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16 16:25:0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级档案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 现状分析
1.1 部门间信息系统无统一标准,不互通
当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各个业务部门的信息资源管理基本是从自身需求出发,没有全局统筹与规划,信息共享无法实现。另一方面,各部门之间的数据没有统一标准,系统的数字格式、 结构不统一,导致信息的不兼容, 资源共享的瓶颈出现。各部门信息系统管理各自为政, 导致了档案信息重复开发、建设,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无法避免,有时个别部门存在占有信息的心理也导致信息无法共享。
1.2 档案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是能够有效地管理档案馆的各项业务,主管人员要求具备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条件,在档案业务素质和档案学术科学研究上具有一定权威和成果。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人员以及部门的负责人大多来自学校的其他部门,不是专门的档案管理专业科班出身,有的甚至只是兼职管理档案人员、实习人员或临时编制的工作人员。他们不具备档案专业的知识和水平,会使档案管理工作任务的完成造成障碍。
1.3 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快
信息时代,数字化技术由于其经济、方便等特点将纸质的文本文件取代已成为趋势,数字化档案损耗少,查找利用率高。但部分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实现数字化管理的相对还比较少。一些高职院校的行政人事档案、学生的学籍资料还是以纸质文档为主,在查找时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库房花费很长时间,造成工作效率底下。
1.4 档案意识不强,普及度不高
很少有高职院校特别重视档案工作,比如在校园进行档案基础知识的宣传等,师生不了解档案对子的的作用和意义,造成其档案意识不强,在获得奖励和成果时没有承担起很好的保管责任,不能及时将证书原件归档。需要使用证时由于材料的遗失不得不找各种途径去补开证明,费时费力,甚至耽误前途。
2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若干建议
2.1 健全档案管理机制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规定,高校档案馆应当作为与图书馆同级别的独立机构而设立,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准入门槛,引进专业的档案专业管理人员,这样学校的档案管理才能为其服务功能的实现创造可行的环境,增强档案在校园内和校园外的影响力。作为学校来说,档案管理工作要做到对过去负责、为现在记录,为将来传承,从档案形成的最初到材料的收集保管,再到文档的利用和销毁的各个环节都要制定和执行有效的规章制度。
2.2 重视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可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参加档案工作的集中学习和培训,重点学习档案工作的数字化,将文档数字化整理和归类。学校应出台措施,将校内各类文件进行统一规范,让各类档案实现规范化和归档及时化,可购买符合自身档案特点的管理软件进行档案的管理。这还有利于对各类档案的及时更新和维护,实现无纸化办公。另外,对现有的纸质文件应通过扫描等数字化手段尽快进行归档和整理,满足师生调阅和查询的需要。
2.3 加强档案意识的普及和宣传力度
档案管理人员应增强服务意识,提供档案的管理和查询服务,提升工作态度和服务成效。多为师生宣传档案的重要性,深化大众的档案意识,增强师生对档案和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让全体教职工和学生支持和配合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基础工作;档案管理;现代化
1.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我国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存在的不足。
总体来讲目前我国的综合性档案馆大多是馆藏内容庞杂案卷数量繁多时间跨度长且由于多年来一直处于封闭式管理之中档案管理仅以保管为目的以案卷不丢失为原则再加之每个历史时期档案的整理质量要求不同整理的规格不统一等情况形成了档案基础普遍较差的局面。主要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档号不规范没有目录号一卷多册现象较多。
二是案卷标题不规范有标题但不能反映主题内容或标题缺少基本要素甚至没有案卷标题等现象较为普遍。
三是大部分案卷缺少卷内目录以至于部分未被案卷标题涵盖的内容永远无法检索而难以利用。
四是许多案卷未标页码如果使用中掉页很难发现。
五是组卷混乱现象比较严重如有按时间组的也有按职能部门管辖权限组的还有按文种组卷的。
六是案卷厚薄不一有的一、二页纸一文一卷有的五六百页纸一类一卷。总之综合性档案馆建馆时间越长馆藏量越大的存在的类似问题就越严重。从以上情况来看我国综合性档案馆目前还未具备实现计算机管理的充分条件需要尽快地、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
2.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提高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水平
从科学与经验中都可以获知要想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就必须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即要求档案管理的收集、整理、鉴定、著录、保管等各个环节都要按照统一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
2.1全面普查案卷,去糟取精
这是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第一步工作。因为一般的综合性档案馆由于多年来未做全面的清查加之移交单位划分保管期限不准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重份或无查考价值的文件所以首先要剔除这些无用的文件才能避免今后实行计算机管理时出现重复与低效率的情况。
2.2重新组合案卷实现案卷规范化
将那些组卷过厚内容混杂的案卷进行重新组卷。重新组卷的原则是尽可能将那些相互存在某种联系的文件组合在一起。在重组案卷的过程中还应对那些无页码、无卷内目录、无案卷标题或标题不清楚的案卷要重新加工填写以保证全部案卷更加规范。重新组卷不仅可以优化馆藏、科学保管而且亦可以提高实行计算机管理档案后的利用效率。
2.3结合本馆实际规范著录工作
著录是实行计算机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直接影响输入计算机数据与信息的准确性的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1986年国家颁布的《档案著录规则》是规范著录工作的最基本依据。但是由于各个档案馆的条件存在差异再加上计算机管理又提出了新的技术性要求所以各个档案馆应该以《规则》为依据,并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计算机管理的技术要求制定出适合本馆著录工作的著录细则。我们根据这一原则制定了《北京市档案馆著录细则》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已经起到了提高基础工作水平的作用并对我馆实行档案计算机管理工作有很大的促进。
2.4统一分类号保证检索查全率
计算机检索的显著优势就是能够满足人们族性检索的需要。为了确保检索的完整性我们在分类过程中,首先根据《中国档案分类法》进行分类再因事制宜制定出一些具体细则。例如“物价”问题涉及的行业较多我们就统一归入“J”类然后再根据每一文件具体特征辅以关键词标识加以区分。另外在分类的过程中还应加强校审力度以便及时校正分类人员的错误。并且还应经常组织大家统一认识统一标准尽量做到前后标引一致同一类文件标引一致从而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2.5规范题名保证检索查准率
