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乐理教学的重要性

乐理教学的重要性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15 17:16:4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乐理教学的重要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乐理教学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音乐理论;视唱练耳;教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197-02

一、音乐理论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把科达伊模式教学法融入音乐的节奏练习过程中。在节奏练习过程中,拍感是基础练习,拍感掌握得好,在后来的节奏练习中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音乐节奏是指在拍速比较均衡的情况下,对强弱上的变化进行变化,此外,还能进行节奏之间的组合,只有对节拍掌握好了,才能让音乐具有韵律。如此一来,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在科达伊教学法的辅助下展开。尽管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面对的是中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孩子,然而其也可以用在对本科学生的拍感掌控上。此种教学方式可以在全班展开,让全班学生在统一的节拍指导下,带动个人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比较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对拍感进行掌握。

如果学生对拍感有了一定的了解,就可以开始节奏的练习。在此过程中,对节奏的拍打不是简单巩固拍感,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在头脑中产生比较固定的、有一定节奏的音乐模式,还要配合多记,就能够让学生把听到的节奏型在五线谱上反映出来。

(二)把乐理以及和声方面的知识融入到听觉训练中。在对学生的听觉进行训练时,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先单音,再音程,然后是和弦。让理论先行,然后再让学生通过理论对实践进行指导。先进行构唱,对音和音间的距离,以及音和音间所建立的性质以及关系,对其进行模仿。从大三度以及小三度进行,紧接着对音程进行拓宽,使得学生用比较感性的知识对理性知识进行丰富,形成分析能力。在和弦的听记中,对理论先行的要求非常明了,和弦的基础是音程,有非常多的规律性可言。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对弦自身结构的分析,大三与弦的构架以及小三与弦的建造等。在对和弦进行练习时,都是在调性间的,因此在练习的过程中,并不能对每个和弦独立练习,而是要先对低音进行倾听,对和弦上的主干音进行寻找。如此一来,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还能让人们的听觉对乐曲进行领会,掌握一定的调性扩展和泛调性,以及无调性,这对音乐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三)把首调唱名法和固定的唱名法进行融合。在对音乐旋律进行听记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首调听觉的教学方法。因为首调唱名法调式的感觉非常强,而且还比较容易记忆,能够对学生有一定的帮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音乐教学中,如果长时间使用该种方法,就会让学生在听觉上产生一定的惰性,在学生的音高分辨以及调性分辨上并不会产生很大的帮助。所以,在对旋律进行听记的过程中,运用首调唱名法的时候,还要将固定唱名法加入其中,这样一来,能够对学生的听记范围进行拓宽,对学生自身的固定音高进行提高,还能提高学生在音乐上的分辨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在视唱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将两种唱名法进行结合。就音乐训练上来看,因为固定唱名法的音准比较困难,所以学生自身的注意力可以集中,其在节奏上的注意力和调性方面的注意力就会被削弱。因此,要先从首调着手,在首调的作用下对旋律进行熟悉,寻找一定的调式和调性方面的感觉,最初不用唱名,简单地用la进行代替,在学生对旋律有了一定的熟悉后,可以加入唱名,还能对旋律进行很好地掌握。在比较高的视唱练习中,运用首调唱名法不能达到简化的具体效果,这时就要将固定唱名法运用到其中。

二、音乐理论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意义

(一)在专业学习上,其使用价值非常高。学生在视唱练耳的学习过程中,实践性以及理论性非常强,学生需要在严格规范和规定下进行学习,并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的音乐基本功,提升学生自身的专业素质。在音乐教育中,其具体的变现手法非常多,包括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以及音色等,这些因素共同组成了音乐的模式,然而在音乐的每个因素当中,都要不断将听觉的具体作用发挥起来。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教学已经成了重中之重,而且是音乐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在视唱练耳练习的具体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对音乐知识进行系统地学习,对于学习到的知识进行牢固地掌握,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开阔眼界,培养乐感,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二)陶冶情操的审美价值。《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把审美教育放到议事日程上。坚持“以审美为核心”的观念,让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就我国目前在音乐审美教育上的发展来看,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沉淀,然而,在审美教育中,其核心地位总是被人们所忽略,只是对技能和技巧进行片面指导。在现阶段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在视唱练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的审美价值得以体现,将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将其融为一体。

