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15 17:16:5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病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病例报告是医学论文的一种常见体裁,通过对一两个生动的病例进行记录和描述,试图在疾病的表现、机理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提供第一手感性资料的医学报告。病例报告是医学期刊中常见的一个栏目。过去,病例报告类论文多是报告一些首次发现的新病例,如爱滋病、军团病都是通过病例报告被人发现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病例报告类论文目前已主要集中在已知疾病的特殊临床表现、影像学及检验学等诊断手段的新发现、疾病的特殊临床转归、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的特殊的经验和教训等。典型的病例报告通过对病 性形象生动的描述,给读者以深刻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一般性的疾病表现和诊疗过程有了具体的形象的内容,便于临床医生进一步从理论上掌握疾病的特点与本质。
临床医生在平时的诊疗工作中,有时会遇到一些病人的临床表现超出了自己的知识范畴,不能对其按已有的知识归类,这种病例有可能就是一个罕见病例。当然,要确定一个病例是否为罕见病例,还要认真全面地进行文献数据库检索,以了解他人有无报道。罕见病例可能是一种特铁的组织病变或生、生化紊乱所致。所以,凡遇到特殊的罕见病例时,应尽可能用各种现代化手段检测和实验研究,力求对疾病的机理进行深入的阐明。
如果两种或两种以上少见病并发在同一患者,或某种综合征与某种少见症状并存于同一患者,可能说明其间存在某种相关性,甚至一种疾病可能是由另一种疾病所引起。这类病例报告应有足够的实验室及影像学证据,或病理学证据,以支持并存病的机制与因果关系。
某些病例的反常或者是常规经验之外的临床表现或转归可能提供新的病理、病因或治疗机理的线索,为进一步开展前瞻性研究提供依据。疾病的这些反常表现或特殊转归可以是由药物或其它干预措施所致,也可以是疾病的独特表现。这类病例报告要有足够的临床检查和各种检验的证据,以说明反常表现和特殊转归的确凿性。
病例报告一般分为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前言、病例介绍、讨论、参考文献等部分。
病例报告的题目要求直接写出病名或新方法及例数,紧扣论文内容,使读者读了以后,对论文报道内容有一直大致了解。
病例报告的前言可有可无,有也应尽可能简短,几句话即可。
笔者在课前按每组5~6人将班级学生随机分成若干讨论组,在讲某一章节前一周给学生一个相关病例,并根据病例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的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课前查阅相关文献,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如在讲糖代谢这一章节时笔者先给出一病例:患者,男,65岁,身高175厘米,体重65公斤,多食、多饮、多尿半年,体重减轻15公斤,查空腹血糖8.6mmol/l,随机血糖16.6mmol/l,尿糖++++。讨论①什么是糖尿病?②为什么会发生糖尿病?③糖尿病人为何会发生三多一少的症状?④糖尿病人为何尿糖呈阳性?⑤糖尿病有什么危害?⑥从生物化学角度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及治疗糖尿病?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听课,课后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组讨论,在最后一节课时进行总结,解决问题。每个小组推荐1名发言人,阐述本小组的观点,其他小组成员可作相应补充。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应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引导,但不能形成以教师为主体的讨论。在讨论结束后根据本章节内容进行一个归纳总结和评价,让学生在愉快氛围中轻松掌握本章节的内容。
2病例讨论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意义
2.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病例讨论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了解决问题,寻找正确答案,大多数学生改变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主动接受知识,查阅相关文献,认真预习复习,积极投入小组讨论。同时学生们争相发表自己的观点,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
2.2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临床思维能力
