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电子汇票的风险

电子汇票的风险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15 17:18:0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子汇票的风险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电子汇票的风险

第1篇

关键词:商业汇票;应用;管理

商业汇票结算方式是企业资金运营中重要的结算手段,特别是央行近几年推出的电子商业汇票,以其特有的优势越来越为广大用户所推崇,逐渐成为最主要的结算方式之一。

一、传统纸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的应用情况

商业汇票在企业中的应用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以下所涉及内容的均特指银行承兑汇票。由于近几年央行采取了紧缩货币政策,传统纸质银行承兑汇票成为企业办理购销业务的最重要的结算手段之一,以其流通性好、背书方便,目前仍在广泛使用。但由于纸质银行承兑汇票在载体方面的局限性,存在较多的风险点:1)银行承兑汇票收取时的风险。企业因销售商品或劳务收取客户签发或背书转让来的银行承兑汇票时,有可能会收到伪造、变造和克隆的银行承兑汇票。2)银行承兑汇票移交和保管时的风险。企业因购买商品或劳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移交给供应商时,会发生银行承兑汇票丢失或毁损风险。银行承兑汇票在保管过程中,因为保管不善有可能发生丢失、损毁和抢盗风险;因为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也有可能发生内外勾结进行舞弊甚至违法犯罪等风险,给公司造成重大财产损失。3)银行承兑汇票背书时的风险。银行承兑汇票背书根据业务的性质可分为背书转让、背书贴现和背书承兑。背书转让指企业因购买商品或劳务将银行承兑汇票背书签章后转让给销售方企业的一种行为。背书贴现是指企业在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前将其背书签章后转让给银行,银行按照一定的贴现利率计算贴现利息,以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的余额付给企业的一种行为。背书承兑也叫承兑收款或委托收款,是指企业一般在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前10天内委托开户银行对承兑银行进行提示付款、办理委托收款的一种行为。三种背书行为中,因存在银行承兑汇票的移动,均存在丢失和毁损的风险;背书时因字迹潦草、签章错误等原因发生退票或被要求出具相关证明,从而产生不能按时付款或收款的风险。在背书转让和背书贴现过程中,还存在承担连带责任的风险。在背书承兑过程中,要在提示付款期内及时将银行承兑汇票移交银行办理委托收款,避免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日不能收到货款的风险。为规避上述各类风险,必须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主要是:1)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银行承兑汇票管理台账,加强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岗位人员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风险意识和管理能力。2)建立和完善银行承兑汇票管理制度。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银行承兑汇票的查验、交接、保管,以及相关岗位设置、保卫和内控措施做详细规范。3)实行银行承兑汇票集中管理。建立票据集中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票据信息录入、汇总、查询、业务审批的网络化管理,同时实行票据实物的集中统一托管。4)对银行承兑汇票视同货币资金进行管理,并纳入现金流量预算。将银行承兑汇票收支与企业的购销政策相结合,在销售收款时,对以银行承兑汇票结算的客户收取贴息。在采购时,将是否接受银行承兑汇票结算在签订合同时予以明确。尽可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最大限度降低资金运营风险。

二、电子商业汇票的优点

为进一步推动国内票据业务和票据市场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于二八年一月决定组织建设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六月正式立项,二九年十月建成投入使用。(1)电子商业汇票的概念。电子商业汇票是出票人以数据电文形式制作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电子商业汇票又分为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和电子商业承兑汇票。与纸质商业汇票相比,电子商业汇票具有以数据电文形式签发、流转,并以电子签名取代实体签章的两个突出特点。本文所探讨的主要是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简称电子票据)。(2)电子商业汇票的优点。电子银行承兑汇票通过采用电子签名和可靠的安全认证机制,能够保证其唯一性、完整性和安全性,降低了票据被克隆、变造、伪造以及丢失、损毁等各种风险;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票、保证、承兑、交付、背书、质押、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等一切票据行为均在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上进行,可大大提升票据流转效率,降低人力及财务成本,有效提升金融和商务效率。传统纸质商业汇票在各个环节存在较多的风险,这些风险都需要高效、全面的日常管理措施予以防范和控制,一旦出现管理疏漏,轻则票款延迟收回,减低资金使用效率,增加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重则难以收回票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相对传统纸质商业汇票,电子商业汇票的主要优势是:电子票据的全部数据由央行管理、电子商业汇票国家处理中心记载和处理,每张电子票据均有长度为30位的、系统唯一的电子票据号码,既能杜绝假票,又节省了查询所需时间和费用。企业持有的电子商业汇票全部托管在本企业的票据账户内,杜绝了票据遗失、损毁的风险,企业不再发生票据保管费用。

三、电子票据应用中的一些问题

尽管电子票据的优势突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还是遇到了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的是个别现象,也有的比较普遍:1)电子票据系统推出时间较短,应用还不够广泛,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企业对该系统的了解和使用有很大差异,造成企业收到电子票据后,对外背书困难,只能持有到期,对企业的资金周转造成负担,这又制约了电子票据系统的进一步推广。2)央行的电子商业票据系统虽然有统一的标准,但由于各家银行网上银行界面不尽相同,在实际操作时存在一定的差异,给企业票据管理人员带来困扰。3)个别银行的电子回单打印系统没有设定打印次数,一旦操作人员重复打印,有可能造成重复记账。4)办理电子票据贴现业务时,票据系统提供的电子回单上只记载票据贴现入账实收金额,不反映贴现利息。办理跨行贴现业务时,个别贴现行甚至不能提供回单。

四、关于电子商业汇票应用的几点建议

第2篇

关键词:商业汇票;管理;集中

受煤炭下游行业低迷影响,煤炭企业货款回收日益困难,回现比例大幅下降,商业汇票大幅增加,管理难度和风险增大。相比资金集中而言,煤炭企业商业汇票集中管理相对滞后,汇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使用效益较低。

一、煤炭企业商业汇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汇票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煤炭企业收到的商业汇票多为煤款,面额较大,与经常性支出金额难以匹配,往往只能坐等托收,背书转让率低,导致商业汇票流转效率低,大量商业汇票闲置。部分商业汇票分散在子分公司,由其自行收支、自行管理,可能造成质押开票时大量保证金滞留在银行,难以统筹安排使用。

