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27 14:59: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执行力培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在执行力研究的浪潮中,国内的企业执行了这样那样的措施,为什么还是达不到很多企业领导者的期望?先看看很多领导者的观点:
1、 执行力低是因为员工的执行能力低
这个观点相当普遍!
很多企业的领导者习惯性地停留在员工执行能力的关注上,认为员工个体的执行能力低下,带来企业执行力的低下,并没用认识到员工个体执行力低下除了个体能力的问题,还有更大更重要的根源在于企业执行系统不健全。只有建立了合理的执行系统,企业各个层级的员工个体执行力的发挥才有了基本的保障
2、 执行力只要领导短期内抓一下就可以
很多管理者把执行力建设当成短期的工作,没有作为重要问题来持久关注,也没有长期建设的计划,因此导致执行的效果时好时坏,下属的执行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3、 领导者重视相马,不重视赛马
海尔用人的观点是“赛马不相马”。而我们很多领导者认为只要找到执行力强的人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其实不然。因为执行力强与不强不是“相马”能得出的,关键还在于“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才知道。
同时有了执行力强的员工,不一定执行就能到位。人不是机器,同样的人在不同的环境或者不同的心态下执行的效果是不同的,千里马并不见得就能日日行千里。
4、 有战略,却没有执行标准;有标准,却没有过程管理
余世维博士讲过:“战略讲的漂亮没有用,问题是能不能有效执行;光是执行也没有用,重点是有没有偏差或出轨脱钩”。
很多管理者大手一挥说:“你只要给我结果,我不管你的过程”。
很多管理者把执行力挂在嘴边,放在会议桌上。散了会员工还是心里朦朦胧胧,或者两眼一摸黑。
管理者没有明确量化的要求,或者没有过程的跟踪和辅导,最后导致员工无法获取完整的信息,没有方向感。同时管理层无法获取一线员工的动态,造成企业内部沟通协调的脱节,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沟通的层面,自然导致执行力低下。
5、 企业重视培训,不重视培养
很多企业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员工培训,只为能提高员工执行力的目的。但是大多的培训流于形式,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课程设计的不合理,更多的是培训没有和培养结合起来。知识停留在理论或者概念上,员工没有去实践,或者企业没有提供实践的机会与平台,或者实践了没有及时总结深化,因此无法形成真正的能力。
纵观以上诸种表现,若以“盲人摸象”的方式待之,必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医得了你的身,医不了你的命”。然而深入探究个中原因,我认为现在很多企业在执行力提升的工作中,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走入了缺乏系统性考量的误区。
根本的问题在于:缺乏执行系统的建设
企业的执行系统在营销管理系统中表现最为突出,因此在对某企业营销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建设过程中,我们总结得出:
企业执行系统就如一幢大楼,从地基、框架到砖瓦,包含三大层面,缺少一个环节都无法成就完整的执行系统大厦。
首先,合理的人力资源系统是执行系统的根本
很多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看法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层次上,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求企业更多的重视人才能力和潜力发挥。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人在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后,都有发挥能力、自我实现、获取尊重的需求。而很多企业倒是喜欢“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思想”,连基本合理的薪酬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都没有,何谈员工能自动自发的工作,何谈执行能够到位?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W啤酒公司为了体现薪酬设计的人性化,在终端铺货的第二个月针对业务员薪资体系调整如下:凡销售公司生产的任一规格和档次的啤酒,1500件以下都享受600元/月的底薪保障,超过1500件,超出部分单件提成0.4元。此薪资体系调整后,令人奇怪的是销售量不升反降,目标达成更是无从提起。经过仔细分析后才知道,由于1500件的目标量很难完成,销售1499件和销售1000件、500件的结果一样,都是600元工资。因此,业务员一看完不成1500件,拿不到提成,便纷纷放弃向上冲的机会,任市场自然销售;同时,不分产品档次、价位的销售提成考核方式,也让业务员一味地推销便宜、好卖的低价位品类,致使产品结构失调,利润率下降,从而使销售目标和利润目标双双失利,并出现业务人员普遍的不满情绪。
合理的薪酬制度让人振奋,而不合理的薪酬制度则让人消沉。可见,薪酬考核体系的设计相当重要,合理的、富有竞争力的薪酬考核体系才是激发员工达成目标的原动力,是企业形成真正人力资源系统的基础,更是发挥真正的执行力的根本。
第二,合理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是企业执行系统的保障
两个问题:
第一, 组织机构的设计是否合理,企业内部流程是否高效,是否能保障企业整体战斗力的发挥?
第二, 组织内各团队和个人的职责、效能和创造性是否得到完全的发挥?
现代的企业在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的设计上基本趋向合理,但是也同时存在一个现象,那就是中层管理越来越失落?而恰恰是因为中层职能和效率的发挥不充分或不到位,是企业执行系统无法形成合力,严重影响企业执行能力的发挥。
以球队为例:
一个球队有一流的球员、一流的场地、一流的激励措施等等条件,战绩却每况愈下,为什么?根本在于缺乏一流的教练!
