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15 17:16: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讲课的基本要求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激励式 阶梯教学法 定好起点 分阶梯授课 学习评价
新教材在适应学生差异性方面很有特色:教材正文理论要求有所降低,删去了繁琐的计算题及多步推理的论证题,使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同时拓广了知识面,选入了能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紧密现代生产、生活的足够数量的习题,并分A、B层次编排,使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数学才能得以充分发展。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教材特点,适应学生的差异,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完美统一呢?经过探索,初步形成了“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理论与教学模式。
1 定好起跑线
先向学生宣传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目的。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梯级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之后,公布学生双基考查成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申报A、B、C三个学习小组。教师宣布各组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不同标准和要求:C组学生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学习,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完成练习题以及A组习题;B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独立完成练习题、A组习题及部分B组习题;A组学生独立达到基本要求,主动学习“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知识拓广性内容,在完成A、B组习题中总结归纳解题思想和方法,同时帮助B、C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进步。
2 备课设阶梯
备课时,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保证C组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阶梯,使B组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梯级,满足A组学生“吃得饱”,以此来分别满足A、B、C三个学习小组课外作业要求,把教材以及与教材配套的习题全部落到实处。
3 讲课设阶梯
激励式阶梯教学法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本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就新授课而言,三个阶梯既独立成段,又前后连贯,以便三个梯级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梯级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在时间的安排上,第一、二个阶段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组学生听懂吃透。第三个阶梯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组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另外,课堂练习能异于常规教学。各学习小组的练习内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既要明确不同梯级学生回答相应梯级的问题,又要激励低组学生回答高组问题,完成高组的任务。教师还可将重点内容设置几个梯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以求自己获取知识。
4 分梯级评估
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在以上分级授课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完成了本梯级的学习任务,而且经常超级答问和超级完成作业,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分数。我们采取如下考查方法:①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双基题80分,拓深题40分,其计分方法是:A组学生实得分=100分-扣分,B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100/120。C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此种方法常用于综合考查)。②题同评分标准不同。基础题对低组学生基分高,对高组学生基分低;以部分知识拓广题补足A、B组学生的基分满100分;允许C组学生做拓广题,作为升级的参考因素(此种方法常用于单元考查)。考查成绩90分以上者为该组优秀学生。连同平时的听课、作业以及智力因素等,作为学生升级的量化依据。
5 激励跨梯
学生分级达标后,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基础得到了巩固,部分学生跨梯条件日趋成熟;老师应在授课中有意识地创造跨梯条件(如超级提问,超级作业),引导他们向上一级台阶过度。同时,鼓励学生自觉申报跨梯。对部分不能升级,以及个别由于骄傲而退步须降级的学生,教师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后,采取保级和降级措施。这种定期升级教育活动,一期一般进行两次,对个别超速发展的学生,可随时升级。调级后,老师订出新的目标(如各组的最低分数),使学生有新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继续以"关注课堂"为工作主线,并注意整合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特提出以下工作计划:
二、教学重点工作
(一)提高教师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我们上上下下以主人翁的精神,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领导做表率、骨干带好头、全员来参与,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高效运作,全体教师要团结协作,拼搏进取、视团结为生命,互帮互助讲奉献,力求在合作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凝聚团队智慧,使学校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胜利、新发展。
(二)、继续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教师们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本学科新《课标》。备课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做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施教;加强教学研究,狠抓过程落实。备课、讲课、听课和评课都以新课程为标准,教师们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切磋教学技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继续以"关注课堂"为工作主线,并注意整合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
