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16 16:25:0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智能交通发展前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物联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智能交通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41-106-01
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也受到国家政府以及企业越来越多的支持和重视。作为走在国际最前沿的一项新技术,它被誉为:“技术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在国家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已被国务院上升到第二位。介于物联网关系到信息资源以及未来网络的应用,物联网将在推动世界迅速发展中占主导地位。
1 物联网概述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以及移动通信网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产业已经成为继它们之后的第三次世界信息产业发展浪潮。物联网概念第一次被提出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Auto.ID实验室在1999年提出的,当时被称为EPC系统。它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包括:RFID技术、红外感应、激光扫描器、各类传感设备装置、全球定位系统以及视频识别技术等,依照约定的协议,根据实际需要来完成物品互相联通的网络连接,然后进行通信以及交换信息,以至达到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以及管理的智能系统。
2 物联网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我国起步比较早,所以现阶段在技术与标准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优势。在1991年,施乐公司的首席科学家Mark Weiser在《科学美国》这本权威杂志上对于计算机的发展前景作出了大胆的预测,也就是物联网最早时候的萌芽状态。而中国在1999年有了传感网定义,并且开始了传感网的研究与开发,因此逐渐有了物联网的雏形。
感知、传输、处理、实现、及时、精确、全面地获取和处理信息是物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要环节。根据相关不完全统计,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在2010年几乎达到两千亿元。在标准研制与技术研发中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国在多领域实施了技术攻关措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其中包括:通信协议、芯片、智能计算机、协同处理以及网络管理等。现阶段,我国在诸多领域应用了物联网技术,如:环保、物流、医疗、农业、电力、交通、安防等,并且这些物联网应用模式逐渐走向成熟。
虽然我国在物联网应用及发展中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应该清楚我国在物联网发展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为:带头精英企业少,信息安全方面不完善,技术产品差,规模化应用不多,应用水平不够高,高端综合集成服务能力弱等。
3 智能交通系统的概述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交通越来越阻塞,交通事故也随之频繁发生,然而传统的应对措施根本无法彻底解决交通问题,智能交通系统应运而生。
智能交通系统是把多种技术有效集成应用在交通领域的综合管理体系,其中包括: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微处理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其目的在于改善交通情况,建立交通工具、驾乘人员以及道路三者互相的动态联系,使驾驶员能在有效时间内清楚道路交通和车辆情况,使行车路线得到优化,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保证了环境质量。智能交通系统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中的高效应用,它将信息高速公路与实体高速公路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一起,现阶段智能交通系统还没有得到普及,但已经有很多国家包括我国在内都已经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4 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的必要性
城市交通问题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快速路走廊,道路比例失衡。
2)车辆的发展速度过快。虽然城市的道路一直在进行不断的完善,在长度和面积上都有很大的增长,但与车辆的增长速度相比较还是处于落后状态,因此也导致了交通状况的不断恶化。如此看来,目前的交通设施已经达不到交通路况的需要。所以,只是纯粹的依靠道路建设,很难彻底解决交通问题。只有在进行道路建设的同时加快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才能彻底有效的改善交通状况。
3)交通政策不完善,管理技术不够强,导致交通堵塞,交通效率不高。
5 智能交通系统的总体架构
早期的智能交通系统被称为智能车辆道路系统,简称:IVHS。因为各个地方的国土面积、人口数量、密度和分布情况、汽车拥有量以及人均道路拥有量等都不一样,所以通常由政府组织开展智能交通系统的规划。鉴于如今的交通发展趋势,智能交通系统可分为以下几个支撑系统:
1)动态路线引导系统,简称:DRGS。
2)车辆运行管理系统,简称:MOCS。
3)安全驾驶支持系统,简称:DSSS。
4)智能图像处理系统,简称:IIIS。
5)紧急救援与公众安全系统,简称:HELP。
6)公交优先系统,简称:PTPS。
7)先进车辆信息系统,简称:AMIS。
8)环境保护管理系统,简称:EPMS。
6 物联网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6.1 Telematics通信服务系统
Telematics车联网系统具有通信控制功能以及强大的计算功能,由专业公司提供相关服务需要。首次开展此项业务的是QnStar公司以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迄今为止,全世界已经有六百多万辆汽车在使用,其中我国也已经开通了这项服务。紧急救援、导航系统、碰撞自动求助以及车辆防盗等服务都是OnStar公司提供的。
6.2 互动式公交车站
互动式公交车站EyeShop系统的初始构想是实现人与自然的互动,在不受限制的空间内提供不收费的服务,使得公众在等车的时候也能实现查询多种信息、规划旅游线路以及进行阅读和娱乐等。并且该系统提供娱乐互动空间,如:互动式地图、公告栏、个性分类广告、电子涂鸦以及路线规划等。
6.3 V2V汽车防碰撞预警系统
V2V汽车防碰撞预警系统是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最早发行的防碰撞与防追尾的预警系统,它的原理是当两车在距离比较近时,便会发出提示的警报,警示两车的驾驶员要提前进行防范。
7 结束语
本文对物联网的概念、发展现状与问题以及智能系统的总体架构和应用进行了完整的表述,通过结合我国交通的实际情况作出了物联网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应用的初步分析。综合上述可以看出,物联网为中国的信息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并且已经受到国家的重视以及支持。随着物联网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信息革命将再度被引领,使我国信息化产业走向更强。
