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14 16:20:5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建议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基本情况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凸显了新形势下国家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高度重视,是教育思想的进步,对于更好地培养中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热爱祖国、品德高尚、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校是一所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学校,承担着全乡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背景下,我校坚持“激发学生兴趣、面向全体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契约精神、塑造优良品格”的教育理念,认真、扎实并常态性地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各项工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学校非常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学,借助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理念的东风,使《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发展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在实践中,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但也因条件的限制,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就我校的现状作一分析。
二、经验做法
1、规范开设国家课程。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从不随意增减每周的课时数,教师个人课程表与学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完全一致;加大课堂巡查力度,坚决杜绝挤占《道德与法治》课行为的发生,严格贯彻落实国家课程设置。
2、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着力抓好以课堂为中心的阵地建设,指导教师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学期制定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引导教师科学设计课程教学方案,不定期地对教师课程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和指导,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课程保障。
3、利用活动塑造学生品格。
发挥学校人力、物力、信息等各类课程资源,开展各项活动。一是充分利用每周四的队日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把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在活动中形成优良品质;二是增设实践活动课,减少课外作业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把时间还给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融入;三是每学期定期开展“美德少年”评选活动,用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1、学科专业教师严重不足。中心校对口分配的专业教师只有1人,其余全是由转岗教师担任《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6所村小均无《道德与法治》专职教师。该学科的教学在村小处于一片空白。
2、教师的思想、视野固守陈规。旧的、不科学教学思想、教学方式还存在,对课程标准研究得不够透彻,对新教材中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知识挖掘得还不够,部分内容不知如何去教。由于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已纳入考试科目,大多数教师存在应试心理,临近期末考试时,为了提高学生考试成绩,老师往往要求学生机械重复地对知识进行强化记忆。过分追求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忽视学科育人。
3、教学资源分配不均:
虽然和以前相比,我校的硬件设施有了很大地提升,但受学校资金的限制,现有的教学设施还是不能满足《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需要。我校中心校各个班级都配备了投影机和交互式电子白板并接通了宽带网络,但是各个村小仅配备了电视机,在教学硬件设施方面村小还是存在明显的短板。
4、教师、学生的对课程重视不够。部分教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老师存在认识的偏差,认为该学科是副科。不认真备课,上课随意性较大。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也不够重视,有些是想利用《道德与法治》课松弛一下被众多作业搞得很紧张的神经,有些是想利用《道德与法治》课消化一下其他学科的作业。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常为课堂纪律发愁;课堂气氛太“活”,有的学生趁机“捣乱”而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若教师过份严肃又使气氛变得死气沉沉,学生不参与配合,教师演独角戏,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
5. 社会和家庭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在农村,人们的整体素质普遍较低,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也不高。许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来是为了考上高中、考上大学,他们关心的是语文、数学科目的分数,正是这些认识上的偏差,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四、工作建议:
1、强化监督,科学评估。