术,改革旧的教育教学理念。让现在新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使教学工作扎实稳步的向前推进。
(三)、调整教育常规要求,突出实效性。
教师教学常规本学期,我们将本着抓过程管理、突出实效的原则,让多媒体最大限度地辅助好课堂教学,对教学常规重点做如下要求:
1、备课:备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备课至少要做到通读全册教材,熟读单元教材,精读课时教材。备课的基本要求是:在钻研课标和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撰写教案。做到:内容科学、准确、全面,结构完整;形式规范、合理、清楚;详略得当,切实可用。教案应具有创新意识,不生搬硬套公共教案,不照搬教参代替教案,不用往年教案代替现行教案;教案在上课前编写好。具体要求:
(1)各种课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讲评课、作文课)都要有书面的教案。电子教案除了要有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传统教案应有的环节外,还应根据需要增加具有课件、资料库、友情链接等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的新环节。
(2)要求重教法、学法指导的设计。针对本班学生具体情况,教案要有自己个性化的改进或创新。
(3)备课要有教师学期工作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
(4)每节课要有知识、能力、德育目标、重点、难点、学具等,教学过程(导入、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例题、练习、归纳、板书设计等)、小结、作业分类设计等。
(5)要有单元教学后记或反思。
2、听课:(1)听课记录重在体现评课意见,包括他人评价和自己的评价;(2)每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15节。
3、作业:日常作业要求教师本着分类(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成2—3类)、适量、有布置就要有批改的原则,批改要规范,要求有等级、鼓励性评价、日期,坚决制止有布置不批改的做法;教导处将组织教研组成立教学常规评比小组,通过不定期专项检查、随堂听课的同时检查和学生家长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加大力度检查教师的教学常规,尤其要加强备课的检查,坚决杜绝不备课上课的现象。时机成熟时我们将组织优秀教案展。常规检查结果除及时反馈到教师本人外,还将记入教师岗位责任制考核并予以公示。
4、做好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工作,进行教学质量跟踪,及时开好成绩分析会。学校对各年级继续采用“月考”制度,对每次考试都要质量跟踪到每一个学生、学科、班级、年级。通过跟踪分析,查原因,促质量提高。学科教师小考每学期不少于4次,用好成绩册,加强对毕业班工作的领导和中考的研究。2009年小考命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加大新课改理念的渗透力度。今年,六年级全体教师要吃透考纲,认真钻研近三年的小考考试说明,为我校2009年小学教学质量稳中有升打好基础。
学生学习常规针对以往学生中出现的学习习惯不良的现象,本学期我们在抓教师教学常规的同时,还将督导全体教师抓好每个学生(尤其低年级)的学习常规,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我们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1、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上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基本要求:(1)及时预习。根据教学进度和教材的难易程度,适当地提前预习新课。(2)认真预习。认真细致阅读分析教材,切忌马马虎虎看一遍书了事。(3)善于预习。依据知识基础、教材内容和学科特点等,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预习方法。要记录好新教材中的重点问题和不懂的问题,以便上课时加以注意。
2.教师要指导并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能、培养健康情感的主要途径。听课的基本要求是:(1)要做好听课准备。包括学习用品、相关知识和心理准备。(2)要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3)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关键。(4)要踊跃回答问题。积极思考,敢于发问,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5)要做好笔记。记住重点内容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等。教师要定期查看学生的学习笔记,及时进行指导。
共2页,当前第1页1
3.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复习的习惯。
复习是学生自己或在教师指导下,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检查学习效果,防止知识遗忘,提高记忆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下一次新课的学习打好知识基础的重要过程。复习的基本要求是:(1)要及时复习。复习要及时,每天复习以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一个单元、一个章节后,也要及时复习,及时巩固知识。(2)复习要有针对性,要抓住要点,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通过理解加深记忆。(3)复习要注意归纳总结,使知识更加条理化、层次化。
4.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学生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当天的学习效果,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基本要求是:(1)要及时完成作业。当天的作业要当天完成。(2)要独立完成作业。养成独立思考和完成作业的习惯。(3)要注意解题方法,总结答题规律,答题要有一定的速度。(4)要正确对待作业的评价。要及时订正,找出错误的原因所在,要认真总结解题规律。各教研组按月及时检查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作业批改记录、学生作业、教研活动记录、课后辅导记录,开展评教评学调查,并举行教案和作业展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基本上能够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备课,做到不求全面,但求突破。布置作业时,做到少而精。语、作业控制在半小时以内,数、英作业在15分钟左右。教师的讲课时间一般控制在25分钟左右,留下更多的时间供学生自学、复习、整理。这样,真正把课堂改革引向深入,有力的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开展。
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实行大面积的听课措施,为了进一步搞好教学研究,推动教学工作,使教师们的相互学习,我们在本学期将继续实行全体教师的讲课、听课、评课制度,即每名教师在本学期至少举行一节公开课,有的教师举行了两节公开课;其他教师都可以参加听课,同组教师进行评课,教导主任和各任课中层领导率先上课。有利地促进教学和教研活动的开展,呈现教师中间出现人人争相上好公开课的局面。
(三)、教研工作
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要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引导教师认真学习有关课改文件精神,用创新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教学大纲,进一步增强了教师们的质量意识,促进教学手段的科学化,教学过程的规范化,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努力探索适合我校学生实际,提高教学质量的成功之路。各教研组建立组内听课制度,经常开展组内听课评课活动,通过组内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要把参加教研活动、听课、说课、评课成为教师的常规工作,活动内容丰富,教研气氛浓。利用教研活动,使全体教师在课堂教学、资源库建设、论文撰写等方面进行比赛和展示,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五)、校本培训方面