交通安全管理是在对交通事故做好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并且认识到它的规律的前提下,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一些标准化的规范,来对交通进行科学化管理的方法,之后通过对道路交通系统的各个要素做出有效的协调、组织和控制,以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安全管理是道路交通系统中的重要要素,与系统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相协调,决定着交通系统的安全运行。交通安全管理具体功能的构成要素体现在两个方面:技术层面和社会层面。技术层面主要包含安全管理的技术和手段,社会层面是从宏观的角度反映出交通安全管理的基本社会功能,具体的构成如图所示:
2、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具体应用
2.1在车辆不停车稽查系统中的应用
从技术设备以及工作原理方面来看,该稽查系统是由三个部分来组成:第一,车载的标签;第二,高速远距离超高频阅读器;第三,后台的计算机控制中心。当车辆进入被监测的范围之后,超高频的阅读器在行驶车辆的电子标签当中就可以把车牌号读出来,比如把该车牌号定为A1,同时摄像机会对车牌图像进行实拍,之后传到交通管理中心,再由车牌照的自动识别系统对车牌号A2进行识别。接下来系统把A1和A2做比对,如果根本没有和A2相同的A1存在,一定就是假套牌车以及其它一些违法的车辆,随后系统就会自动发出报警声音,相关管理人员就可以对该车辆进行缉拿;如果A2和A1相同,还要看一看A1是否在交管部门的黑名单当中,这样还可以识别出该车辆的一些违规记录。该系统可以非常有效的提高交通管理部门对一些违规车辆的稽查效率。从长远来看,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对违法车辆的查处进行服务,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扩展到其它领域,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2.2物联网技术在车辆中的应用
像专用的微波短程通讯技术,能够为车辆的物联网管理提供更加高速的采集方法以及全环境下动态监管的方法。在车辆内安装射频电子装置,能够让被标识车辆的静态身份信息和动态的运行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
2.3通过物联网技术对警员进行定位
通过物联网的技术,可以更好的实现警员定位。警员定位软件的利用,能够更加方便的找到警员的具置,进一步加大公安机关对警员管理方面的管控力度,从而进一步对公安机关的队伍建设进行优化。在外出办案的过程中,利用物联网对警员进行定位,能够更加高效的完成各种任务,尽快把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另外,在交通安全管理的方面,一旦发现某一区域发生交通堵塞或者是交通事故,都可以借助物联网的技术,对最近的交警进行定位,合理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对警力资源进行调度,来对交通进行疏导,把处理交通堵塞以及交通事故的时间缩到最短,尽快对交通进行恢复。
3、结语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建设与管理;智能化基础设施;管理平台;智能交通产业
1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理念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给城市建设中的规划、建设、运营、服务带来变革性的变化,并以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应用模式呈现。以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隧道股份”)在盾构法掘进技术工程施工领域的应用为例,阐述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理念。
1.1盾构法隧道施工专家系统
1992年由隧道股份、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及上海工业大学(现上海大学)5家单位联合开发形成初步模型,以人工智能预测技术解决上海地铁盾构法掘进过程中地面沉降预测及沿线建筑物保护问题。该系统经过近10a的开发调试,已成功应用于上海软土地质下的盾构穿越工程,破解上海地质密码,突破前苏联专家提出的“上海不适宜建轨道交通”的观念束缚,并指导完成延安东路隧道南线、外滩观光隧道等穿越黄浦江的工程项目建设。
1.2盾构隧道远程信息智能管理系统
2002年为构建多项目盾构法隧道施工数据仓库,运用经典解析公式及分级神经网络技术开发并形成盾构隧道远程信息智能管理系统(见图1)。以数据驱动为核心原理,通过经典参数计算法和遗传算法的研究,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控制地面沉降的推荐参数,实现对隧道施工的实时监控与管理,搭建技术信息数字化及数据资源共享平台,为盾构参数的优化和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依据[1]。这套系统广泛应用在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有效减轻施工管理人员管理强度,通过信息快速传递加快决策,实现质量管理的事前控制,达到施工参数的最优化,产生相当大的经济效益,也为隧道智能化施工及大数据管理奠定基础。
1.3盾构法施工管理平台
该平台以管理驱动为核心,基于大数据处理方式,深度挖掘盾构法隧道施工数据指导施工。针对盾构设备健康状况,开展盾构机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实现信息平台数据高速共享,为工程协同施工、抢险提供服务。该平台已将监控范围扩展至上海全部在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应用效果受到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高度认可,不仅实现对盾构法隧道施工中质量、进度、安全和设备等海量数据和实时数据的监测集成,还实现对盾构法施工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监控、风险预警及智能决策。
1.4基于智慧城市大数据管理的BIM技术应用
BIM的精髓在于将信息贯穿于市政工程整个生命周期,实现市政工程全过程的生命期管理[2]。2010年~2013年是BIM技术应用发展的第一阶段,以着重解决项目技术难点为应用目的。设计方面可实现在结构图中检查钢筋碰撞与管线等构筑物碰撞的潜在危险;施工方面主要通过3D、4D、5D模型实现施工可视化、进度控制和工程量统计及成本控制等应用。以上海预制装配式研发中心项目为例,该项目于2010年建设,在项目中采用Revit和Tekla2个系列软件进行BIM建模,在提升项目设计和出图效率的同时,有效减少交叉碰撞矛盾,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和精确化统计管理,优化施工工序,提升施工管理水平。2013年~2016年是BIM技术应用发展的第二阶段,该阶段强调业主主导地位,利用标准、平台和网络技术,实现多方、多专业协同应用,并以项目数字资产和资产移交运营为目标。以厦门市轨道交通L1一期工程BIM项目为例,在项目建设之初,业主创建一整套BIM技术应用实施标准,应用“同城光网”协同技术,将11家设计单位(20个专业)、16家施工单位通过BIM平系在一起,建立126.87GB的协同模型。实现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和投资等方面的高效集成化管理,有望形成国内第一套完整的轨道交通项目数字资产。