而很多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并不能担当“教练”的职责,仅仅担当高层和基层的“传话筒”角色。究其原因除了是企业缺乏合理的执行系统外,在职责设计上的不合理和管理授权上的缺失也是重要原因。
如果我们的中层管理者能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相信团队的执行力必然有大的改观:
1、 团队人员合理配置,职责分明
2、 有明确的、可行的目标和计划
3、 充分的、明确的、有效的授权
4、 过程管理(积极的追踪、监督、辅导和总结)
5、 执行绩效考核,奖罚分明,有效激励
6、 合理的、高效的会议管理
7、 时刻保持对团队内各项工作的掌控力
8、 对上司积极反馈,和下属沟通顺畅
9、 对下属持续训练,并明确培养的计划
10、 坚持自我学习和提升,优化工作流程
关键词:细化管理 机制建设 组织培训 方法途径
1.现实工作中班组长执行力的现状
1.1贯彻上级精神打折扣,有章不循,对待安全怀有侥幸心理;港口生产经过多年的管理运行,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教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着每个人的工作行为,虽然这些规程、制度和标准健全完善,但是有章不循、有矩不依的现象依然存在,例如:无票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等,而由此所引发的事故也时有发生。
1.2班组内部管理失控,缺乏细化管理;班组管理包括安全管理、日常生产管理、后勤管理和民主管理等方面,而通常这些管理工作都是由班组长负责,交由班组成员执行,虽然这些都是一些基础工作,但是管理内部失控现象依然存在。
1.3班组缺乏凝聚力,作风拖沓, 组织涣散;没有执行力的班组表现为人心涣散,纪律松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具体表现在班组长思想麻木,没有干事业的激情,缺乏源动力,尤其是一些年龄大的班组长,总是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没有责任心,得过且过,对上级安排的工作视而不见或熟视无睹。
2.班组长执行力欠缺的原因
2.1班组长执行力意识较差;由于知识结构、文化层次、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原因,班组长对执行力、执行文化缺乏深度认识或者只停留在模糊阶段, 对个人执行力或班组整体执行力与企业的关系不关心、不考虑, 对执行力的提高不主动、不积极。
2.2班组长及班组成员的流动性较差;港口轮岗制脱节,造成了思想的守旧,以致抱残守缺的情况严重,对待班组工作是一种长期循规蹈矩的生产活动,本身较为枯燥乏味,如果再缺乏责任心,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烦恼也时而被带进本职工作中, 影响到工作的规范性开展。
2.3班组长的交流与沟通能力;班组长日常沟通能力,了解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及实施步骤,获取最新的管理信息问题,如与其他班组长沟通,互通有无,交换工作经验及对每一项任务的看法和做法;与班组成员沟通,了解其工作、生活、家庭方面的困难、需求以及对本班组的建设性意见。
2.4班组长教育与培训;班组长作为引领班组的中坚力量,班组长的培训需求存在与实际脱节,没有做到“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培训内容没有能够针对班组长的现有岗位需要以及未来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造成了培训工作夸夸其谈、浮漂应付的现象。
3.班组长教育培训的有效方式
3.1学习型班组长培训的针对性;创新培训需要三个理念:一是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使人才资源的优势通过班组长培训转化为企业创新发展的优势;二是树立班组长培训的投入是效益投入的理念,加大培训投入力度;三是树立班组长全方位培训学习的理念,使班组长知识结构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
3.2创新班组长培训的内容;创新培训内容,要围绕企业目标和中心工作,以需求为导向,科学设置班组长培训的内容,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找准“供”与“需”的结合点。培训形式,坚持多渠道、多形式、个性化,可增强培训过程中“教”、“学”双方之间的互动性,如班组长培训可采用了理论学习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内容突现了“量身定制”的原则。
3.3拓展学习型班组长培训的梯队延伸效应;要树立“以培训促进发展,以培训带动班组成为优秀团队”的理念,通过班组长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带动员工队伍建设,提升员工学习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学习和工作不能截然分开,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要引导员工树立“读书、思考、实践、总结”全新的学习理念。
4.持续提高班组长执行力的途径
4.1加快制度建设, 明确班组长执行力标准;班组长的执行力很大程度上就是落实班组内部一整套规章制度的能力。因此,要建立健全班组内部一整套规章制度,使之达到班组内部岗位分工明确、流程衔接紧密、岗位职责清晰、作业操作规范,建设这样一套制度需要坚持自下而上的原则。
4.2建立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有效地监督考核机制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建立班组建设领导考核小组, 在明确班组管理职责的基础上,以提高执行力为重点, 制定实施各班组长执行力建设工作考核管理办法, 把班组长执行力建设列入部门业绩考核, 增强部门和班组成员抓执行力的责任感。
4.3加强班组作风建设, 塑造企业执行力文化;执行力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转变工作作风,塑造良好的执行力文化,将极大地提高班组长执行力。
4.4提高班组长素养, 打造一流的执行团队;一个班组的执行力如何, 班组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将班组长培养成一支思想文化素质高、 基本管理技能精、综合业务水平强的骨干队伍。只有班组长自身业务精, 才能带队伍, 才能带出执行力强的队伍,通过班组长自身的示范和榜样作用, 把自己过硬的技术和作风潜移默化地传导到班组成员身上, 从而提升班组整体的执行力。