1、以骨干带普通,着力进行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相整合的研究实践。本学期我们将在全校范围通过给骨干教师搭配徒弟、在全校范围内上示范课等途径,充分发挥了骨干 “辐射、带动”作用,使学校特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进行扎实有效。我们将以骨干教师为先锋,带领全校教师开展多媒体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将举行骨干教师座谈会、示范研讨课、经验交流会等,骨干教师应以强烈的心和勇于思维、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其他教师受到启发,带领全体教师共同推进新的课堂教学改革和学校特色的发展。
2、强化多媒体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仅是一种教学技术,也是一种新的教学观念。为了使进入教室的多媒体能最大限度地为教学服好务,除了组织教师进行多媒体基本使用及操作培训外,本学期,我们还将根据实际需要,随时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目的有二:一是让每位教师能熟练使用操作多媒体。二加深教师对网上教育教学资源的理解、整合的能力,促使教师们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学行为。
(六)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丰富师生竞赛活动。
学科课程建设是我们这学期的工作重点之一,将本着重基础、重能力、扬特长、促发展的学科建设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语文、数学、外语重点学科的管理上,认真执行“三要” 即课堂上要讲练结合,反对无效劳动,各种练习和作业要及时反馈、要堂堂纠正、节节落实;
第一, 科学、实用、先进的教学内容,是搞好课堂讲授的关键。
讲好一堂课,取决于多个方面,是多因素的综合。 教学内容优劣是确保授课质量的关键。 因为授课需要给人以知识、信息和启示, 这些都离不开授课的内容。 这就要求教学内容要具有科学性、 实用性和先进性,即“三性”。 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必须是实践的总结,经验的提炼,概括出来的规律;实用性是指教学内容对教学对象有实用价值,做到利于开发智力,满足任职需要,有助未来发展;先进性是指教学内容要立足学科前沿理论,传授最新知识,反映先进正确的思想体系。如何做到“三性”? 笔者认为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也就是要做到两句话:源于教材,深化教材。
教学内容要源于教材。把教材作为理论讲课的直接依据和主要内容。吃透教材内容,在此基础上,按照学生实际情况,遵循知识的逻辑联系和认知结构进行“舒蔓掐枝”,使内容更加条理化。此外,结合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确定授课内容,使讲课有明确的目标。
教学内容要深化教材。通过对教材深入剖析、充实事例、提炼加工,使抽象概念形象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原则问题具体化,复杂内容条理化。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做到:一是善抓“三点”。即认真挖掘和筛选教材的重点、难点,并预计学生可能产生的疑点。对重点要精心研讨,以求富于启发性;对难点和疑点要分析难在何处,找出容易混淆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二是围绕教学课程,多储备知识,这样讲课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据,挥洒自如,给学生以更多的“营养”。三是加工改造教材。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看人下饭,量体裁衣”。使学生学得明白,理解深刻。教案编写是源于教材,但又是深化教材的创作过程。要善于采百家之精华,取世之智慧,以丰富教案知识面。
第二, 精心设计,是搞好课堂讲授的前提。
讲课如同写文章,需要谋篇布局。做好课堂设计,是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的基础,是实现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效果的前提。
围绕教学目标,做好课堂设计。课堂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使学生水平达到教学目的的要求。因此,在课堂设计时要做到局部和整体的统一。这里的整体是指一门课程或某一学科的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教材;相对于整体的局部是指课堂或是某一章节。在课堂设计时,只有从整体入手,从整个知识体系出发,围绕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确定讲什么,不讲什么;哪些内容先讲,哪些内容后讲;哪些内容详讲,哪些内容略讲;中间环节如何活动,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将其设计好,这样才能为讲好课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围绕讲授效益,做好课堂设计。讲好课的基本标准是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知识,并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益。而要达到这个标准,就必须突出重点和难点,重点就是教材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难点是指学生学习可能遇到的困难,不易理解的知识。因此,分析教材,钻研教材,从中找出基本和主要的东西,选择对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知识作为突破口,给学生讲深讲透,就能提高教学效益。
围绕教学媒体,做好课堂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在讲授中,如果能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设计所使用的教学媒体,并有机的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就能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第三, 生动形象的表达,是搞好课堂讲授的保证。
课堂教学实际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信息传递主要靠语言和有形的载体。因此,教学语言和有形载体表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要具备较好的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应当达到“五要”。
一要准确清楚。就是讲课语言要做到言之有理有据,道之确凿无误。发音要准确,不讲方言,不带口头语。切勿“口误”说错话,念错字,语言要精练,真正达到“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的境地。
二要层次清楚。就是讲授语言要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前后连贯,合乎逻辑,能随着讲解而不断深入。层次清楚是理论讲课的基本要求。每次讲课一般先要交代总体安排。讲课中,要善于归纳总结,分清层次,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板书、挂图等形式反映。此外,注意上下前后之间的衔接连贯、合乎逻辑,使学生的注意力和老师的思路一致起来,达到教与学“合拍”。
