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14 16:21:0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对科研工作的认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第一,充分提高对教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开展教科研工作的自觉性
基础教育要优先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教科研的支撑。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教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当前教科研的质量已经成为衡量现代基础教育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各级教育领导要率先垂范,切实重视教科研工作,增强科研意识、改革意识,以实际行动努力开创教科研工作的新局面。例如:在教科研方面,北京西城区教委围绕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形成了以西城教育研修网络为载体,以“教育科研月”和“教育科研周”为平台,以教研和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区域教、研、训一体化新模式。自2001年始,西城区教委确定每5年开展一次“教育科研月”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教育科研周”专题活动。2008年,西城区教委把“做智慧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成长”作为“教育科研周”的活动主题,抓住了当前教科研工作的核心。
教科研人员要进一步增强自觉性,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核心,通过高质量的专业服务,帮助教师理解并掌握教育质量标准,引导教师有效地分析教学中的问题,提供专业的教育诊断,帮助教师改进工作。
从事教育科研工作,不但需要极大的热情,还要掌握从事科研工作的规律和方法。教育科研要回到科学的本义,实事求是,用证据说话,更要切实关注教育实践,主动探索和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第二,关注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教师专业发展
与其他职业不同,教师职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种实践性表现为“在场性”、“不确定性”和“价值性”。与学术性职业(如哲学家、历史学家)相比,教师的工作具有更强的情境“在场性”,与其他专门化职业(如医生、律师、工程师)相比,教师工作的对象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与自然科学家和一些社会科学(包括教育学)研究者相比,教师的工作性质表现为更强的“价值性”。
教师的这种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意识,发觉已有知识和建构新知识,并不断增长专业能力和提高专业水平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智慧是一种实践智慧,教师的实践智慧需要积累、反思、领悟,逐渐形成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一般来说,智慧型教师需要具备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和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经验的反思和提炼所形成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也具有“在场性”、“不确定性”和“价值性”等特征。对实践性知识的研究有利于认可教师职业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和教师的优势,增强教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因此,教科研部门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关注教师实践性知识,看他们如何把从不同途径获得的知识整合到他们的概念框架中,并指导他们的行动。
第三,整合教科研资源,推动基础教育内涵发展
当前,北京等大城市高质量、高标准地实现了基础教育。在这一前提下,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推进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成为各级教育部门的主要工作。
教科研部门要整合教科研资源,努力形成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合力:一是改革教科研机制,切实发挥教、研、训一体化的整体功能。二是市区(县)两级教研部门相互配合,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工作网络。三是借助高校、科研机构等优质教育资源,为基础教育服务。四是通过课题、网络、论坛等多种教科研方式,增强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科研工作 加强对策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高等职业院校承担了相当规模的人才培养任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社会紧缺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截止到2009年,全国独立设置高等职业院校1215所,招生313万,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639万)的49%,在校生965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基础力量[1]。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科研实力并未得到同等程度的发展,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科研成果不足,科研水平整体不高。各高职院校亟须寻求对策,加强科研工作,以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的必要性
1.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是实现其基本职能的需要。
高等学校自诞生以来,历经变革确立了其三大基本职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隶属我国高等学校范畴。因此,高职院校理应实现科学研究职能,因为科研不仅是普通高等院校和研究型大学的职能,同样也是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科学研究中的基础理论研究,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不断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能够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直接服务生产。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是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纽带,能更好地促进其他两大职能的实现,因此,高职院校理应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2.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是提高师资水平的需要。
高等学校的师资水平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两个方面,衡量一所高校的师资水平应从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师科研水平两个维度进行,在普通高等院校中对高校师资的考核,除了常规的教学考核,还有科研工作量的考核。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将自身定位为教学型院校,教师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要目标,造成高职院校师资科研水平普遍不高,影响了师资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重视和加强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是凝聚科研实力、提高教学和研究水平的关键[2]。教师将其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能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将在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可以转化为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实现教研相长。