在音乐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其艺术的审美效果是在艺术欣赏的^程中实现的,让人民群众的具体审美要求得以实现,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在视唱练耳的教学过程中,要把音乐作为载体,在比较统一的科学训练中,让群众对音乐有一定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音乐美感。

(三)有助于开创学生的想象力。之所以说音乐理论在整个音乐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原因还在于音乐理论还能将人自身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进行培养和发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类审美能力的提升,提高人们的感知力。此外,还能不断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音乐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的价值取向还在于对学生本身思维能力的培养。人类在形象思维中,很多都是把表象作为材料。经过研究发展,音乐教育中的视唱练耳教育就是在视觉表象和听觉表象,以及运动表象的作用下,将一切事物得到展现,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促进人类右半脑的发育,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种,在音乐教育中,视唱练耳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音乐教育得以成功的基础,这是一门专业的技术型课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是从简单到难,从浅到深、从慢到快。在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要把音乐理论与其更好地结合起来,作为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作为学生,要对老师传播的知识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视唱练耳的教授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教学工作,对学生潜在的能力进行挖掘,同时,也要进一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1]高甜甜.视唱练耳教学中科学思维的建构[J].大众文艺,2016(23).

[2]臧学军,柏岩.音乐认知心理学视野下的视唱练耳教学[J].音乐时空,2016(05).

[3]李韬.浅析在视唱练耳教学中钢琴演奏的作用[J].戏剧之家,2016(15).

[4]陈彦如.流行音乐引入视唱练耳教学的意义及运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07).

[5]靳甜甜.钢琴演奏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黄河之声,2015(01).

作者简介:

第2篇

关键词:欣赏能力;小学音乐;教学

音乐教学是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小学生得到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艺术氛围。在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因为音乐欣赏能力是学生学习学习音乐的基础,学生只有学会欣赏才能体味音乐中的情感,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同时,在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过程中,还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长。

一、在音乐欣赏中培养想象力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想象能力对于他们有着重要的作用,想象能力不仅可以带给他们美的享受,还可以起到开发小学生智力的作用。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贴近生活的音乐,在欣赏这些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这些音乐创造的场景想象着音乐中的画面,这样学生就会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想象能力。同时,在欣赏这些音乐的过程中,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活泼的个性,帮助学生快乐地成长。

二、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小学生的心理还比较幼稚,一切心理和情感都不成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可以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素养。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音乐,学生在欣赏、认识、理解这些音乐的时候就会了解到作曲者的心理,从他们的情感中学生可以得到启发并培养自己的情操。学生可以从欣赏中学到各种感情和态度,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

三、在欣赏中初步了解音乐

小学阶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音乐课,一切知识都需要学生从音乐欣赏中获得。在音乐欣赏中,学生可以了解到音乐的分类和演唱形式,甚至还可以从各个民族的音乐中了解各个民族的音乐风格。学生在小学的时候积累这些音乐常识,在以后学习音乐时会帮助他们轻松地学习音乐。

学生学习音乐的时候,欣赏能力是学生了解音乐、懂得音乐、在音乐中提升自我的一种基本途径。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学生才能从音乐中体味到快乐,在音乐中收获情感、培养情操。

参考文献:

第3篇

长期以来,受语法翻译法的影响和直接法的机械训练,阅读活动成了一个辨认文字符号、对词句进行语法分析和字面释义的过程。有些教师认为,英语阅读教学只不过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向学生介绍语法项目的手段,把阅读的重点放在词汇辨认和语法分析上。学生一旦遇到生词就停下来查词典、找释义,阅读过程断断续续,往往读了后面忘了前面,理不清文章的内在逻辑关系,不能从整体上理解文童;为应付考试盲目做题,不注意拓宽知识面,不能融会其他课程所学内容及普通常识去预测、判断及推理;过于注重语法分析和字面释义,阅读速度偏慢,不去领会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基调,弄不清弦外之音。实质上,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双方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生成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认为,阅读是思维和语言相互作用的过程,阅读理解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思维品质培养的模式