三要生动自然。讲课能否打动学生,抓住学生,使其听得有趣有味,对讲授质量有着直接影响。要善于通过打比方、讲故事、引案例等方法,使语言丰富多彩,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讲课生动自然,关键在于老师的语言表达。一是要抑扬顿挫有致,语言高低相间,快慢适中。二是善用比喻。恰当的比喻,会大大加深印象。三是注重逻辑分析。多在为什么上,讲深讲透。
【关键词】高中地理;备课;教学能力
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任务比较重,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做好的工作是备课。虽然备课活动的评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备课可以衡量一个教师的工作是否认真、负责。无论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都要认真备课,结合学生的实际,仔细设计传授新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对教师自身来讲,认真备课,可以充实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在备课的过程中向学生做调查研究,也可以密切师生关系,发扬教学民主,不断改进教学。
1 备课过程的实质
备课是教师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发挥主导作用来完成自己的任务。教师发挥的主导作用,一般来讲应具备一定的思想品德修养,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一定的教学业务经验等基本条件。但是,具备了这些基本条件只是为教好课创造良好的基础,未能形成一部分教材的实际教学能力,仍然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因为教学活动不是随意性的活动,而是根据具体条件,按照确定的教学目的和一定的教学规律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师只有通过备课,在具体研究和掌握教学特点、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及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细致地考虑各种教育因素,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把可能的教学效果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的过程。具体来讲,备课能力的形成需要完成三个转化过程:1.熟悉教材内容,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2.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掌握教学目的、要求和重点,转化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3.研究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规律,找到一条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模式相适应的途径,从而实现促进学生地理能力提升的教学目的。
2 备课的基本要求
2.1教学目的的决定性
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达到确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学必须以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所确定的教学目的为依据,决定教什么,不教什么,以及怎样教,按照教学目的的需要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取舍。那种讲课离题万里、看起来热闹、教学效果很差的情况,往往是由于教师备课时不重视教学目的的决定性,凭自己的兴趣讲课的结果。
2.2教学活动的教育性
教学活动不是单纯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如何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要考虑如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开拓智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品德和性格。
3备课的基本环节
3.1把握全局
只有把握全局,才能使每项教学活动目的明确,内容充实,方法适当,从而收到一定的效果。为了把握教学的全局,就要做好下列几项工作:1.领会《大纲》精神;2.熟悉教材内容;3.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就要全面认真地进行分析,分清本质与现象,一般与个别,主要和次要。
3.2制定计划
开学之初,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制定整个学期的地理教学计划。其内容大致如下:1.对上学期的教学情况简析(对新生可以采取摸底形式进行),回顾学生的学习情况;2.明确本学期教学总的目的和要求,为教学的顺利开展指明方向;3.合理地、有特色地安排单元教学内容;4.恰当安排教学进度,将教学、练习、复习、考试的课时数合理分配;5.适时地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3.3深入备课
这里我们是针对每一章或者每一节的教学内容来说的。具体包括: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确定教学目的和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确定应用的教具、设计板书等等。
3.3.1钻研教材。钻研教材是备课的中心环节,主要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反复阅读。通过反复阅读,进行反复多次的分析研究,逐步熟悉教材,体会教材,同时找出重点、难点。第二步,解决疑难问题。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要学生懂,教师必须自己先懂。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工具书、有关资料、地图、教具等将备课中发现的疑难问题一一解决,不能有丝毫含糊。从一个地理术语、地名、数据、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规律到地理学的基本原理,教师都要弄通、弄准确。
3.3.2深入了解学生。备课前了解学生的情况,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一条宝贵经验。教师切不可不顾学生实际,关门备课。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尽量挖掘教材本身包含的发展智力的有利因素。例如,可以观察哪些地方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哪些地方学生学起来感到厌倦。教学内容太难会挫伤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积极性,太简单又难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当认真地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在课堂上因势利导,及时给予指点,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
3.3.3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集中反映在教材上,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可完全按照教材内容开展教学,而应当根据教学目的,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状况,精心选择和组织教材中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因素。
作为一名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这个学期,我的教学任务和班主任工作任务都很重,但是我想,只要我不断的努力,我是能够教好学生的!
