翻译、模仿以及单纯的理论推导,很少真正的去深入企业研究管理会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情况。由于缺少实际的调查研究,理论界开展对管理会计的研究难免会脱离实际、有些空洞、没有说服力等现象。这就使得我国大多数企业建立管理会计的积极性不高、认识不到位,阻碍了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世界各国对管理会计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务上都明显缺乏规范化或规范化较低。目前西方国家一般都有自己专门的管理会计师组织,来组织管理会计相关工作的研究和开展。而我国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甚至没有专业的学术期刊,这对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和阻碍。与传统的会计人才相比,管理会计工作者不仅要在专业知识方面、技能方面精通以外,还要在意识方面有所擅长。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会计人才,才能更好的去应用管理会计来为企业创造价值。管理会计研究和应用的领域狭窄。在管理会计的应用方面,其方法和手段也要视不同的需要而使用,视不同的经济组织性质、经营管理模式而异,实现企业的最佳经营决策和最高经营效率为最终目标。目前的管理会计研究和应用要打破传统模式,不断创新和发展。2011年1月1日起企业内部规范指引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我国大力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监督和管理。在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科学的管理制度俨然成为了企业提高决策水平、加强经营管理的重要支撑。在此大的背景之下,管理会计如何定位?其能否不断完善以致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能否可以和内部控制系统有机结合,共同实现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获得更多经济利益的目标?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二、管理会计研究现状综述

( 一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西方发达国家从20世纪前期奠定管理会计的发展基础开始对其领域的研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1919年,美国成本会计师协会成立,会计师和工程师开始有机的配合工作重点研究成本管理问题,从而对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20世纪初,在对有关本量利研究的问题上人,人们开始对成本形态有了初步的认识,到最终“本量利分析”方法逐渐融合于管理会计之中,成为20世纪前期以及以后的管理会计研究内容的重要方面;50年代现代管理会计在基本体系构建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对管理会计的目标以及与成本会计的区别都加以研究;自约翰逊和卡普兰发表了《相关性消失了——管理会计的兴衰》一书,在接下来的十余年间西方会计学界开始对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原有的传统管理会计知识结构和体系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和变革,并采用经验研究的方法来对管理会计进行实地的考察和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信息化环境下,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为更好的实施管理会计提供了更多可能的发展空间和技术支持,在此期间,人力资源管理会计、资本成本管理会计、环境管理会计以及社会责任会计等新的领域层出不穷,研究方法日趋多样化,理论基础也得到不断的扩展,可以说这门学科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其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熟的运用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日新月异,其发展前景令人振奋。

( 二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学者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会计相关理论,努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然而,早期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大部分主要是集中在财务会计领域。据有关数据统计在1996年至2006年10年间,从代表我国会计界最高研究水平《会计研究》共只发表174篇管理会计的文章,数量少且没有专门的学术会议和相关机构去进行引导和发展;冯巧根(1997)调查研究发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比较分散,不够规范,大部分都是集中在预算、成本性态分析以及责任会计等方面,但是均可产生一定的成效,这样的环境下致使管理会计在中国发展缓慢。据有关学者各项调查研究表明,20世纪末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和一些外资企业,国内的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对管理会计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应用;在学术界还没有形成一套严密而又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和专业期刊,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可谓是步履维艰。然而,目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管理的科学化进程,管理会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虽仍有一定的差距然已凸显有用性并引起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重视,中国会计学会亦不断开展“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研究总结与研究”活动,来促进我国会计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密切合作,并在大中型企业中开展典型案例研究,要将在中国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我国政府亦加强企业科学的经营管理水平,强化对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指引,不难看出在此背景下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将会日益突出。

三、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的概念及相关性

( 一 )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 1958年美国会计学管理会计委员会,将管理会计定义为:管理会计就是运用适当的技术和概念,处理企业经济信息,以有助于管理人员制定出合理的、能够实现经营目标的计划,以及为达到各项目标所进行的决策。管理会计包含着为进行有效计划的制定,替代方案的选择,对业绩的评价以及控制等所必要的各种方法和概念。国内外学者对管理会计目前尚无统一定论。笔者认为,管理会计是管理与会计融和,是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而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和科学的管理方式对经济业务进行控制,对业绩进行评价等的经济管理活动。其得到较多认可的理论基础是:在西方的管理会计进程中,一般认为经济学(如信息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对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以及审计学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组织行为学和会计学结合形成新的一门学科——行为会计学,可以运用行为科学相关理论和方法论检验会计信息,其发展受到经济学、组织理论、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政治学的影响,共同构成了管理会计丰富的理论基础。内部控制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生,随经济的发展而完善。最早的控制主要着眼于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侧重于从钱物分管、严格手续、加强复核等方面进行控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化,内部控制亦成为一项系统工程。COCO委员会在1992年提出1994年修改认可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对内部控制作如下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该定义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适用性,在这里给予采纳。