病例讨论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涉及的病例与临床密切相关,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查找大量文献资料,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及治疗由原来的模模糊糊似是而非,转变为用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从本质上去认识了解它。在查阅资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病例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根据所学的知识对临床病例进行分析、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临床工作中,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2.3增强了学生间的交流和协作
在病例讨论的课前准备阶段,小组成员各抒已见、分工合作、集思广益,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集体讨论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知识量有限及思维的局限性,对病例的分析有一定的偏差,各小组通过交流、讨论,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取长补短,完善对病例的认识。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多,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集体凝聚力。
3病例讨论教学方法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3.1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
病例讨论的教学方法不仅涉及到生物化学的基本内容,还涉及到临床病例的基础知识、临床特征、诊断、治疗等。教师不仅需要具有丰富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有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能驾驭和控制课堂气氛,掌握讨论情况,引导讨论的进程。同时教师还要了解本专业的行业动态,将最新的技术理念带到课堂教学中去。所以病例讨论式教学法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都具有很高的要求。
3.2病例的选择要符合教学需要,问题的设计及讨论要恰当
病例讨论是围绕典型病例及相关问题而进行的,所以病例的选择及问题的设计是病例式教学法的关键。所选择的病例应与生物化学的内容关联性强,突出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同时还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病例,不能选择太难或太简单的病例,太难的病例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太过简单的病例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该学科产生轻视心理。
3.3需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
关键词:法律;病历档案;管理;依法
长期以来,病历的管理与利用多停留在经验和习惯要求的层面上,其实病历作为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等资料的总和,它除了要受相关医疗卫生技术规范的约束,还应该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规的调整,所以病历档案的管理与利用,它必须依法管理。
一、病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病历档案是一种特殊的档案,它既有档案的共同属性—原始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又有自己的专业特殊性:一是病历档案的完整性与连续性。以一个患者的治疗过程所形成的全部文字、数据及图像材料构成一个立卷单位。二是病历档案的直接责任者为若干医疗工作者。病历档案载体材料的记录、填制、分析、诊断和拍片化验均由医生完成,除此而外的任何单位或个人均无法成为病历材料的责任者。三是一个病人入院到出院即构成一件病历档案。四是病历档案产生和形成很快、数量大,是临床、教学、科研和医院管理不可缺少的资料,是医疗事故纠纷、法律诉讼中的法定证据,也是沟通协调医患关系、体现患者的知情权和医疗权的重要手段。依据病历档案,医师可迅速正确诊断与治疗患者,医院亦可据之申请医保给付、理清法律责任等。
二、病历档案的依法管理
病历档案的依法管理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病历形成过程中的依法管理和病历形成后的依法管理。
2.1病历形成过程中的依法管理。病历是病人接受医务入员病情询问、检查、诊断、治疗、护理以及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等诊疗过程的原始记录,能为医疗教学、科研和医疗管理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料,在某些涉及人身伤害、健康保险的刑事、民事案件审理及发生医疗纠纷时,病案还是一份具有法律效用的原始材料或作为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特别当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明确规定医疗纠纷的民事诉讼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后,病历更是医院或医务人员证明自己无过错的主要和重要的证据材料。