(二)汇票信息与流向无法统一掌握。各子分公司自行管理商业汇票时,造成汇票信息分散,集团决策层没有统一的平台了解完整的汇票信息;成员单位对商业汇票风险识别水平有差异,风险控制力差;子分公司在票据融资时直接面对商业银行,对银行的议价能力不高,难以发挥集团整体票据池的规模效应。

二、加强商业汇票集中管控的举措

(一)建立运行创新型商业汇票集中管理模式

以商业汇票信息化平台为基础,采用“信息集中、分散入池、预算控制、额度共享”的集中管理模式。信息集中是指各单位收付商业汇票的信息录入汇票管理系统,集中反映商业汇票现实状态及流转过程;分散入池是指当地和外埠单位按照就近入池原则,将商业汇票委托当地银行管理;预算控制是指将商业汇票纳入资金预算管理,无预算不准对外支付或开具商业汇票;额度共享是指为充分盘活商业汇票资源,实现商业汇票融资,由煤炭企业总部视情况为符合条件的下属单位提供一定额度的商业汇票质押。

(二)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充分利用商业汇票资源

为最大限度利用商业汇票资源,减少资金占用,煤炭企业应优化开票方式的选择顺序:优先选择开具具有银行保贴或可置换功能的商业汇票,其次选择在财务公司开具电子商业汇票,再次选择信用方式在合作银行开具商业汇票,然后选择动态质押方式在合作银行开具商业汇票,最后选择使用财务公司同业质押方式,委托合作银行签发商业汇票。

(三)加强商业汇票集中管理过程的风险控制

1.确定收票范围。收取商业汇票时必须考虑风险因素,优先收取国家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出的商业汇票。

2.严把内部控制。设置专兼职应收商业汇票核算岗位,并按内控要求细分岗位设置,对收票、验票入库、系统信息录入、出入池交接、背书转让、开票、系统状态变更等关键环节实行双人办理、相互牵制的内控措施。

3.严格审查筛查。保证商业汇票来源的合法性和商业汇票实际持票人的一致性,鉴别商业汇票真伪,并定期进行挂失和公示催告筛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日进行商业汇票核对清点,委托合作银行对托管、质押商业汇票进行严格审查。

4.加强信息控制。纸质商业汇票集中信息管理服务,业务量大,商业汇票流转频繁,为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便于核算和集团对商业汇票流转的控制,对商业汇票管理系统进行优化拓展,全流程记录商业汇票从进入到离开的流转情况。与商业汇票合作商业银行进行银企直联,实现商业汇票信息的交互控制。

5.约束银企职责。为明确合作银行、企业在商业汇票合作中的权利、义务,针对不同的汇票业务品种签署合作协议,如:集团商业汇票池协议、商业汇票上门服务协议、商业汇票质押协议、签发商业汇票业务委托协议等,从法律层面控制责任不明的风险。

6.做好对账管理。切实加强商业汇票的对账工作。全面实行商业汇票电子对账,日清月结,确保商业汇票系统信息、实物、财务报表数据三者相符,保证商业汇票实际收支情况与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相符。

(四)分阶段实施商业汇票集中管理

一是先本地后异地。将本区域所属单位持有的商业汇票实现集中管理,将集中的商业汇票统一委托商业银行办理相关业务,利用商业银行的专业优势,平滑新旧模式变动曲线的衔接。待本区域相关试点业务成熟后,再行推广至异地。二是先个体后集团。以独立子公司或分分区域的分子公司为个体,建立独立的商业汇票池,在逐步完善个体商业汇票池的基础上,建立集团性质的商业汇票池,吸收其他分子公司陆续进池。三是先流转后控制。纸质流转控制应先行试验,商业汇票系统二次开发同步进行,将纸质流转控制经验及时反馈到系统二次开发中,为商业汇票信息系统的设计者提供参考,提高新型商业汇票系统的友好性和实用性。

(五)推广财务公司电子商业汇票

财务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获得电子商业汇票的直联行资格,作为直接参与者加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大型煤炭企业一般设立了财务公司,为使财务公司电子商业汇票被市场接受,增加财务公司电子商业汇票的流动性,对外财务公司应通过与知名大银行开展同业合作,申请对财务公司电子商业汇票进行保贴,来解决财务公司电子商业汇票向全国进行推广的瓶颈;对内,财务公司可以通过为各成员单位开具电子商业汇票,使得成员单位之间贸易往来更加便捷,进一步降低结算交易成本,降低财务费用。

作者:王志超 单位: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定义

由于商业汇票具有融资性质和支付功能,近些年来,在制造、批发和零售等行业使用商业汇票的规模越来越大,解决许多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

依据承兑人的不同,商业汇票一般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主要以银行信用为主,由企业出票、银行承兑,安全可靠性高,易于流通,具有汇兑、支付、信用、结算、融资等功能;而商业承兑汇票是企业出票、企业承兑,故其信用低于银行承兑汇票,日常的使用率也不高。二者除了信用差别外,其他相关用途和流程基本相似。

(二)特点

1. 期限长

一般来讲,纸质的商业承兑汇票最长不超过6个月,电子的商业承兑汇票最长不超过一年。

2. 流动性强

《票据法》规定,在汇票到期日之前,可以将汇票背书转让,在背书转让过程中,就算有一手背书是虚伪交易,也不影响善意取得人对票据承兑的权利。

3. 节约资金成本

对于债务人来讲,开具商业汇票就等同于取得了较低利息的短期借款,大大降低了债务人的资本成本,缓解了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局面。基于这些方面,越来越多的客户在大批量购买商品时往往以商业票据的方式进行结算,对于收取商业票据的债权人来讲,这些商业票据不仅会影响企业资金的流动性,而且如果对票据管理不善,还会发生丢失、毁损,给债权公司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商业票据管理的现状