思维活动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现象。思维在语言的产生、发展和使用中起决定作用,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固定下来,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同其他许多客观事物一样,思维也有许多自身的特性,如问题性、间接性、概括性、人类性、能动性等。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性,自觉地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即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逻辑性和持久性,我们的模式如下。

(一)以“本”为本,挖掘思维源泉。

有人认为,目前的高中英语课文内容长,篇目少,生词集中,复现率低,语法密集,练习单调,不适宜进行阅读理解教学。我们以为目前的教材确实有上述弱点,但其课文大部分选自英语国家的教材和其他出版物,有的是原著,有的是改写本,有的是其他语言著作的英译文。它们都是经过适当删改、精心加工的,其题材和体裁广泛多样,语言纯正,富有思想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只要应用得当,不失为传授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综合训练的好材料。

课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我们紧扣“理解”和“运用”这两个环节,以课文为基础,适当增加辅助阅读材料,课文教学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规律,形成了这样一个模式:领会―模仿―理解―初用―操练―活用。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领会教师布置的提示性问题,初步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进行模仿性练习,学习有关词、句;教师指导学生找出主题句,弄清段落大意及段落关系,然后设置提示性练习,初步让学生独立运用有关语言点;增加阅读训练,设置专项练习,让学生反复进行有关词、短语、句型的操练,并要求运用所学词、短语、句型表达思想;练习的设计具有交际性,同句教学不脱离课文,课文教学不因同句教学而中断;课文理解以理解词句为辅助手段,词句理解服务于课文理解;教学方法不拘一格,灵活多样,要求读了要理解,读了要欣赏,读了要运用;教学有纲有目,有的放矢,避免本末倒置的题海战术。

(二)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动机。

思维动机是激励并维持一个人的思维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同时也离不开刺激的作用,当刺激与个人需要相关联时即会产生思维动机,引起思维活动。阅读活动中的刺激主要来自语言环境,简称语境。语境在从作者到读者,即从表达到理解的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阅读过程中,要在读懂了词、句的字面意义的基础上领会其深层含义,必须有足够的语境信息。借助语境,作者才能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将想要表达的思想准确地传达给读者;借助语境,读者才能准确无误地领会、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特定含义。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在教学中充分展示文中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知具体的语言信息,以引起阅读兴趣,同时创设问题情境,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他们理解上下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反复研究,联系实际,自觉运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他们的思维动机,调动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其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启发设疑,激化思维矛盾。

古人说得好:“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疑问是思维的契机,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从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开始,使学生养成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的习惯。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设疑的基本方法,如“新旧知识交叉点法”、“5W1H法”等,还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大家说”竞赛活动,设立“问题信箱”,创办“争鸣园地”,要求学生加强预习,鼓励学生提前思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进行充分的交流,自己发现矛盾,独立解决矛盾,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或“尖子包干”的局面,通过设疑问难,不断把思维引向纵深。

(四)丰富意义,沟通思维网络。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力培养;重要性;策略

前言

阅读是知识输入与贮备的有力桥梁,是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必要途径,更是学生知识输出的重要前提,可见阅读教学是极为重要的。然而,在我国现行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如下弊端:教师教学多为“填鸭式”的模式,且教学内容局限;学生阅读兴致不高,处于“被动”阅读的状态。为有效提升整个语文教学的成效,教师应重视抓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秉承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积极创新教学形式,为学生自主阅读营造良好的、活跃的氛围。本文中,通过从创设情境、组织活动或比赛等方面开展阅读教学,教师可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其阅读的综合素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我国小学教学中明确提出,在语文学科中应加强发展学生的言语理解能力,扩充知识视野,不断提升其文化素养。其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如下: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自由徜徉在语文知识的书海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在文字魅力的熏陶下,积极参与到深入的语文学习中。②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通过阅读,学生可不断扩充其知识面,陶冶情操,并不断延伸至对世界的认识与感知,多方面能力共同作用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气质与综合素养,并在日积月累的作用下可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自我价值的养成。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的策略