2.2病历形成后的依法管理。病历是医务人员对病人诊治过程的书面记载,因此,病历书写的主体必须是有关法规规定的人员。显然这里的医务人员指的是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并对病人实施诊治的人员,不是病人的经治医师或未参加病人检查、治疗的医务人员不得书写病历。病历的内容应该符合客观、真实、准确的要求,在临床医疗中许多医务人员也为病人书写了病历,但由于缺乏与病历相关的法律问题的知识导致形成的病历存在许许多多的法律缺陷,如医师“敷衍了事,未仔细询问病史,凭主观臆断编造病史或为使其诊断成立,故意歪曲事实”或“编造虚伪检查、操作”甚至“涂改编造抢救记录、修改有诊疗失误的病案”等等,这样的病历无论是作为医疗、教学、科研的原始资料还是作为诉讼的证据其价值和作用都大打折扣。卫生部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第三条中明确指出:“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病历记录的客观、真实准确,表面上是对病历内容的要求,实质上是对医务人员的执业要求。这体现在《执业医师法》第二十三条、第三十七条的规定中:医师“不得隐匿、伪造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2病历形成后的依法管理。病历的书写应按规定时限完成并符合相关卫生法规、规章的要求医师每天要诊治许多病人,如若不是每次诊治后及时记录,则有可能造成记忆的遗漏或混淆,万一有医疗纠纷发生或诉讼发生再去补写,其真实性和可信度必将受到怀疑,因此,病历及时完成是保证病历公证性的前提。《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对各种情况下病历书写时限做了详细明确的规定,如规定:“住院志、入院记录应当于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24小时内出、入院记录应当于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完成;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应当在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死亡记录应在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等等,这些对病历书写时限的具体规定是病历书写时必须遵守的。除时限问题外,《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还具体规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病历的涂改、修改的规定:“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划在错字上,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上级医务人员有审查修改下级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的责任。修改时,应当注明修改日期,修改人员签名,并保持原记录清楚、可辨,医嘱不得涂改,需要取消时,应当使用红色墨水标注‘取消’字样并签名,这些规定,解决了我国病历书写中长期存在的对于如何进行涂改的不统一、不规范的作法,明确了什么是病历的的合法涂改,为判断病历涂改的合法与否提供了标准。②体现在病历中有关知情同意的规定:“特殊检查治疗等医疗活动应当由患者本人签署同意书;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近亲属签字,没有近亲属的,由其关系人签字;为抢救患者,在法定人或近亲属、关系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的负责人签字”、“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应当将有关情况通知患者近亲属,由患者近亲属签署同意书,并及时记录。”这方面的规定与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相衔接、相一致。
三、法律知识缺乏造成医患纠纷
我国正逐步进入法制社会,依法行医是每个医务人员应该自觉遵守的准则。每个医务人员应该认真学习《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传染病防治法》、《献血法》、《母婴保健法》等等,针对医务人员所立的各项法律、法规。用各种法律条例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与道德规范,提高自己遵法的自觉性,这样有利于保护自己和医院不受损失。例如,从对车祸肇事类病历的书写就可以反映出个别医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够,遇到车祸病人不分主次,一律诊断为“车祸”。是司机酒后驾车撞伤病人还是病人因意外,精神失常、故意滋事或其它原因撞车,应从病历记载中有所反映。应考虑病历记载对肇事双方负责,对医生本人负责,更应对医院负责。以便为交警,司法部门调查立案提供可靠的证据,并为当事的双方争得法律上的主动。
参考文献
[1]刘宁,孙素玲.关于病案书写中潜在性法律问题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1,21(3):45-46
