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建筑工程类专业

建筑工程类专业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14 16:21: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建筑工程类专业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建筑工程类专业

第1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需求分析;教学改革

现阶段应用型高校在全国700 多所本科院校中有600 多所,在校生规模占据全国高校本科生规模的大多数。然而专门针对此类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却十分稀少,针对此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建设的衔接研究更是一片空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本地区现代化建设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应用型本科大学以应用为指导,课程体系设计强调学科和应用两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科教育和应用教育两种教学理念结合起来,构建应用型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强调其应用价值,加强学生语言产出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不能孤立于学生的专业知识而单独存在,进行大学英语与专业建设的衔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文章以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以商丘工学院建筑工程专业为例,探讨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建设的衔接问题。

一、建筑类专业学生的知识需求分析

本论题研究期间,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走访谈话等方式详细调查了建筑类专业学生的知识需求。随机抽调了商丘工学院2012级建筑专业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8份。

表1 2012级建筑工程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满意度调查

该调查结果显示,有50%以上的学生对目前学校开设的英语课程存在不同程度的不满,认为目前所使用的教材、教法、课程设置及教师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表2 2012级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知识需求调查

通过上面表格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出,学生除了需要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90%以上的学生都认为需要与行业知识相关的英语词汇学习及英语技能培训。并且在是否应该开设专业双语课这个问题上,95%的学生答案是应该。该调查问卷的结果表明,开展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建设的衔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迫在眉睫的。

二、建筑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要想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建设的有效衔接,实现其应有的社会价值,大学英语改革就必须要走语言文化教学、技能教学与专业课双语教学相结合的专业课程教学道路。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将语言知识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并通过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教材的改革创新等途径来实现学生语言知识的增长,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以及专业素养的提高。

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筑类大学英语改革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大学英语专业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综合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基础、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使用英语的听说读写译技能进行输入输出语言文化和行业专业知识的能力。新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要参照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更要重视工程类专业正在实施的CDIO教学大纲对毕业生在行业跨文化基础和英语能力方面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课程体系专业化建设也就不仅仅是英语基础课和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训练课的模式,更应当是英语语言能力培养课程与一些专业双语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传统的综合英语应作为分级教学中基础较差学生的英语基础课,而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应直接在1-4学期开设更能够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及与学生专业知识基础相关的英语英语应用型课程,以及能够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文化欣赏课程。3-6学期开设一些双语建筑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同时开设实用性较强的建筑行业实用英语写作课程、建筑专业英语口语交际课程、建筑行业知识文化英语阅读等选修课。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中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输入输出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发展了英语语言知识技能和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

(二)实施教师的学科专业化建设

大学英语与学科建设的衔接需要师资队伍专业化。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是指教师要具备与学生需求相一致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任务、内容、活动要与学生的专业需求相一致,打破学生英语知识和专业方向之间的知识壁垒、学科鸿沟,让英语成为学生的信息载体、促进专业学习和行业发展的工具。

大学英语专业化建设必须以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为前提。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不仅仅要求教师在英语知识和技能以及教学能力方面的提高,还要求教师要积极的学习学生的专业知识及技能。

以我校的建筑工程专业为例,目前,我校的专业英语课程主要由高学历的英语较好的专业教师承担。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英语语言素养,英语较好的专业课教师所讲授的专业英语课常常让学生不知所云。这种专业英语课教学不仅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加剧了学生对英语的反感。 而如果由英语教师去学习那些专业信息和技能要求不是太高的建筑理论和实践课程,外语教师是完全可以学会的。目前,我校教师的学科专业化建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现有大学英语教师的学科专业化建设。学校组织教学业务能力较强的中青年英语教师通过自学、跟班学或攻读第二学位等方式学习一些专业课程,同时还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行业进行业务实践。第二阶段是专业教师队伍的长远建设。为了完善大学英语师资的专业化结构,我校根据建筑专业英语教师的需求计划,从英语较好的专业学生或专业技能较强的英语学生中选拔人才,派送到其他高校进行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研修,从而量身打造该学科的专业英语老师。尽快实施教师的学科专业化建设不仅是大学英语改革形势所逼,也是实现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

(三)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即为以学生工作、生活所需能力与素质的综合发展为中心。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实现这个目标,改革教学法和改革教学内容以及师资的专业化建设同等重要。尽管在教学改革中“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呼声喝高,但教学实践中真正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并不多。究其原因,很多教师没能抛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不能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来思考、设计、组织教学。此外,广大教师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还村存在很多认识局限。简单地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让学生实施主要教学活动,实际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更加深层次的含义应该是“以学生工作、生活所需能力及素质的综合发展为中心”我们的大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提高交际语言的使用能力,更重要的是要综合发展英语语言和行业专业知识,最终在英语技能的帮助下掌握和运用行业内外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应遵循 “读写为先”的外语学习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实施并维持一个主要由学生实施的、包含学生读写译听说技能和多种素质共同训练的、主题式和内容式学习研究相结合的综合学习体系。教师应根据课程设计出相关的单元主题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性读写相关的语言、文化、技能基础知识以及行业专业知识。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一次次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实用的教学内容、课堂中合理的个人与集体活动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个人和集体学习研究过程掌握语言、文化或行业专业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业务基础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研究能力,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学生通过研究不同学习任务,参与不同目的和意义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培养专业技能、感受进步、提高修养,并且可以逐渐消除被动学习惰性,提高学习兴趣。