要有效开展阅读教学,应将教师教学意识与学生兴趣两手抓,要求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摒弃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加强对阅读教学的重视,并有针对性从多角度提出可行性策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阅读、个性阅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

1.创设多样情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首先考虑激发其兴趣,并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阅读中。而传统上教师多为“满堂灌”的模式,其教学成效与上述做法背道而驰。在信息化技术不断更新与进步的今天,教师应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借助多媒体介质来创设多样情境,从视觉、听觉等多感官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直观刺激下可自主参与到阅读中。比如在《可爱的中国》一文阅读中,教师可先播放国家相关视频,借助直观的视觉、听觉冲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其在脑海中不断形成自身对国家印象的标签,并渴望进一步探究。合理的情境设计将无生命的文本转化为有声的、有图的直观刺激,让学生在真切感受我国富强、繁荣中,产生自豪的情感共鸣,主动参与到课文阅读中。

2.组织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阅读

教师的引导与指导是小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因而教师可从组织小组活动来最大限度带动学生参与到阅读中。小学生正处于生性好动的年龄阶段,在思维发展异常活跃的阶段中,同学间的交流与往来可有效激进学生互进协作。教师可大胆放手,让学生间相互交流阅读心得,并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引导与指导,如此则可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找准阅读方向。在《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阅读中,教师可以“同学们,为什么说诺贝尔是炸药工业之父呢?”为主题,组织小组进行团队阅读。在自由表达看法的同时,学生间还可在不同想法碰撞下学会不断磨合、融合的合作精神,并积极在文本中寻找依据。

3.开展有趣比赛,带动学生课外阅读

要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课外阅读同样重要。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教师还可巧妙开展趣味性阅读比赛,带动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在丰富课外知识的同时,还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在《矛与盾》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在课后去搜集、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然后在班上开展寓言故事比赛,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予以奖励,以资鼓励;给予表现不佳的同学以更多的支持与指导。由此将课内阅读延伸至课外阅读,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其知识层面,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并逐步形成自我阅读习惯。

三、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而教师应予以高度重视,并积极投身到阅读教学中。其中,教师应注重对阅读教学进行合理规划,明确好教学内容与进程,并敢于从创设情境、组织活动或比赛等方面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升其阅读能力与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慧晶.开展阅读,拓宽视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略谈[J].中华少年,2016(28):46―47

[2]曾万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6(26):55

第5篇

关键词:高中;乐理教学;质量

一、与实践结合,提高乐理课堂的质量

首先,基本乐理在教学内容上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高中学生本身对于文化课兴趣没有基础课程大,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必须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利用有限的时间开展课程,讲课不仅要抓住重点而且内容也要全面。合理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辅助乐理教学,能使抽象的理论知识与音响实践结合地更加紧密。例如,在讲完乐音体系以后,要想使学生对音色认识的更加形象生动,可借助多媒体结合实际音乐作品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在这部作品中,各种乐器的音色代表着不同的形象。作曲家用长笛来代表小鸟。长笛的音色很透明、纯净、清脆,体现出了小鸟的灵活和好动;双簧管代表鸭子,给听众副鸭子在眼前蹒跚走路的画面,生动形象;单簧管代表猫,我们可以想象出猫在捕捉猎物时的神情;大管代表粗犷的声音,刻画出了唠唠叨叨的老爷爷形象;弦乐代表少先队员彼得,曲调优美,表现出了主人公的机智勇敢;定音鼓和大鼓代表猎人的射击声;圆号代表着可怕的阴森的狼等等;作曲家用不同的乐器所发出的不同的音色将各个人物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其次,基本乐理是一门系统讲授音乐理论的课程,要在授课方式上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是要注意与视唱练耳课的结合。基本乐理的学习,对视唱练耳课上的听觉分析起着理论指导作用,它直接影响着视唱练耳听觉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基本乐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弥补了视唱练耳课上内容的理论基础,基本乐理促使着视唱练耳课的教学的顺利进行。这种基本乐理课的理性与视唱练耳课的感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音乐的认识更全面,更完善。从而使学生获得完美的音乐内容。