六年级是学生们小学的最后一年了,小学毕业以后他们就要升到初中中去了,所以最后一年的教学也是为初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特制订本学期的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计划:
1、认真举行考试
考试要严密组织,严格要求,精心安排。平时考试、单元考试、综合性考试,从出题,举行考试、阅卷、统分、进行质量分析等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及时查漏补缺,力求做到课课达标,单元合格,人人过关。
2、认真备课
遵照学校要求的“六认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一步一步地夯实基础知识,训练目标要求和基本技能,切不能为了赶时间,抢进度,盲目求快。要把握学生学习循序渐进原则,结合本班学生知识起点,接受能力,适当提前结束新课,以便集中精力组织全面复习。
要加强集体备课,把好备课关,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把握《大纲》要求,深钻教材。这样的活动周周进行,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同组教师要各抒己见,最后协调统一。保证传授知识的正确和同组各班的一致性。
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
①课前准备充分,每节课教学目的明确,组织严密,准时上下课。
②讲授正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讲有重点,练有目的,教法灵活,学生学得轻松有趣,练得有劲,课课有得。
③用普通话教学,注重教学礼仪,文明施教,语言生动有吸引力。
关键词 备课 讲课 课后总结 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ome Experience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Abstract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most basic form of university teaching, from lesson preparation, lecture, after school summary aspects, talked about some experience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lesson preparation; lecture; after school summary;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要确保较高的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处理好备课、讲课、课后总结等几个环节。
1 备课
备课是课堂教学活动重要的一环。备课充分与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所以备课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教案设计、资料收集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往往两小时的课,需要付出十倍甚至更多时间来准备。
1.1 备教案
教案是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蓝图和脚本,是教师的备课结晶,讲课的依据。教案的作用主要是为了督促教师加强备课,对所讲授内容有一个总体和具体的规划,为以后课堂教学及教学改革积累经验,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撰写教案时,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要求:(1)要有“实战感”,即撰写教案时心中要有课堂;(2)以个人钻研为主,集体研究为辅;(3)教案不同于教材,教案不是教材的翻版与教材内容的挪列。教案中应体现教材分析: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中心,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教育的要求等;(4)简繁适宜,因人因内容而异;(5)格式多种多样,可以使用提纲式、详细式、讲稿式等格式,以使用方便为宜;(6)教案要反复修改;(7)期前备课中应该写出大部分教案。
总之,一份优秀教案应该是:观点明确,精心设计,启发诱导,注重能力,突出重点,方法备奇,提纲挈领,详略适宜,使用方便,形式不拘。
1.2 备授课对象
课堂教学活动除了要做足教案准备工作以外,还要准备解决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积极调研学生的基础、心态和期望等概况。一是通过学生的直属管理者了解学生基本信息、基础知识等情况;二是通过其他任课教师反映的情况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课堂表现情况;三是召开师生小型座谈会,掌握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想法、意见、建议及期望。例如调研中发现有个别学员有“混日子”的想法,上课睡觉,看杂志等陋习。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备课中作好充分地考虑,采取相应引导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3 备方法
针对不同层次的授课对象,课堂教学活动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达到的教学效果就不一样。
(1)“填鸭式”教学。一般情况下,大多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模式。即: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为“引言—讲课—小结”。这种模式下,教师通过启发诱导、提问设问等方式使学生自主吸收、积极创新、及时反馈,有效的实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特点。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将主要精力专注于自身“教”的过程,容易忽视学生的感受,甚至可能将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一个人的“表演”。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缺乏对知识的理解、筛选、过滤和转化。这样讲课的结果只会是教师讲得精疲力竭,学生听得枯燥乏味,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备课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授课对象的特点,准备其他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2)讨论式教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列写讨论提纲,课堂教学时组织学生就既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将问题一一解决,最后教师点评归纳。
(3)案例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一个案例作为课程导入,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这种能力将使学生在未来的岗位能够迎接不断面临的新挑战。例如:在讲授“发动机转速表”时,引入“小转速不指示”的案例,此为“提出问题”。由此案例勾起学生兴趣与求知欲:“为什么小转速不指示?”继而“分析问题”。通过讲解转速表内部构造及原理,使学生对案例原因逐渐给出清晰答案。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用原理与构造知识分析案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 讲课