基于以上所述,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针对班组长培训和执行力的现状,加强班组的体制建设,建立完整的班组管理模式,加强团队建设,增强班组管理的系统性和执行性,有序地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基层管理人员,增强企业管理效率,推动企业不断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学习型班组创建指导读本》,2005.7
[2]《知识型职工培训读本》,2005.7
执行力的定义很简单,就是按质按量、不折不扣的完成工作任务。这是执行力最简单也是最精辟的解释。但是正是这么简单的执行力,却是很多个人、团队、企业所欠缺或者说是不完备的。下面我就从提升个人执行力方面谈一谈几点看法。
一、个人执行力是指每一单个的人把上级的命令和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没有任何借口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能力。团队执行力是指一个团队把战略决策持续转化成结果的满意度、精确度、速度,它是一项系统工程,表现出来的就是整个团队的战斗力、竞争力和凝聚力。一个优秀的员工从不在遇到困难时寻找任何借口,而是努力寻求办法解决问题,从而出色完成任务。要提升执行力,就必须学会在遇到阻碍时不找借口而是积极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摒弃囫囵吞枣式的盲目执行。有些员工把简单重复上级团组织的文件和讲话精神看着是贯彻执行,好像是上级组织的文件和讲话精神的忠实执行者,其实不然。把上级精神与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教条式地执行,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精神,而是对上级精神的消极敷衍。
三、避免老套陈旧的之行方式。不少员工还是习惯于用开会、发文、写总结的办法抓工作,似乎工作就是开会,发文就是工作,写总结就是工作效果,有的甚至错误地认为用会议、发文形式安排、督促工作,显得规范、正统,具有权威性。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自觉不自觉地把开会、发文、写总结当成推动工作的“万能钥匙”,这导致个别基层团组织工作不踏实,只会做表面文章。
四、执行需要培养自己的自觉习惯,摒弃惰性。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而习惯左右着我们的成败。在工作中常有的状况就是:面对某项工作,反正也不着急要,我先拖着再说,等到了非做不可甚至是领导追要的地步才去做。一旦习惯成了自然就变成了一种拖拉办事的工作风格,这其实是一种执行力差的表现。执行力的提升需要我们改变心态,形成习惯,把等待被动的心态转变为主动的心态,面对任何工作把执行变为自发自觉的行动。
五、执行需要加强过程控制,要跟进、跟进、再跟进。有时一个任务的完成会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情况,这主要是工作过程未管控所造成的。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每项工作都制定进度安排,明确到哪天需要完成什么工作,在什么时间会有阶段性或突破性的工作成果,同时要自己检查计划实施的进度,久而久之,执行力也就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案例一:某著名国内一线饮料品牌执行一项主题促销活动,活动需要在卖场、零店选点50家做宣传推广点,选点要求:KA店:有促销员试饮、并传递主题促销信息,产品设立主题地堆,有插卡、围贴、告知、奖品展示等促销宣传物料。CD类店要求有海报告知,手写兑奖信息,兑奖点电话,兑奖细则,所有的促销装产品需要有瓶贴宣传,同时活动点需要有一个主题产品展示货架等周密部署。总之厂方发了一大堆物料都要一一用上,越生动越有效。因为为年度重点新品促销品牌提升的活动,公司上上下下都十分重视,并需要在执行活动1月后检查该市场的实际情况并打分评比出优劣,奖励先进、惩治落后。是考验经销商团队执行力的一次大阅兵。A经销商是当地的一个老经销商,手下的业务人员也是一群“老鸟”跟着A经销商“打拼”多年.经历了由坐商,车销,到现在市场精耕的各个阶段,批发车销的大流通让他们为公司尽了汗马功劳,也为A经销商在当地的市场地位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现在的市场竞争激烈,A经销商的竞品有2家瓜分当地的市场,原来一家独大的局面在慢慢消退,厂方的压力,终端的严格标准一致“困扰”着A经销商,每次公司的主题活动执行都很难达标,也没少被厂家罚款,有时候自己满意的活动,感觉“差不多”也总是被公司发现一堆问题,为此A经销商很恼火,以为厂家故意和其作对,后来一次公司组织开区域销售会议,厂方经理带领经销商们参观当地一样板市场,各项活动标准统一,整洁正规,同时销量很大,各个经销商这次心服口服,思索自己的执行力问题。
其实综合分析这样经销商的问题基本上如下:一、经销商不重视,团队不重视,不知道怎么做?不知道是不是必须做?做起来有问题而无回应?给予了经销商建议如下:
一、发号施令,亲力亲为,统一思想,责有攸归
首先提高执行力,需要清晰灌输执行内容,经销商执行经理深刻了解活动内容和要点传达。经销商的经理首先应该明确知道执行活动的重要性和利害性才能将活动的信息周全的贯彻给下属,让下属也重视活动,思想上当事情去办?如果经理都是草率一带而过,业务员再草率一听而过,活动肯定是执行不下去,尤其是老团队,习惯于传统式的开单发货,对新形势下的市场竞争因素认识不清。容易经验主义,我行我素。执行经理亲力亲为和团队下去操作几家门店把标准作出来,和团队一起在一线。同时团队思想的高度统一、团结是至关重要的,平时的工作中执行经理要关心了解下属,知道员工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在什么地方?员工的家庭情况?思想工作要跟上,凝聚人心,给予员工一个合理满意的待遇,用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激励来保持团队的稳定。提出“公司的一切工作都要执行到位,一些细节工作都是为了完成销售,都要足够重视。每次的工作要求不吃“大锅饭”清晰记录分工,责任到人,出现问题直接找第一责任人,造成团队紧迫感,责任感。
二、铸造样板,复制执行,形文一体,警示学习
执行经理或主管可以带队在一家卖场或零点建立一个最标准的陈列或活动标准出来,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来,强调“不可却”性,不成熟的团队造成的活动往往会是“四不像”物料投放位置不对,拼组不合理,排序错乱,活动信息部统一等出现杂乱无章法的状况,这时候需要创立一个标准是什么样的?他们才知道怎么做?
