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14 16:20:5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

第1篇

【关键词】 骨科; 疼痛;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doi:10.14033/ki.cfmr.2016.31.0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1-0111-03

疼痛是骨伤科患者临床常见不适症状,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无法正常进行患肢锻炼,对术后康复构成不利影响。特别是骨伤科患者术后在M织损伤与修复过程中会有疼痛的复杂反应,已经被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1]。笔者所在医院在临床工作中,对骨科患者采用疼痛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16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精神异常,意识不清不能进行问卷调查,和其他沟通障碍人群。将1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其中男88例,女72例;年龄15~83岁,平均(49.34±11.45)岁;其中上肢骨折50例、下肢骨折110例;小学以下文化程度20例、中学118例、大学以上22例。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骨折类型、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措施,疼痛明显时遵医嘱为患者应用止痛药物,观察组实施下列疼痛综合护理。

1.2 1 疼痛评估 责任护士了解患者以往的疼痛经历,询问患者以往的疼痛是如何对待及解脱的,以便准确的为患者制定出合理的疼痛护理方案;在巡视过程中,留意询问患者的疼痛感,对其疼痛程度做及时关注和了解,并教会患者如何准确的主诉疼痛部位及程度,以便为临床护理提供准确的参考。

1.2 2 健康教育 编制疼痛健康教育处方,使患者能够了解骨折手术目的、方法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进行疼痛自评、对非药物和药物方法缓解术后疼痛的自我管理等知识进行宣教;引导患者掌握咳嗽、深呼吸、早日活动的科学方式[2];讲解正确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适时予以指导。

1.2 3 心理护理 骨科患者多由意外伤害所致,因此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失落及对伤情恢复的担忧,进行心理护理降低患者负面情绪干扰[3],根据患者年龄、性格、知识构成、经济能力和家庭状况等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主要以情感抚慰和相关疑虑的解答为主,态度亲和,充分考虑患者感受,运用患者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心理安抚。

1.2.4 舒适护理 为骨折患者提供安静的病区环境,放置绿色植物以保持空气清新,病房整体保持较高整洁度,术后和疼痛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指导患者摆放并维持正确舒适的,以缓解疼痛,或在伤椎处放置垫枕,使脊柱过伸;指导骨折患者放松肌肉,保持髋部伸展、肩呈外展的姿势;建立翻身按摩卡,每2 h进行1次翻身,按摩时轴向翻身,避免脊柱发生扭转而加重疼痛等舒适护理干预措施[4]。各项护理操作轻柔进行。

1.2.5 疼痛护理 指导患者简单的放松及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如调整呼吸、催眠、暗示、松弛训练、生物反馈、音乐疗法等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对疼痛症状较重的患者,酌情给予使用镇痛药物,告知患者小剂量、短时间的应用镇痛剂,可提高痛阈、抑制情绪、有效缓解疼痛,且不会成瘾[5],有利于康复。

1.2.6 锻炼指导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够有效预防术后疼痛,尤其是四肢手术后手术创伤致软组织损伤、水肿、出血、坏死,可使四肢高度肿胀,影响静脉回流和动脉灌注不足,从而产生胀性疼痛,为患者制定运动锻炼计划,循序渐进的指导患者进行早期术后活动。

1.3 观察指标

(1)术后1 d疼痛评分采用VAS疼痛判定标准判断[6];(2)夜间睡眠时间;(3)镇痛药物应用;(4)疼痛控制满意程度;(5)医疗效果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 d疼痛评分为(4.05±1.45)分、镇痛药物应用率为30.00%,低于对照组的(6.11±1.32)分、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手术是骨伤科患者治疗的一种必不可缺的手段,疼痛是术后患者常出现的症状,疼痛是患者机体本能反射机制,是组织损伤后人体自我修复的过程,所有患者均会经历,具有防御和保护性的功能[7],然而术后的疼痛一般都是强烈的急性疼痛,属于恶性刺激,会使机体发生病理反应,比如血压升高、免疫力降低、耗氧量增加、代谢紊乱等,会对机体的多个系统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影响骨折的恢复和手术后的生活质量[8]。疼痛与手术本身造成的创伤组织释放五羟色胺、缓激肽等引发疼痛的物质,在外周感觉神经末梢产生作用后传输到中枢神经系统有关,患者的主观因素也是导致疼痛程度的重要因素,例如患者心理情况、对疼痛的认知、疼痛阀值等不同均会导致疼痛程度有所差异,而疼痛护理主要通过改善患者主观影响因素来达到降低患者疼痛感受的作用[9]。

骨科术后镇痛与处理主要是降低患者疼痛感来达到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疼痛问题给予正确处理,不但要运用有效的镇痛技术,同时要加入规范的护理模式干预[10]。首先要有完善规范的疼痛管理操作流程,运用疼痛评估来确定患者疼痛情况,而后制定个性化的止痛计划,让疼痛控制在患者认为微痛或者无痛的情况下,保证患者可以有足够的耐受力,顺利舒适的让患者度过术后康复期;心理护理主要是降低患者心理压力所导致的疼痛感提升[11];健康宣教能够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变被动为主动,积极配合疼痛治疗护理,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疼痛认知度,提高了疼痛评分的准确度,改善创伤手术疼痛控制效果,通过提升患者对疼痛的认知来降低相关疼痛干扰因素,两者对于降低疼痛程度和提升疼痛耐受性达到很好的效果;疼痛护理分散患者注意力,可减少疼痛对患者身心的影响,促进疾病康复,轻柔进行各项护理操作,能减少疼痛对机体的刺激,提高骨折康复效果;同时为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可以提高舒适度,降低疼痛程度,调动患者接受治疗的积极性,在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也有显著作用,对改善医患关系有重大的意义,是不断提升医院护理工作质量的关键。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骨科患者术后1 d疼痛评分为(4.05±1.45)分、镇痛药物应用率为30.00%,低于对照组的(6.11±1.32)分、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优于普通单纯药物干预效果,有效地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感受,以及疼痛发展的程度,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中加以应用[12]。

参考文献

[1]吴景梅,邸晓敏,贾胜欣,等.利用知信行模式对骨科手术患者实施疼痛教育的效果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2014,7(4):22-23.

[2]傅欢香,谭颖微.强化疼痛教育对跟骨骨折围手术期患者疼痛认知及疼痛控制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5):17-20.

[3]王新琛,丁丽敏,季光芬.疼痛教育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3,20(2):74-75.

[4]张晓宏.疼痛护理干预在骨科术后疼痛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2014,35(5):618-619.

[5]孙胜男,张春玲,王艳,等.创伤骨科患者疼痛评估单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医药,2013,8(4):554-555.

[6]陈柳.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疼痛的综合护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48-149.