[2]尚进.正确认识病人隐私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15(2):36-37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已成为波及全球的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冠心病患者有着不同的心理反应,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除常用的药物控制病情外,使他们处于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冠心病;心理护理;心理反应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固定型(粥样硬化)或动力型(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发生冠状循环障碍,引起心肌氧供需之间不平衡而导致心肌缺血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1]。国内外医学研究发现,冠心病的发病与长期或强烈的应激有关。从心理学角度看,应激是个人在特定的情景中被引发出来的具有较高激动水平或持续紧张的情绪状态。在应激状态下,机体产生一系列植物神经内分泌反应,归纳为:交感神经活动加强,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儿茶酚胺大量增加,导致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呼吸频率增快,心跳加速,新陈代谢增高。这是机体的保护反应。但持久或过度的应激反应,不但可使机体内部的能量耗竭,而且可产生持久而严重的植物神经功能改变,从而产生相应的内脏器质性病变,如冠状动脉痉挛、血压持续升高、心跳过速、心脏负荷过重等,均为冠心病的发生提供了诱因[3]。
1心理反应
冠心病患者在知道自己得了冠心病之后,心理反应是复杂多样的。大部分患者考虑到患病后给工作、经济、家庭、社会活动带来影响,因此表现出情绪低落、灰心丧气、孤独、焦虑、失望等心理反应。特别是脑力劳动者和文化素质较高的人,由于掌握冠心病有关知识较多,往往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和不安。还有就是一直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或是在单位较受领导器重的人,患病后由于活动范围、社交圈子缩小,丧失了一定的工作和生活能力,并需要耗费一定的医疗费用,给事业、前途等方面均带来损失,再加上病痛的折磨,他们会经常表现出唉声叹气的样子,或过多的自责,或怨天尤人[2]。也有的人满不在乎,认为医护人员危言耸听夸大其词。心理学研究证实,心理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很大关系。其心理个性特征表现为两种,其一是外向不稳定型,他们表现为有雄心壮志,抱负很大,竞争心很强,为工作成就而努力奋斗,敢于承担责任,办事效率高,反应灵敏,常常感到时间不够,有压力,缺乏耐心,活动迅速等。其二是内向不稳定型,他们表现思想情感不易暴露,常常逃避矛盾,过于自我保护,比较固执、耿直、多疑、自卑及有不安全感等。这两种性格都伴有特殊嗜好,如大量吸烟、喝酒、爱吃甜食、食量偏大等。虽然这两种性格的病人个性表现不一样,但这两种个性特征的人,都易使病人处于受威胁状态。也就是他们常常处于紧张状态,长期下去就成为高血压及冠心病的诱因[4]。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最严重的类型,医学家们经过临床调查发现,在心肌梗死病人中,普遍都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障碍[3]:忧虑、空虚感、伤感的情绪、急躁,对任何琐事都耿耿于怀、遇事好动感情、易激动。沮丧、焦虑和失去信心,将疾病视为“不治之症”,拒绝与医护人员合作。对自的前途悲观失望,顾虑重重,以至于生活变的没有规律,甚至对自己的一些不良嗜好不去主动节制,整天混日子。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崔玉华说,医学研究早就发现,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后常常会出现抑郁情绪。因此,患者及家属不能将心肌梗死后的情绪低落视为正常现象。积极治疗与心肌梗死并存的抑郁情绪,不但能改善患者情绪,还可提高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我国医学家很早以前就曾经指出“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表述了心理和健康的关系。现代医学进一步表明,不少疾病的发生与不良的心理状态有关。因此,要减少高血压、冠心病给人们带来的危害,需要从心理的角度入手,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这对健康是有好处的。
2护理措施
2.1要和蔼对待病人护士要和蔼地对待病人,责任护士作自我介绍,给予亲切感,介绍病室环境给予安全感,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根据病人病情,进行冠心病的健康指导,从疾病的发病诱因、休息、饮食、运动量等方面进行指导,这样不仅配合了治疗,也调整了病人的情绪,使病人有一种被重视感。
2.2要随时掌握病人心理状态护理工作者,要随时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以利于及时的调整,用劝导、启发、同情、支持、消除顾虑等方法,对帮助病人认识问题,改善环境,提高信心,促进健康是很重要的。
2.3以下是几种帮助病人舒缓情绪的方法放松疗法:鼓励病人通过学习书法、雕刻、绘画、种花草、养鱼鸟或者看喜剧、听相声及轻音乐、学气功等方法,达到怡养心情,松弛的目的。疏泄疗法:教给病人学会疏泄,当焦虑、愤怒时,找知心的人倾诉、宣泄使心情变得平静安定,达到心身平衡。移情疗法:指导病人学习或培养情趣,如学钓鱼、织毛衣等,当心情抑郁或焦虑时,钓鱼、织毛衣等使病人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感兴趣方面,以抑制原来的心理障碍。