2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先驱与产业化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视角下,智慧城市管理模式在新技术渗透中逐步带动传统产业技术更新迭代,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催生出信息化、智能化的细分市场,产生特有的产业竞争态势,以智能交通为例,阐述智能交通给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带来的变革、发展和产业化。
2.1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先驱领域
智能交通产业在完善道路设施基础上,将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等集成运用于地面运输中,建立新型现代服务业。随着城市化建设加速发展,智慧交通在城市化进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2012年12月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伊德•科恩博士提出“城市智慧论”评价体系排出全世界智慧城市发展前10位中,50%以上的城市均将智慧城市的发展聚焦到智能交通领域。我国综合运输效能低下、公众出行不便、交通安全态势严峻、交通能耗高、交通服务水平落后。在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绝大多数城市交通成为困扰之一,给经济、环境、治理等带来一系列难题。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是实现我国城市交通体系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国内智能交通应用成果主要包括智能化公共交通、智能道路交通管控、停车诱导及信息化管理、ETC不停车收费及ERP等。在珠海智能交通体系规划中,建立健全珠海市智慧交通系统建设、运营维护与管理机制,汇聚城市道路、公共交通、港航、停车、公路网的交通数据,保障系统建设有序、统一的交通数据接入标准;市中心交通信息采集覆盖率90%以上,实现市中心路口联网率90%以上,确保公共交通智能化服务平均运行速度20km/h;通过品质服务,搭建完整的公共交通管理系统架构,建设专用机房和监控调度大厅,实现与珠海市交通信息中心的信息交互以及与珠海市交通指挥中心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见图2)。
2.2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设想
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管理,提升出行效率,支撑安全和绿色发展,打造交通数据实时获取、交通信息交互、交通数据处理、智能化交通安全、智能化组织管控等技术集成创新,作为“城市交通大脑”为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奠定基础。1)城市交通出行的互联网共享经济。以绿色出行城市共享单车为例,参照法国智能自行车运营及其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2005年德高公司在里昂开发运营的VELO'V公共自行车系统,德高公司在其12a运营期内获取该系统全部城市广告垄断权,并获得约6亿欧元的可观收入。目前,其智能化运营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已覆盖法国、澳大利亚、比利时、西班牙、俄罗斯及日本等全球多个国家的近30座城市,至今仍保持着智能化自助自行车运营领域的世界排名第一。在国内,城市交通共享发展过程中也出现如ofo、摩拜、滴滴等,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紧跟市场需求,重点解决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探索出新的商业与产业发展模式。其中摩拜单车从2015年10月首轮融资开始,不到一年时间摩拜单车完成三轮融资,且融资规模不断扩大,最近一轮融资规模达到1亿美元。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该领域还有很大的产业化发展前景。2)城市公共交通大数据信息服务。未来随着综合交通发展和便捷出行的要求,信息共享和智能化服务技术将得到充分发展和应用。在主要大中城市建成覆盖公共交通、城市路网、高速公路以及综合枢纽的集成化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决策支持和服务系统,实现对公交车、出租车、城市轨道运行车辆以及客运枢纽运营车辆的智能监管,实现对城市交通运行的整体协调管理与服务(见图3)。3)智能运输安全保障体系。中国交通安全事故死亡率常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智能交通技术在交通运输安全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智能化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是人、车、路协同的综合系统,不仅需要人和车具有智能化的信息技术,还需要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道路及交通设施具有智能化,能提供分析事故成因、预控决策、安全管理服务,从而实现交通运行安全防控一体化。
3结语
智慧城市终将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核心承载平台。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未来智慧城市更富有创造力、吸引力,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坚实基础。未来,城市智慧化程度的不断提升需要更多城市管理者、建设者、运营者等多方资源的互通协同,基于集成化商业模式及未来新兴产业发展是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张洋.基于BIM的建筑工程信息集成与管理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9.
关键词:智能运输系统;发达国家;启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整个社会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加。交通量的持续增长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最根本原因,而传统的解决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资金、土地等稀缺资源的有限性又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另一个就是限制交通流量,但有失公平、合理。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程度和道路使用的舒适性,智能运输系统因此应运而生。
一、智能运输系统的基本概念
所谓智能运输系统,就是集信息处理、通讯、控制以及高科技的电子技术等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交通运输网络中。它与传统的交通管理系统一个最显著的区别是,将服务对象的重点由以往的管理者转向道路使用者。
二、我国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短缺,需要加快建设,另一方面也存在交通设施利用率低、管理技术落后、交通安全形式严峻等问题。鉴于我国道路在未来20年内仍然处于建设期(根据“五纵七横”公路主骨架的布局框架,建设12条约35000公里以高等级公路组成的国道主干线),而这一期间正是智能交通技术在全世界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我国也需要根据公路运输的实际需求,探讨在我国公路运输网中应用智能交通技术来提高运输效率、保障安全和保护环境的可能性。2000年,国家交通部、建设部、公安部联合全国各大科研院所和多家高校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ITS体系框架》规定,我国ITS发展主要集中在不停车收费、出行者信息服务、城市交通管理、公共交通系统、智能公路系统等9个方面。