档案的分类号保证了检索查全率而题名准确才能保证检索的查准率。但仅保证查全率是不行的,还须同时保证查准因此在著录时要统一规范题名。我们认为规范题名应掌握的原则与要点是在填写题名项过程中要规范机构简称尽量避免在检索时出现含混不清、文不对题和计算机识别不清的情况发生。如北京市计划委员会简称为市计委北京市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为市计生委而不能都简称为市计委还要统一题名中应具备的要素。我们结合计算机检索需要在著录过程中将题名中责任者、事由、文种,必要时加上人名、地点和时间)等要素都填写完整。如果题名要素不完整。则要补齐如果题名冗长则删除多余的赘词。还要统一文种题名中经常有“请示报告”等含义不清的文种出现很影响检索的准确率。所以我们便规定凡是要求批复的文件写“请示”凡不要求批复的文件则写“报告”等等这样就可在检索中区分出每份文件的实质作用。
另外我们还利用计算机一次输入多次输出的功能将关键词项中的人名、地点、时间与机构分别著录为日后制作《人名目录》等检索工具打下了基础。
3.加快数据准备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
在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计算机数据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大工程尤其是对于那些建馆时间较长的综合性档案馆来讲由于馆藏案卷多著录工作不仅量大而且复杂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进展速度。在著录工作中只要掌握了以下重点便基本可以取得著录工作“多”、“快”、“好”兼而有之的效果。
3.1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
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为社会所用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综合性档案馆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全宗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
3.2分级次著录,省时省力
在著录过程中可以将案卷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著录即将那些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这样处理不仅能将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而且也可以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条目既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又提高了效率。
3.3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基础
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房档”、“案件”等则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这样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档案目录的原有基础可以减少著录环节大大地提高著录速度。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档案管理也进入信息化时期,信息化在档案管理中的应运越来越广泛,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利用信档案管理资源,实行个性化的档案服务工作,是目前高职院校档案管理重要课题。然而,我国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队伍人员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管理队伍缺培训制度与激励机制与高职院校管理进行有效的融合,规范档案管理,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研究工作,是目前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之重点。
二、档案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
档案管理就是对个人的经历,在社会活动中各个方面的表现,以个体为单位按档案制度进行整理与保管,以便查询使用的信息载体。是各组织了解使用的参考依据,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发挥应有的职能,需要高职院校对人事档案管理队伍进行制度化建设,保障教职员工的合法利益,进行人事制度调整等各个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行的档案管理队伍中还存在诸多问题\[1\],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结构问题。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建校历史不长,对于档案管理还初在初级阶段,组成结构存年龄偏小,职称太低,专业知识不强,学历不高等许多不合理象。主要体现在档案管理团队未形成,管理层次不清新,缺少领导管理人才,档案管理专业人员配比严重不足,并且人员流动性大,队伍缺乏稳定性。
2.高职院校管理与档案管理缺乏相融性。档案管理是服务于组织机构,是对高职院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记录,档案管理的好坏是学校今后发展规划的参考依据,两者密不可分。当前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为收集信息而注重档案管理,在对高职院校管理的同时忽略对档案的管理,未能将院校管理与档案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为了应付档案管理而进行队伍的临时组建,无法将档案工作进行系统化,档案管理不具有适用性,不能服务于院校管理。
3.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培训机制与激励机制。档案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管理中视为非技术工种,专职的档案员在高职院校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常担当一个文件整理员的角色,划为后勤管理类工作者\[2\]。由于得不到重视,使得档案管理员的没有工作激情,思想长期被压抑,工作单调而乏味,不能参与享受职称评定,优秀评选,培训,学习交流,绩效考核等许多的学校政策,导致档案管理人员流动性大,管理队伍不具有稳性。
三、建设高职院校档案管理队伍的几点建议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坚持创新的管理方式,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在档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努力探索,创新管理理念,改革管理模式,才能体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与适用性,如何加强高校档案队伍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可行性建议:
1.改革创新是建设高职院校档案管理队伍的新思路。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把档案管理工作视为学校重点管理工作之一,坚持专兼结合的方针,即在档案管理队伍中配备一些兼职人员,以专职工作为重心,实现档案管理与院校管理的高度协调与统一。由于高档案管理具有两面性,既要遵守学校教育管理规定,同时又要符合档案管理之规定与档案管理操作规范\[3\]。因此高职院校档案管理队全应配备专业的档案专职人员与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高技术的档案管理人员负责监管档案管理过程的技术指导,同时还要负责培养一批专业的档案管理员,具有综合素质的档案技术人才既是管理者又是导师,负责组织人员,技术指导,专业培训起好带头作用;兼职的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档案的管理与收集,而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管理手段,改革传统档案管理模式需要专业档案管理员提供现代化的技术支持。高职院校的职能是培养专业高技能人才,档案管理的工作重心就是记录记载人才培养的过程,因此档案管理队伍的管理必须与高职院校的管理完美结合,需要复合型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为领头军,配备档案管理岗位需要的各种专兼职人才,形成一支具有综合实力的高级档案管理队伍。
项桂芳,计娜:加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第26卷第4期2.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积极性与创造性,需要有效的激励政策与体制。首先,激励机制的创建要根据员工的生活需要,心理需要,分析员工心理状态,实行激励机制;其次,根据实际的工作状况建立激励机制,让档案管理工作者参与到学校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各个环节之中,运用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法,充分的激发员工的主动性与使命感,让员工感到成就感与不可或缺性。改革档案人事管理制度,实施聘用制,使管理团队向职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4\]。增加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改变档案工作条件,加大资金投入,同时大力宣传档案管理重要性,营造管理文化氛围,采取不同的方法转变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激发工作热情。
3.加强档案人员管理培训工作,打造专业的管理团队。培养档案管理人员有服务意识,奉献意识,敬业精神,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高度的组织协调能力,应辨能力。档案管理培训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改变思想。通过培训转变思想,调整心态,树立一切以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思想;以服务为光荣的档案管理理念,增强档案管理的责任心;以良好的心态,奉献的精神投入到档案管理事业之中。
其次,加强综合素质培养。通过专业的培训,加强档案管理员有组织能力,协调能力\[5\],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书写能力。
最后,加强专业知识培训,通过对档案管理学,档案管理技术,档案管理法规等各个专业的知识的培训,加强档案管理者的管理意识,创新意识,打造一支具有技术过硬的高素质管理队伍。
4.加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手段,创新档案管理模式。档案管理工作随着科学信息的发展在不断的改变,改变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创新科学管理方法,做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柔性与刚性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三结合管理模式对高职院校档案进行管理,有效的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与现代化目标\[6\]。
四、结束语
总之,做好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加强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把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做为高职院校行政工作之重点。首先从现今队伍建设现状中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人员结构、高职院校管理与档案管理缺乏相融性、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培训机制与激励机制等问题,因此必须要结合高职院校实况采取改革创新管理队伍思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强档案人员管理培训工作等各种措施,努力实现档案管理服务于院校管理,打造专业的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为高职院校的战略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平.档案管理的学习型团队组织建设\[J\].南北桥,2009(6):173.
\[2\] 曾苇.论高校档案人员激励机制的构建\[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10):54.
\[3\] 陈鹏.论档案利用与档案队伍建设的关系\[J\].兰台世界,2009(24):103.
\[4\] 吴晶.以人本思想建设档案编研的创新团队\[J\].机电兵船档案,2007(5):28.
关键词:学籍管理;学籍档案;规范化
学籍管理与档案管理都是学校最基础的管理工作。学校档案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学生学籍档案。学籍管理、学籍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为学校教学的有序开展和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学籍是对学生身份的确认,学籍状
态反映着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学籍是对学生身份的确认。只有通过高等学校学籍管理部门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以下简称“学信网”)注册学籍,才能正式成为某高校的学生。只有注册了学籍的学生,才能在修够规定的年限且成绩合格后,取得学历证书。学籍状态反映着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结果。
(一)学生的各类学籍异动(休学、退学、转学、留级、转专业等),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在校学习状态。如休学,有的学生休学的原因为身体疾病,表示该部分学生在校期间,身体素质较差;有的学生休学的原因是思想压力大,精神衰弱,说明该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再以退学来说,有的学生退学的理由是经济困难而放弃了学业;还有的学生退学的原因是无法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相应的学分,因而不得不选择退学。这些学籍异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二)学生的各类奖惩信息直接反应了学生的在校表现。学生的各种奖励,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等或反映出学生思想积极上进、或反映出在校学习成绩优异、或反映出学生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而各种惩罚,如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等,则或反映学生违反校纪校规、或反映学生成绩低劣。
(三)毕、结业结论,反映了最终的学习结果。在规定的年限内,修完规定的学分或规定的课程全部及格,将获得毕业证书,相反,则只能结业离校。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还被授予学位证书。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则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最终宣判。因此,学籍确认了学生的身份,监控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反馈了学生的学习结果。
