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16 16:25:0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国内经济体系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西方发达国家较早地意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在投入巨资进行低碳技术和产品开发的同时,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规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以借鉴宝贵经验。英国是低碳经济最积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它将发展低碳经济列为国家战略,建立了低碳经济法律的基本框架、实施机制及政策措施。2003年2月了第一个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OurEnergyFuture:Crea-tingaLowCarbonEconomy),提出了五个关键目标:一是使英国走上减少CO2排放的道路,至2050年减少约60%,至2020年取得真正的进步。
二是保持能源供应的可靠性;三是推动国内外竞争性市场的发展,帮助提高可持续经济增长的比率;四是提高生产力;五是每个家庭得到足够的和可以支付的热能[4]。2007年3月又通过了《气候变化战略框架》(ClimateChangeStrategicFramework),提出了碳捕捉与存贮的概念(Car-bonCaptureandStorage),即涉及从化石燃料燃烧及其它工业过程中捕获CO2的过程,并将其存在于地下,如:存贮于石油和天然气田中。文件认为:据WWF(WorldWideFundforNature)统计数据,如果全球每个人像英国人那样消耗天燃气和产生CO2,则人类需要三个地球;英国人的目标是必须以最低的经济成本向一个地球生活的方向努力,确保人类代际之间、国家之间和各领域之间有平等的责任。气候变化法案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它提出了在全球框架内建设低碳经济国家的目标。但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社会采取可持续的行动,政府及公共领域必须起带头作用,确保其它国家、企业和个人发挥其作用,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的环境威胁,如果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话,则需要全社会做出最大的努力。到此,英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建立低碳经济法律的国家。2007年5月了第二个能源白皮书《迎接能源挑战》(MeetingtheEnergyChallenges),提出了英国面临的两个长期能源挑战,一是国内外通过减少CO2排放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二是随着英国日益依赖进口燃料,确保能源安全、清洁和便宜。为应对这两个挑战,再次重申四个政策目标:一是至2050年CO2排放减少约60%,至2020年取得真正的进步;二是保持能源供应的可行性;三是促进国内外竞争性市场的发展;四是确保每个家庭得到足够的可支付的热能。2008年《气候变化法案2008》(ClimateChangeAct2008),建立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目标,通过国内外的行动,与基准年比较至2050年将至少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达80%。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法案引入了一个碳预算系统,提出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连续五年排放的限制值,这一措施从2008年开始实施。前三个碳预算于2009年5月列入法案,要求2020年减少排放至少达34%。第四个碳预算于2011年6月列入法案,要求在2023-27年期间碳排放与1990年相比至少减少50%;2009年制定了白皮书《低碳转型计划:气候与能源国家战略》(TheUKLowCarbonTran-sitionPlan:NationalStrategyforClimate&En-ergy),制定了至2020年的转型计划,即变革我们的能源领域、我们的家庭与工作场所、我们的交通、我们的农业和我们管理土地与废物的方式,满足碳预算的要求,最大化经济机会,保护最脆弱的领域[8]。2009年7月了《可再生能源战略》(TheUKRenewableEnergyStrategy),提出了具有法律约束的目标,即至2020年有15%的能源来自再生能源。从2009年至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减少7.5亿吨以上,至2020年化石燃料需要减少10%,天然气进口减少20%-30%[9]。美国尽管坚持不批准《京都议定书》,也号称不承担相关义务,但美国的法律法规对国内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标准进行了严格的限制,2007年7月,参议员JeffBingaman与ArlenSpecter介绍了《低碳经济法案》(LowCarbonEconomyActof2007),其目的是减少美国对全球的变暖污染。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气候政策主任DavidDoniger阐述了《低碳经济法案2007》,这是对联邦立法的另一个政治支持的信号,即减少热排放。不幸的是,Bingaman-Specter法案的目标将不会快速减少排放并深入防止危险的全球变暖。为了避免最危险的气候影响,至2020年美国需要减少排放15-20%,至2050年减少排放80%,法案将发展低碳经济列为美国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10]。2007年底美国又颁布了《新能源法》(TheEnergyIndependenceandSecurityActof2007),这个法案的目的是促进美国在能源方面更加独立与安全,增加清洁可再生燃料的生产,保护消费者,提高产品、建筑和车辆的效率,推动对温室气体的捕捉与存贮的研究与开发,改进联邦政府的能源利用效率及其它目的,为其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法律保障[11]。2009年2月,美国总统Obama签署了《美国复兴和再投资法案2009》(TheA-mericanRecoveryandReinvestmentActof2009),其目的是保护与创新工作岗位及对受危机影响最大的项目提供临时帮助,主要用于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和绿色能源方面的投入,其中能源效率和再生能源研究计划投入272亿美国,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碳捕获、能源效率及制造高级汽车电池系统与组件[12]。2009年6月,美国又了《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AmericanCleanEnergyandSecurityActof2009),提出了“限额交易(cap-trade)”体系,在这个体系指导下,美国政府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权的概念,公司可以购买或出售CO2排放权,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碳排放。