(四)建设实用教材体系,完善教学资源数据库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另外一歌重要任务就是建设既符合校内外同专业学生实际需求,又有助于实施教学方法改革,又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以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材体系。

为了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发展的有效衔接,我校教材体系建设初期教师借鉴市面上与学生专业需求关联度较高的中英文课本、专著或文章。但由于这些教学材料在实践教学的使用过程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要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就要求大学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去积极发展并开发适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能力培养要求所需要的英语教材及专业双语教材,努力编写出能够适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课本。

这种新的教材不再只是罗列知识项或操作步骤或者技能训练所需要的材料,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个体和集体的各种活动学习研究英语语言知识及行业专业知识,发展英语知识和专业技能。

教材的整体设计以及各单元主题任务与活动的设计应遵循有利于建立起“研创式”综合培养过程的原则,并确保“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得到有效实施,让学生能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自然活动中掌握知识进而培养多种能力和素质。在教材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还应努力构建一个尽可能涵盖建筑类相关知识的开放式教学资源数据库。这个数据库里应该包括各种中英文文字材料、视频资料、相关网络资源,甚至学生的作品等。高校不仅要不断完善数据库,而且还可以将数据库的使用频率和效果与学生的评价联系起来,使之真正的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五)改革课程考核体系

改变原有的终结性评价模式,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同时升级学生考核评价标准,在原来只考查学生的英语基本能力测评标准之上,同时增设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效果的测评标准,把考察学生英语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以教学课程改革为基础,专业性教学升级为依托,双考核测评为保障,体系化专业化完成英语教学改革。

三、结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须正视学生的知识需求,清醒地意识到现有的纯粹的语言知识型教学模式将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悖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旨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这一中心目标。因此,开展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发展的衔接研究迫在眉睫。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认识英语作为媒介或工具的本质,把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高效结合起来,积极开展教学模式、教材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以及评价体系方面的改革。努力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和目的,实现外语教学改革最广泛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02).

[2] 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01).

[3] 范谊.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框架构想[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07).

第2篇

关键词:建筑力学 专业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b)-0117-02

中职校对口单招班参加高考,建筑力学这门课是建筑专业班的专业基础课,并且是最能拉开分值的专业课。但是单招班建筑专业考取本科的越来越少,大多数能考取专科,还有一部分是落榜的,同学们辛苦三年没有得到他们希望中的回报,并且对中职学校而言在社会上的声誉也会变差,对学校的招生率会有一定的影响。

是什么原因导致建筑专业的中专生对建筑力学这门课没有兴趣,学不好呢?从教师,学生,家长三个方面考虑原因。

1 教师方面

上学期间,学生一天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在学校老师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家长,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所以才会有好老师带出好学生,坏老师迫害学生的说法。小学生将老师的话当做圣旨,初中生开始有顶撞老师的现象,而职校老师会有被学生欺负到哭的例子,因为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变了,所以每个阶段的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就会不一样。老师的鼓励和老师为学生设身处地考虑对学生来说太重要了,老师的一句话一个鼓励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在乎,这样学生做任何决定前都会考虑一下老师的感受;如果老师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学生就会有“既然老师不在乎我嘛要在乎“这样的想法,在乎都是相对的,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真的是不可缺少且无法代替的,老师对学生真的很重要。

2 学生方面

学生进职校的目的各不相同,但是大多数同学是因为没有考取普通高校,在家没事干在外没有合适的工作,于是进了职校,所以学生对于自己的定义就是在学校里面混混日子。学生第一次接触专业课,如果开始没有学习好的话会越听越难,然后越难就越不想听,由此恶性循环下去学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再加上有的老师上课的时候遇到反应慢没有听懂的学生就会大声指责,这个时候学生就会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以后更加不想听课了,觉得这门课的老师是针对自己的,更严重的还会在这门课上和老师对着干,不仅影响老师的教学还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还有的学生对建筑专业本来不感兴趣,只是因为家长选了这个专业,那么学习的时候就提不起兴趣,并且觉得只是帮家长念书的。

3 家长方面

大多数家庭给孩子选择建筑专业都是因为觉得建筑专业毕业后方便找工作,或者家族中有做建筑这一行的,所以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兴趣爱好。本来就对建筑专业没有兴趣再加上家长的做主使得学生会有厌学情绪。在进入中职学校之后,家长的放纵不管或者是管得过严也成了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在学生心中没有魄力,学生就会有反抗的情绪,而这个情绪就会引起学生厌学。