[7]安新奇,安玉辉,何荣霞,等.心理治疗对创伤骨折患者心理状况的效果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9):1347-1348.

[8]薛茵,高德华.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与炎性因子动态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2):123-124.

[9]陈丽君.心理护理在骨科疾病疼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6):912-913.

[10]招少环.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针对性护理[J].当代医学,2015,22(1):109-110.

[11]胡焕婵,杨焕珍,梁健芳,等.疼痛护理干预在缓解骨科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4):96-97.

第2篇

【关键词】 血塞通注射液; 血液流变学; 下肢深静脉血栓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Xue-sai-tong injection on the hemorheology of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lower limb orthopedic operation and the nursing experience.Method:69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lower limb orthopedic oper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4 were injected with Xue-sai-tong injection,and intervened with specific nursing management.Result:No one had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ccurred in the 69 patients.After treatment,indexes of whole blood viscosity,plasma viscosity,erythrocyte aggregation index and fibrinogen cont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P

【Key words】 Xue-sai-tong injection; Hemorheology; Lower limb deep vein thrombu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Yiyang City,Yiyang 413002,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1.03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limb deep vein thrombus,LDVT)是周围血管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病发病后会引起程度不同的全身反应,例如体温升高、脉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增多等。当静脉血栓不断滋长、蔓延,累及下肢整个深静脉、浅静脉及其分支,甚者可引起强烈的动脉痉挛,若导致股青肿,数小时内整个患肢出现肿胀、发凉、紫癫、皮肤出现水泡、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甚至有出现休克、肢端出现坏疽而需要截肢的严重后果,后期因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1]。LDVT是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2],其中髋关节骨折、髋关节成形术和膝关节成形术达48%、51%、61%[3]。骨科术后形成LDVT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内壁受损、血液高凝状态及静脉血流缓慢[4],以上原因均能够不同程度影响血液流变学指标。本文对2013年1月-2014年2月69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应用血塞通注射液,观察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及骨科下肢手术术后预防下肢DVT形成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下肢骨折手术住院病例69例,男36例,女33例,年龄22~60岁,平均(48.40±16.30)岁,股骨干骨折22例,股骨粗隆部骨折16例,股骨远端骨折8例,胫腓骨骨折15例,胫骨平台骨折8例。

1.2 治疗方法和检测指标 患者术后第1天起静脉滴注血塞通注射液(昆明制药),400 mg/(次・d),14 d为一疗程。常规使用抗生素抗炎。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15 d凌晨空腹8 h以上经肘静脉使用无添加剂真空采血管采取血标本3~5 mL左右,室温下静置2 h后,经处理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数据由医院检验科统一提供。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69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手术切口局部无渗血、无感染、无血肿或坏死,修复良好。结果显示,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其中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沉降率和纤维蛋白原值增高最为明显。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护理方案

3.1 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心理因素在各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越来越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骨科下肢手术患者的心理因素同样也影响着疾病的转归,故患者的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常因为遭受意外受伤及手术创伤的双重打击不能及时缓解,往往存在恐惧、急躁、抑郁以及焦虑等不良心理,对突发的躯体运动感觉功能障碍不能接受,经常忧虑躯体运动感觉功能障碍会影响到出院后的社会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等,而不良心理因素可以加重病情,甚至导致各种并发症,而疾病又影响着心理状态,非常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影响着疾病的正常转归,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该根据骨科下肢手术患者的心理状况,对其术前加强健康宣教及必要的心理疏导,尽可能的消除其不良心理障碍,并介绍本院成功的案例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活动,制定健康活动计划,术后指导并鼓励患者主动进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5]。具体为:术前应进行预防宣教,向患者详细讲解下肢DVT发生的原因及后果,术后详细讲解静脉血栓常见症状及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克服患者的抑郁、急躁、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让患者以健康、向上、愉快的心情主动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以预防LDVT的发生。

3.2 饮食护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护理是满足患者最基本生理需要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是实施整体护理重要环节。护士应该在全面评估患者营养与饮食状况的基础上,确定存在的健康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维持或恢复患者良好的身体。具体饮食护理原则为:(1)低脂、低胆固醇膳食:术后早期适当限制荤食摄入,控制血脂在适当水平,是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措施之一。饮食中少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脂肪占总热量20%为宜,并且以含多链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为主,动物脂肪不应超过总脂量的1/3。(2)高纤维膳食:膳食中纤维可与胆汁酸结合,增加粪便中胆盐的排泄,有减少血栓形成的作用。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是粗杂粮、米糠、麦麸、干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每日摄入纤维量35~45 g为宜[6]。

3.3 观察护理 骨科下肢手术术后临床护理人员应该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包括患肢远端皮肤温度、颜色、足背动脉搏动、血氧饱和度以及毛细血管充盈情况等;定期测量患肢周径的变化,并同健侧肢体比较,做好记录。同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应高度警惕肺栓塞发生。

3.4 功能锻炼护理 (1)腓肠肌挤压:康复训练师左手将患者患肢抬高并固定患肢踝部,右手贴附于患肢腓肠肌做从下往上、有节律的挤压,以不引起疼痛为度,挤压与放开交替进行,频率为20次/min左右,每次持续3~5 min,约4~6 h/次。(2)足踝的被动运动:康复训练师左手固定患肢踝部,右手握住患肢前足做踝部关节屈伸运动、足内外翻、外伸运动和内屈、内翻、外翻、外伸组合而成的环转运动,频率为10次/min左右。如患者神志清醒,应指导患者行踝关节主动运动,用力背伸、趾屈,配合做深呼吸锻炼,可加速下肢静脉回流[7]。

3.5 机械护理 (1)高危患者可运用循序减压弹力长袜,通过弹力作用刺激小腿肌肉加速静脉回流,预防DVT形成;(2)尽早使用间歇充气压力泵,通过有节律的进行充气膨胀挤压、放气,形成对肢体组织的循环压力,达到促进静脉回流、加强动脉灌注、改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包括微循环)、防止凝血因子的聚集及对血管内膜的黏附,增加纤溶系统的活性,预防深静脉血栓(DVT)、消除水肿,促进愈合,防止肌肉萎缩,改善周围血管功能的疗效;(3)足底静脉泵的及时使用,根据个体差异,每天2次或3次,每次12 h,疗程10 d,动静脉脉冲系统能在瞬间产生高速血流,消除静脉淤滞,促进血液回流,形成血液湍流对静脉瓣膜后方进行冲刷,防止血栓在这里形成[8]。