法律会设定2012-2050期间的总排放量数值,会要求调整实体的排放权。排放更多气体的实体将面临更高的成本,这对减少排放会有激励作用。2007年初,欧盟委员会通过一项新的立法动议,要求修订欧盟现行的《燃料质量指令》(EU’sFuelQualityDirective),以便反映燃料与发动机技术的进步,帮助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燃料的发展,如生物质燃料;满足2005《清洁空气战略》制定的空气质量目标,减少柴油中硫与多环芳烃的排放。委员会也提议对2009年燃料进行强制性监测与报告“生命周期温室排放”情况,指出燃料供应商的责任就是确保燃料在其生命周期内(如:生产、运输和使用)产生的温室气体,在2011年至2020年期间每年减少1%。欧盟《燃料质量指令》于2007年10月29日正式,2012年5月28日进行了修订,以便降低汽油和柴油对环境与健康的影响,开始考虑新的欧盟生物质燃料及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其它一些发达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设低经济社会。2008年,日本政府通过了“建设低碳社会行动计划”,将低碳社会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政府的长远目标,在202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捕捉及封存技术(CCS)的应用。意大利实施CIP6机制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推行白色证书制度,减少能源消耗。挪威对开发可再生能源给予明确、固定和长期的补贴;逐步引进温室气体低排放和零排放交通工具;实施更加严格的建筑规范标准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德国通过高技术战略保护气候,先后出台能源研究计划。澳大利亚了《减少碳排放计划》政策绿皮书,提出长期减排目标。总之,国外低碳经济法律规制主要包括:国家战略目标、碳排放交易机制、鼓励技术开发创新、基金援助计划、国际合作、治理机构、报告制度等内容,其发展目标较明确,操作性较强。
我国低碳经济法律规制的现状
我国在低碳经济法律规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制定了一些相关法律与规制。如:制定了《煤炭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相关法律,设立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还首次公布了CO2减排的量化目标,即2020年单位GDP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2007年颁布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8年出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制定了《节能中长期规划》、《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2000-2015年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要点》、《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划》、《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等政策规划。然而,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方面,我国仍然处于薄弱的状态。
一是能源法至今还没有出台。因为这部法可以代表整个中国能源发展的方向。能源法主要对涉及能源领域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一些重大问题,涉及能源领域的基础性制度与规则等方面加以规定,同时解决单行法无法解决的问题。从重要性上看,不可否认,能源法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法。虽然电力法、煤炭法、可再生能源法等单行法早已出台,但这些法必须要跟能源法配套。“煤炭法等现在都在改,但是也改不下去了,其他法必须要跟能源法靠拢,能源法不明确,那些法也动不了。”作为能源法起草组的核心起草人员之一,中国法学会能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吴钟瑚说,一部能源法的出台将带动一批法的修订。
二是石油、天然气、原子能等主要领域的能源单行法律仍然缺位,同时也缺少能源公用事业法,这将导致能源与环境相协调的作用领域不够全面。能源公用事业法是能源法律体系的一部分,其主要关注能源产品的供求环节,注重形成一个规范的能源产品市场,调节内容包括能源企业的市场准入,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能源供应企业的权利义务,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能和能源消费者的权利义务等等。
三是现有的能源立法规定不够详细,缺乏足够的可操作性。目前,我国环境执法效果不佳、环保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虽然法律、规划规定的执行措施涉及到税收优惠、补贴等奖励手段,激励公众与企业自愿实行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行为,但是,没有规定详细的奖励手段与程序,导致在现实中没有起到应用的作用。
四是我国的环境与生态法律执行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如何推动我国经济的转型和促进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如何落实法律规定的减排标准以及最低能耗标准和节能认证,包括推行能效标识制度落实等,法律监督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行政机关的监督以环境监理为核心,各社会团体组织、公众以舆论监督为辅的监督体制,但是,我国的社会团体组织、公众参与的意识与制度的保障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实际上我国环保及发展低碳经济法律执行的监督制度存在严重缺陷,监督作用非常有限。
五是低碳经济法律体系不完善。因为低碳经济涉及的不仅仅是能源、环境与气候领域,它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单从能源、环境与气候领域考虑是片面的,不全面的。而现有的低碳经济立法重点是能源领域的立法,而没有从我国的整个法律体系来考虑,即从宪法、经济法、行政法、民商法、刑法、诉讼法等方面考虑低碳经济的立法。
总之,我国低碳经济立法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着重于对能源的立法,其中最重要的能源法至今还没有出台,与能源有关的单行法的制定与修订也无法进行,除此之外的其他方面要么是以政策或战略目标的方式提出,要么还未涉及到。
完善我国低碳经济法律规制的建议