知道学生不愿学习的因素,那么就可以从那几方面来制定改变计划,引领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建筑力学这门课专业性比较强,光用文字或者口头解释无法让学生们很好地接受并理解的。普通的教学不能帮助教师将知识教授给学生,要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带动学生,让学生自己想学愿意学。不同的教学法可以达到不一样的效果,以下讲两种教学法及其对于建筑力学这门课的讲解所能达到的帮助。

(1)任务引领教学法。以工作任务逻辑来组织课程内容,基于工作任务情境来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任务处理来进行学习。布置学习任务: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是为了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共同活动,使得新知识、新能力的习得成为可能。老师在其中担任的角色很重要,因为如果老师布置的任务脱离学习,学生将会无法完成,导致教学又变成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一个模式。因此为了达到预想的课堂效果,老师在布置学任务的时候必须符合问题性、动机、情境、开放性、复杂度、意义这6个维度的特点。任务引领法的重点就是使教学任务与工作相对接,需要设置问题情境,学习任务设计教学情境是基于工作任务的情境的。

平面汇交力系所涉及到的物体平衡就可以采用这个教学方法,学生对于如何使物体保持平衡会有好奇心。任务引领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成就感、胜任感,让学生觉得自己很重要,这样的自我感受能够督促学生自己主动学习。

(2)角色扮演法。设计特定的情境;扮演者在模拟的、真实的情境中,从所扮演角色的视角出发,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获得一定的心理体验。老师确定学习目标和领域,向学生阐明角色扮演类型,对整体过程进行安排和分配,计划和组织扮演过程等。学生必须熟悉角色扮演的整个过程和角色扮演的目标,查找相关资料。将角色扮演法应用于教学时,特别要注意在一个规定的时间段内,与其他角色协同尝试着承担并实施。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角色扮演法,学生才是主角,需要自己写剧本,老师的作用是检查学生写的剧本内容。角色扮演法比较有新意,在学生看来像是演戏,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这个不是回答问题、不是考试,自己可以展示一下,只要学生能够有这样的想法,班级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轴线拉伸和压缩杆件这一章就可以采用这个教学法,让学生安装老师布置的任务,扮演其中角色,自己感受拉杆和压杆,便于学生的理解并且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再好都需要老师恰当运用,老师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同时老师要多看到学生们优秀的一面、闪光的一面,谁都希望被表扬被鼓励,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是蠢的,鼓励赞美可以使差学生变好学生,谩骂瞧不起会使好学生变差学生。

除此之外,家是学生一个坚强的后盾,家长的理解和表扬对学生也会重要,“干得漂亮”“你真棒”“我爱你”这样的话如此简单,家长却吝啬得不愿说出来。当家长和老师在指着学生的时候,有没有通过镜子看看自己的表情,有没有反思过是不是就是这样的表情让学生不愿意学习,这是值得家长和老师思考的问题。

以上是对中职专业课――《建筑力学》这门课的教学研究,不管是建筑专业课还是其他课程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要到什么时候家长和老师才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呢,希望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早点重视。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工科建筑设计;手绘表现;教学改革;实践

1 建筑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的地位和重要性

在工科院校建筑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通常在美术基础类(如:结构素描、色彩、三大构成)课程完成后安排与设计课程相对应的建筑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2、3年级),如建筑钢笔画、建筑表现技法、快速表达等课程。

1.1 积累和丰富设计素材,提高学生对建筑设计的认知能力

通过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查阅大量的书籍、文献、建筑图片和照片而且要进行记录、作品临摹训练、再创作训练等学习过程。使每个学生都会形成自己庞大的素材库,做设计时就能学习借鉴、拓展思路,让建筑设计过程变得得心应手。可以全方位的提高观察能力、感受能力、造型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1]。

1.2 设计方案构思与创意准确表达的有效手段

使用铅笔、钢笔、水彩笔、彩色铅笔、马克笔等常见的绘画工具进行徒手绘制,是一种广泛寻求未来设计方案可行性的有效方法,也是对学生在建筑造型设计中的思维过程的再现[2]。构思是为表现图的表现目的服务的,是在表现设计的意图,构思使创作有了主题和灵魂,构图则在技术上完成了对主题的表达[3]。

1.3 设计从业人员交流的“语言”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的整体功能布局、框架结构以及美学与人体工程学方面的可行性等,往往需要与决策层和机械、电器、结构设计工程师等相关的各部门人员进行反复的交流和沟通,以达成初步的设计意图,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设计。设计表现方法是建筑设计的语言,也是设计师传达设计创意的必备技能,是设计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4]。