( 二 )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的相关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对管理要求的加强,一旦有了管理会计信息的相关需求,其存在便有了意义并在企业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过程中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1)与财务会计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企业会计系统。财务会计主要采用历史成本,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记录、总结和分析,对外以及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管理会计着重于面向未来,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向企业的经营者和内部管理部门提供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考核的相关信息。我们不难看出,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扮演的不同角色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会计方法体系。没有财务会计提供的相关数据资料,管理会计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功能就不能很好的发挥;相应的没有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只能在企业历史数据的基础之上进行分析,就不能很好的对未来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把握。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使现代的企业管理从整体上发挥最大的功效。(2)为管理者及时提供可靠、相关的管理信息,为内部控制打下良好基础。内部控制制度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点,其主要是指财会部门为了防止财务事故和其他违法行为的发生以及保护企业财产安全,而专门制定的一系列的会计处理程序和相关政策。管理会计的职责之一就是要预防和控制各种错误和弊端,并要及时、准确的查明原因采取纠正措施,为管理者提供可靠、有效的管理信息。这就为内部控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管理会计做的好,那么内部控制工作不仅减少了工作量还为其实施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基础。(3)为内部控制过程中实施岗位责任分明的标准化业务处理程序提供理论和方法。在内部控制过程中,要设计合理有效的组织结构以及进行合理的职务分工,实施岗位责任分明的标准化业务处理程序,来实现企业中责权利的统一。而管理会计方法的创新之处在于责任会计系统的实施。责任会计是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设立责任中心、编制责任预算、建立跟踪记录系统、进行反馈控制以及进行业绩考评。以贯彻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保证经营目标的一致性。而内部控制本身就是一种责权利相互统一的整体,因此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在内部控制过程中,企业中的股东、董事会以及管理层都在责任中心范围内履行职责、反映经济责任,管理会计就为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支持:如企业为了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提高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按照企业“总预算”把任务下达到各生产经营单位,建立相应的责任单位并进行规划和控制。使每个单位以及负责人明白自己的工作中心遵循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各司其责。最后对业绩进行考评和对比,以此来发现并解决问题,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提升。(4)为董事会业绩评价和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等提供相关信息。董事会的业绩评价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尚未形成全面统一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拿大管理会计师协会曾利用管理会计的平衡计分卡从四个方面20多个指标来计量董事会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在这里笔者认为,董事会评价指标可以在管理会计的基础上以企业长远发展为目标,进行战略性的企业定位。从广义的角度出发,将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会计系统有机结合,强力有效的进行提供企业的各种信息满足管理者多种信息需求来保证企业的长远、有效运行。(5)为内部控制研究提供更广泛的视角。从狭义的角度来看管理会计是内部会计报告,主要向企业内部管理者和经营者提供相关有用信息。目前对管理会计的理解已经扩大了其研究的范围和要求,其不仅要做好企业内部的管理相关工作,还要考虑市场、竞争对手以及相关政策等诸多外部影响因素,需要对企业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这对内部控制是一个很好的启示,每个企业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是在市场的大环境之下进行生存和发展,从多角度去分析和研究更能适应市场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更能较好的为企业服务。(6)两者有共同的目标追求。从管理的实践过程来看,控制是作为管理的一种手段或者职能来加强企业管理、规避风险以追求最大经济利润,而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为了内部控制的根本目标。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在企业的正常运作和发展过程中必要的控制手段和控制措施是不可或缺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企业内部控制是客观的存在是为企业长远的发展目标而服务的,这和管理会计最终目标是一致的,为两者有机结合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提供了现实需求。

四、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 )构建管理会计方法体系 管理会计的应用与推广不仅仅是方法和技术上的问题,其必须置立于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中国是具有浓厚民族文化的社会,管理会计的发展要立足于中国的现实以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作为指导,不能“就会计论会计”盲目的照搬西方经验犯教条主义错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是应用和发展管理会计的根本途径。

( 二 )提高对管理会计的认识 一方面从管理会计的目标来说,在传统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中其主要的目标是企业利润最大化(成本费用最小化),此目标虽然能给企业带来短期的收益,却以企业长远的利益发展前景为代价。现代的管理会计理念就是要打破传统、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在权衡利益和风险的过程中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另一方面,树立动态的管理观念。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在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处理能力逐渐加强的过程中,企业各部门以及与外界的联系交流十分便捷,管理会计为了更好的为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服务,就需要树立动态的管理观念,灵活的对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比较和选择。

( 三 )采用科学研究方法 目前为止,我国还未建立专门的管理会计组织机构,无法大范围的去实地调查研究,只能采用典型案例推广的方法去做调研。通过广大的研究人员在全国不同的行业选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将其应用管理的经验和收获加以系统的总结和分析,为建立完善的理论工作做好铺垫。实践出真知,在具体的现实环境中为理论研究带来丰厚的收获。