一是要加快低碳经济领域的立法。尽快完成《能源法》的立法工作;抓紧制定能源公用事业法、石油、天然气、核能等领域的单行法律;抓紧修订《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电力法》等环境和资源等低碳经济领域的专门法律;抓紧制定和修订《节约用电管理办法》、《节约石油管理办法》、《建筑节能管理条例》以及各种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相关法律,加快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建立。二是要细化相应的法律法规,增强可操作性。长期以来,我国的法律法规有宜粗不宜细的传统,使得执法裁量权伸缩范围较大,可操作性不强,给执法及进行法律监督带来一定难度。三是应从我国的整个法律体系考虑完善低碳经济法律体系。从宪法、经济法、行政法、民商法、刑法、诉讼法等方面考虑低碳经济的立法,对于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更有益。四是加快建立低碳经济法律监督机制。对于低碳经济法律监督机制来说,笔者认为行政法更重要,因为低碳经济的法律监督是行政法中行政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实行行政主导,权力相对集中,行政部门自由裁量权较大,法律监督尤为重要。因此,制定行政法以加大法律监督的力度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固井技术;水泥浆体系;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TE256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收稿日期:
固井是钻井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是衔接钻井和采油的关键工程,固井的成败是一口井的关键性工程,不仅关系到一口井的前期钻井投资是否作废,而且固井质量的好坏也会对油井的后期开采造成很大影响。本文拟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固井技术与水泥浆体系,探讨国内外同行之间的差距,为促进固井技术与水泥浆体系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1国内固井技术与水泥浆体系发展现状
1.1长城钻探公司固井公司固井技术与水泥浆体系
长城钻探固井公司具备为各类井型提供固井工程设计服务的能力,以及固井现场作业的技术监督和指导服务。研制的低密度和高密度水泥浆体系为油区内外固井作业提供了有力保障,并成功进入海上固井市场,打破了外国公司垄断的局面。
1.1.1主要固井技术。
①调整井多压力层固井技术;②薄层固井技术;③防窜固井技术;④双级注固井技术;⑤微珠双密度固井技术;⑥尾管固井技术;⑦深层气井固井技术(欠平衡井的固井技术);⑧水平井固井技术;⑨侧钻开窗固井技术;⑩小井眼固井技术;
1.1.2主要水泥浆体系。
①超低密度高强度水泥浆体系。超低密度高强度水泥浆体系当水泥浆密度为1.2g/cm3时,其24小时的抗压强度可以达到14MP a以上,基本可以和纯水泥想媲美,而且具有较好的堵漏和防窜性能,水泥浆失水可以控制在50ml以下,满足欠平衡钻井完井的需要。
②高密度水泥浆体系。长城钻探固井公司开发的高密度水泥浆,利用合理的水泥和超细球型加重剂的粒径分布以及各材料的紧密堆积,配制出流动性能良好的高性能水泥浆(最高密度可达2.9g/cm3),已在哈萨克斯坦和我国的南海等油田使用。该公司还在阿塞拜疆使用了一种高性能的分散剂,在不加加重剂时,水泥浆密度能达到2.16 g/cm3,同时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和失水控制。
1.2中原油田固井公司固井技术与水泥浆体系
中原油田固井工程处拥有的混拌系统由美国哈里伯顿引进,可承担各种比例的水泥及添加剂混拌,装置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1.2.1主要固井技术。
①低渗透油田开发后期调整井固井技术; ②深井钻井完井技术; ③小井眼固井技术; ④岩盐层固井技术; ⑤煤气层固井技术; ⑥水平井固井技术; ⑦泡沫水泥浆固井技术。
1.2.2主要水泥浆体系。
①泡沫水泥浆体系。泡沫水泥是低密度水泥的一个重要种类,主要采用化学发泡法。泡沫水泥具有强度高、渗透率低、无游离液、体系稳定和防气窜的特点,已经成为吐哈、长庆和青海等油田的长封固段固井和低压易漏井固井的主要固井水泥浆体系。
②矿渣水泥浆体系。高炉矿渣是利用高炉冶炼生铁时的副产物,是一种代替水泥的廉价水化材料,它是在1400~1500°C下由铁矿石的土质和石灰石助溶剂熔融化合而成,经过水淬处理后成为玻璃体结构的具有潜在活性的胶凝材料。
1.3渤海钻井总公司固井公司固井技术与水泥浆体系
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渤海钻井总公司固井公司具备水泥干混、水泥试验、水泥添加剂生产、固井附件加工、散装水泥储运、材料供应等配套服务能力。它在巩固胜利油田固井市场的同时,先后开辟了海南、陕北、新疆等国内市场及蒙古、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等国外市场。
1.3.1主要固井技术。
①水平井完井技术:a.固井射孔完井技术;b.筛管完井技术;c.带管外封隔器的筛管完井技术;d.分级注水泥筛管完井技术;e.分支水平井完井技术;f.大位移水平井完井技术; ②侧钻开窗固井技术;③侧钻尾管固井技术;④小井眼丛式井完井技术;⑤低压火成岩油藏完井技术。
1.3.2主要水泥浆体系:
①晶格膨胀水泥浆体系。使用晶格膨胀剂调配水泥浆体系,主要是从补偿水泥(石)的体积收缩入手,在水泥浆水化早期和后期均能补偿收缩,并产生一定的体积膨胀,尽而提高水泥环胶结质量。优点:1)该水泥浆体系性能稳定,易达到工程需要;2)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失水;3)与外加剂体系配伍性好。
②遇水膨胀水泥浆体系。针对水窜的特殊性,通过在水泥浆体系中添加遇水膨胀材料,在水泥形成结构的后期,其表现出一定的水敏性,即一遇水就能产生一定的体积膨胀,而且随着水量的增大,反应量越大,体积膨胀量越大,直到堵塞流体通道,阻止水窜的发生。
2国外固井技术与水泥浆体系发展现状
以斯伦贝谢公司为例,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油田技术服务公司,一直都遵循着对技术投资的承诺,每年投入研发的资金比所有其他石油服务公司的投入总和还要多,与世界著名的 40 多家科研院所和石油公司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2.1主要固井技术。
①层间封隔固井技术。②气窜控制工程系列技术。③CemCRETE技术。④CemSTONE技术。⑤深水固井技术。⑥循环液漏失技术。⑦泥浆清除技术。⑧UniSLURRY技术。
2.2主要水泥浆体系。
①FUTUR自愈性水泥。该活性固化水泥技术具备自愈合特性,可在开采、弃井以及之后的作业中确保长期层间封隔和井完整性。
②EverCRETE抗二氧化碳水泥。经久耐用的抗二氧化碳水泥可降低二氧化碳侵蚀和泄漏的风险,可用于新二氧化碳注入井的固井作业或用于封堵和废弃现有的注入井或生产井。
③智能缓凝剂。主要特性是对温度变化的低敏感型,降低由于井底循环温度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危险;降低候凝时间 (WOC),整个水泥液柱更快的凝固时间;环保性能高;与所有 API水泥配伍 (A, B, C, G, and H),同时配伍低密度水泥;与 CemCRETE* 和FlexSTONE* 技术配伍。
3技术对比分析
3.1特殊固井技术掌握情况
公司名称 特殊固井技术
长城钻探 欠平衡井固井技术、短促凝水泥浆体系的固井技术、
无候凝水泥浆体系的固井技术、钻井液固井液一体化技术
低密度固井技术、超高密度固井技术
中原油田 动平衡固井技术、矿渣固井技术、MTC固井技术
泡沫水泥固井技术、欠平衡井固井技术
渤海固井 小井眼丛式井固井技术、低密度固井技术、超高密度固井技术、泡沫水泥固井技术
