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财务借贷记账法

财务借贷记账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15 17:16:5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财务借贷记账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财务借贷记账法

第1篇

【关键词】 会计差错; 更正方法; 账务处理

目前关于错账更正的三种方法有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更正法,这些方法使用条件仅局限在对当期会计差错的更正,不能满足复杂多变的错账环境。另外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关于错账更正的具体账务处理解释也不够详尽,财务人员处理时随意性强、规范性差。所以只有完善错账更正方法,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错账;对错账处理进行规范,才能确保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一、目前错账更正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错账更正方法不够完善,不能应对复杂的错账环境

划线更正法,使用于结账前发现记账凭证正确,而登账时出现笔误登错账簿的情况。红字更正法和补充更正法适用于当期记账凭证错误而造成账簿记录错误的情况,这三种方法都是针对当期会计差错,而对以前年度记账凭证错误造成账簿登记的会计差错更正方法没有进行明确规定。

(二)红字更正法中的差额红冲以及补充更正法的账务处理难以反映经济业务全貌

对会计科目正确而所记金额错误的,使用差额红字冲销法或补充更正法进行更正。这样的处理,原始凭证的数据被人为分成两部分来进行记录,两次填制的记账凭证金额都与原始凭证金额不符,不能反映原经济业务的全貌和错账更正的来龙去脉,若涉及银行存款科目的,日记账金额与银行对账单上记录不符,虽然余额正确,但不利于财务人员以后核对账目。

(三)红字更正法的使用条件有一定局限性

会计教材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把红字更正法的应用范围仅仅局限在“已经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在当年内发现填写错误时”使用,而以前年度不重要的错账,在实际工作中通常也采用红字更正法进行更正,故红字更正法中规定的使用条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完善会计差错更正方法的建议

由于目前会计差错更正方法存在着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会计差错更正方法,具体建议如下:

1.增加蓝字更正法,适用于对以前年度因记账凭证错误造成账簿记录错误的重要会计差错,使用蓝字更正法,并采用追溯法进行调整,在其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调整会计报表前期比较数据。

2.取消补充更正法,对会计科目正确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的会计错误更正,不得使用差额补充更正,必须先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凭证一样的记账凭证,将错误的记账凭证冲销,再用蓝字填写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对会计科目正确而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的会计错误更正,不得使用差额红冲的账务处理,应用红字将原错误的记账凭证完全冲销后,再用蓝字填写更正的会计凭证。

3.扩大红字更正法的适用范围,不再仅限于当期发现当期的错账,对发现以前年度因记账凭证错误造成账簿记录错误的不重要会计差错也适用红字更正法。

三、错账更正方法的操作规范和要求

为确保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便于财务人员实施操作,对错账更正的操作规范和要求进行明确和统一。

(一)划线更正法操作规范和要求

结账前发现记账凭证正确而纯属记账错误的差错采用划线更正法,即财务人员在登账的过程中因笔误出现文字或数字书写错误、借贷方向错误、登错账户、重复登账等错误,通过月末对账及时发现错误的,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将账簿撕毁重新抄写,而应用划线更正法,将错误的文字或者数字划红线注销,但必须使原有字迹仍可辨认,然后在划线上方填写正确的文字或者数字,并由记账人员在更正处盖章。对于错误的数字,应当全部划红线更正,不得只更正其中的错误数字。对于文字错误,可只划去错误的部分。对于登错账户的记录应划斜红线将整行划销,或在该行上加盖“注销此行”章,并由记账人员加盖个人名章,然后在正确的账户上重新登记。对于重复登账的应划斜红线将其中一笔整行划斜红线注销或在该行上加盖“注销此行”章,并由记账人员加盖个人名章。对于已经结出余额的,还需要用划线更正法逐笔更正余额。

例如:一是数字改错,将379.98误记为397.98,应将397.98全部划红线注销,在397.98的上方用蓝字写上379.98并盖章。不得只划9和7两个数字,在上方写上7和9并盖章;二是方向记错,应记入贷方100元,误记入借方100元,则在借方100元上划红钱注销并盖章,在贷方用蓝字记100元;三是账户记错,应记甲账户误记乙账户,应将乙账户错误的业务划斜红线注销本行或加盖“注销此行”章后并加盖记账人员个人名章,在甲账户重新登记;四是文字改错,将“张桦借款”误写成“张华借款”时,应在“华”字上划一红线,在“华”上方用蓝字写上“桦”字并盖章;五是重复登账,将其中重复的一笔业务用红笔画斜线注销或盖“注销此行”章后,并加盖印章;六是余额或发生额结错的,改错方法同数字改错一样。

(二)红字更正法的操作规范和要求

对于已经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在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填写错误或发现以前年度因会计凭证错误造成账簿记录错误的不重要会计差错,应当使用红字更正,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内容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注销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同时再用蓝字重新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注明“订正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对于会计科目一方有误的,不得只更正错误的科目。对于会计科目借贷方向记反的,不得用蓝字编写相反的会计科目进行冲销。对于会计科目正确而金额有误的,不得只对差额部分进行红冲或蓝字补充更正,必须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内容相同的记账凭证,再用蓝字填写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进行更正。

例1:会计科目一方错误的,2012年1月10日25号记账凭证,张华报销差旅费1 000元,张华在出差前预借款1 000元,财务人员填写记账凭证时误将差旅费1 000元计入财务费用科目,财务人员在当年2月15日发现该凭证是错误的。

正确的更正方法是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错误记账凭证一样的记账凭证,将原错误记账凭证全部冲销,在摘要栏注明“注销1月10日15号记账凭证”,借记财务费用1 000元红字,贷记其他应收款――张华 1 000元红字,再填一张正确的蓝字记账凭证,借记管理费用1 000元, 贷记其他应收款――张华1 000元。不得只将错误的会计科目进行更正,如借记管理费用1 000元,借记财务费用1 000元红字。

例2:会计科目借贷方向记反的,2012年1月10日10号记账凭证,从银行提取现金2 000元,财务人员填制凭证时误借记银行存款2 000元,贷记库存现金2 000元,月底对账时发现错误。

正确的更正方法应当填写一张与原记账凭证一样的红字记账凭证将原记账凭证完全冲销,借记银行存款2 000元红字,贷记库存现金2 000元红字,再填写一张正确的蓝字记账凭证进行更正,借记库存现金2 000元,贷记银行存款2 000元。不得直接填写相反的会计科目进行更正,如借记库存现金2 000元,贷记银行存款2 000元。

例3:会计科目正确而所记金额有误的,如从银行提取现金1 000元,填制的记账凭证误将1 000元记为10 000元,或者将1 000元误记为100元。

应当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错误记账凭证一样的记账凭证,将错误凭证完全冲销,再填写一张正确的蓝字记账凭证,不得只将差额部分进行红冲或者补充更正,这样的账务处理不仅不能完整、清晰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原始凭证数据被分成两部分进行记录,不利于财务人员以后核对账目。

例4:以前年度不重要的会计差错,A公司在2011年12月31日发现一台价值9 600元、应计入固定资产,并于2010年2月1日开始计提折旧的管理用设备,在2010年计入了当期费用,当时用银行存款付讫,该公司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直线法,该资产估计使用年限4年,假设不考虑净残值因素。