4 讨论

血液流变学(hemorheology)是研究血液宏观流动性质,人和动物体内血液流动和细胞变形,以及血液与血管、心脏之间相互作用,血细胞流动性质及生物化学成分的一门科学。血液流变学主要包括微观血液流变学和宏观血液流变学两个重要方面。前者研究血液有形成分的流变学特性,如红细胞的变形、聚集、表面电荷,血小板聚集性、血小板黏附性等,又称为细胞流变学(cellular hemorheology);后者有血液黏度、血浆黏度、血沉、血液及管壁应力分布。随着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后者发展到从分子水平研究血液成分的流变特性,如红细胞膜中骨架蛋白、膜磷脂对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血浆分子成分对血浆黏度的影响等,故称为分子血液流变学(molecullar hemorheology)。血液流变学在临床中的应用广泛,从疾病的预测预防到疾病的诊断、治疗乃至预后判断;从相对集中于心脑血管性疾病的研究,拓展到对临床各科疾病的探讨;从宏观逐步深入到细胞乃至分子水平[9]。

作为临床上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又称血栓性深静脉炎,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临床上轻者无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10]。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常常可以分为两类: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部位位于N静脉或以上,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部位位于N静脉以下。而下肢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急慢性肺栓塞栓子的主要来源[11]。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血液流变学机制主要有:下肢静脉血管内皮受损,全身血液高凝状态和下肢静脉血流缓慢。具体为:首先,血管内皮细胞在生理状态下具有防治血栓形成的作用,而当其损伤时引起血小板的聚集激活凝血系统,在下肢骨折病例中骨折可引起邻近血管的直接损伤除此之外,手术牵拉对血管的刺激也能造成间接损伤;其次骨折术后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可能是DVT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之一,术后静脉血D-二聚体增高是血液高凝状态的反映;再次,静脉血流缓慢在DVT形成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患者术后因为疼痛或肢体活动受限导致卧床和不敢活动肢体血液失去肌肉泵的泵血作用或肌肉泵的泵血作用减弱动静脉血流变慢甚至瘀滞,成为血栓形成的基础之一[12]。

血塞通注射液主要成分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三七的提取物――三七总皂苷,具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之功效。血塞通注射液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主要用于脑梗死,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创伤性脑损伤,支气管肺炎[13-16]。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其能够显著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临床用于气滞血瘀、络脉瘀阻证[14]。曹洪等[17]采用股静脉结扎法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模型日本大耳白兔研究血塞通注射液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显示血塞通注射液可能能够通过减轻机体内脂质过氧化(MDA)及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SOD),以达到保护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其损伤的作用,从而起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黄有荣等[18]通过探讨静脉注射三七总皂甙注射液对左后肢体股骨近端骨折石膏外固定模型新西兰大耳兔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发现三七总皂甙能够较好的降低血液黏度及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说明三七总皂甙具有减少创伤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但是血塞通注射液应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患者预防DVT的临床研究尚未见报道。

在临床医学研究中,血液流变学常用的检测指标主要有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清黏度、红细胞比压积、血沉、红细胞变形能力(刚性/变形性)、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等7项,而临床上最基本和最核心的指标主要有4项: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19],而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作为血液流变学的重要客观指标,可以作为监测病程、判断预后、指导用药的重要指标之一[20]。本研究中,笔者拟通过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4项最基本和最核心的指标,研究其对骨科下肢手术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及预防下肢DVT形成的作用。结果发现血塞通注射液能够有效地改善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术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缓解骨科下肢手术术后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同时中药三七具有止血之功效,不会引起血液凝固学异常,导致出血危险性增加。

国内对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其可能所致的危害,大部分临床医护人员和高危患者均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应加强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并积极大力开展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同时针对DVT发病原因,笔者对骨科术后患者早期实施护理干预,从心理调护、饮食指导、功能锻炼和动态监测评估等不同角度最大程度地干预DVT形成的因素,达到预防DVT形成的目的,从而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迅速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这就要求临床护士在骨科术后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中,能够通过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全面且专业性的评估,切实了解专科疾病的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其可能的危害,并能够提供正确有效的防范。

参考文献

[1] 吕勃川.康脉Ⅱ号胶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分子机制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

[2] 占紫龙,艾江平,丰景斌,等.持续被动活动预防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评价[J].中国中医急症,2014,12(2):315-317.

[3] 万圣云,徐周纬,潘升权,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诊断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09,15(34):25-27.

[4] 曾祥永,周锡国,裴太蓉.骨科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及防治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6):928-930.

[5] 陈嫣红,陈伟莲,刘伟琼.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1,14(27):4-6.

[6] 杨荷兰.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3,14(5):771-775.

[7] 宋利红.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4):347-348.

[8] 程金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的预见性护理[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2):55-56.

[9] 毛江洪,汪青山,钮心怡,等.临床血液流变学的研究现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15(5):148-151.

[10] Geerts W H, Pineo G F, Heit J A, et al.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the Seventh ACCP Conference on Antithrombotic and Thrombolytic Therapy[J].Chest,2004,126(3 Suppl):338S-400S.

[11]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预防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南(草案)[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25(2):118-119.

[12] 占紫龙,艾江平,丰景斌,等.持续被动活动预防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评价[J].中国中医急症,2014,14(2):45.

[13] 嵇扬,沈娟,聂渝琼,等.血塞通注射液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35(7):1405-1406.

[14] 陈锋,阳生光,蒋佩琴,等.血塞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2(7):15-17.

[15] 罗国林.血塞通注射液在120例急性支气管炎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3):136.

[16] 刘清萍.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16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1):23-24.

[17] 曹洪,张颖,张功礼.血塞通注射液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J].中医正骨,2008,12(5):6-8.

[18] 黄有荣,蒋攀峰.三七总皂甙预防兔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13(3):15-17.

[19] 袁进,顾为望.血液流变学在临床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7,25(7):406-409.

第3篇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室护理;护理配合

社会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对当代医学有着巨大的挑战,老年群体有其自身特点,老年人群钙质流失速度加速,机体代谢缓慢,较易产生骨质疏松症,女性尤其如此。髋部骨折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占有很大比重,而股骨颈骨折占比已超过髋部骨折的50%。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是重建髋关节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作用[1-2]。然而,骨折损伤与慢性病发病病程不同,患者易产生心理负担,手术创伤及术后恢复的担心会是患者产生忧虑。因此,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心理及并发症有着重要作用[3-4]。我院自2014年6月~2016年6月开展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60例,围手术期给予密切护理配合,在太仓地区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共60例,全部来自我院骨伤科住院部。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62~92岁,中位数76岁;所有患者均为单侧骨折,临床诊断为股骨颈骨折,其中左侧32例,右侧28例。伴高血压病者46例,伴糖尿病者24例,伴房颤者3例,伴慢性支气管炎者5例。