3.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是提升综合实力的需要。
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载体,是促进教学改革和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推力[3],科研工作是提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支撑。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由过去的规模办学转向提高学校的内涵建设上来。高职院校旨在通过内涵建设提升其综合实力。当前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不仅仅体现在师资水平、生源质量、教学质量、毕业生就业质量等传统的评价方面,在创新能力决定国家发展的背景下,具有创新性的科学研究理论及成果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科研实力成为衡量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新指标。高职院校寻求办学层次的提升须重视和加强科研工作,着力提高自身科研实力和水平。
二、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科研意识不强。
由于高职院校建校时间大都比较短,与一些著名大学和普通高校相比文化积淀不够深厚,普遍存在“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教师只注重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认为科研只是“锦上添花”,这种片面的认识使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不高。高职院校中具备较强科研意识、对科研工作有兴趣、能形成稳定研究领域和方向的教师很少,不少教师的科研工作有较强的功利性,从事科研的目的在于职称晋升,职称问题解决,科研工作也就宣告结束。因此很多教师没有很高的科研追求,科研压力较普通高校教师小得多,一些高职院校领导也没有充分认识到科研促进院校发展的重要性。
2.科研经费、时间投入不足。
近几年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迅速膨胀导致生师比严重超标,学生数量的扩张使教师课时超标成为普遍现象,任课老师大部分时间都排满了教学任务,一些有心科研的教师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感叹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紧张也是制约其科研工作的瓶颈,高职院校建校时间大都较短,家底薄,大量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上,科研经费的投入不能满足科研工作的需求,外部科研项目的科研经费渠道不畅通,造成科研经费的短缺。没有相关的科研经费的支持,缺乏基本的科研基础,很多科研项目如同“无米之炊”,无法顺利开展,也不利于任课老师和科研人员项目的申报及外出培训或参加学术交流。
3.科研水平薄弱,没有形成科研团队。
高职院校部分教师对科研工作实质的认识不足,认为科研就是教研,教研活动就是科研工作,撰写的论文也大都局限于自身的教学心得和体会,缺乏创新性的科研成果。一些教师对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从事科研觉得无从下手。对纵向、横向课题的来源及申报程序等都不清楚,在撰写课题申报书及其他各类基金项目申请书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规范现象,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项目的申报。由于缺乏科研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进行科研多处于“单打独斗”状态,没有形成稳定的科研团队,也不利于高层次科研项目的申报。缺乏重大项目的支撑,使高职院校整体科研水平不高。
Key words: young teachers; scientific research; obstacle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243-01
由于学校发展的需要,高职高专院校都在大批引进青年人才,他们精力旺盛,思维灵活,除了承担教学任务外,还是进行科研的主力军。但由于青年教师进行科研仍存在种种障碍,严重打击了其从事科研的热情和信心,因此,对青年教师进行科研的主要障碍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高职高专院校的持续发展。
一、青年教师从事科研的主要障碍
1.教学任务繁重,缺乏时间和精力
高校的扩招使学生的数量猛增,教师的授课任务也随之增加,青年教师精力和体力均较好,多数学校都把他们作为承担教学任务的主要力量,因此教学任务重。另外,青年教师由于刚走上工作岗位,其在教学实践技能和专业技能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用于科研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2.科研意识差,科研条件缺乏
高职高专院校的青年教师对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少人认为只要教好学就行,有没有科研无所谓[1],导致行动上的消极甚至抵抗,不愿积极主动地进行科研工作。由于科研经费不足,学校对科研的投入有限,很多院校缺乏科研所需的基础设施,使科研工作陷入困境,科研队伍的建设滞后,限制了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3.缺乏科研基础和科研思路
尽管多数高校都在大力引进博士、博士后等高级科研人才,但青年教师的学历结构仍以本科和硕士为主,他们是学校的教学主力,但缺乏系统的科研相关知识和经历,科研思路不清晰,研究方向不明确,很多人只是应付职称晋升或绩效考核方面的需要,论文的质量低,种类杂,不利于开创自己的科研局面。
4.与教学相比,科研所得与付出不成比例
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已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教师的收入与其所上课时有直接关系,课时少绩效工资就低。另外,科研工作的成绩又是不固定的,付出多而收益少,甚至无收益,不像教学那样立竿见影,因此,很多青年教师宁愿多上课,而不愿费力不讨好地去搞科研。
二、对策
1.加强政策引导,重新认识科研的重要性
学院要制订切实可行的科研政策,改革绩效考核方案,加大对科研人员的补贴和奖励力度,让科研工作的成绩与教师的收入、职称晋升等联系起来,真正做到科研和教学并重,最大限度的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2]。充分发挥科研处的职能,积极组织和引导青年教师学习科研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开展针对性的服务,解决青年教师面临的科研难题。教师个人也要提高对科研工作的认识,现在的终身化教育需要不断钻研、不断进取的教师,只有不断探索的教师才能掌握本领域的最新动态并传授给学生。
2.两个体系并存,正视科研和教学的矛盾
科研可以促进教学,在教学中又可以实践科研的成果,这是大家公认的理想模式。但高职高专院校师资缺乏,教师的周课时普遍较多,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而言,由于缺乏必要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备课和授课均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3],而科研工作更是耗时多,周期长,青年教师又缺乏科研基础,因此,二者之间的矛盾在青年教师中表现更为突出。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应给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空间,可以根据青年教师的个人兴趣,将其分为主攻科研和主攻教学的教师,使其一方面的能力先发展起来,既可以树立工作信心,又可以促进另一方面能力的发展。学校也要建立两个评价体系,分别对其进行考核,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
3.引进高级科研人才,加强科研团队建设