2 工科建筑设计专业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工科院校建筑设计专业招考不加试美术绘画类科目,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在入校前都没有经过系统绘画方面的训练,缺乏表现的造型能力和艺术理论素养,所以需在入校后经过设计素描、色彩、构成学等艺术基础类课程学习来弥补学生艺术绘画方面的能力欠缺。但这些课程设置往往受不到应有的重视,不是过于分散、就是过于集中,课程间的知识延续无法保障,而且每门课程的学时量都相对较短,造成对学生的训练不够长效、系统,学生进步缓慢。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对这些艺术绘画基础课程学习不够重视和激发不起学习兴趣,练习和作业往往应付了事,最终直接导致了对后续开设的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学习同样漠然处之,毫不用心。

大多数工科院校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技法能力训练,多以作品临摹为主,写生和创作为辅,学生在学习中都很机械性地按照教师的步骤要求去完成相应地作业,教师忽视甚至压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构建。另外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一直沿用旧的考核方式,以建筑手绘表现效果图的临摹绘制作为本类课程的结课作业,也作为该课程的最终目标,成为唯一的评价与考核办法。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和相关绘图软件的发展、完善,在当前的建筑设计专业教学体系设置中也都安排有门类齐全、较大学时量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随着计算机绘图技术重视程度高涨的同时也就更加削弱了手绘表现技术的发展。于是,越来越普遍的出现传统手绘表现是繁琐的、耗费时间的、无法修改的和不够精确的错误认识。因此,手绘表现技法类的课程,却愈来愈得不到学生的重视,所以如何让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适应现有建筑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并促进建筑设计专业发展就成为问题的关键。

3 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为了适应本院建筑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笔者结合本院建筑设计专业表现技法类课程教学工作,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

3.1 积极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以适应当前专业发展需要

之前我院建筑专业的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仍然保持着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的技法能力训练和临摹范图的重要性,课堂练习和作业基本以作品临摹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例如建筑钢笔画是以建筑设计造型为主要任务的课程形式,决定了它区别于传统风景钢笔画的教育模式,应减少临摹所占比例,充分进行写生训练与创作表达,并在训练中更加强调和突出建筑透视、空间、造型的分析和表达的重要性。引导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习惯作为课程学习的目的,这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与训练方法上必须完全针对建筑设计专业的特点及学生的状况而进行设置。同时要处理好手绘表现类课程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之间的关系,在适应专业教学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的同时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手绘表现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形式。两者可以兼得并取长补短,向传统设计中注入新的艺术设计表现手法和新的艺术语言形式。

3.2 注重表现技法类课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设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真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程内容上,需加大“写生手绘”的份量,变课堂临摹为写生创作。同时加强学生在透视、构图、空间关系和造型方面的训练,变重线条、明暗、色彩为重建筑空间表现能力。训练中要适当减弱大图幅、耗时间的建筑效果图的分量,加大方案设计性草图的权重,目标定位于让学生通过学习过程体会设计草图的可修改性与效果图的严谨性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把设计企业的设计项目带到教学中去,无论是“真题真做”还是“真题假作”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状况来设置,既搭建了专业交流平台,更检验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潜能,拉近了课堂教学与实践的距离。

3.3 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应提倡以学生综合能力作为考核标准和依据

表现技法类课程是理论联系实践,并以实践为主通过实践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设计意识为最终目的课程。因此要改变陈旧落后的仅以最终手绘表现作品成果展现的好坏作为唯一考核标准手段,应提倡对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创新设计能力及其表达作为考核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每一次布置的作业、学生写生作品及方案设计性草图进行公开展示,让每位学生对自己的设计构思、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运用等方面进行讲解并总结,选出一些优秀作品张贴在专业教室内,起到鼓励、示范交流学习的作用。通过利用 “以展代评、以评代考、综合评价”的教学手段和考核依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竞争意识,打破传统单一的评价与考核办法,全面培养了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

4 结束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设计创新能力,探索出一条适合工科建筑设计专业,尤其是适合本院建筑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改革之路是迫在眉睫的。笔者通过教学采取的改革实践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继续实践求得行之有效之法。

参考文献:

[1]林伟.设计表现技法[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庞永红.论构成学与现代设计教育[J].装饰,2002,5.

第4篇

1、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类专业自考来说还是比较难的,但是对于成人高考来说拿计算机专业就比较简单了,考生就只需要通过入学考试即可拿到专科/本科文凭。计算机类专业包括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技术应用等专业。

2、建筑机械类专业。二建是现在来说是很热门的执业证书,而且建筑机械类专业在自考和远程中是比较少的,但在成人高考招生专业中是比较多的,如园林工程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机械制作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室内设计等专业。

3、管理类专业。管理类专业一直都是热门专业,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现代企业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等专业,这些专业比较好就业形式。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包括土建、采暖卫生与煤气工程、电梯和消防,给排水工程五个方面,专业应具备建筑工程技术人员从业必需的文化基础与专业理论知识,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一线技术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就业方向为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测量员、资料员、预算员等等,发展方向为预算工程师、建筑设计师、建筑工程师、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总工程师等等。