1.2方法 本研究中,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麻醉满意后患者取侧卧位,于患侧髋关节作一约10 cm左右手术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阔筋膜张肌,部分切断臀中肌、臀小肌,打开关节囊,暴露切除股骨颈,清理髋臼,注意止血,股骨上段开口、扩髓至合适深度,放置人工股骨头假体,被动活动关节见位置良好,清点器械无误后逐层缝合伤口,留置引流管。术后予抗感染、抗凝、消肿等治疗,术后48 h内引流量减少后于拔除引流管。术后按时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2 护理

2.1术前准备 术前1 d与手术医师沟通手术情况及需要特殊注意事项、需要提前准备手术器械,参与患者术前讨论,特殊患者重点沟通。在患者术前访视中,提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基本手术流程及手术可能出现的情况,解答患者及其家属围手术期的疑问。手术安排于骨科手术专用手术间,应用层流净化,保持手术室内温度为22℃~25℃,相对湿度为50%~60%[5]。

2.2术中配合 术前等待过程中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建立静脉通路,注意调整输液速度。对患者是否按医嘱规定禁食禁饮,检查患者饰物、假牙等处理情况。协助麻醉医师准备完善各种麻醉及急救用品。在麻醉穿刺时帮助患者进行调整,协助麻醉医师完成穿刺。巡回护士需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帮助连接吸引器连接管、电刀,根据主刀医师意见调整电刀功率;术中扩髓经常有碎骨块堵塞导管,注意及时疏导;根据术中需要随时拆用器械及缝合线等。器械护士必须熟知手术步骤,术中集中全部注意力,正确量取股骨头直径,逐渐有小号至大号扩髓,在传递时要做到准确、快速、主动。并及时做出提前预判,节约手术时间。使用后的弃置的器械需及时清理,保持手术台整洁,随时清点术中器械。

2.3术后处理 搬运患者需做到伤害最小化,不能外展外旋患肢。随麻醉医师护送患者回病房后要完成与病房护理交班,重点问题重点交代。向患者家属交代术中简单基本情况,交代麻醉注意事项,耐心细致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相关问题,尽可能通过沟通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焦虑情绪。

3 结果

本组患者60例术前情绪稳定,麻醉及手术配合良好,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所有患者均对手术表示满意,术后3个月进行Harris功能评分,优18例,良34例,中8例,差0例。优良率86.67%。

4 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在恢复老年患者关节功能,防止并发症,提高生存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其突出优点[6]。因此,提高护理手术配合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老年患者因髋部骨折出血较多,且造血功能较弱,红细胞、血红蛋白等常持续在较低水平。因此,手术前需了解患者基本情况,与麻醉医师沟通麻醉方式及需要准备的事项,术前做好准备工作,并与主刀医师沟通了解特殊器械,熟悉手术流程,并检查人工假体准备是否完备。尽可能协助主刀医师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同时,高龄髋关节骨折由于发病突然,患者缺乏相关医学知识,易产生焦虑、甚至抑郁等负面情绪[7]。因此,术前积极消除患者的疑虑非常重要。高龄患者适应能力相对较弱,对与患者的顾虑需根据个体情况一对一单独解答。高龄患者认知能力亦相对较弱,因此,术前与高龄患者的沟通务必要更加耐心,语气和语速需适当放缓,对与重复性的提问要加倍耐心解答。可通过介绍其他已经历过此过程患者的经历给予患者信心。现代护理对人文关怀十分注重,人文护理更是把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贯彻在护理工作之中[8],与患者围手术期的良好沟通,可以增强医患之间互信,提高患者对医患人员认同感,提高患者依从性,本研究患者均表示满意。

本研究患者均为高龄患者,手术前需密切注意手术禁忌症,及时发现皮肤破损、静脉曲张感染、足部真菌感染等情况[9],并及时与手术医师沟通,必要时停止手术。且高龄患者多伴由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疾病,老年患者本身机体功能的衰退会增加术中并发症发生几率,麻醉风险亦增加[10]。术前需调整患者血压、血糖等位于合理水平,术中配合麻醉师做好患者监测生命体征工作。

通过临床研究归纳总结,本研究中围手术期护理需做到以下原则:①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一切工作以让患者获得最大健康收益为出发点。围手术期中要时刻根据患者的要求进行解答、解决相关问题,做到医护配合最优化。②充分认识到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手术室手术时间短暂,只占到整个围手术的一部分,要有围手术期观念,做好整个围手术工作。③认识到护理角色定位的重要性,密切与麻醉医生及手术医生沟通,完善围手术期各治疗角色之间配合。护理工作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虽一起工作,但工作范围不同,手术以医生工作为主导,患者个体化差异大,因此,与医生的交流可以针对个体完成个性护理,使护理工作更加出色。④严格无菌操作观念。感染是髋关节置换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无菌操作至关重要。术前应用抗生素及手术超过3h均需应用抗生素,术中戴双层手套,采用层流手术间等非常重要。⑤严格查对制度。术中要对术中纱布、器械、缝合针线等相关物品严格牢记位置及数量,术前、术中、术后仔细查对,必须做到准确无误。

参考文献:

[1]李智勇,孙然,张奇,等.2064例股骨颈骨折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创伤杂志,2009,25(12):1064-1067.

[2]李亚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50例护理配合[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8):68-69.

[3]莫丽华,莫凤莲,罗燕云,等.老年股骨颈骨折38例围手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5):53-54.

[4]宋强.舒适护理在提高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数十种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1(4):777-779.

[5]王琪.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护理配合[J].医学信息,2010,23(5):1458-1459.

[6]吕萍.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53例护理配合[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7):89-90.

[7]陈文媚,黄惠燕,罗润娥.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的护理配合[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5):107-108.

[8]会芹.人文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0):97-98.

第4篇

关键词:不稳定骨盆骨折;临床;护理

骨盆骨折是一种常见并且严重的骨科疾病,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建筑高空作业等因素的不断增多,骨盆骨折的发病率和残疾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1]。骨盆骨折可以分为稳定、旋转不稳定、旋转和纵向均不稳定三种类型,其中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比稳定型骨盆骨折更加严重。本文选取于2013年1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对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1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其有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18~70岁,平均(35.8±2.7)岁;骨折原因:28例交通事故伤,14例高处坠落伤,18例摔伤,13例砸压伤,7例其他原因;合并伤:8例尿道损伤,2例股骨干骨折,3例肝破裂,3例后腹膜血肿,1例肾挫伤。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因为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用于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基础护理、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方法[2]。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 不稳定骨盆骨折多为突发性事件引起,患者在骨折时遭受了巨大的身心打击,容易出现焦虑、惶恐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耐心的开导患者,与患者建立互相信任的护患关系;要向患者讲述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的信心,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2.2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①疼痛:要加强手术切口护理,对手术部位应当进行消毒处理。当患者疼痛时,可以通过让患者看电视或播放音乐等方法来转移患者疼痛的注意力。②便秘:护理人员就要注意让患者多食易消化的食物以及促进肠胃蠕动的粗粮,多食用水果蔬菜;同时让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③褥疮:护理人员要每隔2 h对患者翻1次身,同时要经常更换床单被褥;可以对肩部、背部、尾骶部等骨突部进行按摩。④泌尿系感染: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多喝水并且对患者的尿道口和会要定时进行清洗。

1.2.3康复护理 要定期为患者做牵引护理,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正常行走下蹲、负重步行等一系列的康复护理。

1.3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在护理2 w、4 w以及8 w时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分别进行评分,分数越高患者的疼痛越严重[3]。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在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2 w、4 w以及8 w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有1例褥疮,3例泌尿系感染,4例便秘,并发症发生率为20%,观察组患者有1例泌尿系感染,2例便秘,并发症发生率为7.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将我院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2 w、4 w以及8 w的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赵会.舒适护理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59(04):2247-2248.