学校要发展,人才是关键。高职高专院校也需大力引进博士、博士后等高级科研人才,并以其为中心,建立不同的科研团队,青年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专业和意愿加入相应的团队,在高级科研人员的带领下进行科研工作,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一点一滴地积累自己的科研基础,形成自己的科研思路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科研 师资队伍 科研方向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教育,具有教学、科研和服务经济的功能。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在我国得到了空前发展,为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同。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也有了一定的起色。“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的特色,发挥“研”在产学研结合中的有效作用,对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对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着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科研兴师、科研立校已成必然之势,甚至事关学校的前途命运。如何围绕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围绕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围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以科研和教研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促进办学质量的提高,是目前摆在高职院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重任。
一、科研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 以科研带动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重要区别在于人才培养目标上,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服务生产一线的具有实用性的应用型人才。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要培养现代的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必须要求自身掌握最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了解最前沿的学术动态和发展方向。另外,职业教育的又一特色是服务于地方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指导生产。职业教育的特色需要“专家型”教师。只能讲课,不具备科研能力的教师,只能成为“教书匠”,而“专家型”教师则是既能讲好课,又能指导生产并结合生产进行科学研究。科研则是培养“专家型”教师的基本途径,以科研工作为载体,以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为宗旨,“教研相长”是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一种基本模式。通过科研可以培养教师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精神,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通过科研使课堂教学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结合,使枯燥的理论与丰富的生产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科研还可以培养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科研扩大教师的信息源和知名度,造就一批“学者型”“专家型”教师,促进学院自身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2. 以科研带动学科专业建设。学科和专业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联系的桥梁。职业教育能否培养出经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在专业发展方向、专业规划、专业设置等方面开展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力求将专业调整到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焦点”上,将专业设置在区域经济发展及行业发展的“热点”上。为此,预测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了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专业设置与建设,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的基础性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出有特色和发展前途的专业,在培育特色骨干专业的前提下,培养出经济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对于专业调整和学科建设要组织教师从发展方向、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以及服务社会的情况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潜力,铸造活力。
3. 以科研带动教学改革。高职教育处于大改革、大发展阶段,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和新挑战层出不穷,高职教育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需要教师作长远的、全局性的和深层次的研究,提出适合学院自身特点的新思路、新办法,使教学改革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可操作性,以此赢得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科研和教学是职业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能力的两大标准,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4. 以科研带动实习基地建设。高等职业院校实习基地应当体现出办学特色和水平,在带动区域生产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使基地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把实习基地划分为生产、科研、示范等几个大类,让教师大胆地把新技术、新工具引入基地,把生产中一些热点、难点引入基地,进行深入地研究和示范,成功后再推向社会。这样既可以提高推广成果的价值,又可以不断培植更具有研究前景的课题。
二、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1. 发展时间短,科研基础差。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大多数高职院校是最近才发展起来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是从行业学校、中专学校演变升格而来的。由于学校以往所承担的科研任务少,科研基础薄弱,转向高等职业教育后,又强调侧重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对科研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在办学条件还比较薄弱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科研基础条件先天不足,发展缓慢。