我国ITS研究可以追溯到80年代的公路收费系统研制,那时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津塘疏港公路交通工程研究”于首次在高等级公路上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用于监控和管理系统;进入90年代,我国开始关注国际上ITS的发展。1995年,交通部ITS工程研究中心进行了GPS(卫星定位系统)与导驾系统研究、基于GPS的路政车辆管理系统等一系列项目研究,交通部还与各省厅开展了"网络环境下不停车收费系统"的联合攻关。1999年,由交通部、科技部、建设部等十多个相关部门组成了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ITS。未来交通建设和发展的优先领域予以重点支持。由于世界各国把不停车收费系统作为ITS领域最先投入应用的系统开发,以此来扩大道路建设资金来源,缓解收费站交通堵塞,减少环境污染,所以我国也把联网收费、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列为国家ITS领域首先启动的项目。
从1998年年初开始,交通部就组织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不停车收费系统研究",并在4个省市进行了示范工程。1999年1月1日,广州市"一卡通"不停车收费系统投入运行,到目前已开通不停车收费车道40余条。同时,围绕交通监控、汽车智能导航等系统,以及一大批科研成果及技术产品得到实际应用,对提高社会和公交出租车辆通行效率,改善城市整体交通状况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据了解,预计到2015年,国道主干线和公路主枢纽系统将全面建成,构筑起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公路运输主骨架。在这个完善的道路网络里,绝大部分已建和所有新建的高速公路都预埋了比较充裕的管道,部分管孔已铺设了光纤,它将是承载智能交通业务的良好基础设施。仅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例,我国将建设3.5万公里的高等级公路,在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中。有相当一部分需要建设通信、监控和收费系统,目前这一部分投资一般占总投资的4%~5%。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ITS的研发和应用将会越来越新、越来越快,为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众多商家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商机和市场,我国即将掀起ITS产业建设的热潮,智能交通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变化。
三、国外先进国家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情况
北美、欧洲诸国及日本等国家在ITS的发展方面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政府的积极态度与有力支持
对于ITS的开发利用,有关当局均积极参与,并给予相当的财力支持。在美国,由联邦N运输部作为主管部门,联邦公路局、立法机构及地方政府均有介入。
(二)专职机构的领导与协调
作为一个行业,ITS要有专门的组织来负责有关业务的领导与协调,一般多为半官方的,或者是有政府背景的机构,如美国的全美智能运输协会,加拿大的。加拿大智能运输协会 ,而欧洲则有一国际性的ERTICO, 欧洲ITS组织 ,其接受欧盟委员会的领导。
(三)产品的多样化
由于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市场的积极推动,ITS的服务功能越来越丰富和完善,产品也形式多样,使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不断地得到满足,使运输网络的功效得到不断地提高。以下是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
万通卡(SMARTCARD):其外形似银行的信用卡,作用似电话磁卡/IC卡。主要用于过路费、停车费、公共交通工具使用费等的计收。这种系统极大方便了使用者,而且也便于管理者的管理与操作,大大降低了使用与维护成本。电子收费系统(ETC):主要工作原理是,载有特定装置的车辆进入收费区后,收费区的信号探测器发出扫描信号,检测并获取该车的有关信息,然后根据不同的方式进行计费,或是使用万通卡,或是中心账户计账。
实时交通信息系统:系统所能提供的信息包括路况、交通拥挤情况、交通事故情况、交通管制、停车泊位等。信息传播的方式主要有:调频广播、无线电短波和红外波。
智能汽车:主要是在汽车上加入更多的电子控制系统,大大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效率。
自动化公路系统(AHS):通过提高现有道路的利用率,而不是修建更多道路的办法来满通对道路的需求。具体工作是开辟专用车道,利用专门敷设在路面下的磁体来引导汽车的行驶,并确定汽车在公路上的位置;用高效雷达来控制车速,并保持与其它车及障碍物的间距。汽车在其上自动行驶,全无人为干预。
四、关于我国ITS的发展设想与建议
很显然,对于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经济尚处于发展阶段的人口大国的中国来讲,修建更多道路的潜力有限。因此,提高现有道路的使用效率是今后应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而智能运输系统则是一个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观念、意识上的重视
首先,要使有关方面在思想观念上对发展ITS的重要性有所了解和认识,能够站在战略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其次,我国新一届政府已经提出希望用增加包括交通在内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来拉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二)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ITS是跨行业的多种技术的综合性产物,必须要有一个高层次的机构进行相关业务活动的领导与协调。可以参照国外经验,组建国家级的、半官方的组织来通盘考虑全面的工作,合理地调配各种可用资源并结合我国的国情,使ITS事业稳步和有序地向前发展。
(三)超前开展工作
虽然我国ITS的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市场远未得到开发,但当我们在比较有把握地预测到交通运输管理、服务体系的发展前景时,就要进行战略上的考虑,借鉴国外ITS发展过程中成功的经验,有针对性地开展基础工作。
(四)重视对外交流,立足以我为主
虽然ITS的发展历史不长,但其对交通运输业来讲是一种质的飞跃,具有非常现实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我们应一方面积极地进行国际性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了解和掌握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同时也应考虑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资金来源、道路状况、交通特点等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认真的分析研究,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加快中国ITS业的发展。