[2]何进勤.护理干预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中的应用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43(04):319-320.

[3]赵航,杨品.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3,01(11):265-266.

[4]潘进社,彭阿钦.不稳定骨盆骨折分型与手术复位的方法[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3,18(10):699-700.

第5篇

[关键词] 侧前路减压加钛网植骨融合术;腰椎爆裂性骨折;护理

腰椎爆裂性骨折是临床上常见脊柱损伤,病情往往较为严重,侧前路减压加钛网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是重建脊柱的有效方法之一。我院自2005年起应用该方法治疗48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疗效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48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21~60岁,平均39.2岁。损伤原因:高处坠落15例,车祸28例,重物砸伤5例。术前神经功能按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标准分级:A级5例,B级6例,C级18例,D级9例,E级10例。X线片显示均有脊柱后凸畸形。腰椎骨密度(BMD)L3、L4椎体平均BMD0.809g/cm3,结合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可明确椎体爆裂性骨折的诊断。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1] 由于患者意外致伤,伤情较重,被迫卧床,生活无法自理,易产生焦虑、悲观、恐惧等心理。在准备手术过程中,安慰、鼓励患者,耐心做好伤情解释工作;介绍伤情、相关治疗方法及本院手术医生技术水平,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同时在生活方面进行指导,嘱咐伤者在术前注意预防感冒,吸烟者戒烟,进行有效呼吸和咳嗽,正确留取术前检查标本,训练床上大小便技巧、轴线翻身方法,合理进行饮食、适当补充营养。同时全面了解患者健康问题,向患者介绍麻醉及手术有关知识,提供所需信息,取得患者信任和合作,同时协助患者的各项相关检查工作及术前准备工作,如常规备皮、配血、留置导尿。

2.2 术后观察与一般护理 术后24 h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每l5~30 min测脉搏、呼吸、血压1次,平稳后每4 h测1次,并注意患者意识状态;对于全麻未醒的患者,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人,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师处理。同时,由于术中出血不可避免,因此术后切口处放置了引流管,负压吸引24~48 h。在放置引流管期间,确保引流管固定、通畅,并观察记录引流量,若引流量较多,密切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同时提醒医师注意血容量的补充。

术后置患者于硬板床上,严禁将躯干扭曲、旋转,保持颈、肩、髋成一直线;每30 min测定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直至平稳。认真检查过程管道通畅情况,并妥善固定好各引流管,术后72 h内须严密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情况,并与术前对照,做好记录。严密观察伤口渗血及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液体的性质、颜色、量、水柱波动情况;观察切口敷料情况,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2.3 术后心理护理 心理因素是影响疾病症状、发展和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心理暗示减少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等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手术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抑郁情绪等情绪,表现出多疑、孤独、自卑等心理状态。骨折既是一种严重的生理创伤,也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手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忧”、“悲”、“恐”精神状态变化。因此,术后除进行一般性心理护理外,还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精神状态,经常给其播放喜爱的音乐、鼓励其阅读幽默、有趣的小说、画报等,使患者心情愉悦,从而减轻病痛,增强恢复健康的信心。

2.4 术后并发症预防及护理[2]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由于术后卧床时间长、麻醉以及部分脊髓功能损伤等原因,有发生肺部、泌尿道、胃肠道等多种并发症可能,而通过积极的护理可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2.4.1 预防肺部感染 手术中插管、吸入麻醉等对呼吸道刺激较大,可引起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加,术后卧床,以及由于术后切口疼痛,患者抑制咳嗽等因素,使肺部感染机会增加。因此,应在有效的疼痛护理和翻身护理基础上,指导患者深呼吸,进行有效咳嗽、咳痰,每次翻身时,拍打背部,促进痰液排出,并加强深呼吸锻炼,增加肺活量,必要时可行雾化吸入。

2.4.2 消化功能紊乱处理 术后多数患者出现腹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可采用双手腹部自我按摩,顺时针按摩36圈,再逆时针按摩36圈,3次/d,同时结合中医辩证,给予中药汤剂口服,肠热腑实者予调胃承气汤,津液不足者,予增液汤等,同时,考虑到本组患者多为老年患者,正气不足,大黄等峻下之品用量宜从小剂量逐步增加,便行即止。

2.4.3 预防褥疮 采用定时翻身护理方法,一般术后平卧6~8 h后,每2~3 h翻身一次。具体方法为:一手扶住患者的肩部,一手扶住患者的臀部,同时用力使患者左侧、右侧、平卧交替,双膝间、腰背部垫枕,用翻身板支撑。由于患者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脊柱受损,同时由于全麻后脊柱周围肌肉组织松弛,故翻身时必须保持正确的翻身动作,要注意整个躯体同时转动,保持脊柱过伸位,避免脊柱扭曲,以防加重或引起脊髓损伤,造成截瘫。

2.4.4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有留置导尿者,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逆流。每天用0.25%稀碘酒擦洗尿道口2次。术后常规留置尿管1周,每日行膀胱冲洗1次,同时加强排尿功能锻炼与恢复,术后1周拔除导尿管。

2.5 术后功能锻炼护理[3] 功能锻炼的目的是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肌力恢复,对手术远期效果、患者生活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应向患者充分说明功能锻炼的意义,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主动地配合训练。术后第2天按摩双上肢关节肌力被动训练。术后第3 d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活动膝、踝关节及双上肢,这些锻炼均在不影响脊柱稳定性的情况下顺序进行。3~5次/d,10~15 min/次。术后12 d左右拆线,指导患者坐在床上做自主运动,无神经损伤的患者鼓励带支架下地活动,指导患者双手撑腰挺胸直立行走,避免弯腰,卧床时作飞燕式功能锻炼,感到疲劳及疼痛时可减少活动量。

