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单元教学设计反思

单元教学设计反思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16 16:24:5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单元教学设计反思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单元教学设计反思

第1篇

以探究为中心

落花有用

科学教育园地中的耕耘者——记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金阊区小学科学教研员吴涧石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讲究课堂提问的技巧

《洗衣服的学问》教学实录与分析

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科学教师教育智慧例谈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概念调查、转化和理解的课堂实践(九)在技能训练中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发展

《轮轴的秘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分析

《奇妙的护身术》教学分析与设计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个着眼点

“画”出来的秘密

《种子的传播》教学实录与反思

让科学教学充满生活情趣

享受科学课

《我们在成长》教学设计

《有趣的呼吸器官》教学设计与反思

《食物的变质》教学设计与分析

教师百花园

该出手时就出手

动手出真知

青春飞扬

课堂讨论的问题设计

《水的浮力》教学实录与反思

《摩擦力的秘密》教学实录与评析

《建桥梁》教学设计及思考

走向科学——教科版《科学》教材八年实验回顾

灵活处理教材

《让灯亮起来》教学片段及反思

实验课不能忽视的三点

例谈实验教学的组织策略

《光与生活》教学片段与反思

《清洁剂的“威力”》课堂实录与反思

浅谈科学课堂上的“现挂”

《奇思妙想——设计篇》教学实录

《奇思妙想——设计篇》教学设计

《住房与材料》单元教学与思考

实验室的使用与管理大家谈

我的教研之路教师百花园

从一场音乐会想到的

试论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实验能力的培养

《光的反射》教学实录与评析

《我们的地球》单元教学与思考

《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教学与思考

《生物与环境》单元教学与思考

《机械与工具》单元教学与思考

也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探究效率低下的原因与改进

科学探究话“六性”

《呼吸与健康》教学谈

《植物的一生》单元教学与思考

与《科学》实验教材共同成长——大象出版社小学科学《教学指南》的使用说明

合作而不是“合座”——合作学习在科学课中的价值体现

《摩擦力的秘密》案例评析

日本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介绍

第2篇

关键词:教学设计;有效性;课堂观察;对话交流;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有效教学是教师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反馈和新的生成(杨贤栋,赵继光,2011)。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是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恰当的教学活动和任务,使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全面发展(康艳,2011)。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达成需要课堂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在探讨如何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中,结合仁爱教育编著的八年级英语Unit3Topic1SectionA&B.的课堂教学的内容呈现,笔者通过与开课老师的对话交流方式,来探讨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方式。(注:A=笔者,B=蔡老师)

一、教学设计特点对话与分析

1.[教学特点1]借助多媒体平台,提供足够的语言输入,通过小组合作,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授课老师通过导入本节课重点“Schoollife”之后,展示在多媒体上的句型及短语,集中呈现星期和课程的相关词汇,让学生根据它们以小组形式进行操练。A:蔡老师,当您让学生操练daysandsubjects这些词及短语的时候,您是怎么想到要把这些句型,特别是提供这么多的有关各种词,呈现在多媒体上呢?B:我们要关注到各种程度的学生,保证有效的语言输入与背景知识,面向全体呈现的时候,特别是英语中下水平的学生,通过激发他们的兴趣,重拾他们英语学习的信心。2.[教学特点2]基于文本,改编综合填空题授课教师根据整个单元的阅读及对话材料设计成不同的综合填空题,让学生根据本单元及本课所学的词块完成所缺的单词:JaneandHelenaretalkingabouttheirfavoriteday.Janelikesverymuchbecauseshehasaclassonthatday.Thestudentsarehavinganclassnow.Theclassisoveratandthenextclassbeginsat.(参考答案:Wednesday,music,English,twentytoeleven,tenfifty)A:您每节课都会针对对话和短文来设计类似的综合填空题吗?为什么?B:课前花些时间,提前提炼文章的结构,再自己编制综合填空题。依据中考大纲对学生的阅读技能的要求,和市中考卷的题型,旨在强化学生的语言适用技能。在课堂中强化任务型阅读及综合填词的技能和方法训练,学生才能从长期的课堂习得中提高语言语用技能。因为语言的学习是一个“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为用而学”的过程。加强词块的学习和巩固,注重培养学生的词块意识,不仅对完成reading板块的教学任务有帮助,从长远来看,对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3.[教学特点3]在师生互动中,不知不觉地对学生进行情感及审美教育。