关键词:GPS系统 交通管理 智能公交 应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严重制约许多大中城市发展的重点问题之一。大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城市交通管理,提高公共交通运营管理效率和社会服务水平,符合目前中国国情下的现代化大城市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的公交车智能管理调度模式只单一采用了射频识别技术。这种技术的采用是由静态监管向动态监管,人工管理向自动管理的转变,是公共交通管理进步的表现,但是这种技术的还是存在不足之处,应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本文通过对GPS技术在交通管理及公交领域的应用进行分析,就该技术及现阶段城市公交运营情况,研究探讨提高公交智能化管理的粗浅认识。
一、GPS在智能交通网络中的应用
GPS在智能交通系统中主要应用于车辆的定位和导航系统。GPS定位导航系统与电子地图、无线电通信网络及计算机车辆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可以实现车辆跟踪和交通管理等许多功能,这些功能主要包括:
1. 车辆跟踪功能。利用GPS和电子地图可以实时显示出车辆的实际位置,并任意放大、缩小、还原、换图;可以随目标移动,使目标始终保持在屏幕上;还可实现多窗口、多车辆、多屏幕同时跟踪,利用该功能可对重要车辆和货物进行跟踪运输。
2. 提供出行路线的规划和导航功能。规划出行路线是汽车导航系统的一项重要辅助功能,一个是自动线路规划,这是由驾驶员确定起点和终点,由计算机软件按照要求自动设计最佳行驶路线,包括最快的路线、最简单的路线、通过高速公路路段次数最少的路线等。另一个是人工线路设计,这是由驾驶员根据自己的目的地设计起点、终点和途经点等,自动建立线路库。线路规划完毕后,显示器能够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设计线路,并同时显示汽车运行路径和运行方法。
3. 信息查询功能。为用户提供主要物标,如旅游景点、宾馆、医院、学校等数据库,用户能够在电子地图上根据需要进行查询。查询资料可以文字、语言及图像的形式显示,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其位置。同时,监测中心可以利用监测控制台对区域内任意目标的所在位置进行查询,车辆信息将以数字形式在控制中心的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
4.话务指挥功能。指挥中心可以监测区域内车辆的运行状况,对被监控车辆进行合理调度。指挥中心也可随时与被跟踪目标通话,实行管理。
5.紧急援助功能。通过GPS定位和监控管理系统可以对遇有险情或发生事故的车辆进行紧急援助。监控台的电子地图可显示求助信息和报警目标,规划出最优援助方案,并以报警声、光提醒值班人员进行应急处理。
二、GPS在智能公交车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智能公交车辆管理系统是运用车辆专用的GPS定位和与其一体化的通讯设备(车台)、无线通讯接受和转发设备、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设备和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实现对车辆实时监控的一体化系统,是充分利用GPS和GIS手段对车辆进行监控的重要和先进的技术手段。目前,这一系统被大中城市的公交管理机构广泛应用。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规模的逐步扩大,城市公共汽车的社会使用量急剧上升,各城市的公共交通车辆管理调配问题日益凸显,车辆晚点脱班,随意停靠等现象时有发生,市民对此意见很大。与此同时,在公交车内偷盗、抢劫等危害社会治安、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现象逐年上升。智能车辆公交监控管理系统不但可以解决车辆的调配和管理问题,还可以为乘车的公民实施动态监控,提高自身乘车安全防护能力,协助公安部门提高打击犯罪活动、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增强了市民乘车的安全性和保障性。
GPS在车辆的智能公交管理系统中解决了较大的区域范围对该区域的车辆的位置、状态等动态信息进行即时监控的问题,便于及时处理车辆运营遇到的问题,提高有限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保障司机及乘客的人身安全。同时,它能够跨地域对机动性强、数量众多的移动目标实现有效监控、紧急救援和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便于保存最原始的基础资料,为事后处理问题提供了有效帮助。基于GPS在智能公交中的重要作用而被广泛采用和推广。
三、GPS在交通网络和城市智能公交中应用发展前景的展望
GPS在交通网络应用中将为管理提供坚强的后盾。由于GPS具备强大的功能,在智能交通网络中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收到及时准确的效果。因此在今年的交通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建设智能交通的构想,这既是管理的需要,也是智能交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随着GPS在交通网络中的应用,交通管理将出现一场科技大发展、大更新。
GPS在智能公交应用中将被广泛应用于交通流量统计。系统GPS在智能公交规划中的应用已经引起了专家的关注,但是随着GPS技术的成熟和GPS用户接受机普及,GPS在智能公交规划领域的应用正在酝酿着一场重大突破。智能公交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每一辆车的任意时刻的位置及保存行驶轨迹。如果将来每辆车都必须配置GPS(这种强制性要求有助于交通管理部门对全市公共车辆进行监控管理),公交管理部门的管理系统将可以统计每小时、每一天或者每年的任意路段上的交通流量,而这些精确的流量数据将是交通管理和智能公交规划必需的基础。
GPS在智能公交应用中将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观测和数据分析。由于GPS系统可以全时、全天候、精密、适时、近乎连续的对交通流进行交通观测与统计,这个过程几乎是完全自动化,省却了大量人力,而其得出的连续精密的结果是智能公交规划极为重要的基础数据。GPS监控数据与GIS系统的结合,可以描述每小时每条道路上的交通量,以及每辆公共车辆车内载客人流量,如果能够取得连续若干天的流量数据,结合相应的预测模型,就可以预测隔日的任意小时的交通流量和负荷度,这种短期交通预测有助于交通管理部门在交通拥挤发生前及时采取措施。 如果能够获得连续数年的精确交通流量资料,配合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经济发展,甚至可以做长期的流量预测。
结束语:GPS作为智能交通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交通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城市工具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现代管理工作管理中,应该充分应用GPS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交通和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为交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曾金明.GPS技术在现代物流运输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3):80-81.
[2] GPS在现代物流运输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广场,2009,(9):243-244.
[3] 蒋代梅,刘洋,周小兵等.基于GPS/GIS的物流运输管理系统的实现技术[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31(4):443-448.