2. 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经费投入少。由于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属性,人们对于其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功能的认识相对比较到位,而对于科研工作在其自身发展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尚未及时跟上。整体的办学思想、教师素养和管理水平不能适应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和广大师生对职业教育的期望,主要还是体现在对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够、不清。另外,由于职业教育的空间越来越大,学校领导更多的关注学校的生存问题,工作精力主要投入有关学校发展的经费、土地、设备等硬件建设,科研工作容易被“软”忽视了。高职教育超常规的迅速发展带来了高职教学资源的稀缺,各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因而用于高职院校的科研经费投入相对较少,这对高职科研工作的发展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 科研力量薄弱,科研气氛尚未形成。高职院校科研条件不行,那就只需专心于教学,科研让重点大学和专业科研机构去搞就行了。在这种意识形态下,很多高职院校根本没有建立科研管理机构,也没有相应的科研管理规章制度。由于这些年职业教育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师资力量普遍缺乏,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教师的教学任务日益繁重,难以挤出时间进行科研工作,科研开发与推广能力严重不足。现在高职院校是围绕专业搞建设,申报的科研项目往往只在一个专业的研究方向,难以形成有竞争力、有特色的学科群和科研团队,科研范围窄小,成果形式单一,大都是以或提交报告为主,而真正具有职业教育特色、面向生产实际、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科研项目很少。即使搞了一些零散的单项科研项目,也没有计划性,目标不明确,无法形成气候,又缺乏必要的服务管理机制,成果发表难。
4. 教师科研能力偏低,积极性不高。高职院校师资能力存在着先天不足。就科研力量来说,教师队伍整体科研水平不高,其中有硕士、博士学历的教师数量少,副高以上职称教师所占比例也偏低,科研队伍中缺乏领军人物,而新进的年轻教师又缺乏科研经验。同时有教师认为高职科研基础薄弱,科研能力无法与本科院校及专业科研机构抗衡,在高职科研课题立项中,高层次、资助经费多的项目争取不到,争取到一般项目资助的经费又很少,学校配套资助也相当有限,科研工作没有动力。此外,多数高职院校还缺乏完善的科研激励机制,没有系统地提出责任、物质、精神一体化激励措施并抓好落实,教师参加科研工作积极性不高。
三、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和对策
1. 强化科研意识,加强重视。“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高职院校应树立“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科研治校、科研强校”的观念,从战略高度来认识高等职业教育的科研问题,提高理论工作者和广大教师的科研意识。学校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到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途径,从制度上保证科研工作的重要地位。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才能驾驭知识,教学相长,向学生传授本专业的最新成果。高职院校要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活动,组织科研骨干有重点、有步骤地对学校专业建设中的理论和热点问题进行攻关,重点解决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组织有研究能力的教师在校外承接课题,广泛参与职业教育研究,发挥全体教师积极性,强化科研意识。
2. 找准科研定位,突出学科特色。学科特色是学科的生命,是学科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前提。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与人才培养目标一样,要确定科研发展规划目标,以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坚持教研和应用两大方向,以突出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为主,使培养出的学生能面向社会实践第一线。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规则和方法来指导实践,同时要根据职业教育的实际,突出学科或专业的特色,强调科研工作的重点:一是开展对中小企业的咨询、服务、技术改造、技术攻关的研究;二是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市场信息,建立合作关系,争取技术开发的各类项目的研究;三是注重与企业联合,促进“产学研”结合,开展体现高职教育为生产服务的研究。
3. 明确科研方向,掌握科研方法。高等职业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它的研究领域也涉及许多学科,因此高等职业院校中的科研不仅要借鉴相关学科的方法,更应努力探索并选择提炼一整套具有本学科特点的相对独立的科研方法和方法论。在掌握科研方法的同时,高等职业院校应明确生产和生活第一线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的科研工作,必须以教研为基础,科研为先导,通过科研和教研项目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和师资力量。如果高职院校总是千方百计往大学模式上靠,而不是考虑如何为当地经济建设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学生的能力,着力培养职业型的学生,是没有出路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重要阵地,提高科研水平就是提高办学水平,以科研促教学就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4. 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增加科研经费投入。人是科研活动的第一要素,科研队伍是科研工作发展的决定因素和发展动力,只有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和科研人才,才有高水平的科研课题和科研成果。高职院校要注重引进有科研能力的人才,同时也要立足培养现有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选取前沿性、创新性、应用性强的科研项目开展团队式的研究。以校级重点科研项目为重点,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要培养教师树立科研精神,做科研是十分辛苦的一项工作,而艰辛必然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和更大的收获。加大经费投入的力度是科研工作正常开展的必要保证。首先要保证校内自拨一定数量的科研经费,并每年有所增加;其次要保证学校参与或独立承担国家和地区的科研任务,解决经费、设备不足的问题;还要采取“企校联姻”的方式,与企业联合开展科研,通过互惠、双赢的市场运作方式,由企业确定项目和科研任务并提供经费。
四、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同研究型大学或教学科研型大学相比,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科研发展实力很弱,其科研活动多处于起步阶段,培育、管理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科研活动是每一所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都要面临的问题。高职院校作为真正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实体,需要在“研”字的引领下,解决好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维持现状就没有任何前途可言。高职院校在科研工作中不能把科研工作当成负担,应该极力弥补科研不足的缺陷,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以人为本,合理运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实现科研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实现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科研工作的稳步、持续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在对科研工作持之以恒的坚持中,专注于学校的全面发展,专注于教师的全面提高,专注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孟小军,吴淑爱. 建立高校科研管理激动机制的思考[J]. 现代教育教学,2004(1).