2.4护士应指导病人调整心理状态,尽量做到[2]遇到麻烦先回避一下,待冷静后再处理,要想得开,善于安慰自己。遇到愤怒情绪时,要学会减轻自己怒气的方法,不要固执己见,学会让步可学习绘画、写诗、做文章来陶冶情操,经常听听轻音乐,或者把烦心事向朋友或家人讲出来。
2.5合理安排生活工作制度学会合理安排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工作制度,做到一张一弛,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态度。总之,护理工作者应帮助冠心病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紧张的神经松弛下来,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从而减少和避免病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内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46.
关键词:质量措施
当前,市区工程建设的主要质量通病,从质量投诉比较集中的问题,以及现场监督抽查的情况看,主要有屋面、楼板渗漏,混凝土裂缝、墙体裂缝。
一、屋面、楼板渗漏
出现屋面、楼板渗漏的部位,大部分在洞口边、管周、断面变化的部位。
(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渗漏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原因分析
⑴斜屋面变坡交接处、老虎窗与屋面连接处,设计的深度不够,很多工程没有局部施工详图,该部位由施工、监理人员现场发挥,由于受力钢筋配置不足和不合理,不能满足板块支座弯矩应力的要求。
⑵构造设计不当
为了追求建筑形式而将泛水高度过分的降低,使屋面与屋面连接处、屋面与墙身交接处的防水高度,低于下暴雨瞬时积水高度;屋面变坡处、老虎窗与屋面连接等处防水处理不当,也是形成屋面渗漏的一大隐患。
⑶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
如将施工缝位置留设在屋面变坡处、屋面与屋面的交接处,这些都是结构应力转换的部位,容易产生裂缝而导致屋面渗漏。
⑷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施工坍落度选择不当
如施工时用水量过多,混凝土在凝固水化过程中,由于内部多余的水分蒸发后,在混凝土中形成微小的空隙,而混凝土体积减小产生收缩,这些空隙连在一起便形成毛细孔隙,成为雨水渗入的通道,从而引发裂缝产生。
⑸施工方法不当
斜屋面的坡度在30°以上时,如仍采用板底支模法灌筑,则容易造成施工质量事故,如局部板厚不满足设计要求,致使结构出现裂缝;钢筋配置不到位,负筋很容易被踩低,无法和混凝土一起抵挡弯矩而使板产生裂缝;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也是屋面渗漏的隐患。
2、预防措施
⑴加大设计深度。目前施工图采用的是平面整体标注法标注,设计应加大设计深度,斜板边界部位,如屋面变坡处、老虎窗与屋面交接处,虽然不是工程结构的重要部位,但却关系到重要使用功能,设计应有上述部位的详细施工大样图
⑵加强防渗措施。在结构层上,一是严格按构造要求做好预留洞口边的板筋、板负筋、加强筋等钢筋的制作和安装;二是增加一定高度的与主体结构连接的配筋反口,反口的高度为150-200mm,并且与屋面的混凝土同时浇注,提高结构层的放水能力。在防水层施工时,要严格按屋面放水细部构造要求施工,一要处理好基层。泛水以及断面变化部位的锐角都要做成圆弧,减少板的连接应力,便于卷材铺贴。二是做好局部附加层的施工。排风道、管周与屋面交接处迎水面部位应有高出面层30~50mm的分水线,铺贴1.2mm厚合成高分子卷材或3mm厚的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上抹聚合物水泥砂浆。
⑶保证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的施工质量。一是提高模板质量。模型板采用双面支模灌筑混凝土斜板,并将模板支撑牢固,以防走模。二是保证受力钢筋的有效高度和板的厚度。施工前认真校对检查钢筋型号、规格、数量,防止错用,每隔500mm放一个50mm×50mm×15mm的混凝土垫块,与板筋绑扎牢,或采用特制的塑料垫件,尤其是容易引起混凝土裂缝的预埋管的下方,要优先保证垫件的数量;负筋采用Ω形的钢筋凳,每隔500mm放一个,与负筋绑扎。
⑷做好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根据施工季节和屋面倾角大小,选择最佳坍落度,并且加强振捣。对已灌筑好的混凝土斜板,应在灌筑10~12h及时进行浇水养护,保证混凝土处在足够的湿润状态,连续养护期不少于15d,以提高混凝土斜板抗拉强度剂及抗裂性。
(二)、平屋面及楼层渗漏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平屋面局部渗水
除存在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渗漏相同原因并采取相关措施预防外,还存在以下问题:
⑴不上人屋面的上人口边渗水。主要是位置设置不当。有的上人口一侧设在屋面女儿墙边,无形之中增加施工难度。措施建议上人口反口外侧面距离女儿墙内墙面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m。
⑵排风道、管周渗水。主要原因是设计不合理,管周与排风道的间距不足100mm,给排风道、管周的砌体防护和放水层施工增加难度。措施建议屋面排风道边有管道的,二者的间距要有200~250mm。