3、建筑工程技术通俗来说就是培养懂建筑工程比如房子的修建技术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

4、工程造价就是指工程的建设价格,是指为完成一个工程的建设,预期或实际所需的全部费用总和。

5、从业主(投资者)的角度来定义,工程造价是指工程的建设成本,即为建设一项工程预期支付或实际支付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

第6篇

关键词:土建类专业;实训室; 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院土木建筑工程系是2009年底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以来,按照“紧跟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实施差异化专业发展”的战略思想,经过缜密的市场调研和反复的专家论证,于2010年9月在成功申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大专层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系自成立以来,始终按照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的“高起点、高规格、高标准、高介入”的要求进行建设和发展。目前已设置有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室内设计技术三个专业,涵盖土建施工、管理、设计三个大类。

为了按照基于工作过程 “理实一体”教学环境的理念,在“做中学”、“学中做”的“学做合一”的教学要求。2012年5月,我们以建系之初制定的《土建系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方案》为基础,紧密结合高职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教育发展理念,按照“系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目标,重新制定了《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建筑工程系实训中心建设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我系实验实训室建设的原则、内容、思路及步骤。为已有实验实训室设备的重组及后续相关实训室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实训中心建设基本原则

1.1 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实训中心的建设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相关,是实现理实一体教学环境的关键环节。其最主要目标就是满足各专业实验实训、技能培养的需要。实训中心的建设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干课程为基础和依据,在满足正常教学、实验、科研要求的同时达到实训锻炼的目的,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1.2 实用性与前瞻性相结合

实训中心建设首先要确保实用,满足当前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应看到,目前建筑行业及其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必然会反映到高校实验实训条件上。如果我土建系相关专业实验实训室所添置的设施设备,只能使用几年就要淘汰的话,那就会造成极大地浪费,所以,此次实训中心的建设应以既能反映当前行业的成熟技术,适当反映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又能体现“教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理念为原则规划实施。

1.3 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规划建设的实训中心,在满足当前专业教学和实训需求以及未来其他专业发展要求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建设用房和财力状况。在实验仪器和实验室建设选择上,在考虑到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同时,还满足高起点、高定位的要求,合理规划,注重内涵,精打细算,避免造成无谓的浪费。

1.4 资源共享、高效利用

实训中心建设必须本着“资源共享、利用高效”的原则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提高实验实训室的利用率,提高投资效益。我校工科及工程类专业目前正处在萌芽和起步阶段,与已有的老专业关联度不高。因此,建设的实验平台不但要满足本专业的需求,还要根据学院及土木建筑工程系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专业建设,在满足我系土建类专业后续建设的基础和研究平台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为学院将来开办的其它工程类专业服务。

1.5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土建系各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实训中心的建设必须遵循和依据专业建设和与之相结合的课程现状、发展方向,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建设。因此,土建系实训中心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分阶段实施。但是先期一定要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做好总体规划,根据学校财力物力,分步组织实施;同时在执行过程中又要做到以客观实际情况为依据对规划进行适时调整。

2.拟建实训中心内容

土建系实训中心计划建成建筑工程基础实验实训室、软件应用实训室、室内设计与工程实训室、以及分部分项工程实训楼(半截楼)。

2.1 建筑工程基础实验实训室

该实验实训室下设水泥实训室、混凝土实训室、材料检测实训室、理实一体土力学教室、理实一体测量教室、工程制图室六个分室。主要承担土建类高职学生手工制图、建筑材料、地基与基础、建筑工程测量实验教学与科研实验及对外材料、土工检测试验。

2.2 软件应用实训室

通过购置电脑,图形设计、造价以及相关管理软件、将其建设为一个“理实一体”的教学环境。主要承担土建类高职学生建筑工程制图、建筑结构、建筑构造等相关课程的上机绘图练习;以及工程造价、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建筑资料管理、工程招投标、室内装饰设计等实验实训任务。该实训室还可用于对外培训与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效益。

2.3 室内设计与工程实训室

该实训室主要用于室内设计技术专业,设室内设计与室内工程两个分室。通过购置图形设计工作站、有害气体检测装置、修边雕刻机、曲线锯等仪器,努力将其建设为一个“理实一体”的教学环境,用以承担室内装饰装修效果图设计、室内装饰装修施工、装饰装修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等实验实训任务。该实训室亦可用于对外服务以发挥其社会效益。

2.4 分部分项工程实训楼(半截楼)

该实训楼主要用于土建类专业学生基于工作过程的要求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实训的主要场所。在承担地基与基础工程实训、主体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实训、砌体工程实训、屋面及楼面工程实训、防水工程实训、装饰装修工程实训的同时,还可进行建筑工程制图、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等相关课程的校内认识实习。