( 四 )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素质 任何事物的前进与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努力,在管理会计的应用与推广过程中会计人员的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会计在我国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现有的很多会计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全面的管理会计教育,这是在实践中管理会计发展缓慢的一个原因。所以,加强管理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管理会计工作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具有熟练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完备的管理理念、灵活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管理技巧,以使管理会计的效用最大化。

( 五 )创造管理会计发展环境 在我国体制对经营管理影响较大,长期以来我国政企不分,责权不分明,给企业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导致企业经济效益跟不上也阻碍了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在企业中建立良好的经营管理机制,相应现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号召,重视管理会计在其中的基础作用,真正使内部控制和管理会计在企业中有机的结合和使用,这将给企业带来长远的发展和收益。

( 六 )管理会计适当规范化发展 规范是指人们可以按照一套经过实践所证明过的、被人们所认可的、并能自觉遵守的标准或者准则来在现实中进行有效应用,其在应用的这一过程笔者认为可称之为规范化。任何一门学科是否可以规范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门学科的发展和应用。管理会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会愈发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那么其规范化处理将会对企业进行高效率的经营管理产生莫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广大的理论界和实物界的共同努力,早日建立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使管理会计可以规范化发展。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在不同的企业类型中有着不一样的经营管理模式,即使是同一类型的企业具有相同的经营管理方法其所面临的内、外部经济环境也不一样。并且管理会计的处理方法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在不同的企业同一种管理会计方法也可以有不同的适用性。因此,要对管理会计进行全面的规范是不太现实的,应该遵循适度原则,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理论、概念以及通用性比较强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规范化。最后要说的是管理会计规范化面临着很多的难题,这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 七 )构建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管理会计的应用不只是技术性问题,其在学习和应用过程中还要以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作为引导。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多文化的国度,多强调集体主义和国家利益至上的民族观念,这就注定了我国的管理会计会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在必要时个人利益要为社会利益作出牺牲和让步。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还未建立,在我国讲究诚信、敬业、正直、懂法守法的社会背景之下,这将是我国建立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

参考文献:

[1]孟焰:《论管理会计的规范化》,《会计研究》1997年第3期。

[2]孟焰:《面向21世纪的中国管理会计》,《会计研究》1999年第10期。

[3]张连录:《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财会研究》2010年第7期。

[4]冯巧根:《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会计研究》1997年第7期。

[5]柴芳云:《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评价》,《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第4篇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概念;环境管理会计;生态会计;社会责任会计

会计的发展同社会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客观上要求会计必须改革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就是因面临生态环境问题而为管理会计领域创造的一个新的理论发展空间。

一、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概念要点

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是一个以关注企业的价值增值,从而实现企业核心能力的培植、巩固及提升为特点的管理会计新领域。作为现代管理会计发展的一个新领域,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是一个由管理会计向生态环境管理领域延伸的知识结合体。它以改进生态经济效率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搜集、加工、整理与企业生态环境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据此来协助管理当局确立基于生态经济系统的决策、控制、业绩评价等的一个信息系统。这一系统的作用在于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与生态环境相关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实现企业行为结果与社会及长远利益目标的一致性。

其研究思维是以现代企业为一个生态经济系统。研究的时间跨度既包括过去、也包括现在和未来;研究内容与企业的总体战略决策同企业内部的各个层次、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经营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紧密结合,并将新兴的生态环境管理理论与先进的生态环境管理方法和技术贯彻始终,以促进企业环境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企业的综合绩效采用生态经济效率指标评价,发挥了前导性指标的职能。从计量方式看,货币单位计量与实物单位计量相结合,表现企业的财务业绩和环境业绩。融合生态经济学、环境管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其决策支持模式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化。

二、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产生的必要性分析

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的产生是源于人们把生态环境要素作为经济增长因素中的内生变量,将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纳入企业的管理决策要素之中,进行现代企业的生态经济管理实践。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

可持续发展是立足于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模式,是在全球面临经济、社会、环境三大问题的背景下,人类从自身的生产和生活行为的反思以及对现实与未来的忧患中领悟出来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之后,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都以前所未有的热情积极参与到世界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保护运动中来,企业行为不仅受到政府法律法规的约束,而且还面临保险机构、金融市场、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监督,从而迫使企业主动采取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一系列经济行为。例如,“污染者付费”原则逐渐在企业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行动中被接受。经济事实的发生、发展都需要会计活动来加以反映、监督和提供决策支持,然而,传统会计理论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导,以价格机制计量经济事项,以利润为衡量业绩的重点。在此背景下,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经营决策完全考虑利润底线和市场占有情况,忽视了生态效率。由此可见,传统会计理论受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严峻挑战。因此,有必要对传统会计理论进行完善和发展,以使之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的时代产物。