建立一家样板,现场学习样板执行标准,严格复制。将一项主题活动的标准拍成照片,操作要点打印成文字让销售团队携带身上,到市场按此标准执行。这个办法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是实验证明很好用,对于一些团队老龄化,素质偏低的业务团队接收新事物能力比较差,很多活动讲了很多才也记不住,最后还是搞混乱,这样用图片和文字直观的代替语言,他们需要把需要的物料带到卖场可以“照葫芦画瓢”完成诸多细节,达到执行标准。久而久之会养成按标准办事的好习惯。
三、优胜劣汰,奖罚分明,善于总结,加强培训
经销商团队中需要纳入新鲜的血液来激活之前不太成熟的团队,老团队一群老业务负责各自区域割据一方,各自为政,习惯了“居高自高”市场没我不行的占据心态,这样的人因为经销商团队无人替代他而在销售拜访、活动执行等细节上大打折扣,也不会危及自身,这时候经销商团队需要就定期对这样的队伍进行新血液的吸纳,哪怕是象征性举行招聘形式来敲打团队,让团队造成紧迫感,经销商可以有效考核。新鲜的血液做执行工作有板有眼的执行,无形中会对老团队的传统思想形成冲击,逼着他们转变思想,唯有做得更好,才可以地位永保。任何销售活动结束检核后,大家再次进行专项会议总结,成败的关键进行分析总结,对于此次活动中的优劣进行事先制定的奖惩兑现,让大家对整个活动“热火朝天”后有个圆满的交代,这样可以稳定军心、凝聚军心,为今后的活动开展和执行力增加筹码和力度。也会在成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更专业的去做好每次主题促销活动。
员工的培训是培养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加凝聚力的具体体现,有效的培训结合日常活动的实务,将理念和工作方法,可以提高员工觉悟也可以加强执行力的有效落地。
四、循环追踪,迅速整改,落地运动,成就习惯
循环追踪的目的是为了检核执行,及时发现问题,告知问题,整改完善,在实际操作中检核活动的不足,做出快速的回应,循环的目的是介于前期团队执行力有问题而进行的反复追踪,能够有效对团队施加压力,打击散漫,拖动进入正轨和正规化。
一、“人员修炼论”提高企业执行力的缺陷
执行是企业在一年365天里最基本的常态。企业执行力是以企业完成战略目标和计划任务的能力为基础的结果反映。对如何建设和提高企业执行力,目前国内企业管理学界主要还停留在人员修炼论上,大致有三类观点:
(一)以培训专家余世维博士为代表的经理修炼论
该类观点主要认为企业经理(管理者)的意识与素质是企业执行力强弱的决定因素,他们应该加强修炼,以改进引起执行力不佳的几种工作态度或状况,例如:管理者对目标和计划的落实没有常抓不懈,管理者出台管理制度时不严谨一朝令夕改等等。
(二)以培训师李慧波女士为典型代表的员工修炼论
该类观点主要认为普通意义上的员工是决定执行力的主导,企业中的每个员工都应该加强个人修炼。例如她号召每个员工勤学勤问勤思,要尽职尽责尽心,变“例行”为“力行”与“厉行”等等。
(三)人员分层修炼论
该类观点认为企业人员应该通过分层修炼才能彻底解决企业执行力问题。例如高层领导应该抓好人事、主导经营,中层干部要树立榜样、问题就地解决不上交,基层人员要树立客户意识、主动自发、规范操作等等。
通过以上的“人员修炼论”来指导企业提高执行力,具有当场触动、短期促进的良好效应,但由于人员修炼论总结出的方法基本上是具有个人偏好色彩的零散经验,对系统地提高企业执行力意义不大。
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应该提倡系统的方法,要找出影响企业执行力的系统要素,通过这些方法或要素必须能够给企业的人员、流程、制度提供有效参照,以检查企业执行力系统是否正常,并且为改善企业执行力提供正确的方向。
为此,笔者提出提升企业执行力的系统三要素。
二、提升企业执行力的系统三要素
笔者认为:企业应该围绕企业执行的信息、各级员工执行的技能、企业执行的士气三要素来系统提升企业执行力,利用这三个要素,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时时审查企业的人员、流程、制度等各个方面,是否有利于或阻碍于企业的执行。
(一)执行的信息
执行的信息要求企业内部有关执行的有效信息必须如实生成、并真实畅快流动,还要能够被及时处理反馈。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执行的先导信息
包括执行的目标、计划、工作流程信息等等,是企业或上一级领导要求下级执行者执行的内容。这些内容必须清晰、确定,否者下级执行者往往会赶到无所适从,何谈企业执行力?