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未来学校竞争的重点体现在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普适性和个性化。普适性重在质量,质量越高,越适应社会的需求;个性化重在鲜明,越鲜明越受社会青睐。要达到这一目的,具体途径就是课堂。因此通过课程设置来发掘学生潜力,才能实现学校的育人的目标。科学评估,开足开齐课时。《道德与法治》学科无论在家长、学生、甚至是教师眼中都把它做为副科对待,在这种不重视的思想指导下,《道德与法治》被挤占就很正常了。但历经课改多年,学校领导、教师、家长越来越认识到德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为了保证《道德与法治》课能开齐上好,建议上级部门和各校教学评估中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开课、上课、学生的成绩考查作出科学的规定,并在平时的检查中认真落实。
2、构建体系,明确标准。
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许多因素和条件。其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发挥学生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的评价策略(是应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还是以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为为主要评价标准)和手段还有待完善。
3、开发资源、拓展空间。
充分利用社区和街道及家长资源,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营造良好氛围,搭建展示的舞台。
4、加大投入,改进设施。
教学设备是完成教学内容的保证。我校中心校已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个别村小没有电视、网络、电子白板等,这些现代化的设教学备,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各学校增添教学设备,大力改进教学设施是加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民法典;法律知识;法治思维;实践运用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而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合理地运用这部法典,帮助学生增长民法典知识,提升民法典意识,指导民法典在实践中的运用。
一、学习民法典条文,增长民法典知识
学生的生活经验决定了他们的理解能力、水平和范围。“见多”才能“识广”。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民法典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从而丰富学生法律知识。教师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加强民法典条文直接呈现和学习,增强学生对民法典知识的直观感受。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法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可配合学校有关部门,利用晨会、班会、宣传橱窗、问卷调查、知识竞赛等方式,选取民法典的条文,帮助学生了解民法典内容。现行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非常注重法律知识的普及,多次在教材正文或者辅文中直接引用法律条文。例如在七(下)第10课“法律伴我们成长”探究2“感受法的关爱”中,就引用了宪法第46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3条、婚姻法第21条、劳动法第15条等4部法律的相关条文。在八(上)第5课第2框“预防犯罪”中引用了刑法第13条和第17条等。八(下)很多正文就是宪法条文的直接引用。但是,当我们更深入地研究教材后,不难发现编者更多的是选取典型案例引导教学,从具体的法律条文中概括出基本原则和特征,并非每次都提供相关的法律条文。
例如,八(上)第5课“做守法公民”第1框“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中,在探究分享部分列举了违反合同、侵犯肖像权和知识产权的行为,在随后的正文部分就概括了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包括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并没有提供具体的法律条文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在这部分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民法典第509条、第1019条以及第123条等相关条文。呈现相关民法典条文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阅读与反思”环节:(1)这些法律条文告诉我们民事违法包括哪些形式?(2)你能列举生活中与这3条民法典条文相关的案例或社会热点吗?(3)你还能找出与“民事权利”“合同的履行”相关的民法典条文吗?在解决3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感性地认识了民法典,在查阅更多的民法典条文的过程中,澄清认识,丰富法律知识。
2.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或者通俗易懂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民法典条文,增强民法典知识。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完善,公民生活与法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而法律知识相对而言是晦涩难懂的。想要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教材知识,提升学生的法治思维,教师可巧借主流媒体关于法律的宣传短片,完成教学任务。如3D动画大片《当哪吒遇到民法典》中的“独家招式泄密记”“高空坠物伤人记”“贷款购物被套记”“离婚冷静和好记”,这一系列动画故事配套相关民法典条文,生动幽默,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民法典知识,理解法律的本质与作用这一教学重点。当然,教师在选取视频时,需要仔细甄别,不能只追求趣味而忽视教育性;同时视频不宜过长,5分钟以内比较适宜。在找不到合适视频或者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选择更加直观明了的宣传漫画。
二、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提升民法典意识
法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呈现、分析案例。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脑中对很多法律问题还是一片空白,对于事情的是非曲直并不清楚,所以,教师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可以将民法典条文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培养学生通过法律解决问题的习惯,帮助他们增强法律意识,提升法治思维。