关键词:物联网;社会生活;影响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物联网应用概述
互联网的纵深发展,结合电气自动化技术、传感网技术、通信新技术等,便出现了物联网。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无线通信技术之后的一次信息技术革命。物联网能把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通过各种无线、有线的通讯网络进行互联互通,从而形成无所不有的庞大网络,以实现实时数据采集、远程监测、全球定位、调度指挥、安全防范、联动报警、远程控制等管理和服务功能,最终实现信息无处不在和智慧地球的目标。
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人与物、地球、建筑等联系到一起。小到家用电器,大到汽车、建筑物,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换和相互影响及控制,物联网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因此,物联网技术将带来划时代的技术革命。
“十二五”期间,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主要分布在智能交通、智能物流、医疗卫生、智能家居、智能电网、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其中智慧城市的建设是我
国城市发展与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
2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首先是把城市及其公共服务功能(如电子支付、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涉及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作为突破口,其次是现有产品升级换代(如智能手机、物联网家电等多方面)。物联网发展正逐步把人与人、人与世界联成一张智能网络,从而改变城市管理和城市人群的生活模式。利用各种传感器网络,可以进行城市设施管理,及时掌握电力供应、地下管网、道路、停车场等设施的运行状态,出现异常情况时,可及时利用智能网络进行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络和协同处置。
利用城市环境系统可以实时查询气象、交通等方面的信息,可以根据空气污染监测系统,自动开启道路洒水系统;也可根据城市水系统的监测报警,迅速启动相关治理方案和相关环保设施。
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和交通安全水平。智能交通一般包括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公交信息系统、公共停车信息系统、集成控制中心等,并可与其它相关系统联网。利用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提高路口通行效率,方便的了解停车位信息。也可以制定最优交通线路,进行实时导航,提醒司机减速慢行等。
利用城市安全系统可在街头和道路上安装智能视频监控装置,以进行人脸识别和车辆识别等,也可以向警察发出报警信息,预防和阻止犯罪。利用城市火灾监控网络,可以提高火灾监测自动化水平,提高防火、救火效率。
3智能楼宇管理
现代建筑技术与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相结合所出现的智能建筑(包括智能大厦、智能小区)在世界各地迅猛发展。智能建筑提升了建筑物的功能,改善了环境,能适应高效率管理的要求。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信息通信、安全防范、办公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化和高效管理等方面。智能楼字能够在节能降耗的基础上,提供安全、舒适、信息通畅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智能楼宇的安全性主要由安全防范等系统来实现。包括出入口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广播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等。人居的舒适性主要由楼宇设备自动化等系统来保证。包括供配电与照明系统、电梯、空调与供热系统、给排水系统、电视系统、背景音乐系统和多媒体音像控制系统等。
智能楼宇的信息通畅主要由智能化信息系统来实现:综合布线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信网络系统、智能办公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等。用于向用户提供高效、安全、可靠的信息通信服务。建立智能化大厦,可对大楼内的机电设备者统一管理和协调控制,使楼宇中各类设备的运行、保养、维修更趋自动化,使物业管理更加科学化。并能实现能源的科学和合理消费,达到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的目的,以最终提供先进的信息处理能力,构建楼宇内舒适、安全和高效的办公环境。
4智能化小区
目前,智能化住宅小区已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智能化小区综合应用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智能化小区主要由综合通信网络、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和家庭智能控制系统、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等组成。当然,也包括综合布线系统,保安监控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电度表、水表、煤气表三表计量抄表系统,小区信息系统和车位引导停放系统等。目前的智能化小区主要应具有的功能包括住宅小区全面的公用设施监控管理措施和安保、防灾措施,并应具有高度的信息通信能力和信息化的社区服务管理能力,能够为小区住户提供多媒体信息服务。相比传统小区,其功能应更加强大和细致,生活更加舒适便利。目前,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化小区方面的应用已经卓有成效。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建立一个安全、舒适、和谐的智能化的小区居住环境,而且市场发展前景巨大。
5智能家居
物联网是从信息化、自动化走向智能化,或者说是具有智能化的自动化。物联网“十二五”规划已经出台,其中智能家居占有重要的地位。智能家居产品融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通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于一体,可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将各种家庭设备组合成智能家庭网络,以实现自动化,同时可实现更智能的家庭安防系统,并可实现对家庭设备的远程操控,提高了家居生活的舒适度,并能为家居环境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
所谓智能家庭,其实就是家庭自动化。安全防范是智能家庭的第一要求,它主要由防盗、防劫、防火、防燃气泄漏、紧急求救等项目组成;其次,还要求家庭环境更加环保、节能、舒适,家庭设备运行更加智能化;再次,家庭信息化、自动化程度更高,所有家电都实现智能化,并可与人进行信息交互,包括节目点播、节目互动、游戏、娱乐等信息服务。智能家庭系统的主要子系统有:智能家庭控制管理系统、电力及照明控制系统、家庭环境控制系统、安防系统、信息网络系统、背景音乐及多媒体娱乐系统等。例如可以实现智能门禁控制、安防报警、网络视频监控、智能照明控制、家电智能控制和远程控制、温湿度空调智能控制、智能厨卫环境控制、水电气自动抄表、网上购物、网络办公、远程教育和医疗、智能家庭用品管理等。
6结语
每一项突破性的学技术革命都会彻底改变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物联网技术作为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可以帮助人们实现人与物的互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物联网技术可以提高人类改变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可将智能化的传感网络系统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类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方式。物联网技术在生活及家庭中的应用,能够使城市更加智能;使人类生活更加舒适、环保、节能;使社会更加进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智慧地球“必将惠及每个地球人。
参考文献
[1]胡铮.物联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吴 功 宜.智 慧 的 物 联 网 [M].北 京:机 械 工 业 出 版社,2010.
[3]马 建.物 联 网 技 术 概 论 [M].北 京:机 械 工 业 出 版社,2011.
[4]王云汉.物联网技术在楼宇智能化系统中的应用[J].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6):77-78.
[5]蒋中,孔令成.城市互联消防安全数字化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09,32(09):131-133,136.