(二)获取企业竞争力的需要

我们知道,管理会计新发展阶段的主题是培植企业核心能力。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形式。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表明,今后的企业竞争、市场竞争不仅是产品质量、商品价格、服务优劣、促销手段等方面的竞争,而且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竞争。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优势,谁就能在这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处于领先地位。美国《企业与环境》一书的作者乔格・温特认为:“总经理可以不理会生态环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将来公司必须善于管理生态环境,才能赚钱。”它标志着现代企业管理由单纯追求利润的目标向追求经济效率与生态效率相统一的目标转变,现代企业经营活动由外部不经济的经营管理方式向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性相统一的经营管理方式转变。企业竞争力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竞争优势不仅来自于交货期(T)、质量(Q)、成本(C)、服务(S)等具体产品特性,而且还体现在绿色企业形象、清洁生产、产品使用后处理和再利用等与环境保护、资源有效利用等一系列环境友好措施上,使企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到最小,不断开拓一个又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因此,从前瞻性的角度,对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方式进行创新和再造十分必要。以生态经济系统方式为根本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的创立正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战略与企业管理方式在生态环境要素领域的结合点。

(三)建立现代企业生态经济管理模式的需要

众所周知,管理会计与企业管理实践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企业是一个闭合的生态经济系统。现代企业生态经济管理就是要达到这样一种规范:既能使生态系统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以满足提高企业经济效率的需求;又不超过生态系统内自我稳定机制所允许的阈限,以维持生态经济系统的动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与现代企业生态经济管理实践相结合的管理会计,应与时俱进,使自身理论和方法得到不断创新和发展,以迎合企业管理生态化的需要。由此可见,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构筑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系统则是顺应时势的一大紧迫任务。

三、与几个易混淆概念的关系

目前,与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有关的概念较多,极易引起误解,且概念不统一、视角不一致,使得研究者失去了进行此研究和学术交流所应有的共同“语言”与出发点,从而不利于此研究的进一步开展。从规范研究的立场看,进行有关概念的探讨是必要的,也是理论研究深入所必需和必经之路。

(一)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与社会责任会计的关系辨析

“社会责任会计”概念首次出现在美国的戴维・林诺维斯所撰写的《会计职业与社会进步》一文中,该文章发表于美国《会计师》杂志1968年第11期。1973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确立将履行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企业会计报表的一项重要目标。社会责任会计是社会福利经济学的延伸与拓展,它源于西方福利经济学的社会责任观念,认为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义不容辞的一项义务,范围扩大到企业对环境保护、社会发展、职工和公众福利等应负的社会责任,企业只有在完成了社会福利目标后还能获得令人满意的利润,才能说明其履行了社会责任。20世纪80年代前,西方会计理论界的主流观点认为,环境责任是企业所负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因此,社会责任会计包括了企业环境会计的内容。但是,由于社会责任会计的难以操作性而导致其迟迟不能投入使用,同时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于是企业环境会计就从社会责任会计中独立出来并得以不断完善。由此看来,社会责任会计与环境会计之间存在着历史渊源关系,但两者在内容和侧重点上存在区别:一是涵盖内容不同。前者涵盖面广,不仅包括生态环境责任,还包括职工教育、安全、公共福利、就业等;后者内容限于生态系统与企业生产经营系统相互交织的那部分经济活动以及单纯的环境活动。二是关注焦点不同。前者关注的是社会效益;而后者关注自身效益,即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基础上,追求经济效益的增加和长期性。而作为企业环境会计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也具有企业环境会计所具有的上述特征。

(二)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与环境管理会计的关系辨析

环境管理会计是作为考虑生态环境因素的传统会计中的一个分支,是对传统管理会计系统的修正,主要以货币形式计量与生态环境有关的活动所产生的财务影响。与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相比较,环境管理会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环境管理会计反映的对象主要涉及与生态环境因素有关的一部分经济活动,比如企业环境税的缴纳、环境罚款的支付、环境污染的理赔、环境管理支出、环境投资和环境损失等;但不涉及企业的环境活动,如企业的环境政策的制定、环境教育的实施、排污水平和环境质量的监测等。

2.环境管理会计注重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环境成本效益与企业利润目标的内在一致性,未能反映企业作为一个生态经济系统而寻求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内生态效率与经济效率的内在统一性及可持续发展。

3.环境管理会计的决策重点在于产品的制造过程,主要针对产品生产阶段采取污染预防措施,难以实现生态经济管理模式。

但是,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能在上述三个方面显示它的优势和特点,表现在:把企业索取的资源和环境要素以及从各种渠道释放到生态环境中的物质纳入其研究范围。以企业行为和生态系统之间的互动过程及其结果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包括与生态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及单纯的生态环境活动等两类企业活动。从会计计量属性的角度,上述企业活动所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有:一是与生态环境有关的企业活动所产生的财务影响,主要以货币形式计量;二是企业活动所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主要以实物形式计量。以实现企业扩展的生态环境受托责任为研究起点,以现代管理会计的主要工作属性(决策、控制和业绩评价等)这一研究主线贯穿全部,将现代管理会计的一些基本思想和方法融入到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中,通过对现代管理会计方法的改进和与企业生态环境管理手段相结合,实施以生态经济效率最优和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的生态经济管理模式。