3.建设思路及步骤

我院土建系的建设和发展无疑要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实现。因此,首先从无到有、建设满足该专业开设课程相关实验实训设备和设施是当务之急。土建系实训中心下设各实验实训室必须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设计建设。其建设过程可以为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阶段,主要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开设主干课程和相关实训教学为基础和依据,建设完成建筑工程基础实验实训室。将其打造成土建类相关专业实践教学的母平台,为后续专业的开设建立一个良好的硬件基础。

第二阶段:发展阶段,通过1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软件应用实训室、室内设计与工程实训室以满足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教学与实训需求。

第三阶段:深化阶段,用1-2年左右时间,完成分部分项工程实训楼(半截楼)建设,进一步深化我院实验实训的层次,进一步提高我系专业实训整体水平以及学生施工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

通过3~5年时间的发展,土建系实训中心相关实验实训设备和设施建设将基本达到完善,将充分满足我系目前及未来计划所开设专业的实验实训要求。

4. 师资队伍建设

以上关于实训中心建设和发展的规划能否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与能否建立一支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实践教师队伍密不可分。因此,在按照实训中心建设方案加快建设各实训室的同时,我们也制定了相关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推动我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步伐。

4.1 鼓励专职教师考取各类行业资格证,直接为本行业服务,以直接实践的方式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达到到互利双赢的目的。

4.2 积极派遣我系青年教师外出参加国家级企业顶岗培训。

4.3 严格要求本系教师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自修和内部培训。

4.4 招聘和引进本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和技术水平的行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

5. 结束语

实训室建设是高职院校能否成功培养企业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紧扣土建类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所需建设的专业实训室进行准确定位、周密的部署、积极有效地落实才能不断地推进土建类专业以“工学结合”为思想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最终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的这一目标与任务。

参考文献

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周晖,程忠国,鄢维峰.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广州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23):17-19

姜大源,熊熙,尹洪等.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第7篇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定位;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正经历着深层次的专业洗牌和变革。随着建筑行业整体向好,工程建设领域不断得到规范,对于工程管理从业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人员的需求量也越来越旺,学生报考建筑工程类专业的热度逐年上升。从2008年开始我校开始偿试招收五年制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至今,招生人数每年都在增加,我院已招收696人。为了更好地发展工程类专业,建设相应的专业群,2014年我们在去年招收三年制高职工程造价的基础上申报了三年制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该专业的专业定位和课程设置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

1、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定位

1.1专业定位的基础

我国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为建筑工程管理及工程造价咨询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高校工程管理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专业的办学层次为高职。明确毕业生的从业范围和就业岗位,进而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明确专业定位,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模块式的课程结构构建高职课程体系,培养动手能力强、能持证上岗的“双证型”人才。

1.2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就业岗位定位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旨在为工程建设一线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在建设单位(项目投资业主方)、工程咨询单位、建筑施工企业、建设监理等企事业或中介机构,从事工程项目决策、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程监理、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建设项目评价等工作岗位。大多数毕业生一般从单位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等基本工作开始做起。

1.3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定位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该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施工图识读和绘制能力;具有建筑材料选择、检测的能力;具有编制单位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具有编制施工图概预算和投标报价、合同管理的能力;具有建筑施工放线、标高引测、施工观测的能力;具有理解施工图设计和技术文件,组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技术管理的能力;具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预防、分析处理工程质量事故的能力;具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和建筑工程监理的初步能力。是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1.4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定位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具备实用英语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具备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具备建筑材料、建筑构造的基本理论知识; 具备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知识; 具备工程监理及法规等相关知识;具备招标投标和合同管理的知识;具备常用办公软件和相关专业软件的基础知识。

2、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2.1课程设置的原则: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办学层次与建立专本衔接直通车为依据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

2.2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与教学课程分析

职业资格证书 发证机构 相关知识和能力要求 相关课程

建筑工程绘图员 南通市劳动与职业技能鉴定所 具有较强的施工图识读和绘制能力 建筑制图

建筑结构与识图

建筑CAD

造价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工程概预算的基本理论及编制方法、财务结算与决算等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知识。 工程经济

工程造价控制

房屋建筑学

工程测量员 南通市劳动与职业技能鉴定所 建筑施工放线、标高引测、施工观测的能力 建筑工程测量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员 江苏省建设厅 了解建材、构造、结构、施工等方面的工程技术知识; 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材料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建筑工程土建质安员 江苏省建设厅 施工现场管理以及质量控制方法 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材料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建筑工程资料员 江苏省建设厅 工程造价管理、合同法、合同管理等知识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建筑制图与识图

建筑施工组织

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建筑工程监理员 江苏省建设厅 熟悉主要建筑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掌握工程监理的操作方法、施工现场管理以及质量控制方法,能进行初级工程监理工作。 建筑施工技术、工程测量、

工程项目监理概论

2.3职业岗位剖析与教学课程分析

职业岗位 主要工作任务 对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 拟设课程

工程项目管理 1.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编制

2.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编制一般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布置及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现场质量与安全管理;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建设工程合同的基本内容;进行合同分析,实施合同控制。 建筑施工组织、工程项目监理概论、工程建设法规、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预算 编制和计算建筑工程造价的能力 编制工程量清单及清单计价;准确应用各种计量计价文件;编制土建工程预算;进行土建工程的工料分析;参与工程竣工决算;进行工程计量计价软件算量与套价。 工程造价控制、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材料