【关键词】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前景;应用;优势
前言
随着全球各地通信网络的迅猛发展,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这种新兴技术也的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无线频谱资源使用拥挤的情况,还因为使用模式的创新和无线实现产品的连接,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使其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在我国,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也开始应用于各个领域,并且这种技术越来越成熟,在未来对信息网络将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从以下方面进行展开。
1.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概述
超宽带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的国防部,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是指能够在超宽带上进行信号的传输,与传统通信方式相比,超宽带技术采用的是一种极短的脉冲信号,每个脉冲信号的持续时间通常只有几十皮秒到几纳秒,在最大数据的传输速率上可以实现每秒几百兆比特[1]。
2.超宽带无线通信的优点
2.1使用的宽带大,传输速率高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和其他通讯技术相比,具有制造成本低的优势,并且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技术下下相对简单,发送功率也比天线系统要低很多。在无线通讯系统发展中,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空间容量更大,其利用上千兆赫兹的超宽频带,把发射信号频率控制的相当低,从而实现较高的信息速率传输;在频域上,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具有很宽广的范围,在复杂的环境中,也能保持相对的安全性,同时其所提供的高速率无线通讯数据传输速率可以满足许多大容量多媒体的同时传输。
2.2采用扩频处理,延长使用寿命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不需要进行调制解调器,也不需要振荡器和混频器,这使得其结构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并且其扩频处理增益较大,使用低增益的全向天线,来实现几公里的通信,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统电源的使用寿命,并且因为其采用的是低功率辐射,可以降低对人体的伤害。
2.3具有高强度的保密性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采用的信息接收系统是跳时扩频的,只有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接收机知道发送端的脉冲序列,这样保证了数据信号发射和接收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因为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低功率发射的特点,使其很难被检测到,因此更好的提高了安全性[2]。
2.4通电情况下耗能低
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在通电的情况下,具有耗电量低的优点,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通过连续的发射载波,只需要通过超宽带无线通讯技术的脉冲电波就可以成功达到要求,使得耗电量大大的降低。同时在发射信号的过程中,发射消耗的功率很小,这样形成的噪音干扰也相对较少。
2.5平均发射功率低
在短距离的应用上,超宽带无线通信发射机的发射频率可以做到低于1mW,但是这是要通过牺牲带宽来实现的,所以从理论上来讲,超宽带无线通信产生的干扰相当于一宽带白噪声,这样使其具备两个优势:第一是超宽带无线通信可以与同频段的其他通信系统保持共存的状态,这样可以使无线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升高;第二是稳定性和隐秘性较好,不容易被截获。
2.6适合便携式应用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使用的是基带传输,不需要进行射频调制和解调,这样使其设备模型相对的较小,并且成本相对的较低,使用起来也更加的方便,因此可以更好的适用于便携型无线设备。
2.7多径分辨率高
由于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采用的是持续时间很短的窄脉冲,其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都很强,所以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具有极高的多径分辨率,并且接收机通过分集具有很强的抗衰落能力,使得在进行测距、定位、跟踪上能达到更高的精准度,也使得穿透能力更强[3]。
3.超宽带无线通讯技术的实际应用
3.1在家庭和办公环境中应用
目前,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在家庭以及办公室等场所中应用的较多,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人们对家庭和办公环境设备的便捷使用。在家庭中,其利用无线的方式取代了各个家用电器设备之间的有线连接,通过大容量的数据进行转换和传递;在办公环境中,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主机和显示屏、摄像头、会议设备、投影仪等办公设备的无线互连,因此对家庭和办公环境进行了一定的优化处理。
3.2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特点,把其运用到军事领域上,实现了新型雷达系统和无人机的技术更新,目前隐身战术在军事领域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应用,但是在军事领域中,过度的使用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会使效果适得其反,因此适当合理的应用超宽带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并且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具有很强的精准性,因此被很好的运用到军事领域中的定位功能上,通过使用同步脉冲来实现对物体进行精准定位[4]。
3.3在智能交通信息中的应用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具有定位精准、搜索速度快以及使用便捷等优点,将其运用到智能交通领域当中,可以制造出防障碍物的雷达系统,把这样的雷达系统装设在汽车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智能驾驶。主要表现为:智能汽车可以自动的进行定位测量和道路信息的获取,及时的为驾驶员提供出行的最优选择方案。并且可以将其运用到智能交通管理体系当中,使得交通管理工作人员对道路交通情况更好的进行监管,提高道路交通的利用率。
3.4在无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
有效电视网是一种高效廉价的综合性网络,具有频带宽、容量大和成本低的优点,它的发展为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基础,高清晰电视与采用模拟信号传输的传统电视系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将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运用到高清晰电视中,使得节目的采集制作和传输都能实现数字化管理,使得电视的画面更加的清晰,声音效果不失真,以及对电视信号的有效存储。
4.结语
本文对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定义和优点进行了叙述,也对其应用进行了总结,总体来说,就是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这种全新技术,与其他传统通信技术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所以发展前景无可限量。但是还是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探讨和研究,使其可以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在未来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也更好的推动通信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武林俊,李燕文.超宽带技术在未来无线通信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7,07(13):8-11.
[2]代宏达.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7,10(09):57-58.
[3]孙家可.超宽带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信息通信,2014,07(06):258-259.
关键词:3S技术;交通系统;应用
Abstract: 3S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traffic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for many years,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space-time datum, spatio-temporal data model and spatial data analysis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raffic system, in order to create a source of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information fusion, data mining, traffic and traffic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s represented by the technical method, applied in traffic management, logistics management, intelligent navigation, traffic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traffic safety etc.