(三)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与生态会计的关系辨析

“生态会计”这一概念虽尚未多见,但在有关书刊尤其是国外文献中已有论述。在欧美等国家,通过实施各种环境法律法规,使生态会计作为一个实质性会计新领域而产生,并被作为许多公司必须向监管机构呈报的排污检测报告的基础。生态会计是指“应用传统会计的原则和方法,采用生物物理单位收集、分类、分析和传递环境影响的信息的过程。”在实务中,生态会计的重要性远远超过社会责任会计。与传统会计一样,生态会计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数据的分类、收集、记录、分配、分析和传递。考虑到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还不能依靠环境经济学等将企业所有的环境影响采用货币指标反映,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主要通过环境干预,采用编制物质流量表、生态影响评估等实物计量手段来反映与控制企业环境行为。生命周期评价是最常采用的一种手段。按照信息使用者的不同,生态会计可分为内部生态会计与外部生态会计。内部生态会计与环境管理会计相结合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可见,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与生态会计在内容上既有交叉,又有各自的侧重点。其中,内部生态会计从属于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的范围之内,而外部生态会计则是游离于其范围之外。

总之,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属于企业环境会计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环境会计按照主要的计量方式及反映的内容不同,包括涉及生态环境要素的传统会计与生态会计,而环境管理会计按信息使用者又可分为环境财务会计与环境管理会计。生态会计按服务对象的不同划分为内部生态会计与外部生态会计。环境管理会计与内部生态会计两个分支系统则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概念的基本内涵。

【参考文献】

[1] [德]史迪芬・肖特嘉,[澳]罗杰・布里特.现代环境会计[M].,李建发主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 Schaltegger Steffan, Rogger Burritt, Contemporary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ssues, Concepts and Practice [M]. Green-leaf Publishing, 2000.

第5篇

企业管理会计应当持续创造价值。那么,什么是“价值”就成了企业管理会计的一个基本问题。

细细思考,在管理会计研究中,我们很少有对“价值”进行过定义、界定和明确。我们在很多场合泛泛地运用“价值”“价值量”等概念,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概念过于宽泛无法界定同时又很难用技术工具衡量,因此这些概念在管理会计实务工作中显然无法使用。

管理会计中的“价值”特征

笔者认为,企业管理会计中的“价值”,应该能满足我们通常所说的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需求,至少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的特征。

一是可以明确界定,有比较确切的内涵和范围,即会计所说的“确认”。虽然管理会计的确认标准可以根据企业需求确定而不一,但能够“确认”应该还是管理会计的一个基本要求。

二是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能够通用于管理会计的各个领域,包括营运规划、管理决策、成本控制、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等。我们不能在管理会计的不同环节、不同领域使用不同的价值概念,否则根本无法建立起系统的管理会计应用体系。

三是可以计量,这也是管理会计的“价值”最重要的一个特征。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等最主要的专业区别之一就是“计量”,否则,管理会计将与其他的管理混合在一起。

比如,营销管理中常用的“顾客价值”概念,虽然对于营销管理非常有用,但是顾客价值在实际中很难计量,也很少有企业甚至几乎没有企业可以计算出顾客价值。如果管理会计中的“价值”也是模糊而难以计量的,那么管理会计就失去了应有的技术含量,在实践中也很难发挥良好的作用。如果管理会计不具备计量的特征却又插手企业的方方面面管理活动,会给人造成一种企业所有的管理活动都可以纳入管理会计范围、管理会计什么都可以管,但是管理会计实际上又什么都管不了的情况。

四是可以标准化,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不同的企业,指的是同一个概念和内容。因为标准化,管理会计的“价值”概念才可以得到广泛地推广和运用。

五是符合管理会计实践的需求,可以在规划、决策、控制、评价中得到一贯而有效的运用。

与管理会计的“价值”相关的范围包括成本、效益、净现值等。管理会计的早期发展阶段,价值的主要体现是成本,也就是关注企业的“投入”;后期发展阶段,价值的主要体现是效益,也就是关注企业的“产出”;最后,价值的主要体现不仅关注投入和产出,更主要的是产出和投入的比较,也就是关注企业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相比较后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调整后的经过贴现净现值。

笔者认为,以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的现值作为管理会计的“价值”的核心,可以满足上述特征,从而构建起一个严谨、逻辑一致的概念框架:一是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可以明确界定。自由现金流即企业在维持原有营业规模的基础上,企业通过经营活动所取得的现金净流量。二是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可以具有很好的包容性。