二、发挥教师指导和学生主体作用,使乐理课堂生动有趣

教师在整个教学中是“指挥”,起着主导全局的作用。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上应该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时刻吸引着学生的眼光。只有学生深深体会到基本乐理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紧迫感,让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被动变成很主动地学习,听课效率才会有所提高。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方向,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让如何指导学生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他们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去思考,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最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关键就在于老师的功底了。教师讲课的语言要精练,条理要清楚。就笔者在儿童视唱练耳教学中所体会到的,多运用比喻句来使课堂生动。例如,在讲到音列这个概念的时候,可以找八位学生按个子高低站队,每位学生代表基本音级的一个音,以此为材料构成的“特殊音列”――音阶。让学生去体会队列与音列,再在这个“特殊音列”中加入第八位学生,告诉学生 C自然大调的知识;在讲到两个八分音符的节奏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右手击拍的同时读“面包”,紧接着就把“面包”变成两个八分音符的节奏;在讲到前十六后八节奏的时候,可用“巧克力”来体会这种节奏型等等。教师还要让自己的语言赋予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语言腔调和节奏。快慢有序、抑扬顿挫,让学生在声音中体会一种美感。音乐教育的本质是美,教师只有把基本乐理教学内容组织地合理,让学生在审美中去学习基本乐理教学内容,才可能使学生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三、引入音乐美学因素,让基础乐理教学充满美

怎样才能唤起学生对基本乐理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在基本乐理教学中加入美学因素,可以使学生在抽象的理论知识中看到音乐美,我们从美学的角度中来看基本乐理,这样可以让基本乐理的内容增加一些新的因素,让学生在美中去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带着美去探索音乐。在基本乐理教学中,声音的四大属性即:音高、音量、音长、音色是人的心理属性。与之对应的物理属性即:频率、振幅、振动延续时间、振动分量的不同关系。物理属性与心理属性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笔者试图从声音的四大属性出发,即:把人对声音的心理属性与音乐美学联系起来。音乐审美的生理基础是人的听觉。在这个过程中,音乐艺术的音响效果作为一种适宜的刺激,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引起听觉,进而作用于人的身心,产生了审美。人类的一切感觉都是对其相应刺激物的一种反应形式。我们听觉上的刺激,就是物体振动引起的。频率和振幅是物理上对声音的两个客观的基本量度,与之相应的心理量是通过听觉反映出来的音高和音量。如果教师将音乐美学问题融入这个阶段教学,学生将从课堂中体会到一种新鲜感。让学生在理解音高、音量、音长、音色的同时感受着音乐审美的过程。在基本乐理中融入美学的方法,可以使基本乐理教学内容变得有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基本乐理的教学质量。加入美学内容,还为学生以后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扩大学生的视野。这样才能为学生学习音乐、理解音乐、热爱音乐带来更捷近的道路。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把乐理教学与实践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在教学中引入美学因素能有效的提高乐理教学质量。加强对基础乐理教学有效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第6篇

很多中等艺校虽然开设了音乐理论课,但是教学局限性较大,而且带有功利性的色彩,通常在音乐理论教学中不重视乐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仅仅是浅尝辄止,这种情况在我国很多艺校普遍存在。

一些音乐教师使用的教材还是多年不变的老版本,教学方法上也没有突破,依旧是照本宣科,根本没有把音乐理论同教材的实际内容联系起来进行教学,造成课堂教学缺乏新鲜感;而学生也失去了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对于音乐理论课程的学习常常是只求及格,不求甚解,更谈不上主动学习,教学双方的表现使乐理课堂内外无法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导致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

音乐理论教学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1.改变教学思路

在音乐理论教学中,首先必须要做到把该课程与其他相关的音乐专业课程紧密结合起来,采取这样的横向联系的形式,可以将音乐理论教学和音乐实践活动更好的联系在一起,提升学生对音乐理论课程的兴趣以及他们的音乐文化素养;其次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中等艺术学校必须根据社会的需求,定点培养多层次的音乐人才,而不能仅仅依靠单一定向培养,努力培养出具有专业知识水平和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的综合性音乐艺术人才;最后,中等艺校还应该在专业乐理教育的基础上,将其他学科综合的融入进来,切实的将自己学校的教学特色发挥出来。作为中等艺术学校,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不能够将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还能够为文化市场的各个层次不断输送优秀人才。