2、执行的过程信息
是指在任务完成之前,各层级的执行者的执行状况信息。企业的管理者必须通过一定得制度设计的信息渠道,及时了解下属对任务的执行状况,以便管理者在总体上把握部门任务的执行进度。
3、管理者对执行信息的反馈处理
是指管理者对下级执行的信息进行分析,做出任务调整、或业务指导、或奖优罚劣。
可见,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对企业的执行信息工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管理者必须有能力清晰明确地为下属分派交代任务,并且主动获取下属执行状况的关键信息,还要对执行中的关键信息及时进行处理,并反馈给下属,以给下属或准确加压、或惩罚、或鼓励,提高下属的执行士气。
当然,作为下属,也必须有能力理解任务信息,并愿意与上级沟通执行信息。
执行的信息工作贯穿于执行的全过程,对提升企业执行力起着神经枢纽的作用。
(二)执行的能力
提高企业各级员工的执行能力无疑是提升企业整体的执行力的关键要务之一。普通员工的执行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解码信息的能力
这是要求员工要有合格的解读、理解上级下派的目标与任务信息,理解要准确。这里有智力方面的理解力的问题,也有上下级之间是否能够正确沟通的问题。
2、完成业务的能力
这是要求员工具有完成业务不出错的能力。
具有管理者身份的员工,除了以上两种执行能力,还必须加上第三条:
3、主导内部运营的能力
管理者对更高层次的目标和任务负责,就必须要能力主导内部的运营,采取监督检查下属工作、指导激励下属执行等方式,使团队的工作目标得以按质按量完成。
企业各级员工的执行能力进行向量加权,最终形成了企业整体的执行能力。个体的执行能力是否会发挥出来,还会受到执行士气的影响。
(三)执行的士气
一个员工可能在执行的能力方面没有问题,他(她)的能力很强,但也有可能不愿去很好地区执行,这里就是因为士气的问题。影响企业执行的士气包括以下两个个方面的内容:
1、奖罚分明的制度与行动
以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等信息为依据,按照企业公开的制度对员工进行奖优罚劣,将在企业当中建立起一种明确的导向和氛围,那些老好人、滥竽充数的人、“”员工将在企业吃不开,执行力强的员工才容易脱颖而出。
2、员工本身的价值观与态度
员工自身的价值观可能会与企业倡导的价值观有冲突,进而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态度。这需要企业对员工进行态度培训教育,对无法与企业共发展的员工,应当劝离企业。
三、系统三要素之间的联系
执行信息、执行能力、执行士气构成影响企业执行力的关键三要素,它们共同作用,决定着企业整体执行的结果,反映出企业执行力的特征。
它们三者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重要关系:执行信息的处理影响着执行士气;执行士气的状况影响着执行能力的发挥;执行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执行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所以它们之间互为前提,不能分割去除,必须系统把握,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执行力。
四、对系统三要素模型的补充说明
为了很好地把握三要素,系统提升企业执行力,根据以上三要素模型,我们还可以得出以下两个重要推论:
(一)解决好企业“人”的问题,是提升企业执行力的一个落脚点
因为“人”的缺陷,可能因价值观与态度,导致没有执行的士气;或者可能因执行能力不足,影响信息理解和执行流程无法把握。这些都将导致企业执行力缺失。解决“人”的问题,企业必须把好招聘关、做好常规培训、主管做好教练式指导等。
有关执行力的心得体会
在系统学习提高执行力之前,我们也经常会把提高执行力挂在嘴边,经常强调要提高执行力,可是何为执行力?如何提高执行力?提高执行力有什么意义?相信大家在学习之前,都和小编理解的差不多:执行力就是做完自我的事情,进取完成上级领导交代的事情就是好的执行力了。这种理解,小编不能说是错误的,只能说是很狭隘的。那么什么是执行力,如何提高自我的执行力,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团队的执行力?带着这些疑问,请听我们的讲师董文丽主管一一的来为我们解惑:
首先,董主管给我们解说为什么要提高执行力及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性:因为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很强的执行力,那么企业的战略计划的实施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一个企业要完成一项具体的任务,必然会将工作细化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会将一项任务细化到每个人所要求做的具体工作、完成时间、完成的质量要求等,仅有每个员工都按企业的要求完成了各自的工作,作为整体的企业这项任务才能按计划完成。
了解到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性后,董主管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解说:
1、执行力的认知:执行力最简单的定义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质按量完成自我所被指定的工作和任务即为按时按质按量。
2、分析了执行力差的表现与原因:主要表现为工作中的“三无”“三胡”现象。“三无”即无标准,无速度,无力度;“三胡”即胡弄,胡干,胡说。这些在我们平时工作中也会经常以不一样的形式表现出来。另外,执行力差最主要的原因归纳为以下10点:
(1)知识不够用——学而不多,学而不深
(2)技能不熟练——似懂非懂,不懂装懂
(3)理解不深刻——一知半解,不求甚解
(4)职责感不强——事情关己,能推则推
(5)心态不正常——敷衍心态,斤斤计较
(6)习惯不够好——能拖则拖,糊里糊涂
(7)意志不坚强——知难必退,遇挫就撤
(8)情绪不稳定——大惊小怪,喜怒无常
(9)方法不恰当——思路不对,技巧欠缺
(10)沟通不到位——既不上报,也不交流
3、培养下属执行力也就是我们说的认知下属,仅有了解认知下属才能培养自我下属的执行力,简单的说就是:让员工明白要让他们做什么;清楚为什么他们该做这件事;了解员工是否明白该怎样做;当员工觉得你的方法行不通,如何让他们相信你的方法会奏效;当员工认为他们的方法更好,自我如何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让员工明白哪些工作需要优先解决;并能经常向员工的工作供给异常的反馈;最终要经常对于好的工作表现进行赞扬。做好以上对策,那么下属的执行力就不是问题了。
4、打造团队执行力:团队执行力主要表现为本事的提升:领悟本事,计划本事,指挥本事,控制本事,协调本事,授权本事,确定本事,创新本事。本事都发挥好了,那么团队的执行力绝对是杠杠的,自我的团队也就成为企业的骨干和精英了。
一句话概括为:个人执行力决定个人的成败,企业执行力决定企业的兴亡和发展。执行力的定义很简单,就是按质按量、不折不扣的完成工作任务。这是执行力最简单也是最精辟的解释。可是这么简单的执行力,却是很多个人、团队、企业所欠缺或者说是不完备的。下方我从提升个人执行力方面谈一谈自我的看法和感受。
一、个人执行力是指每个人能把上级的命令和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没有任何借口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潜力。团队执行力是指一个团队把战略决策持续转化成结果的满意度、精确度、速度,它是一项系统工程,表现出来的就是整个团队的战斗力、竞争力和凝聚力。一个优秀的员工从不在遇到困难时寻找任何借口,而是努力寻求办法解决问题,从而出色完成任务。要提升执行力,就务必学会在遇到阻碍时不找借口而是用心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抛弃盲目执行。有些员工把简单重复上级组织的文件和讲话精神看成是贯彻执行,好像是上级组织的文件和讲话精神的忠实执行者,其实不然。把上级精神与本部门的实际状况相结合,教条式地执行,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精神,而是对上级精神的消极敷衍,这就要求我们在结合实际的同时,不断地创新。