⑶水落口管周、变形缝渗水。屋面铺设保温层后,水落口管周及变形缝出现渗水的现象增加。由于设计及有关施工要求不明确,从现场抽检的情况看,大部分出水口底部留在保温层上方,造成管周积水,是渗水的主要原因。措施建议水落口周边的防水层要在混凝土结构层,且管周半径300~500mm以及变形缝附近200mm的范围内不要铺设保温层。
2、楼层局部渗水
卫生间楼板及管周、排风道周边渗水。一是由施工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基本上是出现在房屋交付使用时就会发现。二是业主装修时重新铺设卫生间内的、排水管道的位置和方向,破坏了原有的防水层,或改造后管道接头渗水等,因此引起的邻里纠纷时有发生。措施建议:属于施工原因造成的,施工单位要按规范要求施工,尤其是防水层的厚度、高度和细部,并经蓄水试验合格。属于二次装修造成的,要求物业管理部门告知业主,装修时尽量不要破坏防水层,一旦破坏,要在铺设面层前,重新施工防水层。
二、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板筋位置不当引起、温度、湿度变化,混凝土徐变的影响,拆模过早,早期受振动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混凝土裂缝发生。
这些裂缝虽属非结构受力因素所引起的,但现浇板裂缝既影响美观,又容易使住户产生心理上的不安,而且裂缝不仅会影响抗渗效果,也易造成水分侵蚀钢筋,影响使用耐久性。
1、现场浇注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
(1)严格按图施工,加强旁站管理,保证钢筋的有效高度。钢筋安装到位后,混凝土浇注隐蔽前,要保证板筋有足量的符合要求的垫块,负筋有满足设计要求高度的足量支撑,制止原始的、由现场人员,凭感觉“护筋”的做法,既要保证板筋、有符合要求的保护层,又要满足负筋的有效高度。
(2)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浇注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养护,防止干缩,尤其在高温下施工,更应经常浇水养护,这样既可减少温度产生的裂缝,也可降低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的约束应力,有效控制裂缝。同时,对水泥砂浆地面,也要严格按施工顺序操作,并加强养护,经常使地面处于湿润状态,也能有效地抑制地面裂缝的产生。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施工应合理设计浇筑方案,避免出现施工缝。
⑶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条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塌落度等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严格控制外加剂的使用,同时应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冲击。特别市新区很多工程的混凝土工程,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浇注,更要严格控制砂的粒径及含泥量。混凝土用砂应采用中粗砂,如砂粒过细,砂的含泥量超过标准,不仅会降低强度,也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这是因为泥的膨胀性大于水泥膨胀性的缘故。
2.加强验收后商品房空置房间的管理。
部分商住房验收后都要空置一段时间,空置期间,房间门、窗长期紧闭,此时室内的相对湿度在70%一80%之间。而且在竣工验收后半年左右的时间内,容易发生板角裂缝现象。我市已有业主与开发商因此提讼的个案。这是因为置于空气中的混凝土处于收缩状态,这种收缩状态自其浇筑完成后可持续2年左右。在正常的湿度环境中,混凝土收缩所产生的裂缝十分微小,而且这些裂缝随湿度变化处于产生、愈合的反复过程,因而裂缝不会进一步扩展。但当混凝土所处环境的相对湿度低于80%时,混凝土内部的自由水(非化学结合水)蒸发加速,从而加剧混凝土的收缩。若这一过程持续时间过长,微裂缝就会进一步扩展,进而形成通缝。
措施建议:在一定的时间段(一般自混凝土浇筑完成后2年内)保持空置房间内的相对湿度与室外相对湿度基本一致并不宜低于85%。这一要求可采取经常开窗的方法得以实现,有条件的地方定期洒水增加湿度则效果更好。
三、填充墙裂缝
目前,框架结构填充墙,设计使用的材料有多孔砖、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材料。质量投诉填充墙砌体裂缝,特别是外墙墙体于框架梁底的裂缝的问题,从材料使用上看,填充材料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比较多,其次使用空心砖砌体,使用多孔砖的比较少。
1、施工顺序及组织不符合日砌高度不超过一步脚手架的规定。住宅楼的填充墙高度2.2~2.4m之间,一次性组砌到梁底。
措施建议:填充墙按要求应分4段组织施工,即未搭架组砌第一段,搭架组砌第二段,待第二段施工后7~10天后施工第三段(填砌梁底的斜砖、顶砖),再粉刷前施工第四段(填塞梁底的缝隙)。
2、砖缝厚薄不均,多数组砌前,没有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未立皮数杆,砌到哪算到哪,以致部分填充墙墙体上方出现平砖、半砖、甚至有的还出现碎砖。
措施建议:组砌前要进行施工设计,计算好皮数杆,用规范允许范围的砂浆厚度调整皮数,个别部位经调整,还难以符合要求的,可以在楼面用1:3水泥砂浆调整。
3、通缝、透缝,竖缝砂浆宽窄不一,半砖、断砖上墙,缝隙无砂浆。出现较多的是在加气混凝土砌块组砌的填充墙上。
措施建议:一要熟悉不同的砌体,对通缝的不同规定;二在组砌前,除了要立皮数杆外,还要摆砖,确定每层砖的竖缝宽度后再组砌,避免立缝出现透缝或瞎缝。