(一)收取商业票据的规模不断扩大

近些年来,各集团企业业务规模不断向外拓展,许多集团企业的融资相对困难,很多公司为了保证业务量的完成,开始放宽收款条件,而具有融资性质和支付功能的商业汇票,被大多集团企业广泛使用,使用的规模和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例如,制造行业某一大型上市集团公司2010~2015年收取的商业汇票数量从200多张上升到2015年的2000多张,银行承兑汇票的金额由1.46亿上升至5.68亿,商业承兑汇票则从2012年的1.34亿迅速上升为2015年的11.58亿,至2015年,收取商业承兑汇票的金额几乎是银行承兑汇票的两倍。归其原因是该公司放宽了收款条件,遵从许多大客户的意愿,开始收取商业承兑汇票导致的。

(二)收取商业票据的审批流程较为复杂

集团公司内部收取商业票据的审批流程一般为:分公司营业员从客户那里取得用于支付货款的商业票据,然后把汇票寄给总公司营业员。如果汇票是按照汇票约定可以收取商业票据的,总公司营业员就可以把商业票据直接交给总公司财务人员,如果合同没有相关约定则需要出具一份报告,由营业部总经理和会计部部长签名。如果报告内容与票据内容相符,票面信息经核对无误后,总公司财务人员将商业票据交给总公司出纳验票及抄通报入账。整个过程相对较为复杂,具体流程图如图1。

三、收取商业票据的风险

(一)票面风险

根据现行流程,集团公司票据票面状况的正式审核,是在总公司财务收到票据后才进行。分公司营业员和总公司营业员一般不检查票面信息是否有误,在实际收票业务中,票面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如背书印章不清晰、背书空白、被背书人书写不规范、背书不连续、骑缝印章不清晰等。遇到这类问题总公司通常有两种解决方案:1.联系分公司,尽快让出现问题的背书人出具相关的证明;2.如不能收取的,直接退给总公司营业员,再退给分公司。

如果是第一种方法,就会大大增加商业票据从增加到入账的时间,尤其是找前几手背书人出具证明,如不顺利,则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另外,原路退回的商业票据在公司内部经过多次转手,也存在丢失的风险。如果是托收时才发现问题,就会面临托收不成功、银行拒绝付款的风险。

(二)票据伪造变造风险

总公司出纳收到商业票据后,会把票据扫描发送到银行查验,银行会发文至开票银行核实票面信息真伪,如回复类似“是我行签发,暂无挂止冻公催,无他查,真伪自辨”,这表明票面信息无误,但仍存在克隆、伪造或变造票据的可能。

(三) 遗失或毁损风险

商业票据的遗失是较严重的问题,这不仅会大大拖延公司的收款进度,增加财务损失,甚至还会面临收不回遗失票据款项的风险。在票据遗失的处理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十五条规定,“票据丧失,失票人可以及时通知票据的付款人挂失止付,但是,未记载付款人或者无法确定付款人及其付款人的票据除外。收到挂失止付通知的付款人,应当暂停支付。失票人应当在通知挂失止付后三日内,也可以在票据丧失后,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V讼”。

实际上,以上每个环节并非都可顺利进行,从众多公司调查发现,走完以上流程,最少需要三到四个月时间,才可能收回遗失票据款项。如果票据丢失,也会产生较大的资金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列举某集团公司的一个小案例:

票据号:××, 出票人:湖南××公司,金额950000元,到期日为2016年4月15日的银行承兑汇票,该票据由于集团公司内部原因而遗失。

该集团公司从准备资料到挂失止付到公示催告期满用了一年时间,公示催告期满后等待法院出具判决书用了半年时间,交给银行托收又用了半年时间,一共用了两年的时间。按照2014年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3%计算收入,也有62700元的利息,再加上法院案件受理费100元和公告费900元以及丢失票据托收银行收取的千分之一的手续费,不考虑其他额外费用,累计起来也是一笔数额不小的损失。计算表如表1所示。

从该案例可以看出,票据丢失所造成的资金时间成本相对较大,并且还存在收不回款项的高风险,因此应当高度重视商业票据在流转时的保管。

四、商业票据的管理建议

(一)加强审核商业票据的培训

商业票据作为一种有价证券,其重要性甚至高于现金等价物,这就要求集团公司内部所有接触商业票据的人员都要具备基本的商业票据知识,在收取客户商业票据以及在公司内部流转时,需要有一定的辨识能力。定期组织相关员工开展有关商业票据知识的培训,加强员工对票据的认识以及加深员工对票据内部流程的了解,强调票据丢失的负面影响,减少因内部疏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辨识商业票据票面要素的基本方法:

1. 商业票据正面的辨识

(1)出票人与收款人的名称、银行账号与开户银行信息齐全,金额大小写一致。

(2)出票人全称和财务专用章上的一致。

(3)银行承兑汇票出票银行在提示承兑出盖章确认承兑,商业承兑汇票则是出票人盖章确认。

2. 商业票据背面的辨识

(1)背书盖章清晰(不模糊、不缺角、不压边)

(2)背书连续

1)无空白背书

2)被背书人栏内的公司名称为下一手公司名称。

3)骑缝章为骑缝章处下一手公司的财务印章。

(3)骑缝章和被背书人名称清晰无误。

(4)无污迹以及任何涂鸦。

如果有不符合以上条件的商业汇票,需要相应的公司出具证明,才能收取商业票据。由于个人疏忽造成票据无法托收及贴现,产生的经济责任,应该追究该员工的工作过失责任。

(二)简化收取流程

简化集团公司内部收取商业票据的审批流程,分公司营业员从客户那里取得用于支付货款的商业票据,不再寄给总公司营业员。而是直接交给分公司财务,让分公司财务与总公司财务对接,财务部门直接对接财务部门,流程和业务都会变得更加顺畅。并且有了分公司财务的初步审核,收取商业票据的风险也会减少一层。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三)提前贴现到期日较长的票据

企业交易收款最有利的就是收取现金,在实际操作中,如果集团公司持有的是距离到期日比较长的票据,要尽量提前贴现。这样不仅仅可以为企业融入资金,提高企业的现金比率,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避免持有期间所面临的各种不确定风险。