此项会计差错金额较小,对企业财务报表影响不大,属于以前年度不重要的会计差错,则在2011年12月31日更正如下:首先用红字填写一张和原记账凭证一样的记账凭证,冲销原错误记账凭证,借记管理费用9 600元(红字),贷记银行存款9 600元(红字);然后再用蓝字填写一张更正的记账凭证,借记固定资产9 600元,贷记银行存款9 600元。同时补提折旧费,借记管理费用4 800元,贷记累计折旧4 800元。不得只对错误的会计科目直接进行更正,如借记固定资产9 600元,贷记管理费用9 600元。如果该项差错直到2014年2月后才发现,则不需要作任何分录,因为该项差错已经抵销了。

(三)蓝字更正法的操作规范和要求

对于以前年度因记账凭证错误造成账簿记录错误的重要会计差错,企业应当采用蓝字更正法进行更正,并采用追溯法进行调整,在其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调整会计报表前期比较数据。

例5:以前年度重要的会计差错,A公司在2011年12月31日发现,两台价值960 000元、应计入固定资产,并于2010年2月1日开始计提折旧的管理用设备,在2010年计入了当期费用,当时用银行存款付讫,该公司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直线法,该资产估计使用年限10年,不考虑净残值因素。假设2010年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税法允许调整应交所得税,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该公司按净利润的10%、5%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

第一步:分析前期差错的影响数,2010年少计折旧费用80 000元;多记管理费用960 000元,少计所得税费用220 000(880 000×25%)元;少计净利润660 000元;少提法定盈余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

66 000(660 000×10%)元和33 000

(660 000×5%)元。

第二步:编制有关项目的会计分录,首先补提折旧,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80 000元,贷记累计折旧80 000元;其次用蓝字更正法更正会计差错,借记固定资产960 000元,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960 000元;再次调整应交所得税,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20 000元,贷记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220 000元;然后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入利润分配,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60 000元,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60 000元;最后调整利润分配有关数字,借记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66 000元,贷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66 000元,借记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33 000元,贷记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33 000元,同时利润分配进行结转,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99 000元,贷记利润分配――提取法定公积金66 000元,贷记利润分配――提取任意公积金33 000元。

第三步:财务报表调整和重述,A公司在列报2011年财务报表时,应调整2011年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的年初余额,利润表有关项目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上年金额也应进行调整。

通过对错账更正方法的完善,可以应对复杂的错账环境。而对错账更正的账务处理明确统一的处理要求和具体规范,有利于财务人员实施操作,从而确保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主要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M].北京:1996.

第2篇

关键词 会计方法 电算化 应用

一、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各个领域的行为处理方式在悄悄发生改变,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问题的处理方式,这点,在会计方法中显得尤为突出,传统的复式记账原理受到冲击和打破,信息技术将原有的货币反映为多维反映。当前,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还在日新月异地迅猛发展,从事会计工作的专家学者也在以不同的视角对未来会计发展格局进行审视,对未来会计格局进行重构,寻求信息新技术科学性和会计科学性完美结合点,因此,本文就对会计方法在电算会计中应用展开探讨,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二、电算会计中借贷记账法适用性分析

1、国际通用的借贷记账法是会计方法的趋向。研究分析借贷记账法,不难发现其中的“借”的涵意具有不的的表达意图,既可以表示减,但同时也可以表示增,同样对于“贷”而言,既可以表示增,也可以表示减。传统的复式借贷记帐方法之所以被广大会计工作人员所推崇,一直沿用了几百年,也就是因为其蕴含着“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科学计算原理。在我国的传统会计方法中,曾经有过收付记账法和增减记账法等,并得到较大范围的应用,一些老会计对其还情有独钟,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最终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借贷记账法,不能不说明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2、“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是借贷记账法本质特性。仔细分析借贷记账法,就其中的本质原理来说,贷和借只是代表一种符号而已,其真正内涵和深刻喻义就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也就是说,不管是在传统的手工会计中,还是引入信息化技术后的电算会计中,考量记账凭证是否采用借贷记账法,“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一基本原则仍是准绳,看其是否体现其中心思想。当前主流的电算会计中,综合记账凭证库文件相关数据结构类型,包括“借贷方向”型、“借贷金额”型、“借贷科目”型等多种,其形式各异,但是它们的实质和关键本质却是相同的,都是采用记账凭证编号的方式将凭证的借贷记账法紧紧地维系起来。

3、借贷记账法具有不可撼动的合理性。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例如在一些餐饮宾馆领域有会计人员,经常通过采用会计软件的正、负号分别代表借、贷符号,借以形象说明具体应用的实用性和方便性,试图让他人认识到借贷记账法的时迁性,试图撼动这一记账法的合理性。然而,值得让我们引起重视的是,在电算化环境下的数据库中,可以不采用“借”和“贷”对数字的意义加以区别,但并不可表明借贷记账法的不合理性。

4、借贷记账法仍然是未来电算会计的核心。根据目前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形势来看,会计原始凭证电子化的趋势已经是不可逆转了,特别是随着电算化的日益普及,记账凭证自动生成也是必然趋势,而究竟哪一种记账方法可以更好地实现凭证的自动生成,必须根据其自身的科学性、适用性和便捷性而定。当前,提出的未来会计软件目标就是基于严密的思维与推断和科学的方法统筹设计的智能软件,而这种智能软件的基础依然必须以历经数百年实践检验的借贷记账法,这也是世界各国会计工作研究的结果。对于收付记帐法、增减记帐法等我国传统会计核算方法,具有其一定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但为了进一步完善这些会计方法,引入借贷记账法,特别是在电算化环境下,更能体现出其科学性。

三、多种会计方法在电算化会计应用实践探讨。

1、多种会计方法应用实践需求。综合会计应用实践需求,“反记账、反结账、取消审核”等多种会计方法是现实会计工作中的实践需求,就当前一些电算化软件来说,特别是对于一些为了更好增强自身经营能力的企业,比如一些知名的餐饮宾馆,他们存在会员优惠政策,因此,要求在其会计结算过程中,必须具有“反结账”、“反记账”、“取消审核”等功能,为会计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实际工作提供诸多便利,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实用性和市场性。有不少专家学者研究认为,为适应社会的形势发展,满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需求,在信息化程序日益增强的形势下,这些会计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时代意义,分析其根源,这主要是由于在具体的现实会计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产大量的具有不同程度差错的记账凭证,如果不提供这些功能,必然会导致生成大量毫无用处的账簿信息,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有效使用,进而对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准确性和真实性产生负面影响。

2、“反记账”等在传统会计模式下应用实践。在传统的手工会计模式下,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和法律效力,没有人会赞同“反记账”,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对手工的账簿记录的涂改,由于这种涂改、挖补、刮擦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其很难体现时间戳,因而对于账簿记录的有效性产生影响。而对于错误情况的处理通常是必须坚持保留原有字迹的可辨认性,通过划红线注销的方式将错误的数字和文字进行处理,即所谓的“划线更正法”,这种方式的形式通常有补充更正法和红字冲销法,前者是将有关正确的会计业务信息进行补充添加,即在原有的账薄和凭证上增添红色笔迹会计信息。后者则是将原来有错误的会计记录信息用红字划掉登记。这种“反记账”的详细信息必须强调对再现错误之处的修改原始痕迹。