三、避免过于形式化。有些员工习惯用开会、发文、写总结的办法抓工作,似乎工作就是开会,发文就是工作推动,写总结就是工作效果,有的甚至错误地认为用会议、发文形式安排、督促工作,显得规范、正统,具有权威性。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自觉不自觉地把开会、发文、写总结当成推动工作的“万能钥匙”,这导致个别基层组织工作不踏实,只会做表面文章,个人觉得要以实际工作为导向,根据工作中的实际状况做具体的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得到自我想要的梦想结果。
培养个人的自觉习惯,摒弃惰性。观念决定行为,行为构成习惯,而习惯左右着我们的成败。在工作中常有的状况就是:应对某项工作,反正也不着急要,我先拖着再说,等到了非做不可甚至是领导追要的地步才去做。一旦习惯成了自然就变成了一种拖拉办事的工作风格,这其实是一种执行力差的表现。执行力的提升需要我们改变心态,构成习惯,把等待被动的心态转变为主动的心态,应对任何工作把执行变为自发自觉的行动。
五、加强过程控制,不断跟进和检查。有时一个任务的完成会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状况,这主要是工作过程未管控所造成的。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每项工作都制定进度安排,明确到哪天需要完成什么工作,在什么时间会有阶段性或突破性的工作成果,同时要自我检查计划实施的进度,久而久之,执行力也就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六、执行更需要团队精神。大家都听过三个臭皮匠抵一个诸葛亮的故事,这是告诉我们团结的重要性,在完成一项任务时,缺乏团队协作的精神是很难成功的。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在做工作时,需要相互协作,相互帮忙,相互提醒,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我完成任务的潜力,发挥好团队协作精神会得到1+1>2的效果。
所以,我们要提高执行力,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爱岗敬业,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实现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双赢。
有关执行力的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公司给我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总公司组织的企业文化培训课程中,对我最有触动的就要数谈《执行力》的那堂课了,通过近段时间的组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性,并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对今后的工作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特别是让我明白了做一个有执行力的人对一个公司的发展和员工个人职业化的成长的重要性。结合到我们平时工作中,我认为要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必须解决好执行的问题,把执行变为自动自发自觉的行动,现在我就“执行力”讲一讲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何为执行力
执行力包含三个层面,五种能力。三个层面是指:按照命令和规则做事的过程;按照预定的计划行为的过程;将想法变成现实的过程。五种能力是指:政策领悟力、实践结合力、团队建设力、沟通协调力、过程控制力。
具体而言,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成果的关键。对党员干部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办事能力,其衡量标准就是能否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对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营造力,其衡量标准就是能否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
二、提高执行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执行力体现较为明显的是操作层面上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是战术层面上的问题,然而,执行力也是一个战略层面上的问题。由此可见,执行力是一种系统的能力,它渗透到企业工作的各个方面。执行有力、执行到位,就会事半功倍;执行不力、执行不到位,事倍功半。可以说,执行力是企业工作成败的关键,执行力就是企业的生命力。
三、如何提高执行力
正如执行力是一种系统的能力,要提高执行力就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然而,仅追求面面俱到从而想一步到位的结果是不能集中用力,小则停滞不前,大则会有反作用。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能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去寻找方法。具有高度执行力的人,总是通过解决各种问题来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体现自己不凡的价值。努力的去做好每一件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要去为寻找借口而浪费时间。
第二,对待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没有责任感的干部不是一名好干部。工作就意味着责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需要承担责任的工作,每个人都肩负着责任,对工作、对家庭、对亲人、对朋友,我们都有自己的责任。在工作中千万不要利用自己的功绩或手中的权力来掩饰错误,从而忘却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第三,要有锲而不舍、奋斗不止的敬业精神。我们对于任何一件工作,要么不做,要做就要有始有终,完美地将它做完,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能轻言放弃,要一直不断地努力下去,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第四,要开拓创新,灵活主动地做到服从。服从的本质和核心就是在工作中去无条件的遵从上级的指示,是自动自发的服从,是自信的、主动的服从。作为一名机关干部,应该明白自身的发展和团队的真正的无价之宝,要养成勤奋工作的好习惯,并且还要以快乐的心情去工作,怀着热情去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松懈,尽心尽职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下去。