1.创设生活化、有冲突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有冲突、生活化的案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他们主动探寻,培养他们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习惯,树立法治信仰。例如,笔者在教授八年级上册第5课第3框“善用法律”这一课时,就选取了这样一则案例:2017年10月8日,小黄在杭州市骑共享单车时,把化妆包忘在了车筐里。等她回来寻找时,车和化妆包都不见了。小黄通过监控视频找到了当天自己离开后把车骑走的小姜。小姜称,自己捡到化妆包后就扔掉了。小黄列了一张清单,写明化妆包里的东西价值约1700元,要求小姜赔偿1000元。最后,经当地民警调解,小姜赔偿小黄500元。在大多数学生的认知中,我们应该拾金不昧,见到贵重物品要交给失主或者警察,不重要的东西则会随意处理掉。案例中的失主要求赔偿,警察也支持,这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发生了冲突,较好地引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找民法典条文,寻找警察这样做的法律依据。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出民法典条文第316条:“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运用民法典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情境问题处理得有理有据,同时也帮助学生丰富了相关法律知识。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学生会牢固树立法治意识以及相信法律、依法办事等观念,真正把法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如:坐出租车下车开门时,后方来的电动车撞上出租车车门,谁应承担损失?在小区里开车撞死没有拴狗绳的名贵小狗,需不需要赔偿?当然,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配合设问,分段呈现,这样更能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
2.优化问题设计,激发求知欲。
教师设计问题时应注意呈现冲突,留有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未知的意愿。例如,笔者在教授八年级上册第5课第3框“善用法律”时,在呈现上文中提到的捡到遗失物的案例之前,做了这样的提问引导:(1)你捡到过东西吗?(2)你遇到过捡了别人的东西又将其丢弃的事情吗?(3)捡到的东西被丢弃以后,失主找到你,让你赔偿,你会赔偿吗?通过3个追问,教师成功地调动起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随后,教师呈现上文案例,引发学生思考:“你从案例中的小黄身上,学到了什么?”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明确了要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和尺度,而非主观臆测,从而激发自觉学习法律、尊重法律,养成用法律知识和法治思维解决问题、处理矛盾的能力和习惯。
三、指导生活实践,熟悉民法典的运用
立德树人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应该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去。《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要求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全过程、全要素开展法治教育。开展法治教育实践活动,运用法律指导生活,离不开法律知识,特别是民法典知识。
1.以民法典为参考,开展法治教育活动。
知行合一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落脚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主动开展一些专门的法治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习法律知识,提升法治思维。我们可以开展模拟法庭、“法律在身边”演讲比赛、法律情景剧展演等专门的法治实践活动。教师在设计活动内容时,要尽量选取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和场景,并以民法典作为活动开展的重要参考依据。例如,模拟法庭活动需要学生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在模拟法庭上进行质疑辩论,进而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升华情感。如果没有对法律条文的学习,模拟法庭就会变成部分学生对法律概念及原则的诵读,从而失去开展这一活动的实际意义。
2.以民法典为指南,指导学生生活实践。
一、“减”一点
科学有效的作业设计首先要做到“一减”。“一减”指的是减少学生作业量和时长。传统的作业设计中更多的是将作业当作提高学生成绩的工具,忽略了其生本功能。减少学生作业量和时长是回归教育本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健康学习的必要措施。减少作业量和时长并不是指少做或者不做,而是减去不合理的内容,比如单一重复、难度过高、内容过多的作业。作业的设计应该是基于学生学习状况而设定的,从温习巩固和能力提升两个角度来设计,其中温习巩固占70%-80%,能力提升占30%-20%。在作业设计中要设计多种题型,避免题型或者知识点的同质化,从多维度设计作业内容。题量要根据学科特色和学生学习状况来设定。道德与法治的作业设计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下册《公民的基本权利》的作业设计分为三个部分:知识结构、重要概念和课后练习,如右图:3.1公民基本权利【知识结构】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其他{【重要概念】1.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2.监督权的对象是。3.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是。4.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课后练习】1.关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③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④除了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我国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②④2.听民声、聚民智、当家作主议政治。