2.6 饮食护理[4] 手术患者饮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高维生素、及碳水化合物为主,如米饭、动物蛋白、鱼、虾、肉、蛋、禽类等;多食粗纤维蔬菜,如青菜、芹菜、韭菜;定时按摩脐周,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少食甜食、牛奶、豆制品等易产气食物;适量的食用瓜子、花生、榛子、核桃等坚果类食物以补充钙的摄入,海产品含碘及微量元素可适当选用(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除外)。同时结合中医辨证,病情属实证者,饮食选用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的食物,病情属虚证,则宜选用益气血、壮筋骨、补肝肾的食物,多食富含钙质、营养丰富的食品,如鲜排骨汤、鸡蛋、龟、藕粉等。

3 术后护理效果与出院指导[5]

通过精心的术后护理,本组4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恢复良好,无1例出现并发症,无神经损伤者12 d伤口拆线后即戴支架下地活动,术后14~20 d可下地行走,全部患者平均下地时间为术后17 d。

出院时嘱患者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坚持功能锻炼,但弯腰动作应在骨折3个月后再行练习;睡觉翻身要保持脊柱上下一致,不得扭曲;身体不能过早和过度负重,并防止外伤;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了解手术固定的情况。

出院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5.3个月,未发现椎体高度的丢失和椎间隙塌陷,未发现内固定的断裂,充分说明良好的术后护理提高了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近、远期的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杨菊香, 冯金莲. 腰椎爆裂性骨折行内固定术病人的护理.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7,(112):108109.

[2] 蒋乐云. 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6):1012.

[3] 梁雪妍, 陈坤嫦, 区海云. 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护理. 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2008,6(11):1921.

第6篇

【关键词】颈椎病;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护理

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是利用等离子刀对椎间盘髓核组织进行冷融切低温(约40℃)气化,移除部分髓核组织而完成突出部位椎间盘体积的缩小,并利用加温(约70℃)技术使髓核内的胶原纤维气化、收缩和固化,使突出部位的椎间盘体积进一步缩小,达到移除大量病变组织而不引起正常组织的不可逆损伤。自2008年10一2010年3月份,我院采用此技术共治疗24位病人,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在40-65岁,平均年龄56岁。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肢疼痛、发麻,颈肩部疼痛。经CT扫描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

2治疗结果

术后当天病人颈肩部及上肢放射痛有一定程度减轻,部分病人手指仍稍觉麻 木,但能忍受。术后5-7天出院,无1例出现并发症。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颈椎手术在脊柱手术中风险相对较大,病人常认为颈椎为手术,不敢轻易接受手术,但神经压迫症状又使其痛苦万分。因此,这类病人常表现出恐惧、焦虑、紧张、矛盾的心理,为了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自病人刚入院时就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讲解有关手术方法、手术,介绍手术的成功病例,促进病友之间的交流,让手术成功的病人现身说教,从而增加病人的安全及信任感,消除恐惧、紧张情绪。

3.1.2选配颈围术后应配戴合适的颈围进行保护,目前多采用前后两片式颈围,松紧可自由调节,根据患者个体选择不同型号,术前让患者试戴,达到既能控制颈部活动,又无不适的程度为宜。

3.1.3气管、食管推移训练指导患者用自己的左手2-4指并拢指端顺气管旁侧,将气管、食管向左侧推移,每日2-3次,持续5min/次,且必须将气管牵过正中线,反复训练3-5d即能适应手术。双手无力者由医务人员或家属协助训练。

3.2术中护理

3.2.1准备常规手术用物及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仪一套、等离子刀头一把。检查仪器备用:将等离子刀头尾端连接机器,打开电源开关,将等离子刀头放入盛有生理盐水杯内,踩压踏板,等离子刀头周围有大量气泡产生,提示等离子刀头性能正常。

3.2.2病人取仰卧位.枕后垫枕圈,正颈后部放置软垫,使颈椎处于生理中立位置。在C型臂下定位标记后,协助医师常规消毒铺无菌巾,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医师在C型臂监视引导下进行穿刺,当穿刺针至病变节段椎间盘间隙内,退出穿刺针芯,沿穿刺针管道将颈椎等离子刀头缓慢进入椎间隙内,将等离子刀头继续缓慢接近椎间盘突出部位,即“靶点”,踩压踏板,对突出的部位进行消融治疗。操作完毕后,先退出等离子刀头,然后将穿刺针芯放入穿刺针内,将穿刺针一起拔出,穿刺点压迫5分钟,见局部无出血为止,覆盖穿刺针眼。

3.2.3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询问病人感觉状况,观察患者双上肢感觉、运动、腱反射、判断是否有神经根损伤表现,与术前相比有无改善;同时注意等离子刀头使用情况。

3.3术后护理

3.3.1术后平卧休息,保持颈椎平直,呼吸道通畅,尽量减少局部活动次数及幅度。并指导患者进行双肘关节屈伸运动,腕关节握拳运动。术后6小时应给予病人轴线翻身,方法是翻身时保持颈椎与胸腰椎平直,一般由2-3名护士协同进行,严防扭曲。24小时后在颈围保护下,开始下地行走,同时开始进行双肩上举外展锻炼。

3.3.2术后饮食无特殊禁忌,鼓励病人多喝水,防止泌尿系统感染。指导病人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勿产气的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3.3.3病情观察。饮水是否呛咳,以判断是否有喉上神经;声音是否嘶哑,以判断喉返神经是否损伤;吞咽是否疼痛,以判断是否有食管损伤;颈部是否有血肿形成,以了解是否有血管损伤;观察患者体温、血象、血沉是否正常,以判断是否有椎间隙感染。

3.4出院后生活指导

3.4.1生活和工作中许多不正确的姿势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起颈椎病发生。要避免长时间的屈颈位(低头位)工作,可于工作半小时或1小时左右后改变一下;于工作2-3小时后起身活动,作些操练:也可将桌面制成斜面,或抬高写字台,可比普通写字台高2厘米,使颈部工作时不再过度前屈;不要半躺在床上看电视(颈部前屈过度增加);不要将座位置于空调冷风直接吹到颈部的地方;选择合适的枕头,使颈部能处于正常生理弧度状态下休息。理想的枕头,高度不宜过高,一般长度40-60CM,枕高10CM左右为宜,要有一定的弹性,枕芯宜用质地柔软、透气性好、富有弹性、不易吸湿的材料,如荞麦、薄绒、饮后晾干的茶叶、鸭绒等,枕头应放于颈部正中,头部稍悬空,利用头颅的重量发挥对颈椎的牵引治疗作用。

3.4.2术后起身活动使用颈围保护3周,卧床时解除颈围。1个月内门诊跟踪复查,术后3个月复查。

参与文献

[1] 刘联群.骨伤科微创技术案例评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95-299.