二、启示与反思

通过对这堂课的观察,以及笔者在课后与授课老师的对话交流,再反思自己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及教学设计,对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点启示。1.教学设计激趣导入,面向全体,提供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考虑各种程度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并提供给他们足够的语言输入量,要特别注意那些英语学困生,考虑到他们,降低难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根据单元话题内容进行优化整合设计,提高课堂效率。基于课本,根据单元及话题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优化课堂设计,向45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效率,是切实推进高效课堂的一项重要措施。3.教学设计,渗透词块理念,强化阅读的技能和方法训练。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可以结合中考题型,设计和实施各种教学活动,渗透词块理念,强化各种技能和方法的训练,让学生在长期的课堂习得中,语言技能的发展和综合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得到提高。4.集体的分工与合作及交流学习,共享和集思广益。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备课组进行磨课和研课,总结出最佳的教学和学习效果。经常组织交流学习,才能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并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师科研理论水平。

三、结束语

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过程中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精神,同时博采众长,做有效教学设计的思考者和实践者,着实地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作者:郑马香 单位:福建省龙岩市长汀三中

参考文献:

[1]谢平.英语阅读课有效教学设计的探讨[J].中学外语教与学,2013,03:31-34.

第3篇

一、教学设计的变化。

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深入钻研教材。更好地发挥教材优势是搞好课改实验的前提。为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实验中,一年级的老师加强了对教学设计的研究。首先依据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们能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明确学段目标,把新课程理念贯穿在各环节中。其次依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语文是一门母语学科,有非常广泛的学习环境和途径。老师们能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接受水平出发,灵活地处理教材,拿出符合学生知识和心理需求的教学设计。再次,依据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北京版实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每单元前的导语提示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要点。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能充分发挥导语的导学功能,从整体上把握单元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针对精读、略读课文在本单元的不同作用,有的放矢地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能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为了呵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富有个性的经验。以学定教。课堂上,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灵性的闪动,注重预先设计的同时,更注重把握课堂上生成的知识,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抓住契机引导、拓展并及时地进行课后反思,不断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

二、课程改革中评价方式的变化

也是制约课改能否顺利进行的瓶颈。为实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目标,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一年的实验过程中,认真研究,积极探索,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做了尝试。

1.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过于注重期末检测评价的弊端,针对以往评价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评价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了日常评价,体现了动态的评价管理。评价内容上,分为平时的形成性评价、期末测试终结性评价。

2.实现评价方法多元化。关注学生个体。

第4篇

关键词: TFU教学模式 初中英语教学 教学设计

“为理解的教学(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简称TFU)”是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零项目研究人员和教育学者于1989-1996年开发出的一种理解教学模式,用于课程及教学的设计、修改和审核,以帮助学习者增强理解。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学的本质,引导教师积极思考教学的目的和方式,最终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此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英语专业教师课堂设计的能力,帮助学习者增强对语言学习的理解,实践效果颇佳。本研究旨在讨论该研究成果在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一、 TFU教学模式的组成部分

根据WIDE WORLD对TFU教学模式的相关表述, TFU教学模式有四个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分别是启发性论题(Generative Topics)、 理解目标(Understanding Goals)、 理解活动(Understanding Performances)和持续性评价(Ongoing Assessment)。 这四个组成部分恰好对应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所需要思考的四个基本的教学要素: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在“为理解的教学”模式中,对每个组成部分的界定都有科学具体的标准,这些理论基础可以帮助教师开展合理的教学设计,反思教学设计中不合理的部分,避免教学设计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 TFU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TFU教学模式是一种设计理念,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才会真正理解并应用它。以下是笔者采录到的运用TFU教学模式的范例,由此可进一步了解TFU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该教学设计活动中,教师选取了“评价周围流行或熟悉的事物”作为启发性论题。“评价事物”是本单元的一条主线,学生可以利用自身的经验和体验进行交流,对学生和教师都有吸引力,因此这是一个好的切入点。

启发性论题只是启发学习者进行理解活动的开端,但作为教师,学习要达到的目标是必须清晰可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确立了4个单元教学理解目标。理解目标是以陈述句或问句的形式提出的,非常具体明确,分课时目标和整体目标要具有连贯性、整体一致性,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习者是可以达成整体目标的。