【关键词】基层医院图书室;科研工作;信息服务;查新
【中图分类号】R48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196-01
为加强医院科研工作建设步伐,以科研带动医疗、教学的良性发展,基层医院图书室为医疗、教学的信息服务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对科研工作的支持和服务不能尽如人意。医院的一些重大科研项目以及科研成果,图书室的参与服务微乎其微。医疗、教学和科研是基层医院的三大重要职能,科研工作在医院占有一定地位。因此,医院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图书室对科研工作的服务功能,支持和促进科研工作的有力发展。
1 查找脱节原因
1.1 基层医院图书室对科研工作在医院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认识不足,忽略了图书室为科研服务的职能,认为医院搞科研是科研人员的事,与图书室日常工作无关。
1.2 由于经费紧张,信息资源无保障制约着医学信息服务的基础工作。由于文献资源不足,满足不了医务人员对文献资源的需求,这是基层医院图书室多年来所面临的普遍问题,严重影响图书室对医院科研服务的功能。
1.3 主动服务意识差。长期以来基层医院图书室总是处于一种被动局面,其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被动的服务方式,在医务人员中造成了图书室只是在从事“借阅服务”的简单劳动;二是工作处在一种始终被支配的位置上,由于主动服务意识差、信息服务水平低,导致科研人员对图书室工作不信任。
1.4 基层医院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低,人员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低,专业知识贫乏,外语和计算机水平低下,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能维持日常的借借还还,难以承担科研项目的全程服务,是其脱节的主要原因。
2 强化基层医院图书室对科研工作服务功能
2.1 众所周知,代表一所医院真正水平和实力的一是医疗、教学水平,二是看其有多少能代表国内外一流的科研成果[1],因而,科研工作越来越引起医院领导的重视。为此,作为医院图书室迫切需要更新观念,调整自身定位,确立服务科研的信息观,将图书室的服务重心有重点、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向科研倾斜,把为科研工作的有效服务、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作为衡量图书室工作的标准。
2.2 根据现有条件,抽出相对水平较高人员,组成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为科研服务梯队,随时掌握医院各科科研的学沿、热点、动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还必须建立相应的科研服务管理制度,在管理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对科研工作做出实质性的支持服务。
2.3 积极主动的参与科研工作。这里所讲的参与,不是指过去的间接被动式参与,而是参与科研工作的整个过程[2]。①科研选题的参与,把好立项查新关。②科研进程的参与、课题获准立项后,图书室工作人员利用信息资源,协助科研人员总结他人同类研究的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观察方法和实验技术,以便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③成果鉴定的参与,一项成果的正确评价和实事求是的鉴定,除科技管理部门和参评专家外,查新咨询人员的参与至关重要。
2.4 首先要求向专业化、知识化、多学科、多层次转变,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其次是进行继续教育,加强素质培养。英国图书馆学家哈里森说过:“即使世界一流的图书馆,如果没有能够充分挖掘馆藏优势和训练有素质的工作人员,也难以提供广泛有效的读者服务”[3]作为一名称职的医院图书室工作人员,不仅要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应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操作计算机的技能,还要有扎实的图书信息专业技术知识,为医疗、教学和科研提供高效率、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莉,强化21世纪大学图书馆的科研支持功能,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1,100(1):49~50
[2] 杨东升,谷晶,张琳,医院图书馆直接参与医疗科研的思考,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2000,9(4):45~46
[关键词]自然博物馆;科研;烟台市
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317-01
科学研究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科研工作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博物馆管理水平和社会效益,而且可全面增强博物馆的综合竞争力。从广义上讲,博物馆的科研工作主要是针对与博物馆性质、任务关系密切相关学科的研究,同时也包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涉猎面虽然很广,但就每一个具体的博物馆而言,又都有各自的研究范围与重点[1]。
烟台自然博物馆位于烟台市高新区,滨海临山,交通便利。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陈列面积1.3万平方米。于2012年5月19日开始对公众开放,馆内设15个厅馆,主要分为科普教育类和人文观赏类。科普教育类厅馆包括化石厅、地球厅、矿产厅、黄金厅、生物厅;人文观赏类厅馆包括主题序厅、根雕艺术馆、观赏石馆、甲骨文与王懿荣馆、内画馆、四大名著与文房四宝馆、古钱币馆、石齐美术馆,展陈面积和藏品规模都排在国内同类博物馆的前列,是一座自然科学与人文艺术交相辉映的主题博物馆[2]。该馆从立项开始就着眼于建设以自然科学为主题的现代化展馆,无论从藏品保养维护,还是对标本的学术研究,都力求体现其现代性、科学性。笔者从规划设计到建设,从标本采集到陈列,从试运营到正式开馆都全程参与,充分感受到科学研究在博物馆工作中的重要性。现结合工作实际,就博物馆的科研工作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博物馆科研工作的特点