为了谋划好2018年的民生实事项目,温岭市市长于2017年10月15日向全市人民致了一封《民意征集信》,请全市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畅所欲言,提出最关切、最希望办好的民生实事项目。结合所学知识,选出下列哪一组属于公民的政治权利①游行、集会②隐私权③公平交易权④受教育权⑤肖像权⑥言论自由⑦选举权⑧人格尊严权⑨批评建议权⑩人身自由A.③⑥⑧⑩B.③⑤⑦⑩C.①⑥⑦⑨D.②④⑧⑨3.2017年“两会”召开期间,全国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建言献策,许多群众还通过网络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人大代表则通过提出议案行使自己的权力。这说明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②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代表③我国公民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管理国家事务④我国公民享有监督权和建议权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知识结构”板块是对本课所学逻辑结构的梳理,将教材文本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更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结构化解读。既可以达到复习巩固知识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重要概念”板块是对教材重要知识点的梳理和强化。如果说“知识板块”是对教材宏观的解读,那么“重要概念”就是对从微观角度理解教材。“课后练习”板块则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分析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更深入地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素养。
二、“增”一点
道德与法治作业的基础是实现知识目标,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能力,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在作业中可以增加人文情怀设计和生本主义的反馈机制,即“一增”。1.增加人文主义的德育内容作业不仅具有强化教学效果的功能,同时还具备育人功能。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人文主义的德育内容发挥道德与法治作业的育人功能。在作业设计中,我们可以在页眉或者页脚,或者在文本最后增加一些励志的话,当然也可以与校训相结合,以此达到育人的目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比如:1.上图漫画中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主要是为了①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②缓解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③促进家庭幸福社会和谐④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凝聚奋进力量】伟大出自平凡,点滴造就伟大,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每一个奋斗的身影。把具体的个人梦融入恢宏壮美的中国梦,每一个奋斗者都是新时代的主角。请运用九年级下册所学知识简要回答“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的依据,并围绕“青少年为实现中国梦接力奋斗”的主题列出两个发言要点。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3.材料: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责任担当是检验青年学生家国情怀的“试金石”,某班同学在一次主题班会上围绕“走向未来的少年”展开了交流,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小琦:学校毕业意味着学习活动的结束,初中生也要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小军:职业与兴趣无法兼顾,走向未来仅有人生规划是不够的。请你任选其中一位同学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析。世界不会辜负每一份努力和坚持,时光不会怠慢执着而勇敢的每一个人!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的德育课程,可以设计德育性作业。比如在端午节时,教师可以让大家办一份手抄报,围绕端午节谈中华文化的传承。这可以让学生亲近中华优秀文化,同时也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2.增加生本主义的反馈机制作业实际上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学生通过作业来检测自己是否掌握所学,存在哪些不足,而教师也可以通过作业了解学情。如果缺乏作业的反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认为没有必要完成作业。教师对于有进步的学生作业要给予一定鼓励,可以留言“你真棒,继续加油哦”“看好你哦,果然努力就会有回报”……对于完成好的作业给予表扬,可以留言“优秀”“再接再厉”……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作业也要督促,可以留言“还需努力”等。作业反馈形式多样,图片、文字、小礼物、当面反馈等都可以。无论选择哪种形式,重在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具体学情作出有针对性的反馈,在激励肯定学生的同时也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新”一点
【关键词】住院医师 临床路径 导师责任制 规范化培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B-0116-0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医学专业学生完成院校教育后,在国家认定的医疗培训机构或者其他相关机构进行的系统的医学培训,其目的是提高临床技能,即按照国家统一规范的培训标准,培训出合格的住院医师,它是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自 19 世纪末,提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来,经过百余年的实践和完善,其已被广泛接受和认可。一些发达国家及我国某些地区,如香港、台湾地区都已建立和制定了政府主导的有章可循的较为成熟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制度和政策。自 2002 年以来,我国大陆地区不断引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经验,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践。