病案信息是医院档案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医院正常运转的工作基础,随着国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病案工作已引起了各级各类医院的普遍重视,病案管理已从原来的单纯服务型向学术型、经营型、社会服务型转变。
1.1病历档案是医院管理的信息库。病历档案记载了每个病人的疾病情况、诊疗方法和效果,是临床实践的全部原始记录,也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信息资料,是进行科学管理和医师考核的重要依据,也是医院医疗业务统计的主要原始资料之一。
1.2病案档案是医院临床教研工作的活教材。一份内容完整的病历档案,是医生对病症正确诊断和决定治疗方案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病人的病情存在许多相似或相近的症状,特别是一些疑难杂症,这就需要参考过去的诊治资料。通过对病历档案进行分析,综合分析病情,才能研究制定出更加完善的诊断治疗方案,使诊治更加合理,疗效更加明显,从而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
1.3病案档案是医疗纠纷处理、伤残评定、诉讼案件调查的重要法律依据。病案档案可以为医疗保险提供真实的信息,是保险理赔的可靠依据。在解决医疗纠纷方面,它可以实现全面地反映病人住院期间的就诊情况,成为保护病人、医生和医院利益的重要记录。在处理各种肇事、事故和伤残鉴定时,必须根据病历档案来做检查分析,才能推断出责任之所在。
2强化病案的管理力度
2.1增强法律意识。现代的病案是一种重要的举证依据,它真实记载患者诊治疾病过程的及时性、完整性、科学性和逻辑性,只有按照病案书写规范记录,在作为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举证材料时,病案才能客观平等地作为支持或否定的证据材料被法院所采用。所以,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对预防医疗差错与医疗事故的警觉性和责任感。
坏血病目前属少见病症,是由于长期缺乏维生素C所引起的周身性疾病,常见于6个月~2岁因人工喂养时忽视辅食补充的婴幼儿,以肢体肿痛、骨膜下出血为主要表现。若不及早诊治、合理护理,易并发营养不良、出血、感染而死亡。我院近3年来收治8例,经过积极完善护理,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2例,女6例,年龄3~12个月,均为本市福利院人工喂养儿。发病早期腹泻5例,哭闹4例,发热3例。假性瘫痪4例,肢体肿胀3例,昏迷、抽搐1例。8例患儿均有轻~中度营养不良,体温在37.5℃~38.5℃,呼吸增快3例,前囟凹陷4例,前囟隆起、张力增高1例。双下肢呈蛙腿状5例,左下肢肿胀2例。辅助检查:血红蛋白63~97g/L,白细胞(12.4~22.5)×109/L。头颅CT扫描1例示脑室出血。胸片3例示支气管肺炎。双侧膝关节正位片5例示:普遍性骨质疏松,骨骺中心无结构,干骺端钙化带增厚,骨膜出血4例,股骨远端骨折1例,左肱骨正斜片1例示左肱骨呈梭形样。
1.2方法8例患儿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VitC300mg/d,至肢体肿胀消失。骨折患儿以小夹板固定3周,同时肌注VitD、补钙、补铁。7例症状、体征约3周消失,体重增加,3个月后随访复查X线片示骨折愈合、血肿吸收,肢体活动自如,无功能障碍。
2护理
2.1一般护理保证患儿足够睡眠,加强患儿口腔、皮肤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氧气治疗。
2.2消除或减少清理呼吸道无效的相关因素经常更换患儿,使其保持有利于排痰的位置,如头低脚高位,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
2.3对症护理观察病情变化,如监测体温,观察神志、瞳孔、囟门、呼吸等,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师协同处理。
2.4骨折肢体护理
2.4.1密切观察患肢血循环若出现肿胀、疼痛加剧、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手足麻木、针刺反应迟钝、患肢手指或足趾活动受限、手脚苍白或青紫、手足温度比对侧低或冰凉等情况,应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4.2观察、调整夹板的松紧度使其能达到固定骨折部位的作用,又不造成血循环障碍。小夹板的绳带,在夹板上来回移动。如绳带移动能达到1cm,说明夹板松紧合适,如果绳带移动范围过大或不能移动,则说明夹板捆的松紧不合适,需调整夹板松紧度。
2.4.3防止骨折再移位加强对患肢的保护,防止受到外力磕碰,需移动时一定要有充分的扶托,定期复查X线。
2.4.4预防患肢肿胀将患肢抬高至少高于心脏水平,以减轻患肢肿胀。
3讨论