3、“反记账”在电算化会计中更加体现人性化特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了信息的处理能力,另一方加面信息量的增添也不容忽视。在越来越多的电算化会计条目中,记账凭证填制错误和记账错误实在是难以避免,对于如何纠正或修改这些错误呢?显然,由于电子信息与纸质信息具有本质的区别,采用传统的手工会计中的更正方法显然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这就不得不迫使人们改变更正方法,分析“红线注销法”的关键因素,就是必须留下修改的痕迹,同样的,对于电子数据的修改也必须留下相应的修改痕迹,对此又是如何实现呢?根据电子信息的特点,解决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对于错误的电子数据实施保存处理,通过另作更改记账凭证,也就是说将错误的和正确的两张电子凭证同存储于会计档案之中,并将登录的错误与正确两处账簿记录并存于同一账簿之中。

4、慎用“反结账”、“反记账”、“取消审核”等会计方法。在会计方法中,反结账的不良影响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可想而知,对于某公司或企业,当某一时期的账目已经结账,同时还编制了公司会计报表之后,此时对其进行“反结账”,也就是意味着对该时期内账目仍然可以实施添加凭证数据,而这些新凭证不管是否已经记账,此时,明显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会产生账表不一致的错误,当会计工作人员依据其登账后的账簿重新编制报表时,呈现在他们面前的两张报表显然是各异的。进一步考虑,如果将“反结账”、“反记账”、“取消审核”同时使用,其产生的后果显然不可想象:在结账之后,还可以继续减去该月的业务经济数据,在账簿发生错误的时修改可以在原来那错误之处随意地不留任何痕迹地加以修改,对于已经编制报表和记账的记账凭证可以进行取消审核,然后再对该记账凭证的数据进行不留痕迹地修改。无疑会给会计工作带来混乱,甚至给有意造假都提供非常有利的合法机会,这种只顾及方便操作者而不考虑后果的做法,是非常有害的。因此,这些会计方法在电算化会计中必须慎而又慎。

四、结束语

随着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不难设想,会计记账方法在电算化会计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性作用,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有关部门加大对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深入研究,对相关内容进行完善和补充,这也是现代会计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宏观管理,加强会计新技术应用的研究,不断完善会计记账方法在电算化会计中的应用,使会计电算化工作更加规范化。

参考文献:

[1]齐梅.成本会计方法体系问题与对策创新研究.商业时代.2013(8).

第3篇

借贷记账法的优点在于具有完备的体系和普适的国际标准,其缺点是难学难懂,不容易掌握。借贷记账法令人困惑的根源,在于使用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借和贷在记账法中没有实质意义,只起符号的作用(就如同A和B一样)。在日常生活中,借和贷是近义词,在记账中,却被用来代表相反的概念,词义含义不清有时会干扰人们的理解和操作。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本教程介绍一种简明的左右自然对应记账法,简称左右记账法。

左右记账法与借贷记账法无缝接轨,二者的步骤、工具、依据和结果等都相同(暂时保留灰色借贷注释符号,既便于学传统会计方法的人士使用,也可看出借贷是多余的)。

两者的区别在于,左右记账法去掉了借和贷的符号,账本登记金额的两栏自然分为左和右,然后以自然对应法则为理论基础,揭示了记账的规律,通过自然的左右对应,使原本难学难懂的概念变得简单直观,非常容易掌握,就像开车那样自然对应:方向盘向左,汽车就向左转。

通过阅读此文,读者不需要有任何会计学背景,就完全可以掌握记账的原理、规律及方法。本文最适合于政府或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士,对于会计界专业人士也同样有参考价值。

一、背景知识

(一)日记账

日记账类似流水账,每发生一项业务,就按照日期及收支金额记一笔账(表1、2)。日记账有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两种。在日记账本中,左栏登记收入,右栏登记支出。收表示金额增加,支表示金额减少。日记账由出纳人员登记。

日记账的优点是简单,容易掌握,却不能提供必要的分类合计。比如,股东甲一共投了多少钱?借款总数是多少?共有多少固定资产?本月的经营费用累计是多少?要了解这些信息,必须使用分类账。

(二)分类账

具有不同属性(如货币、实物、费用等)的业务自然地形成不同的类别,相应地每一类别的账本称为分类账本。分类账由会计人员登记。分类账本的名称(科目),一般直接反映了账本的用途。下面是一些实例:

现金:企业存放的纸币和硬币。

银行存款:由银行转账、汇款或结存的款项。

库存商品:自制或购入的、可以对外销售的商品的等值款项。

固定资产:企业拥有的、具有较长使用寿命、较高单价的物品(如建筑物、汽车、设备)。

预付款:预订货物或固定资产等的定金。

主营业务成本:提供销售或服务等所需要的实际成本。

经营费用:包括工资、房租、水电费、通讯费、招待费、交通费、差旅费、银行费用、相关税费、利息等。(可根据需要细分为各种费用。)

所得税:应当从利润中扣除的所得税款。

股本:股东实际投资的金额。也称实收资本。

本年利润:在一定经营期限内实现的利润。

借款:长期或短期借款。

应付款:购买商品或固定资产等应支付的款项。

应付工资:应付而未付给职工的工资。

应交税费:应缴纳的各种税金,如增值税等。

主营业务收入:销售商品的收入等。

(三)分类记账法

顾名思义,分类记账法就是按照业务的类别分别进行登记的方法。具有相同特性的账目集中在一起,可以全面而准确地反映财务状况。记分类账时,一项业务至少要记在两个账本上。一般是一个账本记钱,另一个账本记钱的来源或用途;有少数业务需要记在多个账本上。

分类记账法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选择账本;二是选择账本中登记金额的栏目(左栏还是右栏)。

例1.“用支票进货”。这项业务发生后,银行存款减少了(钱用去买货了),库存商品增加了(多了一批货物)。因此记账时,选择银行存款和库存商品这两个账本。表3总结了如何选择账本的方法如下:

从表3可以看出,在一项业务中,有的账本一定要选,简称为定选;有时则需要在同类账本中,挑选其中的一本或几本,简称为挑选。根据业务的内容,多数情况下可以根据账本的名称,选择正确的账本。

在选择登录金额的栏目时,要注意增加额或者减少额,不是用加号或者减号来表示,而是由金额是记在账本的左栏还是右栏来决定的。前面举例的现金日记账本里,左栏记增加额,右栏记减少额。

分类账本里,有些账本增加额在左,减少额在右;另一些账本则相反,增加额在右,减少额在左。那么当一个账本的金额增加或减少时,如何选择金额登记在左栏还是右栏,可看下面介绍的记账的规律,左左右右。

(四)五类账本

上述分类账可分为五类,他们是:企业资产、股东权益、负债、收入和费用(所标颜色可对照《财会学习》五月号第19页附图―记账方框图使用)。

企业资产(资产):企业所拥有的、可计量的、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东西,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库存商品、固定资产、企业赊销商品的应收款。

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股东享有的权利和利益。企业收到股东投资的股本、企业经营的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等,都是股东权益。

负债:包括借款,各种应该支付但尚未支付的款项,如应付工资、应付款、应交税费等等。

收入:企业在销售、服务中已经收到和应该收到的款项,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

费用:企业经营中的开销或支出,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生产成本、主营业务成本以及所得税等。

二、左右记账法原理

(一)平衡检验等式

所有分类账本上登记的金额,应该满足平衡检验等式(也称会计等式)。平衡检验等式有三种形式:

1.初始形式: 企业资产=负债+股东权益

2.经营形式: 企业资产=负债+[股本+(收入-费用)]

3.实用形式: 企业资产+费用=负债+股本+收入

实用形式3是经营形式2中的费用由等式右侧移到左侧而得。

(二)左账本和右账本

相对于平衡检验等式的实用形式3,等号左边的企业资产和费用两类账本,称为左账本;等号右边的负债、股本和收入三类账本,称为右账本。

根据会计等式的原则,结合会计实务,可知股本、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等账本都归入股东权益,属于右账本;资产备抵账本也属于右账本。(股东权益类账本的归类见《财会学习》第九月号。)

(三)大T表

表4所示的账本分类表,以红色分割符大T(类似字母T)代表等式3里的等号,大T的左侧列出了所有左账本;大T的右侧列出了所有右账本。

会计等式的要素有所不同,如美国的会计等式是六要素,强调股东的分红,会计方程式是:

Assets=Liabilities+Owner's Capital+Revenues

-Expenses-Owner's Draws

企业资产=负债+[股本+(收入-费用)-提取利润]

移项后的实用的会计等式如下:

企业资产+费用+提取利润=负债+股本+收入

无论会计要素如何定义,都可以通过分类和移项,并结合会计实务,分为左账本和右账本。

左右记账法适用于任何形式的会计等式。

(四)记账的规律

记账规律是左左、右右。即:

左账本,其增加额记入账本的左栏;

右账本,其增加额记入账本的右栏。

减少额则记入另一栏,即与增加额的相对的那一栏。期末余额在增加额的那一栏。

在图1中,红色的大T,将五类账本划分为左账本和右账本。蓝色的小T,划分账本的左右两栏。+号表示增加额,-号表示减少额。

例如,位于大T最左边的小T(资产),+号在左边,表示资产账本,增加额记在左栏。位于大T最右边的小T(收入),+号在右侧,表示收入账本,增加额记在右栏。

在图1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位于大T左边的小T,+号都在左边;位于大T右边的小T,+号都在右边,这就是记账的规律:左左、右右。

(五)记账的规则

规则1:有左有右。一项业务登录在两个账本上,一定是一笔账记在某个账本的左栏,另一笔账记在另一个账本的右栏。

规则2:左右相等。同一项业务记在一个账本左栏的金额,一定和记在另一个账本右栏的金额相等。

有左有右、左右相等这两项规则,使分类记账法具有自我检验的功能。

掌握了左左右右,有左有右、左右相等,就完全掌握了分类记账法。

(六)记账的实例

例2,某企业于2010年1月6日,用支票支付了水电气费、房租,购买了饮料和洗化用品。会计人员记账,第一步选择银行存款(如支付现金,则换成现金账本)、经营费用和库存商品三个账本;第二步根据记账的规律登录金额:银行存款减少,记入银行存款(左账本)的右栏;经营费用增加,记入经营费用(左账本)的左栏;库存商品增加,记入库存商品(左账本)的左栏。如表5-1、5-2、5-3所示。

三、实际记账的步骤

(一)填写记账凭证

企业的账本种类繁多,如果每次都直接在账本上记账,频繁拿取账本,浪费时间和精力。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使用了记账凭证,作为预先分类登记(分录)的工具。

记账凭证是一页纸,在正面编号,登入日期、相关账本的名称、业务摘要和金额。在背面贴上发票、车票等原始凭证。

在记账凭证上填写金额,同样是根据记账的规律左左右右:

属于左账本,增加额记入记账凭证的左栏;

属于右账本,增加额记入记账凭证的右栏;

记账凭证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审核贴在背面的发票、车票等原始凭证;二是预先确定账本、以及确定金额记录的栏目(左左右右);三是预先核对登入两个账本的金额是否正确(有左有右、左右相等)。

如前所述例2,在实际操作中,是先在记账凭证分录。支付水电气费、房租都是用银行存款支付经营费用。登入记账凭证166号:

经营费用属左账本,费用增加额记入左栏;

银行存款属左账本,存款减少额记入右栏(增加额的相对栏)。

详见表6-1:

购买饮料和洗化用品都是用银行存款购买库存商品。登入记账凭证167号:

库存商品属左账本,库存商品增加记入左栏;

银行存款属左账本,银行存款减少记入右栏(增加额的相对栏)。

详见表6-2:

分录完成后,检查记账凭证,是否有左有右?是否左右相等?

(二)转登账本

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记账凭证之后,要将凭证的内容转登到账本上去。工作流程一般是:先将涉及现金的凭证全挑选出来,转登到现金账本上;再将涉及银行存款的凭证全挑选出来,转登到银行存款账本上;接着将涉及的库存商品的凭证全挑选出来,转登到库存商品账本上。依此类推。

例如,将表6第166号、第167号两张记账凭证的内容,逐一转登银行存款、经营费用、库存商品三个账本上,如表5-1、5-2、5-3所示。

(三)转登报表

经过一定的时间,譬如一个月,将所有账本上的余额或累计数额转登到报表上,进行统计分析,以便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主要的报表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的总体规模和结构。

利润表又称为动态报表、损益表、收益表。利润表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的利润(收入-支出)实现情况。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四)记账流程图

实际记账的过程,包含记账凭证、分类账本和报表这三个步骤。三者相互之间的转登关系可参见《财会学习》五月号第19页。

如何运用三大报表进行财务分析,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相应决策。详见《财会学习》九月号《财务分析―MBA速成会计教程二》。

第4篇

关键词: 《基础会计》 课程体系 改革感想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不仅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同时也是财经、管理类其他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基础会计》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其专业的理解程度与认可度,更会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如何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基础会计课程体系,已经成为摆在会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下文将就这一问题提出一些新的设想。

一、现行的课程安排及其弊端

现行的基础会计教材大同小异,其章节安排一般如下:

第一章,总论。本章介绍了会计的概念,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职能和任务等。

第二章,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介绍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设置会计科目,账户及其基本结构等。

第三章,复式记账。介绍复式记账的原理、方法、种类及优点,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账户结构等。

第四章,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应用。结合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系统说明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具体应用。从资金筹集到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利润分配等。

第五章,账户的分类。介绍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等。

第六章,填制和审核凭证。介绍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原始凭证的填制和核审,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等。

第七章,登记账簿。介绍账簿的意义和种类,账簿的设置与登记,账簿登记和使用的规则,结账和对账等。

第八章,财产清查。介绍财产清查的意义、种类、方法,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等。

第九章,编制会计报表。介绍会计报表的作用、种类和编制要求,财务状况报表,财务成果报表等。

第十章,会计核算形式。介绍会计核算形式的意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等。

第十一章,会计工作的组织。介绍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法规制度,会计档案等。

不可否认,近些年来会计教育工作者对会计类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从总体来说改革的力度不大,其课程体系仍然是首先介绍会计学基本理论,其次是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最后介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经调查发现一个普遍的问题,学生初学时懵懵懂懂,等到稍微有点概念了,学期也接近尾声,课程也临近结束了。尤其是那些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由于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教育,更不可能接触到实训课程,所以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即使会做简单的分录,但也无法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联系起来,更谈不上阅读和分析报表了。甚至有学生怀疑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等基本理论到底有什么用。尽管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理论联系实际,但效果总不尽如人意。所以,改革《基础会计》课程体系,对会计教育工作者来说可谓任重而道远。