理解活动是根据某一单元或课程的进展设计一系列难度递进的活动,这些活动需要学习者定期地、积极地、有创见地使用需理解的理论和概念。在本单元的6个理解活动中,有1个初级理解活动,3个指导下探究理解活动,2个终极理解活动,活动的层次性明显,由浅入深,规定的标准具体,易于老师和学生进行操作。如要求学生阅读调查报告并总结调查报告的写作特点,学生很容易观察到调查报告的时态、首尾句的不同。在下一个理解活动中,这些写作特点就成为评价学生写调查报告的标准。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利于学生深层次的理解。

持续性评价是学习者持续得到反馈学习信息的过程。在理解过程中,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想法并及时与他们交流,使学生明白自身与目标的差距并有努力方向。在整个持续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多个评价角度来实现形成性评价。例如学习者在用目标语进行两人对话时,评价角度可以是目标语是否得到恰当使用,能否实现真实交际;在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现场采访时,以及最后形成调查报告在小组间进行展示时,评价角度可以是:调查问卷的设置是否合理;能否恰当运用目标语言进行采访;调查报告的书写是否规范等。总之,在持续性评价中,学习者得到的反馈是发生在学习过程中而不是一个总结性的考试或评语。通过评估学生在每一个理解活动中达到的理解水平来帮助学习者在整个单元中逐渐达成一个或多个理解目标。

三、 TFU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实践意义

初中英语教材采取单元话题式编排,话题涉及广泛,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不知道该如何合理使用教材。在课堂上很容易出现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偏离、课时目标与单元目标不够一致的情况,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因此,为了理解的教学模式对英语教学尤为重要。首先,“为理解的教学”的教学模式,考验了教师对所教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借鉴哈佛TFU教学模式,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应该考虑: ① 教学的层次,应该是先整体后局部,先要熟悉三年的教材及学科教学要求,然后结合所教年级和教材进行总体规划,最后再具体到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在课时目标中再分别设置清晰的分目标; ② 教学方法和评价,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不仅要注重知识内容,还应注重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等。其次,“为理解的教学”的教学模式,考验了教师教学的艺术。教学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要在备课时“有意设计”,在课堂上“无意呈现”,让学生在各个环节的教学中吸收,消化,最后转化为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蓓玉,胡航,姜琴,等.为了理解的教学[J].教师教育研究,2008(1):74-78.

2. 尹睿,谢幼如.网络课程建设与实施问题的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4(9):40-43.

3. 许雪梅,陈珍国.美国哈佛TFU网络课程的研究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7(3):23-25.

第5篇

说起“高效课堂”,在现今的中国教育界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众说纷纭。而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山东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江苏“洋思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的“336模式”。细究这些模式,无一例外都加大了对课堂环节的重视。而我的理解: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单位时间和空间里,将教学效果最大化和最优化的过程。

我从优化教学设计入手,从教学设计到实施落实“六环”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再对每一个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听课、评课总结其高效之处及存在问题,深化教学反思提升教师自身素质,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改变学生学习习惯。通过一些探索和实践,就如何优化教学环节,构建高效课堂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找到了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课前:重点定位过高。部分教师忽视了对《课标》与《新课标教学要求》的认真学习与细心研究,教学设计时拔高教学要求、增加教学内容也就随处可见。在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育思想仍以传授、灌输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学目标以大纲和教材规定了的目标为目标。

2.课堂:重教学内容传授,轻学习方法指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重教学内容传授轻学习方法”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仍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仍把学生看作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教学过程程序化、机械化,教师依然扮演着主体地位,教学手段单一、陈旧。

3.课后: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没有写教学反思的习惯,即是部分教师有反思的习惯也仅限于口头反思,不做反思记录。教案中的反思了了几句,并且课课几乎一样,短短几句也不能写出教学的得与失及改进方法,只是为了应付学校领导的检查。反思不能起到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的作用。

二、优化教学环节的有效策略

1.加强业务学习,提升教师素养

为全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全体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改进,在改进中前进。因此,全体教师要加强自修,围绕自身专业和兴趣,博采众长,加大“才、情、学、识”的积淀;积极学习并领新课程理念,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唯有教师自觉学习、不断精进,转变才能实现,因为“人是可以改变的,具有可塑性,但是要靠自己”。

2.建立“三段六环导学”模式

“三段”指围绕课堂中心,为落实“先学后教”,强调三个阶段:课前师生准备、课堂导学互动、课后巩固反思。意在突出课堂中心,但不局限在课堂,课前师生的准备和课后师生的自我反思、自我完善都是课堂的必要延伸。从学生主体角度看:课前,学生借助教师指导进行自主学习是课堂师生互动的必要前提;课后,学生通过拓展练习延伸巩固课堂成果、通过反思总结提升,是促成下一次互动的基础。从教师主导角度看:课前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堂上千方百计搞活气氛;课后教师个体反思精进,日积月累渐成风格,是教师成就自我、成就学生的有效途径。