二、学籍档案是学生学习身份与学习过程最有力的证据
学籍档案主要包括:新生入学材料(新生登记表、新生花名册、新生录检表)、学生学籍异动材料(升级、留级、休学、复学、转学、退学等)、学生成绩总表、学生学籍卡、学生奖惩材料、学历学位证明材料。新生入学材料(新生登记表、新生花名册、新生录检表)显示着学生参加升学考试的类型、参加考试的年份,录取院校及专业,甚至包括升学考试每门课程的分数。这些材料可以最有力地证明学生升学的有效性。学生的学籍卡记载了学生更为详细的信息,包括学生的籍贯、生源地、社会关系、求学经历、家庭住址等,更能有效证明学生的身份。学生的学籍异动材料(升级、留级、休学、复学、转专业、转学、退学等),可以成为学生身份变动或学习期限变动的有力凭证。学生成绩册、各种奖惩材料,可以有效说明学生在校课程学习的好坏,平时表现的优劣。也成为用人单位选聘学生的重要参考资料。
三、学籍管理与学籍档案管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学籍管理与学籍档案管理虽分属不同的部门,但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学籍管理的规范化有助于档案材料的丰富与完善,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也有助于倒逼学籍管理的规范化。
(一)学籍管理的规范化有助于档案材料的丰富与完善
学籍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必然会将每一项工作涉及的重要原始资料进行归类存档,必然有助于学籍档案材料的丰富与完善。一个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重要事项都会留有一定的印记。如一入学,就有新生录检表、新生花名册、新生登记表;最后毕业的时候,成绩表、毕业生登记表及学历学位证明的材料都会作为重要的原始资料进行存档。学籍管理过程的规范化可以使学生的所有重要的原始资料得以归档保存。一个负责的学籍管理人员在完成必要的学籍管理工作之后还需要把学生各类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存档,工作不仅着眼于当前更要着眼将来,为学生、学校的历史负责。
(二)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有助于倒逼学籍管理的规范化
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必然会对归档条目进行细分,同时要求各对口部门按照条目及时将所属材料进行按类归档。这样必然倒逼学校各部门,包括学籍管理部门进行规范操作,同时保存原始资料。因为要存档,学籍管理必要的程序就不能省去。任何有关学生学籍的操作必须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并留存记录;因为要存档,任何负责人在签字的时候就必须得谨慎,违反国家或学校规定的事情就不能随便签字,否则档案会永远记录,签发者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档案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倒逼学籍管理走向规范化。总之,学籍管理与学籍档案的管理都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工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某种意义上,学籍管理与档案管理是纲,纲举目张。只有学校有着规范的学籍管理、规范的档案管理,才能为教学的有序开展与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李志君 单位:山西大学教务处馆员
参考文献:
[1]成小芬.近二十年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研究综述[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2).
[2].解颖娴.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1).
关键词:高校档案 档案管理创新 档案管理数字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发展就要有创新,档案事业也是如此。高校档案管理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档案事业适应和服务于社会,跟上当今和未来世界发展的步伐,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环境对档案工作的需要。
1.1档案信息时展的要求
首先,数字化档案信息可使任何一位利用者不受任何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任一地点、任一时间只需有一网的电脑,即可进入档案管理系统查阅自己需要的档案信息。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戈德海伯于1997年指出: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社会中,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对人们来说,信息已不再是一种稀缺的资源,而是相对过剩,稀缺的是人的注意力。因此,目前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其实质就是“注意力经济”。 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是提高档案注意力的有效手段,同时可以提高档案的管理效率。
1.2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是计算机大量应用于高校管理的必然结果
首先,高校档案部门出于自身管理需要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形成了大量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计算机管理档案可使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形式的档案信息对象转为机读档案,它以光盘、磁盘作为信息存储的载体,向数字格式转变。 许多高等院校建立了校园网,并与教育科研网和国际互联网相连。校园网的开通为学校教学、科研及管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崭新的网络环境,广大师生可以不出校门、不出国门就与国内外的专家进行科研项目合作、查询资料、 学术交流、筹备各种会议等等。
1.3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1.3.1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起中国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科研网(caep.cetinnet)、中国科技网(CSTnet)和中国金桥网(ChinaGBnet),并均与国际互联网Internet接轨。就全国高校来看,1994年以来,由于"211工程"和CERnet工程的促进,很多高校纷纷着手建设校园网,至1996年底,已有220所高校建成校园网并连入CERNET, 800余所高校的校园网自2000年底开始陆续建成。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1.3.2高校档案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高校档案馆自动化建设经过10多年的努力,开发出数百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
2现在高校档案数字化、网络化存在的问题
2.1数字化、辅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模式仅局限于档案工作内部的编目和检索环节发生局部作用,而且是辅助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实体进行编目和检索,不是针对具体的档案信息,比如,这种形式编目须大量依靠手工劳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常常须先手工做好著录或填写好手工目录后,再往计算机中录入。编目的实际目的是为了让计算机排版和打印出“至臻完美”案卷目录。以供展示或手工查阅。其次是档案工作计算机辅助管理不同外界发生关系,它只为档案部门内部服务,作用是辅助档案工作人员人工管理档案实体。