二、对《基础会计》课程体系的一些设想及分析

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真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许多专业开设《基础会计》的目的不在于使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而是更注重实践性环节,要把培养重点放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对会计业务的认知能力上。笔者认为,新的《基础会计》课程体系应本着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主要安排会计职业概述、会计工作所需账证、会计业务流程、复式记账法、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模拟实训等六章内容。分别阐述如下:

第一章,会计职业概述。重点解决“会计是什么?是干什么的?”和“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这三大问题。具体可安排四节内容,分别介绍会计的历史与未来以及会计的管理体制、会计职业的基本情况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在社会经济生活和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本章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会计实务归纳会计理论,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对象和会计方法、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掌握了一些会计术语,理解起来就要相对容易很多。

第二章,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本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会计要素的划分,对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业务发生后对会计要素的影响;明确设置会计科目的作用以及科目内容和科目级次,进而掌握开设账户的必要性以及账户的基本结构。认识会计工作所需的传统账证。具体可安排三节内容,分别介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

第三章,复式记账。本章主要向学生阐述复式记账的理论和方法。本章要求理解复式记账的原理和特点,着重掌握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账户和复式记账是会计核算特有的方法,是《基础会计学》的核心内容。

复式记账原理。本章可安排三节内容,分别介绍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原理。本章讲述的重点同样不应放在理论的阐述上,重点是让学生先认识会计科目、了解会计科目所反映的内容属于哪类会计要素、记住借贷复式记账规则。为下面一章的学习做一个良好的铺垫。

第四章,本章通过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较详细地阐述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应用。目的在于借助企业资金筹集、生产准备、产品生产、产品销售、财务成果等业务的总分类核算,本章可围绕五节内容,分别讲述资金筹集和设备购置业务的核算;物资采购业务的核算;产品生产业务的核算;销售业务的核算;财务成果的形成及分配业务的核算。每一节可分四个层次:(1)学习本节所需的知识点,如:企业的筹资渠道、物资采购成本的构成、产品的成本项目等;(2)应设置的主要账户,介绍账户的核算内容、性质、结构以及明细账的设置;(3)发生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模式,应尽可能地归纳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条线要清楚;(4)综合举例。

第五章,本章阐述账户的分类,重点研究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要求学生了解账户按经济内容分为哪些类别,按用途和结构分为哪些类别,每类都包括哪些账户,每个账户能提供什么性质的核算指标,怎么登记经济业务;理解各类账户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学会运用账户提供所需的数据资料。

第六章,填制和审核凭证,本章阐述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要求学生理解会计凭证的作用和种类,原始凭证的填制和核审,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还要注意掌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技术方法。

第七章,登记证账簿本章阐述各种账簿的设置和登记。要求理解设置和登记账簿对于系统地提供会计信息、加强经济管理的作用;熟悉日常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的内容、格式、登记依据会和的登记方法;掌握登记账簿的各种规则,包括错账更正的规则。

第八章,财产清查,本章阐述在填制凭证和登记账簿的基础上阐述财产清查的必要性和财产清查的方法。学习本章,要求学生理解财产清查的必要性和种类,着重研究各种财产物质、货币资金和往来账项的清查方法,以及财产清查结果的业务处理和财务处理。

第九章,编制会计报表,本章阐述在日常核算的基础上对经济活动定期进行总结反映的方法,即编制会计报表。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会计报表的作用、种类和编制要求,着重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的结构原理和编制方法。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编制和阅读主要会计报表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第十章,会计核算形式,本章研究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的基础上,阐述各种凭证、各种账簿、各种会计报表和记账程序组相互结合的方式,即会计核算形式问题。学习本章,要求学生理解合理建立会计核算形式的意义和基础要求,明确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特点和基本内容,包括凭证、账簿的设置,账务处理程序和优缺点,研究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使用范围。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会计核算形式,以便对实际工作中的多种多样做法能把握其基本原理和基本处理程序。

第5篇

1.会计工作的法规体系有所改变

原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法规体系为:《会计法》《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新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法规体系为:《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即事业单位的会计法规在会计制度这一层次上已与行政单位会计法规相分离,并采用“准则”加“制度”的规范模式。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相分离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这样几个方面,即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

(1)性质不同。即事业单位属于公益性质,行政单位属于政权性质。

(2)经济业务活动的内容不同。即事业单位主要从事事业活动,生产精神产品;行政单位主要从事行政活动,维持社会运转。

(3)财务管理的要求不同。即事业单位可以严格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预算一旦确定,一般不予调整;但行政单位则可能不一定能严格实行如事业单位的这种预算管理办法,可能需要根据行政管理情况的变化,适当增加预算的弹性,国家不能一天没有行政管理。

(4)对市场的依赖程度不同。即事业单位,尤其是有条件走向市场的事业单位,其对市场的依赖程度要比行政单位大,也即事业单位可能会有一笔数字较大的事业收入;但行政单位没有相应的“行政收入”,只有财政拨入经费。

(5)收支情况复杂程度不同。即事业单位收入来源多渠道,如有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渠道,支出使用多用途,如有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上缴上级支出等用途;而行政单位收入的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一般只有拨入经费和预算外资金收入,支出也主要是用于行政管理方面的支出,一般只有经费支出,行政单位一般要求与所属经济实体脱钩。事业单位实行“准则”与“制度”规范模式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

(1)事业单位涉及的行业较多,如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行业在经济业务内容、活动方式、对财政拨款的依赖程度、会计核算的要求和会计管理水平等方面差别较大,必须有较高层次的会计准则规范,以确保各行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2)会计准则由于其层次较高,因此,内容不可能具体,为便于实务工作者实际操作,就有必要再根据准则制定制度,制度就比较详细具体,基层单位可以依照其规定具体操作。改革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法规体系更加完善。

2.会计与财政的关系有所改变在《原制度》中,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内容混合在一起,如“第四章货币资金的核算与管理”,“第五章全额预算收支的核算与管理”,“第六章预算外收支的核算与管理”等等,内容杂乱。在《新制度》中,着重规范了会计核算工作,突出了会计核算的方法,而将财务管理的要求全部纳入《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有关行业财务制度中。这样,《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行业财务制度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通过改革,会计与财务的关系得到了理顺。

3.会计主体有所改变在《原制度》中,将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认为是预算资金活动,即“以预算资金活动作为记账主体”。这使得事业单位变成了是国家财政的一个报销单位,事业单位加强自身经济管理的观念淡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四条明确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自身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事业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这就从概念上明确了事业单位是一个会计主体。事业单位会计主体的确立,有利于事业单位加强自身的经济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也有利于事业单位以主体的身分参与市场竞争,谋求自身发展。可以认为,事业单位会计主体地位的确立,是这次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最主要的内容之一,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的改变、会计核算平衡公式的改变、预算内外资金核算方法的改革以及会计报表的改变等,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

4.确定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在《原制度》中,只注重对具体会计核算方法的规定,没有对指导会计核算工作的一般原则作出全面而系统的规定。这种情况对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带来很多不利的因素。《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一次集中、全面而又系统地提出了11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这11条一般原则是:客观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清晰性原则、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专款专用原则、实际成本原则、重要性原则。会计核算一般原则的确定,对于统一协调各部门、各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具有重要的作用。