1、博物馆对科研工作的重要促进作用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博物馆仅仅是文化遗产、自然标本的收藏保管所和进行宣传教育的文化设施,其实这种认识不仅片面而且粗浅。准确来讲,博物馆更应该是学术研究的分支和科学研究的殿堂,自然博物馆在促进和帮助利用馆藏标本来进行学术研究方面负有特别重大使命[3]。它们的藏品是地球上过去和现在生物生活的物证材料,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生活、生产方式及其演化的史料。这些藏品不仅包含着科学家而且是整个人类要想知道的一切。这些具体存在的文物标本,比从图书馆或档案馆里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加直观。在美国,高等院校设立的生物学、古生物学与矿物学等自然科学类专业的课程安排、学术信息的交流、讲义的编审,都是由相关博物馆为其指导,博物馆是大学教育里观摩、实习的第二课堂。
2、博物馆科研工作的相对独立性
一直以来,人们经常把博物馆的科研工作与业务工作混为一谈,从严格意义上讲,博物馆的科研工作,是指那些揭示事物客观规律,探索未知,对某一学科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工作[4]。这一定义,很好的说明了博物馆科研工作的相对独立性。首先,科研工作是博物馆业务工作的延伸,业务工作的完成并不代表科研工作的结束,而应该对已完成的业务工作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写出研究报告或者发表文献与专著,更广泛的为社会服务。其次,科研工作不能局限于馆内的业务工作,应该参与更加广泛的学术研究,积极的与相关学科的社会研究机构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
二、博物馆科研工作发展规划
1、利用馆藏优势,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工作
烟台自然博物馆各类馆藏标本八千余件,标本内容丰富、全面。例如,化石类标本涵盖了从寒武纪到第四纪每个地质年代的代表性化石;矿物类标本以产自烟台地区的矿物为主,包括了自然元素矿物、硫化物、卤素化合物、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硅酸盐类矿物等千余件标本。
庞大的馆藏规模和丰富的馆藏内容,都是该馆开展科研工作的优势。考虑到该馆刚刚开始起步的实际情况,且国内赏石界在岩石学的研究方面还处于空白阶段这一现状,科研工作选择以观赏石为突破口。该馆收藏有全国各类主流石种标本达数百件,部分赏石的价值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该馆在满足游客观赏需求的同时,积极研究观赏石的结构成分、形成和演化过程。对于部分馆藏标本,从岩石学的方面对观赏石进行科研分析,进行岩石薄片观察,分析出产地的地质作用,并作出相关的分析报告,形成初步科研成果。这样基础性的探索为开展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
2、与相关高等院校进行积极的学术交流合作
目前,由于我国的博物馆系统对于科研工作的社会属性认识不足,以及一些保守陈旧的思想作用,使得博物馆已经被冷落在社会科研系统之外,与高等院校进行学术交流合作的更是鲜有人知。
因此,既要积极主动的“走出去”,又要谦虚谨慎的“引进来”。在相关的学科领域里与高等院校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可以有针对性的参加高校的学术交流活动或实习课程;与高校保持长期的学术合作关系,建立相关专业学科的实习基地,在高校学生得到知识补充的同时,也可以促进馆内科研工作的发展。此外,在利用本馆组织学术会议的硬件设施优势上,可以承担相关学术领域内会议的召开。
3、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规划,提高学术氛围
人才是科研事业单位的发展基石[5]。目前烟台自然博物馆相关专业领域本科4人,硕士4人,高级工程师1人,是一支涉及生物与古生物学、地质学、矿物岩石学等相关学科领域,层次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当然,科研工作的开展不仅是引进高学历人才,更重要的是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规划。正确合理的科研规划,是科研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前提与保证,又是博物馆学术水平的反映。在制定科研规划时,该馆从现有资源和人员的科研水平出发,着眼于今后科研工作的发展需要,制定经过努力创造条件才能实现的研究课题,成为科研人员进行研究的推动力。同时该馆还充分利用馆内的各类学习资料,定期举办学习培训班,馆内交流学习与馆外参观学习相互补充,建立科研成果档案,做好科研成果的评定工作和科研工作的检查工作,努力营造积极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
三、结语
烟台自然博物馆的科研工作还在起步阶段,在科研工作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合理规划,认真执行。博物馆综合竞争力的提高需要科研工作的不断进步,这也是博物馆保持旺盛活力的保证。在充分发挥馆藏优势的前提下,努力培育高水平、高素质的科研人才逐步提高科研水平,以科研发展作为博物馆进步的排头兵,促进并推动博物馆各项工作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周德.试论博物馆的科研工作[A].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陕西西安:陕西省博物馆学会、陕西省文物局,2005:155-159.
[2] 常梅.博物馆社会服务职能的现状与思考――以烟台自然博物馆建设为例[J].山东国土资源,2011,26(5):60-62.
[3] 贾旭敏.博物馆科研工作的社会属性[J].文博,1989,(4):69-71.
[4] 李经汗.关于博物馆科研工作的探索[J].中国博物馆,1986,(3):62-65.
[5] 蒋永安.浅谈科研事业单位如何营建良好的用人环境[J].山东国土资源,2003,19(4):46-47.