有力的执行有时比好方案还重要,营销真正的竞争力就是方法正确后有高效的执行力。没有一支优秀的团队,没有高效的执行力,将是企业最大的营销成本,近年来,“执行力”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执行力也成为众多管理类书刊和管理界权威人士所热门的研究课题,而“执行力不强”是许多企业面临的共性难题,能否提高执行力成为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我们大部分企业领导总把“执行力不强”的原因归结为是管理环节过多、管理链长、员工综合素质不高、缺乏自动自发意识、工作没有激情、工作没有责任心等原因。因此,大部分企业把造成执行力差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是员工单一方面责任。
的确,执行力因人而易,不同的员工做同样的工作,其结果往往是不同的,所以许多专业培训机构对执行力的培训更多的是针对员工,针对励志方面,用的是唯心论,通过大幅度的宣扬“自动自发”、“无条件执行”、通过培训课上大声呐喊“我是最棒的,只要我想到,我就一定能得到”,“太棒了,这么大的困难居然落到我头上”,期望以此来达到提高执行力的目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影响员工执行力的因素很多,排除其他客观因素,员工主观意识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执行力,但其实并非仅仅如此,本文我们抛除员工主观方面因素,仅从其他客观的因素之一的领导力来分析执行力问题。
我们从“游戏规则的制定能力和游戏规则的执行能力”等两方面来阐述领导力决定执行力。
提高执行力首先要提高游戏规则的制订能力,这里的“游戏规则”是指企业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优秀的策划方案,企业的良性经营要靠完善的规章制度来保障,但如何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企业领导力的体现,我们试想,如果一个企业连完善的规章制度都没有,谈何员工的执行力?我们一再强调是完善的规章制度,既然是完善的规章制度那么就要考虑到制度的可执行性。
优秀的策划方案要依靠很强的执行力来实现,否则,再好的方案也都将是可望而不可及,但同时,再优秀的策划方案,如果没有可执行性,那么这样的方案从策划开始就注定其会失败,因为方案本身可执行性不强,方案中的目标、过程、考核都是企业领导者个人纯理想化意志的体现,是一个纯理论性方案,没有结合市场状况、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现状、没有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再则,我们许多企业编制年度目标时,没有做市场的前景分析、没有做竞品分析、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现状,没有做应急预案,甚至没有开会讨论,仅凭领导层拍脑袋拍出来的,这种目标如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求,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在年度总结时将目标的落空归结为员工执行力不强。
其次,要想让员工有很强的执行力,领导者首先要有很强的考核执行力,要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然而,在许多企业,可能做到了有法可依,但无法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规章制度原本是对事不对人,但在许多企业却正好相反,规章制度是对人不对事,在执行考核时总允许存在许多特例,考核时总是对人不对事,这种因对人不对事的处理方法所造成的特例,其实是在纵容那些执行力差的员工,在鼓励他们去为业绩差找理由,找借口,我们试想,如果能为失败找借口总是有许多借口的,如果能为不成功找理由那也总是有一堆理由,这种对人不对事的处理方式只会打击那些执行力强的员工。
从管理角度出发,企业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是对全局负责,是面上的问题,而不是点上的问题,如果考虑到所有点上的问题,那么,这样的规章制度等于没有制订,因为任何管理文件按理应该是在保证公司良性经营、在保护大多数人利益、同时在影响到一小部分人利益的前提下制订的,所以,作为企业管理层的领导们,应该对全局负责,而不是对个体负责,不能因为个案而将企业的管理制度,更不能因为个案而影响全局。
一、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概述
所谓“执行力”,主要是指人们对相关政策与策略的实际执行能力。执行力属于一个动态实现过程,它包含了策略的构思与设计、工作方法的延伸与开展、全程的有效管理以及整体的测评等多个环节。著名管理学家余世维还曾对“执行力”给出过这样的定义:执行力就是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该定义简明扼要地诠释了“执行力”一词。目前,执行力作为一个现代管理理念中的重要概念,关于它的研究已经渗透到各类管理组织当中。近年来对于有效构建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思考也在日益受到关注,其中包含高校决策执行力、教学管理执行力以及后勤管理执行力等等。综合关于执行力的种种研究,我们可以做出总结,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执行力就是指高校各行政部门,依据学校既定的战略发展目标,结合本部门的核心业务,采用合理高效的手段,将学校略与规划转化和落实为本部门具体行政工作目标的整体能力。
二、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行政化趋势过于显著
我国当下的高职院校多以公办行政管理机构的形式存在。一般的整体构成依次包含学院、系部、教研室等许多组成部分。严格意义讲,这被认为成一种教学行政管理的标准组织形式。另外有一些高职院校还将这种行政安排不断进行了强化。对于行政管理而言,其主要形式是以行政管理为导向,另外加上相关部门的有效合作。尽管其中融入了诸多力量以及合理措施的配合,但是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并没有发挥出其最大作用。
(二)管理模式相对落后
如果将政府机构的行政管理模式作为标准拿来参照对比,那么我国的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模式长期以来都可以说是处于落后水平。高职院校当前的行政管理机构机制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急需进一步加强改革与完善。高职院校的制度体系缺乏足够有效的监督机制、责任机制与激励机制。其导致的最终结果势必影响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如若长此以往,甚至也会影响到院校其他工作的正常运转。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极其不利,不仅阻碍了高职院校的特色建设,还会制约着高职院校的多样化全面发展,而且最终难免会对院校的长远发展造成威胁。
(三)考核标准缺乏实效性
在我国各地高校在对于不同等级的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考核时大都遵循“德能勤绩”的考核标准。但是,这样的标准被分散到具体项目时却不存在对应的完善体系,更没有针对每一个工作人员制定妥帖的考核体系,最终使得绩效目标较为笼统、缺乏实效性。在绩效考核过程中,保证拥有准确可靠的具体依据是很重要的。但在高职院校中,常用的评价方法是以奖励性为主的,并且多数只运用总结的方式方法来考核评价,这样的考核方式是更加注重结果的,但是却是忽略了评价过程,导致评价过程缺乏完整性和连贯性。如果高职院校一直沿用这种传统的考核制度,将难以对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合理地调配,甚至会使他们慢慢对工作失去积极能动性,造成工作过效率严重降低,影响高校内部行政管理的执行力构建,必将长期制约高职院校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团队合作意识薄弱,团队效率低下