目前,临床路径教学法以及导师责任制等是国内出现的较先进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方法。因此,本研究尝试将临床路径教学法与导师责任制有机结合,对口腔修复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的关键共性技术进行细致研究,并评价其实施的效果,以探索出一个高效的教学方法,更好地促进住院医师的培养工作,让年轻医师全面发展,成为医疗事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选取 2013―2016 年参加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口腔全科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 20 人,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二)方法
实验组通过临床路径教学法和导师责任制结合方式进行系统培训,对照组按常规的口腔修复科培训计划和要求培训。通过组织问卷调查满意度及出科考试成绩,分析两组的差异。
统计分析软件选用 SPSS13.0,计量资料采用记为 ±s 形式,对两独立样本进行 t 检验,P
二、结果
(一)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的问卷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 1。
(二)出科成绩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出科成绩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三、结论
本课题的研究结果显示,就问卷调查满意度和出科成绩而言,实验组均比对照组高,在差异性上有统计学意义(P
结合之前学者的研究,以及本课题研究的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应用临床途径教学法规范教学流程,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诊疗水平。临床途径是医疗人员在对某种疾病进行大量的病例诊治及分析后,制定的按照严格次序的规范化诊疗计划,该诊疗过程在日常诊治中可达到最佳效果。因此临床途径教学法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老师住院医师日常出现的问题被针对性教学,规范了老师的教学行为。临床路径表单使带教老师清楚地知道哪些内容需要重点讲解,哪些操作可以“放手不放眼”,哪些操作需要亲自介入,这样既让住院医师获得充足的临床操作经验,又保证了治疗质量。
2.应用导师制有利于住院医师建立临床思维模式,培养其独立分析能力。导师责任制是指通过严格考核和观察后,结合该医师的职称及教学水平,选出高质量的导师,并对其分配相应数量的规范化培训生,由导师针对固定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方法以师生双方合作互动为基础,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能力、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和科研探索精神。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实行导师制,导师的责任感被提高了,导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被发挥了,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被提高了。在导师的引导下,学员能激发个性化的思考,随机应变,不断寻求新诊疗方案,在系统地巩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又能解决临床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临床途径教学法与导师制相结合,取长补短,使规范化培训更有成效。由于两种教学法各有优缺点,我们为了寻找更好的规范化培训方法,将两者结合起来,应用到口腔修复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中,可以扬长避短,既解决了临床途径教学法范小,不灵活的困境,又规范了导师制灵活度过大,治疗标准不统一的难题。
鉴于我院口腔科尝试开展的床途径教学法与导师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初见成效,远期的效果有待进一步考察,我们将不断探索,开阔思维,不断在教学路上做出改进和调整,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朱 红,丁 胜,周 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体会[J].现代医院管理,2008(25)
[2]唐国瑶,陈建俞.我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历史演变[J].医学探索,2006(2)
[3]张大伟,赵广跃.临床路径在骨科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6)
[4]李金凤,王淑珍,张震宇.导师制在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5(7)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改革;保险专业;对策思路
一、引言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既是一种行规也是社会公德在职业生活领域中的具体体现。职业道德教育是指针对从业人员在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教学媒介教导从业者在社会职业活动中,言谈语气、动作举止、服务态度等方面都要符合一定的规范与要求。对保险专业的高职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对于加强金保险业的诚信体系建设,提升融保险行业服务水平,推进保险业的和谐稳定与健康发展发具有极其重要作用。要通过科学、系统的教育,使保险专业的高职生能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职业操守。为他们毕业后的顺利就业与未来个人事业的蓬勃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众所周知,我国保险行业种类多、范围广,涵盖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医疗保障、养老保险、车辆交通事故险等多领域,事关民生工程,事关每个人的家庭幸福与全社会的和谐发展。但保险业务的管理、执行与服务都离不开保险业从业人员的辛勤工作与努力付出。此外,高职院校保险专业的高职生毕业后绝大部分要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再者,加强人力资源是现代管理学的重中之重。由此可见,教学加强对保险专业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在秉承传统方法中的优势的基础上,加快改革步履,扬长避短,与时俱进,为继续提升高职生的职业道德、为实现他们的职业理想打好学科基础。