2.完善教学方法

中等艺术学校常常采用的教学方法通常是让学生进行无休止的理论学习或者音乐技术性训练,然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也对艺术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等艺校必须积极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出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音乐人才。中等艺校的教育在进行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时,应该注意不仅仅只是理论知识的灌输,还应该横向培养学生的基本功,留给学生更多的自我思考自主学习的余地,让学生更加灵活的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内容,针对学生的专业方向给予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更大的空间对其他课程进行自行设计,这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社会来说都是很有帮助的。

3.理论联系实际

纯理论性的乐理教学是枯燥乏味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给教学活动带来阻碍,因此音乐理论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理论知识时最好能够联系到生活实际或编制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这样一来既可以增加课堂活跃度,又可以吸引学生;在对乐理知识点进行讲述时,应该遵循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的原则。此外,音乐理论教学不仅单纯的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还应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实际感知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如听觉训练、视唱训练和记谱训练等各种教学实践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加强学生的音乐能力。

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中等艺校的音乐理论教学必须进行创新。作为音乐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理论教学对于提高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有着重大意义,作为教学方,必须积极的进行教学思路改革,充分认识到音乐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和作用,努力探索其教学规律,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活动,同时要加强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做到与其他课程共同促进和提高;此外,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改善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科技性的同时吸引学生学习,切实的提高音乐理论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第7篇

关键词:关键词:音乐理论知识;重要性以及必要性;音乐教育教学

    1 乐理知识的定义以及包含的主要内容

    相关的音乐的理论知识,在音乐领域或者艺术领域经常被简称为乐理,具体来说就是在进行其他相关的音乐知识以及音乐技能的学习之前进行音乐理论知识学习的一个入门的课程,与此同时也是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必须要学习的课程。乐理知识主要包含了相关音乐的基本知识,音乐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学对于音乐教育或者教学的过程中拥有着比较特殊的作用或者影响,这主要是因为乐理教学时音乐专业的学生进行相关音乐知识以及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进行和声、配器以及曲式等等音乐的相关课程的基础课程或者必修课程,更是作曲或者指挥等等这些重要的音乐课程的共同基础课程以及必修课程。

    2 乐理知识对于其他的音乐课程的学习或者训练的作用或者影响或者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必要性以及相关的音乐爱好者学习音乐有什么样的帮助作用或者影响

    2.1 乐理知识对于其他音乐课程的学习或者训练的作用或者影响

    乐理知识能不能学好将会直接作用于其他有关于音乐的课程的学习以及练习,更重要的是乐理知识如果学不好将会直接影响其他相关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进度以及学习质量、学习效率。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只能够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和练习,而不会进行理论知识或者基础知识的学习,如果长时间都是这样的学习习惯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学习或者以后的学习以及发展受到阻碍。

    相关的乐理知识可以作为一门比较基础的学科来学习,这样基础的学科在学习效果可能就不会立刻显示出来,但是它对于以后的相关的音乐方面的学习或者练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或者指导作用,就像是一座质量比较好以及工程量也比较大的大楼不可能没有好的根基就能够建好。这就要求所有的音乐教学老师在进行音乐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学老师在学生平时学习音乐的相关知识或者技能的时候,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并且让学生真正理解学习乐理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从而才能够更好地指导他们学习好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

    但是要想让学生能够非常准确或者精确的认识到学习乐理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只是阐述这些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可以论文的下面部分讲述一下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

    2.2 学习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能够为以后相关的音乐课程奠定比较深厚的基础

    音乐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时刻结合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以及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教学准则,马克思哲学原理中曾经讲到过,一个事物都需要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并且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认识这个事物,所以相关的音乐教学老师就应该让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学习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同时将培养学生一些比较基础的音乐技能,让学生们能够结合实践技能来复习他们的音乐理论知识。