工程施工管理 绘制、识读施工图

常用建筑材料的应用技能

建筑工程测量 绘制、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竣工图;阅读和编制工程图技术说明;常用建筑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常用建筑材料的检验、存放及保管;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技术指标及检测;定位及抄平放线、垂直度控制;

建筑变形观测。 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CAD

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测量

工程监理 工程监理 熟悉主要建筑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掌握工程监理的操作方法、施工现场管理以及质量控制方法,能进行初级工程监理工作。 建筑施工技术、工程测量、建筑CAD、

工程项目监理概论

2.4加强校校合作,满足学生升学需求,构建专本衔接直通车

我校工程类专业与扬州大学、苏州大学加强校校合作,深入开展助学自考等多种专本衔接形式的合作模式,满足学生升学需求,将自考课程纳入我们的高职课堂体系,五年制高职、三年制高职在校期间完成相应的课程的同时可以参加这二所学校的统一课程学习与考试,考试后各门成绩合格后大专毕业一年后可以拿到相应的本科毕业文凭,核心课程与英语达到规定要求可以获得相应的学位证书。本科阶段课程采用相近课程教学法纳入课程计划中,以确保直通车的顺利通畅。

3、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结构分析

我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按基础学习领域课程、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和选修课程四个部分设置。

3.1基础学习领域的课程为公共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基础、大学语文、大学英语、体育与健康、计算机应用基础、心理健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对于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二门课程我们在大专的课程体系中按照要求采用完全嵌入式,本科阶段承认学分,可以免试这二门课程。

3.2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包括制图与识图、建筑材料、建筑工程识图与房屋构造、房屋建筑学、建筑力学、建筑工程测量、工程经济、工程造价控制、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建筑CAD、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施工组织、建筑施工技术、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监理概论、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工程建设法规等。

3.3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开设了材料实训与市场调查、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工程测量实训、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施工技术与组织见习与实训、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实训、工程管理综合实训以及毕业环节实训等。

3.4同时设置了三门公共选修课(学生自由选择两门学校公共选修课)和三门专业必选修课(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建筑电工实用技术)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开设建筑电工实用技术课程相当必要且具有时代需求性。本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主要教学方式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包括了建筑电工与楼宇智能常用工具及材料、建筑电工知识、配电装置安装、楼宇智能等内容,作为工程管理从业人员必备的基础知识,建筑电工实用技术(含楼宇智能化基础知识)课程注重突出应用型特色,紧密结合工程实践,在简要原理的基础上,重点结合工程案例介绍其性能与具体应用。

4、课程体系教学措施的创新思路

针对专业各门课程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以达到最优的教学目标

4.1以“现场教学法”,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对建筑结构与识图、建筑工程材料、建筑工程测量等课程宜采用实训现场教学法。加强了实训室建设的建设工作,学校配有专门的材料实训室,建筑结构实训室、建筑测量仪器室。以“实用”“现场”“感知”促学。对于建筑测量课程,以校园实地测量实训为重点。对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我们按照现场1:1的比例建成不同形式的结构实训室,教师的任务从传统的以讲解知识为中心转为案例设计、策划和辅导学生认识结构,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对接距离。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内实训基地动手砌砖、装饰贴砖、抹灰、砌开挖基坑,让他们了解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流程,切实感受到施工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4.2以“项目教学法”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思维拓展起到了良好作用。

对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采用项目导向型案例教学法,将一个完整的单位工程综合项目分解成若干个专项实训,将工程量计算规则贯彻到实际工程的计算上来,同时进行工程量计价软件的操作应用训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对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采用亲验式教学法,进行情境模拟,使学生更加贴近实际,如临其境。如招投标的模拟、合同谈判的模拟,教师先提出一般性问题,再提出特殊情况下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讨论结果,提交报告单,请具有典型性的小组代表作答,最后教师就小组不同意见进行点评。

4.3对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我们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突出课程内容的侧重点,加强学生基本功的培养。

我们通过调研了解到社会普遍反映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识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不足。我们在课程体系中将识读建筑施工图这门课分解成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建筑CAD,着重训练学生识读工程图的技能,加强平面标注的知识,以使学生能识读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图,正确理解设计意图。对建筑力学部分,大量减少公式推导与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的讲解,着重加强学生对结构强度、稳定性与破坏形式的认识。在建筑结构部分则着重加强学生对构造的认识和掌握,比如钢筋的搭接长度、锚固长度、弯钩的长度等,这样就形成了简练而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工程量清单计价实务课程专门针对当今工程造价领域“量价分离”的要求设置,工程造价电算化软件使用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会操作一到两种造价软件,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4采用灵活多样的课程教学考试、考核方式,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第8篇