Key words: 3S; transportation system;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C91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3S” 技术主要指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 “3S”技术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空间分析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和发展方向。“3S” 技术在实现道路交通智能管理中的集成应用优势,主要是初步构建了城市交通管理体系。其可视化的实现降低了使用难度,并在交通管控过程中可随时查询调阅实际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实现交通的智能化,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发展。
一、3S技术在道路交通领域中的应用
合理运用3S技术,可以为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准确的交通信息和新的技术方法,为其进行道路规划、车辆引导、重点路口的监控,以及辅助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集中体现于交通管理、物流管理、智能导航、交通信息服务、交通安全等应用方面,这些应用智能交通系统中所处的地位E1趋显著。
1.道路交通管理
RS应用于交通数据的采集和更新,通过对高分辨率、大比例尺影像的特征提取、变化检测、目标识别以及与多源数据融合实现来获取现势性强的地理数据,并以此作为路网等基础地理信息的更新依据;借助GIS建模,配合通讯和网络技术,实现车辆和路网的动态监测,以及应急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处理;依托路网信息,配合历史和实时的动态交通信息进行长、短期交通流量预测;基于路网、车辆、环境和出行者行为等因素来探索交通需求的生成机理,研究路网拥堵形成原因和传播特性,完善应急条件下的人员疏散和交通疏散理论;应用GPS、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进行交通设施的病害监测,实现对桥梁、路基等交通设施的变化检测,实现对路面病害的检测和识别,通过GIS将病害与路网信息关联,做到实时监测、及时维修,保障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确保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转。
2.物流管理
应用3S技术的物流管理模式是集地图显示、车辆定位与监控、通讯传输为一体,实现以货物流为基础,信息流与货物流相互印证,对运输工具、监管区域和监管货物实行全方位、全过程有效监控和高效配送的新一代物流作业管理体系。它依托于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建模,以及便捷的查询、匹配功能,同时借助无线通信线路及GPS实时定位和网络GIS的功能,及时掌握物流现状。通常配备3S集成系统的物流监控中心不仅提供实时监控、行车记录回放、信息管理等基本功能,还提供了相关的数据库查询管理、客户在线查询等功能,更主要的是能实现物流选址、配送路线选择、成本估算等功能,从而实现库存管理、运输配送的效率最优化和利润的最大化。3S技术在物流上的应用提高了车辆、货物和驾驶员安全系数,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监管部门的管理、监督和服务能力。
3.智能导航
据统计,2003年我国装有导航设备的车辆仅有几百台,而2006年发展为上10万台。尽管如此,相对于拥有3000万辆的汽车总数来说,我国的导航设备普及率不到1%,而日本的汽车车载导航安装率高达59%,欧美约占25%,中国的导航产业正从发育期向高速成长期发展,特别是基于实时交通信息的智能导航系统是未来人们所希望的,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车载终端通过接收卫星的定位数据,计算出车辆的当前姿态(位置、速度和状态等信息),借助GIS的图形界面能方便地显示GPS接收机所在位置并实时显示其运动目标的轨迹,利用无线通信技术接收实时交通信息,进而通过路线图或语音的方式来引导用户行驶,设定个性化的行车路线或路径规划方案,满足个性化导航需求。此外,高精度GPS技术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车辆的定位精度;浮动车技术和高分辨率影像的应用能提高交通信息的现势性;而不少学者从用户认知、界面负载、数据传输等方面研究移动终端的可视化策略可以满足用户自适应需求。
4.交通信息服务
通过车载终端和无线网络的配合,实时获取车辆的绝对或相对位置信息,从而根据用户需求为其提供与位置相关的交通信息服务或实现决策支持。交通信息服务不仅为具备车载终端用户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实用的增值服务。而且,随着商业网点信息、路况信息、天气信息等多种与空间信息的融合将为所有出行用户提供功能更加强大、全面、人性化的信息服务。
5.道路交通安全
3S技术在交通安全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它与多传感器、智能识别、智能控制等技术结合,根据车身安装的传感设备、雷达、红外、摄像机等设施,通过终端系统中的电子地图和数据库,实现道路障碍的自动识别、紧急情况自动报警、道路转弯处自动转向、安全车距提示、超速提醒等多种功能的辅助驾驶。同时,可以实时接收来自道路管理部门的各种指导信息(如气象、监管等),从而保证实现安全驾驶。另外,3S技术为通讯系统与监管、交警、消防、养护、管理、救援等连成有机的整体提供了一个集成平台,可方便地为道路管理者提供现场紧急处理、事故信息以及道路养护管理等服务。
二、发展前景
3S技术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地位日趋重要,已经成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计划的重要内容,将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信息化社会的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1.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减少能源消耗,构建节约型和谐社会
管理好数目庞大的车辆,使之能够高效、顺畅地运转,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车辆与道路的信息化管理还很落后,智能交通系统只在个别地区开展试验性研究,要在全国范围内达到车辆与道路的信息化管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随着车辆数目增多,交通拥堵日益严重,能源需求与消耗量增加,我们将面临新一轮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与我国构建节约型社会轨道相偏离。
因此,交通信息化对改善我国目前以及未来的交通系统运行状况、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加速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完善道路交通系统信息化、智能化,实现交通现代化跨越式发展
交通运输行业一直是维系着整个社会资源供求环节的重要纽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行业地位与日俱增,特别是在我国加入TWO后,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我国交通运输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提高出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降低交通事故率也成为现代化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这些正是信息化交通的要求,智能化交通的发展方向。3S技术以其特有的空间信息处理和空间分析能力,通过对各种交通数据的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借助于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集成,开展交通应用,为现代交通朝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也将成为实现交通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直接动力。
3.优化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加快产业发展,促进交通经济快速增长
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中,3S技术已经开始得到重视和发展,并步入推广、运用阶段。有些城市的出租车服务、物流配送等行业已经开始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车辆进行监控跟踪、调度管理,合理分布车辆,以最快的速度响应用户的乘车请求,降低能源消耗,节省运行成本。车辆导航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日常电子产品,并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以3S技术为基础的交通地理信息产业正在形成,并将成为地理信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同时也将进一步完善交通产业链,从而促进交通经济快速、稳步增长。
三、结束语
随着3S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成功应用,为空间信息科学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作为维系国运、民生的交通事业,也应抓住空间信息科学发展的机遇,努力寻找结合的突破口,不断完善自身理论体系和关键技术,迎接智能化、信息化所赋予的挑战。3S技术与交通的集成应用将开创新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发展新的业绩,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公众服务以及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