    在对学生进行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的教授的过程中,结合实践的练习以及训练,可以从单拍子开始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能够保证让学生掌握部分曲子中经常运用的拍子。曲子中的节拍经常与节奏的相关练习与训练是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在进行节拍的练习或者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时刻加入一些节奏的相关训练和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节拍的时候有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和熟悉过程。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节奏训练和练习不仅仅对现在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和影响,也可以对以后相关的音乐作品的创作以及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

    2.3 乐理知识的学习能够提升相关的音乐爱好者学习音乐的容易程度

    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是对相关的音乐知识以及技能学习的基础或者前提,音乐的理论知识主要是通过音乐在实践生活以及工作中提取的主要内容,同时音乐的理论知识也能够很好的运用在实践生活以及工作中,这样直接体现出音乐理论知识的实践性的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内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相比以前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和进步,这样也使得人们对于课余生活的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或者标准,其中音乐作为艺术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在人们平时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中占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及影响,所以人们的基本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音乐的陪伴。在学生进行相关的音乐知识以及音乐技能之前,应该很好的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因为只有拥有比较丰富或者深厚的音乐理论知识才能够很好的学习其他更加好深的音乐知识以及音乐技能。现在很多学生都比较注重音乐技能的学习以及研究,这样就使得学生们在进行相关的音乐知识以及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只能够学习音乐知识以及音乐技能的表面知识,但是却不能够掌握音乐知识以及音乐技能的精髓,比如:学生在学习相关的音乐知识以及音乐技能之前并没有进行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研究,这样就会让学生不能够真正体现到学习过程中需要学习的音乐的节奏以及音乐旋律,更加不能够发现甚至总结那些音乐作品中的规律或者比较出色之处。

参考文献:

柴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努力造就艺术大师.中国教育报,2009:12-18

郭小利.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09:1-13

第8篇

关键词:口风琴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

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乐器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音准、乐感及创造能力,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是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而在众多乐器中,口风琴不但演奏形式简单、无需高难度技巧、容易掌握,而且还具备音色优美和音准的特点,恰恰是培养小学生音乐能力的优先之选。如教师可以在讲授新课时利用口风琴进行伴奏,以此帮助学生抓住音律的变化特点,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喜爱情绪,从而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下面我就根据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音乐课中融入口风琴。

一、小学音乐课中融入口风琴的重要性

(一)培养扎实的吹奏功底,循序渐进开展学习

口风琴的吹奏虽然简单易学,但要想完整、连贯、流畅的吹奏歌曲仍然需要具有扎实的功底。教师在音乐课上要加强学生的基础训练,在学生的基础训练都能很好的完成之后,再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开展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在基础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导学生规范的指法和准确的气息呼吸,口风琴是将手指的操作与气息的运用相结合的一门乐器,两者缺一不可。手指与呼吸之间的完美配合才能演奏出动听的音乐,同时,学生还要有一定的识谱知识和乐理知识,这也就要求教师要将学生的指法训练和气息训练结合起来,再进行识谱和乐理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不断的进行基础练习和乐理知识巩固,才能够为更好的吹奏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生的基本功扎实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引导教学,教师可以从短小、简单的歌曲让学生进行练习。例如,《时间像小马车》《小步舞曲》《雪绒花》等这样的歌曲进行吹奏训练,这些都是学生较为熟悉并且能够朗朗上口的歌曲,通过这些歌曲的训练能够让学生更快的融入口风琴的学习中,逐渐的喜欢上口风琴的学习。教师在口风琴的教学过程中不要求快,要求稳,稳扎稳打才能使学生的吹奏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教师可以加入一些有难度的练习,例如二声部的吹奏练习,让学生在不断的克服困难完成歌曲的过程中实现音乐学习的升华。

(二)创造课上的表演平台,加强学生的音乐功底

小学生的表现能力强,渴望通过表现来得到他人的认可。而口风琴的演奏就是增加学生表现机会的载体。口风琴能使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音乐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创造一些表演平台,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能蚴寡生更为直接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提升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的同时,还能使学生的艺术感得到提高,从而加强学生的音乐功底。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自己搜集喜欢的歌曲,自己在课下进行练习,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辅导,小学生的表现能力较强,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到台上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表现的平台中收获知识,得到自身能力的提升。教师也可以利用每节课的课前和课后几分钟,让学生进行上台表演,学生认识到自己与其他人之间的差距,会更努力的进行学习,这样,通过不断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口风琴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吹奏能力。创造课上的表演平台也能使学生增加课下练习的动力,为了更好的表演,学生会在课下不自觉的进行口风琴练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歌曲的自由选择也会让学生在课下接触到许多新的歌,加强了音乐的赏析能力,培养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二、如何在小学音乐课中融入口风琴