2.2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2.1缺乏统一的网络化协调机构
由于受高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影响,不同的高校隶属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这种分散管理体制无形中使各高校档案馆形成了条块分割、自成系统、各自为政、自我完善、自找发展的局面。虽然许多高校档案馆已意识到资源共享的重要与必要,但缺乏馆际合作的行动。而国家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机构来规划协调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和资源共享工作。
2.2.2标准化水平低
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档案馆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相应国家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势必给档案网络化建设和资源共享造成隐患。
3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初步构想
3.1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体系结构模式;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模式是通过网络把分散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系统把这些计算机根据其功能划分为服务器与客户机C/S结构系统处理方式同以往的“文件共享型”网络处理方式相比,其主要的不同点在于将一种应用分解成为若干部分,如用户界面、商业逻缉和数据库,并将这些部分交给多台机器(包括工作站、一个或多个服务器)分别执行,共同实现整体应用。服务器作为信息集中处理和交换的中心,硬件上选用市面上常见的高档微机即可。
3.2档案信息的管理离不开数据库系统。现在高校档案部门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多用DBase, FoxBASE, FoxPro等编写,这些程序严格讲仅是一般操作系统的延伸,作为数据库管理软件在单机状态下应用还是可以胜任的,但是要建立覆盖全校各类信息的集成的MIS系统,它们无论在功能上,安全性和数据完整性等方面都不能很好的满足需要。应该选择适用于多种操作系统,多种硬件平台的具有多用户、多任务和能在网络环境下运行,具有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Ora?鄄cle、Sybase、Informix、IBM的DB2、微软的 SQL Server等。这些软件不仅具有上述功能特点,而且还提供数据库互连工具(ODBC驱动程序)、数据库―――Web连接软件,使用户可以轻松地建立起Web站点上的数据库服务。
浅议高校档案管理数字化及档案管理创新
张洪光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 010070)
摘要:随着信息数字化急速成熟,高校档案管理创新应当向数字化发展,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与数字化是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高校档案 档案管理创新 档案管理数字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发展就要有创新,档案事业也是如此。高校档案管理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档案事业适应和服务于社会,跟上当今和未来世界发展的步伐,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环境对档案工作的需要。
1.1档案信息时展的要求
首先,数字化档案信息可使任何一位利用者不受任何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任一地点、任一时间只需有一网的电脑,即可进入档案管理系统查阅自己需要的档案信息。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戈德海伯于1997年指出: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社会中,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对人们来说,信息已不再是一种稀缺的资源,而是相对过剩,稀缺的是人的注意力。因此,目前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其实质就是“注意力经济”。 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是提高档案注意力的有效手段,同时可以提高档案的管理效率。
1.2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是计算机大量应用于高校管理的必然结果
首先,高校档案部门出于自身管理需要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形成了大量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计算机管理档案可使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形式的档案信息对象转为机读档案,它以光盘、磁盘作为信息存储的载体,向数字格式转变。 许多高等院校建立了校园网,并与教育科研网和国际互联网相连。校园网的开通为学校教学、科研及管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崭新的网络环境,广大师生可以不出校门、不出国门就与国内外的专家进行科研项目合作、查询资料、 学术交流、筹备各种会议等等。
1.3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1.3.1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起中国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科研网(caep.cetinnet)、中国科技网(CSTnet)和中国金桥网(ChinaGBnet),并均与国际互联网Internet接轨。就全国高校来看,1994年以来,由于"211工程"和CERnet工程的促进,很多高校纷纷着手建设校园网,至1996年底,已有220所高校建成校园网并连入CERNET, 800余所高校的校园网自2000年底开始陆续建成。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1.3.2高校档案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高校档案馆自动化建设经过10多年的努力,开发出数百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
2现在高校档案数字化、网络化存在的问题
2.1数字化、辅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模式仅局限于档案工作内部的编目和检索环节发生局部作用,而且是辅助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实体进行编目和检索,不是针对具体的档案信息,比如,这种形式编目须大量依靠手工劳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常常须先手工做好著录或填写好手工目录后,再往计算机中录入。编目的实际目的是为了让计算机排版和打印出“至臻完美”案卷目录。以供展示或手工查阅。其次是档案工作计算机辅助管理不同外界发生关系,它只为档案部门内部服务,作用是辅助档案工作人员人工管理档案实体。
2.2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2.1缺乏统一的网络化协调机构