比如管理会计中的重要概念“成本”,其实就是现金流的流出;“经济效益”,就是净现值等等。三是可以计量。四是可以标准化,不同企业、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都可以统一到同一个标准。五是可以在管理会计的规划、决策、运营和考核等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加以运用。

以现值为基础进行管理和考核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会计终极目标———提升企业价值———也就是提升一个企业“风险和报酬平衡下的企业自由现金流现值”。一个企业所有的业务都应该围绕着这一价值目标来开展,企业财务部门也以此为切入点来开展管理会计的实践。

例如,企业在进行战略规划时,其他业务部门考虑国家宏观经济、自身竞争优势等等因素,而财务部门在战略规划中发挥作用时,则需要考虑已有的类似项目的净现值多少、风险大小等问题,而不是泛泛而谈规划的好坏。这是需要可计量的数据来支撑我们的价值判断的。我国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并不缺少记账、算账、报账的会计人员,但是缺少这种具有战略视野、能够整理竞争者动态会计信息、判断未来盈利信息和行业变化并能进行适当量化的高级人才。

再例如,企业在进行管理决策,比如投资决策时,管理会计就必须进行类似项目净现值、内含报酬率、风险敏感性分析等对项目的价值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否则就成了空谈。而这些分析,都是以现金流及净现值为基础的。

第6篇

摘要:为适应企业内外部的激烈市场环境,我国企业必须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理会计直接为企业管理提供服务,是现代企业管理与会计的有效融合,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的企业在应用管理会计方面已经十分普遍与成熟。本文从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基本内涵与相互之间关系的探讨为出发点,对二者融合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分析,并以全面预算为切入点对二者的融合性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融合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与关系

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

学术界关于财务会计的概念并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定。但是,不论是国内或者是国外的理论界都认为财务会计是包含提供财务信息的结果、提供财务报告,并与企业的管理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的活动过程。

“管理会计”这个名字最早是出现在美国著名的会计学家奎因坦斯出版的《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这本著作中的。此后,国内、国际的学者们纷纷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研究、界定,综合国内外学者们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可以将管理会计简单定义为一种管理活动或者管理过程,它的主要职能是为了进一步改善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价值增值。管理会计的方式是为企业内部人员提供实现经营管理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并通过信息的反馈作用从而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的全面控制。

2.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属于会计体系中的基本内容,但是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各具特色,财务会计主要是对外,管理会计主要是对内。但是,不论是管理会计还是财务会计,它们在基本的操作技能、资料的处理、最终的总目标等方面都是一致的。可见,两种会计模式之间并不冲突。管理会计作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必要性

为了全面推进我国会计水平的整体提升,我国逐渐在全国加强了对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2014 年1月29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将其做为全面推进我国管理会计工作的总纲领。

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管理决策层需要获取更多、更完整的财务信息类型和内容,为其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参考,这就需要财务会计信息和管理会计信息共享。财务会计信息主要反映企业经济活动中可用货币计量的信息,且是已经发生的历史经济活动;缺乏无法用货币计量的信息、面向未来的前瞻性信息等;而管理会计信息则能弥补财务会计信息的不足,使企业管理决策层能对企业经济活动开展全程管理决策。同时,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紧紧围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管理核心,以提高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挖掘企业内在的经营潜力,改善企业的经营效益。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能将财务资源整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因此,加强管理会计在各企业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可行性

在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财务会计比较注重企业实际运行情况的整体记录与总结;而管理会计的主要目标是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他们在管理的过程虽充当不同的角色,但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编制有限,一般未单独设置管理会计岗位,这意味着财务人员既要承担财务会计的工作又要承担管理会计的相关工作。财务人员素质及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会计核算制度化及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提升等,可以使现有财务人员的财务会计工作更高效,管理会计工作更细化,在实际工作中实现有效融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多中小企业管理决策层已意识到传统会计管理工作的缺陷,对企业内部会计管理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会计管理的职能重心应由传统的注重监督与反映职能转变成以管理与服务职能为主。

四、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性运用———以全面预算为切入点

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充分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各种财务、非财务资源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规范的分配、控制、考核,从而能够实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组织与协调,完成企业既定经营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预算环节涉及到企业内部对未来的估计,用于与预算指标进行对比的实际数据主要来自财务会计系统,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会计、财务会计活动中的重要融合手段,在二者之间建立了一种关联与联系,在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了企业的组织管理目标。

1.在预算编制中的融合

在我国企业的实践中,最典型的、最常见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点就是全面预算管理。在全面预算的编制过程中,不论企业站在哪一个角度进行预算的编制,都是通过制定一定的产量、成本、现金收支等预算的过程,而其最终的落脚点是财务预算,即:实现对企业的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的预期上落脚。可见,预算的编制过程中企业对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总体预测都将体现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这些终点上。

全面预算管理是管理会计的职能范畴,但其实际很大程度上仍是依赖财务会计信息,且受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制约,只有二者相互耦合、相互补充才能实现预算目标。