[2] 贾连顺.袁文. 颈椎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16-233.

第7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344

便秘是指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每3天少于1次,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而且粪便长时间停留肠腔,会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毒素。骨折患者由于创伤和自身精神方面等因素,导致生活和排便方式的改变,易发生便秘,便秘是骨折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50%~70%。尤其是创伤后和骨折术后1~5天发生率最高,它不仅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痛苦,而且给患者进食康复带来不利的影响,还直接影响切口的愈合,增加患者痛苦。如何有效地预防与解除骨折患者的便秘,通过分析,总结了骨折患者便秘的危险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心理疏导、健康宣教、饮食指导、腹部按摩及重视排便功能的训练,旨在尽可能的减少便秘发生,改善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综述如下。

发生便秘的危险因素

心理因素:骨折患者多属意外伤害,突然遭到刺激和对预后及手术的担心,会使患者产生一些特殊的心理变化,如紧张、恐惧、焦虑,受伤后的疼痛心理及一些情绪变化等。而情绪紧张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致骨肠道痉挛,影响正常的排便功能,从而使肠蠕动减少而发生便秘,文化素质越高,条件越好的骨折患者,敏感性就越强。

环境因素:患者骨折后进入病区,对病区环境陌生,加之骨折患者骨折后,需保质特殊的,改变了原有的排便姿势和习惯,如四肢骨折后卧床、牵引、制动、骨盆、脊柱受伤后需平卧硬板床等,从而导致便秘的发生。

伤口的疼痛:伤口疼痛这一不良刺激可使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骨肠功能或患者怕疼痛,不愿意活动,甚至不敢活动,活动减少,全身代谢降低,导致流向肠道的血液循环减少,致肠蠕动减慢是便秘的危险因素。

止痛药物的影响:对胃肠道有影响的药物如咖啡、杜冷丁、阿托品、去痛片等镇痛剂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致正常菌群失调,改变了肠道的正常功能使胃肠功能受损,肠蠕动减慢而发生便秘。

营养知识缺乏:饮食结构不合理,过少食用纤维素和水分形成便秘。

生理因素:因年老体弱,组织器官功能下降;消化吸收功能也下降;加之长期卧床,未进行功能锻炼,致使肠道功能受损,肠蠕动减慢而引发便秘。

内分泌因素:骨折患者合并有糖尿病时,高血糖可导致体内缺水,大肠内水分减少,可引起大便排出困难,支配大肠的神经若发生糖尿病性病变,也可造成大肠排空减慢而发生便秘。

脊髓的损伤:致使肠道的神经机能受到破坏而发生了机能失调导致便秘。

麻醉的影响:可使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受阻滞。胃肠蠕动消失,内外括约机、肛提肌松弛改变了肠道的功能,另外麻醉后及骨折术后禁食也有关。

预防及护理

心理护理:骨折患者多属突然伤害,打击大,由于多种因素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一系列心理变化,研究表明,焦虑、疼痛的程度及恢复的程度存在线性关系。骨折术前焦虑重的患者,术后的疼痛和焦虑程度越高,恢复越慢。护士的言行对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患者入院时应热情主动、及时地进行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如需手术者应耐心讲解手术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使患者在手术后因精神-躯体、疲劳致便秘环节被阻断;另外,抑郁、焦虑等神经精神因素还可通过大脑皮层影响下丘脑和植物神经系统,加重便秘,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支持,提高应对能力,为其解除抑制排便的心理。

健康宣教: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患者便秘的发生。可根据年龄、文化程度进行,让患者了解便秘形成的原因及危害性,讲解长期使用泻药的危害性以及养成定时排便的重要性。

提供隐蔽的场所:排便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环境,减少人员流动。冷冬梅认为可采取下列方法:如拉上屏风,要求探视人员及家属甚至护士暂离病房,打开电视机和窗户,以掩饰患者排便时发出的声音,必要时可在陪护人员的帮助下,下床使用坐便器。

饮食指导:饮食指导能有效降低骨折患者便秘的发生。合理饮食是解除和预防便秘的最好方法:①高纤维膳食能延缓糖粪的吸收,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及尿糖水平,并且有助于维持肠道的正常功能。食物纤维能增加粪便在肠道内的移动。②增加新鲜水果、玉米,禁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糖尿病患者应选用优质白蛋白饮食。③缩短进食时间,进食时间延迟,也是加重便秘的主要因素。骨折术后应尽快恢复进食饮水,一般3~6小时开时进食,全麻清醒后如无恶心呕吐即可进食,进食时细嚼慢咽,避免因快速吞咽吞进较多空气引起腹胀。并且适当增加一些钙质丰富润肠通便食物如核桃伴蜂蜜、黄瓜、柠檬汁、橘子汁等食物。④嘱患者多饮水,多饮水能增加粪便的含水量,预防肠道阻塞;每天晨起后先饮1杯白开水、淡盐水或蜂蜜水,饮水量>2000ml,以润肠通便。

适量的运动:运动能增进全身肌肉张力及增强排便肌肉的肌力,骨折患者病情允许后应鼓励其进行简单的床上活动,如健肢的主动活动及患肢的被动活动,提肛收腹活动等,这些活动有助于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发生。

腹部按摩及热敷: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可每天按摩腹部,1天数次。胡秀明通过护理246例骨科卧床患者,认为指导患者做腹部按摩,可以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方法是用示指、无名指在腹部依结肠走行方向,由结肠向横结肠、降结肠至乙状结肠做环形重叠按摩。但脊椎、骨盆骨折者不宜做腹部按摩和使用便器,可用开塞露或临时使用缓泻剂,以辅助排便。

合理使用缓泻剂:对于2~3天未解大便且有便意而又难以排出的患者,可用开塞露,以软化粪便,刺激肠蠕动,使大便排出,还可用潘泻汁5g泡开水10分钟后代茶饮用。对于顽固性便秘,可选用甘油40ml或2%肥皂水灌肠(肝功能异常者禁用)。可促进顺利排便,但不能长时间应用,否则引起结肠痉挛性便秘及消化功能紊乱。

中医治疗:中医理论认为,便秘即大便秘结不通,可穴位刺激有助于疏通经络,调节肠胃功能。

综上所述,避免骨折患者便秘发生的关键在于预防,作为护士,预防疾病的发生是我们的职责,应针对骨折患者便秘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把各种方法充分应用到临床工作中,但各种方法有它一定的适用范围,在工作中应因人而异,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最大程度的发挥护理职能。

参考文献

1 崔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9-263.

2 计惠民,徐归燕,吉毅.对便秘患者的护理援助[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1,20(3):101-102.

3 赵晓丽,李宣兰.骨科卧床患者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3,5.

4 丁俊琴,赵莉,高彦华,田峰,张新彦.骨折患者便秘发生情况调查与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3,4.