斯伦贝谢 层间封隔固井技术、深水固井技术、气窜控制固井技术
不渗透水泥固井技术、泡沫水泥固井技术、低密度固井技术
超高密度固井技术、小井眼丛式井固井技术
3.2技术能力的对比
除去车辆和混拌设备的影响,外加剂对水泥浆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斯伦贝谢公司所用外加剂均自己生产,种类多,性能稳定可靠,与水泥配伍性好,适用温度高。
长城钻探和中原油田所用外加剂大部分可以自己生产,且性能较可靠,适用温度可达160℃以上。渤海固井所生产的外加剂种类较少,在低于120℃时性能稳定,基本满足现场施工需要,但特殊工艺井固井是的外加剂仍需要购买。固井工具的可靠性也是保证固井施工安全的条件。斯伦贝谢公司、长城钻探和中原油田均可以提供性能可靠的工具附件,满足各种类型井的固井施工。渤海固井在工具方面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对于超过3000米的深井和复杂井,工具的可靠性较低。
4固井技术与水泥浆体系发展方向探讨
4.1设备的引进
⑴注水泥设备的引进。装备能力的提高不但能改善复杂井的固井作业能力,同时相应提高固井公司的服务能力,应引进一批技术先进、性能稳定的大功率水泥车,保证深井、复杂井施工的顺利进行。⑵试验设备的引进。随着深井、复杂井的日益增多,迫切需要引进国际先进的水泥浆化验设备,完善水泥浆化验数据,保证固井施工的安全。
4.2固井设计软件的引进
固井设计软件针对不同井型,能够进行套管强度设计、套管柱居中设计、注水泥设计、顶替设计,并且对设计参数进行计算机仿真模拟分析,从而使固井施工技术参数设计的更加科学、合理。
4.3技术人员培训
根据单位技术人员偏少,人员较年轻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人员培训计划,定期到其他固井公司进行技术交流活动,积极开展导师带徒,培养青年技术骨干。
【关键词】简约主义;室内设计;精神内涵
一、简约主义室内设计概述
室内设计中的简约主义风格是对现代主义建筑理念中简洁、以少示多内容的反映和深化。简约主义室内设计是通过事物的本质来追求空间原有的真实和美感,在最为纯粹的形式中去展现艺术对象的原有本质,强调纯粹的艺术体验。
它是以“否定”,“减少”,“净化”的思维,打破琐碎的固定模式,把装饰不断简化,用高度理性的语言和简洁的手法来加以表述,从而获得室内空间的纯粹和强烈的心理感受
二、简约主义在室内设计中的特征
简约主义室内设计中注重对单纯形体的塑造,对空间内部质量和场所精神的关注以及对材质的关注。简约主义在室内设计中的具体特征如下:
1.重视使用空间的功能需求,注重对空间的舒适性和实用功能的塑造,体现人在使用空间中的主体地位,关注人在空间中的便捷度(各使用空间的可及性、各空间中设施设备的使用的便捷性等)。
2.重视使用者在空间中的体验,去繁留简,通过减法设计去除多余的繁琐装修,使空间沉静下来,侧重于对使用者情感和想象力的激发。
3.重视使用空间中光线的运用,光在空间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直接参与到空间中,通过季节与时间的变动而改变,不断的变换空间的韵律和丰富空间的层次。
4.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更高要求,简约主义室内设计要求装饰细部精巧、工艺突出, 精致的工艺是表现简约主义风格的重要方法和必要的实施手段。
三、简约主义室内设计的精神内涵
1.从哲学的角度分析
亚里斯多德一直在寻求一种合理的秩序,达到对自然的解释和社会的管理的最佳效果,在他看来秩序是产生“和谐”有效保障,没有秩序就会产生混乱,和谐也将会消失,同时,他认为艺术使人的情感得以净化,他的这一观点体现着理性、秩序,这与简约主义设计作品的理性主义特征,严谨的秩序感是一致的。
简约主义由现代主义发展而来,现代主义哲学观点对简约主义的影响是较为深刻的,现代主义对于理性主义原则、实用主义原则、探索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原则、精英主义原则的遵循,反映到室内设计中则是:通过理性的设计来反对多余装饰,追求空间的本质的要素,由此来实现严格的审美取向。
《道德经》中有言,“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由此看来“有”给予人便利,“无”则发挥了它自身的作用,因而,一个空间的产生,并不在于它“有”多少东西,而在于它是否有特定的“无”。就如同中国画的韵味存在于其中大量的留白一样,画面中大量留白的“无”则意味着“有”的无限可能性,这是对于纯净的空间形式的一种有利映射,与简约主义室内设计中回归空间的本体性是相符的。
2.从美学的角度分析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在于“各部分之间的对称”和“适当的比例”,他们提出了第一个美学范畴——和谐,认为美就是事物之间的一种和谐,在他们看来基本几何体是最美的。
柏拉图认为绝对美的产生依赖于几何学,绝对美的表达首先是几何的表达。他试图用几何学的秩序来表达他对艺术上美学的解释。
在现代主义美学中对简约主义比较有影响的两个观点:一是艺术需要精确,二是形式遵循功能。艺术需要精确是由建筑大师柯布西耶提出的,形式遵循功能则是功能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它是由易斯·萨利文提出的,萨利文认为艺术创作的真正标准是形式和功能的相互关系。大自然中的一切物体都有着自身的外部特征(即形式),外部特征向我们指明了这个物是什么以及同我们和其他物的区别,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形式都遵循功能。
20世纪90年代,人们在遭遇了后现代的“矛盾”与“复杂”、解构主义的“冲突”与“疯狂”之后,更加渴望寻求宁静与秩序,在审美的取向上,呼唤简约的回归。由此,形成了当代美学中去繁从简,回归自然的思想。
3.从西方宗教的精神上来分析
西方宗教精神中包涵有简约主义思想。早在12世纪,西方清教徒就主张道德和宗教的简朴、严肃,提议以最朴素的教堂来接近上帝,建议教堂中少去多余的装饰,通过追求光与宁静的主题来创造圣洁完美的精神氛围。
柯布西耶设计的拉图雷特修道院标志着宗教建筑的一个新的阶段。该建筑物简洁朴素没有太多装饰的外表,没有任何多余的华丽存在,重视对于生命的表达,构成了一处真正的精神的居所。尽管它没有什么装饰性的元素,但它们凭借极为简朴的构成形式,依然是显示出了应有的美丽与平静的本色。柯布西耶在谈到这个设计时曾说到,设计之初他在心中描绘了利于进行祈祷、默思以及研究的型态、配置及院内走动的路线,继而再考虑如何将人们需要的宁静与和平带入这个修道士们所栖息的场所。柯布西耶的理性思考和宗教般情结,造就了这座伟大的宗教建筑。
4.从东方禅宗思想上来分析
禅宗的宗旨是以参悟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蕴含着对本性的关怀。禅宗的核心是从心性上论佛的,禅宗的心性论认为本性应该是清净的,是丢弃陈俗与浮华之后与人们的思想观念高度统一。简约主义则是通过对繁琐定式的摒弃,去提炼简洁以而来获取视觉空间的纯粹感。
禅宗思想中注重对本性的关怀,这一思想在简约设计中表现为强调简洁,自然的形式,做到感官上的简约,材料的运用上比较讲究精简。禅宗注重个体的直觉体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的超脱与自由。在简约主义设计中,设计师要通过个人的直觉来提炼物象,由物体形态的表面形象来高度凝练概括出空间中物体精简的形式并张显出其精神内涵。
【参考文献】
[1]张绮曼,郑曙肠.室内设计资料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关键词:转移计价,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影响
一、资金转移计价的运作体系
(一)资金转移价格计价的含义