讲课是最基本的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最关键的一环,是备课的延伸。讲课质量高低不仅取决于教师课前备课,更取决于课堂讲授时教师本身的素质、口才、教学方式与手段的运用等。
教师本身的素质体现在最基本的教学基本功上,即“讲、写、演、画、态”。
讲:讲的好坏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以及与学生的沟通方式、授课口才、技巧与幽默感等,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注重拓宽知识面,注重知识累积,在本专业和本教材之外,多阅读一些参考资料和各种各样的书籍、报刊、影视资料等,经常性地关注时事动态,关注媒体上、网络上出现的新闻、词汇并了解其含义,并将其中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氛围、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内容灵活、有机地穿插到教学中去,以提高学生的兴奋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讲授语言要求:规范、清晰、简洁、准确、生动。
写:“字如其人”,设计合理的板书配合美观的字迹,往往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增加其对教师的好感,进而提高学习课程的兴趣,甚至留下长久或终生的记忆和影响。好的板书应该编排有序;布局合理;标题醒目;重点突出;书写工整;大小适当;讲些配合;擦写适时。板书的类型一般有刚要表达式,文字关系式,参数联系式,要领口诀式,对比排列式,图文结合式等。教师可以根据每堂课讲课内容不同、讲课方式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板书类型。
演:讲台如舞台。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教案好比剧本,各种教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等多媒体好比道具,课堂教学就好比教师表演自导自演的舞台剧。对于剧本演绎是否到位,多媒体道具运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活动质量。演的好,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直观形象,新颖生动,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环境中。反之,观众听的看的没劲,演员对表演也越来越失去自信。课堂教学质量随之下降。
画:板书不仅包括文字部分,有时候还包括板图部分。清晰美观、简明醒目、大小适当、与课堂讲授相得益彰的版图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板图一般包括剖析概念图,揭示关系图,递进关系图,正误对比图,小结归纳图等。板书、板图是教材内容的提炼与概括,是备课的结晶,是教师课堂讲授必须借助的重要手段,是体现教师基本功的因素之一。其意义和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2)促进学员思维发展;(3)强化学员记忆;(4)集中学员的注意力;(5)备忘或补遗,延长信号作用时间。为了配合课堂讲授以及多媒体的使用,板书、板图应当在课前备课时做好精心设计。
态: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仪表仪态也非常重要。着装得体、精干,还是脏乱邋遢;眼睛注视学员,炯炯有神,还是只专注于天花板或某一个地方;表情热情专注,真挚可信,还是从头至尾板着脸;举止潇洒自然,落落大方,还是扭扭捏捏;手势形象有力,准确得当,还是讲授过程中存在孤僻动作;等等。着装、眼神、表情、手势等处理不得当,都会引起学生的不愉快与反感。
教学基本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这与教师平时注重积累、注重训练、课后及时总结等习惯密不可分。
3 课后总结
课后总结是课堂教学活动质量能否不断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课程讲课结束后,教师通过回顾以及与学生交流沟通,及时将上课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一一记录下来,作为下一次上课更新教案、选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基本功的原始积累。只有不断积累、不断反思、不断扬长避短,教师讲课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才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龚邵文.关于如何讲好一堂课的十个问题.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6).
一、清楚地认识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是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点,它的基本要求是具备科学性、合理性、明确性以及可检测性. 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基本要求的教学目标,将会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 教学目标的确立有助于教师明确学生“学什么”和教师课后反思中检验学生“学”得怎么样,有助于教师明确学生“怎么学”和教师“怎么教”的问题.
二、加强对教学目标的研究
1.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每位教师在准备一节课之前,可能都会参考一些资料,制定出本节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目标制定的过程中,不仅教学目标要清晰合理,同时讲课教师更要明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建立的实质,也要让学生和听课教师明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本课的目标是否全面.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多元化目标指导下的教学和思想形成过程的活动. 围绕学习内容,全面化理解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各项目标与具体学习内容有机地整合,这既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同时也是课堂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保证.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将数学课程的目标细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解题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其他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课堂的整体教学思想仍在延续应试教育的模式,而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人不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如果数学的学习就是反复的记忆、计算,那么,无论如何也调动不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没有兴趣哪里会有乐趣,没有乐趣怎么会有学习的动力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以知识与技能作为一节课的主体,以它为载体,兼顾其他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是相对不变的,而一个思考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待人或物的情感与态度却是可以改善和完善的. 所以,现在的课堂教学不应只以知识的传授作为根本,更应注重学生完善人格的培养.