5.会计要素有所改变在《原制度》中,设置了三个会计要素,即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资金结存。很明显,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事业单位围绕资金运动组织会计核算,不确立事业单位会计地位。《新制度》对此作了根本性的改变,确定了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个会计要素。这五个会计要素的设置,体现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有利于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更好地满足各有关方面的需要,也有利于国际交流。

6.记账方法有所改变在《原制度》中,记账方法规定采用资金收付记账法。这与当时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依赖财政预算资金以及由此采用收付实现制的记账基础相关。《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八条规定“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改变记账方法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目前的事业单位已经形成收人来源多渠道、支出使用多用途的基本格局,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资金收付记账法难以适应,而借贷记账法有一套完整、严密而科学的方法体系,能适应新形势下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

(2)目前,企业会计通过改革,已经全部采用了借贷记账法,国际上也普遍使用借贷记账法,为与国内企业会计以及与国际会计交流方便起见,事业单位也采用借贷记账法非常有必要。

7.会计核算平衡公式有所改变在《原制度》中,会计核算平衡公式为: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结存。该公式是一个资金平衡公式,无法全面、正确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没有体现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在《新制度》中,会计核算平衡公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采用这个公式不仅有利于在会计核算上能明确区分债权人权益和净资产的增减变化,而且还能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为政府提供宏观管理所需要的经济信息,为事业单位本身提供有利于加强自身经济管理的有用的信息,为有关方面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新公式体现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

8.会计科目的设置有所改变在《原制度》中,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按全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和自收自支预算管理单位分别设置三套会计科目,并且还按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分别设置两套会计科目。会计科目的设置不可谓不复杂。在《新制度》中,所有事业单位统一设置一套会计科目,即会计科目不再按三类预算管理单位设置,也不再按预算内外资金设置,而是按新的会计要素设置。这样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取消了三类预算管理单位的区别,所有事业单位可以认为全部是接受财政的补助,无非是补助金额的多少,补助的金额也可以为零。这样,在各事业单位之间,就不再是阶梯式的差别了,而是平滑式的差别,这有利于国家对各事业单位进行更为科学的经济管理。由此,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也没有必要再区分三类预算管理单位,分设三套会计科目。

(2)《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事业单位实行“事业单位预算应当自求收支平衡”的做法,即事业单位预算内外的资金实行统一运行,综合平衡的做法。因此,会计科目也没有必要再区分预算内外,分设两套会计科目了。应该说,《新制度》科目的设置,比《原制度》更科学更简明。

第6篇

关键词:服务区 货币资金 核算管理

货币资金是企业最活跃的资金,流动性强,风险高,历来都是检查工作的重点,因此,服务区应强化货币资金核算管理工作,善于发现货币资金核算管理中的漏洞,高度重视货币资金核算管理中存在着的问题。

一、当前货币资金核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银行存款明细科目之间核算不清。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银行对账余额调节表未分账户进行调整,不能从银行存款日记账中获取任意一个时点的真实存款数额,银行账户之间有串户情形的存在。

(2)在货币资金业务入账时,需要在现场盘点库存现金,避免存在现金实存数与账面数不一致,以防出现已付款未记账和已收款未记账的情形,服务区财务部门在盘点日时,不应存在现金与日记账余额差异。货币资金业务入账不及时,还会导致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出现赤字现象。

(3)财务部门在凭证复核、银行对账时,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而不应当流于形式,要及时发现错报及时更改,避免导致信息失真。财会人员需要认真复核会计凭证和核对银行对账单,避免出现同一笔业务重复入账,甚至一项业务借贷方向错误的现象。

二、强化货币资金核算管理所采取的方式方法

(1)在财务管理方面,服务区应从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入手,加强资金管理,做到日清月结。我们需要建立完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按业务发生的顺序,认真审核相关凭证和核对相关账务,逐笔登记银行存款和现金日记账,及时与银行核对,做到日清月结,保证账实相符。同时,我们还需要定期和不定期进行现金盘点,使现金账面余额和实际库存相符。

(2)我们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各项控制活动有效实施。财务管理方面,我们要应严格按照财会[2001]41号《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的规定加强和完善相关的内部控制。确保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并相互制约和监督。严格授权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防范贪污、侵占、挪用货币资金等行为。单位应当建立对货币资金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3)服务区财务人员在核算单位库存现金时,应做到将收到现金,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支出现金,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单位应设置“现金日记账”,出纳人员应根据原始凭证逐笔顺序登记。每日业务终了,应计算当日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核对,做到账款相符,并编制“库存现金日报表”。

(4)服务区财务人员应加强对本单位银行账户的管理,由会计部门统一在银行开户,避免多头开户。将款项存入银行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提取和支出存款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单位银行存款数额。单位按开户银行,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逐笔顺序登记,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

三、资金货币核算管理应启用货币资金余额预警功能

(1)服务区财务管控项目组应开发货币资金余额预警功能,当新增凭证的贷方发生数导致货币资金相关科目余额为负时,会自动预警,并不允许制证。货币资金核算预警功能要能够有效地控制会计核算规范性,切实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善资金信息化管理流程。

(2)“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服务区应高度重视资金管理工作,结合ERP工程实施,实现资金管理系统与业务模块、预算模块、财务模块等集成,充分发挥财务预算对资金管理的事前、事中控制作用;建立科学的现金预测模型,完善资金预警和应对机制,保持最佳的货币资金存量;探索建立银企合作机制,充分发挥资金使用的最大效益。

(3)服务区应以财务集约化管理工作为主线,推进财务集约化各项措施的实用化、常态化;以规范化为重点夯实基础工作,以信息化、标准化为重点增强管控力度,切实增强财务保障能力、资源配置能力、风险防范能力。

四、强化货币资金核算管理的意义

(1)为了全面、系统、连续、详细地反映有关现金的收支情况和库存余额,服务区财务工作应设置“现金日记账”,有外币业务的还应按外币币种单设“现金日记账”。明细分类核算时,由出纳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每日终了时计算现金结余金额,并将结余金额与实际库存现金金额进行核对,保证账款相符。

(2)服务区因从事经营活动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单位收到应收票据,借记本科目,贷记“经营收入”等有关科目。应收票据到期收回的票面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借方余额为应收票据未到期数额。单位持未到期的应收票据向银行贴现,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扣除贴现息后的净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贴现息部分,借记“财务费用”科目,按应收票据的票面金额,贷记本科目。

(3)服务区因提供劳务、开展有偿服务等业务应收取的款项。发生应收账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科目;收到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待结算应收账款的累计数。科目应按债务单位或个人名称设置明细账。

第7篇

关键词:中英会计 差异比较 启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笔者长期从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Bookkeeping(英国簿记)的教学工作,通过比较发现,中英会计存在很多差异:首先,英国会计教学选择的是业务比较简单的商品流通企业,而我国会计教学则选择业务相对复杂和充实的工业企业;其次,关于所有者权益这一内容,英国会计分别从独资、合伙和公司制三种企业组织形式进行教学,而我国会计一般是按公司制企业来进行教学……。本文对比分析了中英会计在会计循环、账簿设置、会计要素、会计科目、现金折扣核算、坏账核算等六个方面的差异,并对双语会计课程Bookkeeping如何教学提出了个人建议,与各位同仁商榷,以期推动我国高职双语会计教学的发展。