转移价格最初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和事业部制的推行而出现的,其目的是客观地考核事业部的业绩。其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为商业银行转移价格的载体是货币资金,所以称为资金转移价格。又因为资金的价格一般称作利率,所以资金转移价格也称为内部资金利率。
资金转移计价是指资金转移价格确定的依据、原则和方法。资金转移计价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手段,目的是实现银行整体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二)资金转移计价的功能
商业银行是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商业银行内部业务分工可划分为资金筹集、资金调拨、资金运用等部门,通过核算部门间资金成本,对各种资金来源进行分析,合理确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有效地引导银行资金的流量和流向。这就要求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根据边际成本率在银行各部门之间分配资金,并可将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分离,使贷款决策集中于信贷风险分析,由资金管理部门负责资产、负债的匹配性管理。利率市场化后,内部资金利率确定机制应更加灵活,对市场反应更为灵敏,同时兼顾总分行之间、资金来源部门和运用部门之间的利益,确保商业银行发展战略意图的实现。具体说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功能。
1.实现市场风险管理和信用风险管理的分离。
存贷款部门经常担心,利率的变化会对业务绩效产生影响,从而不自觉地将对利率的管理带到业务开展中去。但实际上,存贷款部门不具备利率风险管理的专业能力。存贷款部门每笔业务发生时其利润就立刻被锁定住,不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变化。存贷款部门可集中精力去开拓客户、识别客户,管理好又客户衍生出的信用风险。商业银行总行资金部门则集中于市场风险管理,尽量规避因利率波动可能带来的损失。这样,通过专业化分工,业务部门和资金部门各司其责,分别专司信用风险管理和市场风险管理,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效果。,影响。。
2、为产品定价提供直接依据。
商业银行存贷款类产品定价通常采用成本加成法,简化了定价模型。一般如下所述:
贷款利率=资金成本+营运费用+信用风险溢价+目标回报率
存款利率=资金收益-营运费用-目标回报率
当建立了资金计价转移体系后,资金成本=COF,资金收益=VOF。以市场为导向的资金转移计价体系能够真实地反映银行获取资金的机会成本和使用资金的机会收益,从而使产品定价建立在更科学合理的基础上。
3、是产品、账户、部门、分行绩效考核的基础。
随着银行业产品的丰富、规模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银行内部越来越需要去评价和账户的贡献,进而去考核部门和分行绩效,公平客观的考核标准至关重要。由于资金转移计价以市场为导向且应用到最小的业务单位(账户单位和产品单位),故成为所有考核最基础、最原始的依据。
4、是传导总行政策、引导分支机构经营行为的工具。
资金转移价格在商业银行中的地位,相当于基准利率在中央银行的地位,是传导总部政策的强有力工具。例如,当总部要鼓励某资产业务发展时,就会降低资产业务的COF。当总部要鼓励某类负债业务发展时,就会提高此类负债业务的VOF。例如,当总部判断存在通货膨胀压力、信贷投放过热时,就会整体向上平移COF曲线以抑制分行的放贷行为。
(三)模式
资金转移计价的运作模式可概括为:统收统付、统一计价、集中运作。,影响。
统收统付指资金的收支两条线,即分支机构和业务部门的全部资金来源均视为上存总行,全部资金运用均视为从总行借入,实现全部资金在总行的逻辑集中。
统一计价指对同质产品,不区分地区差异,确定全行统一的VOF(资金成本)和COF(资金收益).
集中运作是指全行资金由总行资金部门在全行范围内统一调拨,全行资金净头寸由总行资金部门在外部市场统一运作。
二、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转移计价的发展过程
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转移计价的发展由差额计价逐步过渡到全额计价管理模式。即将按照上下级行间上存或借款敞口头寸计算内部资金往来利息的差额资金管理模式,改为简化、细化的全额资金计价模式。
(一)差额计价的含义
截止到2006年年底,绝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一直采取“差额计价”的模式,实行的是资金的差额计价。上级行只对下级行上存或借入的内部资金进行计价,测算内部资金利息收入,不对其他资产负债进行计价。
内部资金是上存上级行的全部资金,是分支行所有负债(资金来源)与所有直接经营资产(资金运用)的差额,这也是“差额计价”中“差额”的含义。
计算内部资金收入时首先要知道内部资金的总额和结构,乘以相应的内部利率后就是内部资金收入。
在差额计价情况下,上级行不能直接用价格手段调控下级行的资产负债,只能对内部资金进行直接的价格调控。,影响。这种模式,对总行集中全行资金,由总行统一进行全行资金调配、供应,保障全行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
(二)全额计价的含义
全额资金计价,是一种以市场利率为基准,针对资产负债表全部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项目,根据重定价期限和现金流特征分别匹配转移价格,向资金使用方收取资金成本,并向资金提供方支付资金价值的内部转移定价机制。
概括讲全额资金计价模式。即对下级行全部资产负债进行计价。下级行每一笔负债都视同被上级行购买并计价,增加下级行的收入;下级行每一笔资产都视同占用了上级行资金,要计算成本。内部资金收入就是全部负债的转移收入减去内部资金以外全部资产的转移支出。
三、计价方式改变对商业银行效益的影响
(一)差额计价的弊端
差额计价已经不适应目前的利率市场化发展趋势和发展节奏。内部资金利率无产品定价,价格导向不尽相同。原有内部资金利率种类较少,无法满足部门、产品转移价格的种类需求。而且内部资金利率与部门、产品转移价格项目不对称,利率价格不尽一致。因此导致本行和部门对业务发展导向的判断有所不同。
所以为解决经营中存在的困惑,为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业务条线管理的客观需要,构建分行、部门、产品等各维度统一的利润评价体系,形成一致的业务发展导向。调整了人民币内部资金管理体制,实行内部资金全额计价模式。
(二)推出全额计价的意义
推行全额计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利率市场化情况下各类资金价格的复杂波动,科学区分不同产品的盈利能力,避免总体盈亏掩盖局部的亏盈。
该转移计价模式在构建分行、部门、产品等各维度统一的利润评价体系、协调总分行业务判断、增强全行市场价格敏感性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各级分支机构对政策的理解也逐步深入。
为更好地发挥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评价和导向作用,服务于全行业务发展战略,需进一步提高转移定价精细化程度。其目的就是以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为导向,指导全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调整,更好地服务于全行业务经营发展战略。