由于受高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影响,不同的高校隶属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这种分散管理体制无形中使各高校档案馆形成了条块分割、自成系统、各自为政、自我完善、自找发展的局面。虽然许多高校档案馆已意识到资源共享的重要与必要,但缺乏馆际合作的行动。而国家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机构来规划协调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和资源共享工作。
2.2.2标准化水平低
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档案馆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相应国家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势必给档案网络化建设和资源共享造成隐患。
3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初步构想
一、学生课程成绩与毕业论文档案资料特点
在高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绩单,都要提交一份自己的毕业论文(少数专业学生没有毕业论文要求)。学生课程成绩与毕业论文是反映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档案资料,两类档案资料的显著共性特征是学生身份信息唯一和明确具体,体现在每位学生的学号具有唯一性。在教学进程中,这两类档案资料的时间属性也很明确,学生课程成绩每学期都有记载,毕业论文在本科学制最后一学期提交归档。此外,学生课程成绩具有私密性、调用频率高等特性;毕业论文属于学生科研成果,成果归属权清晰,学校有对成果进行使用的权利,除保密论文外,一般毕业论文均具有开放性,可供其他人和机构查询。毕业论文还具有页码多、图表字数多等特点,纸质档案占据较大的保存空间。归纳和理解学生课程成绩和毕业论文档案资料特点,是开展档案管理和编研工作的基础。
二、以身份信息为支点的档案组卷及双重管理
传统的常用的成绩档案和毕业论文档案组卷方法是采用入学年度与院系别(专业)相结合如组卷方法,或者采用以毕业年与院系别(专业)相结合的组卷方法。例如:××学校××级××院系(专业)学生成绩册(毕业论文),××学校××届××院系(专业)学生成绩册(毕业论文)。由于受到院系、专业调整和更名的影响,受到办学模式多样化的影响,受到学分制和学籍异动等影响,这种组卷方法具有一定的弊端[4]。
就目前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实际而言,学生成绩和毕业论文一般都采用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双重管理,但这种双重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学生成绩电子档案一般依托高校教务管理部门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学校档案馆无权调阅;学生成绩电子档案虽然采用了学号查询入口,系统也具有一般的统计汇总功能,但对学生课程成绩的统计分析功能开发的软件还远远不够,难以满足教学管理的较高级需求;毕业论文电子档案一般是做成光盘,或者简单存贮在院系教学管理工作者计算机硬盘中,不利于长期保存、扩充内容和查询浏览。这说明,目前的所谓教学档案双重管理还仅仅是初步的、分离的档案保存,不能充分体现纸质档案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各自的优势,不能满足档案管理的要求和用户服务需求。
因此,建立以学生身份信息为支点的档案组卷及双重管理值得深入探索。朱惠钰,刘美娟(2001)提出,在新生入学时候,教务管理部门可以建立一个学号姓名及身份证号对应的数据库,实现使用学号或身份证二选一的查询方式。以学号为支点组织成绩档案,形成的案卷题名为:××学校学生成绩总册(学号范围),把学号与档号一起贴在案卷脊背上排架,一目了然,有利于快速准确调档[4]。同时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建立以学号或身份证入口的查询界面,在主字段学号目录后面,添加更多的其他信息子目录,例如:姓名、院系、专业、学期、班级、课程名称、课程性质、授课教师等,充分实现多维学生课程成绩数据分析的功能,为做好档案编研工作打下基础。谭玲玲等(2009)把整个学生成绩档案信息化管理分为五大功能模块,即成绩录入、成绩查询、成绩修改、成绩分析、成绩输出,每一个功能模块下面又设立若干子模块,共计11个子模块[5]。在毕业论文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杨焕海(2007)提出了基于web的高校毕业论文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案,对系统分析与结构、关键技术,以及系统实现进行了论述,提出的系统具有录入、修改、查询、浏览、编审、检索和汇总等功能[6],该毕业论文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也是基于学生学号关键身份识别信息而建立起来。以学生身份信息为支点,可以把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对应联系起来,实现双重管理。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强大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学档案的价值。
三、学生成绩与毕业论文档案的编研要点
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部门以馆藏档案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会利用的需要为主要目的,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编辑史料,编写参考资料,参加编史修志及撰写专门著作的工作。它是一种主动提供或报道档案信息,为学校和社会服务的形式。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充分开发档案信息的有效手段。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应立足于服务学校,做好选题规划,体现学校特色[7],对于反映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学生成绩和毕业论文,学校和院系档案管理工作者可充分利用纸质档案和信息化电子档案,选择一些关键选题,开展教学档案编研工作,供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参考,便于了解教学质量状态,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加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例如:对于学生课程成绩,可选择的编研题目有全校公共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的一次性考试通过率;英语四级六级通过率;班级大面积不及格课程分析;学生学籍异动警示分析等。对于学生毕业论文,可选择的编研题目有结合教师科研和生产实际题目的比例;历年选题的重复情况分析;不同职称教师指导学生人数情况分析;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分析等。
学生课程成绩和毕业论文是重要的教学档案资料,是学生学习历史的记载。对其开展科学管理和编研工作,不仅有利于实现一般的快速查询功能,还能实现纸质档案和信息化的电子档案优势互补,弥补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充分挖掘和利用该类档案的价值,便于为用户提供优质档案服务,为改进教学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优质档案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含卓,欧雪梅.加快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3):427-428.
[2]钱爱华.高校教学档案分类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12):100-103.
[3]王玉武.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浅析[J].黑龙江档案,2011,(5):52.
[4]朱惠钰,刘美娟.浅谈高校学生成绩档案组卷方法[J].浙江档案,2001,(12):25.