关键词:建筑艺术类专业;课程;职业标准衔接

建筑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施工员、档案员、质量员、资料员等岗位的。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时,不仅要加强专业理论与实践教育,不断提升其基础理论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同时还要适当安排一些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其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建筑艺术类专业是高职教育中比较有特色的课程,高职建筑艺术专业包括建筑装饰与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课程内容。高职建筑艺术专业课程更加富有实践性,教师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亲身体验,动手实践的教学安排,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与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在系统分析和研究高职院校建筑艺术类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把握建筑艺术类专业的相关职业标准,实现二者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不断提升高职建筑艺术类专业课程设置水平,并提升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专业性和针对性,推动高职建筑艺术类专业的健康长效发展。同时,高职院校也较为注重国家职业标准对专业的各项要求,不断分析与研究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衔接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1高职建筑艺术类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要培养建筑艺术类专业的高端人才首要任务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突出课堂教学特色。一直以来,高职建筑艺术类专业教师潜心致力于教材研究,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细心组织学生实训,认真进行教学反思。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刻苦钻研,高职建筑艺术类专业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典型的问题。

1.1教材缺乏选择性,课程设计难以与时俱进。目前,高职建筑艺术类专业教材的选择范围较窄,大部分教材内容难度系数高,不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同时教材内容陈旧,许多教材信息都比较落后。高职课程培养的是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落后的教材不符合时展需要,不能达到培养现代化专业人才的目标,给教师的教学准备工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增加了难度。

1.2课时安排紧张,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高职建筑艺术专业学制较普通本科少一年,学习任务量大。高职院校的学生首先需要掌握基本的建筑艺术类专业理论知识,这对于缺少学习动机的学生而言存在一定难度。同时高职学生还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实践训练,走进企业真实地体验实际工作氛围。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也对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教学过程的设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了完成教学进度,教师不得不加快授课进程,教学内容设计的不合理性使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理解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3教学方式陈旧,未能体现现代化特色。高职建筑艺术类专业的授课形式仍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教学过程明显缺少针对性,科学性,时效性。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必然影响教育的变革,高职建筑艺术类专业的授课情况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丰富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只有教师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符合教育发展趋势,满足社会需要的教学方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1.4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高校教师工作安逸成为普遍现象。随着高职院校受国家重视与关注程度的日益提高,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管理也被提到日程。高职建筑艺术类专业的教师担负着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艰巨使命。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决定着课堂有效性的高低和学生的前途命运。时代进步的速度任何人都难以预测,因此教师不能安于现状,固步自封。高职建筑艺术专业教师要紧密关注我国建筑艺术行业的发展趋势,用进步的眼光看待课堂教学,创造现代化的课堂环境,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2高职建筑设备类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衔接的意义

国家《关于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以对接产业为切入点,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在国家层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我校示范校建设的大背景下,本文以建筑设备专业为例,对高职院校的建筑艺术类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衔接情况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以进一步优化高职建筑艺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提高其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其整体教学水平,高职建筑艺术类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有效衔接,改变了以往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秉承知识适用为度的原则,更加注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达到职业标准所要求的能力要求,快速适应职业岗位要求。

3国家职业标准关于建筑艺术类岗位知识与能力的要求

我国在《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员的具体素质和要求,既包括专业理论素质、专业实践技能、业务能力,又包括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策划设计能力等多个方面,涉及层面众多。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员除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能够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具有较高的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保证施工质量。以施工员为例,施工员既在建筑施工当中担任组织和管理角色的建筑工程专业人员,负责对整个工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还承担控制项目工程成本以及保证施工进度的重任。《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对施工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做出了明确规定,详见表1、表2。

4高职建筑艺术类专业课程与国家职业标准衔接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足以看出高职建筑艺术类专业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衔接的重要性。职业标准为高职建筑艺术类专业课程内容的开展提供了方向,明确了教学要求。二者的有效结合是促进高职建筑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通过对施工员、造价员、资料员职业岗位工作内容的分析,按照知识、素质、技能、经验四要素框架构建出分阶递进、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三大教学模块:职业基础课、职业岗位课和职业拓展课。职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和基本的科学技术知识,主要包括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工程制图、建筑概论与识图、造型基础、设计基础等课程。职业岗位课主要培养职业岗位要求的主要技能,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装饰概预算、建筑装饰设计、装饰构造与施工技术、装饰施工组织与管理等理论与实训课程。职业拓展课主要为学生拓展职业岗位做准备,更好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而设置,主要包括建筑艺术欣赏、建筑法规、建筑模型制作等课程。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胥学跃.电信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标准有效对接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3(5):13-16.

[2]敖鹏翔.基于国家职业标准高职专业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5-06):23-24

[3]肖才远,张桂菊.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建筑设备”课程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22):56-58

[4]肖才远,张桂菊.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建筑设备”课程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