二、中英会计差异比较

(一)会计循环比较。英国会计的会计循环(Accounting Cycle)如下:(1)Analyzing(分析交易事项);(2)Journalizing(在日记账中编制会计分录);(3)Posting(过账);(4)Unadjusted Trial Balance(调整前试算平衡表);(5)Adjustments(调整分录);(6)Adjusted Trial Balance({整后试算平衡表);(7)Preparing Statements(会计报表);(8)Closing Entries(结账分录);(9)Post-Closing Trial Balance(结账后试算平衡)。详见图1。

我国的会计循环也称为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步骤如下:(1)原始凭证的分析及审核;(2)记账凭证的编制及审核;(3)日记账、总账及明细账的登记;(4)试算平衡表的编制;(5)对账、调整账项及结账;(6)编制财务报表。详见图2。

从会计循环上看,中英会计在总体上是相似的,都是从分析经济业务开始,接着登记账簿,最后编财务报表。但也存在以下三方面差异:

1.在英国会计中,试算平衡表非常重要,有三次试算平衡,分别是调整前、调整后和结账后;而我国会计只有两次试算平衡:调整前和调整后。

2.英国会计不存在记账凭证,会计分录是在日记账中完成的,日记账是登记分类账的依据;而我国会计中,会计分录是在记账凭证中完成的,记账凭证是登记分类账的依据。

3.英国会计循环的最后一步是编制结账后的试算平衡表,而我国会计循环的最后一步是编制财务报表;虽然中英会计都编制结账分录,但编制的时间点是不一样的:英国会计是在编制财务报表之后将所有的收入和费用类账户的余额转入“收益汇总(Income Summary)”,而我国会计是先把收入和费用类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再编制财务报表。

(二)账簿设置比较。英国会计按账簿用途的不同,分别设置日记账、分类账及备查账。其中,日记账包括普通日记账(General Journal)和特种日记账。普通日记账又称为分录簿,是用来序时并全面登记经济业务(即编制会计分录)的账簿,接着将普通日记账中的会计分录过账到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特种日记账是专门记录某一类经济业务的日记账,分为四种:现金收入日记账(Cash Receipt Journal)(这里的现金相当于我国会计中的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之和)、现金支出日记账(Cash Payment Journal)、购货日记账(Purchases Journal)和销货日记账(Sales Journal)。

我国会计也设置了日记账、分类账和备查账。日记账包括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分类账包括了总账和明细账,备查账是对未能在日记账和分类账中登记的事项进行补充说明。我国会计的分录是在记账凭证中完成的,然后从记账凭证过账至分类账,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会计的记账凭证与英国会计的普通日记账的作用基本相同。

中英会计在账簿设置方面,均设置了日记账、分类账和备查账。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1.我国会计仅设置了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而英国会计除此之外,还设置了特种日记账进行专门核算。英国会计的日记账包含了所有业务,设置更为齐全。

2.英国会计的分录是在普通日记账中完成的,而我国会计是在记账凭证中完成会计分录的。

(三)会计要素比较。英国会计将要素分为两类十项:第一类包括资产、负债、权益(或净资产)三个要素,用于描述某一时点(Time Point)的财务状况;第二类包括了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综合收益、营业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共七个要素,用于描述一定期间内(Certain Period)的交易和事项的情况。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六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中英会计要素都包括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但还存在一些差异:

1.我国会计包含了6个会计要素,英国会计的要素数量较多,包括了10个会计要素,英国会计对要素的归类更加的具体、明细。

2.所有者权益方面。我国会计只设置了一个所有者权益,而英国会计对此设置了三个要素:所有者权益、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因为英国的经济更为发达,企业的权益数量更多,变化更为复杂,企业的投资者也更多,他们都需要详细了解权益的变化。因此,除了常规报表,英国会计还特别强调权益变动表的编制。

3.对利得和损失的处理不同。英国会计区分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并将它们设置成单独的会计要素;我国会计对此也进行了区分,但未将利得和损失单独设置成会计要素,而是将其包括在利润要素中。英国会计未设置利润要素,而是设置了综合收益要素。

(四)会计科目比较。英国会计的科目,除了一些固定的科目,如:采购(Purchases)、销售(Sales)等,其他大部分的科目,往往比较具体、简洁,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定会计科目,比如可将办公用品、机器设备、房屋、办公费、租赁费、工资费用等直接作为会计科目记录在分录里。但有的时候也很比较笼统,比如存货不像我国设置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核算,而是直接通过“Inventory”核算。此外,英国会计对于往来账,一般是直接以对方企业的名称作为账户的名称。

我国会计科目的设置非常的统一、规范,既设置总账科目,又设置明细科目。我国的会计科目在使用时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规定,尤其是总账科目不能有半点差异,以便会计信息的统一、可比,这是因为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权在政府,强制性色彩较为明显。

而英国会计的科目设置则相对灵活,因为英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权在民间,更为自由,这与英国自由的文化氛围也是一脉相承的。英国会计科目具体、简洁,大大减少了总账与明细账平行登记的工作,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五)现金折扣核算的比较。我国会计对现金折扣未设置专门账户,而是在“财务费用”下设置了“现金折扣”。当企业销货给予对方现金折扣时,借记“财务费用――现金折扣”科目,而当企业购货享受现金折扣时,贷记“财务费用――现金折扣”科目,从而抵减财务费用。

对于现金折扣,英国会计设置了专门的账户。当企业销货给予对方现金折扣时,借记 “折扣费用(Discount Allowed)”;企业购货享受现金折扣时,贷记“折扣收入(Discount Received)”。期末,折扣收入列示在收入类项目,而折扣费用列示在费用类项目。

(六)坏账核算比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坏账损失通过备抵法核算,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在期末应提取“坏账准备”。坏账的核算主要涉及以下几步处理:(1)计提坏账准备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2)确认坏账时,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3)转销的坏账又收回时,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同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英国对坏账的核算与我国有很大不同,表现在:(1)计提坏账准备时,贷记“可疑债务准备(Provision for doubtful debts)”科目。(2)确认坏账时,借记“坏账(Bad Debts)”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并将坏账计入当期损益。(3)转销的坏账又收回时,分为两种情况:当转销和收回坏账在同一会计年度,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坏账”科目,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如果收回坏账是在转销以后年度,设“坏账收回(Bad Debts Recovered)”账户,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坏账收回”科目,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三、启示及结论

中英会计存在很大差异,这是两国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差异造成的。笔者认为,中英会计各有优点,表现如下:

(一)我国会计的严谨性和规范性是值得推崇的。我国会计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我国会计科目的设置是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科目非常的统一、规范,既设置总账科目,也设置明细科目;会计科目,尤其是总账科目在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规定,不允许有半点差异,便于会计信息的统一、可比。这是因为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权在政府,强制性色彩较为明显;会计人员如果对经济内容的归属把握不准确,就会记错账户。

(二)英国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和可理解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我国会计包含了6个会计要素,英国会计的要素数量较多,包括了两类十项,共10个会计要素,英国会计对要素的归类更加的具体、明细。

2.我国会计仅设置了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而英国会计除此之外,还设置了特种日记账进行专门核算,英国会计的日记账包含了所有业务,设置更为齐全。英国会计的日记账设置,对深化我国会计改革有重要的启示:可借鉴英国的做法,强化日记账在我国账簿体系中的地位,设置普通日记账和特种日记账,甚至可以考虑用日记账代替记账凭证。这样企业根据原始凭证填制普通日记账和特种日记账,简化了会计核算程序,克服了会计核算中账证分离的现象,便于会计核算与监督。