“六环”指强调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应具备的六个基本环节(既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师导生学,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突破疑难;达标检测,反馈小结;布置作业,拓展提高。)但并不是教学活动先后顺序的硬性规定,教师个体在遵循保证基本环节齐备的原则下,可以灵活变通。“六环”意在通过具体环节的要求,以实现师生、生生的高效互动。在长期的“六环”教学模式的练习中,达到“三个转变”即课堂教学要变注入式教学为问题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情意培养并重。但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以上各环节可做灵活的调动,不能每节课都去死套这个模式,一味的去死套这个模式会把自主学习的新课改模式推向疆死化、模式化。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课堂 教学 活力新课堂 构建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较,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了极大的转变:以往的课堂教学目标,更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要求,重视知识的继承,但没有提及科学探究,也没有强调学习过程:《标准》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培养目标”定位,在目标上涵盖了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过程与方法,科学观,科学品质等构成科学素质的主要成分。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确定教学目标是目标教学的主要环节,具体做法是;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情况对每一知识要点、要求掌握的程度都用行为性动词进行具体描述,贴近生活。它是教与学双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以后,就会激发学习动机,再借助琅琅上口的歌诀,促使自己运用达到目标[1]。

一、初中活力新课堂教学设计的特点

1.理论性

教学设计必须依据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对教学过程的诸要素的组合进行优化,体现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的相互作用,以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系统性

教学设计是一个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媒体、方法、评价等诸多要素的系统。教学设计必须运用系统方法,从教学过程的整体功能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以促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3.差异性

教学设计以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来确定学习者的需求和教学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4.层次性

教学设计要有层次性。如一门课程、一个学年、一个单元、一个课时,都应该有相应的教学设计。对教师而言,单元、课时的教学设计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进行主动、持续及审慎的反思、批判与检讨的检思历程,用来解决问题或提升教学品质,并藉由不断地反思思考,最终形成具有反思能力且更具专业性的教育人员。合适的引导与管理,及适当思考空间,经由师生与同侪的动态互动过程,建立独立自主的人格[2]。

5.预期性

教学设计对教学活动来说,具有预期性。没有预设目标和过程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二、初中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课程教学上,教师比较注重课堂上的教学过程,而忽视了课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果单单只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言传身教是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习到有用的知识的,因此要正确设置课程内容,学生要积极地在有限的课程设置的情况下,多加强课外的学习,才有保障学习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2.教学方法陈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应试教学的影响下,采取以教师满堂灌为主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这样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枯燥无味,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3]。

3.互动式教学缺乏

由于教师教学水平和素质因素,使得互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较少,在课堂上很难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导致学生不能正确地面对自己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在参与课堂活动时显示出不够积极地态度[4]。在为期一年的实践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配合教师,提高了课堂的教育教学实效性,同时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良好学习习惯、科学思维方法、探究的兴趣、较强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反过来也推动了教师在教学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学呈现师生互动,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良好态势。

三、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活力新课堂的构建

课堂教学不是教学设计的终点,教学后的反思能够使教师发现教学设计及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教学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创设学习情境

所谓学习情境,是指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背景环境或活动,其中蕴含着与实际问题和当前学习内容相联系的学习材料。其特点和功能是能够激发和推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以及情感活动。

研究表明,良好的情境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不良的情境会使人难以集中注意力,从而干扰认知过程,降低智力活动的水平。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非常重要。因此,精心课堂设计,能在带给学生惊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时,促进学生建构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设计有效提问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徒劳的问题,另一类是重要的问题,而区别二者的标志就是看问题是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思考。设计的问题应在学生“应发而未发”之间,在“似懂与非懂”之间,在学生的思维卡壳之处。教师要设计启发式的提问,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价值,并进入解决问题的思考状态。

3.组织探究与交流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和认识、解决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初中活力新课堂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能力的要素概括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八个方面。教师可将探究与交流的组织划分为五个阶段:让学生接触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认识情境材料中的某个概念或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鼓励学生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探究形成结论、反思与评价。

四、结论

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拘泥于教学设计,被教学设计束缚了手脚,而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在对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变化综合把握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判断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陈锁明. 重构“新课堂”:从“教堂”回归“学堂”[J]. 中小学管理,2014,07:331-333.