(四)增加必要的ERP系统功能与权限

1. 新增票据去向功能

商业票据的遗失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对商业票据的库存管理尤为重要。需要确保每一张票据的去向都是清晰并且有数据可循。库存的商业票据每个月都有进行盘点工作,确保账实相符,但是商业票据的去向管理却有所缺失。若要查找某张商业票据的去向或者做一些票据的统计工作,相对较难。若在ERP系统上设置商业票据去向功能,每当商业票据的状态发生改变时,都可以在上面录入相关信息,如托收、贴现、背书以及退回等。这样非常便于日后票据的查询,同时也可降低票据遗失的风险。

另外,目前商业票据的出票银行信用程度参差不齐,有时候小银行会以各种理由推迟或拒绝付款,基于这种情况可在票据去向内增加商业票据的出票银行信息,统计银行的信用程度,这样就可以做出选择性的指引,少收信用度较低的银行的票据。由此便可以提高集团公司商业票据托收的成功率,减少票据因过期不能托收而产生的额外财务损失。

2. 新增应收票据余额报表请求

目前商业票据的管理主要由相关资金管理岗每月制作excel表格进行账实核对,由于大多数集团公司财务工作实行的是轮岗制度,在交接岗位工作时很有可能因交接不善而发生一些差错或者造成数据的混乱,如果账实核对的数据能与ERP的数据相结合,就能够更精确的管理商业票据。

该请求与ERP的应收会计职责中的应收发票余额报表类似。在应收发票余额报表中,根据公司名称分类汇总,可以清楚的看到哪些是本集团公司已经开发票,还没有收到款项的票据,或者哪些是本集团公司已经收款,还没有开发票的票据。应收票据余额报表如表2所示。

这样,新增的应收票据余额报表便可以与商业票据的去向相结合,实现对商业票据的动态管理,也不会因岗位的调动而造成混乱。如果发现问题便可以及时解决,而不是等到月末才进行票据盘点,大大降低商业票据的管理风险。

(五)商业票据电子化

第4篇

【关键词】 电子商业汇票 ECDS系统 问题 对策

2010年6月28日,经过一年多的立项开发,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终于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广上线运行,全国各主要金融机构均通过直联或间联的方式接入了该系统。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推出,标志着我国商业票据业务进入电子化时代,对降低票据业务风险和成本、促进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的形成,丰富支付结算工具、便利中小企业融资、完善利率生成机制,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概念及特点

电子商业汇票(简称“电子票据”或“电票”)是指出票人依托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以数据电文形式制作的商业汇票,与纸质商业汇票具有相同功能。与传统商业汇票相同,电子票据也分为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和电子商业承兑汇票。

从功能来看,电子票据具有传统纸质商业汇票的所有功能,除此之外,电子票据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优于传统票据。

1、安全性高

电子票据以数据电文取代纸质凭证、以电子签名取代实体签章,使票据业务从手工、传统的操作模式转换到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其签发、流转和结清的现代化操作模式,通过规范各金融机构接入ECDS的接口模式,把各类票据行为的业务处理进行了标准化,彻底杜绝了纸票流通中的假票和克隆票,大大降低了票据操作风险。

2、流通便利

电子票据的签发和流转都通过网络进行,在使用过程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交易资金在途时间大大缩短,资金周转效率明显提高。与传统纸票相比,不但改变了人工传递时间较长的现状,还避免了携带或传递过程中票据遗失的风险。

3、期限和金额限制放宽

电子商业汇票的付款期最长至一年,不但满足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自行调整付款进度的要求,而且还增加票据市场中可交易的票据数量,大大活跃票据市场。票面金额限额从1亿元增加10亿元,大大满足了一些大型企业在发生大额资金支付时的需求。

除了上述三个明显优势外,电票还在填制方式和创新发展空间方面优于传统纸质票据。功能对比详见下表1。

二、票据电子化进程及ECDS系统功能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电子化水平不断提高和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在银行票据业务方面,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都不同程度地实现了电子化,安全性和效率得到极大改善。2007年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的建立,实现了纸质支票处理的部分电子化;2008年,银行本票和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的业务通过小额支付系统进行清算,实现了电子化处理。但是,相对而言,商业汇票的电子化步伐比较滞后,其业务处理基本上采用传统的手工、纸质方式,效率低、风险高,不利于商业汇票的进一步发展。2005年开始,虽然以招商银行为代表的部分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票据电子化和电子票据应用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开发了各自的电子汇票系统,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票据集中登记机制和跨行交易平台,各行的电子票据只能在各行系统内流通,若要跨行流通还必须要转换成纸票,因此业务开展受到了极大限制。

为解决各商业银行自身电子票据系统无法相互连接的难题,进一步推动国内票据业务和票据市场发展,便利企业支付和融资,中国人民银行于2009年10月28日建成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并投入试运行,2010年6月28日正式投产。试运行期间,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处理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共计93448笔,金额3540亿元,初步得到了各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认可,接入金融机构已超过300家。

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由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处理系统、纸质商业汇票登记查询系统和商业汇票转贴现公开报价系统组成。

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处理系统是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核心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为各行客户签发的电子商业汇票实行集中登记存储,并提供互联互通的流通转让平台,实现电子商业汇票出票、承兑、背书、保证、提示付款、追索等业务流程的电子化。同时,与银行、财务公司行内系统及人民银行的现代化支付系统连接,可实现电子商业汇票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等融资交易和提示付款的即时转账结算,同步完成票据融资交易的交割,实现票款对付。

纸质商业汇票登记查询系统是ECDS参与者必须参加的系统,它能够为纸质商业汇票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质押、质押解除、挂失止付等票据行为提供登记查询服务,实现纸质商业汇票票面信息的集中登记存储,便利纸质商业汇票的贴现、质押业务查询。

商业汇票转贴现公开报价系统能够实现电子商业汇票和纸质商业汇票转贴现公开报价,为银行、财务公司进行询价交易提供信息。目前商业汇票转贴现公开报价系统暂未投入使用。

三、电子票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ECDS系统上线一年多以来,各主要金融机构都正在或准备开展这方面的尝试,系统的各项功能也得到了企业用户的初步认可,但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电子票据的普及程度不高