例如,假设某行只有存贷款业务,资金自求平衡,在差额计价情况下,存款100亿元,利率为4%,贷款100亿元,利率6%,该行利差收入为100*6%-100*4%=2亿元。该行只知道利差收入为2亿元,而该利差收入有多少是存款创造的,有多少是贷款创造的,哪种产品更赚钱并不知道。
而在全额计价情况下,上级行明确公布了每项产品的转移价格,假设存款按3%计价,贷款按3.5%计价,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算出,存款的净收入为100*(3%-4%)=-1亿元,贷款的净收入为100*(6%-3.5%)=2.5亿元,该行的总利差收入为1.5亿元。可见,虽然该行存贷款业务总体上创造了净收入,但细算帐发现存款业务是亏损的,如果不吸收存款,该行的利差收入反而能提高到2.5亿元。
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全额计价模式下,通过内外部利差的对比,可以测算出各类产品的盈利情况。也就是说要关注内外部价格利差,即吸收什么性质的存款、发放什么期限的贷款能盈利或争取收益最大化。全额计价模式下。逐笔产品,按期限匹配价格,所以能很非常准确、明了地算出每项产品的盈利性和贡献度。
四、改变计价方式对国有商业银行内外部经营的影响
(一)资金管理人员要把握好职责定位,尽快转换角色。,影响。
在原先差额计价法下,资金管理人员根据全行资金头寸盈缺及将来一定时期盈缺预测情况,调整内部资金结构,寻求内部资金效益最大化。而全额法下内部资金不列入计价范围,即意味着原先归还借款、活期转定期等提升内部资金效益的转户调拔职能已丧失基本意义,也意味着资金管理人员所管控的内部资金效益为零。换而言之,资金管理人员不再是全行内部资金效益的提升者,日常的资金调拔职能也变得仅仅是主要为了防范资金清算风险和人行监管风险。
内部转移价格体现的是一个经营政策导向、一项经营活动可否实施的评估标杆。经营部门和经营人员准确理解并在各项经营活动中充分运用、认真贯彻,才是政策推行的真正意图所在。目前商业银行经营人员众多,又相对分散,如何构建资金管理与业务经营之间畅通的内部转移价格信息传递桥梁,是一项政策起步和后续工作的重要性基础工作。因而,内部转移价格信息和经营导向的畅通有效传递工作是资金管理人员重要工作职责。
(二)营销经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和引入内部转移价格。
全额资金计价可以简单地理解成资金收购制,即商业银行各支行所有贷款投放的资金来源均以一定的价格向上级行购入,所有吸收来的存款均以一定价格卖给上级行。如果所经营的金融产品,其资金来源成本低于其收益,或者资金运用收益低于其资金的买入价,是经营过程中所不可取的。
在制订转移价格时遵循了一些商品交易的原则。有些业务品种资金成本(或效益)相同,但资金收购价不同;或转移价格相同,但细分产品资金成本(或效益)不同,即商业银行总行根据自身发展对各类原材料和产成品的数量和质量上需求不同,价格也不尽相同。因此,从逐利性角度看,努力拓展内部收益价差高、适合商业银行经营导向的产品,是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的必然选择,而提高这些产品的比重,也就自然而然成为商业银行加强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重点。
(三)加强金融形势和宏观政策研究,敏锐捕捉市场利率变动趋势。商业银行总行公布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是以央行票据利率、同业拆借利率(Shibor)等市场利率和人民银行人民币存贷款管制利率为基础,兼顾绩效评价和产品定价,同时保证核心产品盈利性,适当体现政策导向等诸多因素考虑基础上制订。虽然商业银行总行公布的内部转移价格以规避市场利率风险为前提,但考虑内部转移价格公布的滞后性,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作为直接经营者和管理者,必须拥有高度的利率市场信息敏感性,做到未雨绸缪,适时根据市场特点主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与此同时,目前商业银行总行公布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是不断变化的,不同时期公布内部转移价格也仅是商业银行总行在特定时期的市场预期,体现的是各商业银行总行在金融产品经营战略的时间性风险偏好。,影响。但是,由于不同区域、不同行别不仅所处的金融环境参差不齐,而且自身经营优势与特色、社会及企业自身文化也存在差异,因而,在经营过程中除了认真贯彻各商业银行总行的内部转移价格政策外,更应该提高自身对市场利率信息的把握以及风险的控制水平。,影响。
(四)全额计价对各商业银行的影响是深远的,要因地制宜抓好资产和负债工作,关注市场作好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全额计价的定价依据最终是市场利率,资产负债业务的盈利程度,极大地依赖市场利率水平和内部资金价格水平。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各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加大对以存贷款客户为基础的中间业务的发展力度,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所占比重,才能减小盈利水平的不确定性和资产负债结构需要不断大幅调整的被动性。
参考文献:
[1]《全额资金计价方案及应用》2008年6月中国金融界网
[2]《内部资金全额管理》2005年6月中国建行网
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总量指标地位的不断攀升,影响力不断提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中国仍然依赖于高储蓄、高投资的粗放式增长,仍然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如果说过去30年里是中国处于艰难的体制转型时期,那么未来30年里可能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艰难时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日前的新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指出,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可望达到11.2%,受到国内经济建设和商业发展的推动,今年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将占到4/1左右,中国也将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IMF的这一判断,把中国推到了全球经济增长的焦点。这与此前中国总量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2006年初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家等等综合在一起,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体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毋庸置疑,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总量指标地位的不断攀升,的确振奋人心。但是对我们来说,要紧的并不是津津乐道于此,而是要问一下:我们从“中国经济对全球增长贡献最大”中得到了什么?