二、加强对保险专业高职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要义
1.是保险专业大学生做人之本。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强。从为人处事的角度而言,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职业道德使每个社会公民必备的素质。大学生是高素质群体,高职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加强对高职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个性修养,踏入社会能带头弘扬社会正气、传播正能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力军。此外,保险专业高职生与其他专业一样,毕业后绝大多数随即进人社会,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职业工作,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在工作中的角色与责任之中能直接显现出来,也将直接关系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因此,对保险专业的高职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学校的重要任务,同时也使全社会的事。
2.是保险专业大学生立业之基。国自古既有“以德立生”的说法,道德的竞争力日益彰显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保险从业人员的道德要求越来越高,职业道德素质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录用人才的首要条件。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紧迫性,特别是保险专业的高职生更要将个人的职业道德素养作为立业之基、从业之本。事实已经证明,一个能力一般的人可以用其良好的个人品行来赢得他人的信任、进而获得别的认可,如果一个不坚守道德底线,无品德修养,再高的学识与能力也无法拓展业务,因为周围之人对其已产生戒备心理,渐渐疏而远之。再者,保险工作与经济直接挂钩,无德之人会在物利面起贪念,甚至害人害己,会贻害保险事业的和谐与健康发展。
3.是保险专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之需。保险业是朝阳产业,理应取得又好又快的跨越式发展,但是由于以往制度不够完善,在操作过程中存有“理赔难”和”销售误导”等行为,以挫伤了与客户端才建立的诚信体系,造成了不和谐的负面影响。当前形势下,保险专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不能依靠扩招生源与多开市场激素专业,而是应依靠提高人才质量来满足市场需求,所培养的人工作效率卓越超群、服务态度人性化,能获得社会各阶层的高度赞誉与信任,进而推动是保险专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可见,人才质量不仅关注所学的知识技能如何,首先要看人品,人品需要依靠道德品质来支撑,踏入工作岗位,与所从事的保险专业性结合,就要高度关注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为此,加强对保险专业高职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使走出校门的保险专业人才个个德高强能、共同推动保险专业在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
4.是构建和谐社会之要。保险涵盖民生各个行业,惠及广大投保的客户端,投保的结果会得到相应的回馈。现实生活之中,确实存有鲜明的案例—个别家庭不看好保险业,也不积极购买各种与家庭说息息相关的保险产品,结果突发事件与重大灾难来临,家庭经济状况直接回到了解放前,同时也会牵连亲友等数个家庭不得安宁。此外,重大事故发生,固然会得到亲友的帮扶,但都是有限度的,不如按期投保避险。妇孺皆知,社会是的人们通过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生命共同体。社会是由人所组成的,全社会的稳定与永续发展与每一位社会公民都息息相关,一家有难会波及数个家庭,进而影响到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所以,需要保险从业人员耐心指导社会民众购买保险产品,遇事及时勘验理赔,帮助投保户在重大事故或重大灾难面前成功避险,帮助投保护在重大事故目前成功避险,回归正常生活。从此层面上来讲,继续搞好保险专业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有利于他们顺利开展本职工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之需。
三、保险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改革的对策建议
1.利用两课渗透职业道德意识。“两课”是对高职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托。为此要发挥传统优势,利用好两课对保险专业的高职生渗透职业道德意识。让保险专业的高职生通晓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行规,例如教育界讲“师德”、医疗界讲“医德”,保险行业从业人员要遵守保险职业道德。对于学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而言,首先要求高职业生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与法基的学习,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三观”,成长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技能的社会实用型人才。其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有创新性举措,例如传统在两课中侧重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时比例;结合保险专业特点,精选本地市的案例成功引导高职生展示职业道德在保险行业的重要性。其次,可结合高职生的日常表现,为他们建立诚信档案,通过平时的量化管理,约束高职生从遵守宪法校级与高职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始,狠抓养成教育,良好的道德品行一旦形成就会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再次,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有机结合,实现高职生的全面发展。