电子票据虽然已经推出一年有余,但从使用主体的普及范围和程度来看,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目前,电子票据主要的使用主体仍然是一些创新意识较好的大型企业(特别是以票据为主要结算方式的汽车生产企业),这些企业率先认识到电子票据的优越之处,首先使用,并要求其下游企业必须使用该结算方式,因此带动了一批中小企业的使用。而如钢铁等很多其他行业的大型厂商,由于尚未认识到电子票据的优势,因此使用意愿不强,而且不愿意接受电子票据,导致其下游客户即使有电票使用意愿也无法实现。

此外,从地域来看,创新意识较强的东部沿海地区对电子票据的接受要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出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意识和由此产生的对传统银票纸质媒介的依赖性,短期内仍不愿意接受电子票据。

2、系统仍需进一步改善

目前,央行ECDS系统的三个功能模块基本上已经能够覆盖电子票据使用者日常票据业务的使用需求,但由于其转贴现报价系统仍未开通,因此,现阶段的转贴现报价仍处于线下询价状态,而与之对应的各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的电票系统的转贴现功能也未完全实现,商业银行在开展电票贴现业务后难以将贴现电票顺利转贴现出去,挤占票据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参与主体开展电票贴现业务的积极性。据统计,从2009年10月28日电票系统试运行到2011年5月31日,全国电票转贴现量仅为1976亿元,不到同期全部票据转贴现量的1%。

此外,尽管ECDS系统为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等接入主体提供了接入端口和接入模式选择,但由于很多中小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使用的软件系统配置较低,无法满足央行的接入要求,因此,接入比率仍然较低。银监会2010对全国96家财务公司的业务调研显示,接入ECDS系统的财务公司仅有58家,覆盖比率仅为六成,远远低于央行全覆盖的要求。而且,虽然ECDS系统允许财务公司通过接入商业银行的模式间接接入央行系统,但商业银行出于自身系统安全考虑,一般不会对财务公司开放核心账务系统,因此财务公司的接入途径只能是选择直联央行系统的模式。

四、促进电子票据业务发展的建议

为全面推广电子票据的使用,促进电票业务的普及,当前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大社会宣传力度

电子票据作为创新产品,从投入使用到被广泛接受需要一个广大使用群体逐步认识的过程。推进电票业务发展,使电票产品尽早为企业单位熟知,不但需要各商业银行对其客户进行引导和讲解,更需要人民银行牵头ECDS各参与主体开展持续的大范围的社会宣传活动,使企业单位明确电票的功能和优势,以及其未来全面替代纸质票据的必然性,从而主动尝试使用电子票据。

2、要求大型企业率先垂范

对处于产业链核心地位的大型企业开展专门指导,必要时可以设定约束性的措施,使大型企业充分认识到开展电子票据业务的重要性,特别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国有大型企业,要率先使用,要产生带头效应,要求与其开展贸易往来的中小企业都使用电票结算方式,通过这些企业带动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电子票据业务的使用。

3、完善ECDS系统功能

当务之急,央行要上线商业汇票转贴现公开报价系统,并将该报价系统和业务处理系统中的转贴现功能模块无缝对接,使转贴现报价和转贴现票款兑付能够在同一平台集中完成。

第5篇

关键词:票据风险;操作风险;电子化管理;知识库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10-0026-03中图分类号:F830.46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ill risks are studied and electronic management model of commercial draft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operation risk knowledge database, so to make up of management absence in bill cases. Based on 5 quarterly data of 7 listed financial banks, operation risks of bill business are identified applying the practical original system.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is approach can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define operation risk steps and their categories exactly, so it is an efficient method to avoid and control the bill operation risk of commercial banks.

Key Words: Bill Risks;Operation Risk; Electronic Management; Knowledge Base

在我国相关金融政策推动下,我国的商业票据市场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1994年到2005年,我国年度票据累计签发量由0.51万亿元增加到4.45万亿元,年均增幅约70%;金融机构年度票据累计贴现额由0.28万亿元增加到6.75万亿元,十几年间增长二十几倍,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有益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由于银行票据业务操作还不规范,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甚至由票据业务引发了大案要案,给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从风险角度来看,票据业务风险主要涉及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随着监管部门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开展,大量案件主要是以操作风险为主的跨区域、长链条、多手法和内外勾结票据案件,危害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

一、票据流转环节中的操作风险分析

票据业务流转环节主要有票据保管领用、出票、承兑、付款、贴现、转贴现等,在这一过程中,操作风险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票据保管领用环节风险

在银行系统,银行承兑汇票是重要空白凭证,向来视同现金管理。《有价单证及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会计(出纳)主管人员每月应至少检查一次有价单证及重要空白凭证库存、保管情况和领用手续,核对账实,并在登记簿作出记录,签章备查。主管行长(主任)对保管的有价单证及重要空白凭证应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办法》第十八条规定:“银行对单位交回的以及停止使用的重要空白凭证应作明显作废标记,造具清单,妥善保管,经主管领导批准后集中销毁。”按此规定,凡作废的票据都应该装订回收,不能流失,但在现实中,这方面的管理往往被忽略,从而成为风险点。

(二)票据承兑环节风险

银行办理承兑业务环节有申请、担保、审查、审批、承兑、承兑后管理等。在这一过程中,以下两个环节是操作风险多发点。

1.客户资格审查

《支付结算办法》第七十六条规定,银行应严格审查承兑汇票出票人的资格,全面调查、了解申请人的信用状况,商誉、履约记录及领导者素质,企业经营状况,企业财务状况,行业状况及前景以及供货方的信用情况等。通过分析,从而来决定是否开立银行承兑汇票并确定承兑的金额以及提交保证金的比率。

2.银行承兑汇票交易的真实贸易背景的核查

《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规定,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的商业汇票,应以真实、合法的商品交易为基础。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银行往往难以核实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出现了大量纯融资性票据,资金没有固定用途,加大了银行对风险的控制难度。对此,银行在具体操作中不能只看企业提供的交易合同和增值税专用发票复印件,应结合企业经营范围、规模和经营特点,特别关注关联方交易、交易金额与企业规模是否相称等。