三、教学中清晰地展示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否清晰. 新课程改革中,“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 其中,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是学生能否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对学生能够学好数学更高层次的要求. 这一目标的完成我们不应该只看教师的教学设计,而应看整个课堂教学进程中教师是否能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落实.
2. 是否强调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注重结果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因为在这一过程中,能够逐渐地培养出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比如在“排列”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得到排列数公式,我先让学生们利用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计算了几个简单的排列数,如:根据这几个特殊排列数的共性,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推理,猜想出一般的排列数公式.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学生经历了这样的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不但学习了用“猜想”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而且经历了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一种方法,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问题并能主动想出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否能突出重点. 在教学中能引进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在情境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作用. 在一次校内的竞赛课上,有一位教师讲的是“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这一堂课. 引入的时候,他给出了这样的一个情境:“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 这是一个谚语,说明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整体的力量是无限的. 那么,是不是三个臭皮匠一定会赢过诸葛亮呢?现在我们给出一些条件,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通过这个比较新颖的教学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高涨了起来,而且对学生进行了这样的一种教育——重视整体的重要性,还可以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堂上教师还和学生加强交流与沟通,用一些激励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学生轻松而愉快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四、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
【关键词】重点突出;设计教学方法; 认真试讲
教学过程中包含许多环节。备课是讲课的基础。讲好课,必须首先备好课。备课愈充分,讲课就愈主动。备课的质量,基本决定了讲课的质量。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所谓“有备而来,有备无患”,“只有课前的精心预设,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实现精彩的生成”。
备课是构架教材和学生之间桥梁的过程。备课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仅备教材、备资料,也要备学生、备方法、备语言、备教具、备参考书、备课外指导,等等。
任何教师,不论他的学识多么渊博,教学经验多么丰富,记忆力多么好,应变能力多么强,都应认真备课。为了深化认识,清理思路,设计方案,熟记内容,必须写好教案,以便准确流畅地进行讲授。
讲课是创造性劳动。常讲常新,是讲课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发展了,教学对象改变了,教师素质提高了,讲课必然也要发生变化。抱着教科书照本宣科当然不好,而完全重复旧的讲稿,也是一种不思进取的表现。
第一,选择教学内容
确定教学内容有两个依据:一是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二是依据学生的实际。
大纲和教材是基本的依据。大纲提出方向性的要求,教材则给出具体的内容。应当认真领会大纲的要求,熟悉教材的内容。依据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教材照顾到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照顾到学生阅读的方便。教材上写的不一定都要讲。教材的内容是稳定的、凝固的,不可能动态地反映学科的最新成就和发展,不可能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而讲课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很大的灵活性。一本教材可以使用若干年,但是,对于不同时期、不同班次,教学内容应当有所更新、充实和调整,使它更先进、更合理、更有针对性。如果讲授内容同教材区别较大,或增加内容较多,最好另发补充讲义。
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并且做到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的统一,这是备课的高境界,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尺度之一。
从广义上讲,教师备课是一辈子的事情。平时就要做有心人,广泛涉猎和积累有关知识,查阅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认真钻研,深刻理解,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课程内容。
有积累才有选择,有选择才有自信,有自信才有从容,有从容才有良好的教学心态和教学效果。反过来,如果教师的知识和教科书一样多,或者不及教科书,那就只能是照本宣科,谈不上什么自信和从容,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一般说,备课时间往往是讲授时间的几十倍,几百倍,甚至更长。“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备课不是课前几小时、几天的工作,有时是几年、几十年的工作。
学生的情况也是变化的。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在选取内容上,起点要适当,难度要适宜,照顾大多数,必要时还要做一些“修桥铺路”的工作。在一定的意义上讲,备课也是备学生。