3. 我国会计对现金折扣没有设置专门账户,而是在“财务费用”下设置了“现金折扣”明细账。英国会计对现金折扣专门设置了账户。我国会计对现金折扣的做法虽不影响利润,但期末“财务费用――现金折扣”反映的是借贷相抵后的余额,不能清晰地反映企业给予的折扣费用或享受的折扣收入的金额,削弱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英国会计对现金折扣的处理更能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更能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理解性。

4.我国会计把提取坏账准备、确认坏账、转销的坏账又收回都计入“坏账准备”,导致“坏账准备”账户信息反映模糊。英国会计把提取坏账准备计入“可疑债务准备”;确认坏账计入“坏账”; 转销的坏账又收回,根据收回坏账年度的不同,计入“坏账”或“坏账收回”。期末损益表中,这三个账户单独列示,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做出更正确的决策,也有利于企业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可见,相比我国对坏账的核算方法,英国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和可理解性。

(三)对高职双语会计课程Bookkeeping教学的思考。中英会计的差异加大了学生学习Bookkeeping课程的难度,学生往往会把中英会计的处理方法搞混。此外,Bookkeeping教材全英文,教师在课堂上也大量使用英文,这对于本身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难度很高,有的学生反映教学内容枯燥、难理解。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形成英国会计的思维模式,通过对比教学加深对英国会计处理方法的理解。笔者认为:在Bookkeeping课程教学中,要打破我国会计的框框,帮助学生形成英国会计的思维模式。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光讲授Bookkeeping的处理方法,还要带领学生了解英国的政治、济和文化,了解英国会计不同于我国会计的原因,帮助学生在Bookkeeping的课堂上,以英国会计的思维模式处理业务。同时,对于中英会计的差异,充分使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鼓励学生归纳,教师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升。

2.明确Bookkeeping课程在本质上是一门会计专业课,帮助学生抓关键词(Key Words)。笔者在Bookkeeping的第一堂课,就告知学生该课是一门会计专业课,不是“英译汉”,也不是用英文来讲我国会计,该课教学的核心是英国的会计理论与实务知识,英语只是教学交流的语言,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只要方法得当,仍然可以学好该课。教学中,笔者不纠结于每一个单词的中文解释,不要求学生能大段地翻译,更不会对学生的英语单词拼写及语法耿耿于怀,而是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教学上,以提高学生会计基本功为核心,至于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语言难关,教会学生抓关键词(Key Words),这样即使英文一般的学生也可以把该课学得很好。

3.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笔者坚持因材施教,采用讲授教学、渗透教学、案例讨论、对比分析、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对于会计业务操作问题采用讲授、练习以及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对于中英会计差异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于专业词汇、术语等采用讲授、案例、自主探究、one by one等方法;对于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模拟实习等采用小组合作、情境模拟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于中英会计处理相同的内容采用渗透教学法,如在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教学中,渗透部分Bookkeeping的专业术语和会计知识,也可将较为复杂的知识渗透到后续的专业课教学中。专业课的渗透教学,能大幅度降低双语教学的难度,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之,中英会计在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英国会计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国会计借鉴,从而推动我国会计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Bookkeeping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还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研究教学模式、探讨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世慧.基于教学视角的中美会计差异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1,(11).

[2]孙敬平.中英会计实务差异比较与启示[J].会计之友,2013,(11).

第8篇

关键词:新形势 事业单位 会计变化 探讨

作为中国特有的作为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中,事业单位会计在不断进行自我的蜕变,以达到适应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在未来,事业单位将面临成为多元投资主体的问题,它所承担的行政职能将越来越少,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和体制改革的需求,会计制度的改革是必然的趋势,新会计制度在原有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做出了一些改变,本文针对会计制度的变化进行相关的探讨。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相分离

与原有的会计制度相比,新会计制度将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分离开来,之所以将其分离,是因为:事业单位对于市场的依赖程度比行政单位较大,特别是有条件走向市场的事业单位,更容易依赖市场,这就说明事业单位可能会有一笔数字较大的事业收入,而行政单位只能通过财政拨入经费。其次,事业单位有较多的收入来源,例如上级补助的收入、财政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以及事业收入等,用于支出的方式也较多,例如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以及上缴上级支出等。而行政单位的收入一般只有拨入经费和预算外资金收入,它依赖于财政拨款,支出也是用于行政管理,一般要求与所属经纪实体脱钩。由这两方面可以看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必须相互分离,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二、基于新形势的事业单位会计的变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着很多不适应性,会计核算基础不能全面的反映会计信息,反映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会计科目的设计比较模糊,不能全面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不利于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会计报表存在一些缺陷,其结构设置不合理,不能准确反映单位在某一个时期内的收支结余情况等等。新形势事业单位会计的变化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它的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要素和会计主体的变化

传统的会计制度在会计要素和会计主体上存在一定的不完善性,在旧的会计制度中,设置了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资金结存三个会计要素,新制度对旧制度的会计要素作出了根本性的改变,它确立了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个会计要素。通过这五个会计要素的设置,更好的满足了事业单位发展中各方面的需要,进一步推动了国际交流。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明确要求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要切合单位本身的业务活动,真实的记录和反映事业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明确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性,对于事业单位自身经济管理的加强、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同时它也使得使用单位能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为自身的发展带来了便利。在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中,将事业单位确立为会计主体地位是一项重要内容,其它变化例如会计核算平衡公式的变化、会计要素的变化以及会计报表的变化等都在一定程度了体现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

(二)会计核算平衡公式和记账方法的变化

在新制度中,会计核算平衡公式为资产等于负债与净资产之和。这种平衡公式的采用能够更加全面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为政府宏观管理政策的决定提供相关的经济信息,还能进一步明确区分债权人权益和净资产的增减变化,对于事业单位自身经济的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信息。目前,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收入来源渠道不断增多,支出使用用途在增加,过去的“收付记账法”已经不能够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取而代之的是一套新的记账法即“借贷记账法”,这种记账方法具有完整性、严密性和科学性,能够很好的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国际上也通常采用借贷记账法,这就方便了国内企业会计与国际会计的交流,充分体现了事业单位采用借贷记账法的必要性。

(三)会计科目设置和会计报表体系的变化

传统会计制度的会计科目根据全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和自收自支预算管理单位设置三套会计科目,又根据预算内外资金分别设置两套会计科目,由此看出旧会计制度中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的复杂性。而新会计制度则有效的避免了这种复杂性,它改变了原来按照三类预算管理单位和预算内外资金设置的会计科目,只根据新的会计要素设置了一套会计科目。会计科目设置的变化方便了国家对各事业单位进行更加科学的经济管理,对事业单位预算内外的资金实行统一运行,综合平衡的方法。新的会计制度科目的设置相比于旧制度更加明确,更加科学。事业单位在会计报表的内容上也有一定改变,在新制度中规定会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等内容。这种变化为事业单位提供的信息更加符合国际惯例。新制度在会计报表体系中的变化,更加体现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形势的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新会计制度和准则中原则的确立,进一步规范了会计核算原则,会计要素、会计主体、记账方法以及会计科目设置等的变化都充分体现出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作用。通过这些变化能够为国家提供更为准确、全面的会计信息,对于事业单位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小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刍探[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06):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