(三)票据(转)贴现环节风险

在办理贴现业务时,银行一方面要审查票据的款式是否符合人民银行统一规定的式样,票据的法定记载事项是否齐全,各项签章是否符合规定,背书是否有效并连续,期限是否符合规定,同时采用特种K类电报核实票据真伪,或实地核对;另一方面还要审查手续的合法性,包括持票人的商品交易合同、商品收运单据及增值税发票的真实合法性。但从所发生的票据案件中,我们发现往往是某一环节甚至多个环节未能按规定执行。

(四)票据付款环节风险

付款是票据流转的最后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虚假票据是导致案件发生的高风险因素。目前,我国票据印刷质量不稳定,票据印刷厂家过多,各个厂家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给银行工作人员审验票据带来极大困难,也给不法分子利用先进电子技术,伪造票据进行诈骗提供了便利。

二、票据操作风险电子化管理模型

(一)模型建立

本文提出的票据操作风险的电子化管理模型,是在总结票据案件案情规律的基础上,构建以操作风险识别知识库为核心的电子化管理系统原型,并以某省辖内7家股份制银行商业汇票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践。我们将商业汇票操作风险电子化管理模型分为三个阶段:数据收集、基于风险知识库非现场检查和现场检查(如图1)。

第一阶段:数据收集阶段。此阶段主要完成票据的数据录入、格式和逻辑校验,并将整理过的数据统一存储。数据录入主要完成票据承兑、票据贴现和作废票据等要素的收集。格式校验主要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验证数据格式的规范性,减少原始数据录入错误。逻辑校验主要依据逻辑校验规则,结合定期财务报表,验证数据的完备性和真实性,如票号漏报的票据、月度票据余额是否与财务报表一致等。

第二阶段:基于风险知识库的非现场管理阶段。此阶段主要完成票据业务的统计分析来深度认知票据市场微观结构和基于数据库进行挖掘的票据操作风险进行识别,最终形成票据风险分类报告。统计分析主要完成票据业务统计,研究票据业务的基础规律,为确定现场检点提供依据。票据操作风险识别模块,是在由专家在总结相关案例的基础上,形成操作风险知识库,然后结合票据基础数据库,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可能存在的操作风险进行识别,并形成各类风险排查清单。操作风险知识库是实现票据业务电子化管理的核心,是在监管专家总结近期票据案件操作风险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多年工作实践经验积累形成的,知识库“容量”和准确性将直接决定风险识别的结果,本文仅对下表1中的四类票据“操作风险表象”进行识别。

第三阶段:现场检查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现场检查人员,根据统计分析结论和风险排查清单,进行实地检查,通过查阅信贷档案、核对清单等,明确出现差错的深层次原因,最终形成风险提示意见书和现场检查报告,督促被检查行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

(二)结论分析

从实证分析的结果来看,规模较大的银行签发承兑的量相对也较大;从客户结构上看,规模较大银行办理小额承兑业务较多,规模较小银行在票据业务中存在“垒大户”的现象,从贸易背景的角度来讲,金额小额笔数多的承兑票据的贸易背景更加真实,偶发足额承兑票据不真实的可能性较大;规模较小的银行由于谈判能力较弱,承兑业务的保证金比率也相对较低,风险敞口较大,而规模较大的银行办理足额保证金承兑业务的比例较大;在贴现方式上,规模较大的银行更倾向办理直贴业务,而规模较小的银行在转贴业务上处主导地位;从持有期限上讲,规模大的银行往往持有票据到期,而受资金规模的约束,规模小的银行往往是找好转贴现行后,更倾向于“量出而入”,票据持有期限较短;从票据性质来看,规模较小银行签发的融资性票据较多,这些票据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采取支行承兑,通过在信用社进行直贴后,再由分行营业部进行转贴,而承兑、直贴和转贴行为均在一天内完成,这种情况是银行出于规避其内部制度规定,禁止自开自贴的限制,及监管部门对贸易背景真实性现场检查,为企业滚动办理融资性商业汇票业务。

三、政策建议

应用电子化手段,对票据业务操作风险进行管理实践,能准确确定票据操作风险环节和类别,提高了管理效率,是银行业非现场管理的有效手段。然而,囿于现有资源的限制,我们设计的系统仅仅是一个初步探索,因此在今后的管理实践中,还应在如下方面加以改善:

(一)建立统一的票据操作风险管理系统

现有的风险识别系统,仅仅处于手工报送数据,手工编程处理的试验原型阶段,诸多环节仍需要改进。因此建议银行监管部门统一进行规划,建立基于B/S模式的票据管理系统,要求各家银行登记票据的承兑、贴现和作废等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增加票据贸易背景信息,如承兑所附合同、贴现所附增值税发票的信息,为基层行营销人员提供实时的风险提示。

(二)扩大数据报送范围

本文所涉及的票据业务,仅仅涵盖某省股份制银行一年多的数据,由于票据在股份制银行内部流转的情况较少,约有80%以上的票据仅有单方数据,难以通过试验原型系统进行核对。因此,要完成全面的票据业务操作风险核查,需要拓展核查规模,在全省、甚至全国的范围内,按照文中所述方法进行。

(三)补充完善操作风险知识库

知识库的建立,主要靠监管专家的专业知识积累,文中仅对常见的操作风险进行定义,因此需要大量总结票据操作风险特点,大量总结规则,进一步补充操作风险知识库。另外,由于知识库仅能对结构化数据进行识别,对于半结构化或者非结构化票据信息,如贸易合同和企业信息的真实性,仍需要依据现场检查人员的经验进行识别。

参考文献:

[1]戴小平.关于发展我国票据市场若干问题的思考[J].财贸经济,2000,(11).

[2]李东荣,边维刚.中国票据市场发展阶段评价及其矛盾分析[J].金融研究,2000,(8).

[3]秦池江.论票据融资的经济功能与市场地位[J].金融研究,2002,(1).

[4]易树菁.对票据业务监管应重点关注的几个新问题[J].理论观察,2005,(5).