[5]谭玲玲,邹妙玲,谭年元.基于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的高校成绩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南工程技术学院为例[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190-192.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体系;绩效管理;应用策略
高校档案管理一直以来都是高校管理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高校档案管理体系存在一些不足和弊端,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应用汇总绩效管理理论,有利于构建更加合理的档案管理体系,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促进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一、汇总绩效管理理论
汇总绩效管理即PerformanceManagement(PM),是一种以提升个人及团队组织的管理绩效为根本目的,实现组织单位的管理战略及目标的实用性极强的科学管理模式。这是以提升单位组织成员的工作效率及相关业绩为直接管理目标,以此开发个人和单位组织的工作潜能。实质上汇总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管理流程,其具备极强的逻辑性和目标控制性等特点。汇总绩效管理理论应用的实践过程包括多方面内容,首先是绩效管理计划的和管理目标的制定,在此基础上确定绩效汇总管理的具体实施步骤和详实过程,在相关绩效考核信息已集中汇总之后,进入科学化标准评估阶段,同时在绩效评估结果完成之后进行有效的反馈,将绩效评估结果应用至单位组织的团队建设之中,以此总结工作实效方面的弊端和不足,为组织经营目标的优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在整个汇总绩效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绩效管理考核之前要明确考核的意义,针对考核指标、考核要素以及评分标准等关键点进行科学设置,保障绩效管理的科学合理性和客观公正性。这样才能真正保证绩效汇总考核的实效价值,同时也能提高系统单位的运行效率。
二、当前高校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现状
针对高校系统的综合管理能力评估方面,高校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评估部分。高校档案是指高校系统在教学科学、运行管理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具备一定凭证参考价值的文字、图表、实物以及影像等多类型历史信息记录,能真实反映高校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总结,记录了高校教育事业发展信息,为高校未来的教学工作和管理运行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能促进高校整体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经历了几十年以来的漫长发展历程,我国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相当程度的进展,规范管理档案的相关基本机制已经建立,针对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都已相应的改善和发展,但就当前高校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现状而言,还是存在一定不足,同时也具备很大的优化空间。
(一)高校档案管理专业意识不强
高校档案管理往往集中于科研成果信息资料的收集部分,对于高校系统的档案管理范围和管理工作意义缺乏全面的认识。传统档案管理观念单纯集中于针对纸质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分类的简单功能,因此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力物力支持相对比较匮乏。同时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重保管轻使用,偏重于档案的保密性管理,缺乏现代化的服务理念,这从长远来说不利于档案工作科学系统的发展。
(二)高校档案工作绩效管理缺乏科学性
当前我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绩效管理主要注重绩效评估职能,其评估标准遵从于上级部门所涉及的相应考核表,一般情况下是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入手,根据打分情况区分优秀、合格和不合格等方面,将评估结果汇总至人事部门。这样单纯注重绩效评估的绩效管理模式往往会流于表面,忽视了绩效管理工作的多方面系统层次内容。高校系统中绩效管理应包括三个层次:高校层面绩效管理目标、档案管理部门绩效目标、档案管理人员绩效目标。绩效管理的目标计划设置应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则,结合工作实际,以发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自主能动性为主要目标,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三)高校档案管理方式缺乏创新
当前高校档案管理过程中,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意义的认识不够清晰,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仅仅是针对纸质资料的收集、装订和整理保存,忽视了高校档案对于高校本身运行管理、教学改革、科研创新等方面的积极促进作用,因此对于高校档案工作的投入支持较少。高校档案管理方式依旧停留于传统管理模式上。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档案信息化管理进程的发展也是必然趋势。在当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相应的数字化目录检索系统已得到初步建立,但当前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应用程度并不高。
三、应用汇总绩效管理理论的建设目标
我国高校档案管理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因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很难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发展,因此应用科学的汇总绩效管理理论,有利于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更好发挥档案管理工作的职能同时,确保档案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绩效管理理论作为学科管理模式,应用至档案管理体系中,其建设目标为改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绩表现,优化开发工作人员与单位组织的双向潜能,从而实现高校组织的管理战略目标。应用汇总绩效管理理论,构建科学化的档案管理体系,需要注重档案工作的系统性,同时还需要坚持公正客观的管理原则,选择量化的统一绩效管理指标,定量与定性原则有效结合,让高校档案为高校运行管理和科研创新进行服务的同时,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也能成为高校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汇总绩效管理理论在高校档案管理体系中的应用策略
(一)高校档案绩效管理目标的科学化设置
就高校档案管理体系构建而言,应用汇总绩效管理理论需要从管理目标的科学化设置角度出发,根据高校层面的绩效管理整体目标,档案管理部门的管理目标和档案工作人员的绩效目标等不同层面,自上而下进行相应设置。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绩效管理目标应包括管理体制建设目标、基础业务建设目标、档案管理人才建设目标、档案服务利用效率建设目标等。在这些基础绩效目标设置基础之上,还要考虑高校档案管理职能的深层次拓展目标,只有应用汇总绩效管理理论,对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科学化的目标设置,才能明确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为管理模式的建设指明相应指导性方向。
(二)高校档案绩效管理指标的明确制定
如果说高校档案绩效管理目标是宏观调控范畴,高校档案绩效管理指标则是更为详实的考核标准构建。绩效指标的制定要考虑管理工作的层级性,首先是一级绩效管理指标的制定,这包括组织管理、档案保管、基础业务建设、档案开发利用这四个层面的指标设置。在此基础上是二级绩效管理指标的制定,这包括更加具体的管理机制、人才建设、档案管理硬件和软件设施的构建、档案开发和利用相关制度的完善等多方面内容。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构建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完善硬件设施,同时优化软件条件的储备。
(三)高校档案绩效管理的激励目标设置应用
汇总绩效管理理论至高校档案管理体系之中,可极大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职能。这同样需要设置科学化的激励目标。例如在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进行有效结合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设置相应的激励空间,给予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相应的自主能动发挥空间。当前我国档案管理人员的薪酬组成体系中,基本薪酬采用全国统一标准,但绩效部分的薪酬管理体系则可以根据绩效评估结果来进行相应的激励和奖惩,这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晋升和降级直接相关,坚持优劳优酬的绩效管理原则。这样的应用策略不仅能够激发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促进其工作的效率提升,还有利于整体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科学建设。
(四)应用汇总绩效管理促进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档案利用的信息化进程也亟待得到相应的重视。我国当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应用程度并不完善,主要应用于信息化检索等方面,在档案开发和利用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开发程度并不高。在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不再是传统的注重保管及收藏职能,档案管理将更加注重开发和服务功能。这就需要建立更加科学的档案利用信息平台,应用现代化管理理念,提高档案检索、档案利用以及档案开发的效率,利用现代化信息工具更好地进行查档工作,增强档案绩效管理的功能发挥,以能更加满足广大师生的档案利用需求,实现推送式档案服务的创新职能。
五、结束语
高校档案管理是高校事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实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高校档案管理的水平对高校管理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应用汇总绩效管理理论有利于提升高校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促进档案工作向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促进高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应用绩效汇总理论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管理目标及相应指标的科学设置,同时有效地将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进行科学结合,为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相应的激励和竞争机制,另外还能促进档案信息化进程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雅新.绩效管理理论在高校档案管理体系建设中的应用研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2):191-192.