第二,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确定以后,要做好整体设计,深刻挖掘教材的内在规律,反复构思、反复推敲,精心组织,妥善安排顺序,适当分配时间。注意讲授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把握知识结构的合理性,体现出教学的内容美。同时照顾到本次课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照顾到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思路明晰、举例恰当。
1. 重点突出
所谓重点,就是一次课的核心、关键、精华,也可以说是“知识点”、“智慧点”、“教育点”。重点要抓准,放在突出的位置上。要有必要的引导、比喻、引申、联想、对比和渲染。一般讲,重点问题花费的时间也较多。
平时我们所说的“讲到点子上”,就是讲到重点上。鲁迅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义。”
在找准重点的基础上,还要给于必要的补充、丰富和强化。对于重点问题如何引出,如何展开,展开到何种程度,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澄清模糊概念,等等,都要尽可能考虑周全。
至于非重点问题,主要应注意它与重点问题的关联,不应按教科书的篇幅,平均分配时间和精力。
2.难点突破
难点和重点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要做具体分析。难点通常有三种情况:有的是道理深奥,有的是概念抽象,有的是内容复杂。
对于深奥的问题,应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力求明白易懂,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当然,通俗化不是目的,最终还是要归结到严密、准确、科学的论述。
对于抽象的问题,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知识和语言,或引用适当的事例,或辅之以适当的教具,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但应注意,形象化只是手段,不可忽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时形象化的讲解,并不能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甚至还会造成错觉。
对于复杂的问题,扫除,删去非关键性的叙述和推演,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明确主攻方向和主攻目标,在众多的相似、相近、相关的问题中,削枝强干,不添枝加叶,不过分展开。
还应注意, 通过解决难点,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知难而进的作风。
“难点集中”是讲课的大忌。应当做好必要的准备,化一个大难为若干小难,努力做到难点分散。
3.思路明晰
授课不仅是讲知识,更重要的是讲科学思维方法,讲知识的演进和发展。只讲知识,不讲思维方法,不是成功的讲授。单纯讲授知识,可能是一堆无生气的“纸花”,而知识和方法的结合,则可能是芳香四溢、水灵灵的“鲜花”。单纯讲知识易,综合讲知识和方法难,而把知识和方法结合得巧妙,令人陶醉,令人叫绝,则是更加困难。授课质量最根本的差别也许就在这里。
引导学生敏锐地观察问题、深入地分析问题,灵活地处理问题。阐述问题要合乎认识事物的规律,目标明确,脉络清楚,前后呼应,环环相扣。有些推演过程较长,可先交代一下思路,使学生知道每一步完成之后,下一步该怎样走。提炼讲授内容,条理清楚,层次简明,力戒零碎繁杂,标题也不要太长。每次授课主题,不宜多于3个,层次也不宜多于3层。
4.举例恰当
精选的事例,可以对主题起到引证、深化、烘托、补充、扩展的作用。举例要通俗,精巧,信手拈来的例子,往往不够贴切,说明不了多少问题,甚至还可能引起误会,更不要为举例而举例。
上面提到的重点、难点、思路和举例,是组织教学内容时需要着重把握的四个方面(简称”四讲”)。反面地说,教材叙述清楚的内容,重复性的论述,与主题无关紧要的说明,学生容易自学的内容,则可以放在次要的位置,或者少讲,或者不讲(简称”四不讲”)。
第三,设计教学方法
整个授课过程,应当给人以节奏明快、张弛有度、气氛和谐,意味深远的美感。教学的内容美与教学的方法美相结合,构成课堂教学的魅力。
依据授课内容,可以采取讲授式、讨论式 、研究式或有指导的自学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或是这几种方法的交叉和组合。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注意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发挥不同教法的整体效益。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不存在单一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佳教法”。
教法要符合认识论的一般规律,符合教学原则,从实际出发,这就是教法的科学性;灵巧地运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运用生动流畅的语言,以高尚的情趣感染学生,这就是教法的艺术性。应当努力做到教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备课,要把指导学生的学习放在重要位置。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德国文学家莱辛说:“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的话,我宁要寻找真理的能力,而不要真理。”我国古语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于终生受用无穷。”意思是说,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方法和能力都是从知识的沃土中生长出来的。我们当然应当注意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但通常又不能离开教学内容,空泛地讲学习方法,而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授方法。努力寻求二者恰当的结合,是教师的重要责任。教会学生一个知识点,不如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
确定课堂流程,区分环节,分配时间,设计板书,准备教具,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这些都是备课的内容。
此外,备课还应包括对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的指导,包括布置作业,指导自学,指定参考文献,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等等。
视情况需要,某些问题、某些环节,可能要备有两种或多种预案,以供随机选择。
第四,认真试讲
试讲是备课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提高教师任教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试讲可以更准确、更熟练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熟记要点。试讲的方式灵活多样,可以当着学生、同事试讲,也可以自己默讲,可以试讲全部内容,也可以只讲某个环节。有责任心的教师, 即使任课多年,上课前总有一种“不满足感”、“不踏实感”,每次课都当作新课看待,认真准备,反复推敲,直到满意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