在当下的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团队之中,各个成员之间能力不均衡,工作人员缺乏团队作战意识,影响团队协调性,容易造成管理梗塞的局面。另外,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并且工作人员一般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管理,最终导致整个团队没有中心归属感,大大降低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发挥。
三、提高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方法
(一)完善管理体制
要想保证我国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措施能够高效实施,必须从我国高职院校的现行行政管理模式着手研究。不断提升改革行政管理水平,科学合理构建行政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执行力,进而有力改善教育水平。管理体制的具体完善可以依照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首先,我们应该消除管理上的行政级别限制,进而可以促进实施集体负责制度。从此,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决策就要听取全民的意见,发挥民主效应,加强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促使最终决策确保公平公正。其次,我们应该从各个高职院校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考虑,有针对性地对行政管理体系进行改革优化,建设可以从根本上提高行政管理执行力的行政制度。此外,在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整个体系的合理性。我们可以精简管理机构,对管理部门加强优化。精简过后的管理部门能帮助工作人员确立更加明确的工作目标,对提高行政工作人员的执行力具有不可小觑的意义。
(二)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
新时期,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是具备高素质的、专业的现代化管理人才。所以,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提高现有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与职业素养,让每个工作人员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和谐的管理环境。首先,应该定期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丰富他们的专业管理知识,同时鼓励行政管理人要学会活学活用,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到实际工作当中,最终具备先进的管理技能。其次,要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强化他们的责任心与团队协作精神等优良素养,让他们了解正确的价值观,并鼓励每个工作人员到工作中充分实现自身价值。只有在工作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才能保证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进而提高行政管理执行力。最后,要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与派遣制度,为他们提供工作实践的机会,并适当的实行轮岗制度,最终实现“优中选优、人尽其才”。
(三)建立制度,完善体系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合理的规章制度在行政管理中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的保证行政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明确有效的规章制度可以让工作人员有章可循,并能约束每个人自主履行自身责任。如果发生有人违反规定的情况,则要严肃制止并追究责任。只有这样,行政管理执行力才能得到高度提升。论到管理制度的落实,首先必须严格做好每个细节,这样才能够充分促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此外,管理制度还要坚持“执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其次,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定期考核也很重要,在考核部门制定考核标准与考核办法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做出准确科学的考核定位,并且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只有公平公正、真实完整的考核才真正有意义。例如:在进行年度考核的时候,要将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列为管理人员的考核内容,通过这样才能强化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行政管理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
(四)推动人性化管理
一些高职院校在行政管理方面不能推陈创新,依旧保持传统的管理理念,应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根本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严重阻碍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发挥与提升。为了追赶现代经济与知识的发展脚步,必须不断提出创新管理模式。当今社会追求“以人为本”,所以,我们应该在高职院校行政管理过程中推行人性化管理。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要求我们打破“死教条”,追求科学的、创新的管理模式,将制度化与人性化相结合展开管理,这已成为当代社会的必要突破。首先,新的管理模式能够重新激发行政工作者的工作热忱,使他们对工作不再感到倦怠无趣,并能鼓励他们不断提升自身价值,最终使得行政管理执行力增强。另一方面,推行人性化管理给予行政工作人员更多尊重,这能够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的发展潜力。同时,人性化管理也是提升行政工作人员责任感的一种有效手段,进而达到提高工作执行力的目的。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也是提高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效能的一种有效手段,值得在高职院校中推广和应用。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