(一)在唱歌教学中的融人

歌曲短小、简单、易学的可进行简单的口风琴演奏练习。例如:在《粉刷匠》的歌曲学习中,由于歌曲的旋律音是由d0到s01五个音构成的,这就为口风琴的练习提供了条件。在实际教学中,当学生已学会歌曲的演唱后,学生对歌曲的节奏已经掌握,再吹奏乐器就很轻松了。在中高年级部分歌曲的教学中,可用口风琴演奏简单的副旋律与歌曲相配合进行演奏。

在合唱教学中口风琴的作用更大,合唱中和谐要求的达到,主要在于歌唱的音准。在实际教学中,当学生学会高音部,低音部由于旋律性差,学生在歌唱中音准成了一个难点,鉴于这种情况,利用口风琴固定音高的特点,通过对低声部旋律的演奏后,在唱低声部旋律时,学生较为容易的掌握了音准。例如:在《老爷爷赶鹅》的二声部合唱歌曲的学习中,采用奏唱结合,辅助合唱的练习,从而达到合唱中和谐的要求。当学生初步完成高声部学习后,由于低声部的节奏与高声部节奏相同,便让学生自行练习吹奏低声部旋律,待初步完成低声部旋律齐奏后,进行唱奏结合练习。唱高声部、奏低声部,使学生对两声部的实际音响效果有了直接体验。然后,低声部由一人吹奏本声部旋律,其余同学与高声部进行合唱。教学中,通过在实际课堂口风琴的吹奏练习,加强口风琴的吹奏辅助于合唱的练习,对解决合唱中和谐要求具有实效陛。

(二)在欣赏教学中融入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是提升小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一直以来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存在单一化的教学现象,在这样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下,小学生的音乐欣赏是十分枯燥的,学生参与音乐欣赏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在欣赏教学中,借助口风琴进行辅助教学,能够达到化枯燥为生动的目的,从而激发小学生音乐欣赏的积极性。

例如,在欣赏《小动物回家》时,我先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不同的动物,这样,学生就根据教学内容对歌曲里面的主要角色进行扮演,他们栩栩如生地表演,课堂完全活起来了,然后,我又让学生利用口风琴对这一歌曲进行演奏,他们边演奏边游戏,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创造力。这样,就有效地改变了传统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从而促进了他们音乐欣赏的高效。可见,借助口风琴辅助音乐欣赏教学,能够有效地改变传统音乐欣赏的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欣赏的积极性,为他们高效的音乐欣赏打下基础。

(三)在乐理教学中融入

乐理知识是学习音乐的基础,但是,对小学生来说乐理知识具有枯燥性,这就成了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一大难点。在小学音乐乐理知识的教学中,利用口风琴能够有效地改变这一种现状,能够促使小学生轻轻松松学乐理。

1.借助口风琴,让乐理教学轻松化。对于乐理知识,教师只是一味地进行讲解,小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利用口风琴进行乐理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理解乐理知识,从而让乐理教学简单化。

例如,在教学移调这一乐理知识时,如果教师只是凭借讲解,小学生恐怕很难接受,借助口风琴能使移调的学习变得非常轻松。《祖国颂》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利用口风琴在C大调进行演奏,之后,让学生利用口风琴在F大调进行演奏,学生通过演奏能感受到第二次演奏的歌曲音调高多了,能明显感受到随着音调的移高,歌曲的愉快、喜悦的情绪更加突出。此时,再进行乐理知识教学,学生就能够对移调的概念和作用进行理解与掌握。

2.借助口风琴,让乐理教学形象化。乐理是小学生进行口风琴学习的基础,同时,结合口风琴教学乐理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口风琴能够让抽象的乐理知识形象化,从而有利于小学生的乐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