第6篇

近年来,银行承兑汇票已经成为不少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随着票据业务的迅速发展,票据贴现业务成为银行的一个盈利增长点,与此同时,业务中的风险也如影随形,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业务管理中的风险漏洞实施诈骗,给银行造成重大财产损失。为有效防范票据贴现业务中存在的风险,笔者整理出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风险点及防范对策以供参考。

假票风险

假票风险是指通过伪造纸质、签章、金额等要素变造或克隆票据。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制假手段也越来越高明,在缺少先进防伪仪器的情况下,单纯用肉眼判断存在很大的风险性。在办理贴现业务过程中,经常发现经办柜员只是对票据是否曾签发向出票行进行查询,未对票据真实性进行仔细审核。而确保票据的真实性是票据贴现业务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必须提高经办人员的责任心,加强对票据防伪知识的学习。

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防伪标识: 1.微缩文字:银行承兑汇票正面“银行承兑汇票”字样的下划线是由汉语拼音“HUIPIAO”字样组成;透光可见票面中间安全线处有英文字母“PJ”字样。2.水印防伪:透光可见票面分布铜钱和花朵水印。3.油墨防伪:银行承兑汇票正中大写金额线由荧光水溶线组成,在紫外光灯下会有荧光反应,如此处金额被涂改、变造,则会发生变化,线条会消失。4.纸张防伪:在纸张中分布有无色荧光纤维,在紫外光灯下能看到红蓝纤维,可用针挑出;汇票纸张中还加入一种化学元素,如用酸、碱性物质涂改,纸张会变色。5.荧光图案:紫外光灯下可在票面右下角看到清晰的兰花图案,线条纹理清晰,花形美观、逼真。

延付风险

延付风险主要是指贴现行在票据到期时向付款行进行委托收款,因票据上的一些错误(被背书人书写错误,背书人签章模糊,骑缝章不规范等)被退回要求错误责任单位补打证明而导致收款延期,从而给银行造成延误期内资金利息损失的风险。

要预防此类风险,首先,在受理贴现时,对票据要素审核的同时,要对票据的背书进行仔细确认,查看有无“不得转让”“已办理质押”及其他特殊说明,如存在的,一律不得贴现;其次是对存在瑕疵的票据,在办理贴现时,要求客户打好证明,对于拿捏不定是否需要出证明的瑕疵应将存在的瑕疵与承兑人进行沟通,以取得承兑人的认可(对认可人的姓名、联系电话做好记录),避免日后承兑人以此借口延付票款。

公示催告风险

公示催告程序是指人民法院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以公示方式告知并催促不明确的利害关系人在一定期限内申报权利,到期无人申报权利的,则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依法作出除权判决的程序。对于贴现银行来说,这是一种潜在且最难以预计的风险,因为承兑汇票期限一般为6个月,而法院公示催告期一般为60天,往往公示催告期限在承兑汇票到期之前,也就是说贴现银行作为票据权利人要到票据到期向付款行请求付款时才会得知该票据被公示催告过。由于公示催告是在出票行当地法院,对于在异地进行贴现票据的银行很难得知该票据在贴现后是否被公示催告。

要防范此类风险应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要充分了解“公示催告”法律程序,增加信贷人员的法律意识,办理贴现前应对企业提供的交易合同、增值税发票等资料仔细审查,确保交易的真实合法性。2.要经常在中国法院网了解“公示催告”上的信息,特别要关注已贴现票据的出票行所在地的信息。3.在办理贴现前,查询票据是否有挂、止、冻、他查;在办理贴现后,另发一则内容为“该票据已在我行贴现,若之后有挂、止、冻、他查,请告知我行”的查询信息,并留存对方查复信息。4.增加担保。与客户协商签订补充协议并要求提供担保,如出现票据已被催告并付款,且客户无法偿还的,则由担保公司偿还。

操作风险

第7篇

然而,长期以来,纸质票据的低效率流转制约了票据市场发展的广度与深度。2009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建设并投产运行了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电子商业汇票(以下简称电子票据)应运而生,实现了商业汇票业务全流程电子化处理,标志着票据市场发展进入电子化时代。

一、电子票据的特点及优势

电子票据是出票人以数据电文形式制作的,委托付款人见票即付或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电子票据是纸质汇票的继承和发展,其所体现的票据权利义务关系与纸质银行承兑汇票是一致的。与纸质票据相比,电子票据具有以数据电文签发、流转并以电子签名取代实体签章,以网络传输取代人工传递,以计算机录入代替手工书写,从出票、背书、贴现、兑付全过程电子化,大大提高汇票业务的安全性和时效性,有效地克服了纸票操作风险大的缺点,其对于杜绝伪造、变造票据案件,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结算效率、控制融资风险、促进统一票据市场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电子票据业务的发展现状分析

电子票据业务自推广以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2014年我国全年电子票据累计承兑金额30720亿元,同比增长89%,占全部票据比重的13.9%;累计贴现金额15005亿元,同比增长134.3%;累计转贴现金额48069亿元,同比增长146.4%,交易金额(贴现、转贴现)占全部票据的10.4%。

电子票据承兑和交易金额占比显著提升,表明票据市场正逐步进入电子化时代,但这可能是个较为长期的过程。从当前情况看,电子票据交易金额占比仍然低于电子票据承兑金额占比,表明电子票据的流通性尚不及纸质票据。纸质票据仍然是当前票据市场流通的主体,电子票据的发展仍然需要突破一些瓶颈。

三、制约电子票据业务发展的有关因素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现行《票据法》规定,票据在签发、兑付、贴现等环节所记载事项和签章必须是书面形式,它是针对纸质票据的票据行为和法律责任所进行的规范。电子票据业务一旦出现纠纷,将导致相关主体的法律地位及权利义务模糊不清,相关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二)交易主体少

电子票据转贴现渠道不畅影响银行机构推广业务的主动性。由于行内系统建设等原因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机构等地方性银行机构无法接入ECDS,这些银行机构恰为票据转贴现交易活跃机构。

(三)渠道不畅

与纸质票据相比,办理电子票据业务还要求客户自身和交易对手均开通网上银行和电子票据业务,只有企业自身及其上下游企业同时具备应用电子票据的条件和意愿,企业才可能签发或接受电子商业汇票。目前,我国电子票据业务区域发展不均衡,行业较为集中,电子票据流转不畅通,导致企业无法办理电子商业汇票业务。