摘要 在对建立科技图片信息档案必要性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科技信息图片档案保存的主要形式,对科技图片信息档案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最后提出了提高科技图片信息档案利用效率的若干具体措施。给提高科技图片信息档案的管理水平,尽量发挥出其在科研工作中的作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科技图片档案;科研工作;信息档案;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0-0007-02
0 引言
科技图片档案是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社会相关组织以及个人在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有价值的,以具体影像为反映方式的一种对历史的记录。科技图片档案与其他类型的档案相比,具有明显的生动性、形象性以及直观性等特点,受到了用户的广泛欢迎。尤其是伴随着网络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更多的数字图片进入到了科研工作、教学以及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因此,在认识到科技图片信息档案对科研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如何对这些图片信息加以高效的应用成为了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1 建立科技图片信息档案必要性
1.1 便于对传统纸质档案的保管
由于纸质档案在保管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尤其是传统照片的特殊性,导致其色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褪色、渗化、或者是消失的现象。同时,在一些环境条件下还会出现霉变或者是腐蚀的问题。而且随着科技图片的增加,其占用的空间也不容小视,且不同图片需要不同的存放位置,查找起来也不够方便、快捷。
1.2 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图片档案管理提供了新的条件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进入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和行业。而在这个基础上所产生的数码摄影技术也导致了海量电子图片的产生,而且电子图片档案的形成不需要冲印手段,而只需要特定的设备将之直接传输给计算机,然后由计算机进行对应的处理就能够形成大量的电子图片。同时,利用计算机的刻录技术还可以将各种电子图片档案制作成为各种光盘,或者是其他计算机的硬盘上,然后通过网络技术形成和实现网上共享。这时,建立起一个针对电子图片的科技图片档案就显得尤为必要。
2 科技图片信息档案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1 科技图片信息档案管理工作与科研工作之间的关系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档案中的科技图片信息在科研工作的全过程中都有重要作用。其和科研工作具有良好的同步性与协调性,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与协同发展的作用,在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中都有体现。
2.1.1 科技图片在科研课题开题过程中的作用
一个科研课题的开展,首先应该对国内外就该课题的研究现状等进行详细的调研。这样可以对需要研究的课题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予以明确,并制定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技术路线、所需的其他基本条件,诸如研究需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等。同时,还要对各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进行确定,预设好对应的进度,对将来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预测。
这一系列的过程中都需要对之进行实时的保存,而采用电子图片的保存方式越来越被广大的科研工作者所接受。而且,一项科研课题的开展需要相关部门的论证和支持,这就需要准备对应的材料,这就需要将准备的科研信息备齐,有效的避免了科研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盲目性。
2.1.2 科技图片在科研工作研究阶段中的作用
在进行科研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和计算结果,同时还有大量的计算过程的记录等。而计算过程中整个科研工作的核心和最原始的数据,尤其是在试验的过程中,要通过试验来记录最直接的数据,而不是采用间接换算的方法来获得间接数据,这样有效的避免了换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同时还便于以后的结果校验。而科技图片是一种直接而快速的保存方式。
2.1.3 科技图片在科研工作收尾以及成果鉴定阶段的作用
当科研工作进入到最后的收尾阶段时,就需要将各项试验数据、相关资料和计算过程和结果都采用报告或者是论文的形式予以发表,最后将其归档管理。而在对科研成果进行鉴定时,需要准备对应的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结果验证报告以及备查报告等,在准备过程中要确保报告的完整性。而采用科技图片的保存方式可以很好的确保这些资料的完整性,尤其是在图片浏览设备的快速发展滞后,采用图片来保存科研工作成果的方式成为了人们的重要选择。
2.2 科技图片信息档案对科研工作的重要价值
2.2.1 给科研工作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资料
科研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所完成的科技论文、研究报告以及各种数据、图片资料等都是其在大量的查阅资料之后,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学术创新,是针对某个阶段的科研工作所进行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通常而言,这个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只有通过对科技成果进行系统的整理之后才能够对所研究的课题的分布情况以及发展趋势等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使得之后的科研工作者不会进行重复性的劳动,给后来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个详细的研究基础。
2.2.2 给科研工作提供了翔实的科技信息
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加工和,这样才能形成最终的知识产品,才能够给科研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当前在进行科研工作过程中,对科技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科技资讯和科技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各种科研成果和资料的数量及其巨大、分布性广、专业性强,不利于科研人员直接进行搜索和使用。这时,利用科技图片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可以将这些信息翔实的展现在科研工作者面前,最大限度的给科研工作提供了对应的借鉴以及查询。