2.在预算控制环节的融合

要想使企业的全面预算真正发挥管理与控制的功能,不仅要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规范的预算编制,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预算控制体系,在企业内部形成计划———控制———反馈———考核的循环过程。由于企业的全面预算与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激励机制、预算的动因等密切相关,因此决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为了预算而预算的局面。企业的预算经过反馈、考核、修正、对照最终形成一种双向反馈的机制。可见,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全面预算中对比、考核的信息搜集系统其实就是对企业会计信息的搜集。

总之,管理会计理论的扩展对企业的实践与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新的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管理会计价值思维、理论体系的更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愈加凸显。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将始终贯穿与会计管理的过程中,为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升、经济利益的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程艳.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财会研究,2011(02): 52-54.

[2]李秀柱.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J].华章,2013(18):42.

第7篇

一、管理会计应用中的问题及原因

1.管理科学本身的局限性

任何一门学科是否具有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是该学科能否独立成科并不断发展和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该学科能否在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的关键,对某一学科领域的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所产生的系统性的理论应能够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并对实践的发展起指导作用,从目前管理会计的发展来看,管理科学他缺乏规范化的理论体系的指导。管理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表明,以泰罗科学管理学说为基础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的不完整,及其本身的局限性严重影响着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

2.管理与会计的结合存在脱节问题

管理会计并不是管理与会计的简单结合,而是两者的有机结合,管理与会计的结合还涉及到会计环境的问题:

(1)企业经营决策者对管理会计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会计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向企业的经营决策者提供经营决策的信息,并协助当局进行正确的决策。如果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只知道经营,不懂得管理,不会分析理解会计资料,就不可能利用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从而使得管理会计在企业中难以普遍应用,。此外“长官意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也阻碍了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实践也说明一个组织的领导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着管理会计发展的前途。

(2)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运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会计人员知识层次、知识结构、会计价值观及其职业水准。它不仅要求会计人员懂得现代管理科学、数学、统筹学、经济学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应当了解心理学、行为学等这些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但是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还比较低,突出表现为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准不很高,在会计披露上弄虚作假,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再加上管理会计本身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就更高,这些因素均不同程度上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

(3)国家的经济政策、政治法律对管理会计应用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出台颁布了许多经济方面的法律,如《公司法》、《反不>,!合同法》等,来规范我国的市场行为,但总体上我国的法律体系,尤其是经济法律还不健全,这些法治的不够健全、不完善使得管理会计在给企业提供经营决策的信息的有用性、相关性方面大为减弱,再加上执法上的不规范使得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运用缺乏一定的保证。

3.大量数学概念的运用增加了其复杂性

由于管理会计侧重于对企业经济活动“量”的方面进行规划和控制,所以管理会计的一切活动,包括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等都无不用到数学的概念、方法。而且从管理会计的发展史来看,管理会计越发展,所运用的数学概念就越来越深,但事实上,大量数学概念的使用,不仅削弱了管理会计的可理解性,而且更增加了其复杂性和模糊性。

二、管理会计应用的对策

管理会计在推行中存在的问题是不容置疑的,本人认为主要应该解决如下问题。

1.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是推广管理会计的根本途径现阶段,中国式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很薄弱,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仍局限于国外情况的翻译介绍。而中国的国情西方国家是有很大差别的,这使得被全盘吸收的西方管理会计很难在中国企业普遍应用。所以要推广管理会计,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

(1)中国管理会计的定位问题。我国的管理会计应定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密切结合中国企业实际情况,便于广大会计人员、管理人员操作运用这一水平上。

(2)中国管理会计规范化问题。人们对该学科知识的掌握,主要来自教科书,但教科书的内容体系能否尽可能地规范化,则直接关系到该学科的推广和普及应用的程度。同时由于当今世界正处于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和应用的时代,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处理、储存、输出等也愈来愈依靠计算机来完成,而编制管理会计通用软件又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管理会计的规范化。

(3)认识中国管理会计发展的规律性。中国式管理会计体系应将管理会计在实践中应用的成功经验加以科学、系统的归纳和总结,特别要加强典型案例研究,使我国管理会计研究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路,并从中找出管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利于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

2.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创造良好的管理会计应用环境

企业的体制和会计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必然要求管理会计的运用,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政府职能的错位,导致企业政企不分,责权不明,造成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也阻碍了管理会计的应用,使得管理会计的许多方法显得毫无意义。

3.培养企业领导者的管理会计意识

与会计人员相比,企业主要领导者的管理会计知识和素质培养可能更重要。提高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企业领导已经成为最为关键的因素。如果企业领导没有一定的管理会计意识,他们将不会考虑会计人员在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中的作用,即使会计人员水平再高恐怕也难以发挥作用。要增强企业主要领导者的管理会计意识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今后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它有关方面组织企业领导者培训时应该适当加强管理会计的内容,企业领导具有了一定的管理会计知识,他们就会自然地考虑到会计人员在预测、计划等方面的作用。(2)建立一定的社会约束机制,甚至于以一种行政手段促进企业领导层重视管理会计应用。