(四)意愿不强

电子票据从签发、流转各个环节都需要由企业财务人员通过网上银行自行操作,增加了企业财务成本,提高了操作难度。同时与纸质票据相比,办理电子票据业务线下需要向银行提交的纸质材料并未减少。

(五)网上银行安全不容忽视

近年我国发生多起网上银行诈骗案等,使电票安全性受到质疑。

四、推广电子票据业务发展对策

(一)完善相关票据制度,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尽快推动《票据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明确电子票据自签发、流转等各环节参与方的法律责任。

(二)加快金融机构自身系统建设,尽快接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增加转贴现交易主体。

(三)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电子票据业务宣传和推广活动,加大各省市、区域业务推动力度,平衡业务发展,缓解电子票据跨区域流通问题。

(四)通过提供模拟系统或远程指导等方式,让客户进一步了解和熟悉电子票据业务操作,逐步提高企业高管、财务人员对这项业务的认知度。

第8篇

【关键词】银行;贴现;现状;措施

票据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能够实现商品在进行交易时提供便利的、安全的资金支付,票据的使用是取替现金最为简单的支付手段。票据的支付方式既便利,又安全,在商品交易中的作用非常的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资金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因而票据出现了新的职能。资金融通,这种方式是将银行将多余的资金融通、借贷给需要资金的一方,票据贴现是银行的一种融资行为。

一、银行贴票制度的作用

1.告示效果作用,通过告示对中央银行的政策能够得到明确的表明,进而影响到社会公众和商业银行的预期。

2.决定着银行对任何票据的再贴现作用,对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向产生影响。而货币市场的弹性决定着再贴现制度的价值。

3.对银行的超额准备和资金成本产生影响,也对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产生影响,并改变它们的投资和放款活动。

二、现代银行贴现制度的现状分析

1.汇票贴现增加了银行的风险责任

票据审查的真实性的主要风险表现就是票据贴现。票据贴现制度的真实性审查是体现业务的中心环节,保障银行资金安全的前提就是要掌握票据贴现的真实性。通过银行的结算规定,票据的形式只限于系统内票据或电报通过电子网络方式进行查询,无法满足对汇票查询的真实性。目前,我国的实际法律对银行贴现制度的规定,银行在票据贴现是应履行其实质审查的义务。首先,审查交易合同等文件,也对银行的风险排除的作用价值产生怀疑;其次,实时性的审查加强了银行的义务,交易合同的审查银行必须严格的进行,减少银行贴现业务的风险。由于结算的风险存在于票据贴现中。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商业银行汇票在到期后,可以采取委托收款的方式进行结算。在对票据贴现提示承兑时,通过严格的审查,银行会千方百计的退票或拒付,给银行的贴现行为造成垫付资金和收回票款的风险。

2.银行的再贴现制度具有局限性

从货币的供应量的控制来看,银行的再贴现制度的实施并不理想。其一,央行的地位比较被动。商业银行可以决定是否愿意向央行申请贴现甚至贴现的数目,一旦商业银行有其他的途径进行资金的筹借,不再依靠再贴现,这样就会导致央行对货币供应量失去有效的控制;其二,银行再贴现利率是有限的,在社会经济萧条或繁荣的时候,再贴现根本无法阻止或限制商业银行向央行进行借款或再贴现,这一问题也会导致央行对货币供应量失去有效的控制;其三,银行的贴现制度增加了央行的压力,比如大多数的商业银行仍然依靠着央行的再贴现,不仅增加了央行的压力,也减弱了央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

3.在现代银行实施贴现时存在着风险和法理的矛盾

当银行对承兑的汇票贴现时,通过背书的转让才能获取票据,而背书的转让却是回头背书。根据民法原理,由于债务和债权都归为一个人,这样会因为是同一个的原因发生消失。而根据票据法,票据不将债务和债权混为一谈,不会因为票据的债务人成为债权人而消失。背书的转让和背书的回头,它们的法律效力都是相等的,能够有权利证明、权利转移、权利担保的法律效力,背书的回头是背书人也可以将票据进行转让。由于被背书人是原来的票据债务人,再使用票据使其权利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回头背书的债务人成为承兑人时,票据的最终的追索义务人及主票据债务人就是承兑人。因此,在进行票据背书转让时必须是票据未到期时,一旦票据的权利消失,其向他人行使的追索权也会消失。

三、现代银行制度的改进分析

1.因为汇票的无因性是汇票可以进行融资,但我们必须要全面的看待汇票的这个特性。即使汇票一直处于基础交易,对汇票的基础交易也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查。虽然汇票的基础交易在实际操作中略微复杂,但汇票的交易会涉及到贴现与担保抑制的单据活动,商业银行在实施汇票融资时,必须要谨慎的进行审查。而汇票融通的最大参与人就是银行,由于我国的银行地位较为特殊,我们必须重视汇票融通与贴现的风险监控。因此,在完善融资的过程中,保险分险制度与保证金制度必须加强实施,这样就可以科学合理的将汇票融资的风险进行划分,减少了银行的资金风险。同时银行也要规范出票的程序和贴现的制度,避免不合格的票据流通在市场上。

2.汇票融资存在和种类单一的问题。在实践中,大数额的汇票能够融资的一般是远期承兑汇票,我国大量的汇票都是银行承兑汇票。由于商业银行的对承兑汇票的使用较低,二级市场中流传较艰难。大多数的投资者或商人一般都不会做融资担保或买入这些信用度不清楚的商业汇票。因此,建立健全银行的商业信用体系,注重加强信用评级。能够使商业汇票能够更好,更有效的融入到汇票融资的范围内,保障了贴现的安全性,有效的在银行实施贴现制度。

3.市场对票据贴现的需求加大

任何银行或金融机构的票据贴现都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由于银行出票程序和贴现制度的不规范、票据贴现在金融机构的程序复杂,降低银行对票据贴现的成功率。由此,大多数的人会选择民间的票据贴现,这样民间市场上就会流通大量的不正规的票据。为能够稳定票据市场,银行首先要规定票据的出票程序,避免出现瑕疵;其次是建立健全贴现制度,将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