该病见于因人工喂养未及时添加辅食的婴幼儿,提倡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幼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它不仅能全面提供4~6个月以内婴幼儿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而且可增强婴幼儿对疾病的抵抗力,母乳中维生素C含量高于牛乳,牛乳中所含维生素C不仅比母乳少且可因加热消毒被破坏[1]。人工混合喂养婴幼儿应选用优质乳制品,合理调配,供量充足,在消毒的同时应注意生素C可因加热消毒被破坏,故加热时间不可过长。及时添加辅食,随着婴幼儿不断成长发育,消化吸收功能逐渐成熟,单纯乳类喂养已不能满足其营养需要。因此,不论母乳喂养、人工喂养还是混合喂养的婴幼儿都应按辅食添加的原则及时添加辅食。小夹板外固定是一种以制动达到动力平衡的外固定方法[2]。其优点是:比石膏绷带固定范围小,一般不包括骨折的上、下关节,且便于伤员早期功能锻炼。夹板固定后也不会妨碍肌肉的纵向收缩运动。当肌肉收缩时,可以使骨折端互相挤压,有利于骨折愈合。同时肌肉收缩时体积膨胀,肢体的周径变粗,使夹板、绷带和固定垫内的压力暂时增加,使一些残余的骨折移位进一步得到矫正。但小夹板固定对肌肉丰厚部位的骨折和长斜形短缩移位的骨折固定力不足。小夹板固定时用的压垫、分骨垫容易引起压疮。夹板使用不当还会引起骨筋膜室综合征,造成严重残疾。另外,小夹板容松动而失去固定效果,使复位的骨折移位。这些都是小夹板的不足之处。因此对应用小夹板固定的患者,正确的家庭护理指导必不可少。婴儿坏血病需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而积极护理,尤其是合理喂养、添加辅食,并与人性化护理和个性化健康教育相结合,是取得良好疗效必要保证。
参考文献
我科自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共收治心血管病患者1033例,其中男680例,女353例;32—50岁328例,50~60岁421例,60岁以上284例;病情好转出院者984例,转院28例,死亡21例,其中夜间死亡者6例,可见夜间是心血管病患者的高危时段。
2夜间护患情况分析
2.1病人自身的病理生理特点心血管病人夜间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加强,易引起心肌细胞抑制,导致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等,甚至会引起病人在夜间出现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的心律失常而死亡。所以夜间对心血管病人来说是发病的高发期。
2.2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护士均为女性,体力较弱,再加上每月一次的生理期,夜间生物钟紊乱,身体极度困乏,且夜间值班人员少,无人监督,如果没有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道德修养及自制力,就很容易放松对病人的观察而导致不良后果。
2.3陪护方面的原因夜间陪住人员,往往适应不了生物钟的紊乱而困乏入睡,加上住院时间长,陪床人员身心疲惫难以提供变化的信息。
3夜间临床观察与护理
夜间护士应详细做好床头交接班,了解病人日间病情变化,主要治疗、心理、睡眠及饮食情况,熟练掌握急救器材及药品的使用情况,并知道急救仪器的放置位置,以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顺利采取急救措施。同时根据心血管患者病情变化特点,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制定夜间工作流程护士接班时要详细交接,并将交班内容整理在交接本上,以便夜间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防止遗漏治疗和护理。
3.2按护理等级要求定时巡视病区,包括病区安全设施、专科设施及急救仪器设备情况、仪器使用情况、巡视住院患者的病情变化、了解值班医护人员的动态。保证夜间全病区的护理安全。
3.3夜间病情观察、治疗及护理。对夜间治疗的患者,我们更应该保持高度慎独精神。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保障治疗及时、准确无误地进行。
(1)对病区患者的病情要做到心中有数,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神志及精神状态变化,及时了解患者主诉,如胸闷、胸痛、心悸、气急,并进一步观察其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时通知医师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
(2)定时测量脉率、脉律,心率、心律、呼吸和血压,要定时巡查液体滴速。
(3)检查患者用药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过程及不良反应。对睡眠不良的患者要及时反馈给值班医生,排除外周环境的干扰,或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协助患者安静入睡,保证患者睡眠。
(4)对不能自理的危重患者要定时翻身、扣背,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皮肤护理。
(5)密切观察心电变化,并做好详细记录。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
3.4氧疗的护理观察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夜间病人处于睡眠状态,吸氧管容易脱落、阻塞,应经常检查,保持其通畅,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宣教工作,说明低流量吸氧的治疗意义,不可随意调节氧流量,以保证氧疗的正常进行。氧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发绀等情况变化,定期进行血气分析,以便更好地调节氧浓度或流量。3.5做好危重病人的抢救准备工作如准备好除颤仪、吸痰管、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呼吸机等,以便及时抢救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