第8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企业;应用实况;思考

在上个世纪初期,管理会计的概念在西方国家被提出,在70年代其在我国得以起步应用,但是财会人员对管理会计相关的知识专研得并不深入,那么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不广泛这也是实际状况。其实管理会计工作的全面落实能为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那么致使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效率低下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提高其在企业应用的效率?这些均是值得思考以及被探讨的话题。

一、浅谈管理会计的定义

从类别上讲,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体系中的一个大型分支,其重要的任务就是将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财务信息以及经济信息采集、分门别类,最终使各类信息资源实现统合的目标,为企业管理阶层决策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凭据。管理会计能够对企业正在经营或者是预要经营的业务进行全面的掌控与审评[1],从而为企业效益的保值增值提供辅助动力,协助企业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根本目标。

二、论述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不充分的原因

(一)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分离

由上文简要的论述文明了解到管理会计起源于国外,并且在某些经济与文化的冲击下,其在与我国经济市场磨合一个世纪的进程中理论体系基本健全,但是部分理论与定量工具应用与实际环境中时将各种缺陷纰漏出来。例如尽管精准性与合理性特征的回归分析法、线性规划法这些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中被大力的提倡,但是实际上上述技术手段应用的频率微乎其微,主要是由于计算流程过于繁杂化;当然会计人员主观意识的淡薄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匮乏也是致使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重大因素。此外,在各大院校尽管在会计专业中开设了管理会计课程,但是“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的延续使管理会计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缺乏实践能力。

(二)管理会计体系缺乏规范性

目前,我国会计领域依然没有成立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以及组建相关的管理会计行业组织,此时大多数企业中都没有设置与管理会计有关的工作机构或工作岗位。在教育领域,管理会计课程与其他财务专业课程相比较,理论体系更显单薄化,企业财务人员一门心思的编写各个时期的财务报告,没有对会计管理提出规范性的标准。

(三)人员对管理会计意识不足

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体制要求企业企业管理者不仅仅要会管理,还要掌握经营方面的相关知识,但是很多企业管理者与上述标准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管理会计组织与体系建设方面做得不到位,对管理会计人员教育与培训的力度不强。

三、探究提升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实效性的策略

(一)提升管理会计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效率

对现行的管理会计教学体系实施改革与调整措施这是首要的项目,也是最为基础的,基于高效管理会计学科普及的现状,对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交叉的内容采取删减的手段,以达到彰显管理会计特征的目标;此外,管理会计重点工作应该落在拓展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现状方面上,此时拓展的方式应该是科学而规范的;再者,强化管理会计在第三产业中拓展应用的理论及实务介绍的力度,让管理会计学科的理论知识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趋势而不断的被调整与充实;定期的开展管理会计典型案例探讨活动,归纳我国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实践经验并使其升华为理论,案例探讨活动开设的终极目标是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这样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应用之时才能依照行业发展的规律,做出理论性与实践性并存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科学性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二)建立健全规范化的企业管理会计体系

我国会计界应该有选择性的吸纳国外的成功经验,继而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特征,创办一个专业化的管理组织机构,定期的对管理会计的教研人员与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创建与管理会计相关的书刊、开展课题研究等。管理会计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将管理会计有效的推广与企业运行的过程中,与此同时对管理会计的在企业中的职务进行精确的定位;在管理会计机构的全力协助下,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必然实现完善的目标,此时管理会计应用于企业中有效的把本企业发展实况与理论整合在一起,为会计人员提供最为优质的服务内容。

(三)提高企业领导的重视程度与人员素质

首先,企业领导应该深刻认识到企业的壮大发展与企业管理体系中的管理会计内容是息息相关的,主要是由于该项管理工作的落实是仅仅环绕成本、效益、资本三方面落实的,能够对企业过去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对现行发展实况进行有效的管控、对未来发展的局势进行预测与规划。

为了提升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业务技能水平,,定期的、持续性的开展教育活动是有效的,协助他们对管理会计有更为深入的认识与透彻的理解,积极而有效的将实践与理论知识向相整合,不断的对市场环境进行探索与分析,对现有的管理知识不断的更新,紧跟时展的脚步,使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发展与运行中随处可见。

四、结束语

管理会计任何一次革新都是建立在企业实际经营需求的基础上的。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责就是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环节所需的信息资料[2],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为企业发展战略方案的拟定与实施提供必备条件。积极构建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平台,使其与财务会计成为企业管理的得力助手,为企业健康高效发展添枝加叶!

参考文献:

[1]郑岚.浅谈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实际运用[J].财经界(学版),2011,09: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