5 白继荣.护理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6:170-175.

6 宋珍美.前列腺摘除术后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J].浙江临床医学,2003,5(10):792.

7 易乔燕,李向芝.1例宫颈环扎术后妊娠患者便秘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5,4(6):69.

8 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20.

9 周兰.实用老年消化系统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87-94.

10 冷冬梅,李飞飞.骨伤科患者常见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7):981.

11 阳世伟,胃静,段磊.骨折卧床患者便秘原因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3,5.

12 张晓华.人工髋节关转换25例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5,8(4):367.

13 张莉.骨科围手术期患者饮食指导与减少便秘的发生[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2):103.

第8篇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患者压疮成因和护理对策,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我院2008年5月―2010年6月选取的90例骨科患者治疗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最佳骨科患者压疮护理方案。结果:不同时期的压疮患者的病情有差异,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方法也有所不同。结论:对压疮患者的清洁护理、定期翻身至关重要,但是也要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压疮的预防非常重要,应让患者及其家属有效地采取预防压疮的措施。

【关键词】骨科 压疮 护理

压疮是由于皮肤和皮下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不良,以致受压局部缺血而溃烂甚至坏死,多见于昏迷、尿失禁、营养缺乏、长期卧床等不能自主翻身的重病患者。好发部位为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处,如肩胛骨突处、骶尾骨处、股骨大粗隆处、坐骨结节部、足跟或枕后部等。压疮本身不是原发病,大多数随着其他的原发病未经很好的护理而造成的损伤,一旦发生压疮,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加重病情,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在骨科病房中,约有半数以上的患者须卧床休息,压疮的防治已经成为骨科护士每日的重要工作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组患者90例,均为2008 年5月~2010 年6月在本科住院天数及卧床时间均> 8d 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8d , 其中男63例,女27 例;年龄16~58 岁,平均31 岁。此次选取的90名患者,均为骨折后长时间卧床无法活动而导致形成的压疮,其压疮由家中带入或于住院期间产生,其中男性51名,女性28名,糖尿病患者11名,骶尾部破溃10例,面积最小的3*3cm,面积最大4*4cm。

1.2 方法:对90例病人给予骨科患者压疮特殊的护理,观察病人数周后的恢复情况。

2 护理措施

2.1 进行护理评估:经评估对高危患者实行重点预防,可使医疗资源得以合理分。根据循证护理的理念,从患者的实际出发,对有压疮危险的患者提供个体化护理。可减少压疮预防护理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建立交接班制度,各班护士严格交班,检查病人皮肤是否干燥清洁、有无受压水疱、床铺是否整洁、有无碎屑。

2.2 加强基础护理:1.保持床位平整、清洁、干燥,保持病员皮肤清洁,做到勤擦洗、勤更换,勤翻身、勤按摩,勤检查,保持病房温度、湿度适宜。避免尿液、潮湿刺激,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便盆,避免生拉硬拽。对使用石膏的患者护理要保持石膏的清洁干燥,尤其会易受大小便污染,在包扎石膏时开窗大小要适宜,在换药之前,伤口周围用纱布围好,防止换药或冲洗伤口时污染石膏。石膏如轻微污染,可湿布擦拭,但不要浸湿石膏。

2 定时翻身:无禁忌症患者每2 h 翻身1 次,

且应由护理人员指导、协助翻身,制动患者翻身时注意患肢的制动,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推、拖、拉动作,经常检查受压部位,对压红的软组织决定是否适宜按摩。一般皮肤发红是正常的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后,一般在30 min 左右褪色,不会形成压疮,故无需按摩;如果皮肤持续发红,则表示有软组织损伤,组织存在大范围血液循环障碍,用力按摩必将加重损伤。皮肤牵引前局部涂安息香酸町保护皮肤,出现水泡及时处理,必要时改骨牵引。

2.3 合理的饮食护理:鼓励患者多食富含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以增强抵抗力及促进组织修复能力。饮食宜富含纤维素,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力;适当静脉补充白蛋白、复方氨基酸、新鲜血浆等,提高机体抵抗力;积极治疗原发病,尤其是由于重型颅脑创伤引起的神经营养不良者,在诊断清楚情况下,建议尽早手术,以改善神经营养状况。

2.4 用药护理 用0.8%的生理盐水,采用涡流式水流冲洗创面;感染创面用2%过氧化氢及生理盐水彻底清创。清除创面污物及院外所用药物,尽量保留完整表皮,创面水泡用针或剪刀低位刺破引流放液,泡皮要保留,清创时应遵循无组织损伤、无出血、无疼痛的原则。清创后,将伤科灵喷雾剂喷头对准创面,连续喷洒,使药液均匀分布于创面,以药液不渗出创面为度。每天5次,每次间隔1h,所有患者均采用暴露疗法,病床上放置无菌单,难免压迫处的创面可在喷药后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外面用无菌敷料包扎。创面应避免湿水浸渍或碰撞、摩擦等,以免再次损伤。

2.5 心理护理:长期卧床的患者,其生活质量降低或消失,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较重,容易使患者丧失治疗的勇气和信心,一旦压疮形成,患者又会产生焦虑、抑郁、孤独、愤怒等不良情绪,往往导致病人和家属对治疗失去信信,因此在护理压疮病人时,要特别注意病人的心理护理,针对不同的病人、不同的心理问题,做好个性化心理护理。

3 结果

经过护理人员的细心护理,4周后,90例病人病情明显好转。

4 讨论

压疮是全身、局部因素作用引起的局部组织变性、坏死的病理过程。骨科患者由于骨折疼痛常采取被动或被迫,对于肢体的活动、定时的翻身配合度差,压疮发生很难控制。在压疮护理中预见性是第一位的,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的基础上,找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最优化方案,及时发现潜在压疮的部位,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把压疮消化在萌芽状态。尽可能使患者感到舒适,避免痛苦,同时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愿望,以最少的资源发挥最佳的效果,以改善压疮治疗的效益成本。另外,为了更好地预防压疮的发生,加速压疮的愈合,必须让患者及其家属有效地采取预防压疮的措施,所以必须让他们了解压疮的预防知识,包括以上提到的勤翻身、皮肤清洁、按摩等,并且告知他们做这些工作的重要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压疮的预防及治疗过程当中。

了解骨科病人压疮的成因,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对骨科压疮的认识;介绍骨科压疮的护理对策,有助于护理工作者采取或借鉴有效护理手段,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对于骨科患者压疮的护理将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陈军,刘文清.浅谈压疮的发生与防护[J].西南军医,2004,4(6):77

[2] 张小冬,陈爱萍.褥疮的预防与治疗护理进展.中国全科医学,2006;9(11):920~922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服务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