首先,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中国仍然依赖于高储蓄、高投资的粗放式增长,仍然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这种粗放式的增长以中国越来越大的资源、环境压力为代价,以中国广大劳动力、消费者的福利损失为代价。中国经济现在表现出全球最强的外向型特征,而这种外向型特征与其他一些出口替展战略的国家又有着重要的区别,即中国的外向型增长是“国外资本对中国廉价劳动力的雇佣”。在中国经济获得10%以上的增长率、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顺差的同时,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在中国马路上奔跑的几乎全是奥迪、丰田、本田。在一些凭借资源垄断的行业依靠持续的价格上涨获得高额利润的同时,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那些真正代表着技术创新行业的企业利润却在不断地下降乃至陷于亏损的境地,最后不得不依靠政府的救助才免强维持了生存。总之,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并没有取得与经济增长一样的国际地位。没有拥有在国际高端产品市场充分的竞争力,只是依赖于衬衫、玩具的出口而换成膨胀的外汇收入,我们仍然会在国际竞争中承受巨大的政治歧视。美国人、欧洲人、就连日本人为什么总是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表现出极端傲慢的姿态,根源大抵在于此。
关键词开放经济 内部均衡 外部均衡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趋势在不断加快,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之间的互动性也在逐渐增强,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开始出现了明显的内外均衡矛盾。就内部失衡而言,一方面生产能力过剩、内需不足,另一方面存在结构性的局部过热;就外部经济失衡而言,主要表现为持续扩大的“双顺差”。应该说,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回归均衡发展乃是当今中国经济非均衡环境下的最佳选择。为此,有必要正确认识并深入理解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内外部均衡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这对于进一步探讨我国内外部均衡状况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寻找协调内外失衡的方法和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涵义
1、内部均衡
内部均衡是指一国国内经济运行所达到的理想状况,因此其本身包含着价值判断。对内部均衡与否的判断标准与人们对经济运行的理解有密切的联系。随着人们对经济运行看法的改变,对内部均衡的界定和理解也经历一个演变的过程。最早提出内部均衡这一概念的是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James. Meade)。米德认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如果一国经济划分为生产贸易品的贸易部门与生产非贸易品的非贸易部门,那么,内部均衡是指对国内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足以保证非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即非贸易品市场处于供求均衡状态。或者简单地说,内部均衡是指国内经济处于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状态。在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菲利普斯曲线的出现,由于菲利普斯曲线给出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各种不同的组合,那么内部均衡概念就进一步解释为菲利普斯曲线上的某一个最优点,即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最优组合点。60年代以后,又出现了埃德蒙・费尔普斯(Edmund Phelps)与米而顿・弗里德曼的自然失业率假说,自然失业率假说背景下的内部均衡就是指国内的失业率水平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的状况。一般将封闭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归为内部均衡目标。
2、外部均衡
由于没有类似于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等具有社会福利意义的参考指标来衡量,外部均衡比内部均衡更难定义。许多国内外学者(最早是米德)和宏观决策者将国际收支平衡当作外部均衡的目标,但实际上,国际收支平衡不一定意味着外部均衡,国际收支平衡和外部均衡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在某一段时期内,一国对外货币收支的正好相抵,不存在差额。国际收支平衡是一静态概念,它是动态性质的外部均衡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外部均衡应该是一个国家理想的国际收支平衡或理想的国际收支状态,它不但表现为高水平的(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最佳规模状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而且表现为内部均衡基础上或以较小的调节成本为代价的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部均衡或国际收支均衡总目标又被分解成若干子目标,于是,经常帐户差额、贸易帐户差额、外汇储备帐户差额以及资本与金融帐户差额等均被列入外部均衡目标的范畴,所以,外部均衡可以理解为与一国宏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合理的国际收支结构,合理的国际收支结构不是短期的各项目收支平衡的概念,而是长期的、动态的各项目收支差额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二、内外均衡的性质
一般均衡。从以上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含义中我们可以理解,宏观经济内外部均衡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概念,而是一个与一国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就业状况、资本流动、货币汇率、国际储备等宏观经济变量有密切关系的综合性的经济概念。因此,内外部均衡不应是局部的均衡,而应是一般均衡,亦即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相互影响和作用下的共同均衡,内部均衡是基础,外部均衡反作用于内部均衡。
长期均衡。内外部均衡不应只是一年两年的短期均衡,而应是一个较长时期(中长期)的均衡,而且短期的内外失衡也并不一定影响一国中长期的内外均衡。影响一国经济短期内外失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的因素只是暂时起作用,我们只有分析较长时期起作用的因素才能准确的判断宏观经济是否实现了内外部经济的均衡。
动态均衡。内外部经济均衡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应属于动态均衡的范畴。静态均衡是某一时点的存量均衡,而动态均衡则是一定时期内流量的均衡,即宏观经济各个经济变量合理运动、在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的运动中达到和谐一致。
总量均衡。内外均衡的目标往往体现为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理想的国际收支状态目标,因此,内外均衡首先表现为总量均衡,即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以及国际收支的平衡结构。并且,在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总量关系上,国内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差额可以由外部经济来弥补。
结构均衡。内外均衡除了表现为总量均衡外,也要表现为结构上的协调。如果国内总供给和总需求即使在总量上达到平衡,但存在供求的结构性差异,那么国内经济就会出现一方面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在某些部门出现投资过热的局面。同时,国内供求之间的结构性差异可以由外部经济来弥补,从而使外部经济亦出现失衡。
优化均衡。尤为重要的是,宏观经济内外部均衡应当是一种优化的均衡。事实上,内外部均衡的实现存在着究竟是高水平均衡还是低水平均衡的问题,只有在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下的内外部共同均衡,才是高水平的、理想的、最优的经济均衡。
刃锋均衡。在动态的环境中,宏观经济总是处于发展和变化之中,内外失衡乃是宏观经济运行的常态,而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同时实现均衡便是一种刀刃情况。也就是说,优化的内外均衡其实只是宏观经济运行的理想状态而已,在现实中很难实现,但它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现实中的内外经济运行状态就是围绕着这个目标上下波动。
三、内外均衡的“神秘四角”间的关系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是宏观经济四大目标的具体化和形式化,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这三个内部均衡目标与国际收支平衡这一外部均衡目标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以上四个目标合标“神秘四角”),由于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一致性,再加上我国目前还缺乏能够真实反映充分就业水平的失业率指标,所以我们主要分析经济增长、价格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内部均衡决定外部均衡,而外部非均衡也会反作用于内部均衡,即一国经济增长的快慢和物价的稳定状况,会对国际收支特别是经常帐户余额起到决定作用,而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尤其是经常账户的较大盈余或赤字,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外均衡之间关系的最终表现,正是上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共同结果,在某些条件下,可能内部均衡状况对外部均衡状况作用程度更大,而如果条件发生变化,外部均衡状况对内部均衡状况的反作用力很可能被加强,所以现实经济中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
1、假设经济体系的初始运行状态:供求平衡
根据吸收论(Absorption Approach),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和国民支出的关系可通过以下关系式联系起来:国民收入(Y)=消费(C)+投资(I)+[出口(X)-进口(M)],移项得:X-M=Y-(C+I),其中将贸易收支差额(X-M)用B表示,简称为经常项目差额,将(C+I)用A表示,称为国内总支出,即国民收入中被国内吸收的部分,由此,国际收支差额(经常项目差额)实际上就可由国民收入(Y)与国内吸收(A)之间的差额来表示,即B=Y-A。当国民收入大于总吸收时,经常项目为顺差;当国民收入小于总吸收时,经常项目为逆差;当国民收入等于总吸收时,经常项目平衡。并假定一经济体系初始状态为内外均衡,即B=Y-A=0。