[2]李虹. 交流与互动打造中学英语活力新课堂[J]. 赤子(中旬),2013,11:136-138.

第7篇

教学设计思路:

    《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溶解单元从观察比较食盐和砂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作为本单元的第四课时,意在指导学生根据问题讨论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并通过对“5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一问题的自主研究活动,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同时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

    本课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食盐在水里能无限溶解吗?这是学生们在观察了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探究过食盐在水中怎样溶解得快之后常会提出的问题。那么,一杯水里究竟能溶解多少食盐呢?这就是本课第二部分要重点探究的问题。第二部分:一杯水里究竟能溶解多少食盐?学生们两人一组在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一份简单的研究计划。随后,各小组一边实验,一边做活动记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在班上交流研究结果。

    本课没有什么知识难点,操作技能也比较简单。我的设想是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研究活动过程。

教学反思:

一、 这节课的研究问题不是由我生硬地提出而是创设情景以演示实验和谈话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验主动的去发现问题,想要亲自动手研究的问题,这样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其实让学生真正科学地经历过程并非易事,学生在课堂热热闹闹地活动起来,并不等同于真正的科学探究过程,有形无神的活动不是我们所倡导的,关键是看你的教学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发挥作用,并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自身行为的主导者、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人,无论得到的答案是对或错,都应当是调查研究的结果。我这节课的设计正是给学生大量的时间一勺一勺的加食盐,边搅拌、边观察、边记录,让学生真正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三、这节课设计时没有告诉学生应该用什么方法研究,具体怎样操作,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只提出了50毫升的条件,怎样制定研究计划都交给学生充分讨论。这给学生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提供创造空间。

第8篇

一、空间集备定位:真正实现集体备课范式转型

在传统的集体备课过程中,存在着组织上、操作上、效果上不尽人意的情况,使集体备课成为鸡肋。针对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依托世界大学城云平台,充分发挥其模块(如读世界、博客、群组交流等)优势,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具体地讲,就是在大学城云平台空间中,充分发挥平台教研的自主性、互动性、民主性、开放性等特点,坚持“求异——求同——求异”的螺旋上升式集体教研思路,同中求异、异中寻同,打造教师个人精品课堂,从而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真正实现教研的均衡发展。

大学城云平台教研的优势:一是在活动的组织上,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只要确定好集体备课主题,可以采取集中与分散等多种形式,为教师自主性教研活动提供了更大的可能;二是在活动的内容上,可以是单元教学设计式的群组交流,可以是网络课堂的共同研讨,可以是针对热点难点问题的质疑问答,改变传统只采用现场研讨的单一模式,避免了研讨视野不开阔,研讨形式不丰富等问题的出现,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三是活动的效果上,利用大学城云平台,可以随时调取网络中的信息,补充自己的教研思考,从网上获取教学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和处理信息,这种做法可以让教研变得更加时尚。通过云平台教研,既解决了一线教学的困惑,也有利于教师发表真实的言论,对学科教研的良性发展、提高老师教科研能力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二、空间集备网络:全面构建互动集体备课空间

为充分发挥世界大学城云平台空间优势,依托教育云平台,从“教师个人——备课组——共同体——县教研员”四个层面分别设置相关集体备课平台模块,实现集体备课模块网络化,真正实现了“内联外引,强强互动”的集体备课流程。

1.教师课程模块

“教师课程模块”是在世界大学城个人首页设置的课程模块,主要包括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总结、教学设计、单元检测、作业布置等内容。教师课程模块内容主要展示集体备课初级设计或最终成果。在课程模块中,要求教师建立完整的课程资料库,充分展示集体备课的成果,真正实现省时高效、资源共享的目标,让老师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中去。

2.群组交流模块

要求以备课组为基准建立集备交流群,分年级、学科建立,每个教师可自由地、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教育教学心得,展示教学教研成果,开展对话交流。备课组长要以交流群组为平台,主动提出集备要求、思路等,同时定期总结先进的教学经验,不断引领群组进行创新性研究。

3.共同体教研平台

集体备课要谋求质的突破,就要突破校际之间的篱笆,建立校际联研共同体。在共同体内依托大学城“读世界”等模块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实现城乡教育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使城乡教育资源全方位共享,教育公平更加划一。