[2]张晓娴.试论绩效考核体系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以昆明医科大学为例[J].山西档案,2014,(05):94-96.
[3]叶楠.绩效管理理论在高校档案管理体系建设中的应用[J].山西档案,2014,(03):80-82.
关键词:高校;基建;档案管理
高校基建档案是以图标和文字为载体,保存和记录高校基建工作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是高校基建工程的重要依据与凭证。但是很多高校不重视基建档案的管理工作,导致管理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对高校的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本文分析了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促进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一、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意识淡薄
很多高校没有认识到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档案管理的意识淡薄,过分注重高校建设而忽视基建档案管理的问题普遍存在。同时,很多管理人员与参建单位对归档立卷的认识水平存在差异,档案收集和编制的质量有限,使得很多基建档案资料缺失或者图文不符,从而影响了基建档案的分类与归档。
2.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很多高校没有采取严格的调控手段和制定完善的约束机制,没有要求施工单位缴纳基建档案保证金,使得管理人员对基建档案归档工作敷衍了事,从而使基建档案的归档验收工作无法顺利完成,进而对高校基建工程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
3.管理技术落后
高校基建档案的管理工作内容枯燥单调,很多管理人员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基建档案的归档和管理工作,其工作积极性不高,管理效率低下。同时,很多高校将资金投入到教学建设上,而对基建档案的投入有限,使得高校档案管理仍然采用人工翻阅的传统模式,没有引入现代化的信息搜索和查询工具,既造成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又影响了基建档案利用的效率。
二、针对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更新管理观念,注重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
首先,高校需要更新管理观念,加大对基建档案的宣传工作,改变教职工对基建档案的错误认识,通过知识竞赛、校园网络、板报宣传和举办展览等途径,让教职工掌握基建档案的基础内容及法律法规,使更多教职工在工作中学会利用基建档案,主动开发基建档案的信息资源。其次,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改变服务理念,打破安于现状和墨守成规的服务方式,主动为师生提供服务,明确基建档案的建档意义,将工作重心从开发利用方面逐渐转移至经济建设服务方面,确定基建档案在推动高校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最后,高校需要为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良好的工作环境,如定期召开基建档案的工作会议,了解基建档案的常规材料、布置档案归档的任务和加强档案归档操作程序的培训等,以提高基建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取得高校领导对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2.依据高校特点,健全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制度
首先,高校需要依据本校特点,确定基建档案的归档范围,依据基建项目的重要性,选择合适的归档方法,如对重点的基建项目与普通基建项目,采取不同的档案管理方式,只保存高校常用基建档案,这样既可以减少归档时的工作强度,节约人力、物力成本,又可以保证基建档案的完整性与齐备性。其次,档案管理部门需要采用立卷制度,提高各部门的归档意识与工作责任感,并加快立卷改革的步伐,注重以“件”为单位开展基建档案的归档工作,这样可以减少立卷难度,有利于立卷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最后,高校需要健全基建档案的移交制度,明确基建档案移交工作的负责人,监督与指导基建档案归档的及时性与规范性,这样既可以改变高校档案室对基建档案管理的被动情况,又便于在出现问题时追究责任。
3.加强硬件建设,实现高校基建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一方面,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措施,加强基建档案管理的硬件建设,如配置扫描仪、工程复印机和提供电子化图纸等,借助现代化的设备完成归档、立卷与管理等各项工作。另一方面,高校基建档案要采取数字化管理,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先进应用软件提高基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完成对纸质图纸扫描工作,并生成电子档案,实现基建档案的缩微化与数字化,以利于基建档案的查阅与共享。
三、结束语
总之,高校基建档案的管理工作关系到高校基建工程的建设,在推动高校稳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高校只有正视基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更新管理观念,注重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依据高校特点,健全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制度,加强硬件建设,实现高校基建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等方面,提高基建档案管理的水平,才能真正充分发挥基建档案的作用与价值。
参考文献:
[1]余嘉.高校基建工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