2.利用两课渗透职业道德意识。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再次强调了要加强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在新国十条精神引领下,保险行业也进一步完善了法律法规,为保险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此,对当前保险专业高职生所开展的职业道德教育要与法制教育相结合,这是保险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又一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我国保险从业人员整体职业道德素养的关键举措。借鉴于西方发达国家在保险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法制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指导高职生明白一个道理“法不可违、违法必究”,并且道德与法律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多数严重违法行为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往往最先都是从不遵守道德底线开始下滑的,一步步坠入犯罪的沼池。为此,要做到警钟长鸣,保险专业高职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当中就要深知严守道德底线,对法律心存敬畏之心,对日常的道德失范行为做到有则改之,防患于未然。
3.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当前“两课”没能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走访调查得知,其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关联,据高职生反映,有的课任教师坚持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一人主宰课堂,将教材中的知识讲完为止,不注重学生的感受,也不关注高职生的职业道德修养,结果课堂效率低下。为提升高中生职业道德水平,就要革新教学方法,一方面要改革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精讲后,采用互动的方式,注重启发、引导高职生独立思考,聆听他们的心声,及时引导;其次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功用,抓好实习环节,多带领高职生到保险业务第一线外出观摩、学习与研讨,以提高道德思想素质与职业能力。实践证明该方法对提升高职生的实践能力及社会适应性有很好的功效。此外,为吸引高职生的注意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综合运用多媒体展示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模拟法、现场演示法等方法,也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以上这些教学方法的灵活与综合运用,贴近了高职生的日常生活,高职生感觉新颖,学习效率明显增强,职业道德思想渗透效果也明显提升。
4.与实习或实训工作相结合。引导保险专业高职生进行实习或实训,也是对高职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实习基地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所开展的、一体化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目前职业院校都有对口的校外实习实训地,采用双赢的模式,极为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构建了平台,同时也宣传了企业,为企业招引人才打开了窗牖。保险公司或保险企业按照本单位的章制来要求高职生来履行职责与完成岗位任务,高职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具体的业务知识、在坚守岗位的同时,无形中到了现代职场的实训,从而弥补了校内纯理论指导的不足。同时也在职场中锻炼和培养高职生社会能力,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很实用的真东西。例如在实践课堂上,利用企业专业人士业绩与表现,让高职生深刻领会职场竞争要比想象的激烈,要想生存与发展,遵守职业道德、弘扬敬业精神、提升职业操守对保险行业是多么的重要!进而鼓励保险专业的高职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亲身体验未来的岗位生活。在实践中坚守职业道德,提升专业技能,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
5.优化职业道德教育的生态环境。职业道德教育生态环境是指在职业伦理教育过程中,影响高职生职业伦理形成的一切内外部因素的总和,不仅限于校内环境,而且应该是包括家庭以及芸芸众生所置身的社会大环境。家庭是高职生道德最先接受道德思想教育的初始场所,其父母日常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道德规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职生未来的品行与动向,为此,家庭成员要树立榜样;其次,高职院校要树立先进的职业伦理教育理念,建立多元、灵活的职业伦理课程、完善各项职业伦理教育制度以保证高职院校职业伦理教育目标的实现。特别是为师者要发挥身正为范的辐射效应,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教科研,都要以同志的讲话精神为指导,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职生树立标杆。再次,社会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开放性场所,当前少许践踏社会公平正义的违法乱纪行为,误导着部分社会大众的心理舆论导向,给高职生也不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少数高职生也陷入一种道德困惑。为此,要优化职业道德教育的生态环境,突出环境所弥散的文化包括企业文化对人道德思想的濡化作用。再者,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规避改变以往单靠学校唱“独角戏”的局面,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合力,共同提升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梁艳珍张少兰对新形势下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2.8:65-66.
[2]唐金成,黄绥彪.浅论我国高校保险专业教学的改革[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2):92-93.
[3]刘亦明.保险从业人员职业伦理的缺失与重构[J].现代营销,2016,4:154:155.
[4]李丽.娜职业视角下高校保险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经济视角,2013,8:177-178.
[5]张爱萍.新时期高职院校保险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2):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