科研工作是衡量一所高职院校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研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和学生的培养水平。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师通过科研为社会服务、提供专业性的指导。科研与教学是息息相关的,两者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比如科研的新成果、新研究、新发现帮助高校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传播新的知识。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使学生们在生产、服务、管理与建设等线上发挥自己的才能,所以高职院校科研主要以应用型研究为主。高职院校为了使自己的学生能够很好地走入社会,融入社会,就需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这样才能满足企业社会的需求,所以,高职院校的科研研究方向是新产品、新材料能源、新方法与新技术的应用研究。
二、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发展历程较短,尽管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但科研管理工作仍然是高职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在高职科研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科研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科研水平不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很多高职院校对科研工作的内容定位不准确、并且对科研工作不够重视。教师作为科研人员,他们同时还要进行教学工作,用于科研的时间就比较少了,这样就会淡化他们的科研意识。
(二)科研工作起步晚、管理陈旧、科研条件差
很多的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主要是人工管理,纸质文档记录,没有使用专业的管理软件,并且科研课题缺少系统的规划,管理思想比较陈旧,管理方法落后,这些都不利于科研数据的统计分析,也不利于科研工作的开展。科研条件比较差,严重缺乏资金支持,科研工作开展举步维艰。
(三)缺乏合理的监督管理制度
课题选题范围比较狭窄,理论型研究多,应用科技型较少,并且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重视科研项目的申报,轻视项目的研究过程,缺乏一个完善合理的监督制度和规章制度来监督项目的进度,并保障项目成果质量。科研管理也需要完整的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对科研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控制,如成本预算、进度追踪、监督以及质量的检查等。
(四)科研制度导向狭窄,科研与教学之间相互作用小,科研成果转化慢
很多高职院校把办学方向定位在教学上,大都进行教育教学规律的科研活动,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使高职院校的研究范围变窄了,限制了高职院校对教师以及学生的服务范畴。科研与教学是相互作用的,很多科研活动脱离了教学的基础,对高职教学工作的作用很小。以研究课题的级别作为评价成果的标准,并不能适应经济、文化的发展。相对地,科研成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科研成果转化率低,起不到服务社会大众的作用。
三、创新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策略
(一)创新科研管理模式的改革
在科学发展思想的指导下,要制定长远规划发展目标,进而完善科研管理的各项制度,科研人员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科研工作以及管理。另外,还需要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保证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如果没有资金的支持,科研项目不一定能走到最后。
(二)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升科研人员的研究素养
一个好的科研项目的完成离不开大家的团结协作。加强各院系老师之间的联系,互相学习,团结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有利于增进各院系的交流协作,实现共赢局面。加强科研人员的培训,树立以人为本、为科研而服务的观念,尊重教师的教学意见,双方通力合作,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科研教学环境。科研人员应该时刻有着服务社会与服务教学的想法,科研的成果造福人类社会,帮助学生们学习更多深层次的知识,为社会提供满足服务需求的高质量的人才,并把科研成果应用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学工作反馈科研成果是否接地气,从而提高科研成果的使用效益。
(三)确立评价创新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良好合理的激励制度可以充分调动科研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研究的灵感,还能够帮助教师认识到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激励方式的选择多样化,可根据本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把握,如政策激励、精神激励、物质激励以及目标激励等,并且还可以根据人群的不同提供差异化的激励。此外,激励制度的制定要把握好度,不仅是激励目标与激励强度的设置,还要讲究精神与物质的追求相适应。创新激励制度是切实把自己放在科研工作的整体当中,以促进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科学发展为目的。创新科研工作的约束制度,主要是对科研项目结题成果验收的约束能力,采取正向和负向激励相结合的科研管理机制,约束机制比激励机制能更大地推动开展科研工作,更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教职工思想的转变,由被动科研向主动科研的转变。
1.创新评价制度评价制度不仅是对科研成果的应用性评价、还是对科研人员工作成果的验收。建立并创新合理客观、公平公正的科研评价制度,有利于调动科研人员
的工作积极性,以及激发他们的研究创造性。评价制度还可以从教师的职务、薪酬以及选拔等方面进行评价,实现教师科研绩效考核机制,对科研成果的质量进行评价,鼓励科研人员多研究出科研成果,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科研水平。
2.建立科研与教学共享机制
高职院校的教学任务就是培养人才、完善教学内容,所以科研活动也应该服务于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把教学研究项目或者改进教学管理的项目都划分在科研管理的范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强化科研团队,提高师资水平,实现各个院校各个资源的信息共享,还把科研活动的研究成果共享给教师,壮大科研队伍,有利于把科研成果及时地运用到教学上去。
3.创新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由于高职院校科研事业蓬勃发展,科研项目数量大大增加,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创新迫在眉睫。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经费管理工作还依赖人工,纸质文档材料的整理等,大大增加了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量。高职院校可以将科研经费实现信息化管理,借助电子化手段对科研经费的预算、支出等进行管理,从而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保证科研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采用标准的数据格式,结合信息共享,项目负责人合理使用科研经费,发挥科研者与教师的内外潜力,推动高职科研工作的进程。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