4.县教研员平台

为充分发挥县教研员的引领作用,县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均有世界大学城个人空间。个人空间内容包括对相关学科的指导意见、教研活动计划总结、素质教育新观念等,自己制作或推荐相关教学课件、教学设计以及日常教研工作中积累的教研素材等,为基层教师提供示范。

三、空间集备实施:积极创建菜单式集体备课模式

空间教研意在关注教师的差异:一方面指不同教师之间由于业务水平不同而造成的差异,体现在课堂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上。另一方面指同一位教师对同一个问题的多次不同的思考而造成的差异。空间教研不受时间、地点和人员的限制,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提供了条件,更好地解决了集体备课中倡导的“求异——求同——求异”的螺旋上升式集体备课思路,为促进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基础。

1.调研分析,确定集备主题

在传统的教研观念中,集体备课受时空限制,要么窄化研讨内容,把集体备课内容局限于自己在网络中搜索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要么泛化研讨内容,教研活动无主题、无序列,只是走形式,造成活动低效。

为此,我们在开展教研活动的时候,要求以备课组为单位选好主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单元教学设计研讨型,对单元教学设计中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重点研讨,关注中观教学,突出单元教学流程的设计;二是课时教学设计剖析型,确定课时教学设计中的三点:疑点、重点与难点,搜集整理,注重微观设计,确定研讨主题;三是教学反思梳理型,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创新进行反思,发掘高效课堂的构建规律。还有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确定相关其它类型,教学主题的确立,有效地保证了集体备课的效果。

2.细化目标,形成集备菜单

备课组长依据成员实际情况确定教研主题后,在个人云空间主页备课组教研交流模块中细化教研主题,让不同成员从多层角度进行准备,形成教研菜单。教研菜单的形成主要优势在于明确备课组成员的研讨目标,注重教师个性化的思考,加强了备课组力量的整合,可以有效地发挥集体团结协作,有利于共同提升。

3.在线集备,打造集备精品

依据集备菜单,备课组成员自主开展相关活动,依据备课组要求做好研讨准备。针对不同的集备主题,在线研讨的侧重点也有不同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协同编辑型。以云平台读世界为依托开展相关教研活动。读世界是一个“由一个人创建课题,多人协同编辑管理”,基于web2.0技术的资源汇聚版块,协同编辑主要面对教学设计类研究主题,有利于真正实现“个人备课——协同二备——个性化备课”的集体备课流程。

二是跟帖研讨型。以大学城相关模块为依托,备课组成员从不同角度对研讨主题进行对话思考。参与备课的骨干教师可以围绕某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研讨活动,以便大家拓宽思路、抓住重点、把握关键、提升效果。

云空间条件下的集体备课从操作的层面分为“集体一备”、“集体二备”和“个体三备”三个阶段。

集体一备:集体备课以每周一次,每次两到三节课为宜。主备人按照规划,事先布置参备老师“集体一备”。

集体二备:主备人上传自己所备内容,然后大家提建议,并进行补充和讨论,几个来回后文本的解读将更加明晰而有深度,问题的设计将更趋合理和巧妙,教法学法的选择则更接近学生的认知,检测练习的设计更具科学性、层次性、递进性。网络条件下可以实现不见面的集体二备,备课组二备时大家统一上线,这样备课更容易形成你来我往的对话景观,能对问题做更深入的探讨,课堂魔方上提出的问题更容易保留,可供大家进行长时间思索。

个体三备:每一位老师,从集体一备中全面了解文本并有了初步教学设计;在集体二备中深入了解了文本,并不断修正自己的教案。接下来就要通过个体三备形成个性化的教案。老师可根据自已面对的学情、教学要求、自己的教学风格等,对集体教案进行再一次备课修订,形成集众家之长又兼有自己个性特色的个人教案,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以便更好地促进教学。个体三备是集体备课的“果”,这个环节的关键点是对共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使自己的教学既充满集体智慧,又体现个人风格,实现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

在集体备课在线研讨时,要注意相关问题:一是注重发言质量。备课组成员内研讨时要有问题质疑,有综合评价,有反思提升等,不能研讨简单化,影响研讨效果。二是注重问题整改。研讨的目的不在于发现问题,而在于解决问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每位教师提出个人见解,并进行充分讨论研究,最终设计出整个备课组的预案,然后教师在预案的指导下组织各自的课堂教学。

4.透视课堂,形成集备反思

在云平台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倡导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不是为了建立统一的教案,集体备课主要指对设计过程、难点透视、问题解决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不拘泥于设计的完全相同。要求教师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选择,提倡进行整合与块状设计,体现个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