从内部经济决定外部经济的角度看,国际收支盈余往往是国内经济发展状况的外在表现。当国内经济出现高速增长时,国内需求旺盛,如若超出本国的供给能力,则需要增加进口来弥补供求缺口,此时,即导致经常项目顺差缩小甚至出现逆差,同时也会通过大量引进外资来发展本国生产,提高供给能力,因而资本项目会出现顺差;相反,当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时,国内需求不振,于是进口减少,出口增加,此时,导致经常项目逆差缩小或出现顺差,而资本项目则会出现逆差。当国内价格水平较平稳或较低时,外贸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同时外资大量流入,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会出现双顺差;相反,当国内价格水平较高即出现通货膨胀时,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可能会出现双逆差。从外部经济对内部经济的影响或反作用看,一般而言,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国际收支顺差会增加有效需求,在国内供给不变的条件下,会导致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提高了国内产品市场的价格水平,从而提高厂商的利润率,促进了国内的生产和投资,推动了经济快速增长;反之,国际收支逆差会增加国内市场的有效供给,在国内需求不变时,会导致总供给大于总需求,降低国内的价格水平,尤其是降低产品市场的价格水平,从而会降低厂商的利润率,进而抑制国内的生产和投资,严重时会促使经济衰退。
2、 假定经济体系的初始运行状态:存在供给约束
一般而言,对于“供给约束型”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假设其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全部开放,并实行浮动汇率制),内部均衡对外部均衡的决定性作用表现得更加明显。经济增长速度与经常项目余额之间的关系一般具有负相关性,即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经常项目顺差减少或出现逆差,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经常项目逆差减少或出现顺差;而经济增长速度与资本项目余额之间往往是正相关,也就是说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资本项目逆差减少或出现顺差,经济增长速度放慢,资本项目顺差减少或出现逆差;国内价格水平与经常项目、资本项目之间则常常表现为负相关性,即国内价格水平稳定或较低时,经常项目、资本项目逆差减少或出现双顺差,国内价格水平较高即存在通货膨胀时,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则顺差减少或出现双逆差。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用管理 体系建议
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在构建和谐社会、推动自主创新、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收人以及改善我国经济贸易结构等方面起着大型企业难以替代的作用.然而,近期我国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外资中小企业高频率地暴露出一系列信用缺失现象,如金融诈骗、恶意逃债、合同违约、债务拖欠等,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深人研究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按照市场经济本身的规律要求,构建完备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对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完备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和顺利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小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健全信用管理体系,才能保证以信用交易为主要市场交易手段的成熟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才能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二)有利于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快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我国加人WTO后,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连通为一体,在国际贸易中,守信用的企业必将得到长远的利益,不守信用的企业必将被淘汰。同时,完备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将有利于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和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燕、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三)有利于政府执行经济管理职能,提离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
完备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能够使政府有关部门便捷及时地获取中小企业资信和经济信息,不仅有助于贯彻、执行政府调控目标和经济发展战略,而且够实现政府决策建立在准确的市场信息基础之上,及时地制定和调整政府发展中小企业的相关政策,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动态化。
(四)有利于提高社会信用管理水平,节约社会交易成本
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各交易方和利益相关者对信息的需求,改变各方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合理地配置资源,实现公平、公正地市场交易,极大地促进社会信用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地遏制一些人在交易中通过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而谋利的行为,从而有效降低市场交易的风险,节约信用交易成本。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信用建设最大的问题是尚未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进而影响到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具体来说,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企业信用管理运行的法律环境差
我国针对中小企业制定的法律仅有一部《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需要相对完备的法律作保障,从征信、信用评估、信用担保以至失信行为惩罚等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全过程都需要专门的法律与其对应。与美国、欧洲一些国家相比,我国的信用立法还比较落后,国家层面尚没有统一的有关社会诚信管理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这便得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法律基础薄弱。
一、市场经济文化与经济现代化分析
1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促进市场经济文化与经济现代化发展在世界经济环境影响下,我国经济环境不可避免收到了冲击与应用。为了满足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性,必须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彻底转变传统计划经济体质,以市场经济现代化为目标开展经济体制的完善工作。依靠市场经济特征实现国家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应用,实现健康的市场竞争、市场整合与市场分配,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满足我国新时期和谐社会构建战略目标要求。
2以政策引导及国家宣传为基础,促进市场经济文化的建设针对市场经济文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我国相关部门应加快政策的分析与探讨。以政策引导为基础、以宣传工作为中心,提高经济体系内各组成部分对经济文化的关注。通过国家政策倾斜、引导工作的开展,保障市场经济文化发展方向。同时,对行业发展、行业法规等进行规范,促进各行各业行业协会的建设,以行业协会为基础,满足新时期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促进我国市场经济文化的建设。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市场经济文化需求的分析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针对和谐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我国政治、社会会、文化、经济的并列发展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各因素的协调、促进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核心问题,是我国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及政策制定的关键。针对经济发展对市场经济文化的需求,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应对市场经济因素、价值观念等进行分析,以市场经济为背景借助市场本身的调节功能,实现国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文化为依托实现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引导市场经济规律发展。通过协调文化与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内容,满足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满足我国经济体系转变与改革的需求。
4以市场经济文化为引导,促进经济现代化发展在我国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经济现代化发展需要以文化为引导,以此为基础实现高度综合的社会发展。通过国民经济工业化、知识化以及劳动生产力、国民收入的持续性增长,实现经济的改善,实现国内经济公平环境的建设。根据市场经济文化对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中应明确经济文化的重要意义。通过市场经济文化构建、引导及科学发展,促进经济现代化目标实现,促进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目标的实现。
二、以诚信经济文化为重点,促进经济现代化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缺乏经验借鉴,因此需要在不断的发展、完善过程中不断推进,以此实现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针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需求,我国应规范企业的经营。以企业对市场经济规律的遵循、诚信态度及法律法规的遵守,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以诚信和规则为基石,以规则文化为重点,建立有法必依、坚决执行的市场经济环境。以文化强化、经济强国为中心,针对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文化引导、政策规范等实现经济文化与经济现代化的健康发展。
三、结论